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民政工作谋划范文

民政工作谋划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3:0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民政工作谋划,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民政工作谋划

篇1

一、对2009年工作的回顾

纵观2009年的民政工作,在省民政厅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局领导班子的统一指挥下,在机关各科室(局)、局属各单位尤其是广大民政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民政工作紧密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紧密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既注重了当前民政工作的落实,又着眼了未来民政事业发展的趋势。可以说,着眼当前有一定力度,面向未来有一定深度,推进民政事业发展有一定广度,有许多经验、体会、启示可以总结,这无论对当前和今后都是有益的。

第一,主动融入大局,凸显民政职能,保持了民政工作昂扬向上的良好态势。2009年我市民政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突出了主动意识,强化了大局责任,以“应保尽保、按标施保、分层分类救助”为核心的社会救助体系成为提前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工作,以养老社会化服务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成为建设幸福铜陵、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重要指标,以“四优”为目标的和谐社区建设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抓手,以落实政策、维护权益为原则的双拥优抚安置体系成为维稳综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这些都凸显了民政部门的地位和作用,带动了民政工作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尤其是在巩固“333一线工作法”、“解决问题月”成果的基础上,全系统深入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局党组结合向社会各界、广大群众多方征求的113条意见和建议,梳理归纳了“思想观念不完全适应、体制机制不完全适应、履职能力不完全适应、发展水平不完全适应”4个大方面问题、23个具体问题,制定实施了市民政局整改落实方案,特别是对群众急需和当前能办到的整改事项,做到了“马上去办、边整边改”,使学习实践活动自始自终取得了较好成效,不仅群众满意测评度较高,也受到了省市督导组和上级领导的肯定。

第二,坚持以民为本,注重改善民生,维护了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的大局。2009年,我市民政工作认真贯彻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按照保民生的要求,圆满完成了省、市赋予的8项民生工程,其中农村低保、医疗救助、农村五保、城区居家养老等补助类项目已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并在全省属于领先水平;城乡养老托老机构、“四优”和谐社区建设等基建类项目进展顺利,除个别项目因地质原因等不可抗力因素推迟竣工工期外,绝大多数已经完成并陆续投入使用。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的“七位一体”城市低收入家庭专项救助还被民政部授予社会救助工作“探索创新奖”。按照保稳定的要求,切实发挥城乡社区的功能,圆满完成我市社区居委会统一换届选举工作,并呈现四大特点:即全部实行直选;实行登记选民制度;全部实行差额选举;实行选举“观察员”制度。目前,全市已有近20%的社区被授予“四优”和谐示范社区称号,我市铜官山区还被民政部授予全国首批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省委、省政府近期将在我市召开全省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同时,不断完善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体系,加强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按照促发展的要求,注重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大局。围绕优化地名服务,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市地名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开展了“铜都地名大家谈”地名命名金点子征集专项活动;在全省率先完成乡镇村行政区地名设标工作。围绕合理调整行政区划,积极做好我市与省农垦集团公司合办江北工业园等有关区划工作。

第三,突出改革创新,大力推行积极的民政政策,完善了现代民政事业的发展策略。

以倡导改革创新为重点,2009年开展了民政“创新年”活动,共收到县(区)民政局及街道社区、市局机关科室(局)和局属单位申报的创新项目32个,其中新出台的规章制度或规范性文件6个;新出台的管理措施13个、新出台的服务项目6个、典型工作经验3个、专项课题研究与运用1个、其他项目3个,在全系统进一步强化了改革创新的意识。以推行积极的民政政策为重点,加强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和规范性文件制订工作。2009年提请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若干意见》、《铜陵市城市低收入家庭专项救助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慈善事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并向市政府上报了《铜陵市公墓建设规划》(目前仅有《关于进一步做好驻铜部队干部随军家属就业和子女就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尚未正式出台)。通过加强理论调研和规范性文件制订工作,不仅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为民政事业发展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以推进传统民政向现代民政转变为重点,我局在全省率先提出和实施了“规划驱动、项目带动、政策推动、整体联动”的现代民政事业发展策略,完成了铜陵市民政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5510”民政工程(即实施市老年公寓二期等5个带有全局性、重点性的建设项目,不断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组织、社会福利、双拥优抚安置、专项社会行政事务5大体系,确保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四优”和谐社区达标率等10个指标位居全省前列)进展有序,部分指标有望提前完成或超额完成,民政干部队伍建设五年行动计划逐年推进,通过“规划驱动、项目带动、政策推动、整体联动”,推动全市民政工作和民政事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第四,加强协调争取,创优政治生态,改善了民政工作和民政事业的发展环境。2009年突出了协调意识,强化了争取成效,打造出民政事业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支撑力度,使民政工作更加轻松、从容、快捷地跟上时代步伐。一是通过协调争取,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尤其是发展社会组织、开展“三认”活动,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慈善和福彩事业,进一步扩大了民政工作的社会开放度,促进了政府与社会的互动。二是通过协调争取,加大资金投入,尤其是城乡低保资金、社区建设资金、优抚安置资金、救灾救济的配套以及民政专项经费均有一定幅度的增加。三是通过协调争取,民政基层基础工作得到了重视和加强。2009年11月6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倪玉平和副市长叶萍专门召开会议,听取并原则同意我局提出的加强民政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12月5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明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市编办研究并提出意见。民政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军休服务中心易地新建工作圆满完成,市老年公寓二期工程近期可望完工并尽快投入使用。四是进一步加强作风、行风建设,我局在连续多年保持全市机关作风评议良好位次的基础上,被授予全系统文明行业称号,一县三区婚姻登记中心全部实现“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单位”创建目标。五是以培训、管理、监督为重点,突出了能力意识,强化了素质建设,打造了一支能打硬仗、肯于吃苦、团结向上、躬身为民的优秀民政干部队伍,全局上下团结一心、和谐向上的良好风气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扬。总之,通过改善民政工作外在的环境,打造了民政事业发展的基础和载体,为民政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二、对2010年民政工作形势的分析

(一)从国家宏观经济大局来看,2010年的发展形势总体向好。据专家预测,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将企稳回升,绝大多数经济指标将明显好于2009年,各级政府会有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来改善民生。要求我们进一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

(二)从全省民政事业发展来看,各市民政工作你追我赶,创造出很多新的特色亮点,甚至在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社区建设、“三认”活动等铜陵优势品牌项目上,差距正逐步缩小,甚至有后来居上之势,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争先创优。

(三)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来看,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提前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建设幸福铜陵的战略目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及民政事业的推进描绘了一个广阔的蓝图。民政工作在加快奔小康进程、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要求我们进一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职尽责。

(四)从民政部门自身建设来看,当前民政基层基础工作已暴露出一些问题,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求我们进一步强化忧患意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夯实基础,奋发有为,科学发展。

三、2010年工作思路

2010年全市民政工作要继续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更好地发挥民政工作促进公平、维护稳定、增进和谐的核心作用,全面实现“十一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战略目标。

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六个四”:

第一,工作要求,要体现"四个着眼"。

一是着眼工作围绕大局、服从大局、服务大局。民政部门在党委政府能否摆上重要位次,关键是看民政工作能否列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2010年是谋划我市经济社会及民政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关键一年。日前,市发改委已发出文件,正式委托我局开展“十二五”民生保障体系研究。我们要积极抓住机遇,积极将民政事业更加紧密地纳入到全市总体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充分发挥以“规划驱动”为龙头的现代民政发展策略的作用。二是着眼工作连续性、统筹性、实效性。近年来,我们按照刘健厅长“大力推行积极的民政政策”的要求,先后提请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逐步提高社区专职工作者生活待遇的若干意见》、《关于解决我市公民事实收养有关问题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铜陵市行业协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铜陵市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办法》等13个规范性文件,下一步关键是要抓好规范性文件的落实和完善,不仅要写在纸上,还要落实到行动中,不断提高工作的连续性、统筹性和实效性。三是着眼解决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民生问题是决定民心向背的关键。抓住了解决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这个着力点,民政工作就有了坚实的依托,发展民政事业就有了强有力的支撑。我们各项工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认真落实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把群众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工作成效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四是着眼社会建设、社会发展、社会服务。现在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提前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建设幸福铜陵的目标。民政部门在健全城乡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担负着重要使命。要尽心尽责,扎实工作,不辱使命。以上这"四个着眼",是从民政工作的职能、作用上提出的。包含了工作要体现大局,要体现重点,要体现持续,要体现作用。

第二,工作布局,要体现"四个注重"。

一是注重传统性业务工作的规范、运作、完善。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在规范上,要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和阳光救助制度,实现按标施保、应保尽保。在运作上,要加强各项救助制度的衔接配套,完善信息平台,实现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推动社会救助工作便民化、即时化、准确化、科学化。在完善上,要积极推进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和专项救助工作,完善集基本生活、住房、医疗、教育、就业、法律援助、重大节日生活救助“七位一体”的临时救助制度,通过分层分类救助,实现救助保障常态化,促进救助体系的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二是注重新拓展业务工作的谋划、实施、评估。将民政工作纳入民生工程是近年来新拓展的业务。在谋划上,要抓住各级政府改善民生、扩大内需的契机,注重超前考虑,科学安排,将民政重点工作和民政公共服务设施,纳入各级民生工程项目和基本建设计划。在实施上,要集中人力物力精力,科学调度,细化目标,落实责任,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省、市赋予的年度民生工程任务。在评估上,要以吸取经验、查找差距为重点,分析项目进展情况,客观评价民政惠民政策的实施效果,加大宣传,积极营造民政为民的社会形象。三是注重整体业务工作的统筹、兼顾、发展。民政工作业务繁杂,难以均衡发力。要善于捕捉机遇,审时度势、见微知著、适时发力,善于围绕党政工作大局、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发展需要,找准民政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从中发现和捕捉发展的有利时机,迅速将机遇转化为推进民政工作思路和方案,并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全力以赴、抢占先机。四是注重问题的发现、剖析、解决。现在各级都要求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民政部门也不例外。现在我们一些科室,习惯于坐而论道,夸夸其谈,等到问题发生时才“临时抱佛脚”,这是非常不好的现象。要善于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补缺补差,逐步完善。以上这"四个注重",是从业务工作现状提出的,体现了民政工作的特点,体现了民政工作的实际,虽从不同角度提出,但需要面对现实、分类研究、整体谋划。

第三,工作思路,要体现"四个结合"。

一是当前工作与长远发展相结合。比如在以养老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方面,一方面要抓好当前的完善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另一方面,要积极争取省、市出台扶持养老服务的政策文件,不断完善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逐步实现社会化服务、社会化运作。二是落实任务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不仅要关注一时一事的解决,更要注重长效机制的建立。前不久在南片十市民政局长座谈会上,刘健厅长就肯定了我市建立社区工作者生活待遇自然增长机制的作法,称赞这是一条好路子。三是总体要求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对一个区域而言,如何把上级对民政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对下级的分类指导结合起来,是促进民政事业协调发展的关键。对一县三区,我们在工作重心、指导重点上都要统筹考虑,分步安排。四是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当前民政工作的内容很多,一方面要整体推进,科学发展,另一方面,要注重抓住新的增长极。就我个人的理解,现阶段除了牢牢把握社会救助这杆大旗外,促进养老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和谐社区建设和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应该是民政工作新的增长极,在这几个方面,民政工作大有文章,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以上这"四个结合"是从思想方法上提出的,也是依据民政工作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民政工作存在区域、城乡不平衡;民政工作业务繁多多元;民政工作要有政策法规支撑的实际。

第四,工作重点,要体现"四个关注"。

一是群众关注的问题。如困难群体生活救助,前期狮子山区民政局和矶山街道低保审批工作被市效能办“曝光”,这其中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要直面矛盾,化“危”为“机”,在困境中寻找办法,在挑战中寻求机遇。二是社会关注的问题。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现在新闻、网络、热线电话等各种媒介十分发达,经常会有人反映民政部门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上作为不力,要高度重视,改进方法,加大宣传,使我们所做的工作和面临的困难更多地向社会展现。三是党政关注的问题。如区划调整、地名服务等,要以各级领导的重视为契机,多方争取理解和支持,为推进工作创造条件。四是自身关注的问题。如民政基础设施建设,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集中财力办大事,争取一年完成一件实事,三年实现一个阶段性目标,使民政工作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以上这"四个关注",是从民政工作要为大局服务、为群众服务、为社会服务上提出的。体现民政工作要"为中央分忧、"要"为百姓解困",要为社会服务,要做强发展自身。这几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影响民政部门的形象,都会影响民政作用的发挥。

第五,工作措施,要体现"四个着力"。

一是着力上与下的合力。要加大与部、省的汇报争取力度,不仅要资金,还要项目、政策和其他各类支持。二是着力内与外的合力。在民政系统内部,要善于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在民政系统外部,要充分利用领导视察、业务论坛、领导小组会议、工作例会、联络员制度,善于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到民政工作中来。三是着力工作与政策配套。一方面要推进工作,形成特色;另一方面,要总结经验,将特色作法以政策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四是着力政府与社会互动。特别是养老、慈善、福彩、三认等项活动,要善于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发展民政事业的良好格局。以上这"四个着力",是从落实和推进工作的角度提出的,也是总结多年工作经验得出的结论。包括了落实推进民政工作的力量、落实推进民政工作的支撑条件、落实推进民政工作的政府主导、民政负责、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基本要素。新晨

篇2

[关键词]民生档案;整体推进;保证

按照上级管理部门注重民生工作、更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求,提早安排部署民生档案工作,将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档案列入归档范围,纳入档案资源体系,构建民生档案服务利用体系。

一、加大民生档案宣传工作的力度。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的民生档案意识,特别是涉民单位领导和档案人员的民生档案意识,使民生档案工作的开展有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广泛深入开展民生档案宣传进社区、进乡村,深入社区、村镇等处,展示关于民生档案工作、民生档案利用效果、居民家庭建档成果、民生单位主要职能。应采取制作展牌、经常性的发放民生档案宣传资料、提供公开民生文件电子数据、联合涉民部门开展现场咨询等方式进行宣传服务。还要积极开展《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专业档案工作的意见》实施宣传贯彻活动。组织民生及社会管理部门在本单位、本系统利用政务办公网开展民生档案相关知识的网上宣传培训,提高对民生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二、抓好民生档案的源头。以产生民生档案单位的建档工作为抓手,切实做好相关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等项工作,将许多具有现实利用价值的民生档案信息认真梳理,摸清民生档案的种类和数量,结合民生档案利用工作的实际情况,本着先用先整、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快民生档案整理、审查及开放步伐,注重建立民生档案综合数据库及婚姻档案、公证档案、职称档案、知青档案、土地房产档案等专门数据库,为民生档案及时高效地服务人民群众创造良好条件。把监督和指导的重点向民生档案倾斜,将涉民文件材料纳入归档范围,将民生档案的建档工作纳入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和年度工作考核范畴,促使民生档案源头建设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三、有效整合民生档案资源,从进一步加大接收、征集力度着手,把民生档案作为档案资源建设的重点,逐步建立、健全民生档案体系,制定全县重点民生档案接收计划;围绕民生热点,整合档案资源。形成民生档案齐抓共管格局。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不断整合各类民生档案资源,建立面向民生的多元化档案资源体系。民生档案管理部门和单位要严格执行档案移交进馆制度,按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部署,将具有查考价值的民生档案按期或提前移交进馆。积极与民政、农业、水利、林业、社保、计生等涉及民生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合力推进民生档案建设管理,促进民生档案互补共享。根据近年来查档中反映的热点问题,进一步整合民生档案资源,并优先对民生档案实行数字化,有效地提高了服务效能,更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查档需求。

篇3

与时俱进,进一步明确民政工作总体目标和要求

新的历史时期的民政工作在改革和发展中与时俱进,不断丰富着自己的内涵。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论述,使民政工作职能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进一步得到加强;使民政工作对象由特定群体进一步向社会公众拓展;使民政工作作用在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的同时,进一步向提升社会公共福利水平延伸;使民政工作方式由临时性、分散性、救急性进一步向整体制度安排、规范管理的目标迈进;使民政工作机制由政府主导型进一步向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我们必须顺应时势,完善思路,务实开拓,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积极进取、争先进位,努力实现“六大转变”,建立完善“六大体系”,逐步形成“六大格局”的总体目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安徽民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努力实现“六大转变”一是实现思维方式从传统民政到现代民政的根本转变,进一步突破固守阵地,满足于一般性做好事、办善事的被动状态,着眼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思考谋划民政事业的发展;二是实现民政工作内容的根本转变,从以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为主要职责,进一步转变到以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发展权和民主政治权利为根本任务上来;三是实现工作布局和工作对象的根本转变,从偏重于特殊群体救助,进一步转变到城乡并举、全员保障的社会救助上来,从面向特殊群体的补缺型社会救助进一步转变到面向全社会的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上来;四是实现工作方式的根本转变,由过去临时性、突击性工作为主,进一步转变到推动民政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良性发展轨道上来;五是实现工作运行方式的根本转变,由行政手段为主进一步转变到行政手段与法律手段及市场机制相结合上来;六是实现依靠力量的根本转变,由单一依赖政府进一步转变到坚持和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民政工作新机制上来。

逐步形成“六大格局”一是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民政工作格局;二是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我管理互动的基层社会管理格局;三是家庭为主体、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格局;四是面向公众、多元化投资、多层次发展、专业化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格局;五是以建立完善慈善制度和政策为基础,形成政府支持、社会举办、公众参与的慈善事业发展格局;六是以培育发展健全组织为基础、提升能力为核心、管理监督为手段,作用有效发挥的社会组织建设格局。

建立完善“六大体系”一是建立以城乡低保制度为基础,临时救济为补充,各项救助制度相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二是建立以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经费分级承担制度为基础,社会动员机制为补充,应急措施相配套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三是建立以经常性社会捐助制度为基础,临时帮困送温暖活动为补充,社区服务相配套的社会扶助体系;四是以政策法规为保障、双拥共建为带动、深化改革为动力,形成国家抚恤与社会优待相结合的优抚安置工作体系;五是以完善政策法规为基础,以增强社会组织服务社会功能为目标,建立依法、优质、高效的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体系;六是通盘考虑和全面推进民政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和管理制度等阶位不同的制度建设,形成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和规章制度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完整制度体系。

要实现上述目标,就必须把民政工作思路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去谋划;把民政工作重点放到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中去安排;把民政工作要求放到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中去落实;把民政工作成果放到科学发展的总要求中去检验。

为了落实上述目标,就必须更加重视制度建设、平台建设、基础建设和队伍建设,用改革创新和市场的办法,着力解决制约民政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影响队伍形象的人的素质问题、阻碍民政事业快速发展的基础薄弱问题。

解放思想,凝聚实现跨越发展的精神力量

实现民政事业新的跨越,必须不断推动思想解放和观念创新,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统一思想中凝聚力量,在凝聚力量中实现新的跨越。

进一步认清新形势。当前中央特别强调要抓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群众共享的理念已深入百姓心中,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民政工作面临着党委、政府越来越重视,社会各界越来越支持、关注,人民群众期待、要求越来越高的新形势。这种大环境、大背景,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民政工作必须善于用战略的眼光、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来研究、谋划发展问题,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树立全新机遇观,把现实的挑战分析透,把抢抓机遇的措施办法研究透,变现实的挑战为难得的机遇,全面推进各项民政事业快速发展。

进一步促进改善民生。解放思想要体现在具体工作中,落实到行动上,最终以是否推动了各项民政工作新发展、是否改善了民生为根本的检验标准。要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工作核心理念,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为总目标来检验各项工作,切实摆脱落后思想观念的束缚,切实把中央的决策落实到各项工作中,落实到行动上。

进一步强化责任观念。党的十七大把民生问题列为党执政兴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中央大力推进各项民生工程,为民政工作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民政部门作为承担民生工作的职能部门之一,做好民政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形象,事关民心向背。只有不断地解放思想,才能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措施。随着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承载改善民生重任的民政工作的担子越来越重,民政人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大。只有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发展得更快些,才能在重点领域、重点环节上取得新突破。

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新时期的民政工作,只有通过解放思想,敢想敢为,开阔视野,勇于创新,才能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要用新观念、新办法,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能墨守成规,甘守落后。各级民政部门都应选准突破口,抓好一项或几项党委、政府关心的、广大人民群众期待的民政工作,形成一定的影响,用强力工作打造强势民政,树立民政新形象。

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通过解放思想,使广大民政干部有一种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有一种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敬业精神。坚持严肃认真、谦虚谨慎的科学态度,认真分析民政工作存在的不足,明确工作目标,理清工作思路,拿出具体措施。怀着对群众有感情、对工作有热情、对事业有激情,本着对党、政府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对本部门负责的态度,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放在抓落实上,埋头苦干,奋发有为,干事创业,负重前进。

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新时期民政工作新路子

民政工作发展面临的很多问题,只有实行积极的民政政策,改革创新,才能实现民政工作的总体目标要求。

大力推行积极的民政政策。积极的民政政策就是要变被动为主动,有作为、有地位,靠创新求发展,以其前瞻性、主动性、创新性和时效性,把党和政府交给的各项民政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实行积极的民政政策,必须学在前、想在前、干在前。学在前就是要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用丰富的知识来推行积极的民政政策。想在前就是围绕工作中心,靠创新思维方式,靠超前谋划来实现各项工作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握工作动态,明晰工作思路,对未来的工作趋势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对一些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问题,更要超前谋划、超前参谋、超前安排。干在前就是要以旗帜鲜明的政治态度,不断强化的责任心,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精神状态,敢于争先创优的进取意识,善于把握机遇的敏锐反应,通过不断的努力,把党和政府交给的各项民政工作落到实处,干出经验来,干出全国一流的水平来。

大力推进社会力量兴办民政事业。要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在工作中自觉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情况的发展变化,不断探求新体制、新机制和新思路。要大胆探索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民间介入的新路子,减少依赖,拓展空间,放开搞活,加快发展。要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积极制定相应的政策,开辟社会资金筹集渠道,引导、鼓励、支持知名企业和社会名流以企业或个人名义兴办福利事业。积极制定和落实对企业和个人用于捐助各类公益事业和社会救助的资金给予税收政策优惠,鼓励企业和个人向社会救助机构、慈善基金捐款捐物。民政部门要借鉴妇联、共青团动员社会力量发展社会事业的有效经验,主动为企业家、社会名流搭建发展社会事业的平台,尝试开展认养认助认建工程。建立和完善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的运行机制,对民办养老机构采取购买服务或按床位数给予适当补贴的形式给予资助,在税收、用地、用电、用水等政策上给予扶持,支持和引导社区、社会组织等力量进入社会养老领域。

大力推进民政工作协调发展。涉及民生是各项民政业务最本质的内在联系,必须树立大民生观,用开放的、合作的、包容的理念,积极主动的姿态,协调好内外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推动各业务工作的协调发展。比如灾后重建工作,要与农村养老事业紧密结合,推动五保户倒房重建与敬老院建设相结合,有效提高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调整福彩公益金的使用思路,紧密结合民生工程、养老事业、社会福利等,做好政策对接和协调,加大协作力度,集中财力办大事,重点加强敬老院、社会福利院、光荣院建设,发挥福彩公益金的使用效益;社会组织管理要与社区建设有机结合,以基层社会组织的发展推动和谐社区建设;老龄事业要与福利事业紧密结合。

夯实基础,为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增添活力

民政工作的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必须适应时展的要求,正视问题,采取措施,勇于破解。

努力适应新要求,建设一支组织放心、人民满意、社会认可的优秀民政工作者队伍。民政工作者队伍要具有善于学习的钻研精神,乐于奉献的为民情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的互助意识,开拓创新的改革勇气,廉洁自律的高尚品格,依法行政的法治观念,高效服务的工作能力。各级民政部门的领导要善于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人才队伍建设的困难和问题,从各方面来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要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强培训,提升社会工作者整体素质;管好用活,拓展社会工作者进位空间;依托社区,发挥社会工作者服务作用;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思路,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品德优、作风实、能创新的高素质社会工作者队伍。

篇4

关键词: 水库移民与非水电政策移民 结合实施

中图分类号:TV6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概况

某水电站项目概况:该电站位于国内某重要河流的源头,水库正常蓄水位3120m,总库容28亿m3,调节库容19.3亿m3,具有多年调节性能,总装机500MW,坝高225m,年发电量22.21亿kw.h,属Ⅰ等大(1)型工程。水工建筑物主要由面板堆石坝、溢洪道、放空洞和引水发电站建筑物组成。

某水电站建设征地移民安置简况:根据水电站电站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送审稿)建设征地移民安置现场调查成果,该电站涉及移民搬迁人口3934人(规划水平年2019年),生产安置人口3338人,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投资估算为115273.53万元。预计2015~2018年期间将水电站电站的移民搬迁人口陆续安置在县城附近(水电站库区蓄水后大量土地淹没,搬迁人口无法就地进行生产安置)。

地方政府拟实施的“大骨节病和牧民新村定居行动”实施计划简介:

某提供的资料显示:根据省政府、市政府关于实施牧民定居计划及防治大骨节病的相关政策(以下简称:“两项惠民政策”),某县拟将某水电站库区淹没及关联区域的4个乡(16个村)近4200人(涵盖该水电站涉及移民搬迁人口3934人)全部纳入政策搬迁范围,经某县政府推算各级政府拟投入(补助、贷款性质)资金约10275.6亿元加上搬迁农户自筹资金9296万元,合计约19571万元(详见表4)。计划于2013年年底前就地安置完成此次搬迁工作。

2. 水库移民与“两项惠民政策”移民是否结合实施的必要性分析

鉴于县政府“大骨节病和牧民新村定居行动”实施计划搬迁人口近4200人,已涵盖了某水电站建设搬迁人口3934人,虽然两项移民工作在移民搬迁时序和搬迁地点的存在差异,但是从避免移民重复搬迁,节约工程建设成本,减小水电站移民安置难度,减少移民对工程影响等角度出发,还应充分论证两项移民工作结合实施的必要性。下面以设计单位提供的某水电站预可研(送审稿)和某县提供“大骨节病和牧民定居行动计划”资料为依据,从经济性角度分析论证两项移民工作结合的必要性:

某水电站纳入方案比对的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农村部分实物指标及规划补偿费(详见表1、表2)。即该水电站现阶段纳入方案比对的搬迁人口是3250人,涉及费用115837.58万元。其中:移民搬迁费用19987.55万元,基础设施恢复费用:6687.80万元,生产安置费用89162.26万元。上述搬迁人口及费用可视为国家没有出台“大骨节病和牧民新村定居行动”政策条件下,某水电站正常库区移民发生的费用。

表1某水电站预可阶段建设征地涉及农村部分实物指标

表2 某水电站预可阶段农村部分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补偿费用

方案一:不结合方案(费用计算参照水电行业移民标准)

即2012年年底前某县政府依据市政府拟定的“大骨节病和牧民新村定居行动”实施计划,完成某水电站库区附近4乡(16村)的移民搬迁工作后。公司再依据搬迁后现场实物指标调查成果,开展电站库区移民搬迁工作。预计2012年以后库区因“大骨节病和牧民新村定居行动”政策就地搬迁导致水电站库区增加搬迁人口1524人,总搬迁人口达到4774人(是涉及水电站库区应搬迁的“三乡一村”的总人数)。相应增加搬迁费用32606.56万元(计算过程详见表2)。

表3方案一中增加费用的明细表

方案二:结合方案(费用计算参照水电行业移民标准),即利用“大骨节病和牧民新村定居行动”政策开展某电站库区移民工作。

具体讲:县政府用“大骨节病和牧民新村定居行动”计划加上搬迁农户自筹资金19571.6万元(详见表4),在2012年年底前将某水电站库区涉及的搬迁人口4774人提前(约5~6年)搬迁至县城,县政府负责承担搬迁人口的生活安置费用;公司则需配套拿出35317.02万元解决搬迁人口的生产安置和公用基础建设,此项费用从预发生的该水电站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补偿费中提前5年列支。

方案二中相关数据的计算说明:

1. 35317.02万元(方案二中公司需提前支付配套支付生产安置和公用基础建设费用)

4774人×1.5亩/人×3.56万元/亩=25493.16万元(生产安置费约占预可报告该项费用的62.23%)

3250人/6687.8×4774人=9823.86万元(公用设施基础建设费)

2. 10590万元(因提前支付配套支付生产安置和公用基础建设费用35317.02万元所发生的财务费用)

3.53亿元×600万元(每亿元年贷款利息)×5年=10590万元。

所发生的财务费用约万元10590万元。

3. 结论

方案对比发现,方案二即结合实施经济效益突出。

同时方案二在社会效益和有利电站开发两方面也优于方案一,即结合方案优于不结合方案。因此建议公司采用结合方案,抓住牧民定居政策有利契机,提前开展水电站电站的移民安置工作。

4.结合实施应谨慎把握的问题

篇5

全区民政工作观摩培训会议是经区委、区政府同意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首先,向辛勤工作在民政战线上的全体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今天上午,我们利用半天时间对一些亮点工作进行了观摩学习,下午,召开这个培训会议,由相关乡镇负责同志进行交流发言,介绍了典型经验,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交流了各自的经验和做法,典型性、示范性很强,民政局对一些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会议开得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这次观摩培训会议的召开,有助于各乡镇、街道开阔视野,拓宽工作思路,有助于大家从观摩学习中认识不足,寻找差距,自加压力,把各自工作从新的起点上有大的提高,一定会推动全区民政工作再上新台阶,特别是武南镇在近年来民政工作上积累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需要全区民政工作者认真地学习和借鉴,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推广。下面,我就如何贯彻落实好今天的会议精神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不断增强做好基层民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民政工作承担着社会保障、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大量基础性工作,是各级政府最基本的职能。做好民政工作,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纽带,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近年来,全区广大基层民政工作者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扎根基层,不辞辛苦,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和维护基层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不断深入,民政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作用更加突出,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加繁重。广大民政干部联系群众最直接,倾听群众呼声最广泛,为群众排忧解难、解决问题也最方便、最快捷。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社会上还有一些困难群众的生活需要解决,医疗需要救助,上学需要帮扶,住房需要照顾。如果我们的工作做到位了,这些困难群体就能顺利渡过难关;如果我们的工作做得不够主动,就可能使一些困难群众陷于绝境。民政工作的重心和基础在基层,基层民政办公室是落实党和政府政策的“直通车”,其工作做的好与坏,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大局的稳定。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基层民政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牢固树立为民宗旨,增强为民责任,躬行为民实践,认认真真察民情、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改进工作方式,创新体制建设,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民有所难、我有所助”,让人民群众满意,让党和政府放心。

二、强化意识,改进作风,努力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民政是民生之政。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难,是搞好民政工作的基本要求。分忧、解难是个整体,反映了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既概括了党和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也反映出了民政工作的特点和责任。长期以来,我区各级民政部门按照分忧、解难的要求,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全省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我们对民生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民政工作的责任和任务越来越重,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自觉把民政工作纳入全区大局进行谋划和推进,在更高层次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以更高水平为广大群众解难。

一是强化政治意识。民政工作看上去颇具事务性,但绝大多数工作政治性很强。基层政权建设、社会组织管理事关民主政治的发展,双拥和优抚工作与军地军民团结和部队的稳定关系密切,抢险救灾、社会公共服务直接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困难群体救助、特殊群体福利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所有这一切,微观看来,似乎都是很具体的小事,但从宏观衡量,都是涉及党和政府威信、社会和谐稳定以及体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大事。所以,民政工作一定要讲政治,民政干部一定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要不断强化民政工作无小事的观念,了解当前的形势,领会党和政府的基本意图,熟悉民政工作的具体政策,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严格的政策观念做好每项工作,当党和政府的好助手,做广大群众的贴心人。

二是强化责任意识。我曾多次讲过,政府部门必须勇于负责,敢于担当,要把做好本职工作作为一种境界和追求,内化为一种责任。民政工作关乎民生,民政部门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因为,当前民政工作的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作内容由过去以救济优抚为主向社会服务、公共管理等领域延伸,工作任务由保障生活困难群体等特定对象向服务更多社会成员扩展,民政部门已经走上社会建设与管理的中心舞台,民政工作已经覆盖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承担的任务更加繁重。只有不断强化责任意识,才能履行好工作职责,落实好各项民政政策,处理好更加复杂的问题,维护工作对象的合法权益,把党和政府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统一起来。武南镇的民政工作之所以得到社会的认可,群众的满意,就是因为他们认真履行了工作职责,把群众的满意作为工作的目标和归宿,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因此,只有不断强化责任意识,才能进一步增强工作主动性,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避免按部就班、被动应付、遇到矛盾绕道走的情况出现。只有不断强化责任意识,才能把大局意识落在实处,找准本职工作与全区大局的结合点,在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是强化服务意识。民政部门作为与群众联系最直接,接触困难群体最密切的部门之一,工作要有为、有位,必须靠一流服务赢得社会的认可,以人民群众的口碑树立起自己的形象。一方面,要切实改善服务态度。以“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的情怀,体察民情,办事解难,全心全意做好民政工作。另一方面,不断提高服务本领。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加强学习培训工作,特别是在政治、法律、政策教育的同时,强化公共关系、行为科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增强沟通群众、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的能力。通过今天的观摩学习,大家也能深刻地体会到武南镇在服务群众方面想了不少的办法,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在工作中变管理为服务,使办事群众体会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尤其在服务弱势群体、困难群体方面需要各乡镇、街道结合各自实际认真地去借鉴和学习,从而提升全区民政工作为民服务水平。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推动全区民政工作实现新跨越

当前,在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建设的新形势下,全区民政事业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民政工作领域越来越宽,任务越来越重,城乡居民对民政寄予着更多的期待。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推进“依法、规范、阳光、优质、高效”民政建设,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灾害应急救援体系,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大力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和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深入开展拥军优属等重点工作,把各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做细、做实、做好,要创新工作机制,拓展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实现全区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加强领导,通力合作。民政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来不得半点马虎,绝不能得过且过。各乡镇、街道要在组织领导、政策引导、人员机构、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一是要加大民政工作经费的支持力度。要为民政办预算年度办公经费,为民政事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确保基层民政工作正常运转。二是要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充实基层民政工作力量,缓解基层民政工作人手少、任务重的矛盾。三要加强民政基础设施建设,为民政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千方百计为基层排忧解难。民政部门也要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积极争取支持和配合,帮助解决民政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形成分工合作、上下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要突出公平,彰显正义。民政工作事关社会弱势群体的民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保证;民政工作线长面广,对象复杂,涉及到大量资金和物资的发放,是群众最关心、媒体最关注的一项工作。我们要牢记温总理的“公平正义比太阳更有光辉”这句感言,切实加强行风建设,下大力气纠正可能存在的办事不公、作风不实、等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特别是城乡低保工作要严格坚持“三级审核、三榜公示、三级审批”制度,认真抓好动态管理,防止关系保、人情保,做到不漏保、不错保;其它各专项救助工作和救灾救济工作必须完全公开透明,真正做到公平、正义,确保各项民政资金安全、有效运行,充分发挥民政工作防范社会风险、维护社会稳定的核心作用。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点,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果存在循私舞弊、假公济私、暗箱操作等行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将予以严肃处理。

(三)要勤于干事,敢于谋事。加速发展,最好的办法就是干;攻艰克难,最佳的良策源于谋。今年的民政工作任务较重、要求很高,各基层民政机构要对照全年工作要点,立足抓早抓快,第一时间制定方案、出台办法、明确措施、抓好落实,为全年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特别是张义镇、黄羊镇、金塔乡承担着扩建、新建敬老院的任务,必须要抢时间、抓进度,早完成,努力提前完成集中供养人数达到700人的任务。其他有敬老院的乡镇,也要积极行动起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供养环境,加强内部管理,增加供养人数。同时,全区民政干部职工要自我加压,加强学习,精熟业务政策,掌握社情民意,将民政工作做实做细做出成效。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编制“十二五”规划的开启之年。大家要留出一点时间抓务虚,腾出一些时间搞调研,加强对“十二五”期间民政事业发展的趋势研究和定位分析,找准经济社会发展与民政事业发展的切合点,认真周密地编制好“十二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通过系统的规划编制,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破解工作难题,抓住战略重点,抢占发展先机,推进民政工作科学发展。

篇6

事务科对学习县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的体会

上周一局党组组织了全体干部职学习了县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报告及童书的讲话。报告中回顾总结了20__年工作,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我县发展的目标任务,从我县的实际情况及省、市对我县的要求,提出了“苦战五年,再造常山”的口号。并部署了20__年工作。我们事务科就如何将全会精神贯穿到实际工作中进行了认真讨论,根据报告中提出的总体目标,结合民政工作特点,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深刻领会全会精神,打造民政新形象。

我们都知道,民政工作是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做好民政工作,无论是对常山的经济建设、文明建设还是建设和谐常山都能起到关键作用。我们一致认为,民政就是政府形象的大窗口,而我们事务科所管辖的婚姻登记、殡葬管理和救助管理都是我们民政的重要窗口单位,他们的工作作风直接影响着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作为民政工作者尤其是窗口单位的从业人员的我们,更应注意在群众中的言行举止和服务态度,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提高业务能力,我们的服务对象无论是智商还是心态、也无论是性格还是生活方式都各不相同。所以必须我们强化大局意识,立足本职工作的实际,对照相关工作任务,进行细化落实,在执行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方圆两全,就是说在不放弃原则的前提下,不要得理不饶人。掌握服务对象的个人特点把好自己的举止关,语言关,面容关和行为关。同时还应加强科室之的协作,提高工作效率,以体现一个单位极强的凝聚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树起民政新形象?

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求真务实新风尚

要做好工作,能力和自身素质是关键,假如没有能力,信心再足也无济于事。有能力而没有素质,我们所做的工作,我们的言行举止,就容易出现偏差。而一个人的能力和素质是从不断地学习中得到的。在讨论中我们都谈到了要认真对照全会精神结合民政工作实际,首先是要加强新的理论学习,要对照新形势,不断“充电”,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好的学习方法。更要注重学而至用。在学习中运用,在运用中学习。

作为一名民政工作者,要充分地认识到我们的行为都代表着政府行为,所以我们在工作中一是要树立坚强的党性原则,顾全大局,遵纪守法;二是要心胸豁达、作风踏实,处事干练;三是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四是要求真务实、公道正派、不拉帮结派。同时还必须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做到清正廉明,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为实现县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中提出的 “苦干五年、再造常山”奋斗目标而努力工作。我们坚信,只要把每个工作人员都培养成一岗多能的好手,民政这面旗帜就能在常山县的民众中插的高高树得牢牢。

三、认真谋划可行项目,提升科室整体战斗力。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起步之年,也是建党90周年,同时也是“工业立县、绿色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之年。新的起点、新的任务,更是对我们民政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自觉投身 “五城联创”和“美丽乡村”建设,我们事务科全体员工都认为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阶段性的工作。二是以“项目”谋划为抓手,主动对接城东新区开发等重点项目的推进,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城市规划区内坟墓迁移的前期工作,从而有针对性地压缩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坟墓征迁成本,破解城市规划区用地难“瓶颈”。三是开拓创新,变管理为服务,积极做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城乡社区建设、地名等工作,从而提升科室整体战斗力。

篇7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保障

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机关党委书记任副组长,局各股室、事业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普法、法治民政日常工作。制定普法工作相关制度,每年专题研究普法、法治民政工作2次以上。

专题研究新形势下推进民政系统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制定“七五”普法总体规划、法治民政年度普法工作计划。将普法和法治民政工作纳入民政工作年度目标管理,与其他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做到年初有布置、年中有检查、年终有总结,普法工作目标落到实处。

在“七五”普法期间,认真履行局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副局长、机关党委书记为直接责任人,相关股室、事业单位负责人为具体责任人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层级负责、责任到底、责任到人的组织领导体系。配备兼职工作人员,把镇(街道)、村(社区)从事民政工作的纳入了全局普法工作人员行列,有力推动普法工作的全面深入的开展。

二、贯彻落实规划,创新求发展

认真学习贯彻十、精神和系列讲话精神,鼓励干部职工积极订购《法治热点面对面》《谈治国理政》《新时代面对面》等书籍,做到领导干部人手一册,采取自学、集中学习、交流学习等形式,学习关于法治建设以及法治宣传教育方面的重要论述,站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加快法治民政建设的高度,谋划并推进民政系统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

建立健全学法制度,将有关法律法规列入每年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培训。升依法行政能力培训、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全员网络培训、普通话培训、互联网信息安全网络培训等。通过学习,切实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强化法治思维,增强了法制观念和纪律意识。

结合“走基层”活动,组织开展“法律七进”活动。以民政政策法规为重点,深入镇、街道、社区、村等地开展民政政策宣传活动,免费向各类人员发放涉及民政政策保障方面宣传资料3万余份。组织编印《县民政政策服务指南》1万册,通过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同时,坚持以服务大局、服务群众为宗旨,积极开展“12.4”国家宪法宣传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利用各种节点时点,开展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等普法宣传教育活动。

三、注重普法宣传,加强法治文化建设

加强与融媒体中心、等的联系,开通“民政直通车”等栏目开展普法宣传。通过“大喇叭”及时相关的法律法规,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法律法规宣传普及。

局党组中心组每年安排集中学宪法、学法律。按照工作职能,每年安排干部职工参加法治民政素质教育培训,每年不少于40课时的法律知识学习,以培训、讲座、网上学法等形式,大力推进民政系统学法用法工作的开展。

四、下一步打算

普法、法治民政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要长抓不懈。我们认真总结存在的不足,切实进行整改,不断开创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是加强对普法、法治民政工作的领导,不断完善普法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抓好普法队伍建设,提高人员依法行政能力。

二是加大普法宣传教育。一方面突出广大干部职工的法制宣传、培训教育,进一步增强法律观念,提高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提升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创新普法形式,发挥网络技术在民政工作与依法治理中的独特优势,提高宣传质量和效果。

篇8

一、精心组织谋划,健全考核机制。

根据民政工作职责,及早谋划工作,做到早安排、早部署、早启动。一是加强组织领导。2011年度区民政局重点工作任务下达之前,我局及时调整充实了城乡医疗救助、五保供养、五保服务机构建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廉租房补贴、重大传染病生活救助六个工作小组,由局长和党组书记分别担任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及镇、街道办事处负责民政工作的同志为成员。二是层层分解任务。目标任务下达之后,区政府分管领导代表区政府和各镇、街道办事处签订了民政工作目标责任书,区民政局局长和三个分管局长及局各业务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民政工作细化量化、落实到人。三是健全督查机制。对民政工作一周一调度,一月一督查,一季一评比,半年一总结。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会同镇、街道办事处进行整改,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深入宣传政策,彰显公平公正。

根据民政工作特点,我们建立了区、镇、村三级宣传和监督网络。通过区政务网、电台、电视台、村镇广播、宣传展板、横幅、宣传单等多种方式向全区人民广泛宣传民政政策。2011年共开展“民政工作进基层活动”14次,制作展板16块,条幅41条,宣传挂历3500册,印发明白纸15000张,政策宣传单30000张。举办村(居)两委成员和民政工作监督员培训班三次,印发培训教材1200本。通过深入宣传,使广大群众对民政民政业务工作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为确保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我们在每个村(居)聘请了一名民政工作监督员,开设了民政工作公开栏;在局机关和各镇、街道办事处设置了民政工作举报箱,公布了举报电话;在强化区、镇、村三级公示的基础上,增加了市、区政务网公示。在救助对象的审核审批过程中,全面推行了民主评议、代表票决、三级联审、三榜公示制度。真正做到了程序规范、对象准确、公平公正,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三、强化效能建设,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结合各项民政工作的开展,我们狠抓了机关效能建设。先后修订了会议、学习、考勤、奖励等四项制度,选派10人次参加了省厅和市局举办的业务培训班,并自行举办了4次业务培训班。通过学习和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全局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切实做到了以工作进展来检验机关效能,以机关效能来促进工作进展,确保了我局2011年度各项重点目标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招商引资:任务2000万元,已认定振淮粮食仓储有限公司二期工程4019万元。

(二)民生工程各项任务均已完成:

1、城乡低保:农村低保全面推行民主评议、代表票决、三级联审、三榜公示制度。切实做到动态管理、分类施保,能进能出、能升能降。全年全区保障2776户,累计保障60030人,保障金额813万元,覆盖面为3%。

城市低保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开展换证工作。全年累计保障93033人,保障金额2133.29万元。月人均补差229元,覆盖面5%。

2、医疗救助:认真执行医疗救助政策,严格审核和审批程序,确保做到救助对象按户建档,救助资金准确合理。积极开展“一站式”管理服务模式,和15家定点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制订了“一站式”结算工作流程,张贴了“一站式”结算窗口标牌。2011年1至11月发放医疗救助金564.53万元,住院救助660人次,门诊救助8075人次,资助参合参保17875人次,一站式服务平台救助298人次。

3、廉租房补贴:2011年保障1040户,保障2616人,补差面积19770平方米,累计发放资金193.3662万元。

4、五保供养:完成1185位五保老人的重新认定工作,更新了175名五保户,实现了五保对象的动态管理。建立了五保供养对象信息数据库,实行一人一档,五保对象的管理更加规范。2011年共发放五保供养资金和过节费258.57万元。并按照每人每年500元的标准发放了五保对象医疗门诊救助资金,切实缓解了五保对象看病难问题,五保对象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5、五保供养机构建设:按照民生工程的要求和程序完成了古饶镇赵集敬老院的选址、设计、招标、施工、监理、验收等相关手续。该工程总投资340万,建筑面积为4000平方米,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6、重大传染病生活救助:按照规定的人员类型和标准救助27人,全年累计发放资金4.28万元。

(三)社会事务:

1、婚姻登记工作再上新水平。1-11月共办理结婚登记4498对,离婚登记638对,出具(无)婚姻登记证明3250件,合格率达100%。同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为3205对新婚当事人提供免费婚检服务,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

2、基层政权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社区建设试验区工作全面推进,指导15个行政村完成了村改居工作。指导49个村(居)委会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并按照要求确保了每个村(居)委会有一名女同志。

3、继续深化绿色殡葬改革。进一步加强了区内2座公墓的规范管理,并在古饶镇新建迁葬区一处;完成了古饶镇一座骨灰堂的建设。

(四)政策性资金

全年共争取政策性资金3500余万元,已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要求。

(五)双拥优抚

一是认真落实优抚政策。全年打卡发放八一优待金206万元,发放各类抚恤金322.85万元,为优抚对象垫付医疗保险费3.5万元,为重点优抚对象垫付门诊费7万元。二是密切军地关系。春节、八一期间,区委、区政府走访慰问军分区、区人武部、武警、消防等部队和重点优抚对象,发放慰问金6万元,密切了党政军民的关系。

(六)救灾救济

完善了区镇村救灾预案,争取救灾资金88万,全部及时打卡发放。争取救济资金15万元,已下拨各镇、街道办事处用于开展临时救济工作。

(七)慈善事业

充分发挥慈善职能,筹集善款72.82万元,救助困难学生、困难群众238人。

(八)其他各项工作收效明显

1、干部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一是坚持机关学习制度,每周三下午为集中学习时间,通过学习,机关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二是完善办公制度,根据民政职责,完善了部门责任制度,规范了工作行为。三是实行挂牌上岗,开展党员承诺和微笑服务,热情接待来访或办事的群众。四是认真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全局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2、工作。落实了领导接待制度,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首问负责制,把低保和优抚工作作为重点隐患,注重抓排查,超前做好思想工作,把大量的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期,有效地遏制了上访发案率。目前我区无因民政工作引发的集体访和越级访。

回顾过去的一年,可以说是民政工作投入最多,保障力度最大,取得成效最明显的一年,民政工作也得到了困难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但同时,我们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主要是:基层民政力量薄弱,区局业务人员较少,镇、街道办事处没有独立的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民政工作,加之民政民生工作需要大量的入户调查,造成基层日常工作量猛增,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困难群体收入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个别家庭收入核算比较困难,间接影响了保障标准的准确性。

四、2012年工作思路:

1、继续大力推行“三级联审、三榜公示”制度,推进城乡低保工作阳光操作。坚持“按标施保、应保尽保”,及时、准确、足额发放补助资金。

2、致力于扩大城乡医疗救助覆盖面,积极开展“一站式”管理服务模式。继续完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解决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积极开展政策宣传,提高群众满意度和政策知晓率。

3、致力于改善敬老院的居住环境、服务水平,确保全区五保老人“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及时提高供养标准,并打卡发放到位。

4、婚姻登记工作再上新台阶,积极争创全国文明窗口单位和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

5、创新工作思路,认真做好各类民间组织的登记管理工作;积极探索殡改工作新路子,逐步规范丧葬用品市场的管理,力争建设一座骨灰堂或公益性公墓。

6、以保障优抚对象基本权益为目标,以维护复员退伍军人稳定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优抚机制为手段,坚持依法优抚,努力实现优抚工作的整体和谐,为改革发展稳定和谐大局服务。

7、完善区镇村三级救灾预案,健全报灾核灾救灾网络,对发生的灾情进行及时上报。

篇9

记者:王局长您好,在刚刚召开的全省民政工作会议上,杨云厅长特别提到了叶县的“5711工程”,而且要求全省的民政部门都要学习“叶县民政经验”。请问“5711工程”具体指的是什么?

王局长:所谓“5711工程”是指每个乡(镇)民政所要有5间以上固定的办公用房,在编工作人员不少于7人,有一块醒目的民政所牌子,有一套完整规范的工作制度。要达到的目标是,各乡(镇)民政所条件改善,人员充足,制度健全,基层民政工作面貌焕然一新;工作效率普遍提高,服务质量显著增强,各项管理规范有序。

记者:作为经济欠发达的省级贫困县,相比之下,叶县在解决乡镇民政机构人员方面的难度更大,请问,您为什么会在机构进一步精简缩编的情况下果断决策建立乡镇民政组织机构,并提出“5711工程”建设呢?

王局长:首先,是大势所需。“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近年来党和政府的核心议题和公开的政治承诺。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政工作直接服务于人民群众,特别是与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党和政府的爱民之心、亲民之情、为民之举,在很大程度上是要通过民政工作来体现。而民政工作的根基在基层、优势在基层、实效也体现在基层,各项民政政策法规需要在基层实施,繁重的民政工作任务需要在基层完成,基层民政工作直接体现着党和政府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乡镇民政工作机构是否健全,人员配备是否得力,对民政工作有着根本性、全局性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民政工作的内涵日益丰富,外延不断扩展,民政工作在政府工作和社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提高,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民政肩负的职责与工作任务也越来越重,民政部门要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完成新任务,就必须尽快解决乡镇民政工作机构调整这一问题。

其次,是民生事务增加,任务要求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性政府。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政府亟需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而民政作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部门,其地位和作用日显重要。从当前的乡镇机构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和新农村建设等可以看出,党和政府对民政部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不断加强基层民政组织建设和管理,切实解决好基层民政机构配置、人员配置、资金保障、制度建设等问题,才能使他们承担起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确保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叶县是省级贫困县,又是民政大县,民政工作相对更加繁重。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后,民政工作归属社会事务办管理,同时社会事务办还要挂办、综合办、计生办的牌子,并要例行上述职责,这样就使民政工作没有了专门机构和人员去做。目前乡镇的民政工作除了救灾救济、五保供养、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拥军优属、优待抚恤、基层政权建设、区划地名、殡葬服务与管理等20余项传统民政工作之外,又相继开展了农村医疗救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流浪乞讨人员和爱心救助等项工作。目前全县18个乡镇,仅低保、五保、优抚等固定民政对象就有3万余人。拿这三类对象款项发放来讲,按每天集中发放5~8个村,加上因身体状况不能到乡镇领取需登门发放的占10%计算,集中发放一次,小乡镇要12天左右,大乡镇要24天左右,还需有大量人手才行。同时,殡葬改革的宣传与推进,村委换届选举的督查与指导,遇上实效性鞍强的灾情统计上报、春荒冬令调查摸底、救灾救济款物发放、倒房重建督查、走访慰问、老龄人口统计等工作,都要有民政部门来做。民政拥有20个专业,108项工作,涉及民政工作的现行有效法律11件,行政法规24件,部门规章38件。各类民政对象的核定都有严格程序,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偏差,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而之前绝大多数民政干部都不是专职,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包村驻点,还要完成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招商引资等其他工作,以至于无暇顾及民政工作,更不用说组织建设了。叶县民政局审时度势,向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实施“5711工程”、加强乡(镇)民政所建设的报告,积极主动争取县党委、政府支持,以常村乡为试点,推动了全县乡(镇)民政所建设。

记者:目前,叶县“5711工程”已成为叶县民政的代名词,请问王局长,“5711工程”的实施,都起到了哪些作用与成效?还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

王局长:一是为加强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建设、落实“为民”宗旨,提供了一个可靠的载体。民政所人员实行分片包村,平时经常走村入户,了解困难群众的需要,并及时把群众的困难解决在基层;对一些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低保、五保及优抚对象,民政所工作人员更是服务上门、送钱到家。当面对临时性、紧急性任务时,民政所的作用更是突显;如春节前发放临时救济款物,以往到大年三十发放工作还收不了尾,而2009年春节仅用了几天时间,就完成了2.2万农村困难群众棉衣、棉被及救济款的发放工作;2008年年底,在低保对象的复核认定中,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注销1150人、新增1260人的繁重任务。

二是为做好弱势群体救助工作,构建基层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5711工程”实施后,工作人员坚持走村入户进行家访,摸清本乡困难群众的底数,分类登记,录入电脑。如把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众逐一登记造册,并对困难原因、享受政策等一一标明,使工作人员做到情况“一口清”,达到管理到位、服务到位,为做好基层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是为全面提升民政工作整体服务质量和规范化水平,搭建了一个有效的工作服务平台。“5711工程”实施后,就民政工作而言,在乡(镇)有了一个全天候对外服务的窗口和阵地,基层民政干部第一次有了业务分工和职责划分。另外,全县民政部门对《民政工作人员准则》、《便民服务承诺》、《民政工作流程》等工作制度,实行统一装框上墙,真正做到了管理有序、制度健全、运作规范,总体工作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自“5711工程”实施以来,我县民政事业实现了较快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思想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政策引导扶持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民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手段需要进一步改进,民政队伍力量需要进一步加强,人员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需要进一步健全等。

记者: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叶县“5711工程”的实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动态。请问王局长,作为一个走在决策前沿的领导,您是怎么看待自己的工作的?下一步的打算是什么?

王局长:今后民政工作的发展要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首先要实现“四个突破”;即突破固有的、束缚解放思想的思维方式,由单项的思维方式向逆向的、多维的立体的思维方式转变;突破对发展缺乏信心的心理障碍,振作精神,鼓足勇气,大胆实践;突破一切不适应又好又快发展要求的工作方式,一切以科学发展为标准,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机制。

篇10

一、形式多样,确保解放思想讨论活动扎实有效

为确保讨论不走过场,取得实效,我们采取了四种形式:一是召开局领导班子讨论会。民政局党支部领导班子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民政事业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开展思想讨论,切实把解放思想活动同民政工作重点相结合,不断以解放思想推动工作的落实。召开了学习实践活动解放思想讨论会,对解放思想的内涵进行了讨论,结合讨论成果,提出了具体工作措施。二是召开局党支部全体党员集体讨论会。全体党员围绕民政局今年市、县确定的两级工作目标和自身的工作实际进行讨论,不断解放思想,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三是开展我为民政献计策活动。民政局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努力从科学发展上找突破,广泛发动群众,问计于民,解放思想,集思广益。通过设立民政局科学发展观活动征求意见箱和向社会各界发出民政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查问卷,广泛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民政工作的意见和建议18条。四是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局领导班子带领机关干部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任务,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听真话、察实情,通过调研全面了解掌握了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掌握了民政事业的内在规律,掌握了群众对民生等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我县民政工作存在的问题,有个清醒的认识,并对解决难题有了可行的对策;对我县民政工作的发展思路,有了科学的概括;对推进民政工作发展措施,有了制度保障。

二、准确定位,深化解放思想讨论的内涵

为抓实解放思想讨论工作,注重思想讨论成果,我们紧紧结合民政工作实际,突出我局思想大讨论的主题,明确目标要求,工作重点,认真查找思想观念、工作作风、推进措施等方面存在的思想不解放问题,进一步明确解放思想的方向。

(一)突出主题和目标要求。结合民政工作实际,我们确定了解放思想讨论的主题为“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民政事业科学发展”,讨论过程中,我们把这一主题作为解放思想讨论活动的主线,同时,我局又确立了讨论活动的目标要求是:确保我县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和优抚群体的基本生活并维护好他们的各项权益;优化解决民生问题的环境,提升解决民生问题的能力,凝集解决民生问题的力量。

(二)深入查摆思想不解放的表现。随着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我们民政工作的任务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地方的社会稳定、基层民主自治和服务民生等方面,民政部门承担着“上为党政分忧,下为群众解愁”的重要职责。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民政部门始终是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缺乏创造力,通过思想讨论活动,我们感到目前民政部门思想不解放的主要表现:一是缺乏创新精神,特别是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服务民生方面,只是学习别人的经验,没有自己的新的做法。二是工作思路和打法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适应,不能做到统筹兼顾、科学发展,特别是工作计划不周密,重当前、轻长远,习惯于抓应急工作,没有长远的、全面的统筹规划。这些问题,将是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三)明确进一步解放思想的方向。针对民政发展和民政干部思想实际,按照解放思想必须打破禁锢、争脱束缚,必须实事求是,必须与时聚进、开拓创新,必须振奋精神的要求,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政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的方向。一是克服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旧做法和旧体制束缚中解放出来,坚持实事求是,正确认识把握民政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规律,大力推进理念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措施创新。二是克服自满保守思想,强化争先创优意识。我县是只有二十三万人口的农业小县,财政收入又较少,因此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都无法和大的市县相比,要想工作在省市占位,我们必须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主要矛盾,用好发展机遇,创新发展举措,寻求跨越发展。三是克服等靠要的心理,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变被动等靠为主动出击,不断增强超前谋划的意识,积极争取各项政策和各种支持;变单纯务实为务实和务虚相结合,提高工作层次和社会影响,博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理解。

三、注重结合,解放思想di si思想 成果转化较为显著

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取得了明显成效,思想受到了教育,思路有了创新,工作得到了促进,成效形成了保障。

篇11

按照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将由学习调研阶段转入分析检查阶段。今天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对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工作进行总结,并对开展第二阶段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进一步深化认识,明确任务,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措施,继续推动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这次会议,既是阶段小结和转段动员,也是一次再加温、再鼓劲的大会。下面,我代表厅党组讲三点意见。

一、突出实践特色,学习实践活动开局良好

根据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部署和要求,自*月*日以来,在自治区学习实践活动第7指导检查组的精心指导下,我厅学习实践活动经过动员部署、集中学习、相互交流、专题调研、广泛讨论等重要步骤,全面完成了第一阶段任务,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开局良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认识统一,领导有力。自治区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后,厅党组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及时召开厅党组会议,传达学习中央、自治区党委文件及建国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成立了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讨论制定了《自治区民政厅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制定了第一阶段学习安排,保证了学习时间,量化了研讨任务,明确了处室责任。厅属各事业单位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制定了活动方案,明确了职责分工,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负责,很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了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工作稳步推进、有序展开。

(二)组织严密,动员深入。经自治区学习实践活动第七指导检查组批准,*月*日召开了全厅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进行思想发动和部署。动员会后,厅机关各处室、厅属各事业单位也结合各自特点,召开会议进行思想再发动。同时,厅党组把抓好理论学习摆在首位,采取多形式组织学习。*月*日,厅机关各支部组织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月*日,厅党组召开中心组学习会,用了1天时间集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关文件,交流学习体会,围绕科学发展观对民政工作的新要求,进行了讨论交流。*月*日,又召开了民政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体干部交流大会,厅领导和各处室负责人在学习交流会上进行了大会交流发言。*月21日至22日,11月5日至7日,又先后举办了两期为期5天的处以上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封闭式集中学习班和研讨班,认真踏实地读原著、学原文、找差距、理思路,静下心来集体会商重大民政问题、重点调研课题,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为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入开展奠定扎实的思想基础。通过集中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启迪,集思广义,使领导干部自身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深入调研,成效明显。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突出民政特色,破解民政难题,把握民政工作科学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厅党组研究确定了2009年民政为民所办实事、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模式、我区社会福利机构的现状与发展、城乡低保制度设计关键性问题、探索建立重大民政专项资金使用追踪问效机制、我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与对策、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新思路等*个有针对性的重点调研课题。厅领导领题调研,由有关责任处室组成*个调研组,主动牺牲周末休息时间,深入到25个市县(区)民政局、*3个福利机构、40个社区和25个社会组织,通过采取听取汇报、实地查看、座谈交流、走访慰问等方式,结合年底危房危窑验收和福利机构安全越冬检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调研。通过调查研究,初步形成了一批调研成果,为工作决策和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四)特色突出,活动扎实。为将学习实践活动引向深入,厅党组结合民政工作实际,突出民政为民主题,着重解决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精心设计了“民政为民、寒冬送暖”活动载体,确定了开展以捐赠新衣被为主要内容的“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赠活动;为城市低保对象每人发放*0元取暖补贴、春节为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和重点优抚对象每人发50元饺子费;对全区*7所各类福利机构取暖和安全越冬进行全面检查,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及时足额发放城乡低保补助金和城乡医疗救助资金;抓好年度危房危窑改造的扫尾验收和资金兑付,使更多的困难群众早日喜迁新居;组织城乡社区开展文化大演练活动;春节为城市无固定收入和农村*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发放*0元高龄生活补助金等十项具体活动,并研究制定了活动的具体方案,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处室、完成时限、具体措施和工作要求,使学习实践活动与推动民政工作的科学发展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创造性地突显了活动的实践特色。

(五)联系实际,注重创新。围绕“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建设新*”的主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密结合民政工作实际,认真开展了“解放思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大讨论,涉及内容既有宏观理论,又有具体工作;既总结经验,又谋划长远。讨论中,每位厅领导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认真准备发言提纲,带头讨论发言,积极听取意见。参加讨论的副处级以上干部态度端正,精力集中,聚精会神,深入研讨,大家围绕领导干部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突出思想认识问题、制约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点工作领域问题和如何提高机关效能建设的关键性问题,联系当前民政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畅谈了对解放思想的理解,分析了民政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对涉及我区民政事业长足发展的重点调研课题进行了交流探讨,集体会商调研成果。对涉及明年工作思路、为民所办实事、农村困难群众住房、社会福利、基层政权、城乡低保、重大民政专项资金管理、居家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医疗救助等重点工作进行了讨论交流,初步形成了创新性的工作思路。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进一步加深了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切实增强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开阔了眼界、开阔了思路、开阔了胸襟,提高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素质,达到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目的,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抢抓机遇,推动发展。为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做好与国务院扩大内需十项政策的对接工作,厅党组按照一天也不能耽误的要求,抢抓机遇,紧盯项目,力争赶上国家项目建设的“头班车”,运用科学发展观推动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以实际行动检验了学习研讨成果。一是积极争取*农村困难群众危窑危房改造工程列入国家试点省区。组织专门力量,重新研究编制危房改造项目规划方案和可研报告,将原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万户危房危窑改造目标,调整为用2年时间完成全部农村困难群众危房危窑1*.7万户的改造任务,计划总投资*5亿元,申请中央补助21.7亿元。11月*日,厅领导带领相关人员到民政部作了专题汇报。民政部对*这一项目给予充分肯定,明确表态将*列入首批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范围的省区,确保明后两年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二是积极争取县级综合福利机构建设项目。委派分管厅领导和相关处室的负责同志及时进京联络,积极争取。此项目民政部在全国2*61个县(市、区)中今年确定建设120个,按比例,*21个县(市、区)占全国县(市、区)总数比例不足1%,但经过努力,*争取到5个县级福利机构建设项目,占全国项目县总数量的4%。三是迅速调整*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方案。根据国家十项措施中支持养老服务社会化体系建设的政策取向,组织专门力量,重新修订项目规划方案,将*福彩老年福利中心项目方案修订为涵盖*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四个地级市爱心护理院、*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福彩老年福利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大力推进全区老年福利设施建设。四是将计划改建的自治区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库建设项目方案进行了完善,增加灾害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内容,整合资源,增强了项目的综合功能。五是迅速测算编报了2009年*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优抚对象抚恤补助等资金方案,按照大幅提高低收入群众收入的要求,向民政部、财政部报送了申请报告。

篇12

这次会议传达了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暨民政系统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民政工作要点,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刚才,红生同志回顾了过去一年的民政工作,对2012年的民政工作作了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刚才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中,又明确全市的工作任务,请各区、市、县和相关部门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2011年,全市民政系统紧紧围绕服务大局、服务群众,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开创了崭新的工作局面。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大幅度提高;村(居)民民主意识显著增强;城乡社区建设工作有创新;惠民殡葬取得可喜成绩;慈善、福利彩票事业、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双拥工作即将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称号。同时,地名区划、婚姻登记、民政专项社会事务的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全市民政系统有一个讲政治、顾大局、负责任、能干事的领导集体;得益于民政战线有一支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队伍;得益于民政部门有一个关心困难群众、肯为困难群众出力办事的好传统,得益于社会各界的热情相助和全市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体民政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真诚的谢意!下面,我重点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责任意识,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市工作的大局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年,是面向全面小康发起总攻之年。做好民政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做好民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特别要把握好三个方面:

(一)抢抓机遇,努力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中央、省委和市委对民生问题高度重视,中央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与“十一五”规划的最大区别在于“十一五”规划中经济建设的内容占大头,社会发展的内容占小头;“十二五”规划倒过来了,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占了大头。这一变化折射出一个重要信息就是:“十二五”时期党和国家在丝毫不放松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问题已成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党的十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将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尤其重要;近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实施又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这也是民政事业发展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按照新要求,抢抓新机遇,乘势而上,把各项民政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好。

(二)增强保障功能,顺应民生新期待。从我市发展阶段看,国家对人民群众在物质文化生活方面所提供的保障服务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待仍不适应。为改善这一状况,几乎全国所有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把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作为一项重要发展目标响亮地提了出来;市第九次党代会上,李军书记指出:让市民生活得更有品质、更有尊严、更加阳光、更加幸福是党委、政府始终不渝的目标和追求。因此,我们一定要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着眼于日益多元化的民生需求,主动作为,努力做好民政工作,搞好保障与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精益求精,定位发展新起点。根据新要求、新期待和新目标,进一步定位民政工作,推动全市民政事业的科学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任务。近年来,全市民政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概括起来说就是整体水平“在全省有地位、在全国有影响”。“在全省有地位”就是民政工作与贵州省会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全省的地位是相适应的,而且很多单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头;“在全国有影响”就是部分工作得到民政部等领导机关的肯定和表彰,在全国民政系统叫得响。2011年,全市民政工作又打造了许多新亮点,这些都为今后民政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市的民政工作一定要在这个基础上定位新起点,全力谋求实现更高的发展目标。

二、突出工作重点,在更高水平上推动民政事业的科学发展

在更高水平上推动新时期全市民政事业的科学发展,总体来讲,就是全市民政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两会”精神、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切实按照全市经济社会“十二五”发展规划,保民生、促和谐,出精品,上水平,力争在新时期有更大作为。民政工作就是民生工程、和谐工程。我的体会是要上心、尽心、用心,要借力于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整合各方资源,要喊,要争,要融入议事程序,进入决策范畴。2012年,要强化四项重点工作。

(一)强化民生保障。民生保障是民政工作的第一要务。民政工作涉及到人的生老病死,几乎无所不包。民政工作的核心职责是“保障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其中第一位的还是保障民生。民生保障的方向就是要不断拓展范围和内涵,不断提升质量。2012年,全市民生保障要努力在四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要在社会救助的覆盖面和提标上狠下功夫。第一,要扩大城乡低保覆盖面,力争城乡低保覆盖面较前有新突破,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第二,要抓好城乡低保提标工作。城乡低保标准要与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相适应,去年城乡低保标准经过提标后,人均月补助水平分别比提标前增加37元和15元,仍然有差距,要完善动态调整机制,城乡低保对象按照不低于12%的比例提高保障标准。第三,要加强城乡低保动态管理。要按照规范管理、阳光操作的办法,推进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做到低保对象有进有退。第四,要提高农村五保标准。各区、市、县要结合实际,及时做好提标工作。二是要在提高救灾防灾减灾能力上狠下功夫。市属于多灾并发区,民政部门是抗灾救灾工作的主力军。在去年的特大旱灾恢复重建工作中,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今年,我们要按照“健全机制、科学救灾、及时救助、提高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社会综合救灾防灾减灾的能力和水平。三是要在全面落实孤儿养育政策上狠下功夫。去年,市出台政策,将散居孤儿养育月标准提高至不低于600元,集中托养月标准提高到1500元,已超过了省要求每人每月不低于1000元的标准,这项政策要切实落实到位。四是要在全面改善优抚对象各项待遇上狠下功夫。优抚对象是民生保障对象中对国防建设有突出贡献的特殊群体,各区市、县要认真研究、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对在复员退伍军人和“两参”人员等对象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切实改善他们的待遇,使之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对不折不扣落实政策后仍有困难的对象,要采取救助和帮扶等措施切实予以解决,真正从源头上促进稳定。

(二)强化民政公共服务。目前,民政公共服务的范围、领域、重点都很明确,全市要突出重点,抓好落实。一是要加大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力度。在民政公共服务工作中,今后人民群众需求最强烈、增长最快、任务最重的就是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以前是以政府办的养老机构提供养老服务为主,今后面对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大众化的养老要依托社区,以居家养老为主。同时要多元化增设养老服务机构,重点鼓励民营资本、社会资本加大投资。即便是一些高端的养老需求,也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来提供。各区、市、县要加大对这项工作的研究力度,市里也要按照这个思路加强指导和检查督办。二是要加大殡葬惠民措施落实力度。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2011年7月份,小河区、花溪区及“一市三县”已开展免除城乡亡故居民基本殡葬服务费,这一政策要切实抓好落实。还没有开展试点的区、市、县要积极探索免除城乡低保对象殡葬基本服务费的路子,加大覆盖面。

(三)强化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创新是今后民政工作的一条主线。2012年,全市民政部门要把社会管理创新作为强化社会管理、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在这里我强调三点。一是要重点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要按照“1+6”文件要求,以完善体系和创新机制为抓手,重点抓好创新社区工作运行机制、规范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增加社区建设经费投入三个方面的工作。需要强调的是,虽然社区规范化建设的重点在城区,但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的工作也要跟进。二是要认真抓好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会同市委组织部认真抓好各区、市、县的试点工作,找准在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下一步全市基层工作的整体改革做好准备。

(四)强化民政项目建设。民政项目建设是推进民政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没有项目建设,民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就上不来,民政事业加快发展就缺乏基本保障。今年的民政项目建设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精心谋划,积极争取一批重大的民政基础设施项目。二是加大投入,切实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国家和省里的项目争取来后,如果配套资金跟不上,就会影响项目建设,也影响新项目的争取工作。各区、市、县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该配套的资金一定要落实到位。三是坚持高标准,建设一批精品工程。每一个项目都要高标准地规划好、建设好,努力建成精品工程。

三、依靠部门联动,努力推动民政事业健康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政工作职能越来越多,涉及面越来越宽,社会关联度越来越高,需要动员社会一切力量,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民政发展机制。为此,要做到“三个依靠”。

(一)依靠党委政府的领导。民政工作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计划,摆上工作日程,应该由党委政府亲自抓的要抓起来。有一些工作是完全公益性的,依靠市场化运作行不通,比如说集中供养、孤儿救助、五保户的救助,该政府承担的责任一定要由政府承担,政府在财政可能的情况下,必须不断加大投入,保证民政工作的良性运转。

(二)依靠各部门的配合。民政工作涉及面广,点多线长,需要配合的部门很多,财政、社保、城建、规划、卫生等,要加强沟通,把低保、救助、福利、优抚、拥军纳入预算。要加强同社会部门沟通,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如农业、社保等部门,贫困户、特困户、低保户是不是可以在农业开发、资金贷款等方面得到一个优惠,或者在农业企业中安排一些特困人员的就业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沟通协调的工作。民政工作是一个很繁重的工作,联动机制建立起来,把工作面拓展出去,就会形成一个联动机制,协调各方面的力量把公共财政和公共政策的阳光普照到更多的民政对象。

篇13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二、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宗旨,以“贴心服务、惠及百姓”为主题,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以先进机关文化引领民政服务品牌创建活动,真正把服务品牌创建作为推进中心工作、强化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改进工作作风、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载体。大力弘扬“亲民爱民为人民、争先争优争一流”的民政精神,全面推行“三项服务”(事前主动服务、事中温馨服务、事后追踪服务)。积极崇尚“五心”工作理念(用心知民情、耐心释民意、热心解民忧、倾心谋民利、全心为民生)。大力实施“七大民心工程”(暖心、放心、安心、舒心、称心、遂心、省心)。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和人民群众满意度,彰显“惠民兴政”服务品牌的内涵和价值,为实施“奋起、崛起苏中”的战略目标作出民政人应有的贡献。

二、品牌内涵

基本定位:秉承“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宗旨,把“贴心服务、惠及百姓”作为民政人共同的情感归宿和民政事业的核心价值追求,切实履行保障民生、发展民主、服务社会的工作职责。

本质属性:以“为民”为核心,坚持服务优先、服务至上,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受民监督;紧扣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创新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提升惠民兴政“亲民、便民、利民”的社会形象。

核心理念: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以人民群众获取实惠最大化为最高追求目标,让民政工作真正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让民政服务惠及千家万户,努力打造党和政府放心、人民满意的贴心民政,以此引领各项民政事业科学发展。

三、创建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惠民兴政”服务品牌创建活动,把“惠民兴政”服务品牌打造成为最有力地统领民政各项工作、最深层打动人的内心、最完整地展现民政特质的灵魂性载体。进一步增强民政为民服务效能,提升民政部门“爱民、亲民、惠民、为民”的社会形象,真正把群众的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及时送到群众的心坎上,让人民群众从民政优质服务中得到最大实惠,不断提升民政服务对象幸福指数,努力打造党和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服务型民政。

四、基本原则

服务优先原则。坚持服务至上的理念,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创新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把为民解困、为民造福、服务人民、服务社会贯穿于民政服务工作的全过程,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想问题、办事情,做到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注重实效原则。以“用心想事、踏实干事、高效办事、干净做事、愉快共事”为准则,以维护群众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提高民政部门为民服务水平,以贴心服务密切与群众的和谐关系,加大推进力度,完善配套措施,不断实现为民服务新突破,取得为民服务的新成效,努力构建人民满意的“惠民之政”。

创新争优的原则。坚持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立足民政工作实际,创造性地搭建为民服务载体,完善为民服务体制、争创一流业绩,激发民政工作者的创新热情,提高民政部门综合创新能力。

五、创建内容

坚持服务至上,严格规范服务流程,积极开展标准化、人性化服务,按照事前、事中、事后的服务过程,开展全程贴心服务,切实强化主动服务、温馨服务和追踪服务,打造贴近群众的民政服务品牌。

1.主动服务,真实反映群众诉求

要把群众得实惠、服务争口碑放在显著位置,真实反映群众的诉求,变坐等服务为主动服务,大力弘扬求“亲民爱民为人民、争先争优争一流”的民政精神,进一步深化“走村入户半月谈、村头解决民生难”主题实践活动,主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感受群众疾苦,切实做到体察民情、体验民生、体会民意,真正做到工作在一线开展、经验在一线总结、问题在一线发现、难点在一线解决。要把民政工作的一个个理念细化到服务的每一个环节,融入到民政工作的实践之中,结合不同业务和职能,打造富含地域特色和业务特点的服务系列子品牌,努力实现各业务类别都有创新举措,不同服务群体都有贴心服务亮点,事事处处有创新品牌的整体效应,全力构建民政服务系统工程。

2.温馨服务,缔造群众贴心感受

坚持首问负责制,实行即时办理和限时办结。注重每一个服务细节,改善服务态度,推行接待群众办事“五个一”服务(一个起立、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杯热水、一声再见)。热心解决群众的问题,耐心答复群众询问,积极营造温馨的服务氛围。改善服务方式,简化办事程序,优化服务流程,减少群众等候时间,提高办事效率,为群众提供最快捷、最方便的服务。加强“网上民政”建设,全面实施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建立网上民政交流渠道,进一步提高民政业务现代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依托社工人才队伍,拓展服务领域,为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优抚群体等民政服务对象提供专业化、人性化、个性化、零距离的服务,精心打造人民满意的“惠民兴政”服务品牌。

3.追踪服务,完善全程评价制度

坚持以满足群众服务需求为己任,建立健全追踪服务的综合考评体制,规范定期回访、跟踪问效、限期整改

责任追究、情况交流程序,完善群众诉求受理、办结、反馈机制,设立服务满意度测评项目,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风行风监督员、服务对象和新闻媒体对民政系统服务态度、服务环境和服务流程进行综合测评。在“民政”网站上定期公开各窗口单位满意测评结果,对群众不满意的事项,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科室(单位),明确到具体责任人,做到限期整改,及时反馈;对测评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进行登记备案,积极抓好整改,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

六、创建措施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创建“惠民兴政”服务品牌,是民政工作深入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具体行动指南,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体体现,是“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宗旨意识的升华,是一项高标准的便民、利民、惠民、为民举措,更是一项惠及百姓的“满意工程”。为此,成立由张苏平任组长,局班子其他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品牌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品牌创建工作,组织、协调、宣传和指导工作。各科室、各单位要充分认识争创优质服务品牌对提升民政部门形象、提高民政工作效能效率、扩大社会影响力和满意率的重要意义,把争创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精心组织实施,注重实际成效。

2.营造浓厚创建氛围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网络进行宣传,开展“惠民兴政”系列报道和“惠民兴政”专题访谈,开辟品牌专栏、制作宣传广告等多种宣传形式,让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开展惠民兴政服务品牌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全面提高社会各界对民政服务品牌的知晓度、参与度、监督度;组织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开展“惠民兴政”专题讨论,强化对品牌创建业务的教育培训,营造全员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全面提高系统内部工作人员对服务品牌的理解度、认同度和响应度。通过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舆论宣传,大力提升民政服务品牌的知名度、信誉度、美雀誉度。

3.强化融合互动效果

要将创建“惠民兴政”服务品牌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推进“幸福民政、服务民政、廉洁民政、文化民政”建设。一要健全民政工作制度。加大民政工作制度规范的探索创新力度,探索健全长效机制,努力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民政工作制度体系,为全区民政事业发展、塑造民政部门良好形象提供有力制度保证。要更加注重传统民政业务深化、细化、实化,更加注重民政工作的研究、谋划、创新,更加注重整体民政业务工作的统筹、协调、发展。二要规范民政运行程序。要以便民、利民、惠民为核心,认真研究各项民政服务的流程优化、规范程序、严格管理,在精简服务环节、规范管理程序、缩短服务时限上求突破,将工作规范和具体要求细化到每一个程序、每一个环节之中,保证民政工作各项制度廉洁、便捷、高效执行和落实。三要注重创新工作亮点。既要创新工作机制,又要创新民政业务工作。各科室、各单位要结合自身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常规工作的突破、延伸、创新。四要不断丰富品牌创建的内涵。做到“小事大作为,实事真作为,好事常作为。”贴心为低保等困难群体服务,让服务对象“暖心”;贴心为优抚安置对象服务,让服务对象“放心”;贴心为部队官兵服务,让服务对象“安心”;贴心为老年人、孤残儿童等特殊群体服务,让服务对象“舒心”;贴心为社区居民服务,让服务对象“称心”;贴心为婚姻、殡葬等服务对象服务,让服务对象“遂心”;贴心为各类社会组织服务,让服务对象“省心”。

篇14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第十七次全省民政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市今后一个时期的民政工作。刚才,会议表彰了全市民政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__个县市区作了典型发言,希望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民政工作健康发展。____副市长对过去五年全市的民政工作作了全面总结,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民政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讲话很全面,很到位,我完全赞同。下面,我就做好新形势下民政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做好民政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党的十指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对民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实现这个美好前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形势任务,以更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谋划工作,狠抓落实。

(一)要从工作得失中强化责任,增强使命意识。近年来,全市民政系统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务实重干,开拓进取,集中力量办了一批惠民生、暖民心、解民忧的实事好事,各项民政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五年来,我市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基本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基层民主和城乡社区建设有序推进,优抚双拥工作卓有成效,社会管理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在服务发展、促进公平、增进和谐、维护稳定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解放区和谐社区建设、农村敬老院规范化建设、双拥优抚工作等做法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这是大家履职尽责,真抓实干,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换来的。同时,我们更应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无法回避的问题,比如:一些困难群众还难以得到有效救助,涉军群体的利益诉求难以满足,有的是政策层面的原因,有的是程序层面的原因。但作为我们也要扪心自问,我们的责任是不是尽到了,工作是不是主动去做了,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用实际行动作出回答。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事业成败、工作好坏关键在于责任心强不强,有没有强烈的使命意识。

(二)要从发生的问题中反思责任,增强使命意识。去年冬天以来,兄弟省市相继发生了几起民政对象意外死亡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这些问题的发生应引起我们高度警觉,它至少说明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民政工作已成为社会媒体关注的焦点、热点、敏感点,稍有不慎就会被推到风口浪尖上;另一个是我们工作中还有不细不实不到位的地方,如若发生了问题,纵使有千万个理由,有天大的委屈,也难脱干系。对此,我们要有敏感性,民政工作做不好,发生事故,发生死人的事,我们无法向上级交待,无法向社会交待,更难以对得起自己的职责和良心。

(三)要从面临的形势中看清责任,增强使命意识。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领域面临着很多新情况新问题。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不断加快,我国社会结构、社会形态、利益格局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人们的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发生明显改变,利益诉求多元复杂,各种历史遗留问题和新生矛盾交织叠加,不稳定因素、不和谐因素显著增多,进城务工人员、失地农民、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城乡老龄人口、留守妇女儿童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亟待解决。相比之下,社会领域改革发展和公共服务体制改革还相对滞后,社会服务供给不足、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公共管理服务还难以有效满足人们需求。就我市而言,仅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优抚对象、孤儿、重度残疾人和80岁以上高龄老人等基本民生保障对象就超过35万人,任务艰巨,经费负担很重,民政工作在思想理念、管理体制、工作机制、保障手段等方面也都不同程度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有的已成为制约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提高公共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民政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升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步伐。

二、扎实推进,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

全国第十三次民政会议提出“要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这是对新时期民政工作地位作用的新概括新定位,为更好地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指明了方向。实现这个目标,各级民政部门要全面贯彻国家和省民政会议精神,突出工作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多办惠民利民实事好事,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努力推动我市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着力构筑基本民生保障网,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见实效。保障基本民生,既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也是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最低要求,民政部门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成为保障基本民生的重要担当者。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灾害应急管理制度,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切实做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强化规范管理,努力打造阳光透明低保,筑牢守死“最后一道保障线”,充分发挥保底作用。要加强社会救助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建立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机制,健全完善临时救助和主动救助工作机制,着力解决低收入群众临时生活困难。要推动社会福利事业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发展,完善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培育各类慈善组织,促进公益慈善事业健康发展。要建立健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保障标准的自然增长、动态调整机制,搞好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险、扶贫开发的衔接,最大限度发挥社会救助的综合政策效应,提高民生保障实效。

(二)建立健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在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上求突破。民政工作要充分发挥面向基层、紧贴群众的优势,在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体制机制方面承担更多更重要的责任,努力成为基层社会管理的积极促进者。要积极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建立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治有效衔接、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良性互动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要大力发展基层民主,完善民主参与形式和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民利。要加强城乡社区建设,积极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口融入城镇社区、 参与民主管理的办法,配套建设社区服务设施,推动政府公共服务向基层倾斜、向社区下沉。当前,要积极探索新型农村社区社会管理的新机制、新方法、新措施,健全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有效整合民政、人社、公安、计生等多个部门资源优势,打造综合平台,人员集中办公,设施集约利用,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服务,不断降低行政成本,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效率和质量,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服务需求。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三)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在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上创特色。民政肩负着抚恤优待、复退军人安置、双拥共建等重要职责,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有力支持者。我市历来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群众基础和优良传统,军政、军民关系和谐稳定,连续4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5次省双拥模范城。在新形势下,要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两个大局,更加深入开展双拥优抚工作,健全军民融合式发展机制,把双拥工作与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就业惠民工程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军民融合发展的实效,不断拓展双拥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将全国双拥模范城的牌子“擦”得更亮。要落实好各项抚恤优待政策,规范和完善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积极解决优抚对象生活、医疗、住房等问题和部队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方面困难。要切实做好退役士兵安置新老制度过渡期间的衔接工作,按照“普惠加优待”的原则,不断提高优抚保障水平,更好地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

(四)强化社会基本服务,在提供高效优质社会服务上有作为。为民服务是民政工作的应有之义和本质内涵,民政部门要围绕提供和强化社会服务,努力成为基本社会服务的主要提供者。要整合社会服务资源,改进社会服务方式,加快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按照政府资助、社会运作、强化监督、集中管理的原则,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补助贴息等多种模式,加快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要及时根据国务院行政调整规划和我市城镇化发展进程,稳妥适度调整行政区划和“乡改镇”、“镇改办”、“乡改办”、“村改居”工作,当前要重点理顺跨行政区域的产业集聚区行政管理体制,推动产业集聚区、城市新区与行政区严密套合、加快发展。要扎实做好婚姻登记、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等工作,加快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直接服务群众的优势,不断提高社会服务专业化、社会化水平。要积极稳妥有序推进殡葬改革,统筹规划建设农村公益性公墓,加强宣传引导,加大资金投入,全面落实惠民殡改政策。

三、团结协作,强化保障,努力开创全市民政事业发展新局面

民政工作直接面向基层,联系广大群众,承担着调节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进步等重要职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积极推动改革创新,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在狠抓贯彻落实上下功夫,努力开创民政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要树立关心支持民政工作,就是关心支持困难弱势群体,就是关心支持国防建设,就是关心支持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观念。各级政府要切实把民政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要全面落实工作责任,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定期分析形势,及时研究解决民政事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各部门要形成工作合力,民政部门要担当主体责任,加强沟通衔接,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参与,加快形成相互支持、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共同推进民政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民政事业的预算安排和投入力度,确保民政事业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增长。

(二)要加快改革创新。加快完善多渠道筹资机制,进一步放宽准入,充分运用财税等多种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民政事业,不断增强民政事业发展活力。要加快推进民政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凡是市场可以解决的,都要交给市场,该由社会组织管理的,原则上都要交由社会组织,放手让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推进民政事业发展。要大力推进民政服务机构改革,加快形成多元并存、有序竞争、共同发展的民政公共服务供给格局,实现行政职能和社会力量的有效结合与良性互动,切实提高社会服务效率和水平。

(三)要夯实基层基础。做好民政工作,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各级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健全基层民政经办机构,配强配齐精干力量,夯实物质基础,保障必要的工作条件,确保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能力服务。要加强民政福利机构建设与管理,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