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旅游管理风险范文

旅游管理风险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3:0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旅游管理风险,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旅游管理风险

篇1

[关键词] 探险旅游 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

当前,在国内外的安全、灾害研究中,应用风险评估理论来分析问题已成为一种新视角、新趋向。风险评估理论有助于决策者在进行安全管理时有针对性地选择最优技术和政策。联合国环境减灾署(ISDR)、国际风险管理理事会(IRGC)、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CED)、欧洲Trustnet和英国国家消费理事会(National Consumer Council)等国际、国家机构都对风险评估的研究与实践予以重视,研究内容广泛,涉及风险评估的概念、流程和模型。在中国,《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已将风险治理列为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议题,近年来,各种探险旅游活动风靡全国,但由于游客与经营者对探险旅游知识的缺乏,导致人员伤亡事故频发。本文将风险评估理论引入到探险旅游安全风险的评估与管理中,建立风险管理模型,探讨探险旅游的安全风险管理。

一、探险旅游及旅游风险的定义

1.探险旅游的概念

探险旅游是指由探险旅游企业(如俱乐部、旅行社)或个人组织设计的,在旅游者不熟悉的有安全保障的地方进行的,以满足旅游者的个性化探险体验需求的,能使旅游者产生特殊体验的,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所有旅游活动的总称。

2.旅游风险的定义

旅游风险是指旅游者在探险旅游行程中可能遭受到的安全风险,风险的产生主要来自旅游行程以及旅游地所提供的旅游服务条件。探险旅游风险包括旅游地本身的风险,会因区域、文化、季节、路线、气候变化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3.探险旅游的特征

(1)选择性和主题性

探险旅游要保证探险旅游者的体验真实性,都选择在自然环境优美、原始的、未开发的旅游地方进行。探险旅游只限于有特殊探险爱好、较好体力、较高技能的旅游者;探险旅游花费高,要求参与者有较好的经济条件。探险旅游的体验主题性强。探险旅游在具有原始自然的和具有独特文化的旅游地环境中进行,旅游目的地保存着生态环境、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的原始性、自然性和真实性,这些能带给旅游者特殊的探险体验。

(2)探险性和新奇性

探险旅游项目和线路,有较为丰富的内容,具有某种程度的冒险探险因素,使游客能展示和检验自己的能力,包括体力、耐力、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心理素质,满足游客的探险、求异、体验在现代都市生活中体验不到的乐趣的愿望。探险旅游项目和线路的设计,视角新颖,能够突出一两个具有独特特征的主题。所设计的具体项目和线路的每个点、每个节目安排都有新颖性,使游客每天都有“惊险惊喜”。

(3)自主参与性和体验差异性

游客在探险旅游中的能自主参与,充分发挥自身潜力、施展才干,在欣赏自然风光和人文风光的同时,享受自身潜能和才干得到体现的喜悦。探险旅游者可根据自己的特殊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探险体验方式。通过接受挑战,战胜各种困难,体验各种经历,旅游者可以获得特殊的体验惊喜和强烈的自我满足感,达到“高峰体验”。由于旅游者个人体质、智力、情感、以及旅游需求的差异,不同的旅游者可获得不同的探险体验、情感经历和心灵体验(成功与失败、痛苦与欢乐等)。

(4)专业性与技术性

探险旅游的组织者要根据探险旅游项目的需要,向游客传授基本的野外旅行常识,如装备使用、露营、消毒及方向辨别等;还有探险旅游者必须熟悉掌握特殊知识技能,如漂流、攀岩、崖降、跳伞、太空探险等的专业技能。在探险线路安排上要体现特定旅游生态环境相对集中、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条件相对和谐的要求,旅游行程松紧相济,既保持旅游者的体力,又要对其身体或心理极限有一定的挑战性。必要时还要帮助旅游者排除存在的危险,保障旅游者的安全。这些都要求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5)冒险性与安全性

冒险体验在探险旅游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缺少冒险性将会导致对游客体验的刺激性降低。因此,要使游客获得惊喜“高峰体验”,就必须要保证探险旅游的冒险性,保障游客的安全,让游客在“绝对安全”的探险旅游中获得“绝对惊喜”的体验。

二、探险旅游安全风险管理模型构建

近年来,沙漠探险、冰雪探险、山地探险、洞穴探险等探险旅游受到中青年旅游者的青睐,成为一种时尚。但探险旅游是一个具有较高风险的技术专业性强的活动。对探险旅游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在安全保障的基础上进行探险旅游,引导中国探险旅游的健康安全有序发展,已经成为必然。鉴于此,本文将风险评估理论引入到探险旅游风险的评估与管理中,建立设计风险管理模型(见下图),来探讨探险旅游的风险战略管理。

该模型由“风险管理评价、风险战略管理和风险管理信息反馈”三个环节组成,其中风险战略管理包括风险规避、风险减轻、风险转移和风险低保持组成。

1.风险管理评价

在探险旅游组织以前,探险旅游企业要对探险旅游目的地、探险旅游资源、探险旅游旅游者、探险旅游行程中的所有风险因素进行合理的评估。只有对探险旅游的风险进行通盘的考虑与评价,探险旅游企业才能决定采取正确的风险管理决策,才能保证探险旅游的安全,降低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如通过风险评价,细分市场,设计出不同个性化的探险旅游线路。

2.风险战略管理

风险战略管理由风险规避、风险减轻、风险转移和低风险管理等四个管理决策系统组成。

(1)风险规避管理

风险规避管理,要求探险旅游企业在组织探险旅游前,把风险控制在旅游企业的管理能力之内,理性考虑风险因素,考虑到俱乐部的人力、技术装备、线路设计、后部供给、救援能力等资源情况,要考虑气候变化、社会稳定等因素。绝不到一些超出企业人力、资源控制的危险地方进行探险旅游。同时,还要求旅游企业在设置旅游线路时,增加对实际线路的实地踩点考察,增加探险旅游产品方案设计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

(2)风险减轻管理

旅游企业要实施成功的风险减轻管理,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加强领队人员队伍建设,选择有专业资格、受过专业训练、经验技术丰富、心理素质过硬的人员作领队。在探险旅游中,领队的经验、技术、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探险旅游中的决策的合理性、正确性、安全性。例如,在高山徒步探险中,领队要根据队员的身体适应情况,来决定登山的高度和宿营地的安全。

其次,培训和挑选探险旅游者。在旅游者预订探险旅游时,旅游企业一定要通过网站、宣传册等资料,让每位旅游者了解探险旅游的所有要求和情况,掌握必要的探险设备应用、应急和自救等探险技能。旅游企业要根据旅游者的探险能力、身体情况,决定其能否参加探险旅游、参与何种探险旅游。

再次,同探险游目的地的旅游接待企业和部门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更好地利用当地的社会救援条件,为探险旅游的顺利、平安进行增加保障。

(3)风险转移管理

转移风险或转嫁风险是探险旅游企业在实施风险战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探险旅游企业要投保探险旅游责任险。通过投保,旅游企业将经营探险旅游的风险合理地转嫁给保险公司,从而减轻事故出现后的赔偿等经济压力。其次,探险旅游者投保人身意外险和其他保险。旅游企业要通过典型案例,让旅游者认识到探险旅游的风险性,强制旅游者购买户外探险类保险。再次,通过合同特殊条款,与当地探险旅游商分担风险。

(4)低风险管理

风险没有转移出去,但旅游企业是可以接受的。在这种情况下,风险的成本是非常低的、破坏程度和发生频率也是很低的,例如针对探险旅游的装备设施损坏的风险。对此,探险旅游企业一般采取低风险管理策略。

3.风险管理信息反馈

旅游企业通过多途径来获得信息反馈,如领队总结报告、旅游者问卷调查、网站探险论坛、探险经历的读物等,来进行风险信息反馈管理,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修正探险旅游中管理不完善的地方,提高探险旅游产品的质量。同时,风险管理反馈为风险评价提供了可信的资料。

三、建立旅游资源的风险等级评定制度

在加强探险旅游风险管理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探险旅游的引导和管理,建立探险旅游资源风险评级制度。第一,派遣探险专家组分赴各地调查探险旅游资源的具体情况,进行一定的类别划分;第二,根据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探险旅游资源进行风险评估,由此划分出各自的风险等级,对外公布,让探险旅游爱好者有所参考,在选择相关活动时,可以视自身条件而定,减少一定的轻率性和盲目性;第三,建立科学的法制体系,出台探险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法规;评定探险旅游资源的标准和开发探险旅游资源的审批制度;严格控制探险旅游产品的内容和规模,使探险旅游处于一个稳定有序的发展状态。

四、建立健全探险旅游救援系统

构建一个完善的探险旅游安全救援体系,不仅能最大程度地保障探险旅游者的安全,更能保证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探险旅游救援系统是为在探险旅游活动过程中发生旅游安全事故的相关当事人(包括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等)所提供的紧急救援而构建的体系。主要由以下二个部分组成:

1.直接救援机构

指那些直接参与到现场救援中的部门,如旅游管理部门、旅游景区、居民(事故发生地)、旅游组织单位、医疗部门、政府职能部门(公安机关、武警部队、消防部门等等);

2.间接救援机构

指那些间接参与到救援事故中的部门,如保险公司、新闻媒体、通讯部门、保险公司、新闻媒体、通讯部门和旅游地在安全救援中的作用。特别是事后理赔、舆论监督、信息传递和及时援助,这四个部门相互作用,能够减轻事故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五、建立健全完善社会制度和相应法制

第一,完善户外探险的保险制度。完善保险制度,丰富保险产品,加强宣传促销,提高旅游者保险意识和防范风险意识等。第二,政府积极加强对探险旅游组织者的监管、建立国家救援机制。将“保险”和“救援”结合,建立民间和政府“合作”的救援组织。第三,完善旅游法律、法规及相应规章制度。第四,建立探险旅游申报制度,建立探险旅游执业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建立探险旅游特殊技能教育培训系统。

参考文献:

[1]Callander Marie,Stephen J.Page. Managing risk in adventure tourism opertions in New Zealand:a review of the legal case history and potential for litigation.Tourism Management,2003,24:13~23

[2]Cavlek Nevenka.Tour operators and destination safety.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5,29(2):478~496

[3]陈 华:在我国环境恶劣地区开展探险旅游的前景[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

[4]许谨良: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1)

[5]张传统:体验经济――探险旅游俱乐部未来发展模式[J].山西师大学报,2007(6)

篇2

1、生态旅游项目建设的原则

1)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前应事先规划整个区域性的旅游管理计划。

2)项目建设初期应进行实地考察,综合各方观点权衡利弊,对该项目建成后对该地区的综合影响进行一个评估。若评估结果中有一定的负面效应,就必须再建议有关部门对其进行严密的监督和监管,力求使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3)以当地自然环境承载力为生态旅游项目建设规模大小为原则,尽可能减轻游客游憩活动对当地自然环境可能造成的冲击。另外,要始终以当地支柱产业为核心,其他各类产业紧随其后,切勿本末倒置。

4)在整个旅游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当地民众的参与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所谓强龙压不住地头蛇,就算外来的理念再先进,无法得到当地人的认可也是无法生存下去的。这就要采取沟通妥协的方针政策,在不触及当地特殊民俗的情况下,使地区特色充分展现出来。

5)在建设中要充分理解当地居民的家园情节,通过表达尊重之下的合理解释,让他们明白这个项目对环境没有负面影响,对一些古迹还可以形成反哺作用,不但不会破坏,而且产生的经济效益可以用来翻修等。这样当地居民在支持该项目的同时也会投身到环境和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中去。

6)商业运作要合理,运作机构要慎重选取,要选择那些有责任心,有担当,有良心的企业与当地政府合作,使生态旅游项目的建设既专业,又环保。

7)确保一定比例的生态旅游项目经营收益用于自然资源保护及管理当地自然生态。

2、生态旅游项目风险管理

2.1生态旅游项目风险识别

第一,风险具有很强的不可识别性和无法预知性,它潜藏在任何事情的深处,大事大风险,小事小风险。所以想要在项目建成之前便考虑到各种风险种类和风险程度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使用关联法则来对其进行一般性的推测,找不到风险事件,却能发现其与其他事件和因素的各种联系。这样便能够无限接近风险,通过一些必要的措施使风险尽量降低。总之为风险做准备是必不可少的,而大量搜集和风险关联的信息则能够事半功倍。

第二,分析各类不确定的因素。风险具有不确定性,风险的不确定决定了这项工作的复杂性,因为不确定所以就要找出各种情况发生的可能行。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风险也许时刻都在改变种类,也有可能在改变大小。这就要求有关方面要有危机意识,做好风险增大的心理准备,设置多个预案来应对风险的发生。

第三,建立风险清单,这时就需要集思广益了,众人拾柴火焰高。调动所有项目成员和当地群众,共同思考可能会遇到哪些风险,对失败和挫折不能过分畏惧,要通过合理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第四,风险清单建立之后,要尽快给出风险识别报告来更好地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价。若风险清单无法通过审核,那么就必须重复上面给出的步骤,直到得出最终的风险评估结果,最终敲定发展案例。

2.2风险分析

对已识别的风险以大小为分界线,将其分组做一个归类,风险大的放在一起讨论,风险较小的放在一起讨论,这就是风险分析。说白了就是看看这些已经分类的风险到底有多大,如果实际出现这些风险,它对项目的建设到底能产生多大的影响。生态旅游项目和其他的项目有着很大的却别,它是切实关系到自然环境的破坏度的,其他项目几乎不会考虑到这一点。然而麻烦就麻烦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无法量化,换句话说在短期内根本都无法估算出它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影响。也许在二十年,三十年之后负面影响就会集中体现在环境破坏上。也许要过几百年,这都是无法预测的事情。因此这类项目在进行风险分析时,绝对不能呆板僵化,不能仅仅是程式化的进行理论分析,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富有针对性的进行多方面考虑,分析出风险和预防风险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够完善风险预案,在实际运作中创造更大效益。

2.3风险评估

篇3

关键词:旅游健康风险;因素;防控策略

1旅游健康及旅游健康风险

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由于受到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习惯将健康理解为“无病、无残、无伤”,但科学的概念并非如此。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而且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即判断一个人是否健康,必须从身体、心理和社会幸福感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察,自然、社会、文化、生态、心理、遗传及其它生物学因素等都是可能的致病因素。“旅游健康风险”即指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因所处自然、社会、文化环境发生改变及旅途奔波,其生理、心理健康及社会幸福等各方面产生种种不适或直接面临损害事件的可能性,导致旅游健康风险的原因多样而复杂,其形式也具有不确定性。

2旅游健康风险因素分析

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许多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要素所组成,是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体,综合性是系统最基本的特征。旅游健康问题与旅游产业的各要素(食、住、行、游、购、娱)都有关,涉及领域广、人员多,交叉性强,关系复杂,这个复杂的巨系统决定了影响旅游健康的因素纷繁而复杂(图1),自然地理条件、卫生资源配置、旅游安全设施和社会文化环境等都可能成为风险因素。所以,对健康风险形成机理进行探讨时,既要考虑地区地质、水文、土壤、生物、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又要考虑经济水平、食物结构、居住条件、卫生习惯、医疗保障等人文环境的影响,同时还要结合旅游业的特性,考虑旅游者个人条件及景区游乐设施的安全状况。只有坚持综合性原则,才有可能系统、有效地排除健康风险,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旅游健康风险防控策略

3.1实施健康旅游规划

健康旅游是可持续的旅游发展观,不仅仅强调旅游者对自身健康的追求,也强调在满足旅游者身心健康需要的同时,维护和改善旅游地生态环境,营造更为自然的旅游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一种良性互动的旅游方式。实施健康旅游规划,也即是要在旅游地调研和评价基础上,为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为旅游地的有序持续发展寻找社会、经济、环境等各方面最优综合开展途径展开富有反馈特性的连续操作过程。政府是其重要的实施主体,如制定并施行区域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政策;对旅游区及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建设执行严格的审查制度,重视其健康影响;完善相关旅游法规及行业规章制度建设,维护社会治安,规范旅游服务与市场建设,打击旅游犯罪,为区域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等。3.2提供安全健康的旅游服务

安全健康的旅游服务对保障和提高旅游相关人员健康素质、促进旅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加强旅游地的卫生监管,注重解决食品卫生、传染病、意外伤害、环境污染等问题;完善药品的配送体系与医疗救治体系,增强旅游地健康资源的供给能力;建立景区救援系统,增强景区突发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加强旅游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防范、控制与处理游览安全事故。旅游景区也应该和更广泛的社会、政治、经济和物质环境部门等有良好的沟通,通过配置医疗、防疫、保健、健康教育等方式形成完整有效的卫生服务体系,只有将旅游者作为一个完整人的健康总需求作为服务对象,旅游者出游的健康风险才会得到有效的降低。

3.3建立旅游安全预警系统

进入新世纪以来,旅游业发展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旅游规模逐年扩大,但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却相对滞后,造成了个别时段和局部地区的供求紧张;自助游和散客游明显增多,自驾车旅游、徒步旅游、生态旅游、山野探险、极限运动等专项产品异军突起;出境旅游市场增长迅速,但现代世界并不太平,一些国家社会治安状况混乱,针对中国游客的盗窃、抢劫、暴力等有增加的趋势等。这些客观上加大了旅游风险性,旅游者健康受到极大的威胁。为此,建立健全安全预警制度,保障游客平安出行势在必行。

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强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建立和完善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安全预警信息收集、评估和制度;及时掌握和通报旅游地的环境卫生状况、食品卫生状况、疫情状况等有关情况,提醒游客注意出行安全;针对国内自然灾害、治安状态、疫情暴发等突发事件,建立国内旅游安全预警体系;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旅游救援体系,及时救助遇险遇难游客,避免因突发事件影响社会稳定;完善各类旅游应急预案,促使旅游单位与国家管理部门、执法机构等就疾病报告、应急计划、特殊卫生事件的诊断和处理等,实现险情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理的整体联动。

3.4开展旅游健康教育

通过教育的、职业的、商业的、志愿者团体以及交通管理部门、公安部门、卫生机构等多种途径推普旅游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内容、政策和法律,制订健康教育与健康行动规划,强化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建设;启发旅游工作人员有意识地开展岗位技术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在实际操作中自觉运用人体生理卫生、消毒灭菌、传染病预防和旅游卫生等专业知识来提高旅游业的规划、管理、服务和接待水平;开展旅游健康咨询,使旅游者充分了解旅游地的社会治安秩序、安全措施、交通、通讯、医疗服务和遇险求救途径等,增强其健康意识及对意外伤害的自救能力。

3.5发展旅游保险体系

旅游保险是指旅游者或旅游企业向保险公司投保,按不同类别、不同标准交纳保险金,与保险公司订立旅游保险契约,使旅游者、旅游企业在整个旅游活动的组织和旅行游览中遇到种种意外事故、危险时得到经济补偿。它是积极利用商业机制化解旅游风险、减少游客和企业损失、减少事故纠纷的重要途径。在西方旅游发达国家,旅游保险起步早,市场比较成熟,国民保险意识较高,已养成出门买保险的良好习惯,种类多,品种全,划分较细,有众多针对个人的旅游保险险种。因此,要更好维护旅游者健康与利益,必须要在加强旅游保险的宣传工作、完善旅游保险制度、严格保险责任、健全保险法律制度等领域做足工作,使旅游保险真正能切旅游业发展之脉,发挥其旅游安全保障的作用。

4结语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出门旅游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许多地区也将旅游业培育成了地方的支柱型产业,旅游中的健康风险客观存在,多样而复杂,旅游健康问题成为了关乎人们日常生活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但长期以来它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还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研究与预防应对体系,这对旅游相关人员的健康状况、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社会的综合发展均将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以此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学者与从业者都加入到该项工作中来!

参考文献

篇4

1.1依托性

旅游投资项目的依托性较强,主要是对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环境的依托。

1.2敏感性

旅游项目因旅游产品的特殊性常常会受社会各方面的制约,既有行业内部的因素又有行业外部的因素。

1.3不可转移性

工业投资可以随意转产,而旅游投资却不能,一旦投资形成,若无人使用,其产品价值就不能转移,因此容易形成无法回收的沉淀成本,投资退出的门槛较高。

1.4相关性

旅游产业与各行各业的联系极为紧密,旅游产品投产后的运作和企业一样,具有较为明显的需求导向性,换言之,市场需求具有多样性。游客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往往需要经历非常多元化的细分,走马观花式的消费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旅游者市场需求趋向是动态的,与各行业的联系非常密切。

1.5投资大回收期长

旅游业是一个高投入的产业,尤其是随着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进一步完善,旅游活动带来的外部性需要企业来承担,从而增加了企业的投资数额。旅游产品消费又具有不可存储性、非完全排他性以及临时使用性,从而使得旅游项目投资的风险明显增大。一般而言,旅游项目投资回收期较长,一个项目建成后需要长期运营才能实现回报和收益。

2.旅游项目投资的风险

2.1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主要是由于市场的变化以及世界经济格局及整体经济形式变动带给投资者经济效益上的损失,总的来说经济效益风险主要包括了通货膨胀风险、利率风险以及市场供求风险、获利能力风险和变现能力风险。

2.1.1通货膨胀风险

通货膨胀风险主要是指由于物价上升或是下降导致的市场供需失衡,消费市场的变化影响投资者的收益,通货膨胀风险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率密切相关。度假型旅游项目本身档次一般较高,当通货膨胀率下降时,会抑制市场上对这类产品的需求,从而消费减少,给投资者带来损失;如果通货膨胀率上升,则会刺激市场需求,对投资者有利,但通货膨胀率过度上升时也会引起各类建筑材料价格的上升以及劳动力和管理费用上升,这会增加旅游项目的后期建设成本,也具有经济效益风险。

2.1.2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主要是指因为利率的变化带给旅游项目市场的影响,从而造成投资者的经济损失。度假型旅游项目一般来说规模较大,因此开发时间长,投入的资金大,项目的投资回报期一般较长,因此就对资金支持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投资者需要承担较大的资金压力。利率上升时,资金成本上升,一方面增加资金压力和经营周转压力,另一方面也会降低市场需求。利率的变化则使得投资者陷入经济效益损失之中。

2.1.3市场供需风险

市场供需风险是因为市场供需的变化造成的风险,消费者对旅游项目的需求朝着更加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着,供需需求的变化必然会带来价格的波动变化从而导致投资的实际效益偏离预期收益,这无疑将会给投资者带来经济风险。

2.1.4获利能力风险

投资任何项目最终都是以投资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但是如果投资该项目获利能力比较低,则必然导致整个项目开发失败。

2.1.5变现能力风险

变现能力是指在交易的过程中可能因为变现的时间和方式变化而造成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的收益变成货币或延迟变成货币,从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休闲度假型旅游项目的开发周期长,因此其变现能力较差。

2.2社会风险

随着人文社会环境因素的变化,造成旅游项目的变化,从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这便是旅游项目面临的社会效益风险。具体来说社会效益风险包括了区域旅游业发展风险、公众干预风险、公共配套设施风险、治安风险和交通便利程度风险。

2.2.1区域旅游业发展风险

区域旅游业发展的风险主要是指目标项目所在区域的整体旅游行业发展程度及发展前景。当区域发展相对迅速时,则能够从整体上提升目标项目的旅游产品价值,也有利于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但如果区域的旅游业发展滞后时,则会影响项目的旅游产品或服务价值,给投资者带来损失。

2.2.2公众干预风险

当项目所在地区的居民对项目持有反对态度时,项目实施会困难重重,面临诸多风险。一般来说度假型旅游项目的占地面积较大,受影响的范围较广,容易激起周边居民的不满,阻碍项目的实施。

2.2.3公共配套设施风险

旅游项目集合了度假、休闲、娱乐和消费为一体,如果公共配套设施不健全,不能为消费者提供完善全面的服务的话,则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降低营业额,给投资者带来风险。

2.2.4治安风险

治安风险是旅游项目普遍面临的问题,营造一个安全良

好的环境是吸引客源的关键,如果一个项目区域内常发生抢劫、凶杀等犯罪案件,旅游消费者的数量会大大减少,影响到休闲度假型旅游景点的产品价值。

2.2.5交通便利程度风险

交通便利是旅游项目开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如果项目所在地交通通行能力差,则会大大降低项目的经营效率。

2.3生态风险

旅游项目的生态体系一般来说较为脆弱,如果在项目建设中对周围环境带来污染或是破坏,并且使得景区遭到破坏,则可能会导致中途停工,带来经济损失。由于度假旅游项目重在为消费者营造亲近自然的氛围,因此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一般较高,如果开发运营过程中对环境保护不当,失去了自然特色,则会削弱此类项目对旅游消费者的吸引,带来风险。

2.4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主要是由于技术能力的不确定性造成的。包括了规划、施工及后期管理各个环节的技术风险。

2.4.1规划设计风险

项目的规划设计风险是大多数度假型旅游项目面临的风险,由于这类项目规模较大,投资大,在设计上的要求高,一旦设计出了问题,整个风险将会从建设初期一直持续到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及经营的持续性,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影响较大,因此规划设计风险是旅游项目面临的首要技术风险。

2.4.2建筑材料和设备的选择风险

由于建筑、材料的选择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材料选择不当则会直接给项目带来损失影响工期,不仅带来了施工安全隐患,还带来了资金浪费,给投资者带来损失。

2.4.3施工安全风险

施工安全风险涉及在场的所有人、物和环境,是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的,造成安全风险的因素包括了施工单位的监督机制、施工环境的稳定性以及技术措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4.4工期拖延

工期拖延风险主要包括了承包商自身原因和非承包商两个方面,从承包商的角度来说,如果承包商缺乏此类项目的施工经验,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错误估计项目特征和施工要求,造成施工组织和规划不合理,造成工期拖延;从非承包商原因的角度来说,主要是因为开发商缺乏开发经验,设计要求不断变更,或是施工过程中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施工被迫暂停等。2.5运营管理风险运营管理风险主要是指在项目建成后的实际运营中出现的管理风险,主要包括了管理者的素质和经验风险、合同风险、销售风险以及运营决策机制风险。2.5.1管理者素质和经验风险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说,旅游项目需要有专业化的运营管理团队,对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若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则会导致对开发运营过程中的内外影响因素不敏感,风险估计不充分,防范措施使用不当,从而带来项目运营的风险;

2.5.2合同风险

合同风险主要是指在由于合同涉及的个体和经济活动一般来说较为复杂,相关的合同法律法规上不完善,因此造成合同条款不完整、叙述不严密或是管理及当事人不能完全履行合同义务的错误发生,导致索赔事件发生。

2.5.3销售风险销售风险主要与市场环境和市场情况密切相关,如果在销售中市场定位不准确,所应用的营销手段不力都会影响产品的销售,从而产生销售风险。2.5.4运营决策机制风险运营决策机制风险主要是由于项目建成后管理架构、管理公约、管理费用制定不合理,以及各种决策失误和决策系统的不完善带来的项目运营过程中关键性或是非关键性决策的不合理,为项目的长远发展带来风险。

3.旅游项目风险管理策略

由于旅游项目投资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企业的不当行为会导致风险加大,所以我们应该从根本上解决认识、观念和方法等对策问题,这样才能从全局上产生对策效应,从而进一步提出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

3.1经济风险防范

3.1.1做好研究规划

在旅游项目实施之前,进行前期旅游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极为重要,针对旅游项目的前期研究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的方法,借鉴其他相似项目前期调研的严谨态度,旅游项目要做好前期完整的项目研究,包括对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的综合评价,聘请专门的研究机构展开深入调查,并且强化审批制度,充分考虑项目的不可行意见。

3.1.2降低投资经济风险

旅游项目的开发需要选择较为稳定的时机进行开发,积极运用各种融资手段来降低投资的经济风险,并且通过挖掘旅游市场来增加旅游收入,综合开发配套旅游产品,增加销售,并且做好项目形象定位。

3.2技术风险防范

(1)项目规划设计时,要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发掘当地传统特色,使项目和当地地域文化融为一体,反映出其地方独特的品位。进行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优选,选择满足消费者需求、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成熟的设计方案。

(2)在材料设备选择方面要进行方案比较,必须严格执行选择程序,优先选择已经投保产品质量险的先进产品。材料设备的质量水平关系到项目产品的质量,因此进行产品筛选才能避免设备、材料选择错误而带来的风险。

(3)要加强对施工建设的管理,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实际施工进度,并和计划进度相比较,如果发现偏差,就应该及时分析偏差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4)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监控力度,通过督促施工技术、组织、措施、人员、机械的落实,防止质量缺陷发生;通过提高施工人员基本素质,加强其安全意识,有效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3.3运营风险防范(1)树立风险意识,建立风险管理组织,重视开发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强化对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和学习,加强风险损失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分析。

(2)聘请专业人士负责合同的起草,经律师或法律工作者审查后再投入使用,合同条款要明确、详尽、合法。签订合同时,要明确双方的责任范围,避免合同歧义、漏洞和陷阱,并加强日常的合同管理。

(3)聘请专业管理咨询公司,对度假型旅游项目产品的日后运营管理提供咨询服务,同时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强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4)在运营管理阶段,可以采用优秀的营销,充分利用人丰富的营销经验,以避免营销手段不当的风险。(5)建立风险预警系统,以便及时察觉计划的偏离,尽早采取防范措施来避免更大损失的发生。

3.4社会风险防范

3.4.1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

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在项目开发中重点规划项目文化,通过文化挖掘,增强项目的社会吸引力。对于旅游项目而言,增强文化认同是降低社会风险的重要措施,要让人们感受到项目挖掘的本土文化潜在的经济利益和价值,从而驱使其对本土旅游文化感到认可和自豪。

3.4.2促进旅游业与当地居民的亲和度

篇5

[摘 要]旅游饭店财务风险是指在饭店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为了搞好财务风险管理,宏观上应优化外部环境,建立行业预警机制;微观上可从机构设立、风险机制完善、信息化建设、风险控制技术应用和加强信用管理等方面采取对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市场竞争加剧和经营活动日益国际化,旅游饭店作为独立自主的经济主体,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始终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风险管理日益受到管理者重视。资金是旅游饭店的血液,资金的运动即财务活动贯穿于饭店经济活动全过程,是资金筹集、投放、使用、收回和分配各环节的有机统一。而财务活动各环节由于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都有可能使饭店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产生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和所有者利益。因此,必须加强旅游饭店的财务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管理就是运用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最小的成本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预测、控制和处理的一种管理行为。财务风险管理是旅游饭店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饭店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其他风险提供条件和可能性。财务风险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机会和损失扩大的可能性,提高饭店资金运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减少收益的波动性,为饭店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财务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财务风险机制的建立,有利于饭店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促进饭店与客户、供应商、债权人、投资人之间互信合作,减少外部因素对财务活动造成的不利影响,为饭店提供相对安全、稳定的理财环境和经营环境,增强自身决策的科学性,提高决策质量。

一、旅游饭店财务风险分析

造成旅游饭店的财务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类。外部因素是指外部宏观环境(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变动对旅游饭店理财活动造成不利影响。内部因素主要是指由于旅游饭店自身经营不善、理财不当、决策失误而产生风险。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相应地,饭店财务风险就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

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指由于负债筹资使饭店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的可能性。目前我国饭店既存在现金性风险,又存在收支性风险。现金性风险是由理财不当和资本结构不合理引起的,主要表现为筹资成本费用过大、负债比例高(许多饭店超过50%)、从资本市场上筹资能力差、筹资渠道单一(过分依赖银行贷款,资金结构、期限结构和债务规模不合理)等。收支性风险主要是源于经营不善。主要表现为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弱,亏损严重,如不加强管理,就会给饭店再筹资和经营带来困难。

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指投资不能达到预期效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投资风险源于旅游饭店缺乏信息以及经营效率低下。饭店固定资产投资标准高,资金占用量大,回收期长,经济效益的季节性和波动性强,再加上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投资的风险性不言而喻。我国的饭店业在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缺乏全面、准确的决策信息,造成市场预期不正确,投资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为饭店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旅游饭店经营具有经营范围广、营业项目多、提供的产品时间性和季节性强的特点。我国大多数旅游饭店管理水平低、经营不善,竞争力弱,再加上债务负担沉重,经营风险大,而经营风险最终会表现为财务风险。另外,缺乏回避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能力,也是导致旅游饭店实际投资收益与预期相比相差甚远的重要原因。

资金回收风险。旅游饭店资金的回收风险主要表现为应收账款风险。从实质看,应收账款是饭店流动资金的投放,其风险主要是收回时间及金额不确定所导致的现金流量风险。它的拖欠将会严重影响饭店的获现能力和收益质量。应收账款风险的产生与信用政策和信用环境有关。目前,由于竞争的压力,我国旅游饭店的业务销售中赊销比重大,而不合理的信用政策常使饭店对应收账款缺乏应有的控制和管理,造成追讨欠款工作困难重重。宏观上,我国信用环境差,缺乏社会化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信用风险大,再加上结算方式落后,使得旅游企业间拖欠款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饭店的实际收益。

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是指由于收益分配而可能给饭店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这种风险有两个来源。一方面是收益确认的风险,即由于会计方法的不当,虚增当期利润,导致提前纳税,大量资金提前流出饭店而引起财务风险;或者虚减当期利润,影响饭店声誉。另一方面是对投资者分配收益的形式、时间和金额的把握不当而产生风险。对饭店而言,如果过多的以货币资金的形式对外分配收益,会大大降低自身的偿债能力;但如果饭店投资者得不到一定的投资回报,又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降低饭店的信誉。因此,饭店无论是否进行收益分配,也不论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进行,都具有一定的风险。

二、旅游饭店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宏观对策

政府有关部门应为饭店的财务风险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具体而言,必须进一步深化旅游饭店改革,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产权,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旅游饭店的财务风险机制。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政府应继续深化金融、投资、外汇、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优化信用环境,为饭店的发展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针对目前的信用状况,政府应从税收和政策上鼓励社会化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建立,完善信用评估指标体系。饭店行业协会应加强行业监管,规范企业的信用行为,反对不正当竞争,为饭店的经营和理财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使其尽量规避外部风险。

建立旅游行业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旅游业是一个敏感性行业,易受外部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应共同努力,建立旅游行业风险防范机制。行业主管部门应设立专业机构,建立和完善行业的预警、监测和管理信息系统,对全行业进行不间断的景气监测,保证信息收集、分析、公布渠道通畅,及时向旅游饭店和其他旅游企业传递市场信息和环境信息,提高全行业的风险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另外,政府应从财政上引导和支持建立旅游行业风险基金。设立风险基金既可以减少危机发生时政府的财政负担,又可以帮助旅游饭店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使其一旦发生经营危机和财务危机就能够通过风险基金的发放渡过难关。

(二)微观策略

强化风险意识,设立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机构。在饭店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各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饭店的所有员工都应有风险意识。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就是既要重视风险的存在又不畏惧风险,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经营管理工作的始终,寻求最优的管理方法,减少财务风险给饭店带来的损失。饭店内部应成立一个专门从事风险管理的机构,从组织上保证风险管理的顺利进行。大中型饭店企业可设立风险经理一职,或由财务总监兼任;中小型旅游饭店可以在财务部门设专人负责该项工作。其主要任务是对饭店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实施有效监督和控制;合理运用风险管理技术,促使风险管理制度化;认真分析理财环境及其变化情况,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提高饭店对理财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另外,风险管理部门的人员应加强财务部门与销售部门、人事部门和各个服务部门的协调。

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对风险的预测和监测。第一,应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加强饭店财务风险监测。风险预警系统是对风险进行识别、监测、评价和预测的信息系统,其内容包括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的相关信息,可分为内部报告子系统、市场信息子系统、风险分析子系统和风险预警子系统。前三个系统主要负责有关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分析;预警子系统则通过建立预警模型,监测反映财务状况的各项财务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类型及其危害程度作出评价、预测,并在必要时发出警报。正是通过这种不间断的跟踪监测,饭店可以随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财务风险情况。饭店内部的预警系统在建立和运行过程中,要保持与行业预警系统的协调、沟通,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第二,应完善风险防范机制。首先,饭店应规范和完善财务制度,加强财务基础工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推行全面的预算管理,严格控制事前、事中资金支出,保证资金的有序流动。以现金流量监控为切入点,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财务风险。其次,建立科学决策程序,对有风险的财务活动明确风险的责任者,加强对财务活动的各环节风险的防范。饭店业务部门众多,实行的是集中领导、分级归口管理的财务制度。因此,饭店应建立健全必要的原始记录,加强定额管理制度,加强计量工作,理顺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财务风险。

运用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强化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和处理。风险控制的实质,就是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饭店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采取控制技术减少或消除风险损失。饭店控制和处理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供选择。一是回避法。这种方法是指设法避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从根本上远离风险源,从而消除风险损失。饭店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二是分散法。即通过饭店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投资风险。同时企业可以通过改变资金结构、负债期限等以达到降低债务风险的目的。三是转移法。风险转移就是饭店以某种方式将所面临的某些风险转移给他方。具体的方法包括购买保险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通过契约的形式将风险损失转移给他人、通过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将风险横向转移。采用转移风险的方式可以大大降低饭店的财务风险。四是自留法。这种方法是指饭店自己承担风险,风险损害后果自负。饭店可根据国家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按照稳健性原则,在饭店内部建立风险基金,如偿债基金、坏账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等,预防风险损失,增强对风险的抵抗力。

重视饭店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管理信息化是指饭店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不断改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水平,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率和竞争力的过程。管理信息化可实现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保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置于严密监控之下,尽量减少内部因素对财务活动的影响。财务管理信息化是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使饭店随时汇集财务会计信息,通过对财务信息高效有序的管理和应用,保障财务会计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提高财务管理决策的水平;管理信息化可使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高效化,有利于加速资金周转速度,节约占用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饭店可以考虑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把财务信息化作为突破口,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加强对饭店信用风险的管理。目前,我国饭店业由于赊销业务而产生的信用风险巨大。为了防范信用风险,饭店应制定科学的信用政策。信用政策是饭店财务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期限和收账政策等内容。饭店应根据自己的实际经营情况和客户的不同信誉情况制定信用政策,加强信贷管理。可考虑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设立信贷部,认真作好赊销对象的资信调查。针对会议、旅游团队、旅游人和个人的不同信用情况,制订合理的赊销方针,实行分级管理,建立科学的赊销审批制度,将风险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二是强化应收账款的单个客户管理和总额管理。饭店应对与自己有经常业务往来的客户进行单独管理,通过付款记录、账龄分析表及平均收款期判断个别账户是否存在账款拖欠问题。信用管理人员应定期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编制账龄分析表,按账龄分类估计潜在的风险损失,以便正确估量应收账款价值,并相应地调整信用政策。三是建立销售—回款责任制,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根据客户按约付款的可能性,选择不同的销售方式和结算方式;制定合理的收账政策,对应收账款实行严格的监控,及时催收货款,并把回款情况与相关责任人的经济收入挂钩,从而把应收账款风险降至最低限度;在已有应收账款档案的基础上,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正确核算坏账损失。

风险管理最终的目的是提高饭店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资金运行和业务经营是饭店经营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良好的资金运行能促进业务经营活动向实现高效益的方向发展,高效益的经营活动能使资金运行向着有效循环的方面转化。因此,饭店应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和改善内部经营管理,强化风险管理职能,通过信息化建设将饭店建设成学习型组织,构筑科学的内部组织机构,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谭国平,于丽慧。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j].统计与咨询,2003,(2)。

篇6

[关键词]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管理

[作者简介]伍玲玲,女,汉族,大学本科学历,广西建工集团建筑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经济师。

二十世纪50年代,风险管理与公司治理理论在欧美逐步形成。二十世纪80年代以后,不少发展迅速但忽视风险管理的企业纷纷暴露出一些长期潜伏的问题。并引发了难以挽回的危机,最终导致企业破产。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颁布了对上市公司风险管理的立法,发达国家的许多公司对风险管理进行了更大力度的改革,加强了对公司治理结构和财务报告系统的内部控制,重新赢回了投资者信心。在国内,近年来银广厦和新疆德隆系的崩盘、中航油约5.54亿美金的巨额亏损,以及中国银行巨额资金被侵占责任人外逃,这些重大事件都集中反映了我国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的淡薄。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至2004年底,中央企业报请国务院国资委协调的法律纠纷案件达146起,涉及中央企业131家,直接涉案金额199亿元,间接涉案金额已超过450亿元。由此可见,法律风险防范问题已成为各国有企业运营和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成为风险管理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一、企业法律风险的概念及特征

(一)企业法律风险的概念

当今学术上对风险的概念有多种定义,归纳起来是指风险是可测定的不确定性,与收益呈正相关关系。企业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外部法律环境发生变化,或由于包括企业自身在内的法律主体未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有效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而对企业造成负面法律后果的可能性。

(二)企业法律风险的特征

企业作为独立法人实体,可以将企业风险分为自然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其中前三种风险分别以不可抗力、市场环境和资金交易为特征,而法律风险主要是以法律因素为产生原因,以承担法律责任为后果。它与企业所面临的其他风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因此,其具有以下特征:

1 企业法律风险产生的缘由是法律因素。导致企业产生法律风险的法律因素主要指:(1)企业外部法律环境的状况及其变化。一方面指法律和行政执法力度的状况,另一方面指法律的出台、修改和废止,以及行政执法状况的变化。这种变化既可能使企业产生新的法律风险或现有的法律风险消除,又可能使企业发生法律风险的可能性和损害程度增大或减小。(2)企业未依据法律规定有效实施法律控制措施。换而言之,就是企业未有效地获得、行使或保护法律赋予的权利,使企业无法有效利用法律赋予的权利维护其应有的利益,从而降低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使企业产生不必要的损失。(3)企业或与企业发生法律关系的各类主体的行为。这种行为包括违反法律的规定、违反合同的约定以及实施的侵权行为。实施上述行为的主体可以是企业本身,也可以是企业以外的其他主体,或者是双方实施的行为。应当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法律因素都会导致企业的法律风险,只有那些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的法律因素才会最终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

2 企业法律风险存在于企业运营的各个管理环节。法律规范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也规范了企业从设立到企业终止的全过程。因此,法律是贯穿企业经营活动始终的一个重要标尺和依据。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以及企业内部的关系,都要通过相应的法律来调整和规范。政府对企业的指导和监管,已经从过去的行政手段转变到以经济和法律的手段为主:企业与企业作为平等的市场主体,只能依靠合同法等民商法律进行调整和规范;企业内部各种关系,包括劳动关系、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都要依据劳动法、产品质量法、安全生产、会计法等法律来调整和规范;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也必须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来调整。企业作为法律规范的主体之一。只要其行为涉及法律规定,就有可能存在法律风险。可以说,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都离不开法律规范的调整,企业实施任何行为都需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在法律的整体框架下进行。

3 法律风险发生导致的后果是企业承担法律责任。法律风险产生于法律因素,终结于法律后果。法律风险发生导致的后果主要包括企业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企业发生法律风险的后果通常为承担民事责任,主要表现为支付违约金、赔偿经营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妨害等等。行政责任主要是由于企业违反政府或监管机构的有关管理规定而被行政管理机关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执照等。而刑事责任发生在企业的行为触犯刑法时,依法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表现为企业判处罚金、法定代表人判刑的“双罚制”。

4 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和其他风险紧密相关。企业法律风险虽然不同于企业面临的其他风险,它具有特有的法律特征,但是法律风险并不是与其他风险截然分开的,它们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从企业整体运营的角度看,企业法律风险和财务风险是交叉互融的,财务风险的特点决定了法律风险的特点,法律风险的控制效果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财务风险的大小。法律风险在许多情况下与财务风险是同时存在的,法律风险防范占据重要地位,有效控制企业法律风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和降低经营风险,经营风险经常导致企业产生较大的法律风险。

二、当前国有企业法律风险分析

(一)机构不全,职能不强,队伍专业化水平待提高

主要表现在:一是机构尚需健全,职能有待强化。一些国有企业尚未建立专门法律机构,法律部门多隶属于办公室或政工部门,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尚未形成经常性长效工作机制。由于体制上的原因,法律工作人员难以从根本上介入经营决策、项目论证、工程招投标等重要经营活动,往往是事后的“救火队员”,从而造成各项经济活动缺少法律审查环节,埋下许多经济隐患和经营风险。二是专职法律工作人员较少,专业素养有待提高。许多国有企业缺少专职法律工作人员,多为兼职,业务能力相对较弱。在当前经济纠纷日益增多的形势下,专职法律工作人员不足,业务水平不高,已成为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瓶颈。

(二)缺乏法律和契约意识,合同纠纷增加

主要表现在:一是合同法律意识不强,合同行为风险加大。这是当前国有企业经营比较突出的问题。表现为一些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合同法律知识,在签订和履行合同中存在实体上及程序上的诸多问题,规范化程度不高,在合同标的、文本格式、履行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少法律漏洞。二是合同审查论证失严,违约责任条款欠缺。当前有的国有企业签订合同,对事先审查、论证、调研工作重视不够,风险意识不强;有的经营人员违规操作,甚至仅凭人情关系就草率签约,导致合 同权利、义务设定失误,特别是造成违约责任条款残缺不全。这样一旦对方违约或者钻合同条款的漏洞,就会使己方陷入被动,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三是合同担保设定违规,违约责任追究困难。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往来中,必然要与其他经济主体发生合同担保关系,有时为担保人,有时为被担保人。国有企业在签订重要合同时设定担保,可减少风险,保障履约。但如果设定担保时不规范,如担保人无担保能力,担保财产有权利瑕疵等,就会导致担保虚设,一旦发生违约,担保责任无法落实,责任追究困难重重。另外,有的国有企业在为其它企业提供担保时不够审慎,风险意识不强,有时会陷入被动,代人承担履约责任,却无法向被担保人追偿,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无计可施。

(三)欠款回收难度大,司法判决执行难

主要表现在:一是法律救济途径单一,欠款回收难度较大。有的国有企业由于市场法律意识不够强,依法经营和依法维护合法权利的机制尚有待完善,防范化解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遇有对方违约的合同纠纷,救济途径比较少,一般习惯于以和为贵,以协商为主,有时难以奏效,使合同纠纷长期得不到解决,国有企业的经济损失难以弥补,违约方的责任难以落实,对国有企业经营极为不利。二是依法维权力度不大,司法判决执行困难。国有企业只有重视并行使合同权利,才能有效保障合同目的的实现。但有的国有企业经营人员权利意识不强,依法维护企业权益的积极性不高,造成一些外欠款项难以收回,形成呆账、坏账从而积累了较大数额的不良资产。

三、如何建立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建立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目的是要通过发现、识别、分析、控制和处理公司面临的各项法律风险,制定、实现相应的应对措施,使法律风险被控制在企业所能接受的范围内,实现企业承担的法律风险与经营收益相优化和平衡。因此,有效的法律风险防范应具备以下内容:

(一)确立企业总法律顾问在法律风险控制中的核心作用

总法律顾问制度是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的核心,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依法进行经营决策、有效防范法律风险和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总法律顾问是全面负责企业法律事务的高级管理人员,直接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向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总法律顾问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总法律顾问应当全面领导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和运行监督管理工作。企业应将推行总法律顾问制度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将实施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与建立和完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相结合,明确总法律顾问和其他企业法律顾问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中的职责和地位,以总法律顾问为核心,以全体企业法律顾问为主导,使企业总法律顾问岗位、职责到位;法律顾问机构、制度到位,企业全体员工风险防范制度、责任到位,实现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规章制度健全,法律风险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企业依法治理和国际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全面提升企业防范和控制法律风险的综合管理能力。

(二)组建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发展企业法律顾问对法律风险控制机制的主导作用

建立和完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是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进行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的需要,也是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得以切实贯彻实施的重要制度保障。通过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充实法律管理队伍,明确法律顾问的职责和管理权限,完善企业各项内部管理机制,提升法律顾问队伍素质,提高对风险进行防范和管理的重视,达到增强依法经营的能力和水平的效果。企业法律顾问要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中充分发挥主导和监控作用,实现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有效运作。企业法律顾问应主导和推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设,承担起法律风险控制机制设计和监督执行的职责,构建风险防范机制的架构,确定企业管理层、各部门、各级员工、各种岗位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中的职责和任务。推动机制的落实和实施。在法律管理方面,企业法律顾问应通过实施具体法律管理手段,不断完善内部法律管理制度和流程,对具体经营管理环节提供法律分析意见,实施法律风险调查,进行法律风险论证,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提高法律管理效率和水平,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嵌入法律管理,防范企业法律风险。

(三)通过风险分析评估、控制管理、监控更新构建法律风险的防范机制

建立法律风险的防范机制要注意增强法律风险控制的主动性、前瞻性、计划性和时效性,通过风险分析评估、风险控制管理、风险监控更新三个主要阶段进行法律风险防范。三个阶段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衔接、协调统一,共同构成科学的动态闭环运行体系,通过落实制度、流程、组织、职能和资源配置为风险防范机制提供基础保障。

1 风险分析评估。这是法律风险控制的第一阶段,风险分析评估的结果将直接决定法律风险的控制对象是否适当,控制手段是否适应。分析评估的范围主要包括:企业所在行业整体法律风险评价、企业外部法律环境的研究、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和管理流程的调查,以及企业具体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具体法律风险分析。其中重点内容是具体法律风险分析,包括对企业现有法律风险进行识别、归类、评分和分级排序。首先,要对企业进行全面深入的法律风险调查、研究以往案例,发现和识别企业面临的各方面法律风险,确定法律风险源,梳理详细的风险清单。其次,结合企业自身实际,从经营活动主要涉及的法律主体和业务运营的不同方面出发,根据法律管理工作的不同方面,企业经营管理的特征和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确定对风险的分类方法,对所发现的法律风险进行归类。再次,对各类法律风险进行评分排序,划分风险等级,提出下一阶段进行风险控制管理的整体建议。

2 风险控制管理。在第一阶段风险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战略,它是企业处理法律风险的总体指导政策,包括风险控制原则和企业可承受度。按照风险管理战略的原则,对第一阶段进行风险分级调整。针对不同级别的法律风险,重点从风险预警和防范人手,制定出具体的风险控制措施,明确风险管理目标和时间表。进一步确定各类风险的预警机制,风险的化解措施和风险的补救方案,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降低、转移和消灭风险,实现风险的事前防范、事中化解和事后补救。对于企业面临的最紧急、关键的、重大的风险,从制度、职责、人员和措施等方面明确处理程序,妥善处理法律风险,减少企业损失。

3 风险监控更新。进行风险监控更新是法律风险控制的必要阶段,有助于保证机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因此,对于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两个阶段的设计和效果,企业应定期对前两阶段的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评价,并对其进行更新。要对风险防范机制架构的设计、风险防范机制所运用的方法,以及机制运行的效果进行整 体评估,查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研究改进方案,对下一个周期的风险分析评估和风险控制管理进行改进和调整。

(四)建立和优化法律风险控制的制度和流程,为风险防范提供有利的内部法律环境

企业的法律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措施的不完善。实现法律风险控制效果,将风险防范手段落实到企业具体法律管理工作中要重点把握四个方面:

1 强化事前预警意识和防范措施,从研究和发现法律风险的成因人手,尽早识别和消除风险根源,提前对风险进行预防,杜绝简单的事后补救,建立并完善法律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2 强调法律风险管理在经营决策和经营管理活动中把关作用,通过对法律风险控制点的把握,将各项法律风险防范措施纳入日常经营管理制度和流程,实现法律管理手段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3 拓展法律风险管理思路,开拓法律工作模式,创新理念,使法律工作从传统的事务性工作转变为管理性与操作性并重的工作,总结提升管理经验,规范管理流程,明确管理模式,提高法律风险管理的执行效率。

4 强调精细法律管理手段,提升法律风险管理水平,形成企业内部上下协调统一,灵活高效的企业法律风险控制管理体系,发挥法律管理对风险控制机制的监督保障作用。即:搭建包括重大决策法律论证制度、合同管理制度,招标投标管理制度,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案件纠纷管理制度,授权委托制度在内的各项适应企业实际的法律管理制度,实施包括制定合同范本,加强普法教育,编制风险管理岗位手册,对重要岗位进行法律风险管理上岗培训、岗位考核,宣传包括公司风险管理及控制的政策在内的各方面法律风险控制举措,使企业风险控制管理在制度上得到充分保障,把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纳入法律化轨道,以增强法律风险控制能力。

(五)以建立依法决策机制为重点,对企业决策和经营管理全过程进行控制 企业应该对重大经营决策提前进行合法性和法律可行性研究,建立重大决策法律论证制度,使法律顾问参与企业重大投资决策和经营决策的全过程,保证企业重大举措的风险控制。企业法律风险来源于经常性的经营管理活动,因此不仅要对重点项目进行风险防范,还要从整体上控制法律风险,从关键环节人手,点面结合,全程监控,将所有的经营管理行为都纳入法律风险控制体系管理,使企业对外合同交易、市场拓展、劳动管理、财务管理等经营管理活动都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通过积极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管理活动,进行全程跟踪、全面管理、重点监控,使法律风险控制在更广范围内、更高层次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六)加强对员工的风险管理培训,全面提高企业各级人员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从国外公司的案例和教训中可以看出,在致命的风险事件中,人的因素总是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虽然企业可以制定出各种规章制度和运作程序来防范、控制和规避法律风险,但如果没有每一个风险控制岗位的切实操作和落实就无法实现风险控制的目的。因此,在大力倡导建立风险防范制度,完善风险监控机制的同时,要对企业各级员工进行广泛的法律风险管理培训,加强对高层管理人员和重要岗位业务人员的上岗培训和考核管理。

(七)搭建统一的法律风险信息化管理平台,保持顺畅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渠道

企业的法律管理要从传统的事务性工作脱离出来,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借助先进的现代科技方法和信息化管理手段。企业可以依托电子化系统,对现有资源进行梳理和整合,搭建统一的法律风险信息和知识管理平台,实现有效的知识管理,使公司管理层与员工之间、企业法律顾问之间、法律顾问与各业务部门构筑一道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和信息交流平台。企业一方面可能通过广泛、便利、快捷的信息传递与更新,实现法律风险的信息化管理;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信息化处理方法进行对风险的调查和分析,落实风险控制制度和流程,从而提高整体风险控制效率和效果。

篇7

汇率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外汇计价结算和持有外汇资产与负债,因汇率变动产生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记账本位币反映的价值变化,并由此产生损失的可能。

一、中国石油面临的汇率风险

中国石油成员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主要有会计风险、经济风险和交易风险。

(一)会计风险

中国石油面临的会计风险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在对外汇资产与负债进行会计处理时,将外币转换成记账本位币时因汇率变动产生账面损失的可能;二是海外分支机构在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进行会计处理时,将编制报表所使用的货币转换成母公司的本国货币报送时,因汇率变动产生账面损失的可能。与其他风险不同,会计风险的大小与折算时所选择的具体汇率相关,是会计计量上的差异,一般不影响现金流量,但汇率变动对账面反映的企业经营能力有影响。

(二)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因汇率变化引起利率、商品或劳务价格、市场需求量等情况的变化,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的资产负债规模、进口采购成本、出口销售收入等,并由此产生损失的可能。经济风险主要是对企业未来不确定现金流的影响。如美元汇率变化可能影响国际原油价格,进而影响中国石油原油销售收入、进口原油采购成本、石油特别收益金等,影响中国石油损益。

(三)交易风险

中国石油面临的交易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外币计价的投资和借贷活动,在合同签署后、债权债务未清偿前因汇率变化而产生损失或收益的风险;二是在油气贸易和国际工程技术服务中,在合同签订后、结算完成前,中国石油承担的汇率变化带来损失或收益的风险;三是在外汇买卖中,中国石油持有的外币敞口因汇率变化出现损失或收益的可能。

经济风险、交易风险和会计风险是相互关联的:经济风险主要是针对企业未来不确定现金流的风险衡量,一旦企业签署了合同、形成了确定的外汇现金流量,其所产生的汇率风险就是交易风险,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交易风险可以看成是短期内确定的经济风险;会计风险产生于会计报表的不同的货币表述,体现了经营活动的结果,因此会计风险是经济风险在经营成果中的体现。

由于会计风险是会计计量上的差异,不影响企业现金流量,因此对会计风险应不予处理;而经济风险在合同签署后可看作交易风险,因此汇率风险管理应主要集中于对交易风险的控制。

二、中国石油规避汇率风险的方法

交易风险控制的方法大致包括事前防范和事后规避两类。

(一)事前防范

事前防范是指在合同签订时就采取防范汇率风险的措施,可由企业经营管理部门自行组织实施,这也是汇率风险全过程管理的一个体现。事前防范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1.分析汇率变动信息,随行就市调整出口产品、国际劳务价格。企业出口产品和提供劳务,在投标时可考虑大致回款日期,结合汇率变动预期,合理调整价格。

2.合理选择计价结算货币。企业选择计价结算货币时,收入应争取采用汇率稳定或趋于升值的货币,支出应争取采用汇率趋于贬值的货币。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还应坚持借、用、收、还币种一致的原则避免汇率风险。

对于某些项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也可争取使用人民币结算。

3.匹配外汇债权债务。在海外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对外贸易、提供国际工程技术服务等工作中通过调整借款币种、提前或延后对外付款等方式,尽量使外汇债权和债务在币种、规模和时间上得以匹配,自然抵销汇率变化的影响。

4.分摊汇率风险。对于长期合作伙伴,企业可在合同中签署汇率风险分摊的条款,在汇率对自己有利的情况下放弃一部分利益,在汇率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下减少汇率损失。

(二)事后防范

事后防范是指在合同签署后,无法利用合同本身来弥补汇率风险时采取的措施。具体包括贸易融资工具和外汇交易工具等。

1.使用贸易融资工具规避汇率风险。企业可以使用的贸易融资工具包括:出口企业可选择使用出口押汇、票据贴现、福费廷、保理、远期即付信用证等贸易融资工具规避汇率风险;进口企业可选择远期即付信用证、进口押汇、授信开立远期/延期付款信用证等贸易融资方式。

使用贸易融资工具,可加速企业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取得的外汇可以结汇,有效防范进出口贸易中的汇率风险。

2.使用外汇交易工具进行套期保值。企业可通过即期、远期、调期和期权等保值工具,将汇率锁定在一定范围内,锁定未来收入和成本。如中国石油某企业出口一批3 000万美元的设备,3个月后收款。假设当前汇率是$1=¥6.834 1,3个月人民币/美元远期报价是$1=¥6.824 6,企业选择采用3个月远期外汇交易锁定未来收入,那么3个月后企业向银行出售美元取得人民币收入20 474万元。如3个月后人民币升值为$1=¥6.724 4,那么企业减少损失301万元。

使用外汇交易工具需关注保值比例。许多跨国企业采用分层对冲的方法进行套期保值。分层对冲是为较近日期的风险敞口安排较大比例的对冲,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据基础敞口的增加而增加对冲。分层保值适用于在未来可预期的时间内有较为稳定外汇现金流的企业。

套期保值还可进行核心保值和技术保值。核心保值是指无论企业对未来市场观点如何都必须采取的保值,目的是将汇率变化对企业未来收入或成本的影响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一般核心保值应占风险敞口的30%~50%。技术保值则是企业结合对外汇市场的预期判断来安排对冲。一般技术对冲应占风险敞口的30%。

对于外汇交易工具,应确保使用简单的产品,如远期或普通期权以平衡风险。

结算完成后,对于收到的外汇资金,企业可根据生产经营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兑换或保留该币种存量资金。集团企业可建立各币种头寸管理机制和交易平台,实现集团公司利益最大化。

三、中国石油汇率风险管理实施

(一)汇率风险管理目标和原则

汇率风险管理的根本目标,应在于分散和消除汇率变化对中国石油海外业务收入和成本影响的不确定性,保护企业的利益与价值不受影响。

汇率风险管理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1.全过程管理。企业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相关环节,从合同签订到结算完成都要采取相应汇率风险管理措施,实施全过程管理。

2.发挥整体优势。发挥中国石油海外业务上下游一体化的优势,统筹安排上市和未上市企业、甲方和乙方计价结算、资金调剂等事宜,利用财务公司平台规避汇率风险。

3.合规套期保值。规范运用金融工具,在相关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选择结构简单、流动性强、风险可控的金融工具,合法合规套期保值。

4.控制风险敞口。合理控制非主要货币资金存量,综合平衡中国石油主要货币头寸,适度对冲未来汇率风险敞口。

(二)管理实施

1.汇率风险管理整体思路

中国石油汇率风险管理应主要集中于对交易风险的控制。对于交易风险的事前防范可由企业自行组织实施,对交易风险的事后防范,首先由中国石油所属企业准确测算企业外汇风险敞口,评估汇率风险后,选择合适方法进行避险操作,操作主体应是中国石油所属企业自身。

对于美元、英镑、欧元、港元等主要货币,应由中国石油统一安排,企业首先与财务公司进行交易,财务公司再到外汇市场交易规避汇率风险。

2.汇率风险管理流程

(1)测算外汇风险敞口及风险价值。中国石油所属企业结合以外币计价结算的合同签署、施工进度、结算惯例等预计外汇流入流出情况,反映动态性质的交易风险并计算外汇风险敞口(见表1)。

净敞口=期初余额+当期预计外汇收入-当期预计外汇支出

(2)实施避险操作。企业结合未来汇率风险选择合适办法进行避险操作,可以使用的方法包括贸易融资工具和外汇交易工具。使用外汇交易工具时应合理确定对冲比例。

篇8

[关键词] 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B

一、财务风险概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且越来越备受企业高层及财务主管的关注,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已成为企业的重要财务目标之一。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的财务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受到各种不确定或难以控制因素的影响,从而致使企业或许面临遭受财务损失的一种可能性。当前学术界为方便对财务风险的深入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对其进行划分:一是财务风险的来源。可分为筹投资风险、信用风险和现金流量风险三部分;二是财务风险的原因。可分为操作性和制度性财务风险;三是财务风险的区域。可分为国内和国外财务风险;四是财务风险的可控程度。可分为可控和不可控财务风险。其中任一种类财务风险的存在,势必会对企业财务活动的顺利进行构成潜在威胁,故企业应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降低财务风险损失。

二、旅游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

当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财务风险的规避已越来越受旅游企业的重视,而旅游企业由于自身具有规模较小、财务机构设置简单、财务功能单一等特征故其财务风险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危害性

旅游企业作为服务性行业,服务即为其主要产品,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同时完成,从而易导致企业应收应付账款过多的现象出现,从而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一旦在某一会计期间内欠款企业无法按时还款款项达到一定数额,旅游企业就会面临资金周转不灵,资金链断裂的状况,从而威胁企业的生存发展甚至破产清算。

2.不规律性

财务风险的存在无固定规律可循,也就是说财务风险是伴随企业财务活动应运而生的一种潜在风险,它的发生或不发生、何时发生、发生的后果严重程度等对企业来说都是无法确定的,只能进行事前的预估计,估计的正确性与否则与企业所采用的估计技术紧密相关。

3.激励性

从另一角度来说,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对企业是一种反向激励,激励企业以积极谨慎的态度应对财务的的风险性,努力改善财务管理的方式方法,创新财务风险的预防机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及抵抗风险的能力。

4.客观存在性

财务风险所具有的风险性是伴随企业财务运作而生的,不可避免故具有一定的客观存在性。旅游企业唯有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争取把财务风险的潜在危害性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财务安全。

三、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缺乏财务风险意识

旅游企业由于其规模、行业特征故其主要精力用于服务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对于财务一直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财务人员的主要工作在于对企业日常经营所发生的账务活动进行记录、归纳和整理,处于“有账即做,无账不做”的一种工作局面,例如,旅游企业对于应收账款的出来,仅在账簿中进行简单的记录并未开展相关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回收期、坏账损失率三项指标的核算从而评估企业的资金回收风险。正因为旅游企业财务风险意识淡薄,针对规避财务风险的各项举措很是欠缺,因此旅游企业的财务风险时有发生。

2.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

财务在企业的经营中居于重要地位,财务管理机制的优劣更是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状况的兴衰。当前旅游企业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尚未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程序,而一套完整的风险控制程序一般包含对财务风险的识别、度量和控制三个步骤,其中核心是对财务风险的度量,主要通过一系列的评价指标对企业的筹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方面进行测评,以确保企业财务活动的顺利进行。当前旅游企业急需建立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以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预测、规避以及防范,从而尽量避免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不良影响。

3.缺乏财务风险管理人才

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有效规避离不开高素质的财务风险管理人才。现今财务风险管理已逐步成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专业财务风险管理人才的缺失已成为各行业企业所面临的普遍问题,旅游企业也不例外。旅游企业由于自身规模不大、财务活动简单等特点所局限致使企业对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不高,对财务风险的敏感性不高,旅游企业正是因为缺少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使得企业在过去的财务预测、决策的过程中经常对财务风险的判断不够充分合理从而出现失误,产生财务损失。

4.缺乏对外部环境的应变性

企业的财务风险可归纳为两大类:来自企业内部微观环境的财务风险和来自企业外部宏观环境的财务风险。众所周知,旅游企业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运行,势必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针对企业内部环境而言这些因素统称为外部环境例如国家会计法规、行业政策、经济发展趋势等,这些外部环境旅游不受企业控制企业亦无法改变,旅游企业受自身因素的影响对外部环境的应变性较差,然而旅游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内外部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故旅游企业应以积极地态度加强对外部环境的应变性。

四、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

1.企业经营者或管理者的重视

旅游企业的经营者或管理者在企业中居于领导或决策地位,领导者对财务的管理偏好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状况的发展局面。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的强化与管理与企业领导者的重视与否息息相关,旅游企业要想有效应对财务风险领导者应首先树立财务风险意识,进而要求相关部门制定各项财务规章制度、采取实际措施等方式在企业内部建立财务风险防范氛围,树立全员职工的财务风险意识,从思想意识的角度提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与理解,积极地应对财务风险的存在性。

2.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旅游企业若想有效地规避潜在的财务风险,需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该机制对企业的现金流量、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存货项、长短期借款项、股票或债券类融资项目、固定资产的购进与销售项等财务活动事前进行有效地预测、分析与评价,以一系列科学合理地数据辅助决策中制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扭转以往决策者依靠经验或直觉做判断时常使企业面临财务风险的局面。除此以外,该机制还能对旅游企业会计期间内的财务业绩进行系统地跟踪与评价。通过对旅游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资本获利能力、资金偿付能力、投资收益能力等进行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分析,可以使旅游企业随时明了财务风险的大小以及存在的可能性对企业的危害程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财务损失率。

3.培养财务风险管理人才

旅游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需要高素质的财务风险管理人才,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人才不仅熟知国家财经法规,具有财务风险敏感性,了解财务活动的风险类型并能灵活组合运用各种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预防措施,帮助企业制定正确地财务决策,使财务风险率降到最低。当今旅游企业财务风险意识淡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薄弱,现有财务人员财务风险技能缺乏,故应引进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人才强化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具体方法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对原有财务人员进行相关的财务风险管理培训,提高其应对财务风险的工作能力;二是通过各渠道招聘高素质的专业财务风险管理人员。

4.健全财务风险监督管理制度

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能力的增强,健全的财务风险监督管理制度必不可少。财务风险监督管理制度的设立对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起到一定程度的激励和约束作用。财务风险监督管理制度约束旅游企业严格按照财务风险管理程序制定财务风险管理措施,并对各项风险管理活动进行事前检查、中期检查、事后考核和反馈,综合评价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活动成效的优势与不足,并指出不足的原因并据此对今后的财务风险管理活动进行改进和完善,进而激励旅游企业提高财务风险抵御能力,保证财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徐佳.浅谈连锁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控制[J].中国商贸,2011(10)

[2]刘婧.浅谈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J].中国集体经济,2010(8)

[3]林素梅.浅谈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措施[J].财经研究,2007(10)

篇9

一、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类别分析

(一)旅游企业系统风险

任何一种筹资形式都存在风险,在国家宏观政策与激烈市场竞争的影响下,都会给旅游企业经营带来一定的筹资风险。政治因素是影响企业利润的重要因素之一,政治不稳定会给旅游企业资金成本高低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造成旅游企业的资金筹资风险。旅游企业资金筹集中的典型特征就是资金回收期长,受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就会导致资金变动。除此之外,游客的需求结构、供给数量以及市场供求变化是难以准确预测的,对旅游企业进行投资就会给企业带来不可预测的系统风险,受各种经济环境的影响,旅游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难以进行准确预测,这就会对旅游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旅游企业的非系统风险

旅游企业非系统风险主要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以及收益分配风险,对旅游企业非系统风险的讨论应该从这四个角度进行讨论。

1.筹资风险

旅游企业要开拓市场,扩展规模,就必须加大投资,扩大资金筹集力度。旅游企业筹资风险主要指的是企业采用负债筹资而到期不能准时偿还债务的可能性,现阶段我国旅游企业筹资风险主要存在先进性风险与收支性风险。其中,先进财务风险是由旅游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和理财不当引起的,而收支性风险的主要特征为市场竞争力差、管理水平低等,不加强旅游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就会对旅游企业的长远发展形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作用。

2.旅游企业投资风险

主要指的是投资后难以达到预期收益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旅游企业进行投资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更多的利润,受季节性的影响,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直接影响,资金回收期长就会增加企业的投资风险。

3.旅游企业资金回收风险

主要指的是应收账款风险,即经营过程中资金流动产生的风险,其风险主要是由于回收时间及金额不准确造成的,资金回收风险的存在会对企业长远发展和正常运营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作用。

4.资金收益分配风险

指的是收益分配不均匀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不利影响的可能性,主要是由收益确认风险和对投资者分配收益的时间、形式以及金额把握不当而造成的风险。

二、加强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严格贯彻财务风险理念

为增强旅游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必须深入贯彻财务风险理念,在旅游企业经营过程中,财务风险是必不可少的,而经济收益与财务风险也是成正比的。旅游企业工作人员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就难以使企业利润达到最大化的目标。所以,要实现旅游企业的长远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旅游企业经营管理者重要的引导作用,贯彻落实财务风险理念,从财务角度对资金运用的各个环节、各生产要素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出财务风险产生的特点和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旅游企业的收益和实现长远发展战略目标的可能性。

(二)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监管

旅游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充分展现出政府相关部门监管和宏观调控的重要职能,尤其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要规范财务控制制度,必须加强财务控制和管理,对于旅游经营项目,必须明确相应的收费计价标准,并保证整个财务运作系统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在旅游行业形成完善的监督和制约财务控制机制,对旅游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费用进行严格地控制和管理,在旅游项目结束经营之后,按照相关的制度进行相关单据的报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旅游企业财务控制和管理的重要工作目标。

(三)加强财务风险评估,提高旅游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为加强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应该充分认识和了解财务风险,正确认识财务风险,并加强财务风险评估。因此,旅游企业应该科学的估测财务风险的大小,并有效掌握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程度,通过正确的财务风险评估,可以为旅游企业财务管理者做出财务风险决策、控制和规避措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进而将企业财务风险影响损失程度降到最低。旅游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要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旅游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三、结语

篇10

关键词:旅游项目;项目风险;风险管理

1.引言

现实生活中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任何一个投资项目都是风险与收益并存的。项目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这些目标一般而言都是具有多个层次的,每个项目的目标设定也受其自身的限定条件约束,因此项目投资的最终结果与预期之间必然会产生某种程度上的背离,因此对于投资项目而言,需要在项目投资活动中尽可能规避风险,从而获得最大的收益。近几年来,随着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各地都加大了对旅游项目开发的投资,但旅游项目的开发和投资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在旅游市场日益变化的需求中不少旅游项目面临失败,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旅游项目投资的特征

旅游项目的投资与其他项目投资的区别在于其不仅要考虑项目本身存在的收益价值和风险,还需要综合考虑旅游项目的隐性价值和风险。旅游项目投资是为旅游活动或以促进旅游目标而投资建设的项目,从内容上来划分,可以将旅游投资项目划分为:景点项目、饭店建设项目、游乐设施项目、旅游餐饮项目以及旅游商品开发项目、旅游交通建设项目等。正是因为旅游行业的特殊性和行业本身的特性决定了旅游项目与其他投资项目的不同,旅游投资项目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季节性

由于旅游产品的消费具有较强的季节性,淡季旺季的交替也会给旅游产品的投资带来诸多风险,当处于旺季时,资产通常会超负荷运转,带来诸多压力和经营负担,但是淡季由于消费不足,导致资产闲置浪费,财务上入不敷出,从而带来投资风险。

2.2依托性

旅游投资项目的依托性较强,主要是对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环境的依托。

2.3敏感性

旅游项目因旅游产品的特殊性常常会受社会各方面的制约,既有行业内部的因素又有行业外部的因素。

2.4不可转移性

工业投资可以随意转产,而旅游投资却不能,一旦投资形成,若无人使用,其产品价值就不能转移,因此容易形成无法回收的沉淀成本,投资退出的门槛较高。

2.5相关性

旅游产业与各行各业的联系极为紧密,旅游产品投产后的运作和企业一样,具有较为明显的需求导向性,换言之,市场需求具有多样性。游客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往往需要经历非常多元化的细分,走马观花式的消费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旅游者市场需求趋向是动态的,与各行业的联系非常密切。

2.6投资大回收期长

旅游业是一个高投入的产业,尤其是随着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进一步完善,旅游活动带来的外部性需要企业来承担,从而增加了企业的投资数额。旅游产品消费又具有不可存储性、非完全排他性以及临时使用性,从而使得旅游项目投资的风险明显增大。一般而言,旅游项目投资回收期较长,一个项目建成后需要长期运营才能实现回报和收益。

3.旅游项目投资的风险

3.1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主要是由于市场的变化以及世界经济格局及整体经济形式变动带给投资者经济效益上的损失,总的来说经济效益风险主要包括了通货膨胀风险、利率风险以及市场供求风险、获利能力风险和变现能力风险。

3.1.1通货膨胀风险

通货膨胀风险主要是指由于物价上升或是下降导致的市场供需失衡,消费市场的变化影响投资者的收益,通货膨胀风险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率密切相关。度假型旅游项目本身档次一般较高,当通货膨胀率下降时,会抑制市场上对这类产品的需求,从而消费减少,给投资者带来损失;如果通货膨胀率上升,则会刺激市场需求,对投资者有利,但通货膨胀率过度上升时也会引起各类建筑材料价格的上升以及劳动力和管理费用上升,这会增加旅游项目的后期建设成本,也具有经济效益风险。

3.1.2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主要是指因为利率的变化带给旅游项目市场的影响,从而造成投资者的经济损失。度假型旅游项目一般来说规模较大,因此开发时间长,投入的资金大,项目的投资回报期一般较长,因此就对资金支持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投资者需要承担较大的资金压力。利率上升时,资金成本上升,一方面增加资金压力和经营周转压力,另一方面也会降低市场需求。利率的变化则使得投资者陷入经济效益损失之中。

3.1.3市场供需风险

市场供需风险是因为市场供需的变化造成的风险,消费者对旅游项目的需求朝着更加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着,供需需求的变化必然会带来价格的波动变化从而导致投资的实际效益偏离预期收益,这无疑将会给投资者带来经济风险。

3.1.4获利能力风险

投资任何项目最终都是以投资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但是如果投资该项目获利能力比较低,则必然导致整个项目开发失败。

3.1.5变现能力风险

变现能力是指在交易的过程中可能因为变现的时间和方式变化而造成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的收益变成货币或延迟变成货币,从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休闲度假型旅游项目的开发周期长,因此其变现能力较差。

3.2社会风险

随着人文社会环境因素的变化,造成旅游项目的变化,从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这便是旅游项目面临的社会效益风险。具体来说社会效益风险包括了区域旅游业发展风险、公众干预风险、公共配套设施风险、治安风险和交通便利程度风险。

3.2.1区域旅游业发展风险

区域旅游业发展的风险主要是指目标项目所在区域的整体旅游行业发展程度及发展前景。当区域发展相对迅速时,则能够从整体上提升目标项目的旅游产品价值,也有利于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但如果区域的旅游业发展滞后时,则会影响项目的旅游产品或服务价值,给投资者带来损失。

3.2.2公众干预风险

当项目所在地区的居民对项目持有反对态度时,项目实施会困难重重,面临诸多风险。一般来说度假型旅游项目的占地面积较大,受影响的范围较广,容易激起周边居民的不满,阻碍项目的实施。

3.2.3公共配套设施风险

旅游项目集合了度假、休闲、娱乐和消费为一体,如果公共配套设施不健全,不能为消费者提供完善全面的服务的话,则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降低营业额,给投资者带来风险。

3.2.4治安风险

治安风险是旅游项目普遍面临的问题,营造一个安全良好的环境是吸引客源的关键,如果一个项目区域内常发生抢劫、凶杀等犯罪案件,旅游消费者的数量会大大减少,影响到休闲度假型旅游景点的产品价值。

3.2.5交通便利程度风险

交通便利是旅游项目开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如果项目所在地交通通行能力差,则会大大降低项目的经营效率。

3.3生态风险

旅游项目的生态体系一般来说较为脆弱,如果在项目建设中对周围环境带来污染或是破坏,并且使得景区遭到破坏,则可能会导致中途停工,带来经济损失。由于度假旅游项目重在为消费者营造亲近自然的氛围,因此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一般较高,如果开发运营过程中对环境保护不当,失去了自然特色,则会削弱此类项目对旅游消费者的吸引,带来风险。

3.4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主要是由于技术能力的不确定性造成的。包括了规划、施工及后期管理各个环节的技术风险。

3.4.1规划设计风险

项目的规划设计风险是大多数度假型旅游项目面临的风险,由于这类项目规模较大,投资大,在设计上的要求高,一旦设计出了问题,整个风险将会从建设初期一直持续到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及经营的持续性,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影响较大,因此规划设计风险是旅游项目面临的首要技术风险。

3.4.2建筑材料和设备的选择风险

由于建筑、材料的选择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材料选择不当则会直接给项目带来损失影响工期,不仅带来了施工安全隐患,还带来了资金浪费,给投资者带来损失。

3.4.3施工安全风险

施工安全风险涉及在场的所有人、物和环境,是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的,造成安全风险的因素包括了施工单位的监督机制、施工环境的稳定性以及技术措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4.4工期拖延

工期拖延风险主要包括了承包商自身原因和非承包商两个方面,从承包商的角度来说,如果承包商缺乏此类项目的施工经验,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错误估计项目特征和施工要求,造成施工组织和规划不合理,造成工期拖延;从非承包商原因的角度来说,主要是因为开发商缺乏开发经验,设计要求不断变更,或是施工过程中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施工被迫暂停等。

3.5运营管理风险

运营管理风险主要是指在项目建成后的实际运营中出现的管理风险,主要包括了管理者的素质和经验风险、合同风险、销售风险以及运营决策机制风险。

3.5.1管理者素质和经验风险

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说,旅游项目需要有专业化的运营管理团队,对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若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则会导致对开发运营过程中的内外影响因素不敏感,风险估计不充分,防范措施使用不当,从而带来项目运营的风险;

3.5.2合同风险

合同风险主要是指在由于合同涉及的个体和经济活动一般来说较为复杂,相关的合同法律法规上不完善,因此造成合同条款不完整、叙述不严密或是管理及当事人不能完全履行合同义务的错误发生,导致索赔事件发生。

3.5.3销售风险

销售风险主要与市场环境和市场情况密切相关,如果在销售中市场定位不准确,所应用的营销手段不力都会影响产品的销售,从而产生销售风险。

3.5.4运营决策机制风险

运营决策机制风险主要是由于项目建成后管理架构、管理公约、管理费用制定不合理,以及各种决策失误和决策系统的不完善带来的项目运营过程中关键性或是非关键性决策的不合理,为项目的长远发展带来风险。

4.旅游项目风险管理策略

由于旅游项目投资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而且企业的不当行为会导致风险加大, 所以我们应该从根本上解决认识、观念和方法等对策问题, 这样才能从全局上产生对策效应, 从而进一步提出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

4.1经济风险防范

4.1.1做好研究规划

在旅游项目实施之前,进行前期旅游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极为重要,针对旅游项目的前期研究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的方法,借鉴其他相似项目前期调研的严谨态度,旅游项目要做好前期完整的项目研究,包括对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的综合评价,聘请专门的研究机构展开深入调查,并且强化审批制度,充分考虑项目的不可行意见。

4.1.2降低投资经济风险

旅游项目的开发需要选择较为稳定的时机进行开发,积极运用各种融资手段来降低投资的经济风险,并且通过挖掘旅游市场来增加旅游收入,综合开发配套旅游产品,增加销售,并且做好项目形象定位。

4.2技术风险防范

(1)项目规划设计时,要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发掘当地传统特色,使项目和当地地域文化融为一体,反映出其地方独特的品位。进行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优选,选择满足消费者需求、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成熟的设计方案。

(2)在材料设备选择方面要进行方案比较,必须严格执行选择程序,优先选择已经投保产品质量险的先进产品。材料设备的质量水平关系到项目产品的质量,因此进行产品筛选才能避免设备、材料选择错误而带来的风险。

(3)要加强对施工建设的管理,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实际施工进度,并和计划进度相比较,如果发现偏差,就应该及时分析偏差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4)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监控力度,通过督促施工技术、组织、措施、人员、机械的落实,防止质量缺陷发生;通过提高施工人员基本素质,加强其安全意识,有效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4.3运营风险防范

(1)树立风险意识,建立风险管理组织,重视开发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强化对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和学习,加强风险损失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分析。

(2)聘请专业人士负责合同的起草,经律师或法律工作者审查后再投入使用,合同条款要明确、详尽、合法。签订合同时,要明确双方的责任范围,避免合同歧义、漏洞和陷阱,并加强日常的合同管理。

(3)聘请专业管理咨询公司,对度假型旅游项目产品的日后运营管理提供咨询服务,同时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强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

(4)在运营管理阶段,可以采用优秀的营销,充分利用人丰富的营销经验,以避免营销手段不当的风险。

(5)建立风险预警系统,以便及时察觉计划的偏离,尽早采取防范措施来避免更大损失的发生。

4.4社会风险防范

4.4.1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

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在项目开发中重点规划项目文化,通过文化挖掘,增强项目的社会吸引力。对于旅游项目而言,增强文化认同是降低社会风险的重要措施,要让人们感受到项目挖掘的本土文化潜在的经济利益和价值,从而驱使其对本土旅游文化感到认可和自豪。

4.4.2促进旅游业与当地居民的亲和度

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到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决策,充分了解民众的意见和建议,从而获得当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可以通过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岗位,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以及针对当地居民的旅游消费优惠等措施,拉近居民与旅游项目之间的亲近度。

参考文献:

[1]翁钢民,张海燕.旅游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6):114

[2]焦慧.旅游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探[J].中国城市经济,2010(10)

[3]曾艳.浅谈休闲度假型旅游项目投资风险的识别与应对[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5)

[4]肖彦,路立敏,崔丽萍.旅游投资项目投资风险评价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1)

篇11

由于旅游行业的特殊性,旅游企业中,存在大量资金垫付,旅游企业之间存在大量三角债等问题,存在着非常大的财务风险,但是很少有旅游企业建立了财务风险的防范机制。如果出现突发事件,大量旅游企业,特别是中小旅游企业的抵御风险能力非常弱。现在,随着中国经济调整,大量旅游企业出现了财务问题,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更是成为了旅游企业的当务之急。

二、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运营模式缺乏科学性

我国大量的旅游企业,特别是中小旅游企业,是在无序和迅速扩张中发展起来,虽然在发展初期有快速发展的优点,但是,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那种盲目扩大规模,无序扩张的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的发展。在未来,随着国内旅游放缓,公务旅游市场大幅度下滑,旅游企业面临着新的形势。要在未来的竞争的发展和生存,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运营模式是关键因素之一,要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财务管理运营模式。

三、改善我国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要改善我国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首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要适应当今电子商务时展,应用新的技术,把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与现代化技术结合,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旅游财务管理团队。当前我国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团队成员存在知识单一,素质不高,专业不扎实等问题。同时,企业对财务管理团队成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也相对滞后,导致相当一部分成员没有掌握相关的财务法律法规,对财务制度的了解也相当淡薄,在工作中就不能严格遵守旅游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

(三)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奖惩模式促进财务管理运营的健康发展。旅游企业财务部门应建立一套切实有效的奖惩制度,对财务管理团队成员进行业务知识、职业道德、技能水平、工作成效等多方面的考核,考核结果优秀的除发放奖金外还可与专业技术职称聘任、行政职务任免等挂钩,对考核结果中出现如专业不熟练,技能不扎实,账目不清、弄虚作假等事故的成员要予以严惩。

篇12

我国的改革不断深化过程中,对国有企业的管理也有了加强,尤其是风险管理层面加强了力度。国有企业发展中所涉及到的企业改革以及行政纠纷等等,使得企业吗,面临着市场以及法律等多重的风险威胁,所以这就需要结合实际探究风险防范的措施。本文主要就国有企业法律风险内涵及特征体现进行阐述,然后就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及风险成因和管理措施进行探究。

关键词:

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管理

从近些年的全球化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的国有企业在这一背景下也面临着比较复杂的发展环境,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国有企业带来了机遇,但也有着风险相伴。从国有企业的经营中风险类型来看,终会向着法律风险进行转变,所以对国有企业的法律风险加强防范就比较重要。

一、国有企业法律风险内涵及特征体现

(一)国有企业法律风险内涵分析从国有企业的法律风险的内涵层面来看,主要是国有企业外部法律环境发生了变化,而企业自身的法律主体没有依照着法律规定行使权利及履行义务对企业造成的法律层面的后果。在国有企业的风险类型中比较重要的就是法律风险,这对企业所造成的损害是最大的,并且在发生的领域也比较广泛化。

(二)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特征体现国有企业的法律风险也有着比较突出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企业的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是法律因素,由于企业外部法律环境的变化会对企业带来法律风险,法律环境发生了变化能够让企业产生新的法律风险,也可能会造成法律风险的损害程度加强或者是缩小等。国有企业的法律风险是存在于企业运营中的各管理环节当中的,法律风险一旦发生就会造成企业承担法律责任,而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及其他的风险也是紧密相连的,这些都是国企法律风险的突出特征。

二、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及风险成因和管理措施

(一)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分析国有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有着其必要性,由于法律风险是贯穿在企业的经营发展全过程的,不对其充分重视就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之所以在当前对国有企业的法律风险加强防范,是因为在整体的防范形势上不是很乐观,一些国企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还比较薄弱,企业必须要能够主动的出击。由于国企发展中的经济利益也是和法律风险的防范有着紧密联系的,所以这就需要将两者的关系辩证的看待,将法律风险防范力度得以强化,这对国企的经济效益的提升也有着促进作用。

(二)国有企业法律风险成因分析国有企业的法律风险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由于企业法人治理的结构没有完善就会造成制衡机制的缺失,在运行过程中没有将职责明确化,这样在相互制衡的作用就得不到有效发挥,对法律风险的防护也没有体制的保障。国有企业的领导者在法律意识层面的淡薄,比较容易出现违法经营的情况,有的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罔顾法律。除此之外,国有企业在内部机制方面没有得到健全,并在管理过程中还有着漏洞存在,在法律事务的管理中缺乏力度以及相应机构的支持,在合同管理过程中没有严格化,这就比较容易产生经济层面的纠纷。

(三)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措施第一,国有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过程中要能够遵循相应的原则,这样才能够将管理效用最大程度的发挥。首先就是在全方位管理的原则方面要能得到充分重视,法律风险在国企的经营过程是是存在于各个方面的,所以在制定防范措施的时候要能体现出全方位的管理。然后要遵循规范化运作的原则,风险的防范要能对各个部门及岗位等职责作用进行明确,在资源的配置上要能合理化,然后构建合理化的法律风险管理制度。除此之外就要在风险管理的动态化原则层面加以遵循,灵活的防范风险,这样才能对法律风险的防范起到积极作用。第二,构建法律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国企风险管理要企业内机构和人员加以执行,这就要能够建立高效科学的组织体系来对法律风险管理运行加以确保。并要对法律风险管理委员会积极推行,设立专门的法律风险管理部门,来形成企业决策层主导及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法律风险防范组织体系,这就在风险防范的效率上有了加强。第三,对国企的员工可实施定期的法律知识培训,将企业员工的法律风险防范能力得到有效加强。对法律合同的签订只是一个开始,对合同的履行才是重要的环节,防范合同履行中的法律风险要国有企业经办人员增强责任心,只有加强了这些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这就对人员的履行合同规定有着保障作用,也能防止诉讼发生时败诉。对国企法律风险的防范还需在风险管理的制度制定层面得到充分重视,由于国企的经营关系比较复杂化,所以要能有具体化的风险管理制度的规范才能顺利进行,从制度层面着手是比较有效的举措。

三、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国有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有着重要保障作用,所以针对国企发展中的法律风险的防范就要充分重视,对此要能从多方面进行实施措施。此次主要从国企法律风险的特征及防范的策略几个层面进行的重点分析,由于篇幅限制不能进一步深化探究,希望通过此次的努力对我国国企的进一步发展,能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续超.以创新探索法律风险管理新模式[J].现代国企研究,2013,07.

[2]赵若花.中国企业风险管理“跛腿”[J].法人杂志,2014,05.

[3]陈卫华.浅谈企业法律风险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3,10.

篇13

一、价值链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关联度

以往因缺失价值链管理理念,产业集群财务管理现金流量会出现“短路”,集群盈利能力下降,处于现金流入小于现金流出的状态,资金供需出现恶性循环,致使集群资金链断裂,长期入不敷出、也难以从金融机构或资本市场等相应融资渠道筹措资金,流动资产与长期资产比例失调,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明显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并且难以通过合理的方式和价格将现有资产变现。因此必须导入价值链管理理论进而分析价值链管理与成本控制的时间关联性和空间的弥合度。

众所周知,旅游产业提供的服务产品是价值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费用的发生过程和服务成本的形成过程。分析价值链各个环节活动的成本结构与动因,目的在于成本控制。旅游产业价值链成本控制标准内容表现在:

1.资源投入标准。主要是从价值链成本动因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出发制定,涉及到价值链成本动因基本上属于产前的资源投入标准,而涉及到服务性的成本驱动因素则基本上属于产中的资源投入标准。

2.资源耗费标准。主要是从价值活动成本动因的性质分析出发而制定。价值链成本的形成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基于价值链分析,其技术线路表现在由资源投入性成本和资源耗费性成本的形成;其二是基于服务经营作业链,由实物价值链和虚拟价值链角度的价值链成本的形成。第一层面的价值链成本形成过程基本程序是,首先,进行旅游财务管理系统的价值链分析,以确定价值链成本驱动因素,包括结构性和服务经营性价值链成本动因,从而为价值链成本控制奠定基础;其次,从资源投入成本和资源耗费成本两个角度,就结构性和服务经营性价值链成本动因按照价值链成本控制标准进行控制。第二层面的价值链成本形成过程控制基本程序是,首先,进行系统的服务经营作业链分析,以确定经营机构各类旅游项目,为实物价值链分析和虚拟价值链分析奠定基础;其次,从实物价值链和虚拟价值链两个角度,就资源投入成本和资源耗费成本对服务经营的旅游项目的成本形成过程按照价值链成本控制标准进行控制。

二、旅游产业项目管理层次价值链成本控制

基于模拟市场价值链成本观和模拟市场价值链成本控制的基本思想,旅游项目管理层次价值链成本控制作为模拟市场价值链成本控制的具体环节,采用的是模拟市场主体对旅游项目管理层次价值链成本负责的责任成本控制制度。旅游项目管理层次价值链成本控制之所以实行模拟市场主体负责制动因为:

1.模拟市场主体是模拟市场企业战略实施的基本操作单位,实行模拟市场主体负责制可以从战术上切实保障旅游企业战略的实施,从而避免因模拟市场主体利益的相对独立性而使它与产业集群的整体战略相悖。

2.模拟市场主体是价值链成本的耗费单位。在模拟市场运作机构内部,每一个旅游项目操作主体都对应一系列活动,而每一项活动都耗费一定的成本,旅游项目操作主体作为价值链成本的耗费单位对价值链成本具有可控性。同时,原本淹没在财务管理职能部门中的工作变得可以控制和监督,既减少了延误和失真,也节约了时间资源,有效地控制了成本。因此,以模拟市场主体为成本控制的基本操作单位可以使价值链耗费资源所产生的成本得以有效控制。编制旅游产业集群各旅游模拟市场财务管理主体的责任核心在于成本预算。预算编制既是一个计划过程,同时也是确定控制标准的过程。目前,旅游产业集群财务管理预算编制的方法有固定预算法、弹性预算法、滚动预算法和零基预算法。以往旅游产业集群财务管理预算局限在组织内部,现在编制预算作为成本控制的前提,预算致力于使差异最小化责任单位业绩最大化。在价值链背景下旅游企业价值链成本控制预算编制过程中,控制的主要目标应是同步协调整个旅游集群财务活动,在明确每个操作主体各自项目运作的基础上,一方面找出随业务量变化所对应的资源成本动因,并测算预计成本动因量;另一方面,对于不随业务量变化的项目活动应合理测算其成本额。

三、旅游产业集群财务风险管理系统的构建

产业集群财务风险管理系统是一个系统工程,财务风险管理系统需要建立相应的预警组织体系和预警分析方法以协助实现决策、组织和控制的管理职能,以实现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自我平衡和自我发展。财务风险管理系统应符合系统原理,即要求财务预警系统具有整体性的特点,不但能保证财务管理这个子系统的功能和秩序处于可靠、可控的状态,还能够影响产业集群管理系统这个大系统的运行,即影响产业集群管理当局的决策。财务风险管理系统应具有动态性的特点,即能够预见企业的发展趋势,协助产业集群向期望的目标顺利发展;财务风险管理系统应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要密切关注外界的信息和外部环境对产业集群经营的影响,并根据环境的变化随时自我完善。旅游产业集群财务风险管理系统构架要考量预警响应决策、估计预警影响、形成预警控制策略与策略实施等元素。旅游运营商根据自身竞争能力的优势和资源禀赋的条件,各自制定本运营单位战略目标、寻找适宜的风险控制杠杆和合适的市场占有率水平,以响应西安市旅游经济景气气候的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运营商根据外部环境状况对预警决策进行评估,包括对可能被经济选择准则淘汰概率的评估。在旅游产业集群财务风险管理系统构建中,控制策略的实施手段主要以提高财务管理风险规避的能力和提高财务管理技术水平为目标,二者之间存在互相替代的关系。其目的在于使集群发展战略决策进入良性循环。在风险预警控制策略的实施中,在控制财务风险的情况下可增加固定投资或变动投资,同时采取缩减固定投资并增加变动投资的手段,可提高杠杆绩效摆脱生存风险。具体而言,西安旅游集群财务风险管理系统的构架为:

1.财务风险子系统。(原始数据、信息设备、财会人员、财务信息处理方法)

2.财务风险指标计算子系统。

3.财务风险综合评价和预测子系统。

4.财务风险报警子系统。财务风险管理系统要求系统具有整体性的特点,不但能保证财务管理这个子系统的功能和秩序处于可靠、可控的状态,还应该能够影响集群管理系统大系统的运行,即影响集群管理当局的决策。财务风险管理指标的选取具体如下:

(1)盈利能力分析:①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一平均资产总额×100;②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③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一净利润)×100%;④成本费用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2)偿债能力分析:①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②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100%;③超速动比率超速动比率=(货币资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信誉高客户的应收款净额)/流动负债。

(3)资产营运能力分析:总资产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篇14

[摘要]旅游饭店财务风险是指在饭店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为了搞好财务风险管理,宏观上应优化外部环境,建立行业预警机制;微观上可从机构设立、风险机制完善、信息化建设、风险控制技术应用和加强信用管理等方面采取对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市场竞争加剧和经营活动日益国际化,旅游饭店作为独立自主的经济主体,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始终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风险管理日益受到管理者重视。资金是旅游饭店的血液,资金的运动即财务活动贯穿于饭店经济活动全过程,是资金筹集、投放、使用、收回和分配各环节的有机统一。而财务活动各环节由于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都有可能使饭店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产生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和所有者利益。因此,必须加强旅游饭店的财务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管理就是运用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最小的成本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预测、控制和处理的一种管理行为。财务风险管理是旅游饭店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饭店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其他风险提供条件和可能性。财务风险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机会和损失扩大的可能性,提高饭店资金运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减少收益的波动性,为饭店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财务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财务风险机制的建立,有利于饭店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促进饭店与客户、供应商、债权人、投资人之间互信合作,减少外部因素对财务活动造成的不利影响,为饭店提供相对安全、稳定的理财环境和经营环境,增强自身决策的科学性,提高决策质量。

一、旅游饭店财务风险分析

造成旅游饭店的财务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类。外部因素是指外部宏观环境(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变动对旅游饭店理财活动造成不利影响。内部因素主要是指由于旅游饭店自身经营不善、理财不当、决策失误而产生风险。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相应地,饭店财务风险就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

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指由于负债筹资使饭店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的可能性。目前我国饭店既存在现金性风险,又存在收支性风险。现金性风险是由理财不当和资本结构不合理引起的,主要表现为筹资成本费用过大、负债比例高(许多饭店超过50%)、从资本市场上筹资能力差、筹资渠道单一(过分依赖银行贷款,资金结构、期限结构和债务规模不合理)等。收支性风险主要是源于经营不善。主要表现为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弱,亏损严重,如不加强管理,就会给饭店再筹资和经营带来困难。

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指投资不能达到预期效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投资风险源于旅游饭店缺乏信息以及经营效率低下。饭店固定资产投资标准高,资金占用量大,回收期长,经济效益的季节性和波动性强,再加上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投资的风险性不言而喻。我国的饭店业在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缺乏全面、准确的决策信息,造成市场预期不正确,投资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为饭店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旅游饭店经营具有经营范围广、营业项目多、提供的产品时间性和季节性强的特点。我国大多数旅游饭店管理水平低、经营不善,竞争力弱,再加上债务负担沉重,经营风险大,而经营风险最终会表现为财务风险。另外,缺乏回避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能力,也是导致旅游饭店实际投资收益与预期相比相差甚远的重要原因。

资金回收风险。旅游饭店资金的回收风险主要表现为应收账款风险。从实质看,应收账款是饭店流动资金的投放,其风险主要是收回时间及金额不确定所导致的现金流量风险。它的拖欠将会严重影响饭店的获现能力和收益质量。应收账款风险的产生与信用政策和信用环境有关。目前,由于竞争的压力,我国旅游饭店的业务销售中赊销比重大,而不合理的信用政策常使饭店对应收账款缺乏应有的控制和管理,造成追讨欠款工作困难重重。宏观上,我国信用环境差,缺乏社会化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信用风险大,再加上结算方式落后,使得旅游企业间拖欠款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饭店的实际收益。

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是指由于收益分配而可能给饭店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这种风险有两个来源。一方面是收益确认的风险,即由于会计方法的不当,虚增当期利润,导致提前纳税,大量资金提前流出饭店而引起财务风险;或者虚减当期利润,影响饭店声誉。另一方面是对投资者分配收益的形式、时间和金额的把握不当而产生风险。对饭店而言,如果过多的以货币资金的形式对外分配收益,会大大降低自身的偿债能力;但如果饭店投资者得不到一定的投资回报,又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降低饭店的信誉。因此,饭店无论是否进行收益分配,也不论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进行,都具有一定的风险。

二、旅游饭店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宏观对策

政府有关部门应为饭店的财务风险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具体而言,必须进一步深化旅游饭店改革,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产权,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旅游饭店的财务风险机制。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政府应继续深化金融、投资、外汇、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优化信用环境,为饭店的发展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针对目前的信用状况,政府应从税收和政策上鼓励社会化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建立,完善信用评估指标体系。饭店行业协会应加强行业监管,规范企业的信用行为,反对不正当竞争,为饭店的经营和理财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使其尽量规避外部风险。

建立旅游行业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旅游业是一个敏感性行业,易受外部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应共同努力,建立旅游行业风险防范机制。行业主管部门应设立专业机构,建立和完善行业的预警、监测和管理信息系统,对全行业进行不间断的景气监测,保证信息收集、分析、公布渠道通畅,及时向旅游饭店和其他旅游企业传递市场信息和环境信息,提高全行业的风险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另外,政府应从财政上引导和支持建立旅游行业风险基金。设立风险基金既可以减少危机发生时政府的财政负担,又可以帮助旅游饭店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使其一旦发生经营危机和财务危机就能够通过风险基金的发放渡过难关。

(二)微观策略

强化风险意识,设立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机构。在饭店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各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饭店的所有员工都应有风险意识。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就是既要重视风险的存在又不畏惧风险,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经营管理工作的始终,寻求最优的管理方法,减少财务风险给饭店带来的损失。饭店内部应成立一个专门从事风险管理的机构,从组织上保证风险管理的顺利进行。大中型饭店企业可设立风险经理一职,或由财务总监兼任;中小型旅游饭店可以在财务部门设专人负责该项工作。其主要任务是对饭店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实施有效监督和控制;合理运用风险管理技术,促使风险管理制度化;认真分析理财环境及其变化情况,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提高饭店对理财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另外,风险管理部门的人员应加强财务部门与销售部门、人事部门和各个服务部门的协调。

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对风险的预测和监测。第一,应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加强饭店财务风险监测。风险预警系统是对风险进行识别、监测、评价和预测的信息系统,其内容包括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的相关信息,可分为内部报告子系统、市场信息子系统、风险分析子系统和风险预警子系统。前三个系统主要负责有关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分析;预警子系统则通过建立预警模型,监测反映财务状况的各项财务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类型及其危害程度作出评价、预测,并在必要时发出警报。正是通过这种不间断的跟踪监测,饭店可以随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财务风险情况。饭店内部的预警系统在建立和运行过程中,要保持与行业预警系统的协调、沟通,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第二,应完善风险防范机制。首先,饭店应规范和完善财务制度,加强财务基础工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推行全面的预算管理,严格控制事前、事中资金支出,保证资金的有序流动。以现金流量监控为切入点,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财务风险。其次,建立科学决策程序,对有风险的财务活动明确风险的责任者,加强对财务活动的各环节风险的防范。饭店业务部门众多,实行的是集中领导、分级归口管理的财务制度。因此,饭店应建立健全必要的原始记录,加强定额管理制度,加强计量工作,理顺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财务风险。

运用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强化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和处理。风险控制的实质,就是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饭店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采取控制技术减少或消除风险损失。饭店控制和处理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供选择。一是回避法。这种方法是指设法避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从根本上远离风险源,从而消除风险损失。饭店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二是分散法。即通过饭店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投资风险。同时企业可以通过改变资金结构、负债期限等以达到降低债务风险的目的。三是转移法。风险转移就是饭店以某种方式将所面临的某些风险转移给他方。具体的方法包括购买保险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通过契约的形式将风险损失转移给他人、通过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将风险横向转移。采用转移风险的方式可以大大降低饭店的财务风险。四是自留法。这种方法是指饭店自己承担风险,风险损害后果自负。饭店可根据国家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按照稳健性原则,在饭店内部建立风险基金,如偿债基金、坏账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等,预防风险损失,增强对风险的抵抗力。

重视饭店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管理信息化是指饭店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不断改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水平,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率和竞争力的过程。管理信息化可实现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保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置于严密监控之下,尽量减少内部因素对财务活动的影响。财务管理信息化是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使饭店随时汇集财务会计信息,通过对财务信息高效有序的管理和应用,保障财务会计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提高财务管理决策的水平;管理信息化可使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高效化,有利于加速资金周转速度,节约占用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饭店可以考虑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把财务信息化作为突破口,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加强对饭店信用风险的管理。目前,我国饭店业由于赊销业务而产生的信用风险巨大。为了防范信用风险,饭店应制定科学的信用政策。信用政策是饭店财务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期限和收账政策等内容。饭店应根据自己的实际经营情况和客户的不同信誉情况制定信用政策,加强信贷管理。可考虑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设立信贷部,认真作好赊销对象的资信调查。针对会议、旅游团队、旅游人和个人的不同信用情况,制订合理的赊销方针,实行分级管理,建立科学的赊销审批制度,将风险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二是强化应收账款的单个客户管理和总额管理。饭店应对与自己有经常业务往来的客户进行单独管理,通过付款记录、账龄分析表及平均收款期判断个别账户是否存在账款拖欠问题。信用管理人员应定期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编制账龄分析表,按账龄分类估计潜在的风险损失,以便正确估量应收账款价值,并相应地调整信用政策。三是建立销售—回款责任制,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根据客户按约付款的可能性,选择不同的销售方式和结算方式;制定合理的收账政策,对应收账款实行严格的监控,及时催收货款,并把回款情况与相关责任人的经济收入挂钩,从而把应收账款风险降至最低限度;在已有应收账款档案的基础上,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正确核算坏账损失。

风险管理最终的目的是提高饭店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资金运行和业务经营是饭店经营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良好的资金运行能促进业务经营活动向实现高效益的方向发展,高效益的经营活动能使资金运行向着有效循环的方面转化。因此,饭店应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和改善内部经营管理,强化风险管理职能,通过信息化建设将饭店建设成学习型组织,构筑科学的内部组织机构,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谭国平,于丽慧。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J].统计与咨询,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