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特色农业发展范文

特色农业发展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3:0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特色农业发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特色农业发展

篇1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越来越高,对农产品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呈现,且小众化需求和个性化需求逐渐升级。而特色农业的发展正是适应当前社会消费需求、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农业市场细分的必然结果。目前,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特色农业发展,以特色铸造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成功实践主要有日本“一村一品”、荷兰花卉和丹麦猪肉等等。

1.1日本“一村一品”20世纪70年代末,为振兴农村经济,日本在全国70%的区域广泛开展“一村一品”运动。日本的“一村一品”运动兴起,不仅在日本国内,在世界上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一村一品”运动是在政府引导和扶持下,以行政区和地方特色产品为基础形成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其要求一个地方(县、乡、村)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发展一种或几种有特色的、在一定的销售半径内名列前茅的拳头产品,最大限度搞活地方特色农业。

1.2荷兰花卉荷兰种植花卉历史悠久,素有“世界花卉王国”之称,是世界最大的花卉产品出口国,产品远销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荷兰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荷兰花卉产业之所以响誉于全球,很大程度归根于科技,花卉的科技含量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花卉研究机构(包括政府、大学和企业3个层次)数量众多,专门从事花卉研究的科研人员超过6000人,非常重视对花卉资源的收集和新品种选育。同时,荷兰花卉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支持,荷兰政府为鼓励花卉产业发展,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直接从事花卉生产的企业可以享受较低的增值税;对使用节能设备和培育新品种的花卉企业给予适当的财政补助;向从事花卉种植的农场提供贷款担保和为花卉出口企业提供出口信贷;与外国政府签订多边、双边贸易协定,消除花卉的国际贸易壁垒等等。

1.3丹麦猪肉丹麦是世界上人均产猪肉最多的国家,是世界第3大猪肉出口国,出口到德国、英国、波兰、中国等140多个国家,猪肉贸易额约占全球的23%,养猪业已成为丹麦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支柱产业之一。丹麦养猪业采取合作社制度,合作社负责种猪育种、生猪饲养、屠宰、市场营销、检疫防疫、猪舍建设、动物福利等各方面的协调和组织实施,形成了高水平的专业化和一体化服务体系,猪肉产品实行严格的追溯制度,从养殖到餐桌全程控制,有效保障了食品安全。

2国内特色农业发展成功实践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特色区域农业进行探索与实践,农业产业化也随之开始兴起,且发展较快,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而发展特色农业是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选择。我国农业发展的新阶段为各地特色农业开发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各地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发展多种经营和“三高”农业的重要方向,不少特色农业迅速铺开,目前为止,初步形成了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特色林艺、园艺等特色农产品类型体系,特色农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综观我国特色农业发展历程,成功实践主要有山东寿光蔬菜、云南花卉、内蒙古奶业等等。

2.1山东寿光蔬菜山东寿光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渤海莱州湾南畔,资源丰富,物产富饶。南、中部土质肥沃,盛产蔬菜、粮食和果品,北部地下卤水资源丰富,是全国3大重点原盐产区之一。山东寿光是“中国蔬菜之乡”,被誉为“中国一号菜园子”、“蔬菜生产联合国”。在政府的支持下,山东寿光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并高度重视科技对蔬菜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提升蔬菜产业的科技含量。同时,做到不断延伸和完善蔬菜产业链条,力推蔬菜产业从粗放生产向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2.2云南花卉云南位于中国西南边陲,气温温和,四季无酷暑,很适宜花卉植物的生长,素有“花卉之乡”的美称。云南花卉产业已成为云南省农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和现代农业的一个亮点,对农民增收举足轻重。云南花卉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迅速发展,不仅借助云南省独特优越的自然地理、气候优势,还在于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扶持。近过多年的发展,云南花卉产业在产业化、规模化、优质特色花卉研发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极大增强,创造了文明于全国的“云花”品牌,成为世界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和重要的花卉进出口贸易国。

2.3内蒙古奶业内蒙古位于我国北部边疆,是国内重要的草原畜牧业生产基地,养牛挤奶历史有数千年之久。奶业是内蒙古畜牧业中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目前,内蒙古牛奶产量居全国第一位,伊利和蒙牛发展迅速成为全国两业巨头。内蒙古奶业形成、发展和壮大,主要取决:良好的气候条件、饲草料条件和开阔的地理空间;畜牧业科技水平较高,大力加强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饲草饲料产业、商贸流通业、乳制品包装产业等相关支撑产业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对奶业的大力支持。

3国内外特色农业发展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启示

3.1农业首先要有特色才有竞争力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产业是支撑,特色是生命。当前,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只有培育出有特色、质量优质的农产品,才能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的。目前,江西特别是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农业生产整体水平较低,农产品市场占有量有限,直接影响农民的现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依托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适度规模化经营特色农业,可以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培育出特色品牌,打开市场销售渠道,变区域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

3.2高度重视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美国、加拿大等世界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高,特色农业发展亦响誉全球,这些主要归因于农业科技进步。影响特色农业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科技水平。实践证明,国际国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特色农业的科技投入不足。目前,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特色农业发展科技贡献率较低,农产品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发展特色农业,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含量。

3.3大力发展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经营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紧密相联,形成利益共同体。目前,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农业主要集中在生产环节,农产品加工特别是深加工较滞后,丰产时农产品滞销也较严重。所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发展特色农业要不断地向产前和产后延伸拓展,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延伸、拓展农业产业链。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健全和完善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特色农业向规模化集中,向集约化发展,产生连锁效应。

篇2

1.1垣曲县概况

1.1.1区划概况。垣曲县又名舜乡,地处山西省南部,从属于山西省运城市,东跨王屋,西踞中条,南界黄河,北靠太行。县辖5个镇,6个乡,188个行政村,1277个自然村。全县国土面积达1620km2,辖区总人口为232500人,市区常住人口97300人,流动人口22300人。辖区东西相距最远65km,南北则为48km,总面积1620km2。人口密度约为143人/km2。

1.1.2地理与气候。地处华北大陆板块南面,鄂尔多斯地块和河淮地块接触部分的南方,中条断拱东北端东部,以黄河为界南面和河南省的渑池、新安县相隔。境内北高南低,西、北、东三面环山,中部则是垣曲山间盆地,呈现出马蹄形,同时北宽南窄,从北向南倾斜,连接黄河谷地北岸。整体海拔位于600~800m范围内。全境72.24%为山区,面积达1170.80km2;25%是黄土台原区、丘陵;其余则为洪积、冲积平原区。气候方面而言,由于是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天干旱多风,夏天多有偏南风雨量集中,冬天则盛行西北风少雪干燥,四季分明,春秋水分充沛。而垣曲,热量资源较充足,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适宜很多农作物生长。

1.2垣曲县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1.2.1垣曲县农业发展状况及经济地位分析从农业的地位来看,2011~2013年农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变化不大,在2013年较前两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基本维持在10%左右,全省维持在6%左右,垣曲县农业所占的份额较大。这一方面是因为农业总量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是由于宏观环境的影响,工业增速放缓所致。此外,近三年垣曲县农业增幅逐年降低,分别为7.3%、5.6%和5.1%,全省增幅基本保持在6%左右,可以看出垣曲县农业的总量虽然在增加,但增幅却在逐年降低,说明农业的发展速度要整体落后于地区整体经济的发展速度,农业起着稳定农村、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其基础地位不可动摇,垣曲的农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要继续加大发展力度。从全县的财政收入来看,2011-2012年大幅增长,2013年出现负增长,同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8.5%。可以看出县财力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模式已经初步形成,现代农业可以得到更多的财政支持,从而更好发展。

1.2.2垣曲县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垣曲县已经形成了果、桑、畜、烟、菜、椒、菌、蜂主导产业的发展格局。但由于粮食面积过大,农业的增长效益不明显,农业的总体效益仍显不高,同时粮食种植面积过大、经营方式落后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还没有彻底改变,特色农业、精品农业、高端农业在整个农业中还没有占据主导地位,全县农业“大而杂、全而小”,包含了传统农业的方方面面,经营分散、缺乏规划、效益不高的特点明显,规模化、园区化、集群化农业正处于形成阶段。所以发展优势高效农业,实现农民收入翻番是发展的核心任务,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结构、提升效益、发展特优农业是未来的必然选择。

1.2.3垣曲县农民收入水平分析。2013年垣曲县农业经济发展的水平,纵观发展速度较快、增长幅度较大;横看发展较为滞后,农业需要进行转型改善,具体的发展现状如下表。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和全国平均水平,其增幅基本与全省和全国同步。经营不集中和较低的单位产值限制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农民仅仅能以农业为自己的基本收入来源。在农村经济总收入构成中,农业收入占了44.35%,外出务工收入占了21.65%,而农业收入主要来自出售产品收入。由以上分析可知,花大心思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重鼓励基地农业、园区农业和特色优势农业的发展,才有可能达到农民收入到2015年和2020年的成倍增长,实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0元以上的目标。从城镇化对农业、农村带动的作用角度而言,垣曲县的城市化水平较低,是典型的农业县。城镇化水平低下,使大量农村人口存在,一方面造成农村人口转移缓慢,收入难以大幅增长;另一方面造成了土地规模集中受限,难以实现规模效益和标准化、产业化经营。如果加强推动县城扩张,建设中心镇区,则农村会受益。调查中,农村居民更多的愿望是能融入县城或中心城镇,对城镇化建设有迫切的要求,这对加快农村人口转移,实现城镇化与现代农业同步发展具有现实的作用。

2垣曲县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条件分析

2.1垣曲县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

2.1.1优良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社会资源。垣曲县区位优越明显,地理气候条件独特,区域特色突出,发展潜力较大。矿产资源的丰富和集中分布,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再加上铜选冶炼产业、缫丝业、炼焦业、非金属矿制品业、黑色金属采选冶炼业、医药及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和工业园区的建立,以工促农带动了特色农业发展。复杂的地形、气候和绿色的生态环境为发展特色农业奠定了基础。

2.1.2便利的交通条件。垣曲县有便捷的交通,截止2014年,境内有长达78km的南同蒲铁路;纵贯全境的闻垣高速公路、省道王横线,还有侯马到焦作的公路干线、以及支线公路和多条简易公路,形成了“三纵三横”的循环体系,总里程达到1000km多。垣渑高速、晋运高速也处于前期筹建阶段。本县交通有南同蒲铁路礼———垣支线直通县城,闻—垣、东—济、北—赵、阳—店四条主干道与外接连接,东—济高速公路于2010年10月份通车运行。以县城为中心,与乡(镇)村之间村村通路已全部通车,交通十分便利。

2.1.3特色产业优势。山里红果脯、中条山蜂蜜、泉鑫白厂丝、佛云山辣椒酱、沐风香菇酱、舜皇菖蒲酒、舜土坊野生核桃油等作为特色产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其结构进一步优化,促进提升了整个农业的生产水平

2.1.4工业带动优势。垣曲工业化、城镇化将成为主要力量来驱动农业的高效发展,近年来工业产业的强力壮大,在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人口转移、增强县财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发展条件已经成熟,随着工业园区建设的稳步推进,将进一步推动现代农业的加快建设。

2.1.5政策优势。农村、农业发展在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已经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位置,得到了各级政府越来越多的重视,除了国家对农业进行大力支持外,县委县政府也加大了对农业特色产业如设施农业、畜牧养殖的支持力度。当下无疑是农业转型上档发展的重要阶段,煤焦、冶金、制造等领域的资金将会受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全县农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影响,进入农业领域,从而进一步推动农业的园区化、基地化和规模化建设,为进一步推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奠定基础。优越的政策环境和县委县政府明晰的发展思路以及强力的产业支持,将推动垣曲农业进入大跨越、大发展的新时期。

2.2垣曲县特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2.1传统观念较浓,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覆盖面较小。垣曲农业目前虽然引入了先进的装备,但仍沿用传统农业的思维模式经营,以家庭分散经营的“一户多业、一地多品”的现象非常普遍,缺乏精细管理和规模发展;产业结构以及发展思路以粮食为主,阻碍了精品农业、效益农业的发展,比较效益因此得不到提升,农民很难实现增收。“果、桑、畜、烟、菜、椒、菌、蜂”主导产业在整个农业中所占的比重过小,产业发展的优势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2.2.2农业科技化、产业化程度不高。当下垣曲的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如果想要实现再上一个“台阶”的目标,必须改变现有的生产模式。近年来农业科技化、产业化进程在加快,但还不足以从根本上提升农业生产水平;而另一方面,虽然农产品在加工、储存、保鲜等方面进行了产业化的建设,但发展滞后,难以实现对整个农业的推动促进作用。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太少,导致很大份额的农产品难以完成转化增值,这大大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必须努力改变。

2.2.3农业生产要素流失,劳动力老龄化严重。农业投入受比较效益和城市极化作用,无法满足农业的发展条件,这一点在垣曲表现得更加明显。由于大量生产要素被工业所吸引,导致农业投入不足,农村年轻劳动力因此外流,最终留下从事劳作的劳动力最老高达80岁,50~60岁是主要劳动力。

2.2.4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产业规模发展面临着土地流转整合的困难。由于以家庭形式分散经营是目前的农村经营机制,所以只有改变土地流转、改善经营方式才能发展区域的连片规模。而这在目前很难快速高效实现。最近几年有约400家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状态较好,但很少真正实现规范经营。自发状态下的农业,很难实现高度的资源整合。各村镇缺乏产业发展的科学定位,限制了农业的规模发展。

3垣曲县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建设农业经营组织创新体系

形成培育优秀的新型农业主体的意识,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大户等主体的发展;巩固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实现“四位一体新型农业产业经营体制”;全力改善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水平,帮助农民培养抵御市场风险的思维和能力。

3.2建设现代农业投入体系

建立健全农业投入机制,完善公共财政支农体系,实行多元化投资。鼓励社会资本在农业方面的投资,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充分引导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农业投资体系的建成;充分发掘和利用雄厚的县民营资本,以“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为原则,鼓励民营投资主体,采取多种形式如独资、合资、股份合作等参与到农业产业化开发的过程,促使民营工业转型投资农业产业化开发,完善农业信贷政策。

3.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体系建设

篇3

1.种植和经营中存在问题

目前,种植水八仙的农民大多都是承袭传统的自产自销,缺乏“领头羊”大规模种植水生蔬菜。调查发现,该地鲜有大规模种植水生蔬菜的基地,虽然也有部分农民田地被集体承包来集中种植,但通常种植传统水生蔬菜的本地农民只种三五亩小地,自产自销,补贴家用,而其生产还受自然环境因素制约,产量有限,收益低下。因此种植者越来越少,人们不断走向城镇寻取相对较高的收入,使农村的一部分劳动力流失,更加剧了这种状况。

2.技术问题

一方面,种植水生蔬菜采取的基本上还是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的模式,缺少种植技术性和抵御气象灾害、虫害的能力,其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比较有限;另一方面也缺少施用于水生蔬菜的机械,现在水生蔬菜在种植,采收和加工过程中是纯人工进行的,费时劳力,效率低下;另外,研究领域也缺少环境友好型农药的开发,例如上面提到过的含菊酯类农药造成养殖业鱼类死亡的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3.缺乏品牌优势

苏州的水八仙虽然有名,但是在整个销售市场链条上却缺乏品牌性,外人无法识别到底是否为当地所特有的品牌和品质,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效益的低下。另外,水生蔬菜大多是保健食品,尤其是在我国城市出现营养过剩的今天,食用水生蔬菜产品可以帮助消费者防治高血压、高血脂等“富贵病”,而经营销售者却没有以此来加大宣传产品并开拓市场的观念。

4.生态环境问题

随着现代工业以及农业的发展,水环境受到了很大的污染。在工业方面,大量的工业污水,废物被企业就近排放到附近的河流,湖泊中。在畜牧养殖方面,畜禽粪便直接通过地表径流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使水体变黑发臭。农业方面,大量施用化肥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不合理使用农药直接污染了河流,同时,大量的农膜残留物散落到水体中,使水体发黑散发恶臭。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水环境的恶化,进而影响了水生蔬菜种植的环境条件。

另外,水生蔬菜在种植过程中本身就需要施用一定量的农药,这些农药的毒性会直接杀死某些生物,破坏该水域的食物链,破坏生态平衡。为了维持生态平衡,农户会施用更多的药物,这进一步恶化了该水域的生态环境,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二、应对举措

苏州不仅拥有种植水生蔬菜的天然优势,土地里还深埋着水生蔬菜的文化底蕴。随着人们思想文化修养进一步提高,人们会越来越重视本土文化特色的意义,以及它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明确发展特色农业的重要性

特色农业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特色农业之“魂”是唯我独存或唯我独尊,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二是特色农业之“根”是天赋也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各地的自然条件自古以来就有所不同,所以要充分联系环境因素。三是特色农业之“本”是传统,即我们通常所讲的种植、养殖或加工习惯,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适当创新使其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该地农业又好又快的持续发展,所以只有坚持并发展独具特色的水生蔬菜种植才是长远发展之计。

(二)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改进生产和管理模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在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引进先进措施,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才可以降低成本,才是特色农业的持续发展之路。而只有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和管理模式,才能提高种植产量,提高产品质量,最终提高生产效益,使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三)打响品牌优势,拓宽市场销售渠道

在现代经济中品牌不仅是用来识别生产或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更是产品的无形财富,为了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益,当地的合作社应该建立统收统销系统。运用一定的市场策略和营销策略拓宽市场销售渠道,解决生产与市场的对接问题,提高“水八仙”这优势产品的知名度,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来共同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

(四)政府的正确引导和全面统筹

篇4

─__*市特色农业发展情况__*市人民政府副市长(20__年8月13日)

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农村改革发展30年的实践证明,立足资源、传统和区域优势,着眼市场需求,做大做强优势特色农业,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战略选择。

一、__*市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主要成效

__*是农业大市,农业人口608万人,占总人口的74%,现有耕地782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1.3亩。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十五”以后,我市特色农业得到长足发展,以20__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培育壮大五大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20__年关于实施十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培植工程的两大重大决策部署为主要标志,全市特色农业进入快速发展、全面提升的新阶段。经过积极培植和长期不懈努力,目前全市特色农业发展呈现出区域特色凸显、规模不断膨胀、档次不断提升、信誉度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和“龙头、基地、农户”相互联接的现代特色农业新格局。目前,全市各类规模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发展到2760处,全市初步形成了瓜菜、大蒜圆葱、食用菌、甜叶菊、优质果品、苗木杞柳、速生丰产林、奶肉牛、肉蛋鸭、淡水产品等10大区域优势特色产业产品。种植业,以金乡为中心建成130万亩的大蒜基地,以鱼台为中心建成20万亩圆葱基地,以泗水为中心建成15万亩优质西瓜基地,以邹城看庄为主建成10万亩优质土豆基地,以邹城平阳寺和鱼台王鲁为主建成1500万平方米食用菌种植基地,以任城喻屯、金乡胡集、嘉祥金屯为主建成10万亩甜瓜基地,以任城南张为中心建成6.5万亩甜叶菊基地,以曲阜、泗水为中心建成5万亩中药材特色种植基地;养殖业,建成1300余处规模养殖小区,年出栏千头以上的肉牛基地达到103处,万只以上禽类养殖场2570处,千头以上养猪场670处,肉蛋鸭养殖基地年存栏规模1600万只;水产规模养殖基地发展到700余处,面积25万亩;林果业,建成100万亩用材林基地、90万亩干鲜果品基地和40万亩苗木杞柳基地。

综合我市近年来特色农业发展实践,主要有以下5种发展模式和类型。一是依托传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像中华蒜都金乡县,发挥农民群众有着长期种植大蒜的传统习惯和技术优势,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改传统粮棉型单一种植结构为大蒜――棉花――蔬菜多种多收立体种植模式,经过多年持之以恒培育发展,形成了覆盖全县、独具特色、享誉国内外的大蒜产业,带动加工、贮藏、运销和出口创汇,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常年种植面积70万亩,产量80万吨,贮藏加工能力120万吨,年出口创汇2亿美元以上,占全市农产品出口创汇的50%,形成了大蒜产业一县一品发展格局。全县农民收入的80%和财政收入的70%来源于大蒜种植及其相关产业。嘉祥县充分发挥山石资源丰富和加工、雕刻传统技艺优势,围绕山石资源做文章,大力发展山石资源开发、加工、运输和工艺雕刻,目前以纸坊、马集、满硐为主从事开山打石和板材加工的专业村达到50个,专业户达到10000户,板材加工企业296家,山石开采及加工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二是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特色农业。近年来,兖州、邹城分别在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兖州绿源食品公司和山东省重点龙头企业邹城呱呱鸭制品有限公司带动辐射下,肉鸭养殖得到迅速发展,企业通过合同订单收购和系列全程配套服务,带动当地及周边肉鸭养殖专业户5000余户,年出栏肉鸭4500万只,年户均增收5万元。三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泗水县立足山区实际,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土壤、水质和生态环境优良的独特优势,把投资少、适于旱作的早春大中小拱棚西瓜、土豆和耐瘠薄的黄姜等瓜菜种植作为重点,不断加大调整推广力度。目前,全县以优质西瓜、土豆、黄姜为主的标准化瓜菜种植基地发展到30万亩,全县从业农户达到10万户,户均增收近万元。四是创新模式发展特色农业。任城区李营镇苗木基地是在原有一个个废弃沙坑上经过整平改造、综合开发和良种繁育推广逐步发展起来的。目前已形成当地及周边10万亩、200多个品种高档精品苗木集聚的全国北方最大落叶大乔木繁育基地和集散中心,苗木交易市场辐射全国20多个省市。邹城以平阳寺为中心,围绕小蘑菇新农村建设目标,加快建设食用菌种植基地,经过连续几年努力,目前全市面积发展到600万平方米,创造1亩棚菌相当于100亩农作物收入的高效种植模式。汶上苑庄、梁山馆驿根据近年来反季节高档设施瓜菜市场需求旺盛、种植效益高的实际,组织引导干部群众大力发展高档设施大棚蔬菜种植,目前两乡镇大棚瓜菜种植面积分别发展到3000亩、20__亩,每个大棚亩平均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五是市场引领发展特色农业。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积极寻求当地资源条件与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结合点,创新思路,开发新兴特色产业,是近年来特色农业发展的一大突出亮点。鱼台、微山瞄准近年来国际市场对柳编工艺品需求增多、效益高的趋势,立足当地水面洼地面积大的优势,在沿湖地带积极引导杞柳种植,目前面积达到6万多亩,仅种植每亩纯收入5000元以上,加上编织加工,收入均有成倍增长。微山、梁山芦笋种植,汶上、曲阜中药材和牛蒡种植等,都是根据市场需求开发的新兴产业,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综合产出效益高,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较大的发展潜力。

农业特色产业的培植发展,取得了多方面的综合效应,有力推进了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农产品规模基地快速膨胀、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水平迅速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特别是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__年的2973元增加到20__年的5271元,年均递增12.1%,20__年以来连续4年保持了2位数增长。依托特色产业产品规模基地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上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升,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700余家,比20__年增加548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级27家、市级216家,分别增加2家、25家、204家;各类龙头企业带动农户95万户,种植基地400万亩,养殖规模1亿头只;全市有55

%农户和53%农产品生产基地纳入产业化经营。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全市规划建设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150处,市级农牧渔三大检测中心加快建设,即将投入使用,全市农产品“三品”认证达到489个、面积250.4万亩。二、加快特色农业发展的主要推进措施

围绕加快推进全市优势特色农业发展,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连续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和配套政策。

(一)抓规划布局,明确特色农业发展的任务目标。着眼推进特色农业发展,重点围绕畜禽、瓜菜、林果、优质专用粮棉油和农村劳务五大产业体系建设,20__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培育壮大五大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济发〔20__〕21号),明确了全市特色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规划布局、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并配套制定了《任务目标分解落实方案》和《考核奖惩办法》,把特色产业发展的任务目标细化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和相关责任部门。20__年初,在认真总结前3年特色农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全市新农村建设实际,又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十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培植工程的意见》(济农发〔20__〕4号),确定“十一五”期间,全市重点培植发展大蒜圆葱、肉蛋鸭、奶肉牛、瓜菜、食用菌、苗木杞柳、优质果品、淡水产品、甜叶菊、速生丰产林等十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并明确了大蒜圆葱、精细瓜菜、经济林、速生丰产林、水产养殖五个百万亩种养基地建设和微山湖域水产品养殖、东部山区与中西部优质果品种植、南部与西部大蒜圆葱种植、中南部肉蛋鸭饲养、西北和东部奶肉牛饲养、中西部精细瓜菜种植六大特色农业生产区的规划布局和发展目标。

(二)抓政策配套,形成特色农业发展的支持体系。一是财政扶持政策。在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对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政策的基础上,20__年以来,市财政每年列支4000万元农业产业化专项扶持资金,其中20__万元用于与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培植农业配套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担保组织奖励和相关认证奖励,20__万元用于特色农业规模基地奖补。二是金融支持政策。搭建银企对接平台,积极引导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涉农金融机构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户发展特色农业的信贷投入,连续7年信贷支农资金都在60亿元以上。

(三)抓示范引导,培育特色农业发展的先进典型。为引导和促进特色农业发展,近年来先后总结推广了金乡大蒜、微山渔湖产品、嘉祥和梁山小尾寒羊、任城李营苗木和喻屯甜瓜、兖州肉鸭、邹城食用菌、泗水优质西瓜等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不同类型的特色农业典型,并通过新闻媒介、现场会议、农业产业化简报、新农村建设简报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推广。

(四)抓配套服务,构筑特色农业发展的保障体系。围绕影响和制约特色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从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入手,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一是产前信息服务。加快农村经济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网络终端向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村、专业户延伸,及时向农民和农业龙头企业传递特色农产品市场需求和政策扶持信息。二是产中技术服务。围绕特色农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指导,特别是围绕种养业基地项目建设,市政府20__年制定了《关于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承包和技术服务工作的意见》(济政发〔20__〕19号),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以技术服务为切入点,深度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特色农业发展。全市有1800名农业科技人员与1485处种养基地实现有效对接。三是产后营销服务。充分发挥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市场开拓方面的独特优势,从重点产业和产品入手,大力发展合同订单农业和产业化经营,有效解决特色农产品的销售问题。20__年、20__年连续成功举办两届市农博会,有力促进了我市与上海等城市农产品产销对接,提高了我市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

五是抓督导考核,完善特色农业发展的推进机制。围绕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在特色农业发展的关键季节,市里向各县市区派出督导组,加强对各地特色农业发展的督促、指导;实行特色农业发展调度制度,定期调度通报各地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和进度;实行严格考核奖惩制度,把特色农业发展纳入农村产业体系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考核内容,年终按照考核结果兑现奖惩。20__年至20__年,连续3年对县市区特色农业发展进行考核和表彰奖励,颁发奖金480万元,20__年结合新农村建设奖励150万元。

三、当前特色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下步发展思路和重点

我市特色农业发展呈现强劲发展势头,但发展中也面临着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农村合作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待提升、农村土地流转瓶颈制约亟待破解、扶持政策需要进一步强化等方面的问题。为加快推进我市特色农业发展,切实发挥其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总体想法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内外市场需求和消费结构升级转化趋势,立足充分发挥我市农业传统、资源和区位优势,以扩张生产基地规模为基础,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为载体,以龙头企业带动完善利益联接机制为纽带,以培育品牌开拓市场为手段,尽快做大做强特色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着重抓好以下五项重点工作:

一是突出生产基地建设,提高特色农业聚集度和规模化程度。继续深度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围绕全市十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培植,按照“五个百万亩规模种养基地”和“六大农业生产专业区”规划布局,实行重大项目建设立项制,加大政策扶持引导,加快膨胀生产基地规模,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迅速提升特色农业产业聚集度和规模化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二是突出科技创新,提高特色农业附加值和档次水平。以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为载体,围绕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经营,加快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普及,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特色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档次水平。

三是突出品牌培育,提高特色农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围绕特色农业发展,积极开展农业“三品”认证和地方名优品牌申报认证,以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搞好品牌开发培育和宣传推介,提高我市特色农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

篇5

关键词:现代农业;特色农业;陆川县

1陆川县基本情况与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陆川县坐落于广西东南部,素有“温泉之乡”的称号。全县总面积1554.32km2,辖3个乡、11个镇、155个行政村。2012年末总人口为106.8万人,其中乡村人口为96.3万人,占90.17%。2013年全县农业总产值50.78亿元,占生产总值27.72%。农民人均纯收入8180元,比上年增长13.5%。在过去的努力探索中,陆川县的特色农业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粮食生产实现较大增长。2013年全县粮食总产287789t,比上年增长2.51%,其中水稻总产263993t,比上年增长2.51%。全县优质水稻种植面积达到52.51万亩,优质水稻覆盖率为92.1%,基本实现水稻种植优质化。特色主导产业不断发展。陆川猪养殖遍及全县14个乡镇,全区20多个县市,全国17个省市。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发展壮大。2013年陆川县拥有规模农业企业92家,其中自治区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1家,带动农户5万多户。拥有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11个。

2陆川县特色农业发展存在问题

2.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陆川县农业基础设施仍然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农业抵抗自然风险的能力不强。主要表现为农田水利设施老化、有效灌溉面积增加缓慢;农业科研和推广基础设施落后,农业装备水平不高。针对陆川易旱的实际情况,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旱灾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越来越严重。

2.2农业人力资本匮乏

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目前陆川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数为妇女和老人,教育水平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已从农业转移出去,因此,造成全县农村劳动力结构普遍老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偏低,与特色农业的发展不相适应。

2.3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较低

陆川县农业发展总体上还是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经营的格局,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陆川县龙头企业较少,带动能力不强,受规模及市场限制,产加销脱节,贸工农分离,产业链条短。而现有的龙头企业,规模较小,科技含量不高,企业和农户的关系多为“买断型”或“合同收购型”,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发展机制。

3陆川县特色农业发展对策

3.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的发展对基础设施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发展特色农业更是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做支撑。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时候,首先要把农田水利建设放在首位,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在于建设抗旱水源工程,加强小农田水利的建设与农田渠系的整治与配套。加快土地整理,建设高标准农田。同时还应加强农机技术装备,提高机械化水平。

3.2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陆川县应做大做强养殖、中药材、蔬菜、亚热带水果、优质水稻等产业,扩大规模和效益。陆川猪是陆川县的传统优势之一,陆川猪的发展已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陆川县应在已有的基础上延长产业链条,完善产业体系,提升市场竞争力。水稻是陆川县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全县最重要的农作物。应大力发展无公害稻米、绿色稻米、有机稻米生产,积极推广高产、优质水稻品种,提高粮食单产,实现粮食总产量稳中有升,确保粮食安全。陆川县应充分利用其气候资源,立足传统优势,大力发展荔枝、葡萄、火龙果为主的优质水果产业和秋、冬季发季节蔬菜,重点提高产量和品质,培育名优品牌。

3.3强化人才科技保障

特色农业的发展需要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陆川县要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加强对现有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使其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满足特色农业发展的需要。通过政策扶持,吸引外出务工的农民回乡创业以及本村能人参与特色农业发展,从而带动本村特色农业的发展。

3.4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

陆川县应培育一批竞争优势明显和带动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对现有的和农民关系密切、有发展潜力的小型农业企业,政府应扶持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带动作用。同时还应建立和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动机制,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加快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引导其尽快成为法制化、规范化的农业合作组织。

参考文献

[1]潘时常,朱菊萍,焦金芝.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若干思考[J].现代经济探讨,2011(12).

[2]许云斐.从陆川黑土豆看广西特色农业发展思路[J].经济与管理,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