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学习历史的好方法范文

初中学习历史的好方法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2:5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初中学习历史的好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学习历史的好方法

篇1

关键词:历史学科;学习方法;提问与思考;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33.5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6-0073-01

历史是一门古老而又有生命力的学科。“读史使人明智”。千百年来,人们都很重视历史对人的培养和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中学历史课本内容极其丰富,需要记忆、理解的史实太多,因此,学生往往感觉历史很难学。其实历史学习也有自身的规律,要学好初中历史就应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在这里我想说,“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体会,那就是:求学时所学的书本知识有很多一辈子也用不上。所以,作为学生应该认真地对待每一门学科,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作为教育者家庭、社会、学校应该有正确的树人观念,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让学生真正的全面发展。只有在思想上想通了,我们再来谈如何学好历史,才有其意义。

一 努力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关键是要把握好三个环节:记忆、理解和运用。这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

1.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过程、历史概念等知识的获取是通过记忆来完成的,这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

如果没有对历史知识的牢固记忆,理解和运用就无从谈起。这里所说的记忆并不是简单、机械的死记硬背而是多角度、多层次、多情景的记忆。例如,初中历史中提到:“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对这句话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设问:一是何时我国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了北方?二是自五代起,我国南北方的农业发展水平发生了什么显著变化?三是我国经济重心是在何时南移的?这样就不仅可以掌握历史史实,而且可以举一反三,考试时才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2.要正确理解和运用各种历史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借助讲故事,借助诗歌,借助一些竞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故事能引人入胜,所以穿插故事就显得很有必要。当讲到的胜利,结束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时,我提到了清朝有个官员叫,当他初与的军队作战时屡战屡败,但如果这样上报朝廷,皇上会降罪的。于是,他的部下建议将“屡战屡败”改成“屡败屡战”,更能表现出自己虽败,但斗志尚存的决心,结果得到了朝廷的嘉奖。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当讲到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时,我就提到《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这样,学生便轻松地了解了民族团结的方针。还有象可以唱《七子之歌》,发展大生产运动可以唱《南泥湾》等。

二 注重提问与思考

授课中,我创造机会多设计问题由学生作答,使他们时时参与课堂活动,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尤其是多把机会让给那些腼腆或成绩较差的同学,对其作答要及时予以肯定,一方面树立起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还可锻炼其语感。无论是书本上的思考题或预先设计好的练习题,要留有一定时间思考,让学生轮流回答或进行讨论,后由教师归纳总结。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对学生的思维结果尽量肯定,一方面无须要求他们遵循一成不变的答案。只要能消化、吸收教材,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来组织,中心意思明确即可。如果只靠死记硬背却不愿花时间来吃透问题,那只能停留在认识的表面上。所以我们应追求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当学生的思维结果经常被肯定后,学习历史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同时课堂的口头交流也训练了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事实证明,只要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会使我们的课堂常常出现热烈、活泼的场面,也会使我们的教学目的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 加强讲授与巩固

在重视学生因素的同时,并非就可以忽略教师的因素。不管怎样,教师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分析问题仍然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无论怎样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讲述仍然贯穿全过程。如果把学生比喻成针,那么教师就是线,脱离了线,针还是织不出美妙的图案。

巩固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道程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回忆新课的主要内容、学习目的等,这是“承上”;教师很自然地启发下一课的学习要点,布置下一轮预习任务,即“启下”。巩固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知识的积累,课堂上的知识是有限的,我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积累,既可巩固已学的知识还可以产生很多知识的轮廓,如果在学习中遇上了,相信学生一定有兴趣再深入的了解,这对他们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四 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篇2

关键词: 初中历史 问题意识培养 中学教育

虽然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但是如何让中学生跨进历史学的大门是一个很深奥的问题。让中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是每位历史老师的义务,让学生学好历史是教师能力的体现。好的习惯就是一个好的开始,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关键,联系实际灵活学习历史才会让学生学得开心,同时老师会轻松不少。那么如何学习初中历史,如何学好初中历史呢?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一、阅读习惯培养

目前应试教育观念深入人心,有的教师认为只要让学生掌握课本重点就可以,让学生死记硬背,只是生硬地把一些知识灌输给中学生。历史课本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资料,阅读好历史课本是每位中学生具备的基本能力的体现,历史课本中有一部分内容字体比较小,很多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忽视这一部分内容,学生自然而然地认为这部分内容不阅读也是可以的。其实这种习惯是错误的,很多学生之所以认为学习历史很费劲,和阅读习惯息息相关。因为阅读课本的习惯和方法不对,所以学习历史很不容易。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目录式阅读。所谓目录式阅读习惯就是粗读。中学生需要做的就是首先看历史课本目录,大体了解课本内容。第二,抓住细节,品味历史。把握历史发展线索,抓住重点,找出关键词,在脑海中整理出历史发展过程。例如:在学习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的时候,首先要看目录,都有哪些国家先后成立,然后抓住关键词,建立时间,怎样建立的,如何灭亡的,在这些国家建立后,每一个国王是如何统治国家的,提出了哪些政策,出现了哪些历史人物,出现的历史人物做了哪些贡献等。根据一连串关键词,我们可以由浅入深地掌握课本知识。阅读课本小字,进一步丰富历史知识,让自己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

历史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习历史的开端,另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那么为何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何培养呢?下面我们一起分析一下。

二、中学生历史问题意识的培养

1.学好历史,问题意识培养是关键。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中学生思维灵活,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知识的能力激发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果老师一味用传统教学方式,即所谓的照本宣科,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就会受到限制。有的教师将历史课上得过于政治化,这样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学生就失去辩证历史思维观念。比如:在讲“”这一课的时候,有的教师喜欢把自己的一些主观的带有政治色彩的观念灌输给学生,在对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的评价上失去客观性。在讲到的时候,总以批判的态度看待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就会受到限制。因此教师要培养中学生的历史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客观分析历史,独立思考历史问题。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学好历史的关键,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问题意识的培养方法探究。

在历史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做细心的人,仔细观察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征及认知能力的变化,决定好相应的教学内容,让自己的教学观念适应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关于这一方面,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创造回答问题的机会。在比较愉悦的氛围中探索历史、发现历史、学习历史,对历史有自己独立客观的见解,成为问题的发现者、提出者和解决者,而不是机械接收信息的人。比如:在上商朝的兴盛衰败这一课时,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如商朝为何会灭亡?如何看待殷商?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相互提问,相互解答问题,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加以指导。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的交流氛围,自然而然学生就会有学习历史的精神动力,而且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问和解答让学生的历史知识得到丰富和巩固。第二,注重学生问题意识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做好示范作用,在培养学生历史问题意识的时候做好指路人。教师对学生所提的历史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中学生头脑灵活,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激发中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帮助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独立的思维方式,客观分析历史、理解历史、挖掘历史。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历史,才会愿意了解历史,进一步学好历史。比如:在讲到“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分析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辩论资本主义道路到底适不适合中国。中学生历史问题意识在课堂实践中得到培养,学习历史的能力得到提升,水平得到提高。

让中学生学好初中历史,不仅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注重历史问题意识的培养,还要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学习历史,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学好历史。

三、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巧妙掌握历史知识

从生活中寻找历史的足迹,是教会学生学好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摒弃灌输式教学方式,把历史教学生活化,只有贴近生活的历史教学,学生才会更容易理解历史知识,巧妙掌握历史知识。生活中随处可以看到历史踪迹。比如:在讲授《》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向家人了解他们年轻时候的经历和生活状况。如我们的爷爷奶奶在“”的时候都经历过一些不平凡的日子。学生可以了解到“”时期 ,经济的萧条,人民的温饱问题都得不到解决,国家和人民是如何度过那段艰辛时光?同时让学生把他们年轻时的经济情况变化和自己的生活情况加以对比。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时人民的生活情况,还可以让学生体会现在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教会学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激发学生好好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再如讲授近代史的时候,让学生思考我们现在生活中使用的电灯、汽车等先进的工具,了解和分析工业文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看到 周围环境污染严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工业文明的弊端,这样会让学生学会学习历史、学好历史,同时使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历史知识,才是学好历史的关键。

初中历史教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学会学习历史、学好历史,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习历史的基础,也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环节。教师要让学生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其次,教师要注重学生历史问题意识的培养,这是学生历史素养的体现,注重对学生这方面素养的培养,是让学生学好历史的必要条件。最后要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感知历史、理解历史,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好初中历史。

参考文献:

[1]马丽忠.最好的教育是给学生最合适的教育.苏州教育国际交流学会海外教育观察,2010.

篇3

关键词:中学历史 教学 建议

中图分类号:K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b)-0238-01

1 中学历史的教学地位

中学历史的教学地位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相对比较重要的,尤其是人教版中学历史实行新课改之后,对历史的教育教学更加重视了。而对历史科目实行新课改的主要原因也是为了促进历史教学,提高历史教学科目的地位。中学历史的教学地位,是初中低于高中,而且还缺乏知识的延续性,有时在知识点上高中和初中是重复性的,这是历史教学中相对失败的设计。如何把初中历史的教学地位提升到与高中历史等同的地位,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历史教育教学工作者们需要探研的话题。原因是如果历史科目的教育地位提升不上来,有时说教学效果、教学兴趣、教学成绩等等,这些似乎都近于妄谈。总之,在中学历史教育教学地位上,笔者再阐释一个观点,那就是,要把初中历史与高中历史的地位等同化,增强历史知识教学的延续性,让学生们和家长们不敢轻视历史科目和历史教育,更不能忽略历史科目的教学地位。

2 中学历史“无趣”的原因

调动学生们对中学历史的学习兴趣,避免和防止学生们对中学历史“无趣”现象的发生,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历史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和工作中应该履行的本职和责任,那么,笔者认为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要从查找原因入手,从课堂氛围乏味、教学方式单一、学生主体地位不鲜明、教师责任心不强等几个方面入手,深入查找和探析对历史“无趣”的原因。

2.1 课堂氛围乏味

课堂氛围不活跃,乏味枯燥,听起来让人感到酣然入睡,这些都是历史教育教学中致命的“杀手”,需要广大历史教育教学工作者们去认真总结,尽可能把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教学氛围浓厚起来,避免“无趣”发生。

2.2 教学方式单一

教学方法单一是不利于中学历史教学的,只是一味地教学传授、学生们则总是被动地接受、记忆等,这种方式在历史教育教学早就应该被淘汰,要想真正调动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一个路径就是要活化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改变单一枯燥的教学现状。

2.3 学生主体地位不鲜明

目前,只有很少或极少的一部分学生喜欢学习历史,大多数的学生的态度是漠然置之的,觉得历史不重要。这种漠视态度的产生,一个现实性根源是有些历史老师授课不讲方法,没有突出学生们的主体地位,没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述这些都是造成学生们学习历史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需要认真加以改正。

2.4 教师责任心不强

这一点,笔者要把它放在比较着重的位置上去强调一下,历史教师责任心不强是历史教学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这一层面所在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有的历史老师简直是一种浑浑噩噩、耗光阴的工作状态。而且,更有甚者,对学生们宣传历史好学、历史无所谓的教学思想,无形中就把历史科目在学生心目中的分量降了下来。所以说,笔者认为要想真正调动起学生们高兴趣学习历史科目的积极性,历史教师这一因素一定要调动好,一句话,就是要爱岗敬业、增强历史教学的责任心。

3 让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的建议

针对中学历史教学“无趣”的几点原因,可以通过原因来查找不足,也可以通过原因来正视和弥补不足,下面笔者就从调动课堂兴趣、开展教学第二课堂、举办历史知识竞赛、提高历史系地位等方面,提出增加学生们对历史兴趣的几点建议。

3.1 调动课堂兴趣

要想真正改变中学历史相对于其他科目的不利教育教学现状,就要活化历史科目的教学方式方法,从而提高历史的人缘,也是为了夯实中学历史教学的基础。活化教学方式方法是教师的任务,需要广大历史教师们总结和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与方法,制定出符合自身教学实际的教学实施方案,掌控历史教学的先导性。例如,《蒸汽的力量》这一章节,就可以通过灵活的教育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关键是对中学历史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前提,没有兴趣,一起都是空谈。提升历史学习兴趣就是要发挥教师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然后再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案,来充分营造课堂好氛围,课堂氛围好了、方法灵活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就提高了,经过多方合力,就一定能获得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教学效果。

3.2 开展第二课堂

要想真正地、持续地提高学生们学习中学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单单依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除了课堂教学,还要创造条件开发历史教学的第二课堂,让学习喜欢历史,喜欢历史里的人物、事件和相关的历史故事,要让历史知识彻底在中学生们的脑海中、心目中插根,比如,在学习这一章节时,就可以带领同学们到电影院、电化教室收看一下《南京!南京!》,从而既有效地传授相关的历史知识,还起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3.3 举办知识竞赛

经常性地举办一些历史知识竞赛是提高历史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在举办竞赛前,可以组织或者发动学生们去就近的历史博物馆及图书馆,去深入吸取历史知识,同时,参加竞赛的学生们必须要充分吸取历史知识养料,才有资格参加历史知识竞赛,这就无形促进了历史知识的吸收和提升了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3.4 提升历史系地位

在初中阶段,历史是“副科”的错误认识依然没有被彻底转变,所以学生和家长在课后、课余一般不会再利用太多的时间去学习和记忆巩固历史知识,所以要抓住历史课堂的有限时间,尽可能让学生们当堂消化掉所学的历史知识。同时,全国广大院校要尽可能多设一些历史系,从国家层面把历史知识和历史科目高度重视起来,这样家长才会关注、学生们才会有动力。

4 结语

毋庸置疑,中学历史学科的地位和重要性都已经超出了它的现有显现价值,因为学生们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丰富学生们的知识宝库,同时也可以充分提高孩子们的政治历史思维,为将来进入更高学府从事历史领域的专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学历史科目不容忽视,历史的教育教学要不断探索,必须要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中学历史教学方法,将让老师和同学们受益终身,让历史教育和历史科目的地位彰显出来。

参考文献

[1] 祁国栋.历史教科书编写问题探讨之述评-以《历史教学》杂志组织的专题讨论为例[J].华东师范大学,2009.

[2] 李玉红.中学历史教学的得失[J].学周刊,2011(35).

篇4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艺术性

初中历史课程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课。它具有历史的基础知识和历史的教育意义,它不但能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通过学生的文化素养,特别是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以史为鉴,可通古今”,历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一个伟大民族前进的符号,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历史也是一部社会教科书,是知识宝库中活生生的人类活动符号,也是人们认识自己,超越自我的一面镜子。中学历史课作为基础学科,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品质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历史教学,把中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热爱祖国,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的人才。可见,中学历史是一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不可缺的课程,是其它课程所不能代替的。

一、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历史学习

历史是指所有已发生了的事物,全都是难以复制的,不能被观察到的,不能体验的。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尽量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的事物,由近及远,转向到历史的年代,并且选择代表性的资料,创设有趣的情境,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放下压力,放下负担,在充满情趣的学习环境里学习历史知识,为较好开展历史教学铺开一条宽敞的大道。

初中历史是一个特殊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应采取多种途径,鼓励学生勤于学习,乐于学习,注重学生的积极思维,积极的态度,从而使其优势得以充分体现。例如,通过阅读、示范、辩论、竞赛,采取生动活泼的事迹介绍历史人物等,使学生融入教学活动,并积极配合老师,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这种学生的参与,是所有学生的参与,不仅是学生个人的参与。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需要呈现出积极、和谐的氛围。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要求学生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讨论,进行考证,对这样的学习效果做出评价。根据新课程的教育教学要求,教师要注重教学的新视角和新观点,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激发科学思维,揭示科学现象的本质,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真理,感受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历史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历史和现代的差异,通过讨论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性学习。

二、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加强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是研究历史知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有效途径。历史是一切过去的事,比较遥远和淡化,要让中学生学好历史,就必须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是新课改倡导的精神,也学好历史的要求。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寻找历史与现实的联系点,如:包括当前的国际形势、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形势、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等,为历史书籍注入新的活力。重点从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就这方面做切入口,可以先通过对“商鞅变法”了解。让学生了解“商鞅变法”是时展的需要,是秦国的统一,合乎多数人的利益。同样,古代和现代,都有自己的显著的成就,特别是充分认识新时期我国经济的繁荣,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因此,历史教学应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要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

同时,新颖、有趣、生动的教学方法,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把学生自学,老师引导作为学习历史的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期间,初中历史老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方法,尽可能地帮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从多向交叉学习中实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历史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本的狭小空间,要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求知,鼓励学生拓宽学习思路,创造学生学习历史的发散思维和求异口思维,培养学习历史的热情和耐心。

三、运用多媒体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善于进行抽象性理论学习,喜欢直观性强的动态学习,因此,在初中历史课教育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中老师尽量多给学生创造生动形象画面场境,在学习中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学生内心深处激发出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历史,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

在教学中通过对多媒体光、声、色的巧妙利用,把历史的事物和历史的发展过程展现给学生,让凝固的历史重新活起来,使枯燥乏味的内容变的生动有味。同时,用多媒体教学,让历史信息以画面信息的形式出现,这样在大脑里停留更长时间,甚至永远不会忘记。多媒体教学可以把学生喜欢的电影和视频,剪辑成课节,让学生会感受到历史背景和当代文化存在的相似之处,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有助于对当代社会的理解,从而产生学习历史的驱动力。由于过去的历史教学或教材,都不近完善,在很多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的教育教学需要。因此,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不但要求历史老师具有较强的历史知识,更需要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教育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特征,根据学生的特征制定学习计划,根据学生的特征做出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老师在帮助学生学会共同学习的同时,更要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我激励、自我调节、自我评价,最后实现自我提高。教师要从授人以鱼走向授人以渔,充分发挥学生潜在力量,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激发主体意识,还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在新课程的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对学生的积极心、好奇心、上进心做到及时发现,做到及时的支持和鼓励。尽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探究。在初中历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情境教学的建立,逐步实现对自身理想的教育,并以教学的有效性为载体,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热爱,这样初中历史教育教学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程云霞.浅谈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现状及建议[J].课堂内外:教研论坛,2012.5.

[2] 吴菲.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5.5.

[3] 刘向东.有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导学(七年级上册),2014.1.

篇5

关键词:历史教学兴趣

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课题,也一直是中学历史教师、中学历史教学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进行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处理好中学历史教学两个阶段的衔接过渡,使学生的学习不产生“断层”,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正确认识历史,做好学科理念方面的衔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进行有效活动的必要条件,是成功的源泉。中国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哲理性的语言都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1.创设良好的历史学习情境

历史学习情境就是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根据所学的内容创设一种具有历史真实感的特定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像,最终达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

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和联系生活,把现实的“家事、国事、天下事”和相关的历史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的活跃。例如:讲到中国改革开放时,就可以结合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来说明我们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成就。这种联系实际的教学,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不断探索新知识的状态之中。

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后,对历史的学习就会有正确的认识,教师也要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不断进行历史学科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今世界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与世界发展之趋势。从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历史学科对丰富学生的社会科学知识、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功能。

二、有效衔接,发展学生。

1.夯实基础,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

初中历史教材比较注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故事性,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多视角、多层次的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偏少。高中历史的内容更多、更深、更广,是初中历史知识的延伸和提高,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在教学中,初中阶段打牢基础对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非常重要。初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把博大精深的历史知识和生动活泼的历史场景展现出来,加强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历史学科能力。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历史教材和课程标准,充分利用好学生已有的知识,由浅入深过渡到高中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扩大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刻的理性思考,不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做好教学方式、方法的衔接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将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让历史教学充满民主和谐的气氛。初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培养学生新的学习观,让学生懂得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对历史学习和自身发展的意义,鼓励他们积极尝试,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增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树立“我能学”的独立学习的能力,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并不断提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做好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

由于初中教材内容比较简单,对知识的要求多是在了解和记忆的层面上,那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还是很有成效的。进入高中阶段后,高中教材内容多、课时紧,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而有的学生还以老一套的被动学习方法对待高中历史学习,这使得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感到困难重重。因此在初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培养。首先,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勤学好问、上课专心听讲、作好笔记、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和书写规范工整等方面的习惯,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渡过这个衔接阶段。其次,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开卷考试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要教会学生怎样将重点内容勾划在教材上,怎样构建历史知识网络,以及解题答题技巧等;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听课、做笔记;学会分析、归纳、推理、判断;学会探究和质疑;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将学与问、学与练、学与思、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

三、互相沟通,共同研讨,做好初、高中教师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