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课程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课程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2:5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语文教学课程,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语文教学课程

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新课程

新课程改革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语文学科,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要,不仅搭建了更科学更合理的的教学平台,而且也为语文教学行为提供了一个适合学生发展,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大舞台。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产生了对科技的崇拜,而对人的情感普遍漠视,这就导致了人格发展的苍白和道德教化功能的隐退。由此引发了人的价值信仰危机和道德没落。在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中,我们需要结合新课程中的新理念,对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反思,以便对新课程产生的理念认识得更为深刻。

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期以来,我们初中的语文课堂教学,还在停留在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模式上,这样的教学学生成了知识的接受者,而不是学习的参与者.一堂课下来,老师和学生都筋疲力尽,却收效甚微,学生渐渐厌倦了语文课,因此常出现语文课上做其它作业,看小说等现象。教学资源匮乏,学生基础薄弱由于条件的差异,我所在的陇西很多地区,经济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况.学生没钱购买课外阅读书籍,即使稍微条件好一点的学校,有了图书室,里面也仅有几本书,还是其它单位捐赠的,大多都不适合学生阅读.因此,教师只能靠学校订的教学参考书,学生就只有一本语文课本.这样下来,就导致学生的阅读材料滞后,阅读面很狭窄,学生对语文知识缺乏理解,对语文课失去兴趣.

二、初中语文教学的课程改革策略

课堂教学改革一直都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陆续涌现出一大批新课例和做法。但是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充分表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才能不断的改革初中语文教学。

(一)全面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素质

无论什么方式方法,要真正能使学生获得实益,归根到底还得靠执教者处理得当,应用得法.任何学科,包括语文学科,要真正提高教学效率,要真正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关键还在于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染黄则黄,染苍则苍”“名师出高徒”,这些话仍然是朴素地反映了教育和教学规律的名言至理.

教师的素养最根本的一条是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教学技术无论如何精当,若是教师不负责任、不肯干,也是枉然.每个教师都应该是有理想、有追求的灵魂工程师,而不是那种单纯满足于捧着课本传授一点书本知识的教书匠.不断提高责任感、使命感的原动力在于对教育事业有浓厚的兴趣.语文教师要对工作本身不断钻研,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前进,不断培养自己成功感.敢负责、能负责,忠诚教育事业,这是教师素养的核心.身在教育岗位而心不安于位的人,他们的精神状态必然要影响到工作,影响到下一代的教育和培养,对这样的人要尽早调离教育战线.

(二)探究性方式学习的不断推广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探究性学习主要就体现在阅读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开放性的和多元化的探究阅读活动。语文的探究学习不同于科学探究,但在操作上也要讲究科学性,随意探究只会浪费时间。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发散思维,不注重整合和优化。探究性阅读是富有个性化的行为,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创造。阅读教学应该依据教材内容设计话题,培养学生多角度和有创意的个性阅读能力。教师在进行开放性教学时要把握一个度:开放要有利于师生在阅读实践中与文本发生深层的有价值的对话,有利于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有利于进行人生观的渗透,有利于学生体验语文语言的优美。

(三)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发展

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传统的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上没有思想和心灵的碰撞。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语文课不受学生的欢迎。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内涵,展示语文的无穷魅力。

(四)合作和独立的学习态度

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和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我们要倡导在自学的基础上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要组织好学生自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二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做到互动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三要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靳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07.

[2] 石义堂,《现代语文教育学》,甘肃教育出版社,1997,12.

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课程;改革

初中语文教学不仅在各门学科中的作用是重要的,而且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新课程改革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语文学科,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要,不仅搭建了更科学更合理的的教学平台,而且也为语文教学行为提供了一个适合学生发展,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大舞台。

一、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产生了对科技的崇拜,而对人的情感普遍漠视,这就导致了人格发展的苍白和道德教化功能的隐退。在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中,我们需要结合新课程中的新理念,对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反思,以便对新课程产生的理念认识得更为深刻。

(一)忽视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中国的文学可以称之为诗歌的文学,更准确一点说,是抒情诗歌的文学。语文教材的编写者们对诗歌的重要性是有着充分认识的,因此,他们在编写初中语文教材时收录了许多古代诗歌中的精华作品,目的就是让我们不要忘记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弃若敝屣,将注意力集中在分析诗歌结构、选词炼句当中,对于学生的教育有一定的弊端。

只有通过健康的补充才能使其变得丰富和成熟,否则就会逐渐变得贫乏和苍白。目前我国初中生的情感问题和心理问题日趋严重,他们越来越漠视人世间美好的情感,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越来越脱离美好的现实世界而沉迷在虚幻的网络世界里,这其中固然有家庭和社会的因素,但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缺失却是造成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德育的渗透力度不够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强的人文学科。通过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而且更要达到陶冶情操和净化心灵的目的,教导学生从而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个价值观。由于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偏重于对语文知识的传授,对句子的理解分析的运用等等, 而在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则提出了以学生作为主体的理念,尤其更强调“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在成长中如何以健康的心态面对挑战。

(三)作文教学流于形式

虽然我们经常倡导作文要创新,但在实际行为中,我们很多教师只在作文课堂上进行写作教学,造成了学生为学作而写作,没有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日常化系统化教学,使大部分同学的作文空洞而缺少感动,有的只是优美词语的堆砌或是干巴巴的叙事。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我们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感悟生活,随时写,及时写,让学生情不自禁的、主动而积极地渴望去抒写心中所想的。大量的写作,更加对作文创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语文教学的课程改革

(一)了解初中语文教学重要性,增强积极性

教好任何一门课,方法都是很重要的。而语文作为基础工具学科,其教学方法尤为重要。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既要从理论上掌握教学方法,又应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善于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所以要探讨语文教学方法问题,必需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着手,作综合研究。这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语文课作为我们的母语课,作为最重要的一门工具课,在大多数学生的心目中,语文课下再大的工夫也不一定能得高分,少花点精力也未必吃多大亏。根据平时的观察和实践,尽管这几年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和题型发生了重大变化,把考查的重点放在了阅读和写作上,题型也由过去以客观题为主改为以主观题、问答题为主,作文也改为以话题作文为主,目的都是为了配合新课程的改革,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写、多练,提高语文素养。

(二)倡导探究性学习,但不能无度开放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探究性学习主要就体现在阅读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开放性的和多元化的探究阅读活动。语文的探究学习不同于科学探究,但在操作上也要讲究科学性,随意探究只会浪费时间。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发散思维,不注重整合和优化。探究性阅读是富有个性化的行为,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创造。阅读教学应该依据教材内容设计话题,培养学生多角度和有创意的个性阅读能力。教师在进行开放性教学时要把握一个度:开放要有利于师生在阅读实践中与文本发生深层的有价值的对话,有利于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有利于进行人生观的渗透,有利于学生体验语文语言的优美。

(三)掌握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以及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由于语文教材的多样性,从而使语文教学方法呈现出多样化。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特点和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便高效率地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心。语文教学方法千变万化,种类繁多,教师要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在课堂上精当选择。①启发式,它是教学方法中最基本的。②通过巧妙启发,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学生智能。串讲法。即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及时对要点加以概括,抓住重点,理清思路,有助于保持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学会学习的方法。③情境教学,就是引导学生适时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气象万千的境界,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并获得美的感受,思维水平也不断提升。④多媒体教学法。它可以提供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直观效果,使学生与客观事物联系起来容易理解。始终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这显然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思想方法。

参考文献

[1] 靳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07.

[2] 石义堂,《现代语文教育学》,甘肃教育出版社,1997,12.

篇3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

一、 新型的语文教学理念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理念是塑造新型语文教师和实现语文课堂改革,并在建立不同学科的联系和结合生活实际,以及注意现代科技运用的教学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一个民族只有拥有那些关注天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当然,我们更需要既能脚踏实地又能仰望星空的人才,所以,只有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直面现实,展望世界和未来,才能使学生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以致用,并终生受益。

二、新型的初中语文教学要求

1.提倡师生平等,促进师生关系融洽

新型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重塑形象,改变以往纯粹的知识传授者和管理者的角色,成为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并与学生共同进步的合作者。同时,教师也可以跟学生做学习上的朋友,亲近学生,将心比心,重视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使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作用,并利用语文教材的内容和表现形式陶冶自己的性情,形成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以更好地发挥其自身潜力,带来学生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的协同发展。

2.适度的因材施教,显现多元化的特色教学观念

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人学习情况展开新课程的教学综合改革,既能促进教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也使学生“各尽其能”,不断进步,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以往的师生观念就是教师单纯地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晦涩难懂的知识。而新型的教学观念则旨在促进教师利用自身的智慧科学地引导学生,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同时愉悦地汲取知识的精华。

3.以学生为主,大胆改革

新型的课程观念要求教师必须摒弃本本主义,时刻牢记以学生为主,同时也要根据自身的教学需要调整课程。俗话说:“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把教学课程标准比作规矩,那么这里就可以理解为课程的改革应该大刀阔斧,与时俱进,按照具体情况灵活变通,从而不断产生适应新时代学生的课程观念。作为教师更要起到带头作用,要挣脱教科书的束缚,结合自身的教学特色大胆地将创造性思维运用到教科书的合理利用上。

4.注重开发学生潜能,需要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

每个学生都是有自身潜在的能力的,就像沉睡在木材里的火花,需要教师这把明亮的火焰来点燃它们。在这种情况之下,只有教师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本性,并意识到学生存在不足的合理性,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去关心每一位学生,引导并帮助他们改正自己的错误,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如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之后痛改前非并有所作为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见证。

三、构建新型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

1.运用现代教学方式的语文创新课堂

创新教学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源泉和不竭动力,更是实现创新课程必须经历的实践过程。采用创新的语文教学方式能够让课堂气氛活跃,生机勃勃。首先,创新的教学方式本身就具有“刺激”功能。它的用途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还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他们对解决各种问题的兴趣,刺激学生积极思考并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在传统的手写黑板字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即运用现代科技等多媒体设施对传授的知识进行生动的阐释,并融入创新的教学方式和环境。比如,创造模拟课程内容的教学环境,或者教师在电脑课件里加入解释语文知识和拓展语文知识的事物,可以是图片、语音或电影鉴赏等,让学生全方位地认识和掌握语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认知的深度及广度。然而,一些教师误认为形式多样、花样翻新、热热闹闹的课堂教学就是先进教学理念所倡导的教学新模式,却不知这些过激的教学行为往往适得其反,所以,适度的创新才是真理。

2.师生思想平等交流的语文课堂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就是以教师、教材和课堂教学为中心,主要采用注入式教学法,把传授现成的知识作为主要目的,不顾学生接受的程度和方式,忽视学生在教学这一特殊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束缚了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而现在新型的语文课堂反对教师一味“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一味盲目听从教师的消极学习态度,要求师生进行适当的交流,加强师生互动。这种自主的互动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主动性,使之积极思考,同时也能加强学生之间的竞争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而更好地促进教学相长,点燃师生思想交流的火花。

3.拓展学生思维的语文课堂

新型的课堂,不仅要采用创新教学方式和加强师生互动,更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注入更多学以致用的实际因素,从而使师生都能够紧密关注社会信息化进程,细心观察生活,并结合生活中具体或抽象的事物,全方位地对知识进行多角度的拓展,从而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推动语文课程的改革。

4.营造愉快、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效的课堂始终贯穿着以学生为主的观念主线,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并寻找解决的方法。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再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语文学习,自主地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抱着愉快的心情配合教学,才会变苦学为乐学,而教师也应当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这不仅可以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还可以大大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结语

以上几点构建新型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的策略解读,是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仔细研究并深深扎根于新课程理念而提出来的,希望能为广大同仁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

当前,新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新的理念和新的经验有效地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这场教学改革的洪流中,初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和总结教学经验,贯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和改进教学工作。本文针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1.很多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在小学阶段的基础不够扎实,再加上教师忽视了基础知识的教育,使学生没有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导致无法学以致用。如果在教学中,教师不采取相关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学习、反感学习,将导致知识水平和教学效率降低。

2.教学方式传统守旧。初中教育阶段正是学生由懵懂走向主动学习、接受知识的时期,教师应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为进入高中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当今的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还是以呆板守旧的教学模式为主,沿袭原来的备课资料和教学成果,没有针对当今学生的实际,也缺乏创新。这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厌倦学习,降低学习的积极性。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

1.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新课程改革是以各种改革成果为核心理念的改革,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主动参与来达到学习目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指导作用。

2.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的加入是现代化教学的主要特征,初中语文教学由此进入信息化的时代,网络上大量丰富的教学信息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展现,有效地提高教学成效和教学质量。

3.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进行教学活动。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对学生进行分类教学,能更加促使他们的全面发展。

4.构建完整的教学框架。初中语文的教学工作不应局限在课堂上,而应该延伸到课前与课后,在课前要求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并通过课外活动拓展教学,巩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提高教学效率。

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建构

1.要明确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研究,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对薄弱环节加强指导,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在各科的学习和实践中充分运用语文能力,开放式教学,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和阅读能力,让学生自主地感受文字所传递的信息,进行体验式阅读,沉浸在语文学习的快乐中。

2.初中语文的教学改革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

位,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教师转变为引导角色,为课堂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让教学模式从单一性转向互动性,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知识程度,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帮助,进行个性化辅导,充分理解和尊重每一位学生,考虑其个体所长,充分得到发挥。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应积累教学经验,结合实际来使用新课程教材,将教学活动立足于学生,根据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发掘学生的潜力,构建语文知识结构,让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3.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应随着新课程的发展不断创新,这不仅体现了新课程语文教学的魅力,而且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摆脱传统枯燥的教学形式,采取新的教学手段。

如多媒体教学,创建教学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来理解课文内容,分组学习,让学生和教师加强互动,这不仅使教学内容得到丰富和延伸,也使学生能在快乐的氛围中吸收知识。在感受课文中充分发挥创造性,在实践中进行深刻的理解,使生活经验得到丰富和积累。

教师应该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动态性调整,在事先设定的内容上进行补充和完善,给予学生自主思考和相互讨论的空间,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参与权,让学生自我发挥,与学生的关系要转变为互相的,促使双方共同成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初中语文教学方式也应不断变化,以多媒体教学等更加丰富的手段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教学成效。初中语文教学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优化教学方式,进行资源整合,丰富和发展教学内容,突出语文的人文性,使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培养其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通过人文教育对语文知识有更高的认识,丰富情感,提高精神境界。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改革 新课程

要善于创设一个民主融洽的课堂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精思多问,何况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感叹的惊奇过程。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原本充满了人性美、人情美和语言艺术美的风光蕴籍的华章,如果教学过程中教师能积极地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兴趣,感受到文学作品带给人的崇高的审美趣味和愉悦的审美感受力,必将加速学生精神自由的回归,加快人文价值体系包括理性道德、个人信念、审美趣味的回归,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管理,学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感等会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不仅在各门学科中的作用是重要的,而且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但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出现了许多的教学问题,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初中,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新课程改革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语文学科,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要,不仅搭建了更科学更合理的的教学平台,而且也为语文教学行为提供了一个适合学生发展,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大舞台。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产生了对科技的崇拜,而对人的情感普遍漠视,这就导致了人格发展的苍白和道德教化功能的隐退。由此引发了人的价值信仰危机和道德没落。作为塑造学生灵魂,培养学生,启蒙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语文教学在新世纪挑战面前应该做些什么,对在每一位语文老师都是一种挑战。从语文教学现状来讲,我们的教学仍然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这就很大程度停留在口头上。在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中,我们需要结合新课程中的新理念,对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反思,以便对新课程产生的理念认识得更为深刻。

(一)德育的渗透力度不够。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强的人文学科。通过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而且更要达到陶冶情操和净化心灵的目的,教导学生从而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个价值观。

(二)作文教学流于形式。虽然我们经常倡导作文要创新,但在实际行为中,我们很多教师只在作文课堂上进行写作教学,造成了学生为学作而写作,没有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日常化系统化教学,使大部分同学的作文空洞而缺少感动,有的只是优美词语的堆砌或是干巴巴的叙事。

(三)评价方式过于简单。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只用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好坏,从而忽略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以及情商在学成长中的作用。这样做的结果会让他自卑而沮丧。新课程提倡尊重和赞赏学生,让学生的闪光点在我们正确的评价中熠熠生辉。教学行为因师而异,因人而变,但无论怎样的不同,只要遵循新课程中的新理念.语文课堂就会在我们教师的科学耕耘下,成为学生成才的良田活土。

二、初中语文教学的课程改革策略

课堂教学改革一直都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陆续涌现出一大批新课例和做法。但是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充分表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才能不断的改革初中语文教学。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传统的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上没有思想和心灵的碰撞。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语文课不受学生的欢迎。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内涵,展示语文的无穷魅力。

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二)鼓励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独立思考。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和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

我们要倡导在自学的基础上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三)倡导探究性学习,但不能无度开放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探究性学习主要就体现在阅读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开放性的和多元化的探究阅读活动。语文的探究学习不同于科学探究,但在操作上也要讲究科学性,随意探究只会浪费时间。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发散思维,不注重整合和优化。

探究性阅读是富有个性化的行为,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创造。阅读教学应该依据教材内容设计话题,培养学生多角度和有创意的个性阅读能力。教师在进行开放性教学时要把握一个度:开放要有利于师生在阅读实践中与文本发生深层的有价值的对话,有利于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有利于进行人生观的渗透,有利于学生体验语文语言的优美。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在新课程背景下得到了长足发展,积极融入到这场教学改革的洪流之中,立足于自身的工作实际进行创新,成为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的目标。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发展趋势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并按照课程改革要求不断优化和改进自身教学工作,全面有效促进教学成效提高,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发展趋势及建议进行简要论述。

一、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

1.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尊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也是各种改革成果的核心理念,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语文教学中主动参与的重要角色,学生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充当引路人。

2.教学现代化趋势得到进一步体现。随着教学投入的不断增加,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走进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其中多媒体是主要代表。多媒体手段的加入让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迈入信息化的轨道,海量的教学信息能够形象展示在课堂之中,为教学成效的提升发挥促进作用。

3.教学差异化原则得到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改革中,教学工作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兼顾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长足发展。许多教师进行的分类教学有效适应了学生的发展差异,并为他们的整体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当前初中语文教师顺应教学改革的建议

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有效适应教学改革要求并强化自主创新,将先进的教学改革成果经验和自身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它山之石为己所用,创造性地设计和组织语文教学活动。

1.精心设计与组织课堂教学。新课改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去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如何去应付随时出现课堂应急事件等,这都要求我们从根本上去分析学况、教材及如何去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我们教师必须要明白自己为何要上这节课,这和传统教学中的“深挖洞”不同,新课程倡导的,是立足于培养人文素养的全新教育理念。从这一根本点出发,新课程条件下的课堂教学,要把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作为自己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来进行落实。如此,才能在教学流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才能把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放到至高无上的位置来进行落实。教学中应该指明每一节的中心教学目标,即分层次的知识、能力目标和重点难点,要有所取舍,不必面面俱到。一切教改的核心都是围绕问题进行的,所以设计好每一节课的中心教学目标是关键。

2.创设多种有效的活动。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是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具体表现为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多种有效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探究:多数以问题趋动为主,注重问题设计的趣味性、思考性、挑战性。互动:突出表现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合作:小组分工,通力合作,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欣赏:倾听或观赏与本课有关的影视作品、音乐和图片。演出:通过角色扮演,再造学习场景,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动手、动口:书写、朗读一些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名言警句,感悟其中蕴涵的感情、意义。开展一些活动:交流、讲故事,举办辩论赛等。

篇7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办法

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提出了一些全新的要求,在以往的要求上更加注重综合性、生活化、个体化、现代化以及自主性,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些全新的教学要求,就应该不断地完善语文教学课堂,努力打造一个适应时展的语文教学课堂。

一、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要求

1.注重综合性

在新课程标准下,要求初中语文要注重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不能单独地进行教学,因为这样是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记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因为如果学生在每学完一个模块的语文知识后就思考与所学的其他学科的知识的结合联系,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还有注重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可以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同一个问题,从语文角度出发和从数学角度出发所思考出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2.注重生活化

在生活化的教学背景下,学生不能只是死读书,一定要注重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如果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那么读书又有什么用呢?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老师一定要注重生活教学,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适当融入一些生活情景,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才是实现了读书的目的。

3.注重个体化

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所以在语文教学的时候,老师也要注重个体化教学,针对不同情况的学习,就应该开展不同的教学方式。但注重个体化教学并不代表着歧视,并不代表着老师可以优待成绩好的学生,差待成绩差的学生,相反,针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老师更应该有耐心地对他们进行教学,直到他们掌握了所教的知识,这样才是真正地体现了个体化教学。

4.注重现代化

在现代化的发展背景下,如果老师的教学手段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没有实现现代化教学,是很难提高教学效率的。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现代化教学。

5.注重自主性

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应该要有“我要学”的概念,而不再是以前传统的“要我学”。但是现代的初中生的自主性比较差,因为他们所有的事情基本上都有父母安排好了,他们从来都不去思考自己需要做什么,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在校外的生活能力。

二、新课程标准下完善初中语文教学的办法

1.加强与其他科目老师的交流,丰富知识

要加强教学过程中的综合性,首先,老师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结合其他科目。例如,在进行《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的时候,老师在教学之前可以向历史老师请教有关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历史,这样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向学生讲述有关的历史,增强课堂的有趣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加强语文教学的综合性,老师不仅要加强与其他科目老师的交流,还要将所学的其他科目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当中,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与其他科学的联系。比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与音乐结合在一起,例如,在学习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水调歌头》的时候,老师可以播放《水调歌头》的歌曲,然后在学习完这首词的意思后,老师就可以让大家学唱《水调歌头》,并从歌曲中感受这首词的意境,更好地领悟到这首词的意境。

3.将生活情景带到课堂

要想实现生活化教学,也需要将一些实际生活的情景带入到教学当中,将教学目的寄予在这些引进的生活场景当中。比如,在学习完了《鱼我所欲也》这篇文章后,文章向我们讲述了一个道理,就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也就是说在实际的生活当中,我们经常要作出选择,当你得到了你想要的其中一样,同时你也会失去你想要的其中一样。例如,你手上只有两块钱,只可以买到一颗棒棒糖或一小块蛋糕,当你买了蛋糕后,你就不能买糖,当你买了糖你就不能买蛋糕,你只能从中选择一样东西。

4.注重差异化教学,因材施教

由于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老师教授的内容,不同的学生的吸收程度是不一样的,故此,要提高全班学生的语文水平,老师就要注重差异化教学,因材施教。比如,不同学生的记忆力都是不一样的,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背诵课文,这个时候,老师就要了解那些没有在规定时间内背出课文的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原因,并在课后帮助他们,直到他们都把课文背诵下来。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老师应该侧重对他们的自主学习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而对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就应该多抽时间来辅助他们学习。

5.借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在这个现代化的时代,老师的教学手段也应该实现现代化,借助信息技术来丰富教学手段。首先,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在上课前精心准备好课件,那么在上课的时候就不用花太多的时间来板书,将用来板书的时间向学生更好地解释所学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比如,在进行文言文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将翻译好的现代文用多媒体来播放,这样既方便学生观看,又可以节省板书的时间。

6.加强对学生任务计划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现代初中生的自主学习性之所以差,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由于他们没有做好计划,不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只有等到老师布置任务后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所以,老师应该加强对他们的引导,帮助他们制定计划。比如,老师在进行古代诗歌五首教学之前就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在课后进行预习,将五首诗歌翻译成现代文,并将这五首诗歌所用到的句式罗列出来。这样,以后再遇到诗歌的学习的时候,学生就会形成要提前预习的习惯,主动将即将学习的诗歌翻译成现代文。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概括了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完善语文教学课堂的几种办法,包括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完善教学课堂,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课堂教学的手段也应该要与时俱进,否则根据优胜劣汰的大自然法则,传统的教学手段迟早是会被淘汰的。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

一、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理念

新的语文教学理念认为:语文素养包括师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培养,也包括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品位的养成和提高。这对传统的语文教师来说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遇,同时也是挑战。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在整个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用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自己;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着重抓住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和课本以外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跨专业学习和应用现代科技的能力,开拓他们的眼界。因此,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理念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运用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生活和学习。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要求

(一)要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师的束缚,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并且能够担任起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新课程标准需要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从传统的将教师定义为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教师不能是学生眼中让人敬畏而不敢靠近的人,而应该是能够快乐从容地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一起探讨问题,用心灵和学生很好地沟通,和学生一起成长的朋友。这样教师才能够真正了解学生的所想所感,并且能够从学生那学到很多受用的知识,这对构建新型课程具有很大的作用。

(二)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以学生更好的发展为目的,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从思想上接受新课程的教学观念,遗弃教师只是知识传达者的传统观点,要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深刻理解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必须克服狭隘的工作价值观,将课程与教学转变成相融关系,突破以往用固定方式处理教材和教学大纲的习惯模式。创造性地、灵活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设计并实践,才能体现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教学和课程是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从而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

(四)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新课程标准还要求转变教师对学生的观念。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要相信学生的潜力是不可预知的,学生是有待发展的人。教师既要正视学生的不足,也要挖掘学生的潜能,要用辩证的思维、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同时也要注意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师只有明确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性,才能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发展其创造性。

三、在新课程背景下构建新型初中语文教学课堂

(一)以创新的模式构建语文课堂

构建创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教学目的是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及科学的方法,使学生达到创新学习的境界,实现创新学习。整个课堂要充满着创新,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可以设置各种教学情境,以情感作为辅助进行教育,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目的。教师课堂上尽可能多地表扬学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主动认真地倾听学生的想法、观点,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多鼓励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边学边悟。因此,课堂上的创新对于激发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很重要的。

(二)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构建创新型课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鼓励和指导,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与热情。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创造产生疑问的机会和条件,鼓励学生敢于向教师、教科书提出质疑。这样便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对新型师生关系的促进以及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构建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语文课程只有开放才有活力,仅仅依靠语文教师传授知识还远远不够,开放的语文课程应该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予以关注。开放的语文课堂能够使教师和学生在语文教学和学习时,相对比较注重学科之间的关系,能熟练地运用现代科技,使学生在学习交叉学科的不同内容和方法时,能够深刻领略其中的奥秘,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慢慢地培养他们在社会中的实践能力。

(四)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效的课堂就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考过程中,教师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获得更高层次发展的过程,是最大程度地完成教学三维目标的过程。高效语文课堂的核心理念是能够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占有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能得到发挥,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进步和成长。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具有指导作用,如果没有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就不能预想课堂的效果。教学同样要有深度,才能使课堂教学的价值得以体现。教学富有激情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不懈动力。打造高效课堂,既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积极投身到新课程的实践中,又要求教师激情四溢,将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展现得淋漓尽致。

综上所述,在新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教师要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本,注意转变自己和学生的观念,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多方位学习的能力、创新的思维,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创新和具有新型师生关系的高效课堂,使得学生在未来的世界里能够游刃有余,获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一、实施课改,改变教学观念

首先,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和主动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教师要不断了解、分析学生的差异情况,使不同的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有求知欲、有创造力的个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接受教育。

其次,不把考试分数、平时课堂答问题的正确与否,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要把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综合起来评价学生。

最后,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现实,重视多维素质的培养与发展,强调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注意学生创造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每个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二、实现“两个转变二个优化”

初中语文课改势在必行。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适应课改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走向“素质教育”,必须实现“两个转变二个优化”。表现在:

(一)努力实现两个转变

(1)教学模式由传统的讲解转变为启发教学。在旧的模式下,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大到篇章,小到字词,全是老师说了算,“满堂灌,满堂问,一言堂”的局面随处可见。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我们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材料,省去机械传输所造成的大量时间的耗费。

(2)教学思维由机械模仿转变为创造性思维。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地机械复制,而是积极地对客观世界能动反映。授之以渔,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语文教学无非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这几种能力的提高,无一不是靠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活动。老师要推学生一把,让他们下水自己游,告诉要领,还要随时把握水中情况,以便指导;而学生之间互相纠正与彼此丰富,更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进一步搞好两个优化

(1)优化教学及反馈体系。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一般包括教学实施和反馈两个相互依存的过程,它们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针对这两个过程的不同特征,我们应遵循分层次教学原则。应坚决摒弃“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教学情景,使全体学生人人有压力,个个有动力,激发他们的成就感、自信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在应试教育中,对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升学率的高低,学校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就是分数。于是考试成了老师的指挥棒,分数成了学生的存在价值。这样,人为地加大了师生的双方心理负担,严重违背教育发展规律。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应彻底摒弃惟分论、惟升学率论,由看谁的课讲得好,到看谁对学生指导得好;由看谁对问题分析上得透,到看谁的学生学习效率高。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得到最优化的过程。

三、初中语文课改中常见问题

(一)不能正确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虽早已成为广大教师耳熟能详的口头禅,但真正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尤其是新教材为教学只提供了基本的内容,并未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学法指导,学生如何去学、如何去思考、去创造,还需要教师去指导、去点拨。特别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可以说随时都需要语文教师的扶、帮、引,因为课程门类增多,内容扩大加深,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大大提高。为此,语文教师就必须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将自己的聪明才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创造个性渗透于研讨教材的过程中,涌动于课堂教学中,把语文的学法指导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精心构思教案,创造性地组织教材,力求做到课前备课兼顾学法,课堂教学法,课后辅导点拨,强化学法,让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一条鱼,而且还有钩“鱼”的方法,学生才有吃不完的“鱼”,才有乐趣吃“鱼”,使静态没有生命的教材内容“活”起来,具有探索性地研究问题,引导、启迪学生探索问题,从而实现教学重心,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移,彻底改变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标”。

(二)追求形式,忘了本质

篇10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初中语文教学 语文素养

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中,领悟新课程要领,掌握实施新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完成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教学目标呢?经过近几年的课改实践探究,笔者认为应从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学形式和优化教学手段这三方面做起。

一、教育理念的转变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同学,提高语文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等三个方面。这是作为新课程改革的落脚点和导向,充分体现了教育理念从语文教学向语文教育的转变,

1.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要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思想、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要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这要求着教师在学习资源的分配上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还要求着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的评价必须公正。例如,笔者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学生问老师答或老师问学生答的模式,采用学生问学生答的形式,即在教学进行到一个阶段后,先分发“语文疑问答题卡”,让有疑问的学生把在学习过程的疑问写在纸上,然后还随机发给学生,其他学生拿到答题卡后,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老师再收起来,进行分析评判,指出里面解答有误的地方或精辟之处,最后再反馈给学生。这样可以使学生印象深刻,解题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2.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基本的语文素养

提高学生语文科学素养的教学要求是符合时代特点和社会需求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3.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

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将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纯个体学习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发言、踊跃质疑、耐心聆听、积极探讨来完成。成功的合作学习不但培养了学生人际交往技能,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形式的更新

教学形式一般有课堂教学形式、评价学习成绩方法和教育内容等三方面,随着育人标准的改变,教学形式也应作相应的更新。

1.课堂教学的创新化

在课堂教学中,要把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可以采取的教学方法很多,如探究――讨论式教学法、问题情境教学法、实验探究法、自学辅导法、“学案导学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等,多种形式并举,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中畅所欲言,给学生以思想的自由、创新的自由和情感的自由,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评价学习成绩的多样化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应改变过去单一呆板的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比如:

(1)闭卷书面考试。以单元考试、专题测试等的考试形式,使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文字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2)开放式考核。以开放性问题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让学生查阅报纸、杂志、网站等,最后写成演讲稿和小论文。可以社会的热点问题作为开放性问题。

3.学习内容的丰富性

教学中不但要完成基本语文知识的教学,要尽量使语文知识存在于生活的背景中,能够使之成为为人类服务的手段和方法。从语文教学向语文教育的纵深发展,以语文科学的独特敏锐性去认识和思考生活中的有关问题,渗透STS教育,进行环境伦理、生态伦理教育等。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教师要此基础上,搜集地方资料或新科技新发现的相关内容,同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分内容分小组的研究相关领域,在共同交流中,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增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手段的优化

新课程要求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可以是传统常规教学,也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化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高效而简便、科学而切实地为教学服务。

1.重视“粉笔教学”

传统的边讲边演式板书的“粉笔教学”,是教师运用黑板、以简洁的文字和图表等视觉媒体传递教学知识和教育思想,它所体现的那种灵活与精巧、机智与准时、融洽与到位,是任何教学方式都无法取代的。一节成功的语文课,板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2.重视挂图、标本、模型、语文活体的辅助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利用挂图、视频、模型等多种多样地教学媒体,能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同时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如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长江三峡等的图片、视频资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动他们积极地思考方面作用非常明显。

3.重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篇11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教学;语文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又该怎样去深刻领悟其内涵,拥有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从而达到发展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终极目标呢?在经历了最近一段时间的不断探索、不断的课改研究之后,笔者从教育理念着手,让教育形式更多样化,教育手段更人性化、更科学。

一、探索教育理念

新语文课程改革标准主要针对所有学生,让他们的语文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并在探索能力方面获得一定的提升。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标,也是教育理念从语文教学走向教育的升华。

1.针对所有学生,给每个学生发展的空间

“针对所有学生”就表示不仅仅要局限于每个学生现有的能力,更要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技能得到更好的提升。也就是说教师在改革中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公平对待每个学生。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问答环节,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答题卡形式,把疑问写在纸上,再随机发给学生,让学生在答题卡上作答,教师通过答题卡进行评判分析,再反馈给学生,这样更能深化学生的解题能力。

2.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拥有爱国情怀,提升语文素质

让学生拥有语文素养是时代的新要求、新主张。语文课程应培养教程效果,倡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提高语言积累,发散思维,提高适应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都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3.用探究的方式学习,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更高的参与热情。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学生可以更自在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升质疑,用心聆听,并参与探讨过程,这种合作不仅会让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有质的提高,还会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 教学形式的更新

对于课堂教学形式,教师要从考试方式、创意课堂和教育内容三方面来不断更新,不断优化育人标准。

1.在教学过程中让课堂更有创意

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而教师和教材起辅助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要采用更多更新的方法,可以设置问题情境,开展实验探究和讨论等等,教师以多种形式让课堂远离了枯燥,让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的想法得以准确地表达出来。

2.考试方式要更科学、更多样

考试方式应该改变过去的那种枯燥的形式,采用更多样的形式。例如:

(1)闭卷书面形式的考试,可以单元、专题等形式进行基础性测试,来了解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2)开放式的考核,用开放的问题让学生更好地发散思维,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搜集资料,最后以论文或是演讲的形式来表现出来,也可以把社会热点问题作为题目进行发挥。

3.学习内容要更多彩

在教学中要把生活和语文知识相结合,让语文不仅限于教学阶段,还纵深发展了语文教育,用学习语文的方法去认识和思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要发动学生的主动性,分组进行相关内容领域的探讨,在交流的过程中,增长学生的知识和才干,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教学手段的更新

新课程要求采用不同的和教学手段,可以是传统的,也可以是现代的,但教师应该把传统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教学进行很好地结合,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

1.注重板书文字

教师要很好地运用各种手段去教学,应该多用黑板书写,用更清晰的视图、更简洁的文字来表达教学知识和思想感情,板书可以更好地传递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是必不可少的。

2.多运用模型、标本、挂图等辅助工具

只有学会用工具才会让学生理解得更深入,而不只是浅层的认知,如一些名胜古迹的照片,将图片与文章相结合,这样更能使学生体会到文字的巧妙和美好。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懂得体会生活中的细节美,其观察能力也会得到大大提高。

3.注重现代教育与技术的完美运用

篇12

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建立

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课程设计与传统的课程设计大有不同。1.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备课的不同:在传统教学的备课活动中,是以书本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则克服了这种局限,教师不再一味地教教材,而是把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来教。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成了教学的第一要务。教师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引导学生如何学。2.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与传统教案的不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并不局限于针对某一种教学内容,也可以是一个单元。3. 学生学习的不同:新课标把教师定性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因为教师个人综合素质对实现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有着重大的影响。4.教学评价的不同:教学评价主要是通过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形成教学反馈,为教学设计的修改提供依据。在评价中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

初中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应该大力提倡和实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播的同时,更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出现,使教师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意识尤为重视。让学生勇于探索,对课内外的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培育出新世纪的人才。授人以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都需要教师尽可能地创设新的课堂情境来实现。

1.多给学生一些自主安排的时间。学生的生活,让他们自己去灵活安排。作为教师,只给学生们一个预定的目标,不要注重他们学习的具体过程。多找学生们谈谈心,聊聊正确的学习方法。多陪他们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新的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并且让他们在娱乐中不经意地学到新的知识。

2.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能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找正确的答案。

3.新课标强调教师应着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些题目,以助于增长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学语文实验教材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 小亮帮70多岁的张爷爷取晨报,张爷爷提出每天给小亮一元钱, 小亮不要, 张爷爷就说, 如果小亮不愿意收这个钱, 以后每天就自己去取晨报,不再让小亮替他取晨报了。小亮听张爷爷这么说,真不知道如何是好。到底是采用张爷爷提出的建议,还是从此不再给张爷爷取晨报了呢?教师在处理这一教学环节时,可以进行以下分组讨论: 先让全班学生分成两个小组进行辨论:小亮应该怎么做?正方同意收下这个钱,反方反对收这个钱。经过大家的讨论,教师要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收与不收的利弊。同学们在讨论时争得面红脸赤,在讨论的过程中成长起来,并且明白了一些做人的道理。最终得出的观点可能有点幼稚,但对于初中生来说,学到了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这成绩是可喜可贺的。

三、指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最难的,学生也最怕上作文课。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在这一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在于学生平常的积累。

篇13

一、实行探究式教学改革的基本背景

1.现代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

科技信息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人才素质辨别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反映在缔造核心生产力的教育领域,必须对传统模式作出新的调整和改革,不断培养具有发展能力和创造精神的社会性人才。教育领域据此提出了“素质教育”。初中语文作为基本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无论是教育本身还是在发展需求上,都负载培养具有人文素质和实践能力人才的重大职责。因此,对初中语文探究教学进行分析和研究,既有必要又有义务。

2.学生终身发展的必然需要

教育本身具有承前启后、开创未来的社会功能,其根本职责就是培养各种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学生就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创造者,是未来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掌控者和发明者。在素质教育形势下,学生不能只是学习者,还应当是教学相长的促进派。因此,无论是在社会发展、教育发展还是自身发展的多重推动下,加强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养成,特别重要而且非常必要。再者,初中学生正处于思维创新和能力发展的形成期和活跃期,接受力和可塑性都比较强,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探究意识和能力,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且受用一生。

3.革故鼎新现状的迫切需要

倡导和推行素质教育虽已多时,也取得令人欣喜的许多实效,但是在教学现实中,由于应试教育状况尚未得到彻底的改变,部分学校和教师也未能做到与时俱进,他们把素质教育只是放在口号上高声呼喊,或者作出一些“陈酒换装新瓶“的表面举动,其实质还在从事“新稻陈做”行为。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依然以“教”为主,教师 “津津乐道”而学生“惯于教化”;作业依然实施“题海战术”,繁重课业让学生不堪忍受;在教育管理上,教师一如既往地担当起“教父教母”角色,依然讲究“师道尊严”和“弟子规”,等等。如果这种现状不加以有力革除,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能力、创造意识依然“永无天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效也只是“牛车蜗行”而已。

二、克服探究式教学的两大前提

还原学生主体地位,实行探究式教学改革,绝不是大刀阔斧、行即见效的轻易之举,这是一个从教育体制到管理、从教育思想到教育行为的“全面推进、综合治理”的复杂性工程。对此,学校和教师应当解放思想、身体力行,冲锋在前、扬鞭奋蹄,为提升教育质量、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事业贡献心智和力量。

实行探究性教学,要克服两大前提:一是师生之间关系疏远的障碍,一是学生之间因个体差异形成的障碍。为了克服它们应采取措施:一是全面树立新型理念,构建民主和谐关系。教师要与学生多交流沟通,努力掌握其心理状况和发展趋势,尽量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与问题。要善于协调和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各种矛盾与关系,让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亲如一家”的集体温馨。要着力建立良师益友的教学氛围,即使在学生犯错或发生问题之时,也要本着宽容的心态不武断、不粗暴,给他们悔改的权利和机会。二是坚持以正面激励为主的评价机制。人的能力有大小、发展有先后。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要坚持以正面激励为主,对学生所取得的进步要及时予以表扬,不能打击、摧毁他们的兴趣、热情和信心。正视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不能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加以区别对待,更不可“筛选”、“拒绝”和“淘汰”学生。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根据学习能力因人施教。特别是对那些学困生、后进生和问题生,不能“一棒子打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并给予更多的重视和关爱,尽量挖掘和放大他们的闪亮点,以不断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进取心。

三、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几个主要环节

1.问题设置要突出目标性和争议性

设置问题和引导学生探究是探究式教学的必备环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问题设置的质量对探究教学起着决定性作用。质量较高的问题,既能激发探究兴趣,更能让学生从中收获知识;反之,问题设置过于随意或质量不高,探究教学就变成可有可无了。如有的教师在《陋室铭》一文教学中设置的问题是“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由于学生早已形成思维定势,因而问题毫无争议性,不具有可探究性。如果设置成“有人说古时候圣贤者辞官退隐,其目的是想博得朝廷赞赏和世人赞誉,实际上是在实施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这样的问题就容易引起探究兴趣。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对此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在课堂上或者在课后会对相关事例进行查询和论证,这才是成功的探究式教学,才能让学生从中收获多多。

2.以自主学习和学生讨论为主

教师在全面掌控教材结构和教学内容的情况下,对探究议题甚至探究课文要实行“精讲”“精选”。学生能够自行解决或已经掌握的不讲;不是教学重点的不讲或少讲;讲课中不和盘托出,不面面俱到,留给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所谓精选,就是对某一单元内容相同的教材,可以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篇目,实行教师精讲和学生探究相结合,认真教会学生“抓鱼”方法,其它的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教师的启发和点拨要看好火候,下“及时雨”,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笔者在教学《林中小溪》一课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我向学生介绍这位世界文学史闻名遐迩的前苏联作家的创作风格,并有意选择作者创作的《跟随神奇的小圆面包》、《在隐没之城的墙边》等一些作品拓展学生的思维层次。对《画山绣水》、《飞红滴翠记黄山》则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学生学会从写景的角度选择材料,为学习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开展课外探究活动,拓展自主学习形式

篇14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农村中学;反思;评价标准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场史无前例的基础教育大改革已在全国开展得如火如荼。语文课程作为母语课程,其改革意义更是深远。我作为一名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我边“充电”,边努力贯彻新课程教育理念,全面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显著。在积极探求新课改下的农村语文教学之路中,我也有诸多反思,现在这里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新课程理念走进语文课堂的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在实际操作中,尤其是在广大农村中小学的语文实际教学中,走了样。首先是教师现状令人堪忧。农村地区,教师年龄老化严重,一辈子穿惯了旧鞋,走惯了老路,现在却要他们换新鞋,走新路,确实勉为其难。更何况受条件限制,岗前培训每个农村学校一次也只能选派几名骨干教师参加,剩下大批的一线语文教师就只有通过一两节公开课、示范课而“东施效颦”了。新课改在部分农村学校成了极少数青年骨干教师追求的事业,成了上示范课、公开课才展示的窗口。其次是学生现状不容乐观。学生语文基本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开发培养,应该贯彻其学习的始终,而不是进入新改革年级的学生才注重培养的。现阶段的农村中小学生,刚刚经历了从“非课改”到“课改”两种教育模式的转变。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学生习惯了课堂上被牵扯着鼻子走,习惯了老师讲,学生静静地听。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旦教师真正走下讲台,与学生开展平等对话交流时,除少数学生有不乏见地发言外,更多的便是随声附和,人云亦云。课堂气氛倒是活跃了,但学生的“一言堂”就真的提高了他们的语文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吗?

为此语文课堂教学要切实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那些发言不积极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并非不活跃,只是他们不擅长口头表达而已。我们就要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积极思维,勇于发言。同时还要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途径,学会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很好的保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能得到充分的激发和增强。

二、落实新课程评价标准的反思

教育有两种基本价值:一是促进人的发展,这是教育的根本价值;二是承担社会所赋予的人才选拔功能,这是教育的工具价值。长期以来,教育评价把教育的两种价值割裂开来、对立起来。选拔功能被强化为教育的根本价值,教育由此走上“应试”的轨道。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广大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明显感觉,新的语文课程评价标准一时还难以让学生、家长接受。他们都已习惯了关注学生结果,习惯了“以分论英雄”。另外,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少农民洗脚进城,其子女也要追求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纷纷进城读书。农村中小学在学生生源悄然流失的条件下,学校也不敢轻视家庭、社会的反响效应,导致一所学校课程评价标准多样。学校既要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又要满足家庭、社会对自己的要求,真可谓难啦!

为此,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评价上,明确指出:要重视发展评价,淡化甄别与选拔;注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转移评价重心。应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关注学生、教师和学校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可能深入到学生发展的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这样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

三、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反思

语文新教材与传统的语文教材最大不同就是增添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全新内容。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而开展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关键就是利用好各种课程资源。语文作为母语,课程资源丰富多样。然而,在实际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过程中,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又常常而对许多尴尬。如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经常提到“参观访问XX工厂”、“到学校图书室或网上搜集XX资料”、“课外阅读XX名著”等等。农村学校条件落后,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知之甚少,有的连语文教师还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上网查资料也只能成为一句空话。部分农村学校因资金短缺,图书室藏书数量较少,不能满足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的需求,因而学生上图书室借阅所需也一时难以实现。可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为此广大语文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综合性学习活动。尤其是广大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更要因地制宜地开掘利用好得天独厚的大自然,努力将语文教学带出课本,面向大自然,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家庭。把语文学习引向社会生活与实践之中,把社会生活与实践融入语文学习之中。教师需要转变以往的语文课程观,拓宽语文课程的视野,锻炼自己识别语文课程资源的敏锐目光,提高开发和利用语文学习资源的能力。特别要调动学生留意身边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同时广大农村教师更要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充分科学地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服务于语文教学。

诚然,改革的阵痛终要过去。随着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大力支持,新课程改革的继续深入,农村语文教学定能奏响“潮平两岸阔”的壮美旋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