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外贸贸易方式范文

外贸贸易方式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2:5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外贸贸易方式,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外贸贸易方式

篇1

近年来,国际贸易中的赊销、承兑交单、汇付等方式取代信用证结算方式的趋势愈加明显,企业融资,不再依赖传统的信用证的融资方式了。本文以贸易融资这一区别于传统抵押贷款的融资方式为线索,从银行、企业、第三方服务平台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助力企业解决流动资金不足问题。

一、自偿性融资的几种方式

(一)订单融资业务

订单融资业务是指出口企业发货前凭出口订单下的货物或原材料向银行进行短期融资。

商业银行在给企业放贷前,为了降低风险,首先要对放贷企业的信贷风险评估,传统做法主要是衡量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以及是否有法定抵押来衡量,而这恰恰是中小企业软肋所在。但若审视整个贸易环节,只要有订单,就意味着有预期的物权或资金,以此作为担保进行融资,对中小企业而言,贸易融资之路不再变得遥远。

山西左权县的一家民营企业,主要经营农副产品的出口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产品远销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虽然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但订单数量逐年增加。这时按理公司老总刘老板应该喜上眉梢,但资金问题给他增添了许多烦恼。由于客户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的比例逐渐下降,而赊销和远期托收结算比例逐渐提高,这意味着刘老板手头的应收账款收款期限变相延长。由于该企业没有达到银行的授信要求,银行出于风险考虑,拒绝提供打包放款、出口押汇等传统融资方式,但企业在早期发展阶段,早已将不动产向银行办理了抵押贷款,没有流动资金,一些出口订单无法展开,企业困境重重。

其实,对于有些中小企业,虽然经营规模较小,但其出口产品有长期稳定的国外客户,并且其出口产品质量稳定,鉴于企业提供的订单贸易背景真实且内容清楚明确,因此,商业银行可以根据企业的贸易合同或订单给予其不超过180天的短期融资,用于订单项下的备货和装运,但前提是货物出运后必须在放贷银行办理相关结算手续。

例如上述左权县某企业出口核桃产品,该公司产品品质稳定,并从2009年与欧洲某进口公司开始合作,欧洲该公司为当地一家大型连锁超市,鉴于长期合作,结算方式也由赊销方式代替了最初采用的信用证结算方式。没有了信用证,无法利用打包贷款来进行融资,银行为该出口企业设计了订单融资与出口商业发票贴现相结合的融资方案:首先利用订单为其办理订单融资,放贷期限为3个月,用于国内购货及出运,货物出运后,出口商将商业发票提交放贷行,以其为唯一收款行办理出口商业发票贴现并归还订单融资款项,等到国外买方到期付款后,用于偿还融资款项 。

(二)出口退税账户质押融资

对于外贸出口企业而言,商品出口后,其出口退税账款的回笼需要一定的周期,对于企业的这笔应收账款,由于回款以货物出口退税报关单、进项发票等为保障,因此,商业银行为解决出口企业的短期资金困难,对企业出口退税账户代为托管,向出口企业提供短期融资,日后企业出口退税资金到帐后,用于归还银行放贷资金。其可以分为单笔出口退税融资和“出口退税池”融资两种方式。

近年来,国家对于部分出口产品调高了出口退税率,例如部分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高达17%,部分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为16%。以某公司出口机电产品为例,其年出口额预计为2000万美元,每年可获得累计约为2100万元人民币的退税资金。对于一家中小企业而言,这笔资金如果能够提前变现,就能够缓解其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

单笔出口退税融资是指由企业以出口退税账户向银行申请贷款,不占用或不需要授信,商业银行对其贷款申请严格审核后,经过有关程序后即为其办理贷款业务并发放贷款。企业出口退税资金到位后,即可返还银行贷款。

但是中小企业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大多数出口业务,虽有一定金额的出口退税款,但一般出口退税周期均在3个月左右,倘若企业采用逐笔退税融资,需要每笔提供相关商品票据,需要耗费企业相当的精力,如果采用“出口退税池”融资,便可有效解决企业以上困惑。

“出口退税池”融资是指企业将自己在国税局开设的出口退税专用账户让银行托管,建立“出口退税池”,根据该退还的未收税款核定信用授信额度,出口企业不必提供抵押品或担保,而直接在额度内可以进行短期融资,而且不受单笔退税回款金额和期限的限制,有效解决了这类企业银行无授信的难题。

(三)国外应收账款池融资

应收账款池融资是指出口商将日常分散的应收账款汇聚成“池”并转让给银行,银行核定后按一定比例提供融资的融资方式。其最大的特点是融资企业无需额外提供担保。

对于那些资金周转困难,迫切需要银行融资或授信,但缺少有效抵押物的中小企业而言,相对于出口企业的“出口退税池”,在出口业务过程中,不管采用赊销、跟单托收还是信用证结算方式,总会产生期限不同的优质应收账款,形成一个“应收账款池”,这便成了企业成功融资或取得授信业务的关键。

山西某中型企业主要经营机电产品进出口业务,产品畅销于国内外,虽然应收账款回款期限多为30-60天,但其回款良好且余额稳定,面对越来越大的资金压力,其向银行提出了融资申请,如果采用单笔应收账款融资方式,由于公司业务较多,应收账款数目较多,回款时间分散且金额数目不等,采用逐笔办理融资业务,面临着繁杂的银行手续,耗时耗力,且应收账款到期时间及金额数目严重制约着融资时间和融资金额,对于企业融资而言,无法体现灵活便捷的要求。于是银行在全面核定该企业的应收账款池金额后,据此作为企业的有效质押,核定融资额度并办理相关的融资业务。这样既解决了企业授信难的问题,又盘活了企业的应收账款,银行也通过“应收账款池”做质押,降低了融资风险,赚取了利息及相关手续费。

(四)短期出口信保融资

短期出口信保融资是指出口商向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后,出口商与信保公司和银行三方签订《赔款转让协议》,待出口商装运货物后,出口商将投保信用保险的保单及信保公司的《承保情况通知书》等有关凭证向银行提交,通过将赔款权益转给商业银行,从而实现在商业银行的资金融通。

出口商在出口业务中往往面临诸多风险,诸如来自进口商所在国的商业风险和政治风险等,但为了拓展业务,在开展业务的同时,出口商为了规避上述风险,可向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投保出口信用保险,这时,出口商手中的保单便成了企业融资的有效砝码。

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不但通过远期付款方式发展了国外客户,或占有了海外市场,或成功将滞销产品推销出去,特别是当企业在银行没有授信额度或授信不足时,能够无追索权的融资,既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难题,又减少了企业的应收账款,加快了资金的回笼,美化了公司财务报表,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随着我国外贸企业准入由注册制变为备案制,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拥有了自营进出口经营权,但是大部分企业在银行没有授信额度或额度不足,很难银行获得的融资。一方面,中小企业急切希望能够从银行获得融资,另一方面,银行也希望能够通过与中小企业合作来扩大业务,因此短期出口信保融资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保障下,使得银行的融资风险得以分散,可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题的问题,同时也为银行发展了新客户。

例如成立于2005年的山西运城某公司为一家小型公司,主要出口化工原料,交易结算主要采用D/P远期付款方式,资金回款周期长,由于该公司为小公司,很难得到银行的资金融通,因此公司一直难以发展壮大。2010年该公司公司开始向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公司投保出口信用险,将出口信用保险单项下的赔款权益转让给商业银行,并经由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确认后获得融资,待日后出口信用证项下款项正常收汇后,即可冲销银行融通资金。这样在企业授信额度不足的情况下,既获得了融资,又规避了收汇风险,同时还能提前实现出口退税应收账款的回笼,可谓一举数得。

(五)无追索权出口保理业务融资

无追索权出口保理业务是指出口商将未到期的出口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通常为银行),由保理商向其提供发票融资、买方信用风险担保、账款催收等综合性融资服务。主要适用于赊销以及承兑交单结算方式的出口贸易

但是,出口无追索权保理业务,并不意味着银行买断了企业的应收账款。只有当出现买方破产倒闭及无故赖账等无力付款的人力不可抗拒信用风险时,银行才不具有追索权。因此当买卖双方由于货物品质、包装、数量等环节引发商业风险和贸易纠纷,买方拒付时,银行依然具有追索权。所以,出口企业在选择用赊销付款条件做贸易时,为了规避商业风险,顺利回收款项,应该考察交易的真实性,确保出口合同的真实有效。通常,买方所在地没有贸易外汇管制及其他国家风险,买方的信誉度和履约能力良好,出口货物质量有保障,过往贸易纠纷少,赊销账款期限合理(一般不超过180天)的应收账款银行一般愿意叙做保理业务。

山西大同某公司家具出口公司是一家中型生产型企业,该公司出口的家具主要销往欧美等地,销售情况良好,其贸易结算方式主要采用赊销方式,因此,面对产生的大量应收账款,企业老板非常苦恼,由于缺少资金,无法及时购买原材料,眼睁睁的看着到手的订单无法完成。然而,常规的打包贷款等由于采用赊销方式无法开展。这时,该公司可以考虑采用出口保理业务来获得贸易融资。这样,无需抵押担保或授信额度,企业快速盘活应收账款,在桂皮汇率风险的同时使得财务报表得以美化。

二、供应链融资的两点方式

中小外贸企业虽然可以用应收账款或应收货物做抵押来贷款,但银行依然面临收不回贷款的风险,作为小型和中型企业,往往并非供应链上的最终用户,通过对小型企业和中型企业贸易流的研究,可以采用占有“核心企业”的授信额度来进行贸易融资。

(一)卖方核心企业融资

卖方核心企业通常是产业群中的资源整合者,其可以是末端企业,也可以是中游、上游企业。这种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环节,将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最终用户作为一个整体,形成“供应链融资”,核心企业能够保证供货或支付货款,由银行综合授信给核心企业,链中其他企业融资时占用核心企业的授信额度,链中企业违约时,由核心企业承担还款责任,成为解决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个不错的突破口,甚至直接能够降低企业从银行的融资成本。对银行而言,由于核心企业在银行有可观的授信额度,规避了风险,变相分担了银行的坏账风险。

例如山西焦煤集团是一个以煤炭开采加工为主,全方位开展煤矿建设、机电制造维修、煤气电力、土建运输、国际贸易、服务贸易等业务的多元化集团企业,在其上下游有大量中小企业供应商和经销商,商业银行分别向其融资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但是如果能利用山西焦煤集团在银行的授信额度和担保,这些中小企业供应商和经销商在不占有自己授信额度或无授信时轻松融资,并且银行放款坏账的几率也下降了很多。

当然,除了这种传统意义的供应链融资方式,也可以采用在银行有授信额度的外贸企业参与进来的方式。例如山西天利实业贸易有限公司是一家经营多年的大型外贸企业,其通过和大量客户的合作,积累了很多贸易数据,掌握了许多供货商和经销商的信用和财务资料,银行可以考虑综合授信给这样的企业,企业融资后可以再将资金转移给需要的企业。

定襄某法兰盘生产企业G,由于其不属于银行授信范畴之内,而且自己又没有向银行可抵押的土地,无法直接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鉴于其和山西天利实业贸易有限公司的长期良好合作,可以由山西天利实业贸易有限公司其出口产品并以自己名义向商业银行融资,融资成功后再将资金转移给定襄G企业。这样,G企业在自己无法从银行融资时可以考虑这种“借鸡生蛋”的融资模式。

(二)买方核心企业融资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随着保税仓库、保税物流中心、保税区、自贸区等众多特殊海关监管区域的设置,越来越多的国外采购商入驻园区,可以说,以买方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融资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山西为例,随着山西武宿综合保税区的成立,多家跨国采购公司入驻,一方面,他们需要了解中国市场信息和监管条件,另一方面更需要本土银行提供资金融通等金融服务。

于是,以买方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融资应用而生,在这种融资方案中,银行为核心企业(买方)核定一定比例的授信额度,统一占用授信企业的信用额度,为核心企业及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贸易融资服务,最终实行银行、买卖三方的共同发展。

例如,作为首批入驻山西武宿综合保税区的太原富士康集团作为电子专业制造商,是山西省近年来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其在银行有着数额不小的授信额度,原材料铝、镁的70%由山西本省企业来供应,山西运城某金属镁厂D作为富士康的一家供应商,以占用富士康在银行的授信额度这种以买方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融资方案,有效解决了D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三、第三方服务平台融资方式

当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财务报表不规范的情况,由于没有可靠信息的支撑,银行不肯轻易向其放款。为了有效控制风险,银行需要对企业进行有效调查,若对一个小企业进行深入调查,时间一般需要半个月左右,因此逐笔调查的成本太高,这样,第三方服务平台融资应运而生。

目前,成立于2001年的深圳一达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融资业务开展的比较成功,建立了国内第一家面向中小企业的进出口流程外包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一站式为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报关、报检、储运、核销退税、融资等所有进出口环节服务。由于一达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将进出口企业的业务流程及各种数据进行分类管理,系统真实反映了进出口企业的各个交易环节的贸易数据,融资银行通过第三方服务平台,能够掌握进出口企业的业务动态,有效降低放款风险;对于企业而言,虽然需要缴纳一定的服务费,但是免除了跟银行融资需要的手续和贷款条件。因此,这种中介融资方式的出现让进出口企业找到了解决融资难的又一有效途径。

对于深圳某服装进出口公司L公司来讲,虽然其向美国某公司出口的50万美元的订单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由于自己在中国银行没有授信额度,因此无法开展打包贷款和下一步的出口押汇业务,通过委托深圳一达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的第三方服务平台,一达通在收到买方开出的信用证之后,向L公司发放信用证金额30%的货款,在货物运抵买方所在地时,再支付给L公司50%的货款,待买方付款后,在向L公司支付剩余货款。虽然,在整个过程中,L公司需要和中国银行签订一个贷款协议,但是所有资金都通过一达通账户支付,占用一达通的授信额度。同时,L公司不必自行与银行联系,其贸易数据及信用记录均有一达通提供给中国银行,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融资人力物力成本。

对于内陆地区而言,由于大部分地区没有像深圳一达通企业这样的第三方融资平台,但是,遍布各地的国际货运企业也可充当这一角色。对于这些国际货运企业来说,其所承运货物具有真实的贸易背景,因此,银行可以通过综合授信与国际货运企业,中小外贸企业可以占用国际货代企业的授信额度来取得银行的贸易融资。对于国际货运企业来说,实际上也是充当第三方融资的角色。

山西定襄某中型法兰盘企业每月都有固定数量的法兰盘集装箱空运出口到欧洲地区,虽然企业本身也可以从银行获得一定数量的融资,但依然感到资金非常紧张,于是通过占用承运人山西中外运空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在中国银行山西分行的授信额度,取得贸易融资。这样,一方面,国际货代企业有效控制了货运客户,赚取了报关、报检、储运、融资手续费等一系列费用,另一方面,企业也及时获得了贸易融资,银行也分散了融资风险。特别对于内陆地区来说,对于发展物流运输有着深远的意义。

随着通关无纸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中国电子口岸进行网上电子报关,进出口业务的所有相关电子底帐数据在口岸公共数据中心都一目了然。这样,借助中国电子口岸这一优势平台的数据进行贸易融资,银行可以准确查到企业交易活动的真实数据,在放贷成本最低的情况下有效降低融资风险,而对于企业又可以以真实贸易数据做筹码来获取银行的融资。这也是银行与企业在融资道路上应该考虑的又一不错的选择。

篇2

第一,我国对外贸易增长迅速,但总体上看,我国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水平还不够高,主要表现为我国出口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数量扩张型的。一是出口商品中,资源性、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仍占有一定比重,不符合我国的比较优势,加剧了国内资源和环境压力。二是出口仍然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制造环节上,即使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也主要从事中低端的加工装配环节,国内增值率不高。三是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少,据商务部的统计,我国出口商品中,拥有自主品牌出口产品的企业不足20%,自主品牌产品出口不足10%。四是数量的持续扩张,导致在海外市场特别是我国出口比较集中的市场上,我国商品数量增长很快,引起较多的贸易摩擦。

第二,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1)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建议》指出,要积极发展对外贸易。这是因为就业压力仍将是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相对低劳动成本的优势还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因此,发展对外贸易仍将是我们长期的任务和优势。《建议》要求,要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着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从国内产业发展的基础看,我国具备了在“十一五”期间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基本条件。一是国内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在较快提升,包括汽车及零部件、数控机床、电站设备在内的一批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出口有望出现突破性的快速增长。二是传统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继续提升,即使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也可以从出口中获得更大的收益。三是外商投资企业继续提升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加强研发能力,有利于提升其出口商品的国内增值率。

(2)提高加工贸易产业层次。加工贸易不断发展是全球产业内、产品内分工体系不断深化的必然现象。加工贸易在我国进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2004年,占我国对外贸易的比重为47.6%,其中占出口的比重为55.2%。加工贸易提供了超过2500万人的就业机会。加工贸易产品也在不断升级,我国出口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品中,90%以上是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建议》提出,要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着重提高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增强国内配套能力,促进国内产业升级。

篇3

一、对外贸易职业技能的内涵

对外贸易职业技能是指在对外贸易业务过程中利用外语语言和计算机网络,圆满完成对外贸易业务流程的岗位技能,这一技能以外语语言和计算机网络为工具,以较高的个体素质和较强的业务能力为基础。

二、对外贸易职业技能培养模式的选择

根据对外贸易的工作特点,一笔外贸业务(以出口为例)大致可以分为交易准备、交易磋商、签订合同、履行合同、制单结汇、核销退税、善后处理等7个模块,可以细分为了解产品、熟悉市场、寻找客户、建立贸易关系、询盘、发盘、还盘、接受、签订合同、预收定金(或催、审、改证)、备货、租船定舱、报关报检(保险)、制单、结汇、核销、退税、善后处理(纠纷处理、存档备案)等18个递进业务环节。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外语语言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熟练掌握业务操作技能,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明确对外贸易岗位工作任务

明确对外贸易岗位工作任务包括两层意思:第一,任课教师要熟悉外贸业务流程和外贸工作的典型工作任务,熟悉各典型工作任务的执业要求,明确所教课程在外贸业务过程中的位置和作用并指导专业教学;第二,学生要清楚外贸业务的岗位工作任务和岗位技能要求,结合自己的个体特点,在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操作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强化专业岗位技能,有的放矢地指导专业学习。按照对外贸易业务流程,在企业专家和本课程组教师的共同参与下,我们将对外贸易工作大致分为外贸营销、外贸跟单、外贸单证、外贸物流、外贸财会、外贸文秘等6个典型工作任务,并归纳出相应的职业行动能力要求。

1外贸营销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素

(1)英语熟练,能撰写、阅读英文邮件和外贸函电,有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2)能够操作电脑,能够运用各类办公软件、专业软件和办公设备。(3)熟悉公司经营范围,了解公司经营的产品;熟悉外贸操作流程,能单独操作进出口业务。(4)能够运用电脑或通过及其它办公设备处理日常业务、多渠道收集客户及产品相关资料。(5)了解国内外市场行情,能够开发和维护客户,具备一定的客户管理意识。(6)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市场推广能力。

2外贸跟单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素

(1)具备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2)熟练操作电脑,能运用办公软件和专业软件。(3)协助业务员或经理履行贸易合同,打样、产前样确认、产中检查、产后验收。(4)在贸易合同签订后,依据合同和相关单证,对业务部分或全部环节进行跟踪和监控。(5)熟悉工厂生产流程,掌握对外贸易企业管理知识。(6)熟练掌握外贸商品学的各种知识。

3外贸单证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素

(1)有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2)能够运用电脑、扫描仪、传真机等现代办公设备,缮制外贸合同和购销合同,根据合同或L/C要求缮制各类各类外贸单证。(3)熟悉信用证种类及信用证条款内容。

4外贸物流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素

(1)英语良好,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2)能独立报关、报检,办理租船订舱事宜。(3)能够操作电脑,运用各类办公软件和办公设备处理日常事务,多渠道了解国际航运行情。(4)有一定的市场拓展能力。

5外贸财会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素

(1)英语良好。(2)能够操作电脑,运用各类财务软件、办公软件和办公设备处理日常事务。(3)熟悉外贸成本核算。(4)能够独立办理国际结算事宜。6外贸文秘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素(1)具备良好的外语交流能力、网络管理知识和电脑、办公软件操作能力。(2)熟悉外贸流程,口才良好,表达能力较强。(3)独立处理办公室日常事务。(4)独立组织会议,安排客户的吃、住、行、观。(5)独立办理各种文档资料的归类处理和存档备案。

(二)选择技能培养模式

1课证结合,激发学生兴趣

根据前文所列的对外贸易典型工作任务,可以将对外贸易目前的适应性岗位分为: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外贸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外贸会计、外贸文秘等,这些岗位分别对应着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国际商务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会计证、涉外秘书等职业资格考试。通过校企合作的职业行动能力分析,明确了各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素,并据此设置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情景),课程与国家职(执)业资格认证考试相对应;在组织课程内容时,侧重于每一个工作任务的有效完成,同时充分考虑职(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形成“课证结合”的教育模式。因为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直接关联,对学生的就业有直接指导作用,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要求具体,可以较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觉性。

2教学做一体化,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做三种教学方式的穿插使用,让学生在老师教的过程中学会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在学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和动手操作能力,在做的过程中掌握岗位动手能力,巩固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这种教学方式尤其适于外贸岗位职业技能的培养。对外贸易是与境外客户进行的一种商品、服务或技术的交流活动。从上述外贸岗位工作内容分析表我们可以看出,一名合格的外贸从业者,必须具备外语语言交流能力、国际贸易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体业务的操作能力、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能力以及一定的交际、管理和协调能力,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这五种能力融为一体,整体植入学生的个体,我们采用了“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首先,在学生入学之初,即对学生进行专业介绍,让学生明白在学校生活的三年时间里要学些什么,专业对应的行业状况如何,让学生对专业和行业有个初步的了解。在第一学期,侧重学生外语语言应用能力、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和外贸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让学生了解外贸行业的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专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技能要求以及就业前景,明确学习目标,在教师的辅导下结合个体特点初步确定就业方向,有方向性地制定学习计划,师生共同努力,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学活动;第二学期,即通过专业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中英文表达、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应用等通用能力,侧重英语交流、外贸实务基础等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贯穿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等职业理念。

然后,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外贸专业基础以后,通过技能进教室、实务进课堂、企业进校园等方法,将真实的外贸业务引进课堂,以外贸实训中心的外贸操作平台为基础,以真实的进出口业务为背景,采用模拟训练、实务操作、顶岗作业等教学模式,在校内外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引导学生完成真实的(或模拟的)进出口业务。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诚信敬业、开拓创新、团队合作的职业素养,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网络技术与应用、专业英语应用等通用能力;在突出专业英语应用的同时,强化外贸营销、外贸制单、外贸报关、外贸文秘等专业技能,培养业务操作技巧,同时,通过具体业务的检验,学生对个人在业务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计算机与网络应用、专业理论的不足有了具体的了解,拾遗补缺,有助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三,通过企业人员参与、实训中心模块化技能培养和顶岗实习,强化学生诚信敬业、开拓创新、团队合作的职业素养,跨文化交际、外语应用等通用能力,通过项目设计、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外贸项目设计,彰显学生个性

外贸项目设计是在学生两年外语与外贸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融合在一起,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某一具体的业务需求,综合运用本人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对整个业务的流程(业务环节)进行可行性设计,在检验学习效果的同时,还能章显学生的个体特性,激发其对本专业、行业的兴趣和信心。三、完善高职高专对外贸易职业技能培养模式的方法与途径

(一)培养并完善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执行者。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懂实际业务操作的教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保证。作为一名合格的高职教师,除了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遵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热爱关心学生等基本素质和良好的专业基础之外,还应具有基本的企业工作经历,具备基于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和教学组织设计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熟悉所任专业与对应的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岗位)、就业的相互依联程度,熟悉本行业的发展趋势,能及时将企业新方法和管理新理念补充进课程。

(二)构建适应行业需求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专业建设的基础。高职高专培养的是能服务某种工作岗位的应用型人才,其课程体系的建立必须以岗位职业技能要求为基础。要培养符合上述要求的外贸人才,以对外贸易业务流程为主线,以职业行动能力培养为目标,将英语、计算机、实务操作、素质拓展等知识和能力融入到不同的教学模块之中,构建以职业行动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课程体系不失为高职教育的良策之一。

(三)建立与岗位动手能力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必须与理论教学体系的调整相配合,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工作岗位的职业要求为教学目标,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能够胜任专业岗位的执业要求。

(四)建立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管理体系

针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按照“工学结合”对教学管理的实际需求,不断完善教学管理的组织系统、信息反馈系统、评价和考核系统。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由懂行的专业人士全面协调和指导工学结合的实施工作,对工学结合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建立适合工学结合需要的教学管理运行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根据工学结合的要求,通过完善教职工工作考核、奖惩条例,强化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完善系部二级分配管理办法,充分体现按劳取酬、优劳优酬原则。同时,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监控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及时吸纳学生及家长、用人单位、企业专家、指导教师等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与管理。

篇4

关键词:外贸企业;品牌创新;出口方式;转型升级

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造成世界经济增长放缓,需求下降。特别是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经济减速明显,对我国商品的需求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和经济大幅放缓的前提下,欧美的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贸易摩擦加剧,由于我国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科技含量低,在国际上的竞争较为激烈,在这种背景下,针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技术性贸易壁垒等种种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因此,外贸企业提高产品质量,进行出口产品品牌创新,实现贸易出口方式转型升级显得尤其重要。

1 外贸企业品牌创新,贸易出口方式转型升级的意义和机遇

品牌创新是出口贸易方式转型升级的必然途径。产品出口方式转型升级的前提是必须要有自主品牌,而我国的外贸企业目前主要做“贴牌”,赚取的只是一点点可怜的加工费,要想获取高额的产品附加值,品牌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品牌创新也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必由之路。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影响了世界上许多的企业,也影响了我们为之进行产品加工的企业,出口订单纷纷被取消,外贸企业面临停工、破产的境地,如果不进行品牌创新,就无法应对危机。摆脱对国外品牌的依赖,创立自主品牌已经到了非常迫切的时机。

2 外贸企业品牌创新,贸易出口方式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许多外贸企业已经意识到创立自主品牌,实现贸易出口方式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在品牌建设上也取得了一定的进程,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 品牌意识淡薄

品牌意识是指一个企业对品牌和品牌建设的基本理念,但是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对品牌的作用还不是特别了解,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在创品牌的道路上走得还很艰难,这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品牌意识的淡薄还表现在对企业品牌的保护方面,我国企业产品尤其是名牌产品被抢先注册的现象很为严重,有一些百年企业的管理者因其品牌意识淡薄,没有及时注册,导致被国内或国外的一些企业抢先注册了商标,从而丧失了自己应有的法律权益,例如熊猫,长虹等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商标被抢注,使企业的无形资产流失,价值降低,因为商标是由法律确认的品牌内在的权益要素,产品只有依法注册之后,才能享有应有的法律权益。

2. 品牌研发投入不足

一个品牌的成长与发展,需要企业进行大量的投资。长期以来,我们的研发投入特别是外贸企业研发投入不足,成为出口企业创立名牌的重要障碍之一。首先,研发投入总量少。近年来我国的出口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销售收入的2%。发达国家经验表明,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只有达到其销售收入的5%以上,才有较强的竞争力,2%只能维持企业的基本生存,1%则企业极难生存。

3. 品牌营销力度缺乏

品牌的培育是一个很精炼的过程。许多外贸企业虽然也注重品牌的创新,但对品牌的宣传力度不够,尤其是出口品牌在全球的宣传力度缺乏。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产品同质化和传播的过度化逐渐培养了消费者的挑剔眼光。如不能保持持续的传播,消费者就会忘记你,忽视对品牌的宣传和对不断更新换代的消费者品牌情感的持续培养,最终将导致顾客群体转移。

3 外贸企业品牌创新,实现贸易出口方式转型升级的对策

1. 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

品牌意识是一个企业的品牌价值观、品牌资源观、品牌权益观、品牌竞争观、品牌发展观、品牌战略观和品牌建设观的综合反映,它引导着品牌定位。在品牌创新的过程中,首先就是要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着手培育自主品牌,实现从OEM ODM OBM的发展,也可以利用人民币升值机会,收购国外强势品牌,从而达到品牌创新,贸易出口方式转型升级的目的。作为外贸企业,在增强品牌建立意识的同时,还应该具有保护意识,对自己的商标品牌进行及时的注册登记,只要经过注册,就可以得到法律的保护。

2. 加大品牌研发投入

加大对品牌产品的研发投入,以质量为本,提高产品美誉度。一个成功的品牌,首先要有稳定上佳的内在品质,一个新兴的品牌要想成功,更要把品质作为整个品牌营销过程的重中之重,品质是品牌的基础,更是品牌的生命,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消费者对产品的忠诚度,所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质量过硬才是宣传推广的前提,产品才有优秀的溢价能力。

以优质创信誉,增强全员的质量意识。健全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和质量保证体系,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在竞争中寻找差距,在竞争中完善自我,在挑战中寻找机遇,以高境界的质量理念强化管理,不断确立和赶超新的质量目标,不仅整体质量管理资源得到优化整合,也使品牌保持强盛的生命力。

3. 加强品牌营销力度

加大品牌营销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商品经济时代,是一个“注意力经济”时代,谁赢得了消费者的“眼球”,赢得了“关注”,谁就赢得了“市场”。企业品牌推广,销售产品是目的,是一切工作的核心。要通过品牌推广服务于销售产品工作,就必须在完成品牌知名度宣传推广之后,进一步加大品牌深度的推广工作,以真正产生品牌销售力。这一步工作,也是品牌推广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工作,而这一点,也正是被国内众多人所忽视的工作。如果某一品牌推广宣传很成功,其推广结果使品牌知名度迅速提升,但如果我们看不到其任何的后续工作,看不到其任何的实质性动作,那消费者对这一品牌还是会漠然的,因为品牌知名度并不等于销售力。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知名度对消费者的决定是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绝不是主导性作用,这一点,我们必须清楚。消费者购买产品,除了价格、功能等基本因素外,对品牌的认同也是其做出决定的至关重要的因素。而这些,都是需要通过和消费者进行深度沟通才能达到的,而绝非简单的靠打广告就行的,因为现在的消费者已日趋理性。

篇5

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不和谐

(一)经济效益的不和谐

1.粗放型增长方式与效益型、集约型增长方式的矛盾。多年来,我国一直坚持的是以高投入、高消耗的方式支持经济的高速增长、数量上的低水平扩张,即粗放型的增长方式。[2]表现在出口商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或者粗加工产品为主,而具有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偏低。如2003年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中,鞋类、玩具、纺织品、服装、塑料制品、一般机电产品(包括彩电、冰箱、空调)等7类产品的出口额在总出口额中所占的比重超过了70%。

2.经济增长与资源约束、低收益的不和谐。尽管我国外贸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增长,但是质量和效益并没有同步增长。如,2003年我国出口鞋类占世界市场的60%,平均单价分别只有西班牙的1/5、意大利的1/12。同时,我国部分产品国际市场份额已经很大,纺织品出口占日本市场的73%、美国的17%、欧盟的16%,市场份额都居第一,继续扩大的空间有限。我国出口效益不高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我国大部分出口为加工贸易,只有较少的加工费。高附加值的产品也只是做贴牌加工,自主品牌产品所占比重仍较低。另一方面,我国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商品出口。

3.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不和谐。与货物贸易相比,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目前,我国货物贸易规模相当于美国的56.3%、德国的81.5%、日本的127.9%,而服务贸易仅相当于美国的24.6%、德国的47.4%、日本的73.1%。且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项目过于集中,高附加值或技术含量较高的现代服务贸易发展落后,优势部门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业项目,对货物贸易的依赖性较强,同货物进出口直接关联的传统服务贸易项目发展较快,运输和旅游服务的出口占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一半以上。而在全球服务贸易量较大的金融、保险、咨询、计算机信息服务、广告宣传和电影音像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型的高附加值服务行业,在中国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国际竞争力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4]

(二)社会效益的不和谐

1.国内出口定价价格的无序竞争。虽然我国已经确立了贸易大国的地位,但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依然不足,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出口企业一直走以量取胜、靠低价占领市场的路线,没有在产品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从而不能奠定长期经营、树立国际名牌的基础,使我国出口产品经常处于低价倾销的尴尬境地。由于企业出口门槛很低, 一个企业开拓某个国际市场或某项出口产品后,众多企业竞相进入,导致出口秩序混乱,自相低价竞销,自律缺失。有时为了争夺客户,对同一种原料性产品,众多企业同时采用低价大量出口,导致这种原料产量迅速减少。单纯依赖价格竞争虽然在短期内可以取得成效,但由于企业不能获得足够的利润来支持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必然影响其发展后劲。且出口竞价秩序混乱导致外贸行业整体效益不高,随着出口产品的价格下降,企业利润空间不断遭到挤压,使得外贸出口价格指数恶化,行业整体效益滑坡。

2.国外的贸易保护主义盛行。随着外贸规模的急剧扩张,尤其是廉价商品出口的急剧增加,我国贸易招致了越来越多的反倾销、反补贴、实施保障性措施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贸易摩擦不断增多。根据世贸组织的统计,从1995 年至2005 年,中国已连续11年成为全世界反倾销头号目标国。2005 年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在自身利益的驱使下,不断对我国纺织品等出口产品设限。此外,在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之外,近年来还出现了诸如环保壁垒、知识产权壁垒和劳工标准等隐蔽的保护主义做法。

(三)生态效益的不和谐

1.资源利用效率低。我国经济发展对资源的消耗日益加大,铁矿石、石油、铬、钴、铂、钾盐和金刚石等资源严重短缺,主要依靠进口;锰、铜、铝、硼等则需部分依靠进口,其中尤以石油、铁矿石的进口增长急剧,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加,已给我国的对外贸易造成了巨大压力,我国的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已面临较大的潜在风险。

2.环境污染严重。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①由于国内一些企业盲目出口产品,造成了生态环境被严重的破坏;②一些企业对出口型矿产资源的乱采滥挖,也导致了严重的资源破坏和地质灾害;③我国在引进外资时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导致有害环境的技术、设备、产品向我国转移;④发达国家将高污染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已成为一种趋势。[3]

二、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构建和谐对外贸易

(一)贸易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由于一些地方和企业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使得我国的出口增长越快, 资源消耗就越多, 环境压力就越大。因此,首先应加快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区域发展、产业转型和老工业基地改造,从而促进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其次,要通过发展环保产业,加强“三废”综合利用,充分开发新能源,利用再生资源和能源,对无法再利用的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实现由低效益、低附加值的数量型增长,向高效益、高附加值的出口战略转变。再次,要增强环保意识, 努力占领国际绿色市场,要大力开拓环保市场,绿色产品是未来消费的主流。政府应该通过一系列的法规、制度, 使企业改变传统的局限于企业内部利润的最大化或者成本的最小化的经营决策, 将环境成本纳入企业效益评价体系之中, 采用社会经营决策, 统筹协调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认真研究各种重要的国际标准并加以宣传、推广,保证我国出口商品在技术、安全、卫生、环保各方面接近或达到国际标准的要求, 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减少贸易摩擦。

(二)内、外贸易的和谐发展

实现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需要保持内需和外需的平衡,以扩大内需和外需为立足点,推动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内需方面,特别要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努力开拓城乡消费市场。外需方面,要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限制资源型产品出口、扩大重要资源和技术进口,促进贸易基本平衡。

(三)产业结构和谐发展

以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首先, 要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出口作为我国外贸发展战略的重点, 积极推进科技兴贸战略的实施, 增加研究开发的投入,从而提高出口国际竞争力,使高新技术产品成为我国出口的新增长点。其次, 要帮助国内企业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积极培育自有品牌, 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扩展全球销售渠道, 逐步走向依靠质量效益实现外贸可持续增长。通过提升我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结构层次和技术能力,实现贸易的持续稳定增长。

(三)“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和谐发展

“走出去”和“引进来”,是对外开放政策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二者缺一不可。只有走出去,才能弥补国内资源和市场的不足;有条件引进更新的技术,发展新的产业;发展并形成自己的跨国公司,以利于更好地参与全球化的竞争。

通过吸收外资给我国的弱势产业带来活力,逐步拉近与国际水平的距离,有助于提升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将具有比较优势但在国内已经失去市场发展空间的产业转移出去,留出空间吸引外资,以达到产业升级改造的目的。在坚持“引进来”的同时,更加注重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条件成熟的企业“走出去”,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在境外建立加工基地、营销服务网络和研发机构。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和谐发展

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国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与货物贸易相比,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因此我国在扩大货物贸易的同时,要积极发展服务贸易,要加快国内服务业开放的步伐, 逐步放宽金融、电信、保险等服务行业市场准入限制, 提高服务行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加快发展旅游、建筑、运输等优势服务业出口, 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 大力发展服务加工贸易, 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健全服务贸易支撑体系,增加服务贸易进口,鼓励城乡居民扩大国外消费。要转变观念, 高度重视服务贸易的发展,把发展服务贸易作为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来抓。要进一步推进服务贸易国际化,①要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市场的对外开放,以开放促进服务业体制改革,促进传统服务产业的改组改造,提高技术含量,形成新的科学的营销方式和业态;②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引进先进管理和优秀人才,带动服务业水平提高,增强国际竞争力;③要废除或调整那些与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不相适应、不利于商务服务业走向国际的规定和做法,制定鼓励服务出口发展的相关政策,规范服务业出口的法律、法规;④要鼓励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支持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并购等方式扩大服务业对外投资。

(五)构建和谐的外贸环境

首先,扩展贸易空间, 加强对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开拓。由于我国的对外贸易依赖程度比较大, 所以, 首要的扩展市场空间就是要注重国内市场的开发。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 众多国外企业将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参与竞争, 国内市场变成了国际市场, 而且国内市场规模与潜力大,我国企业应与其竞争。

其次,协调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通过共同努力共建和谐的对外贸易体系。建立重要商品出口预警机制,完善公平贸易政策,健全外贸运行监控体系, 增强贸易争端解决能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促进行业协调,制止进出口中的恶性竞争。

最后,遵守国际规则,构建和谐全球贸易架构。推进和谐贸易、开展有序竞争、加强沟通与合作、推动技术进步。加大对外经贸交涉力度, 积极利用世贸组织规则处理贸易摩擦, 提高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积极参加国际谈判, 推动区域和多双边经济合作, 充分利用有利于我国的国际规则政府应该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妥善处理与欧美等主要贸易伙伴的经贸关系,加强区域和多双边经贸合作。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