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5:32:5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中生心理健康教案,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内容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课型
新授课,以陈述型知识为主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二、教育目的
1.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体会心理健康的重要,并且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的兴趣
2.通过讲述使学生知道心理健康的标准
3.通过写名片的形式达到教师对学生初步了解的目的,且让他们提出建议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三、重点
让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知道心理健康的标准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四、难点
能够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五、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心理活动课及自我介绍
首先说明本课无教材,指出无教材的好处??这是一节心理活动课,本来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关于心理方面的问题,不必按照教材按部就班。但同时,这要求师生之间有更多的互动,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想要学习什么,由此安排好适合这个班级的课程。随后,自我介绍及留下联系方式。
师:简单介绍心理健康课的特点??互动,体验与参与
本课不同于其它课,更注重学生自己的体验,帮助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条路。在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中,很注重当事人自己的想法,通过谈话等手段可以获得比心理测验多无数倍的资料。许多心理学家想了很多方法让当事人表达自己的想法,举例:如箱庭疗法??在一个盒子里,由当事人自己放玩具进去,看他们放的玩具和放的方式来了解他们的内心。所以,在这堂课中也需要学生更主动积极的表现自己。
心理活动课是一节相对轻松的课,但是为什么要上这节课呢,引入心理健康的重要。
(二)心理健康的重要
1.讲述心理健康对生活态度及身体的影响
(1)以张国荣为例说明对生活态度的影响
师:同学们知道几年前的愚人节那天,发生了张国荣跳楼自杀事情吗?
师:因为他承受了太大的心理压力,心理素质没有强到可以抵抗这些压力。有一个世界性的研究,发现城市里的自杀率高于农村的,男性的高于女性的。这说明随着压力的增大,心理素质差的人更有可能选择极端。
(2)说明心理对生理的影响
举例:有一个死刑犯人,听说自己会被割腕而死,行刑那天,他被带到了一个小房间,眼睛蒙上了黑布。他感觉到手被划开,随后听到了“滴答,滴答”的声音,感觉到自己的血慢慢的流尽。死亡。但实际上,他的手只是被轻轻的划开,而他所听到的只是滴自来水的声音,但他认为自己在滴血,最终心力衰竭而亡。这就说明,心理对客观的生理也有着影响。
2. 指出良好的心理,会帮助人们做出准确的应对
师:天堂和地狱的例子
地狱中,人人拿着长勺企图喂饱自己,因为其不可能而使生活十分痛苦。在天堂中,人人拿着长勺互相喂食,所以这是天堂。
这个小故事中包含着许多哲理,我想说的是:
生活中,人们往往面对一样的困境,重要的是你的选择,怎样的心态想法,决定了你的生活道路。
3.总结心理健康的重要
师:由此可见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现代。
有位教授曾经指出??心理健康在贫困时代是奢侈品,在发展中国家是点缀品,在发达国家是必需品。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学生:物质是精神的基础
在贫穷的时候,人和人之间都差不多,到富裕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拉大,竞争更激烈,压力大,所以心理健康显得重要。
师:有一个参考的理论,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
师:介绍马斯洛的背景。马斯洛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提倡人文主义。同学们对他可能不太熟悉,在他之前,盛行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弗洛伊德注重本能,认为人只是动物的简单进化,人所做的一切事都是出于本能的驱使。而马斯洛反对这个观点,认为人不同于动物,本能的需要只是较为低级的需要,人还受其它需要的驱使。需要是有不同的层次的,于是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师:介绍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提出人有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及尊重的需要。请大家思考一下,哪一个是是最基本的,需要首先被满足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基本需要,在能保证生命延续的前提下,才可以去满足其他的需要,那些都属于心理需要。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心理健康也日益重要。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师: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心理健康。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有许多标准,比如前面提到的马斯洛,他就提出了十条标准:
1、充分的适应力;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度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当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作有限度的个人发挥;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对个人基本需求作恰当的满足。
认识自己
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短处与缺点,就会丧失信心、缺乏朝气;如果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又会自以为是,自我欣赏。这种自卑与自负皆不利于自我成长,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算是心理健康。
悦纳自己
自己对自己是喜欢还是讨厌,是衡量心理健康的又一条标准。心理健康不仅要求自己能如实了解自己,而且要对自己愉快地接纳。悦纳自己不是说要宽容或欣赏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而是说自己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我仍然喜欢我自己、不憎恨自己、不欺骗自己,并设法使自己发展得更好。每个人要懂得正确的扬长避短。尤其在青春期的时候,生理上的发育和心理上的发展不协调,会产生很多的矛盾。
调适自己:
个人的行为总是受社会的规范和环境的约束,两个人的需求又往往与规范和环境不符,并发生冲突。因此,个人必须经常调适自己,以使个人和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不能或不会调适自己的人,就会经常产生心理问题,只有经常很好地调适自己的人,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最后,还有一个小内容,希望大家做一张名片。
(四)小活动??做名片
1.讲述名片的目标??为了彼此交流
2.告知名片的要求:姓名,最喜欢的一件事,最不喜欢的一件事,最能代表你的特征,你的偶像。另外也可以附上你对课的提议。
3.收齐名片
听课教师反馈::
1.同学们在听到例子的时候,都显得很有兴趣。应该注意例子的安排。
2. 马斯洛关于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尽管很有用,但是相对比较枯燥,只捡几条相关的讲一下,效果比较好。
对这堂课,应该加入一个关于心理健康的小测试,能引起学生更多的兴趣。但是,缺少这方面的资料。可以就心理健康的一方面,来给他们做一下测试。
看过“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的人还看了:
2.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教案
3.高中生心理健康教案
4.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
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如何才能上好?实践表明,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借助它既能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又能使高职生主动学习、容易接受,还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一、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教学中,习惯上将以教授为主的方法称为“知识讲授法”,而以案例分析为主的方法称为“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依据
案例教学法运用到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带入实际情景中,学生既有机会解决疑难问题,也可及时从教师及同学那里获得反馈。在这种情景中,解决问题的种种策略都可以提出来并加以演示、比较,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训练了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1.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案例分类
以案例的表现特点,可分为五种类型:信息式案例、问题式案例、陈述式案例、决策式案例、条例式案例。
(1)信息式案例
以收集当时人们关注的信息作为案例。例如,学校近来发生的心理健康热点话题。
(2)问题式案例
以调查解决存在较普遍的问题作为案例。例如,某某同学在适应大学学习环境中遇到的问题。
(3)陈述式案例
叙述一个事件的情境。例如,讲述某人在恋爱过程中遇到的事情。
(4)决策式案例
影响因素较多,能体现解决问题的智慧的案例。例如,某人遇到两难问题时求救的案例。
(5)条例式案例
把案例涉及的背景、问题、解决办法、评论等排列起来的案例。例如,校园危机干预案例。
2.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和实施
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和实施主要包括三个过程:精选教学案
例、组织案例讨论和对学生的案例分析进行总结述评。
(1)精选教学案例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精心搜集有关资
料,弄清楚什么是本课教学所需要的真正困扰高职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对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并编写成富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案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案例要结合教学内容贴近教学目标,精选典型性的材料。二是选择的案例要具有趣味性、真实性、新颖性和可操作性。教师精选教学案例,有助于提高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教学的实效性,形成良好的讨论环境,营造宽松、生动、民主的课堂氛围。
(2)组织案例讨论
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课堂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学生是讨论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论,做出选择和决策,进而从案例教学中获得某种经历和感悟。二是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要多加鼓励和肯定。在讨论时要对高职生的分析表示尊重,哪怕是分析问题的过程或结果都出现了错误,也
要给予应有的鼓励。
(3)总结述评
总结述评是案例教学讨论结束时候的收尾工作,是案例教学的重要部分,更是案例教学的点睛之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结束以后,教师根据高职生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交流的情况,及时地总结和述评,以便及时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形成正确认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加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讨论,努力创设民主的课堂环境。
四、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1.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
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要求很高,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采用案例教学法可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不断推陈出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2.促进高职生主动学习
在案例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原理和规律是以具体生动的事例表现出来的,教学的出发点就是要求高职生运用理论知识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进行理性的思考,这样的理论学习不是对抽象的、干巴巴的条文掌握,而是对有具体内容和生动活泼形式的思想的理解,它能充分调动高职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并有极强的针对性,也让高职生有更多展示自我能力的机会。
3.培养高职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不重视寻找正确答案,实际上如何处理各种心理问题,在方式方法上也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在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和高职生的协作讨论都能激发高职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改进了一直以来枯燥无味的机械式教学,使高职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使原本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变得立体丰满起来,更加形象化、深刻化,提高了教学水平,改进了教学方法,深受教师与高职生的喜爱。
参考文献:
心理活动课堂,体验团队之力
“我需要四把椅子,四个志愿者,椅子按照PPT上的方式摆放,要求志愿者坐在椅子上,并且要躺在临近同学的腿上,之后我要撤走四把椅子!”心理老师刚说完游戏规则,犹如一枚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班里一下子就热闹起来,同学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三个男同学在老师的鼓励下决定要试一试,但是还少一个人,这时坐在后排听课的我产生了兴趣,决定试一下。
游戏开始了,随着心理老师一声令下,另外四名同学一起撤走了四把椅子,可我们四个人仍然挺立着。同学们走上前来,围在四周,一起为我和三名同学呐喊助威,负责计时的同学更是大声喊着时间。我们坚持了123秒,大家都欢呼起来,庆贺这个新纪录。
这是我们高一一班一堂普通的团体心理训练课,这个游戏的名字叫“一切皆有可能”。按照常理,在没有任何支撑物的情况下,我们是不可能坚持那么长时间的,然而,通过我们的合作与坚持,我们做到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验着将不可能转变为可能的惊喜,体会到相信自我、相信团体的力量。活动结束后,学生们的集体意识明显增强。
学生需要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高中生团体心理训练校本课程的设计理念就是让学生乐于参与,学有所得;教师寓教于乐,能以心理问题的破解为德育提供支撑;学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有效实现“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理念,真正达到服务学生成长的教育目标。这种校本课程活动也得到学生的喜爱,有同学发出这样的感慨:“每次都会期待心理课的到来,因为每项活动都让我受到启发,很多有意义的活动让我难以忘怀。”
心理主题班会,倾听心灵之音
我们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设计了阶段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心理主题班会有三部曲:第一步由心理教师对班主任进行专业指导,第二步心理教师参与策划班会的心理主题,最后一步由学生自己完成。三部曲都是围绕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开展,抓住各种教育契机,适时开展生动活泼、寓意深刻的主题活动。比如,每年三月是我们的“感恩教育月”,我们会举办“呼吸亲情,感恩母亲”的心理主题班会。应邀参加心理主题班会的母亲们坐在孩子们中间,聆听孩子们的心声,母子的心灵更靠近了,校园里洋溢着温馨的气氛。感恩母亲的主题班会让母亲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母亲节,加深了对孩子的了解;学生们的心里也涌起了爱的潮水,一位学生动情地说:“……那么多爱的见证,我为什么没有去珍惜,母亲呀,您把一生都给了我,我也会用一生回馈您!”
学校的高中生团体心理训练通过各种生动的、有意义的心理游戏,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启迪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心理潜能和成长内驱力。心理健康教育产生的巨大辐射效应使其深入人心,德育贵在润物无声,我们借助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真正达到育人于无痕之中。
家长学校,合力育人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维度进行全面渗透。为了在家庭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就需要加强家长学校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5—0054—01
新课改的实施,对于广大一线体育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由于高中新课程改革涉及面非常广,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存在各种问题。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教育观念落后。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体育教学并未得到学校和教师应有的重视。部分高中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体育教学存有偏见,他们认为体育课是副课,体育与健康课程可有可无。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体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难以得到有效纠正,体育教学课时被挤占和挪用的情况屡见不鲜。而一些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也缺乏正确认识,未能在教学中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没有真正树立起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服务的教育观念。
2.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意识淡薄。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增强高中生的体质,而且更为重要的在于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要使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但在教学中,不少教师过分重视专项运动技能的传授和学生体质的增强,未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进而导致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
3.教学评价机制不够合理。由于多种原因,不少高中学校未能构建起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并且现有的体育教学评价机制不够合理。这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和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体育教学流于形式。虽然高中课程改革已在我省实施了一段时间,但不少体育教师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体育教学流于形式。具体表现为:教师在课前对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研究不深,准备不够充分,传统体育教学中的一些精华被抛弃;课堂教学看似热闹非常,实则华而不实,教师的主导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学生刻苦锻炼精神的培养及挫折教育被忽视;教师在课后缺乏教学反思。
二、对策
1.注重课程研究,科学编写教案。教案是一堂课的设计思路与组织方法的集中体现。在编写教案前,教师要认真学习《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体育教科书,把握“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仔细研究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问题。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应有机整合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并根据教学需要适当突出某些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中心,要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等进行,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 心理 团体辅导 问题 对策
初中生升学的压力越来越大,但学生们却因为在家中的娇宠而不知道如何去应对这些压力;初中生处于特殊的心理发展时期——青春期;第二反抗期的到来使初中生要求人格完全地独立。以上三方面说明了对初中生开展心理团体辅导的必要性。但在实际开展心理团体辅导的时候,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下面来看看会遇到哪些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 初中生心理团体辅导需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活动设计、活动操作、活动目的的升华等各方面的问题,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这些在授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课程的活动设计
团体辅导活动课最关键的是选题与活动设计。有些活动学生提不起兴趣从而使学生失去对心理课的关注;有些活动不符合初中生的思维阶段,使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从而达不到活动的效果,使活动只是一个形式;还有一些活动虽然很精彩,但对于超过40名学生的班级就很难开展,甚至有些活动只适合对20名左右同学开展;对于活动课,可能教师最担心的就是班级纪律,有些活动会使学生过于活跃导致班级一团糟,活动不能顺利开展。
2.活动的操作
活动内容确定后,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我们会遇到更多的问题。
(1)学生活动的分组。首先在学生分组的问题上要提前有所准备,进入青春期后,学生的交往模式发生转变。初中初期的交往模式表现为小团体交往,他们不加掩饰地排斥团体以外的同学并且每个班级会有一名有影响力的学生,学生对异性的兴趣用相反的方式表达,如漠不关心、讽刺甚至以不友好的方式攻击对方;初中后期则表现为只有特定的一两名同性别好友,男女生的关系逐渐融洽,但不表达出来。
(2)学生的活动气氛。初中生活泼爱动,不像高中生那样有自制力,所以在活动中学生过于兴奋,不会仔细听老师所说的活动要求,这会导致学生无法完成活动。有些学生虽然理解了活动的内容,但不能够认真对待心理活动,只当作闹着玩。我在一次团体辅导活动中完成“优点轰炸”这个活动时,有的组能够按照活动要求完成活动,有的组一直在开组内同学的玩笑,即使老师站在旁边也不认真对待。
3.活动的意义
初中心理活动课一般为每节45分钟,有时一节课下来时间刚刚够,忙完活动,已经没有时间与大家讨论活动的意义了。初中生在分享活动时最易冷场,尤其是男孩子不敢去发言,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做教案时应该着重加以注意。
二 心理团体辅导课所遇问题的对策
1.课程的活动设计
(1)活动要有趣味性。学生们希望的心理课不应该是单纯说教性质的,活动内容不能单一的为小组讨论、心理测试,要让每个同学都动起来而不是只坐在椅子上。像在纸上写出自己的优缺点并在小组内分享这样的活动就很难让同学们产生兴趣。
(2)活动要符合初中生的能力。有些活动如通过画图理解家庭关系就会使学生感到很为难。初中生虽然可以进行自我评价,但这种评价还是比较不完善的,很难达到教师所要求的效果;初中生不善于在大家面前说出自己的优点,觉得很难为情,所以在设计这方面的活动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
(3)活动要简单易操作、易管理。有些活动过于繁琐,即使教师反复强调规则,学生仍不知道该怎么去做,大大地影响了效果。所以在设计活动时要考虑学生能不能理解活动要求、能不能按照活动的要求去做。“信任之旅”是提高伙伴之间信任感最好的活动,但在初中却难以开展,有些同学搞恶作剧,反而对主题起到了消极作用。最后,也要确定活动没有危险性。
2.活动的操作
(1)学生活动分组。分组时尽量避免男女生为一组,以免在活动中出现学生不配合的情况,每组人数宜为8~12人。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自己的队友,如果教师强行分组或为了增加活动效果随机分组,都会使学生出现不服从管理的情况。
(2)学生的活动气氛。我在初一进行活动时,有一些男孩子经常在活动的间隙不顾教师要求自顾自地开小差。这些活泼好动的学生们非常喜欢心理课,也乐于参加课上的活动,有时他们扰乱课堂纪律只是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如果条件允许,有一名助手会大大提高课堂质量;这名助手可以为心理老师也可挑选一名在班级人缘好的同学作为课代表,在课前和助手商量活动内容,使助手完全明白活动内容。在分组活动中可以让助手负责几组,这就大大地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3)活动的灵活应变。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使我们不能按照教案中的计划进行,比如学生以前做过类似的活动、教学进度过快留出了过多的空余时间,这就要求我们每节课都要有一个备选活动。
3.活动的意义
(1)合理安排时间。不宜把活动安排得过满,有时简简单单的一个活动实际操作起来却要花费一节课的时间,我们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个活动的看法。
(2)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学生不好意思举手发言,教师可以先点平时活动积极的同学或小组组长分享感受。当冷场时,教师可以抛砖引玉地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也可以适当地表扬同学们的思维活跃,以此鼓励其他同学发言。当一些同学发言后,其他的同学可能思维被固定了,都从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这时教师应该从其他方面引导学生。
总之,在团体辅导课上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即使教案计划得再完美,在实际操作中还会出现各种问题,教师不能对活动效果太苛求,随着与学生们的接触时间变长、信任感增加、课程的深入,教学会越来越顺利的。
参考文献
[1]钟志农.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操作要领[J].思想理论教育,2001(10)
关键词:高中;团体心理辅导;优势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110-02
目前,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从形式上看,个体心理咨询、心理讲座、心理活动课、心理健康测量、心理热线电话、心理小信箱、网络心理咨询等都有实践,从范围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德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得到重视,这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了不同程度的作用,那么,哪种形式的实践能取得更佳的效果呢?这是高中心理教师最迫切研究的问题。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团体心理辅导对帮助灾区师生尽快走出地震的心理创伤、恢复心理平衡最适合、最有成效。所以,从教育部到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文件里把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提到了很高的位置,并在灾区各中小学中广泛实践。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与优势,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而且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它在高中学校的开展有着更加显明的优势。
一、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适合高中学校客观环境
高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处在各种各样的团体中,如一个寝室集体、一个社团、一个兴趣小组等,其中最基本的团体就是以教学为单位的班集体。心理学研究证明,团体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为人是社会动物,人必须作为团体的一分子,需要和期望才能满足。即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团体,在帮助那些有着共同成长课题和有类似问题及困扰的人时,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高中生年龄相仿,都处在相似的身心发展阶段,并且有着共同的发展课题和成长困扰。例如学习问题、升学问题、价值观认同问题、青春期异往问题、人际关系处理问题以及其他有关如何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社会人的问题等。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目的就是为参加者提供一个正面成长的机会和有效处理他们所关心问题的情境,从而使他们自己解决自己共同的心理困扰并取得共同进步。团体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并且体验到自己是被其他同学支持的。由于团体的参与者能够认识到别人也有跟自己相同的问题,自己支持别人,也得到别人的支持,可以增进信心,有助于班级的归属感、凝聚力及团结。因为成长中的青少年更关注同伴对自己的评价,更容易接受来自同龄人的建议,这对班集体建设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辅导效率高,省时省力
一般说来,由于学生的年龄相仿,生活的环境基本相同,因此需要心理辅导的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往往具有共性,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就可以解决问题,而不需要一对一地进行个体心理辅导,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心理辅导的效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可分两方面进行:一是面向全校学生,通过问卷调查筛选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然后由心理教师将学生分组,组建不同主题的团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二是根据同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所关心的主要问题,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团体规模分解至班级,就班级学生的共性问题开展心理辅导,这种模式比较符合我国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特点,效果较好,1]而且可以将它纳入学校教务处的管理和考核之中,有利于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持续性、规范化开展,也有利于心理教师的考评和晋升。
三、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感染力强,对学生的辅导效果好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以将家庭、学校或社会生活真实地再现出来,学生可以通过集体讨论、趣味游戏、角色扮演、心理小品等方式,模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活动,掌握以此带来的各种心理压力的处理方法。在模拟情境中,团体成员学会了许多社会生活经验,改变了自己不良的行为,逐渐学会了应该怎样与人相处,怎样观察社会,懂得了应该遵守团体规范,并且在各个生活团体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而且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特别注重协作性、互动性、实践性,这样可以达到团体间相互帮助、相互治疗、共同成长的目的。“我助人人,人人助我”,团体情境可以使参与的学生相互感染,互相影响,多向交流。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以活动为载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同一个主题的团体辅导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活动及表现形式,活动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同学们的体验角度和感悟的深度也有所不同,但同时达到的目标却是一致的,这使得辅导效果在多次却不重复的辅导中得以巩固加强,对学生的辅导效果较好。
四、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团体辅导强调辅导中预防的一面,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这种辅导坚持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思想,符合现代学校心理教育的要求,同时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人的素质包括生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含思想道德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心理素质作为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是人的全部高层次素质的基础,没有健康的心理,其他素质不可能培养起来。心理素质在整个素质系统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2]而团体辅导活动课正是培养学生优良心理素质的重要工具,在这一方面它具有个体心理辅导无可比拟的功能。因此,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是高中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
总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对解决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及成长性烦恼有其独特的效能,它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式,而且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帮助是在个体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中不能获得的。当然,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学生个人深层次的问题不易在活动中暴露、个体差异难以照顾全面等。
参考文献:
[1]唐慧敏,李志德.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6,(14).
关键词:心理健康;渗透;课堂教学
良好的心理健康有助于个人潜质的发挥及学习、工作效率的提高,结合多年数学教学的实践经验,结合数学教学特点谈几点想法和做法:
一、注重教学目标渗透心理教育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方向,决定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实施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数学教学目标之中,是实现学科教学渗透的前提条件。
第一,制订教学目标要注重挖掘其内在规律性。如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据史记载,我国对该项的发现和证明,比西方国家要早四五百年。对此,教师可以这样设定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勾股定理,感受祖国文化的悠久历史,教育学生用功学习,努力使祖国文明发扬光大。
第二,要充分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心理状况,了解学生心理的共性和个性,有针对性地设定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不要“一刀切”,应该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教学目标的实施,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也有所不同,应针对性地因具体情况不同而灵活施行。数学教学目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径直外露的形式,而是潜移默化的融合。
二、课堂是数学教学的阵地,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数学课堂上,每一步教学环节的拟订和实施都要适应学生的心理水平,要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轨迹进行教学,这样恰恰满足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在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同时,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受到训练,原有的心理认知水平也得到提高,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教育效果。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学科。学生难于理解题意,容易对数学失去兴趣。教师要在课堂活动中创设情境,提供机会,启发引导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在教学中我抛开自己原有的设计思路,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他们喜欢什么,愿意学什么,怎样学习他们才能在最短的时间接受,从而让他们尝到收获的喜悦,经过深思熟虑后再精心编写教案,针对实际授课,发挥了学生的潜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觉得教师和他们离的很近,教学活动得以开展。
2.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普遍具有好奇心。学生往往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求知欲比较强。教师要在课堂活动中创设情境,提供机会,启发引导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我在教学中充分注意到这点,如让学生通过动手画、拼、剪等方式将枯燥的书本知识变为有趣的、直观的画面,当学生发现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成功完成任务时,成功的喜悦刺激强化了主动学习的过程,从而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愿望。直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易于接受新的知识。学生感到直观易懂没有压力和困惑,心理健康教育同样水到渠成地获得良好效果。
3.精心设计作业,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信心是成功的基石,是一种可贵的心理状态,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充分调动起来,让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达到最佳状态。但学生的自信心在不同程度也存在着差异,这差异主要表现在学习和其他各种活动中。如: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家庭教育背景也不同,同样的作业练习布置下去达到的效果也不一样。
作业练习设计得好,不仅可以把学生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三、教师的言谈举止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利用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对教学工作高度负责,深入钻研教材教法,讲课的时候能全身心地投入,就会获取全体学生在心理上的认可和配合,促使学生心无旁骛地投入学习。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亲切的动作、一句赞扬的话,都会使学生情绪振奋,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他们的优点,适时加以表扬,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消除不良情绪,让他们伴随着快乐的情感体验来参与学习过程,提
高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学过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学科教学都要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充分挖掘课本里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努力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只有重视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使他们成为具有主动性、竞争性和创造性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晨怡.小学生的衣着[J].金色少年,2008(4).
[2]胡群芳.浅谈根据小学生心理特征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1(28).
[3]杨勇.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新课程(中),2011(06).
高中体育课程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但这一引导作用的发挥则来自于教学的有效性。在倡导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应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营造崭新的教学风貌,及时反馈课堂信息,精心设计问题,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并有意识的为他们解决疑难问题搭建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理解知识、运用知识,从而达到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目标。
一、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
1.高中体育教师过度迎合了学生的口味。高中体育教师也主观地认为只要体育课让学生多玩儿一些游戏,做一些自由活动就可以提高课程的趣味性,而教师也可以不用去枯燥地教学、引导和做示范,殊不知这是大错而特错的事情。体育运动,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体育技能,运用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等形式让其对一些体育活动做一些研究性活动。
2.高中体育教师淡化了体育技能的教学。高中体育课就是为了教授给学生基本的体育技能,增强其体质的,但是很多学校把这一重要的教学目标忽略了,只是一味地追求趣味性,把一节课的时间用在了做互动游戏上,学生是高兴了,但是往往只追求了表面现象,而忽视了高中体育教学增强人民体质的根本任务。
3.高强度的训练必然会带来学生的一些怨言,这也可能为教师授课的评价起到一定的影响。很多教师为了让自己的课程受到好评,就采取了折中的态度,把教学内容一压再压,把教学形式翻很多花样,把教学难度一降再降,这样表面上课程进展得很顺利,学生也学得很开心,但实质上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高中体育课程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必要性
一方面,当前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仍然存在局限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存在被动性,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所以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就会对教学的有效性产生直接的影响。
另一方面,原先体育教学很大程度上关注的是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而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协调作用重视不足,这是教学有效性有待提升的又一原因,只有身心健康的协同发展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高中生在学习期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学生越是承受压力,越需要通过体育活动的调节,缓解紧张情绪,释放压力。而且学习同样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为支撑,学生很难顺利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
三、高中体育教师改进有效教学的措施
1.教学的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合情合理
每一节体育课没有明确的目标是很难上好的。教学目标中要有重点和难点目标的设定,也要有德育和技能目标的设定,如果这一要求不清楚,那么一堂课上下来,学生的学习是盲目的,肯定也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所以,高中体育教师的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一定要明确,既便于操作,又便于检查。审核者看着教案一观摩,就知道学生到底有没有达成教学目标。所以,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区分出重点和难点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须途径。
2.教法有效性
教法有效性的认定应该注重它的动态特性,即一种教法能让学生乐于参与,掌握必要的技能和技术并能从中获得成功体验,那么此法就可以定性为有效的教法。有效的教法评定指标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的反馈(表情、积极性、参与效果)和教师的投入几个方面。
3.增强高中生的心理素质
因为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平常和社会接触也不多,特别是思想还不够成熟,所以特别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外在表现就是心理素质偏低且不够稳定。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法,能够让高中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游戏和学习中体验竞争与合作、失败与成功,这样就可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为他们在其他学科的学习和将来走向社会创造条件。
4.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师一定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不同性格、不同水平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严禁一刀切,让体育课变成学生的梦魇。只要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能够选择合适的方法,一定能够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比如针对好动的学生,教师应该在针对某项技能的传授时,多让其参加讨论;而那些性格内向,喜欢安静的学生,则应该采用自悟法,让其自己用心去揣摩动作的要领,从而让不同性格的学生都有所进步,提高教学效果。
一、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幸福成长
海南中学是海南省教育厅直属的省重点中学、海南省示范性学校,学生均是来自全省各地的佼佼者,因此,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育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优秀学生,使其成为面向未来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海南中学是全寄宿学校,学生除了面临环境适应、学习内容及人际适应外,还面临着学习方面的激烈竞争,这些状况都需要心理教师在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做充分考虑。在实践中,我们以中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幸福课)为核心创建校本课程体系,立足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与实际操作,校本课程体系的内容及开展形式则是根据各年级情况而设计,主要涵盖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及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等内容。
初中阶段初一至初三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均是学校校本必修模块的学习内容,两周一次课。
初一的课程设计以“适应与养成”为核心目标,培养学生“适应”初中新的学习环境和养成更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同时加强自我认识,使之能够客观评价自己,积极与新同学新老师沟通,主要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友善、热情、开放思想等积极心理品质。
初二的课程设计以“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为核心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加强自我认识,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主要培养谦虚、自律、幽默、感恩、希望等积极心理品质。
初三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计以“顺利应对中考”为目标,培养对各种挫折的耐受力,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升学观,学会调节情绪,排解学习压力,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和技能,以感恩的心态去看待中考等,促进自己心灵的成长,主要培养学生感恩、坚持、创造力、团队精神等积极心理品质。
而高中阶段将高一年级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学校校本必修模块的学习内容。课程以“适应”及“规划”为核心目标,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适应”高中新的学习和人际;学习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做好选科、选考的准备及探索未来职业规划等,主要培养学生的热情、好奇心、好W、善于交际、善良、爱、合作等积极心理品质。
高二年级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校本选修模块的内容,以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形式开展。课程以培养学生“多元化发展”为核心目标,目的是帮助学生培养及确定自己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学会处理自己的情感和情绪;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等,主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领导才能、公平、诚实、谦虚、幽默等积极心理品质。
高三年级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排入了班级周会课,心理教师、班主任互相配合,在心理教师的指导下,由班主任负责实施安排。课程以“个性化成长”为核心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升学观和择业观;学会感恩、调节情绪,排解学习压力;激发潜能,高效学习,科学应考;积极应对挫折,体验心灵成长,以感恩的心态去看待高考,看待自己心灵的成长。主要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宽恕、感恩、希望、坚持、勇敢等积极心理品质。
海南中学还开发了多套校本实验教材。2008年10月,出版了高中校本心理实验教材《心灵俱乐部》;2008年8月,出版了《德育实践与探索》,收录了部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及心理主题班会设计,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的特色教育课程;2009年3月,出版了实验教材《放飞理想 相信自己――高考成功心理》《中考成功心理宝典》;2009年11月,出版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案及咨询案例集》;2009年4月,开始每学年编印一辑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手册《阳光手册》;2010年,“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课程研究获海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评比二等奖,“‘中高考成功心理’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施”获三等奖;2016年开始,我们又着手汇编初一到高一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幸福课)系列课程,也将结集出版。我们在不断地思考和完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体系,以此更好地促进学生幸福成长。
二、以“融入式”生涯教育,为学生幸福人生助力
2014年,海南中学全面启动了学校生涯教育。学校首先成立生涯规划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挂帅,党委书记负责主抓,调动全员参与,对多方面资源整合利用,多渠道融入,由此形成教育合力来推动这项重要工作。
2015年10月,申报的课题“新高考制度下普通高中‘融入式’生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获得海南省“十二五”重点课题立项,学校也进一步以课题研究来推动生涯教育工作。
1.学校心理教师参与到生涯教育的顶层设计中来,推动生涯教育在学校的全面开展。心理教师除了在传统的心理课上渗透生涯规划教育外,还开设了生涯选修课“电影人生DD开启幸福生涯之旅”,以对学生喜爱的电影进行观摩与研讨的形式,与积极心理辅导相融合,为学生开启了了解自我、了解世界的生涯选修课程,得到学生的欢迎并让他们获益匪浅。
2.将生涯教育融入班级建设和主题班会课中,创建生涯规划班级文化建设。班主任除了利用教室黑板报外,还指导学生自主创建了生涯规划班刊,分享生涯教育资讯,以及记录学生在生涯规划过程中的成长和收获;另外,心理教师和班主任一起设计及开展系列生涯主题班会,充分发挥心理教师的专业指导作用和班主任的具体落实作用,从而调动每位教师在生涯教育中的优势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
3.学校对家长开展了大量的生涯规划普及讲座,进一步帮助家长认识生涯教育的重要性,以此开发家长资源,发挥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形成生涯教育合力。如开展“家长进课堂”的职场分享活动,以及“家长进校园”的职业推荐大会。前者家长进课堂分享职场经历和人生感悟;后者家长们进校园,和学生面对面进行类似招聘会的现场职业介绍大会,让学生可以接触及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同时这些活动也是为了寒暑假开展的“JA职业见习日活动”(工作影子活动)做准备。
4.学校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生涯教育。“走出去”活动之一就是沿袭我们学校具有特色传统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进行社会调查、职业体验,人物访谈等,并撰写研究或调查报告,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另外,每年的寒暑假,学生也要“走出去”参与社区服务,例如我们暑假开展的“职场体验与探访”主题社区服务活动、“JA职业见习日活动”(工作影子活动),寒假开展的“幸福生涯人访谈”主题社区服务活动等。
“请进来”是利用校友及社会相关人士的资源,请他们到学校来开展各种活动,如学校的“衍林讲坛”,邀请专家学者和社会各行各业人士来做演讲,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角度分享知识,分享人生阅历或见识等。学校还邀请大学校友返校开展活动,让大学校友和在校学生分享自己的高中生涯和高考经历,以及上大学后的收获和感悟,来帮助在校学生明确读书的意义和价值,增进对不同大学院校与专业的认识了解,更好地珍惜及把握高中的学习和生活,及加强相关能力素养的培养,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些“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活动都为学生的生涯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新鲜资讯和强大动力,引导其朝着自己的梦想,更科学更理智地规划自己的幸福人生。当“融入式”生涯教育形成合力的时候,可以说为学生的生涯发展增添了更为有利的成长助力。
在生涯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觉得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值得记录的,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不断回顾和反思自我,同时也是对自我的肯定和激励。因此,我们请每个学生为自己建立一份生涯成长记录袋,汇编一份自己的生涯成长记录册,同时也将为学生建立生涯成长电子档案,帮助学生把成长中的方方面面的信息和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汇编,作为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珍贵礼物。
三、营造幸福温暖气氛,帮助学生绽放美丽心灵
海南中学的高中部幸福教育中心、初中部心理辅导中心都是基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建成的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服罩行模配有较为完善的软硬件设施,旨在创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环境,多渠道营造幸福温暖的氛围,使师生的心灵像花儿一样绽放,负能量得到释放,正能量得到提升,个人得到成长,使其真正成为师生幸福成长的精神家园。
高中部幸福教育中心建筑面积四百余平方米,于2014年底建成,投入三百余万,中心整个装修设计风格结合了海南的海洋文化特点。中心所有天花板都是明亮的蓝天白云,地板则是海洋、沙滩、溪流的灵动呈现。中心设有不同功能室(区)九个,并以海洋特色命名:心理阅览区(沐风阁)、宣泄室(海螺屋)、悦纳室(紫贝居)、咨询室(星语房)、沙盘室(沙海苑)、团体室(海豚湾)、潜能室(珍珠屿)等。中心购置了先进的心理仪器和设备,如音乐放松椅、按摩椅、身心反馈仪、自信天使、拥抱使者、注意力挑战仪、团体音乐放松仪等,还购置了大量的心理阅读书籍。初中部心理辅导中心位于初中部办公楼六楼、教学楼七楼,由四个功能室组成,分别是个体咨询室(畅心园)、沙盘游戏室(沙海苑)、宣泄室(清心阁)和团体心理辅导室。
学校初高中的心理中心,由心理教师均轮流值班,主要针对个别存在心理困扰或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排忧解难。采用心理热线、“心灵小屋”、心理信箱及网上心理咨询等方式,多渠道为学生进行咨询辅导。学生还可以在这里通过音乐放松椅、按摩椅、自信天使、个体沙盘等享受自助服务,以达到放松身心、增强自信心的目的。特别是高中部的幸福教育中心,利用场地和设备资源面向全体师生开展幸福自助活动,如周一的海豚湾“幸福K歌会”、周三的沙海苑“沙盘心灵花园”、周五的海豚湾“幸福电影院”等,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宣泄及调整,以达到放飞心灵、调整身心、体验幸福的目的。
四、家校联动,共同呵护学生的美丽心灵
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需要家庭的参与、社会的支持。海南中学于2006年成立家长学校,由学校相关领导、心理教师及外讲专家为各年级家长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及针对性强的专题亲子教育讲座,如对初一家长开展“改变从您开始――亲子沟通训练讲座”,对初二学生家长开展“知‘性’话题――青春期家庭教育讲座”,对高一家长开展“和孩子共同成长――高一新生适应性讲座”“文理分科指导”,对高二家长开展“如何面对青春期孩子的情感问题”“高二学生的理想教育”,针对初三、高三家长开展“爱的鼓励――考前家长心理讲座”等。通过这些专题教育,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宣传,同时提升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水平,形成家校教育合力,进一步扩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2012年10月,海南中学的两位心理教师撰写的家长专题讲座教案在全国家长学校优秀教案征集评选活动中均荣获三等奖。2013年,海南中学被海南省教育厅授予“海南省首批示范家长学校”荣誉称号,同时被海南省教育厅授予海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一、高中化学的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陈旧,课堂气氛沉闷
由于当今的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教师也一味地追求成绩,所以在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往往采用说教式的简单形式,即老师讲学生记,但是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到底是多少无从知晓,且师生之间除了课堂的提问之外缺乏有效的互动,由于课程安排较紧张,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少之又少,久而久之这样的教学方式便会让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会下降,这对处于高考关键时期的高中生来说都是不利的。
2.教学工具单一,缺乏有效实验
化学具有其自身教学的特殊性,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如果仅靠对于知识的记忆无法理解其中的内涵,对于知识的掌握并不完全,甚至曲解了知识的原本意思,对于学生的化学学习产生不利影响,当今的化学教学为了节省时间,达到教学目的,往往忽视了化学实验的作用,着重要求学生对于知识进行记忆,而且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仅凭一本教材、一份教案,就完成一节课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学生生活在日新月异的现代化时代,需要各方面的刺激和激发,这种单调的课堂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新要求。
3.注重理论学习,脱离生活实际
化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有着其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当今的化学教学仅仅围绕着课本的学习,对于概念知识的理解和结论定义的背诵要求严格,学生从死学中得不到思维的发散和各项能力的培养,化学教学的意义在很大的程度上得不到有效的发挥,而且细看当今的高考考向,越来越注重生活知识的运用,旨在通过日常的学习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所以一味地追求知识
理论的学习,忽视与生活的接轨,最终只能导致化学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和应用,同时知识运用固化也无法取得理想的成绩。
4.缺乏情感教育,忽视能力培养
高中生正处在世界观和情感建立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当在此时做正确的引导,使得学生生理心理健康发展,避免产生情绪上的大范围波动,保持良好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当今的社会对于全能型人才的要求逐渐提升,高分低能的学生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对于合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都日渐重视,而如今的化学教学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课堂上缺少甚至没有情感教育,忽视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学生日后踏入社会、适应社会都是不利的。
二、高中化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1.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
现阶段的化学教育也在不断地进步,对于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也在不断地推进,教师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打破传统的说教式课堂,让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轻松,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也会不断地增强。
示例一: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模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二氧化硫的特性时,可以让学生进行简单分组,小组内合理安排任务,在进行简单的教材预习过后,每人负责一种特性的讲解,讲解过程中可通过实验和各种形式的展示方式,在自主学习结束后,教师应适当检验,小组之间进行一定的比拼,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打破了原来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传统模式,使得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研究思维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而小组内的分工给了每一个学生一定的任务和压力,使其在预习的过程中更加的仔细,讲解的过程中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都得到有效的锻炼,同时提高了其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知识也得到了有效的强化。
2.有效利用各类教学工具,重视实验
教学工具的运用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如今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互联网与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满足教学目标,学校对于化学实验的提供也不断地完善,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当前的条件,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工具,从各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更高。
示例二:教师在教学氢氧化亚铁的制取实验时,由于实验效果颜色变化较为复杂,学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诸多疑惑,不能直观地感受实验的过程,故教师可以通过真实的实验向学生展示文字所描述的效果,而由于实验的过程较为简单安全,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走进实验室,小组合作去亲身完成一次实验,体验实验的细节。此外,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给学生播放各类实验视频,使得学生在实验中真正地理解知识,掌握化学的内在含义。
3.重视情感教育,搭建有效平台
高中生的情感教育极其重要,教师应当在教学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正确合理的引导,避免学生的情绪在此时期有较大的波动,例如,教师可以经常与学生聊天,了解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在聊天的过程中感受学生的特点,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此外,教师在课堂上也应当给学生合理地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鼓励学生勇敢发言,不论是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还是生活中的小发现都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使得能力得到有
效的提高。
化学的学习是个很长的过程,教师应当仔细钻研,挖掘化学教学的特点,找到适合自身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目标在最大程度上实现。
参考文献:
[1]娄延果,郑长龙,盖立春,等.化学课堂结构的教学行为解读[J].化学教育,2010(06).
[2]赵华.化学课堂教学模式重构的冷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06).
[3]韦作飞.建构主义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07).
近年来, 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科研诉求越来越高, 有更多一线体育教师参与到各级各类课题的申报和研究之中。如何撰写科研课题申报书已经成为许多中小学体育教师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由于科研课题的立项来源不同, 课题申报评审书的格式、内容、规范和要求也会有所差异, 但总体而言大同小异, 且不管在任何级别、类别的课题申报评审书中, 课题设计论证部分都是最为重要的内容, 是评审专家关注的重点内容, 也是项目申请成功与否的关键。当然, 同时也有一些其他注意事项不可忽视。
一、撰写科研课题申报书, 课题设计论证是重点
(一) 课题设计论证包含的内容
1.课题名称。选好题是做好课题设计论证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甚至可以说是关乎课题能否获得评审者青睐的关键要素。课题名称应明确研究的核心内容, 可采用研究的内容、研究的群体、研究的方法3个结构组成, 如, 小群体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课堂应用的行动研究。
题名撰写需要注意:语言精练, 避免多余词缀, 最好不要超过20个汉字, 如果太长, 可考虑副标题方式呈现;用专业术语陈述句式表述, 不能用大白话、比喻句、疑问句;题目切忌大而空, 要小题大做, 而非大题小做;避免使用诸如“浅谈”“浅析”“试论”之类缺乏研究自信的谦辞。
2.课题的研究背景, 即选题依据。做研究需要有明确的选题依据, 是课题研究的背景说明, 即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通常选题依据分为现实依据与理论依据2方面进行论述, 理论依据就是后续的文献综述部分, 现实依据则是指研究者在现实中发现的拟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课题的研究背景可以大到国家宏观政策战略, 如“健康中国战略”给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要求;也可以小到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观察到的现象, 如不同榜样类型对激发学生运动参与有效性上的差异。撰写研究背景时可考虑从现实的需要、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 但要言简意赅、切中时弊、直指问题, 避免冗长空洞的长篇大论。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即文献综述。所有课题申报书的设计论证部分均需要对该主题进行文献综述, 目的是概括总结前人的研究思路、主要研究成果, 在前人研究存在的争议、不足和问题中寻找本课题的切入点。使评审者能够判断申报者对该课题研究领域的熟悉程度, 以建立对其后续研究的信任感。文献综述的撰写可以采用时间线索和主题线索。文献述评中的所谓“述”, 是指系统梳理回顾前人相关研究, 指出研究了哪些内容, 有哪些一致的结论, 又有哪些争议, 所谓“评”就是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评价, 哪些可以借鉴?哪些存在问题和不足?今后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4.课题的研究目的与目标。无论在课题论证还是学术报告中, 研究目的清晰准确的陈述都非常重要。研究目的的表述方式通常为“本研究拟采用××方法, 旨在发现 (或揭示) ××规律, 解决 (或探讨) ××问题”。然而研究目的这样表述比较笼统、概括和抽象, 需要将其转化为更具操作性的研究目标, 即要具体解决哪些问题。如, 某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揭示体育锻炼对高中生的健康促进作用, 具体的研究目标可以细分为:不同锻炼方式对高中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同锻炼强度对高中生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影响;体育锻炼对不同年级和不同性别高中生健康促进的差异性。
5.课题研究的意义。研究意义通常包括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中小学的课题研究往往是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某些具体问题, 借助已有的理论知识, 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因此, 在研究意义的撰写上更应侧重于从微观和实践的角度, 指出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学校体育工作、体育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发展的实际作用。同时, 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理论指导, 能够进一步检验理论甚至是完善理论, 进而取得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1]。
6.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当选题确定之后并不能立刻开始实施研究, 而是需要将所欲解决的大问题细分为若干个具有逻辑递进关系的小问题, 形成具体的研究内容。确定研究内容时需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即每一项内容就是一个问题, 且这个小问题既是独立的又是与其他问题存在着联系[2]。研究主要问题最好分层分标题逐一撰写, 以便评审者清晰了解研究思路。
7.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在实际开始研究之前, 需要有明确研究思路的指导。研究思路就是对研究的整体设计与把控, 包括:如何选取研究视角和切入点?从哪个问题开始研究?哪个问题是关键核心环节?是采用横截面研究还是纵观追踪设计?是单一研究还是系列研究?是理论思辨性质的研究还是逻辑实证研究?这些均需要在课题行动之前考虑周全。
课题申报书中需要陈述的研究方法, 是指在实际完成研究工作时所采用的资料具体收集和处理的方法。撰写研究方法部分时注意需符合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向, 如, 实证主义取向、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多种研究方法共同使用等;研究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只有适合与否, 研究方法一定要契合于研究主题, 最恰当的就是最好的方法;所有研究方法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优势特征, 也同样存在着局限和不足, 多种研究方法配合使用, 集多种方法的优势于一项研究之中[3]。
8.课题研究的步骤。研究的步骤是说明研究的先后进展顺序, 一般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阶段成果阶段和结题阶段。每一阶段都要有明确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要有阶段性成果指标。课题研究的步骤可以采用研究技术路线图的方式呈现出来。
9.课题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课题论证中需要说明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并能够针对技术难点提出可供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创新是学术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也是选题的重要原则。创新点可以表现在多个方面, 如, 分析视角、研究方法、人群领域、理论贡献、实践应用等。
10.参考文献。撰写课题论证是在检索、阅读、引用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之上撰写的, 需要在课题申报书中详细罗列参考文献。有如下注意事项:参考文献要与前文的引文一一对应, 并非将所有自己阅读的文献都罗列出来, 而是只罗列前文引用过的文献资料;要注意引文质量, 尽可能选用学术期刊上面发表的论文, 特别是SCI、SSCI、核心期刊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二) 撰写课题设计论证的常见问题
1.缺乏对核心概念的明确界定。任何研究都会有1~2个核心概念, 对核心概念进行理论界定是后续研究的基础。体育教师在研究中往往忽视概念的重要性, 经常出现重要概念没有明确界定, 或是定义缺乏权威性的问题。由于核心概念界定缺失, 导致后续研究中的测量指标、测量工具、问卷设计、分析评价等方面都会出现严重问题。
2.缺乏相关的理论依据。中小学教师长于实践而短于理论, 他们问题意识明显而理论意识薄弱。表现为课题论中无论选题依据还是研究设计均缺乏理论支撑, 或者根本就没有理论, 或者只是写了理论的名称而没有具体内容, 特别是与现实问题相关联的理论内容。
3.文献准备严重不足。多数中小学体育教师未养成阅读学术文献的习惯, 在课题设计论证中突出表现为文献检索不足、阅读不够、文献综述出现严重问题:综而不述或述而不评, 只是以往研究结论的简单堆砌, 并未呈现研究思路和主要结果;把工作现状或实践现状等同于研究现状, 是工作总结而非研究综述;引文质量不高, 或占有资料不足, 导致分析出现偏差。
4.研究思路缺乏逻辑性。研究思路混乱表现在:研究内容缺乏细化, 笼统而模糊;研究的逻辑顺序不清楚, 缺乏层次感;没有研究技术路线图。
5.研究方法陈述过于简单。许多课题论证中研究方法部分的表述过于简单, 只是说使用问卷调查法或访谈法, 但并没有详细说明使用什么问卷, 样本如何获取, 访谈哪些人, 访谈什么内容等。研究方法的陈述需要详细具体, 切忌笼统。实验法需要详细说明自变量、因变量、实验类型、实验过程、实验步骤、测量工具名称、被试取样方式、无关变量控制方法。问卷调查法需要说明问卷来源、测量工具名称、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方式、抽样方式、样本容量与分布等。访谈法则说明访谈对象、访谈主要内容、访谈结果处理方式等。
二、撰写科研课题申报书, 不可忽视的其他注意事项
(一) 务必重视前期研究基础
项目前期研究基础在课题申报评审中的重要程度仅次于设计论证, 是评审专家们非常关注的重点内容。
1.课题申报并非临时抱佛脚的仓促行为, 而是长期积累准备的过程。体育教师需要尽早明确并稳定在1~2个研究方向做持续探索, 积累系列研究成果, 包括论文、研究报告、教材著作、影像视频、教学课例等。因此, 在申报选题时, 需要考虑哪些主题是自己前期积累比较多的, 应尽量避免选择前期积累较少的研究方向。
2.需要详尽呈现课题负责人和团队成员的学术经历及与该课题相关的前期研究成果, 包括科研课题、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专著译著等。前期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可以采用注明文献被引频次、下载频次、获奖情况等方式, 表明该课题已经具备较为扎实的研究基础, 以期向评审专家证明课题负责人和成员有学术研究能力确保课题的顺利完成。
(二) 合理搭建课题研究团队
教育类项目经常需要团队共同完成, 研究团队人员结构 (年龄、职称、协同单位、研究领域、研究基础、专业知识与能力) 的合理性, 甚至关系到课题审批和研究活动的成败。因此, 申报人必须要考虑研究团队的合理建构, 尽量做到3个结构合理:一是, 年龄结构合理, 老、中、青三结合, 搭建研究梯队。二是, 专业结构合理, 尽量避免全部为体育教育单一专业。如, 某体育教师拟申报体育锻炼心理效益方面的课题, 其优势是具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和资源, 但相对缺乏心理学理论基础和学术研究经验, 可以在团队中增加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研究成员。如此, 可增加课题评审者对该项目顺利完成的信任。三是, 协同单位结构合理, 尽量避免团队成员均来自于同一个体育教研组, 可以选择学校相关部门、其他中小学、高等院校的人员加入到研究团队之中。
(三) 规划研究预期结果
研究课题有经费支持就会有业绩考核, 需要在立项申报书中说明在后期结项时的考核指标, 即预期研究成果, 包括预期完成时间、成果名称、成果形式、负责人。通常在级别较高的课题申报书中都会注明预期研究成果的最低指标。如,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一般项目要求是出版学术专著1部, 并且在CSSCI上发表3篇系列论文。
研究预期结果要尽可能详细, 可以采用列表方式清晰呈现。如果课题时间周期较长, 可以考虑设计阶段性成果。教育研究成果可以有研究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专著、教材、教具和教学仪器、教学软件 (包括音像制品, 计算机软件) 、影像资料 (含课件) 、典型的教案、教具学具、学生作品等[1]。
(四) 提前准备相关资料
关键字:心理辅导课;备课艺术
上好任何一门课,备课这个环节都非常重要。那如何才能备好心理辅导课呢?笔者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在这里想从“三备”的角度谈谈心理辅导课的备课艺术。
一、 备学生
学生是一个个情感丰富的鲜活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是有着多方面“经验”的独特个体。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的需要、动机和理想,走近(最好是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不了解他们独特的、神秘的、真实的内心世界,谈不上备学生。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做到这些呢?
1.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来了解。专业书籍指由心理学专家编写的相关心理学专著,他们集中了心理学领域广大专家的智慧。此类阅读有助于教师了解本段学生的普遍心理特点,了解他们逆反心理的产生及其应对方式,了解他们的好奇心,了解他们的社会化进程、了解他们的意志品质的发展等。比如高中心理辅导老师可以阅读《高中生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在阅读中了解高中生共同的心理规律。
2.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问卷调查可以有针对性地了解他们对当今某些社会热点现象和人生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的看法。每次新的主题前,可以好好做做这项工作。比如,笔者在上高三心理辅导课前,就做了一番小调查,了解高三学子的考前需求,知道他们存在压力过大、考试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课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通过与班主任、学生交流来了解。班主任是最接近学生的人,和班主任交流有利于把握各个班级学生心理动态。有的课题如《我的父亲母亲》需要了解学生家庭构成(如单亲家庭、隔代教育),这些信息都可以从班主任那里获得。面对面、朋友式的交流容易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态度和深层原因。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走入学生中间,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进而了解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到这些,可以为以后的上课埋下伏笔。比如笔者就常常利用乘车的机会和身边的学生交谈,了解他们喜欢的影视剧、文艺作品,了解他们对“超女现象”、“易中天”、“于丹”的看法,进而在课堂中联系实际,抓住他们的兴趣兴奋点,促进教学。
4.利用网络来了解。如今网络已成为影响学生的重要媒体,是学生抒发感情、发表观点的重要平台,我们心理老师也可以经常到学生常去的网站逛逛,了解学生网民平时不敢暴露的真实心态。比如笔者就常常去本地学生常去的社区潜水,从崇明网友会到尘爱社区再到百度吧,我追随着他们的身影,关注他们,走近他们,理解他们,有时候还要辅导他们。这些经历都给我的课堂带来了新的触动。有学生曾经感叹到:“老师,怎么你这么理解我啊!”
5.通过阅读“他们”来了解。阅读“他们”指的是看他们看的,看他们写的。看他们看的,有助于了解他们这代人共同的兴趣;看他们写的,有助于捕捉他们独特的内心世界。这也应该成为常规工作。比如笔者借阅过曾登上我校图书借阅排行榜第一名的《像少女一样》这样的纯情小说,知道他们仍然有着纯真的爱情梦想;也浏览过《诛仙》这样风靡网络的武侠小说,知道他们内心向往着玄幻般的无拘无束;我常常关注最近几年的优秀作文,我曾经去图书馆借了好几届的“新概念作文选”看,了解他们这一代人的理想与追求;我还常去看看韩寒的博客,看看庞婕蕾的《穿过岁月忧伤的女孩》,了解一下青少年作家的新作,温习他们青春成长的轨迹。
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准备,心理辅导课非常有针对性,教育目标就会特别贴近学生,也会更容易实现了。
二、 备环境
环境,是教师上课的载体和平台。依据格式塔心理学,不同的教学环境是不同的“场”,对课堂教学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笔者认为,影响心理辅导课的教学环境应该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
硬环境包括:教室的选择与布置、桌椅的摆放、学生分组。这三方面环境都可能对上课效果造成直接的影响。
1.教室的选择与布置
一般来说,在普通教室上心理辅导课,学生常常会比较容易表现出拘束、害羞和独立,对于合作学习、小组探究、行为体验往往难以落到实处。因此这就需要心理辅导老师调动力量,努力为学生创造心理辅导课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否则,让学生融入心理课的氛围,则需要心理辅导老师付出更多。心理辅导课的布置有着比较大的自由度,教室可以通过窗帘、灯光、挂图等布置得温馨自然。根据笔者这几年的经验,学生在专用教室上课比较好。一方面,学生进入这个独特的环境,容易融入心理课堂氛围,在体验感悟方面也容易放得开;另一方面,一般专用教室和其他教室相距甚远,也不容易影响其他班级的教学。
2.桌椅的摆放
关于桌椅的摆放,常态应该是全班分为几个六到八人的小组,大家环绕围坐,这样便于讨论交流。但对于具体的每一节心理辅导课来说,这些都有讲究的。比如在上《我的父亲母亲――感恩篇》的时候,不需要小组讨论,为了便于学生自己回忆反思,可以将桌子摆为单人单桌;在上《竞争与合作》的时候,需要四人一个小组,另设观察员座位,可以四张桌子五把椅子排列。
3.学生分组
学生上课需要分组,不同的主题,需要不同的分组。至于小组的组建,可以按教师制定的方法或者按学生的方式进行分组,一般应设小组长(或者轮流)。在需要课堂小组竞赛或者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时候,可以异质分组,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这就为小组成员互相启发提供了可能,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比如在上《思维一转天地宽》的时候就需要异质分组,以利于激发创造性思维。在需要较多交流内心感受的时候,可以同质分组,把性别相同、兴趣爱好相投,感情相融的学生组成一个讨论小组,这种组合的优点在于有利于教学目标分层,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比如在上《沟通无极限》的时候,就非常需要他们说出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在这种环境下他们更容易感情交融。
软环境指的是课堂气氛的营造、调节与控制。课堂气氛是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阴沉、消极的课堂气氛,常常削弱学习的热忱,降低对未来学习的信心;温暖、激励的课堂气氛,不仅能促进目前的学习,而且能培养对未来学习的积极态度。所以心理辅导课的备课,对于气氛的预判必不可少。
1.教师应该了解这节课需要营造怎样的气氛。比如,在上第一节课《师生轻松见面会》时,教师应该营造一种和谐而轻松的气氛,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与心理课的轻松,教师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对心理课神秘感的追问,为今后的上课敞开心扉打下良好的基础。再比如,上《我的父亲母亲》时,教师应该营造一种沉思而感动的氛围,这样学生容易进入对亲情的追忆深思,容易打动学生的心灵。
2.教师应该发展自己,努力提高营造课堂气氛的能力。心理辅导课上的气氛渲染与营造,教师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调查显示,学生希望心理辅导老师是幽默、亲切、智慧的人。那么教师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笔者本人就有切身的体会,为了提高自己的幽默感,特别注意学习幽默的技巧。在课堂上当气氛有些沉重或者有点失控的时候,一句贴切的俏皮话常常让学生精神大振,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了。
3.教师应该准备和掌握一定的调节和控制课堂的技巧。有时候,教师因为个人随机应变的能力所限,不好控制一些气氛,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多下功夫。比如,在上《我的父亲母亲》时,很多学生进入情境,开始沉思,有些女生开始抽泣,这时候有一个调皮的男生开始嘲笑本组的女生哭鼻子,这样课堂的气氛就变了。幸亏课前我讨教老教师准备了一点应对技巧,及时地调整与辅导,场面才没有失控。
通过对这两方面环境的准备,我们的心理辅导课又朝成功迈进了一步。
三、 备教案
备教案应该包括教学主题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设计。
首先,教学主题来自哪里?如何选择?换句话,心理辅导课上什么内容?
主题的来源应该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教材,一个是学生的需要。目前还没有(其实也不需要)一个统一的教材,所以基本上现在的心理辅导老师对教材的使用都是各自为战,随机而动。而市场上的心理辅导课教材林林总总有很多,如何进行取舍呢?笔者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博览众书,各取其长。使用下来,较好的教材有:上海市教委组织编写的《高中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吴增强主编的《高中生心理辅导指南》以及叶斌主编的《中学生心理辅导自助手册》。心理辅导老师可以尽可能多地积累一些教材,自己进行类比性阅读,选择和自己学生需要紧密相关的主题,进行整合,然后精心设计。这样备课可以既有理论依据,又有现成的活动设计,不用自己从零开始挖空心思去开发。同时非常重要的,心理辅导课的主题选择还要问问课堂更重要的主角――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如果仅仅考虑教师容易掌控课堂,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但对学生没有实际的帮助,这样的课不上也罢。以前,笔者就有过这样的例子,让学生表演各种情绪,虽然很受学生欢迎,气氛活跃热烈,但课后学生的反馈却是“太小儿科了”。现在我常常会在学期上课前,先给学生很多选择,让学生去挑选对自己有用的主题,然后我再在尊重他们的基础上去设计教学进度与教学主题,效果好多了。
其次,教学过程的设计。对于许多老师来说,备课最头疼的除了目标的设定,就是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了,因为这些都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具体到引入点题、体验交流、启发感悟、总结这些具体环节的设计就不多说了,这里重点说说主题活动的设计。心理辅导课大多数时候是活动课,说教非常少,所以课堂上非常需要学生参与体验,讨论交流,甚至辩论。一个优秀的主题活动,可以一下子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投入,或参与实践,不断尝试,乐此不疲;或深入思考,激烈辩论,不明不休。所以如何设计一个优秀的主题活动就成为重中之重了。
经验告诉我,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来想办法:
1.借鉴心理活动课教材。教材中的活动设计也可以作为参考。笔者上课所用大量的活动设计来自对身边这些教材的取舍修改。
2.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如今网络上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心理辅导课虽是后起之秀,但因为各位同行的积极分享,心理辅导课活动设计也是非常多。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不妨在网络上搜一搜。另外许多企业拓展培训方面的小游戏、小活动也可以引进到我们的心理辅导课堂中,进行适当的调整就可以用了。
3.自己创造设计。这是最难的,最有挑战的,最需要个人的智慧。很多时候,别人的活动设计不能照搬,照搬容易水土不服。比如笔者在上《心有千千结》的时候,就把经典的“解手链”游戏改造为对成功的理解,过程与结果的思考,成为新的游戏。
4.同行之间头脑风暴。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只有借助集体的力量,才能发挥最大的创造性。在我的身边,有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团队,大家在一起备课教研,进行头脑风暴,分别贡献自己智慧,反复论证各种可能性和不可能性,最后可以挖掘出新的素材,设计出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2.浅议如何培养农村高中生的英语阅读技能李少珍
3.浅谈怎样上好高中英语阅读课中学生英语(教师版) 舒元榜
4.如何灵活、创造性地处理高中英语教材张德山
5.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吴逊
6.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问题及方法李玉芳
7.巧设语境,提高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蔡永通
8.优化英语教学策略实现高效英语教学欧美姣
9.浅谈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杜全国
10.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之全攻略李姝娟
11.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法探析索玉婷
12.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吴亚萍
13.浅谈"七选五阅读填空题"解题策略王丽辉
14.高三英语临界生——想要"补"你不容易徐晔华,孙冠东
15.高三英语语法复习新探梅梅
16.分析现状细化指导全面提高——高三英语教学反思马五中
17.英语完形填空解题技巧张丽艳
18.如何提高我县农村学生的英语水平刘平湖
19.英汉语言差异与学生书面表达错误探析李小莉
20.阅读,一定要做好"略读"和"跳读"陈红侠
21.简析"结构"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作用及运用焦全
22.实施素质教育,提升中学生英语书面表达的能力罗自强
23.高一教学过程中初高中英语的衔接王正兰
1."练评讲"教学法之教与学的珠联璧合唐慧莲
2.如何创造性地使用英语新教材杨天喜
3.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之我见冉诗勇
4.浅谈课文篇章的整体教学刘大德
5.浅谈高中英语有效试卷评讲课堂的构建徐国新
6.探讨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张旭
7.依据新课程理念,有效转化学困生潘国平
8.高中英语课堂创新的思考与尝试张兵
9.新课标理念下的外语教学和文化导入经闽
10.培养课外阅读习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甘桂玉
11.新课改下英语作业的再反思孔雁虹
12.英语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在实施《英语课程标准》中的点滴体会宣国言
13.体现《课标》理念、浓于时代气息——2010年江苏高考英语试卷解析徐才头
14.浅谈如何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朱美红
15.新课标下高三英语阅读理解中议论文备考之我见孙红艳
16.透析高考题型明确备考方略——谈高三英语总复习高加明
17.农村高中生英语学习现状及提高方法初探谭伍君
18.农村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吴振良
19.浅谈英语作文的批改刘再串
20.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林雄义
21.从皮格马利翁效应谈英语作业布置批改俞丽钦
22.浅谈英语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王梅
23.如何提高英语快速阅读的能力田海梅
24.加强课内外训练提高学生英语口语韦绿好
1.中学生英语(教师版) 交互式阅读模式及其教学实践高秦
2.充分利用英语教材,打造高效课堂陈琼,王佳斌
3.探究如何提高农村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可行性尝试王涌泉
4.几点感悟——关于教师素质与教学策略的一些认识杨茂松
5.有关英语单元习题配备的探讨韩侠
6.中学英语教学方法的探讨刘茂琼
7.论学生语感的培养与形成石兴波
8.谈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施刘艳玲
9.浅谈课改下的教师课堂行动韩先祥
10.研读高中英语新课标,实践英语教学新模式李文全
11.新课改下如何做好高中英语教学刘俊
12.在小组合作式学习中转化英语学困生钟海龙
13.正确理解英语新课标,有效指导新教材运用丁雪丽
14.运用正确的评价观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之尝试吴菲
15.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英语课堂中的情感态度王琳娜
16.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付伶俐
17.如何让学生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王雪微hHTTp://
18.高中学生书面表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周晓莉
19.浅谈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邱义忠
20.学生如何做好高考英语短文改错袁英
21.熟记短语,写"亮"作文罗巧云
22.依托高三英语教材,拓展阅读理解训练王朝军
23.解读完形填空迂回曲折选择答案王惠茹
24.在高中阶段矫治"聋哑英语"徐险峰
25.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技能的培养于丽鸿
26.高中英语教学与德育完全结合之浅见史生萍
1.高中英语"支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2.关于中学英语阅读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现状的调查报告何流,陈书元
3.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中的元认知策略培养初探胡蓉
4.高中新课程英语教材的写作教学探究杨波
5.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低效探因白君
6.论如何改善后进生,提高课堂效率高赛银
7.英语词汇的教学策略浅谈王应平
8.高一英语教学探索中学生英语(教师版) 余潇
9.培养记忆策略提高词汇教学效率汤利平
10.浅论如何在高一进行英文写作训练朱海波
11.新课标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王富民
12.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呼凌
13.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杨荣华
14."减负增效"从作业抓起——新教改下英语作业设计与评价探究张世建
15.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张定华
16.立足课堂,推进高中英语有效教学华占英
17.加强学法指导,进行"三化"复习——高考复习教学体会李志彪
18.湖北省高考英语"多项选择"题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李俊三
19.浅谈书面表达与短文改错的一体化训练冉诗勇
20.了解学情优化策略提高成效林前钗
21.在英语信息化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赵敏
22.如何指导高中学生有效地进行英语学习张卫国
1.门头沟区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状况调查研究报告吕增宝,陈金兰
2.浅谈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石学红
3.浅析英语词汇教与学黄雪苹
4.探究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王东梅
5.试论英语语法情景教学邓继国
6.任务型阅读的解题策略及教学建议甘佳禾
7.发挥游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黄东玲
8.让课堂教学实现高效益徐亚萍
9.谈高中英语试卷讲评课代辉
10.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农村英语课堂教学吴素琴
11.提高课堂教学策略之一——课堂活动设计李琴
12.浅谈民族地区普通中学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策略张宗慧
13.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冯宁迁
14.中学生英语(教师版) 农村职校英语教学反思唐有兴
15.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任守红
16.关于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一点思考田宗传
17.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课堂活动设计初探赵钰梅
18."两主双效"教法在英语课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LivingwithDisease的教案分析罗永华
关键词:体育教育;多元化;评价;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0197-01
教育评价在当今世界教育领域中,同教育基础理论和教育发展一起,被誉为三大研究课题。课堂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管理、推动教学改革,起着日益显著的作用。为加强基础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这两个文件都强调建立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十四条课程评价部分,强调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个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还要求"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好坏是学校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它是检查、总结和指导体育教学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依据,是加强教学管理,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原则方法、标准体系等直接影响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影响体育新课程的顺利实施,研究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1 体育课堂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的特点
多元化评价体系所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与之相对的多元化评价方法也是具有多样性的。通过多元化评价体系中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量化评价相结合、整体和部分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比如在平时的体育与健康课堂上的学习上,对高中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使用一种适合体育教学的评价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正确而又全面的评价。比如动态评价、观察评价、考试评价、量化考核等方式,在实际的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不同任务和内容,对高中生的体育教学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审核和评价,采取多样的手段进行灵活运用,解决目前所出现的问题,帮助高中生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
2 构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的策略
2 . 1 由重视教师的"教"转向重视学生的"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全盘控制整个课堂,教师来决定教给学生什么内容,就形成了考什么就教什么的局面,学生被动地接受这种牵拉式的教学,即使自己不喜欢,也要强迫自己学习,从而抑制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身心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主张学生主动学习,教师的角色变成了引导者,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 . 2 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体育教学评价的目标不单纯是促进学生的身体发展,同时学生的心理发展也不能忽视。在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时,除了要考虑身体素质的评价指标和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作为评价的指标。
2 . 3 强调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解和挖掘。
以往的评价学生体育课最终成绩仅依赖高度、远度以及速度的指标,而对于学生是否能真正地掌握和运用运动技术以及其心理适应各方面持有着漠视的态度。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评价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并将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逐渐转化为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 4 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
2.4.1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终结性评价注重总体分析,提供描述性信息,强调考察体育教学效果;形成性评价注重体育教学的各组成部分,强调体育教学过程,以寻求体育教师施教中因素的变量。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多元评价中,这两者都不能偏废,实行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提倡形成性评价,注重过程评价。
2.4.2 即时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
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多元评价主要是通过多元性发展性评价来促进高中体育教学工作的不断改进。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多元评价既可针对某一堂体育课进行即时性评价,也可针对阶段性的体育课堂教学或整个体育课程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即时性评价可采用每堂课结束后由体育教师在教学日记或教案上做简要评述的方式进行,从而起到及时回忆课堂教学活动全过程,发现问题与不足以便及时纠正的作用。即时性评价也可由领导、同行或专家、学生举行评课谈论会的方式进行,以便于相互指导、交流与沟通、反馈信息,鼓励体育教师"扬长避短"。即时性评价是最直接、最具体、最即时的评价形式,因而也是一用非常广泛且行之有效的课堂评价形式。在进行即时性评价的基础上,还应由学校组织实施阶段性或总体性评价,对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管理和指导,了解每一位体育教师的教学发展情况。这种阶段性评价至少每学期进行一次,并要将评价结论和整改建议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以便体育教师在新学期的课堂教学中有更大的发展。
2.4.3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目前对体育课堂教学不仅可以进行定性评价,还可以进行定量评价。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定性评价侧重于对现象本质的分析,运用描述性语言,在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价值判断意见。量化评价以绝对的抽象的分数来评价体育教学活动,这种对量化的强调在主观臆断、随意性很大的评价盛行之时是有积极意义的。
总而言之,多元化评价体系是对传统单一评价体系的一种延伸和发展,是以学生为中心,与新课改发展相吻合的评价体系,其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性。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结合高中体育的特点,以学生的个性特征为基准点,构建开放、公平、深化的评价体系,借以来充分体现评价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琰春.西方教育评价观的演进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与现代化,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