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现代商贸服务业范文

现代商贸服务业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2:5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现代商贸服务业,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现代商贸服务业

篇1

把__城建设成为一个商贸繁荣的现代化服务业城区是我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之一。围绕这个目标,全区各部门在大力发展商贸业,保障产品供给的同时,加快市场建设步伐,逐步完善市场体系,为商品流通提供必要的载体。同时,我区也十分注重整治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做到一手抓整治一手抓发展,有效地推动全区贸易市场的健康成长。特别是近年来,充分利用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机遇,从拓展流通渠道入手努力扩大内需,为确保下城区经济又好又快增长提供较强的内需拉力。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区市场货源充足,购销两旺。2007年,全市商品销售总额完成2110.1亿元,年均增长20%。

——市场体系日臻完善。我区根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采取得力措施切实推动各种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至2007年底,全区各类集贸市场共有70个。其中农产品综合市场18个,工业品综合市场52个,全部市场总面积达49.5万平方米,20__年市场总成交额644.11亿元,总纳税额2.29亿元。各类商业网点近1万个,专卖店、连锁店和仓储式商场等新兴商业网点不断涌现,2007年随着沃尔玛的进驻,总部在我区的连锁企业有17家。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环境优美、服务舒适、功能完善的大型商场、购物中心也不断涌现。

——商品流通渠道不断拓宽。近年来,全区各级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等形式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搞活商品流通。商品推介会\招商会在全国各地频频召开,效果十分明显。如区政府先后组团到香港、上海\西安、南宁等城市举办经贸洽谈暨产品展销会,累计成交额42.2亿元。不仅提高了__城的知名度,而且进一步加强了我区企业同外地客商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对外贸易业也取得显著成绩,至2007年,我区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范围已经扩大到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区外贸出口总额累计达84.48亿美元。

——内需扩张,市场繁荣。近年来,我区各地根据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的要求,努力采取措施优化消费环境,鼓励刺激居民消费。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增加、购买力的增强以及消费环境的改善,中高档耐用消费品已不断进入平常百姓家里,而且更新换代步伐也在加快。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主要耐用消费品,已由原来的“老四件” 冰箱、彩电、高级音响、空调机向“新四件”  手机,电脑,汽车,住房转换。2007年末,我区平均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手机342只、电脑115台、汽车32辆、住房131套,分别比10年前增加289只、100台、20辆、18套。在内需扩张的拉动下,消费品市场持续呈旺。200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34.26亿元,比10年增长9倍,年均增长29.2%。

——农副产品供给能力增强。近些年来,我区纷纷把“米袋子”、“菜篮子”作为重点工程来抓,使各大生产基地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市场提供种类繁多的农副产品,市民的生活必需品得到有效保障。菜篮子产品的大量供应,对繁荣市场、稳定物价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满足市场供应的同时,各级政府部门不断加大对市场秩序的整治力度,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切实保护广大消费者利益。“十五”时期,我区先后清理取缔了5个不符合规定的屠宰点。有效地规范了肉类市场的交易秩序,让群众吃上“放心肉”。

篇2

随着张掖立体交通枢纽的形成和经济通道作用的日益凸显,我们要紧紧抓住“居中四向”、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及新疆、青海、内蒙、等国家和地区的交通枢纽优势,紧紧抓住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重要历史机遇,按照“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的基本思路,加快建设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和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营造宜商宜业更宜人的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把张掖建设成为丝绸之路城市发展示范区,成为名副其实的“丝路明珠金张掖”。

一、搭建河西走廊物流集散平台,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甘肃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将张掖确定为地区性物流中心和甘肃省六大物流集聚区。在张掖建设大型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和保税区,可以为南、北两大高原资源交易和中东部工业品走向中西亚诸国搭建中转、集散和贸易平台。充分利用张掖立体交通枢纽和经济通道的地理区位优势,以张掖工业园区被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出台《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为契机,把张掖国家工业园区和国家文化产业基地“玉水苑”作为发展生态工业的战略平台,面向内蒙古和青藏两大高原,采取设立“项目特区”、开辟“园中园”等方式,积极推进跨行政区划建立“飞地”经济合作区。以货物集散、中转和商贸服务为中心,把物流园区建设成为具有货物集散功能、商品中转功能、物流配送功能、流通加工功能、物流信息服务功能、综合服务功能及特色商品展示功能、旅游文化展示功能为一体的的大型综合物流中心,为高原腹地资源加工外运和国内外产业转移搭建平台。

二、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

顺应绿色安全农产品消费需求日益增长的趋势,充分发挥张掖国家级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的引领作用,建立生态保护与现代农业相生相伴的耦合体系,建立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与持续保障农民增收相结合的增收体系,培育壮大特色优势农产品,在建设物流园区别注重工业品、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资料、能源物资等集中外运、加工销售和中转、集散、配送,建设丝绸之路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提高农副产品加工转化和输出能力,助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篇3

一、重庆商贸流通服务业人才需求新变化

1.人才数量要求。随着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型商贸流通方式的迅速发展,使重庆各大企业对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人才需求急剧上升,物流专业人才的热度直逼IT 人才,物流人才更是受到追捧。人才资源供不应求,尤其是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所需的中高级管理人员与技术骨干人员的匮乏。

2.人才质量要求。随着“一带一路”的进程,重庆商贸流通服务业将要更加直接面对跨国流通集团竞争的巨大压力。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未来商贸流通服务业人才的培养、使用和管理等都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这就使商贸流通人才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事实上,在激烈的竞争面前,人才问题依然是现代流通业发展中的一个“软肋”。虽然现代流通人才整体素质比过去有所提高,大学本科、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人才进入企业管理层的人数不断增多,一些大型民营批发企业甚至还吸收了硕士以上高精尖人才参与企业决策。但目前现代流通业仍然存在人才基础薄弱、中高层人才、复合型人才短缺等问题。

二、重庆高职商贸流通服务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专业设置滞后于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目前,重庆高职院校商贸管理类专业设置不能完全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设置,新增专业一般都在国家现有专业范围内。根据笔者发放的1000 份调查问卷(回收率90%) 显示: 涉及商贸流通服务业的专业大多为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商务管理、连锁管理等专业,专门为培养综合型商贸流通服务业人才而设置的专业较少,也少有开设与零售业对口的专业,同时重庆市高职院校在商贸流通服务业领域内有建树的教授也屈指可数。

(二)学生职业能力与实战结合不够。重庆高职院校开设了一些商贸流通类专业,以培养中高级管理和运营人才。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相对比较扎实,学习能力较强,但严重缺乏实践经验,并且很容易理论脱离实际。而且培养周期长,加之进入工作岗位之后的一段实习和适应学习的过程,很难满足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对专门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同时,重庆高职院校培养的现代商贸流通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节。物流专业的高职学生面临着就业的巨大竞争,有相当一部分物流专业学生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放弃本专业,另谋他路。另外,与房地产、IT、金融等行业的工资相比,初出茅庐的高职学生要在一线的店铺实施多年且工资待遇不高,愿意真心真意为流通事业奉献的人比较少。

(三)师资设备不完善。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是实践能力非常强的行业。为了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管理信息,接触最前沿的管理活动,高职教师应首先走入实践,了解企业经营活动。国外的企业管理教师大都具有在大公司任职的经历,这种从商的背景在转入高等院校后就是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他们通常以咨询顾问的角色与企业保持联系,对企业的发展进行跟踪研究,从而使他们有可能在最鲜活的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最先进的理论提供给学生。目前,重庆高职院校的管理学教师大多缺乏对企业的认识和了解,讲课拘泥于书本或现成的案例材料,而较少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亲自动手编写案例,使商贸流通管理乃至企业管理的实践性大打折扣。这当然主要不是教师个人积极性的问题,而是教学体制问题。

三、重庆高职商贸流通人才培养对策建议

(一)教学体系的改革。强化对现代商贸流通业人才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勇于标新立异、大胆实践创新。突出并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商贸流通类服务类专业应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专业课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组成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校内专业教学实验室和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构建专业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交叉融合的平台,让学生更多更好地接触了解社会,巩固加强专业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践、服务实践的思想观念和实践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材选择的多样化。在教材方面,除了使用现行国内外优秀教材外,还可以按不同职业分类,由产学研多方专家编写实用培训类专门教材。尽量贴近行业,贴近企业发展的需要教材,还可以根据重庆市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开发继续教育培训教材、岗位认证类教材、职业培训案例教材。

(三)校企资源共享的师资设备。鼓励教师走出校门、深入企业、学以致用、开拓视野、反馈教学。同时,应有“能者为师”的胸怀,把国内成功的经营管理者请到大学讲台上。要突破传统思维,打破门户界别和条线界别,引进一批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充实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实践是理论的“源头活水”,只有让商贸流通管理理论真正体现出实践的要求,重庆的商贸流通专业人才培养才会真正发展成熟起来。同时,企业通过对员工培训,可以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延缓其折旧的速度,而且还可能使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得到调整和更新,最终达到校企双赢。

(四)推动职业资格认证与企业需求的衔接。高职院校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高职教育改革乃至高等教育改革的有效切入点。为了使职业资格认证更具有权威性,应效仿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整合现有职业资格认证形成一套权威性的认证资格考试制度,努力与企业需求对接。

(五)关注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人才国际化战略。重庆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站,在商贸流通服务业中将会有涉及较多的跨国企业。这就必须实现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应在对商贸流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课程设计进行深入研讨的基础上,通过中外联合办学,积极引进国外教师,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教材、教学方法和管理政策,学习发达国家高职院校的教学标准和培养规范,借鉴国外高职院校的成熟经验,提出一套适合商贸流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肖怡.商贸流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江苏商论,2012(4).

篇4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现代服务业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总结经验,分析形势,明确今年我市服务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和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努力推进全市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刚才,周晓东副市长作了一个主题报告,希望大家按照周副市长的要求认真抓好落实。会议还表彰了一批先进;商贸办、旅游局、供销社、市场公司、工商局、崇仁镇等六个单位作了典型发言,都很有代表性。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几年来,通过全市上下的努力,我市商贸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是服务业产出贡献平稳增长。去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4.09亿元,增长14.6%;实现地方税收3.34亿元,占全市地方税收的57.8%,服务业税收已成为全市税收增长的重要来源。二是服务业内在结构不断优化。交通运输、商贸、旅游等服务行业得到改造提升,生产业、现代流通业等新兴服务行业发展较快,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城南商贸中心建设已摆上议事日程,“千百镇连锁、万村放心”工程深入推进,城乡商贸联动发展体系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三是服务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实行服务业发展扶持奖励政策,去年兑现资金300万元。崇仁温泉项目实质性启动,城南五星级酒店和大型购物中心建设顺利推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日趋完善,商贸流通、现代物流、旅游等重点产业都制定了专项规划。这些都为服务业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当然,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无论是服务业自身的发展质态,还是服务业的外部环境,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较低。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4%,明显低于市乃至省的平均水平,服务业发展的相对滞后,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协调发展的新“瓶颈”。二是发展档次较低。全市传统服务业仍然保持主导地位,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占的比重还不高;高档次市场、服务场所缺乏,中国领带城退出了全省重点市场,全市没有一家可高水平地承办大型会议的酒店,也缺少大型连锁购物场所。三是准入门槛高。相对于其他项目,服务业的项目审批仍比较难,部门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整体环境仍有待进一步优化。四是开放度不高。相对于工业而言,服务业对外开放度还不高,在招商引资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去年利用外资虽然实现了零的突破,但潜力空间较大,尚有大量工作要做。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着外地商贸业进入会影响我市商贸企业发展的落后观念,对商贸业要不要对外开放上认识不一。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我市商贸服务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加快发展服务业,可以说是事关我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各级各部门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服务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1.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趋势。当今时代,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服务业发展将越来越深入,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从国际经验来看,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是服务业兴起的转折点,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标志着服务业进入加速发展期。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重心开始转向服务业,服务业在就业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目前,世界多数发达国家或地区服务业发展都达到了三个70%,即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产值70%,gdp增长70%来自服务业,服务业吸纳70%的就业人口。去年我市人均gdp首次超过3000美元,按国际经验来推算,我市正逐渐进入一个服务业加速发展期,预示着嵊州服务业即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推进工业强市的重要抓手。工业发展到高端就需要有技术、有研发、有培训,到下游就需要有物流、有营销、有品牌,这些都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现在国际上有这样一种理论:没有研发设计的制造业是没有灵魂的制造业,没有现代物流的制造业是血脉不通的制造业,没有市场营销的制造业是盲聋哑瘫的制造业;缺少现代服务业支撑的国际制造业基地必然是高成本、低竞争力。目前,我市的领带服装、电器厨具、机械电机等块状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要形成产业集群优势,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必须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尽快把研发、物流、营销、贸易的水平搞上去,走出一条富有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3.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提升城市品位的客观要求。城市化推进与服务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服务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城市的现代化,没有服务业的高档次就没有城市的高品位。城市的集聚和辐射效应,会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更加活跃,从而推动服务业的加速发展;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也会促进城市功能的提升和完善。从我市情况看,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城市规模的不断拓展,迫切需要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稳步发展房地产业,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迫切需要强化家政物业、物流配送、产业承载、旅游休闲、文化传播、社会组织等服务功能,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旅游、居住和创业环境。

4.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增强地方可用财力的有效途径。服务业对地方财政,特别是对地方可用财力的增长,贡献较大。在现行体制下,工业企业中的增值税只有25%、企业所得税只有40%留在地方,而服务业中多数行业的营业税基本留在地方。去年,我市服务业上缴地方税收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57.8%,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已成为全市地方财政增长的新“引擎”。事实证明,加快贸易服务业发展,对巩固和扩大税源、促进财政增收至关重要。

5.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服务业占用能源、资源少,创造的绝大部分是绿色gdp。大力发展旅游、会展、商务、文化等现代服务业,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而且具有一定的生态环境修复功能。加快服务业发展,是调整产业结构的着力点,提升产业层次的切入点,也是有效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的增长点。因此,我们必须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加快形成二、三产业联动升级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6.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渠道。服务业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到人民群众吃饭、住房、旅行、购物、健身、文化娱乐、教育等多个方面,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紧密相联。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时期,人们的消费需求正在向高级化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只有大力发展服务业,才能更好地满足和扩大老百姓的消费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同时,服务业门类多、就业弹性大、就业方式灵活,能够有效地开辟多元就业空间,所以服务业是人民群众创业的大舞台,也是城乡居民增收的主渠道,更是改善民生的大平台。

总之,发展服务业有广阔天地,是大势所趋。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像重视工业那样重视服务业,像抓工业项目招商那样抓服务业项目的招商,做到服务业与工业经济一起部署、一起督查、一起落实,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保持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性态势。

二、突出重点,创新实干,快速推进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

当前,我市加快发展服务业正面临着极好的机遇。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趋势更加深入,国际服务业转移步伐加快,零售业的全面开放使我国日益成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一环,服务业已经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对象,推动全球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从国内来看,服务业大发展、大提升的历史机遇期已经到来。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省里建立了“三个三”财政支持商贸服务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要求加快推进我省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市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把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作为驱动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这充分体现出各级政府对发展服务业的日益重视和迫切要求。从我市实际看,我们有甬金高速和上三高速在嵊州互通的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有万年小黄山、千年剡溪、百年越剧等历史悠久、山水秀丽、人文荟萃的资源优势,有人民生活水平较高、消费能力较强的经济基础。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总的要求是要围绕“工业强市、和谐惠民”的工作主线,紧扣“创业实干强基础,创新发展求突破”的要求,进一步做强、做大、做优服务业,突出要抓好四个重点。

1.抓重点区域。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当前,我市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区域是要抓住嵊新组团集约发展的历史机遇,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加快城南新区的建设,形成新的商贸、居住、物流、市场以及企业总部,同时要积极推进旧城商贸业提档升级和开发区功能完善。五大集镇要抓住中心镇扩权的机遇,加快中心镇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与市区互补的良性发展局面。

2.抓重点产业。服务业涉及到的产业非常广,必须立足我市经济社会的实际和产业基础,在重点产业上予以突破,一是加快发展生产业。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对工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按照市委全委会要求,加快中国领带城物流中心启动;要大力发展家电厨具、机械电机等生产要素市场,加快发展法律、咨询、评估、策划和劳务中介等中介服务业;要积极发展企业总部、房地产业、楼宇经济,并通过工业标准厂房建设,加快培育工业房地产市场。二是加快发展农业要素市场。传统农业要向现代农业转变,必须依赖科技研发、市场信息、物流配送等各方面的有效支持。要积极推进茶叶市场、花木市场和农批物流中心建设,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服务支撑。三是加快发展以商业为主的消费业。积极发展现代商贸业,引进国内外的知名商贸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区域商贸中心区和商业街、步行街、特色街建设,加快经济型酒店建设,带动特色休闲服务业发展。四是加快发展旅游业。要利用好我市山水风光、地域文化以及民间工艺、传统饮食等特色,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休闲观光等相关产业。

3.抓重点项目。发展服务业与发展工业一样,没有项目,工作就没有抓手,增长就没有后劲,开放就没有载体。要借鉴工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成立商贸服务业的招商引资机构,落实专人和工作经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引民间资金和社会资本,破解资金瓶颈。项目一旦确定,要抓紧开展前期准备,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启动建设,促进项目早日建成、早出成效。在商贸流通业中,重点抓好五星级宾馆、中国领带城物流中心、花木市场、茶叶市场建设、浙东农批二期扩建工程和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的启动建设。在旅游业中,要加快百丈飞瀑景区和王羲之故居旅游区建设,做好“山水越剧之旅”文章。重中之重要抓好崇仁温泉项目,这是我市旅游业突破的重要抓手,要集中力量,力争项目早开工、早出形象。

4.抓重点企业。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壮大服务业龙头企业。在商贸流通业、旅游业、现代物流业、房地产业、文化产业、中介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社区服务业等行业中,力争都能形成一个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龙头,这个龙头既可以是本市的企业,也可以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对于这些龙头企业,既要引导其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做大做强,形成其龙头地位和作用,也要通过政策加以扶持。

三、优化环境,形成合力,进一步推进我市现代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最具竞争力的环境才能孕育出最具竞争力的产业。加快服务业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展环境的优劣,思想观念的转变,体制机制的转换。

一要转变观念。加速发展服务业,关键是要转变观念。一是要树立创新的意识。坐井观天没有思路,闭关自守没有出路,要敢于创新,以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思路破除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二是要树立开放的理念。要进一步推进服务领域的改革开放,鼓励外来资金投资服务业,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服务企业;要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增强功能、优化结构。三是要树立服务的理念。对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要认真研究解决,对服务业企业要做好引导、扶持工作,指责少一点,扶持多一点,制约少一点,服务多一点,着力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推动我市现代服务业和谐健康发展。

二要加大扶持。在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域,凡是能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我们就要大胆地干,创造性地工作,把解放思想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体现在政策上。为扶持商贸和旅游业发展,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市财政还将在3年内安排1000万元,用于城乡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集全市之力,引导扶持商贸企业做大做强。有关部门要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市扶持地方服务业发展的机遇,精心包装项目,积极跑部进厅,争取上级支持。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发适应商贸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加大对商贸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

篇5

一、奋斗目标

(一)主要目标

2009年,全区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1)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8%;(2)服务业占GDP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4)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5)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6)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7)重点建设区领导挂钩的19个总投资76.6亿元的服务业重大项目。

(二)重点行业目标

1、商贸服务业。实现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连锁经营销售额分别增长18%以上;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和升级改造连锁农家店75个,创建绿色市场1家,创建市级社区商业示范区1个;新建专业合作社3家,新建为农综合服务社13家,其中创三星级为农服务社4家,新建、改扩建农贸市场各1个,培训农产品经纪人250人。

2、物流服务业。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10%;实现物流业总收入增长15%,物流业总成本降低1个百分点;实现邮政业务增长7%。

3、金融服务业。实现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15%以上,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增长15%,消费信贷余额增长20%。

4、旅游服务业。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1亿元以上;全年接待游客180万人次;建成国家AA级风景区1个;金牛湖风景区创建国家AAAA级风景区。

5、房地产业。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房地产投资增长15%,房地产交易额增长6%,其中存量房交易额增长3%。

二、战略重点

依托我区独特的资源优势和雄厚的工业产业基础,按照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战略定位,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导向,完善提升消费业,积极拓展生产业,围绕建设现代商贸业集中区、现代物流业集中区、生态旅游业集中区、环保服务业集中区,着力打造发展现代服务业新高地。

三、工作举措

(一)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

充分发挥服务业重大项目的带动和支撑作用,重点跟踪19个总投资76.6亿元的服务业重大项目。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区政府、沿江工业开发区管委会、*化学工业园区管委会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区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区服务业重点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区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商务局,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主任,区商务局局长和区发改局分管局长任副主任。明确园区、街镇、有关部门和项目单位为项目推进工作的责任主体。区机关部门和相关单位按其职能对项目推进工作实行分工负责、责任包干。对每年列入区及区以上的服务业重点项目,实行区领导挂钩推进责任制(2009年度区领导挂钩服务业重点项目安排见附表)。建立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工作督查体系,由区大项目督查办公室对服务业重点项目推进工作责任主体和区机关职能部门服务推进项目情况实施专项效能督查并定期通报。建立服务业重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对区政府确定的年度服务业重点项目,实施月推进、季点评、年考核制度。每月召开一次推进例会,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与项目推进有关的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和项目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及时协调处理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每季度对服务业重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汇总,通过会议或文件形式通报全区。年底根据目标要求实施考核。

(二)加快生态旅游集聚区建设

以金牛湖核心景区为突破口,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推动金牛湖景区大投入、大开发、大发展,打造江北一流休闲度假景区,全力创建国家AAAA级风景区。同时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继续创建AA级以上旅游景区,加快旅游酒店提档升级,建设四星级以上酒店1-2家,精心组织《茉莉花》雨花石国际文化旅游节,建设自然风光、历史遗迹与现代都市特色相融合的生态旅游休闲区。

(三)加快物流集聚区建设

以*化工园物流基地为核心,加快西坝港区液体和固体散货码头建设,加快管道、罐区、园区铁路专用线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速形成以码头、罐区、仓储区为主体的现代化工物流框架,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现代物流企业,完善集聚区服务平台建设,建设江北口岸服务中心,为区内企业就地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同时加快包括中瀚钢材、金盛建材在内的沿江北大道物流园区建设,构建化工、钢材、建材多产业的江北现代物流集聚区。鼓励扶持驻区大企业南钢、扬子物流企业的发展。

(四)加快现代商贸业中心区建设

着力打造相对集中的城市商贸功能标志区,全力推进金宁广场、十村广场两大商贸中心区建设,建设和完善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加快商贸大市场建设,大力引进连锁、专营、直销等新型业态,推动全区商贸流通业提档升级,形成以商贸中心区、专业大市场、特色商业街为支撑的商贸流通新格局,显著提升城市现代化形象,形成辐射能力较强的区域性商贸中心,扩大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实现“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

四、加大对服务业的服务力度

(一)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一批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对全区服务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大力扶持金宁世纪、宝润、仁和市场、中瀚钢材、金盛建材、金牛湖风景区等重点三产企业,对全区销售收入30强服务业企业进行重点培育。

(二)建立重点企业服务机制。建立与我区现代服务业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加强对企业在政策、信息、融资、政府服务等方面的帮助,促进企业加快发展。

(三)强化服务业招商引资工作。精心组织实施服务业专题招商活动,充分利用《茉莉花》雨花石国际文化旅游节、重洽会等重大活动,结合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以现代物流业、商务服务业、生态旅游业等作为重点招商领域,高水平策划、包装项目进行对接,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进一步加强对全区服务业发展的组织协调

(一)强化对全区服务业发展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在重大项目、服务企业、目标管理、形势分析、招商引资等方面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合作的工作格局。做好现代服务业发展目标的制定、分解、落实及考核等项工作。适时出台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鼓励扶持政策,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篇6

一、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1、指导思想:围绕服务一二产业、服务城乡统筹、服务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充分发挥特色优势,整合现有商业资源,加快规模集聚、要素重组和产业升级,大力推进传统商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在加快新一轮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2、主要目标:从今年起到2010年,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以上,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5%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28%以上,初步建成与滨江生态型现代化和谐城市相适应的,布局合理、行业齐全、业态先进的现代化商贸服务体系。

3、重点任务:加速提升商贸流通业,大力培育和发展专业市场,积极培育现代物流业,大力提升中介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加快发展餐饮服务业和休闲娱乐业。

二、政策措施

(一)鼓励做大做强,培育和引进大项目

1、鼓励商贸服务业上规模。凡属批发零售、餐饮、市场、现代物流、中介服务等商贸服务领域,对年度经营规模(销售收入)比上年度增长10%以上,且综合实力跻身省内同业排名前100名、绍兴市内同业排名前10名的,分别奖励企业经营者3万元、2万元。

2、引导商贸服务业提升档次。对符合商贸服务业发展导向的新建、改建、扩建商贸服务业项目,实际投资额(不含土地出让金)分别在1000—2500万元(含2500万元,以下同)、2501—5000万元、5001万元—1亿元、1亿元以上的,分别奖励投资业主20万元、40万元、80万元和100万元。若经营场地采取租赁形式,建成并开业的面积分别在3000—5000平方米、5001—10000平方米、10001—20000平方米和20000平方米以上的,分别按8万元、15万元、30万元和50万元的标准一次性给予奖励。

3、鼓励市内外企业来*落户、经营。为优化现代服务业规划布局,对新建的重大服务业项目,在用地指标上予以优先落实;对符合规划并对*经济具有较强推动作用的大型物流和连锁企业配送中心建设项目,按照仓储、运输等相关行业标准控制用地规模,采用协议出让方式给予供地;对建城区内属“退二进三”性质的重大服务业项目,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并经市规划、国土部门审核同意,报市政府批准,给予企业在用地价格上优惠,充分调动企业“退二进三”的积极性。

4、每年确定一批对全市服务业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经营项目(不包括房地产商住楼投资),对实际投资额在2000万元以上,且原有企业规模排名全市服务业企业前20位的,以上年实缴税费为基数,增加10%的超额部分,根据企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大小,由市政府确定给企业适当奖励。对新办服务业企业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除必须上交上级的以外,一律免除,期限三年。

5、鼓励服务业企业落户城北新区。为鼓励服务业企业入驻新城区,对从2009年1月1日起,实际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落户在城北新区的服务业企业,在原投入奖励政策基础上再加奖30%。

6、对新设立的商贸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从设立起3年内:商贸零售企业年度营业额达到0.3亿元、0.8亿元、1亿元,住宿餐饮企业年度营业额达到0.1亿元、0.2亿元、0.3亿元,并上缴各类地方税费达到60万元、100万元、150万元的,对企业经营者按年分别奖励5万元、8万元、10万元。

7、商品批发企业年销售额(指主营业务收入,下同)在1亿元(含)以上,商品零售企业年销售额在0.8亿元(含)以上,其他流通服务企业在0.5亿元以上,住宿、餐饮服务企业年营业额在0.2亿元(含)以上,当年实际缴纳地方税费环比增幅在15%以上的,每家奖励8万元。

8、投入2亿元以上的专业市场和大型商贸服务企业,采用“一场一策”或“一企一策”。

(二)大力发展新型服务业态

1、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和流通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对投资新建信息、价格指导、网上交易,资源统一配置和其他支撑辅助功能为一体的电子商务网络、商贸企业实行电子化管理、电子交易等信息化建设和改造,其软件及配套硬件实际投资在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上,按5%的标准予以奖励。

2、鼓励发展现代物流业。鼓励发展物流配送中心和以产业基础为依托的区域物流节点,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可以由其总部统一纳税;经税务部门批准,可以享受国产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对现代物流企业用地,在城市物流规划用地上给予相应安排,按工业用地价格出让,占地较大的,且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困难的,报经税务部门批准后,给予减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对采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自动分拣系统等先进物流技术的,按实际投资额的5%标准给予奖励,其投入的设备比照工业企业享受技改贴息。

3、加快专业特色街建设。凡符合全市商贸发展规划要求建设的专业特色街(专业特色街标准另行制订),按照乡镇(街道)实际投入额给予3-5%的补贴,补贴最高不超过50万元。

4、支持发展连锁商业。凡在本市由总部统一配送结算的连锁(直营)企业新开设连锁(直营)店,实际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且经营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每新增一个网点年终一次性奖励业主2万元;实际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且经营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的,每新增一个网点年终奖励业主1万元;新建符合商贸流通规划的配送中心,实际投资额在1000—1500(含)万元的按30万元标准给予补助,1500万元以上按5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以上投资总额不包括土地价格。

5、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凡已注册登记,年营业额在50万元以上的家政服务公司,安置就业人员年固定在30人以上,每年给予1万元的奖励。物业管理规范,住户满意度较高,且获得绍兴、省、国家级先进物业管理住宅小区,当年分别按1万元、2万元、3万元的标准奖励物业管理公司。

6、规范发展中介服务业。凡新办独立核算的科技、法律、会计、审计、税务、技术、教育、外贸等咨询中介服务企业,经批准,自开业之日起两年内给予免征企业所得税。

(三)鼓励企业品牌创新

1、鼓励服务企业引进名牌,凡引进国内外著名商贸服务企业(按国家商标局重点商标保护名录品牌所列为准,国内前10位、国际前100位),投入在500万元以上,且经营在5年以上,除享受投入奖励政策外,再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引入国际高端品牌(详见国际品牌目录)投入50万元以上,且经营3年以上的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励。

2、鼓励企业新创服务品牌,凡创绍兴名牌奖5万元,创浙江省名牌奖20万元,创全国名牌奖100万元。

(四)积极引导商贸服务业管理规范化

1、鼓励商贸服务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对新组建或改组的商贸服务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符合商贸服务业发展导向目录,具有带动作用的优势商贸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在国内主板市场上市的企业,按所募资金万分之二(不足100万元的按100万元)予以一次性奖励。

2、鼓励发展商贸服务业行业协会。凡新组建的商贸服务业行业协会,经市民政局、市商贸办审定,且运作规范正常的,每家一次性补助工作经费3万元(组建时补助50%,正常运作时补助50%)。

3、引导企业管理上层次。对通过ISO9000、ISO14000认证的商贸服务企业,一次性奖励2万元;对通过SA8000认证的商贸服务企业,一次性奖励3万元。

4、加快高级服务人才引进,特别是要吸引职业经理、信息技术、国际贸易、现代物流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高级职业技能、旅游服务等方面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服务业企业可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用于对员工的培训和继续教育。

(五)努力构建商贸服务业安全体系

1、积极创建“放心店”工程。对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中,完成政府下达任务指标达100%的,每建成一家放心店,经市工商局验收合格后并挂牌经营的,奖励商品主配送企业300元;在验收合格的“放心店”工程示范商店中,按10%的比例评选出优秀示范放心店,给予一次性每户1000元的奖励;按10%的比例评选出农村维权优秀监督员,给予一次性每人500元的奖励。

2、加快规范化农贸市场建设。对经有关部门验收达标的规范化农贸市场(规范化农贸市场标准另行制订),一次性按10万元标准给予奖励;对列入规范化农贸市场创建计划,创建活动中设施改造投资规模在150万元以上的,每家再给予3万元奖励。对个别基础设施特别陈旧,通过改造达标的农贸市场,经审核后报市政府研究同意,适当提高奖励标准。

3、凡从事生猪(牛、羊)定点屠宰的厂(场)购置用于机械化屠宰设备投资额在200万元以上,本辖区生猪屠宰率达100%,按设备投资额的1%给予补助(最高限额为10万元);新建规模化、工厂化、机械化的屠宰(场)项目,征用土地按工业性用地指标征用;相关地方性建设规费按照政府性投资项目予以优惠。

4、对连锁经营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已登记的运送鲜活商品的小型货车,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给予市区通行、停靠的便利。直营连锁经营企业有关登记、许可证等手续,由连锁企业总部向有关审批机关统一申请办理,并报所在地部门备案。

5、对商贸流通企业在用水、用电、用气优惠性政策扶持上,参照工业企业优惠性扶持政策执行。

三、组织领导

1、强化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商贸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全市在推进商贸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商贸办。各相关部门要对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各乡镇、街道也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对服务业工作的协调指导,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落实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有序地开展工作,共同推进商贸服务业健康发展。

2、营造发展氛围。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及其他宣传舆论阵地的导向作用,广泛进行宣传,强化新闻。大力宣传服务业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与一、二产产业互动发展的重大意义。创新舆论载体,通过不断宣传服务业的发展成果和涌现出来的典型事件,大力宣传从事服务领域的突出单位和优秀代表,提高企业和群众对发展服务业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形成发展合力,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服务业的发展,营造企业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3、完善统计制度。建立科学的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切实抓好服务业普查工作。统计部门要认真做好服务业各类数据的收集、汇总、分析工作,及时反映服务业总体发展情况。

4、建立健全行业协会。进一步完善行业协会服务功能,切实承担政府对企业的部分管理和协调职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市场保护、行业自律、沟通企业和政府等方面的作用。

5、实施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把服务业发展作为各乡镇、街道及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根据服务业发展工作目标,建立和实施科学合理的服务业考核细则。

四、其他

1、加大商贸服务业政策的支持力度。从2009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000万元,设立商贸服务业发展资金,专项用于本政策意见的奖励、补助项目。并设立突出贡献奖,在商贸服务领域的批发、零售(连锁)、住宿、餐饮等相关行业中,开展“*市十强商贸服务企业”、“*市十优商贸服务业优秀经营者”评选活动(具体评选办法另行制订),对当选企业及经营者由市政府予以通报表彰,并给予相应奖励。

2、享受本扶持政策的商贸服务企业(含集贸市场),必须是财务制度规范,依法经营,照章纳税的企业。企业所获得的奖励资金必须用于扩大再生产,并纳入相应的财务科目。涉及新建、扩建的投资项目,其实际投资额不含征地费,奖励项目不重复计算。对一个企业享受上述所有奖励项目的奖励资金总和,要以该企业对地方财政贡献度为限。对存在偷漏税、侵权、仿冒等违法违规行为而受到有关部门查处的企业,以及当年度发生重大安全生产、食品安全责任事故的企业,一律取消享受上述优惠政策的资格。

篇7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任务,按照“发挥省城优势,发展省会经济”的总要求,以建设现代商贸服务业强市为目标,以发展大商贸、大市场、大流通为方向,以增强商贸服务业竞争力为核心,大力推行现代流通方式和经营业态,优化结构,扩大开放,完善政策,整合社会资源,培育发展大型商贸服务企业集团,完善现代商贸服务业流通体系,努力提高商贸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和国际化水平,全面提升全市商贸服务业整体素质、综合竞争力和服务水平。

(二)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50亿元,年均增长14%;全市流通业实现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25.5%以上,占GDP的比重达到11.6%以上;限额以上连锁商店商品销售总额达到1500亿元,年均增长15.5%,年营业额过50亿元的大型连锁企业集团达到10家,其中过100亿元的达到2-3家;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5%,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有较大幅度增加,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社会物流量达到40%以上,基本确立起全省综合物流中心和全国区域物流中心的地位;流通业吸纳的劳动力占全市从业人员的比重由2005年的6.6%增加到7%。

二、发展重点

(一)做大做强骨干商贸服务企业。大力支持商贸服务业的大企业,通过资本运作、资源配置等方式,实现低成本快速扩张。引导具有服务、技术和市场等优势的商贸企业,通过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做大规模,共赢发展。重视“老字号”振兴工作,重点扶持历史悠久和具有一定发展前景的着名“老字号”商贸服务企业,在体制创新、知识产权保护、融资信贷、发展环境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加快培育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商贸服务业企业集团。

(二)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发展龙头连锁企业,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提高连锁企业的规模化、规范化水平。鼓励连锁大企业借助品牌、管理、技术和网络等优势,大力发展特许连锁,实现企业规模的快速膨胀,形成以*为总部、跨地域发展的大型连锁企业集团。加快发展民生需求导向的连锁经营,积极引进连锁经营总部和采购中心,推进连锁经营向多领域、深层次发展。引导和推动连锁企业拓展市场,向社区、新建居民区延伸,向县城及农村中心乡镇延伸。鼓励支持连锁企业加强配送中心建设,强化总部统一配送功能,提高统一配送比重。逐步构建起以大型连锁企业为龙头,以采购、配送、信息为支撑,业态多样、业种广泛、辐射城乡的连锁经营网络。到2010年,限额以上连锁企业商品配送率要达到90%以上。

(三)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适应经济发展对现代物流的需求,大力培育物流市场,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支撑体系建设,尽快构建起以物流园区为依托,以物流平台为支撑,以第三方物流为主体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形成全省综合物流中心和全国区域物流中心及重要物流节点。重点推进盖家沟、现代、郭店3大物流园区的建设和提升,整合物流资源,提高物流业的集聚辐射能力。结合物流区功能建设,加快建设交通网络、信息网络和流通网络3大物流平台。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推进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突出抓好10家经营规模较大、发展前景好的重点物流企业。建立现代物流业发展推进机制。完善现代物流统计、物流标准化和人才培养等物流基础性建设,及时掌握和监测分析物流业的发展和运行情况,加强宏观管理,促进物流业快速发展。

(四)加快改造提升各类商品批发市场。以推进商品批发市场改造升级为切入点,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商品批发市场体系。重点建设生产资料、日用生活品、农产品批发市场,抓好茶叶、果品、蔬菜、海鲜、服装、汽配、建材等重点批发市场的整合改造提升,进一步突出商品市场的专业特色,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提高集聚辐射能力,在沿经十路、铁路线、小清河、黄河“四沿”发展带上,重点加快建设15个有潜力做大的大中型商品批发交易市场。重点支持2—4家农产品批发市场进入全国“双百”工程行列。建设完善商品检测、统一结算、网上交易、加工服务等服务体系,逐步提升各类商品市场的现代化营销水平。

(五)构建农村商品流通服务体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重点构筑农产品购销、农村日用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网络。积极培育发展直接为农村商品流通配送的骨干龙头企业,建立规范的配送中心,提高农家店的商品配送率,形成市、县、乡3级商品配送网络。根据国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技术规范要求,把无公害农产品引进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扩大农产品超市经营。重点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引导城市连锁店、配送中心和超市向农村乡镇和重点村延伸发展“农家店”。建立长效机制,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尽快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到2010年,力争农村连锁超市覆盖到乡镇和有条件的行政村,村级店建设达到3000家。

(六)大力发展商务服务业。以会展业、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特色经济为重点,推进商务服务业向规范化、产业化发展,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会展业要围绕提高国际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整合会展资源,培育骨干会展企业。引导和鼓励专业市场和企业集团,以各自的产业基础和网络优势,投资组建会展经营公司。围绕电子、信息、机械、家具、食品药品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品牌特色,培育做大具有*特色的展会项目,办成可持续发展的自主品牌展会。引进实力雄厚的大型会展企业落户*。争取国内外行业权威机构、国家有关部门、行业协会的支持,召展引会或共同举办展会。每年争取1-2场全国性的知名大型展会在*举办。进一步完善商务环境,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改善管理和服务,提高楼宇经营水平。盘活整合现有楼宇资源,推动楼宇经济上档次、上水平。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发挥各自优势,推进集购物、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特色街建设。开展创建商业名牌企业、商业服务名牌、商业服务明星推介评选活动,以特色创名牌,以品牌促特色。加大鲁菜品牌塑造和特色餐饮发展,实施品牌和“老字号”振兴战略,推进鲁菜创新。做好国家级酒家酒店和“绿色饭店”创建等级评定工作,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到2010年,争取国家特级酒家酒店达到50家。

(七)加快构建城市社区商业便民服务体系。围绕满足社区居民基本生活需要,推进实施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的社区“双进”工程和社区室内生鲜副食品市场建设。

(八)加强商贸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全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围绕提升商业聚集功能,形成与区域性中心城市总体布局相适应的现代化都市型商业发展新格局。市规划、建设部门在审批新建和改、扩建的城市大型商业网点前,需征求贸易服务业主管部门意见,必要时组织听证。对不符合我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的项目,尤其新建小区未规划预留便民商业设施的项目,市规划、建设部门不予核发规划建设许可证。城市居住区内的商业网点用地、用房以及作为小区公益性资产的便民网点,不得挪作他用。

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积极开发和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以技术创新促进管理创新,全面提高商贸服务业信息化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力度。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有关规定,市财政局要会同市国税局、地税局抓好支持连锁经营企业统一缴纳所得税、增值税政策落实;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卫生等部门要研究提出简化连锁门店注册、登记、办证手续,支持连锁企业快速扩张具体实施意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文化等部门要为连锁企业经营专营、专卖商品提供政策支持;公安部门在符合交通管理规定前提下对连锁企业的车辆提供市内通行、停靠等便利;连锁企业统一配送的除食品以外的商品,其商品质量、卫生防疫等方面的检查,原则上只在配送中心进行。降低商贸服务企业用电成本,逐步缩小服务业照明用电与普通工业用电价格的差价,2年内实现并轨。在城市改造中,涉及老字号店铺原址动迁的,原则上应原地安置。对现存的老字号商号、商标采取保护性措施,为老字号申请注册商标提供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帮助。对具有发展前景的老字号连锁企业给予支持。将物流配送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范围,给予重点扶持;所需进口设备,可按规定享受免征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优惠政策;所需国产设备符合国家税收规定的,经税务机关批准,享受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的政策;现代服务业项目,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前提下,依据有关政策优先办理建设用地手续。

(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全面落实国家、省政府已出台的扶持流通业发展政策的同时,逐步加大对商贸服务业发展支持力度。市财政每年安排的贸易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视财力情况,逐年增加。支持重点龙头商贸服务业项目和企业的建设发展;支持连锁企业配送中心、信息系统建设和人才培训;支持发展一批规模较大、现代化水平较高、服务功能比较完备、能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支持发展连锁经营、社区商业服务网络、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支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社区便民服务设施建设;支持“社区商业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支持一批具有做大潜力的商务服务业企业集团、服务名牌企业、老字号企业,促进商贸服务业的全面发展。

篇8

前期,我分别就休闲旅游业、现代物流(专业市场)、商贸商务业开展了专题调研,在此基础上,今天就整个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召集有关部门和企业负责人进行座谈。刚才,听取了关于构建三省边际现代服务业高地总体规划纲要及旅游业、现代物流(专业市场)、商贸商务业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和政策制定的情况介绍,市政府分管领导以及有关部门、企业负责人分别就如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这对于市委、市政府下一步抓好现代服务业发展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借此机会,我讲六层意思,供大家参考。

一、关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必要性

1、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国家宏观调控,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近年来,服务业虽然发展较快,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亿元,同比增长%,但与工业经济相比,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却不升反降,在—年分别下降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年又继续下降个百分点,仅占GDP的%,低于全国%、全省%的水平,在市个县(市、区)中排名倒数第一,服务业已成为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短腿”。区域经济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服务业是其重要支撑,必须高度重视服务业的协调发展,这不仅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也是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不断提高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当务之急。

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深化兴工强市战略、推进工业提升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增强经济实力的必然要求。从产业发展沿革看,服务业与工业始终是有机融合、互相促进的,推动工业集群集约发展,取决于物流、商务、信息、科技等生产业的支撑和配套水平。年,工业占GDP的比重达%,且工业产业%以上是制造业,在提升发展过程中,对服务业的需求更大、更迫切,加上服务业的营业税百分之百归地方,这对于增加地方财力贡献比较大。因此,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兴工强市战略、推进工业的提升发展,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把现代服务业培育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区域合作,抓住机遇,抢占先机,提高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仅靠内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在立足市情实际的基础上,确立“跳出看、跳出发展”的思路,以更宽广的胸怀和视野统筹谋划的发展。要在不断激发现代服务业发展内力的同时,抓住机遇,抢占先机,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加快借力发展,做到内外并重、齐头并进,做好借势发展、错位发展文章。要放眼三省边际乃至全国来谋划,加强地区间区域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着力构筑三省边际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

4、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推进创业创新、富民强市,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社会和谐,围绕城市定位,实现“一高两进”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重要载体。现代服务业具有门类广、领域宽、劳动密集度高的特点和回报快、带动力强的行业优势,在推进“两创”、统筹城乡发展上具有其它产业不可替代的作用。国际经验表明,随着人均GDP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服务业已成为吸纳劳动就业的主渠道,年,市服务业从业人员达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可以说,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现代服务业所具有的环境营造、产业集聚、城乡沟通、人才培养和增加消费等功能起着基础媒介和桥梁作用。因此,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围绕城市定位,推进创业创新、富民强市,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一高两进”三步走战略目标的一个很重要的载体和抓手。

二、关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工业新城、旅游胜地、山水家园”的城市定位和实现“一高两进”三步走战略目标,按照“立足、依托、辐射”的要求,创新体制机制,发挥比较优势,构建政策“洼地”,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鼓励发展商贸商务业,推进现代服务业总量扩大、行业集聚和产业提升,加快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辐射强劲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使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关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目标定位

1、定性目标。就是要打造三省边际现代服务业高地,致力构建“两地一城”,即打造三省边际休闲旅游胜地、构筑三省边际现代物流集散地、建设三省边际商贸商务名城。

2、定量目标。一是到年的主要目标。到年,力争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突破亿元,年均增长%以上,占GDP的比重达%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达万人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以上。二是到年的展望目标。到年,力争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使服务业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使成为三省边际地区一流的休闲旅游胜地、重要的现代物流集散地和商贸商务名城,从而真正形成三省边际现代服务业高地。

四、关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布局

1、总体布局

结合市域总体规划“一心三区”的市域空间结构,科学确定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空间布局为“一主两副三点”。“一主”即以城区为核心商圈,主要是强化城区的集聚辐射功能;“两副”即以、为两个服务业发展副中心,主要是进一步增强中心镇联系城乡发展的服务功能;“三点”即以、、保安为三个服务业发展重点乡镇,主要是以旅游业为重点发展方向,配套相应的旅游接待等商贸商务功能。

2、“两地一城”重点项目空间布局

一是旅游业功能分区空间布局,突出抓好“一中心三景区”建设。“一中心”,指旅游接待集散中心;“三景区”,指山—、关—宅和—等三大核心旅游风景区。

二是现代物流(专业市场)空间布局,突出抓好“二区四中心七市场”建设。“二区”,指在城南开发区重点规划建设现代物流集聚区,在镇重点规划建设边际现代物流集聚区。“四中心”,指综合物流中心,边际综合物流中心,危化品专业物流中心,城北工业新城物流中心。“七市场”,指边际农特产品交易市场(农贸城),市场,汽车综合市场,商贸城,装饰材料综合市场,边际农资交易市场,家居市场。

三是商贸商务业空间布局,突出抓好“一核四街五点六中心”建设。“一核”,指大南门核心商圈。“四街”,指四条特色功能街区,包括路金融科技中介商务街、路特色餐饮街、解放路服装鞋帽精品购物街及市心街传统老字号商业街。“五点”,指五个大型商业网点,包括振辉?财富中心、时代广场、旅游购物中心、购物中心和购物中心。“六中心”,指六个商务休闲中心,包括和商务休闲中心和生态休闲中心、职教中心及会展中心。

五、关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

结合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按照“立足、依托、辐射”的要求,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突出重点带动,着力推进现代服务业总量扩大、行业集聚和产业提升,加快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辐射强劲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构建三省边际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要围绕“一主两副三点”(即以城区为主核心商圈, 为发展副中心,保安为发展重点乡镇)的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重点打造“两地一城”,概括起来即三句话:一是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业,打造三省边际休闲旅游胜地;二是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构筑三省边际现代物流集散地;三是鼓励发展商贸商务业,建设三省边际商贸商务名城。

1、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业,致力打造三省边际休闲旅游胜地。一要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当前要全力以赴抓项目,以山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为契机,加强山景区及周边环境整治,加大地貌保护开发,加快 村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进度,着力提升三大核心景区的品位和档次。同时,要积极探索完善乡村旅游开发机制,重点开发一批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二要加大旅游配套产业建设力度。要在解决“游”的同时,加大“吃、住、行、购、娱”五要素相关配套产业建设,着力提升休闲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支持发展景区接待中心、经济型酒店、乡村旅馆等特色住宿业,引导鼓励金三角度假村等现有酒店进行改造提升,重点培育中外特色餐饮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饭店集团来江投资创办高星级饭店,提升宾馆餐饮业的档次。三要加大市场营销力度。要创新营销方式,安排专人,集中精力,在抓好传统营销的同时,更加注重开展活动、媒体、节会营销,通过举办节、在央视做广告、参加旅交会、发放旅游消费券及开展“人游”等活动,进一步打响“千年古道?锦绣”的旅游主题品牌,努力提高旅游经济收入。四要加大行业管理力度。要进一步创新机制体制,注重旅游管理和服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尤其要抓好导游、营销和服务人员的素质培训,进一步提升对外的旅游形象。

2、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致力构筑三省边际现代物流集散地。一要积极培育区域性物流中心。重点要加快建设综合物流中心,满足城区物流综合需要,同时辐射本省、江西、福建、安徽等地,形成省际间连锁配送基地。启动建设边际物流中心建设,满足中部特色经济区等重点工业平台开发以及木业家居交易市场等专业市场物流配套的需要。谋划建设危化品的仓储物流中心建设项目,满足化工原料及产品的输入输出与仓储需要,并承担三省边际地区的危化品转运。超前谋划建设城北工业新城物流中心,满足城北工业园区企业发展的需要。二要大力培育特色专业市场。依托的消防器材营销网络和产业优势,规划建设市场,并通过市场吸引市外现有消防器材大企业迁址集聚,把消防器材产业真正培育成为“市场、制造”双强产业;依托木材产业集群优势,规划建设家居交易市场,为打造中国木业家居和木门之都提供平台支撑;依托边际区位优势,规划建设边际农资交易、农贸城和汽车综合交易、商贸城等市场,充分发挥特色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三次产业有机融合、互促共进。三要着力培育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引导企业向重点物流中心、大型专业市场等重点物流园区集聚,大力支持总部型物流企业建设;整合现有货运企业和营运车辆等资源,鼓励引导骨干龙头企业实行主副分离、服务外包,积极支持有实力、有意向的公司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大市外物流企业的引进力度,提升区域物流业发展档次,推动物流业向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发展。同时,探索发展提供物流发展规划、信息咨询、供应链管理等服务的第四方物流。四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优化公路、铁路、水路等物流联运网络,构建三省边际交通枢纽。依托电气化铁路、南高速公路、国道及、省道等现有交通网络,加快建设杭长客运专线,谋划建设广丰——遂昌高等级公路等省际通道,促进运输服务与物流发展有机融合。

3、鼓励发展商贸商务业,致力建设三省边际商贸商务名城。一要着力培育生产业。重点发展金融、科技、中介、会展、职业教育等服务业,以有效降低商务成本,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要想方设法吸引市外金融机构来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市内金融机构扩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努力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要围绕“4+X”重点培育产业,着力抓好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积极完善服务体系,重点培育投资管理、会计审计、资产评估、担保咨询等中介服务业,加强规范化管理,提升中介服务水平;要整合现有节会,以举办节为契机,不断推动大型会展业加快发展,努力扩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大做强职业教育,依托职业中专和职教中心加强技术工人培训,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二要大力推进核心商圈建设。要按照“宜精不宜滥、宜少不宜多”的原则,积极谋划建设大南门核心商圈和路、解放路、市心街等特色商业街区,培育壮大商贸龙头企业,鼓励发展特许经营、连锁经营、总、电子商务等新型商贸业态,大力引进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连锁企业来江设立区域性总部及中心店,支持万商控股、左邻右舍等本地商贸龙头企业实施跨地区经营的总部经济战略,带动区域商贸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三要优化完善商务休闲功能。着眼于优化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在城南规划建设企业商务办公集聚区,鼓励大企业、大集团设立总部研发办公写字楼,建设中小企业孵化大楼。完善城市商务休闲游憩功能,分期规划建设休闲中心、商务休闲中心等,把城区建成以山水为基调的最佳休闲商务区。依托自然生态和旅游资源优势,在、、等经济、旅游重镇,建设各具特色的生态休闲中心。

六、关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培育发展,省委省政府还于去年专门召开现代服务业发展大会,进一步完善了相关扶持政策,可以说,今后一个时期是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此,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加大扶持,重点突破,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跃上新台阶,全力开创现代服务业工作新局面。

1、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关键要澄清两个模糊认识:一是发展现代服务业会不会冲淡主攻工业的氛围、削弱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工业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础,现代服务业是发展工业的支撑,现代服务业没有工业的支撑就很难得到快速发展。反之,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要求现代物流、商贸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提供相应的支撑,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工作中,必须始终突出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在优先发展工业的同时,注重现代服务业的培育和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今年,我们将编制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相关规划及扶持政策,或许在干部群众中会造成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认为去年着重抓工业提升工作,今年又转为抓现代服务业,会不会冲淡主攻工业的氛围,这个要做好解释说明,市委、市政府一直强调“兴工强市第一战略、工业经济第一经济”,这是很明确的,也是不容动摇的,要始终坚持一切围绕工业、一切服务工业、一切服从工业。二是突出休闲旅游、现代物流、商贸商务三个重点是不是其他服务业就不发展了。应该说现代服务业的涵盖面很广,但还是要突出发展重点,不能面面俱到。当然,在突出重点培育提升的同时,要继续鼓励和支持发展房地产、特色医疗、职业教育、交通运输、社区服务等有基础、有特色的服务业,做到统筹兼顾,以点带面推进现代服务业的整体提升,着力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如为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市政府于去年出台了“房地产条”政策大力扶持培育,今年月的发展势头还是不错的。

2、要进一步深化规划,加大扶持。一要强化规划引领。从构建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的高度出发,深化细化各专项规划,特别是要高起点、高水平地编制休闲旅游业、现代物流业和商贸商务业专项规划,做到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紧密衔接;各有关行业管理部门要做好相关行业的规划编制和组织实施工作,制定落实年度计划方案,严格执行规划,着力做大做强做特,确保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二要加大政策扶持。科学制定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坚持突出重点、扶优做强的原则,尽快完善出台有关休闲旅游业、现代物流业和商贸商务业的专项政策意见,特别要在用地、税收等方面予以倾斜,集中优势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和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增强政策的吸引力和可操作性,着力构筑政策“洼地”,营造良好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三要增强资金保障。市财政每年要安排万元资金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通过贴息、奖励等方式,扶持现代服务业领域中具有全局性且影响大、带动作用强的项目,引导现代服务业投资方向,推动服务业内部行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各行业管理部门要积极向金融服务机构推介服务业项目,各金融服务机构要加快信贷、结算、理财等产品的创新,增加对服务业的信贷支持;市中小企业担保中心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担保资金,用于服务业中小企业贷款担保。

篇9

一、围绕三化联动,完善商贸规划

坚持三化联动是广安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商务工作必须在三化联动上,找准工作突破口,在规划上与工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城乡建设有机衔接、协调发展。市发展和改革委会同市商务等有关部门,已编制和完善全市商务发展总体规划,抓紧编制和修订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贸流通、旅游等行业规划和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项目。目标是构建畅通物流通道,建设便捷信息服务网络,形成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拓宽农业发展服务渠道,大力发展农村新兴服务产业,切实为“三农”服务。围绕增强城镇辐射带动作用,坚持城镇建设与商贸发展相协调,积极构建商贸中心,不断繁荣商贸经济。

二、打造骨干卖场,完善商贸设施

把改变小而散的现状,建设大型专业卖场和集中成片街区,作为当前商贸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快建设中央商务区及县城核心商圈,各区市县以城市拓展和改造为契机,加快建设骨干商贸设施,加大商贸招商力度,引进国内外理念新、服务优、品牌响的商贸企业发展大型商业网点,引进浙江省四川商会建设广安国际商贸城,打造辐射川东北的大型购物中心;各区市县扎实抓好商贸流通载体建设,强力推进城区核心商圈和特色商业街区打造,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入驻。

三、培育规模企业,做大商贸总量

目前,我市商贸流通业存在规模小、档次低等现实问题,迫切需要做大做强、提升档次。各地各有关部门加大扶持规模以上商贸企业发展力度,将项目资金向商贸骨干企业重点倾斜,商贸项目建设相关手续优先办理,信贷额度、利率给予优惠,努力在百货商场、综合超市、连锁经营、物流批发、餐饮娱乐企业、生活服务等方面,培育一批商贸服务骨干企业。

四、发展现代服务业态,完善商贸体系

一是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研究制订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引进大型物流企业、物流整合商、物流地产商,建立综合物流中心、专业物流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二是支持发展金融保险业。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搭建投融资平台,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增加居民消费预期,鼓励居民信贷消费,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服务产业链发展,加快以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推进社会信息化应用,积极培育信息服务企业,提升社会信息服务水平。四是发展农村和城镇社区服务业。以“万村千乡”、“家电下乡”、“农超对接”、“双百市场”等商务惠民工程为重点,加快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流通网络体系建设。

五、发展外向型经济,开拓国外市场

一是努力扩大外贸出口。在稳定现有出口规模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在巩固欧美和港澳市场的同时,利用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大对东南亚和南亚等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国家和地区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外贸出口目标任务。二是提高外资利用水平。以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科技含量高、资源利用好、环境破坏小的项目为重点,结合我市优势产业发展,包装一批新项目、大项目面向国际知名企业招商引资,力争引进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入驻广安。三是实现外经工作新突破。抓好外派劳务培训,打造外派劳务品牌,拓展外派劳务规模,创建外派劳务基地,发展外派劳务产业,鼓励市内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国门,在国外建立销售网络、承接工程,吸引市内人员就业,努力增加外派劳务收入。

六、落实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

篇10

加快融入新区步伐,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市委九届三次和区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推动我区现代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提高我区现代服务业综合竞争力,根据《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津丽党发[]18号)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依照“坚持更高标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追求更高水平,实现率先发展”总体工作要求,以国际化提升服务业能级,以市场化做大服务业规模,以信息化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以法制化改善服务业发展环境,紧紧抓住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机遇期,以优化服务业结构、完善服务业功能、提高服务业竞争力、拓展服务领域为重点,改造提升激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平。

二、发展原则

市场运作原则;坚持多元化投入,坚持政府指导。多种所有制共建原则;坚持改造与新兴并举原则;坚持分类推进、突出重点原则;坚持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原则;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原则。进一步扩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提升服务业总体竞争力,努力实现我区服务业的全面开放和快速发展。

三、主要目标

基本形成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载体、以重点项目为带动,年。构建起集现代商贸业、现代物流业、现代旅游业、现代金融业、现代房地产业、信息产业、商务总部经济等产业于一体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成为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区域,国际物流中心重要组成局部,生态型和高经济增长型旅游区,南方重要的临空商务区。

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26亿元,年。年均增幅26%占全区生产总值的50%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20亿元以上,引进项目全部达到或超过区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规定。

四、重点任务

(一)以融入整体发展为契机。

1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实现突破

从融入新区服务新区的战略高度,1总体规划中突出服务业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积极发挥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导向性作用,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年,全面实施《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见》和《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方案》落实《区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做大做强现代商贸业、现代物流业两大优势主导行业,2培育“214产业发展模式。全力构筑信息产业的先导地位,充分挖掘旅游业、金融业、商务及总部经济、房地产业四大潜力产业的后发优势,形成主导产业支撑、先导产业引导、潜力推进的产业发展模式。

2构筑经济板块方面实现突破

形成产业、项目、人才、资本“四集聚”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经济板块。1打造军粮城散货物流园区、大毕庄商贸物流区、新立商务商贸区、华明商务商贸区、临空商务区、海河中游循环经济商务商贸区、湖旅游区、海河智慧城、软件园9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依照规划全面启动军粮城散货物流区、大毕庄商贸物流区、新立商务商贸区、华明商务商贸区、软件园5大服务业经济板块的建设,2年。企业入驻占地面积平均达到30%湖旅游区按总体规划批复的实施进度进行年-年的规划建设;完成临空商务区、海河中游循环经济商务商贸区、海河智慧城3大服务业经济板块的规划。年,完成军粮城散货物流区、大毕庄商贸物流区、新立商务商贸区、华明商务商贸区、软件园5大服务业经济板块规划建设总量的50%企业入驻占地面积平均达到50%同时,规划筹建临空商务区、海河中游循环经济商务商贸区、海河智慧城3大服务业经济板块。年,完成军粮城散货物流区、大毕庄商贸物流区、新立商务商贸区、华明商务商贸区、软件园5大服务业经济板块规划建设总量的70%临空商务区、海河中游循环经济商务商贸区、海河智慧城3大服务业经济板块规划建设总量的50%9大服务业经济板块企业入驻占地面积平均达到60%

3创新招商选资方面实现突破

严把项目质量关。招商选资项目要符合经济板块规划与产业定位,1树立科学招商的理念。要体现出“增强服务功能,完善服务体系”优势与特点,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依据服务业集聚区承载的不同功能,实施以产业定位为导向的招商战略,把规划招商、项目招商、产业链招商和增强服务功能、完善服务体系有机结合起来。转变招商理念,创新招商引资方式,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以吸引大项目、好项目为重点,全面推动由单项项目招商向产业链招商、从低效益招商向高效益招商的转变。年,引进10个亿元以上,其中3个5亿元以上规模项目;年,引进15个亿元以上,其中5个5亿元以上规模项目;年,引进20个亿元以上,其中8个5亿元以上规模项目。

提高服务业对全区经济、社会的贡献率,2树立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的发展理念。用国际化眼光重新审视区的定位,努力挖掘和彰显人文、科技、旅游等资源,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为投资者营造出与世界接轨的平台。年,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增强招商选资力度的关键环节来抓,建立重点投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落实和完善对服务业发展和重点项目扶持奖励政策,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

4重点项目建设方面实现突破

通过政府的规划和政策引导,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作用。发挥重点项目在改造提升激进服务业领域中的积极作用,引进国内外知名度高、实力强的企业参与我区重点行业的改造提升,实施服务业品牌战略,积极推动激进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化。

促使项目早竣工、早投产,2加快推进续建、新建项目的建设速度。积极推动拟建项目落地速度,加快在谈项目进度。年,要全面推行重点项目挂牌服务和督办制度,落实项目责任制。加大依法行政力度,对占用土地不开工、不建设的该收取土地占用费的收土地占用费,该依法收回的依法收回,以此促进项目投资方早投入、快投入。年—年,确保新建重点项目落地开工每年达到10个以上。

(二)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

1增强现代物流服务功能

加快园区建设。1年内完成1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1落实军粮城散货物流园区控制性详规。2年内完成码头疏浚扩能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3年内在园区内注册营业收入亿元以上物流企业达到5家以上,依托钢铁和装备制造业,全面提升钢铁物流和内河运输功能,5年内成为海河下游重要的钢铁仓储物流基地。

规划提升大毕庄商贸物流区,2结合外环线补圆。依托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以及争取国家公路运输“主枢纽”工程,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物流企业、提升和改造区域内现有物流行业,全面完成大毕庄物流区的产业与功能定位,建成服务新区、辐射三北地区、面向全国的商贸物流基地。年,依据规划完成布局结构调整,年,完成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年,基本完成规划区内整体新建和旧区改造提升。依托现有专业市场的改、扩建以及引进和建设新的专业化市场,提升和完善区域的商贸流通功能。力争每年新建营业额510亿元的各类专业化市场2个以上,使该区域成为全市最具实力的十大商贸物流区。

年,3做大做强物流企业集团。培育和引进物流企业集团4家,年,培育和引进物流企业集团6家,年,培育和引进物流企业集团8家,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结点丰富的物流网络。

2增强旅游休闲服务功能。

完成二通道出口、、等工程,1加快湖基础设施建设。年。启动西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万科体育运动公园、社区学院、水域天城等一批拟建项目落地开工;年,建设实施沿湖综合配套区项目,推动环球产品交易中心、宝龙集团商业广场、亚洲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基本完成东区商住区建设;年,形成东西两湖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配套体系,商务商贸综合配套区形成规模,初步建成市新的重要的生态居住区、新区产业功能区的高档配套服务区和特色旅游休闲度假区。

大力整合、深度开发我区旅游资源,2以湖旅游区为龙头。开拓旅游市场,构筑都市风情、休闲文化、温泉度假、农业观光、现代工业、现代商务相结合的新型旅游业。充分挖掘和利用我区历史文化资源,拓展文化旅游,年,基本形成农业休闲旅游区、农家乐旅游点,海河沿岸休闲文化特色旅游区相结合的生态旅游体系。充分体现大型商贸设施异业聚集效应,形成集购物、娱乐、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全业态新型旅游模式。

3增强金融平安服务功能

培育主体多元、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1优化市场结构。大力促进金融平安业向科研、生产和环保领域渗透,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风险防范体系。

成为社会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2积极发挥平安业在区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年金管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解决“三农”问题以及应对公共突发事件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引进服务创新、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养老、健康等各类专业性平安公司。使金融平安业成为我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和资产管理者。

规划建设好华明商务区金融板块,3加快服务业经济板块集聚金融机构的步伐。进一步扩大和完善中心城区金融服务功能的基础上。依照总体规划要求准备湖金融区。年,区要成为全市金融创新和发展的高效承载区域。

4增强服务外包服务功能。

全面提高我区服务外包产业整体水平,积极衔接国内外信息管理、数据处置、财会核算、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等服务外包业务。把服务外包作为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的重中之重着力抓好,把我区建设成为高端的服务区域。年,全面启动软件园项目建设;年,以万新(张贵庄)金融商贸组团、航空城临空产业组团、高新技术产业组团的规划建设为基础,积极引进、培育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服务外包主体;年,基本完成软件园建设,打造我区以IT产业为基础的强大的服务外包功能。

(三)以乡村化发展战略为主线。

1完善信息与科技服务体系

加快“数字建设步伐,全面提升我区信息服务业能级和竞争力。深度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加快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壮大软件产业,拓宽服务领域,形成功能社会化、经营产业化、结构网络化、手段现代化的信息服务体系,为全区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年,基本建成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中介服务等一批专业化信息平台,培育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专业信息与科技服务企业5家。

2完善商贸流通体系

全面提升各类专业化市场的集散辐射水平,1打造不同特色的现代商贸集聚区。培育以农副产品、钢材、建材、轻工产品等专业化市场为主导的现代贸易平台、构建辐射周边的大型专业化市场体系。3年内新建扩建8个交易额10亿元以上的专业化市场,其中新建扩建2个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和6个生产资料及工业产成品市场。

打造各个区域的现代都市型商业中心。3年内新建5个营业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营业额达到10亿元的大型商业中心。2以万新(张贵庄)中心城区、华明新市镇、军粮城(无瑕)新市镇、新立(么六桥)新市镇、大毕庄新市镇、湖旅游区、航空城等功能区的规划建设为契机。

加快培育大型连锁龙头企业和大型配送中心,3以“三进工程”为契机。积极发展各种新型商业模式,着力提升零售商业能级和业态水平,大力发展便民商业和生活服务业。年,全区范围内逐步建立起以国际轻工商贸城、不锈钢市场、钢材交易中心、金钟蔬菜批发市场等专业批发市场为龙头,以各镇街乡各类专业化市场为骨干、以新市镇、社区(村)商业中心网点为网络的各具规模、功能完备、相互配套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生产资料市场体系。全面实现“三进工程”连锁经营全覆盖、全连锁、全达标的目标任务。建成1条国家级商业街,3条市级商业街。

以华明商务区、新立商务区和机场临空商务区的等大型商业设施和重点商业项目的陆续投入运营为标志,4年。同时结合海河经济带综合开发,沿海河发展商贸服务带,形成商务商贸和产业配套服务区,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的开放型商务商业体系。3年内建成五星级酒店3家,三星级以上酒店5家;营业面积达到500010000平方米餐饮设施3家。

3完善中介服务体系

实现规范发展,加强行业自律。努力提高中介机构执业水平,形成专业化市场化水平较高、门类齐全的中介服务体系。政府通过政策引导、购买服务,扶持中介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引进和培养中介服务知名品牌,促进中介服务业集聚发展。3年内培育引进50家以上包括法律、公证、会计、审计、税务、知识产权、计算机、软件服务、证券分析与咨询、市场调查、社会经济咨询、房地产、广告业、职业中介科技中介等服务机构。

4完善文化服务体系

依托市场机制,进一步完善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服务体系。加快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体育健身等领域的产业化进程。3年内,以湖旅游区为载体,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引进3家以上营业额1000万元以上文化创意企业;做优做强今日广电等媒体,举办1次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大文化活动;结合乡村化进程,3年内在中心城区、新市镇和经济功能区同步完善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体育健身等文化服务设施;依托湖水上项目和体育场馆建设,打造体育健身休闲集聚区,争办2次以上有影响的国内外重大赛事;规划完成湖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5完善社区服务体系

以满足居民生活多层次需求、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推进全区乡村化进程。坚持社区服务网络化、社会化和规范化的方向,整合政府、社会和社区资源,构建覆盖全区的公益性、经营性等多元化的社区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家政服务,形成统一有序的家政服务市场,建立家政服务培训基地;规范发展物业管理,扶持大型物业管理集团;健全以疾病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积极发展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服务,完善老年人服务体系;发展各类专业化服务公司,为市民提供高效、便利的服务。3年内新建社区全部实现专业化物业管理,老社区(居民区)逐步健全完善专业化物业管理体系,依照要求,全面实现便民商业、医疗卫生、娱乐健身等服务业态进社区。

6完善房地产业体系

健全和完善房地产开发建设和服务体系,适应城镇化发展和人民生活不时提高的要求。促进全区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以城中村改造、新市镇建设为基础,加强对房地产业的规划,做优做强房地产业。3年内基本完成湖生态居住区,华明街、新立街、金钟街、军粮城镇配套房地产业开发建设;培育引进10家以上大型专业化物业管理、房地产咨询、房地产价格评估、房地产经纪等企业。

五、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保证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

科学制定和实施全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区现代服务业领导小组的作用。统筹协调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街镇乡、经济部门、行业管理部门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形成全区联动的工作机制。

坚持行政首长负责制原则,2落实责任制。把发展现代服务业列为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考核内容。将工作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单位。制定考核方法,建立监督机制,定期进行检查考核。

规范统计、分析、监测、跟踪、服务等基础性工作。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3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服务业管理体系。转变发展思路,积极主动为服务业的发展服务。

(二)科学制定政策。

支持重点项目尽快实施。制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和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各项产业政策。依照相关政策要求落实匹配扶持资金,形成对项目较完善的政策扶持体系。

(三)做好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

篇11

关键词:杭州四季青;服务业;转型

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8-0054-02

一、四季青街道产业发展现状

一是服务业主导的产业结构形成,但现代服务业比重不高,新兴产业亮点不多。2007、2009年、2010年1-9月,街道三上企业增加值中工业、服务业、建筑业比重发生显著变化,工业由2007年5.57%下降到2011年三季度的2.34%;服务业由2007年的56.87%上升到2011年三季度的73.19%;建筑业由2007年37.56%下降到2011年三季度的24.47%,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但是,近几年房地产业仍然占据服务业的半壁江山,包括现代商贸业、中介服务业等在内的现代服务业比重不到一半。根据区发改局公布的新兴产业名录库,目前辖区共有新兴产业企业22家,发展亮点不多,其中生物产业6家,文化创意产业3家,新兴服务业13家,三大产业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仅2.15亿,同比增加5.7%;增加值6659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二是二元中心的产业空间布局逐步形成,但短期内发展不平衡现象难以改变。1-9月,庆春综合商业区实现营业收入100.44亿,钱江新城中央商务区实现营业收入41.06亿(其中房地产占70%以上),除房地产外的商贸服务、中介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经常性税源企业仍然集聚在庆春综合商业区。2010年是新城真正产生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启动年,随着万象城开业的集聚带动以及新城楼宇的大批量交付使用,新城的经济体量将逐步增大,金融服务、高端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将逐步集聚,二元中心的产业空间布局正在形成。但是,受新城开发商总部入驻意向不明确、楼宇出售现象严重以及公建配套不完善等因素影响,短期内以庆春综合商业区为主的产业布局现状难以改变。

三是楼宇资源快速集聚,但招商压力逐步增大。随着街道逐步由建设期向发展期的转型,辖区内包括新城的出让项目和庆春综合商业区的留用地项目逐步开始交付使用,楼宇资源短期快速集聚。自2009年底迪凯国际交付使用,截止至2011年年底,仅新城范围就有近90万方的楼宇交付。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宏观政策的积极影响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要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探索适合新型服务业态发展的市场管理办法,调整税费和土地、水、电等要素价格政策,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

(二)地方各级政府的有力推动

浙江省早在2008年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并在2011年8月份出台《关于创建浙江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的意见》,公布了首批浙江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名单,街道万象城名列其中。

(三)长三角区域规划的正式批准

2010年5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提出要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长三角区域规划给作为杭州“城市新门户,都市新中心”的区及四季青街道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必将促进文创、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大提升。

(四)杭州市战略重心的逐步转移

2011年10月份杭州市行政审批中心的正式入驻更是向外界传递了一个积极的信号,杭州市的战略重心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中心正在向钱江新城逐步转移,这对街道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企业的招商引资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丰富资源

作为杭州市楼宇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街道拥有总面积超过490万方的楼宇,其中在建楼宇23幢,建筑面积293万方;即将交付使用楼宇5幢,建筑面积54.7万方;已投入使用的楼宇19幢,建筑面积143万方。这些丰富的楼宇资源将成为金融业、现代商贸业、中介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平台。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其他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先发优势

上城区、下城区、西湖区等作为成熟的中心城区,现代商贸等产业集聚优势明显,抢占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先发优势,现代服务业发展所需的创新、人才、资金等要素集中。

(二)高层次现代服务业人才缺乏

由于街道由城郊区向中心城区转型是个短期的、外力作用的过程,相应的高层次企业管理人才、技术人才集聚和储备不够。

(三)管理方式方法有待创新

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的发展,要求街道对企业管理服务的水平进一步提升。

四、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根据街道现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结合省、市、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十二五”期间街道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思路是“围绕两大集聚区,依托四大载体,发展七大产业”,即:以两大金融城为依托,发展金融服务业;以城市综合体为依托,发展现代商贸业和生活服务业;以商务楼宇为依托,发展中介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以公建配套项目为依托,发展会展服务业、中介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形成金融服务业、现代商贸业、中介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信息服务业、会展服务业、生活服务业梯度推进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张店区 现代服务业 对策

一、张店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2009年,张店区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成为山东地区重要的金融、商务、商贸中心城市。2009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72.1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达到49.11%,同比提高了2.83个百分点,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5.27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85.1%,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达到60%以上,全区现代服务业框架体系初步建立。突出表现在:1)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2)文化创意产业稳健发展;3)会展经济快速发展;4)休闲旅游优化升级;5)增创现代商贸优势。

二、张店区发展现代服务业面临的问题

(一)生产业和制造业之间尚未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

几十年来,张店区一直以工业基地而自豪,工业门类齐全、工业基础雄厚、工业竞争力强、工业大企业多,但也由此形成了“工业经济时代”的顽固思维定式。善于抓制造业,不善于抓服务业;习惯于抓工业大项目,不习惯于抓服务业小项目;知道如何做大工业企业,对做强服务业企业还不是那么得心应手。在全区还没有形成与制造业相关联的生产业体系,张店区的生产业发展不足,生产业总量较小,比重偏低。生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制造业的发展空间和质量。比如,张店区的物流业发展已落后于许多城市,包括临沂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无形之中加大了工业产品的成本。

(二)现代服务业优秀人才缺口较大

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需要高技术性、知识性的高级专业人才支撑,需要高薪笼络人才。同时,服务业知识更新较短,需要不断对从业人员进行再培训。目前,张店区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高级专业人才,尤其是行业领军人才缺乏。长期以来,由于在战略上没有充分重视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张店区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结构与工业化进程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脱节。如现代物流人才严重不足,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人才每年缺口至少在3000人左右。

三、张店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思路与对策

(一)率先优化产业布局,放大现代服务业规模效应

围绕城市圈、区域经济、产业中心统筹规划服务业发展,着力构建服务业板块,加快提升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提升中心城区的服务能级。一是中部现代商贸板块。对中心商业区实施连片改造,逐步淘汰低层次业态,全面退出工业生产功能,高标准、高档次发展商贸、金融、信息、文化、休闲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商业商务高度集聚的现代中央商业区。二是南部商贸物流板块。以淄博商贸物流园区为重点,立足鲁中,重点发展陶瓷、汽车贸易、五金机电、建筑装饰等大型商品集散市场、物流配送中心及关联产业,建成集现代仓储、多式联运、加工配送、商品批发、展览展示、电子商务交易于一园,现代化、综合性、多功能的大型商贸物流基地。三是西部现代综合服务板块。以淄博新区建设为依托,城市和产业同时规划、同时布局,重点发展外向程度高、产业层次高、附加值高的现代服务业,打造集商务办公、休闲娱乐、总部经济、会展经济、文化创意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区。四是东部休闲旅游板块。以淄博动物园、玉皇山游乐园等休闲旅游区为基础。依托炒米山、玉皇山等东部山区和沿路、沿河形成的4万亩林带,加快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项目,建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城市近郊休闲旅游区。

(二)加强生产业和制造业之间的互动,推进生产业发展

先进制造业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现代服务业又为先进制造业发展创造了最佳的条件。要坚持“两轮驱动”,一方面坚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另一方面扎实推进现代服务业。一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物流业可以降低产品20%~30%的成本,把现有的物流成本降低1个百分点,张店区的工业销售就可以新增利润4个多亿。要着力构建以大型物流基地为核心、综合性物流配送区和专业性物流配送区为节点的物流网络体系框架,使物流服务直接渗透到企业、园区等各个终端,成为连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重要纽带。二是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信息中介等商务服务业。张店区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吸引国内外金融、保险机构在张店拓展业务,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同时,积极发展地方金融、保险机构,建成全省金融创新发展的先行区。要围绕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延伸,完善监管体系,加快发展律师、会计、资产评估、策划、中介等新型业态,逐步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合理、运作规范的现代商务服务体系,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三)加快培养和引进现代服务业人才

人才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关键,张店区需要将服务业人才政策提高到与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政策同等重要的地位。引导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社会培养机构增设现代服务业紧缺专业,如物流、软件等专业,且要与实践接轨,构筑社会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服务业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充分利用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重点引进信息技术、国际贸易、现代物流管理、通晓国际通行规则和熟悉现代管理的专业人才,为张店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多渠道增加现代服务业的投入

区政府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的扶持力度,主要用于鼓励发展生产业建设项目的贴息或补助,以更多地吸引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投入。银行要在独立审贷的基础上积极向符合贷款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及其建设项目发放贷款,鼓励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研发、设计、创意等技术服务企业可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相应的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2010年中国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3月5日

篇13

一、依托项目建设拉动区域发展

重大项目建设是实现率先转型的重要载体和抓手,要坚持不懈地通过抓大项目、上好项目来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服务水平,做大区域经济。围绕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上项目,积极招商引进高留税企业,结合地区顺城路古文化、旅游项目开发及解放路周边现代服务业项目的不断壮大,大力实现“文化兴街”、“商贸兴街”规划,加快把地区发展转型为以文化、旅游、商贸、金融、信息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街区。

二、整合区域资源推动区域发展

一是深度挖掘地区文化旅游资源,逐步打造顺城路自南至北东岳庙广场、古玩一条街及永兴坊、永正坊旅游文化广场的开发建设;二是扩大解放路商圈辐射效能,充分利用民乐新都会、万达广场、裕华、民安项目,引进培育现代高端服务业,实现地区解放路沿线高端商贸服务业新格局;三是整合地区闲置资源,全面盘点资源,充分激活效能,推动引导闲置资源向楼宇经济、总部经济转变,实现街区经济跨越发展。

三、提升城市形象支撑区域发展

经过去年城市提升年建设,*地区城市面貌有很大改观,街区城市提升效果优化了投资硬环境,极大推动了地区经济项目发展,招商引资工作。今年我们在继续提升改善城市环境的同时,加大特色街区建设,打造地区“二横四纵”特色街区板块建设,“二横”即:东新街民族小吃一条街、东五路饮食娱乐一条街;“四纵”即:解放路现代商贸服务街、尚俭路购物步行街、尚勤路汽车装饰街及顺城路古玩旅游街,切实实现“一街一品”,为地区经济发展做贡献。

篇14

发达的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的显着特征,也是衡量城市发展繁荣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区新的城市定位明确提出,xx是*城市发展主轴上的重要新城,建设成为*之间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生态宜居城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加快提升我区城市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新的城市发展定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题目

近年来,随着全区城市化、产业化进程加快推进,服务业呈加速发展势头。

1.规模不断扩张,作用更加明显。20*年,全区服务业完成增加值57.7亿元,同比增长23.9%;占全区GDP比重由*年的34.4%增长到36.9%;从业职员16.4万人,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31.2%,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同时,服务业在提升城区功能、增加居民收进、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门类日趋齐全,结构逐步优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形成以批发零售贸易为主导,房地产、交通运输、餐饮住宿为支撑,信息中介、金融保险、社区服务等产业竞相发展的服务业体系。20*年,批发和零售贸易占服务业增加值的39%。在居民改善居住条件和会议培训等需求的带动下,房地产业、餐饮住宿业得到快速发展,超过服务业均匀增速。20*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35.2%,占服务业比重11%。

3.大项目建设步伐加快,特色集中发展趋势显现。近年来,随着城市开发建设的加速推进,有力带动了现代商贸设施开发,服务业呈现大项目多、投资规模大、现代服务业投资比重大的新特点。目前全区列进市级29个重点项目中,服务业项目14个。服务业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逐年增加,由20*年的26.7%上升到20*年的54.6%。城区1*国道沿线*时尚广场、优联第六城、华北国际产业品原料城等项目加快建设,贸易商贸主轴带框架基本形成。国际保税物流园“两库”投进运营,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功能基础条件明显提升。随着开发区软体区、中国艺术家聚集区、大黄堡湿地开发等项目建设推进,文化创意、休闲宜居等面向*现代消费需求的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但我区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一些差距和题目。一是总量规模小,发展水平不高。20*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36.9%,低于**市40.4%的水平,也低于全国39.3%的水平;人均服务业占有量略低于全国水平,不及**市的1/3和塘沽区的1/4。在服务业中,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偏低,真正代表现代服务业的现代物流、科技研发等新兴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影响范围广、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服务品牌还比较少。二是集聚度低,结构不尽公道。业态比较分散,产业不够集中,没有形成体现城市服务功能和形象的服务功能区,缺乏产业集聚和规模效应。产业结构不均衡,生活业比重大,生产业比重小,为第一、第二产业提供配套和服务的能力薄弱。三是服务基础设施落后,服务业科技水平低。特别是会展场馆、影剧院、体育中心等文化休闲设施欠账比较大,现有旅游景点设施比较陈旧,接待能力差。服务业整体科技含量低,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滞后,信息化程度不高,现代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还不广泛,服务方式和手段还比较落后和单一。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宏观环境的改善和*区域城市化、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全区现代服务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更加有利。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政策措施实施意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进步到战略任务的高度;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制定了专门意见,明确了我市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这为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营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二是产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目前,我区正处于产业化进程由低级向中级迈进的阶段,产业生产规模加速扩大,产业结构加速升级,将有力带动物流仓储、商贸流通、信息科技等直接为生产服务的相关行业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xx新城开发建设的全面推进,将为服务业创造更多的载体和空间,同时进一步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集聚,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支撑。三是*同城化趋势显现。随着*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受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本钱上升的制约,*两地的服务产品价格相对较高,溢出趋势明显。xx作为*重要节点和关键,具有明显的区位、交通和环境综合上风,有条件通过对接*、服务*,承接两大城市服务产业转移,实现服务业发展层次、规模和水平的提升。四是社会消费需求升级。随着城乡居民收进的不断进步,居民消费热门逐步转向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医疗保健、旅游休闲等领域,特别是*两大城市现代消费需求潜力巨大,为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我区现代服务业在发展中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对其今后发展形成严重挑战。一是在发展空间上,受*两大服务高度发展城市的抑制性覆盖比较明显,特别是金融、科技、技术服务、咨询等辐射力强的服务业在我区发展空间有限;同时由于相似的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与周边地区在服务业上很难实现错位发展,现代物流、休闲旅游等潜力大的产业面临激烈的区域竞争。二是在观念上,受传统思维限制,有的部分和职员对发展现代服务业缺乏足够的熟悉,缺乏应有的信心和决心,服务业发展难以真正摆上位。三是在体制上,缺乏同一治理、统筹规划和协调推进,特别是对物流、中介等一些行业缺乏有效的治理、服务和引导,影响了服务业的规范和发展。四是在政策上,长期以来注重第二产业的发展,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相对较少,带有导向性的考核和激励机制还未建立起来,影响了乡镇街道和相关部分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五是由于收进、创业本钱、发展机会等方面原因,有些领域存在“自己的人才难留住、外地人才难引进”的现象,造成现代服务业所需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紧缺。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重点

1.指导思想。围绕新的城市发展定位,坚持改造传统服务业与引进培育新兴服务业相结合,发展生产业与巩固提升生活业并举,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培育市场主体,改善发展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创新服务业治理体制和运作机制,进一步做大服务业总量规模,优化服务业结构,打造“借势*、广域辐射、特色鲜明、集群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2.基本原则。一是处理好发展服务业与其它产业的关系,加强服务业与其它产业特别是与制造业的分工合作,形成协同和协调发展的格式。二是处理好发展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的关系,积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服务技术和治理手段改造传统服务业,使二者相辅相成、协调发展。三是处理好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鼓励各种经济成份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进步服务业的市场化、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

3.发展重点。按照服务业发展规律,围绕发挥xx比较上风,优先发展符合城市功能定位的行业,集中气力在具有相对上风和发展远景的领域突破:一是现代物流业。发挥我区区位、交通上风,依托*产业化大生产需求,通过国际保税物流园、华北产业品原料城、环渤海农副产品物流交易中心等大型物流园区、配送中心以及运输关键和场站建设,形成规模公道、布局科学、功能齐全的物流基础设施和服务系统,引进和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企业,建设辐射能力强、组织效率高、与制造业和商贸流通业联系紧密的现代综合物流服务体系,使xx成为*两大城市物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物流结点。二是现代商贸业。大力实施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现代商贸业态,形成高效畅通的批发经营网络和业态先进的零售贸易格式。结合xx新城开发建设,以1*国道、前进道开发为带动,加快在建贸易项目建设,引进一批新的商贸龙头项目;加快规划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和社区市场;进一步提升农村“三进工程”建设水平。三是文化创意产业。依托开发区软体区、中国艺术家聚集区等龙头项目,重点发展科技创意和业务流程外包、艺术品创意等产业领域,大力支持产业链延伸、产业配套和产业集群发展,逐步建成*之间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基地。四是休闲旅游业。发挥xx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上风,通过运河、湿地、森林公园、水库等开发发展文化休闲旅游,通过中国自行车王国、地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带动产业旅游,通过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建设促进农业观光旅游,形成旅游产业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发展格式。五是会展业。挖掘*会展服务需求,积极推进会展场馆和设施建设,引进培育专业化的会展经纪、咨询、策划等服务机构,积极承接和举办各类论坛、展会,带动餐饮、住宿、商贸、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

四、强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组织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区域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领导,抓好落实,强力推进。做实现代服务业工作机构,理顺工作机制,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搞好与市有关部分的协调沟通,为项目运作和企业发展解决实际困难和题目。建立健全我区现代服务业统计体系,正确反映发展状况与变化趋势,为决策提供依据。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考核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分的重要指标,调动各方面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积极性,形成发展协力。

2.制定科学规划。坚持规划先行,从我区的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城市功能出发,尽快完成现代服务业布局规划,加快物流、旅游、商贸等产业的专项规划编制,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指导。按照分类聚集、适度集中的原则,规划建设现代服务业的各种功能区或专业街,推动产业集聚,扩大产业影响,形成聚集和规模效应。

3.营造良好环境。加大宣传力度,搞好干部培训,在全区上下形成重视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良好氛围。对重点领域和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促其尽快发展壮大。坚持“非禁即进”的原则,对法律、法规、规章未禁进的行业全部放开,鼓励和支持各类资本自由进进,破除行政限制,降低进进门槛。在放宽进口关的同时,加大行业治理规范力度,搞好行业诚信建设,为产业发展创造健康、有序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