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5:32:5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乐理教学教程,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基本乐理是音乐理论的基础课,相当于入门级的“音乐语法”,它与视唱练耳、和声、曲式、复调、配器等课程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学不好基本乐理,其余的课程也很难完成好。
目前,我国除了专业音乐院校,很多综合性大学都设有音乐系,少部分综合性大学成立了自己的音乐学院。对于无论是器乐、声乐或是作曲及作曲理论专业的学生都同样重要的基本乐理课程,面临着教学方法如何改进并适用于不同专业学生的问题。笔者为高校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的基本乐理课程指导教师,通过对基本乐理课程的讲授,提出以下几点教学思考。
一、以重复加深记忆
近年来,随着我国音乐教育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学生在中学或是参加各种专业考级时,便学习过基本乐理知识。且进入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都通过了专业加试,这就意味着他们已经经历过“高考强化班”的基本乐理学习。而这恰恰导致了学生对基本乐理这门课程掌握程度不同,并且学生在潜意识里会产生基本乐理都学过、都会的心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即便是七个基本音级C、D、E、F、G、A、B这样较为简单的七个字母,依然会有同学出错。这就说明,学生在以往的基本乐理学习过程中,知识掌握得并不扎实。因此,这就要求此门课程的指导教师,要把学生学习过的内容,通过结合自己学习、教授的经验,以一种“复习”的方式进行详细讲授。
遵循人类记忆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原理,学习基本乐理某种程度上和背英语单词类似,需要多次重复来加深记忆。比如,记忆英语单词可以通过第一天背诵50个单词,第二天把50个单词再背诵一遍,然后间隔一个星期浏览一次,接下来间隔两个星期再浏览一次,以不断重复来刺激并加深记忆,以达到默记成诵的效果。因此,在基本乐理教学过程中,首先在上课之前,要求学生预习接下来所要学习的内容;接下来,教师授课的时候会讲授一遍;等到下节上课之前,教师会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讲授过的内容。这样同样的内容,学生可以在两个星期内重复学习3次以上,对于一些需要记忆的基础知识部分,如速度用语、省略记号、演奏记号等有非常大的帮助。
此外,需要动脑计算的部分,则要多做题目练习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比如:学生们都知道大三和弦是由一个大三度加上一个小三度构成的,可是如果不做练习,只是按照字面上的理解,就会很容易出错。因此,不仅要做练习题,还要达到一定题量,更要变换形式做习题。比如可以出以下题目:
1.以C为根音构成大三和弦原位。
2.以D为三音构成大三和弦原位。
3.以E为五音构成大三和弦第一转位,等等。
多次重复记忆与多做练习相结合,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的程度,而且对于在此基础知识上略有变化的题目能够深刻地理解并解答。因此,基本乐理教师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扎实掌握所学知识,并以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多次重复讲解、练习。
二、以简化方法加快做题速度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一部分同学初步掌握了知识,但是还不够熟练或是面对练习题没有解决方法,因此导致做题速度很慢。这样即便所学的知识都知道,在考试的时候也无法充分发挥,导致分数不高。
针对此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把自己所掌握的正确方法教授给学生,再通过多次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
比如,判断音程可以用记音数的方法帮助判断,然而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根据此方法做出准确判断。因此,笔者总结了一个方法,就是对于每一个音程用基本音级记住一个例子,如大六度,记住C-A是大六度,且C-A之间只包含一个半音E-F;对于小六度,记住E-C,且E-C之间包含两个半音E-F、B-C。那么学生在慢慢熟练后,就可以忘掉例子,再看到六度的时候,可以通过观察包含几个半音来判断是大六度还是小六度。这里帮助判断音程采用了两种方法,一种是记音数的方法,一种是记例子判断半音的方法,当然还有其他的方法。教师最好多教授几种方法,这样学生可以在不断的练习中,总结适合自己的方法,不但可以加深对知识本身的记忆,还可以加快做题速度。
再如,关于记调号,当然可以通过一个升号G调,两个升号D调等这样的方法来记忆。但是,对于一共14个带有升降记号的调,如果学生记忆不下来怎么办?遇到这样的问题,指导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记忆。判断升号调,不管是几个升号,只要在最后一个带升号的音上方加小二度,就是该调。如一个升号,升F,在升F上方加小二度是G,所以一个升号就是G调;两个升号,升F、升C,在最后一个升号的音升C上方加小二度,就是D,所以两个升号就是D调;以此类推。判断降号调,除去一个降号是F调,其余的可根据倒数第二个降号所在的音即该调来判断。如两个降号调,降B、降E,倒数第二个降号所在的音是降B,所以两个降号就是降B调,以此类推。通过这样总结规律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加快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除此之外,口诀也是帮助学生记忆的很好的方法。例如纯一、四、五、八,大小二、三、六、七;调号的BEADGCF,FCGDAEB。还有把容易混淆的概念放在一起,对比分析,也可以加深记忆。比如单音程、复音程;自然音程、变化音程;协和音程、不协和音程等一些概念。这里八度以内(包括八度)的音程就是单音程,超过八度的音程就是复音程①,强调的是以八度音程为参考点的单、复音程;纯一、四、五、八度,大小二、三、六、七度,增四度、减五度是自然音程,除了增四度、减五度的一切增、减、倍增、倍减音程都是变化音程②,强调的是自然与变化音程;除了大小二、大小七度及一切增、减、倍增、倍减音程是不协和音程外,剩下的音程就是协和音程③,这里强调的是协和与不协和音程。
教师可以通过找规律、找方法、记口诀、作对比等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记牢、记准知识点,并辅以多练习,来加快学生对知识的反应度,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全面的知识构架与其他课程的衔接
基本乐理是音乐理论中最基础的一门课,可以说如果基本乐理没有学好,视唱练耳、和声、曲式、复调等后续课程一定难以学好,因此基本乐理课程的指导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坚实的音乐基础,还要做好基本乐理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衔接工作。
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都是音乐基础课程,而且这两门课程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因此,在讲授基本乐理课程时,可以与视唱练耳课程内容相结合,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授节奏这一章时,可以通过在视唱旋律的过程中,边打拍子,边学习各种拍子及切分节奏等。而讲授五线谱记谱法一章时,也可以通过视唱,来掌握各种基本音符与附点音符的时值等。在音程这一章中,视唱也同样重要,学生不应只从字面清楚知道什么是大三度、什么是小三度,还应该知道大三度与小三度音响上的差别,清楚知道在以后的创作中,用什么样的音程所产生的音响效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当然对于和弦、调式、转调等知识点,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这里不再赘述。
此外,在基本乐理课程中,如和弦的密集、开放排列法,这个知识点与和声学有衔接,因此教师应按照四部和声记谱及和弦排列的方法来讲授。“开放排列法:上方三个声部,各相邻声部之间可以插入一个本和弦的和弦音。密集排列法:上方三个声部,各相邻声部之间不能插入一个本和弦的和弦音”④。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对此概念并不理解,要一步一步地示范,一步一步地讲解,再多加练习,才能够掌握。如果基本乐理教师对于本知识点教导透彻的话,学生在学习和声的时候就可以轻松地掌握这个知识点。
再如,对于旋律这一讲,除了对主调音乐旋律的概述,与曲式相结合外,还应做好与复调音乐的衔接,概述复调音乐旋律的特点。主调音乐以一条旋律为主要乐思,而复调音乐是多旋律的组合形式;主调音乐的旋律以方整性结构为主,而复调音乐的旋律应以波浪形为主⑤。除此以外,还应该对复调音乐旋律进行的一般特点、节奏、调式、调性及结构进行简要概述,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主调音乐,什么是复调音乐,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的旋律有什么不同之处,这样对于学生以后学习曲式和复调等课程都有极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基本乐理对于学习音乐的学生是最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而怎么样教好这门课程,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步入工作岗位不久,教授基本乐理仅一年半时间,只是从怎样加深学生的记忆,怎样加快学生的做题速度,怎样做好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衔接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方法。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会继续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应具备的基本乐理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释:
①李重光.基本乐理通用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6.
②同上67页.
③同上71页.
④朱爱国.和声学.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2.
⑤陈铭志.复调音乐写作基础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1.
参考文献:
[1]李重光.基本乐理通用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朱爱国.和声学.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
[3]陈铭志.复调音乐写作基础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一、坚持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构建愉悦的学习氛围
音乐的本质之一就是娱乐,这是古今中外人们早已有的共识。早在古希腊时代的亚里士多德就曾指出:“音乐不可忽缺的就是它的娱乐性”。⑤在音乐教学中,特别是基本乐理知识的教学中,如果离开了“玩”,往往会导致课堂的死板,教学的失败。乐理教学中的“玩”不是一种低级、简单的玩,而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接受前人的音乐活动经验,以发展个人的音乐活动能力和知识,为学生的人生需要和社会需要服务。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应充分发挥音乐的娱乐功能,让学生在富有趣味的游戏化教学中体验音乐和学会音乐。例如,在讲解“节奏”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结合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中的体态律动,应用走、跑、跳、摇摆等步态与拍打节奏相结合的练习,让学生以通过身体的动作去体验各种丰富变化的节奏,感受音乐的生命力和快乐感。同时,在学生掌握了基本节奏之后,还可以加入带有音区变化的角色扮演式游戏教学环节,将音高、音值、节奏等知识融入一体,做到融会贯通。如《敲鼓》游戏,二人一组,学生在教师钢琴伴奏的音乐中,一人表示低声部和小节重拍,扮演鼓;一人表示高声部和小节内除重拍外的其它节拍,扮演敲鼓的人。扮演鼓的学生随音乐的小节重拍用双手表示鼓所处的高低和不同方位的位置,而扮演敲鼓的学生则跟随鼓位置的变化按小节内除重拍外的其它节拍音乐去敲鼓。这种游戏化的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深受学生的喜爱。
二、坚持启发性原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启发性教学原则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教师则对解决问题给予帮助与指导,力求学生主动。音乐本身是一门艺术,因此,教学艺术的奥秘不在于把一切都讲完,更重要的是启发、激励学生进一步地想象、发挥和创造,这对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力的培养大有提高。例如,在讲解“音色”这一概念时,教师可联系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实际,在教学中投放幼儿园常用的铃铛、沙锤、响板、木鱼、三角铁、刮胡等小型乐器,先帮助、指导学生尝试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进行独立演奏,体会不同材质的发音体带来的不同音质,然后启发、激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根据不同的音色创编小型乐队进行表演。这样的一节课让学生人人主动参与,在音乐的体验中不仅能很好地掌握乐理知识,而且使学生多了一次创作、表演的机会,提高了教学效果,成功后的喜悦更让师生难以言表。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资源,用感性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长期以来,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课程的教学一般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显得非常抽象,学生往往靠死记硬背,感到枯燥乏味。乐理课程的教学效果与钢琴、声乐等其它艺术课程相比严重滞后,并且出现了理论与实际脱节的情况。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运用与乐理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光盘、幼儿音乐教学动画课件、音乐软件和多媒体进行教学,将有声的音乐融入到乐理教学中,听赏结合,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直观,让学生在感性化的教学中学习、掌握和巩固乐理知识,受益匪浅。例如,在讲解“装饰音——颤音”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选取中国名曲《白毛女》中的引子音乐,先让学生从听觉、视觉感受装饰音在音乐中的形象与作用,然后再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提炼出这些装饰音记号与小音符所代表的时值与节奏。这样原本枯燥的乐理知识在学生不知不觉的音乐感受体验中获得,同时,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音乐的感悟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再如,在讲解“节拍”这个基本概念时,教师可让学生听赏舒伯特的《摇篮曲》和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节拍类型的特点(二拍子“强弱”,三拍子“强弱弱”),在听赏优美旋律的同时,学生掌握了乐理知识,了解了世界经典名曲,丰富了音乐文化素养。五、坚持开拓创新,提高学生多元化思维与综合运用的能力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音乐基础普遍较薄弱,思维方式较呆板、一根筋、无灵气,缺乏多元化思维与综合运用的能力。因此,在乐理学习过程中,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遇到复杂一点的问题,往往一筹莫展。教师在教学中除传授知识外,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和对乐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全方位、多元化地思考问题,将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使其多元化思维与综合运用的能力逐渐提高。例如,识别“D—#E”音程。
1 主观预设更需准确地把握教材,全面地分析学情。授课前,我认真研读了文本和教参,对授课的内容做到了然于心,并思考哪些内容是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哪些问题是需要老师点拨的,哪些内容是需要老师重点讲解的,以此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布卢姆曾说过:“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我们课前的“主观预设”当然无法预料到课堂的全部,但教师的预设越周密,考虑越详尽,才能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使生成更具有方向感,为“即时生成”提供更宽阔的舞台。基于此,我把《月迹》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了解课文的行文线索和借景抒情的写法;学会赏析文中的优美语言;了解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以及期盼美好事物人人都享有的纯真愿望。教学重难点是体会奶奶形象的作用,领会文章的主题。
2 问题设计要能起到激励参与、强化思考的作用。问题的设计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参与意识,激发他们的思考,学生的思维得以活跃,从而产生灵感的火花。比如我由古诗词导入新课时设计了一个问题:“你从这些古诗词中发现月亮的踪迹了吗?”班上的学生立即活跃了起来,连班上的几名后进生都积极举手。在听了几个同学的发言后,我接着问:“那么贾平凹笔下的月迹,又出现在哪些地方了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在文章中找出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起来,认真地读起书来。
3 教师要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多些教学机智。语文课堂上问题可以预设,但学生的答案,很多时候却在意料之外。抓住学生非常规的回答,有助于碰撞出交流的火花。比如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请抓住月亮特点说说月亮的美。”学生有的回答“我感觉月亮是玉玉的,银银的”,有的回答“我感觉月亮是小小的,酥酥的”……这些回答都在我的意料之中。然而,有一个学生的回答却让我为之一振,他说:“我感觉月亮是款款的,匆匆的。”我没有立即让他坐下,而是顺势往下问:“款款的意思为缓慢,匆匆的意思是快,你怎么想到用这一组矛盾的词语呢?”学生回答:“觉得月亮出来得慢,更能表现出盼月的急切;觉得月亮离开得快,更能体现对月亮的喜爱。”这样的生成是多么可贵啊,但它的随机性、灵活性使得我们教师要想轻松地驾驭教材和引导学生,必须具备宽厚扎实的知识储备,多些教学机智,正如孟子所说:“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
一、学区制的含义及意义
2014年,在区教委的领导下,通过建胜片区、八桥片区试行的学区管理,打破传统的资源固化观念,实行合作办学,形成资源开发、利用、分享的共识,建立更为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探索教师流动、教学管理、教师研训、考核评价等新机制,努力缩小校际间的差距,不断提升校长和教师队伍水平,不断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一)教育资源共享
首先是教学设施共享;其次是秀师资共享;第三是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二)教学管理统筹
学区内教育教学实行统筹管理即课程计划统筹、教学进度统筹、教师培训统筹、教研活动统筹、考试评价统筹、教师交流统筹、专项经费统筹。
(三)考核评价统一
学区试行周期为三年,自始至终从学生、教师、校长、学校四个方面关注成长,对学区内各校统一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二、我区学区学校音乐学科存在的问题
学区9个学校共有10名专职音乐教师,这些教师除了一名教师年龄在40岁以上,其余的老师在24-35岁之间。教师的学历都达到了本科,但职称偏低,教学经验比较缺乏。
(一)特色教师,品牌学校缺乏
教师们基本只停留在完成教学任务这一基本要求上,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原因有三:一是因为教师本身专业技能一般,没有特别突出专业技能;二是即便自身有一定技能特长或艺术造诣的教师,有些也是只注重自己技能的提高,不太懂得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去有效指导学生;三是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音乐、美术属“撑门面”需求,大活动大重视,小活动小重视,无活动不重视,课堂教学质量较少得到关注。
(二)学校校本教研薄弱
学校不够重视教研组建设,学科的校本教研活动几乎是一片空白,教师基本是个人单打独斗,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不高,团队的集体智慧优势发挥不明显,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缓慢。教师过多的埋怨学生生源基础差,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过多的推给学校管理和学生素质。
(三)部分教师素养滞后
目前绝大部分音乐教师都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也有个别教师满足于现状,在工作中处于被动的状态, 缺乏在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精神,没有从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上花功夫,形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恶性循环。
三、措施得当,学区管理出成效
通过近三年的学区管理,学科的10名教师在音乐基本功和教育教学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部分老师已经进入学科骨干行列。
(一)集体备课,共同提高
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每学期开学,2个学区的音乐老师都会集中在一起进行集体备课,备课内容为高中低三个学段,在个人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究。活动中首先由学区教师发言,就该年级的教学整体设计时进行解读,如:每个单元准备上几个课时,每课时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等。然后由基地学校的指导教师围绕主备教师的教学构想,为大家进行指导。
(二)跟岗学习,面与面的指导,点对点的交流
在学区活动期间,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跟岗学习。也就是学区学校的老师到基地学校跟着自己的指导教师进行一周的教学工作学习。
首先是指导教师对跟岗教师的学习目标、内容等做出了详细的部署和安排,保证跟岗教师在短短的一周时间内能更有效地参与学习与培训。
其次是导师示范引领。指导教师每人上3-5节示范课,其中有公开课,也有随堂课。课堂教学的课型既有唱歌课、也有欣赏课,展示课涉及小学低、中、高各学段。使跟岗老师们开拓了眼界,同时也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思路和启发。
第三是跟岗学员上课。为了有效提升跟岗老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活动中安排每位跟岗老师上一节常规课。在上课前,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对所教内容进行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并将教跟岗听课中所学到的知识,充分体现在课堂设计中,再进行研讨与交流,使课堂设计少走弯路、力求做到有深度、有实效。
(三)活动引领,见证成效
1.观摩优质课,在学习中领悟,在实践中进步
组织观摩各类优质课。授课老师过硬的基本功、崭新的教学理念呈现了的姿多彩的音乐课堂,让学员们受益匪浅,通过研讨,让学员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学员还根据自己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指导教师提出解决的办法。
2.交流教育教学经验,提高音乐学科教研水平
开展的《大渡口中小学音乐学科优质教育、教学、课外活动经验交流活动》,学区学校的老师们从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的开展、音乐教育科研和校本教研的开展、音乐学科课外活动的开展等方面,不仅帮助学区老师们打开了思维,也有助于老师们结合本校情况开展有特色的音乐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
3.搭建比赛平台,展示教师风采
为提高学区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为了考察音乐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促进基地学校教师与学区教师之间的相互切磋、交流, 学区每年都会举办教学技能比赛。通过各种比赛,老师们认识到了自己在音乐基本功、教育教学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提升了老师们不断学习,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
【关键词】音教专业 课程教学 音乐素质 文化素质
音乐的表演属性决定了其具有较强的技能性。对技能的要求使得高等院校音乐教师专业(以下简称“音教专业”)总是不自觉地加大乐器(钢琴)的训练力度,忽视培养综合素养的课程,即过去常说的“重技轻理、重技轻文”。
近年来,业内积极推动音教专业的课程教学内涵探索及课程改革。一方面,不断加强课程的基础性和系统性;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素质拓展类课程”的实施。但是,以上努力在提高音教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效果并不理想。
一、目前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06年11月,国家颁布了作为专业主修课程的《钢琴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钢琴课程是音教专业必修课,是音乐教学工作基本能力的主干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学生的音乐才能具有重要作用。钢琴课程目标为“突出为歌曲配弹伴奏能力的培养;与声乐教学相结合,具备自弹自唱的能力”。《纲要》还指出,钢琴课要“体现教学互长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演奏以及培养学生克服技术难关过程中的自我研究能力”。
然而,由于专门设置了《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纲要》中提出的在钢琴课教学中突出配弹伴奏能力的培被忽视;实际钢琴教学中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也未能符合调动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要求,更不用说教学的知识性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学生的音乐才能了。具体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一)与其他专业课相隔离,教学内容“单一”①,不利于综合音乐素质的提高。
现象一。钢琴课程的技能性特点不容置疑,如在音阶琶音练习中,学生照谱弹奏可获得技巧提升。但学生往往只知音阶中“级数名称”,而不知“功能名称”。构成主和弦、属七和弦、减七和弦的和弦音在调式和声中的准确含义,属七和弦与大小七和弦之间的联系以及其“称谓”所反映的实际意义等缺乏相应的了解和巩固,仅满足于技术上的弹奏。
现象二。众所周知,初学者,或者说程度较浅者,应该尽早学习钢琴即兴伴奏等。钢琴课接触到的作品很多是常用的伴奏手法,技术上并不困难,然而学生却不能出色地完成即兴伴奏。这与学生对所弹作品在和声以及伴奏织体的性质缺乏了解有关。
从以上分析中不难看出,在钢琴课教学中融入乐理、和声、钢琴即兴伴奏等课程是很有必要的,而目前的教学忽视了这方面的训练。
(二)与其他学科相隔离。虽然学科之间被所谓的“专业”分割,但作为中小学教师,常遇到少年儿童提出的各种问题,不能因自身“专业”局限而无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比如,就很少有教师和学生对钢琴教学中所涉及的数学问题做明确阐述,以下例来说明。
在车尔尼作品849号的第五条练习中,左右手节奏最易出错。
谱例1:
A B C D E F G H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从上一小节音的先后关系上看,在左手均匀弹奏的基础上,右手的第2、第4、第6、第8个音分别在左手的第三第四音之间、第六第七音之间、第九第十音之间、第十二与下一小节第一音之间弹奏。但要准确认识时值数字关系必须是:右手每两组音群分割成八个点,按顺序表示为A、B、C、D、E、F、G、H,相邻两个点之间长度相等;左手分割成十二个点,按顺序表示为小写的字母a、b 、c、d、e、f、g、h、i、j、k、l(谱例1)。左右手相邻两个点之间长度相等。把左右手的点合并成一条线,Aa、Cd、Eg、Gj4个点是重叠的,其他点是轮流交错的。如果在左手均匀弹奏时,右手的B音并非处在左手c和d之间,也并非在中点。把左手中一组音群的时值设定为1,那么BC等于1/4,cd等于1/3,通过计算cB等于cd减去BC,即1/3减去1/4等于1/12。
在钢琴弹奏和教学中,这样的数学思考,并非单纯为了弹准节奏,更重要的是能够在音乐中培养数学理性思维。
(三)个性化特性被“灌输式”教学所抹杀。在乐谱的识别中,对音高节奏把握,总是直截了当指明哪里错了,而不以提示性的方法让学生意识到是否有错误;不广泛涉及各类钢琴作品,而是为了考试,一学期专攻几首乐曲,为了赶进度对教材中的曲目跳跃式地进行选择;艺术表现仅依靠教师的讲解,不能引导学生独立感受并进行艺术处理,这种“灌输式”教学使得学生失去了自己学习的机会和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就无从谈起了。
(四)钢琴教学师资知识结构的单一,加剧了学科之间及专业课之间的分割。各高校在引进钢琴师资并进行考核时,一看学历,二看学习背景,三看演奏水平,很少进行包括音乐基础理论、和声学、作品分析、音乐美学等内容在内的综合音乐素质考核。
二、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钢琴教学新理念
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钢琴教学新理念。
(一)以培养理性思维为目的的新理念
思维方式是思维的具体特征,理论上说思维有着无数的特征,但为了认识和把握,将思维分为感性思维、理性思维两种。②在钢琴教学中,应该思考如何把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把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有机结合,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