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空气污染的具体表现范文

空气污染的具体表现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7:3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空气污染的具体表现,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空气污染的具体表现

篇1

关键词:装饰工程;环境污染;防控

1.引言

国内外大量调查资料表明,建筑物室内空气污染程度往往比室外还高。现代人平均有90%的时间生活和工作在室内,其中有60%以上的时间在家里。而城市中室内空气污染的程度则比室外高出许多倍。资料反映,室内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室内空气污染有直接关系的各种疾病已经给使用者个人、社会和国家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及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就装饰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源及危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室内环境的污染源

引起室内环境污染的主要物质大体有以下几种: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污染物、燃烧产物和人的活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室内装饰材料及家具的污染

这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油漆、胶合板、刨花板、泡沫填充料、内墙涂料、塑料贴面等物均会挥发甲醛、苯、甲苯、氯仿等有害、有毒气体,且具有相当的致癌性。

2.2无机建筑材料的污染

建筑施工中,为改变混凝土某些性能而加入的化学物质(如冬季施工加入的防冻剂);由地下土壤和建筑墙体材料或装修石材、陶瓷、地砖中的放射性物质释放的有害气体。

2.3室外污染物的污染

室外大气的严重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环,加剧了内空气的污染。

3.常见的污染物及危害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中规定,室内环境污染物需控制的有氡(Rn222)、甲醛、氨、苯和总挥发有机化合物(TVOC),同时还有聚氨酯涂料中游离甲苯二导氰酸酯(TDI)。

3.1氡气

氡是一种具有较强放射的惰性气体。无色无味,被人体吸入体内,在体内形成照射射线。氡的α射线具有致癌的作用,目前已破WHO认定为致使癌因素之一,氡主要来源于土壤。

3.2甲醛

甲醛,俗称福尔马林,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气味的高挥发性、刺激性气体,略重于水,且易溶于水,是室内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之一。空气中甲醛含量过高,对眼睛和皮肤都有刺激作用,经常吸入少量甲醛,能引起慢性中毒;若长期接触,会使人感到周身不适,头疼、眩晕、植物神经紊乱,甚至引起鼻癌。

3.3氨

氨(NH3),气体,易被液化成无色液体,易溶于水,乙醇和乙醚,溶于水后形成氢氧化氨,俗称氨水。氨气可通过皮肤或呼吸道引起中毒。建筑物室内氨主要来自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剂。

3.4苯

苯是一种无色、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液体,具有易挥发、易燃、蒸气有爆炸性的特点,甲苯和二甲苯都属于苯的同系物。长期接触一定浓度的苯会引起慢性中毒,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来源是建筑装饰中使用的大量化工原料,如涂料。

4.室内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4.1控制污染源

只有控制污染源,才能减少室内污染物的释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4.1.1防治放射性氡气污染:建筑工程应尽量避开氡异常的地质环境;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减少地质、土壤环境产生的氡;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的放射性比活度应严格控制(材料放射性物质含量称为比活度)。

4.1.2防治甲醛污染:改革生产工艺过程,减少甲醛的使用量,降低产品中的甲醛含量;木材类产品应先予以烘烤,加速甲醛的释放后,再投入市场流通。

4.1.3防治氨污染: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阻燃剂,混凝土外加剂等,严禁含有氨水、尿素、硝铵等可挥发氨气的成分,以避免工程交付使用后墙体释放出氨气。

4.1.4防治苯及TVOC的污染:工程中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和污染少的装修材料;选择恰当的施工工艺。

4.2加强通风换气

消除室内空气污染,最有效的方法是通风换气。在室外空气好的时候,适时的将室内有害气体排出,可降低室内污染物的浓度,改善室内空气质量,降低或消除空气污染。

篇2

在空气污染点布设工作中,整个布设工作的开展是根据所在区域实际污染情况进行的,是将城市空气污染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进行布置,其布设按照具体规划和要求进行的。通常在布局的时候需要严格按照风向和地域条件设置。在下风向和上风向两个不同的部位设置的空气污染监测点数量和类型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在工作中都将工作重点置放在下风向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置上,以这两个监测点的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最佳的监测数据。根据城市人口目的进行布置,在不同人口密度条件下适当的进行调整,从而为保证采样准确性提供支持。同时在布置点设计上,需要选择合理的设置地带,尤其是宽广的地域范围,但是尽可能的避免监测点周围出现大范围的森林和草地,因为一旦出现大规模的绿化带、植被,其必然无法满足设计标准和要求。

2、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的相关问题

空气环境污染监测中,监测点的布设问题十分复杂,但是总结起来具体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首先,监测目的。在空气污染监测体系中,不管是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还是乡村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都是十分重要的,它都和整个城市污染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一般来说,工作人员普遍将工作重点置放在城市空气污染监测方面,对于乡村空气污染监测没有给与过多的关注。城市环境质量的监测主要是为了调查城市空气质量和空气中污染物的分布状况,使得空气中一些敏感性的污染物能够暴露出来,进而为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在目前的工作中,为了掌握污染源的变化趋势以及排放污染物消长规律,前者都是在不点方法上采用多种网格法和功能区域划分的方法,而后面则是利用扇形、圆形的布点方法进行监测点的布设。其次,污染源的状况。在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工作中,必须要提前调查区域以及邻近区域的污染源的分布、构成以及跑储量,这些问题都是影响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所在,例如对污染源分布较为均匀的区域,应当采用规格网格法进行分布,同时还要分析污染源产生和形成规律。再次、地理条件。地形、地貌、风场情况、压力特性等自然因素是影响环境空气监测点布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选择的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这方面的内容,在选择的时候不同的地貌和地理条件要采用不同的布设方法。

3、采样站数量的确定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对于采样站点的设计和布设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且根据城市实际情况进行采样和布设。如果不能按照当地污染源状况、地理条件、人员密集程度确定分布点设置数量和方式,同时这种设计方法在应用中数据的差异性必然十分明显,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无法采用科学的管理数据和策略进行分析。在目前的工作中,我们可言采用环境保护为原理来进行分析,以避免因为采样站数量确定而引发不必要的环境污染和影响。在目前的环境监测点设置工作中,常见的数量确定方法主要包含了人口数量、人口密集度、建筑物密度以及制备密度开展的。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已自动监测为主、人工连续采样为辅的采样站建设逐渐被人们重视,成为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4、采样站的布设方法

按照上述种种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在采样站不设的时候需要严格按照当今科学技术策略进行,一般的设计方法包含了统计法、模拟法以及常见的经验断定法,这些方法的应用都有着独自的优劣势,因此根据不同的地理特征和地理条件选择不同的管理控制策略。尤其是在那些监测点设置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区,由于交通条件和地形的限制,在工作中我们很难采用统计、模拟等方法来布局,因而经验法的应用优势就显得十分的突出。

4.1功能区布点法功能区布点法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应用较为普遍,尤其是在一些常规的环境监测工作中,更是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它的应用有效的实现了应用经济性、综合性,为实现多种不同污染同步监测做出了重大贡献。这种方法在目前的应用中主要是以区域为标准进行划分,然后根据实际检测条件来进行科学布局,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通过上述原则来设置采样站的数量和布设规律。

4.2网格布点法网格布点法的应用在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中同样较为常见。这种布点法是将监测区域地面划分成若干均匀网状方格,采样点设在两条直线的焦点处的方格中心来完成整体的布设。一般情况下,测控点在下风向应稍多一些,同时在上风向设置少量监测点,以方便作对比。当然,网格的大小对于这一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必须从城市的具体数据出发,合理规划网格的大小。

4.3扇形布点法扇形布点法在目前被广泛的应用在那些偏僻、孤立的地区,其主要是以高架点源为主的,其对于主导风向的控制和应用十分的明显。在以往所在的位置构成中,是将主导风向作为主要的轴线点,然后在下风向设置一个扇形的地区作为布点范围,在这个范围中以45°角进行空气监测点设置,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布设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制定标准进行,最大限度的保证监测效果的发挥。在该布点法的应用过程中,必须对高架点源排放污染物在。从客观上来说,由于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如此理想化的应用环境,因此我们应该对多种布局方法加以综合思考,从而提升其整体的监测能力,为空气污染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

5、结束语

篇3

1.1生态环境恶化现状

滨海新区位于京津冀三地交汇处,西临北京,东临渤海湾,北有唐山首钢,属于重工业、冶金业、化工业等重度污染处。由于改革开放长期以来的无序开发,生态环境恶化态势很难在短时期内得到有效改善和扭转。生态环境的恶化具体表现在:重度空气污染企业和日益增多的机动车尾气污染,致使城市空气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渤海湾海域水质持续恶化,很大程度上污染了海洋生态环境;施工期土渣车运输过程中洒落的土方和工程车辆在城市快速路上掉落的木方产生的路面扬尘问题较为突出;大片土地失去种植农作物和有经济价值的植物的条件,土壤盐渍化严重;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改善明显落后于城市,特别是环境卫生建设;地表水质较差,呈现直线下降的趋势,而且用水自给率很低;森林覆盖率比较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间功能相对独立,关联性较差,未能形成良好的产业链;经济发展方式仍属粗放式发展,存在高耗能、高污染现象,给新区环境和生态造成了很大压力。

1.2研究解决问题的方向

解决滨海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难题,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改革,是首要任务。从社会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滨海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十分迫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在水污染方面,查明地表水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找到污染源,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地表水质量;在空气污染方面,查明空气质量下降的原因,遏制下滑趋势;在社会发展方面,应继续保持优势,着力于优化产业结构,注重提高服务业产值GDP比例;在协调管理方面,继续保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污水达标排放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率、单位GDP水耗4个指标的优势,同时进一步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降低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

2构建滨海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滨海新区生态城的建设目标是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经济活动相和谐的宜居城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强调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本课题组通过调查,结合滨海新区建设现状,完成了对滨海新区生态文明途径的初步构建。

2.1构建滨海新区生态文明城区途径的原则

具体原则包括:①坚持生态优先、环境保护利用的原则;②注重对本地区自然本体的维护和修复环境保护利用的原则;③房地产结构设计实行尽可能的平衡就业与居住原则;④注重中心体系布局与公共交通、慢行系统结合的原则,提倡减少小汽车的使用;⑤新能源、清洁能源与再生能源的开发使用原则;⑥提倡雨水、污水和垃圾的有效处理和利用原则。

2.2构建初步的滨海新区生态文明途径

2.2.1完整保留湿地和水系,实施水利修复和土壤改良,建立本地适宜植物群落

构建“海河保护-临港湿地-小区绿地”复合生态系统,形成自然生态与人工生态有机结合的生态格局。

2.2.2积极推广新能源技术

加强能源梯级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先发展塘沽丰富的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使用率达到20%。

2.2.3推行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

清洁能源使用比例达到100%。

2.2.4滨海新区地势低洼,未来用水不容乐观

以节水为核心,制定水循环源使用比例,实行分质供水,建设城市直饮水工程,人均生活用水指标控制在120,L/d,人均综合用水量320,L/d。

2.2.5区内实现绿色交通

建设清洁能源公交、慢行体系相结合的绿色交通系统,城际轻轨和清洁能源公交四通八达,区内绿色比例达到90%。

2.2.6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回收利用率达到60%。区内参与开发建设的单位必须服从相关生态标准;城内用水全部为海水淡化或再生水;所有污水由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及时治理或者搬迁。同时,生态城内的建筑标准参考中国绿色星级标准。

3结语

篇4

一、是衣服穿厚才保暖

寒冷的天气,有的人为了保温防寒,穿得鼓鼓囊囊,以为穿得越多越暖和。其实,这是片面的。因为衣服本身不产热,只起到隔离的作用,使得衣服与肌体、衣服与衣服之间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小气候区,使人体的热量得以保存,从而感觉到温暖。但当空气层厚度超过1.5厘米时,衣服内空气对流明显加大,保暖性反而下降。

二、是冬季最宜吃火锅

千家万户、男女老幼,冬令时节都喜欢吃火锅。然而,火锅并不是对每个人都适宜。冬季气候干燥,火锅调料又偏于温热,如畏寒明显尤其是四肢怕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脉沉细属中医阳虚者,吃火锅较宜。如有口干舌燥、自汗盗汗、动辄气促、午后升火、手足心易热、舌质红或偏红、大便干结等属中医气阴两虚者,应少食或不食火锅。高血压、胃病患者不宜食辣。

三、是关节疼痛多饮酒

冬天气候寒冷,一些患有关节炎的病人,这时候往往会病情加重,因此,他们认为喝酒是个很不错的保健方法。其实不然,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它产生的热量很有限,人们喝酒后有热乎乎感觉,这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加速了肌体的代谢,放出了能量。但这是短暂的,随着血管扩张,热量大量丢失后,反而会感到寒冷。

四、空调温高好舒服

冬令时节寒风刺骨,为了在室内享受温暖,有相当一部分人,喜欢将空调的温度调至27℃或以上,使得室内温度如同春夏之交,的确使人感觉十分舒适。但长期在空调环境中的人易患空调综合征。具体表现为鼻塞、咽喉干燥、口干、头疼、免疫功能下降等。室内外温差太大,极易患感冒;一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则容易发生心肌梗塞、中风、面神经瘫痪,甚至死亡。

五、是冬季雾中常行走

大雾不仅严重影响交通秩序,而且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为雾的形成是在夜晴朗无云、近地面层水气较充沛、气流比较稳定、风力较小的情况下形成。大量废气、烟尘和其他大气污染物,滞留在近地面层的空气中,成为雾滴的凝结核、粘附在雾滴上或漂浮在空气中,所以大雾天的空气质量特别差。因此,雾天老人、小孩尽量不要外出,不要在雾中长跑或进行其他的体育锻炼。

六、是鼻子烦恼无所谓

当骑车上班者,遇到红灯停车线附近,浓黑的尾气在您周围纷纷飘浮时,您无意之中就吸进了大量“毒”气。这种感觉在乘坐隧道公交车时最明显,因为只要有个别乘客打开一点窗户,隧道内大量集中的汽车尾气就立即会争先恐后地向窗内涌入,您的鼻腔就受不了,尤其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则会立竿见影或反射性地出现喷嚏、咳嗽。如能严格把好“出入境”关,不仅能预防感冒,而且能阻止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七、是冬天晨练起得早

在冬天太阳还未出来时,一些老年人就在跑步、打拳,其实这种做法不可取。中医学认为,冬季应“早卧晚起,必待阳光”。因为早睡可以保养人体的阳气,而迟起可养人体的阴气。室外气温较低,对呼吸道及心血管的刺激很大,容易诱发气管和血管的痉挛,导致原有哮喘的加重、血压的升高和心绞痛的发生。因此,早锻炼最好在八九点钟,太阳出来气温升高后为宜。

篇5

    以往认为,儿童的身高发育状况与其遗传因素和营养状况密切相关。近年来,学者的调查研究表明,环境污染也影响儿童的身高发育。英国学者对5 326名儿童研究发现,在控制社会因素的条件下,儿童身高在几个特定的年龄阶段与空气污染程度有关,其中重污染区的儿童身高低于轻污染区的儿童。

    研究表明,铅影响钙在体内的吸收和代谢,而钙是骨骼形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铅通过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人的成骨细胞直接的钙内流,而且与钙竞争性结合钙结合蛋白,从而使钙的吸收减少。

    研究还表明,环境污染物质多氯联苯(PCB)和农药均能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而甲状腺功能减退是导致身材矮小的病因之一。此外,烟草烟雾及环境污染物会引发小儿支气管哮喘,日本学者调查了23 044名儿童后发现,被动吸烟能显着增加哮喘的发病率,轻度接触甲醛可增加儿童患哮喘的风险39%。哮喘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使儿童身高低于正常。

    在霉变的食品中含有黄曲霉素,而这种物质对骨形成所需原料钙、维生素D在体内的吸收均有不利影响。学者们对480名9个月至5岁之间的儿童进行饮食黄曲霉毒素暴露和幼儿生长受损关系的研究,结果发现,生长发育迟缓的幼儿血样中黄曲霉毒素蛋白结合物浓度高于所有儿童平均浓度的30%~40%。

篇6

实验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非常符合新《课标》下的教育理念,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目前来说,环境问题已经相当严重,改善和保护环境已显得刻不容缓,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从而能达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全局意识的目的。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通过实验教学,能够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图1

案例描述

在初中化学实验中,能够从环保的角度来考虑的实验还是比较多的,现在就人教版化学教材第七单元课题1中的“燃烧条件的探究”一课教学加以探讨。

该课是通过一个组合实验来进行探究,即如图1所示,然后得出燃烧条件的结论。这样设计固然有它的好处,但我认为该实验存在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容易造成实验失败,因为白磷燃烧时,有时会有火星溅到红磷上,容易造成红磷燃烧。这一情况我校的化学教师就碰到过。另一方面,“燃烧的条件”探究实验还会造成空气污染,因为白磷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白烟,不仅造成教室里烟雾缭绕,同时也会刺激人的呼吸道,导致教室里发出阵阵的咳嗽声,教师和学生身受其害,这跟农民在农田里焚烧桔杆差不多。试想一下,这样的实验我们何必去做呢?我们冒着这样的危险去得出我们所要得出的结论,未必也太残忍了。

作为教师,我们要大胆地去优化、改进实验,不能受传统实验的束缚,要大胆创新,确保实验的有效性、环保性。首先,我不是急于去做“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而是要求学生事先预习并思考课本上的实验,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认真而大胆地去评价该实验有无不足之处。学生通过讨论,再根据以往所学的知识,学生得出了结论:从环保的角度来说,该实验确实存在不足之处,因为白磷一旦燃烧起来,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虽然该实验要求在通风橱中进行,但请问一下,有多少学校能够达到这样的条件和要求。

因此,我要求学生再去思考和讨论这个实验应该怎样进行优化和改进,才能达到环保要求,前提是在没有通风橱的情况下。这时学生开始激烈的讨论,气氛相当热烈,通过近五分钟的讨论,学生认为,如果不让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扩散到空气中,那么目的不就达到了吗!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学生受到第五单元第1课题中的“红磷燃烧实验”的启发,心想,如果让白磷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问题不就得到解决了吗?

图2

教师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一来,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也得到了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又能得到充分地体现。后来,我按照学生的设想把书上的实验进行如下改进:在一只大烧杯中加入三分之二体积的开水,然后把一粒白磷放入到热水中,最后把分别装有红磷和白磷的两只试管同时放入到热水中,(两只试管都进行了密封)即如图2所示,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过一会儿,同学们发现具支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起来了,而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并没有扩散到空气中去。通过这样的优化和改进,学生非常满意,也非常赞同,同时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学生通过探究式的学习,深深地体会到环境保护工作一定能做到也一定能做好,只要我们去共同思考,共同努力,共同探索,青山绿水一定会永驻人间。

教学反思

篇7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也付出了资源环境代价,虽然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我国政府做了很多工作,但在环境方面仍然出现很多的问题,如雾霾天气的长期出现,部分地区江、河、湖、海等水资源污染问题凸显,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刻不容缓。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表现在:

1、空气污染

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空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类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当前国内许多城市都出现雾霾天气就是空气污染的具体表现形式,它的成因有以下几方面:1)大规模的工业生产。2)居民采暖锅炉的大量使用。3)汽车使用量的不断增加。

2、水资源污染

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垃圾。水资源污染的成因有以下几方面:1)有机污染。2)有机及无机化学药品的污染。3)各种化工厂和药厂等。4)磷污染。5)重金属污染。

3、资源的过度开发,使生态达到恶化的边缘

现代工业无限制的扩产,使用的原煤量历年递增,据2013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煤炭消费量为1873.3百万吨,同比增长6.1%,在全球煤炭消费总量中的比例首次超过50%,达到50.2%。同时在煤炭被大量开采的同时消耗大量的地下水资源,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采煤破坏地下水资源超过20亿立方米,国际能源署IEA的《世界能源展望2012》指出,2035年,中国由能源生产导致的水资源消耗将比2010年增长83%,其中煤炭生产和消费是水资源消耗的主要因素。煤炭的大量开采还造成土地的塌陷,专家介绍,每开采万吨煤炭造成的土地塌陷面积达0.267公顷,仅五大平原煤炭基地中的两淮基地和鲁西基地的搬迁人数就超过了三峡移民130多万的总数。

4、乱砍乱伐现象屡禁不止,使大量土地荒漠、洪水泛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物质的需求不断扩大,特别是对木材的使用量不断攀升,国家为了节制森林的开发,对木材开发机加工的税赋不断提升,更加刺激了一些人的乱砍乱伐现象的发生。森林是空气的调节器,也是植物和各种动物赖以生存的家园。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锐减。森林具有多种功能,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户田保土,调节气候、增加降雨,保护环境、净化大气等作用。同时森林是生物链最为基础,如植物的叶和果实为昆虫提供食物,昆虫是各种鸟的食物来源,有了鸟才有鹰和蛇,有了鹰和蛇来鼠才不能泛滥。因此森林养育了许多野生动物,一旦森林失去保护,将会给各种野生动带来灭顶之灾。人类也会失去保护。

二、生态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离不开经济发展,但如果经济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雾霾天气等恶劣气候、各种自然灾害随之而来,如果人们的生存都不能保证更谈不上幸福生活。同时各种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无限制的开采,今后我们的子孙将如何生存。可持续性发展理论强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能力的发展。1991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共同发表了《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CaringFortheEarth:AstrategyForSustainableLiving()简称《生存战略》)。《生存战略》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并且着重提出可持续生存的九条基本原则。在这九条基本原则中,既强调了人类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要与地球承载能力保持平衡,保护地球的生命力和生物多样性。

三、我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措施

1、节制人口增长,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计划生育政策是提高人口素质,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国策。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于二十世纪70年代就已经全面开始,1982年定为基本国策。由于我国积极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使世界60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4年,为发展中国家妥善解决人口问题探索了道路。

2、合理控制大型能源消耗型企业无限制的扩产,对小型能源

消耗型企业进行降低各种资源的消耗国家要鼓励大型耗能高的企业进行技术挖潜,技术革新,进行节能降耗,将国内总量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将能耗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将能耗高的小型企业根据本地区特点进行关、停、并转,降低各种能源的消耗,使生态环境得以保护。

3、合理的利用森林资源,杜绝乱砍乱伐现象的发生

要利用法律的武器保护森林建设,要坚决与乱砍乱伐现象作斗争,为野生动物创造一个完好的家园,保持物种的多样性,同时大力开展全民绿化活动,增加绿化覆盖率,保护生态平衡。

4、建立健全环保体系,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

环境保护部门要认真学习国家制定的《环保法》,与其他部门一起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国家生态保护工作,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特点建立切实可行的环保保护标准,要加强环保监察工作,对严重破坏环境的企业及个人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对资源消耗型企业和资源开发型企业在建设时要严格执行环境评价“三同时”监督工作,对环境评价不合格的企业不予发证。

四、结束语

篇8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气胸;护理分析

在相关的临床疾病研究过程中,就肺气肿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研究而言尚处于探索阶段,肺气肿的发病因素在通常情况下被认为是吸烟习惯、有害气体、粉尘和空气污染等。患者在呼吸的时候,其支气管因较为封闭和狭窄进而阻碍到气体的排除,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很多的气体聚集在人体肺泡之中。而肺泡在经过不断的膨胀和挤压下,最终会出现破裂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并发气胸时的护理工作必须切实有效[1,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2年10月~2013年11月共有78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气胸患者,其中有17例女性患者和61例男性患者,患者年龄54~81岁,平均年龄72.6岁。就患者的原发病而言,有57例是慢性支气管炎,21例是支气管哮喘,34例是合并肺心病,23例是胸膜粘连;就患者的发病诱因而言,有57例是近期呼吸道感染,5例是突然用力,16例是无明显的诱因;就患者的临床表现而言,有25例是起病急骤者具体表现为有窒息感、心悸、大汗淋漓、端坐呼吸、气喘、呼吸困难的突然加重等,有53例是起病缓慢者且具体表现为紫绀、呼吸困难、胸闷、刺激性咳嗽等症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加重;就患者的确诊方式而言,有76例是由X线确诊,有2例是由CT检查确诊。

1.2方法 我院的患者在确诊为气胸后采用胸腔闭式引流的有47例,采用胸腔穿刺进行抽气减压的有27例,此外肺压缩小于20%的有4例。我院对患者的护理方式主要是在采用卧床休息的同时,给予纠正酸碱平衡、纠正电解质、强心利尿、抗感染、糖皮质激素以及吸氧等治疗和护理工作。

2 护理

2.1基础护理 我院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并发气胸时的基础护理,主要是鼓励患者在饮食上多进食一些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多纤维素的食物。针对便秘的患者要对其腹部进行顺时针的按摩,在必要的情况下给予患者石蜡油灌肠的治疗和护理。此外,我院建议患者多作深呼吸进行自我疗养,使自身的肺复张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促进。加强夜间病情观察,患者熟睡时病情加重难发现,发现病情变化时及时汇报,及时处理。

2.2急救护理 我科对患者的病情始终保持仔细的观察,尤其是患者如果在夜间出现了心悸、大汗淋漓、端坐呼吸、气喘等的突然出现或者加剧,就需要采取急救护理即对无生命危险的患者采用X线进行确诊,而病情危重的患者应立即抢救并进行诊断性胸穿治疗。

2.3咳嗽咳痰护理 我院针对患者一旦出现咳嗽咳痰的问题,采取的护理方法包括雾化吸入和鼓励患者多饮水,这主要是因为将药物进行雾化可以使其沉降到肺泡和终末支气管从而利于患者可出痰液;而患者因张口呼吸或者出大汗会导致自身皮肤和气道丢失水分,水的摄入量一旦减少势必影响患者的康复。

2.4氧疗护理 我院对患者进行氧疗的目的就是使其血氧饱和度和氧分压能得到提高,使患者的缺氧状况能有所改善,一般维持3~4w以上。

2.5皮下气肿护理 我院采用的皮下气肿护理主要是在闭式引流的切口处采用无菌纱布进行固定,然后在切口的3cm处采用开口环形纱袋进行压迫,使皮下气肿的形成能有所避免。在皮下气肿扩散到患者对侧胸壁或者颈部的时候,可以通过插放无菌针头配合相关手法对皮下气体进行驱赶。

2.6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 我院采用的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主要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引流管的通畅进行充分的重视。患者的症状如果没有得到缓解,需要对气胸包裹的可能性做到提高警惕和及时判断并对患者进行再置管引流或者穿刺。

2.7心理护理 当患者发生气胸时容易出现紧张、恐惧等情绪,而护理人员应为患者采取舒适的并守护在患者身旁,对患者进行安慰和鼓励患者并有条不紊的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工作。

2.8出院指导护理 我院针对护理程序的相关要求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了一系列具有系统性和合理性的健康教育计划。其目的主要是借助教育计划使患者缓解病情和预防并发症的能力有所提高,其相关内容包括戒烟、饮食上提倡低碳水化合物、高纤维素和高蛋白等、预防便秘、预防感冒等,避免剧烈运动,联系缩唇腹式呼吸,改善患者肺功能。

根据表1的相关数据显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气胸患者在经过基础护理和其他的临床症状护理后,有5例死亡、6例自动出院、2例肺大泡切除、65例治愈。

4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发病原因包括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其中环境因素是有害气体、粉尘和空气污染等,个体因素是吸烟和一些不良生活习惯[3]。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治疗关键就是发现要早、诊断要早、预防要早。也只有充分重视预防工作才能使患者的急性发作有所减少,从而使患者的病情发展有所延缓[4]。就目前而言,通过相关的基础护理和临床症状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病情。

参考文献:

[1]刘淑英.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0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3,(03):727.

[2]黄菊华.8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护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4):78-79.

篇9

[关键词] 房地产开发建设 旅游城市环境 消极影响 建议

一、引言

旅游城市,是指具备独特的自然风光或者人文资源等独特资源,能够吸引旅游者前往,具备一定旅游接待能力,旅游业产值超过城市GDP的7%的一类城市。目前,全国已批准的优秀旅游城市达300多座城市。

近年来,由于房地产的开发建设对城市经济建设和投资增长贡献巨大,许多地方政府趋之若鹜。而旅游城市由于拥有更多的景观资源越来越为地产开发商所看好,成为开发建设的对象。这些旅游城市的环境实际上是极为脆弱的高级人工生态系统,过度发展的城市房地产开发建设正对该系统产生着极大地影响和破坏,他们正一点点蚕食着旅游城市的精髓和血液,直至旅游城市失去这个名称本应有的意义。

二、房地产开发建设对旅游城市环境的消极影响

(一)对居民生存环境的破坏

1、空气污染

房地产施工建设期间,会造成空气质量的严重下降。具体包括在开挖土石方、平整场地、运输建筑材料和主体工程施工中产生的扬尘,施工机械运行时产生的废气以及室内、外装修产生的废气。过多房地产项目同时施工,整个旅游城市烟尘笼罩,肉眼可见,有些地方甚至刺鼻恶臭,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2、水污染

房地产的过度开发对城市水质环境造成的直接影响,主要是指直排入水域的生活污水。将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出,导致过多的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大大加剧了水体富营养化的过程,过量的杂草生长影响了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常使鱼虾窒息而死,无疑影响水中生物的种类、数量以及生长速度,造成大部分水体磷、 氮污染,而且对使用这些资源的居民的健康也是潜在的危害。

3、噪音污染

房地产建设项目进入施工期后,将采用机械拆除旧房、平整土地,开挖地基、桩孔,道路构筑,结构和装修施工。这些施工活动所产生的机械噪音和车辆噪音,都会不同程度地造成对周围居民人体健康和劳动能力的损害,形成噪音污染。

4、固体废弃物的堆积

伴随着房地产开发建设活动而产生的各种固体废弃物,如施工产生的土石方、建筑垃圾、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等,或于施工地或于街道或于马路,大量垃圾的陈放将会侵蚀土壤、水体、空气,严重影响周围的生态环境,大量细菌的繁殖会导致疾病传播,危害居民身心健康;有些废弃物的堆积甚至会引发爆炸。

5、道路损毁

房地产建设施工期间,运送材料的大型重载车随意出入于城市的大街小巷,不仅对城市的道路交通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而且造成许多道路损毁严重,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的出行便利和出行安全。一些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又不能及时修复和还原受损道路,给居民的正常生活和过往车辆带来极大的不便和危险。

(二)对旅游景观的破坏

一些开发商在进行房地产建设项目时,一味地霸占旅游城市的优质景观资源,造成对旅游景观的破坏。具体表现为1、为建设优质景观住宅,开发商常把公共旅游资源――那些优美的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变成了住宅的后花园,使本来连续性很强的城市景观资源被人为分割、占用,破坏旅游景观的整体存在。2、在建设过程中,开发商往往是无序开发,缺乏科学规划和论证,大兴土木,乱砍滥伐,并且不计后果,造成严重的生态干扰和破坏。如对滨水景观资源将河滩和河岸进行硬化处理和改造,河道两边被砌成了光滑和垂直的水泥岸,除水之外的其他任何自然的东西被全部铲除等,对景观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

(三)视觉污染

许多旅游城市的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开发上都显得急功近利,根本没有整个城市房地产建设的规划设计,任由开发商选址建设。由于城市房地产的无序开发,不考虑建筑高度、尺度和立面等因素与城市区域环境的协调,孤立地注重单体建筑(群)的造型设计。新建筑在格调、体量、功能等方面很难与原本的老建筑融汇、对话与交流,新建筑和新建筑之间也各有特色,结果不能使整个城市建设有机地融为一体,或是布局不和谐,或是质量、色调不和谐,或是风格不和谐,从而破坏旅游城市景观环境的整体性,造成视觉污染。

三、旅游城市房地产发展建议

(一)保护旅游景观环境,切实制定和实施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对于旅游城市来说,景观生态是其发展的第一生命线,要保护好自然风光、人文建筑、民俗风情以及文化艺术等各种核心要素。试图以旅游的名义圈地盖楼,不但透支了旅游产业的未来,对各种名胜、风景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而且对于整个城市来说都是一个不可承受的损失。

制定旅游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形成合理布局。在保护旅游城市景观环境的问题上,地方政府负有首要责任。必须对旅游行业和地产行业的发展有全局的观察与考量,总体规划要重视景观与环境的开发与保护,统一协调、合理划分景观功能,并对房地产开发建设提出管控措施和生态保护要求,避免任何地产或旅游项目破坏自然、人文资源。并且要贯彻统一规划、整体布局的发展思路,认真实施总体规划。

(二)明确城市环境保护责任,严格执行环保措施

明确责任,并签订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严格实行自认追究和奖惩制度。实施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并将其纳入该届政府市、县长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同时,实行 “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对随意、超标排放污染物和未进行排污登记、未取得“排污许可证”而排污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处。

房地产施工建设期间,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措施,具体如下:1、分时施工,22:00―7:00;13:00―14:30禁止施工,防止噪声扰民;2、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收集后随建筑垃圾送至市政垃圾场;3、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入市政下水道,无市政下水道地点要通过化粪池处理再排放;4、渣土建筑材料运送车应加盖,防止扬尘。

参考文献:

[1]路立:《浅析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国房地产》,2003年第1期.

[2]江昼:《滨水区房地产开发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城市问题》,2008年第8期 .

篇10

关键词:绿色实验室;现代教育装备;绿色实验

目前全球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如何保护环境和治理污染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重视。化学在为人类创造财富、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由于各类污染产生的本质是化学污染,其最终解决途径还得用化学知识。而绿色是生命的象征,代表着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因此“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应运而生。绿色化学的目的是尽量少使用或不使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杜绝产生“三废”,把污染治理转变为污染预防,还人类一个赖以生存的绿色地球。这种绿色化学的教学理念,有利于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消除学生对化学的恐惧情绪,使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状况、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联,满足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

目前在我国各中学的教学环境中,实验室尤其是化学实验室的空气状况很差,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产生的污染气体,以及存放在实验室内的大量实验药品,常年挥发有害物质污染着室内空气,即使保持通风也杜绝不了有害气体的产生,严重威胁着师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大力提倡绿色教学的同时,教育工作者更要重视绿色实验室的建设。

一、提高现代教育装备的绿色化程度

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财政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也与日俱增,使各类学校的基本建设和教学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完善。具体表现在与现代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各种教学仪器和相关装备越来越先进,越来越简单好用,测量仪器既快又准,极大地提高了课题教学的实效性。同时,强化环保意识,逐步提高现代教育装备的绿色化程度也是教育装备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教育装备设施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欠缺,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克服困难。

1.充分发挥教育装备部门的优势和潜力。现在许多化学课上用到的实验装置还是沿用传统仪器,如有毒有害气体氯气、二氧化硫等制备装置,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被人吸入肺中不利于健康。还有许多实验是人工操作的“开放性”实验,不可避免地使大量有害气体散逸到空气中。如果教育装备部门能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和潜力,研发出无污染的实验仪器用品,将极大地提升现代教育装备的魅力。

2.关注目前国内外各种教育装备业的发展程度,随时掌握先进技术和先进仪器的信息,及时为学校配置无污染、快速简便的实验教具。

3.大力挖掘各学校一线教师和实验室的教育资源,鼓励他们研制和改进实验教具,或者提供大量合理化建议等有效信息,并在相关期刊杂志上多发表有关实验器材的改进方法和建议的文章,为日后装备事业的发展积累资料、提供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二、进行绿色实验教学

现代化学教学应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更新旧的教育理念,将绿色化学的思想贯穿于整个化学教育的全过程,创造性地开设绿色化学课程。通过设置一些开放性的环境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自身的责任感,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1.教师精心设计并实施绿色实验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体现绿色化学原则,渗透绿色化学知识,合理设计实验方案,节约化学试剂,从源头上减轻污染。对于必须做的物质性质和用途等内容的实验,如氯气的实验,可选用液封、微型实验装置;对于实验污染大、环保条件差的实验,可选择观看实验录像,清晰明确,同样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尽量选择安全的化学药品代替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如重金属使蛋白质变性的实验可选铜弃汞;对于毒性强、污染严重的实验,如使用饱和氯水和饱和溴水、SO2的性质实验,可改学生分组实验为教师演示和实物投影。因为学生分组实验中,往往会造成室内空气的严重污染,导致师生都害怕进实验室上课。

2.引导学生开拓思维自行设计绿色实验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点,还要学会活学活用,使学生了解如果把治理污染的经费用于开发绿色新工艺新产品上,从源头上消灭污染,将是学科知识真正的价值体现。在这样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学生会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结合实际生活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及时鼓励他们自行设计绿色实验。青年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的,只要给他们创造的机会,有可能超过并弥补教师在这方面的不足。

3.举办绿色化学活动

利用课余时间教师牵头举办绿色化学知识相关活动,如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旧塑料瓶、包装纸、餐盒、垃圾袋等制作各种作品展览,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展示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污染治理事例、化学小谜语、化学小魔术、新能源与材料等方面的内容,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应用化学的兴趣,真正使绿色化学实验教育落到实处。

三、创建绿色实验室

实验室的废弃化学药品种类多、毒性大,造成排放的污染物成分很复杂,而且有很多剧毒的致突变、致畸形或致癌的污染物和酸碱化合物等,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会对周边的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创建节约型绿色实验室,减轻或者消除实验污染已势在必行,具体方法如下:

1.实验室内多养盆栽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吸收营养,实践证明化学实验室内的污浊气体恰好是某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同时还会产生大量氧气,从而极大地净化改善空气质量。另外,绿色植物还很养眼,可以调节师生的情绪,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学习。如虎尾兰、芦荟、滴水观音、米兰、龟背竹、绿萝、吊兰等,能吸收并分解有害气体。

2.收集并合理处置化学废水和废弃的化学药品

实验室应该对学生实验产生的大量化学废液和废弃化学药品进行分类回收、集中处理,降低对下水道的腐蚀和日后污水处理的难度,防止污染扩散。

3.实验室规划合理、设备齐全,减少污染

倡导绿色环保设计,绿色环保施工,配备国内外节能环保产品,如实验操作台和防腐台面等材质要环保达标;实验室、准备室、药品库和办公室要分开,应该配备功能良好的毒气柜、排气扇或通风橱;经常保持室内通风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措施;有毒有害和挥发性的药品要分类存放。

总之,创建环保、健康、无毒、和谐、节约的绿色实验室,解决实验室严重污染状况,还师生健康舒心的教学环境是我们的长期工作目标。

篇11

1秸秆还田的实施成效

随着秸秆还田技术在我镇越来越大范围的应用,秸秆还田的成效逐渐显现出来。秸秆还田技术即可以全面改良土壤、提高农作物产量,同时还避免了因焚烧秸秆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空气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对实现我镇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1.1改良了土壤①农作物秸秆里含有大量的营养元素。一方面农作物秸秆还田后,有机质渗入土壤,分解土壤中的矿物质,有利于疏松土壤,提高通透性,有利于下一茬农作物的耕种;另一方面,长期使用化肥会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板结、污染生态环境,秸秆还田能减少长期使用化肥带来的负面影响。②秸秆还田的耕地蓄水量高于不还田的土壤。农作物秸秆还田后,土壤的保水性、透气性大大增强。雨季减少了大雨对土壤的侵蚀,储存雨水的能力增强,减少了土壤水分的流失;旱季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保持了土壤的蓄水量,大大提高了抗旱抗涝的能力。

1.2增加了产量农作物的生长会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营养元素,一部分存在于植物果实中,另有相当一部分仍然存在于秸秆中。农作物秸秆还田后会产生多种农作物所需要的营养元素,这些养分易于被农作物吸收,非常有利于下茬作物的生长,有利于提高下茬作物的产量。根据中国农科院等相关科研院校实验结果表明,正常情况下,同一块耕地实施秸秆还田后能增产10%以上。因此坚持秸秆还田,有促进农作物增产的作用。

1.3改善了生态环境①秸秆还田后,可减少甚至取代秸秆的焚烧,从而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②抑制杂草。秸秆还田还具有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这些都对生态环境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事实证明,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我镇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促进我镇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存在的问题

秸秆还田政策在我镇实施以来,虽然在改良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护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目前仍然存在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2.1相关法规、政策不健全①部分农民只从眼前利益出发,图省事,在田间焚烧秸秆的现象屡禁不止,不仅浪费了有机资源,而且造成了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其根源就在于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②缺乏秸秆还田的优惠措施,未出台秸秆还田相关的鼓励政策和补贴政策,资金投入远远不够,政府扶持力度不足。

2.2农民认识不够,积极性不高农民对秸秆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的旧观念上,忽视了秸秆是一种宝贵的可利用资源,同时相关部门的宣传也不够,农民没有真正认识到秸秆的价值。总的来说,农民对秸秆还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不是很高。3.3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秸秆还田需要大量机械的投入,从秸秆粉碎到最终还田这整个过程都需要机械的参与。目前秸秆还田的机械化程度相对比较低,技术成熟度也不是很高,粉粹后秸秆长度比较长,不利于秸秆的分解,影响下茬作物的生长。

2.4秸秆还田成本较高虽然农作物秸秆还田是比较便捷的秸秆利用方式。从长远看秸秆还田可以改良土壤,节约化肥的投入,但短期看秸秆经过粉碎还田每需60元/667m2左右,加大了耕作成本,对农民来说不划算,短时间内秸秆还田的经济效益并不明显,而且农民对秸秆还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注程度又相对比较滞后。

3建议

为了做好我镇秸秆还田的推广工作,加强农民秸秆还田的意识,使秸秆还田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进我镇农业可持续发展。针对秸秆还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3.1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①针对秸秆焚烧现象,建议采取强有力的行政、法规措施进行严肃处理。②出台秸秆还田工作相关的考核奖惩措施,做到责任到人,为更好地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创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政府各相关部门要把推广秸秆还田纳入每年的工作规划中,把秸秆还田作为促进我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3.2大力宣传、提高农民认识加大对秸秆还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等相关知识的宣传,通过秸秆还田的成功范例,向未参与秸秆还田的农民介绍其成效,转变广大农民的思想观念,提高对秸秆还田的认识,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秸秆的循环利用,使农民在思想上真正接受秸秆还田,认识秸秆还田带来的好处,增强农民秸秆还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秸秆还田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为。

3.3加大技术指导和培训力度各级农机部门要加强对秸秆还田技术的培训和指导。①通过现场演示、技术培训等形式加强对农机手和农技人员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秸秆还田机械的结构原理、操作方法、维修保养等相关知识。②开展技术服务,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不断提高秸秆还田机械的使用效率,确保秸秆还田作业的质量。

3.4加大财政扶持政府要加大对秸秆还田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关的补贴和优惠政策,鼓励农民秸秆还田,充分利用秸秆资源。①加大秸秆还田机械的补贴幅度,加快引进、推广技术含量高的新型秸秆还田设备;充分利用各级政府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购置新型、技术含量高、适用的农业机械。②按秸秆还田的面积补贴农民,降低农民的耕作成本,确保秸秆还田作业的顺利完成。

4结语

篇12

[关键词]城市建设施工;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6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8-0096-01

1.城市建设施工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目前,我国在城市建设施工方面的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健全,部分建设单位过度追求施工效率和经济效率,往往忽视了环境保护这一重要环节,最终导致建设施工污染问题成为我国最大环境污染问题之一。

1.1空气污染

目前,随着城市建设中大量建筑物的开始新建,空气中明显增多了很多有害烟尘,这主要是施工中产生的粉尘和扬尘导致的。城市建设施工中的扬尘污染,严重威胁着城市空气的质量状况,给居民生活造成了困扰,成为目前施工环境污染中的最大问题。其中,空气颗粒物(TSP)污染是造成我国多数城市空气污染严重的首要因素。研究发现,TSP的成分复杂,来源众多,且同时受到煤烟尘、建筑物尘和风沙尘土的影响。建设施工中的粉尘主要来于建筑施工材料,如在搬运搅拌石灰、水泥、沙土等原料时会导致大量的粉尘外扬,进人空气当中回不断向四周扩散,也就降低了空气质量。此外,在平整场地、拆毁旧房以及改造交通道路和路边各种管网工程的路面开挖施工过程中,由于管理措施不完善,部分施工单位采用粗放式施工的方式,对料堆遮挡不严密,容易造成渣土外溢或起尘。

1.2噪音污染

城市建设施工的噪音给周围居民的生活带来非常大的困扰,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噪音污染源主要包括:建筑物室内外进行装修时升降机、切割机、电锯等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搅拌、浇注和输送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建筑工地挖掘、装卸和运输产生的噪声,如打桩、搅拌、浇灌、吊运、平整等都会产生噪音。此外,

在特殊情况下,因工程工期和施工部门等问题造成的昼夜施工,更是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成为建筑施工过程中投诉率最高的环境问题。

1.3固体废物污染

固体废物污染指的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办公废料、土方活动、包装废料和装修废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具体表现为,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为防止材料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损坏,外部常常会一些固体包装材料,但材料使用时,外包装便失去了功能而遭到废弃,这些外包装多为高分子材料,极难分解,对环境的危害极大。同时,废液容器、工业棉纱、复印机废墨盒、废电瓶、施工废料、废电池等工程废物,对环境的污染也十分严重。

1.4水体污染

在建设施工中,施工人员要铺设好下水道,就得在施工地的土壤打下很深的地基,这就会对水质造成污染,建设施工所带来的水污染,主要在于地基钻探、基桩、灌浆等工序的抽排地下水带来大量悬浮物而导致城市下水道淤塞并污染江河水。此外,建筑施工中产生的废水也会造成环境污染,主要有清洗废水和施工材料废水。在建设施工后期会对工程环境进行清理工作,如墙体、玻璃等部位会残留很多粉尘或施工粉尘等物质,由于没有做好废水回收工作,清洗结束后废水就会流向地面,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还会导致排水管道的堵塞。

1.5光污染

城市建设施工中的光污染主要源于建筑物表面釉面砖、涂料、磨光大理石、玻璃幕墙等材料形成的反光。由于玻璃重量轻、抗震性能好、通风采光性能好,且在艺术风格上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过程当中,但长期生活在建筑物表面光亮强的环境下,会对人体眼角膜和虹膜造成伤害,甚至出现失眠心悸、头昏脑胀、食欲不振等严重后果。

2.建设施工中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施工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工程进度、质量、成本控制,轻环境和生态保护;重施工各部门的协调,轻与周围居民的协调;重施工技术、质量管理,轻现场的环境管理的现象。随着大众环境法制意识的增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管理部门、施工企业、社会公众等的广泛关注,而一些情况下环境保护问题成为施工企业与居民之间产生纠纷的突出原因。因此,切实解决建筑施工中的环境问题正日显重要性和迫切性。

2.1防治空气污染措施

为了降低粉尘、扬尘的污染程度,提高空气质量,施工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提倡文明施工,在拆卸过程中严禁敞开式作业,而且还要采取防尘、降尘的有效措施;二是采取整移、定向爆破等高科技手段进行拆迁或建设施工,减少扬尘的产生;三是必须对那些运输易扬、撒落的建筑和垃圾的车辆加盖蓬布,对装卸和运输过程中撒落的建筑材料和垃圾应及时清扫;四是对建设过程中的土壤处应合理规划施工工序,缩短用地时间,及时恢复土地原有功能,并做好植树种草绿化美化工作;五是采用高科技手段敷设各种地下管网工程,避免开挖路面影响市容市貌和产生扬尘。

2.2防治噪音措施

防治建设施工噪音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协调与配合,为此,在防治过程中应采取如下措施:第一,不断提高施工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自觉性,执行环保法规作为建设工程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第二,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科学合理安排工期,禁止夜间连续施工作业;三是采取必要的隔音措施,如安装隔音罩、隔音网等;四是提高建设施工技术水平,改进施工设备,使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如液压打桩机或采用噪声比较小的震动打桩法和钻孔灌注法等。

2.3防治固体废物污染措施

首先,建筑垃圾污染防治措施:对施工当天产生的垃圾进行及时清理,并将其堆放到指定区域;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对可再生、可重复利用的进行资源化处理,不可再生的进行无害化处理;采用吊落方式清运高处施工的垃圾。

其次,对固体废物中渣土污染的防治措施:合理控制获取土方过程的速度和力度;对箱式运土车进行覆盖;将渣土堆放在指定范围;尽量避免渣土远距离运输;及时运走渣土垃圾。

2.4防治水污染措施

在城市建设施工中,施工人员首先要处理好在地基钻探、基桩、灌浆等工序中抽排地下水带来的大量悬浮物质,防治其直接通往地下水道,造成淤塞、污染。同时,还要合理处理那些清理玻璃、墙体的废水,沉淀过滤其中的杂质,然后再排放。

2.5防治光污染措施

一是通过技术手段减少光污染,如采用镀膜玻璃或加色加图案的低反射率玻璃;二是限制在交通路口、繁华地段、住宅小区使用玻璃幕墙;三是在我国没有出台取消玻璃幕墙的相应政策、法规前,建筑设计部门应将光污染考虑到设计中,尽量采用新材料、新技术。

3.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必然会给城市环境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例如扬尘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光污染和光污染等。为此,建设单位必须提高认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在促进城市建设发展同时,把建设施工造成的环境污染降到最低程度,最终实现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统一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双.探究建筑施工中施工污染环境问题与防治[J].电子制作,2013(12):232.

[2]杨蕾.生态城市建设作用机理与模拟仿真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

[3]张利,田宝华,肖正直.建筑施工中的施工污染环境问题与防治措施[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03):127-130.

篇13

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或者流失,后果严重的行为。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由于国家工作人员对本职工作严重不负责,不遵纪守法,违反规章制度,不履行应尽的职责义务,致使国家机关的文物保护工作遭到破坏,给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害,从而危害了国家机关的工常活动。

犯罪对象为珍贵文物,毁损一般的文物,不构成本罪。所谓珍贵文物,是指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主要包括国家规定的一、二级文物,三级文物要确定为珍贵文物的,应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确认。其中,一级文物是指具有特别重要价值的代表性文物;二级文物是指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三级文物为具有一定价值的文物。至于文物,按照文物保护法第2条的规定,则是指:(1)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拉葬、古建筑、古窟寺和石刻;(2)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著名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建筑物、遗址和纪念物;(3)历史各时代的珍贵艺术品、工艺美术品;(4)重要的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手稿、古旧图书资料等;(5)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工作纪律、规章制度,擅离职守不尽职责义务,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义务,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或者流失,后果严重的行为。

严重不负责任,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和其职务要求的文物保护、管理职责,或者在履行职务中敷衍塞责,草率应付,不尽职责。其具体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对馆藏珍贵文物不按《文物馆藏品管理办法》的规定建立固定、专用的库房,设专人管理;库房设备和措施不符合防火、防盗、防潮、防虫、防尘、防光、防震、防空气污染的要求;珍贵文物出库归库手续不健全;安全检查制度形同虚设;发现不安全因素,不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发生火灾、文物失窃等案件不及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和国家文物局等等。具体表现如何,不影响本罪的成立。所谓损毁,即损坏和毁灭,既包括使珍贵文物部分破损,使其丧失部分价值,即造成原有价值的减少,例如,使能作为珍贵文物的手稿大面积污损,致其字迹难以辨认,又包括使珍贵文物完全毁灭,从而丧失其全部价值,如珍贵书画被烧毁,珍贵陶器、瓷器被砸碎等。所谓流失,是指被盗、遗失而下落不明或者流落至国外、境外。

本罪是结果犯,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必须后果严重,才构成犯罪。所谓后果严重是指造成较多的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的;致使珍贵文物流失国外的;造成特别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的;由于珍贵文物被毁,给历史、艺术、科学研究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社会影响极坏,流失的文件已无法追回,等等。

(三)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本条所称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指负有管理、保护文物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博物馆(院)、纪念馆、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文化行政部门中主管文物保护工作的人员等,并非指所有的国家工作人员。

(四)主观要件

本罪的主观方面只能由过失构成,故意不构成本罪,也就是说,行为人对于其行为所造成重大损失结果,在主观上并不是出于故意而是由于过失造成的。也就是他应当知道自己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可能会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或者流失,但是他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是虽然已经预见到可能会发生,但他凭借着自己的知识或者经验而轻信可以避免,以致发生了造成严重损失的危害结果。行为人主观上的过失是针对造成重大损失的结果而言,但并不排斥行为人对违反工作纪律和规章制度或对自己的作为和不作为行为则可能是故意的情形。如果行为人在主观上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不是出于过失,而是出于故意,不仅预见到,而且希望或者放任它的发生,那就不构成本罪,而构成其他的故意犯罪。

篇14

关键词: 绿色建筑 ;装修;环境协调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所谓绿色建筑,不仅要能提供安全舒适的室内环境,同时应具有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良好的建筑外部环境。绿色建筑应考虑到当地的气候、建筑形态、设施状况、营建 、建筑材料、使用管理对外部环境的影响,以及舒适、健康的内部环境,同时考虑投资人、用户、设计、安装、运行、维修人员的利害关系。换言之,可持久的设计、良好的环境及受益的用户三者之间应该有平衡的、良性互动的关系而达到最优化的绿化效果。     

1 绿色建筑之室外环境的协调。     

绿色建筑创造的居住环境,既包括人工环境,也包括自然环境。在进行绿色环境规划时,不仅重视创造景观,同时重视环境融合生态,做到整体绿化。即以整体的观点考虑持续化、自然化。在具体设计上,注重绿化布局的层次,风格与建筑物要相互辉映,注重不同植物各方面的相互补充融合,同时注重发挥绿化在整个建筑群体中其他更深层次的作用,除了建筑本身外还包括所需要的周围自然环境,生活用水的有效利用,废水处理及还原,所在地的气候条件。

1.1 绿色环境的地域主义

绿色建筑要考虑如何与所在地的气候特征、经济条件、文化传统观念互相配合,从而成为周围社区不可分割的整体。绿色建筑作为一个次级系统依存于一定地域范围的自然环境,与绿色房地产都不能脱离生物地域的独特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现存人类建筑、社会水平及文化环境。

1.2 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即利用自然能源或者不依靠传统空调设备系统而仍然能维持适宜的室内环境的方式。自然通风最能满足绿化建筑的要求,它一般都不用外来不可再生资源,而且常常能节省可观的全年空调负荷而达到节能以及绿化的目的。但要充分利用通风必须要考虑建筑的朝向、间距和布局。例如南向是冬季太阳辐射量最多而夏季日照减少的方向,并且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向,所以改善自然通风房间热环境和减少冬季的房间采暖空调负荷来讲,南向是建筑物的最好朝向。

2建筑的室内环境 绿色建筑之所以强调室内环境,是因为空调界的主流思想是想在内外环境之间争取一个平衡的关系,而对内部环境,即对健康、舒适及建筑用户的生产效表现出不同的需求。          

2.1温度问题 首先热舒适明显的影响着工作效率。传统的空调系统能够维持室内温度,但是,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室内达到绝对舒适,容易引发“空调病”,且消耗大量能源,增加氟里昂对臭氧层的破坏。而绿色建筑要求除保证人体总热平衡外,应注意身体个别部位如头部和足部对温度的特殊要求,并善于应用自然能源。另外,现在常采用的极大玻璃面建筑在夏季可能发生温室效应,而在冬季空调设计条件外,要分析当地气候及建筑内部负荷变化对室内环境舒适性的影响。          

2.2日光照明、声问题 不同室内光环境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和室内气氛。绿色建筑中引进无污染,光色好的日光作为光源是绿色环境的一部分。但舒适健康同时应包括易于观看,安全美观的亮度分布,眩光控制和照度均匀控制等,因此应该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调节强光从而不影响阳光的高品质。另外,舒适健康的声环境有利于人体身心健康。绿色声环境要求不损伤听力并尽量减少噪声源。这样,设计时通常将产生噪音的设备单独布置在远离使用房间部位,并控制室外噪声等级。         

2.3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好坏反映了满足人们对环境要求的程度。通常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包括空气流动、空气的洁净程度等。如果空气流动不够,人体会感觉不舒服,流动过快则会影响温度和空气洁净度。因此应根据不同的环境调节适当的新风量,控制空气的洁净度、流速使得空气质量达到较优状态。同时对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有效控制也是室内环境改善的主要途径之一。

3 达到绿色建筑要求的主要途径

近年来,建筑装修带来的空气污染投诉有增无减。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是建筑装修材料包括木质及木制家具带来的甲醛、苯、氨、氡等毒气。专家认为,要装修就必然产生一定的污染,污染的程度轻重往往与装修的工程量大小成正比。装修中必然使用装修材料,而很多的装修材料如涂料、油漆、建筑胶等都是化学合成物质,因此装修后一点污染都没有是不可能的。绿色装修真正意义是达不到的。我们只能将污染控制到最小的程度。污染程度大小关键在于使用材料的质量上,在保证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材料时,可以将污染降到最低。

3.1 绿色环保设计

人们对居室环境的身心感受主要有视觉环境、听觉环境、触觉环境、即人们对环境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感受。在钢筋水泥构件的都市中,人们感觉冰冷、机械、缺少人情,人们渴望温暖,渴望回归自然,渴望自由、舒适、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居室设计来说,人是服务的主体,这就提出了绿色设计是在户型已定的客观条件下进行装修的全盘谋划,这是实现装修目标的关键一环。

3.2 绿色装饰材料

绿色材料指在生产制造和使用过程中既不会损害人体健康,也不会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健康型、环保型、安全型装饰材料。一般来说装饰材料中大部分无机材料是安全和无害的,如龙骨及配件、普通型材、地砖、玻璃等传统装饰材料,而有机材料中部分化学合成物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它的大多为苯、酚、蒽、醛等化学物质及其衍生物,具有浓度中的刺激性气味,可能导致各种生理和心理病变。目前市场上有不少调节板、刨花板、胶合板及复合板使用了含有甲醛的服粉剂;油性多彩涂料中甲苯和二甲苯的含量占20%—50%。  

3.3绿色环保施工

以现代环保意识所包括的内容在近年来我国的室内装修施工实践中,十分突出。拆墙打洞,破坏楼房整体承重。国内较多楼房多为砖混结构,依靠砖承重。特别是承重墙,无论改动大小,都会削弱承载力,楼上铺地板,楼下装吊顶,一层楼面遭遇上下两面破坏。楼上的用户在铺设地面时,用凿子在地面开管线槽,楼下的用户吊顶时在板底打膨胀螺钉等。      

3.4 提高能源效率

建筑的建设不但要和环境融合,更要经济实惠。在这样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如何达到资源利用的最高效率。各种资源效率中最重要的是能源效率。能源效率提高,越能节约寿命周期费用,不但提高绿化效果,更能增加投资绿化建设的吸引力。因此提高能源效率是进行绿色建筑建设的基本条件。提高能源效率途径包括:减少建筑寿命期限能量可以采用延长建筑及其设备的寿命;使用耐用的建筑材料、设备产品;另外在建筑设计及建造上考虑维修、保养等。

由此以来,营造绿色建筑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体现在建设全过程的系统管理,具体表现在策划设计阶段坚持节能环保原则,施工过程具有节能、降耗、低污染的特征,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具有环保型特征,建筑结果具有环保、节能、适宜性的特征。

参考文献:      

[1]邓犀月,于芳. 论绿色建筑的环境控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