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5:32:4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
宁波市设立政府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对策思路研究
宁波市总部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宁波市总部经济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港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城市竞争力提升——以宁波市为例
宁波呼应舟山群岛新区开发建设的对策研究
《宁波经济丛刊》2011年选题参考
对宁波建设智慧城市的进一步探析和建议
宁波建设智慧城市的几点思考
融合共享是智慧城市的生命线
宁波杭州湾新区:用智慧打造未来
建设食品智慧系统创建宁波智慧城市
江东区站点经济发展研究
利用外资推动宁波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加快培养宁波市科技创新人才的建议
发展农村金融促进宁波城乡统筹
图片征集启事
宁波软件园区概况
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做好七个“继续”
全市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与下阶段工作建议
上半年宁波市经济形势分析及趋势展望
下半年宁波市经济运行环境和趋势分析
上半年宁波市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和下半年工作建议
上半年宁波市规上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宁波市对口援建青川灾后恢复重建成效显著
轨道交通助推国家创新型城市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
促进消费需求的积极财政政策思考
深入谋划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内外市场持续活跃服务业保持高位增长——2010年前5月宁波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
大力推进我市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
宁波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关于提升中国(宁波)国际港口文化节品牌影响力的思考
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港口规模的关系研究——基于宁波1989-2009年的实证分析
下阶段宁波市经济工作重点
2009年十项改革任务
宁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评价与思考
金融危机下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形势分析
鄞州区“四招”破解产业园区转型升级难题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推动江东经济持续增长
2009年宁波市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分析
2009年1-4月宁波房地产市场呈现“小阳春”
宁波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增长动因及对策建议
2008年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述评
宁波市大型社会公共设施运行机制的探索
发挥海洋文化作用,促进“海上浙江”建设
论政府在发展动漫产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全球金融危机对商品出口的影响——以宁波实证为例
关于降低民营企业发展成本的几点建议
《宁波经济丛刊》2009年征文选题参考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宁波市民生重点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以创业创新精神建设宁波轨道交通若干问题的调查思考和对策建议
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的调查研究
宁波都市经济圈的内涵特征和发展条件
关于创建和谐企业的若干思考
2008年一季度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下阶段工作建议
关键词 智慧农业;物联网;物联网架构;发展现状;问题
中图分类号 F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4-0338-03
Discussion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of Things and Wisdom Agriculture
DONG Miao HUANG Rong-rong ZHENG Yong ZHAO Shi-jing CHEN Jie *
(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1800)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wisdom agriculture is a trend of agriculture in our country,and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s the key technology of wisdom agricultur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d the connot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and wisdom agriculture,architecture of internet of things,mainly including perception layer,network layer and application layer.At the same time,the paper concretely introduced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 wisdom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s;wisdom agriculture;framework of internet of things;development situation; problems
智慧农业是我国近几年根据农业的发展而新产生的一个概念,就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应用物联网技术,充分利用传感器和其他平台软件对农业生产生活进行监测和控制。由于我国农业已经步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智能技术融入到农业中,而物联网技术则是智慧农业的主要支撑技术,我们越来越多地感受到智慧农业给我们带来的便捷、高产和优质,这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1 物联网与智慧农业
1.1 物联网
物联网[1](internet of things)定义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主要是将物品与物品之间用互联网进行连接,所使用的技术包括智能感知识别技术、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简而言之,就是利用互联网等通信技术实现远程管理控制的智能化网络,从而更好地将物与物、人与物进行连接,可以说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在兼容了互联网所有的应用后,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私有化和个性化。农业物联网是将物联网技术与农业相结合,是将其具体应用在农产品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整个产业链当中,即将农产品与农产品之间的信息应用现代智能感知技术进行采集测定,然后将收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识别处理,再传到操作终端,实现智能化控制[2]。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就是通过在农业生产中安装各类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通过数据连接,将无线传感网络、电信网、互联网进行集成,实现农业生产信息在各个环节的传输,最后将大量农业生产信息进行整理融合,由操作终端实现对农业生产的过程监控,进而实现现代化农业生产高产、高效、集约的目标。
1.2 智慧农业
智慧农业即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应用物联网技术,充分利用传感器和其他平台软件对农业生产生活进行监测和控制,使农业系统不再像传统农业一样封闭,而是具有“智慧”,智慧农业不仅可以进行基本的感知、控制和管理,更是扩展到了电子商务、食品溯源防伪、农业休闲旅游、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内容,物联网技术可以说是智慧农业的基础[3]。
2 智慧农业物联网架构
2.1 信息感知层
顾名思义,感知层相对于物联网而言,类似于人类的感觉器官,主要是用于识别物体并进行信息采集。信息感知层通过采用先进的传感技术,即利用温度、湿度、光照、风速等各种传感器,得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精细化信息,如设施内温度、湿度、光照情况、CO2浓度、土壤湿度、营养液浓度等信息,是对植物生长状况进行判定的基础[4]。
2.2 信息传输层
信息传输层由互联网、云计算平台、移动通信网、无线传感器网络等组成,主要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也是物联网的中枢环节。信息传输层主要作用就是将信息感知层获取的数据以多种通信协议向局域网或广域网。其中应用较多的为无线传感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5]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自行组网,对网络覆盖区域中的对象的动态信息进行采集,并进一步计算处理。由于其监控效率高,且具有成本低的有点,因而在农业领域的信息采集工作中应用广泛。
2.3 信息应用层
信息应用层通过对数据进行科学处理而制定相应的管理决策,从而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控制。例如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获取作物生长环境的温湿度、光照强度等信息,并对各类信息进行分析,依据制定的管理策略,与传动机构进行通讯,控制传动机构,进行自动灌溉、施肥、加温、控光等,同时对异常信息自动报警[6]。
3 智慧农业物联网技术分析
3.1 信息感知技术
物联网技术是智慧农业的基础,而信息感知技术又是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信息感知技术是整个智慧农业中最基础的环节。该技术包括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农业传感器技术、遥感技术等。
3.1.1 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该技术与互联网、通讯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射频识别技术在食品行业中主要应用于食品的跟踪和溯源。应用射频识别技术系统可确保食品供应链的高质量数据交流,可确保食品源的清晰,实现产品追踪,从而实现质量监控和追溯[7]。同时,射频识别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可以感知食品加工和储藏过程中环境的状态信息,因为环境因素对食品品质影响很大,记录分析这些因素就显得十分重要。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可以方便地把这些状态信息及其变化传递出来。
3.1.2 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在1994年全面建成,可以在海陆空的三维空间中进行全方位的导航和定位。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定位定时功能能够实现对农田具体生产状况的跟踪与描述,同时辅助农业机械将农作物肥料等定点运送并喷洒到准确的位置[8]。
3.1.3 农业传感器技术。农业传感器技术是农业物联网的核心,主要用于采集各类农业信息,包括空气温度、湿度等环境指标参数,畜禽养殖业中的有害气体含量,种植业中的光、温、水、肥、气等参数,以及水产养殖业中的酸碱度、氨氮、溶解氧、浊度、电导率等参数。
3.1.4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从不同高度的平台上,使用不同的传感器,对地球表层各类地物的电磁波谱信息进行收集,并进行分析处理。遥感技术利用地面目标反射或辐射电磁波的固有特性,通过观察目标的电磁波信息以达到获取目标的几何信息和物理属性的目的。在智慧农业采集地面空间分布的地物光谱反射或辐射信息,实施全面监测,同时根据光谱信息,进行空间的定性与定位分析,从而提供大量的田间时空变化信息[9]。
3.2 信息传输技术
农业信息感知技术在智慧农业中运用最广泛的是无线传感网络。无线传感网络[10]采用无线通信方式,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传感器节点组成,负责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被感知对象的信息。蓝牙(bluetooth)[11]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规范 ,能够实现数据和语音通信,蓝牙通信带宽为lMb/s,一个“蓝牙”主设备最多同时与7个其他的“蓝牙”设备通信,支持点对点和点对多的连接,使用灵活的无基站组网方式。目前主要的应用场景有数码相机图像传输,计算机、手机等的交互会议,耳机、游戏机等的电子娱乐产品等,汽车产品等。Wi-Fi(wireless fidelity)是IEEE定义的无线网络通信的工业标准(IEEE802.11),主要特点是可靠性高、速度快,在开放的环境通信距离达到300 m以上,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通信距离在100 m。组网灵活、成本低、可移动性好,与现有的有线以太网络非常容易整合。但是其明显的缺点是信号强度影响其稳定性,抗干扰性不好,且设备的功耗非常高。目前,Wi-Fi应用在如手机、PAD等的便携式电子产品中,有效解决校园网或办公室无线局域网的无线接入问题[12]。
3.3 信息应用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是物联网技术的最后环节,也是智慧农业实现自动控制的基础,应用的技术有云计算、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智能控制技术等技术。
3.3.1 云计算。云计算指将计算任务分布在资源池上,使应用系统实现根据需要获取存储空间及软件服务。面对智慧农业中的大量数据,云计算可以实现信息存储资源和计算能力的分布式共享,超级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同时也为大量信息提供支撑[13]。
我国近年来开展云计算对于农业生产的应用,在农业相关领域的应用都有研究。目前农业云体验平台包括农业信息智能搜索与服务平台和绿云格平台,通过这2个平台能够实现农业市场信息和实用技术的准确获取与分析,为农业主管部门、企业及农户个人提供个性化检索,同时提供全方位的农业生产环境远程管理服务[14-18]。
3.3.2 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在农业节水灌溉优化、大型养鸡厂管理、小麦栽培、饲料配方优化设计、农机化信息管理、土壤信息系统管理上进行了广泛应用研究[19]。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可对地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和模拟,预测不同决策方案的效果与效益, 从而优化农业生产决策。目前决策支持系统技术在农业结构优化、产量预测及潜力分析、确定农业投资规模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20]。
3.3.3 专家系统。专家系统模拟人类专家解决各种复杂的实际问题,具有与专家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该系统在利用农业专家多年积累的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对需要解决的农业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提出决策,使计算机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人类农业专家的作用[17]。例如专家系统在榨菜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为农户和科技人员提供了病虫害信息交流平台,为菜农提供了病虫害防治的科学指导,现实意义显著[18]。
3.3.4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建立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土壤数据、作物病虫草害发展趋势、作物产量等的空间信息数据库,为分析差异性和实施调控提供处方决策方案[15]。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土壤适宜性评价就是将土壤质地、类型、氮磷钾含量、有机质含量等土地数据进行整合,并赋予权重,再进行分析运算,生成土壤适宜性评价图,也可建立数学模型,实现土地适宜性的分级[16]。
3.3.5 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主要用来解决用传统方法无法顺利解决的复杂问题。目前智能控制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神经网络控制、模糊控制、综合智能控制技术,并在设施园艺、大田种植、畜禽养殖等方面得到初步应用[20]。比如,用神经网络分析甜瓜质量的物理测量指标与人们感官对甜瓜香味、甜度、酸度、组织结构、水分等质量指标的相关关系,来预测甜瓜质量。将实测物理标与人的感官分类联系起来,对食品质量进行预测,在食品工业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4 智慧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现状
4.1 传感器在温室中的应用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优化作物品种,使作物的生长不受或少受季节的影响,现代化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它的主要发展形势是温室大棚,相配套的温室栽培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该种技术主要是利用对温度、湿度、光照、喷灌量、通风等影响因素的测量和控制,实现对作物生长的精准控制。
在此过程中,对各类参数的测定采集尤为重要。主要是采用温度、湿度、光照、CO2、土壤湿度、土壤养分等各类传感器检测农业环境中的各项物理量参数,并根据生产控制策略,实现生产自动控制,保证农作物有一个良好的、适宜的生长环境[21]。
4.2 传感器在自动化农业机械中的应用
由于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对农业机械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机械各部分强度的测量也就尤为重要。例如,应用传感器技术测定农机的性能指标及零部件的结构强度;用应变式传感器测定犁体的阻力,为犁体曲面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播种机上安装的光电传感器可随时监测机器是否堵塞,保证农作物出苗率;自动灌溉装置中土壤温度、湿度传感器的使用,在保证农作物灌溉用水的同时实现节约用水[22]。
4.3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是一种现代测量技术,它是通过非接触、少破坏的方法对农林业等方面信息进行测定获取,它可以测定农作物品种的分布区域、植物品种的分类、土地肥沃程度、植物生长情况、植物受灾情况等,然后通过遥感所获得的信息来确定最合适的种植和最适度的施肥,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防止了环境污染,从而获得更高的效益[23]。
5 智慧农业物联网技术存在的问题
农业物联网是一项创新型现代化信息集成技术,正在不断改变着我国传统农业的面貌,即便如此,农业物联网也遇到了一定的问题[24]。
5.1 物联网设备概念性产品多于实际应用性产品
我国农业物联网设备主要产自高校院所的实验室,很多都是学生们研究出的概念性产品,实际应用推广并不高,且实验室理论研究与农业实际应用差异较大。
5.2 不计成本的示范对农业物联网的推广并没有实际价值
物联网技术虽然说是在农业中要进行普遍推广,但更多的注重试点示范而不看重经济指标,尚无法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实际价值不大。由于我国农业仍处于弱势地位,物联网在我国农业领域的应用受限,发展初期同时受到资金的限制。
5.3 资金投入回报周期长,不利于物联网推广
农业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一次性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在农业整体比较效益低、以小农户分散经营为主的情况下,很多物联网设备因价格偏高很难大面积推广。
5.4 传感器的缺乏
目前我国农用传感器种类较少,主要集中在温度和湿度监测方面,对其他农业生产环境因子的监测传感器严重不足,对生物本体的感知传感器则更少。同时,国产传感器性能不稳定,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不足,且器材寿命较短[25]。
6 结语
智慧农业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物联网技术会得到更大范围的应用。现在,已经可以看到物联网技术为智慧农业带来更多智能化和信息化,而现在要做的就是提升农业物联网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低成本、高可靠性、使用期限长的传感器开发,加强 Zig-Bee技术等新型无线传输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提升专家系统等智能决策系统的实用性和可靠性,通过单项技术突破与多项技术集成应用并举,加快技术研发应用步伐,使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可以在农村地区大范围使用,这是我国未来农业的趋势和目标。
7 参考文献
[1] 范珊珊,李忠,柴荣.物联网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3):41-42
[2] 彭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发展策略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2(2):94-98.
[3] 李道亮.物联网与智慧农业[J].农业工程,2012(1):1-7.
[4] 施连敏,陈志峰,盖之华.物联网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J].农机化研究,2013(6):250-252.
[5] 段益群,刘国彦.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大棚系统设计[J].软件工程师,2013(12):35.
[6] 顿文涛,赵玉成,袁帅,等.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发展与应用[J].农业网络信息,2014(12):9-12.
[7]王文洋.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探析[J].科技信息,2009(26):587.
[8] LAN Bin.The establishment of agriculture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GIS and GPS[J].ICS REI,2013(2):506-511.
[9] 刘晓明.信息技术打造“精准农业”[N].中国电子报,2004-09-10.
[10] YAN Ji-Feng,ZHANG Jian-Gang,DONG Fei-You.Wireless Sensor Traceability Algorithm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in the Area of Agri-culture[J].Sensors & Transducers,2013(15):14.
[11] 杨宝祝.我国农业信息技术与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07(9):4-8.
[12] XIAO Yan,AI Dong-Sheng,XU Feng,ct al. Ag-riculture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Algorithm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J].Sensors & Transducers,2013(15):811.
[13] 赵丽.浅议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及关键技术要求[J].电信科学,2011(增刊1):71-74.
[14] 云计算在农业上的应用[J].黑龙江粮食,2014(4):25.
[15] 赵赏,钟凯文,孙彩歌.GIS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J]. 农机化研究,2014(4):234-237.
[16] 王璐,翟义欣,王菲.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发展及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增刊1):362-366.
[17] 刘卫华,张顺,许家来,等.农业专家系统应用现状与前景展望[J].农业灾害研究,2015(2):52-54.
[18] 石琳,陈帝伊,马孝义.专家系统在农业上的应用概况及前景[J].农机化研究,2011(1):215-218.
[19] 章牧,陈飞香,刘文玺,等.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设计与应用[J].地球信息科学,2005(2):58-64.
[20] 张波,罗锡文.ICT在精细农业中的应用与展望[C]//中国农业工程学会(CSAE).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5.
[21] BIGGS P,SRIVASTAVA L.ITU Internet reports 2005:the internet of things[M].Geverna: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2005.
[22] HE Yong,NI Peng-cheng,LIU Fei.Advancement and trend of internet of things in agriculture and sensing instrument[J].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ry,2013,44(10):216-226.
[23] 刘歆.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1(27):144-145.
关键词:特色农业;秭归脐橙;电子商务
《2015-2020年中国互联网+智慧农业趋势前瞻与产业链投资战略分析报告》明确提出:“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支持电商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以互联网为载体,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换挡是我们未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最近两年,以电子商务为载体的特色农产品直供网销成为电子商务领域的热点之一。
一、特色农业的内涵
特色农业是以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最优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的,依据区域内整体资源优势及特点,突出地域特色,围绕市场需求,坚持以科技为先导,高效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以某一特定生产对象或生产目的为目标,形成规模适度、特色突出、效益良好和产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非均衡农业生产体系。特色农业的发展是适应当前社会消费需求、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农业市场细分需要的必然结果。
二、湖北秭归县脐橙发展现状
湖北省秭归县地处湖北省西部,位于三峡工程坝上库首,是国家首批命名的中国脐橙之乡。秭归脐橙品质优良、风味独特,具有皮薄色鲜、肉脆、香味浓郁、香甜可口的特点,是全国唯一能提供周年上市的产区。并且秭归培植柑橘历史悠久,自2006年6月起对秭归脐橙实施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国家划定的脐橙栽培最佳适宜区之一。目前秭归脐橙已销往全国30各省市自治区、50多个大中城市,并出口到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和港澳地区。
三、秭归脐橙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质量标准程度低,产品定价不均
秭归县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波动起伏,层峦叠嶂,脐橙种植分布不均,农户种植技术不标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这导致秭归脐橙的整体生产处于分散阶段,质量标准化无法满足,市场相对独立。据2015―2016年市场调查分析,脐橙的每斤价格相差在5元左右,同一种类脐橙价位不一,严重扰乱了整个秭归脐橙市场价格。
(二)品牌知名度差,消费市场狭小
近年来赣南脐橙凭借品种优质、外观好看、产业规模化种植的特点抢占了60%的脐橙市场份额。由于秭归县政府对秭归脐橙保护性政策制定不完善、开发力度不足,导致宣传效果不佳,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减弱,产量减少,秭归脐橙供应量和品牌效应远不及赣南脐橙。另外,受市场竞争的压力,秭归脐橙在销售过场中收到了以次充好、以小充大及包装杂乱的负面评价,秭归脐橙的良好声誉受到巨大挑战。
(三)冷链物流体系不完善,电子商务设施不完善
秭归县地理位置处于丘陵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脐橙作为果蔬农产品,在采摘、装卸,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损坏,脐橙的损耗成本高。另外秭归县物流基础设施的建立不完善,物流企业规模小,物流运输量小,物流运输成本高,大大限制秭归县物流的运输条件。
目前,秭归脐橙冷链物流设施缺乏规模化与专业化的管理,物流仓库与配送技术设施目前并未建立。这些原因都导致秭归脐橙的销售成本高,市场面积狭小。
四、“互联网+”背景下湖北省秭归脐橙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一)推进秭归脐橙的标准化建设
针对秭归脐橙难以形成规模化种植的现状,秭归县政府一方面应加强对农户的种植指导,根据不同品种的脐橙树的生长要求,因地制宜,使地形等自然因素更有利于脐橙的规模化生产。另一方面应制定秭归脐橙精品果的质量标准,从外观、口感、环保三个方面,保证秭归脐橙的整体质量。同时,政府应联合企业对种植农户提供资金、技术方面的支持和鼓励,让农户自发形成合作社,联合经营,节约资源,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收购者的随意提价,影响农民的收入,利于市场的规范。
(二)加强秭归脐橙品牌建设
秭归脐橙的品牌发展需要得到秭归县政府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以政府名义推广秭归脐橙的品牌形象,通过政府拉动企业和农户、媒体合作,共同打造秭归脐橙的专题宣传活动,通过利用O2O线上营销和线下营销模式,宣传秭归脐橙的优良品质,打响品牌知名度,树立秭归脐橙良好品牌形象。
(三)加强电子商务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秭归脐橙的电子商务发展来说,冷链物流和仓储设备的基础建设不完善,为了克服秭归地区的电子商务物流建设的瓶颈。第一,秭归县政府对当地的电子商务物流基础设施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引导,尤其是在冷链物流的上与当地的交通环境相适应。第二,在现代O2O的果蔬电子商务新模式的发展下,要加强对于冷链物流基础建设技术的重视,从而使冷链物流成为秭归脐橙发展的一大助力。第三,在地区扶持下,建立O2O社区平台,使线下实体店铺和线上虚拟平台相互配合,实现互利共赢。例如,有大学生创立的湖北省橙・秭秭归脐橙电子商务公司,就是利用线上网站与线下实体商铺相结合,打造秭归脐橙特色活动,从而实现对秭归脐橙的推广、宣传,打开秭归脐橙的销售市场。
三.总结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大背景下,农业作为第一产业,与电子商务相结合,不仅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改变农民的经营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也可以提高农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使得中国特色农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该文为武汉东湖学院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2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EB/OL.].(2013-03-01).http://
[2]向锋,宋文化,谭勇等.湖北秭归脐橙标准化生产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5,(9):184-185
[3]丁景涛.一个生鲜电商失败者的经验分享[J].农产品市场刊,2013(6):32-33
[4]曹立新,谭勇,宋文化等.秭归县脐橙产业资源优势分析[J].中国果业信息,2013,(8):11-12
关键词:产业结构;现状;优化
一、产业结构相关概念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不同的生产部门会在增长速度、就业人数、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按照我国对三次产业的划分进行现状分析。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业、制造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传统服务业,也包括金融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新兴服务业。
二、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产业结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增长平稳,并逐步放缓,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持续下降。2014年占GDP总值的9.1%。第二产业增长快速,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占GDP的比重最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最大。第三产业对于经济的贡献仅次于第二产业,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并于2012年占GDP的比例超过第二产业。2014年,第二产业占GDP总值的43.1%,而第三产业占到47.8%,超出第二产业不到5个百分点。
(二)三次a业内部存在问题
1.农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虽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断下降,但其重要性和基础地位不会改变。农业和牧业在农业总产值内部占比最大,最近几年有下降趋势,随着交通运输变更加便利以及物流系统的快速发展,内陆地区对海鲜产品的需求大量增加,渔业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将会增加。
目前,我国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首先,现代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率低,占将近40%的人口只创造10%的国内生产总值。其次,农业科研成果推广率低,每年经中央和省级部门鉴定的农业科研成果约为1万项,但其中可用于推广的只有30%,与部分发达国家的90%以上的推广率形成巨大反差。最后,互联网与农业尚未深度融合,比如如火如荼的生鲜电商,比如方兴未艾的农业互联网金融。
2.工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工业存在的问题频频暴露。特别是产能过剩问题,特别是钢铁、煤炭等资源性行业,冲击着实不小。《中国智慧矿山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452.4亿元,同比下降4.2%。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388.6亿元,同比下降62.6%。
在采矿业处于萎靡的阶段,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的制造业发展也不容乐观。当前中国的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下行压力,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从高增长时期的10%以上下降到目前6%的水平,已经低于GDP的增速。这里既有国际、国内市场需求萎缩的影响,供给和需求错配也是重要的根源。我国工业产品的质量、性能还不能满足国内消费者和企业升级的需要,巨大的国内有效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造成了“海外购,,及产品品牌形象不佳等问题。
事实上,我们也已经看到建筑业总体下行的态势,以房屋建筑为主的建筑企业,新签合同出现下降,部分已经签署的合同要么推迟开工,要么停工。钢铁、煤炭、水泥、玻璃行业已经长期产能过剩,这些行业出现大面积的企业亏损,在同一时期,建筑企业的日子似乎要好得多。从长远看,建筑业产能过剩将在所难免。
除此之外,第二产业还存在区域产业结构雷同、受困于“价值链”低端、资源环境压力大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3.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据有关部门统计,如今服务业的产值占世界经济总产值约70%,一些服务业发达的国家的这一指标甚至接近80%。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快速上升的经济地位迅速成为各国在寻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关注的焦点。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部门投资的增长,尤其是房地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同时,随着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不断深入,服务消费支出比重将不断增加。这些因素都将推动我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2012年第四季度起,第三产业增速超过第二产业,2013年中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开始超过第二产业。2014年,第三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拉动为3.5个百分点,与第二产业持平。吸纳就业能力高居三大产业之首,2014年就业人数为31364人,远高于第一产业22790人,第二产业23099人。在制造业和能源产业下行压力巨大的背景下,服务业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美国是世界上服务贸易竞争力最强的国家,强大的服务贸易实力成为推动美国经济健康发展。在改善其国际收支和促进就业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在服务业中,美国的现代服务业又一枝独秀,占全球现代服务贸易较大比重。我国第三产业内部,传统低层次服务业占比较大,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不足30%与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三、产业结构优化思路
针对我国产业结构现状,以及各产业内部存在的问题。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及调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重视农业基础地位,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机械化,提升农业的规模操作。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并运用到实践中去,加强农业生产、科研、推广的协作。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在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的背景下,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发展现代化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提高我国农业经营效率、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优化传统产业供给结构
首先,化解绝对过剩,淘汰供给绝对过剩的行业,重点治理钢铁电解铝玻璃水泥等绝对过剩行业。引导结构性过剩产业的优化升级,不断挖掘有效需求,进一步提升技术手段,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不断优化传统产业供给结构。当然,在供给侧改革的同时,要配套的就业政策,更不能忽视需求侧改革。尊重市场,并以透明的方式制定规则。让市场在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
(三)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世界各国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选择。美国以新能源驱动产业新格局,欧盟通过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紧密结合发力,日本采取持续高效产业政策引导长期需求和未来产业布局。我国也应该在发展核能技术、新能源汽车、传感网、物联网、信息网络产业中抓住这个历史机遇。
(四)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大力发展
目前我国服务业在结构和供给总量上都存在很大问题,服务业潜在的需求一直没有被有效地释放。促进现代服务业,高附加值的生产业和生活业优化升级。今后的发展重点应该是售后服务、商务服务、研发设计、市场营销、产品设计。以及生活业,养老健康服务,饮食调理服务,医疗用药服务,娱乐健康服务。
一、尤溪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尤溪县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水平不断提升。2015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76.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 213元,同比增长10.3%,一二三产业比重优化到25.3U43.4U31.3。纵观尤溪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多年来,尤溪县围绕“茶叶、金柑、芦柑、优质稻、食用菌、蔬菜、烟叶、毛竹、绿竹、油茶、畜牧、水产”等特色产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把产加销连成一片,实行区域化种植、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催生了一批种养加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经济实体。
目前,全县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19家、县级龙头企业4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56家。
农业产业化组织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全县四万多户农民从事特色主导产业生产,建立产业化基地5万多公顷,构筑特色农业“块状”经济,推动“一村一品”“一乡一特色”的发展,促进农户提高单产、节本增效、土地租赁、参股分红等,有效地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方向发展,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拉长了产业链条。
2. 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形态在尤溪县应运而生,并得到了蓬勃发展。
截至2015年年底,全县各种休闲农业实体达57家,直接从业人数达2195人,带动农户5300户。2015年接待游客76.9万人次,年经营综合收入达1.23亿元,其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0.89亿元。同时,全县也创建一批休闲农业品牌。目前,拥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项、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1个、中国美丽田园景观1个、全省休闲农业示范乡镇1个、全省休闲农业示范点2个和福建省最美休闲乡村1个。
休闲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农业主导产业在品相、品质、品牌、品位上的提升,拓展了农业原有功能,从过去只卖产品的传统模式转化到卖风景、重观赏,卖感受、重参与,卖绿色、保健康的新型模式。同时,也有利于扩大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增加收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建设现代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3. 发展园区经济,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尤溪县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科技支撑、高水平经营”的原则,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着力打造省级农民创业园、油茶产业科技示范园、高新农林创业园和设施农业示范园四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农业产业从一产向三产融合,实现“接二连三”的发展目标。
例如,尤溪省级农民创业园,于2012年开始建设,创建区域为洋中、西滨、汤川3个乡镇,总面积617公顷。重点通过绿色化、智能化、观光化、标准化、产业化和组织化六化建设,着力提升食用菌、畜禽、蔬菜三大主导产业发展水平,把省级农民创业园打造成全省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窗口。目前,园区已入驻各类企业48家,累计完成投资9.1亿元,已形成“三园一走廊”即食用菌产业园、畜禽产业园、蔬菜产业园和休闲农业观光走廊,2015年创造产值13亿元。又如,投资三千多万元的尤溪县油茶产业科技示范园,是集油茶种苗繁育、生态丰产、科技示范、加工销售、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现代油茶产业科技示范园。分为“一园四区”:城关镇下村村、溪尾乡本洋村油茶生态改造示范区100公顷;梅仙镇梅仙村、洋中镇洋中村、官洋村新植示范区267公顷;县油茶苗圃基地示范区和油茶加工企业示范区,建设总面积367公顷。在油茶科技示范园的引领示范作用下,推进了尤溪县油茶产业的发展。2015年全县油茶产业产值突破5亿元,油茶种植者人均产值突破1万元。
目前,全h农业园区建设已初见成效,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品种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了“三次”产业在园区内的融合发展,构建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推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4. 发展电子商务,促进农业价值链提升
2014年以来,尤溪县通过导入互联网基因,对传统农业产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实行扬优去劣,并聚集信息化、集群化、智慧化、电商化等要素,将“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农业生产、经营、服务领域渗透,对传统农业实施全产业链再造。
创建闽中电子商务产业园,总建筑面积5万米2,设立电商服务中心、创业孵化中心、电子商务学院、IDC数据中心、网货展示中心和仓储物流中心等六大功能区,入驻电商企业62家,其中从县外引进的8家,大多从事本地农产品、林产品的深加工、创意营销、线上线下销售等。引进全国智慧农业领域标杆企业上农信公司,合作建立智慧农业信息综合服务中心。积极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在食用菌、蔬菜、畜禽等重点企业新安装物联网数据采集传输系统250套,建立3个农业物联网应用展示中心,实现现代农业精确化生产及远程控制。建立尤溪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已收录生产食用农产品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285家,其中61家企业已完成注册。发展“村淘”服务站51家,建成250个简易型、117个标准型和50个专业型村级信息服务站,累计提供服务14.17万人次,代缴费用1379万元、农村金融服务1320万元、农村电子商务交易1900多万元。
二、尤溪县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瓶颈与难题
虽然尤溪县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效,但仍然存在很多亟须破解的瓶颈和问题。
1. 农业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
全县现有耕地面积2.23万公顷,农民户均耕地0.23公顷,人均仅0.062公顷。大量的农业土地资源仍由农户分散经营,规模小、利用率低。加上受到信息、资金、技术、劳力、运输和销售等各种条件的制约,人均生产率过低,不足以吸引农户从事农业经营,影响到农户对劳动要素的合理分工,使经营者无法获得农业的规模效益。靠分户经营的市场主体与全球化市场竞争,既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也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2. 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短、融合度低
近年来,虽然尤溪县农业产业化水平有所提高,但从总体上来看,仍然存在着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少、规模小、实力弱,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紧密,大多处于生产导向型,消费导向型不足,产业之间互联互通性不强,利益联结机制松散,合作方式简单。
目前,全县产业融合多采取订单式农业、流转承包农业、流转土地租金、提供劳务,真正采取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将农民利益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所占比例不是很高,大宗农产品的产业链、价值链实现不充分,产品附加值低,致使经济总量增长相对比较缓慢、抗风险能力比较弱。
3.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
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新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做支撑。目前,尤溪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服务组织数量少、层次低,服务设施建设滞后,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服务功能不强。服务组织提供的服务内容较为单一,尤其是农产品加工技术、信息、流通、金融和保险相关服务十分薄弱,服务管理也不尽规范,与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4. 农村复合型科技人才缺乏
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需要专业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特别是缺少既懂种植,也会经商,又了解电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全县从事种养业人才较多,农产品精深加工、流通及商人才严重不足,这些已经成为制约尤溪县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贸易的“瓶颈”。
三、推进尤溪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破解“三农”新难题,也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要素集聚优化,全面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1. 做优一产,夯实基点
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必须坚持把农业作为基点。一是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上着力。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经营机制改革,积极做好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和流转市场建设,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农业集约化水平。深入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基本农田整治、土壤改良和田间配套设施建设,为粮食和农业生产夯实长远基础。二是从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上加力。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载体,积极发挥尤溪省级农民创业园、油茶产业科技示范园、高新农林创业园和设施农业示范园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建设大基地、培育大产业、塑造大品牌、开拓大市场为总体发展方向,大力推进尤溪县农业其他各类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有效聚集土地、资金、科技、人才等要素,进一步做优“优质稻、食用菌、蔬菜、茶叶、金柑、芦柑、烟叶、毛竹、绿竹、油茶、畜牧、水产”等优势特色产业,通过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壮大特色农业经济板块,形成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带、产业园、产业区,使全县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产值占大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70%以上。三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上发力。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契机,以规模生产基地为重点,分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积极创建园艺作物标准园和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三品一标”产品认证,确保生产的规范化和产品的安全性。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与监管平台,将全县所有的农业企业、生产基地、合作社、家庭农场纳入农产品监管体系进行监管,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控,为百姓的餐桌和舌尖加上一道“安全锁”。
2. 做强二产,打造重点
依托当地优势特色农产品资源,发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作用,延伸产业链条。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集中,做好“补链、延链、强链”文章。一是着力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采取科学规划、统一指导、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以产业聚集为核心,整合资源,培植和创建现代化的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使其逐步成为集农产品加工、展示、检测、研发、物流和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园区,引领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跨越发展。二是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着力推进光华百斯特生态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沈朗食用油、|源食品、嘉利得食品、祥云生物科技、海亮生态农业集团尤溪种植公司、沈佳有机农业和过山香米业等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大力发展冷冻保鲜食品、旅游休闲产品、方便即食食品、功能产品和生物制品。推进食用菌、油茶、果蔬、茶叶、药材、笋和畜禽肉加工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辐射发展产品包装、设计等关联产业,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前后延伸、融合发展。三是提升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能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大力培育各种专业型和复合型创新人才,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创新,提高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水平和资源综合利用率。引导全县企业“引外智,借外脑”,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激发企业增强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内在动力,推进农副产品加工品种的多元化,力争每年开发新产品20种以上。四是加强品牌建设。以优质农产品为前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坚持部门联动、政企联手、市场运作的方式,建立层级递进的品牌培育机制,培育一批、提升一批、推荐一批、储备一批农业品牌,加快形成一批拥有核心竞争力、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以品牌建设助推尤溪县农业发展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