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公立医院财务收支审计重点范文

公立医院财务收支审计重点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2:4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公立医院财务收支审计重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公立医院财务收支审计重点

篇1

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改进提高

在我国新一轮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实施的背景下,对于公立医院的内部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在健全完善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改进公立医院的经济决策、内部管理、风险控制、效益提升等方面的管理上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很多公立医院受到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的影响,在内部审计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加强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管理,已经成为公立医院管理工作的重点,这对于加强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主要内容概述

现阶段,绝大多数的公立医院都已经按照中央要求,开展了一系列的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在改进公立医院内部领导,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以及推进公立医院医改深化实施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阶段,绝大多数的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财务收支审计

财务收支审计重点是对公立医院的各项经济活动以及资金收支的合法合规性所开展的审计,财务收支审计是公立医院内部的一项传统审计,在所有审计内容中所占的比例最高。

(二)经济合同审计

现阶段公立医院内部的经济合同审计是仅次于财务收支审计的审计业务,重点是对各类经济合同的效益、合法、公平、可操作性等开展的审计,并对合同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分析。

(三)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对公立医院内部的领导层以及各个业务职能科室责任人所开展的责任审计,主要是对被审计人员的党风廉政情况、民主决策、权力运用等方面开展的审计,目的在于防范各类舞弊行为。

(四)其他审计

在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方面,除了上述内容以外,还主要包括效益审计、预算执行审计、投资决算审计等。效益审计主要是对公立医院资金使用效益等开展的审计,预算执行情况则重点针对预算计划是否得到有效执行以及所带来的绩效情况开展的审计,投资决算审计重点针对公立医院的投资项目所开展的系列审计。

二、当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公立医院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视不足

当前,有的公立医院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还没有清醒的认识,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支持力度不大,尤其是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层次不够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较差,影响了内部审计质量。

(二)内部审计制度机制不够健全

健全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机制是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但部分公立医院不够重视这一基础工作,内部审计方面的制度较少,对于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没有形成有力的指导。

(三)内部审计技术手段不够先进

很多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手段都非常落后,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审计工作人员更习惯于采用财务分析、风险评估、管理战略分析等审计方法,而未能全面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特备是对公立医院的经营发展风险因素考虑不足。

三、改进加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具体实施措施

(一)完善有关制度建设提高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规范化水平

公立医院的管理部门应该结合国家有关规定以及公立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立内部审计方面的相关规章制度,重点对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审计工作规范、内部审计职责权限、具体审计程序、审结报告要求以及审计结果运用等一系列的工作内容进行明确,通过完善的制度优化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注重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真正发挥内部审计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中的作用,应该进一步的加强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质量。一方面,应该注重不断地改进内部审计的技术手段,特别是结合现阶段医院大多数采用信息化管理的方式,将内部审计工作与信息技术相结合,重点是建立医院内部经营管理的数据信息库,及时通过对各类经济活动信息重点是资金收支信息的监控,开展动态的审计管理。另一方面,应该制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细则,重点是明确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准则、审计质量标准以及制度落实等进行细化明确,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三)在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中突出风险导向

当今公立医院自身的经营发展同样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问题,因此在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也应该重视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在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也应该针对财务领域、非财务领域等方面,找到公立医院经营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及时进行风险预警,并找到风险问题发生的根源,确保医院内部各项管理活动的合法合规。

四、结语

在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实施过程中,应该结合公立医院的内部实际情况,重点在营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健全完善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制度,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等几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最大程度的提高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水平,为提高公立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张振华 单位:莱阳市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1]沙占华.公共服务视角下的民生问题探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1(04):30-33.

篇2

关键词:内部审计;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公立医院的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建立健全医院内部审计制度,促进医院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已经刻不容缓。尤其是公立医院属于公益性质的医院,如何保证广大职工的个人利益不受损失,又能使医院避免不合理的支出,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便成了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重要职责。而目前许多医院的内部审计大多是执行的传统审计方法,没有上升到对医院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的审计层面上来。医院为了适应新的医改形势,管理模式必然发生相应的改变,以便顺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而医院内部审计作为医院管理的一个方面,就要根据医院发展的新形势做出相应的改变。本文主要研究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专业素质不高

内部审计作为医院的一个科室,同其他科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难像社会第三方审计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一样独立的开展审计工作。很多公立医院甚至没有内部审计部门,缺少专业的审计人员。有些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部门成员都是从其他科室转型过来,或者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从财务部门抽调人员临时组成审计部门,这样在审计过程中就很难保证其独立性和客观性,同时由于医院审计人员的审计知识和技能不足,在执行审计工作时难以达到相应的效果。

(二)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不受重视

很多公立医院没有进行内部审计的主动性,认为内部审计工作不重要,都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或者完成审计的职能,对医院的财务收支以及账务进行象征性的检查,这些检查往往流于形式,而在检查过程中,医院内审人员为了避免得罪人,对被检查科室往往不能深入检查,没有能够对医院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缺乏调查和跟踪,这就会使得医院内部审计质量很差,公信力受到很大的影响,由于没有能发现医院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每年的内审报告领导也不会重视,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三)医院内部审计方式传统、手段落后

目前很多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还是将重点放在了日常的财务核算上,主要针对的是财务收支的账务处理中是否存在差错、财务票据使用是否合理以及医院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等方面,没有上升到对医院财务管理和财务风险进行控制的层面上。财务信息都是滞后信息,内部审计在对上述方面进行审计时只能是停留在对结果的审计上,没有能够起到过程审计应有的作用,同时也缺乏对医院大型设备购置、基建项目审计等关系到医院未来发展的重大经济项目的审计。而随着医院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也日益成为医院之间竞争的焦点,这就为医院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大量的医院后台数据和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没有信息系统的支持是很难完成的。而目前很多公立医院的审计工作还是以手工查账为主,通过翻阅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会计报表等相关资料对医院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审计的信息化进程严重滞后,这样不仅很难发现财务处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碍于医院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

二、针对上述问题的对策

首先医院必须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这也是审计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医院领导要重视审计工作,认识到内部审计对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水平,降低医院财务风险、提高医院经济效益方面所起的重大作用,应该合理规划审计部门,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在内部审计人员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要主动帮忙组织协调,给予必要的支持,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为内审人员的审计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其次要健全审计机构职能,不能仅仅把审计的工作重点放到医院财务收支、专项资金的使用以及设备购置和基建投入等方面,而是应该拓展审计范围,多角度、全方位的掌握医院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如审查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能否避免相应的财务风险、医院医保、农合报销流程是否符合制度规定等。加强与外部审计的沟通,充分利用外部审计的结果,应该把审计工作体现在事前事中监督、事后完善上,这样整个审计工作才算圆满完成,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主管领导汇报,督促相关科室尽快提出整改措施并完善相应的机制。最后,要注重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医院经济运行数据量十分庞大,内部审计人员要充分利用信息化优势,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对医院内部控制的风险点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控制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总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对公立医院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公立医院应该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扩大审计的影响,为医院的健康、良性发展提供必要的监督和保障。

作者:宋延海 单位:邯郸市第一医院审计科

参考文献:

[1]何娟.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当代经济,2016(06).

篇3

【关键词】内部审计;定位;发展

事业单位下公立医院是公共医疗体系的主体,是由国家投资兴建的,不以盈利为目的,为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承担着疾病诊治、医学教育、疾病预防和突发事件医疗救援等任务。根据《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卫生部令51号)的要求,年收入3000万元以上或拥有300张病床以上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立医院现行的内部审计工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亟需根据公立医院的发展实际,确立内部审计在医院管理体系中的定位,制定清晰的内部审计发展思路,将内部审计提升到医院发展的战略高度,给予强有力的支撑,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审核职能,促进公立医院的健康发展。

1、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

1.1财务收支审计

财务工作是公立医院日常运作的基础性工作,其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在进行财务收支审计时,应该严格按照审计流程对的公立医院的预算执行情况、会计报表的编制及披露情况进行监督。(1)收入审计。当前,公立医院的收入主要为门诊、住院费用和财政拨款。其审计工作的重点为门诊、住院收费,应该从工作流程、收入来源等方面入手进行审计。具体来说,一是工作流程,应该对照医院的相关制度流程对财务工作进行审查,确保财务工作流程的规范性;二是收入来源,针对财政拨款应该按照国家财政经费管理要求进行申报、申请和使用;对于医疗业务收入,则应该审查收费的合理性,杜绝各类违规行为的出现;三是收入账目管理,在确定收入来源合法的前提下,按照财务收支流程及时进行入账核算。(2)支出审计。支出审计主要是审查各类支出、报销是否合规、合法,手续是否齐全。具体来说,审计工作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首先,费用支出的结构、分类是否适当,应该严格按照预算进行费用支出的核对,降低各类不合理支出;其次,重点审查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避免出现挪用、挤占或结转专项资金沉淀的情况;第三,加强对医疗药品、器械等的库存管理,坚持入库、出库和盘库资料,规范库存管理行为。

1.2资产负债审计

公立医院的发展是以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为出发点的。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应该从资产角度出发,对公立医院的负债情况进行严格审计。概括来说,应该对公立医院负债情况进行分析,审查各类负债形成的原因,重点审计坏账的处置流程。在此基础上,给予公立医院合理的建议,控制公立医院的资产负债比例,实现医院资产结构的优化。

1.3内部控制审计

所谓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依托公立医院现有的制度、组织架构实现对医院经济活动的有效规范,确保医院财务活动的合法合规性,能够约束公立医院的自身行为,避免各类违规行为的出现,提高医院的经济管理水平,达到降低医院运行成本,防范各类经营风险的目的。

2、内部审计在公立医院中的定位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就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而言,是通过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组织架构,配备专业的审计人员,实现对公立医院经营活动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监督和检查,确保预期目标的顺利实现,是公立医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在当前多元化的办医格局下,公立医院面临的竞争是前所未有的,在发展中将会遇到许多新问题和新问题,只有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体系,强化内部控制,加强风险管理,方能确保公立医院的健康、快速发展,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当前影响内部审计发展的主要阻碍分析

3.1缺乏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尽管《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卫生部令51号)对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做出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的执行中,很少有医院能够达到这一标准。在医院的组织体系中,内部审计机构大多依附于财务部门纪检监察或划归医院总会计师负责,这导致内部审计机构与主要的审计对象不具有独立性或存在隶属关系,将受到严重的制约,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3.2内部审计制度体系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医院内部审计需要

目前,多数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还是依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进行的,两个规定分别颁布于2003年和2006年,与当前的医院内部审计需要相比存在极大的出入,缺乏可操作性。这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科学的制度体系作为指导,影响内部审计的质量。

3.3内部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滞后

信息系统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工具,在公立医院审计工作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应该引起医院管理层的关注,加快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但是,实际的管理中,多数医院将工作重心放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上,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4、新设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及策略分析

4.1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1)风险管理审计。当下,风险管理已经成为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构成,能够对公立医院的经营现状和风险点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和加强风险管理的意见,提高医院的抗风险能力。具体来说,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对财务会计、物资采购、资金运作等工作进行风险管理,借助风险教育、系统风险评估、分析和辨识等手段实现风险管理审计。(2)舞弊行为的预防。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不应局限于事后监督,而是应该实现全过程监控,体现内部审计在事前防范、事中控制方面的应用。即根据公立医院的实际情况,分析可能发生舞弊行为的关键岗位和关键业务,对此进行严格的内部审计监控,破坏舞弊腐败滋生的土壤。对于发现的舞弊行为应该深入调查,及时控制和汇报,将危害性降到最低。(3)改善公立医院运营状况。从本质来看,内部审计和医院管理是相辅相成的,是管理工作的殊途同归。在内部审计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将其视为医院管理的重要辅助手段,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控制功能,约束部门和人员的具体行为,达到改善公立医院运营状况,提高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目的。

4.2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发展的具体策略

(1)保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应该对公立医院的现有组织架构进行优化,提升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保证机构的独立性,确保其能够以公正的视角开展内部审计工作。(2)更新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国家有关部门和行业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内部审计工作,及时更新内部审计规范、制度体系,实现内部审计制度的与时俱进,增强制度体系的可行性和先进性,满足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3)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各行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医疗行业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加强行业内的信息化建设。在医院发展过程中,应该将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纳入到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实现各科室、部门的信息共享,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信息基础。与此同时,加强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藉此提高内部审计效率。综上所述,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国内医疗领域逐步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在此形势下,明确内部审计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是极为必要的,是确保公立医院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从内部审计的职能出发,确立内部审计的地位、作用和发展方向,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规范职能,促进公立医院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蒋英.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定位与发展探析[J].财会研究,2014(12)

[2]胡亚利,李新玲.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发展优化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7)

[3]王静霞.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一些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3(23)

篇4

关键词:医院;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7-0139-02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医院的运营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活动也更加复杂,旧制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不足逐步显现出来,据以提供的会计信息已不能准确揭示公立医院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难以满足新形势下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公立医院财务和绩效管理的需要。新的医院会计制度深度解析了现有的医院会计制度,全面考虑了当前的医院会计工作的具体问题与情况,在多个角度的理念融合下最终完成。继承了原有会计制度的优点,并进行合理的创新,对于现代医院的会计制度具有高度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新旧会计制度的比较,主要从以下方面解析新制度所呈现的亮点。

一、确立了公立医院会计记账基础,完善了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新制度规定公立医院会计完全采用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新制度明确要求“医院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并明确医院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而不再要求“医院的会计核算除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均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的一般原则和本制度的规定进行”。 夯实了资产负债信息,加强资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全面、真实反映医院资产负债情况,大大提升了权责发生制的应用程度,这必将强化公立医院收入、费用的确认和计量,促进收入、费用的合理核算,提高成本核算和管理水平。新医院会计制度会计要素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与费用五要素,适用权责发生制,而原会计要素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与支出,适用收付实现制,改“支出”要素为“费用”要素,体现与期间相联系的收入与费用配比的概念,反映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基础。

原制度固定资产计提修购基金后医院资产负债表上固定资产项目的金额只反映原值,未能反映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损耗,造成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的严重背离,虚增了固定资产总量,无从体现固定资产使用状况和新旧程度,不利于报表使用者了解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新制度完善了固定资产的折旧、摊销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核算进行了颠覆性的改变,取消了“固定基金”账户,增设了“待冲基金”、“累计折旧”账户,在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账户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使医院的会计报表能够真实地反映其资产、净资产以及收支结余的情况,保证固定资产价值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增加固定资产使用效能或延长使用寿命的,费用资本化,增加固定资产价值;其他后续支出则费用化,直接计入当期费用。固定资产出售、报废、毁损均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处置净收益或净损失分别计入其他收入或其他支出。

二、详细规定了医院成本核算体系

医院成本核算的目的是通过对医院和医疗服务成本的核算与管理,降低医院运行成本,减少病人费用,提高医院效率和效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强化成本控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院综合效益;(2)为国家财政补助标准和补偿机制提供最基础、最确切的数据;(3)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减轻病人负担。新制度将医院成本核算作为重点,单独设置了“成本管理”一章节,对成本核算体系进行了详细的规范,明确了成本核算原则、成本核算范围、科室成本分摊流程,列出了不属于成本核算范围的支出,这样有利于将来医疗价格的确定,有利于合理补偿医疗服务耗费。医院应根据成本核算结果,对照目标成本或标准成本,采取趋势分析、结构分析、量本利分析等方法及时分析实际成本变动情况及原因,把握成本变动规律,提高成本效率。新制度要求医院所有的收入和支出都应纳入预算管理,医院应对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分析和调整等各环节程序都做出明确规定,并确定相关部门的责任和权力,调动医院员工的加强成本控制的积极性。通过建立全面的成本管理体系,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从各环节上杜绝浪费现象,实现医院整体成本的控制。

三、完善了财务报表体系

新制度下的报表体系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总表、医疗收入费用明细表、现金流量表和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以及一系列的成本报表。报表体系比较完整,而且,与企业的会计报表已经非常相似。首先,新增了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就能够提供更为精确地信息,反映医院经营中的获取现金能力,现金运转效益和效果,收支结余的质量,为经营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有助于加强医院对现金的规划和管理,从而提高医院整体的资金使用效率。其次,新增加的成本报表,它们可以把医院各种各样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成本展示出来。同时,公众可以通过成本报表了解医疗收费情况并予以监督。最后,医院要编制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这张报表将方便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对医院进行监管,实际上兼顾了相关政府部门的信息需求。这一系列变化一方面增强了医院财务报表体系的通用性,使其与国际惯例和企业会计更为协调,另一方面也兼顾了医院的实际情况,使医院的财务报表体系更为完整,以满足财务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等多方面的信息需求。

四、确立了公立医院财务报告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制度

篇5

关键词:内审;医院管理;作用;策略

根据卫生部2006年第51号令,要求年医疗收入达到3000万元以上或拥有300张病床以上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这也是全国各省市二甲医院评审的考核内容之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内部审计有助于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医院内部控制、改善医院风险管理,保护资产安全完整。

一、内部审计在公立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一)促进医院管理的规范化发展

内部审计相对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而言,在公立医院监管中有着明显的优势。内审部门对医院的发展目标、各科室的职责分工和管理流程比较熟悉,又能及时掌握公立医院运行的风险点,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促进医院管理的规范化发展。其次,与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发现问题比较容易,审计成本相对较低。内部审计突出的优势是可以事前事中在医院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防微杜渐并能及时纠偏,把权力锁在制度的笼子。

(二)提高医院财务信息报告质量

内部审计对医院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独立监督,通过对财务的凭证、账簿和报表的日常审计,可以查缺补漏,确保医院经济活动合法合规,把财务风险控制在萌芽当中,合理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完整,为医院管理层决策提供可靠的财务数据,做好咨询服务和参谋角色。开展常规审计在提高医院财务信息报告质量的同时,可以增强领导和职工的法律意识,严肃财经纪律,把钱花在刀刃上,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医院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财务风险的概率,从而保证医院财务资金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强化内控管理,对内控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根据2015年财政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公立医院全面推行内控制度建设,结合本单位的业务特点,建立健全各项内控制度,形成内部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的机制,增强了管理层的科学管理意识。同时,公立医院确定内审部门为内部控制的牵头部门,年终对本单位各科室部门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评价。内审部门应对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与执行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评价各部门政策和程序是否得以贯彻执行,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是否合理利用,且认真查找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和完善建议,及时将评价报告上报给院部管理层和同级财政部门,从根本上提高内控的有效性。

二、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管理运行中存在问题

(一)重财务轻审计,管理层重视不够

有些院领导将内部审计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上,并没有把内审部门融入医院管理体系中,使其担负起管理、监督的双重责任。正是由于医院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足,这就使得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这就大大降低了内部审计的权威性,没有发挥出内审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再者,院长和内审科负责人沟通不够,甚至年初没有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确定当年度审计工作重点。

(二)信息化建设基础薄弱,制约审计工作发展

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各项审计工作,改变审计手段落后、效率不高的状态,解决审计内审人力不足的问题。比如:新医改下,公立医院员工绩效工资考核由简单核算科室收支结余发放转变为提供医疗服务数量和质量为主的薪酬制度,绩效年薪关系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虽然计算量大又还是要做到公平合理,因此必须借助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系统化、精细化的绩效考核审计。所以,公立医院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审计工作发展,服务服从于医院中心工作和长远建设。

(三)内审质量有待提升

虽然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由具备中级以上相关专业技术职称或5年以上的审计、会计工作经历的人员担任,但除专业知识外,内部审计人员还必须具备医疗部门和工程建设相关专业知识。这就需要积累工作实践经验和参加短期审计理论培训班来提升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内审人员参加培训的机会少,审计结论大多依赖于内审人员的经验判断,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审计报告的质量。

三、充分发挥内审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提升医院内审的管理效率

(一)完善公立医院内审制度

公立医院可以根据本行业适用的《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和《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内审制度,做到制度管人,制度先行,提高审计效能。内部审计还应从管理者的角度考虑如何改进管理、完善控制,尽量从制度上防范类似风险的重复发生,促进和提高相关部门的责任意识和管理水平。

(二)为内审提供良好的环境

要想发挥内审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必须赋予内部审计相应的权利和地位,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定期听取汇报,研究部署工作,及时批复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审计报告,并督促有关部门、单位落实审计意见,保证内部审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三)立足于日常的财务审计,防范财务风险

内审部门对医院的日常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审核,审查收入是否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是否利用医疗信息不对称重复收费和套取项目收费,是否存在私收费现象;审查各项支出是否合法合规,是否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审查债权债务的明细项目是否清晰,特别是新医改下,医保基金按病种结算,对出现结余和亏损的医疗费用,是否浪费医疗资源,财务的账务处理是否正确。通过日常审计,事前、事中控制不断得到加强,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预警和服务作用。

(四)开展专项审计,加强医院风险监管

以大型医疗设备采购、药品采购、行政库存物质采购、后勤社会化审计和基建、修缮工程审计为重点,积极开展专项审计,审查单位资产配置、使用及处置情况,保证资产安全和使用效果。对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建议和意见,进一步发挥审计工作的监督与服务功能。

(五)做好医院内控评价工作,服务于医院发展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规范内部权力运行,将内部控制贯穿于日常工作中,把贯彻实施内控规范作为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作任务。各部门间协同配合,共同促进内控规范的贯彻实施。制订内部控制专项检查办法和内部控制考核指标体系,采用量化评价的方式,分别设置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评价指标。单位层面评价指标应主要考核内部控内部控制建设启动情况指标、单位主要负责人承担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责任情况指标、对权力运行的制约情况指标、内部控制制度完备情况指标、不相容岗位与职责分离控制情况指标和财务信息编报情况六大类;业务层面评价指标应完整反映本单位制度规定的各项经济业务控制流程,至少应包括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业务事项。

四、结论

综上所述,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参与是非常必要的,落实内部审计工作是优化医院管理的关键。内部审计熟悉公立医院情况,建立日常稽核与专项审计相结合的监管体系,涵盖事前、事中、事后各阶段,实现医院内部审计“免疫系统”职能。通过积极开展内部审计,不仅有效加强公立医院在制度建设、日常收支管理等方面的改进和提高,而且有利于行风廉政建设,进一步促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财参考文献:

[1]杨有旺.分析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医院内部审计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3,22:233-235.

[2]甘培艳,余中兰,王改霞.新形势下加强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J].内蒙古中医药,2013,34:100-101.

篇6

    1.1在专项资金使用上监督机制薄弱

    在深化新医改中,国家对医院非常重视,为了提高医院的技术设施水平,各级政府不断增加相应的投入,支持医院的医疗事业发展,扶持医院的设备更新和改造,但是,医院专项资金投入常常没有正确使用,当政府扶持资金配套下来进入医院到位后,在医院的资金项目使用具体操作中,某些专项资金常常被主管部门或医院以各种名义另作它用,挪用到其他方面或购置其他设备,没有能够发挥资金的有效利用。

    1.2收支控制监督机制不健全

    按照国家有关财务管理制度,医院的收支必须编制财务收支平衡的年度预算,这是医院财务管理的前提和依据,也是医院经营管理中进行财务控制的重要内容,但是,有的医院管理者,在一些大型项目的投资上,没有经过预先的严格预算,项目也未听取相关专家可行性论证,也没有经过医院财务部门认真的预算程序,没有认真听取财务管理人员的意见,没有从医院的财务收支平衡上对这些项目投资进行控制,其结果常常给医院的财务管理造成极大的隐患,带来医院资产风险。

    2新医改中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2.1加强医院财务管理是推进新医改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新医改正在广泛推动进行,在新医改的推进进程中,加强医院自身的改革和财务管理,对深入推进新医改的顺利进行,有着紧密的联系,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严格按照规范使用政府下拨的医疗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杜绝挪用专项资金现象,建立健全内部财务治理机制,改进不规范的财务操作,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这些都必要依托在新医改的带动中医院自身的深化改革,而同时,只有在新医改中加强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才能保证新医改的持续深入开展,推进新医改取得更好的成果。

    2.2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是医院成本管理的需要

    目前,公立医院仍然是我国的医疗体制中的主导,虽然部分公立医院已经进行了股份制改革,但仍然保留公立医院的规则,公立医院必须以确保医疗服务为重点,不能以利润目标作为目的,为了确保医院在为广大老百姓做好医疗服务的同时,又要使医院的经营管理正常运转,这就要求医院在医疗服务中,必须不断优化成本,医院要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加强成本核算工作,克服成本核算流于形式的薄弱环节,在各部门、各科室加强深入细致的成本核算和控制,从药品和设备采购的审核,到各项医疗的服务收费都要严格核算,对医院的研发支出要严格审计,在分配的比例设置上,对各部门奖金计提要认真细致地设置科学合理公平的指标,严格监督控制各项成本,杜绝资金浪费,促进医院医疗事业健康发展,为广大患者服务。

    2.3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是医院体制改革的需要

    在医院推行股份制经营改革,是新时期医院改革的重要举措,在医院体制改革中,将要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壮大医院的资金规模,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无论是医院硬件和软件方面,都将极大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和管理能力,这是医院体制改革的趋势,而要为医院体制改革做好基础工作,就必须规范医院的内部治理,就需要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在与相关单位合作中,做好完善健全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合作的根本条件和前提,医院财务管理好坏影响投资者的投资效益,做好财务管理,是医院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

篇7

    关键词 :医院;财务管理;市场经济;效益

    医院的财务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医院资金运用及所体现的财务关系的管理,其目标就是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医院的经营状况及其发展前景,与医院的财务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为了使医院的经营健康发展及其长远的生存,必须注重和规范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升医院的竞争力。

    1更新理财观念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世界经济逐步成为资源共享多元化发展的一体化经济,医院财务人员只有及时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努力借鉴和学习国际先进的财务管理思想和方法,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和应用水平,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需求。

    2健全财务制度 规范资金管理

    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使医院的各项经营服务工作照章办事,进行规范化管理。医院必须按照本单位的实际,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会计管理组织体系,医院财务收支坚持主管院长“财务一支笔”审批,避免出现财务管理混乱;要强化医院内部审计,实施全面监督管理。财务管理说到底是资金管理。医院必须按照财务管理的要求建立一套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包括现金管理、货币回笼资金管理、筹资融资管理等,便于资金集中管理和实施监督。

    3有效利用财政资金,改善医院医疗环境

    医院的硬件建设是提升医院竞争力的基础。医院的硬件包括医院的环境绿化和美化、病房及病床的设置、医疗设备、基础设施等建设和购置。而要完成这些改造,就必须有相当的资金作后盾。作为国家事业单位的公立医院,应尽可能争取财政资金,并有效地利用这些财政资金解决医院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支出的计划性和使用效率,使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从而达到改善医院内外环境的目的,为提升医院市场竞争实力提供保障。

    4坚持成本核算,节能降耗

    医院的各项工作说到底是为病人服务,以体现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因此,作为公立医院,在本质上不以盈利为目的。医院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不断降低医疗成本来实现。为此,的目的就是通过医院必须加强成本管理,注重成本核算,要让医院各个科室、各个部门及全院干部职工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医院财务公立部门要将成本管理的指标进行量化并分解到各科室、各部门,建立责任考核制度,实行全程控制,监督执行。要通过成本控制,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和医院运行成本,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讲求经济效益,节约资金,将降低医疗成本贯穿于医院财务管理始终,全面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

    5加强预算管理

    加强预算管理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实行预算管理有利于合理优化配置医院的资源,实现医院的财务收支平衡。医院编制收支预算必须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促进重点的原则,将医院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合理编制年度预算并灵活运用,做到事前有预测、事中有控制、时候有考核,使医院管理工作形成良性循环,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

    6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医院的任何一项经营和服务都可能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医院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财务管理人员要及时做好医院财务分析,客观全面反映医院资金运营效果和财务效益状况,及时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风险,实现医院在筹资、投资及网路操作等运作过程中尽可能的回避风险的发生,保证医院正确经营方向,促进医院可持续健康发展。

    7完善内部财务会计控制制度

    医院的内部财务会计控制制度是实现医院运行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而形成的一种自我调整、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制衡机制。所以加强内控,完善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势在必行。要在医院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逐级审核监督,对医院财务收支及其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及有效性进行审核,有效行使审计监督作用,从根本上规范会计行为,使医院经营管理达到新的高度,并随时掌握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针对性整改,促进各项措施有效贯彻执行,为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为社会提供安全保障。

篇8

新医疗体制改革正在我国深入广泛进行,在新医改中,进一步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医院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对促进新医改的顺利进行,促进我国医疗卫生在新时期更好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医改;医院;财务管理

0 引言

在我国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入中,医院自身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中,医院的经营管理随着整个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也在不断探索改革发展的思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为了适应新医改的需要,为了推动新医改的顺利进行,促进医院改革的深化,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势在必行,医院的财务管理是医院改革的重要关键,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从宏观整体层面管理和微观财务制度完善上,维护医院经济秩序,对医院的自身改革发展和新医改的深入进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薄弱环节和问题

1.1 医院财务控制问题

医院的整个经营管理中,财务管理是重要的核心内容,而在财务管理中成本核算很重要,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但是,在不少医院的财务管理中,成本核算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特别是在医院分配制度的执行中,成本核算常常带有随意性,许多医院的奖金分配是采取科室核算,通过收支结余来结算分配奖金,在这种核算办法中,由于各个科室业务收入结余差别很大,不同科室有着很大悬殊相差,有的科室在分配的比例设置上,提奖比例不同,而且是不同科室凭主观确定,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对成本的核算没有严格的控制。

1.2 在专项资金使用上监督机制薄弱

在深化新医改中,国家对医院非常重视,为了提高医院的技术设施水平,各级政府不断增加相应的投入,支持医院的医疗事业发展,扶持医院的设备更新和改造,但是,医院专项资金投入常常没有正确使用,当政府扶持资金配套下来进入医院到位后,在医院的资金项目使用具体操作中,某些专项资金常常被主管部门或医院以各种名义另作它用,挪用到其他方面或购置其他设备,没有能够发挥资金的有效利用。

1.3 收支控制监督机制不健全

按照国家有关财务管理制度,医院的收支必须编制财务收支平衡的年度预算,这是医院财务管理的前提和依据,也是医院经营管理中进行财务控制的重要内容,但是,有的医院管理者,在一些大型项目的投资上,没有经过预先的严格预算,项目也未听取相关专家可行性论证,也没有经过医院财务部门认真的预算程序,没有认真听取财务管理人员的意见,没有从医院的财务收支平衡上对这些项目投资进行控制,其结果常常给医院的财务管理造成极大的隐患,带来医院资产风险。

2 新医改中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2.1 加强医院财务管理是推进新医改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新医改正在广泛推动进行,在新医改的推进进程中,加强医院自身的改革和财务管理,对深入推进新医改的顺利进行,有着紧密的联系,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严格按照规范使用政府下拨的医疗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杜绝挪用专项资金现象,建立健全内部财务治理机制,改进不规范的财务操作,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这些都必要依托在新医改的带动中医院自身的深化改革,而同时,只有在新医改中加强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才能保证新医改的持续深入开展,推进新医改取得更好的成果。

2.2 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是医院成本管理的需要

目前,公立医院仍然是我国的医疗体制中的主导,虽然部分公立医院已经进行了股份制改革,但仍然保留公立医院的规则,公立医院必须以确保医疗服务为重点,不能以利润目标作为目的,为了确保医院在为广大老百姓做好医疗服务的同时,又要使医院的经营管理正常运转,这就要求医院在医疗服务中,必须不断优化成本,医院要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加强成本核算工作,克服成本核算流于形式的薄弱环节,在各部门、各科室加强深入细致的成本核算和控制,从药品和设备采购的审核,到各项医疗的服务收费都要严格核算,对医院的研发支出要严格审计,在分配的比例设置上,对各部门奖金计提要认真细致地设置科学合理公平的指标,严格监督控制各项成本,杜绝资金浪费,促进医院医疗事业健康发展,为广大患者服务。

2.3 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是医院体制改革的需要

在医院推行股份制经营改革,是新时期医院改革的重要举措,在医院体制改革中,将要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壮大医院的资金规模,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无论是医院硬件和软件方面,都将极大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和管理能力,这是医院体制改革的趋势,而要为医院体制改革做好基础工作,就必须规范医院的内部治理,就需要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在与相关单位合作中,做好完善健全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合作的根本条件和前提,医院财务管理好坏影响投资者的投资效益,做好财务管理,是医院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

3 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措施

3.1 严格的成本控制

加强医院财务管理首先提高成本意识,公立医院长期有政府拨款,在成本意识的观念上比较淡薄,加强财务管理要从控制成本入手,建立健全各项成本管理控制的规章制度,根据医院各个部门的不同职能,设置合理科学公平的成本控制指标,将成本和效益挂钩,同时要统筹医院全局,将医院各部门之间统一部署成本管理,防止叠加成本现象。

3.2 健全严格的财务预决算制度

医院财务预算要为改革和管理服务,通过加强健全预结算管理,从制度上保证医院资金投向和使用的安全性,规避财务漏洞,在完善预结算制度中,要健全流程的各个环节,落实预算制度,从预算制定、审核到执行反馈,各个环节都要严格落实,并在预算执行中加强监督,提高财务预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3.3 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管理措施

专项资金是公立医院和股份制医院进行技术设备改造和更新的专用项目,对医院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了防止挪用专项资金,医院在加强财务管理中要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专项资金的合理使用,发挥专项资金的有效价值。

4 结束语

新医改推进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新医改中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是推动新医改深入进行的后盾与保障,也是医院自身改革的发展需要,对于杜绝医疗不良之风,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利, 张国香.基于新医疗体制视域下的医院财务管理改进策略[J].现代商业, 2013,(09):228-229.

[2]吴聪妫.医疗体制改革与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J].财经界(学术版), 2010(04):51.

[3]郭素梅.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的发展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2(02):170-172.

篇9

【关键词】医院 报表审计

注册会计师对医院财务报表的审计已有两个年头,面对这一新业务,须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一、研读会计制度,打好审计基础

《医院会计制度》是各级公立医院组织会计工作所应遵循的规则、方法和程序,也是注册会计师医院财务报表审计所应执行的主要依据。只有熟知制度,才难找出充分依据来确认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2010年12月31日,财政部会同卫生部颁发了新修订的医院会计制度,对1998年的制度进行了多处重大调整,并明确新修订的医院会计制度于2011年7月1日起在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公立医院执行,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执行。注册会计师掌握现行制度,要掌握以下9个要点:

一是新制度要求医院全面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图书除外)。不仅要求医院在首次执行日要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而且要求对已经入账的全部在用固定资产追溯计提折旧。二是新制度增设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财政应返还额度”两个会计科目,用以规范国家投资医院与国库集中支付相关的会计核算。三是新制度要求医院财务报表要同时体现预算和财务两种信息。四是新制度将科教资金纳入收支管理,明确对科教资金的收支作如下会计处理:医院取得的科研、教学项目资金通过“财政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科目核算,医院使用科研、教学项目资金所发生的支出通过“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教项目支出”科目核算,医院留待下期继续使用的科研、教学结转资金通过“财政补助结转(余)”、“科教项目结转(余)”科目核算。五是新制度对医院成本核算的要求更高。新制度一方面通过“在加工物资”科目,对医院自制物资的成本项目、成本归集和核算方法做了详细要求;另一方面要求医院将其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成本核算对象(如科室成本、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病种成本等)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最后要求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呈报一系列的成本报表,把医院各种各样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成本通过这一系列的成本报表展示出来。六是将基本建设项目纳入医院会计“大账”。七是配合新医改,药品收支不再单独核算。即:新制度将原制度下的“医疗收入”与“药品收入”两个科目合并为“医疗收入”一个科目,将“医疗支出”与“药品支出”两个科目合并为“医疗业务成本”一个科目。八是新制度增加了现金流量表和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以及一系列的成本报表。报表体系变得比较完整,与企业的会计报表已经非常相似。九是各公立医院应当按照新制度规定做好新旧制度的衔接。如对本单位的资产和负债进行全面清查、盘点和核实;按照新制度要求设立新账等。

二、把握医院特点,用好审计方法

医院是以提供医疗、卫生、护理等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医疗机构,其在业务活动、资金管理方式等方面,都与企业有着显著的不同,并且各医院之间在其规模、科室设置、病种种类各有不同,业务流程也有所差异,因此,审计人员不能完全照搬企业财务报表审计的一套程序与方法。比如说,我们对企业进行财务报表审计,首先是进行风险评估,看委托方是否存在重大审计风险,对方讲不讲诚信,从而确定能不能接受委托。可对医院进行报表审计,就无需这样做了。一是因为医院与企业在性质上不一样,医院是事业单位性质,事业单位是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其工作成果与价值不直接表现或主要不表现为可以估量的物质形态或货币形态,而企业则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用虚假财务信息欺骗投资者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对待企业财务报表审计,首先要进行风险评估。二是因为医院报表审计与企业财务报表审计不一样,医院报表审计属于公益性组织机构财务报表引入第三方(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一项新业务,大家都在争吃这块蛋糕,而企业财务报表审计是一项法定的老业务,如果,完全照搬对企业进行报表审计的那一套程序与方法,来对待医院的财务报表审计,就会走弯路,影响审计时间和效果。把握好适合医院特点的审计方法,紧紧抓住医院报表审计的目标和重点范围,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地开展审计工作,才能确保审计质量。这就要求我们:

一要适应新业务的特点,重视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二要采用审阅法总体上判断被审医院是否按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医院会计制度》以及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正确的会计核算。三要结合医院具体业务事项的特点,采用核对法审计被审医院的重大财务收支事项是否合规、合法、准确。四要结合现行医药行业药品销售回扣现象比较严重的特殊性,采用询查法审计被审医院是否存在私设“小金库”等严重违法乱纪事项。要进行个别调查和了解,从而收集到有价值的线索,然后再深入调查,从中发现重要问题。

三、定准重点范围,掌控审计关键

篇10

一、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公立医院是指政府举办的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医院,即国家出资办的医院。我国公立医院分3个等级,一级是社区医院,二级是县级医院,三级是市级医院。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担负着解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的社会重任。为了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立性,当前各级政府对公立医院所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但从长远来看,医院的发展还是要依靠自身的管理来保证医疗业务的经济性和效率性。因而财务管理已成为医院日常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其贯穿于医院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有效的财务管理能为医疗业务顺利开展提供有效的经济保障。因此,2006年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中就明确规定:医疗机构负责人对本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负责。

新《医院财务制度》第五条明确规定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科学合理编制预算,真实反映财务状况;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经济管理,实行成本核算,强化成本控制,实施绩效考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维护国有资产权益;加强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

二、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医疗机构自身的不断发展完善,财务管理人员也在积极探索经济、高效、优质的财务管理模式。围绕医院财务管理就实现的主要任务来考察,我国医院财务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预算管理方面

1、预算管理意识淡薄。许多医院认为编制预算仅仅是为了申请经费和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预算任务,因此对其重视不足,将其单纯视为财务部门工作。年末财务部门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编制当年的预算,主管部门下达预算拨款额度后,根据主管部门下达的拨款额度编制反馈预算。医院仅仅关心收入与支出数据,对预算管理的机制建设、控制作用认识不足。

2、预算编制方法单一、不科学。目前,许多公立医院在编制预算时都是采用增量预算法。这一方法是以上一年度的实际预算收支为依据,通过对影响下年度预算收支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以确定下年度预算收支。这种方法比较简便,易于操作,但往往掩盖了单位此前存在的各种不合理的收支,尤其是在对新技术、新项目的预算中不能准确地进行评估,容易导致预算内容不准确、资金预留偏差较大,最终导致财务预算与实际收支失衡。

3、预算指标不合理。预算管理就是涵盖一切医院财务和业务,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的管理,因此预算内容体系应当是全面而系统的。现实工作中医院在编制预算的时候主要是注重财务收支的预算,例如药品医疗收入、日常经费支出和专项支出,对资本支出的预算和现金流量的预算考虑不全,预算的时候较为重视财务性指标和其他量化指标,对非量化的指标及非财务性指标等关注不够。

(二)成本管理及核算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改革的推进,公立医院也需要增强市场意识,以最小的成本创造最多的效益。因而实施有效的成本管理核算是现代医院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医院财务制度》中对成本管理及核算的意义、要求都有明确的说明,对照此要求,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公立医院在成本管理及核算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1、成本管理意识淡薄。虽然医院都采取了各种成本管理的措施,但在具体落实执行上效果却差强人意。归根结底是因为医院缺乏现代成本管理意识,对现代成本管理的对象和内容认识不清,狭隘地认为成本管理就是节约一针一线,简单地将成本管理看作纯净核算的初期数据整理。此外,医院较重视事后成本核算而忽视事前、事中控制。这就失去了成本管理的意义。

2、医疗成本制度存在体制问题。公立医院虽获得一定的财政拨款,但也需要自负盈亏。由于医疗体制尚不完善,仅依靠日常的医疗服务不能负担其支出,因而以药养医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就必然导致在药品价格上花工夫。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但在实际操作中,形成合理的医药价格体制还需要一个过程,可能出现公立医院改革不同步的现象,这势必会造成医疗成本不可比,公立医院医疗价格和药品价格参差不齐,即使明确划分核算对象,也会造成医院之间的成本差异,如果医药成本差异较大,势必会加重政府部门对公立医院进行补助的审核程序,影响政府卫生投入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3、成本核算制度不健全。新《医院财务制度》明确规定医院要进行成本管理,按照成本核算对象的不同,将医院成本划分为总成本、科室成本、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病种成本和床日诊次成本,以及每种级次成本核算内容和间接成本分摊方法,提出了较为全面的成本核算体系。多数医院已经基本实现了总成本和科室成本的核算,但是核算内容主要是对直接成本进行计算,没有做到间接成本和费用的合理分摊。可以说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成本核算,这就导致大多数医院的成本核算数据存在失真现象,从而必然会影响到全院的财务管理工作。

4、成本管理技术落后。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由于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涉及项目较多,如果仅靠财务人员手工进行是很难完成的。这就对医院建设高质量的信息系统提出了要求。目前大多数公立医院都建立了信息化平台,但财务部门与各业务部门于相对分离态,在进行成本核算时所需数据只能从账表中间接获得,直接影响了医院的成本核算效率和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内部控制方面。新《医院财务制度》明确规定,医院应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各项财经制度的规定,建立和完善医院内部一系列的程序和政策,以实现对医院各部门的基础会计工作和经济类的业务活动的监督、控制和协调。可见对财务管理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是规范部分财务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及时发现违法行为的有效保障。

1、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政府部门还没有颁布一套完整的关于医院内部控制的法律体系,而在新《医院财务制度》中,也没有单独对医院内部控制内容的表述,其内容是夹杂在各种条款中的。由于在法律上没有明确定位,导致医院在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时,多是采用传统的经验型管理和行政命令,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办法。在执行过程中无章可循和有章不循的现象较为突出,这些都阻碍了内部控制作用的正常发挥。

2、医院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不足。一方面由于管理者末正确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往往只是制定制度,而不愿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内容控制实施执行中;另一方面医院管理层希望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约束医院员工的行为,其自身却抵触被控制。现实中往往管理者往往一边制定部控制制度,一边又以实际行为突破内控体系的管制。这必然导致医院的内部控制流于形式,没有操作性。

3、运行成本高,制约了内控制度的发展。要建立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就要针对医院业务的特点设置多个内控环节,内部控制系统设置的环节越多,运行的效果可能就好,控制目的就容易达到,但运行成本也就必然增加。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医院管理层往往不愿意在此投入过多的人、财、物。相反,还会为了降低成本,减少内部控制系统设置环节。

三、规范医院财务管理的对策思考

(一)增加预算意识,健全预算体系。医院管理层都应高度重视预算工作,增加预算意识。医改对医院的财务管理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加强财务监管和运行监督”的要求,可见预算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应包括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考核等。认真落实预算管理是医院长久发展的重要保障。此外,医院的预算管理有利于明确医院的发展目标和计划,在制定过程中还可以让各部门科室积极参与进来,增加员工的预算意识。同时,有利于控制医院经营活动,通过对预算执行的差异进行分析控制,提升预算编制的针对性和执行的有效性。

(二)建立预算机构,完善制度建设。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及考核等环节,为保证预算能顺利执行,必须成立预算管理机构,由其负责预算管理工作的全面统筹安排。预算管理组织要负责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并保证其在预算编制、预算控制、预算考核等多个环节中拥有相应的权力,让预算的推行更加有保障力。为保障预算管理的顺利实施还需要审计部门、财务部门、执行部门的通力合作,医院要及时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例如,医院审计部门要发挥其监督功能。审计部门要对预算项目立项申请审批手续、项目可行性、预算执行进度、预算执行情况等进行全程审计,审计部门还要加强对预算效益的绩效评价。

预算人员作为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其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预算工作效果。因此,医院应为预算工作人员提高业务素质提供专业培训和学习的机会。

(三)选择合理可行的预算编制方法。公立医院应根据收入与支出的项目变化选择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预算编制方法对预算目标的实现和预算管理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所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有零基预算、滚动预算、弹性预算、固定预算等,医院可根据预算编制对象选择适用的预算编制方法。还可应考虑将信息技术引入预算管理中来,利用信息技术对预算的建立、编制、执行与控制、预算分析进行整合,以提高预算工作的成果。

(四)培养成本管理意识。公立医院应充分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意识到成本管理是保障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首先,医院管理层应高度重视成本管理及核算工作。其次,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鼓励广大员工重视成本核算工作,各科室积极配合完成该项工作。再次,医院财务人员应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更好地完成成本核算管理工作。

(五)采用科学方法,建立全面成本核算体系。新《医院财务制度》中对成本核算的对象进行了详细划分,医院应根据要求切实进行全面成本核算。全面成本核算即将医院实际运营中的各种耗费,通过分类管理和分析,系统核算成本和费用,使医院的各项成本均能得到有效的分摊并纳入成本的支出核算。

公立医院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以节约和降低消耗为主。而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单纯的以降低成本为主的方法已不再适用。医院应多采用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以提高成本管理效果。如成本支出率法、成本谱、成本指数等方法都可根据医院自身情况来选用。

(六)强化内部控制理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医院管理层必须要转变观念,重视内部控制工作。首先,要根据《内部控制规范》、《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等相关规章结合医院自身情况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其次,及时对医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积极有效的内控措施;再次,医院管理层应自觉遵守内控制度要求,接受内控制度的监督。

(七)加大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执行和监督力度。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上,制定保障内控执行和监督的相关制度和程序政策,加强自我约束机制和部门间的监督机制。如规定医疗设备、药品及耗材采购部门负责人三年一轮岗。通过合理设置的岗位来实施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明确各部门间的权力,使不相容的职位相互分离,在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形成权责明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

制度一旦制定就必须严格执行,而且要加大监督力度。监督的主体要熟悉医院的外部审计、内部审计及监督部门,与他们进行及时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发现违规行为后严厉处置。监督必须贯穿于执行的全过程,明确监督的对象,加大对重点人员、重点项目和重点部门的监管力度。此外,还要通过建立内部控制的评价标准制度,来进一步完善医院的内部控制。

主要参考文献:

[1]卫生部,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编办等.关于做好2012年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的通知[Z].2012.8.1.

[2]陈亚光.公立医院成本管理方法研究[J].经济管理,2013.5.

篇11

关键词:公立医院 预算业务 内部控制

2012年财政部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要求加强预算业务内部控制。预算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公立医院预算管理还相对落后,存在一些问题,内部控制也存在缺陷,具有潜在的风险,因此加强公立医院预算业务内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立医院预算业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对于公立医院而言,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医院管理人员对于预算业务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编制预算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是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任务,与医院的日常管理关系不大。而医院职工对于预算业务的了解也不多,认为与自己无关,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二)缺乏风险评估机制

目前大部分医院没有专门的风险评估机构,也没有建立定期对预算业务进行风险评估的机制。预算业务基本都是由财务部门来负责,其工作内容也仅仅是凭经验编制收支预算,上报主管部门,待年终再按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编制决算。对于哪些岗位属于关键岗位,哪些环节可能会存在较大的风险,哪些工作容易出错则关注不够。

(三)内部控制措施简单

当前阶段,医院预算业务的开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并没有很好地起到其应有的作用,针对预算业务的内部控制措施也是较为简单。很多医院的预算管理缺乏职责分工,预算业务的所有工作都由财务部门负责,甚至由一个人负责。预算执行也很随意,缺乏考核与评价,甚至没有监督机制,导致超预算或无预算项目支出现象时有发生。

(四)缺乏内部控制监督

对于医院而言一般没有专门的内部控制监督机构,即使有也很少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内部监督的缺乏,会导致内部控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从而影响实施效果。

二、完善公立医院预算业务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医院层面的建议

1、认识预算业务的重要性

预算是医院各项事业发展计划和工作任务在财务收支上的具体反映,是保证收支活动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基础和前提,有利于保证收支平衡,防范财务危机[1]。医院管理人员首先要认识到预算的重要性,同时要加强预算知识的宣教,灌输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使全员意识到预算工作的意义及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梳理预算业务工作流程,制定内控制度,并确保制度有效地执行。

2、完善预算业务组织架构

医院应建立并完善预算业务的组织架构,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是预算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主要是以院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2],预算管理委员会应下设预算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的预算管理工作。应合理设置预算业务岗位,制定岗位职责,并遵循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同时实行定期轮岗机制。

3、建立定期风险评估机制

医院应建立定期风险评估机制,成立风险评估小组,由院长或总会计师任组长,每年对预算业务流程进行细致地梳理,找出关键环节,分析风险点,并针对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风险制定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

4、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

医院应设立专门的内部控制监督机构,建立内部监督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预算业务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检查,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医院也可以聘请专业机构对内部控制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听取专家的意见,改进不足,不断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二)预算业务层面的建议

1、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

医院应按照《预算法》等相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明确预算编制的原则、方法,审批的程序,执行及调整的原则、程序,预算考核办法,决算的编制程序、时间要求等,通过制度来规范和指导预算业务的具体工作。

2、建立规范的预算编制程序和科学的方法体系

预算应实行归口管理,并同时建立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使各部门之间顺畅沟通,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此外,在进行预算编制时,要在科学预测各项工作对医院收支影响程度的基础上,合理编制收支预算,而不是对以前年度预算进行简单的增减修改。

3、建立预算执行分析及考核机制

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应建立定期分析及考核机制,定期对预算收支情况进行归集,分析是否按照进度执行,是否存在偏差等,并编制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进行评议。对于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4、加强决算的管理

决算是预算年度收支情况的真实反映,医院应确保决算编制的准确、完整、及时,同时还应注重对决算进行分析,寻找预算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应注意的事项,为以后年度的预算编制提供借鉴。

5、提高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

医院预算业务的范围广、内容多,仅仅依靠手工操做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手工操作难免会出现差错。因此,应提高预算业务的信息化水平,依靠信息系统提高预算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随着医院所处环境的变化以及业务的发展,预算管理已成为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引起重视。公立医院应严格遵守《预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同时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要求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管理制度,完善组织体系,合理设置部门和岗位,制定部门和岗位职责,加强监督,实现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

参考文献:

[1]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医院财务与会计实务[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2

篇12

关键词:医院;内部审计;审计领域;手段创新

《“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5+1”明确指出,医院应建立科学有效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严格规范的综合监管制度、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疗机构。这对医院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提出了要求,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也随之提出,以保证医院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健康安全的运行。财政部于2015年12月21日印发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公立医院全面贯彻文件精神,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围绕医院经济运行、各科室管理为重心,积极践行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转变工作理念,拓展审计领域、由审核型向服务型转变。

一、当前医院内部审计面临的挑战

在医改的大背景下,医院的内部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内部审计的方式和领域也需要创新和扩展,才能应对随之产生的风险。当前内部审计的现状和所面临的挑战笔者认为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线索的变化

在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的发展和财务电子化、网络化的推进,在为医院的发展带来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为内部审计工作也带来了比较大的挑战。审计的过程,实质上就是通过跟踪审计线索,收集、鉴定的过程。

(二)审计手段的改变

传统的内部审计方式通常是运用审阅、核对、比较等审计方法进行证据收集。在信息化管理的当代,管理模式和会计模式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使医院审计环境也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审计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工作需要。审计线索和存储方式的改变必然也为审计手段提出新的要求,“计算机辅助审计”已被国家审计署认可并广泛运用,它能帮助审计人员以更有效的、高效的、及时的方式进行审计。内部审计人员需将手工和计算机审计技术结合在一起式,以此来获取审计数据信息。

(三)内部审计范围的拓展

“财务共享”这一概念的提出,使会计领域面临一场全面深化改革,财务数据的质量和运行流程也将信息化,财务收支方面的差错将会越来越少。同时数据的自动化也带来了数据丢失、篡改、失真等风险,以风险审计为导向,提出了数据审计的新概念。所谓数据审计是指以计算机审计为基础,通过审计原理,对企事业单位进行审计,这是信息时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目前审计行业高度关注的内容,是保证日常工作数据可靠性的前提条件,只有数据可靠了,审计的准确性才会提高。信息时代下,审计的监督职能虽然没有改变,但审计的内容及范围发生了很大变化、审计的手段也发生了改变。

(四)内部审计人员所需的知识结构的变化

从以上提到的审计线索、审计手段、审计内容三个方面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里需要补充医院信息管理平台这部分知识。信息管理建设的流程、数据的来源、各类指标的含义、报表的勾稽管理等都需要了解并深刻的理解。目前,内审人员无论从数量还是知识结构上都不能适应我国公立医院转型的需要;审计人员对业务流程不够熟悉,对除了财务软件以外的信息建设模块知之甚少。

二、医院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一)改变审计方法、创新审计手段

传统的审计方法往往是由财务支出入手,反查各个流程。在信息化建设蓬勃发展的时代,审计人员应当扩大沟通范围,要重视与信息管理系统使用者的沟通,及信息系统维护者的沟通,必要时可与软件开发商沟通,以充分理解信息管理系统所包含的管理流程和人员权限分配情况,分析流程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在保证信息系统流程合理、安全的基础上,对信息系统里的数据进行查询、挖掘、重组、比对,查找异常变化,确定审计重点。

(二)审计软件的运用

在数据标准化后,数据查询、挖掘、重组、比对、分析等功能可以利用审计软件来完成,如同现在计算的功能代替人的日常工作一样,审计软件的使用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有着历史性的颠覆意义,大幅度的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审计软件的使用为审计人员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解决审计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让审计人员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拓展需要加强风险防控的领域。

(三)转变职能定位

内部审计从财务收支审计过渡流程审计是今后我国医院内部审计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内部控制建设的提出也印证了这一点,内部控制建设的牵头部门不一致,但是无可置疑的是审计部门必须要掌握内部业务流程,每个业务流程的风险点,以及风险点的控制情况。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发挥控制、监督、评价和咨询,以保证内部审计部门“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医院健康运行。

(四)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和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随着医改进一步深入,公立医院所面临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社会资本的介入,多种经济实体的出现,使公立医院面临的各种风险也日益剧增。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公立医院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由于公立医院的体制和历史发展原因,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并未涉及到这一领域。现把公立医院推向市场,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来运行,风险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形成风险管控的意识对于医院的健康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

信息化管理的运用、职能定位的转型、风险管理的提出,要求审计人员不光要对整个信息管理系统有全面的了解,把握它的特点及对审计结果的影响,同时也要掌握各类新的审计技术方法,提高审计质量。在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掌握基础上,还应该对财务知识、业务流程、各类法律法规等进行融会贯通,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既要有微观的洞察力,也要有宏观的风险判断能力。这就要求审计人员是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医院要重视审计人员的选拔和培养,选拔既懂财务,又了解医院运行流程和风险应对的复合型审计人才来担任审计工作。这类复合型人才需要医院有意识的培养:首先要建立轮岗制度及考核机制,给予审计人员足够的学习机会进行知识的更新和知识面的拓宽,同时也要求审计人员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多种技能,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继续教育等多种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并树立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和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使其具备与其工作相适应的优良品质。

三、结语

总体来说,我国近几年的内部审计制度逐渐得到了完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审计岗位和审计人员配备也纳入了医院管理的考核范围内。然而,我们也要正确认识到医院的审计工作目前还存在较多问题,审计环境的改变、审计范围的拓展、必然为审计工作带来非常大的挑战,因此,医院的管理者和审计人员都要清楚的认识到审计工作环境的变化,共同努力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在未来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内部控制机制,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把业务流程关进闭环的信息系统里,减少违规行为的出现,将医院风险降到最低,使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在医院获得经济效益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何谦然.中国公立医院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4.

篇13

【关键词】 新医改方案 公立医院 财务管理 问题 应对策略

一般而言,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主要包括业务活动以及日常运营过程中涉及到的财务问题。财务管理作为公立医院管理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医院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关系着医院公益性的有效发挥。就现阶段而言,由于公立医院的服务性以及公益无法有效发挥,导致我国居民普遍存在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公立医院要想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必须要对医疗技术进行改革和创新,对医疗设备进行及时更新,提高医疗收入,从而实现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一、新医改方案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改革的重要性分析

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具有公益性的福利责任,还具备全面有效提高公众医疗水平的责任,其对人们的健康安全以及国家福利政策的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般而言,公立医院的发展和改革,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医疗水平的整体提升。在新医改方案下,我国渐渐开放了医疗服务市场,开始重视公立医院的服务性以及公益,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开始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公立医院要想为人民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必须要有效转变财务管理的理念,提升医疗管理水平,实现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医改方案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分析

由于大部分公立医院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管理者的管理观念不强,导致公立医院的资金运作效率低下,无法全面有效反映出财务收支及资金运行的情况。就目前来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不科学的成本预算;二是不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三是混乱的固定资产管理;四是不明确的内部结构划分;五是不健全的医疗收费管理制度。

1、不科学的成本预算

部分医院没有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管理体系,导致相关管理人员对成本核算没有全面清晰的认知,仅仅认为其是财务部分的事情,在月底归纳收集各类支出时,没有较高的成本节约意识。此外,部分医院没有对各科室配备成本管理人员,缺乏跟踪各科室的信息系统,因此对各科室物资消耗的类别和数量无法及时了解,导致财务部门成本核算较为落后。在确定科室的综合成本时,其收入的再分配缺乏规范性,具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无法对成本费用进行有效控制与管理,导致不同部门发生矛盾,造成资源的浪费。

2、不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

由于部分公立医院的预算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其在进行预算编制、评价监督以及执行等过程中,无法充分发挥出预算管理的效益。就目前而言,医院预算管理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一是没有较强的预算意识,执行力度低下,主观随意性较强,导致预算制度流于形式,降低了资金运行的效率。二是预算编制的程序和方法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导致财务预算在执行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考核与监督机制。三是无法按照要求对经费预算履行批准手续,导致经费开支没有合法依据,缺乏严肃性。四是预算管理仅仅只是财务部分的事情,没有将预算管理上升为医院的全面管理行为。

3、混乱的固定资产管理

公立医院作为国家的固有资产,其具备较多的贵重医疗设备。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部分公立医院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其管理制度缺乏细致性以及科学性,严重影响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导致了固有资产管理的使用率降低。此外,部分医院对劳动力、设备、材料、药品以及物资的成本控制忽视,有些新购买的固定资产没有入账就加以使用,并且对于实物的损害与报废,缺乏及时的账务处理。

4、不明确的内部结构划分

我国大部分公立医院在进行成本管理时,缺乏专门的职能机构,并且在对成本加以核算时,常常用资金分配核算代替。同时仅仅只对医疗服务中的成本管理加以重视,而对后勤行政服务的成本忽视。此外,对物资、设备以及药品等成本进行管理时,无法形成科学完善的成本控制管理体系,导致财务的操作流程和方法不够统一,从而产生较多的财务管理问题。

5、不健全的医疗收费管理制度

医院作为单独核算的经济实体,其要想有效保证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维持重点学科研究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必须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一般而言,结合人们的支付能力,公立医院在价格政策上,实行政府指导价,采用低价格的医疗服务。但是从实际的情况而言,部分收费相较于医疗服务成本来说较低,并且收费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和健全,医院为了维持日常运行,往往出现乱收费、乱划价等导致的错记和漏记现象。

三、新医改方案下加强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有效策略

1、加强成本管理

公立医院收入空间增加的重要依据就是其成本核算工作,医院要想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正常进行,必须要建立有效的成本核算组织,加强成本管理。将经济核算部分作为成本核算的中心,各科室配备相关的成本管理人员,形成全院职工互相配合的成本核算系统,从而提高人员的成本意识,确保成本核算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可以对各种原始记录加以完善,对各科室的颁发、验收、计量以及盘存制度加以健全,对各种物资的领、发、收、退仔细计量,严格办理好相关手续。此外,在归集和分配费用时,要以各科室和部门的收益情况为依据,进行成本核算;同时对个人、科室以及医院的分配关系加以规范,有效确立技术、劳动与风险等生产要素的分配原则。

2、完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

医院在对成本进行预算时,主要是以经营发展为目标,结合医疗市场以及自身财务活动的实际情况,对投资计划以及收支计划等编制业务加以预算。医院要想有效建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必须要遵循统筹兼顾的原则,有效完善预算管理机制。医院可以以财务收支预算为主,在预算管理范围中有效纳入全院所有部门,并将预算分为不同的层面,从而有效完善财务预算管理的机制。同时,医院可以建立科学的现金流量预算,以现金的流入量为依据,对现金的流出量进行合理安排。此外,医院可以建立考核制度,对预算执行情况加以了解,定期考核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当然在对预算进行编制时,必须要全员参与,使全体员工了解医院的发展目标、明确自身的责任,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如果预算批复下达,各相关部门必须也要对其进行分解,落实到位,从而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体系,从而使得资金的使用效益提高。

3、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一般而言,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能够有效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医院要想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必须要强化管理制度建设,明确规定固定资产的核算、采购、保管、维修、报废、处置以及更新等,这样能够使各环节进行有据可依。同时在对设备进行购买时,采购部门必须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市场的情况及时了解,严把价格关和质量关,从而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先进性。此外,明确管理部门,采取“三账一卡”的管理方式,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并建立固定资产联动管理数字平台,实现动态管理。建立固定资产的考评体系,使各科室所占用的固定资产数量与其工作绩效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固定资产的科学合理配置。

4、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在新医改方案下,公立医院往往会参与到医疗服务行业的竞争中,这样会导致医院产生财务风险以及运营风险。因此,医院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必须要对财务内部的控制制度加以健全和完善,并利用制度化和规范化的体系,不断弥补管理中出现的漏洞。这样能够确保医院运营信息和资产的完整性以及安全性,减少风险的产生,保证医院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有效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此外,医院在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可以将内部审计制度、支出控制制度、收入控制制度以及成本控制制度有机结合,实现平衡制约的关系,确保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张。

5、优化物价管理

物价管理作为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其管理的好坏对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为了有效保证医院的收入,必须要对物价加强管理。医院可以设立相应的物价管理部门,并配备专门的物价人员,积极宣传物价政策,审核检查患者日常的医药费用,加强药品收费管理。此外对于乱收费、多收费以及少收费等现象,可以向有关部门进行通报,从而正确处理好收费与治病之间的关系,确保医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实现。

四、结语

随着新医改的发展,我国公立医院的医疗竞争日趋激烈,其财务管理的水平与方式对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公立医院要想在新医改方案下,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必须要加强成本管理和规定资产管理,完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优化物价管理,这样才能有效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芳、石晓云、黄元强、韩俗:新医改方案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11(22).

[2] 杨芙蓉:浅谈新时期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务与会计,2014(8).

[3] 谢海玉:论新医改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中国总会计师,2014(10).

[4] 付德芹:基于新医改下的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问题与解决途径分析[J].时代金融,2015(3).

篇14

一、做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工作

围绕《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积极参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工作,落实相关任务与要求。

(一)认真制定《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指导意见》、《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办法》等文件,配合做好其他医改文件的研究制定工作。

(二)做好卫生经济政策研究和经费保障工作,重点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完善公共卫生机构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保障政策等,指导和督促各地落实改革措施。

(三)积极参与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落实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政策,开展药事费、处方费、护理费等专题研究。

二、认真做好“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研究及“*”规划纲要编制准备工作

在前期6个专题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成立“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综合研究组,邀请社会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等方面的专家共同编制战略规划研究总报告。适时邀请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参事室、社会科学院等研究机构的领导和专家,对战略规划研究总报告进行全面评估,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择期向国务院汇报。经批准后正式启动“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纲要的制订工作。

组织开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评估,为编制“*”规划纲要做好前期准备。

三、组织开展卫生专项资金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活动

在各项目省提前开展自查工作的基础上,年内联合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及部内相关司局,组织相关人员开展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和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措施和建议,确保项目资金安全。

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督查的主要内容是:项目执行总体情况、项目方案实施情况、项目组织领导情况、设备采购、项目资金到位情况、项目执行效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等。

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督查的主要内容是:项目建设程序、执行标准、工程进度与质量、项目资金到位情况、配套资金落实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以及农村卫生机构人员培训、业务开展和运行管理等。

四、加快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一)认真组织实施好2009年中央专项投资建设项目。积极督导各地严格按照《县医院建设指导意见》、《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指导意见》和《精神卫生防治机构建设指导意见》开展规划设计,加强质量和安全管理,加快建设进度,切实发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二)加快卫生监督、妇幼保健、鼠疫防治、职业卫生防治以及儿童专科医院等专项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三)会同财政部门研究制定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分配机制,按照成熟一批下达一批的原则,尽早研究下达2009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项目预算。

(四)协调、指导对口支援省市和灾区省加快推进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卫生系统恢复重建工作进度,争取年内完成全部医疗卫生机构房屋维修加固,全面启动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重建工作,力争年内能有一大批项目完成改造、建设任务。

(五)开展危房排查处理工作,保障医疗卫生机构建筑安全。

五、加强部门预算管理,深入开展专项审计工作

(一)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财务收支管理,强化对部属(管)单位的财务、内控、药品、医疗服务价格、基本建设、设备购置、收入分配、对外投资与合作等方面的监管,提高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水平,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二)探索卫生项目绩效评价新机制,积极开展卫生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充分发挥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三)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财务收支、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基本建设工程等审计工作。

六、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工作

(一)尽快完成《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版)》的全面修订工作,并下发各地执行。

(二)在东、中、西部选择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监测工作,掌握医疗服务成本动态变化与医疗服务价格标准之间的差距,为进一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提供依据。

(三)积极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医疗服务收费方式改革,探索按病种收费,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规范收费行为。

七、规范公立医疗机构建设和装备管理,促进城市医疗资源合理配置

(一)加大公立医院建设规模、装修标准、环保节能等方面的指导和监管力度,促进公立医院建设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进一步提高部属(管)单位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二)以2009-2011年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编制和实施为切入点,深入开展阶梯配置工作,进一步规范全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

(三)全面完成违规装备大型医用设备的清理工作,继续完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审批制度,调整管理品目,严格新型设备配置准入。

八、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财务资产管理,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监管制度

(一)研究修订《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和公立医院收支监管办法,加强医院成本核算和内部分配管理,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二)进一步加强卫生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认真做好资产处置和对外投资管理,研究制定卫生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切实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三)继续完善新农合财政补助资金拨付办法,推动基金财务会计制度全面实施,建立新农合基金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新农合基金支出监管,开展基金管理情况专项检查,保障基金安全运行,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

九、推进药品和医疗器械集中采购工作

按照卫生部、国务院纠风办、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指导各地全面推行以省为单位、以政府为主导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并抓好文件落实,做好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衔接。

指导卫生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开展高值医用耗材和PET-CT等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