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院医疗保险管理范文

医院医疗保险管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2:4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医院医疗保险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院医疗保险管理

篇1

医院医疗保险工作面临的难点

(一)参保患者对医疗保险政策知晓率普遍较低,甚至理解有误对哪些是医保药品、医保治疗项目以及就医报销流程、报销比例等缺乏了解,一旦在就医或报销环节中发生异议,未尽告知义务的责任以及对医保政策的不满和怨愤就全部转嫁到医院,这已经成为医疗纠纷的一个突出问题。

(二)医疗保险政策不健全由于医疗保险管理机构信息系统建设的不健全,应该享受医保待遇的患者不能按时享受,造成患者对医疗机构的不理解;或者因信息错误,造成患者频繁往返于社保与医院之间,加剧了医患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加重了临床医务人员及医院医保管理的负担。另外,由于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对某些特殊患者没有非常明确的政策规定和操作细则,让医院的医保部门无所适从,还经常遭到患者的责难或医保管理机构的处罚。

(三)医疗纠纷风险与费用超标风险共存到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患者,大多数是危、急、重症患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很容易引起医疗纠纷。从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和杜绝医疗纠纷等方面考虑,就可能造成医疗费用超出医保范围。如果将医疗费用控制在医保范围,临床医师就可能选择保守、廉价、疗效差的治疗手段,这就使医院处于患者无限医疗需求与医保有限支付能力的矛盾中,给医院质量管理及成本管理带来巨大的压力。

完善医院医保工作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医疗保险制度给医院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医院既是向参保人员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消费的场所,又是直接控制医疗费用的载体,还是直接与参保人员沟通、交流、落实医疗保险政策的场所。医院应努力做到在不同的机制、规则下,创造好的经营理念和价值,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建立诚信医院体系,架起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

(二)抓好医保政策的宣传培训医保工作是一项政策性非常强的工作,新的医保政策规定不断出台,而且医保工作涉及到医疗行为的各个环节,这就需要做好医务人员的医保政策培训工作,使每名医务人员都能透彻理解、熟练掌握医保政策并严格执行。医院医保管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做解释工作,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平息纠纷。认真接待有关医疗保险问题的投诉、咨询,分析原因,及时协调解决,树立医院良好形象和品牌。随着医疗保险的深入发展,医保病人对医疗保险知识不断了解掌握,就可以做到明明白白消费。比如病人非常关注住院费用中的自费部分,对此经常提出质疑,甚至由此可能引发纠纷和投诉。定点医院必须具备诚信意识,维护医疗保险病人的知情权、健康权,向病人解释清楚,向他们提供费用明细,以避免医疗纠纷。同时也应加强对参保患者医保政策的宣传,让患者真正了解基本医疗保险中“基本”的含义,降低患者对基本医疗保险过高的期望值。

篇2

【关键词】医院医疗;保险管理;现状分析;解决方案

众所周知,医疗保险体系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目前我国政府也正在采取各种政策普及公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医院的医疗保险管理体系包括三个方面: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医院以及患者,医保机构希望能够用最低廉的费用来让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得到有效的保证,同时确保医保基金的收支平衡;医院则力图通过为参保人员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从而提高医院的整体收益;患者则要求在这一医疗保险体系之下得到最满意的医疗服务。因此,要想让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体系取得良好的发展,势必要充分考虑到这三方面的因素,而且要处理好各种内外部矛盾。然而,根据笔者的了解发现,现在我国很多的医院在医疗保险管理体系这一领域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医疗保险制度的顺利执行,也阻碍了医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现笔者就其自己的所得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略尽绵薄之力。

1目前我国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第一、 很多医院缺乏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医疗保险信息管理制度。无可厚非,在如今这个知识经济和信息科技高度发展的社会,无论是什么行业,管理都离不开信息化,这不仅是顺应时展的需要,更是提高医院医疗保险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然而,根据笔者的调查发现,目前我国仍然有很多的医院在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医疗保险管理这一块也不例外,无论是对于病人的保险信息管理还是医院的整个医疗保险运行情况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不利于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速度以及准确率的提升,管理混乱,医保机构和患者抱怨多。

第二、 医院的医疗保险宣传工作不到位,出现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一方面,医院缺乏对所有的医护人员系统的国家医疗保险制度的培训和考核,很多的工作人员特别是医院保险管理部门以外的员工对很多的医疗保险知识不够了解,比如当病人向其咨询车祸、工伤、大型的检查、贵重的药品和材料等等是否可以报销,有相当一部分的医护人员是对其含糊其辞,影响了医院的医疗保险管理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很多医院忽视了对来院患者的医疗保险宣传,虽然国家已经通过很多媒体对新颁布的医疗保险体系进行了相关报道,并且严格要求各级政府执行,但往往有很多人处于“没患病,懒得理”的状态,一旦生病住院了,才发现什么都不了解,所以,患者因为医疗保险找医院麻烦的事情时有发生,对医院的声誉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第三、 一部分医院的医保费用严重超支,亏损较大,尤其是大医院的医保费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政策性的超支。由于现有的有利于老百姓的医保政策导致一些医院经营较之以前来说,出现“相对亏损”的现象,称之为政策性超支,根据笔者所知,一方面由于医保政策这2年一直在往有利于参保人调整,报销比例和报销范围扩大太多,基金增收有限;而在另一方面,医保局和医院签订的协议是定额管理、以收定支,在资金方面出现了很大的缺口,而医院就被迫承担起了这部分的资金,名为超总控扣款。所以目前医院在政策性上的超支占了绝大部分,尤其是我市两家三甲医院,在2010年医保费用统计中,各占到了1000多万。2、管理性的超支。由于医院领导重视不够,医保办管理不到位。

2改善医疗保险管理体系的解决措施

第一、 完善医院的医保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信息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巨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通过对医院医疗保险管理特征的分析,笔者认为,一方面各大医院可以在已有的医院信息系统基础上开发了在院医保病人的医嘱与收费对应管理系统、费用测算系统以及病人的就诊身份提示系统(医院的门诊病人分为职工医保、医保慢性病、医保自费及全额自费(没有门诊个人账户的病人如居民医保、农合等都归为全额自费)四类),而且可以加大对系统开发的投资力度,请市场上的一些专业公司来开发集成的数据挖掘系统,以用于临床分科管理和对医保在院病人的分科监控。通过运用一些专业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极大的提高医院的医疗保险管理效率。给医保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效率也得到了提升。另一方面,各大医院也可以根据当地的医保管理系统,研究开发更多的信息化课题,将医院医保病人的医疗费用、服务质量和审批流程等等管理提升到更高的一个层次。

第二、 加强对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的医保政策宣传培训管理。医保知识的学习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和关键环节。首先,要强化医院各管理层的医保责任意识,由于一线医护人员的流动性相对较大,因此,可以采取多渠道、多层次的培训考核方式,包括集中全院授课、分科室针对性讨论以及网络考核等等,搭建全方位的学习平台,保证医院上下所有员工对医疗保险的全面了解。其次,做好参保病人的医保政策宣传。可以通过在医院的各大宣传栏中张贴最新的医保政策详文,在患者易见的地方放置医保政策宣传资料,方便参保人员的取阅。

第三、 在医院内部,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医疗成本核算体系。医院医保成本核算的目标是通过加强医保的计划管理以达到严格经济核算、增收节支,从而实现医院自身的积累以及发展。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控制医保人均住院费用、药占比以及大型检查治疗项目使用、减少住院病日等等方法,来降低医保管理的成本,保证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体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浅析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几个重要环节 沈海沁 吴三兵《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0年12期

[2]医院医疗保险管理面临的难点与对策 孔德明 沙琳《慢性病学杂志》 -2010年10期

篇3

关键词:医疗保险管理;问题;应对措施

引言

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就是通过医疗保险制度,对患者的医疗费用进行一定程度的减免。随着医疗保险工作的推进,医院中医疗保险患者的数量得到大幅增加。因此,需要对医院的医疗保险展开相关的管理工作,对医院中医疗保险的管理组织进一步完善。

1医疗保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首先,医疗保险患者对于医保政策知之甚少。来医院就诊的患者中,大多数对于现存的医疗保险政策了解较少,导致医保患者在就医的时候,对于费用报销的流程以及比例等缺乏基本的了解。这样的情况,容易造成患者和医院之间就报销费用多少的问题上存在分歧,导致医患矛盾突出。其次,医疗保险的行政管理部门没有统一。一般来说,医疗保险主要分为职工医疗保险、新农合医疗保险以及居民医疗保险[1]。由于医疗保险中的行政管理部门不一致,导致对其管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利于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再次,医疗保险政策缺失。由于相关管理部门的信息系统不够完善,导致对于医疗保险患者不能按时对于医保待遇进行享受。这样容易导致患者对医院以及医疗机构产生不理解情绪,从而加剧医院与患者之间的矛盾。另外,对于医院中很多特殊的患者,相关的管理机构缺乏明确的政策规定,以及具体的操作细节,导致医院无法实行这些患者的报销程序,从而加剧患者的不理解。最后,存在费用超标与医疗纠纷双重风险。很多重急症患者到医院就诊,由于其本身病情的危重,因此,在治疗期间,很容易出现医疗纠纷的状况[2]。另外,在治疗的时候,医院对于患者的诊治所产生的费用,很有可能超过患者的接受标准,从而出现费用超标的风险。上述问题都是医疗保险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不利于医疗保险工作的开展,也容易导致医患矛盾的出现,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及时处理,改进其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改进医院医疗保险管理的应对措施

2.1健全组织结构

之前,在我国很多综合医院中,都未设立有关医疗保险的单位部门,对于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新的医疗保险制度正式实施之后,三级医院对于提供给患者医疗保险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研究显示,在现今的三级医院中,大多设置了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并且管理部门和医院其他职能部门之间是不产生联系的。这是医院根据市场的变化,所采取的相对应措施,也是使得医院具备医疗保险定点服务资格的必要条件。但是,就目前来看,对于医院中设置的医疗保险管理部门,还需要从制度上对其功能进行明确。并且,还需要对医疗保险管理部门与医院其他部门之间的隶属关系进行明确。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医院中设置的医疗保险部门能够真正发挥其职能优势,促进医保管理工作的更好开展。

2.2做好相关培训工作

医院开展的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和医院中开展的其他工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医疗保险的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极强的工作。医疗保险工作与现今社会上存在的各种医保政策是紧密相关连的,且还涉及到了医院对患者实施的各项医疗行为。另外,社会在不断发展,因此,医疗保险的相关政策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对相关管理人员做好宣传培训工作。让从事医疗保险管理的工作人员都能熟悉医保的各项政策,且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各项政策进行严格、准确执行[3]。医疗保险管理人员还应该具备良好的个人素养,对于患者的疑问耐心解答,和患者之间建立和谐的医院-患者关系,从而为医院树立良好的形象。另外,定点医疗保险医院还应该具备相当的诚信观念,对于医保患者的知情权进行满足诠释,详细解释产生的每项费用的来源,避免出现医疗纠纷现象的发生。

2.3对于医疗服务行为逐步进行规范

医疗行为服务有其服务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对自身的医疗行为进行规范,从根本上降低患者的医治疗成本。一般来说,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要做到:严格遵守对症下药的原则,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服务质量,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的就医环境。在对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进行规范的同时,需要注意结合医院特点,对医院的相关管理制度以及考核制度进行完善。可在医院中建立医疗保险的监督跟踪制度,对于患者的信息及时反馈,增强医疗保险管理人员的政策意识以及规范医疗保险管理人员的行为。

3结语

综上所述,医疗保险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其中涉及医学、管理学、统计学以及信息技术等内容。医疗保险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对医疗保险工作的质量如何产生影响,因此,在推进医院的医疗保险工作中,需要完善每一工作环节的工作。在医疗保险工作中,对于医疗保险的管理是保证其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因而,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开展医疗保险管理工作,从而推进医院的医保的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卢登玲.浅析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4,28(21):198.

[2]李中凯,姚晓叶,潘雯,等.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5,17(02):93-95.

篇4

医院医疗保险工作面临的难点

(一)参保患者对医疗保险政策知晓率普遍较低,甚至理解有误对哪些是医保药品、医保治疗项目以及就医报销流程、报销比例等缺乏了解,一旦在就医或报销环节中发生异议,未尽告知义务的责任以及对医保政策的不满和怨愤就全部转嫁到医院,这已经成为医疗纠纷的一个突出问题。

(二)医疗保险政策不健全由于医疗保险管理机构信息系统建设的不健全,应该享受医保待遇的患者不能按时享受,造成患者对医疗机构的不理解;或者因信息错误,造成患者频繁往返于社保与医院之间,加剧了医患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加重了临床医务人员及医院医保管理的负担。另外,由于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对某些特殊患者没有非常明确的政策规定和操作细则,让医院的医保部门无所适从,还经常遭到患者的责难或医保管理机构的处罚。

(三)医疗纠纷风险与费用超标风险共存到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患者,大多数是危、急、重症患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很容易引起医疗纠纷。从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和杜绝医疗纠纷等方面考虑,就可能造成医疗费用超出医保范围。如果将医疗费用控制在医保范围,临床医师就可能选择保守、廉价、疗效差的治疗手段,这就使医院处于患者无限医疗需求与医保有限支付能力的矛盾中,给医院质量管理及成本管理带来巨大的压力。

完善医院医保工作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医疗保险制度给医院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医院既是向参保人员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消费的场所,又是直接控制医疗费用的载体,还是直接与参保人员沟通、交流、落实医疗保险政策的场所。医院应努力做到在不同的机制、规则下,创造好的经营理念和价值,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建立诚信医院体系,架起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

(二)抓好医保政策的宣传培训医保工作是一项政策性非常强的工作,新的医保政策规定不断出台,而且医保工作涉及到医疗行为的各个环节,这就需要做好医务人员的医保政策培训工作,使每名医务人员都能透彻理解、熟练掌握医保政策并严格执行。医院医保管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做解释工作,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平息纠纷。认真接待有关医疗保险问题的投诉、咨询,分析原因,及时协调解决,树立医院良好形象和品牌。随着医疗保险的深入发展,医保病人对医疗保险知识不断了解掌握,就可以做到明明白白消费。比如病人非常关注住院费用中的自费部分,对此经常提出质疑,甚至由此可能引发纠纷和投诉。定点医院必须具备诚信意识,维护医疗保险病人的知情权、健康权,向病人解释清楚,向他们提供费用明细,以避免医疗纠纷。同时也应加强对参保患者医保政策的宣传,让患者真正了解基本医疗保险中“基本”的含义,降低患者对基本医疗保险过高的期望值。

(三)规范医疗服务行为,降低医疗成本医院根据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对医疗进行动态跟踪,自觉规范其医疗行为:注重病种与检查、治疗、用药的关系,严格遵循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原则,减少卫生资源浪费。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树立诚信形象,为医院赢得更大市场,创造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结合医院自身特点,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完善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制定完善的反馈系统和令行禁止的执行系统;建立医院内医保监督体系动态跟踪,及时反馈,指导整改,促进医务人员增收意识、政策意识和规范意识,形成较为完善的自我监督约束机制。

篇5

一、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的特色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的信息化平台构架近些年来已经初步形成,同时从制度上也已经基本实现了城乡地区的居民全覆盖,从而实现了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服务权利得以实现。此外,我国的医疗人员整体素质和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设备以及设施的完善也进一步实现了医疗服务的完善和发展。但是我国的整体医疗资源明显存在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很多的异地就医以及转包就医类人数不断增加,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医保的审核以及医保整体的结算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加大,同时,整体的监管工作也没有实施到位。

医疗保险网络的信息平台系统化实施主要是通过医保过程中的结算环节以及相关业务深入医院端口来保障完成,从而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面对各类不同的参保人群,医院的医保部分应该有针对性的安排专人进行结算作业,同时出具不同的证明资料,完成各种不同的对账工作和报表发票管理工作。只有建立信息化的管理平台才能实现对管理效率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以,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已经成为一个重点性工作。

二、建立医院医保管理信息集成平台

1.业务流程。医院医保流程都需要首先对参保人员进行消费明细参照分析,对具体的消费金额进行总结计算,之后按照医保政策规定的报销比例以及相应的结算方式进行结算,完成最终的结账。第二步,完成与医保管理中心的各类相关医保对账信息确认流程,需要将医保参保人员的具体消费明细以及医院端口的对账信息进行上传,最终实现在医院医保数据管理中心的信息储存以及信息统计审核工作,最终完成医保结账。

2.构建合理的应用信息平台架构。从组成模块角度分析,合理的应用信息平台构架主要包括了信息寄存器、业务逻辑控制模块、传输逻辑控制模块、安全控制模块以及安全控制模块。信息集成器是从医保中心进行下载,之后进行信号接受。通过信号的转换以及最终储存来实现信息处理,最终供给医院端口进行医疗实际参保人员的相关业务管理。此外,在医院端口,应该从实际的业务规则产生数据入手,转换成为医保中心可以进行处理和最终需要的数据。在此过程中需要进行安全监控和传输的逻辑控制,最终才能实现指定医保数据中心的信息接收;业务逻辑控制模块分析发现,在医保中心进行参保的人群存在较大差异,同时人员的类别差异较大,从医院的医疗端口实际需要的业务流程和业务服务类型也存在较大差异。

篇6

1数据为根本,确定医院战略决策

随着北京市医保数据库、医保数据管理体系的建立,为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2013年起北京市医保中心逐步完善了总额预付管理的考评机制。从仅对医疗总费用考核过渡到对定点医疗机构人次人头比、拒付比例、次均费用、药占比、病案上传率及质量、群众满意度等质量指标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定点医疗机构年终考评。2015年总额额度核算方式再次改变,将以往的结余额全部留用改为按分段计算累加(结余额在本院2014年指标额5%以内的部分全部纳入结余核增额,5%~10%以内的部分按50%纳入结余核增额,10%以上的部分不纳入结余核增额)。医疗保险改革重点已由扩大范围转向提升质量[1]。北京市医保中心总额预付管理方式的细化促使医院应加强自身应对能力才能确保总额预付基金的合理充分利用,避免总额基金的核减,保证医院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立完善的信息数据链,是快速反应能力的基础,是危机问题应对的根本,及时调整的依据。我院对下达的总额基金进行测算,结合自身数据完成情况,分析质量核减系数、结余核增额,在保证医疗安全、医疗质量的前提下,积极调整费用结构,鼓励科室先进技术的申报开展,扶持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合理分配,确保总额费用的有效利用。通过对医保数据源的及时获取,充分分析,了解潜在问题,医院决策层及时采取了有效解决方案,提高管理效率,作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保证医院健康发展。

2深度挖掘数据,建立统计分析体系

医保管理数据建设是医院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统计,科学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明确医保的管理方向。通过完善数据管理,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效率及科学性,从而进一步提升医保管理水平。

2.1数据挖掘

数据作为医保管理的切入点,是指标分析、指标制定的基础,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准确性,收集的及时性至关重要。我院医保数据主要来源为医院信息系统(HIS)及北京市医疗保险院端业务组件,两组数据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互动关系[2]HIS系统数据主要为临床医疗活动中采集的未经处理的基础信息,繁杂且分散;北京市医疗保险院端业务组件中的数据为医疗保险持卡实时结算中统计的数据,相对HIS数据已完成部分整合,处理后的数据虽使用方便但在特定查询中无法提供详细清单。医疗保险端数据促使医院端数据的规范与整合,医院数据又是北京市医疗保险系统获取医疗信息的源头和费用结算的必要平台。基于两种数据关系,如何在不相互开放数据库的情况下将两项数据有效结合,消除信息孤岛的形成,实现院端与医保中心数据共享与数据资源交换,一直是我院医保数据信息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医保办通过政策解读,将政策导向结合临床需求,提出信息数据的关联方式。信息中心建立信息共享和交换平台,HIS开发商、北京市医保系统开发商改造数据接口,将需要匹配的数据,可通过“对接”方式完成医院与医保数据的共享与交换。这一方法深度挖掘了院内数据,促使数据的使用做到点面结合,即不仅可获取某一特定点的详细数据,也可获取运行中的整体数据,为下一步的数据分析、数据应用奠定了基础。

2.2数据统计与分析

数据分析是数据应用的基础,是方案制定的依据。数据分析的目的在于把系统中杂乱无章的数据进行集中、萃取和提炼,提取有效数据信息,经过计算、归类、综合分析形成准确、完整的统计资料。因此只有进行分析后的数据才拥有价值,经过处理后的数据才能运用于管理工作中。

2.2.1拒付费用数据分析。在拒付费用管理中采取对数据点、面结合的分析方式,首先对北京市医保中心反馈的拒付数据进行逐条筛查,通过软件调取当日就诊的HIS数据。根据HIS数据分析出现该笔拒付原因,原因明确后确定责任单位或个人,如为医生操作不当,则将该笔费用进行落实,若为系统错误或政策培训缺失,则向相关责任科室进行反馈,完成阶段数据分析。第二步汇总各科室拒付费用、拒付人次及科室发生的总费用与总人次,通过拒付费用比(科室拒付费用/科室总费用)、拒付人次比(科室拒付人次/科室总人次)、拒付费用构成比(科室拒付费用/全院总拒付费用)、拒付人次构成比(科室拒付人次/全院总拒付人次)四个维度的数据进行分类比较,综合评判分析,根据数据横向比较确定主要拒付问题科室。除此以外,还可对全部数据进行纵向分类汇总,根据各拒付原因的数据占比,明确全院或科室的主要拒付问题。抓住问题科室、主要拒付原因,完成面分析也就是综合分析才能对下一步管理方案提出建设性意见。

2.2.2次均费用数据分析。次均费用分析分为全院次均费用数据分析及科室次均费用分析。根据北京市医疗保险院端业务组件的反馈数据,对全院次均费用数据进行纵向比较,计算同比、环比数据的的变化率,同时横向与同级同类医院比较了解兄弟医院指标运行情况,通过对整体数据分析提出医院下一步管理方向。在管理方式确定后,由HIS数据及医疗保险上传数据,通过数据处理系统软件确定每个科室的次均费用完成情况,分析次均费用的结构,对于科室异常的数据变化,及时测算结构动向,比较多项关联数据指标,确定涨幅所在,分析数据涨幅可能原因,及时与科室沟通,给予恰当的调整或引导。

3建立合理的医保指标考核体系

将数据信息运用于实际医保管理中,把提炼、整理清晰的数据应用于医院指标制定以及绩效考核方式的制定,以数据为基础,保证考核体系的科学性、有效性。

3.1遵从客观数据,结合科室特色,确定次均费用指标

我院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开展总额预付制试点工作,作为北京市首批4家试点医院之一,合理测算科室数据制定管理指标是试点后的重要任务之一。总额费用下达后,医保办以2010年7月12月各科室医保费用数据为基数,结合医保费用增长趋势和医保基金支付增幅等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各科室权重数据分别测算出应下达的科室次均费用、自费比例等指标。另一方面积极听取科室意见,尊重历史,考虑病种、环境等因素对数据的影响,并加强定向激励,测算科室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情况,按照“公平求实、分科下达、保证特色、促进发展”原则,根据测算出的数据对指标进行动态调控。

3.2多层次数据结合,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

2012年起我院逐步实现全院岗位管理绩效分配,医保指标作为全院绩效考核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核指标的科学性、考核方式的合理性至关重要。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3]。医保办以数据为切入点,以次均费用、拒付费用为基本考核指标,以科学化的考核方式建立基本考核体系,同时本着医务人员受鼓舞、医院发展添活力的目标,变更绩效考核理念,采取精细化管理,通过医保指标数据和医疗指标数据联动考核方式,将医疗考核数据中的药占比、病例组合指数(CMI)作为联动指标,纳入医保考核管理。为了进一步体现不同科室间工作性质及费用结构比例不同的客观差别,实现考核的公平性,考核指标制定按照多项数据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将科室对全院贡献值、科研教学影响力等个性化数据指标进行分析,力争考核体系更加科学、合理。通过合理的指标制定与考核,2012年-2014年我院总额运行平稳,次均费用无显著增长,费用结构得到调整。详见表1。

3.3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完成多部门协同管理

信息化管理可实现医院各部门间信息数据的汇总及整理,使数据共享,一方面保证了各科室间数据口径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数据的反复采集,减少资源无形中浪费,同时加强了管理科室间的联系,为多部门联合管理提供基础。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既往依靠医保部门单独管理医保费用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考核方式和管理要求,需要医务处、门诊办公室、物价办公室等多部门相互配合,制定相互制约指标,才能达到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

3.3.1共享拒付数据,多维度有效管理。医保办将收到的拒付数据整理归纳,并进行数据共享,门诊办、药剂科、物价办等相关部门通过共享信息对拒付费用进行确认与再核实。并根据各部门的管理方向,即药剂科从药品安全、门诊办从医政管理、物价办从合理收费等不同角度分别入手,多维度进行拒付费用管理,使我院拒付情况得到有效控制。

篇7

关键词:医疗保险;问题;重要环节

作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到位与否对于良好医患关系的构建、医院工作的顺利开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医保改革深入发展,医疗保险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在本论文中,笔者将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践,分析当前医疗保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医疗保险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进行探讨。

一、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起步时间较晚,各方面发展并不成熟,医疗保险管理的难度也相对较大。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障医疗保险基金的合理利用,从而使得广大参保人员都能享受更为便捷的服务,也进一步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就本单位的工作实践来说,医保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实名制就医方面仍然存在较多的漏洞。医保的应用使得很多患者解除了后顾之忧,部分患者为了获取医保基金,违反医保政策过度检查、过度治疗,通过医院挂名等形式来套取保险基金,另外还存在“一人持卡,全家免费医疗”的现象。为了获得更多患者的信任,医院也愿意为这些患者服务,造成了过度医疗现象。第二,分解住院费用。为了避免超次均费用,部分医院将那些未完成治疗的患者的费用进行结算,并人为地将住院费用分解为两、三次住院费用,并让患者通过门诊来缴纳部分自费药品,既损坏了参保患者的利益,也增加了患者的负担。第三,医院没有限制具体的用药。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名录》中规定很多药品必须限定使用。但是,个别医生并没有注意哪些药品为医保内用药,哪些为医保外用药,只是从病情出发开具药品,也使得医患矛盾进一步激化。第四,参保人员对当前我国的医保政策并不清楚。由于患者对于医保政策的理解不够清晰,也不懂得具体的报销流程、报销比例等,很容易产生医疗纠纷。第五,医院信息化建设滞后。目前来说,医院的信息化水平还相对较低,整体性能不高;而现有的系统并不能为医保质量控制工作提供数据支持,使得医院的医疗保险管理工作效率偏低。总之,当前我国部分医院的医疗保险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制约着医院的顺利运行。

二、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分析

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涉及到多个环节、多种利益关系,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与努力。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医疗保险组织机构、医疗保险运行管理办法、医疗资金的合理使用等环节是密不可分的。第一,要建立健全医疗保险组织机构。医院要成立和完善医疗保险管理科室,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从而抓好医疗保险治疗管理工作,并努力协调政府、医院医疗保险机构以及参保人员之间的关系,保证医院医疗保险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完善医院的信息系统,实现医疗机构与医保部门的联动,保证医保数据的真实有效;要做好对数据信息的监工工作,方便医务人员的操作。另外,政府必须努力完善相关政策,监督医疗保险活动的开展;要努力完善个人就医信息,确保“一人一卡”,合理使用。第二,要完善医保保险管理运行管理考核办法,对参保病人从办理住院到康复出院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明确规定。要对医疗保险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与抽查,核实有无冒名顶替现象、有无分解住院现象等。对于那些存在违规现象的工作人员要在每月进行点名通报批评,并根据考核奖惩机制进行严肃处理。第三,科学使用医疗保险资金,控制不合理的支出。要坚持收支平衡的原则,控制各种医疗费用的支出,从而保证档期收支平衡,并为参保人员提供更为良好的服务,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要建立合理的医疗保险业务管理监督考核体系,定期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与分析,从而合理分配医疗保险资金。要定期抽查临床科室、保险报销科室,做好各个环节的对接工作,对高费用科室进行重点考核与跟踪。第四,要加强与医保经办机构的协助工作,加强与医保机构的沟通,实现双方良性互动,从而获得更多的帮助与支持。要合理把握住院标准,核实参保患者的身份,做好后续跟踪核实工作。要认真核实医保住院病历,审核患者的适用症用药,并履行告知制度。第四,要努力提高诊疗医师的费用意识,对医疗费用进行动态监测,包括急诊费用、次均住院费用、床日费用等。要建立健全医院医疗保险的沟通机制,在沟通与交流过程中,政府可以了解医院的收费情况,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患者也能从中了解医院目前的医保政策,熟悉医疗保险报销的具体过程。在沟通过程,政府、患者以及医院之间能够实现相互理解,从而保证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除了上述几个方面之外,医院还要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医保政策宣传与培训工作,让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能够了解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要点及关键环节,从而自觉地做好医疗保险管理工作。

三、总结

医疗保险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关系医院的工作的顺利开展,关系参保人员的利益。政府要重视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开展,为其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医院要转变思想,贯彻和落实正确的管理工作办法,严格把握各个工作环节,保证所有工作都落到实处;参保人员要深入了解医疗保险的相关内容,从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与配合之下,我国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水平一定会进一步提高。

作者:高博 单位: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医医院

参考文献:

[1]吴旭东,宫明.军队医院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应重点把握的几个关系[J].实用医药杂志,2012(11).

篇8

【关键词】医院医疗保险;管理现状;应对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医疗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但和参保患者的需求还有不同程度的差距。参保患者住院治疗所需的医疗费用由医疗保险基金按照规定的比例统筹支付,这就需要医院医疗保险管理部门一方面向来院看病就医的参保患者准确宣传国家的医疗保险制度和政策;另一方面督导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严格执行各项医疗保险制度和政策。二级医院是以常见病和多发病为诊疗的主体,医疗保险统筹支付比例高于三级医院,随着国家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的全面推进,二级医院的诊疗人次持续递增。当前,一些地区社保经办机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由原来的“总额预付、定额控制、超支分担”逐步过渡到后来的“总额控制、超支不补”,这给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本文就二级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调查,进一步提出新常态下二级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完善措施。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5年8月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二级医院从事医疗保险管理和经办工作的人员进行调查,资料收集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及访谈,此次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350份,问卷有效率100%。

1.2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遵循问卷保密和自愿的原则,在获得调查对象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采取匿名的方式开展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人员的基本信息、医疗保险政策宣传普及、各类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各类医疗保险患者的次均住院费、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医疗保险工作人员业务知识以及在医疗保险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等内容。

1.3统计学方法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汇总,其有5种共性问题,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5种共性问题进行描述,分析当前二级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结果

本研究分析显示,有97.1%的人认为医疗保险政策宣传普及不够,在共性问题中,除了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差异大这个政策因素导致二级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遇到较多问题之外,还有住院费用过高、医院信息系统因素和医疗保险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欠缺等这些医院自身存在的问题。

3讨论

3.1二级医院医疗保险管理行业现存的问题

根据本次自填式问卷调查及访谈,结合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既有医疗保险政策层面制定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医院医疗保险管理滞后存在的问题,还有医院医疗保险从业人员自身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严重缺陷造成的问题。

3.1.1部分医保医师对医疗保险规章制度执行错位

虽然医院医疗保险管理部门会按时以大、小讲课,院内通知,到相关科室实地发放纸质文件的形式进行医疗保险基金拒付常见案例分析、相关制度、新增政策进行培训,但仍有部分医保医师在遇到实际问题时执行错位,在医疗工作中遇到不清楚的医疗保险问题时不能及时与医院医疗保险管理部门联系解决。

3.1.2医保医师及患者对医疗保险政策了解不够

二级医院对于各类医疗保险的政策、标准和具体的实施内容了解不够,业务人员和经办人员为各类医疗保险患者提供更满意的服务普遍存在不到位现象。考虑到医疗保险工作的政策性很强,涉及医疗过程的多个环节,医务人员对国家医疗保险政策正确认识、理解和掌握,是向医保患者提供优质医疗保险服务的基础[1]。每年社保行政和经办机构举办的医疗保险培训及相关政策解读班,只对大部分的制度进行解读,在具体实施操作的过程中,二级医院仍有很多具体问题出现,当遇到问题咨询上级部门时,却不能及时得到回复或有效解决方法。

3.1.3医院信息系统不能给医疗保险提供智能审核

例如医保限制性药品种类繁多。临床医保医师在为医保患者开具医嘱时选择使用了限制性药品时,如果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维护到位,住院医生工作站中就会自动弹出一段红色字体描述相应医保限制性药品的限制内容并闪烁,提示医生考虑该患者是否符合用药适应症和限制条件,只有符合限定条件时才能开具处方。在信息系统维护上也可以在医生工作站中增加一些医保审批程序,通过方便快捷的信息化审批流程,防止医保医师违规使用限定性药品而受到社保经办机构医疗保险基金拒付和处罚。

3.1.4医疗费用中手术使用医用高值耗材比例过高

本研究在对住院医疗费用的合理使用方面进行医保质控时发现,手术科室的患者一次住院产生9万元的医疗费用,植入性耗材及特殊耗材的费用占到6万元,耗材比例在住院费用中的占比高达66.67%,体现出医务人员真正的诊疗技术含量产生的项目比例较低,未能充分体现出医务工作者因技术含量产生的业务价值。这就需要优化医务人员绩效薪酬分配机制,调整和控制住院费用结构比例,按照每个月的实际工作量和诊疗技术难度系数等方面改革医务工作者的收入分配体系。

3.1.5不同医疗保险类别患者的统筹支付存在差异

因新疆的人文地理原因和传统体制,呈现多种医疗保险类别共存现象。包含自治区医保、乌鲁木齐市医保(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兵团医保(兵团直属、兵团各师职工医保)、乌鲁木齐铁路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异地医保、乌鲁木齐石化职工医保等。各类医疗保险之间又有许多政策上的区别,导致同种疾病在统筹基金支付比例上有高有低,使医院在医疗保险政策执行过程中无形中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3.1.6部分医疗保险类别患者的次均住院费用超标

2015年部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制定了关于对医疗机构控制次均住院费用的指标,如果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费用连续超标,社保经办机构将会暂停医疗机构的医疗保险结算,这一控费新举措的出现给医疗机构医保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疗保险政策及支付措施与医疗机构对高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宽泛和高价的医保用药范围形成突出的供给侧矛盾,医疗机构为此要承担因客观因素造成的费用超支风险[2]。但各家医疗机构还得纷纷采取措施严控次均住院费用,按照社保经办机构对定点医院考核的“指挥棒”来收治患者。

3.1.7医疗保险从业人员和稽核人员专业素质不够

各医疗机构医疗保险管理部门的业务人员常规稽核医保病历,在质控各种医疗文书和日常医疗保险政策咨询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常存在稽核出的问题不符合社保经办机构的标准,质控不到病历存在的真正违规问题,对实际工作中撰写的各类医疗保险报告、总结和通知内容缺乏专业内涵。另外,医疗保险结算人员由于对医疗知识不了解,导致个别医院出现了错将应该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的住院费用却按照医疗保险基金统筹支付结算,或者应该由医疗保险基金统筹支付却按照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结算的错位情况。

3.2完善措施

3.2.1医院领导应重视对医保政策的解读和学习

医保医师完全决定着医疗保险基金是否合理使用,部分临床医师对医院医疗保险工作有少许抵触情绪或事不关已的态度,甚至不能认真学习并落实医疗保险的法规和制度。这就需要加强对院领导和医院中层干部的培训,提高领导层面对医疗保险工作的认知率和执行力度[3],利用院周会和临床科室晨间交班会的形式,多做医疗保险政策的讲解,在医院上下形成学习医保、热爱医保、运用医保和执行医保的氛围,最终让广大医生主动掌握和执行医保政策,遇到新的问题及时与医院医保管理部门取得联系,携手解决问题,为医疗保险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3.2.2加大医疗保险政策宣传力度

制作医保应知应会宣传手册放在医疗机构门诊大厅及各住院部,在门诊大厅设立医保政策咨询室,为医院医务人员和来院看病就医的各类患者进行相关医疗保险知识、政策和制度讲解,制作医疗保险政策宣传栏[4],也可将医疗保险政策以多媒体形式在显示屏滚动播放。同时社会层面也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群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参加国家社会保险的同时为自己选择增加一份商业保险,多一份保障。

3.2.3引入信息系统智能审核监控

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今天,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科学高效的医院信息系统给医务人员带来医疗工作中的便捷、高效,从而提高了工作质量、减少了工作差错。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一方面需要通过在医院HIS系统通知、政策告知、医保审批和医疗保险数据的统计公布;另一方面还要引入医保智能监控软件,时时监管医保医师的临时和长期医嘱,在事前和事中过程监管医院各科室医疗保险政策的执行情况和医疗保险基金的合理使用情况。

3.2.4做好高值耗材的准入与监管

医疗耗材品种繁多,价格不一,医疗机构的相关科室应精准做好高值耗材的出入库医疗保险对接,临床科室要做好使用各类植入性材料的条形码黏贴和审核工作。医院医保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高值耗材的事前和事中监管,每月统计并公布各临床科室的住院费用结构比例,并对各临床科室的耗材比例进行排序。医疗卫生行业需要不断培养和树立医务人员良好的医德情操,要正确引导医疗保险患者选择合理、合适、价廉的高值耗材,而不是一味奉行“贵的就是好的”的意识

3.2.5控制各类医保次均住院费用

医疗保险患者的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给医疗保险基金管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5]。社保经办机构为了管好医疗保险基金以防止基金崩盘,给各家医疗机构核定了次均住院费用这一指标,使医保基金的使用更加合理化,这也是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专业水平的考验,对于合理检查、治疗、用药的情况提出更高要求[6],避免套餐式检查及直接开具大型检查的情况,引导医保医师多选用基础药物并因病检查、合理施治,杜绝“出院带药”等医保违规情况的发生。严格控制药品和材料比例,采取强有力的举措加强对医师因利益驱动而过多用药和使用高昂费用材料的监管,最终实现控制住院费用不合理增长的目的[7]。

3.2.6提升医疗保险人员的胜任力

医疗机构的医疗保险工作人员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临床实际为医务人员和医保患者提供医疗保险服务,尤其是在医保科学管理、医保病历稽核方面需要接受正规的培训,也需要医保工作者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和优化工作流程,征求和接受院内医疗和管理专家对医疗保险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逐步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医院也有必要组织人员参加全国医院医疗保险从业人员胜任力培训班,不断提升本单位医疗保险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技能。

3.2.7用足用好医院各类医保定额医疗保险

改革以来,医疗机构要逐步改变方式,用足、用好各类医保定额。以降低医疗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为抓手,凡是一般检查能解决问题的不用高档大型检查,普通药物起效的不用高档和进口药物。医院应将每年的住院医保定额通过科学测算,二次分配到各临床科室,分内外系两个片区向科主任和医保医师解读定额拆分、定额左右区间控制等管理政策,指导各临床科室医保医师合理使用医院二次分配的医保份额,对不同类别医保患者的收治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对每月或是每季度超出定额或是核定次均住院费用的科室提出院内医保预警,由责任科室主任主持召开科内专题会议提出相应的控费措施和整改计划,对执行控费政策不力的科室通过建立医保预留金的方式经考核合格后在年底方予返还。

3.2.8优化绩效而提高医疗纯收入

在医院医疗保险工作中,及时通过每月的医保数据统计,可对医保定额完成较好的科室、次均住院费用未超标的临床科室予以奖励,对部分临床科室因出现了医保定额超区间和次均住院费用超标,应及时通过医保预留金的形式按季度予以考核并在绩效中体现。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优化绩效分配,对药品和耗材比例较低的临床科室及时奖励,通过统一的“绩效指挥棒”调控,不断提高医院的医疗纯收入,让医疗保险工作为医院的经济运行带来正效应。当前,我国医疗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各类医疗保险制度将不断完善和改进[8],医院作为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机构,要不断适应医疗保险基金监督管理过程中的变革与考验,及时更新内部管理制度,优化结构[9]。加强自身医疗保险精益化管理,持续提高管理效能,合理使用医保基金,为国家全面推进医疗、医保和医药“三医联动”作出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李中凯,廖原,于爱平,等.二级医院医疗保险精益管理与环节控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6,33(1):3-6.

[2]刘亚琴,陈宝霞.医疗机构在构建和谐医保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8,14(8):1232-1233.

[3]徐兰兰.医院医保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3,24(6):187-189.

[4]李中凯,姚晓叶,潘雯,等.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5,32(2):93-95.

[5]徐凌中,邴媛媛,柳丽华.卫生筹资政策对公平性的影响[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17(5):268-271.

[6]李中凯,吴婧,郝靖.三级甲等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与环节控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161-163.

[7]王庆宏,毛瑛,田玉兔,等.不同医保患者住院费用比较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4):24-27.

[8]王丽华,王晓瑜.试论新医改环境下的医院医保管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14-15.

篇9

随着我国新的《社会保险法》的实施,作为医保政策执行者,具体与参保人员接触、沟通,为其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医保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关系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我院通过规范医疗保险管理,建立以院长为领导、各临床科主任为成员的医疗保险管理小组,实现了医、患、保三方的满意,促进医院良性发展。

1 医疗保险管理组织

医疗保险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是关系民生的大事。院领导高度重视医保工作的管理,设置医疗保险管理科,配置专职人员负责医疗保险日常结算管理工作。

2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创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医疗保险管理制度使医院除了要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外,还要接受医保管理机构的监督和管理。通过组织全院职工在医院各种会议上的医疗保险政策制度、医德医风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费用,减少了医保管理机构对医保费用的拒付,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利用的有限的资金为参保人员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

3 加强业务沟通和学习,完善制度,提升管理

医疗保险制度涉及医学、经济等多个领域,作为医疗保险政策执行部门,为保证医疗保险政策在医院的顺利实施,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需要对全院职工进行医疗保险政策制度的培训,并对实际执行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反馈,以确保相关政策制度的落实。

医院每年在年初与医疗保险管理机构签订协议后,都会根据新的协议内容和新的医保政策制度及时的调整内部管理规定,利用院周会、科干会等形式组织学习,吃透文件精神,并将新的规定下发到科室要求各科组织学习,医院将各科学习情况纳入科室考核,落实到人,做到人人不仅知晓,还得理解,使医保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及时更新医院HIS系统中药品编码信息。现在医保结算采取联网出院立即结算,药品和诊疗费用编码的准确性关系到医保管理机构最终拨付的金额。我院采取由药剂科统一建药品档案、医保科负责核定编码的方法,并在HIS系统里的对码工作落实到人,确保药品编码的准确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 加大医疗费用监督力度,促进医疗费用的合理增长

根据医保管理协议关于人均费用的规定,有效的监督管理是控制医疗费用、保证医保政策顺利实施、避免医院遭受损失的基础。为此,医院将医保管理与人员绩效相结合,使制度落到实处。

医院每月会根据上月医保管理机构审核时发现的不合理现象扣除的金额在财务部门发放阿绩效时扣除当事医生,并对科主任按一定比率加大处罚,对涉及到的科室在各种会议上进行通报,以利其改进工作。

为避免冒名顶替现象的发生,医院实行首诊负责制,由首诊医生对其参保身份进行确认,在办理入院手续后三天内要求患者必须将社保卡、身份证拿到住院收费处进行医保入院登记。

严把用药、检查、治疗关,不滥用与病情无关的药品,不作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严格执行知情同意原则,遵循药品的法定说明书,对于因病情需要使用自费的药品、大型检查、特殊治疗的,告知病人取得其同意后方才进行。未按规定执行造成患者拒付的由当事医生负责。 医保结算人员在结算时会根据出院诊断和诊疗小结的描述审核药品、检查、治疗的合理性,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到科室。将医保管理从事后管理变为事前监督、事后审核相结合,有效遏制不合理的医疗行为发生,确保参保患者的切身利益,减少医保拒付费用。

5 加大宣传、加强沟通、主动协调

篇10

要提高医院医疗保险管理水平、降低医疗成本,可引入精益管理和环节控制管理模式来做好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阐述了二级医院通过医疗保险管理制度和政策宣教、医保定额精益管理、信息化立体网监管控制、医疗保险管理成效与考核评价体系、医疗保险基金监管与稽核、创新医疗保险环节控制等多方面齐头并进措施,将医院医疗保险工作提升到新的管理和服务高地。

【关键词】

医疗保险;精益管理;环节控制

精益管理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丰田生产管理,是一种注重改善质量、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先进管理理念[1]。面对医疗保险费用的日益增长,各医疗保险管理和经办机构加大了对定点医院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存在很大的挑战并面临着改革与创新。医院将通过以改进医疗服务、降低医疗成本、重视医疗保险精益管理、加强环节控制来做好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精益管理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将其应用于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对于提高医院医疗保险综合管理水平,改善医疗保险服务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地处新疆边疆民族地区,坐落在首府乌鲁木齐市,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社区服务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型医院,是医保、新农合以及商业保险的“定点医疗机构”,也是乌鲁木齐市120急救的院前急救站。近10年来,该院依托自治区人民医院强大医疗资源,坚持公益性质,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以常见病、多发病和老年病诊治为基础,承担基本医疗职能,开展特色优质医疗服务,在医院运营中不断改革创新,优化管理模式,转变经营理念,持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让来院看病就医的患者享受三级医院的医疗服务,二级医院的医疗收费待遇。面对当前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和医疗保险基金监管督导,部分大型三级医院已经开展了医疗保险精益管理和环节控制工作模式,这对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医疗经济运行和医疗保险基金安全带来了正效应。为进一步促进该院医疗保险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管理,医院在推进医疗保险精益管理方面初步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本文通过该院实施医疗保险工作成效为目标,基于医院医保定额科学、合理分配使用、医疗保险基金安全运行为抓手,不断探索二级医院医疗保险精益管理和环节控制模式。

1具体做法

1.1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宣教医疗保险政策医疗保险的政策性很强,工作涉及医疗过程的多个环节。医务人员对国家医疗保险政策正确认识、理解和掌握,是向医保患者提供医疗保险优质服务的基础。该院引入精益管理理念,通过在全院范围内对内科片区、外科片区、医技片区、护理片区和窗口收费人员组织开展医疗保险政策解读、精益管理模式和医疗服务协议专题培训,设立政策宣传栏、汇编医疗保险政策应知应会手册、在医院内外网站内设置医疗保险政策专栏等多种形式,向参保人员普及和宣传医疗保险政策和制度。

1.2以医疗保险精益管理目标为核心,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医院“以患者为中心”是实施医疗保险精益管理的首要原则,减少患者就医流程是节约患者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效能是落实精益服务目标的必然要求。医院按照精益管理理念,不断优化管理模式、创新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3],医院通过改造门诊各诊室,将相关科室集中于同一区域,减少流程环节,推行挂号与收费窗口一体化、各类报告单集中在门诊大厅自助打印、设立导诊咨询台与专科分诊台等多项措施,整合窗口功能[4]。

1.3建立医疗保险精益管理考核制度和环节监控体系

1.3.1医疗保险政策的正确落实是医疗保险精益管理的重要内涵精益管理能否在医院成功推行,取决于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医院精益管理方案制定完毕后,医疗保险办公室(以下简称“医保办”)工作人员深入临床科室解读方案内容,现场答疑解惑。患者来医院就诊,需要医务人员正确宣传医疗保险政策,严格落实医院医疗保险规章制度。因此,医院医疗保险精益管理和环节控制需要全院医务人员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1.3.2以医疗保险制度和考核体系为抓手,建立全方位环节监控体系强化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制度的落实和追踪,建立常态化考核体系和监控机制,这是做好医院医疗保险工作的有力抓手。医院千分质量考核中,对医疗保险服务进行全方位环节监控,加强医疗保险精益管理和环节质量控制。对每次检查中发现的医疗保险违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存在争议的问题要经过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专家小组讨论决定,促进服务质量不断改进。若临床科室医保医师给医保患者违规使用医保基金导致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拒付的,需依据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制度追究相应的临床科室和责任医师,并进行经济处罚。

1.3.3通过推广临床路径减少过度医疗及医保费用的不合理增长2009年,原卫生部下发了《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在北京等12个省市部分医院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5]。医院将临床路径这个新型的现代化模式作为规范医疗管理化一个重要抓手,对控制医疗成本、降低医保费用、保障医疗质量起到了核心作用,临床路径规范化的诊疗流程为医疗保险支付方式付费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可靠依据。实施临床路径,推行临床路径探索基于临床路径的病种成本、补偿标准和支付方式,能够控制医疗保险费用的不合理上涨,减轻患者负担[6]。

1.4医保定额的精益管理面对医疗保险费用的持续增高,如何控制医疗保险费用的不合理支出,是医、政、保三方共同关注的焦点。该院为合理完成医保各项指标要求,防止医保超定额基金分摊甚至不能回收事件的发生,自2014年年初开始,医院将各社保部门在医疗服务协议中拨付给医院全年医保统筹额度总额拆分,按照前3年各临床科室实际发生的医疗指标为参考值取均数作为核定值进行二次分配,将总额拆分到各临床科室,给各临床科室核定收治出院患者人次、次均住院费用、药品比例和材料比例,定期对各科室的完成情况督导,制定并实施奖惩方案。2013年该院市医保结余医保定额2319484.53元(2013年市医保住院总定额为29790690元,2013年该院实际使用市医保住院定额27471205.47元,导致医保住院定额结余2319484.53元)。为了更好地用足、用好社保局分配给医院的医保定额,该院引入医疗保险精益管理与环节控制模式,经过信息化医疗保险系统环节控制和督导,2014年该院市医保超定额4692400.74元(2014年市医保住院定额为29790690元,2014年该院发生市医保住院定额34483090.70元)。通过自身前后对比可以看出:该院2014年初实行了医保定额精益管理,年初将各类社保部门分配给医院的定额进行拆分,分配到每个科每个月需完成的具体医保份额,在医院和各科室的医疗保险定额运行协议中体现每个临床科室收治各类医保患者的人次上限和下限,即控制好收治人次的左右区间,同时将全院的均费分4个档次核定每个临床科室的次均住院费用,内系各科室药品比例不超过36%,外系各科室药品比例不超过34%,外系各科室材料比例不超过20%,医保办按季度对各科室的上述业务指标进行平衡,以确保各临床科室收治的医保患者发生的医保基金既不结余也不超出核定的区间。

2创新医院医疗保险环节控制

2.1调整医院医疗保险监管的内容和方式当前“先结算,后稽核”的管理模式依然是主流,这种事后控制的管理模式主要存在以下3个弊端:一是阻碍了稽核工作效率与质量进一步提升;二是缺乏实地稽核,医、保、患3方沟通存在不足;三是只注重事后罚款的控制办法对于医院的监督作用有限,不能够及时制止和纠正不规范的医疗服务行为[7]。为了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医疗保险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管,医院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2.1.1实地事前、事中监管,尽量减少事后滞后管控由医保办工作人员组成的医疗保险监督小组,每周定时到各科室监督管理,分别从有无挂床住院、空床住院、分解住院、冒名顶替住院,有无违规使用医保限定性药品,有无患者身份识别表等医保协议中规定的相关内容着手,对违反医疗服务协议相关内容的医保医师即时培训,解读医疗保险政策。

2.1.2建立信息化立体网环节控制医保办工作人员每周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对自己的布点科室进行稽核,通过信息化立体网环节控制。主要针对是否合理使用限药、是否在病程记录中将所做的检查具体描述等,将违规的具体情况记录登记,对稽查出的医疗保险违规问题及时反馈、立即落实、督导整改,同时下科给违规医保医师讲解医保政策。一手抓实地监管,一手抓信息化监管,真正意义上做到了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覆盖的医疗保险管理模式,能更好的监督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情况,防止基金拒付的发生,确保医院医疗保险基金安全、平稳运行。

2.2推行临床科室“行政秘书”岗位和医疗保险兼职协管员岗位,开展医疗保险落实控制医院设立临床科室“行政秘书”岗位和医疗保险兼职协管员岗位,主要负责临床科室主任行政工作的安排、处理,侧重在临床科室宣传医疗保险政策。为更好地提高“行政秘书”对医疗保险政策的知晓度,每周安排一次医保办与行政秘书的“医疗保险政策讨论会”,讨论医保政策新动态及临床医保医师遇到的医疗保险政策疑难问题。医疗保险政策的宣传工作通过医保办和行政秘书共同协作,能更好地为各科室杜绝医保限定性用药的违规使用、控制次均住院费用,严格落实医疗保险政策,减少医疗保险基金拒付等方面起到极大的作用。

2.3以合理反馈为桥梁,形成有效协作机制医院建立了医疗保险数据监测和上报机制,将数据分析结果定期向院领导、临床科室、相关管理部门在院内自动化办公,网上反馈,形成院内沟通与合作机制。医保办与各临床科室根据费用情况及科室特点有效沟通,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节管理目标和方向[8]。

3促进医院医疗保险精益管理的对策

3.1调整职工工作观念医院医疗保险精益化管理和环节控制模式的推行,需要职工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观念,医院对医务人员实施常态化每季度三技考核,让其具备多技能、互有良好的团结协作能力等,不断学习业务本领来适应医院改革的新要求[9]。调整每位医务人员的思维,将其日常工作和医疗保险考核标准,医保定额管理,与能够推动医疗工作效能提升的指标联系在一起,并将上述考核指标纳入医院绩效核算和经济运行的全过程,提高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通过激发医院内在活力,坚持“多劳多得,优劳有得”的奖励机制,调整医务工作者的工作观念。

3.2强化医保定额精益管理医院通过医保定额拆分的方式二次分配到各临床科室,确保各类社保经办机构分配给医院的医保定额既不结余,也不超出医保定额合理区间范围内的核定比例。医保工作通过精益管理和环节控制模式,一方面严格督导并控制次均住院费用,每月医院核定的内科体系的药品比例以及外科体系的材料、药品比例;另一方面将全院平均住院日和床位使用率核定在某个科学化、本土化的范围内,加快床位周转,合理控制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

3.3全程稽核住院医疗费用每位住院患者的医疗费用由检查费、化验费、治疗费、药品费、手术费、其他费等组成,医疗费用的增长就是其中某一项或是某几项过度增长的结果。医院医疗保险专职稽核人员采取分级、分层、包片的方式通过信息化质控和追踪,时时监管每位医保医师的医嘱和运行病历,重点稽查规范用药、合理检查、合理化验、合理治疗等医疗全过程,对过度医疗行为,严格按千分质量考核进行处罚。对违反医疗服务协议,违反医保政策和医保管理制度者从严处理,临床科室因违规产生的医疗保险基金由责任医保医师全部承担。只有将每个稽查环节控制工作到位,才能保证患者住院期间的医疗费用用到刀刃上。

3.4在不同医院之间建立医疗保险政策交流和学习的平台部分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和业务人员参加本地区举办的医保研讨会、医疗保险沙龙或培训班的形式创造工作和学习的交流平台,通过同行之间的联系与合作,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成效。另外也可以通过本地区的医院协会医院医疗保险专业委员会提供的各类培训学术会议,促进不同医院,多个专业出身的医院医保管理和业务经办人员的交流与协作,相互取经,将学到的医疗保险管理经验、创新方法、工作机制带回各自的医疗保险工作岗位,从而更好地做好所在医院的医疗保险工作。通过交流平台,及时发现各自医保工作中的问题,并快速解决问题,通过持续改进,使医院医疗保险管理迈向规范化和精细化。

3.5建立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委员会定期例会制度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召开全体会议,讨论这一季度全院的医疗保险定额运行情况,医疗数据汇总通报,医疗保险指标分析,医疗保险稽核中存在的问题汇总,持续改进措施,由该管理委员会决定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工作的目标。通过医疗保险管理委员会的职能和作用,进一步推进医院医疗保险精益管理和环节控制模式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参考文献

[1]沃麦克,琼斯.精益思想[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36-38.

[2]吕键,祖洁琛.最新国际医疗质量过程管理的精益医疗服务方式[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6):24-27.

[3]易学明,胡新勇,杨国斌,等.以信息化平台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J].医院管理杂志,2010,17(7):616-618.

[4]陈琳,袁波,杨国斌.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中的精益管理[J].医院管理杂志,2013,20(9):842-844.

[5]李洪涛.我国临床路径推行中遇到的问题及展望[J].中国医院,2013,17(7):38-39.

[6]李伟杨,孙铁,于晶,等.临床路径实施的影响因素及推进措施探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7):31-32.

[7]彭玲,王昌明,陶秀萍,等.医院医保拒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院,2013,17(10):64-66.

[8]魏俊丽,赵冠宏.公立医院改革形势下北京市某医院医保管理工作实践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3,26(5):33-35.

篇11

Abstract: Fine management is a modern management idea, is also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s of the synthetic management of the hospital. Through elaborating the connotation of refined management, the article pointed out the necessity of implementing refined management of medical insurance, and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 on refined management of medical insurance,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implementing refined management of medical insurance.

关键词: 医院;医疗保险;精细化管理

Key words: hospital;medical insurance;fin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4-0172-02

0 引言

医院医疗保险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医院技术、科研、服务水平,甚至关系到医院的生存与发展。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运用精细化管理方法实现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医学科技迅速发展的必然趋势。

1 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思想源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是通过各种管理方法和手段将管理工作的每一个执行环节做到精确化、数据化,提高组织的执行力和效率,从整体上提高组织的效益的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①

2 医院医疗保险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2.1 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医院医疗保险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在不断完善,更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医院是医疗保险服务的载体和医保政策的主要执行者,医院的医保管理模式也应该由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由粗放式到精细化、由人治向法治化过渡。加快精细化管理步伐,提高管理水平,不但完善了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制度,更是提高了医院的综合竞争能力,是医院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

2.2 精细化管理是获得群众认可的重要措施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最重要的目的是使病人受惠。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运用到医院医保管理中,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参保病人的候诊、住院时间,使服务流程简洁明快,服务态度热情周到,服务行为文明规范,服务措施便民利民,服务环境舒适安全,服务信息公开透明,提高病人满意度。

2.3 精细化管理是医院医保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推动精细化管理的过程是提高核心竞争力、向管理要效益的过程。医院医保的精细化管理能有效地避免过度服务,更好的取信于病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它可以规范医院医疗保险制度的运作、明确管理目标、细化管理单元、改进管理方式,确保医保管理高效准确到位,提升医院整体运营的效率和效益。

3 医院医疗保险实施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不到位 把精细化管理看成是“吹毛求疵”,认为精细化管理与过去的日常管理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是给“管理”冠个好听的名字罢了,对精细化管理真正的含义理解不透,认识比较肤浅,没有真正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认识上的不到位,必然会带来行动上的迟缓和管理行为的弱化。

3.2 精细化管理难以落到实处 精细化管理要落到实处,重在执行。但很多时候,一些设计非常精良的精细化管理细则,却难以得到良好的实施,出现“执行陷阱”现象。究其原因:

一方面精细化管理其操作性设计得不尽合理,难以得到良好的实施;

另一方面执行人怕得罪人,怕麻烦,不愿意认真执行,最后导致精细化管理只能流于形式。

3.3 精细化管理的“度”难以把握 为了追求精细化,往往把一些可以省略的步骤变成不可缺省的。有时候这是好事,但凡事都有两面,有时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精细化导致效率低下的极端现象,即“效率陷阱”现象,其问题的关键在于管理者对精细化“度”的把握,这取决于决策者和执行者的卓识和能力。

4 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建议

篇12

(一)增加了医院竞争的激励性。近几年,我国开始实施全面医保,这种情况下医疗市场需求不断增大,增加了市场竞争力。另外人们择医方式逐渐改变,公费医疗时代主要制定实行定点医疗结构的就医方式,医疗机构用出门就能够接诊到患者,而医保实行以来将选择权交给了参保人自身,参保人员可以自由选择医疗机构,这种情况下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等直接影响着医疗机构的就诊数量,医院的市场竞争力逐渐增加。(二)给医院监管带来一些困难。医保费用目前已经成为医院的主要来源,这种情况下社会各方的监控也逐渐严格起来,管理机构的行政垄断对医院医疗有较大的制约作用,同时也给医院管理带来较大的难度。近几年我国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比例逐渐增加,要求医疗保险办理单位要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医院在这种环境下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医保中心、参保人员和医疗机构组成的三个相互关联的利益主体,参保人员追求医疗服务最优化发展,医疗机构则追求获得最大的利益,医保基金在这种情况下不断增加其支出风险,这种情况下比较容易出现医务人员为了利益获取药品回扣,医院套取医保基金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医院的正常发展。(三)构建数据信息模式的医院医疗保险综合管理模式。1.医疗平台与其他系统的对接发展医疗平台通过数据集成、转换等方式与其他系统实现对接应用,并建立属于自己的数据仓库中心,以便为数据决策提供有效支持。其中,数据清洗功能能够实现数据噪声和挖掘主体的明显数据分析;数据集成能够将来自多数据源中的相关数据组合到一起,实现数据的连接和组合;而数据转换能够将数据转换为比较容易实施数据挖掘的数据存储形式,这种流程的主要特点是采用最新的内存加载技术将数据加载到内存中执行编辑行为,而且这个过程中不用执行数据磁盘的搜索任务,有效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并增加了服务器的性能,实现了直接修改内存数据库的数据,保持了内存数据与硬盘数据的一致。2.医保运行管理工作分析医疗保险运行管理中往往以手工制作报表为主要形式,这种形式比较容易产生误差和不必要的错误,这种模式下的医保数据管理平台能够保障医保数据的顺利统计分析,而且能够取代手工制作,实现全自动、精准化的数据流程管理。另外这种方式降低了医保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使医保人员从大量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该平台主要做的是事前预测、事中监管和事后分析处理,从而确保医保管理工作顺利实施。(1)事前预测在分析的过程中将上一年出院的患者作为参照对象,并对比前3天住院患者用药情况和统筹发展费用,预测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医保事中控制阶段实施重点监控,并通过检验发现预测准确率已经达到了70%以上,见图1。(2)事中控制事中控制部分中,一部分是医保事前预测推送而来的重点监测患者,另一部分是医院患者住院期间的监测,这部分主要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以患者医保诊断为标识的一种行为,主要观察医院患者医保运行情况,同时将超支的患者和预警患者推送给相关科室部门;而第二个环节主要是以患者费用类型为主要标识,将医院医疗保险前两年所有出院患者作为参照对象,将医院的住院患者以保险类型、患者本人以及住院费用等作为均值做成两条曲线标识,分析医保统筹费用和药品的具体使用情况,以便医务人员能够准确、清晰分析住院医保的使用。比如分析病种分布情况的时候采用四象限分析法进行分析,X轴为病种药占比与该病种历史患者药占比重,Y轴表示的病种在医院的累积药占比,每个气泡代表一种病种,气泡大小表示的病种费用。在这种模式下分析病种的整体分布,第一象限为药占比相对比较高,而且比自身病种历史药占比要高的病种分布,见图2。(3)事后分析处理方式医保事后分析处理法主要是从事医保综合或超支综合、中药占比或者医保重症补偿超支、外科超支以及科室医保超支汇总等等,对医院以往发生的问题实施归纳分析和总结,为医院医保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比如以医院医疗保险超支综合为例分析,超支部分主要是数据的归纳和展望,能够将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通过管理者的特殊思维展示出来,同时使用者可以利用Layout自己调整展示格局和内容,通过钻取的方式在医院4个维度方面约45个层面实施多维数据挖掘和报表分析,然后将分析的数据呈现出来,并适当了解患者就医过程中的任意环节问题,以便能够让医务人员充分利用这种预定数据做出分析。

二、医疗保险信息管理模式发展措施

(一)规范医疗保险业务流程。在医疗保险实施过程中必须要统一管理医疗保险业务流程,以便能够更好地规范业务操作,使参保人员能够了解业务流程。对于医保信息管理模式来说,业务流程的差异性对不同地区间系统有较大的影响。统一业务流程必须对医疗业务环节实施合理划分和分析,并制定科学的管理权限机制,通过信息化与方式规范政府行政行为,以便能够保障职工的权益。在新医改下必须要规范业务流程,同时将各个地区的差异限制在参数参设中,如缴费和支付比例等等,同时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实现需求。(二)实现信息有效流动和共享。新医改规定地区统筹建设任务,目前我国医疗保险的统筹层次比较低,很多县级不具备建立数据中心的资格,数据建设比较分散,管理难度比较大,这种模式不符合数据集中管理的方向。要想实现市级统筹发展,必须建立集中的信息系统,将数据集中在一个平台上,同时要考虑当地具体情况,实现信息在范围内有效流动和共享。新医改对参保人员参加哪种医疗保障制度给予多种、灵活的选择,这必须要建立信息共享的信息系统,保障老百姓在制度之间的灵活转换,同时能避免重复投保情况的出现,对城镇化职工、居民以及新农合业务使用同一信息管理平台,对异地就医和医疗保险关系的转移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新医改明确指出必须要建立异地就医阶段机制,并积极探索就医、结算方式,解决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而且要实现跨地区转移功能,解决地区间信息不流通的问题,促进我国医疗保险管理水平的提高。(三)建立医疗保险决策支持平台。医疗保险业务在我国的发展不断完善,医疗保险数据库也相对完善,有些地区已经开始对多年积累的医疗保险数据和就诊数据积极性分析,部分地区借助信息技术方式对医院的医疗服务监控进行完善。但是这些分析管理仍然处于探索的阶段,还不能推动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针对医院医疗保险政策和管理的环节,必须要构建医疗保险数据仓库和模型库,建立医疗保险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然后继续整合来自医保不同业务分析下决策需求;并利用数据分析的方法进行基金风险分析和预警监测,构建诚信管理系统,从而更好支撑我国医疗保险运行和风险控制。(四)完善系统安全体系。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是在新医改模式下实施的一种基金处理方式,可以实现定点医疗机构、个人账户以及定点零售药店之间的信息互动和交换,在费用、结算等数据处理方面具有存储数量大、实时性高、存储时间长等特点,在发展中涉及的方方面面也比较多,要求参保人员、医疗机构、医疗保险管理等机构要实现统一管理,这些直接关系着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安全性在医疗保险信息系统运行中有重要的作用。另外,医疗保险信息化管理和建设中必须要提高防火、防盗意识。由于资金不足,在硬件、软件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并不是太多,这种情况下比较容易导致医疗保险信息管理平台出现安全问题,以至导致各项医疗保险业务出现中断,患者无法及时买药、就医,数据信息丢失,造成的后果是非常大的。

在数据信息模式下构建的医疗保险综合管理模式可以从事前、事中和事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提高医保运行管理工作水平。同时,利用办公软件将数据纳入系统中,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促进信息化平台更快、更高效的发展。这种信息平台建立以后,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医疗保险管理水平,在医疗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和加工,为从事医疗的工作人员带来较大的方便,使医院向精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作者:王艳茹 单位: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

参考文献:

[1]李显文.医疗服务生产的规模经济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2]胡秋玲.基于Web的医学标本管理信息系统设计[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

[3]郝秀兰.《全国医院医疗保险服务规范》在北京将医院医疗保险纳入精细化、法制化管理轨道[J].中国医院,2015,(2):30-30.

[4]李强.某综合医院三种慢性病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及住院日影响因素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篇13

关键词:医保 管理 经验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8.269

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医保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之一[1]。如何做好医保定点医院管理工作,关系到医院、患者的切身利益,是政府保障劳动者权益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

管理实践

健全组织机构,人员落实到位:2008年在我院原有医保办公室的基础上成立了医保科,增加了人员配备,2009年医院又成立了医院医保管理领导小组,由医教部、院务部等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组成,分管副院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并赋予相应职能。医院医保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由医教部、院务部等人员组成。由医教部主管,各个部门人员明确分工,相互配合,密切协同。

加强政策学习,提高全员素质:加强医保政策的宣传力度,深入临床科室具体检查指导,每年组织科室医保知识讲座5~8次,到课1500余人次。定期为进修生进行岗前培训,讲授医保政策注意事项。定期住院总会上讲评收集临床科室医保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每月到全院各科室对医保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抽查,发现问题,现场及时纠正处理。周会讲评医保管理中的共性问题,实行重点科室重点跟进,重点讲评。

发挥科室积极性,主动参与医保管理:为确保医保各种政策能及时培训、落实到位,我院在临床及医保相关科室建立了医保联络员队伍,各临床科室选派1名责任心强的医生和1名护士作为本科的医保联络员。制定了医保联络员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医保联络员的主要职责为向科室其他医护人员进行医保政策的宣传和培训,处理日常医疗工作中出现的有关医保问题,监督本科室医保患者合理检查、合理用药情况,并重点分析医保费用超定额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医保工作中碰到问题直接与医保科沟通联系,渠道畅通,使医院医保工作协调运转。

强化信息手段,加大技术监管力度:为了更好的控制医保病人医疗费用的不良增长,促进临床医师掌握医保政策,医保科与信息资料科从2007年12月开始联合研制医保监控管理软件,2008年5月开始试运行,7月底在全院各临床科室开始大规模应用,对医保病人的药品、诊疗项目、自费签字手续及高值耗材使用审批手续实现电脑监控管理,避免了管理中人为因素带来的随意性。医保监控软件整合医生工作站,实时监控,提示药品使用比例,提醒医师统筹支付比例,及统筹报销金额,通过技术手段使主任和医师了解整个病区医保病人的费用情况,及时有效控制费用。

讨 论

医疗保险是为补偿疾病所带来的医疗费用的一种保险。职工因疾病、负伤、生育时,由社会或企业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或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险。如中国的公费医疗、劳保医疗。中国职工的医疗费用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以减轻企业负担,避免浪费。

重庆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始建于1944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设备先进、学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教学医院。作为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也是重庆市最早成为医保定点的医疗机构之一,经过多年医保管理的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取得了一定成绩,多次受到市级表彰。

医保管理是政策性很强的一项工作:在医保管理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医保管理是政策性很强的一项工作,必须实时不断地向受保群众与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政策宣传。而且医保工作涉及到医院工作的诸多部门和环节,因此医院必须转变观念,正确定位,从外延扩张到内涵发展,狠抓制度落实、组织健全,医院形成了健全的内部管理体系,必然会最大限度减少违规现象的发生,使医保管理部门管理难度降低,节约人力、物力消耗,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医保扩面、完善政策中去[2]。全院上下合力形成“全民医保,全员全院参与”的局面,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低耗、舒适”的医疗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使医院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医保费用管控是医保管理的中心工作:医疗保险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降低个人难以承担的医疗费用的风险来提高参保人员的健康水平,坚守医疗保险基金的安全底线,是一个从上到下、从“收”到“管”到“支”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医保中心、定点医院、患者三方的一个“博弈游戏”,是医保管理的中心工作,也是医院医保管理工作的关键[3]。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水平不同,各种结算管理办法又各有优缺点,想做到保医患三方都满意是很难的,特别是作为医疗服务提供主体的医院必须做好的医保费用管控是任重而道远的。

充分发挥医保联络员作用是搞好医保管理的重要举措:构建一支高效的医保管理团队对于加强医院的医保管理大有裨益。由于医保科专职的人员有限,定期组织科室医保联络员学习医保的相关政策,分析医保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提高整个团队的医保政策水平和执行力。我院医保联络员制度的实施与不断完善,通畅医院内部环节管控,对保障医保政策的落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全方位多环节的质控体系是深化医保管理的必由之路:在医保管理方面,要加强医保患者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的环节质控和出院病人的病历质量终末质控相结合,加上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形成全方位多环节的质控体系是深化医保管理的必由之路。

实践证明,我们通过优质服务赢得了参保患者,随着参保住院患者量的递增,医院未来的发展是美好的。但是,应该看到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虽已运行多年,但一个令多方满意的方案还远未达到,医保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须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积极探索研究一条适合国情,既节约医疗费用,又能提高服务效益的运行模式,将是今后医保管理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刑建丽,姚仲玲,孔若玫.实施医疗保险后医疗服务需求变化对医院的影响与对策.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17(12):754.

篇14

1医疗保险及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

人力资源也被称作是劳动力资源,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动力支持。从内涵上来看,人力资源指全部人口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人力资源的构成包含智力和体力两个要素,从具体应用情况来看人力资源具体划分为智力、体质、技能、知识这四项内容。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下,人力资源在社会发展中的功能作用日益凸显出来。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一系列立法规定来实施的一种保障性措施。医疗保险是针对公民健康和大病所制定的一项社会保障,基本目标是在人力资源受到危害或者生病的时候,其能够从社会或者国家中获取一定的经济补偿和医疗服务。

2医疗保险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医保从业人员存在问题

从当前发展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医疗保险人力资源管理不够成熟,参与医疗保险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且有一部分的人员在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教育培训就上岗工作,严重影响了医疗保险行业的发展。另外,在知识经济时代,医疗领域对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而且还要求其对医学、财务等知识具备一定的理解。但是从当前医疗保险人力资源管理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医疗保险涵盖范围的广泛和人才需求的迫切,相关从业人员素质得不到有效规范。

2.2参保人员存在问题

在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下,虽然我国医疗保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一些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仍然存在大面积的漏保人员,且城乡之间的缴费和报销比例差异较大,使得民众无法享受到应有的医疗保险,不仅影响了医疗保险工作发展成效,而且也制约了社会稳定。

3医疗保险人力资源管理优化对策

3.1提升医疗保险从业人员的工作素质

严格遵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医疗保险从业人员的选拔,着重考虑医疗保险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同时,在医疗保险人员招聘完成之后还需要结合社会发展对医疗保险工作提出的要求以及社会发展变化定期对医疗保险从业开展培训和考核,通过培训和考核提升医疗保险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另外,政府部门也需要为医疗保险从业人员的选拔和考核提供必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赏罚分明,不断激励医疗保险从业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2打造完善的医疗保险服务系统

为了能够实现对医疗保险人力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在医院范围内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提升医疗保险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需要在全国范围内打造统一的医疗保险服务信息网络,在投保人在外地受到人身伤害或者突发重大疾病的时候,要确保其能够在第一时间及时就医,及时享受医疗保险的基本保障。

3.3加强对参保人员的管理

在对参保人员进行优化的时候,相关部门着重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通过有效宣传提升参保人员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认识。以参保人员的利益获取和实现为基本出发点,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引导城乡人员深刻认识到医疗保险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参保。第二,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调整现代医保缴纳方式,按照民众的实际需求来实施弹性化的缴费管理模式,将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与参保人员所缴纳的数额相关联,从而更好地调动民众参与投保的积极性和热情。第三,取消异地医保限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医保联保机制,为民众跨区域参保提供重要便利支持。

3.4完善医疗保障机制

在参保人员出现疾病或者人身伤害的时候,医疗保险机构会按照相关规定来为参保人员提供相应的物质条件服务。民众的医疗费用具体由国家、单位和个人三个方面承担,这种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资金浪费的出现,降低了三方在医疗保险方面的经济压力。而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这一发展目标,相关部门需要对现有的医疗保险机制进行优化,结合国家规定和社会经济发展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鼓励政策,鼓励参保人员能够长期参保,为国家医疗保险行业的正常运转提供重要支持。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