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5:32:4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发热病人护理时的注意事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治疗;护理
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on a patient with tertiary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overlapping
CHEN Fang-ju.
TCM Hospital of Jiangxia District,Wuhan 430200,China
[Abstract]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is very popular in Jiangxia of WuHan city but the cured patients who appear tertiary overlapping is rare.Once our hospital rceived and cured a patient of hemorrhagic fever tertiary overlapping whose condition was very severes.With the nurses and doctors’ careful observation,the nursing and orderly,the patient safely,finally cured and left hospital.
[Key words] nephrotic syndrome;hemorrhagic fever;treatment;nursing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病因复杂,病情易变且多危急,常因休克导致死亡,三期重叠病死率更高。我院护理人员在抢救过程中,抓住主要矛盾,挽回病人生命,现将出血热三期重叠患者治疗护理过程试做如下具体分析。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61岁,由于不慎食用老鼠爬过的食物,出现类似感冒症状,当地赤脚医生以“流感”治疗4日,主要口服A.P.C和静脉滴注庆大霉素等。转入我院时,已出现发热、低血压休克,次日又合并少尿甚至无尿,三期重叠使患者生命危在旦夕。
在三期重叠病情十分严重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冷静分析,认为解决低血压休克是使患者渡过三期的关键。于是护士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并根据休克血压遵医嘱及时补充液体,待病人安全渡过休克关。
2 讨论
2.1 三期重叠的观察及注意事项
2.1.1 对血压与脉搏的监测 该病人入院时已经进入低血压休克期,需每30~60min测血压及脉搏1次。测血压时袖带下缘应距肘关节中线2~3cm,且松紧适宜。过松过紧都会影响血压的变化,严防将袖带缠绕在肘正中线上。放气时要缓慢均匀,测血压时要注意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差以及血压声调强弱的变化。当所测得的血压数值与上次不符时应重测1次,以确保准确无误。在重测量之前,应将血压计内空气排尽,同时要记录脉搏次数,注意脉搏强弱与频率的变化,并认真在护理记录单做好记录。
2.1.2 发热期的降温处理 病人已进入低血压休克、少尿期,但发热未退。此时,降温措施应适当选择物理降温(注意:若皮下黏膜出血时,不宜采用酒精擦浴),或不需降温,待电解质补足后,发热就会自行消退。切忌滥用强退热药,以防造成大量出汗,导致血容量不足而加速低血压休克的发生。
2.1.3 少尿及无尿期的观察 该病人无尿期在三期重叠中渡过4天,血压稳定后无尿期又延长5天,共9天无尿。随着无尿期的延长,病人中毒症状也愈加严重,此时护理人员在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的情况下,认真记录24h出入量,根据出入量决定补液量,以达到稳定内平衡和热量平衡的目的。在间断大剂量应用强利尿剂时应密切观察用药效果,严格控制滴数,防止加速肾功能衰竭。
2.1.4 对出血热患者精神状况的观察与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出血热病人往往精神紧张,思想负担重。我院收治的这位病人就认为自己年老体弱,无法渡过难关。因此,思想混乱,寝食不安,常导致病情发生变化。护理人员则给予体贴安慰,耐心解释,精心护理,使病人放下思想包袱,配合治疗。
2.2 对出血热三期重叠的护理
2.2.1 正确补液 在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或无尿期)同时出现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尤其要认真负责,准确记录24h尿量。从解决低血压休克这一主要矛盾着手,迅速输入平衡盐液。在输平衡盐液的同时,认真观察血压,并注意输液速度,待血压升起时,立即减慢滴速来维持。有的医生因病人处于低血压休克和无尿状态而不敢补液,仅用升压药来维持,这样易造成血压不稳定,达不到纠正血压的目的。根据笔者临床观察,单纯用升压药不能纠正血压,必须在补充血容量的前提下才能纠正低血压休克。然后再采取肠道排毒的方法,每日给病人大黄、芒硝各10g代茶饮导泻来减轻病人中毒症状,同时准备好各种抗休克药物,由专人守护,切忌搬动病人。
2.2.2 基础护理 给予O2吸入,注意保暖。用热水袋时要注意观察皮肤变化,以防烫伤,应用导泻剂时,保持床单清洁,勤洗勤换,防止褥疮的发生。
2.2.3 心理护理 给病人以精神上的鼓励、心理上的沟通,掌握病人心理上的动态进行护理。
2.2.4 口腔护理 由于出血热病人口腔黏膜出血、溃疡,机体抵抗力下降,易造成口腔感染,护士必须认真做好口腔护理,根据口腔感染情况,合理选用口腔消毒液。
2.2.5 注意保护血管 力求“一针见血”。拔针时,应用无菌棉球按压3~5min,防止皮下瘀血,随时观察药液是否外渗。如有外渗,应立即用2%普鲁卡因封闭和50%硫酸镁湿敷,以防皮肤坏死。
关键词:老年肺结核发热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02―0099一01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50例,男性40例,女性10例,年龄56―86岁.其中急性粟粒性结核2例,浸润性结核6例,肺结核并发慢性感染疾病7例,肺结核大咯血1例,干酪性肺炎18例,肺结核继发肺内细菌感染16例。
2 热型分析
稽留热:体温一直高达39℃以上,而波动幅度很小,24h内体温相差不超过1℃。常见于急性粟粒性结核、干酪性肺炎。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温度可大于2℃~3℃,而最低温度始终高于正常。常见于干酪性肺炎。迁延性低热:指口腔温度在37.4℃~38"C。常见于浸润性肺结核、肺结核并发慢性感染。
3 护理方案
3.1根据病人的病情、病史、文化程度、生活习惯制订详细的护理计划。
3.2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体温在39度以上应每4小时测T、P、R一次,39度以下每日测4次.待体温恢复正常三日后,可改为每日测量二次。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3.3发热病人新陈代谢增快,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宜为患者提供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流食或半流食,以保证电解质平衡,还应提供多纤维食物,保证大便通常,避免用力排便引起呼吸困难。
3.4病人体温过高时可进行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冰袋冷敷等。酒精擦浴的溶液浓度为25%~35%,温度在27―37℃,以拍式在腋窝、腹股沟、胭窝等血管丰富部位擦浴。温水擦浴温度以32―34"C为宜,擦浴时间均在20分钟左右,在擦浴的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发现病人呼吸急促、面色苍白、脉搏快速等,立即停止擦浴,给病人保温护理。
3.5病室环境宜安静、通风,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在50%~70%,每日进行空气消毒,痰液集中消毒处理,被褥应经常暴晒。病人汗湿的内衣要及时的更换,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冒及其他感染的发生。
3.6保持呼吸道通畅,有痰时鼓励患者咳嗽,将痰液排出,如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护理人员用手扣击患者背部帮助将痰液排出,或者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将痰排出。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利于痰液排出并补充水容量,每天饮水不少于3000ml,以免引起患者虚脱。
3.7发热病人氧消耗量增加,而老年肺结核病人的肺组织病损严重,摄氧能力降低,根据病人的缺氧程度,给予合理的氧流量,帮助病人减轻缺氧症状,缓解病情。有些患者错误的认为氧流量越大越好,常自行加大氧流量,从而引起呼吸道干燥、氧中毒、肺不张等副作用。向患者及家属宣教合理用氧及氧疗的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3.8心理护理,老年肺结核患者病程长,长期住院治疗容易产生消极、悲观情绪,又因发热导致病人增加恐惧、紧张、不安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尊重老年患者,多与患者沟通,增加下病房与病人交流的时间和机会,使病人增加对护士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给予病人积极的心理支持,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引导患者增加乐观、向上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9药物降温,持续高热不退患者,遵医嘱药物降温应严密观察用药反应,护士应了解退热药物的成分、药理作用和禁忌证等,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还应注意用量不易过大,以免大量出汗引起虚脱。在治疗发热的同时,要坚持抗结核药物的应用。
3.10口腔护理,发热患者的口腔内细菌生长快,加之患者抵抗力低下,维生素缺乏,故应协助患者在三餐饭后、睡前漱口,漱口液视口腔ph值选择。病情重者做好口腔护理,避免口腔感染。
【关键词】 门诊;输液;满意度
随着季节性发病高发期,使得许多病人因医院床位紧张而在门诊进行输液观察,在门诊病人输液中由于工作忙碌,对病人关照不周,常导致病人及家属产生不满情绪。我们在工作中,注意总结经验,加强环节控制,较好地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1 分析原因
1.1 规章制度不落实 由于门诊输液人次多,护士人力不足,工作繁忙,落实“三查七对”制度和操作常规不认真,如配药前未能做到双人查对,接药后便匆忙操作,或在操作中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时谈论无关话题。在门诊输液室环境嘈杂,加上病人及家属焦急等待治疗,护士在叫病人姓名时,如口齿不清、声音欠响亮,易发生不该发生的差错和事故。加之巡视不及时,往往需病人或家属呼叫才更换液体或拔针,或是药物外渗未及时发现,当出现输液速度过快或液体不通畅等情况时,往往先由病人及家属发现,再提醒护士。这些情况均易引起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不满。
1.2 业务技术不过硬 体现在未严格按照静脉输液程序进行操作;一针见血率不高;护士拔针后未告知正确的按压方法,病人按压不当造成皮下淤血;这些增加了病人痛苦,造成病人及家属的不满情绪。
1.3 缺乏解释与沟通技巧 因忙于操作而解释不够,如静脉穿刺成功后调节好滴速就离开病人,对药物的作用、副反应、输液时间、间隔时间、滴速快慢有无影响等未能仔细向病人或家属作解释,造成病人或家属任意调节滴速;部分病人随意缩短用药间隔时间,因此出现晕针、静脉炎、疼痛等情况,事后病人或家属往往对护士不满,指责护士事先告知不到位。另外,有些注射药物往往有副反应,可引起面色潮红、恶心、呕吐、低血糖反应、静脉局部刺激等;一些易致敏的药物尽管皮试阴性,但仍有少数病人可出现迟发性过敏反应;一些不需做过敏试验的药物也偶尔出现过敏反应,一旦出现,病人往往会感到恐惧,病人或家属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
2 整改举措
2.1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认真学习《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牢记“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宗旨,利用晨交班、护理教学等时间学习,用典型医疗事故警示大家,自觉用法制来规范护理行为。护理人员在为病人进行输液时,除药物、操作等相关知识宣传外,还要告之病人及家属输液滴速,是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治疗方案以及结合药物性质而调节的,告知滴速不准确的危害性,使病人或家属知晓,自己配合护理工作,不随意调节滴速,以确保输液安全。
2.2 增强工作责任心 严格的查对制度和操作规程是保证病人安全和护理质量的基础,也是减少差错事故,避免护患纠纷的重要前提。在输液过程中必须认真检查瓶签是否完整清晰、是否过期、瓶盖有无松动及缺损、药液有无变色、沉淀、杂质及澄清度的改变。此外,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等在使用前应按常规检查有效期及有无漏气;医嘱要两人核对无误后才能执行。
2.3 加强业务技能训练 护士长应根据门诊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从理论知识、技术操作、规范服务等方面进行考核。在人员配备上合理排班,高年资的护士搭配低年资的护士上班。对一些血管条件差的病人,由高年资护士穿刺,以减轻低年资护士的心理压力,保障对病人的穿刺成功率。
2.4 适时作好健康教育
2.4.1 收药环节 热情接待病人,详细核对病历治疗单,并了解病人诊断、既往史,药物和医嘱无误后填写输液卡,将诊断或既往史写于其上(便于以下环节进行宣教)。向病人讲解:药物名称、主要药理作用、液体总量、当日用量、有无续接液体、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2.4.2 输液环节 管床护士将所输液体认真配置仔细检查后核对病人,确认无误后按照静脉输液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同时根据输液卡所写诊断,进行专科知识教育。如上呼吸道感染病人嘱多饮水,多食含维生素丰富的水果和蔬菜,注意休息;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应用扩血管要药物速度宜慢,以免血管扩张引发低血压、头晕等不适;泌尿系感染病人嘱多饮水,以冲洗尿路,减少炎症对膀胱和尿道的刺激等等。
2.4.3 巡视环节 护士巡视时,不单是观察液体的滴速、有无外渗等情况。还要根据病情给予适时的健康教育,不但帮助病人解决实际困难,而且加强护患沟通。协助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扣背,指导正确的咳嗽方式;如发热病人,应给予讲解发热时,不宜盖被过多应多饮水;指导泌尿系感染病人多饮水、少憋尿、注意休息、保持会阴清洁等等。
2.4.4 拔针环节 输液结束时,向病人讲解拔针的正确按压方法,嘱穿刺肢体可适当抬高于心脏水平,拔针后穿刺部位不宜搓揉;拔针后输液肢体不宜立即负重,以免造成皮下淤血。询问病人用药后的感觉,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宣教,如发热病人体温未退,嘱多饮水,注意休息,连续治疗;冠心病病人注意情绪稳定,不要过于激动,外出时随时携带硝酸甘油,出现心前区疼痛不适立即舌下含服等等。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冰毯降温机高热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9-0-01
降温机是利用制冷原理,将水箱内蒸馏水冷切,通过主机工作与毯子内的水进行循环交换[1],使毯面接触皮肤进行传导散热,达到降温目的。其主要适应于全身降温,全身降温又分为单纯降温法和亚低温治疗法两种。单纯降温法适用于高热和其他降温效果不佳的患者。病毒性脑炎患者常伴有反复发热,我科对19例病毒性脑炎伴高热患者应用单纯降温法,取得良好的降温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观察对象为2008年8月~2010年7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病毒性脑炎伴高热患者19例,其中男8例,女11例,年龄在17~38岁。病人体温在39~41.8℃,其中行气管切开术患者8例,意识清醒的患者6例。
2 降温方法
向主机的蓄水器内注入自来水到相应的水位线,将毯子平整地铺于病人头颈部以下部位的床单下,与主机连接;将体温探测器固定于病人腋下,胶布固定。接通电源,打开主机,调节毯温及患者所需停机温度,启动机器。降温速度一般以1℃/h 体温为宜,体温下降到37.5℃后 ,要继续观察4~6h,待病情稳定、体温维持在37℃~37.5℃后停机。
3 降温效果
受观察的19例高热患者,应用冰毯降温机后均达到预期效果:使用降温机降温的时间为2~9天,平均为5.8天,使用降温毯2~8小时体温可降到37.5℃以下,平均体温下降3.4℃,达到预期目标体温。患者脑功能得到及时保护,缩短了住院天数。
4 护理
4.1 使用降温毯时的护理注意事项
4.1.1 注意观察病人皮肤及肢端温度、颜色
由于毯子置于患者背部和臀部,血液循环减慢[2],骶尾受压部易发生压疮,应加强局部皮肤护理,定时翻身叩背,同时应做好肢端保暖工作。
4.1.2 保持床单干燥
由于毯面温度低,若室内温度高时,易在毯面形成冷凝水[1],使床单潮湿,因此病室内应通风良好,温度不宜太高,应保持在18℃~22℃,湿度应在60%[3]。因本组都是重症监护的患者,病情重而管道多,为避免床单潮湿多次更换加重护士的工作,都采取在降温毯上下两面加铺一层不透水的中单,再在其上各铺一层布中单,本组病人均无发生床单潮湿的现象,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4.1.3 降温毯的管理
保持降温毯软水管通畅,避免折叠弯曲,保证温度传感探头与腋下皮肤紧密接触, 并保持探头清洁,及时观察主机水位线,工作是否正常,毯面是否平整,严防皱褶, 保证毯面与患者背部皮肤充分接触,翻身侧卧时,应将靠垫垫于冰毯下面,达到最佳降温效果。笔者观察到,使用降温毯时最易发生温度传感探头的脱落造成机器不工作,达不到降温目的。
4.1.4 观察降温效果
根据病情调节毯面温度、控制降温速度,避免体温下降过快引起寒战或其他并发症。如患者有寒战时,可加盖被子保暖,预防寒战发生而影响降温效果,或可把水温调到11~1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低温可引起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反应[2],本组患者常规给予心电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每30分钟测量体温一次,并作好记录。
4.2 撤停阶段的护理
4.2.1 病人生命体征的监测
主要观察撤停后患者体温有无出现“反跳”现象。
4.2.2 冰毯降温机的维护
不使用降温机时将电源插头拔下,传感器、水路连接管从仪器上取下放置好,水路口用密封盖拧紧,再将毯子里的水放干净晾干,并放置于无腐蚀气体和通风良好的室内保存[4],延长机器的寿命。短时间内未再次使用降温机时,应将蓄水器内的蒸馏水或自来水放尽,避免其中的水长时间内未用形成死水,滋生细菌等。
4.2.3 毯子的清洁
脏的毯面先用洗涤剂清洗后,然后用消毒剂擦拭消毒,再清洗后置于阴凉处待其自然晾干,严防交叉感染发生。
4.2.4 传感器的保护
传感器体温探头价格较贵,如碰撞硬物后可使测量得到体温不准确,因避免摔落及碰撞硬物,传感器线避免暴力拉拽。在未使用时降温机时,传感器线适当卷好,并用一条小绳绑好固定于降温机两侧的小挂钩上(可以在降温机两侧上端各粘上一个小挂钩,方便固定传感器体温探头,既美观,又方便使用)。
4.2.5 软水管
避免弯曲或折叠,损坏管道造成漏水,并放置阴凉处晾干(在日光直射下,软水管上的胶容易老化和破裂)。
4.2.6 毯子的放置
顺着毯面将晾干的毯子卷好,避免弯曲或折叠损坏其中的小软水管,造成机器不运转或机器工作失灵。
参考文献
[1]杨媛.降温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医疗卫生装备.2005,26(9):259-260.
[2]赵敏,费素定,吴孟尔.降温毯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现代实用医学,2003,1(15):1.
[3]袁,张军,姜燕.降温毯亚低温治疗高热患者的护理.吉林医学,2008,29(12):1038.
[4]黎小梅.降温毯控制体温治疗高热病人的护理.基层医学论,2005,9(2):153-154.
【关键词】酒精擦浴;擦浴;拭浴;降温效果
随着护理学专业的迅速发展,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教材也更符合中职学生知识层面的需求,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力求教材内容精炼实用、详略得当,使学生易于学习。
《护理学基础》主要介绍护理学基本理论和护理基本操作,内容广泛、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和教学规律[1]。但我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操作手法在不同的教材版本中各有不同,究竟哪种手法比较好,难以判断,这为教师的教学和临床护士的工作带来困惑。
例如冷热疗法是临床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是利用低于或高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人体表面,通过神经传导引起皮肤和内脏血管的收缩或舒张,改变机体各系统的体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达到治疗目的。其中冷疗技术包括局部用冷和全身用冷,也是高热病人降温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1]。
发热是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反应,而高于39℃(腋下温度)的发热则使机体基础代谢率增高,循环加快,心脏负担增加,呼吸频率加快,机体消耗增加,各系统功能发生障碍。长时间高热可损伤脑组织,故积极控制高热,是治疗原发病的重要环节[2]。而物理降温,无毒副作用更适用于临床,其中的全身用冷效果更好。但全身用冷对手法的要求很严格,若方法不当,病人的体温不降反而会升高。就是由于临床有些护士手法错误导致结果偏差,所以他们在临床很少使用酒精擦浴。
在全身用冷手法中究竟是擦浴好还是拭浴好?笔者查过1999~2009年大约200多篇有关高热降温方面的文章,研究全身用冷手法的文章几乎没有,所以我把这个问题作为课题来进行研究。我希望通过课题研究,为课堂教学和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实验采用类实验性研究中的不对等后测实验法。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从在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内科就诊的、体温高于39.5℃且处于高热持续期的病人中,采用非概率抽样中的方便抽样法选择70名内科高热病人,随机编号,并根据奇偶数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酒精擦浴的两种手法来降温。研究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为:①18岁以上(包括18岁)的成年人;②内科病人;③体温高于39.5℃且处于高热持续期的病人;④对冷或酒精过敏者不选;⑤新生儿及血液病高热病人不选;⑥特别是有出血倾向、皮疹、皮下出血点及伴有皮肤损害的病人不选。[3]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采用生物医学测量法,测量工具为玻璃汞柱式体温计。取得医院及科室领导对本次调查的同意、支持及协助,符合本研究标准调查对象的知情同意,培训3~5名操作护士并向其说明操作手法及记录方法,由她们向调查对象询问感觉,并填写实验表格。
1.2.2 干预方法
A组病人采用擦拭的方法:用小毛巾包裹于手掌成手套状,以离心方向来回擦拭皮肤,一定要擦至皮肤发红,才会见效,每个部位3分钟,全过程不超过20分钟。在体表大血管分布处,如腋窝、肘窝、掌心、腹股沟、窝等处延长擦拭的时间,以利于散热;但在身体胸前区、腹部、后项、足底的部位禁忌擦拭,以免引起不良反应[1]。B组病人采用拍拭的手法进行:用小毛巾包裹于手掌成手套状,以离心方向拍拭皮肤,也要拍至皮肤发红,每个部位3分钟,全过程不超过20分钟,其他要求同A组。
1.2.3 注意事项
在实施物理降温的过程中,需注意:①高热寒战或出汗的患者不宜使用全身用冷。因寒战时皮肤毛细血管处于收缩状态,散热少,如再用冷酒精刺激会使血管收缩加剧,皮肤血流量减少,而妨碍体内热量散发,加重发热。②高热无寒战、无汗者采用全身用冷效果较好。但擦浴过程中要注意防止着凉。③擦浴过程中不能过多暴露病人身体,应该擦哪个部位暴露哪个部位,以防皮肤温度冷却,血管收缩,从而影响降温效果[2]。④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如出现面色苍白、寒战,呼吸异常时,应立即停止擦浴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
1.2.4 资料统计分析方法
降温效果和病人舒适度用率来描述,采用x2检验。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物理降温后两组病人降温效果比较
由表1可见,物理降温后两组病人体温降至正常率无统计学差别(P>0.05)。
表1 物理降温后两组病人降温效果比较
2.2 物理降温后两组病人感觉舒适率比较
由表2可见,物理降温后擦浴组病人感觉舒适率高于拭浴组病人,差别有统意义(P
表2 物理降温后两组病人感觉舒适度比较
3 讨论
本实验结果显示,全身用冷过程中两种手法经过比较,拭浴的降温效果比擦浴的降温效果好,但无明显差别(P>0.05),全身用冷过程中擦浴组病人感觉舒适率高于拭浴组病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操作过程中,不论使用哪种手法,都必须使皮肤发红,才能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而增加散热,起到降温的作用,否则体温不降反而会上升。这亦是临床许多护士不使用物理方法降温的原因之一。操作过程中,由于皮肤血管扩张,身体大部分血液集中在体表皮肤,内脏血液减少,容易造成心脏循环血量降低而导致虚脱,因此主张操作前先喝热饮料[4]。操作前应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以便于护患之间能很好配合,愉快合作。
【参考文献】
[1]李晓松.护理学基础[M].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前言,286,291-292.
[2]卢咏梅.全身温水擦浴与局部酒精擦浴合用对高热病人降温效果的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4,10(19),1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