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发热病人护理时的注意事项范文

发热病人护理时的注意事项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2:4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发热病人护理时的注意事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发热病人护理时的注意事项

篇1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治疗;护理

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on a patient with tertiary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overlapping

CHEN Fang-ju.

TCM Hospital of Jiangxia District,Wuhan 430200,China

[Abstract]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is very popular in Jiangxia of WuHan city but the cured patients who appear tertiary overlapping is rare.Once our hospital rceived and cured a patient of hemorrhagic fever tertiary overlapping whose condition was very severes.With the nurses and doctors’ careful observation,the nursing and orderly,the patient safely,finally cured and left hospital.

[Key words] nephrotic syndrome;hemorrhagic fever;treatment;nursing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病因复杂,病情易变且多危急,常因休克导致死亡,三期重叠病死率更高。我院护理人员在抢救过程中,抓住主要矛盾,挽回病人生命,现将出血热三期重叠患者治疗护理过程试做如下具体分析。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61岁,由于不慎食用老鼠爬过的食物,出现类似感冒症状,当地赤脚医生以“流感”治疗4日,主要口服A.P.C和静脉滴注庆大霉素等。转入我院时,已出现发热、低血压休克,次日又合并少尿甚至无尿,三期重叠使患者生命危在旦夕。

在三期重叠病情十分严重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冷静分析,认为解决低血压休克是使患者渡过三期的关键。于是护士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并根据休克血压遵医嘱及时补充液体,待病人安全渡过休克关。

2 讨论

2.1 三期重叠的观察及注意事项

2.1.1 对血压与脉搏的监测 该病人入院时已经进入低血压休克期,需每30~60min测血压及脉搏1次。测血压时袖带下缘应距肘关节中线2~3cm,且松紧适宜。过松过紧都会影响血压的变化,严防将袖带缠绕在肘正中线上。放气时要缓慢均匀,测血压时要注意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差以及血压声调强弱的变化。当所测得的血压数值与上次不符时应重测1次,以确保准确无误。在重测量之前,应将血压计内空气排尽,同时要记录脉搏次数,注意脉搏强弱与频率的变化,并认真在护理记录单做好记录。

2.1.2 发热期的降温处理 病人已进入低血压休克、少尿期,但发热未退。此时,降温措施应适当选择物理降温(注意:若皮下黏膜出血时,不宜采用酒精擦浴),或不需降温,待电解质补足后,发热就会自行消退。切忌滥用强退热药,以防造成大量出汗,导致血容量不足而加速低血压休克的发生。

2.1.3 少尿及无尿期的观察 该病人无尿期在三期重叠中渡过4天,血压稳定后无尿期又延长5天,共9天无尿。随着无尿期的延长,病人中毒症状也愈加严重,此时护理人员在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的情况下,认真记录24h出入量,根据出入量决定补液量,以达到稳定内平衡和热量平衡的目的。在间断大剂量应用强利尿剂时应密切观察用药效果,严格控制滴数,防止加速肾功能衰竭。

2.1.4 对出血热患者精神状况的观察与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出血热病人往往精神紧张,思想负担重。我院收治的这位病人就认为自己年老体弱,无法渡过难关。因此,思想混乱,寝食不安,常导致病情发生变化。护理人员则给予体贴安慰,耐心解释,精心护理,使病人放下思想包袱,配合治疗。

2.2 对出血热三期重叠的护理

2.2.1 正确补液 在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或无尿期)同时出现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尤其要认真负责,准确记录24h尿量。从解决低血压休克这一主要矛盾着手,迅速输入平衡盐液。在输平衡盐液的同时,认真观察血压,并注意输液速度,待血压升起时,立即减慢滴速来维持。有的医生因病人处于低血压休克和无尿状态而不敢补液,仅用升压药来维持,这样易造成血压不稳定,达不到纠正血压的目的。根据笔者临床观察,单纯用升压药不能纠正血压,必须在补充血容量的前提下才能纠正低血压休克。然后再采取肠道排毒的方法,每日给病人大黄、芒硝各10g代茶饮导泻来减轻病人中毒症状,同时准备好各种抗休克药物,由专人守护,切忌搬动病人。

2.2.2 基础护理 给予O2吸入,注意保暖。用热水袋时要注意观察皮肤变化,以防烫伤,应用导泻剂时,保持床单清洁,勤洗勤换,防止褥疮的发生。

2.2.3 心理护理 给病人以精神上的鼓励、心理上的沟通,掌握病人心理上的动态进行护理。

2.2.4 口腔护理 由于出血热病人口腔黏膜出血、溃疡,机体抵抗力下降,易造成口腔感染,护士必须认真做好口腔护理,根据口腔感染情况,合理选用口腔消毒液。

2.2.5 注意保护血管 力求“一针见血”。拔针时,应用无菌棉球按压3~5min,防止皮下瘀血,随时观察药液是否外渗。如有外渗,应立即用2%普鲁卡因封闭和50%硫酸镁湿敷,以防皮肤坏死。

篇2

关键词:老年肺结核发热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02―0099一01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50例,男性40例,女性10例,年龄56―86岁.其中急性粟粒性结核2例,浸润性结核6例,肺结核并发慢性感染疾病7例,肺结核大咯血1例,干酪性肺炎18例,肺结核继发肺内细菌感染16例。

2 热型分析

稽留热:体温一直高达39℃以上,而波动幅度很小,24h内体温相差不超过1℃。常见于急性粟粒性结核、干酪性肺炎。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温度可大于2℃~3℃,而最低温度始终高于正常。常见于干酪性肺炎。迁延性低热:指口腔温度在37.4℃~38"C。常见于浸润性肺结核、肺结核并发慢性感染。

3 护理方案

3.1根据病人的病情、病史、文化程度、生活习惯制订详细的护理计划。

3.2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体温在39度以上应每4小时测T、P、R一次,39度以下每日测4次.待体温恢复正常三日后,可改为每日测量二次。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3.3发热病人新陈代谢增快,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宜为患者提供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流食或半流食,以保证电解质平衡,还应提供多纤维食物,保证大便通常,避免用力排便引起呼吸困难。

3.4病人体温过高时可进行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冰袋冷敷等。酒精擦浴的溶液浓度为25%~35%,温度在27―37℃,以拍式在腋窝、腹股沟、胭窝等血管丰富部位擦浴。温水擦浴温度以32―34"C为宜,擦浴时间均在20分钟左右,在擦浴的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发现病人呼吸急促、面色苍白、脉搏快速等,立即停止擦浴,给病人保温护理。

3.5病室环境宜安静、通风,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在50%~70%,每日进行空气消毒,痰液集中消毒处理,被褥应经常暴晒。病人汗湿的内衣要及时的更换,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冒及其他感染的发生。

3.6保持呼吸道通畅,有痰时鼓励患者咳嗽,将痰液排出,如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护理人员用手扣击患者背部帮助将痰液排出,或者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将痰排出。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利于痰液排出并补充水容量,每天饮水不少于3000ml,以免引起患者虚脱。

3.7发热病人氧消耗量增加,而老年肺结核病人的肺组织病损严重,摄氧能力降低,根据病人的缺氧程度,给予合理的氧流量,帮助病人减轻缺氧症状,缓解病情。有些患者错误的认为氧流量越大越好,常自行加大氧流量,从而引起呼吸道干燥、氧中毒、肺不张等副作用。向患者及家属宣教合理用氧及氧疗的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3.8心理护理,老年肺结核患者病程长,长期住院治疗容易产生消极、悲观情绪,又因发热导致病人增加恐惧、紧张、不安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尊重老年患者,多与患者沟通,增加下病房与病人交流的时间和机会,使病人增加对护士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给予病人积极的心理支持,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引导患者增加乐观、向上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9药物降温,持续高热不退患者,遵医嘱药物降温应严密观察用药反应,护士应了解退热药物的成分、药理作用和禁忌证等,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还应注意用量不易过大,以免大量出汗引起虚脱。在治疗发热的同时,要坚持抗结核药物的应用。

3.10口腔护理,发热患者的口腔内细菌生长快,加之患者抵抗力低下,维生素缺乏,故应协助患者在三餐饭后、睡前漱口,漱口液视口腔ph值选择。病情重者做好口腔护理,避免口腔感染。

篇3

【关键词】 门诊;输液;满意度

随着季节性发病高发期,使得许多病人因医院床位紧张而在门诊进行输液观察,在门诊病人输液中由于工作忙碌,对病人关照不周,常导致病人及家属产生不满情绪。我们在工作中,注意总结经验,加强环节控制,较好地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1 分析原因

1.1 规章制度不落实 由于门诊输液人次多,护士人力不足,工作繁忙,落实“三查七对”制度和操作常规不认真,如配药前未能做到双人查对,接药后便匆忙操作,或在操作中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时谈论无关话题。在门诊输液室环境嘈杂,加上病人及家属焦急等待治疗,护士在叫病人姓名时,如口齿不清、声音欠响亮,易发生不该发生的差错和事故。加之巡视不及时,往往需病人或家属呼叫才更换液体或拔针,或是药物外渗未及时发现,当出现输液速度过快或液体不通畅等情况时,往往先由病人及家属发现,再提醒护士。这些情况均易引起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不满。

1.2 业务技术不过硬 体现在未严格按照静脉输液程序进行操作;一针见血率不高;护士拔针后未告知正确的按压方法,病人按压不当造成皮下淤血;这些增加了病人痛苦,造成病人及家属的不满情绪。

1.3 缺乏解释与沟通技巧 因忙于操作而解释不够,如静脉穿刺成功后调节好滴速就离开病人,对药物的作用、副反应、输液时间、间隔时间、滴速快慢有无影响等未能仔细向病人或家属作解释,造成病人或家属任意调节滴速;部分病人随意缩短用药间隔时间,因此出现晕针、静脉炎、疼痛等情况,事后病人或家属往往对护士不满,指责护士事先告知不到位。另外,有些注射药物往往有副反应,可引起面色潮红、恶心、呕吐、低血糖反应、静脉局部刺激等;一些易致敏的药物尽管皮试阴性,但仍有少数病人可出现迟发性过敏反应;一些不需做过敏试验的药物也偶尔出现过敏反应,一旦出现,病人往往会感到恐惧,病人或家属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

2 整改举措

2.1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认真学习《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牢记“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宗旨,利用晨交班、护理教学等时间学习,用典型医疗事故警示大家,自觉用法制来规范护理行为。护理人员在为病人进行输液时,除药物、操作等相关知识宣传外,还要告之病人及家属输液滴速,是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治疗方案以及结合药物性质而调节的,告知滴速不准确的危害性,使病人或家属知晓,自己配合护理工作,不随意调节滴速,以确保输液安全。

2.2 增强工作责任心 严格的查对制度和操作规程是保证病人安全和护理质量的基础,也是减少差错事故,避免护患纠纷的重要前提。在输液过程中必须认真检查瓶签是否完整清晰、是否过期、瓶盖有无松动及缺损、药液有无变色、沉淀、杂质及澄清度的改变。此外,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等在使用前应按常规检查有效期及有无漏气;医嘱要两人核对无误后才能执行。

2.3 加强业务技能训练 护士长应根据门诊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从理论知识、技术操作、规范服务等方面进行考核。在人员配备上合理排班,高年资的护士搭配低年资的护士上班。对一些血管条件差的病人,由高年资护士穿刺,以减轻低年资护士的心理压力,保障对病人的穿刺成功率。

2.4 适时作好健康教育

2.4.1 收药环节 热情接待病人,详细核对病历治疗单,并了解病人诊断、既往史,药物和医嘱无误后填写输液卡,将诊断或既往史写于其上(便于以下环节进行宣教)。向病人讲解:药物名称、主要药理作用、液体总量、当日用量、有无续接液体、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2.4.2 输液环节 管床护士将所输液体认真配置仔细检查后核对病人,确认无误后按照静脉输液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同时根据输液卡所写诊断,进行专科知识教育。如上呼吸道感染病人嘱多饮水,多食含维生素丰富的水果和蔬菜,注意休息;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应用扩血管要药物速度宜慢,以免血管扩张引发低血压、头晕等不适;泌尿系感染病人嘱多饮水,以冲洗尿路,减少炎症对膀胱和尿道的刺激等等。

2.4.3 巡视环节 护士巡视时,不单是观察液体的滴速、有无外渗等情况。还要根据病情给予适时的健康教育,不但帮助病人解决实际困难,而且加强护患沟通。协助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扣背,指导正确的咳嗽方式;如发热病人,应给予讲解发热时,不宜盖被过多应多饮水;指导泌尿系感染病人多饮水、少憋尿、注意休息、保持会阴清洁等等。

2.4.4 拔针环节 输液结束时,向病人讲解拔针的正确按压方法,嘱穿刺肢体可适当抬高于心脏水平,拔针后穿刺部位不宜搓揉;拔针后输液肢体不宜立即负重,以免造成皮下淤血。询问病人用药后的感觉,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宣教,如发热病人体温未退,嘱多饮水,注意休息,连续治疗;冠心病病人注意情绪稳定,不要过于激动,外出时随时携带硝酸甘油,出现心前区疼痛不适立即舌下含服等等。

篇4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冰毯降温机高热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9-0-01

降温机是利用制冷原理,将水箱内蒸馏水冷切,通过主机工作与毯子内的水进行循环交换[1],使毯面接触皮肤进行传导散热,达到降温目的。其主要适应于全身降温,全身降温又分为单纯降温法和亚低温治疗法两种。单纯降温法适用于高热和其他降温效果不佳的患者。病毒性脑炎患者常伴有反复发热,我科对19例病毒性脑炎伴高热患者应用单纯降温法,取得良好的降温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观察对象为2008年8月~2010年7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病毒性脑炎伴高热患者19例,其中男8例,女11例,年龄在17~38岁。病人体温在39~41.8℃,其中行气管切开术患者8例,意识清醒的患者6例。

2 降温方法

向主机的蓄水器内注入自来水到相应的水位线,将毯子平整地铺于病人头颈部以下部位的床单下,与主机连接;将体温探测器固定于病人腋下,胶布固定。接通电源,打开主机,调节毯温及患者所需停机温度,启动机器。降温速度一般以1℃/h 体温为宜,体温下降到37.5℃后 ,要继续观察4~6h,待病情稳定、体温维持在37℃~37.5℃后停机。

3 降温效果

受观察的19例高热患者,应用冰毯降温机后均达到预期效果:使用降温机降温的时间为2~9天,平均为5.8天,使用降温毯2~8小时体温可降到37.5℃以下,平均体温下降3.4℃,达到预期目标体温。患者脑功能得到及时保护,缩短了住院天数。

4 护理

4.1 使用降温毯时的护理注意事项

4.1.1 注意观察病人皮肤及肢端温度、颜色

由于毯子置于患者背部和臀部,血液循环减慢[2],骶尾受压部易发生压疮,应加强局部皮肤护理,定时翻身叩背,同时应做好肢端保暖工作。

4.1.2 保持床单干燥

由于毯面温度低,若室内温度高时,易在毯面形成冷凝水[1],使床单潮湿,因此病室内应通风良好,温度不宜太高,应保持在18℃~22℃,湿度应在60%[3]。因本组都是重症监护的患者,病情重而管道多,为避免床单潮湿多次更换加重护士的工作,都采取在降温毯上下两面加铺一层不透水的中单,再在其上各铺一层布中单,本组病人均无发生床单潮湿的现象,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4.1.3 降温毯的管理

保持降温毯软水管通畅,避免折叠弯曲,保证温度传感探头与腋下皮肤紧密接触, 并保持探头清洁,及时观察主机水位线,工作是否正常,毯面是否平整,严防皱褶, 保证毯面与患者背部皮肤充分接触,翻身侧卧时,应将靠垫垫于冰毯下面,达到最佳降温效果。笔者观察到,使用降温毯时最易发生温度传感探头的脱落造成机器不工作,达不到降温目的。

4.1.4 观察降温效果

根据病情调节毯面温度、控制降温速度,避免体温下降过快引起寒战或其他并发症。如患者有寒战时,可加盖被子保暖,预防寒战发生而影响降温效果,或可把水温调到11~1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低温可引起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反应[2],本组患者常规给予心电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每30分钟测量体温一次,并作好记录。

4.2 撤停阶段的护理

4.2.1 病人生命体征的监测

主要观察撤停后患者体温有无出现“反跳”现象。

4.2.2 冰毯降温机的维护

不使用降温机时将电源插头拔下,传感器、水路连接管从仪器上取下放置好,水路口用密封盖拧紧,再将毯子里的水放干净晾干,并放置于无腐蚀气体和通风良好的室内保存[4],延长机器的寿命。短时间内未再次使用降温机时,应将蓄水器内的蒸馏水或自来水放尽,避免其中的水长时间内未用形成死水,滋生细菌等。

4.2.3 毯子的清洁

脏的毯面先用洗涤剂清洗后,然后用消毒剂擦拭消毒,再清洗后置于阴凉处待其自然晾干,严防交叉感染发生。

4.2.4 传感器的保护

传感器体温探头价格较贵,如碰撞硬物后可使测量得到体温不准确,因避免摔落及碰撞硬物,传感器线避免暴力拉拽。在未使用时降温机时,传感器线适当卷好,并用一条小绳绑好固定于降温机两侧的小挂钩上(可以在降温机两侧上端各粘上一个小挂钩,方便固定传感器体温探头,既美观,又方便使用)。

4.2.5 软水管

避免弯曲或折叠,损坏管道造成漏水,并放置阴凉处晾干(在日光直射下,软水管上的胶容易老化和破裂)。

4.2.6 毯子的放置

顺着毯面将晾干的毯子卷好,避免弯曲或折叠损坏其中的小软水管,造成机器不运转或机器工作失灵。

参考文献

[1]杨媛.降温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医疗卫生装备.2005,26(9):259-260.

[2]赵敏,费素定,吴孟尔.降温毯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现代实用医学,2003,1(15):1.

[3]袁,张军,姜燕.降温毯亚低温治疗高热患者的护理.吉林医学,2008,29(12):1038.

[4]黎小梅.降温毯控制体温治疗高热病人的护理.基层医学论,2005,9(2):153-154.

篇5

【关键词】酒精擦浴;擦浴;拭浴;降温效果

随着护理学专业的迅速发展,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教材也更符合中职学生知识层面的需求,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力求教材内容精炼实用、详略得当,使学生易于学习。

《护理学基础》主要介绍护理学基本理论和护理基本操作,内容广泛、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和教学规律[1]。但我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操作手法在不同的教材版本中各有不同,究竟哪种手法比较好,难以判断,这为教师的教学和临床护士的工作带来困惑。

例如冷热疗法是临床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是利用低于或高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人体表面,通过神经传导引起皮肤和内脏血管的收缩或舒张,改变机体各系统的体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达到治疗目的。其中冷疗技术包括局部用冷和全身用冷,也是高热病人降温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1]。

发热是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反应,而高于39℃(腋下温度)的发热则使机体基础代谢率增高,循环加快,心脏负担增加,呼吸频率加快,机体消耗增加,各系统功能发生障碍。长时间高热可损伤脑组织,故积极控制高热,是治疗原发病的重要环节[2]。而物理降温,无毒副作用更适用于临床,其中的全身用冷效果更好。但全身用冷对手法的要求很严格,若方法不当,病人的体温不降反而会升高。就是由于临床有些护士手法错误导致结果偏差,所以他们在临床很少使用酒精擦浴。

在全身用冷手法中究竟是擦浴好还是拭浴好?笔者查过1999~2009年大约200多篇有关高热降温方面的文章,研究全身用冷手法的文章几乎没有,所以我把这个问题作为课题来进行研究。我希望通过课题研究,为课堂教学和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实验采用类实验性研究中的不对等后测实验法。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从在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内科就诊的、体温高于39.5℃且处于高热持续期的病人中,采用非概率抽样中的方便抽样法选择70名内科高热病人,随机编号,并根据奇偶数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酒精擦浴的两种手法来降温。研究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为:①18岁以上(包括18岁)的成年人;②内科病人;③体温高于39.5℃且处于高热持续期的病人;④对冷或酒精过敏者不选;⑤新生儿及血液病高热病人不选;⑥特别是有出血倾向、皮疹、皮下出血点及伴有皮肤损害的病人不选。[3]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采用生物医学测量法,测量工具为玻璃汞柱式体温计。取得医院及科室领导对本次调查的同意、支持及协助,符合本研究标准调查对象的知情同意,培训3~5名操作护士并向其说明操作手法及记录方法,由她们向调查对象询问感觉,并填写实验表格。

1.2.2 干预方法

A组病人采用擦拭的方法:用小毛巾包裹于手掌成手套状,以离心方向来回擦拭皮肤,一定要擦至皮肤发红,才会见效,每个部位3分钟,全过程不超过20分钟。在体表大血管分布处,如腋窝、肘窝、掌心、腹股沟、窝等处延长擦拭的时间,以利于散热;但在身体胸前区、腹部、后项、足底的部位禁忌擦拭,以免引起不良反应[1]。B组病人采用拍拭的手法进行:用小毛巾包裹于手掌成手套状,以离心方向拍拭皮肤,也要拍至皮肤发红,每个部位3分钟,全过程不超过20分钟,其他要求同A组。

1.2.3 注意事项

在实施物理降温的过程中,需注意:①高热寒战或出汗的患者不宜使用全身用冷。因寒战时皮肤毛细血管处于收缩状态,散热少,如再用冷酒精刺激会使血管收缩加剧,皮肤血流量减少,而妨碍体内热量散发,加重发热。②高热无寒战、无汗者采用全身用冷效果较好。但擦浴过程中要注意防止着凉。③擦浴过程中不能过多暴露病人身体,应该擦哪个部位暴露哪个部位,以防皮肤温度冷却,血管收缩,从而影响降温效果[2]。④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如出现面色苍白、寒战,呼吸异常时,应立即停止擦浴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

1.2.4 资料统计分析方法

降温效果和病人舒适度用率来描述,采用x2检验。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物理降温后两组病人降温效果比较

由表1可见,物理降温后两组病人体温降至正常率无统计学差别(P>0.05)。

表1 物理降温后两组病人降温效果比较

2.2 物理降温后两组病人感觉舒适率比较

由表2可见,物理降温后擦浴组病人感觉舒适率高于拭浴组病人,差别有统意义(P

表2 物理降温后两组病人感觉舒适度比较

3 讨论

本实验结果显示,全身用冷过程中两种手法经过比较,拭浴的降温效果比擦浴的降温效果好,但无明显差别(P>0.05),全身用冷过程中擦浴组病人感觉舒适率高于拭浴组病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操作过程中,不论使用哪种手法,都必须使皮肤发红,才能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而增加散热,起到降温的作用,否则体温不降反而会上升。这亦是临床许多护士不使用物理方法降温的原因之一。操作过程中,由于皮肤血管扩张,身体大部分血液集中在体表皮肤,内脏血液减少,容易造成心脏循环血量降低而导致虚脱,因此主张操作前先喝热饮料[4]。操作前应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以便于护患之间能很好配合,愉快合作。

【参考文献】

[1]李晓松.护理学基础[M].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前言,286,291-292.

[2]卢咏梅.全身温水擦浴与局部酒精擦浴合用对高热病人降温效果的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4,10(19),10:952.

篇6

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是结石在胆囊内及其移位过程中发生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女性多见。

1 术前护理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1)年龄、饮食习惯、营养状况等。

2)既往有无反酸、吸气、上腹饱胀及类似发作史。

(2)生理状态

1)局部

疼痛部位、性质、有无压痛、反跳痛及放射痛;有无腹膜刺激征、有无包块等。

2)全身

有无恶心、呕吐、发热、黄疸、腹腔积液等症状;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情况。

3)辅助检查胆管系统相关检查及血生化检查结果。

(3)心理状态

1)病人对疾病的进展、治疗及护理措施了解程度。

2)病人对本次发病的心理反应,对手术过程、术后不适、预后所产生的焦虑、恐惧反应及承受能力。

【护理措施】

(1)协助病人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选择舒适的卧位,有腹膜炎体征者宜取半卧位。

(2)进食可以促进胆囊收缩,加重胆绞痛,因此,急性期指导病人禁食,病情稳定后,宜食用低脂、高糖、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3)疼痛的护理

1)观察腹痛部位及性质变化如出现寒战、高热或腹痛加重,波及全腹,应考虑病情加重,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

2)诊断及治疗方案明确后,遵医嘱可给予镇痛剂,以减轻疼痛。

(4)高热的护理

1)高热病人遵医嘱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加强营养。

2)及时更换床铺使病人舒适。

3)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神志变化。

(5)根据医嘱及时给予静脉补液及抗感染药,防止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6)对病人耐心解释发病原因,手术目的、预后及注意事项,给予鼓励、安慰以取得配合。

(7)术前常规备皮、置胃管、药物皮试、配血等。

【护理评价】

(1)病人有无疼痛加剧或反复发作。

(2)病人的体温是否恢复正常。

(3)病人情绪是否稳定,是否配合。

2 术后护理

【护理评估】

(1)手术情况手术名称、麻醉方式、术中各器官系统情况、引流管放置情况。

(2)生理情况全麻者是否清醒、是否躁动、心电监护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呼吸情况;伤口有无渗血,各引流管引流液量及性质的变化:出入量的情况。是否舒适。

(3)心理与认知情况病人及家属对本次手术的满意程度,能否适应监护室环境,对手术后各种不适的心理承受程度,对手术后及康复出院后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监测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变化并记录。

2)观察尿量,记录24小时出入量。维持体液平衡。

3)观察伤口有无渗血;腹腔引流管引流液性质及量的变化,如果短时间内流出大量鲜红色液体,应立即通知医师,并更换引流袋,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

4)观察病人面色、末梢循环情况,有无四肢发凉、出冷汗等休克症状。

5)观察病人有无发热、腹痛等表现。

(2)维持腹腔引流管效能妥善固定,防止扭曲、堵塞及脱落,每1~2小时挤压1次,避免逆行感染。

(3)呼吸道管理

1)全麻未清醒者及时吸出口腔分泌物,防止误吸。

2)指导并协助有效咳痰及深呼吸。

3)病情稳定后可取半卧位,每2小时翻身拍背1次。

4)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时可行雾化吸入每日2次,吸入后协助拍背排痰。

(4)及时评估病人舒适状况。协助取舒适卧位并定时翻身。

(5)制定活动计划,预防并发症,最大程度地恢复自理能力。

1)卧床期间提供细致的生活护理,满足病人生理需求。

2)指导病人行床上功能锻炼,如足背伸曲运动,预防术后并发肌肉废用性萎缩和下肢深静脉血栓。

3)术后视病情指导并协助病人早期离床活动。

(6)加强营养,促进康复

术后禁食,肠蠕动恢复后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饮食。肝功能不良者给予适量蛋白饮食。

【护理评价】

(1)疼痛是否缓解或能耐受。

(2)病人排痰是否有效,肺部呼吸音是否清晰,血氧饱和度是否正常。

(3)病人是否自述舒适感增加。

(4)病人基本生活需要是否得到保证,自理能力是否逐渐提高。

(5)生命体征是否正常,出血是否减少或停止。

(6)引流是否通畅、有效,引流口皮肤是否正常,胆汁外漏量是否逐渐减少或停止。

篇7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病毒感染  护理

        1  护理评估

        (1)病因评估  主要评估病人健康史和发病史,是否有受凉感冒史。对流行性感冒者,应详细询问病人及家属的流行病史,以有效控制疾病进展。

        (2)病情评估  主要评估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并密切注意进展程度。如是否有咽部不适感、发热、咳嗽、咳痰、疼痛、水电解质失衡等。尤其注意对发热病人的体温、持续时间、伴随症状以及用药情况需进行详细评估。

        (3)健康行为与心理状态评估  重点了解病人对流行性感冒预防知识与健康行为掌握的程度,以及患病后病人的主要心理问题,如焦虑、紧张等。

        2  护理诊断

        根据病人问题可提出如下护理诊断。①舒适状态改变:与咽痛、发热有关;②清理呼吸道低效:与老年体弱或痰量增多且黏稠有关;③焦虑:与影响正常生活质量有关;④有水电解质平衡障碍的危险:与病人发热或失汗过多有关。

        3  护理措施

        (1)注意呼吸道隔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每天3次,尽量减少外出。

        (2)做好对症护理,督促病人多饮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保暖,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咽痛、声音嘶哑、痰多黏稠时给予雾化吸入,有痰及时咳出,防止痰液淤积。

        (3)防止并发症。如听力减退、外耳道流脓或头痛加重、脓涕、鼻窦有压痛等,应警惕中耳炎和鼻窦炎。发现有关症状应给予高度重视,以防延衰治疗转为慢性疾病。

        (4)感冒症状消退后,进行体育功能锻炼。吸烟者应忌烟,随季节变换承时调整衣着,适时注射流感疫苗,注意营养摄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5)做好心理护理,解除焦虑情绪。症状明显时注意卧床休息。

        (6)预防心肌炎发生,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易导致病毒性心肌炎,儿童多见,应加强护理,做好预防。①注意休息  以减轻心脏负荷,改善主肌代谢及心脏功能,促进心肌修复。②注意合理饮食  避免暴饮暴食,禁止食辛辣、有刺激性和过于肥腻的食物,预防便秘,以免用力排便, 增加心脏负担,但要保证进食质量。③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心肌损害较重者表现为心律失常、早搏、传导阻滞者,注意经常评估生命体征、面色神志的变化,对有胸部不适、心悸、腹痛等症状的病人应警惕。④对有上述症状者要及时检查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并注意其动态变化。⑤注意药物护理  控制输液速度和液体入量,以免增加心脏负担,输液时要注意使心率保持在正常范围。输入营养心肌药物时,会引起穿刺部位疼痛,做好心理护理。

        4  健康教育

        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呼吸道传染病,由于发病时症状较轻常易忽视。因此地,做好健康教育,加强对疾病的预防和处理是十分必要的。

        (1)加强社区居民的疾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广泛开展预防疾病的科普宣传,提高全民的疾病防治意识。

        (2)讲解药物预防和接种疫苗的重要意义,指导正确使用流感疫苗。

        (3)强调遵医嘱用药及用药注意事项;介绍多饮水和物理降温的意义;指导正确使用雾化吸入药。

        (4)指导病人发病期间合理休息,疾病恢复后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个体抗病能力。

        参 考 文 献

        [1]张彩云.幼儿高热采用不同物理降温法效果比较[J].护理研究,2003,17(3):280.李子萍 钱念.

篇8

如宝宝有不适症状,等康复后再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前对医生如实回答宝宝的情况。

接种脊灰糖丸(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前半小时内不能吃奶、喝热水。

接种后在医院或防疫站观察15~30分钟; 注射疫苗当天不要洗澡;

疫苗都有抗原,要预防宝宝发烧,给宝宝多喝白开水;

一些加入吸附剂的疫苗容易出现红肿、发热、疼痛等症状。家长可用热毛巾对红肿的地方进行热敷

接种脊灰糖丸(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后半小时内不能吃奶、喝热水。

密切关注宝宝,看有无异常发烧,注射地方有无异常反应。

绝大多数儿童在接种疫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为常见的轻微反应,是由疫苗特有性质引起的反应,不会造成生理或功能障碍。这种反应可分为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两种。

局部反应可表现为红肿、疼痛和硬结,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大多数儿童经适当休息即可恢复正常。较重的局部反应可用干净的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能帮助消肿和减轻疼痛。个别严重的红肿、疼痛反应可酌给小剂量镇痛退热药。

卡介苗的局部反应因其性质特殊,一般严禁热敷或冷敷,以防细菌带入而发生感染。要加强护理,勤换衣衫,防止注射部位破溃化脓。如局部破溃可涂甲紫,严重时也可外用消炎药,预防感染。

全身反应包括发热及其他反应,如烦躁不安、身体不适、精神不佳和食欲减退等。单纯发热而体温不高,只要加强观察,一般不需任何处理。必要时应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他疾病。高热、头痛可给解热镇痛药。出现其他全身反应时,应加强观察,防止继发感染。全身反应严重的,要做对症治疗。退热剂除可退热外,对头痛、头昏、全身倦怠和烦躁不安也有效果。恶心、呕吐应用止吐剂,或给予维生素B;胃痛、腹痛者可服颠茄合剂;腹泻者一般不使用抗生素,可服用吸附与收敛药。

正在发热,特别是高热时,或伴有明显的全身不适的急性症状时,应暂缓接种疫苗,以免接种后加剧发热性疾病。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或恢复期若接种疫苗,有可能诱发或加重原有病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也需推迟接种,待好转后补种。1周内严重腹泻的病人要暂缓服用脊灰疫苗。

过敏性体质的人接种疫苗常会引起过敏反应。吃蛋白质后出现荨麻疹、喉头水肿、低血压和休克、腹痛、腹泻等过敏反应的人不应接种某些用鸡胚组织制成的疫苗,如黄热病疫苗、流感疫苗等。对抗生素有过敏史者不应接种含有该抗生素成分的疫苗。

一般来说,以下疾病的患者不能接种活病毒疫苗:免疫缺陷症,白血病、淋巴瘤以及其他恶性肿瘤,因药物引起的免疫抑制等。结核病低发地区不推荐接种卡介苗,有症状的阳性者也不要接种卡介苗。

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人不能接种乙脑、流脑和含百日咳成分的疫苗。

篇9

[关键词] 手术病人;术后护理

临床资料:

手术病人300例,男120例,女180例,阑尾切除术40例,剖宫产120例,骨折病人80例,其他如胃胃穿孔、肠梗阻、胆囊切除、疝囊高位结扎等病人60例。其中正常愈合出院280例,伤口感染2例,伤口裂开2例,脂肪液化4例,术后咳嗽发热病人12例。

在对300例手术病人的术后护理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及体会,现总结如下:

1、严密观察病情。

观察内容有;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病人的面色,评估病人,看病人有无缺氧现象、有无失血现象、有无休克倾向,观察病人神志、意识、伤口情况,伤口敷料是否干燥,剖宫产病人还要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观察病人的尿量、尿液颜色,观察病人有无烦燥、口渴等,判断病人有无继续出血倾向。骨折病人要观察肢体颜色、肿胀程度、皮肤感觉等。一般观察时间为30分钟至1小时一次,共观察8至10小时。对于大手术、出血较多、缺氧及其他病情较重的病人,用心电监护仪监测。

2、补液。

补液一般遵循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见尿补钾的原则。手术病人补液还要看术中出血的多少来补,补足每日生理需要量(成人2000ml),再按失血100ml补液400ml来补,术后补液不可过快,要根据尿量调节补液速度,尿量多,颜色清亮,则补液不宜过快,一般速度为40滴/分钟,尿量少,颜色深则补液要加速,一般速度为80-100滴/分钟。有尿才能补钾,这是一条基本原则。

3、。

凡是连硬外麻醉术后的病人,需去枕平卧6小时,除疝囊高位结扎及下肢、脊柱手术的病人外,6小时后都可平卧、翻身甚至下床活动。特别是阑尾炎、腹膜炎等手术病人,更应尽早下床活动,有利于炎症的局限和吸收。疝囊高位结扎的病人要平卧休息3天后才能适当下床活动,以免引起复发。对于不能尽早活动的病人一定要勤翻身,做好预防褥疮的护理,特别是下肢骨折和脊柱手术的病人,受压部位要经常按摩,发红的部位要避免受压。对于骨折病人,要注意患肢制动,肢体肿胀的要抬高患肢。

4、饮食。

除了急诊病人外,其余需要做麻醉的病人术前都要禁食水8-10小时,子宫全切的病人还要灌肠或导泻,做好胃肠道准备,以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和预防术后肠胀气。术后病人的饮食要求各不相同:腹部手术一般要求排气后才能进流质-半流质-软食,逐渐到普食,其他手术一般禁食水4-6小时后都可以进食水。胃肠功能恢复后,要为病人加强营养,少食多餐,进营养丰富易消化、清淡饮食,还要适当进水果,多吃蔬菜,保持大便的通畅,多饮水,补充丢失的水分。

5、环境。

手术病人一般需住在床位较少,通风情况好的房间。手术病人活动相对较少,抵抗力较低,空气不流通就会促进细菌滋生,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机会增多,肺部感染后,很难将痰液咳出,病情会更加重,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所以环境对于手术病人康复是极为重要的。

6、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

术前准备时要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术后鼓励病人尽早活动,肺部有痰的病人鼓励其将痰尽量咳出,痰多不易咳出者还要吸痰。剖宫产的病人要宣讲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鼓励其尽早喂哺。向病人及家属交代术后注意事项,拆线后病人不宜用力活动,避免伤口裂开,出院后应注意休息,饮食方面及其他相关知识,要做好健康指导。

篇10

【关键词】高热;物理降温

体温调节中枢控制正常人的体温在一定范围且呈稳定状态,当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导致体温升高达39℃以上称为高热。持续高热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同时,损害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使机体消化功能减退.抵抗力降低,以致产生多种并发症。威胁病人的生命。因此.应积极采取及时有效降温护理是很重要的。而物理降温是高热患者首选的降温方法。近年来护理人员对物理降温的方法、部位、降温时机的选择及护理干预等进行了研究,现就其综述如下。

1物理降温的方法

1.1擦浴法擦浴降温法是临床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之一。擦浴降温的作用虽然不够持久,但在短时间内不失为效果明显的快速降温措施。护理人员对此项护理措施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指导社区农村地区家属及时处理高热患儿,以减少高热惊厥等并发症的发生。传统的方法有27-37 ℃温水擦浴法和常温25%-35%乙醇擦浴法。为探讨更有效的擦浴方法,对温水及酒精擦浴的温度进行观察、对比。

1.2温水擦浴王纯玲等[1]研究表明38-40 ℃的温水擦浴降温效果明显高于传统的27-37 ℃温水擦浴法。水温略高于体表温度,擦浴、按摩使血管扩张后,通过传到散热而达到降温目的。在发热的不同时相进行温水擦浴的效果也不同,温水擦浴在发热高峰期降温较快。38.5 ℃以下的发热温水擦浴效果更显著,手术吸收热应用温水擦浴,完全可达到降温目的。

1.3乙醇擦浴李子萍等[2]研究结果显示,采用41-43 ℃乙醇擦浴的降温效率明显优于28-32 ℃乙醇擦浴,由于乙醇的温度与患者皮肤温度较接近,擦浴时不会引起不适。但在用41-43 ℃乙醇进行儿童降温护理时,易造成血容量降低而导致虚脱,因此,主张擦浴前先饮热饮料。3岁以下婴幼儿一般不宜乙醇擦浴。

1.4中药液擦浴1)青蒿温水擦浴:用青蒿200g加3000ml水煎30min制成32-35 ℃青蒿液擦浴效果明显,切高于普通温水擦浴和冰敷。高热40 ℃以上者擦浴后取青蒿液纱布外加热水袋脐部暖敷30min,可达到良好的降温效果。2)冰袋降温法:传统的清水冰袋形状固定,不易与体表充分接触,容易滚动、脱落,不易固定。降温速度慢,低温状态不恒定。临床护理工作者经大量试验,对冰袋降温进行了研究,在低温的持续时间、冰袋的松软度和与身体体表的充分接触等方面有了很大改进。刁莲英等[4]研究结果显示,10%的盐水冰袋降温持续时间长,冰袋内为霜水状,与体表面积接触大,易于固定,用于高热患者降温效果优于清水冰块降温。3)医用冰毯降温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不断应用于临床。医用冰毯的问世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问观察其疗效,白丽莉[6]等对应用冰毯降温的21例中枢性高热患者进行了观察,发现其降温效果好,有效率达100%。4)灌肠法:除基础护理书中讲述的灌肠法外,无低血压、意识清楚的中枢高热病人可用冰生理盐水100ml灌肠。5)静脉降温法:将患者需常规输入的液体置于冰箱,待温度降为0―10 ℃时取出用棉套保温,每分钟30-40滴输入患者体内,冰液体的输入可吸收体内大量的热量,从而使体温下降。因静脉降温效果强烈,降温15min后即测量体温变化,根据体温下降程度,控制输液速度及输液量。体温下降至38.5 ℃左右时停止输入低温液体,防止体温降的过低。此法操作简单、方便,适合中枢性高热和超高热患者快速降温,也适合院外急救中的低温神经保护。

2降温时机的选择

降温时机应及时准确,当患者寒战时,全身表面及肌肉高度收缩,体温处于上升期,如果此时采取物理降温,便会产生对抗性刺激,导致体温继续上升,此期应给予保暖,让患者处于安静状态,待寒战消失,出现颜面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和脉搏加快、尿量减少等表现时属高峰期,再行物理降温,效果更佳。

3物理降温的注意事项

3.1对冷敏感的病人不宜用任何方法的物理降温,因各种冷刺激都会使病人出现寒战,使横纹肌产热增加而影响降温效果。

3.2不论采用何种降温方法的同时,都应在足心置热水袋,减轻脑组织充血,促进散热、增加舒适。尤其是冰敷头部应重视,降头温可增加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减少脑组织的耗氧量,降低机体代谢率。

3.4对有出血倾向皮疹,皮下出血点及伴有皮肤性的,病人禁用酒精擦浴,酒精擦浴法往往会导致出血症状加重。

3.5擦浴时,禁擦后背、胸前区、腹部和足底等处,以免引起不良反应。试浴时,以拍试方式进行。因摩擦方式易生热,试血管丰富处,要适当延长时间,以利增加散热。

3.6采用降温措施30分钟后测量体温,同时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及神态变化。

3.7使用冰块降温时,要经常更换冰袋部位,以防冻伤。腋下冰袋降温后,腋温的测量不宜在50分钟内进行。

参考文献

[1]王纯玲,李俊凤.影响温水擦浴降温效果的因素分析[J].河北医药,2008.,30(5):733.

篇1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9(a)-072-01

手术室是医院为病人解除病痛,挽救病人生命的重要场所,也是保证各种手术顺利进行取得疗效的重要保障,在病人治疗及恢复的全过程中,往往只重视躯体因素和环境中微生物的致病作用,而忽略了情志调护。情志调护是根据护理心理学的理论,通过护理人员与病人的互动过程,帮助病人获得最佳身心状态的一项带有科学性和技术性的措施。我们应当看到患者也是社会的一员。因此,护理人员要关心病人,体贴病人,针对不同病人、不同心理特点来实施相应的情志调护工作[1]。

1 术前的心理状态和施护调理

在现代医学中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手术治疗前,病人的情志变化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康复有重要作用。术前多数病人怀着紧张的心理进入手术室,由于病人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担心术中疼痛、出血多及麻醉意外等。他们既盼手术时间尽快到来,去除病根,又惧怕手术,有时临近手术日,坐卧不安,吃不好,睡不香,有的会使血压升高影响手术的进行,此时,我们首先动之以情,用和蔼的态度耐心开导,真诚地同情和安慰病人,使其放松情绪;其次是晓之以理,耐心地讲解有关医学知识,告知患者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简单介绍该手术的麻醉方法,医生的临床经验及该病的治愈率,让手术后的病人进行开导,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取得手术的配合。

还有的怀着忧虑心理,手术确定以后,病人心事重重怕手术致残或留后遗症,特别是妇科全子宫及卵巢切除手术的患者,常出现自身脏器的损失感以及术后女性、生育能力、家庭生活等损失感[2],担心夫妻感情破裂,悲观失望,对今后生活丧失信心,对此,我们首先向病人说明该手术的必要性,手术的方法及术中配合,使其对手术有正确的认识。同时我们要用护士特有的爱心体贴病人,给病人以温暖。引导病人面对现实,多给其讲解身残志不残的英雄事迹,并介绍与病情类似而经手术后恢复健康的病友结识,这样有利于病人增强抗病信心和产生乐观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手术。

其次是怀着猜疑心理:病人一般有择优心理,希望自己的手术医师和护士医术精良,医德高尚,害怕遇到不负责的医务人员,使手术失败或出现后遗症等。对此,我们以热情的态度、周到的护理,树立医务人员的良好形象,介绍科室人员的素质,用自己美好的心声去与病人沟通,取得信任,解除猜疑心理,使其用最佳心境去接受手术。

2 术后的心理状态及情志调护

术后的心理状态及情志调护也很重要,患者回病房后,我们热情接待,严格执行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后护理常规,待病人清醒后,要告诉其手术已顺利完成并说明手术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使患者解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由于的作用,术后极少数病人可能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此时,应使其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给予耐心的解释,真诚地帮助他们,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

有的病人对手术抱有的希望过大,片面地认为术后一切疼痛都能消除。因此,对刀口疼痛或患者仍有不适等不理解。这时,我们在给予适当的镇静、止痛的同时,要尊重病人人格,相信病人的主诉,同情病人的痛苦等,还有助于病例用“宣传”这一手段来减轻疼痛,分散或转移病人注意力,使身体放松,也可指导病人了解有关疼痛的知识和缓解的方法,同时,我们驾轻就熟的业务能力,有效得体的护理操作,可以消除和减轻负性心理,收到良好的效果。有的术后1~3 d,可能会出现体温略有升高,一般不超过38℃,以后逐渐恢复正常,对发热病人要及时解释原因,若体温超过39℃,应协助病人家属给予物理降温,并及时找出致热原因,稳定情绪,使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争取早日康复。

总之,心理施护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实用的,不论是说理开导式,还是以情胜情式,或是对症下药式,都体现了“以静制动而缓其急,以意胜情而急其缓”的施护调理方法,使病人形成良好的自我心理调节习惯,创造最佳的心理施护效果。因人而异做好术前、术后的情志护理,使病人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利于病人手术治疗和康复。

[参考文献]

[1]徐俊冕.医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0.135-145.

篇12

[关键词] 门诊; 护士; 病人; 沟通; 技巧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171-01

1 护士要注重病人的心理需求 1)病人在患病时,首先想到的是要别人关心自己,对自己好,尤其到了医院看到了护士觉得是亲人一般,心理依靠顿时产生,所以护士要主动的与病人打招呼,关心、温暖病人,使病人产生安全的心理。2)病人在进行诊治的过程中,首先考虑的是无痛苦、经济负担小,短时间内治好,针对此心理反应,护士要认真考虑语言的可行性,不要伤及患者的自尊心,耐心的解释病人提出的问题,并且在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及时观察病人的心理反应,达到良好的沟通目的。

2 护士与病人沟通要注重第一印象

2.1 要注意外在形象,良好的第一印象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仪容、仪表、服饰、精神状态等外在形象至关重要。尤其是注射室的护士,在接待病人时,要进行注射的病人时,要以愉快、积极的情绪感染病人,减轻病人对注射的恐惧、担心的心理。人们常说微笑是最好的语言,以微笑待人、感人,是人际交往中解决生疏紧张的最重要的第一要素。病人常说:“从护士的微笑中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是沟通的先决条件,也是护士良好修养的表现。在交往的过程中,护士应具有易被接受的亲切感。

2.2 护士要对病人选择恰当的称呼,要尊重病人 选择合适的称呼、选择恰当的称呼往往是我们与病人建立良好关系的起点,到注射室进行治疗的病人,常需要在连续数天甚至一天数次进行注射,如能记住病人的名字,则更能让病人感到护士的关注,利于消除紧张的心理。

2.3 护士要寻找机会介绍医院的情况,接受诊疗时的注意事项 病人在来到门诊后,在等待诊治的过程中,护士要寻找机会介绍医院的情况,接受诊疗时的注意事项,医院的基本状况,各项辅助检查需要注意的事宜,还有专家、教授的特长等,使患者在心理上有了基本的对医院的了解,也可以对疾病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就医,这样对配合治疗护理十分关键。

3 语言是护士与病人沟通的重要工具

3.1 护士要善于抓住与病人交谈的契机 无论为病人做何种注射前,都必须用语言进行沟通,以解除其思想顾虑和负担,取得良好的配合。与病人的沟通,不一定要有固定的时间、地点与病人正式地交谈。首次给病人抽血、肌注或静脉给予药物时,可以一边操作一边与病人有好的交谈,这样既分散了病人的注意力,减轻病人的痛苦,又能了解病情,有针对性地对病人的健康进行宣教。如笔者曾遇到1位60岁因皮肤过敏而在外院门诊治疗效果不佳,需要静脉推注钙剂等抗过敏药物的患者,病人病历诊断为过敏性皮炎,未写明过敏的致敏原因。因静脉推注钙剂不能过快,笔者一边推药一边与病人交谈,询问病人的饮食起居习惯,经耐心诱导、解释,病人突然想起近来常去公园,而那时正好是春暖花开的时候,故提醒病人可能是花粉致敏,最近尽量避免去公园,病人欣然接受了建议。后来几天,因为未继续接触致敏源及坚持用抗过敏药,病人来治疗时,发现症状明显好转。因为抓住了与病人交谈的契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2 护士谈话要有针对性与病人交谈不是闲聊,而应该是有主题、有目的地交谈 要针对病人年龄、性格、性别、及职业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谈话方式和内容,要紧紧围绕病人的病情、情绪谈话。不要海阔天空、漫无边际,远离主题,要善于控制谈话的局面,将谈话限制在自己需要的信息范围内。

3.3 护士要多安慰、关心病人、鼓励病人 人身处逆境,面对不幸时,希望别人的安慰和鼓励。对于老年人、感情脆弱的病人,要多用安慰性语言。对于小孩,要多用鼓励性语言。如1位4岁小患儿,患急性扁桃体炎需要输液,因为害怕而不停哭闹;笔者鼓励他,并称赞他为小男子汉,还把他带到一个和他年龄相当正在输液的患儿那里对他说:“你看这个小朋友也不哭”,患儿这时自己主动挽起袖子接受了输液。

3.4 护士说话要有科学性、艺术性 随着现代医学、护理学的发展,和新的医学模式的改善,要求护士不但要熟练掌握专科理论的护理技术,还必须学习其他各个领域的知识。只有掌握了全面的知识,才能对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做出有科学依据的回答,取得病人的信任。凡是陌生知识领域的问题,人容易接受暗示,故而护士要避免不良暗示,使用积极的暗示。如在碘试验过程中,注射完皮试液后,为避免不良暗示,不要对病人说:“你如果感觉有头晕、头痛、胸闷等不适,就及时告诉我们”,而可以对病人说:“您如果感觉有哪不舒服,就及时对我们说”。

3.5 护士要掌握聆听的技巧 聆听不仅是指听到对方说话这样一种单纯的生理过程,而是包括了心理认识的情感过程。在与病人交谈过程中,护士要全神贯注地听病人倾诉,注意保持眼神的交流。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反应,例如说“嗯”、“是”、“对”或点头表示接受对方说话的内容,希望他继续讲解下去。不要随便打断病人的说话,以示尊重。在交谈的过程中,护士要使自己成为有效的聆听者和讲解者。

3.6 护士要善于使用非语言符号系统 在为病人进行注射的过程中,要善用非语言交流。护理过程中常用的非语言符号系统,包括面部表情、目光接触、身体的姿势、手势和运动,以及对儿童、重病人必要的触摸,对病人的关心体贴可以体现在一个细微的动作中。如触摸发热病人的额头,在为病人注射完毕帮病人将捋起的衣袖放下,并协助其穿好衣服,在寒冷的冬天帮病人掖一下被角等。一个细微的动作,体现出亲情的关怀。

3.7 对医院门诊护士的素质要求 衣帽整齐、仪表端庄,语言亲切、态度和蔼。为病人的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粗暴,根据病人的合理需求,满足病人的要求,病人无论是来院诊治还是离院回家,都能感受到医院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还有切实的人文关怀,真正体现了护患一家亲。

总之,门诊注射室护士除了要掌握无痛操作技术,还要掌握与病人沟通的技巧,注意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在各种静脉穿刺中,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如不能“一针见血”,应向病人表示歉意。护士熟练无痛的操作技术实际上也是一种综合性的非语言交流,是维系沟通效果的纽带。门诊注射室护士掌握了沟通的技巧,不仅能在护患交往中很好地为病人服务,还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与交往技能,医院也可因此而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使门诊注射室真正起到医院窗口的作用。

篇13

自1995年开展整体护理以来,按照中西医结合科既要有西医又要有中医特色的护理要求,通过晨会提问、小测验、床头交接、组织专题讲座等提高护理技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病人的好评,现就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从中医学“四诊”中收集资料,对病人进行全面观察、评估

1.1望:望诊包括望全身、局部及舌,病人入院时的形态,动作步履,面部颜色、表情,一个人的欣喜、痛苦、不安、恐惧、悲哀,皆能从面部表情观察出来,甚至一举手一投足亦可反应出喜怒哀乐的情绪。由此可提出悲哀、恐惧等护理诊断。

1.2闻:闻诊包括听声音、嗅气味,听病人说话声音能知道病情轻重及心理状况,如病人语言流利,语气平和,声音洪亮,这说明病人对疾病的恢复抱有信心。虽然神志清,但语言缓慢,声音微弱,语言含糊,音调低沉,有气无力,这说明病情重,也说明对治疗缺乏信心。郁怒的病人常出言不逊,语言尖刻,烦躁不安,这类病人多为肝气郁结所致。嗅气味对疾病的观察也很重要,如肝坏死病人常有特殊的肝臭味,掌握了这些症状特点也可为护理提出诊断。

1.3问:“言为心声”,通过有意识的询问可从病人的语言中推出其心理状态,了解病史、年龄、文化程度、主要症状、发病部位、经过、原因及对疾病的认识。注意与病人交谈时要语言通俗,尽量不用专业术语,对病人的诉说要认真倾听,对病人的不幸要表示同情,让病人感到亲切可信赖,住院有安全感。

1.4切:切诊是用手直接检查体表各部位的一种诊察方法,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脉诊能够了解疾病的发展变化,按诊可了解肌表、手足、腔腹的寒热、疼痛、软硬、有无包块。如发热病人常手足发凉,而脉数。切诊在四诊中尤为重要,它可了解病情,也可辅助了解病人心情,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性格内向的病人,虽受疾病折磨,却不诉说,此时需要切诊了解病情。

2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辨证施护

2.1精神情志护理:中医认为,致病的内因是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的过度变化,可引起脏腑功能失调诱发疾病。“心主喜,过喜则伤心,肝主怒,过怒则伤肝,过惊过恐过思则伤脾,肺主悲忧,过悲过忧则伤肺,肾主惊恐,过惊过恐则伤肾”。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接待病人热心,护理病人耐心,治疗病人细心,安慰病人诚心,使每1例病人以愉快的心情接受护理,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对病人常出现的烦躁、、悲观失望我们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感,为其排忧解难。对郁怒的病人要多关心、谅解,告诉病人保持稳定、平和、愉快的心情,对疾病的治疗、康复有好处。给病人介绍同类病人治好的例子,取得病人的信任,让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要尊重病人的稳私,为病人保守秘密。另外还要做好病人家属的情志护理,嘱其不要在病人面前哭啼、流泪、诉苦,以免给病人造成更大压力。

2.2饮食护理:中医认为寒、热、温、凉四气与疾病的寒证,热证直接有关,如热证应吃性属寒凉的食物,不宜吃辛辣、酒类食物;寒证应食温热食物,不宜吃寒凉的食物,实证应吃清淡食物,虚证可进滋补之品。服药后的饮食护理也很重要:如服用解表发汗的药物,宜卧床休息,多饮水或进食热粥,加盖被褥,以利汗液的排出。另外服中药后要忌口,一般宜少吃豆类、肉类、生冷及不宜消化的食物,服解表药忌冷、酸类食物,止泻药忌食瓜果,温补药应忌饮茶。同时重视疾病恢复期的饮食护理,古代医生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指出:“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瘥,人强与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认为病刚恢复,脾胃之气尚弱,应节制饮食,以利脾胃之气的恢复,如果暴饮暴食即变生它证。这些在肝胆胃肠疾病的护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与西医的少量多餐是一致的。掌握这些饮食调养知识并向病人及家属做好饮食指导。

2.3掌握简单的中医操作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西医结合科的护士不仅要掌握西医的一套检查治疗技术,还要掌握中医的简单技术操作,如针刺疗法、穴位按摩方法对头痛、胃痛、腹胀作临时处理可起到一定作用。拔火罐对关节痛、肌肉酸痛有较好疗效,但操作时,要观察局部防止烧伤。对慢性腹泻贴暖脐膏、关节肌肉疼痛贴祖师麻膏、云南白膏药等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另外穴位注射、中药灌肠等常用的技术也能为病人治疗很多疾病。掌握了这些方法,可为病人解除痛苦。

2.4了解常用中药的作用,观察用药效果:近年来,中药针剂广泛运用于临床,如参附针具有益气复脉、生津固脱,回阳故逆的功效,主治气血二虚的劂脱症及阳虚所致的惊悸、怔仲、咳喘、胃痛、泄泻等作用,静脉注射具有升压作用,且血压上升后比较稳定,优于其它升压药;生脉针有加强心肌收缩力、升压,改善微循环,抗休克的作用,除兴奋中枢神经、增强机体耐缺氧的能力,还能提高细胞免疫力,对老年病人,动脉硬化、冠心病特别是休克伴心衰者尤为适用。这就要求了解常用中药针剂的作用,观察用药后效果。

2.5掌握常用中药煎药技术及服药方法,指导病人正确服药:(1)煎药器具与药液的质量有密切的关系,历代医学家都强调,用陶器煎药,因其具有导热均匀,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反应,并能保暖等特点。也可选不锈钢锅、搪瓷杯或烧杯。但不宜用铁器、铜器等以防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2)煎药前先用冷水浸泡,使药物湿润,以利有效成分的提取,如不浸泡即加热,会使药物表面的蛋白凝固,妨碍有效成分的提取。(3)药物的先煎后下,即在同一剂药中某些药物要先煎,如麻黄、龙骨、牡蛎等这些药物先煎,有的是为了减少发汗的作用,有的是为了降低毒性,有的是质地坚硬,一时煎不透。后下的药有大黄、芒硝、阿胶、豆鼓等,如大黄入药是为了泻下通便,具现代药理,大黄泻下有效成分为蒽醌类物质,此物质在高温下,可生成炭素,有吸附作用,若久煎可使有收敛作用的炭素大量煎出,使泻下作用减弱,甚至能止泻,因此不可与其他药同煎,须易炖烊后加入煎好的药汁中。(4)火候,煎药的火力一定要适中,火力过强,水分很快被蒸发,药物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火力太弱,煎煮的效率低,有效成分亦不易煎出,一般在开始宜用比较强的火力使水很快沸腾,沸后宜用微火,保持微沸状态即可,特别是药味辛香,具解表的方剂更宜微火,以减少水分蒸发,也利煎出有效成分,煎好后应立即滤出,不宜久置于容器中。有的药还要去渣后再煎,是为了浓缩药液减少服药量,不损伤胃或小儿用药。(5)药物煎煮时间应从水沸后开始计时,根据药物气味、质地的不同而定,解表药及质地轻松,气味芳香的药物头煎15~20分钟,二煎10~15分钟。一般药物头煎20~30分钟,二煎15~25分钟。而滋补药及质地坚实的药头煎40~60分钟,二煎30~40分钟。汤药一般每付中药煎2次,最好是2次煎好后混匀分2次服,而滋补剂也可煎3次。(6)中药服法:一般1天1剂,每隔4~6小时服1次。滋补药宜在空腹服,一般中药宜在饭后2小时服,健胃药宜饭前服,安眠药宜在睡前服,急重病人随时服。一般中药宜温服,解表药和理气药须热服,止血药宜偏凉服,服药呕吐者应少量多次分服。并应告诉病人服药后的效果。如服解表药后有汗出,服通腑药后大便增加等,避免病人产生疑虑。中药的煎法和服法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不仅自己要掌握,还应正确指导病人煎药、服药方法。

3效果评价与体会

篇14

【关键词】脑出血中枢性高热物理降温

【中图分类号】G 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1-00-01

脑出血后中枢性高热是由于颅内出血导致脑水肿,脑组织损伤,脑疝形成等因素形成,直接损伤体温调节中枢使其功能失常导致的发热,多表现为稽留热,且常表现超高热(体温超过41.1℃),物理降温效果比较好。中枢性高热,使脑细胞耗氧量增加,从而发生谵妄、抽搐等一系列不良征象,同时高热也会使机体内脏活动增加,影响患者代谢正常进行,故必须采取降温[1]。脑出血后中枢性高热若处理不当可增加治疗和护理的难度,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结合我科58例脑出血后中枢性高热病人临床治疗和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58例经确诊均为颅脑外伤脑出血患者,其中男40例,女18例,年龄3~76岁。血肿量50ml以下20例,50ml以上38例,最大血肿量120ml。硬膜外血肿31例,硬膜下血肿22例,脑挫裂伤伴脑内血肿5例。来院时神志清醒22例,嗜睡状态8例,浅昏迷24例,深昏迷4例。

2 观察及护理

2.1 中枢性高热的护理

2.1.1 物理降温

温水或酒精擦浴:以30%~50%酒精擦浴为例,取30%~50%的酒精250ml,脱去病人上衣露出一上肢,以浸过酒精的纱布缠在手上,自颈侧面沿上臂外侧擦至手背,再从侧胸经腋窝沿上臂至手心,边按摩2~3遍,同法擦另一侧。病人侧卧,自颈椎以下擦拭全背部,露出下肢从髂部沿大腿外侧至足背,再从腹股沟沿至踝部,最后从股后经窝至足底,边按摩2~3遍,足部放热水袋,1h后测体温,8例体温无明显下降。按上述方法重复3~4遍,58例体温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冰敷:头置冰帽,四肢大动脉处放置冰袋,冰袋外包一层薄巾,一侧腋下不置冰袋(测体温用),1h后测体温,58例体温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冰毯机物理降温:将冰毯平铺于病人头部至躯干部位,体温接头涂石蜡油,轻轻插入病人4-6cm处,以选择标准模式为例,开机后无需进行任何操作,待机5分钟自动进入标准工作模式,系统控制温度为15℃,人体控制温度为34℃,1h后复查体温,58例体温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1.2 药物降温

根据病情可选用不同的药物。对有明显脑水肿,循环衰竭及对物理降温耐受力较差者,可短时用糖皮质激素,并给予足够有效的抗生素。或给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溴隐亭[3]。也可用中成药如中药安宫牛黄丸口服。解热镇痛抗炎药慎用,此类药易加重循环衰竭或导致消化道出血。

2.2 降温注意事项

(1)物理降温时应保护好颈项及胸腹部,定时更换冷敷部位,冰袋外包一层薄巾防止局部冻伤。(2)有步骤地降温,防止体温骤降,加重病情。降温速度不宜过快,以每小时降低2℃为宜,降温过快易使病人寒战、虚脱,加重病情。(3)使降温连续性,不随意间断,以防体温复升。体温降至37℃持续1周以上才可将降温物品全部撤掉,以免体温恢复太快而引起脑水肿缺氧反应。(4)注意个体耐受性,因每个病人对降温措施的敏感性不同,降温过程中应采取以一项为主,多项结合的措施。(5)降温后半小时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

2.3 病人的基础护理

(1)定时翻身,拍背保持皮肤完好,预防褥疮及坠积性肺炎。(2)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发生感染。(3)保持大小便通畅及会清洁,并记录出入量。(4)视病情轻重分别给予半流质,流质饮食,必要时给予鼻饲。

2.4 其他护理措施

(1)瞳孔是受交感神经和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支配,当脑出血或脑疝时动眼神经受压可使瞳孔的大小、形态、对光反射发生改变[2]。故应严密观察意识状态,瞳孔反应,肢体活动情况,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变化,若病人出现意识障碍加重同时出现两慢一高即脉搏、呼吸减慢,血压升高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2)确保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清除口腔血块、呕吐物,头偏向一侧,取出义齿,张口困难及抽搐者应放开口器,以利于口腔及咽部分泌物吸出。鼓励与协助清醒的病人排痰,为昏迷病人及时吸痰,痰液粘稠不易排出时,定时给超声雾化吸入。对昏迷或昏迷时间较长、呼吸道不畅及痰液难以吸出的患者要适时做气管切开。(3)保持液路畅通,及时输入止血、脱水药物是控制脑出血、减轻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形成的一个重要措施。必须严密观察以下几点:a观察用药前后的意识改变,从而了解颅内压的变化,亦可间接地知道脱水剂是否起治疗作用。b观察脱水剂的滴速,应保持快速静脉滴注,即250ml液体应在0.5h内完成,这样才能发挥其治疗作用。C防止渗入皮下引起组织坏死,一旦发现有渗出现象,应立即用25%硫酸镁湿敷,起消肿收敛作用。d观察有无电解质紊乱,特别是预防发生低血钾现象。e观察尿量。(4)鼻饲者注意观察胃管内有无出血情况,定时测定血生化及肝肾功能及时发现电解质紊乱及肝肾功能衰竭。

总之,颅脑损伤病人,尤其是脑出血后常出现中枢性高热,体温高达39~42℃。高热既可使原发病加重,又可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消化道出血等一系列并发症,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不但能取得较好的降温效果,而且对防止或减轻多器官功能损害极为重要。通过临床观察及文献分析,笔者认为:高热、意识障碍、呼吸循环衰竭、消化道出血等是这类病人观察与护理的重点内容,物理降温是处理中枢性高热的最有效方法,对个别顽固性高热或不能耐受物理降温的病人,可适当选用其他降温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晓平,盛福娟.脑出血急性期的护理要点.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年1月第4卷第1期.

[2]王维治,罗祖明.神经病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