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5:32:4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安全责任体系建设,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年来,分局先后被评为市局系统先进集体、市作风建设先进集体、区文明单位、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等荣誉。现将分局一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20*年分局开展的十件主要工作
1、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以食品安全为“抓手”,做好区政府决策参谋。食品安全工作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城区中率先将食品安全单列纳入对各镇、街道的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
2、积极争创食品安全示范镇、街道。推动我区半山镇、米市巷街道争创全市食品安全示范镇、街道,联合相关职能部门配合镇、街道解决创建中遇到的难点和重点问题。
3、全力做好奥运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以“兴奋剂”专项治理和“三小”整治为重点,组织对重点区域和重点品种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奥运食品药品安全。
4、妥善处置“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挥综合牵头作用,行动迅速,措施有力,查控及时。区人大、政协专题听取事件处置情况汇报后,给予充分肯定。
5、尽职尽责保障捐赠药品安全。抗震救灾期间,抽调精干力量,对辖区企业捐赠的13个品种、86个批次的药品全部进行了检查和快速抽样检验,确保灾区人民用上放心药。
6、探索药品突发事件应对机制。举办辖区生产企业药品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研讨会,增强企业质量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快速处置“免疫球蛋白”、“血栓通”、“刺五加注射液”等省外企业产品波及本地的药害事件,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7、打造口腔义齿生产企业专项整治的先行区、试验区。出台《*区口腔义齿规范生产指导意见》,落实企业产品质量责任制,有效遏制产品抽检不合格现象,提升、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
8、志愿者服务有声有色。在大关西二苑等30家单位设立家庭过期药品定点回收点,放置过期药品定点回收箱;全年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12次,回收过期药品6000余盒(瓶),接受群众咨询近1600余人次;印制食品药品宣传手册3万余册,分发至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并向市民免费赠阅,宣传食品药品安全知识。
9、切实加强学校食品安全宣传工作。与区教育局联手,组织开展*区中小学生“我与食品安全”演讲比赛,全区38所中小学校学生踊跃参加,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10、全面部署为期一年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制订我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总体工作方案,区政府与镇(街道)主要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确保工作责任的落实。
二、20*年工作回顾
(一)内修素养,外塑形象,着力提高队伍能力素质
分局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解放思想大讨论为主线,以十七大精神主题宣教活动、党风党纪专题教育活动、“评行风政风,促‘七难’破解”活动和创建“特色党支部”为载体,加强队伍建设、能力建设、廉政建设,增强干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科学监管能力
突出“抓班子,带队伍,促能力”工作思路,做到建章立制,用制度管事管人;推出“七个一”系列活动,争创特色党支部;坚持每人轮流授课制度,多方位提升干部的业务水平和研究型监管能力。努力打造一支党性强、政务廉、工作佳、干劲足的党员干部队伍。
2、推行政务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分局通过政务网站、门户网站、宣传长廊等多种途径向社会公开各类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截止目前,向省市局外网、区政府门户网站报送动态信息90余条,主动公开信息31条,编写工作简报11期,专刊3期,动态信息录用率名列全市系统基层单位第一名。
为更好地宣传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分局主动接受区人大和政协监督,先后3次向区人大和区政协汇报工作,受到代表们的普遍好评。与此同时,以召开座谈会、民情恳谈会、参观市食品药品安全展示中心等形式,邀请各个阶层代表共同探讨如何加强食品药品工作,认真听取对食品药品监管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增强了对食品药品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落实责任,完善机制,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综合监管
分局依托食安办这一平台,以奥运期间食品安全保障为重点,以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城区为平台,以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和“三小”整治为抓手,层层落实责任,开展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深入推进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切实提高我区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1、落实监管责任,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
分局充分发挥食品安全“抓手”作用和综合协调作用,当好政府的参谋。食品安全工作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年初,在城区中率先将食品安全作为单列项目纳入区委、区政府对乡镇、街道的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真正做到食品安全责任的落实和食品安全考核体系的完善。分局及时制定《考核细则》,突出刚性指标要求,为全年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区政府与各镇、街道和食安办各职能部门签订了年度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和为期一年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目标责任书,全面落实监管责任。与区法制办共同开展食品安全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进一步规范各职能部门行政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2、争创示范,突出重点,全面加强食品安全
区食安办多次召开食安办工作会议,部署食品安全示范镇、街道创建工作。坚持“疏堵结合、严管重罚、提升标准、不断规范”的整治原则,开展“三小”联合整治、暗察暗访和督察工作。抓好重大节假日、重点环节、重点领域和重点品种的整治工作,加强对媒体曝光领域的督查督办力度,提升食品“三小”行业整体水平。整合食安办成员单位的资源,推动、指导和帮助辖区26家企业完成信用体系创建工作,配合镇、街道解决示范镇、街道创建中遇到的难点和重点问题。
3、认清形势,探索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综合监管
联合区工商、城管召开“*区规范药品、保健食品广告行为动员会”,与企业签订公开承诺书,采用拉网式检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保健食品广告进行集中监测、整治,有效规范了药品、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行为。组织力量,开展对保健食品生产、经营和化妆品生产情况的综合调研,基本摸清管理现状,为今后的监管奠定了基础。
4、不辱使命,全力做好奥运期间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分局采取四项措施全力做好保障工作:一是开展奥运食品暗察暗访,对信义坊、汽车北站、涉外宾馆等重点区域和重点品种组织联合执法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现场做出反应,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二是制订奥运期间保健食品监管实施计划,明确各部门的责任,组织对辖区7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专项检查和监督抽样,保证源头不出问题;三是组织各部门从种养殖、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开展夏季奥运期间暨超市熟食现制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四是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修订《*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以区政府名义下发,进一步提升各部门的应急能力和相互配合的默契。
5、行动迅速,妥善处置“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
“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分局在第一时间,以短信、传真和电话等方式告知区食安办各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紧急处置工作。随后我区成立了“三鹿牌”婴幼儿奶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指挥部,分局承担办公室职责,负责牵头和综合协调及监督职能。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两次召开应急处置工作会议,传达上级文件精神,部署阶段性工作任务,落实各监管部门的责任;二是陪同区领导对辖区超市和医疗机构进行督察,了解问题奶粉和液态奶的下架、封存和退货情况、食用问题奶粉患儿免费筛查、免费治疗工作;三是印发紧急通知,要求各部门实行24小时值班,做好每日信息汇总上报工作,并上报市应急处置办公室;四是主动向区人大、区政协汇报“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的处置情况,应急处置举措得到了人大、政协领导的肯定。
(三)依法严管,服务企业,扎实推进药械监管工作
一年来,分局共出动执法人员1577人次,检查涉药单位626家次;抽样送检109批次,广告检查529家次;开展各类专项检查37次,查获假劣药械11个品种、14个批次,移送市局处理3起,查处案件25起,罚没款10万余元;受理投诉举报和各类协查60起;新开办各类药械企业50家。
1、快速反应,尽职尽责,确保药械安全
汶川大地震后,分局对辖区企业捐赠的药品,实行报告制度,抽调精干力量,对辖区企业捐赠的13个品种、86个批次的药品全部进行了检查和快速抽样检验,确保灾区人民用上放心药。
“免疫球蛋白”、“血栓通”、“刺五加注射液”等药害事件发生后,分局第一时间向辖区内各涉药单位发出通知,并迅速组织力量,对辖区内所有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进行核查,共停止销售“免疫球蛋白”100瓶,回收“刺五加注射液”13686支,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2、强化源头监管,确保药械安全
开展对生产企业年度检查、系统检查和日常检查,检查覆盖率达100%。结合前期走访调研情况,举办“*区生产企业药品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研讨会”,与辖区所有药品生产企业共同探讨药品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帮助企业解决面临的困难,促进辖区企业良性发展。严格执行驻厂监督员管理制度,配合完成40余个高风险品种的核查,对发现的问题督促企业及时整改到位,把好药品源头关。出台《*区口腔义齿规范生产指导意见》,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落实企业产品质量责任制,监督抽样8家企业14个产品均为合格,有效提升、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
3、落实严管举措,强化退出机制
与企业签订兴奋剂专项治理工作承诺书,统一制作兴奋剂治理告知书和警示标语300余册分发到各药店进行张贴;对15个品种、7家批发企业、5家连锁企业总部及100余家药品零售企业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对违规销售的药店予以重罚。这些工作举措,受到国家兴奋剂专项治理督察组的充分肯定。
依托分局《记分管理办法》,组织11位协查员对药品经营企业检查800余家次。对不规范的药品零售企业,通过增加“飞行检查”、“系统检查”等手段,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罚的同时,加大媒体曝光力度,使企业面临“高压”态势。依法注销不规范企业药品经营资格。
4、巩固成果,探索监管长效机制
组织对已通过规范药房(合格药房)验收的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37家卫生服务站进行“回头看”检查,防止医疗机构重创建、轻管理的倾向。制定高校、民营医疗机构及厂矿企业医务室药房规范化建设方案,指导、帮助其进行规范化创建工作,到目前为止,5家高校药房和3家民营医疗机构药房通过规范药房验收。
实行药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工作评价考核机制,增强涉药单位的社会责任意识,更加积极地开展药械不良反应(事件)信息的收集和报告工作,提高报告的数量和质量。
(四)面向群众,贴近群众,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分局坚持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面向全民和“六进”、“三贴近”原则,以多种形式宣传食品药品安全常识,增强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维权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的监管环境。
1、积极开展家庭过期药品回收工作
建立家庭过期药品回收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防止家庭过期药品流入社会,遏制非法收购药品违法行为。根据辖区实际,在大关西二苑、九洲大药房大关店等三十家单位设立家庭过期药品定点回收点,制订定点回收管理办法,确保过期药品回收服务顺利、有序开展。主动上门清理回收箱5次,回收过期药品1000余盒。
2、继续推进志愿者服务进社区活动
制作印制3万余册食品药品宣传手册,分发至区四套班子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校、机关和各镇街道及社区(村),进行广泛的宣传。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采用过期药品回收、宣传资料发放、张贴宣传画等多种形式开展志愿者服务进社区活动,增强公众的食品安全和自我防护意识。全年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12次,回收过期药品5000余盒(瓶),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万余册,接受群众咨询近1600余人次。
改革开放后,浙江经济高速发展,但同时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也给浙江敲醒警钟。2002年6月,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正式提出建设“绿色浙江”的战略目标,同年出台《浙江可持续发展规划纲要》;2003年,召开全省生态省建设动员大会,制定实施《浙江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正式实施生态省建设;2004年,启动“811环境整治行动”(水系及运河、平原河网,11个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2005年,又启动“发展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9大重点领域、9个一批示范工程和100个左右重点项目);2008年,又启动“811”新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推进污染减排和重点区域环境整治。“十一五”以来,浙江省全面完成两轮“811”环境整治行动任务,水系运河和主要湖库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73.7%,比2005年提高18.1个百分点;完成全省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减排任务,能源利用水平和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居全国前列。2010年7月,浙江省出台《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提出坚持生态省建设方略、走生态立省之路,打造“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其中,《意见》重点提出健全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加强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形成比较完善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和重大生物灾害的防控体系。
案例内容
今年1月20日,浙江省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环境安全保障体系的意见》,提出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群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到2015年,环境监测监控能力、环境执法监管能力、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显著增强,环境信息保障水平明显提高,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科技支撑能力全国领先,城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基本形成科学、规范、高效的环境安全保障体系。
六大体系夯实环境安全基础
按照《意见》的部署,浙江省将建设与该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环境监测监控保障、环保基础设施工程、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环境执法与应急保障、环境信息保障、环境科技支撑等六大环境安全保障体系。
严格政府责任考核强化保障措施
为了扎实推进环境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意见》强调,各级各部门要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并把这项工作纳入生态省建设、“平安浙江”建设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同时,要完善环境安全制度体系,坚持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的环境准入制度,从源头保障环境安全;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深入开展各类环保专项执法行动。此外,要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导向作用,加大对环境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金参与环境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特别是要进一步完善环境经济政策,深化环境资源价格改革,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环境资源价格机制;建立健全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大力实施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电力(热力)行业烟气脱硝补助等环境经济政策。
相关链接
江西“十二五”建生态安全保障体系
建设鄱阳湖生态示范区是江西“十二五”的一项很新任务。面对未来五年,最近的江西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完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以重要生态功能区为重点,充分利用山、水、林、湿地等生态要素,构建城乡一体化、点线面结合的绿色生态屏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实施千万吨标煤节能、农村清洁等工程,开展低碳城市试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提高全省生态文明水平。根据部署,未来5年,江西省将实施12项重大生态经济基础性工程,完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
【关键词】精益安全;企业发展
企业在追求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从整个生产线的人、机、料、法、环等各个环节都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以企业安全化生产为主要管理手段,从而将企业与安全相关的目标、制度、承诺、责任以及文化保障等体系进一步完善,规范员工在企业运作过程中的行为,并强化对企业生产中的危险环节的预警和监控管理,如此才能将企业的安全管理更精益化、规范化、标准化。所以,就具体企业生产中的安全管理如何将其精益化的内容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安全管理目标和指标,安全法规体系建设,安全制度体系建设,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安全文化建设,运行与控制体系和应急与救援体系建设
一、安全目标管理是精益化安全管理的精髓
企业在分析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生产条件的基础必须要建立有安全目标管理模式,并且根据企业的整体市场目标来确定安全生产所需要达到的标准和目标,并且在过程中使用相对应的安全管理方案和技术工艺来实现这个目标和指标过程。
企业所需的安全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项目:第一,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从必须总体上都围绕着企业的安全生产为首要目标,将每个部分层层分解,使得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各自的安全目标和指标;第二,生产责任明确,必须要按照指定的安全目标和安全指标落实到生产中的技术和管理方案上;第三,奖罚分明,建立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以此来激励员工的生产热情,并督促以更严谨的态度投入到生产过程中。要实现以上的要求就必须要以安全管理决策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目标和第一生产前提,将生产环节分解开来,以保证每一个环节都能够落实管理措施,真正做到目标和指标的定量化、保证措施具体化,从而保证安全指标和目标相对应的方案能够落到实处并不断的完善,实现企业安生管理的精益化及持续改进机制。
二、安全生产制度与标准建设是精益化安全管理的依据
企业中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大力建设,也企业能否顺利展开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根本和依据,是企业员工在日常工作的行为标准,也是企业落实精益化安全管理生产的重要依据。
1、企业必须及时识别适用的安全法规和标准,通过宣贯和教育培训,使员工知法懂标准,明确自己工作所要达到的规范要求,从而自觉地遵章守纪。
2、及时根据法规要求修订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主要管理制度应包括:危险源辩识与风险控制、隐患排查与事故责任追究、安全与职业健康的教育培训、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三同时”管理、危险作业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以此规范企业的安全管理程序,确保各项活动有章可循,各负其责。
3、不断完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时明确岗位存在的风险,以及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方法、日常注意事项及应急处置方法,细化各项作业的程序和规范、标准。通过推行标准化作业,完善精益安全作业管理,杜绝违章行为。
三、安全责任体系建设是精益化安全管理的基础
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度体系是实现精益化安全管理的基础,而安全责任体系的核心是完善安全承诺和安全考核制度。因此,企业首先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年度安全目标和指标逐级分解并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在全员范围内承诺各自的安全义务与责任,做到责任无盲区、管理无死角;其次,应建立健全安全标准、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评价模型,按照“以岗位安全绩效考核为重点,以落实岗位安全责任为主线,以杜绝岗位安全责任事故为目标”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办法,通过全程式的安全考核评价,激励或约束全员日常的安全生产行为。同时,结合开展安全风险抵押金及联保责任、安全管理责任追究、安全标准化动态考评、重大责任事项一票否决等履职问责等措施,促使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位员工,使各项安全管理更加精益、更加规范。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建立全面具体的安全责任制度体系是企业实施精益化安全管理模式的一个基础环节,而整个安全责任体系的核心便是全面完善安全承诺及安全考核的制度。所以,企业首先需要先按照“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将整个管理环节的安全目标和指标逐步分层次的分派下并签订安全生产责任承诺书,以保证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找到最终负责人,从而做到每个生产环节责任无盲区、管理无死角;其次,还要对安全体系建立完全的标准,以及工作业绩、态度、能力等评价模型的建立,按照杜绝岗位安全责任事故为目标的全体员工安全生产的责任考核方式,并对生产全部环节进行考核评价的方式,以激励员工保持日常的安全生产行为。与此同时,还要展开联保责任、安全管理责任追究、重大责任事项一票否决等履职问责的措施,从而使得每一个生产环节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员工上,使得生产安全管理更科学化、规范化、精益化。
四、安全文化建设是精益化安全管理的保障
大力弘扬先进的安全文化,把安全文化融人到企业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之中。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使其潜移默化地影响和规范全员的日常安全生产行为,这是实现精益化安全管理的基本保障。
安全文化保障体系的核心是创建安全文化氛围、规范安全行为和态度。通过日常不问断的宣传教育活动,培育“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的精益安全管理思想,用安全氛围影响安全态度,用安全态度指导安全行为,使领导层“诚信履职”、管理层“诚信做事”、执行层“诚信作业”,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精益安全管理依赖于较高素质的管理和技术人才,要求员工在掌握操作技能的同时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仅是“我要安全”,还要做到“我会安全”。
五、运行与控制体系建设是精益化安全管理的根本
精益化安全管理的重点是危险源管控,而加强各岗位的危险辨识与控制是实现“零事故”的根本。这就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注重运行与控制体系建设(如开展一日安全员活动、隐患提案活动、安全专念、低频次作业管控、KYT、指名作业、现场5s及管理板目视化等活动),强化对不安全行为的控制、对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等不安全状态的控制,以及对相关方的控制、对危险点与重大危险源的控制。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要求,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以强化政府药品安全责任为重点,采取量化评分、以评促建的方法,探索建立理的保障机制、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规范的运行机制,加快形成“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进一步提升药品监管水平,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确保公众用药安全。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评价工作,推动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和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落实药品安全责任,促进各项监管工作落实。
三、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
制定印发县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评价工作实施方案,报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备案。成立县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全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
(二)组织实施
根据制定的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评价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对照责任体系评价标准进行自我测评,并根据测评情况进行补缺补差。
(三)总结迎检
认真总结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评价工作好做法、好经验,根据实际,提出加强责任体系建设、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的意见和建议,逐步形成理的保障机制、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规范的运行机制。同时,做好相关工作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及迎检工作。
四、评价标准
《县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评价指标》(试行)。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药品安全责任体系是强化药品安全监管的重要途径和客观需要。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充分认清开展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落实责任分工,扎实推进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评价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要求,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以强化政府药品安全责任为重点,采取量化评分、以评促建的方法,探索建立合理的保障机制、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规范的运行机制,加快形成“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进一步提升药品监管水平,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确保公众用药安全。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评价工作,推动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和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落实药品安全责任,促进各项监管工作落实。
三、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2011年8月)
制定印发县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评价工作实施方案,报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备案。成立县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全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
(二)组织实施(2011年9月—10月)
根据制定的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评价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对照责任体系评价标准进行自我测评,并根据测评情况进行补缺补差。
(三)总结迎检(2011年11月—12月)
认真总结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评价工作好做法、好经验,根据实际,提出加强责任体系建设、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的意见和建议,逐步形成合理的保障机制、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规范的运行机制。同时,做好相关工作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及迎检工作。
四、评价标准
《县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评价指标》(试行)。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药品安全责任体系是强化药品安全监管的重要途径和客观需要。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充分认清开展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落实责任分工,扎实推进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评价工作。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为抓手,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督促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全委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工作目标
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作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利用三年的时间,建立以企业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隐患自查自报系统为核心,以健全完善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为抓手,以制定标准体系为支撑,以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为保障。通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和部门监管责任,促进企业由被动接受安全监管向主动开展安全管理转变,由政府行政执法排查隐患为主动向企业日常管理排查隐患为主转变,由治标的隐患排查向治本的隐患排查转变,逐步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三、重点内容
(一)排查治理范围:全委范围内所有生产经营单位。
(二)排查治理内容:主要是全面排查治理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工艺系统、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防控手段等事故隐患,以及安全生产责任制、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劳动纪律、现场管理等薄弱环节。具体包括: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贯彻执行情况;
2、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
3、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工伤保险、安全责任保险等经济政策的执行情况;
4、企业安全重要设施、装备和关键设备、装置的完好状况及日常管理维护、保养情况,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情况;
5、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和危险物品的存储容器、运输工具的完好状况及检测检验情况;
6、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以及重点环节、部位重大危险源普查建档、风险辨识、监控预警制度措施落实情况;
7、事故报告、处理及对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情况;
8、安全基础工作及教育培训情况,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和生产一线职工(包括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情况;
9、应急预案制订、演练和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配备及维护情况;
10、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和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执行情况;
11、厂内道路设计、建设、维护及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等情况;
12、对企业周边或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点排查、防范和治理情况等。
四、职责分工
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各负其责,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全面落实归属管理和行业管理责任,建立责任明确、职责清晰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委属各单位分别负责本部门、本行业领域企业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和防控的责任主体,要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落实整改资金,实施监控治理。
五、工作步骤
结合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吸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成果,注重横向联系和点面结合,先试点,再推广、体系建设分三个阶段推进:
(一)建设试点阶段(第一阶段:从即日起到2012年12月底)
1、摸清底数,实施分类分级监管。完成全部生产经营单位基本情况摸底调查,建立单位名录库和基础数据库。根据企业规模、安全生产基础条件、安全管理水平和危险有害因素等实际情况,对企业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在对企业分类分级管理的基础上,依据不同的企业隐患排查内容、治理标准、监督检查频次等方面实行差别化监管,提高安全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制定排查标准。各有关单位要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与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定为基础,以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为主要内容,制定细化所有行业、企业的安全隐患排查标准,使企业知道“查什么、怎么查”,使监管部门知道“管什么、怎么管”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3、统筹安排,确定试点范围。按照县安委会《关于印发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蒙安〔2012〕1号)要求,我委确定农机、渔业两个行业领域为试点单位;粮食收储和经营总公司均不少于2家试点企业,其他有关单位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工作。
(二)推广普及阶段(第二阶段:2013年1-12月)
1、借鉴试点工作经验,在全委范围内全面推进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结合已建立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和基础数据库,建立安全隐患动态监管机制。
2、推进重点监管企业的安全隐患自查自报工作。依托“金安工程等安全生产信息平台,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企业安全隐患自查自报系统、安全隐患动态监管统计分析评价系统等,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全过程记录和管理。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实行分级报告制度,企业要定期向所在乡镇政府或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报送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委属有关单位要严格按照《县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及时准确上报本部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三)巩固提高阶段(第三阶段“2014年1-12月)
1、实现安全隐患从排查、登记、上报、监控、整改,到评价、销号、统计、检查、考核等全过程、动态化、重预防的管理,构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按类分级、依级监管”长效机制。
2、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情况督查检查,进一步完善体系建设工作制度、标准和管理办法。在全委建立先进性适用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安排部署。委属各有关单位要切实加强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方案,周密安排,科学实施。
一、主要做法
我省主要围绕“一个中心、两项保障、三大支撑”,全面落实政府粮食安全责任,科学构建了富有主销区特色的现代粮食宏观调控体系。
(一)“一个中心”,就是以坚持和完善粮食工作各级政府负责制为中心,全面落实政府粮食安全责任。从2004年起,省政府与各地级以上市政府每届均签订粮食安全责任书,责任书内容包括粮食行政管理体制、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粮食流通管理、粮食储备和风险基金管理、粮食供求平衡、粮食应急、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粮食市场监测、粮食产业发展等八项内容。同时,各地级以上市政府与所辖县(市、区)政府均签订粮食安全责任书,促进政府粮食安全责任的逐级落实。2008年2月,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粮食安全责任考核办法。该办法规定,省政府对各地级以上市每届政府的粮食安全责任实行届中和届满前考核,由省发展改革委(粮食局)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实施;将《广东省粮食安全责任书》规定的8项内容细分为24个项目,把责任落实情况作为各级政府政绩的重要内容;对不履行职责,粮食工作存在重大失误,严重影响辖区粮食市场及社会稳定的,追究有关政府、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责任。
(二)“两项保障”,就是构建粮食储备体系和应急体系两项保障,确保政府粮食市场调控和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我省粮食市场外向依存度较高,要确保粮食供应万无一失,必须大力加强粮食储备和应急体系建设。在粮食储备体系建设方面,我省于1992年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地方粮食储备制度。最近,根据国家要求和省政府决定,我省将再次增加粮食储备规模,应对人口增长和粮食产需缺口扩大的挑战。2008年,经省政府同意,省有关部门颁布实施了《关于实施粮食经营者最低和最高库存量标准的规定》,推进建立政府粮食储备与企业粮食储备相结合的粮食储备体系。同时,从2004年起,推行政府储备粮市场化运作,省直属储备粮库全部通过市场公开竞价交易方式进行收储轮换,省级储备粮代储实行承储招标。在粮食应急体系建设方面,我省针对粮食生产和供应易受热带风暴等自然灾害影响的特点,于2003年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第一个粮食应急预案。目前全省各级粮食应急预案总数达114个,已落实粮食应急加工联系点372个、运输联系点222个、供应联系点774个,粮食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网络基本形成。
(三)“三大支撑”,就是构建粮食宏观调控载体、粮食流通基础设施以及粮食法规规章体系三大支撑。一是不断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为政府粮食宏观调控提供重要载体支撑。在解决“三老”等历史遗留问题基础上,全省国有粮食企业重组工作顺利完成。国有粮食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做大做强,成为政府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二是大力建设粮食基础设施,为政府粮食调控提供支撑。目前,全省基本形成以省直属粮库为核心、以市县粮库为骨干、以国家粮食储备库为后盾,与国内东北、长江和西南粮食走廊相衔接,辐射华南、调控全省的现代化粮库网络。纳入统计范围粮食仓储企业519家,有效仓容846万吨。同时,初步形成以广州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为龙头、以省内区域性粮食批发市场为骨干、以市县粮食批发市场为基础的粮食市场体系,县级以上粮食批发市场超过150个,粮油零售网点遍布城乡各地。三是积极推进粮食法制建设,为政府粮食宏观调控提供法律支撑。《广东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草案)》已经省人大常委会进行一读审议。粮食收购资格审核及监督管理、省级储备粮管理、地方储备粮库存检查、粮食系统储粮化学药剂管理等方面规章制度已出台实施。近两年省级储备粮质量综合合格率和宜存率均为100%。
二、主要成效
政府粮食安全责任的全面落实和现代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的初步形成,使我省粮食工作实现了“供需平衡、应急有效、价格稳定”三大目标。
――“供需平衡”。体现在粮食自给率不足40%的情况下,通过发展粮食生产、保持粮食顺畅流通、加强粮食产销合作等,有效解决了缺口粮源,实现了供需平衡。
――“应急有效”。体现为粮食工作成功经受了多起突发事件的考验,包括2003年“非典”引起的粮食抢购风波、2003年底和2004年初市场粮价快速上涨、2005年超百年一遇洪涝灾害、2006年严重洪涝灾害、2008年初雨雪冰冻灾害以及9月份强热带风暴“黑格比”的袭击等。在多次突发事件中,粮食供应始终做到不断档不脱销,实现了受灾地区“路断桥断粮不断”,为夺取抗灾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价格稳定”。体现在近十年来全省粮食价格指数上涨幅度除2004年和2007年以外都在2%以内,有的年份甚至出现负增长,是相对稳定的。2007年,全省粮食价格指数上涨4.4%,低于全国6.6%的涨幅。
三、主要体会
我省落实政府粮食安全责任、构建现代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的主要体会是:
(一)注重以人为本,是落实政府粮食安全责任的内涵。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粮食消费需求。实行粮食工作各级政府负责制和粮食安全责任考核制度,应该体现政府对民生的关怀和保障民生的责任,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以人为本的要求贯彻落实到粮食工作的方方面面。实践证明,根据保障民生需求实施的粮食工作各级政府负责制,经受了实践的考验,提升了政府的形象。
(二)注重解放思想,是落实政府粮食安全责任的精髓。落实粮食安全责任,意味着政府为自身设置责任。以内部规范和法律规范形式将政府自身的责任固定下来,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的力度和气魄。此外,粮食安全责任制度制订没有先例可循,是结合国家和省的要求以及我省粮食工作实际,大胆探索,科学总结而提出的。在粮食流通市场化条件下,有关制度设计要抛弃过去那种包管到底的模式,使政府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在为粮食市场运作提供良好环境的基础上,必要时对其加以调控,确保市场粮食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进一步加强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推进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和供应网络(以下简称“两网”)建设,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科学的食品药品监管理念,切实加强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网络建设,不断扩大农村食品药品供应网覆盖范围,建立健全农村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农村食品药品市场秩序,努力构建与农村收入水平和农村健康需求相适应的农村食品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具体工作目标是:
(一)农村食品药品监督网络建设。继续坚持以行政监督为主、社会监督为补充、诚信建设为保障,巩固已有成果,提升运行效能,加强农村食品药品监管制度建设,努力实现监督网络从形态建设向功能建设转变,不断提高监管水平。到20*年底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网覆盖率达到100%。
(二)农村食品药品供应网络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依法规范”的原则,以规范食品药品供应渠道为核心,以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直接配送、连锁经营为主导,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食品药品供应体系。农村食品供应网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到20*年底100%的乡镇设立食品连锁超市,30%以上的行政村设立食品示范店,农村食品供应网覆盖率达到60%以上、农村药品供应网覆盖100%行政村,切实加强对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的引导,提高运行质量,确保农民用药安全、方便、价廉。
(三)农村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各监管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努力形成全县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工作措施
(一)有效发挥农村食品药品监督网络作用
1、完善选人用人机制。要强化农村食品药品协管员、信息员管理,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确定适当人员担任食品药品协管员,在县食品药品监管等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下,承担辖区内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职能。协管员要协助上级部门加强农村食品药品监管,向农民普及基本饮食用药常识,通过对源头、流通和使用等环节的监管来保障农村饮食用药安全。信息员的聘任,一是要精选。聘任有责任心、正义感、热心食品药品监管、身体健康的村干部担任村级信息员。二是要用好。充分激发和利用他们的工作热情,确保这支队伍成为我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正常、有效开展工作不可缺少的一支生力军。三是要严管。年终考核优秀的予以奖励;称职的继续聘任;不称职的予以解聘。
2、完善学习培训机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协管员、信息员的培训,协管员和信息员每年培训一次以上。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使农村食品药品协管队伍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提升。
3、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县财政部门和各乡镇要根据“两网”建设工作的需要,把“两网”建设工作补助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有效保障农村食品药品“两网”建设所需经费和工作条件,积极支持农村食品药品安全“两网”建设。各乡镇食品药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到“八有”,即有固定办公场所、有机构牌子、有联系举报电话、有工作制度和职责分工、有工作记录、有辖区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档案、有自动化办公设备、有必要的经费保障。实现全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制度规范化、工作正常化、运行良性化,继续保持科学发展的态势、持续发展的趋势、健康发展的气势。
(二)持续推进农村食品药品供应网络建设
采取政府推动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办法,加快改造和规范农村食品供应体系,建立保障质量安全、服务方便快捷的农村食品安全供应网络,改善农村食品消费环境,提升农村食品消费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积极支持商贸龙头企业到农村发展连锁经营网点,建立食品配送和供应网络,在乡镇驻地开办连锁超市,在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开办连锁店,并通过实行统一动态的管理模式,培育一批管理规范、诚信经营的农村食品“示范店”。按照布局合理、方便购药的要求,深化农村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引导和支持药品批发企业向农村直接配送药品,鼓励零售连锁公司向农村延伸网点。鼓励和支持在没有药品供应的地方依法设置便民药柜,方便偏远地区农民用药。坚持以规范基层医疗机构药房为主、以发展乡村药品零售为补充的供应网络建设思路,继续开展基层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创建活动,大力支持缺医少药的“空白村”(行政村)开办符合条件、符合要求的非处方药销售点或零售药店,缓解缺医少药“空白村”农民买药难的问题。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强化领导。“两网”建设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平安建始”的重要内容。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从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对农村食品药品安全“两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农村食品药品安全“两网”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认真抓好各项措施落实。
【关键词】汽车冲压生产;安全体系;建设
安全是永恒的话题,安全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现代企业应该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真正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好。
一、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任何一项工作的成功需要具备四个要素,即明确的目标、完善的体系流程、好的方法、团队和强有力的领导。安全零事故一直是安全管理追求的目标,如何保证目标达成,安全体系建设是关键所在,应持续对标、广泛研讨,结合汽车冲压生产实际,构建科学有效的安全体系至关重要。
二、如何进行安全体系建设
汽车冲压生产安全体系建设可以从安全文化建设、管控体系建设、预防体系建设三个方面实施。
1.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很重要,安全文化建设主要围绕教育和活动两大方面,旨在提升和强化各级人员的安全意识。(1)安全教育落实。一是操作人员安全教育,如转岗、调岗员工教育,新员工入公司教育(三级安全教育),特种岗位作业人员教育。二是管理人员安全教育,既要做好单位负责人、主要安全管理人员岗位资格取证教育,也要做好日常教育,要定期对班组长以上各级管理人员开展例行安全教育,及时传递当前安全形势,或结合企业实际开展特定的安全教育。(2)安全活动开展。安全活动主要涵盖检查活动、安全作业技能提升活动、灾害预防活动。检查活动主要包括定期安全检查(日、周、月、季度、年)、经常性安全检查、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安全生产检查、专业(项)安全生产检查等。安全作业技能提升活动主要包括安全标准作业手册学习竞赛、起重作业技能比武、叉车作业技能比武等。灾害预防活动主要是季节性安全活动,包括春季防困、防传染病活动、夏季防暴雨、防暑活动,秋季防火活动、冬季雨雪恶劣天气防交通事故活动。
2.管控体系建设。(1)安全责任制管理。主要是安全目标责任状和红名单管理。要在上年末确定年度目标,制定年度安全目标责任状,并层层分解、层层签订,落实安全责任。红名单管理是安全目标责任状的补充管理和要求,针对事故责任人及相关联直接、间接管理人员采取的惩罚措施,主要是在季度奖金、年度评优、晋级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要求,即“安全一票否决”。(2)过程管控。主要包括分级管理、危险源管控、快速异常处理、隐患辨识等。分级管理是指安全管理分类分级实施,每个层级人员有特定的侧重点,当然一旦出了事情,责任也将对应担当,通常情况下,急救事故由冲压车间主任或科长负责,轻伤事故由冲压厂厂长负责,重伤事故由分管冲压厂的领导负责。危险源管控主要是规定危险源、隐患等管理机制,冲压车间主任要对特定危险源实施周点检,对冲压车间的重大隐患,车间主任要牵头负责整改,针对重大危险作业,实施冲压车间主任、冲压厂厂长审批制。快速异常处理主要是针对异常天气、同行业重大事故原因通过工厂信息平台及时共享,对冲压生产所辖区域内的相似重大隐患快速响应。隐患辨识主要是通过自查、互查、抽查等各种形式的检查促进隐患辨识体系有效落地,不断提升各级人员隐患辨识能力。(3)评价管理。评价管理主要包括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过程评价是安全过程管理的重要手段,主要是以周度和月度为周期,对冲压厂所辖区域的所有冲压车间和职能科室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审查,及时发现并制定措施改善存在的各类问题,按照既定的安全管理评价体系进行评价。目标评价是对安全管理结果的评价,主要是依照签订的年度安全目标责任状,对事故责任单位进行“四不放过”处理,确保事故原因查清、责任人员受到处理、广大员工受到教育、事故制定的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落实。
3.预防体系建设。事故预防是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要未雨绸缪、全面策划,多思考、多准备,把工作、措施做在前面,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预防体系。预防体系建设主要依照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要求,围绕安全基础管理、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三个方面开展。(1)安全基础管理。安全基础管理是预防体系建设的核心,也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和前提。要确保冲压厂及所辖各个单位安全管理机构与管理人员完善、齐备,且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网络,提升危险源、隐患辨识、防范、整治能力,履行安全管理职能。同时要做好事故管理、“三同时”管理、危险源管理、安全操作规程管理等。汽车冲压生产尤其要做好防机械伤害(如冲压设备夹伤、模具压伤等)、防车辆事故管理,针对新、改、扩建工程项目,要与公司规划、安保部门紧密对接,要求相关部门在规划设计阶段必须同步考虑安全相关设施,要在新工厂投产前的设备工装工艺验证阶段重点检查与安全防范相关的各类设施配备情况并在需要的情况下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冲压工厂、车间还要制定危险源管理或技术措施(如工位安全审核等)并常态化组织开展危险源识别、评价、防范。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通过标准化的过程检查确保严格执行且做到位。(2)设备设施。随着生产的发展,机器越来越被广泛使用,对机器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冲压车间现场设备实施种类也越来越多,国内的、国外的,手工的、自动的,设备设施管理的复杂性和要求也越来越高,设备设施问题导致安全事故也越来越普遍,设备设施管理逐步成为预防体系建设的关键。要做好设备设施安全管理,需做好设备设施的安全选购和使用管理、维护安全管理以及安全检查管理。设备设施的选购除了要满足技术方案要求外,更要注重质量要求,避免选购存在设计缺陷的产品,以确保本质安全。要建立健全各种设备设施管理制度、做好管理和操作人员培训,确保使用设备设施时能够严格做到“三好”、“四会”、”四项基本要求”、“五项纪律”等基本要求。要按照设备设施维护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岗位设备设施维护保养管理标准做好设备设施的维护安全管理。要持续强化落实冲压设备设施周期性检查整改机制,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理,要确保行动高效、措施有效,从而确保冲压生产现场使用的各类电气设施安全可靠,确保所有车间所有冲压自动化生产设备各项防护措施合格、有效,确保压力机储气罐、各种气体气瓶等设施完好可靠。(3)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要做好作业环境改善和5S管理,制定“冲压厂(车间)5S管理操作规范”,明确管理流程、检查方法、评价标准、整改验收流程及要求等,通过作业环境改善和5S管理,确保冲压生产现场工艺、设备、原材料、工位器具以及操作空间、操作、操作程序、劳动组织等符合规范和标准。要持续管理、整治冲压作业现场的“脏、乱、差”现象,努力为员工创造安全、良好的作业环境。同时,要做好冲压生产职业危害管理,重点控制冲压生产现场职业病危害防范点,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冲压生产线作业中佩戴耳塞且控制持续接触噪声的时间、对大吨位压力机实施封闭隔声、在钣金区域增加除尘装置及通风设施等,并定期组织开展压力机区域、钣金作业区域等职业危害点检测,定期组织员工到专科医院进行噪声、粉尘等职业危害体检,建立员工岗位动态调整机制,开展周期性轮岗,完善职业卫生防护体系,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三、结语
通过安全文化建设、管控体系建设、预防体系建设,汽车冲压生产安全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近两年,我司冲压车间安全事故、安全隐患较同期明显下降。当然,安全管理是各项管理的前提,安全工作永无止境,汽车冲压生产安全体系建设也应是一个持续长久的工程,应不断完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参 考 文 献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和《药品管理法》。以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为目标,积极探索和建立制度完善、运转良好、成效显著、惠民明显的城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力争把区打造成为全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示范区、食品药品安全消费放心区、食品药品诚信经营模范区。
二、工作内容
(一)构建安全责任体系,落实工作责任
建立“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完善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为主导,卫生、质监、工商、公安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协商解决食品药品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形成工作合力。落实工作责任,药监分局与各乡镇、街道、龙岭工业园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站签定食品药品安全责任状,各乡镇、街道、龙岭工业园食品药品监管站与各食品药品经营单位签定食品药品安全责任状,并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绩效考核体系。
(二)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完善监管网络。
在各乡镇、街道、龙岭工业园成立食品药品监管站,并确定1名食品药品专干,聘任2-3名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员(经培训,考试合格后,受药监分局委托行使一定的执法权,由区法制办发给行政执法证),在各行政村(社区)选择并培训1名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建立全方位覆盖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
(三)建立技术支撑体系,提高监管能力
加强电子监控系统、公共服务系统、监督执法系统、综合办公和远程教育培训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为主的食品药品“五大系统”建设。添置食品药品检验检测必备的硬件设施,努力掌握新的先进的检验检测手段。
(四)构建诚信评价和安全风险评估体系,严控质量风险
建立全区食品药品安全预警机制、快速反应机制和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应急管理专业队伍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建立和完善违法药品广告公告警示制度,引导群众正确看待和购买使用广告药品及医疗器械。公安部门要加大对违法食品药品安全的打击力度,对犯罪分子构成强大威慑力。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全区食品药品企业信用档案,对全区食品药品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和划分,实施分类管理。
三、工作步骤
(一)准备实施阶段(2011年6月至2011年7月)。成立区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区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动员会,制定下发《乡镇食品药品监管站评价指导原则》、《城乡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对试点乡镇食品药品专干、监管员、信息员的业务培训,做好2个乡镇食品药品监管站试点。
(二)全面推进阶段(2011年8月至2011年11月)。在总结试点站工作的基础上,邀请省、市领导来我区检查指导,确定全区乡镇监管站建设模式和标准,召开现场会,通过以点带面,在全区全面铺开“城乡一体化”建设。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1年11月至2011年12月)。迎接省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考评验收检查,听取意见,狠抓整改,进一步提高我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区人民政府分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副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办协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副主任、药监分局局长任副组长,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其他成员单位和各乡镇、街道、龙岭工业园分管领导为成员,加强对区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龙岭工业园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明确专人负责,引导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履职、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争取各方支持。
努力争取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我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大力支持,确保建设试点经费及时拨付到位。同时,按照规划,区财政适当安排2011年至2013年的创建工作经费。
一、健全消防安全责任体系,落实消防安全责任
(一)健全消防安全工作职责。镇要将消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平安建设、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和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层层签订消防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明确消防安全工作重点,实施消防责任捆绑制度。要健全消防安全委员会议事规则,及时解决重点问题,研究部署消防安全工作,健全镇消防安全管理组织,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责任。
(二)健全行业部门消防安全工作职责。各行业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定消防安全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健全部门信息沟通及联合执法机制,强化部门措施,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经发办、建环中心、农服中心、财政所等部门要积极推进消防站、消防水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环中心要加强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使用新型建筑保温材料的监管。
(三)强化社会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各级各相关部门要与所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并督促单位抓好落实。要明确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多产权多业主建筑以及联合主体、共同主体等模糊主体的消防安全责任,并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相关职责。推动社会单位完成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
(四)强化消防安全行政问责机制。各级各相关部门要研究制定消防安全约谈、问责等制度,对消防工作实行半年督导、年终考评制度。凡发生较大以上或者造成社会重大影响火灾事故的,要严格按规定进行问责,除追究火灾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外,还要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属地政府、相关部门领导的责任。
二、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夯实火灾防控基础
(一)进一步完善城乡消防规划。镇要认真组织实施《市镇“十二五”社会管理创新发展规划》(府办发〔〕71号),在编制总体规划时要同步编制消防规划,将公共消防设施、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等消防安全布局纳入城乡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2013年已完成总体规划的建制镇要完成消防规划编制或在总体规划中设消防专篇,并将农村消防水源、消防车通道等消防基础设施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二)进一步加强消防装备建设。根据《市镇“十二五”社会管理创新发展规划》和《公安消防部队-2015年灭火救援装备建设规划》要求,消防站车辆器材装备和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配备需达到《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修订)》要求。
三、创新消防安全管理模式,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一)提升社会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水平。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市镇推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府办发〔〕67号)要求,落实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相关要求,明确消防专(兼)职管理人员,保障运行经费。推行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度、联防联治、定期检查、隐患处理、联席会议、宣传培训、信息报告等七大工作机制,确保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有效开展。镇消防大队要加强指导,确保年内50%的乡镇、村、社镇达到“网格化”管理的标准。
(二)提升社会单位“户籍化”管理水平。要按照镇政府制定出台的“户籍化”管理办法,全面实施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行业、系统的主管部门应在本行业、系统内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督促指导单位(场所)落实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工作,建立消防安全联勤联查制度,提升消防安全档案规范化建设,完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消防安全自我评估三项报告备案制度,实现单位消防安全“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镇消防大队要加强指导,确保年内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实现“户籍化”管理100%达标。
(三)提升火灾隐患防控督改水平。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深入开展出租房、合用场所、公众聚集场所、高层建筑及建筑消防设施、消防产品等重点领域专项治理,消除火灾隐患。在重大节日、重大活动等重点时段,专项部署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工作。加强重点火灾隐患集中镇域和重点场所的监管力度,定期开展督导,协调督促隐患整改。要扎实开展“除火患,保平安”、“畅通生命通道”等专项行动,彻底消除一批重大火灾隐患,确保全年火灾形势平稳。进一步规范“96119”平台运行机制,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健全有奖举报投诉、定期回访等机制,广泛发动群众举报投诉火灾隐患。
四、强化消防队伍建设,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一)加强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建设。根据公安部等五部委《关于积极促进志愿消防队伍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我镇应当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提高我镇、农村抗御火灾等灾害事故的能力。采取发展志愿消防队伍、全民火灾预警员等措施,扩大消防力量覆盖面。
(二)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保障。要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地方消防经费管理办法》(财防330号)精神,进一步健全经费保障机制,要将消防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优先保障消防抢险救援所需的特种器材和个人防护装备经费,并适度建立健全消防队员工资福利待遇和医疗保障制度。
(三)加强消防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要落实综合应急救援联席会议制度和灭火救援专家组例会制度,定期分析研判我镇灾害事故形势,评估队伍装备建设水平,密切各联动部门与应急救援队伍之间的信息联络。建立健全灾害事故应急预案联席修订制度,实行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实时动态更新。
五、深化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全民消防安全素质
(一)深化消防宣传基础工作。全面宣传贯彻《全民消防安全教育纲要》,创新“进村达户”式宣传,将消防安全宣传工作纳入“网格化”、“户籍化”管理内容,重点抓好《消防安全二十条》的宣传,编写适用于普通民众阅读的非学历型短期培训教材,并大力开展消防知识大普及行动。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设施和网络建设,完善安全技术标准体系,大力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创新监管机制,规范监管行为,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
二、工作目标
经过五年的努力工作,全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和机制逐步完善,监管队伍素质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技术装备进一步改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建设和检测技术水平显著提高;食品药品生产经营秩序明显好转,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大幅减少。
——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全市食品安全信息监测覆盖面达到90%;市区和城镇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的鲜活农产品的抽检质量安全合格率达到95%;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处理率达到100%;食品召回覆盖面达到85%;食品生产企业专项检查覆盖面达到95%。
——药品安全监管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农村药品监督网覆盖率达到100%,农村药品供应网覆盖率保持在80%以上;市药品检验所对国家药品标准的独立全项检验能力达到95%。药品监督抽验覆盖面达到90%,药品、医疗器械举报投诉处理率达100%。药品不良反应监测(ADR)报告达到200份/百万人口;市、县(区)两级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网络覆盖率达到100%;重大药害事件处理率达到100%。
三、主要任务
(一)食品安全方面
1、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加强对重点地区“菜篮子”基地环境监测监控,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网点。规范食品质量市场准入制度,逐步推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可追溯制度,完善市场例行监测制度,在县城区以上城市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建立鲜活农产品质量监测监控点。防控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发生,完善我市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加快无公害食品(农产品)、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完善对经营者主动退市的管理机制,对肉制品、乳制品、饮料、粮食加工品及食用植物油等高风险食品开展食品召回工作。
2、提升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水平。整合现有检测资源,加强市、县(区)产品质量检验机构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建设,形成覆盖全市的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与保障网络。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为县级配备快速检测车,为乡镇配备快速检测箱。推广餐饮业常见危害因素的检测技术,完善餐饮业10种常见化学性和生物污染因素的快速检测技术。逐步实施全市性的“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统一抽验,提高全市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和食品的市场竞争力。
3、构建食品安全信息体系。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和基础设施,形成省、市、县三级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建立高性能、易管理、安全性强的食品安全动态信息数据库。以食品安全信息网络为基础,建立食品安全信息中心,对食品安全信息进行分类、筛选、综合分析和监测;对食品安全状况做出评价和预警,定期编写、全市或某一行业的食品安全状况报告。完善我市食品安全信息管理有关制度,加快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制度,保证信息的准确性、规范性和统一性。
4、加强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及相关配套制度,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反应机制,建立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信息传递快速通畅、处置措施有力有效的食品安全快速反应联动机制。建立应急指挥决策体系、应急监测、报告和预警体系、应急检测技术支撑系统、应急队伍和物质保障体系,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和指挥。加强应急现场处置能力建设,培训应急处置专业人员,提升政府应急处置能力。健全食品安全事故查处机制,加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督查督办力度,建立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回访督查制度和食品安全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5、建立食品安全评估评价体系。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评价制度和体系,研究食品可能发生的危害后果及其严重性,以及危害发生的概率,并据此划分食品的风险等级,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把食品安全评估评价工作与风险预警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科学的食品安全评价体系,为政府制订食品安全监管控制措施提供技术支持。
6、加强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食品安全诚信档案,推行食品安全诚信分类监管。建立食品企业红黑榜制度。继续做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及时推广,力争信用体系建设取得实效。开展诚信教育,提高食品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食品行业安全自律制度建设,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强化食品卫生许可和监督管理。
7、继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行为,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完善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对食品企业的日常监管,探索农村小型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的有效监管模式,有效遏制使用非食品原料、滥用食品添加剂和无证照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市场监管力度,加大市场巡查力度,严格落实食品经营索证索票、购销台帐等制度,强化食品安全责任。重点打击制售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商标侵权、不合格食品等违法行为,严查有毒有害食品,严把食品市场准入关。
8、全面提升农村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推动食品安全示范县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现代流通网和社会监督网,建立农村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完善对小作坊、小食杂店、小餐馆和“农家乐”的监管机制。建立农村家庭宴席卫生指导制度。完善中小学校及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实施农村食品质量准入、交易和退市的全过程监管。加强对城乡结合部和农村传统集会、庙会及商品展销交易等场所的食品安全监管,防止和及时处置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全面完成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目标任务,总结推广经验,发挥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以食品安全示范县建设推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9、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相关认证工作。完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饲料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大力推进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制度,积极开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认证工作。推动农业投入品生产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生产过程开展管理体系认证。进一步规范认证后企业的自律行为,保证认证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和信誉。
10、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开展“食品安全进农村”、“食品安全进社区”、“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开展“绿色消费”理念和食品安全知识普及教育。每年5月份集中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月活动,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普及食品安全基础知识,增强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和参与监督能力。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培训体系,对政府管理人员、执法者、企业管理与工作人员、新闻工作者、消费者进行多形式、多途径的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
(二)药品安全方面
11、提升药品生产质量监管水平。提高《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实施水平,强化药品GMP跟踪检查,切实提高监督检查的实效性、针对性;强化药品生产的动态监管,全面实施药品生产企业驻厂监督员制度、质量授权人制度,强化药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督管理;建立企业诚信档案,促进企业自律;通过建立药品安全动态监管系统,实现药监部门对药品生产的实时监控,实现对全市特殊药品生产、经营单位特殊药品数量及流向的实时监控。加强中药源头监管,推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保证中药材质量。
12、加强药品流通市场监管。进一步贯彻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配合医药体制改革,推动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加大对企业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转换评价的指导力度。严格药品说明书、标签的审核工作,进一步加强对药品说明书和标签、包装管理。健全全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规范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监测制度。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建设,提高市、县两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能力。重点实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表的标准化,加大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监督管理力度,提高我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质量。完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管理办法及跟踪检查制度,强化GSP跟踪检查的针对性,实施《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促进现代物流发展。建立和完善药物滥用监测网络及特殊药品监管网络,对特殊药品实现每一针、每一片流向的监管。建立品、流弊和滥用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和预警制度,完善品、依赖性和药物滥用潜力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
13、加强药品检验体系建设。加强药品检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实验大楼建设。提升药品检验能力,完成计量认证复查和部分食品检验的扩项工作,使我市药品检验设施与能力达到全省先进水平。进一步推广快检技术,充分发挥药品快检车的作用。
14、规范医疗器械安全监管。实施医疗器械质量体系管理规范,逐步对第二、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实施医疗器械质量体系管理规范进行检查,促进生产企业达到规范要求。建立市、县(区)两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网络。根据《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和《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报告体系,强化企业的报告责任和义务。搭建上市后医疗器械风险效益评价的技术平台,建立预警、召回等制度。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在用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提高在用医疗器械监管效率。
15、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械行为。重点查处涉及面广、影响大、公众反应强烈的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大案要案,提高监管工作效能。开展药品医疗器械产、供、用单位的专项整治和监督抽验,加强对中药材、中药饮片监管和对药品、医疗器械包装、标签、说明书的专项检查,继续开展对非药品冒充药品的检查和药品广告品种专项整治。积极发挥“药品快检车”的作用,建立起以“掌握信息、快速筛查、靶向抽验、目标检验”为目的的药品抽验模式,不断提高稽查工作效率,稳步提升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抽验合格率。
16、继续整治药品、医疗器械广告。食品药品监管、工商、广电、新闻出版和宣传部门要密切配合,建立综合治理机制,重点整治未经审批擅自的品种、擅自篡改批准内容的品种和使用过期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的品种。针对性地开展广告品种抽验,重点查处在大众媒体上的处方药、非药品宣传药品疗效的广告。
17、推进药品和医疗器械诚信体系建设。全面开展药品安全信用管理,积极推进企业诚信建设,在建立健全药品批发企业信用档案资料的基础上,全面启动药品零售企业信用档案资料的建立,认真贯彻实施好《市药品经营企业诚信建设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实施意见》,开展药品经营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活动。
18、深入推进农村药品监管网和供应网建设。大力发展农村药品配送网络和零售供应网点,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合法药品经营企业集中配送进乡入村,鼓励批发企业向农村配送药品,鼓励连锁企业向农村延伸网点,建立符合要求的农村药店。强化农村药品协管员、信息员队伍建设,加强农村药品监管,向农民普及基本用药常识,建立起“运行良好、监管有效”的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和供应网络,从源头、流通和使用等环节的监管来保障农村用药安全,实现农村药品监督网覆盖率达到100%,供应网覆盖率达到80%。
19、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设。建设市级药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急处理指挥中心,加强应急指挥中心信息通讯、机动能力装备与建设,配备应急检验检测设备,提高应急信息报告、指挥、处置能力。加强市级药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急处理培训演练基地建设,开展应急知识的技能培训,组织定期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0、推进药品、医疗器械监管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推进信息化步伐,建立和完善市、县、乡(镇)三级药品监管信息网络及安全平台。积极推进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创新监管手段。以药品批发企业和市区、县城药品零售企业为核心,建立电子信息网络平台,逐步推广到县城区和乡镇药店,实现监管信息资源共享、监管手段便捷,监管效益提升。
2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改善各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的办公和装备条件,建设办公业务用房,配备必要的执法装备。经过五年建设,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行政执法机构的办公业务用房和执法装备基本满足执法需要。
四、保障措施
22、完善安全责任体系。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定期分析评估本地食品药品安全状况。各部门要密切配合,相互沟通协作,形成完整的监管链。积极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引导企业真正成为食品药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生产经营企业要强化自律意识,建立健全企业责任制度和自律制度,完善内部管理,提高企业诚信度,积极履行和承担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3、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行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审批方式,规范审批程序,推进政务公开。建立食品药品监管重大决策听证、论证制度,加强行政复议。创新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提高行政监管效能。强化基层执法队伍的法律法规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的能力。
关键词: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5-000-01
一、农产品批发市场在食品安全管控中的作用
目前,中国大中城市的农副产品流通已形成了以集贸市场为基础,批发市场为中心,直销配送和超市经营为补充的农贸市场体系,其中农产品批发市场在该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农副产品现货的集中交易场所,对于大中城市以及周边地区农副产品的供求平衡、物价稳定及食品安全管控等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农产品的主要特点是小生产、大流通,食品安全问题往往发生于生产环节,却爆发在流通环节,农批市场作为主要的流通环节,肩负着重要的食品安全管控责任。虽然农批市场的食品安全管控的范围有限,仅限于在市场内的运营期间,但是市场可以通过对自身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及运用,直接对市场经营户销售的农副产品进行严格管控,并且充分利用市场的信息数据通过对市场经营户的商品质量要求而间接引导产地的农副产品生产要求及质量标准的提升,从而整体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
二、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内容
1.准入建设
(1)对入场的经营户和农副产品严格执行准入管理和监督检查,入场经营户需向市场监管部门办理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及税务登记证等有效证件,在核准范围内经营;市场监督检查经营户严格执行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做好食品索证索票、进出货检验及经营台帐等工作,实现入场农产品食品安全可追溯。(2)经营户作为独立的经营主体,市场与经营户签订食品安全协议书,明确食品经营要求及安全责任。(3)市场管理人员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上到市场负责人,下到普通管理员,层层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同时市场建立食品安全管控领导小组,在各交易区域设定食品安全专员,有明确分工,把食品监管工作任务细分到每个交易品种、每条交易街、每一户。
2.日常巡查管控建设
(1)日常巡查。巡查内容主要包括证照齐全有效、索证索票、进销台帐、食品包装储存等。巡查模式分为五个层面,一是市场各业务部门自查自纠,一户一档巡查登记,对食品安全各类标准化内容进行检查,实时反馈;二是食品质量管理部门每周日常抽查,根据食品安全问题发生频率高低对各区域、各品种科学排查;三是每周由市场主要负责人带队现场巡查,对发现的问题以工单形式通知各有关责任部门,限期整改;四是联合政府有关质检部门对市场开展专项检查,根据国家最新食品安全指导要求,规范经营;五是向社会公开聘请义务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以消费者的角度对市场的食品安全隐患进行抽查,每月将发现的隐患问题与市场沟通整改。(2)食品安全检测。市场自建农产品质量检测室或引入政府部门、第三方农产品检测机构,24小时不间断对入场蔬菜、水果、肉类、淡水鱼等农产品进行质量抽样检测,检测结果匹配到产品的品种、来源、批发商和进货时间等信息数据,每天通过市场电子滚动屏及时对外公布。食品安全检测工作计划及信息数据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以一年为循环周期,12个月划分的各类蔬果上市时间,结合历史检测数据评估出高危产品、季节性高危产品等,对其加强抽样检测,提前防控;二是收集各类食品安全新闻资讯,对某些问题食品进行专项管控,抽样批次及频率对应增加;三是对于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发现的某类食品在一周内频繁超标的,将及时在食品安全监控系统平台体现,并及时通知相关管理部门加强监控,与政府有关部门共享监控信息,共治共管。(3)舆情管理。市场成立食品安全专项工作小组,每天收集各类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资讯汇总分析,对于敏感信息给予重视,报告市场管理层,并针对其要点提前布控。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可以主动应对,采取合理解决措施,消除问题隐患,降低风险,实现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目的。
3.食品安全辅助管控建设
(1)食品安全关系维护。维护的主要对象是政府、新闻媒体、经营户和消费者,方式主要是与政府实行信息共享,及时沟通;与新闻媒体保持良好关系,对反映食品安全问题及时回复及解决;对经营户宣贯各类食品安全工作,包括食品风险,违法成本等,告诫经营户切勿以身试法;对消费者开展购物指导和食品安全知识普及活动。(2)食品安全培训与宣传。一是对经营户的教育宣传,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防范意识,守法经营,诚信经营;二是对市场管理员的培训,主要是日常巡查和操作流程的培训,提高其管理水平。(3)食品安全工作应急演练。每年进行一到两次针对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演练,主要是通过舆情管控内容对于高危食品事件进行模拟演习,以掌握处理此类事件的方法。(4)信息化手段。通过信息化工具及方法加强食品安全管控,对于市场检测、生产基地信息综合在市场信息平台上统一运用。
4.食品安全资金筹集建设
(1)市场自筹。建立食品安全专项资金,购置检测仪器及聘请专业人员开展食品安全工作。(2)政府补贴。食品安全作为社会问题,单靠市场的力量应对远远不够,国家近年来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每年均推出一系列食品安全专项资金补贴项目,市场可以根据项目有关要求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请,从而获得政策专项资金扶持。(3)经营户检测需求。经营户在销售产品时需要向采购商和供货商出具有关具备资质的产品批次检测报告,市场可以将经营户的检测需求与市场食品安全检测结合起来,既适当减轻了经营者检测费用,同时也有效节省了市场检测费用,并且能起到引导经营者将产品主动送检的作用,促使农产品流通的食品安全把控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崔海泉.最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规范化管理实用手册.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8.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按照“总体规划、属地管理、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督促安全生产单位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促进我区交通系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工作目标
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作为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重要内容,利用三年时间,建立我系统安全生产单位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隐患自查自报系统为核心,健全完善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培训。通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落实企业、涉渡乡镇政府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促进安全生产单位由被动接受安全监管向主动开展安全管理转变,由政府部门行政执法排查隐患为主向企业,涉渡乡镇政府日常管理排查隐患为主转变,由治标的隐患排查向治本的隐患排查转变,逐步建立安全隐患调查治理体系。
三、重点内容
(一)排查治理范围:局系统和涉渡乡镇政府。
主要包括:
1、全区水上交通安全
2、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
3、工程桥梁施工安全
(二)排查治理内容
水上交通安全主要是排查渡船是否达到适航状态;救生设备是否齐全;标准化渡口是否达标;渡工运营是否按规定操作等等。
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主要是否做到警钟长鸣;安全培训教育是否正常;司乘人员安全意识是否逐步加强;“三不进站五不出站”是否坚持等等。
道路桥梁施工安全主要抓施工前是否经过安全培训;是否有安全资质证明;施工中是否在工地设立警示标志;人员是否穿戴安全服(帽);机械设备是否定期检查等等。
四、工作步骤
结合安全生产单位标准化建设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分别抓好水上交通安全、道路运输企业安全和施工安全,分三个阶段推进:
(一)建设试点阶段(第一阶段:2012年5—12月)主要是摸清底数,实施分类分级监管;制定排查标准;统筹安排,确定试点范围。
(二)推广普及阶段(第二阶段:2013年1—12月)主要是借鉴试点工作经验,在全系统全面推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抓好安全生产单位安全隐患自查自报工作。
(三)巩固提高阶段(第三阶段:2014年1—12月)实现安全隐患从排查、登记、上报、监控、整改,到评价、销号、统计、检查、考核等全过程、动态化、重预防的管理,构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按类分级,依级监管”长效机制。并做好进一步完善体系建立工作制度、标准和管理办法。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安排部署
我局成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担人任正副组长,由局安办室负责具体日常工作。
(二)落实责任,完善考核机制
局属各安全生产单位和涉渡乡镇政府要进一步明确安全监管职责范围、内容和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要严格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对行动不力的要给予通报,严肃处理;对成绩突出的,要给予公开表扬和奖励。
(三)培养典型,发挥榜样作用。发现典型要召开先进典型经验交流会、座谈会。要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示范单位和典型企业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