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财务分析的相关理论范文

财务分析的相关理论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2:3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财务分析的相关理论,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财务分析的相关理论

篇1

关键词: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研究;问题;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财务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财务管理为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体系的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发展的比较晚,财务管理的实体也先与财务管理理论进行发展,直到目前为止,我国都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整体、系统化的财务管理理论,但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加上我国正朝着国际接轨的方向发展,这使得我国的财务管理实践需要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理论进行科学的指导,以达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最佳效果,并促进我国的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一、财务管理理论介绍

所谓的财务管理理论,就是在之前的财务管理实践得到的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进行归纳和总结,然后在实践中发展,再总结,从而期望得到一套系统、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指导思想,进而将指导思想发展成指导理论,该指导理论是为了指导财务管理工作科学有效的展开,以发挥出财务管理工作的最大作用。而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就是指财务管理包含的几个大内容以及这确定几个大内容重要性的先后顺序,和对内容的重要性排序的标准。

二、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结构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是建立在财务管理环境之上,再通过假设由目前初具规模的财务管理理论基础和财务管理的目标引导下延伸出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

(一)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的内容存在缺失的现象

目前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主要内容仅包括了财务管理的对象、方法和原则等,对于财务管理中的目标和假设,在实现上控制的力度不足,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机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人员也缺乏科学、严谨的财务管理理论作为平时财务管理工作时理论依据,仅凭主观意愿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加上我国的许多企业将财务管理和企业的其他管理区别开来,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到企业管理体系中去,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混乱,财务管理理论内容缺失。

(二)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存在逻辑不严谨的现象

一套系统、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能够指导财务管理工作井井有条的进行,能够使财务管理工作前后呼应,从财务管理工作中体现出财务管理理论的科学性、逻辑性和完整性,使财务管理工作具有条理性。如果财务管理理论存在逻辑不严的情况,那么直接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出现混乱,财务管理的作用大大降低,影响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健康发展。

(三)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层次存在不明确的现象

在我国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对于新出现的管理问题往往是通过财务管理人员花更多的时间进行处理,并没有对这类问题进行科学的分类,这就无法明确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中的要素,造成了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层次感不明显,界定混乱,使财务管理人员对管理对象的分类存在混淆的现象,极大的降低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措施探究

(一)明确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奠定发展基础

财务管理工作和其他的管理工作一样有必须要遵循的方法和原则,所以财务管理工作内容和财务管理方法与财务管理原则都属于整个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可以很大程度上保证建立的财务管理理论具有科学合理性。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包含了企业的筹资、投资、营运和分配等方面,财务管理原则能够有效的约束财务管理工作的行为,很大程度的保障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合法性,这样形成的科学、系统的财务管理理论并和企业的实际财务管理的内容和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为企业提供正确的财务依据,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财务管理基础建设

财务管理假设、环境和目标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情况构成了财务管理理论的基础。对于财务管理环境,它是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逻辑起点,一切财务管理工作都是围绕财务管理环境来进行的,即它是一切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对于财务管理假设,它主要针对的是财务主体和社会市场投入和产出间的比例,是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财务管理目标,它是建立在财务管理环境和财务管理假设的基础上,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导向,在财务管理业务上也具有指导作用,总体来说,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环境和财务管理假设的总结,又可以指导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

(三)以业务理论实现财务管理目的

财务管理通用业务是指一般企业都具有的财务管理工作,范围较大,通用业务能够给企业的筹资、投资、营运和分配进行一个科学的研究和总结,能够让企业的财务管理朝着积极的一面发展,是建立财务管理理论有力的事实依据,是建立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基础。实际上,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建立就是构建一个针对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大的框架,让财务管理人员在这个框架中进行工作上的发挥,以达到财务管理的目的。

四、结束语

财务管理理论结构是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以达到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指导的作用,但由于我国这方面起步较晚,制约因素存在比较多,加上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财务管理理论是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大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 高华,张健.网络经济下财务管理新思考[J].商业研究,2008,(6):177-179.

[2] 杨芬.浅析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J].现代营销,2011,(10):129-129.

篇2

(一)账户使用 票据有支票、本票、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四种。在账户使用上,支票由于期限较短(一般10天),企业无论是收到支票还是签发支票,都应通过“银行存款”账户核算;本票和银行汇票期限较长(本票2个月,银行汇票1个月)、月末往往流通在外,应使用“其他货币资金”账户核算。开出票据借记“其他货币资金”账户,收到票据送存银行并根据进账单回单借记“银行存款”账户;商业汇票本质上是延期付款的证明书,由购销双方签发,所以使用“应收票据”账户核算。

(二)结算程序 在结算程序上,实务中收到支票送存银行并根据进账单回单,借记“银行存款”账户的做法,其实不对。实际上,支票送存银行后,各商业银行必须定期进行票据交换,以确认票据的真实性,待审核无误后才能将款项由付款方划给收款方,因为银行不垫付资金。在实务中有两种做法:一是进账单一式三份,一份银行留存,一份退给交票方,一份作“收款通知”,交收款方入账;二是进账单一式两份,一份银行留存,另一份退给交票方,待票据交换无误后代作“收款通知”用。

(三)票据加密 为保障支票持有人的权益,有条件的地区可使用支票圈存,即商业银行通过网上银行对支票的真实性和结算金额进行鉴别,并在支票上圈存确认。此外,为了防范支票丢失被冒领以及伪造支票等风险,出票人可通过设置最高结算金额、支付密码等措施,来加强支票的管理。

二、存货相关会计处理

(一)存货涉税 对于存货中的原材料,若使用用途改变,如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等,其进项税额按税法规定不得抵扣,应当转出计入有关账户。会计处理上,借记有关账户,贷记“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等账户。对于存货中的自产产品,若用于对外投资、发放职工福利、分配给股东、捐赠以及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等按税法规定视同销售,应征收增值税。在税法上视同销售的情形,其会计处理是否确认产品销售收入,还应根据收入确认标准进行具体判断,只有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才能确认为产品销售收入,否则应按产品成本入账。比如以产品对外投资,视同将产品出售后以收到的款项再对外投资,应确认产品销售收入。会计处理上,借记“长期股权投资”账户,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账户。

(二)跌价存货销售 存货如果计提了跌价准备,销售时应按比例结转存货跌价准备,借记“存货跌价准备”账户,贷记“主营业务成本”账户,以还原存货真实的成本。

(三)商品售后经营性租回 为了防止虚假交易,对于商品售后经营性租回,如果售价高于公允价值应通过“递延收益”调整。例如健身器材商品成本90万元,公允价值100万元,售价110万元,销售的同时签订经营性租赁协议租回,商品并未交付。在会计处理时,应将公允价值与商品成本的差额确认为商品销售损益,将售价与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递延收益”,在租赁期内按租金费用比例分摊。如果售价低于公允价值且该损失将由低于市价的未来租赁付款额补偿,也需要通过“递延收益”调整。

三、固定资产相关会计处理

(一)固定资产涉税 自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后,对于购进固定资产支付的增值税,并非一概允许抵扣。允许抵扣的仅限于货物类固定资产,而且必须符合增值税应税项目的规定。其进项税额可以抵扣的主要是购进机器设备等货物类固定资产;而以下情况其进项增值税不允许抵扣:一是对于用作建造房屋等不动产而购进的工程用材料,二是用于非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类固定资产。另外,在购建固定资产过程中,如果不动产在建项目领用材料,其进项税额也不能抵扣必须转出,借记“在建工程”账户,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账户;如果不动产在建项目领用产品,其销项税应计入工程成本,借记“在建工程”账户,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账户。

企业购进货物类固定资产运费涉及增值税的,在取得合法凭据后按规定允许抵扣进项税额。目前的规定是:接受铁路运输服务,按铁路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上注明的运费(不包括装卸费、保险费等其他杂费)金额,按7%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自2013年8月1日起,陆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等货物运输,增值税税率为11%。货物类固定资产销售时,销项税额分时段计算,2009年1月1日之前购进的,按4%税率减半征收,在此之后的,按现行税率17%征收。销售时,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账户。当货物类固定资产出租时,其租金为含税租金应换算出销售额,税率为17%,确认销项增值税。

(二)固定资产盘盈 对于固定资产盘盈,一般都作为前期差错处理,但实际上固定资产盘盈也应当分前期差错和本期差错两种情况。本期的差错,应当采用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和补充更正法更正,只有前期差错才需要调整受影响的各期会计报表相关项目。

四、无形资产相关会计处理

(一)账户使用 设置“无形资产”账户来核算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出租、出售应分别计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账户。无形资产转让式出售后应冲减“无形资产”账户。

(二)累计摊销 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应在期末判断是否减值,对于使用寿命确定的无形资产应当确定在使用过程中的每期摊销额,并应对其使用寿命和摊销方法定期进行复核。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不能等同于使用年限,在计算无形资产摊销额时既可以根据无形资产的使用年限也可以根据构成使用寿命的工作量等计量数量确定。其摊销的会计分录视无形资产的服务情况分别计入“管理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等账户。

(三)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自2013年8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后,专利、技术、商标、商誉、著作权等为增值税应税项目的无形资产,增值税税率为6%。企业购进增值税应税项目的无形资产,其进项税额允许抵扣。会计处理为:借记“无形资产”“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企业出售、出租应税项目的无形资产,应征收增值税,借记“银行存款”“累计摊销”等账户,贷记“无形资产”“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等账户。

五、投资性房地产相关会计处理

(一)账户使用 投资性房地产若以成本计量模式转换为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其公允价值上升按现行规定,贷记“资本公积”账户;出售时,对于原计入资本公积和转换模式后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均应冲减“其他业务成本”账户。

(二)投资性房地产涉税 投资性房地产出售、出租按规定应交纳营业税等相关税费。对于在二级市场上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应按销售价款扣除拍卖成本或土地受让价款后的余额(出售)或租金收入(出租),交纳营业税。

对于房产应区分情况:若是企业购置的房产出售,应按销售价款扣除购置原价后的余额,交纳营业税;如果企业自建房屋出售,应先按建筑业劳务确定的营业额交纳3%的营业税,再按销售不动产交纳5%的营业税。若房产出租,应按租金收入交纳营业税。企业计算出营业税,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同时,在计算营业税时,按规定可以从营业额中扣除的金额必须提供合法有效的凭证,否则不得扣除。

六、所得税相关会计处理

(一)暂时性差异 有些资产或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逐期变动,在确认本期暂时性差异时,应分清暂时性差异是发生还是转回。例如,交易性资产——股票,购买成本1100万元,上期股票跌价100万元,资产账面价值1000万元,计税基础110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0万元,税率25%,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5万元;本期股票涨价110万元,账面价值1110万元,计税基础1100万元不变,暂时性差异10万元,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2.5万元。本例会计处理时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2.5万元,同时将递延所得税资产25万元转回。所以,在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比较时应同时对资产或负债本期的账面价值与上期的账面价值逐项分析,不能用期末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做简单比较,因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本期变动数才是本期的发生额。

(二)税率变动 递延所得税采用的是未来转回时的税率,当税率发生变动时应对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进行调整,实务中可采用简便方法计算。例如,期初资产账面价值1000万元,计税基础900万元,所得税税率25%,递延所得税负债25万元;本期资产账面价值1100万元,计税基础900万元,税率变更为20%,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为200万元。本期递延所得税可根据递延所得税负债本期变动额直接计算:即本期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为贷方15万元(期末贷方200×20%-期初贷方 25),其结果等于对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借方调整5万元[25÷25%×(25%-20%)]与本期贷方发生额(200×20%)之差计算的结果贷方15万元。

(三)应付职工薪酬的暂时性差异 应付职工薪酬的暂时性差异应根据职工薪酬的明细项目具体分析,其暂时性差异不全为零。税法中对于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税前据实扣除,若税法中规定了税前扣除标准的,应执行标准。如企业当年实际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分别按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14%、2%、2.5%的标准据实扣除,超过规定标准的部分,当年不允许税前扣除,除职工教育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超过的部分允许结转以后纳税年度扣除)外以后期间也不得税前扣除。例如,应付职工薪酬1000万元,当年实际发生的福利费200万,工会经费20万,职工教育经费30万元。应付职工薪酬的账面价值为1250万元,其计税基础为: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标准=1 000×14%=140(万元),企业超过规定标准列支=200-140=60(万元),税法规定当年及以后期间不允许税前扣除;工会经费税前扣除标准=1000×2%=20(万元),企业实际列支20万元,未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标准=1000×2.5%=25(万元),企业超过规定标准列支=30-25=5(万元),5万元当年不允许税前扣除,但是允许结转以后纳税年度扣除。应付职工薪酬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1250万元-5万元=1245万元。

(四)递延所得税确认时间 除企业合并等特殊事项外,递延所得税的计算通常在年末进行。会计月末结转损益类账户时,所得税费用一般只核算当期所得税,年末再确认递延所得税,以便简化会计核算工作。

七、其他相关会计处理

(一)坏账准备提取范围 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是应收债权,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当应收票据到期不能收回时,根据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准则的要求应终止确认,会计处理时根据应收票据到期的账面价值,借记“应收账款”账户,贷记“应收票据”账户;预付账款发生不能收回的情况下,会计处理上转入了“其他应收款”账户,因此,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并不需要对“应收票据”和“预付账款”项目扣减坏账准备。

(二)现金盘亏 在审批后处理上,如果原因不明,不能借记“管理费用”账户,这会引起误导。出纳保管现金并记现金日记账,现金不可能发生原因不明的短缺,如果是出纳疏忽造成的,应由出纳负责赔偿,如果是意外原因如被盗等造成的,应扣除有关责任人和保险公司等赔偿后,计入“营业外支出”账户。

(三)捐赠收入 企业接受捐赠收入,一般计入“营业外收入”账户,但接受关联方的捐赠应当计入“资本公积”账户,以便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利润总额。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篇3

【论文摘要】 本文分析了通货膨胀对我国企业资金需求量与供应量、资产的购买力、生产能力三方面的影响,并对在通货膨胀环境下现金管理、存货管理、应收账款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议。 

 

我国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7.9%,曾有人预计,我国2008年通货膨胀率将达到7.2%,我国企业已经切实体会到通货膨胀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在通货膨胀时期物价不断上涨,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巨大挑战。在通货膨胀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一、通货膨胀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一)资金需求量增加,资金的供应量反而减少 

通货膨胀的发生,使得资金需求量增加。一方面,由于物价的上涨,使采购同等数量的物资将需要占用更多的资金,企业为了减少原材料不断涨价所产生的损失,或想在囤积原材料中获得利益,企业就会提前进货,进行超额储备,造成了资金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在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期,按历史成本原则进行核算,会导致少计成本和虚计利润,使得资金补偿不足,企业必须通过追加资金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与之相反的是当通货膨胀发生时,企业资金的供应量将会大大减少。在通货膨胀期间,绝大部分企业都会发生资金紧张,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的现象会更加严重,应收账款的回收率降低,从而引起经营资金供应量的减少;在物价波动剧烈时,投机利润大大高于正常的生产利润,这时,越来越多的资金用于囤积商品、抢购黄金等投机活动,使闲置资金转化成信贷资金的过程受到严重阻碍,大大减少了民间信贷资金的来源;当发生通货膨胀时,国家会采取货币紧缩政策,会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水平。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将使银行的信贷规模大大减少,这也迫使银行在进行贷款时特别谨慎,贷款的条件也会更加苛刻;通过提高利率,使得企业的资金成本不断升高。物价上涨,引起利息率上涨,使股票、债券价格暴跌,增加了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筹资的困难;因此,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资金的供应量受到多方限制,使得企业资金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二)企业持有货币性资产遭受购买力损失,持有货币性负债获得购买力收益 

在通货膨胀条件下,由于货币性资产的金额是固定不变的,付出同样多的货币,只能获得较少量的商品或劳务,因而持有货币性资产必然遭受到一般货币购买力下降所带来的损失。货币性负债,意味着债权人收到的款项没有期初借给借款人的款项值钱,反之,也就意味着企业归还货币性负债时获得购买力收益。非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负债的价格一般是变化的,它们所蕴含的购买力不随物价水平的变动而变化。一般物价水平变动是个别物价变动和币值变动交叉影响的结果,个别资产商品价格的变动趋势通常情况下是同一般物价水平变动趋势一致。所以,当物价水平上升时,非货币性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也随之上涨。 

(三)企业的再生产能力受到损害 

在通货膨胀发生时,按历史成本确认的会计收益,将会造成低估成本、费用,高估利润,使得盈亏不实,最终也将损害到企业的再生产能力。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其一,成本补偿不足。销售收回的补偿资金难以维持企业简单再生产,使生产资金在物价上涨时处于萎缩状态;其二,负担不必要的税赋。在通货膨胀下,企业高估收入低计成本,导致利润虚增(甚至明盈实亏),从而引起企业应税所得增加。例如,当通货膨胀率为8%,税前资产收益率为10%,如果企业以25%交税,投资者的税后收益仅仅为7.5%,甚至不够补偿通货膨胀成本,该企业的税后实际收益是-0.5%,从而损害企业的再生产能力;其三,当企业利润增加时,股东要求分配更多的股利,但此时的利润是虚增的,这种虚利实分的现象,将会削弱企业的财力。这种情况的存在使企业丧失了补充存货和更新固定资产的能力,也就是说,企业无法保持简单再生产的能力。 

 

二、在通货膨胀环境下财务管理的对策 

为了减轻通货膨胀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笔者认为在通货膨胀期财务管理应该采取以下相关对策: 

(一)现金管理的对策 

企业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主要是为了满足三个方面的需要:交易性需要、预防性需要和投机性需要。由于现金属于非收益性资产,尤其是在通货膨胀期,持有的现金会遭受购买力损失,若现金持有量过多,势必使企业遭受损失。

然而,由于通货膨胀期货币的供应量减少了,而货币的需求量却增加了,如果企业缺现金,不仅难以应付日常的业务开支,坐失良好的购买机会,还会对企业的信誉造成一定的影响。在通货膨胀期,企业面临着更多不确定的因素,企业临时短缺现金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企业必须拥有足够的现金来应付燃眉之急。因此,在通货膨胀期,企业现金的管理目标首先要考虑是否有足够的现金维持正常生产经营, 而后再考虑持有现金所遭受的购买力损失。 

(二)存货管理的对策 

存货是企业日常运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存货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及时供应公司经营中所需要的存货。持有存货会发生储存成本、存货所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存货的磨损等相关的成本,一般情况下,企业希望尽量减少存货。在通货膨胀情况下,一方面企业要充分考虑物价上涨对存货的影响。另一方面,企业要考虑由于国家实施通货紧缩政策,社会投资、消费、出口等方面对企业产品的需求会减少。因此,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权衡利弊,需要储备适当数量的存货。除此之外,企业应该与客户签订长期购货合同,以减少物价上涨造成的损失。 

(三)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 

在通货膨胀期,应收账款属于货币性资产,会遭受购买力的损失,而且由于企业间的资金紧张,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增大。因此,企业应该制定更严格的信用标准和缩短信用期间,要设立专人催收账款,让应收账款尽快转换为现金,以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四)投资的管理对策 

投资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短期投资无需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短期投资是指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1年(含1年)的投资,一般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因此短期投资是现金的暂时存放形式,其流动性仅次于现金,具有很强的变现能力。在国家经济结构稳定下,通货膨胀率的变化还不足以影响投资的赢利,短期投资就不必考虑通货膨胀。长期投资需要充分考虑通货膨胀。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或不能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拟超1年的投资。一般包括长期债券投资、其他长期债权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通货膨胀率的波动具有较强的突发性和随机性,必将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能够精确的预测通货膨胀率对投资分析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在进行长期投资决策中,都必须充分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并对其影响加以调整,以免导致错误的投资。 

(五)减少税赋的对策 

为了减少当期的税赋企业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或是缩短固定资产的折旧期限,对存货可采用后进先出法,对非专利技术、商誉等无期限的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对应收账款计提更多的坏账准备等方法。由于在纳税范围和应纳税额的界定上,法律都赋予税务机关一定的职业判断,企业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应该及时与税务部门联系与沟通,使得税务局认可企业在通货膨胀下的这种变更,从而达到减少税赋的目的。 

(六)提取物价变动准备金 

为了让企业在通货膨胀下有足够的财力进行再生产,企业要对某些价格变动剧烈的机器设备,按重估价值提取物价变动准备金,对某些价格变动剧烈的原材料物资,按现行价格提取物价变动准备金。只有这样才能使资产消耗与补偿平衡,保证企业再生产能力,使资本得以保全,投资人和债权人的权益得到保障。 

(七)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通过现金流量分析,可以将企业动态的现金流动情况全面地反映出来。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构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从综合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即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方面入手防范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谷继建等. 通货膨胀现状及其对投资影响探究. 特区经济,2008,(1). 

篇4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会计 人力资本 财务资本 结合

从会计角度来看,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主要包括人力资本管理会计与财务资本会计。现阶段,在会计理论中强调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相结合的会计理论体系,如何实现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相结合,是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必须得重视的一个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简析

人力资源管理会计是以管理会计的视角来分析人力资源会计,通过人力资源的会计理论,进行企业的人力资源分配、规划、考核、评估……,为企业的管理与决策服务,来最大化的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求。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主要包括人力资本管理会计与财务资本会计两方面,人力资本管理会计主要是分析“人”,财务资本会计主要是分析“财”、“物”。同时,“人”、“财”、“物”正好构成了企业的基本成产要素;人力资源管理会计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我国是在上世纪80年代对人力资源管理会计进行正式的研究。

二、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相结合的理论构架

(一)企业所有权安排

企业所有权的合理安排是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研究的重点。企业所有权的分配是围绕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来进行的, 在现代社会,人力资本相比财务资本来说,其地位更重要,人力资本应该有企业的所有权。在企业结构中,只有把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结合好,才能创造出价值效益。企业的所有权应该合理的分配到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中去。

(二)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相结合的理论体系

现阶段,财务会计理论强调财务资本为核心,忽视了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在强调资本重要性的同时,还将人力资本管理纳入进来,从而实现了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的有机结合,为企业提供良好的价值信息,并且,让人力资本实现了企业所有权的分配。

(三)企业保障功能的认定

财务资本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着很大的抵押性质的功能。财务资本在流入到企业后,有着抵押物的性质,资本的所有人无形的被企业控制,所有人很难退出企业。在市场经济时代的今天,财务资本的专有抵押功能应该进行不同类型的转换和弱化。在企业运营状况不好时,股东应该对企业所有权进行有效的转让,分散投资资本,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现实市场中,人力资本承担的风险系数远比财务资本的风险系数要高,相比人力资本,财务资本应该能够更灵活的退出。

三、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相结合的实现因素

(一)建立完善的制度

我国法律建立在物权的基础上,主要是针对财务资本进行保护。相比财务资本保护,人力资本的法律保护力度不够,目前只限于基本的人权保护,对人力资本没有规范的做出法律方面的界定与保护。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和创新的主要载体之一,在企业未来的持续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是时代的必然呼唤,必须要对现有的法律制度进行完善,建立新的法律制度,包括对企业的人力资源,需要用法律来明确和规范,对企业的人力资源交换进行法律方面的界定和规范等。

(二)人力资源合理配置

传统的人才管理体制不利于人才的流动,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必须要进行人才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人才流动市场,对人才流动的机制进行有效的优化,尽可能维护好人才择业权和市场用人权。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不仅是解决了人力资本流动配置的问题,而且推动了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的发展。

(三)实现平等地位

实现平等地位主要是针对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而言的。在市场经济下,企业的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在市场经济活动的博弈中,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能够实现有效的结合,产生既定的合约。在互相博弈当中,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的所有者,应该互相理解与信任,对合约风险认定,对合约达成共识,合约的达成,其实就是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地位平等的表现。

四、结束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面临着如何更有效结合的问题。以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为研究主要对象的人力资源会计,有责任与义务来进行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会计需要对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有重新的认识,促使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能够有效的结合,加强财务信息的有效性,让有效的财务信息促进企业经济的更好运行。

参考文献:

[1]和夫英.人力资本对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1

[2]陈桉南.人力资本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2

篇5

关键词:波士顿矩阵 财务分析 体系 构建

研究综述

当前,中小企业财务面临着一个多元管理环境,企业财务分析不再是各种单一指标的汇总,而是吸收了战略管理的原理与理念,更加关注企业财务的长远问题和战略问题。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关注的焦点是企业财务分析活动的风向标,企业战略管理思维下的财务分析不同于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其目标是合理调集、配置和利用企业资源,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力助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1.国外研究现状。近百年来,西方国家企业管理理论研究不断发展和深入,尤其是美国经济学家、管理专家对企业财务分析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Leopold A.Bernstein和JohnJWild认为在财务分析对企业未来的状况及经营业绩进行最佳预测的过程中,有效评估企业过去、现在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Duarte Trigueiros认为比例分析经常应用在财务报表分析中,但比例分析也有其不完整的一面,有效信息指标是比例分析无法有效体现和揭示出来的,为此,Duarte Trigueiros提出了常被忽略会计信息的改良指标,并深入阐述了这些改进指标的具体运用和优势所在;Smith认为比例分析法重点考虑的是分子和分母的关系,严重影响了该分析方法的广泛应用,应充分考虑影响企业业绩的因素,并将诸多因素融入传统比例分析;Water B Meigs认为财务分析是搜集、整理、剖析与企业管理决策有关财务信息的过程。

2.国内研究现状。长期以来,财务分析一直是企业经济管理的一部分,但其应有的作用并没有凸显出来。随着改革进程不断深入,国内的理论学者及财会工作者在财务分析的理论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吴正杰从财务战略、会计政策选择、财务比率、企业收益质量与成长性四个视角阐述财务报告分析的过程;李心合认为需要转换视角,以公司价值为目标,以价值驱动因素和价值源泉为主体架构分析路径;张先治从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的角度把财务分析分为四个部分,即资本经营、资产经营、商品经营分析和生产经营分析。

综上所述,目前对基于战略管理视角的财务分析研究仍处在初步阶段,在战略管理方面更多的是引进西方的相关思想和方法,缺乏系统地结合我国企业现状所进行的深入研究,基于战略管理视角的财务分析研究还未建立起逻辑清晰的理论与实践操作体系。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波士顿矩阵理论从战略的高度分析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存在的机会与威胁,剖析企业内部因素的优势与劣势,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指出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引入波士顿矩阵理论相关的研究视角、路径和方法,并结合特定的本土企业会计文化与制度背景进行企业财务分析相关的理论分析和印证。

财务分析本身就是会计学与管理学、经济学学科都相关的边缘性学科,因此,在研究中有必要充分考虑财务分析的定位,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关联性,并借鉴各相关学科的理论,从不同理论角度进行财务分析研究会使得财务分析更加立体、透彻。

2.实践意义。波士顿矩阵作为一种企业战略管理工具,更加关注的是战略性财务指标数据还是战术性财务指标在起决定性作用。它致使企业战略管理模式下财务分析产生根本性变革,开辟了中小企业财务分析的全新视角,进而对中小企业财务分析体系与理念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以波士顿矩阵工具为依托,拓展中小企业财务分析理念,将波士顿矩阵理论和中小企业财务分析相互渗透,解读中小企业的机会、威胁、优势、劣势,以期实现波士顿矩阵理论支撑下的财务分析工具的有机创新。因此,基于波士顿矩阵视角构建中小企业财务分析综合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视角

市场竞争的加剧推动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财务分析又是财务管理中的核心。财务分析作为企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纳入战略管理视野,给予必要的关注。毕竟,财务分析是在与企业业务的相互支持和触合中发展,离开了企业财务分析,企业财务管理则缺少了灵魂。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发展历程表明: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决定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主导地位,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已经进入了以企业发展战略管理为目标的新阶段,面对这种现状企业必须从新的视角构建财务分析体系。传统的财务分析体系已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得到认可和推广。本文基于波士顿矩阵视角构思中小企业财务分析框架是财务分析的一大突破,也是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工具应用于企业财务分析的有益尝试。这些理论和工具的应用,不仅将企业财务分析提升到战略管理的高度,而且将较大程度地提升人们对财务分析在整个企业管理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基于此,本文拟从整合视角切入,将中小企业财务分析的愿景和企业战略管理结合起来研究,旨在揭示战略管理理念对企业财务分析的指导意义。通过分析和解读波士顿矩阵原理,构建中小企业财务分析的基本框架,拓展中小企业财务分析理念,将波士顿矩阵理论和中小企业财务分析相互渗透,解读中小企业的机会、威胁、优势、劣势,以期实现波士顿矩阵理论支撑下的财务分析工具的有机创新。

波士顿矩阵基本原理分析

1970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布鲁斯·亨德森首创波士顿矩阵(BCG Matrix),鲁斯·亨德森在二维矩阵图中标示组织中的每一个战略事业单位(SBUs),以横轴表示市场占有率,纵轴表示企业销售增长率,将坐标图划分为四个象限,依次为“问号(?)”象限、“明星()” 象限、“现金牛(¥)” 象限、“瘦狗(×)” 象限,通过图像直观地显示出提供高额的潜在收益SBUs、处于组织资源漏斗的SBUs。BCG理念是将战略规划和资本预算紧密融合,通过优化组合企业业务最终实现企业现金流量的平衡。

问号(Question Marks,意为高增长、低市场份额)。问号产品和业务通常是企业的新产品和新业务,虽然利润率较高,但占有的市场份额较小,需要大量的货币投入。该象限内的产品和业务的现金流具有较强的期权特征,其净利润平衡状况一般不确定。企业可以用留存现金收益作为问号业务的货币资本,也可以引入风险投资基金进行有效的联合投资。

明星(Stars,意为高增长、高市场份额) 。一般情况下,问题业务的发展前景将是明星业务,明星业务和产品不断发展也将成为指日可待的现金牛业务和产品,若企业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在能够发展成为现金牛的业务和产品上,该象限的业务和产品将能有效推动企业高速成长。

现金牛(Cash cows,意为低增长、高市场份额)。又称厚利产品,现金牛事业是成熟市场中的领导者,采取“榨取”(milking)策略,仅投入少量现金即可维持目前的市场份额,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实现边际利润收益递增的优势,适合采用稳定的财务战略。

瘦狗(Dogs,意为低增长、低市场份额)。也称衰退类产品,该领域中的产品常常是亏损或者微利的,但往往占用大量企业资源。因此,通过收缩战略,把该象限内的业务和产品进行出售和清算。

波士顿矩阵理念的关键点在于战略规划和资本预算紧密融合,企业可将产品按市场占有率和销售增长率归入相应的二维象限,使企业现有产品组合清晰明了,实现企业业务产品及资源配置结构的良性循环。

波士顿矩阵理念下企业综合财务分析体系构建

(一)基于波士顿矩阵理念的财务分析图

随着企业竞争加剧,会计制度的深入改革,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应更加重视影响企业经营战略的表外事项,对现代企业的战略财务分析更深入、更广泛。本文依循企业战略管理工具波士顿矩阵的理念,基于财务数据分析,更多关注与企业战略发展密切相关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构建新型的战略财务分析图,如图1所示。

(二)各象限指标的定义及财务分析对策

1.问号指标(question marks)。问号指标一般考虑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等指标。这些指标是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变现能力、偿债能力的重要标志,但也不是越高越好。因此,企业应根据行业实际情况确定最佳比率。问号指标所指向的产品是处于高增长率、低市场占有率象限内。企业偿债能力应是此象限产品的财务分析的重点,基于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可有效披露企业财务风险的承受能力。

2.明星指标(stars)。明星指标一般包括存货周转率、已获利息倍数、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该类指标主要衡量企业部分长期偿债能力和运营能力。明星指标所指向的产品一般处于高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象限内。此阶段的财务分析,主要是通过企业营运能力指标、成长分析等指标分析企业资产的配比,评价企业资产的3E,充分提升资产利用潜能,实现资产的帕累托最优。

3.现金牛指标(cash cow)。现金牛指标一般包括营业收入增长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净利率。该象限内的指标主要是体现企业资金利用的综合效果及部分评价企业发展能力。现金牛指标所指向的产品和业务一般处于低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象限内。企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速度等指标应是该阶段的财务分析重点,从总体上权衡企业的发展模式是集约型还是粗放型,剖析企业未来发展的动力和发展模式。

4.瘦狗指标(dogs)。瘦狗指标一般包括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瘦狗指标所指向的产品或业务处在低增长率、低市场占有率象限内。该象限内的财务分析指标是企业财务结构稳健与否的重要标志,主要关注债权人所提供的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及企业在偿还债务时股东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

结论

本文以波士顿矩阵理论为研究支持点,以中小企业财务分析路径选择为主线,实现了财务报表分析与波士顿矩阵有机结合,有利于实现企业产品及资源配置的优化。

文章通过探讨波斯顿矩阵理论,沿着波士顿矩阵理论的发展与应用脉络,为完善中小企业财务分析方式与途径提供理论支点,试图建立基于波士顿矩阵视角的企业综合财务分析体系。文章立足于企业管理的战略层面、实施于企业管理的战术层和作业层,逐层深入,尝试构建一个适应当今企业管理模式要求,能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战略经营管理服务,有效推动中小企业价值创造的波斯顿矩阵视角下的综合财务分析体系。

参考文献:

1.[美]Leopold A.Bernstein.John J.Wild 著,许秉岩,张海燕译.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美]Clyde P.Stickney著,张志强译.财务报告与报表分析—战略的观点(第4版)[M].中信出版社,2004

3.罗宾斯,库尔特著,孙健敏等译.管理学(第9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辛歆.论波士顿矩阵理论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J].商业时代,2010(27)

篇6

樊行健教授的这一系列丛书被纳入了西南财经大学“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现代财务研究”之中,是由其及其博士生团队历时两年完成的,包括《财务经济分析论纲》、《财务经济分析国际比较研究》和《上市公司财务经济分析理论与实证》三本著作。分析这三本著作之间的关系,如果把《财务经济分析论纲》比喻成这一系列丛书的核心和基石,在系列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那么《财务经济分析国际比较研究》和《上市公司财务经济分析理论与实证》就是这一系列的两翼和深化,在系列中起到支撑衬托的作用。

《财务经济分析论纲》是樊行健教授多年来对财务经济分析学科深入思考的心血结晶,是其多年来对财务经济学科潜心研究的集大成作品。在这一本书中,樊行健教授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国外研究成果,通过在新形势下研究财务报表分析和经济活动分析的内在联系,将财务报表分析和经济活动分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创建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财务经济分析新学科。

《财务经济分析国际比较研究》是樊行健教授与其2003级博士研究生共同承担的科研课题,他们通过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理论联系实际,试图通过对各个国家财务经济分析的概念与模式、目标与信息、组织与程序、方法与技术、内容与指标等进行比较与述评,了解财务分析学科的发展趋势,获得财务分析学科完善有益的启示,客观上为财务经济分析学科所具有的中国特色作了进一步的注解与阐述。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理论和实证》是樊行健教授与其2004级博士研究生共同承担的科研课题,他们通过深入进行调查研究,结合中国资本市场实际,试图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经济分析理论与实务内容框架的搭建,探讨上市公司与一般企业财务经济分析的共同特征与区别之处,达到深化现行财务经济分析广度与深度的目的,以适应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这一课题成果的形成实际上是体现了财务经济分析基本原理在上市公司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限于篇幅,无法对这三本著作一一做深入点评,在此以系列丛书中奠基之作――《财务经济分析论纲》为代表,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财务分析的本质内涵辨析 :财务经济分析概念的创新

财务分析的概念究竟如何界定?财务分析等同于财务报表分析或者财务报告分析?如果不是,这三者之间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区别?这不仅是财务分析学科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尽管从一般意义而言,人们并不在意财务分析、财务报表分析及财务报告分析的区别,如目前出版的关于这方面的书名就是这样五花八门,说明上述概念的本质是相同或相近的。然而仔细斟酌,它们又有所区别:财务报表分析的对象是财务报表;财务报告分析的对象是财务报告;财务分析的对象是财务活动。显然,财务报表与财务报告的区别是清楚的,因此,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报告分析的内涵是明确的。但是,财务报表、财务报告和财务活动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区别财务分析与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报告分析的复杂性。可见,对财务分析概念进行辨析是财务分析学科建立与发展的关键所在。樊行健教授通过回顾我国财务分析学科的发展历程,比较财务分析西方模式和东方模式的异同,融合经济活动分析和财务报表分析,创造性地提出了财务经济分析概念,使人们对于财务分析的本质内涵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

追本溯源,我国的财务分析学科发展最早源于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课程,这一课程是沿袭前苏联财务分析模式建立起来的,这一模式也可称之为东方财务分析模式。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曾经是我国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由于其传统的理论与实务已不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存在着内容陈旧过时、分析方法单调弊病,因此成为了改革的热点所在。在这一过程中,有人提出了“取消论”和“替代论”。 理所当然这两种模式都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作为折中,许多高等院校在暂停开设经济活动分析课程的同时,大都以“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取而代之。众所周知,财务报表分析起源于美国,传播于西方,因此可称之为西方财务分析模式。问题在于,财务报表分析就是财务分析的全部吗?

在樊行健教授看来,无论是经济活动分析还是财务报表分析,无论是东方财务分析模式还是西方财务分析模式,都是各有利弊,不能以偏概全;更重要的是,这两门课程或者其分别反映的两种分析模式存在相互弥补的特性,完全可以实现相互融合。传统的经济活动分析包括生产分析、成本分析和财务分析两部分(这里的财务分析主要是针对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核算资料展开分析)。它所代表的东方财务分析模式的优点是“内容全面,能对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展开分析”;其缺点是“各部分互相孤立,彼此分离,是一种重点不突出的板块式结构”。财务报表分析所代表的西方财务分析模式是以财务报表及会计核算资料为依据,以财务状况分析和财务成果分析为主要内容,其优点是“突出了财务能力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其不足之处是“没有与生产经营过程相联系,不能对财务指标做因素分析”。因此,这两种模式完全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交融的。

基于此,樊行健教授提出了财务经济分析这一全新概念。一方面,以财务分析为主;另一方面,把生产分析和成本分析作为影响财务指标变动的原因来展开分析。这样,形式上保留了经济活动分析的内容,实质上则是变板块式结构为渗透式结构,突出了财务分析的重要地位。为了突出以财务分析为中心,并体现财务活动与整个企业经济活动的紧密联系,樊行健教授将两者合并称为财务经济分析,并指出它是以经济核算信息为起点,以财务资金分析和财务能力分析为中心,并运用专门方法和指标体系评价生产经营过程诸要素对财务活动的影响,借以考核企业过去的业绩,评估目前财务状况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无论是经济活动分析还是财务报表分析,都无法反映财务分析的本质与全部内涵;无论是东方财务分析模式还是西方财务分析模式,都无法完全适应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财务经济分析”概念的提出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其理论意义在于探讨财务分析学科内容与方法上的继续和发展的关系,既吸收了经济活动分析的长处,又发展了财务报表分析的内涵;既反映了经济活动分析与财务报表分析的融合,又促进东方财务分析模式与西方财务分析模式的协调。

二、财务分析的学科地位界定:财务经济分析学科的创立

关于财务分析的学科定位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有人将其划归会计学,有人将其划为财务管理,还有人将其划为金融学、统计学等。财务分析之所以定位较难是因为它是一个与上述学科都相关的一个边缘性学科,这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财务分析应该外在于上述学科而独立存在。樊行健教授根据学科发展的沿革,指出经济活动分析与会计学、财务管理等其他学科存在区别,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的。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必须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否则难以建立本学科的理论框架。樊行健教授认为财务经济分析的研究对象与会计学、财务学等学科存在根本区别。根据财务经济分析的本质内涵,其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诸因素影响下的财务活动过程及其结果”。所谓财务活动过程及其结果,集中表现为企业财务状况。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本身好坏的任务直接由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完成,而揭示财务状况好坏的原因则由财务经济分析来进行。因此财务经济分析的研究对象强调的并不是财务活动本身,而是各种因素(主要是生产经营因素)影响财务活动形成过程及其结果。

作为一名财务分析理论工作者,我是认同将财务分析学科作为一门独立性、边缘性的学科的。这一判断还可以从研究财务分析学科与会计学、财务学等其他学科的关系得出。实际上,在研究会计学与财务学等学科的关系中,涉及到会计学的发展如何满足关财务学科发展的信息需求;财务学科发展如何有效利用会计信息的问题。这是因为,一方面毕竟会计学并不是单纯满足某一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因此,会计提供的信息往往需要分析与转换而成为信息需求者的有用信息;另一方面,财务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复杂性也不能要求会计学者完全或直接掌握其会计信息的需求,对相关学科决策需求的分析,转换为会计信息的需求,也是会计学发展所需要的。在会计学与相关学科关系的信息转换中,财务分析起着重要的作用。财务分析就是根据相关学科或人们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将标准的会计信息分析转换为决策与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同时,财务分析又根据相关学科理论与实务所需求的信息,分析转换为会计应该提供的信息。可见,财务分析在会计学与财务学关系发展中体现的是一种桥梁的地位,发挥的是中介的作用。这说明财务分析学科具有独立性、综合性与边缘性特征。

从财务分析在会计学与相关学科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看,随着会计学科地位的提升,随着相关学科对会计学信息需求范围、数量与质量要求的提高,财务分析学将在分析主体、分析对象、分析内容和学科地位上有进一步的扩展与提升。财务分析不仅要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信息需求者的需要,而且要满足管理者、员工等内部信息需求者的需要;不仅要满足管理学理论与实务发展的需要,而且要满足经济学理论与实务发展的需要;财务分析不仅是一门独立的边缘性学科,而且将成为一个独立于会计学和财务学等的专业方向。

樊行健教授在著作中还指出,由于经济活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都与会计学、财务学等学科具有深刻的渊源和密切的关系,因此由经济活动分析与财务报表分析交融结合起来的财务经济分析应该同时属于会计学和财务学两个学科体系。这是符合财务经济分析的发展规律的,也是符合财务经济分析的现实情况的。但是也应该看到,随着会计学科地位的提升,随着相关学科对会计学信息需求范围、数量与质量要求的提高,财务分析将在分析主体、分析对象、分析内容和学科地位上有进一步地扩展与提升。财务分析不仅要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信息需求者的需要,而且要满足管理者、员工等内部信息需求者的需要;不仅要满足管理学理论与实务发展的需要,而且要满足经济学理论与实务发展的需要;财务分析不仅是一门独立的边缘性学科,而且将成为一个独立于会计学和财务学等的专业方向。

三、财务分析的内容框架建立:经济活动分析与财务报表分析的整合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应该具有自身的内容框架体系。这是学科的核心所在。樊行健教授在其著作中对财务经济分析这一新学科的内容框架进行了探讨。樊行健教授指出财务经济分析内容框架可以分为原理、实务和拓展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依次递进。原理主要介绍财务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内容;财务经济分析的实务主要是指财务经济分析的分析内容与分析方法;拓展实际上是针对财务分析殊业务或特殊情况所进行的分析,如通货膨胀情况下的财务分析和基于合并报表的财务分析。

从财务经济分析的本质内涵出发,由于财务经济分析是基于经济活动分析与财务报表分析的整合,因此在探讨其实务部分的内容框架时,需要将上述两门课程取长补短,相互结合。一方面以财务分析为主,另一方面把生产分析和成本分析作为影响财务指标的原因来展开分析。这样,在形式上保留了经济活动分析的三大部分内容,但实质上是变原来的板块结构为现在的渗透结构,突出了财务分析的主角地位。

进一步地讲,财务经济分析实务内容框架应该建立在对传统经济活动分析与财务报表分析扬弃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应该“展其二者之长,去其二者之短”。财务经济分析突出财务分析,强调对财务报表和财务能力的分析与评价,无疑从研究深度对经济活动分析进行了挖掘;与此同时,财务经济分析要求联系生产经营指标和经济活动过程展开分析,并要求对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因素分析,实际上是从研究广度上对财务分析进行了拓宽。

遵循这一思路,樊行健教授的财务经济分析实务的内容框架大致如下:以经济核算信息为起点,主要是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为分析依据;其次进行的是财务报表分析,包括财务状况分析和财务成果分析,前者着重通过资产负债表分析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强弱,后者通过利润表分析表明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而要分析影响财务状况及其结果变动的深层次原因,需要单独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在以上对外对内分析的基础上,最后应形成财务经济分析的综合评价部分,即充分运用财务比率指标体系,并通过它们之间的关系,说明财务状况与生产经营活动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以体现财务经济分析的整体性。可见,樊行健教授所建立的财务经济分析内容框架还是具有鲜明的逻辑性,将经济活动分析和财务报表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而没有简单的拼凑和叠加。

财务分析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经济环境及由此产生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我国的财务分析从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演变而来,在近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财务分析的理论、实践及学科建设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可喜的是,我们看到财务分析始终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改革、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完善。任何一个方向、专业或学科都要经历从无到有、由弱而强的发展过程,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过程都需要人们的不懈努力。樊行健教授的新著为财务分析学科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应当指出,财务分析学科或专业方向的建立还存在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如关于是否需要用财务经济分析这一概念取代财务分析,财务分析能否包含财务报表分析和经济活动分析,财务分析实务是将财务报表分析与经济活动分析融合为一体,还是将为外部财务报告使用者服务的财务分析和为内部管理者服务的财务分析分开,财务分析学科应归属于会计学科、财务学科还是其他学科等等,这些都需要热衷于财务分析的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去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

篇7

关键词:财务分析 存在问题 改革措施

一、引言

财务分析课程是针对高校财会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是一门集理论、实践与技能于一身的综合性学科。随着我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的理财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在理财活动中开始重视并学习财务分析这一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就目前高校开设财务分析课的现状而言,无论是课程内容设置,还是教学与考核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问题,难以满足人们想要“理好财”的这一目标。因此,作为在高校多年从事财务分析教学的一线教师,本文将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就财务分析教学现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而详细的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能够为从事相关工作的教育界同仁提供借鉴和指导。

二、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体系不完善

目前高校财务分析课程内容体系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不同院校的内容体系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很多情况下其课程内容体系较为片面,具有代表性的内容体系有以下两大类:一类是以张先治和陈友邦教授的财务分析为代表的内容体系,该体系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分别是财务分析概论、财务报告分析、财务效率分析和财务综合分析与评价。具体来看,财务分析概论的内容又包括财务分析理论(财务分析是什么)、财务分析信息基础(分析什么)与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怎样分析);财务报告分析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四大报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进行逐一单个分析;财务效率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分析;最后是财务综合分析与评价,其内容主要包括综合分析(杜邦分析和帕利普分析)与业绩评价、趋势与预测分析以及价值评估;另一类是以张新民和钱爱民教授的财务报表分析为代表的内容体系,该内容体系由财务报表分析概论(理论框架结构)、分析基础、项目质量分析(资产、资本、利润、现金流项目的质量)、合并报表分析以及综合分析方法等组成。以上两大类课程内容体系在不同的高校都有采用,虽然这两大类课程内容体系各有特点且不尽相同,但是它们却有着共同的不足:第一,过分强调对报表的分析,忽视报表附注以及对数据质量的分析;第二,过分关注财务信息,忽视非财务信息。上述缺陷的存在导致目前高校财务分析课程内容体系的不完善,使财务分析成为一种重形式、轻实质的“数字游戏”课程。

(二)教学方法单一,案例教学形同虚设

财务分析作为一门集理论、实践和技能于一身的综合性课程,其课堂教学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就目前而言,国内许多高校在讲述该门课程时仍是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能是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参与财务分析的积极性不高,学习的财务分析知识很难运用于实践。并且很多高校在讲述财务分析的具体计算方法时,往往忽略对于相关财务软件(Excel、STATA等)以及财务函数应用的讲解,导致学生针对大数据进行财务分析时感到无从下手。即便是有些高校在讲授财务分析课程时引入案例教学,但是选取的案例大多过于陈旧,不具有代表性,学生虽然成立了研讨小组,但是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时,小组成员中往往出现“搭便车”的现象,最终还是未能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导致案例教学形同虚设。

(三)课程考核不合理

大部分高校财务分析课程的考核方式就是“期末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其中平时成绩所占比例最多为30%,普遍都在20%左右,而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总成绩的比例往往在70%以上。一方面,就期末闭卷考试而言,其试卷的题型主要包括单选、多选、判断、简答和计算分析题,只是对一些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进行考核,很难从实质上考察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平时成绩考核主要考察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就课堂表现而言,一般学生能够直接回答问题的机会并不多,所以通过课堂表现来获得较高的平时成绩对学生而言缺乏吸引力;财务分析的作业往往是让学生组成研讨小组对某个案例进行财务分析,而最终小组的成绩只占到总成绩的10%左右,导致学生花费较大的精力撰写的分析报告与获得的实际分数不匹配,导致整个研讨小组进行案例分析时的积极性不高,分析出来的研究报告质量较差,存在应付平时作业的问题,未能达到真正考核学生运用财务分析理论解决实务问题能力的目标。(四)教材内容滞后,更新不及时目前,一些高校自主编制的财务分析教材及配套资料内容严重滞后,对财务分析的前沿理论的发展缺乏了解,难以及时进行修订和更新,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同时,财务分析教材所选用的案例略显陈旧,与授课当前的市场环境相脱节,造成学生虽学却难以致用。举例来讲,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本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电商企业,而国内的教材并没有及时跟进对电商企业应该如何进行财务分析进行讲解,所举的案例仍然是实体企业,由于这两类企业无论是经营业务还是财务状况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导致学生在实践中对电商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很困惑,采用的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很可能与真实情况“南辕北辙”。

三、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完善课程内容体系

本文将基于哈佛大学提出的财务分析理论框架来完善该课程的内容体系,具体而言,财务分析的理论框架要素包括战略分析、会计分析(四大报表分析)、财务效率分析和前景分析,就目前而言,实务界已将战略分析纳入到财务分析的内容体系之中。而在设置财务分析课程的内容体系时,只将会计分析、财务效率分析和前景分析纳入到财务分析的内容体系中,同时考虑到战略分析本身包含的内容较为复杂和丰富,所以将战略分析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在财务分析课程之前开设。在具体的讲授过程中,将会计分析作为授课的重点,分配较多的课时,在重点讲授四大报表中各个构成项目的解读与质量分析的同时,也要向学生着重讲授财务报表附注中的相关重要信息,使学生在解读和分析过程中能够有效识别企业提供的财务数据的质量(真实性和可靠性)。财务效率分析的部分,主要包括针对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等指标的计算与分析,考虑到该部分内容相对简单,并且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已经学习过相关指标的计算,因此对于该部分内容所分配的课时应该适当减少,授课的重点放在对于各个指标以及指标之间关系的深层次分析,同时分配一定的课时向学生们讲授一些非财务信息对于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性,从而丰富和完善财务效率的分析。前景分析的内容借鉴张先治教授的财务分析综合分析部分,具体包括综合评价、预测和企业价值评估等。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案例教学贯穿始终

在设置高校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方法时,应采用“教师讲授+案例分析+学生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教师讲授主要是指向学生讲解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以及分析方法的运用,同时包括相关财务软件和财务函数的应用及操作;案例分析主要是选取一些经典案例和新近发生的“热点”案例,教师通过深入的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为了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可以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要求每一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家上市公司,对其进行财务分析,并且根据课程进度,分配一定的课时,让每个小组在课下对自己感兴趣的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分析得出研究结论以PPT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特别要强调的是,在展示环节中每个小组的发言人数不局限于1人,可以多人汇报,同时当某一小组展示研究成果时,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对其分析进行点评,主讲教师主要是对整个展示过程严格把控时间,并最终对每个小组的分析进行总结性点评并给予排名。这样做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期末时要求每组同学针对其分析的上市公司提交最终的财务分析报告,并要求详细注明小组成员的项目分工,从而对于小组个别成员“搭便车”的行为进行有效杜绝。

(三)课程考核多元化

鉴于财务分析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技术性较强的专业课,其课程考核方式就不能过于片面,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具体做法是采用“5+4+1”模式,即期末闭卷考试的成绩占总成绩的50%,学习小组分析报告占总成绩的4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这种考核模式能够较为全面地考核学生将学到的财务分析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具体而言,期末闭卷考试的题型除了单选、多选和判断之外,应该加入案例分析题,即给出一个企业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让学生对其进行财务分析,并且将案例分析题的分值比例设定为占卷面成绩的50%,目的在于考核学生的灵活分析能力。学习小组分析报告的评分标准主要包括:报告格式的规范程度、分析内容的合理性、论述观点的充分性、小组分工及参与程度等,并且每个方面均赋予一定的权重,保证评分的客观公正性。之所以将小组分析报告的成绩比例提高到40%,其目的也是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财务分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达到财务分析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四)及时更新教材内容

对于学校自编的教材体系不能成不变,在吸收国内外先进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应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的变化,及时更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分析学科体系。教材所选取的案例应该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实际案例或者是具有热点效应的案例,通俗地讲,教材中选取的案例要“接地气”,所以这也要求学校自编的教材要及时更新,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四、结束语本文结合自身在高校从事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的一些工作经验,对目前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在内容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及教材选取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而详细的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能够为从事相关工作的教育界同仁提供借鉴和指导,从而更好地达到财务分析课程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先治,陈友邦.财务分析[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

2.张新民,钱爱民.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张先治.财务分析教学资源系统建设的尝试[J].中国大学教育,2007,(6):47-51.

4.王丽艳.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讨[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12):153-154.

5.许秀梅,王秀华.基于分析能力培养的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环节设计[J].财会通讯,2013,(6):42-43.

篇8

一、国内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现状分析

国内的财务分析的相关理论对于西方经济市场当中关于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的相关研究有所借鉴,包括进行基于资产负债表的报表分析与杜邦分析模型,当前的现金流量分析与综合评价分析,这些理论都是西方世界主要使用的财务分析手段。这些方法促使国内经济模式能够更快跟上国际的步伐,尤其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上市公司能够更加方便地与世界接轨。而且,国内的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分析需要基于自身特点,还要结合国内资本的绩效评价,这些都能够符合国内基本国情。

二、国内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的改进措施

(一)强化财务报表分析与目标理论研究

对于财务报表的分析部分进行强化,改革财务报表的基础分析方法。当前的财务报表意在既能够使得决策起到作用,还能够兼顾经济责任,能够对于有相关利益者进行有用会计信息的提供,也能够使得当前的上市公司尽到自己该尽的责任,履行自己的义务。财务报表的首要目的是要保护公司的基本利益,同时还要顾全与公司相关的利益人的财务信息需要。

(二)深入落实三大财务报表的财务报表研究

事实上,进行财务报表的分析主要是进行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的分析,这些表格的基本内容是对于公司的财务情况进行统计,主要内容是进行资产统计,财务报表的主要项目是公司的已得收益、资产使用、资金营运等,公司的财务人员要对于这几项财务展开表述、确认、披露。进行财务报告的分析要顾及用户的需要,对于用户需要的关于公司的竞争力、发展趋势以及相关风险的信息进行表明。特别要关注财务披露当中可以进行财务弹性、投资报酬、变现能力的信息公示。 如果可以的话,要参考英国的相关模式,于损益表的下端加入关于统计出的得利与损失数额的信息。而且还要把企业进行业务分类,也就是划分出非重点业务与重点业务,确保会计信息可以将企业的发展趋势展现出来,变得更有价值。对于重点业务与非重点业务,要使用不同的计量属性。

(三)提升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充分性

当下国内的很多关于财务的法律制度都存在漏洞,包括财务分析当中信息披露的有关制度,其并没有规定重大事件信息披露的具体要求,对于一定要披露的财务信息和商业秘密之间没有明确的规定,很多条例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与修正。基于当前国内的具体情况,要对于会计制度进行完善,对于会计信息披露的可操作性与充分性进行提升,这是十分重要的。在财务制度当中关于信息披露部分,审计制度是十分关键的监督制度,相关部门一定要基于注册会计师法进行审计制度的详细制定,对于国内审计领域进行充分完善。而且,在进行相关法律的制定时一定要协调好相关制度。

(四)改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滞后性

在当下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财务报告以纸质的方式进行传递一定会被网络传递替代,进行上市公司数据库的建立,那么相关人员就能够使用网络技术进行查看,还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快速高效地得到相关信息。对于信息的制作,一定要利用音像与图形,使得信息能够更加直观、易于理解,也能够更加生动形象。进行上市公司数据库的构建,并且将数据库连接网络,将数据库的相关信息上传,使得上市公司能够对财务进行更好地管理,提升财务报告分析过程当中对于信息披露的及时性,改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十分滞后的现状。

篇9

【关键词】 财务分析学; 教学内容; 界定

在我国,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企业所有者的多元化、企业身份多重性,使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个人之间、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也更加紧密。人们站在不同角度关心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希望根据企业的信息披露,深入分析企业的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成长性等,以评价企业的经营与财务状况,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经营、交易及信贷决策。因此,财务分析在教学内容、体系及方法、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等各方面都面临着来自传统与现代、国内与国外的各种各样的挑战。研究新的经济环境下的财务分析内容、创新与发展财务分析理论与实务,不仅是财务分析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工商管理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财务分析内涵及学科归属问题

有关财务分析的内涵,目前学术界有多种观点。荆新、刘兴云认为,财务分析是一定的财务分析主体以企业的财务报告等财务资料为依据,采用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财务信用和财务风险,财务总体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与评价。张先治认为,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的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的经济应用学科。上述两种内涵描述都包含了财务分析主体、财务分析的依据、财务分析的方法和财务分析的目的四个主要部分。而在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下,无论是财务分析的主体,还是财务分析的目的以及分析的方法都呈现新的特点,对财务分析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扩展了财务分析的内涵。比如,在现代经济体系中,金融体系逐渐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市场的运行与发展影响到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在整个市场机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金融市场中的参与者,无论是证券市场参与者还是信贷市场参与者;无论是企业、个人、政府及非营利组织还是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投资基金、保险公司;无论是中央银行、证监会还是银监会、保监会,都需要和应用财务分析信息进行监管、经营和决策。由于财务分析主体和需求者的变化,传统的财务分析理论、体系、内容和方法都面临着挑战。同时,会计领域的变革对财务分析的挑战也不容忽视。会计信息一直是财务分析最基本和重要的信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和会计国际化趋势,我国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会计学的领域与内容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会计报告信息披露内容与时间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会计变革的实践使依据会计信息的财务分析必然也面临着不断发展与完善的挑战。

关于财务分析的学科归属问题,目前有种种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在财务与会计平行的观点或模型下,财务分析归属于财务管理学还是会计学,目前还是不清晰的。检索一下有关的教科书,可以发现两种并存的学科安排:一是将财务报表分析作为会计学的一个模块安排;二是将财务分析嵌入到财务管理学的模块体系之中。这样的学科安排让人迷惑:财务分析究竟归属哪些学科?这个问题对确立财务分析的立场和框架至关重要。因为,会计学与财务管理学虽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会计所提供的报表信息通常被认为是进行财务管理的重要依据或基础,但两种学科所体现的立场及所服务的对象还是有差别的。公司财务学的立场显然是从公司管理当局出发的,着眼于帮助公司管理当局如何有效地培育、配置和使用财务资源;而会计学的立场是公司全部的信息使用者,着眼于为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因此,如若归属于会计学,财务分析实际上就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延伸,是对会计核算产品的一部分――对外财务报表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其所服务的对象就是以股东和债权人为主体的范围更广泛的报表使用者,在框架结构的安排上,就会把“财务报表分析”作为重心,着眼于根据各类报表使用者的共同需求对财务报表的数据进行转换和对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效果进行识别和判断;而若归属于财务管理学,其所服务的对象就是以公司管理当局为主体的信息使用者,在框架结构的安排上就会特别关注管理当局的需要,着眼于依据以财务报表为主体的公司有关信息资料,对公司的整体与结构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在这两种安排中,我们更倾向于归属财务管理学的安排。因为这将给扩展财务分析提供更大的空间,以提升财务分析的价值,同时又能更好地兼顾和服务于管理当局以外的其他信息使用者,使他们能够对公司有更全面的识别和判断。

财务分析应该单独开设课程已成学界共识,如东北财经大学1993年即在会计专业率先开设财务分析课,1995年,张先治教授和陈友邦教授合作撰写了《财务分析学》一书,在我国是财务分析领域的第一部著作,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目前,国内有关财务分析的著作层出不穷,但颇为遗憾的是,究竟应该怎样开设这门课,财务分析课程应讲述一些什么内容,每本著作的观点并不统一,这种状况已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的开展。特别是1999年财务管理专业开设以后,作为其专业主干课程的《财务分析学》在很多高校并未开设,有的只是和会计学专业统开《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课程。因此,如何界定《财务分析学》的内容、体系和方法,是一件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二、《财务分析学》基本教学内容界定

从目前已出版的财务分析类教科书看,财务分析内容框架的内核显然是以“四要素”,即偿债能力、资产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为核心的,对应的分析工具也就是四类财务比率,即债务比率、资产周转比率、收益比率和成长比率。在各类教科书中,对这“四要素”的分析内核所借助的分析方法基本上是比率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三类。这些内核、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其实在财务分析这门学科产生的早期阶段就已存在并被广泛运用。为增强财务分析的有用性,近年不少学者在财务分析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有所突破,增加了一些衍生性分析要素。归纳起来主要有预算分析、信用分析、投资分析、成本费用分析、收益质量分析、盈利预测分析和财务危机预测分析等。但遗憾的是,对于衍生性分析要素的安排,很多都是随意性的,很少显示前后要素间及与基本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财务分析内容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重复关系。

虽然财务分析的内容与很多学科内容广泛存在着相互交叉、移植和借鉴的情况,但是,交叉并不意味着合流,移植也并非混同,借鉴更不会抹煞固有的区别。财务分析学科内容与其相关学科内容不可能像切西瓜一样界限分明,但应着力避免大面积重复。财务分析学科的独立性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是以财务分析为重点而形成的与其他学科的动态结合,财务分析学的基本内容在构成上应有如下特点:

第一,财务分析学是一门边缘性学科。财务分析学是在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财务管理、会计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它不是对原有学科中关于财务分析问题的简单重复或拼凑,而是根据经济理论和实践的要求,在相关学科基础上构建的独立的系统的理论体系。

第二,财务分析学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随着财务分析学的产生与发展,财务分析理论体系还将不断完善。笔者认为,财务分析理论体系应由目标、环境、假设、原则、内容、方法及指标各要素构成。

第三,财务分析有系统、客观的资料依据。

第四,财务分析具备健全的技术方法体系。

第五,财务分析有明确的目的和作用。

从财务分析学的基本内涵及构成特点的角度,笔者认为,财务分析学的基本内容应界定为企业的财务活动及其成果。

企业的财务活动,主要包括企业的筹资、投资、日常经营和收益分配等活动。上述这些活动是相互联系、互相依存的。如投资主体和形式的多元化,形成了筹资渠道的多元化。因此,财务分析不仅要包括投资、日常经营和分配等财务活动的分析,还应包括筹资方面的分析。

企业的财务活动是持续不断的,根据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现在是过去的继续,未来是现在的延伸。所以,财务分析不仅要包括事后的评价分析,还应包括事中和事前的预测分析,即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财务活动全过程的分析。

基于上述认识,财务分析学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筹资分析、投资分析、日常经营分析和收益分配分析四个部分。

根据财务分析学的具体内容,财务分析可按以下顺序进行:

首先,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进行一般性分析。主要是利用企业的财务报告,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的构成和变动情况,使财务分析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其次,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进行系统性分析。这是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不仅要利用企业的财务报告,还要利用日常核算资料和计划资料等。系统性分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安排。按财务分析内容可分为:筹资分析,投资分析,日常经营分析和收益分配分析等;按财务分析主体可分为:筹资者分析,投资者分析,债权人分析和经营者分析等;按财务评价指标可分为:筹资效益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和社会贡献水平分析等。具体如何安排,需进一步调查和研究。但不管采用哪种安排,都应该保持财务分析内容的完整性,并力求便于分析者理解和运用。

最后,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在上述一般性分析和系统性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各项财务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确定各项财务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并综合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的评价方法。

三、《财务分析学》教学内容的扩展

目前,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财务信息在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财务分析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财务分析的影响因素也越来越复杂。比如,资本市场、企业制度和会计准则等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些变化都给财务分析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面对新的公司环境,财务分析框架结构研究视角需要转换,框架结构的内容也需要扩展。笔者认为,为更进一步提升财务分析的应用价值,在上述财务分析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和需求,财务分析的框架结构可以在以下各角度适当延伸:

(一)基于金融市场的财务分析

基于金融市场的财务分析主要指证券投资分析与资产定价。其具体内容包括:证券投资的收益率分析;债券、股票的定价模型分析等。

(二)基于投资决策的财务分析

基于投资决策的财务分析主要指投资项目的评估与决策。其具体内容包括:项目现金流的分析与资本成本的确定;特定信贷和税收条件下的投资项目评估;不确定条件下项目评估的方法;实物期权在项目投资中的运用等。

(三)基于管理控制的财务分析

基于管理控制的财务分析主要从管理当局的角度,对企业运营中的成本、费用及现金流量的管理和控制进行分析。

同时,为保证财务分析系统的完整性,可以财务分析专题的形式针对一些特殊业务或特殊情况进行分析。比如:通货膨胀情况下的财务分析,基于合并报表的财务分析;跨国公司财务分析等。

【参考文献】

[1] 荆新,刘兴云.财务分析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 张先治.财务分析[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篇10

关键词:价值链;财务分析;现状;必要性;方法

一、基于价值链的财务分析研究现状

1.关于价值链现状的研究

价值链理论是对增加一个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实用性或价值的一系列作业活动的描述,主要包括企业内部价值链、竞争对手价值链和行业价值链三部分,起源于美国,之后逐渐被推广和学习,如今价值链理论在企业的财务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优化企业生成经营以及后期交流合作中的各个环节,这样一来就能够使企业形成一个完整的、优质的价值链,使企业生产经营和外部沟通合作的各个环节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就能够为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资料和数据,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2.关于财务分析现状的研究

财务分析在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所以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一直存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所以财务分析方法逐渐得到了完善和发展。

3.基于价值链的财务分析研究现状

通过上述对价值链的发展现状和财务分析的发展现状的分析研究可以发现,当今社会基于价值链财务分析工作虽然已经得到企业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关注和重视,价值链理论在企业财务分析中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运用和发展,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没有对价值链的活动进行分类,没有管理的重点和特色,没有将价值链在企业外部活动和内部活动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一来也就没有达到基于价值链进行财务分析的初衷。

二、基于价值链的财务分析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没有实现全面的财务分析,只注重企业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的财务分析,而没有关注企业的价值分析以及风险控制的分析,而且缺乏相关的企业外部的财务分析,包括资金运作分析、财务政策分析和投融资管理分析等,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复杂的经济环境,而基于价值链的财务分析不仅能够通过内外部结合的财务分析克服传统财务分析方法的缺点和不足,通过掌握相关的信息数据和财务指标来不断的完善和创新财务分析方法,不仅克服了传统财务分析的局限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财务分析的能力,使企业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中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从另一方面来看,基于价值链的财务分析不仅可以对企业的财务指标、财务信息和财务活动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同时还可以对许多非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和管理,比如人力资源信息、生产管理信息以及顾客满意程度信息等,将非财务信息进行有效分析和管理可以实现企业的全面管理,进一步减少了企业不必要的损失和风险,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企业财务分析工作,提高了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

三、完善基于价值链的财务分析的方法

1.完善相关的财务分析模型

完善企业内部价值链的财务分析模式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财务分析的能力,这就要求企业根据自己的战略目标和企业的特色及文化,遵循时展的潮流和趋势,依照相关的制度规范来完善企业内部价值链的财务分析模式,首先要区分价值链中的各种业务活动,其次要确定每项活动的目标,这样一来能够使财务分析工作有重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财物分析工作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之后要对企业内部的价值链进行改善,可以从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两个方面入手,充分的实现企业内部各项活动的价值,提高企业财务分析的能力。

2.从纵向方面完善相关的模型

企业的价值链是一个复杂的、涵盖范围比较广的价值链,相应的其中的财务分析工作也是如此,完善纵向的价值链财务分析模式就要求从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着手,从资产、收入和成本分配到各个环节中,各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约束,分析各个环节中的利润与成本,在实现各个环节成本最低的情况下,确定整个价值链的核心和特色,进一步提高财务分析工作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3.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人是整个财务分析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所以为了进一步完善基于价值链的财务分析工作,需要鼓励相关的工作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降低企业不必要的风险和经济损失,在使相关的工作人员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提高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价值链的财务分析工作是促进企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所以要及时的根据自己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企业文化积极的完善和创新基于价值链的财务分析工作,进一步提高企业应对当今社会各种经济风险挑战的能力,使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路遥 单位:科利来柔性薄膜(南京)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实验课程,教学设计

能够阅读和分析财务报表是商科各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之一。《财务报表分析》是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也是工商管理、金融、资产评估等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是在《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学》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提升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技术性。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知识讲授为主、以报表解读和财务指标计算为主要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往往在学完该课程后,只记住了一些概念和财务比率的计算公式,仍然无法对实际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实践应用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实验教学,通过财务分析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其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一、《财务报表分析》实验教学设计

《财务报表分析》实验教学是与理论知识讲授同步进行的,教师在讲解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求学生以4~6人组成的财务分析小组为单位,搜集我国某家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等相关资料,对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以及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和发展能力等进行分析和评价,并进行发展前景预测,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并将分析过程和结论进行PPT演示和讲解,着力增强学生资料搜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表达、分工协作能力,使其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业务素质等方面得到综合提高。

(一)实验目标

通过本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1)能够通过网站、报纸等渠道有效地收集进行财务分析所需的报表数据及其他相关信息,提高调查研究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2)能够有效阅读基本财务报表及报表附注等信息,并且运用趋势分析、结构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财务分析,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撰写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对所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并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培养其科学的思维方式;

(4)能够对本组的分析报告进行展示和讲解,对其他组的分析报告进行客观、中肯地评价,锻炼表达沟通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财务分析实验课程设计,以我国上市公司为背景展开,根据实验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收集我国上市公司的报表资料,运用所学的财务分析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进行综合分析。具体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及要求如下表所示:

二、《财务报表分析》实验组织与实施

(一)实验开始前:(1)教师应该在本学期初讲授这门课时,就告知学生本课程主要的实验任务及其要求,使学生从一开始就重视本课程及实验的学习,并对此有所准备;(2)学生以自由组合的方式,完成分组,要求4~6人为一组,并确定小组的组长(联络人);(3)每个财务分析小组选定一家上市公司作为财务分析的对象。

(二)实验过程中:(1)教师在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布置相对应部分的实验任务,比如,在讲解资产负债表相关内容及分析方法的同时,要求学生对选定公司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2)学生在接到实验任务后,借助实验课以及部分课外时间完成,在布置后的两周内上交;(3)定期或不定期(每个实验至少一次)组织财务分析讨论,及时沟通财务分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实验结束后:(1)各小组上交一份所分析企业的财务分析报告及PPT演示稿;(2)每组派代表对该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对其他组的财务分析报告进行提问和评价;(3)每人提交一份实验总结,包括实验过程、小组的分工及个人的贡献、心得体会等内容。

三、实验效果评价

篇12

关键词:会计服务外包;财务分析;任务导向法

财务分析是一项重要的活动,主要以企业财务报告及其经济资料为依据,结合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全面分析,为投资决策、信贷决策、销售决策和宏观经济等提供依据。因此要想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发展水平,就要以财务分析为基础,对相关的财务数据进行更加准确的分析,这样才能有效的实现企业的进步。近年来,全球外包行业发展迅速,我国会计服务外包行业也在“十二五”的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ASP(应用服务提供商)、云计算的出现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会计服务外包已经从传统的为降低成本提升到了增加企业活力的战略层次。会计外包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导致两方面的问题出现,一方面社会急需外包型的会计人才缺乏,另一方面高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困难。这两方面的问题既矛盾又统一,如何更快更好地解决这一矛盾成为高校财会教育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财务分析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现状

(一)课程特点分析

《财务分析》课程的设置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财务分析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该课程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解读企业财务报告的能力,能够对企业所处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把握企业发展战略对财务数据可能产生的影响,并解读企业所采取的会计政策,透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进而通过财务比率分析对企业各项能力结构进行深入认识,从而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做出预测,通过企业价值评估模型的运用对企业进行估值。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改革,本文对《财务分析》课程的特点作了如下总结:

1.理论性较强

《财务分析》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财务分析的基础信息来源于财务报表,真正读懂财务报表是做出科学分析、撰写高质量财务报告的关键。对此,学生首先需要学习《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基础专业理论知识才能正确理解报表中各项目的取数方式及其含义。其次,在《财务分析》课程中需要运用资产负债率、投资收益率等不同系列的指标作为分析的工具,在学习众多指标的过程中显得有些枯燥。再次,除了指标的学习,《财务分析》课程中还要求学生掌握杜邦分析法等专业的分析方法。

2.基础知识宽泛

《财务分析》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学生除了要牢固掌握财务知识和分析方法外,还要熟悉审计、金融、法律,经济等其他方面知识。另外,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经济交易更加复杂化与多样化,将宏观环境的变化与企业的发展状况结合到企业财务分析中也是十分必要的。

3.用途广泛

企业的财务分析既为管理者、投资者、职工等内部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依据,又为金融、财税、审计等监管机构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其用途比较广泛,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必须重点结合具体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二)教学现状概述

除了《财务分析》课程自身特点的制约外,目前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也比较传统和单一。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填鸭式的讲授也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另外,在课程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既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理论知识,又希望学生在课堂上锻炼综合分析能力是不太现实的。课堂上的学习应该是方向的指引和方法的传授,学习任务的完成更多地需要学生的课外时间。总得来说,高职院校对学生财务报表分析能力的培养比较欠缺,直接导致了以往绝大多数会计专业毕业生都属于“报账型”会计人员,而不是“管理型”人才。

二、任务导向法实施的必要性

会计服务外包的发展对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财务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外包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并通过灵活运用专业知识、选择恰当的方法为企业进行科学的财务分析,从而应对经济环境的多变性对财务分析产生的影响。与传统的企业财务分析人员不同,会计服务外包人才必须懂得结合企业行业属性选择财务指标。其次,外包人才需要具备较高的IT技术能力。在大数据的时代下,企业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内外部数据资源,科学的财务分析应当以收集和整理有效的信息为基础。另外,外包人才进行会计服务成果交付的过程中也会更多地借助IT技术。为了更好地满足会计服务外包对人才的提出的新要求,在《财务分析》的授课过程中采用任务导向法是进行教学改革的一种新思路。

三、任务导向法的实施过程

任务导向法是一种以任务为驱动,旨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任务导向法的实施首先是教师结合课程目标和现时经济环境等提出符合学生当前知识能力水平的任务,并以每个具体的任务为载体,把教学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任务之中。在提出任务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确定完成任务的思路和方法。然后学生自主地完成相应地任务,从而通过各个任务构建所学课程的知识体系,锻炼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本文认为,任务导向法在《财务分析》课程中的实施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课前准备阶段

1.建立资源共享平台。《财务分析》是一门理论知识宽泛的课程,仅依靠课堂完成教学任务会显得抓襟见肘。为了提高课堂的效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把理论知识以PPT的形式上传至资源共享平台,并且针对每个知识主题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学生提前自习基本理论知识,才能更加充分地利用课堂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引导学生提升综合财务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2.搜集案例资料。4个学生为一组,每组负责搜集和整理一家知名企业最新的会计报表及相关资料,然后发给教师。教师则需要对每组学生整理的资料进行汇总并筛选,最后以抽签的方式让每两个小组共用一家企业的资料作为他们进行财务分析的案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每两组使用同一个案例资料,既可将两组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又可以保证案例资料的连贯性,易于结合现实市场环境进行财务分析。此外,由学生参与案例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可以提高其数据处理能力和信息提炼能力。

(二)课堂授课阶段

1.第一环节。在学生已自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中可先讲解相应主题的重点难点,然后再借助思维导图工具引导学生构建该主题的知识框架。这样不但可帮助学生巩固已自学的知识点,而且能够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同时,在此环节中教师需要解答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疑惑。

2.第二环节。如果学生已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教师则可将课前已根据相关主题设置好的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小组,并且在布置任务的过程中帮助他们明确任务目标。

3.第三环节。在确定学习任务后,学生们可以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讨论,一方面明确任务的分工,另一方面需要确定完成任务的思路和具体步骤。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作为旁听者,在考核学生团队协同作用的同时还可以给予指导,从而提高师生的交流程度。

4.第四环节。在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后,每组学生需要简述自己的分析思路和初步的分析结果。在分析的过程中,每小组可以根据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不同目的而选择不同的分析指标,因为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可能是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职工,也可能是外部的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部门等,他们需要的信息不同,进行财务分析的侧重点也不同。此外,通过情景模拟,学生现场展示他们的初步成果,不但可提高课前准备的积极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一环节,教师需要对学生小组的初步成果进行评价并给予改进的建议。

(三)课后作业阶段

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仅利用课堂的时间去完成相应的任务是足够的。在上述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学生必须更多地利用课后时间进一步搜集数据资料,运用已学理论知识并且尽量结合办公软件和财务软件进行更详细、更全面的分析,最终在网络共享平台提交书面形式的财务报告并给教师作为本次任务的一种考核依据。

四、总结

为了满足会计服务外包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财务分析能力时不仅要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等,在《财务分析》授课过程中运用任务导向法正是为了实现这些培养目标。但是,任务导向法的实施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密切的交流和反馈。

参考文献:

篇13

一、财务精细化分析概述

(一)财务精细化分析的定义 财务精细化分析并非仅指分析细节,也不是越细越好,而是强调有意义、有价值的分析。而财务分析的根本意义和最高价值就在于为公司各个层面的管理决策提供支持。财务精细化分析的视野远远超出传统分析的视野,它将财务分析与公司的管理决策明确联系起来,通过精细化分析形成和改变企业管理决策。

(二)财务精细化分析的内涵 财务精细化分析是基于战略管理的一种财务管理方法。“精”:财务分析要突出重点,分析的内容要与战略管理息息相关,且以战略管理为目的;“细”:财务分析覆盖的内容要全,超出财务报表的视野,与行业分析、战略分析相结合;“化”:财务分析制度化,财务分析流程和步骤形成一种制度,将复杂的财务管理过程简化为分析方法。管理会计是应用于内部管理决策,财务会计服务于外部利益相关者。财务报表是财务会计的最终产物,是沟通企业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桥梁,是利益相关者透视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先进流量的窗口。财务分析可以用于外部利益相关者,也可以用于内部利益相关者。传统的财务分析主要用于外部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概况,本文所论述的财务精细化分析财务精细化分析是将精细化的基本理念融入到财务分析中,是基于内部战略管理的,是内部决策分析,服务于企业内部的利益相关者,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的兴衰成败。所以,本文所探讨的财务精细化分析不仅仅是针对财务报表本身的分析,而是对企业的现状,将行业分析、战略分析、报表分析等相结合,通过各个方面的充分兼顾的内部分析,以此来解析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机会与威胁。

二、财务精细化分析的必要性

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是针对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而言的,财务报表分析对于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制定经济决策,都有着显着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财务报表分析及其分析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分析中,应注意这些局限性的影响,以保证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国内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直接压力,缺乏技术优势和资金优势的民营企业就必须实现产业专业化、管理专业化、资本专业化,坚持走‘精细化’发展的路子。”“精细化”的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将精细化理念应用于财务分析个战略管理是当前企业管理面临的必然趋势。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增强了掌握这种精细化分析的必要性。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出色的数字分析使得企业在本行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很多世界500强的企业更是把财务精细化分析作为战略决策的基础和依据。

财务精细化分析是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应该关注的核心问题。它将行业分析、战略分析与报表分析相结合,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利用企业内部资料,透过数字看本质。财务精细化分析主要用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决策,服务于内部战略管理。因为是内部分析,所以资料数据会比较齐全,而且资料真实可靠,分析人员和管理者都会为了企业的整体利益,从全局出发,一分为二、实事求是地看问题。

三、财务精细化分析的内容

(一)行业宏观经济分析 行业宏观经济分析是为了把握行业整体运行概况,综合分析一个行业的成长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经营能力等,主要分析指标(包括但不仅限于)如表1所示:

(二)战略分析 研究战略定位分析的代表人物是迈克尔·波特。波特提出分析竞争对手和产业结构的理论与方法,形成了著名的定位学派。波特认为,战略定位(strategic positioning)是企业竞争战略的核心内容,形成竞争战略的实质就是要在企业与企业所在环境之间建立联系。战略定位方法就是企业为了分析和明确自己在行业中面临的机遇,面对的威胁以及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通过对战略环境的分析和调查,对企业在行业中的位置进行判断,从而确定企业的竞争战略。战略定位分析的方法主要有行业吸引力分析模型和SWOT分析法。

行业吸引力模型也称为五力分析模型。五力分析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五力分析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外部环境力量包括政府管制、社会环境、科技环境、全球化以及经济形势。内部环境力量包括购买方的议价能力、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同业竞争。内外部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企业的行业吸引力。

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企业内部分析方法,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其中,S代表 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SWOT)分析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明确企业可利用的机会和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将这些机会和风险与企业的优势和缺点结合起来,形成企业成本控制的不同战略措施。

(三)财务报表分析 财务分析是以财务报告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的经济管理活动。它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

财务报表分析主要包括一下方面的内容:当前年度公司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及主要财务指标;增长分析;盈利能力以及收益质量分析;资产结构分析;偿债能力分析;运营能力分析;企业价值分析;现金流量分析;财务综合分析——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简介企业的基本财务现状,然后针对各个模块进行精细化分析,最后通过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进行综合分析。

篇14

论文摘要:基于强化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的要求,加之财务分析课程自身的特点,使得财务分析的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值得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文章阐述了财务分析教学实践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具体方式即二者关系的处理问题。

《财务分析》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教学的关键不仅在于使学生熟练掌握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及财务分析的方法与技能,更在于对学生系统使用财务等相关信息,综合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探索和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入研究性教学模式,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在该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尝试将课程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保证课程理论系统教学的基础上,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寻求有效的实验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理论教学

在理论教学环节,以教师为主,讲授《财务分析》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财务分析的理论体系(包括:财务分析的主体与目的、财务分析的对象与内容、财务分析的依据与标准、财务分析的学科定位及与有关学科之间的关系等)、财务分析的步骤(包括: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比率分析、综合分析评价、趋势分析、预测分析、企业价值分析等)、程序和方法(包括:水平分析法、垂直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杜邦及沃尔等综合分析评价方法、企业财务风险及预警分析方法等)。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重点是夯实基础。除了课堂的理论讲解,还应辅以适当的训练。(1)理论的讲解要注意规范性与先进性的结合,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财务分析学科的基本内容,了解本学科有关的前沿理论及热点问题;(2)财务分析涉及大量的指标计算,必须通过相应的训练来掌握财务分析的具体方法与技能。训练的内容设计应突出典型性与灵活性,帮助学生认识和总结规律,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财务分析的各种方法和技能。

然而,财务分析课程培养的是学生的财务风险意识、逻辑思维和分析判断能力,而不仅仅是讲授一些具体的技术方法。它强调的是“分析研究过程”而非机械的计算过程,针对特定企业、特定分析主体、特定目的的分析程序要由分析者根据具体目的和可以收集到的资料来建立,因此,应注重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训练,以提高其应对具体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

应用性和综合性是财务分析课程的突出特点,这一点也凸显了财务分析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财务分析的实践教学应以研究性教学为主导,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这种学习方法应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对知识深入研究和理解的兴趣,使学生成为发现、理解、评价以及应用知识的主动参与者。②有针对性地学习。从对现实问题思考中加强对财务分析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与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③组织学习小组合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组织能力。④开放式的动态信息资源和学习环境。使学生有机会自主确定分析对象、鉴别问题、搜集信息。⑤非结构化的具有挑战性的现实问题。使学生有机会接受现实的、复杂的管理环境,并逐渐养成对问题反复思考的习惯和质疑的学习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辨析式思维。在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采取了案例教学和课内实验的实践教学方式。

(一)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包含有若干相关问题在内的具体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该特殊情境进行讨论、分析、解决其中的问题,是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并共同对案情进行分析、研究、讨论、辩论的合作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本质特征可归纳为:一是变“抽象”为“具体”。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而不仅是理论知识。经济生活中的问题往往比较复杂,牵涉面较多,变化性也大,不是课堂上用简单的理论能阐明清楚的。在处理这些问题时,通常会遇到缺乏必要的信息、现有资源不能满足需要、各种目标相互冲突等诸多情况。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作为管理者在未来的真实的管理实践中,针对具体问题需要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二是“已知”不等于“已会”。传统的教育观重在教学生求“知”,而实际工作更需要的是“会”,仅学习理论知识不够,还必须会实际运用,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现实情况的浓缩,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案例讨论时既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又要尽可能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案例讨论的结果,至少应使学生认识到应采取哪些措施去解决问题,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做法。仅有原则性的解决方式是不够的,要针对具体问题,学会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是“学”比“教”更关键。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在教师指导下向未知领域探索发展的过程,其决定了教师教的实质应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授思考的方法。通过具体案例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分析判断和相互讨论,并进行思路、方法及观点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对有关案例的分析,可以把抽象的原理、概念具体化,促进理论到实践的转移。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把握好案例教学的每个程序。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精选案例;其次,教师在教学前将案例推荐给学生,事先布置让学生熟悉案例,使学生对案例有一个思考和认识的过程;再次,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在分组的基础上展开积极的讨论,充分表达各自的观点,进而使各组尽量达成较为统一的意见或方案;最后,教师进行点评,使有关问题得到及时的修正,使学生获得正确的结论和系统的认识。

(二)课内实验

基于加强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主旨,我们积极尝试“课内实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理论问题、社会问题探求的欲望及学习的兴趣和潜能。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建立学习小组(实验小组)进行课程知识的单项及综合实验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1)分组和选择分析对象。按班级人数(一般是40人左右)进行分组,每一组为10人左右,每一组又分为两个小组,每一小组为5人左右;每一组选择不同行业上市公司作为分析对象,每一组中的两个小组分别选择同一行业中可比的两家上市公司作为各自的分析对象。这样设计分组和选择分析对象的意图是,每组中的两个小组除了可以对各自跟踪的那家上市公司进行分析,还可以将两小组的上市公司进行对比分析;每组选择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可以使学生较全面的认识我国不同行业上市公司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况,使大家的信息和认识更丰富、更综合。(2)分部实验。每个学习小组针对所选择的分析对象(上市公司),根据所学的课程理论知识,对这家公司的财务活动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各学习小组的这种实验学习与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步,由此就形成了与整个课程内容相对应的各部分的一系列实验学习成果,各学习小组将自己的各部分内容的实验学习成果以幻灯片的形式讲解给大家,老师和学生可以提出质疑、辩论,最后由教师做出点评和总结。同时,每组提交各自各阶段实验分析报告。(3)综合实验。各学习小组在课程结束时,对所选择的上市公司进行综合分析,将前期分部实验的结果进行汇总、融合,最终形成该公司的财务分析综合报告,并将其进行讲解和提交,各学习小组的实验学习成果可以通过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展示,实现资源的共享及进一步的研究、讨论、交流。

财务分析课程通过这种实验教学方法的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动性,既锻炼了学生的学习及探究能力、综合与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与表述能力等,又深化和丰富了理论教学,是对教学时间、教学空间及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也充分体现了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的促进作用,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正确处理好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

根据高等学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根据《财务分析》课程自身的特点及其教学和企业实践的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应该是我们认真探索的问题。同时,在课程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还必须注意处理好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以免顾此失彼,比如,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时;做好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内容上的衔接;理论教学重点与实践教学重点的协调等等。我们知道,理论性教学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财务分析理论和方法的理解,提高其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在财务分析教学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我们应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实现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