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范文

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2:3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

篇1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师资队伍 高职教育

为了适应加入WTO以后经济结构与就业新形势的变化,近几年来,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也越来越得到社会与学校自身的普遍关注与重视。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办出高职特色,首要任务是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作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第一保证,其整体素质影响着高职教育今后能否继续优质高速地发展。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正处于大力发展的时期,各学校的办学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依然不容乐观。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师资队伍是办好高职教育的关键。

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我国高职院校大多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展起来的,经过十几年的建设,虽然在师资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但是调查表明,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与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及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要求还很不适应,亟待改善。

(一)数量不足。

我国的高职院校多由以前的中专升格或成人院校转制而成,师资底子本身较薄。而近几年来,高职教育迅猛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高职教育的招生数量迅速增加,导致各高职院校师资数量严重不足。以浙江为例,据不完全统计,至2000年年底,浙江全省高职院校的师生比普遍在1∶15以上,最高的比例达1∶39.8。而按国家要求,高校师生比的合理比例应为1∶14。即使考虑到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和兼职导师数,其师生比也大大超过合理比例。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存在师生比失调的情况,师资力量缺乏已经成为了高职教育发展的障碍,尤其是骨干教师及专业带头人的缺乏。

(二)缺乏精英。

我国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是一支由年轻教师组成的队伍,教师以师范院校、理工院校的毕业生为主,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不足,对职业教育的理解不够,职业教育理论相对缺乏,学历不高,不具备高级技术职称。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集中在课堂,职业活动较少,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不高,因此造成了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及“双师型”教师等精英人士相对缺乏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发展。

(三)知识更新不够。

当今社会是一个迅速发展的社会,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的生产力和生产水平都在不断提高,各种生产手段也是日新月异,产品的科技含量与日俱增。这些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对位于一线的生产、经营、服务和管理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从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必须适应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掌握现代科技和管理知识的同时,还应具备从事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实践能力。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大部分教师基本上都以校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主,很少深入到企业生产发展的第一线去,因此造成了知识的更新不够,这就影响了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四)职业技能不强。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师资培养主要注重理论水平的提高,对实践能力的培训较少。教师在学校内用于教学的时间较多,在企业生产第一线的时间较少,因此不只对新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不够了解,新的生产技能的掌握水平也十分有限,职业技能不强,导致了教学中理论教学力量较强,而实践教学力量较弱。而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师的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直接影响了高职毕业生在某些行业岗位上竞争力不够,适应性不强。

二、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高职教育要办好,办出自己的特色,就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中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重要一环。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吸引优秀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放宽兼职教师的准入标准。

国外的高职院校,兼职教师一般占教师总数60%以上,承担了60%以上的教学任务。兼职教师的进入有利于改善教师数量短缺及专任教师职业技能掌握程度不够的情况,对学院的专业建设、学科发展及教研水平的提高都有促进作用。这些兼职教师一般为企业的高层次技术人才,他们掌握着最新的生产技术,有最前沿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他们的加入可以使教学与实践充分联系起来,把生产第一线的生产管理等先进经验与学生所学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要吸纳这些高层次技术人才,学校就要放宽兼职教师的准入标准,不唯学历是尊,打破传统的以吸纳高校毕业生为主的观念,同时政府应该鼓励社会上各行业的优秀人士到高职院校任教。

(二)提高在职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1.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有计划地组织专任教师深入到企业生产的第一线去,开展企业生产的相关调研,进行业务实践,或者是参与到企业技术攻关、科研课题研究中去。选派骨干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边实践、边学习,掌握最新技术和管理信息,提高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并把行业和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引入课堂教学。其次,搞好产学研结合,多途径培养教师的“双师”素质。高职院校要与行业、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建立产学研基地。定期组织教师到基地学习、实践,接受新的专业知识和信息,掌握行业技术发展动态,了解企业和社会对本专业的要求,收集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要通过校企合作,积极开展技术攻关或产品研发,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在产学研结合中培养教师的科研素质、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最后,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参与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提供相关的培训机会,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2.鼓励教师出去学习和进修。学校要有计划地将教师送到大学或者国外进行学习和进修,开阔教师的视野,了解最新的行业信息及理论知识,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提升教师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学历水平。

(三)建立向优秀教师倾斜的激励机制,着力培养骨干人才。

要依据《教师法》全力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明确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要按照绩效管理的思想,在用人机制、津贴发放、职称晋级、出国进修、评优评先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工作中,向优秀教师倾斜,向骨干教师倾斜,同时拉开收入差距,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加大对优秀师资的政策倾斜和激励力度,设立优秀师资奖励基金,用于奖励作出显著成绩的部门或优秀教师,充分调动优秀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与主动性。对这些优秀教师,要有长期的人才培养规划,要重视他们的继续教育,开展以优秀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同时,对一些有潜力的青年教师,设立人才开发专项基金,保障教师队伍的后续力量建设。

总之,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只有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才能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这也是办好高职教育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陈运河,田德宇.对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的认识和思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2]廖钦初.高职院校师资现状分析与优化途径[J].交流与思考,2006,5.

篇2

作者简介:王淑华(1964-),女,湖北武汉人,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教务处副处长,讲师;孙利生(1945-),男,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副校长,研究员。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 教务处,湖北 武汉 430223)

摘要:独立学院师资队伍有其特殊性。本文从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现状出发,试图分析当前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模式,选人渠道,聘用制度,激励机制,青年教师培养等问题提出看法。

关键词:独立学院;师资;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我国高等教育正发生深刻的历史变化,为了适应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满足社会经济对各类人才的需要,全国各地利用公办高校的公共教育资源,吸引社会、组织和个人资金,试办了按新机制、新模式运行的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以下简称独立学院)。独立学院不仅快速扩大了高等教育规模,缓解了本科高等教育供需矛盾,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同时适应了社会经济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至2004年底,全国已办249所独立学院,在校生达68万多人,占地面积12万亩,建成校舍1160多万平方米,专职教师3万余人,购置教学仪器设备42亿元。实践证明,独立学院是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一种新的办学形式,是公办高校优质资源与社会资金的双优结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较大的发展空间。本文试图从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现状出发,分析当前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模式,选人渠道,聘用制度,激励机制,青年教师培养等问题进行思考。

一、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现状

教育部8号文件《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明确规定:“独立学院应具备不少于100人的、聘期一学年以上的、相对固定的专任教师队伍。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比例应不低于30%”。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通知也明确规定:生师比18:1、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30%为合格。教育部上述文件对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建设有既有数量要求,又有质量(职称结构)的要求。教师是独立学院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配置一定数量专任合格教师是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也是独立学院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

由于独立学院发展较快,办学形式灵活,办学规模迅速扩张,其教师总量无法适应办学规模的快速增长,因而,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思路没有固定的模式。根据湖北省29所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现状,大致可分为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独立学院立足建设自有专任教师为主体,聘用社会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为辅的模式;另一种是独立学院借用举办高校的师资为主体,聘用少量自有专任教师。第一种模式的独立学院必须有一整套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并为专任教师提供相应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如住房或住房补贴等)。两种模式均是专兼结合,所不同的是教师结构的主体比例有别。独立学院自有专任教师与公办高校专任教师的概念是一致的,即教师的人事组织行政关系在独立学院,学院与教师之间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力、义务、责任,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法律保障。独立学院的兼职教师是学校根据教学任务安排,从社会上(主要是公办高校)聘请来校讲授课程的教师,其个人的行政关系仍保留在原单位。

目前独立学院自有专任教师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老年教师(指女性55周岁,男性60周岁以上)主要来自公办高校即将退休和已退休的教师;中年教师(指35周岁以上,55周岁以下)主要来自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青年教师(指35周岁以下)主要来自高校近期毕业的硕士生,早期毕业的优秀本科生及国外留学归国人员。独立学院兼职教师的来源则与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模式有关。若独立学院立足建设自有专任教师为主体,则兼职教师的来源与专任教师来源相似,兼职教师呈多元化结构。若独立学院以自有专任教师为辅,兼职教师为主,则兼职教师主要来源举办高校(即独立学院的母体),一元化结构特征明显。

二、独立学院师资主要问题

(一)教师总量不足,教学工作量过重

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普通高等学校的生师比为18:1。若按规模1万人的独立学院计算(办学层次为本科教育),需要教师总量为555人。对于以自有专任教师为主的独立学院,按专、兼职教师比例为7:3计算,则需要自有专任教师388人。目前,湖北独立学院中只有极少数学校能达到这个标准。对于以举办高校(母体学校)教师为主的独立学院,由于教师在母体学校已有很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再超负荷承担独立学院的教学任务,已感力不从心。因此,独立学院的专、兼职教师大多教学工作量过重(一般周学时超过12学时),备课时间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课外辅导学生。教师往往是早上赶班车来上课,连续上四节(甚至上六、八节)后,中午(晚上)赶班车回家,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教师的身体也长期“透支”。

(二)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差,教师团队、梯队难以形成

独立学院专任教师实行了真正意义的聘任制,即“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合约管理”。专任教师中老教师大多作为学科、专业、课程带头人,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学术水平在独立学院发扬光大。但随着年龄老龄化,他们会逐渐退出。专任教师中的中、青年教师要接受真正意义上的考核。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学认真,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在聘任期满后会继续聘任,而那些责任心不强,教学效果较差的则解聘或聘期满后不再续聘。因此,独立学院的专任教师队伍稳定性差,时时在流动,月月是变数。兼职教师的流动性更大,一旦教学安排与专职出现矛盾,随时会出现“临课换人”的状况,再加之兼职教师大多有雇佣思想,以劳动换取合理报酬,按市场行情(独立学院课时酬金的差异)选取学校,以旁观者身份出现在独立学院,很难融入独立学院专任教师队伍中。

教师队伍不稳定,使得系、教研室很难形成教学传统和特色,教学过程连续性很难得到传承,教师团队、梯队、合作氛围也难以形成,极不利于青年教师的培养,这是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三)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学历层次偏低

教师队伍结构主要指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指标中规定: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30%为合格。在本科教学评估方案中规定: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占30%,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比例应超过50%(C级标准)。前面两个30%的比例,独立学院领导决策层只要高度重视自有专任教师队伍建设,均能达到。如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是一所具有15000学生的独立学院,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的比例已达到39%,教师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位教师比例也达到31%。

中年教师严重不足,“两头大,中间小”是独立学院专任教师结构不合理的主要矛盾。虽然各独立学院纷纷出台政策,吸引优秀中、青年教师来独立学院“落户”,但成效并不明显,其原因主要是公办高校的政治地位、事业空间、学术氛围、环境条件等,独立学院暂时还无法提供,光靠经济待遇还不足吸引真正的人才。

三、对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一)实行“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专兼结合,以专为主”;“专兼结合,以兼为主”是当前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两种模式。两种模式虽是一字之差,(即“专”或“兼”),但反应独立学院决策者的办学理念。独立学院大多距母体学校10多公里以上,且按“五独”运作,即“独立法人、独立校园、独立招生(颁发文凭)、独立财务核算、独立管理”。从办学行为的短期考虑,从人力资本的经济核算,“专兼结合,以兼为主”肯定是有利的,但从独立学院健康持续发展,从高等学校的办学规律和教学质量的保证体系来看,建立一支总量适度,品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自有专任教师队伍是独立学院长期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专兼结合,以专为主”是独立学院决策者们应选择的师资队伍建设主体模式。它不仅是决策者科学办学思想的体现,也是决策者规范办学行为的昭示。“专兼结合,以专为主”,这“专”的比例多大,应根据独立学院发展趋势和独立学院所处的地域位置不同而不同,我们结合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实际,专兼比例建议控制在7:3或8:2比较理想。这既保持独立学院自有专任教师的主体性,有利于逐步形成教师队伍的传统和学风,同时也能广泛吸纳社会优质教师资源为我所用,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让学生感受多种风格的教学氛围。

(二)健全教师职业准入制,拓宽选人渠道

独立学院的办学层次是普通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主要面向社会培养技术应用、组织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师选聘定位应以“双师型”为主,既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要改变从学校出再进学校的单一模式,必须拓宽选人渠道,从企(事)业、科研院所、政府机关聘用各类人才,形成多元化的用人格局。在选用教师过程中,要坚持公开招聘、资格审查、“准入”考试、教学试讲,领导面试五个阶段。在注重业务水平的同时,要特别考核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思想素质。要针对目前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现状,重点从公办高校招聘退休的学科(专业)带头人,从社会吸引高水平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从公办高校招聘优秀博士、硕士毕业生,并逐步形成老、中、青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高校与社会联手的教师队伍和学科(专业)梯队,为独立学院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三)建立科学的教师聘用制度和公平竞争的激励机制

为了保证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的质量,必须建立科学的教师聘用制度。在教师试用期满(一般是半年),经考核合格后,学校与教师双方应签订聘用合同,以法律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聘用合同一般是一至五年,学校与教师都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有利于人员流动,优胜劣汰,形成开放式竞争用人氛围,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

独立学院还应本着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原则,营造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的人文氛围。首先,要构建新型的薪酬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基本原则,建立与工作业绩直接挂钩的薪酬,鼓励引导教师干事业、干好事业。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教师发展的薪酬制度,基本工资、教龄工资、课时酬金、质量酬金、人才津贴、业绩奖金、医疗、失业、养老保险和购房补贴、节日、生日、结婚礼金等,让广大教师真正体会待遇留人的实惠,体现干好干差的区别。其次,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制定合理、公平的考核体系,构建以学生评价为主,同行、教学部门、教学督导、各级领导协同考评的体系。教师学期考核的结果与课时酬金等级挂钩,与业绩奖金挂钩,教师年度考核不仅与待遇挂钩,同时还与是否聘用关联。对那些责任心差、教学不负责任、教学效果差的教师要予以解聘或期满不再聘用(含兼职教师),真正形成优胜劣汰,能进能出、公平竞争的激励机制。

(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

独立学院青年教师人数较多,教学工作量较大,要从战略发展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首先,要严格岗前培训,从职业道德、思想修养、业务能力等方面进行培训,使青年教师尽快熟悉高等教育规律和独立学院办学实际。同时,利用独立学院中丰富的公办高校老教师的资源,建立教学导师制,科研导师制,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其次,要重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培养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开展教学竞赛、优秀青年教师评选活动,在青年教师中倡导爱岗敬业、钻研业务、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向上的事业氛围。再次,要有计划安排青年教师以提高学历层次为主的在职培训提高,学成归校,学校给予适当的奖励。

独立学院要抓住历史发展的机遇,确定科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机制,建设一支总量适度、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相对稳定的自有专任教师队伍,就能确保独立学院健康持续发展,确保独立学院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汉清.比较高等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篇3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师资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8-0014-02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11]-JKGHAD-0653)的阶段性成果。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讨论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时指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目前我国农村幼儿的发展情况不容乐观,许多贫困农村的幼儿发展滞后。教师质量决定了幼儿园的教学质量,河南省是处在中原地区的人口大省,有着63.97%的农村人口,可有关我省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研究却屈指可数。本文旨在探讨我省(注:此处指河南省,下文同)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现状,并提出发展建议。

二、研究方法

河南省共有地级以上城市18个。研究调查了其中10个地级市的农村幼儿园共27所,涉及农村幼儿园教职工500余人,其中幼儿教师321人,保育员103人。27所幼儿园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三、河南省农村幼儿园师资队伍现状

1.教师严重缺乏,师资配备紧张。目前在河南省农村的幼儿园,师幼比为1∶15,几乎是参考值1∶7的两倍。许多农村幼儿园平均每班只有1名教师(37%),甚至还有一些幼儿园连平均每班1名教师都难以保证。那怎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么带班?据访谈了解,这些幼儿园多是聘用几位老师,每位老师有不同的分工,例如,A教语文,B教数学,先由A在1班教语文,再去2班教语文,B先在2班教数学,再去1班教数学,如此轮换教学,没有专门的带班教师,与小学的教师安排比较相似。以新乡市x幼儿园为例,该园共有幼儿92名,其中托班20名,小班35名,中班29名,大班28名,而该园只有4名幼儿教师,托班、小班、中班、大班各一名,没有保育员。

在本研究中,有1/3的幼儿园没有配备保育员,还有一些幼儿园整个园中只有一两名保育员负责全园幼儿的生活保育。数据显示,有63%的幼儿园平均每班不足1名保育员,18.5%的幼儿园每个班级平均有1名保育员。这种师资配备,距离参考标准(《郑州市幼儿园督导评估实施细则》)中每个班级2教1保的要求相去甚远。

2.教师学历普遍不高,专业素质低下。除了师资数量严重不足之外,河南省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也不高。目前河南省农村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只占21%,大部分教师(59%)为中专或高中学历,还有16%的教师只有初中或初中以下学历。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中,有许多都是通过在职进修获得的学历。而且这个数据还是来源于园长报告,实际上河南省农村幼儿园中教师的学历层次可能更低。在这些教师中,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包括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获得幼儿教师资格证、在职专业进修)只有16%,这就导致河南省农村幼儿教师的素质相对低下。

3.教师待遇差,师资流动性大。幼儿教师数量的匮乏和学历层次的低下与河南省农村幼儿教师的待遇有关。目前河南省农村幼儿教师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0644元,保育员则更低,只有9447元。这与河南省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0年)29819元相比,何止相差一两倍。以X市为例,该市2011年的平均工资为2776元/月,并规定城镇最低工资为1080元/月。而同年该市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只有800~1000元/月,保育员只有500~800元/月。也就是说,在河南省农村的幼儿园做一名从事专业工作的教师,还不如在城镇做一名清洁工的收入。除了收入低之外,河南省农村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也得不到保障。在本次调查的3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21名教师中,只有4.1%,也就是11名教师有编制。其他不在编制的幼儿教师明明从事着这种专业性的工作,可身份却是农民,他们不但工资低,医疗、养老也缺乏最基本的保障。因此,农村幼儿教师的流动性很大。

四、讨论及建议

农村幼儿教育的师资是目前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的质量决定了幼儿教育质量的优劣,如果没有质量,学前教育的一切益处(对幼儿、家庭及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都无法实现。因此,保证农村幼儿教师的质量是解决农村幼儿教育问题的当务之急。

目前农村幼儿教师数量严重匮乏,学历普遍不高,流动性大,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国内幼儿教师数量普遍缺乏,少数优秀的教师也多流向了城市;第二,待遇差。许多人哪怕去超市做收银员,都不愿到农村幼儿园工作;第三,农村地域性原因。在我国,跳出农门,到城市里生活、工作是农村人一直以来的梦想,而城市人由于各种资源短缺或生活不习惯等原因也不愿意到农村工作,这就出现了在大中城市人满为患,而农村却只留守老人小孩的情况。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有:

1.大量培养师资。通过扩招幼师生、培训待就业人员、在职培训等途径,大规模、多渠道地培养幼儿教师,以解决我省幼儿教师普遍匮乏的情况。

2.采用财政直补的方式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待遇。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待遇举步维艰,这一步做不好,就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由于农村幼儿园收费较低,不可能给幼儿教师开高工资。例如,目前河南省X市一个农村幼儿园的生均收费是2400元/年,大约招收100个幼儿,这样一年的收入也就是24,0000元。100个幼儿按照标准应该配备14名教师,如果按照河南省人均年收入来发放幼儿园教师工资(约2,9800元/年),那么14名幼儿教师的工资就需要支出41,7200元,也就是说,如果要按标准配备教师的话,开办一所农村幼儿园不但不能盈利,还需要倒贴17,7200元。因此,目前农村幼儿园以减少教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师数量来降低成本。想要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待遇,需要政府的支持。可 以采用财政直补的方式,直接将教师工资补助发放给幼儿园或教师本人,来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待遇。

3.农村幼儿教师的中坚力量应由农村户籍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农村年轻妇女或有农村生活经验的人组成。城市人员由于没有农村生活经验,多不愿意去农村,即使去了也不甘心留在农村或无法适应农村的生活条件,而有农村生活经验的人则更能适应农村的文化、氛围及生活条件。目前农村有大量的年轻妇女,由于家有年幼的孩子,呆在家中不能出去工作,如果她们能够经过培训成为农村幼儿园的教师,则既能工作,又能照料孩子。其照料孩子的经验还可以迁移到工作中去,这样的幼师群体易于培训、相对稳定。

4.关注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目前我省学前教育城乡发展不均,所有专业发展的机会,如晋升高级、特级教师,成为管理人员或优秀园长,参与各种和评比等专业发展机会多是城镇幼儿园的“专利”,农村幼儿教师却站在被忽视的角落。一份工作可以待遇暂时不高,但一定要让人看到希望。因此,要多给农村幼儿教师发展的机会,多组织各种活动,建立起农村幼儿教师的晋升机制。

参考文献:

[1]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

010-2020年)[Z].2010.

篇4

关键词: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对策分析

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又一新的使命,在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口号后,社会再次掀起了创业的热潮,同时也再次把创业教育推向风口浪尖,提供高质量创业教育是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实然要求。随着高校创业教育的广泛推进与深入发展,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弊病凸显,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高质量创业教育的需求,逐渐成为制约创业教育质量的关键。

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现状

1、缺乏专门管理机构

当前,绝大多数高校都没有成立单独的创业教育教研室,而是由原本就不够专业的就业课教师承担创业教育。从事就业和创业教育教学的一般都是学校就业中心及二级院系的学生管理人员和辅导员们。同时,当前高校普遍缺乏专门管理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教师的机构,通常的做法是把此类授课教师临时纳入到就业中心管理考核,但由于创业教育教师流动性和变化较大,这种毫无约束和规范的管理模式形同虚设。另一种较为普遍的做法是把创业教育硬性摊派到各专业教研室,由教研室自行安排授课教师和负责对授课教师的管理,这种既不统一标准又不顾及专业的做法更加难以保证教学效果。

2、师资数量奇缺

201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此后,我国高校陆续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逐渐成为高校普遍开设的通识课。面对如此背景,创业教育师资明显数量欠缺的状况就愈发凸显。目前,除少数大学设立创业学院外,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主要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二级学院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承担,这一状况远不能满足创业教育对师资队伍的需求。尤其在当下,国家把创新创业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和赛事越来越多,创业教育师资短缺问题将日益严重。

3、缺乏专业衔接与创业经验

从前文提到的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师资构成来看,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教师专业性不强,缺少创业教育专业背景和创业实践经历,缺乏系统的创业学理论学习。此外,由于目前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多为兼课教师,多数还兼有行政工作,面临职称晋升和职级考核的双重压力,对与自身发展关系不是十分密切的教学活动能够投入的精力有限。另一方面,从高校毕业到高校工作的工作经历也造成创业教育教师缺少创业经验和实践经历。加上目前我国创业教育尚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企业参与的创业教育十分有限而且随意性较大,组建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团队也变得十分困难。

4、缺乏创业教育培训,教学手段有待更新

我国的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可追溯的历史并不长,尚处起步阶段,主要由KAB(Know about business)项目的师资培训以及由教育部委托一些培训基地和高校开展的短期培训班组成,培训形式单一,内容重复,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培训效果可想而知。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由一群缺少创业实践、缺乏专业背景的教师采用传统的理论灌输教学方式,课堂的吸引力不足也是情理之中。学生们对课堂教学和课程失去兴趣,难以实现预期效果。

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师资现状原因分析

1、创业文化氛围单薄

尽管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社会出现“创业热”。但不可否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整个社会的创业文化氛围依旧单薄,创业意识依然不够普及,从而也间接导致了对创业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视和投入。长期以来,高校乃至整个社会都狭隘地片面强调就业而忽略创业,教育部门对就业率的考核和追求也强化了高校的认识误区。普遍观念认为,读大学目的是为了好就业,谋取一份稳定的工作,而把自主创业看成了“不务正业”。这种价值偏见,客观上淡化了高校和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也决定了高校不会在创业教育师资培养方面花费大的人力和财力。

2、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

我国创业教育起步晚的事实阻碍了师资队伍的壮大和水平的提高。我国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目前已经成为通识课程,但是距离建成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还相距甚远,不仅缺少系统性的教材和教辅材料,连课程设置、教学教法也在探索阶段。创业教育要求从事该门课程教学的老师要具备专业、浑厚的理论知识储备和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颇高的要求也让老师们对此门课程望而生畏,影响从教积极性。

3、管理机制不健全

大多数高校对创业教育教师的管理一般由就业指导中心来实施,而就业指导中心属于行政职能部门,对教师的教学指导作用不大。另一方面,从行政管理归属权上来讲,多数创业教育教师属于兼课教师,管理和考核权限归属于教师所在的院系。而从教创业教育课程往往被视为“副业”或次要工作,并不作为绩效考核主要方面,因此,往往教师们在此方面缺少用心的动机。同时,创业教育教师们处境尴尬,缺乏团队意识和归属感,工作失去规范性约束,教学活动处于失序状态。

三、加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篇5

关键词:农家乐产品 网络营销 模式研究

伴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与发展,网上购物越来越成为广大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享受着足不出户,便可购得所需之物的便利。尤其在崇尚“时间就是金钱”的现代社会,网购为消费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由此看来,电子商务的发展不可不说是社会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近来,一直听到不少城镇居民抱怨:勾起他们童年记忆的一些农产品现在买不着更吃不着了,如煮苞米,苜蓿菜……等等不一而足。而且在电商如此发达的年代,在网上也难寻其踪迹。因此,渴望吃到那份充满乡间气息,混杂着芳香泥土味的农家特色产品成为了不少城市居民的愿望。就现在来说,农家乐方面的网站着实不少,据中国旅游局、农业部统计,目前中国有农家乐超过150万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企业1.8万家,年接待游客超过4亿人次,年经营收入1200亿元以上,带动1500万农民受益。他们也开展了方方面面的业务来吸引顾客,有的搞采摘,有的提供食宿,有的兼而有之,还有的进行战略促销,推出团购优惠等政策。但是由于市场不规范等原因,这些大大小小的农家乐网站往往是鱼龙混杂,而且其推出的业务中恰恰没有农家乐产品销售这一项目。

1.研究方法和调研过程

我们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理论的分析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包括:对市场需求及其现状的分析、农家乐产品电商网站的创意设计、网络营销推广的可行性分析和SWOT分析。通过这些方法对农家乐产品的网络销售做了详细的论证。

整个调研过程包括在前期进行大量的网络调查,去各个农家乐网站查看他们现在进行的业务并实地去农家乐产品基地考察,然后我们制作了调查问卷并发放给相关人员填写,并根据问卷数据分析农家乐产品的网络营销是否具备可行性,最后确定了农家乐产品网络营销推广是个未开发完善的较新领域,它的发展存在巨大的潜力。

2.数据的整理及可行性分析

2.1问卷设计和调研结果分析

我们针对选题设计了农家乐产品需求的调查问卷,并采用实地发放和网络渠道同时展开调研,通过问卷(问卷网址:http:///jq/24 91702.aspx)进行数据收集情况是:最终收到106份有效答卷,现将有关问题统计分析结果展示如下:

首先我们的调查对象分布情况见下图:

您是否愿意尝试在网站上购买农家乐产品?

请问您目前的职业是:

您是否信赖从网站上购买农家乐产品?

您对农户自己生产的特色产品质量放心吗?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近60%的网络消费用户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是农家乐产品网络销售的主要客户群。80%左右的消费群体对产品的质量是放心和信赖的。这就足以看出农家乐产品网络消费的前景光明。

2.2农家乐产品网络营销的可行性分析

2.2.1外部环境分析

政治环境。当前,我国政府将农业的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国家对农业的补助支持力度也在逐年加大。作为农家乐产品的生产者与提供者,他们生产优质的特色产品不仅能够享受到政府政策的优惠,更能借助于强大时尚的网络销售平台实现增收。作为网站运营商,在国家推动农产品信息化的政策背景下,将农家乐产品置于网络销售也必将得到政府更大的认可和支持,这将有效地降低了网站的前期投入,为网站新业务的推广建设留足资金。同时待网站成功运营之后,将会通过广告投放等创收。

经济人口环境。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2012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截至2012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保持低速增长,而手机网民数量为4.2亿,年增长率达18.1%,远超网民整体增幅。其中电子商务类应用发展尤为突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94亿人,网络购物使用率提升至37.8%。与2010年相比,网购用户增长3344万人,增长率为20.8%。其中,团购成为全年增长第二快的网络服务,用户年增速高达244.8%,用户规模达到6465万,使用率提升至12.6%。网络购物用户的快速上升和社会零售占比的持续攀升都表现出了人们对网络购物的喜爱,由此可见,未来社会的消费模式将会以网络消费作为主导,农家乐产品的网络化销售也将会是大势所趋,在这个机遇下谁率先在网络平台开展此项业务,谁就会抢占先机,赢得庞大的消费市场,获得更大的利润。

社会文化环境。伴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人们现在的生活、工作普遍借助于电脑,网购作为一种新兴的购物模式和消费模式,已对我们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更明显的特征是网络购物对于消费者来讲,不仅仅是一种用货币交换商品的形式,而且是一种文化符号,时尚标签。因此,农家乐产品网络销售模式将会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在现阶段,伴随着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更加迫切,但是依托旅游服务营利的农家乐主也是“精耕细作”生产出各种优质环保的农产品,受到了人们的认可与喜爱。如今,借助农家乐网络营销推广,农家乐产品将会以绿色、环保、无公害的真实标签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之上,让人们享用到优质、放心的产品。

技术自然环境。当今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其中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可谓是其中璀璨的明珠,网络运营环境得到改善。因此,我们希望现有的农家乐网站通过采用我们的营销推广方案,实现农家乐产品的网络化销售。以下是农家乐产品实现网络营销推广的技术支持。

此外,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将会助推现有农家乐网站业务创新,提高服务水平。电子商务技术的转移和技术商品化程度的不断增加,这将帮助现有的农家乐网站引进技术,从而推动农家乐产销售的服务质量。同时,国家对专利技术的保护日益加强,并且相对与现阶段并无农家乐产品的推广与销售平台,因此农家乐网站开创此业务则可以率先建立自己的领先优势和品牌。

2.2.2内部环境分析

产品及相关业务特点。对于农家乐主来说,他们主要借助现有农家乐网站销售四大种类产品:水果、蔬菜、特色菜材料、纪念品(礼品)。一方面,农家乐主在发展其主业旅游业的同时,经营者必须对其提供的产品进行优质化生产,从而获得好的口碑。所以将农家乐产品的销售推广至网络将会承接人们对农家乐产品的良好印象。另一方面,农家乐网站推广此项业务不仅仅是单纯的业务创新,反而在推广之中,促进其其他业务的发展,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实行农家乐产品网上营销将会为现有农家乐网站开启新的利润增长点,进而实现共赢局面。

服务水平。我们倡导的电子商务模式为:农家乐―农家乐网站―物流公司―消费者。

农家乐: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生产出绿色环保的果蔬,采用传统技艺制作艺术品和纪念品。

农家乐网站:网站经营者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和质量,为游客提有关农家乐服务环节的相关问题的讨论和建议的平台。

物流公司:网站经营者与信誉度良好物流公司签订服务协议,物流公司提供优质的服务赚取运输费用。

消费者:网站中会有顾客评价、顾客留言栏目,其他相关者根据顾客回馈信息来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对于建设性建议网站给予一定的物质补助。

信誉度。基于现已运行多年的农家乐网站,已经有了较为固定的客户群,积攒了良好的口碑。与此同时,对于网站进行交易的消费者,我们会要求其提供真实的客户信息,谨防诚信危机问题的发生。农家乐主可以邀请农业技术专家指导生产绿色环保的商品,那样会进一步增强交易者交易的信心。

3.结论

经过充分的网络调查和实际调研,我们了解到现阶段各大农家乐网站缺少农家乐产品销售这一吸金业务,而消费者和农家乐产品生产者又都很迫切需要这一销售平台的现状。分析了农家乐产品网络化销售的对象和产品特点,建议其主营业务应该包括绿色、环保的水果、蔬菜、纪念品、农家野菜等。同时,考虑到中国作为人情消费大国,农家乐提供的富有传统文化气息的纪念品也将会是人们送给亲朋好友的不错选择。综上,我们有理由坚信通过网络实现农家乐产品的网络化销售,将会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营销模式。

参考文献:

[1] 郭焕成,郑健雄,吕明伟.乡村旅游理论研究与案例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248-280.

篇6

关键词:民办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师资管理

民办职业院校的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师资队伍管理又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不仅是兴校之本,也是创新之源,只有努力创建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声誉,社会认知度,民办职业院校的竞争力,才能更好的去解决民办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一、民办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虽然民办职业院校办学规模发展日益壮大,但师资队伍建设仍旧是办学中的薄弱环节。师资队伍建设不平衡、专兼职教师发展不协调,民办教师来源较为单一,大多为退休教师或兼职教师;有些教师素质偏低,教学效果比较差,管理制度不健全、民办教师生活、工资待遇、教师地位低,民办教师不能与公办教师享有真正意义上的同等待遇;师生平等意识差,民办院校生存主要靠生源,而有些民办院校只注重眼前利益,缩减开支,从而导致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民办院校的教学质量与生存。

二、建设民办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结构

目前对民办职业院校教师的考核繁琐低效,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采用的依旧是一种传统管理模式,导致劳动成果分配不公,人才的流动日益频繁,降低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民办职业院校如要突破办学质量,关键还在于师资队伍建设,只有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专职教师队伍,改变家族式办学模式,广纳贤才,才能拥有一批高素质、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才能突出办学的特色。

1.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引进人才机制

教师工资福利制度应与市场经济相适应:教师的工资待遇应与其工作岗位的职责挂钩,同时也要为教师交纳社会保险,以免去他们的后顾之忧。而且还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这样才能更好的留住人才。

2.加强教师队伍的人性化管理

民办院校注重效率与效益,这就需要灵活的用人制度,而且在制度上要注重体现人性化,尊重人才,也要加强对青年教师“双师型”的培养,才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民办职业院校师资管理现状分析

1.学校的分配制度不近人意

民办职业院校它的生命线主要在于学生生源,而现在各职业学校大幅度扩大招生,学生人数增加,但学生的整体素质却在下降,这无形中就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同时也带来了难度,但是民办职业院校对教师的激励强调的却是奉献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对物质奖励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空缺。

2.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太繁琐,管理制度不够规范

民办职业院校在考核机制上,形式太多,把教师当作被管理者,有学生、有教学督导、教学检查、课程考核和教学评估,导致教师对工作缺乏动力和信心。民办院校在管理上随意性较大,在管理运作过程中主要采用人的使用和管理,利用多种合约的管理方式,从而产生同工不同酬,导致教师情绪不满,严重影响员工对学校的忠诚度及工作的热承,让教职工缺乏工作安全感和归属感,使队伍不稳定。

四、对民办职业院校师资管理未来发展的探索

民办职业院校无论是校企合作,还是自筹资金、自谋发展,但是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依旧是教育领域的主题,教师队伍的完善与稳定决定了民办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未来发展的成败。

1.对民办职业院校体制、分配制度的改革

加强人力资源引进,以教师为本、以教学质量为主,深化管理分配、体制改革,明确岗位职责,按劳分配,以岗定酬,转换用人机制,做到制度留人,感情留人,提供宽松的工作环境,才能激励教师自身不断完善和提高,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其归属感,从而提高学校整体效益和水平。

2.加强民办职业院校柔性管理,提升信息化

现代民办职业院校要适当采用柔性管理的方法来弥补管理上的不灵活性,尽量为教师留有一个相对广阔的空间,来尊重他们的人格及尊严,这样才能激励和释放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向心力与凝聚力,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来全面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功能,来优化师资力量,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为民办职业院校的健康教育发展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

从而,加强民办职业院校的师资管理建设,可解决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加强学校发展与建设规划的可行性机制,才能提高民办职业院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只有加强民办职业院校健康发展,才能持续、稳定的创造一流的民办职业院校。

参考文献:

[1]金江熙:民办职业院校落师资管理模式与机制探析[J].教育研究,2006(5)

篇7

【摘 要 题】学校体育

【关 键 词】普通高校/师资队伍/年龄结构/……

如何适应21世纪的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不仅关系到新世纪初能否实现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而且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的振兴和发展。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不论是综合素质还是数量上,都无法满足新时期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结构,刻不容缓。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全国86所普通高校的2012位体育教师。

1.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部领导发出问卷调查表100份,收回有效答卷86份,有效回收率为86%;此外还咨询了十几所高校分管师资的负责同志,同时查阅了有关的文献资料,对所得数据材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年龄结构(见表1)

表1 全国86所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分布情况

类别

教师人数

人数比例(%)

51-60岁

343

17.04

41-50岁

496

24.65

31-40岁

771

38.31

30岁以下

402

19.98

总计

2012

100

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分布情况不难看出,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年龄分布为:30岁以下的教师(402人)占总人数的19.98%,31-40岁的教师(771人)占总人数的38.32%;41-50岁的教师(496人)占总人数的24.65%;51-60岁的教师(343人)占总人数的17.04%。从总体上看,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年龄结构正逐步趋于合理,年龄老化问题有所好转。40岁以下青年教师所占人数最多(1173人)比率最大(58.30%),是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生力军。随着青年教师数量的增多,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保证。41-50岁的中年教师所占的人数次多(496人),其比例为24.65%,他们是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中流坻柱。如果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力量,则师资队伍将失去主心骨,对事业将会造成全面性的损害。而51-60年龄段的老教师人数(343人)所占比例为17.04%。他们大都有高级职称,其中许多人是学科带头人,具有较广泛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如能继续发挥其潜力,他们将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巨大帮助。

2.2 职称结构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职称结构经过10多年的职称改革有了明显改善,职称结构趋于合理(见表2)。

表2 全国86所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分布情况

附图

这次被调查的2012位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中,高级职称的教师(727人)比例较高,达到36.13%(其中教授144人,占7.16%;副教授583人,占28.98%);中级职称的教师801人,占39.81%;初级职称的教师484人,仅占24.05%。

高、中、初级三者职称结构比例已经初步形成卵状结构,这有利于培养大批学术带头人和形成系统的学术梯队。高职称教师队伍年龄老化情况客观存在,他们中的许多人将在今后10年内相继退离工作岗位,急需补充培养中青年教师,继承他们的事业。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职称结构中反映出来的业务水平的断层,其严峻性远超过年龄结构的断层。退休的教师多数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包括许多在教学上和学术界有很大影响的教师。如果不在较短时期内培养和扶持中、青年教师,迅速提高其业务水平,充分发挥其才能和优势,使尖子人才挑起工作的重担,那么整个师资队伍很有可能“滑坡”,甚至于出现“恶性循环”。

2.3 学历结构(见表3)

表3 全国86所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学历结构分布情况

附图

调查结果表明,普通高校教师队伍中本科学历(1702人)比例较大,占84.59%(其中33.25%是40岁以上的教师);近年来拥有研究生学历(141人)的教师比例有所增加,占7.01%,这可能与我国体育研究生教育发展规模有关。

3 结论与对策

3.1 结论

(1)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整体年龄结构正逐步趋于合理,但各年龄段教师数的分布十分不均衡,需要进一步调整。

(2)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职称结构正逐步趋向合理,与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承担的任务基本吻合。但高级职称群体老化、教授比例偏少的现象普遍存在,应当引起重视。

(3)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学历偏低,因此,不断提高青年教师学历,应成为师资管理的重点。

3.2 对策

(1)重视学科梯队建设,培养学科带头人。对部分思想素质较高,有一定学术造诣,肯于钻研和善于团结人的普通高校中青年体育教师,充分培养与扶持。

(2)统一认识,改变现状。要重视目前普通高校师资队伍的“断层”危机,增加解决问题的紧迫感和实际措施,确定师资队伍建设的战略方针,培养一批政治思想好,爱岗敬业的高层次、高素质、高水平的中青年体育教学科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

(3)提供良好条件,优化成才环境。在教师职称评定工作上,尤其在评审高级职务上,要打破论资排辈的思想,鼓励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积极申报高级职称,促使我国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学术梯队尽快形成,解决好学术年龄断层问题。

(4)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由教学、科研及教书育人等方面经验较丰富的老教师组成教学研讨班,带领中青年教师切磋教学技艺,营造重视教学的良好风气。

【参考文献】

[1] 叶长文,孙月霞.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J].体育学刊,2000(6):102~103.

篇8

【摘要题】学校体育

【关键词】普通高校/师资队伍/年龄结构/……

如何适应21世纪的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不仅关系到新世纪初能否实现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而且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的振兴和发展。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不论是综合素质还是数量上,都无法满足新时期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结构,刻不容缓。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全国86所普通高校的2012位体育教师。

1.2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部领导发出问卷调查表100份,收回有效答卷86份,有效回收率为86%;此外还咨询了十几所高校分管师资的负责同志,同时查阅了有关的文献资料,对所得数据材料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年龄结构

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分布情况不难看出,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年龄分布为:30岁以下的教师(402人)占总人数的19.98%,31-40岁的教师(771人)占总人数的38.32%;41-50岁的教师(496人)占总人数的24.65%;51-60岁的教师(343人)占总人数的17.04%。从总体上看,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年龄结构正逐步趋于合理,年龄老化问题有所好转。40岁以下青年教师所占人数最多(1173人)比率最大(58.30%),是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生力军。随着青年教师数量的增多,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保证。41-50岁的中年教师所占的人数次多(496人),其比例为24.65%,他们是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中流坻柱。如果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力量,则师资队伍将失去主心骨,对事业将会造成全面性的损害。而51-60年龄段的老教师人数(343人)所占比例为17.04%。他们大都有高级职称,其中许多人是学科带头人,具有较广泛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如能继续发挥其潜力,他们将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巨大帮助。

2.2职称结构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职称结构经过10多年的职称改革有了明显改善,职称结构趋于合理

这次被调查的2012位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中,高级职称的教师(727人)比例较高,达到36.13%(其中教授144人,占7.16%;副教授583人,占28.98%);中级职称的教师801人,占39.81%;初级职称的教师484人,仅占24.05%。

高、中、初级三者职称结构比例已经初步形成卵状结构,这有利于培养大批学术带头人和形成系统的学术梯队。高职称教师队伍年龄老化情况客观存在,他们中的许多人将在今后10年内相继退离工作岗位,急需补充培养中青年教师,继承他们的事业。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职称结构中反映出来的业务水平的断层,其严峻性远超过年龄结构的断层。退休的教师多数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包括许多在教学上和学术界有很大影响的教师。如果不在较短时期内培养和扶持中、青年教师,迅速提高其业务水平,充分发挥其才能和优势,使尖子人才挑起工作的重担,那么整个师资队伍很有可能“滑坡”,甚至于出现“恶性循环”。

2.3学历结构(见表3)

表3全国86所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学历结构分布情况

附图

调查结果表明,普通高校教师队伍中本科学历(1702人)比例较大,占84.59%(其中33.25%是40岁以上的教师);近年来拥有研究生学历(141人)的教师比例有所增加,占7.01%,这可能与我国体育研究生教育发展规模有关。

3结论与对策

3.1结论

(1)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整体年龄结构正逐步趋于合理,但各年龄段教师数的分布十分不均衡,需要进一步调整。

(2)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职称结构正逐步趋向合理,与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承担的任务基本吻合。但高级职称群体老化、教授比例偏少的现象普遍存在,应当引起重视。

(3)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学历偏低,因此,不断提高青年教师学历,应成为师资管理的重点。

3.2对策

(1)重视学科梯队建设,培养学科带头人。对部分思想素质较高,有一定学术造诣,肯于钻研和善于团结人的普通高校中青年体育教师,充分培养与扶持。

(2)统一认识,改变现状。要重视目前普通高校师资队伍的“断层”危机,增加解决问题的紧迫感和实际措施,确定师资队伍建设的战略方针,培养一批政治思想好,爱岗敬业的高层次、高素质、高水平的中青年体育教学科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

(3)提供良好条件,优化成才环境。在教师职称评定工作上,尤其在评审高级职务上,要打破论资排辈的思想,鼓励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积极申报高级职称,促使我国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学术梯队尽快形成,解决好学术年龄断层问题。

(4)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由教学、科研及教书育人等方面经验较丰富的老教师组成教学研讨班,带领中青年教师切磋教学技艺,营造重视教学的良好风气。

【参考文献】

[1]叶长文,孙月霞.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J].体育学刊,2000(6):102~103.

篇9

关键词: 高中体育 师资队伍 建设现状

师资队伍建设对教学工作的影响非常明显,体育教学工作更是如此。因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除了对教师的知识面、能力水平具有较高要求之外,专业出身和年龄结构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本文主要针对当前高中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研究。

一、高中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在高中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对这一学科的整体教学质量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体育师资在整个师资队伍建设中相对属于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体育教师中专业出身的数量少。笔者对本校及周边和高中体育教师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体育院校体育专业出身的教师数量不足三分之一,其中包括一些体育专业出身的教师中途改任教其他学科,这就导致整个师资队伍中专业不专。

2.体育教师年龄结构不十分合理。调查显示45周岁以上的体育教师所占比例超过百分之六十,而30周岁以下的体育教师比例仅占百分之十五左右,年龄梯度明显出现头大尾小的状况。一旦这些教师达到年龄,不再适宜任教体育学科之后,将会出现一个数量较大的师资真空层。

3.体育教师后续教育和培训缺位。当前各地各学校在教学培训方面抓得非常紧,而且很实在,但是体育学科和其他应试学科相比,却存在冷热不均的状况。有些学校对体育教师的后续教育抓得不紧、流于形式,不能制定中长期规划安排教师定期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特别是脱产培训的数量、到上级单位培训的次数频率明显偏低。

4.体育教师开展教科研能力不足。许多高中体育教师只顾埋头教学,平时有时间都用来强健体魄,而对教学技巧如何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等方面研究非常肤浅,自身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的能力不足,导致体育教学工作中不能够充分融入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资源,影响体育教学实际成效的提高。

二、有力有效推进高中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强化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教学工作开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予以突破:

1.采取多种方式逐步增加专业出身教师比例。在高中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中逐步增加专业出身比例,是非常有效的一个抓手。教师非体育专业出身,即使后天经过业务培训、自己认真的钻研,实际上和专业出身的体育教师相比,在身体素质、体育基本功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要逐步增加专业出身教师的比例,一方面在每年的新教师招录计划中要增加体育学科岗位的比例,另一方面要鼓励教师之间开展流动,鼓励教师进行体育专业的专门学习等,以多种方式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专业程度。

2.制定规划合理安排体育教师任职年龄结构。强化高中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必须从源头上、从宏观上进行把控,切不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要对本地区、学校要对本校范围内体育师资队伍进行统筹,每一个年龄段都要相对均衡,保持完整的梯度,在达到年龄转岗其他工作之后,各层级向前递进有效弥补,避免因为年龄一刀切而造成的结构失衡。在体育教师的年龄梯度结构安排上,学校一定要重视逐层递进的顺序,通过扎实有效的规划引领,提高教师队伍结构的科学合理程度。

3.上下联动扎实开展体育教师岗位培训教育。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必须紧紧抓住培训教育这一切入点,体育教师培训既要从上向下逐层传递压力,又要立足基层进行创新研究。对教育部门而言,必须对本区域内的高中体育教师进行系统性的轮训,在教师进修学校开设轮训班,提高他们的体育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技巧水平。轮训工作特别要注重轮训对象为半路出家的非专业出身的体育教师,通过脱产培训提高他们体育业务技巧水平。还可以鼓励体育教师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利用函授网络教育等多种形式开展与岗位能力履职水平相关的培训活动。对于学校而言,则要结合教学工作实际开展岗位培训,可以推荐部分骨干教师、青年体育教师到重点学校跟班学习,到有关师范院校参加培训等,通过这样的岗位培训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水平。

4.创造条件鼓励教师牵头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教科研是每一位高中体育教师都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养,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进行研究。一方面,高中学校在教师考核中应当列出有关教科研的专门分值,从考核的制度杠杆促进广大教师积极开展与自身体育教学工作相关的各类研究活动。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设置一些专业课题,鼓励体育教师自主地选择领衔开展研究活动。学校对教师在体育教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既要给予精神奖励,又要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从而调动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有了广大体育教师的充分参与、积极投入,体育教科研工作才能呈现出勃勃生机,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结语

面对高中体育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无论是体育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具体的基层学校,都要充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推动高中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春天.对甘肃省农村初中体育师资队伍状况的研究[J].甘肃科技,2012(10).

[2]刘文臣.对河南省农村初中体育师资队伍状况的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02).

[3]丘远胜.体育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0(03).

篇10

【关键词】河南省;贫困地区;中学体育师资;现状;对策

一、河南省贫困地区中学体育师资现状分析

(一)体育教师配备情况。在调查的98所中学中,每所学校平均有2-5名体育教师,最少的一所学校只有一名体育教师,最多的一所学校达到6名体育教师。调查结果显示:学校规模在1000-1500人占调查学校的50%以上,况且,一个班的人数在60人以上的占调查所有学校的88%以上。从上面的数据说明,河南省贫困地区中学体育教师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与《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规定的体育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应为1:280的要求差距甚大。

(二)河南省贫困地区中学体育教师年龄结构。教师的年龄结构是指教师师资队伍的年龄构成,具体是指教师师资队伍的平均年龄和各年龄阶段教师的分布情况。就年龄结构而言,最佳的年龄结构应是老中 青合理搭配,比例是3:4:5,也就是说拥有丰富的经验和阅历的老年、精力旺盛积极进取善于思考的中年和思维敏锐吃苦耐劳的青年,才能使体育教师队伍发挥到最佳效能。在调查的98所中学中, 299名体育教师的学历情况结果示,40-50岁所占调查体育教师总人数的50.2%,而30岁以下的只占调查总人数的10.3%。以上调查数据表明河南省贫困地区中学体育师资队伍基本属于一支中老年体育教师偏多和青年体育教师偏少现象,河南省体育教师队伍出现年龄老化和断层现象,即老年教师过多,青年教师偏少。

(三)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知识。学历结构是指获不同学历(或学位)教师的比例。教师学历代表着其曾接受正规教育的程度,是衡量一个人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标准之一,在很大程度反映教师队伍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发展潜力,也预示着教师队伍教学、科研等潜在的能力。

在调查的98所中学中,128名体育教师学历情况看,研究生几乎为0,本科学历比例占总人数的18.8%,专科学历占总人数44.5%,中学体育教师以大专和中专学历为主,本科,研究生学历严重不足。河南省贫困地区中学体育教师不论数量存在严重不足,而且师资水平也偏低。体育教师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比较低,根本达不到国家教委规定的素质教育的标准,目前体育教师学历情况急需要提高。综上所述说明河南贫困地区中学体育教师学历结构不合理,要进一步地改善提高。

(四)中学体育教师待遇情况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贫困地区体育教师待遇差,不仅表现在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等经济收入方面,还表现在体育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方面,贫困地区学校职称评定指数较少,加上体育教师进行函授和进修培训的次数少,继续深造的机会也少,教师的个人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体育教师对自身的前途渺茫,影响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导致了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失严重。

(五)河南省贫困地区中学体育教师工作条件情况调查与分析。体育教师工作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体育教师队伍稳定。政府相关部分能够保证教师工资、津贴、课时费、福利等按时发放,教师的住房、医疗、保险、子女上学等问题能够给予保障。体育教师队伍会很健全完善,教师的工资态度会很积极,教学质量会得到提高,体育教师队伍也不会流失严重,体育师资会很稳定。但河南省贫困地区与以上的条件差异很大,甚至有的学校体育场地就没有,更不用说各种体育器材、场馆等设施了。体育教师的工作条件主要与教师的工作量,教师的教学条件情况有关。

二、河南省贫困地区中学体育师资发展相关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更新观念,端正教育思想。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相关领导应该更新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思想。目前,河南省贫困地区中学的领导对体育学科不重视,注重其他学科的成绩,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改善体育教师需求状况。要加强河南省贫困地区中学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要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大河南省贫困地区体育师资队伍培训、进修的力度,提高贫困地区体育教师队伍整体教学水平、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加强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工作的责任感。稳定现有体育师资队伍,必须有效的改善体育教师的希求状况。

(三)增加体育经费投入。通过各种渠道筹措学校体育经费保证学校体育经费的充足。针对河南省贫困地区学校体育教育经费不足的情况。当地教育部门要申请和依靠国家财政用于体育教育的拨款,这是主要渠道;其次是河南省各级政府依法征收并用于体育教育的税费,多渠道吸收社会资金学校体育领域。

(四)提高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目前,河南省贫困地区中学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有待提高。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对贯彻实施落实素质教育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完善贫困地区中学图书阅览室中有关于体育教育类的书籍、期刊、杂志等书籍,便于教师和学生都能了解更多的体育知识。

(五)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和福利待遇,稳定体育教师队伍。当今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教育的发展,经济和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目前,体育教师的物质待遇差,工作环境简陋,场地器材欠缺,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体育教师的地位和福利待遇会调整到合理的位置。在提高体育教师的物质待遇同时,不要搞“一刀切”,缩小体育教师职称的差距,稳定教师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Z].1986.02.27.

[2] 傅建霞,杨洪辉,冯志坚,等.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苏北地区适应性的调查[J].体育学刊,2004.11(3).

篇11

关键词:民办高职教育 师资队伍机构 应对策略

近年来我国民办高职教育异军突起,获得了迅猛发展,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丰富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高技能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当前我国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面临新的大洗牌,经过了初期艰难的创业阶段,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后,可持续发展课题成为当前民办高职院校的重要议题,在这其中,构建一支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成为民办高职院校当务之急,长久之虑。

1、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现状分析

(1)年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师资队伍的教学、科研活动、创造力的兴衰趋势。民办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师资队伍年龄结构跨度大,老、中、青比例不协调,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现象,无法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的现象。由于建校时间相对较短,薪酬制度、人事分配制度不尽合理、社会声誉不高等多方面原因,许多民办高职院校师资流动性较大,为了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多数民办高职院校选择从应届大学生中招聘教师,同时,为确保、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各民办高职院校选聘公办院校、医疗卫生机构及企业的离退休人员担任专业课教师,这就导致师资队伍青年、老年教师占绝对优势,中间年龄阶段的骨干教师极度缺乏,这种年龄结构不利于科学高效师资梯队的形成。

(2)学历(学位)结构不合理,高学历人才偏少,本科、专科学历偏多。学历是个人接受正规教育的程度,是衡量教师学识和能力的标准之一,学历越高,业务基础与发展潜力相对越大。由于对民办高职院校薪酬待遇、发展预期信心不足,高层次学历人才如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人才在择业时往往将民办高职院校作为最后选择,导致师资队伍中高学历人才所占的比例远远达不到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要求30%的目标,极大地限制了民办高职院校教科研工作的全面、长效开展。

(3)职称结构反映的是师资队伍的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合理的职称结构有助于教育教学水平及青年教师高质量、高层次提升,有助于提高教师群体的业务基础与学术水平。民办高职院校由于人才引进优势不明显,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人才成长路径单一等多重原因导致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失调,职称结构中副高及以上职称较少,助教、无职称教师占绝大多数。

(4)专兼职教师队伍结构失衡,兼职教师多,专职教师少。民办高职院校多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担任公共课、专业基础课教师,对实践经验要求较高的专业理论课、实践指导课多由公办院校、企业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数量大大超过了专职教师数量,加之专职教师流动性较大,使得师资队伍专兼职教师比例失调,师资力量对外依赖性强。师资队伍的组成机构失调,极大制约了民办高职院校长期、稳定、高效发展。

(5)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单一,“近亲繁殖”现象严重。学缘结构也叫做“亲缘结构”,是指一所学校全体教师最终学历学校、所学专业等在类型、层次、分布等方面的构成情况,它是评价师资队伍群体结构的重要指标,标志着师资队伍来源的自然状态或者近亲繁殖程度,预示着其潜在的原创科研能力,合理优化的学缘结构对于活跃学术氛围,加快教育教学创新防止学术和教学思想单一化等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民办高职院校办学与科研条件、薪酬待遇与用人制度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人才引进渠道、途径狭窄,致使“近亲繁殖”的现象比较严重,专职教师单一学缘比率过高。

(6)师资队伍的技术能力结构不尽合理,教师中具有专业实践背景的人数较少。技术能力结构反映教师中具有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师所占的比例,它直接影响了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与授课内容的实际应用性。民办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尤其是专职教师多数来自学术性高校,大多没有接受过企业实践技能学习与锻炼,极少教师具有企业挂职锻炼经历,多数教师技术能力水平低,无法适应高职教育教学对实践技术能力的要求。

2、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机构不合理产生的原因

2.1 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民办教育属于公益事业,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法律地位。但事实情况是,按照我国现行的保障体制,民办高职院校并没能具有与公办学校教师同样的“事业单位编制”法定身份,而是被纳入了“企业编制”,按照企业标准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这就导致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户口、人事档案管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教龄确认、流动等待遇受到很大影响。按当前的养老政策,在民办学校退休和公办学校退休的同级同类教师,两者待遇差别很大,这些都成为严重制约民办高职院校引进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瓶颈。

2.2 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历史不长,而且是在法律规范尚待完善、相应制度设计不健全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因此,内部管理机制必然存在种种问题。伴随着教育产业化、教育股份制理论探讨的深人,以及《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陆续颁行,民办高职院校的举办者们在教育公益性与民间资本寻利性本质之间不断调整自己的办学理念,改善着内部管理机制。但到目前为止,由于历史的原因及现行法律尚存在着不完善之处,不少民办高职院校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在薪资改革,劳动福利,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思想政治工作以及科学研究活动等方面都还没有建立相应的完善制度,比如繁杂的薪资改革,频繁的调动部门容易导致学校管理上的随意性,无序性,极大影响师资队伍的稳定性。

篇12

关键词: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现状分析;建设途径

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发展的状况,促使其实现长远发展,是保证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前提。通过相关调查可以看出,目前的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存在一定的偏差,数量上也出现了一定的不足,这样也就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影响了师资团队的长远发展,因此要想转变这一状况,就要求教育部门必须做好相关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综合水平与专业能力,为教师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一、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现状

(一)学前教师社会地位较低

由于学前教育并不归属于义务教育,因此也就造成了学前教育教师的身份比较特殊,虽然同样被称之为教师,但是却并没有享有教师的名分与地位,甚至连编制都没有,这样也就造成了学前教师一直模糊不清的社会地位。

(二)学前教师的待遇普遍不高

在实际中,学前教师在待遇上普遍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存在编制的教师,其主要分布于公办与国有民办的幼儿园中,且对于这一类教师来说,在薪资待遇上与普通教师没有区别。另一种则是合同制的教师,其主要分布于社会力量所创办的幼儿园中,对于这一类教师来说,在薪资待遇上普遍不高,且并没有享有社会保险等福利,这样也就造成了学前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与满意度普遍不高。

(三)师资分布不均匀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因此各个地方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就不同,这样也就造成了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优质学前教师不断向存在优势的幼儿园聚集,这样也就出现了师资分布不均衡的现象。

(四)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学前教育的本质,就是启蒙教育,教师对学生常常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但是就目前来说,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水平还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这样也就造成了教育水平存在一定的问题,最终也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五)师资队伍存在不稳定性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选择就业的过程中,由于受编制等因素的限制,许多学生在毕业后选择改行,这样也就造成了毕业生的流失,加剧了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此外一些学前教育多以民办为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稳定感与归属感也就不同,这样也就出现了改行与跳槽现象的发生。

二、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途径

(一)保证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只有法律制度不断完善,才能保证学前教育的长远发展。在教育法律不断完善发展的今天,学前教育上的法律却存在一定的空白。因此,要想促使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长远发展,就必须完善学前教育的相关法律,明确学前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明确的学前教育立法来促使师资队伍的长远发展,同时还可以构建师资培训的有效体系,制定出准确的教师资格标准,落实教师待遇,保证学前师资队伍的长远发展。

(二)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

在我国学前教育长期发展历程中,存在着政府部门不重视的现象,因此要想加强学前教育的发展,建设出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就要求地方政府转变对学前教育的看法,认识到在其教育事业中的作用,加强对学前教育宏观上的引导,完善管理条例,履行各部门的职责,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促使学前教育实现长远的发展。

(三)提高学前教育中教师的薪资待遇

由于教育资费的严重匮乏,造成了教育团队的不稳定与流失。所以针对这一现象,要求政府部门根据相关管理条例来落实学前教育中教师的地位与薪资待遇,维护教师的职称与社会保障等。同时还要加大经济上的投入,改善教师的待遇,稳定师资队伍。

(四)调节好学前教育师资的分布

要想实现均衡发展,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立公办的幼儿园,以此来充实师资力量,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扶助措施,缩小学前教育师资力量的差距。此外还要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再培训与再教育,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整体素质。另外,对于幼儿师范院校来说,还应当扩大招生的层次,提高幼教师资的门槛,保证教师的整体质量。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是学生学习的开始,建设出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是极为重要的,所以在实际中,要注重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文化水平,为幼儿教育更好地服务。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对策

一、前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产业结构调整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都需要大批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如何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关键在于职业教育[1]。

然而,我国职业教育面临亟待研究与解决的诸多重要课题——强化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保证可持续发展。而提升强化内涵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在职业教育办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已成为制约职业院校稳定、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

本文总结一些先进国家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发展状况,分析我国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措施,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国内外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一)、德国、美国、日本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特点

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双元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培养职业人才。美国社区学院已发展将近一个世纪,它是集多种教学职能,主要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生活服务和学术课程等方面进行指导。日本的整个职业教育由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企业教育等构成,而且三者联系紧密。

这些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存在如下一些共同特点[2-4]:

1、高标准、高门槛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2、完善的教师培训模式。

美国高职教师培养最为显著的经验是重视对新进教师的培养。德国对高职教师培养最显著的特色是培养培训的渠道。日本对高职教师培训的内容有方向性、专业性的教师培训,教师转岗性质的培训,教师素质提高性质的培训,交流式培训,社会性要求培训,创新培训等。

3、健全的教师聘用机制。

4、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

高职教师队伍专兼结合、以兼职教师为主;专任教师一般分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

5、客观的教师评估体系。

(二)、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职业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双师型”教师数量较少质量也不高,具有高级职业资格证的少;师资队伍呈现年轻化特征,青年教师数量较多,教师的主要来源渠道比较单一,多来自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学源结构单一,专业实践经验和教学基本功相对薄弱。

2、教师培训和职称评定体系有待完善。

职业院校的教师很难有机会较长时间到企业进行锻炼和提高。教师队伍的培训往往难以落实,培训形式多局限于学历培训、校本培训,送培专业类别单一,覆盖面窄,很多培训流于形式。在职称评定方面,往往参照普通高校教师系列评审标准进行,过分强调教师的科研论文量化考核,与职业院校师资建设重实践重动手能力的培养目标不一致,制约了职称评聘对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导向作用的发挥。

3、教师队伍不够稳定

民办院校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经费投入普遍不足是影响教师待遇改善和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稳定性的源头性问题。

三、师资队伍培养建设的主要对策

(一)、政府应从政策、制度及经费方面入手加强对职业院校的建设。

例如,联合地方职业院校进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政策的制定,加大教师队伍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给职业院校必要的政策指引。

(二)、优化师资来源,强化职教特色。

首先,应提高教师准入门槛,招聘引进教师时。应坚持胜任原则,而不是盲目的以学历、职称为原则一刀切进行招聘。可实行“双向双聘”制度。[5]

然后,加大“双师型”和“双师素质”教师职业素质培养的力度,并向“N师型”取向转变。

(三)、政府应为院校和企事业单位搭建合作平台,加强现有教师力量的培训。在培训内容方面应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培训。

例如,东莞职教城是一个以政府为主导的技能培训平台,利用该平台进行对教师的培训,能提高教师对新设备的操作应用能力。

(四)、加大职业技能大赛。

技能大赛有助于促进教师的职业水平不断提高,并且能为教师提供了接触企业生产中新知识、新技术的机会,同时能促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为技能大赛的开展又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促进了技能大赛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实践表明,技能大赛活动与师资队伍建设相互作用,共同服务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6]

(五)、发挥职称评审的导向作用,建立“双师型”教师的职称评审标准。

在职业教育的师资职称评审中,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该依据职业院校教师的特点,出台与本院校相对独立的职称评审标准,应该把技能考核作为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审的指标之一,同时适当降低学术方面的要求,从而真正体现职业院校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在考评方面.试行“双师型”师资职称“单独评审制”;实行“双师型”教师“双职称”制度;建立“双师型”教师发展性评价导向机制。

(六)、在管理制度上、在激励机制上、在引进人才的平台机制上,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机制留人,管理留人”,从根本上缩小职业教育“应用性”特点与普通高校“学术型”评审标准的距离。

结语

总之,能否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专兼结合,适合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决定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赖华清 宋建军 贺文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

[2]刘维杰.职业院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J].教育管理研究,2013(13)

[3]吕颖.中德两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比较研究与启示[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9)

[4]柳连忠 胡玲玲.美国社区学院加强师资队伍培养的措施及借鉴意义[J].继续教育研究2012(1)

篇14

【关键词】师范院校;田径教师;队伍建设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thletic Teaching Staff in Normal Universi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LIU Ning

(Department of Sports, Jil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Changchun, Jinlin 130117)

【Abstract】The paper is based on an investigation of teaching staff of athletics in the six normal universities under the direct supervision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alyzing th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ge structure, grade of professional athletes, professional proficiency, scientific research capacity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of them. It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aiming at offering some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staff in this regard.

【Keywords】normal university,track and field teachers

我国师范院校体育院系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行业性特点, 是培养高等体育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师范专业院校的体育教师,不仅是体育运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还是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者和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指导者。一个国家田径运动开展得好坏,是衡量这个国家体育运动发展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只有抓好田径师资队伍建设,从根本上提高田径教师自身素质,才是提高田径运动整体水平的关键所在,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须建立一个具有师范特色的田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体育院系田径教师。

1.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师范院校田径教师自然情况分析

2.1.1  教师年龄结构现状

从年龄结构看(表1),作为师范院校体育专业田径教师,中青年是一线教师的主力军。青年思维敏捷,精力旺盛,动作准确、舒展、优美,是展现才华的最佳年龄;中年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从事教学、训练的年限增加,积累的教学与训练经验比较丰富,这一年龄段是教师的黄金时期;老年教师虽然教学、训练、科研各方面经验、成果更突出,但体力逐渐下降,动作技能逐渐减退,示范能力与准确性相对减弱。通过对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田径教师现状分析,一线教师年龄偏大(46岁以上26人,占54.1%; 51岁以上14人,占29.1%);年龄结构梯队不合理;中老年教师退休年限间隔较近,容易产生人才和项目的断档现象,进而将影响田径运动教学与训练。

2.1.2 教师职称、学历现状

教师的职称结构(表2)反映了师资队伍的业务能力及学术水平。在调查的48位田径教师中,教授12人,占总人数25%;副教授24人,占总人数50%;讲师10人,占总人数20.8%;助教2人,占总人数4.2%,与我国普通高校职称结构正常比例1:3:4:2不相符。目前我国师范院校田径教师中,讲师、助教少,教授讲授本科课程的人数也较少,而副教授的数量相对较多,没能形成较好的职称结构。调查中发现具有博士学位的12人、硕士学位的30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总人数的87.5%,其他为学士学位,此比例高出与国家要求的“本世纪初高等学校教师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达到40%”〔1〕,说明我国师范院校田径教师学历水平相对较高。

2.1.3  教师学缘结构现状

学缘结构指师资队伍中教师毕业于不同院校的构成情况。调查中发现我国师范院校田径教师79.1%毕业于师范院校,12.5%毕业于体育院校,8.4%毕业于综合及其他院校;有42.7%的教师属于毕业后留校工作,这种学缘结构较单一的现状不利于学科的建设,不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更新与提高,甚至可能导致观念僵化〔2〕,学风保守,易造成“论资排辈”的现象,甚至产生“近亲繁殖”的不良后果,改善田径教师学缘结构必须引起主管部门领导高度重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