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音乐教学心得范文

小学音乐教学心得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2:3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小学音乐教学心得,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小学音乐教学心得

篇1

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过程中,“演”这种形式,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音乐中来。无论他们的舞姿是否优美,动作是否合拍,都是他们对音乐发自内心的感受和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给学生“演”的机会,就会让学生从模仿到创造,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表现能力。

一、让“歌表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歌表演是在歌曲演唱中配以简单形象的动作,表达歌词的内容,揭示音乐的形象,是最简单的音乐和舞蹈的综合艺术形式,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歌唱表现形式。学生演唱的许多歌曲的歌词内容都有一定的可表现性,通过肢体语言表演出这些形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记忆歌词,提高其表演能力。如在教唱一年级《小雨沙沙》这首歌时,先学唱歌曲,然后引导学生说出种子破土而出的形象是怎样的?让一部分同学扮演种子,一部分同学扮演小雨,随着音乐边唱边表演,并引导学生把种子在雨水滋润下破土而出的喜悦之情表达出来。同学们恰当表现了春雨细无声的形态,看来他们已经进入到音乐的情境中了。

二、让“集体舞”表演加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集体舞讲究同伴之间的交流、协作。通过集体舞的表演,能增进学生彼此之间的亲和力,加深感情的发展,也能增强集体荣誉感。在教学生跳一年级《雁儿飞》集体舞的时候,我先向学生介绍了大雁的生活习性及团结友爱的特点,让学生了解歌曲是几拍子的,然后通过范唱、学唱先掌握歌曲。接着,放开音乐,让孩子随着音乐练习雁儿飞的动作,这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他们唱啊,飞啊,真象一只自由飞翔的雁儿。接着我又进一步启发学生讨论,大雁飞行时会有哪些队形?然后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根据歌词内容,自由设计动作队形来表演集体舞《雁儿飞》,并进行比赛。让他们小组间进行点评,表演好在哪里?结果大家各抒己见,点评的头头是道。在集体舞的学习表演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在不断地增强。

篇2

关键词: 小学音乐 音乐欣赏 教学心得

培养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是音乐学科的首要任务。音乐可以给人以广阔的思维,想象的空间,有利于培养人的创造意识,形成创造能力。音乐欣赏随着音乐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已经成为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它的审美教育功能越来越受到广大音乐教师的重视,小学阶段的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欣赏教学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音乐欣赏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导聆听

作曲家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通过作品表达出来,作品表现作曲家对客观现实的认知、选择和态度,希望引起听者的共鸣与赞赏。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在音乐欣赏前,教师创设合理的情境,对作曲家、乐曲创作背景、音乐所要表现的内容作简洁、清晰讲解,对学生随后的聆听、想象活动起方向引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如欣赏《玩具兵进行曲》,这是一首管弦乐的器乐曲,聆听前不做任何辅助教学,学生很难理解,思绪一片迷茫混乱,如果教师利用讲故事的方法介绍音乐内容:晚上小主人睡觉了,玩具兵们从玩具箱里偷偷地爬出来游行、打闹、嬉耍,天亮了,主人醒了,玩具兵们惊慌地逃回了玩具箱中,则故事内容不但能让学生有正确的聆听思维方向,而且能给学生更广阔的想象平台。

二、紧扣音乐主题形象,感受音乐内涵

感受一首乐曲,聆听者必须牢牢抓住这首乐曲中的主题形象,它的变化对比发展构成了音乐的全部内涵。如《调皮的小闹钟》,采用回旋曲式写成(主题―第一插部―主题―第二插部―主题―结尾),从一开始的小闹钟很有规律地走动,到它一会正常地走一会不正常地走,再到最后的主人公摇晃,敲打小闹钟,结果适得其反,钟的毛病更多了,气得主人把它摔到一边。乐曲用木鱼声模拟钟摆的走动声,音乐从头到尾都围绕摆钟走动的声音变化而进行,如果聆听过程中脱离了闹钟这个主题形象,就没法很好地理解音乐。

三、模唱主题旋律,分析曲式结构

音乐的魅力在于主题、旋律、节奏、色彩、曲式结构、调性,等等。小学阶段许多欣赏乐曲都有主题旋律,并且都标有1、2字样及图形谱,这些精心的设计都为直观分析曲式提供了帮助。对主题旋律的模唱非常有必要,通常教学中常用的有听音唱谱和哼唱旋律两种,听音唱谱一般适用于主旋律节奏稳定,乐句简单短小,如《乒乓变奏曲》;哼唱用于旋律相对较难复杂多变的,如钢琴曲《童年》,曲式分析要在聆听、模唱的基础上进行。小学阶段由于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积累较少,因此曲式分析不是每首欣赏都适合,教师要有选择性地进行。音乐欣赏教学中,常选择乐曲曲式结构为A+B+A′的进行曲式分析练习。这种乐曲是基本的单三部曲式结构,由三个明显的、相对独立的段落组成,犹如在讲一个故事,即显示的第一部分(A)发展的第二部分(B)和收束的第三部分(A′),第三部分往往是第一部分主题旋律的反复或稍有变化的再见。有的作品在(B)部分时,节奏有明显变化,通过听、唱、听的学习过程,学生很容易就分析出曲式结构。在小学高年级进行曲式结构训练非常有必要,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音乐内涵,理解音乐艺术思想,重塑音乐艺术形象。

四、积极聆听,被音乐感动

音乐本身不带语义功能,并不明确表现概念和具象,它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和音色的变化,以节奏的疏密对比模拟千变万化的情感,塑造各种各样的形象。同一首乐曲会给不同的人带来不同感受,这是音乐的独特魅力,优美也罢,欢乐也罢,悲伤也罢,只有当你认真地聆听音乐的时候,音乐才是音乐,才能被音乐感动。小学低年级要培养学生学习如何聆听,安静的聆听环境是首要的,让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听,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听旋律,跟节奏,品音效,辨音色的聆听技巧,切身体会音乐带来的感受,提高音乐感知能力。假如一首《打字机》在喧闹的课堂上聆听,有谁会被打字机急促的击键声、铃声、倒机声感动,又有谁能体会那位打字员的紧张忙碌及娴熟自如操作打字机时的得意神态呢?

音乐欣赏有由浅入深这么一个过程:从感性认识(被音乐感动)到理性认识(探究音乐知识)又回到感性认识(更深层次的欣赏)这样三个过程。音乐具有强大魅力,不管是旋律还是歌词,人们很容易被它那或委婉的旋律,或鲜明的节奏,或悦耳的和弦,或缠绵的歌词吸引,让听到它的人为之感动,甚至会随音乐进入自己的幻想世界。这是一种无意识的审美活动,对音乐的理解还只是限于感官感受,即被音乐感动。被音乐感动是聆听音乐时的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第一层次的表现。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只有被音乐感动了才会有学习的渴望。但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某一首乐曲不会引起学生共鸣,学习过程显得非常被动,这就需要教师借助更多教学手段辅助学习,常用到的有借助音乐标题联想,制作多媒体课件,观看相关影视资料,等等。只有被音乐感动了,才会成为一个积极的聆听者,才会带着探求音乐的欲望走入第二层次。

五、学生参与,表现音乐

篇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小学音乐课成为小学生喜爱的课程,需要教师花一点心思,进行一些教学创新。在全面深入备课的同时,也要研究课堂呈现的方式,这会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结合舞蹈进行音乐教学

1. 音乐课堂融入舞蹈的作用。

音乐刺激学生的听觉,而舞蹈可以刺激学生全身的感官。在小学音乐课中融入舞蹈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在跟着音乐节拍翩翩起舞时,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全身肌肉关节及平衡度的协调配合,从而让学生身心协调一致地发展;二是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美化学生的形体。在音乐课中进行简单的舞蹈教学,可以让学生养成正确的站姿、坐姿以及走姿,有助于学生骨骼发展的同时,让学生自身形象气质也得到提升;三是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跟着歌曲、歌词内容进行表现,让学生自己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和展现;四是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有助于学生记住歌词内容。

2. 舞蹈融入音乐课的实施。

在音乐课教学中,笔者曾经因为教材内容的需要,对学生进行过边唱边跳的教学,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和互动性比以往的课堂表现都要好。总结了一下教学心得:一是舞蹈动作要简单易学,要形象化。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要考虑到全体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把最形象、最具体的动作教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到乐趣并保持积极性。二是融入民族特色,让一些舞蹈动作经典化。比如,新疆舞蹈中经典的动作就是活动手腕、移动脖颈、蹲踏步等;蒙古族舞蹈就是粗犷形的,经典的骑马、挺肩等动作;傣族舞蹈最经典的就是孔雀舞等。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不同民族的特点,开阔知识面的同时,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三是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体灵活度不如其他学生,因为怕出丑,就不愿意进行舞蹈学习,这时,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情况并鼓励这类学生,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四是注重培养学生欣赏能力。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在课堂中播放一些音乐舞蹈视频,舞蹈又被称为是音乐的衣服,把音乐的抽象感知形象化,让学生欣赏舞蹈的编排和仔细聆听音乐,从中体会艺术的内涵并增强艺术修养。

在音乐课中融入舞蹈的教学模式,有着独特魅力的积极作用,不仅从多方面丰富学生的情感,发挥学生无限的想象力,而且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身心动作的协调性,在潜移默化中,全面提升学生所要具备的美好品质与修养。

二、结合游戏进行音乐教学

1. 音乐游戏教学激起学生兴趣。

孩子都有爱玩的天性,如何在音乐课中利用好“玩”,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这也是一门艺术。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往往把音乐课变成学唱歌的课,学生体会不到音乐的美妙和乐趣。运用游戏教学,首先结合音乐的基础内容――节拍,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理解运用好节拍。比如,音乐教学中,跟学生一起互动“小动物行走”的游戏,教师说“小猴子来了”,学生就打着半拍的节奏,模仿猴子的形象,并发出有节奏的“跑、跑……”的声音;教师说“狗熊来了”,学生就打着一拍的节奏,并发出有节奏的“走、走……”的声音。通过这种游戏,可以让学生掌握、理解音乐中的所有音符和节拍。

2. 音乐游戏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

学生本身就具有无限的创造力,在音乐课中,激发培养学生创造力,让学生通过音乐教学去创编音乐。如,教师可以让7个学生分别扮演音乐中的7个不同音符,可以给这7个学生7个标有音符的小牌子,让学生挑选喜欢的小音符出列,教师根据出列的顺序进行弹奏,让学生感受自己创编的曲子的旋律,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奇妙,还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创作的热爱。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多设计一些这类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小游戏,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3. 音乐游戏教学锻炼学生合作意识。

篇4

一、现代信息技术,精彩呈现音乐知识

小学生认识的基本规律是:从感知形象――形成表象――逐步抽象的过程发展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直观教学,正是促进学生加深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使他们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主要途径。

在音乐教学中,凭借现代教育技术,用生动的画面形象直观地再现抽象的音乐旋律和歌词所承载的内容,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的特征。它融声、光、情、景为一体,使提供给学生的感知材料更加丰富、更加形象,创设了美的意境,将音乐知识直观、及具吸引的、精彩的呈现给学生。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不仅增加了教材的艺术感染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同时也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延长知识的保持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

二、现代信息技术,能建构协作的学习氛围

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构建个别化学习氛围,也可以营造协作式学习氛围。创设个别化的学习氛围既可以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也可以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个别化的时实指导。特别是对于偏爱独立学习的学生而言,可在集体教学时辅以一些个别教学策略,为其提供更自由的个人空间。如对于偏爱视觉通道的学生,让其通过观看电影、电视、等手段学习,让其在各种形式中轻松获取丰富的知识;对于偏爱听觉的学生,采用解释、网上讨论、谈话、听收音广播等形式,让其在网络环境下获得听觉感官的享受;对于偏爱触动觉的学生,让其作笔记、通过乐器实践操作、实习练习、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加其实践操作的机会,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如在《新疆是个好地方》的教学中,布置学生小组完成一份作业:制作音乐风光解说片,组内成员全体合作,有策划、有操作、有演唱。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再与同学协作,使用信息技术来处理、分析、运用信息。这样的联系实际、具有时代特征的综合性任务和实践作业不仅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并且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积极的思想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多媒体计算机等手段,能使呈现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如在一年级认识音符的教学中,如果只是一味的跟学生讲八分音符,四分音符的定义,时值等,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将是枯燥无味并难以理解的。但如果与信息技术有效的结合,合理运用多媒体,把小音符拟人化,通过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 ,集音乐、童趣为一体,效果跟讲述枯燥的音乐知识是截然不同的。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也可变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和体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又如国歌的教学。国歌虽然是每个学生都非常熟悉的歌曲,但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还不能理解国歌的深刻涵义。这时,教师在边播放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媒体片段时,边讲解国歌,国旗的含义,通过直接的视听感受,学生不仅兴趣很浓厚,并且对歌曲的理解更进了一步,升华了情感,美育中渗透了德育。

四、 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篇5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音乐教学 审美 综合素质 有效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转变观念,重视音乐学习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音乐课就是教师给学生播放一些流行歌曲或者教学生唱唱歌的豆芽科,有时有限的课时还会被其他科目占用。音乐课在学生眼中只是一个学习的“附属品”,很多学生都认为音乐课是个“鸡肋”,可有可无。其实不然,根据美国(神经学、心理学以及物理学)专家联合研究得知:音乐不但可以让猛兽安静下来,对人类有更多的益处。通常小孩一出生就喜欢音乐,一出生就对音乐有反应,可见音乐对于人们的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当前社会形势下,由于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较大,而音乐能使人放松身心,陶冶情操,还对人类身心健康起重要作用。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转变传统的认知观念,重视音乐教育,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一般来说,音乐素质较好的人空间推理能力较强,进行音乐知识与实践的过程可提高人的形象思维和逻辑能力,这对于人们的学习生活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学习音乐可以让思维更清晰让人更容易专心,生活的其他方面也能处理得更好,并可有效疏解各种压力,使人身体更加健康。往往有一定音乐素养的人都会拥有高雅的气质、良好的修养。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治性情的熔炉。”音乐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音乐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可以调剂紧张、单调的生活,使人们的神经得到放松,有益于身心健康;音乐可以给人听觉以愉悦,净化人的灵魂,唤起人们内心崇高的思想和情感,使人的精神获得一种高度的享受,是实现中职学生完善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

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加强音乐欣赏

音乐是一项通俗的艺术,男女老少都会感受到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同时音乐也是一项高雅的艺术,它情感表达的概括性和非具象性,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理解其中的内涵。中职学生即将步入社会,走向各个岗位,特别是幼师专业的学生很多都将为人师,他们的音乐素质直接会影响到许多孩子对于音乐的认知。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重视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培养他们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加强他们对于音乐欣赏的能力。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需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着重选择作品富有感染力的部分,设计聆听的重点,如:速度、音乐拍子等问题,让学生有一个聆听的侧重点,使学生专心聆听,并对这部分音乐产生兴趣,以便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欣赏。另外在引导学生初听全曲的时候也要善于引导学生找出音乐的部分,把握音乐的整体结构和表现内容,让学生闭目静听,在听的过程中,教师用少量舒缓的语言分析音乐形象和表现手段,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听,让教室里回荡着优美的音乐声,让学生能够在音乐的海洋中遨游。有了初听的印象,还要进一步深化,如引导学生能够在感受音乐美的基础上表现美,可用挥拍、身体韵律、轻哼鸣或选一段学生能演唱演奏的旋律,让学生参与教师范唱、范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另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对比性听赏,用不同的版本或不同风格的音乐进行对比性的听赏,让学生始终保持倾听的兴奋状态。比如让学生比较同一首歌男声和女生的不同唱法,感受其中的情感变化,让学生体会到音乐对于人生、对于生活、对于情绪的重要影响意义。

三、加强学生基础学习,培养音乐技能

中职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农村,而农村中小学校,由于学校的教学配置有限,或者师资不足,很多学生在初中、小学时期都没有上过正规的音乐课,同时由于学生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生活经历,对于音乐的认知也各不相同,造成中职生音乐素质的参差不齐,对音乐欣赏的兴趣也不强。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做好音乐知识的补习与基本技能的训练。补习音乐知识主要是指补习最为基本的乐理知识,如: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旋律、节奏、节拍、拍子、拍号、调式、调性等),以及补习一些有关的欣赏知识,如:对乐器的认识等。当然,讲授这些知识应在运用的过程中穿行,要注意方法,以免将音乐欣赏课上成枯燥无味的理论课。此外也要加强基础训练主要是指节奏的训练。在教学中进行以学生为主的创编,譬如:教师写出各种节奏型,让学生用不同的拍号编写出不同的节奏型,或用格字式写出各种节奏,让学生用不同的拍子,按不同的顺序(横、竖、斜等)编出节奏进行练习,或者两人或多人编节奏进行练习。这样训练往往会获得较好的效果,并能在训练中让学生懂得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途径就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认知,掌握了这些知识,日后的音乐学习也将变得轻松有趣。

四、注重学生综合学习,提升学习认知

篇6

一、小学音乐创新教学的现实意义

小学一月是为孩子打下音乐基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任何有实践意义的教学方式都可以看做是帮助小学教学提升的方式,但是创新的前提是尊重现实,现代的教育多数只遵从理论却忽略了现实带来的重要性,而音乐教育一旦脱离现实那么也就变得不切实际,因此我们应当从三个方向重塑小学音乐教学的现实意义。第一遵循学生的实际年龄,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成年人强,但是在6-10这个年龄段,小学生的记忆能力确实最强的,因此我们应当抛去繁琐的教学过程,从传统的强加孩子理解作品的错误教学当中走出来,改为强化孩子的基础学习,比如弹钢琴,在小学阶段孩子对任何大师或者著名作品的理解都是有限的,天才儿童的教学方式并不适合普通教学,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首先尊重对钢琴教学的指法训练,以及乐谱熟悉程度训练,让孩子拥有超强的操作基础,先难后易,在拥有了自己的基础理念后,对后来的理解学习才能更上一层楼,在教学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第二遵循音乐的本质,音乐的本质是让人快乐抒绪的,音乐即属于民族特性同时也属于个人特性,是有非常强的思想基础以及社会环境基础的,因此让孩子在学习音乐前,应当首先熟悉什么是音乐,这些音乐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影响,自己心中的音乐是什么,只有充分的了解了这些问题,才能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了解音乐的本质,从而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向,这样才能在实践的基础上谈创新,如果孩子都不了解自己学习的东西与自身与社会环境有这么联系与影响,只是一味的追寻音乐的技巧,那么绝对无法将音乐融入到孩子的生活当中,也无法教好真正得以音乐;第三创新应具备时代精神,音乐是时代张力的表现,同时音乐也是抒发个人情绪的表现,只有将个人和时代完美的融合才能做好音乐的创新,现代的小学音乐教学当中并不注重对音乐的创新,而是一味的死板教育,从各种形式上改变音乐教学模式,认为这样的创新才是真正的教学创新,却最大的忽略了创新的本质,创新不是新的花样也不是新的模式,创新的本质是所创造出的作品能够符合时代脉搏的发展,否则再如何创作也只是原地踏步。

二、创新改革,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环境是创新的基础,我们在进行音乐创新的过程中,应当创造属于音乐的美好环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融入其中,保障孩子能在学习的同时了解自身所处的范围,以及范围环境作用下对孩子理解能力的帮助,因此良好的音乐教育同时也是培养良好环境的开始,对环境的改善也就成为帮助孩子音乐提升的重要环境,所以在基础教育当中对音乐环境的培养以及对教学音乐环境的塑造至关重要。

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当今的音乐教育领域,备受争议的一个问题就是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究竟谁才是教学的中心。有些小学音乐教师认为,教师才是课堂的主宰者。因此,小学音乐教学必须要保障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中心地位。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权威人士,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有的时候教师偶尔唱错了音,小学生也不敢指出来,这样做容易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抵触心理,也就更谈不上实施创新教育了。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必须要认识到,音乐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必须要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追求无权威的学习机制,追求双向交流、和谐、自由的音乐教育教学氛围,建立起一种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小学音乐课堂没有强迫性以及权威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平等,进而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融洽、宽松的学习环境。

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要提升自身素质

想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要拥有一桶水,小学音乐教学同样如此。想要在小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就必须不间断地加强自身音乐专业素质的培养。有些小学音乐教师只是安于现状,多年来都一成不变地使用过去的教学模式,这也就从本质上阻碍了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发展。事实上,要想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是一个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所谓的创新精神就是指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方法、技能、信息以及知识,提出新观点以及新方法的精神。而要想成为具有创新意识以及创新精神的音乐教师,我们就必须要具有很强的教学能力以及扎实的音乐专业基础,这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此外,教师还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而不能墨守成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小学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有着更大的优势。因此,我们应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积极实施创新教育,从而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五、结语

篇7

关键词: 小学音乐 教学方式 音乐教材 创新教学

小学音乐教学对于当前学生的艺术思维培养和发展而言有重要意义,这主要是由于在小学阶段教学工作者能否培养学生一定的音乐理解欣赏能力对于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该阶段的音乐教学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一、小学教学创新教学的背景

1.音乐的教学不够重视

纵观音乐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先贤们对于音乐的重视程度已达到了一定高度,孔子对于其弟子的要求是“六艺”,其中就包含音律这一条,由此可见先贤对于音乐的重视,因此在当前的个人自身素养的培养中,也就不难理解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将音乐这门课程的学习列入小学生的学习范围中。但是随着应试教育在我国逐渐推广,一些地方教学工作者片面地重视学生对主干课程的学习,将音乐课程的教学时间不断地人为缩短,导致学生无法享受基本的音乐学习,甚至在一些学校根本就没有音乐这门课程。所以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要将音乐教学的有效教学时间和教学方式加以改进,否则音乐教学就会很难得到改变。另外,音乐教学的师资力量在一些地方比较缺乏,这对于音乐教学来说也是不利的,音乐创新教学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及学生的主动学习共同承担,并不是改善教学环境就能够取得成效的。

2.音乐教学方式过于传统

在小学音乐学习中,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学生对于基本的音乐乐感的感知能力和相关理解力相对于教师而言必然是比较差的,但是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对于音乐的教学还是主要围绕音乐教材传授相关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说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主要是因为这样的音乐教学没有充分认识到音乐作为艺术范畴的一部分,始终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状况息息相关,所以教师如果只是单一地按照教材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就会限制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想象空间,这对于部分具有音乐天赋的学生而言是不利的。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方式需要从教学理念及音乐的基本属性出发进行相应调整,这也是小学音乐教学需要创新的重要因素。

二、小学音乐创新教学的主要方式

1.音乐教学主要遵照音乐的基本属性

小学音乐的教学范围虽然只是基本的音乐乐理的讲解,但是哪怕是简单的乐理知识都包含了音乐先贤们的智慧和善于发现的精神,因此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善于发展生活、探索自然的基本意识,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地了解音乐的起源和音律的基本规律,还能够让学生很好地理解音乐歌曲谱曲和作词的基本背景,这是小学音乐教学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大要点。另外,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需要教师不断向学生强调主动学习的意识,由于小学生群体自控力在该阶段本来就比较弱,其自身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内外需要督促学生抵制一些消极因素,并且能够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显然对于音乐本身而言,其毕竟是人为创造出来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只有教师和学生充分地认识到音乐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中的重要产物,并且基本了解其基本属性,才能很好地进行相应的创新教学。

2.音乐教学创新教学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音乐理解认知能力

学生在音乐学习中,首先需要具有一定的整体认知能力,具体来讲,学生对于一首歌曲的词、曲及演唱方式能否快速地记忆并且基本理解是音乐学习中的核心问题,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力直接决定了教师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能否快速、有效地将课堂音乐课重点传递到学生那边,因此学生对于教学信息的反馈内容和基本的学习态度将会是教师在音乐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显而易见的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并不可能完全要求学生在每一堂音乐教学中都能够很好地理解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理念,但是对于学生而言,能够准确地获取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对于其后续的音乐学习的信心而言十分关键,因此教师需要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不断地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比如对“1、2、3、4、5、6、7”这七个音符的掌握就是音乐教学中需要重视的教学内容。因为这几个音符可是说是所有音乐谱曲的最为基本的要素,显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如果能够很好地掌握其中的奥秘则对于音乐教学的学习将十分有帮助。

总体来看,小学音乐教学需要教师从音乐特性和音乐的发展史出发进行基本的教学思维的转变,而对于学生而言,音乐的学习需要自身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良好的乐感,更为重要的是小学生自身对于具体的音乐元素的把握和分析是否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和延伸性,也就是说,学生对于音乐词曲的认识理解能力可以进行利用甚至自身能够灵活运用再加工,这也是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希望看到的局面。其实小学音乐的学习的重要教学方向应该是塑造学生在音乐上的创造力,特别是对某一种音乐类型的把握在该阶段可以基本实现,这样小学音乐教学才会充满创新,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学的创新其实是教学的主客体之间相互合作及各自责任体的再出发和良好的本质循环,而音乐的学习只是这种模式的基本体现。

参考文献:

[1]童琳.从人本主义教育角度探析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措施[J].戏剧之家,2016(04).

篇8

关键词:小学音乐;创新教学

小学音乐教学法的创新研究始终处于火热阶段,而新课标教学又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音乐教学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的依据,是促进音乐教学迈向现代化的重要理论支撑。本文在简要论述小学音乐教学意义的基础上,阐述了小学音乐创新教学的主要措施。

一、小学阶段创新音乐教学的重要意义

小学音乐的创新教学和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如出一辙,是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的重要措施。

1.小学音乐创新教学的主要意义

(1)创新教学符合新课标中素质教育对音乐教学的要求;使音乐教学始终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教学实践、教学模式上有所改变,使其和传统音乐教学的机械式教学相差很大。创新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符合小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的发展需求。

(2)创新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音乐课堂质量的提高是当前音乐教学需要首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音乐课程改革、创新教学的主要目的,创新之后的教学法更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2.小学音乐实施创新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对于小学生来讲,音乐教学不仅要赋予学生足够的音乐知识,还要确保学生学到一定的音乐技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提高每一位小学正的音乐素养,为今后的全面学习奠定基础,但是就目前来看,很多地区的音乐教学都忽视了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培养和心理教育,导致音乐教学过于死板、无法发挥其重要的导向作用。

其次:就目前来看,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注重教师、轻视学生、重视技能教学、忽视学生价值观教学、重视教学结果、忽视教学过程的”的现象,这导致学生教学主体作用的缺失,学生不能充分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并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创新教学的提出是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甚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目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小学音乐教学课程设计不合理是导致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差的根本原因,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音乐教学的重要性远不及语文、数学等传统意义上的“主科”,音乐教学对位一种启蒙教育并没有收受到学校甚至家长的重视,甚至,有的学校为了为语文数学教学提供足够的时候,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音乐课的课程数目,或者干脆取消音乐课的教学,这些行为都是不可取得,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是小学音乐教学难以获得突出成效的关键原因。另外,毫不夸张的说,我们仍然有很多地区,由于教学资源匮乏、教育条件落后,甚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更别提更高层次上的音乐教学。

2.小学音乐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缺乏优秀的师资力量是阻碍教学进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甚至部分学校的音乐课是由语文教师或者数学教师带的,好一点的情况是由一位教师带领整个年纪的音乐教学工作,这种情况一方面导致教师工作压力大,没有足够的精力或者时间担任教学任务,另一方面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学科作用。

3.小学音乐教学缺少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小学教育自从发展以来,其在音乐教学中的关注度,远远不及语文教学和数学教学,甚至到中学阶段,音乐教学也对当作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存在着,没有得到学校的足够重视,也没有得到整个社会的重视,音乐作为一种启蒙学科,对于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个人认为社会为小学音乐教学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至关重要,也是未来小学音乐教学事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小学音乐创新教学的重要措施

1.转变教学理念是小学音乐教学得以全面发展的关键,而在此提出的教学理念,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音乐教学教给学生很多生活的经验和乐趣,使学生在音符的感染下茁壮成长。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创设一个和谐、愉快的教学情境,也就是我们通常提到的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法,它主要通过营造一个科学、合理的情境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有很强的吸引性。但是情境教学要求教师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设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同时教学方案还要考虑真实的生活经验,使教学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才能全面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

3.教师要充分开发教学资源,音乐教学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可以让学生在认真听讲中获得知识、可以让学生在自由表达中获得知识、可以让学生边唱边学习,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的多样性。例如教师在课堂上的即兴钢琴演奏,能够使儿童产生新鲜的课堂体验,教师的出其不意,带给学生听觉刺激,是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措施。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行业受到政府、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对当前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在原来教学的基础上,改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至关重要。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理念正是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产生的,小学音乐教学作为提高小学生艺术素养、培养音乐气质的重要途径,更要切实做好改革工作,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曹丽娟.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舞蹈教学探析[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9(03).

[2] O红叶. 小学音乐教学中“技”与“趣”[J]. 科学之友(B版). 2009(03).

[3] 徐丽萍.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 教育科研论坛. 2009(06).

[4] 张静. 小学音乐教学的思考与创新[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9(06).

[5] 钟杏珍.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律动”的作用[J]. 成功(教育). 2009(07).

[6] 谢文娟. 促进自主学习,感知音乐魅力――浅谈小学生音乐教学课堂创新[J]. 新课程学习(上). 2014(11) 2009(25).

篇9

关键词:音乐欣赏;小学音乐;重要性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它对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音乐欣赏课已越来越被音乐教育界所重视。因为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于音乐的天地中,通过教学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一、音乐欣赏能够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产生了欣赏音乐的兴趣,就产生了参与的动机。在欣赏教学中,要根据音乐作品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欣赏教学有机地与器乐、歌唱、美术、律动、说话等教学形式融合,让学生充分探究和表现音乐。

音乐欣赏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欣赏主体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当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中,体验音乐美,与音乐融为一体时,必然会产生强烈的表现欲、和实践意识,这就需要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调动听觉、视觉,去体验、表现音乐。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性格、音乐素养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他们可能对一首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不尽相同,这又要求教师用心保护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在参与中,学生体验到音乐的美,通过参与体验,学生们获得审美的愉悦,提高了审美能力和修养。音乐欣赏就是这样把学生引人一个美的天地,又启发他们去创造更美的世界。

二、音乐欣赏教学能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观,通过对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审美能力的提高需要美好的意境,教师应创设适合音乐教育的审美意境,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实践活动来营造一个情境。

在欣赏音乐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涵。丰富他们的听觉感知、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鉴赏力和表现力,从而达到启迪智慧、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三、音乐欣赏教学磨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欣赏教学是让学生感知、体验、理解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欣赏教学除了培养学生感受和鉴赏美的能力之外还要学生将感受到的美用表情、动作进一步表现出来。好动和爱美是学生的两大个性特征,唯其好动,才能将喜形于心的思想感情借助模仿一定的动作表达出来;唯其爱美,才能通过模仿一定的动作表达美、创造美、欣赏美,比如在教《我是人民小骑兵》(三年级上册)欣赏课时,先启发引导孩子们创设一个与音乐内容相符的情境,让孩子们个个参与创造表演:有的孩子伸开双臂,如雄鹰展翅;有的孩子则扮演马儿悠闲地吃着青草;还有的则扮演着不同姿势的小骑兵,一会儿扬鞭催马,一会儿悠闲遛马……孩子们把自己的想象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表演得尽善尽美、淋漓尽致,让人回味无穷。因此,在上音乐欣赏课时,我们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人人参与表演,在活动中发掘潜能、表达情感、张扬个性、增强表现意识,从而使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不断得到培养,不断提升。

四、音乐欣赏教学引发学生的无穷想象力

想象力是人的知识、智力和思维的延伸与拓展,有想像力才会有创造力,因此,在音乐欣赏课中首先要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想象。一首节奏感非常强的音乐,可以给人以明快、跳跃和震撼之感,让人兴奋不已;一首节奏舒缓、曲调优美的抒情曲,可以给人美的享受,引发人们的丰富联想,同时音乐又具有不确定性,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人坐在一起欣赏,个人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因为这与人特有的性格、气质、修养、民族风俗等都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有人听后想象到大海,有人想象到小溪,因此音乐欣赏带给人们的想象是无穷无尽的。因此,音乐欣赏要注意音乐的这种不确定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不能强求一律。从音乐美的本质来说,音乐的进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在欣赏教学中,要牢牢把握音乐这条主线,通过音乐情绪与情感的特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情感的审美升华。这种情感应该是内心深处的体验,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外化的层面上。有专家云:美的最后价值永远是以情感的直接验证为依据的,音乐教学的全部过程都应有感情的参与。

参考文献:

[1]卢兴兰.音乐欣赏与培养学生个性人格的关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05) .

篇10

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主要内容,那么培养学生唱歌的自信心也就是在音乐课中培养学生自信的最重要环节。那么如何在唱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一、在教学目标上,把握乐理知识及唱歌技能的要求和难度,多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建立歌唱的信心

音乐基础教育的目标不是为学生提供未来从事音乐专业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和技能,而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来欣赏美,如何做人,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学会与人合作。过去我们往往只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达,但现在我们更希望通过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发展他们的各项潜能。那么首先就需要降低对学生乐理、识谱知识、演唱技能的要求,经常给学生表演和表现的机会,唱得好、唱得坏是一回事,敢不敢唱是另一回事。培养他的一种自信心,一种做人的勇气,一种对生活的乐观态度。通过音乐的手段,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人格教育。这样的音乐教育所达成的效果,要远远的高于单纯掌握乐理知识和咬字、吐字等歌唱技巧。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我们就儿童实际唱歌的情形来观察,好像唱歌的技术是次要的,而从内心而歌的精神活动是第一要义。”

自信心是使学生当众唱歌的基础,既然如此,那么就应该让学生树立信心。很多学生的心理状态不好,羞于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于是我就给他们创造体会“成功“感的机会,让他们两个或几个人演唱,或者一个人只唱歌曲的一句或两句,这样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在成功感的刺激下,建立起当众歌唱的自信心。

二、以兴趣为先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首先要激发其兴趣。兴趣与信心总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自信的歌唱。兴趣不是天生的,要靠后天的引导和培养。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1、创设情景、引导参与。音乐课有其自身的特点,每首歌曲更有其自身的音乐情境。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通过语言描绘,图画再现,音响渲染,扮演体会,设悬置疑等多种途径,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乐此不彼地致力于唱歌教学。

2、借助游戏,寓教于乐。 游戏是孩子表现生活、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活动。他们常在游戏中以最自然的方式抒感、表现自我。音乐课如果只停留在让学生被动地听唱歌曲的层面,那必然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如果在游戏中学唱歌曲,如:边唱边做开火车游戏,边唱边玩拍球游戏,边唱边做红灯、绿灯游戏,这不仅能减轻学生唱歌时的心理压力,而且能体验唱歌的乐趣。

3、开展竞赛,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好胜心、荣誉感、表现欲特强,他们总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课堂上教师要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竞赛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竞赛活动既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较量,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挑战;既可以是男、女生之间的比拼,也可以是各小组之间的竞争。这些竞赛或以独唱、齐唱的形式进行,或以表演唱的形式开展;或者要求接口唱,或者要求编词唱。总之,教师要根据具体歌曲巧妙设计符合学生特征、容易被学生接受的竞赛活动,让学生从心底喜爱音乐,喜爱唱歌。

三、在教学方法上,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一定的唱歌和识谱知识,让学生能够独立地、有表情地唱歌

以前我们的音乐教育,可以说是以“识谱”为核心,过于注重传授音乐的基本知识,而使学生觉得音乐课枯燥、无味,不喜欢上音乐课。可是如果没了音乐知识的传授,那么学生就不能独立地、准确地演唱歌曲。学生的基础知识跟不上,就会给唱歌教学带来困难。这样就给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方法上,教师简单、准确地指导学生了解乐谱中的音符、表情记号、力度记号及速度等表现记号,使学生能够很好的表现歌曲的意境。那么对于唱歌,低年级着重于教师指导,通过模唱练习,正确地安排换气,逐步培养句子的句子的感觉,一句一句地唱好。然后再引导学生比较哪些部分相同,哪里有了变化,哪句唱得强,哪句唱得弱。中高年级教学时指导学生注意前后各部分的对比,有意识地让学生来选择唱法,安排力度,逐步学会有层次地表现歌曲的情绪。在歌唱中指导学生注意音色、学会有控制地发自内心地歌唱。在树立学生正确的歌唱概念之后,让学生逐步调整、锻炼发声器官的机能。在唱歌时,还提醒学生注意唱歌的姿势,要求学生嘴巴张开,要笑起来……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掌握了简单的唱歌技能,就能够比较自信的在大家面前独立地、有表情地歌唱。

四、在教学评价上,采用合适的语言和体态,鼓励学生独立演唱的信心

求得信心并不是只要光靠嘴巴说就行了,要培养学生的信心就必须给予他们莫大的鼓励,使他们真正感到自己是有实力的,从而令他们充满信心。要发现爱,就必须给予爱:要达到成功,就必须积极地思考成功。心理学者威廉・詹姆斯说:“人类的性情中最强烈的是渴望受人认同的情绪。”林肯曾说:“人人都喜欢受到称赞。”我的每一节唱歌课中只要学生有一点进步就给予成功的鼓励,抓住点点滴滴的成功现象及时称赞,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感觉,心里很愉快,自然对唱歌充满信心。除了用语言的鼓励外,我还经常通过眼神、手势与学生进行交流。比如在具体的演唱过程中,学生演唱得不是很自信,为保持乐句的连贯一性及完整性,我不能中断学生的演唱。此时,我就会充分发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及时用爱和信任的眼神鼓励学生或者向他举起大拇指,告诉他,他很棒!运用眼神、手势的鼓励会给学生增添信心,使他能够更好地歌唱。

五、面向全体学生,关心每一个孩子

篇11

一、面向全体,关爱每一个孩子

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对那些唱歌唱得好、又会表现自己的学生特别关爱。每次演唱、表演或者回答问题都是这些爱表现的学生,有部分单亲家庭或学习不好的学生,生活中缺少温暖与关爱,便会产生焦虑、恐惧、自卑的不健康心理。这些学生,在整节课中都像是一种“陪衬”。其实在每个孩子的心中,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认可。因此在课堂中我们应该多给这些孩子回答问题、进行演唱的机会,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认可,只有反复尝试成功的乐趣,学生的信心才会增强。让我们用更多的爱去关心那些胆小、怕羞的孩子,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偏爱,消除他们消极的心理,使他们走进音乐的殿堂,从而热爱音乐,能够自信地歌唱。

’二、在交往和集体活动中增强自信心

教师要多鼓励、支持那些自卑、胆小、怕羞的学生和大家正常地交往,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了解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比如,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或实践活动。又如,开展竞赛,看哪个小组唱得最棒?表演、创编得最棒?这样既可以让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地参与.又可以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作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对于那些缺乏胆量、自卑的学生更要关注,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认可。集体对他们的肯定,使他们在集体活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块天地。

三、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情感氛围

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用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消除学生对你的恐惧感;和学生亲切地交谈,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学生可以在一种轻松的氛围内学习,使他们喜欢上音乐课,爱上唱歌。相反,如果你的学生在你的课堂上总是觉得心情不愉快、很紧张,甚至觉得有些恐惧,你说他们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吗?我想肯定不能的。只有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兴趣来了自信心也会随之产生。

四、在教学评价上。运用适当的肢体语言和眼神,树立学生自信心

篇12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一、创设学习情境,引发自由表现

在音乐教学中,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不会照本宣读,过分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必须用自己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情感紧紧地吸引住每一位学生,把教学内容演绎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地使学生陶醉于音乐之中,不知不觉地让他们随着音乐节奏动起来,尽可能地激发与满足学生音乐表演表现的兴趣和欲望。例如:我在教二年级欣赏钢琴独奏曲《捉迷藏》时,先让学生看捉迷藏的录像,再让学生讨论你们平时如何捉迷藏;接着让学生欣赏轻松、愉快的《捉迷藏》音乐,听着听着,同学们不知不觉地随着音乐节奏,进入了捉迷藏的游戏情境。这样,激发了学生热爱音乐的情感,提高他们音乐表演能力,使他们的心灵和音乐融为一体。

二、营造轻松氛围,激发自由想象

想象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爱因斯坦曾描述过想象的重要性:“想象力比人类任何知识都重要。”当然,科学家的假设,艺术家的创作都离不开想象的参与。因此,对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也显得尤为重要。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营造一种非常宽松、活泼的氛围,以民主的态度,商量的口吻,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活动。在活动中应尽量给学生有一个充满自由的空间,使人人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喜好、特长来进行自由地想象。当学生能根据音乐有选择地进行再造想象的时候,音乐老师所起的应该是引导的作用。如:五年级学生欣赏王海怀的二胡独奏曲《赛马》时,引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展开自由合时的想象。这时学生的想象力特别丰富。有的说:在一望无际的内蒙古大草原上,好几匹马站在起跑线上,待听发令声,一齐冲出起跑线,谁也不示弱,争先恐后,你追我赶向终点跑去。还有的想象出一个女骑士,骑着一匹白马第一个跑到终点,得了冠军,高兴极了等等。在这样宽松的氛围里,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的状态,从而激发他们主动自由地想象。

三、更新教育观念,升华自由创造

篇13

一、教学视角的转变

基于以上的理念,笔者针对城市学生对乡村缺乏了解,对学习歌曲《绿藤儿爬满小窗口》兴趣一般的情况,引申出“乡村与音乐”的研究课题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将音乐文化与农村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拓宽视野,体会音乐存在于大自然中的美好感受。这样一来,让学生带着课题去学习,他们探究的兴趣顿时高涨起来。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

(一)从课内到课外。为了让学生实际地体验,课前,我布置学生利用“五一”长假到乡村游玩,收集课题“乡村与音乐”的音源、物品、特产、图片等,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之中。

(二)从本学科到跨学科。教师要求学生利用每个组收集的不同的资料,分组讨论,运用综合性艺术表演,根据学生特长分工,策划表现出学生对歌曲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对情感的再现进行新的艺术创造。课堂上,学生在创设情景、服饰设计和环境布置、歌舞、创编歌词等方面的表现中,涉及了表演、美术、舞蹈、文学等相关艺术,学会了将不同的艺术门类在音乐学习中的协调和融合。

(三)注重弘扬民族音乐教育。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各个国家和民族都越来越注重发挥各自国家和民族的本土音乐文化的教育功能,许多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都主张儿童学习音乐与学习语言一样,应当用本民族的母语歌唱,以培养儿童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厚感情。如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和匈牙利的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都从不同的角度实践着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的结合。柯达伊曾说过,一个民族如不把自己的民族音乐文化建立在本民族的民间音乐基础上,其结果最终是消失在国际的半文化中。他认为儿童都是首先使用母语学习讲话的,儿童也应该首先使用音乐的母语歌唱,简练、淳朴、富有生活情趣的民间歌曲是引导儿童进入音乐世界的最好材料,是培养儿童热爱民间音乐,继承民族传统的必由之路。

(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创新能力和体力,陶冶品德,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活动。一堂课要上得学生小手常举,小口常开,小脸通红,教师就要创造种吸引,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显示各自的聪明才智和潜在力量,从中获得认识的快乐,成功的喜悦。音乐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就是个吸引的过程,良好的教学情境叫以感染学生,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投身到音乐实践中去,促进情感体验。因此,我特别珍惜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积极创设具体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生动的课堂情境中产生听、唱、说、舞、演的动机和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音乐课堂教学应充分抓住儿童对音乐活动的浓烈兴趣,培养儿童的良好性格。

三、教学重心的转变

(一)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表现能力。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这堂课上,让学生自己亲身去参与乡村音乐活动,体验生活中音乐的乐趣,自己去寻找乡村中和音乐有关的事物,体验乡村的风土人情,并运用音乐方式同他人进行交流和情感沟通。通过讨论、设计乡村服饰、创编歌词、用乡村物品表演、最后的汇报展示,从不同层面丰富了学生体验,提供了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舞台。

(二)强调创造探索精神。课堂上,学生运用各种音乐方式创设了乡村的自然情景和生活场景,还根据场景创编了相应的歌词。果园:孩子提着果篮摘瓜。喊着“嘿哟嘿哟”的号子、有节奏地摇着拨浪鼓卖瓜;竹乡:孩子吃着竹筒饭,跳着竹竿舞,在竹林里捉迷藏,欣赏竹器演奏的竹乐;山乡:孩子在草地上打虎跳、玩泥弹子、随着石头敲击出的节奏学小鸟唱歌;水乡:孩子,划着船员、打水仗,赤膊在小胸脯上拍出无拘无束的节奏。

引导学生探索自然界的各种声音现象,自寻音源材料,并制作成简易乐器为歌曲伴奏。如:果园的孩子拍打瓜果;竹乡的孩子用竹竿、竹斗笠、竹匾等竹器演奏竹乐;山乡的孩子学鸟叫、敲打石头;水乡的孩子玩水、光着膀子拍打身体。教师帮助学生选择了适当的乐器和音源,设计了一定的音乐情景或生活情节。使学生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并与音乐表现联系了起来。

(三)体现音乐教育的人文内涵。音乐教育具有人文属性。因此,要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精神,要在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中,在艺术作品的排练演出中陶冶这种情操。

这堂课,因为教师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需要学生合作的地方很多,收集音乐材料,与他人交流,共同设计,共同创编,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汇报表演。培养了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与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并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结合了起来。

本课巧妙地抓住农家庭院旁的小窗口这一生活的“窗口”,课堂学习后,可以请班上农村的学生说一说自己家中的生活变化,课后向父母或爷爷奶奶询问改革开放以前农村农民的生活情况,让他们懂得要好好地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生进一步体验了音乐与生活和大自然的密切联系。熟悉了乡土的音乐语言和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认识了文化传统,扩展了视野。感受到了乡村的魅力和音乐的魅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感受了生活的乐趣。

四、教学评价的转变

表演能力的提高要领带审美能力的提高,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比较鉴别,使学生明确在表演中的优缺点。教师不必苛求其艺术水平如何,但要求学生尽量发挥其表演潜能,使他们在表演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理解、有所提高。

篇14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若能建立一种充分体现师生民主平等、师生沟通合作、师生共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将引领我们开创出一个全新的音乐课堂。本文对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音乐; 教学

小学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一个好的音乐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一上课就进入“角色”,投入到良好的教学情境中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有新鲜感,时时处于学习的最佳情绪状态。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使教与学升华为愉悦的情感交流。

1 加强师生合作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就要在音乐教学中和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这样既能建立起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又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1.1 参与到学生当中。

现阶段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见解。在音乐课堂上,他们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老师。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一环节,积极主动地做他们的朋友,要让他们感到教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例如在教学《小雨沙沙》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做游戏。教师扮演一粒“种子”,这样,有很多扮演“小雨”的学生纷纷来把教师这粒“种子”浇灌。此时学生们都感到老师能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觉得很开心、很高兴。其实老师的一个赞美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对学生来说都是最好的奖励。又如在教学节奏练习时,可以把它设计成“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节奏念歌词。念对的学生教师就表扬他:“你真是我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握握手、拥抱一下。”简单的一个握手、一个拥抱,使学生的兴趣骤然提高。在以后的师生交流中,老师就不像以前那样严肃,而学生也不那么拘谨,课堂上的师生关系也会变的更加融洽了。

1.2 与学生一起合作 。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而且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教师与学生一起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同时又可以互相弥补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所不能单独完成的任务,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与教师一起学习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例如在新歌教学时,经常需要范唱歌曲。教师可以说成:“我觉得大家表现真好,所以我要为大家献上一首歌曲。但我还需要一个乐队、几个伴舞的演员。有哪几位愿意与我合作?”话音刚落,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要求与我一起合作表演。同样的教学环节用不同的方法来尝试效果截然不同。当学生听到老师要为他们献歌时,都非常兴奋,有的还随教师一起演唱。这种合作弥补了教师在范唱时有一些所不能顾及的表演。师生之间亲密的合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能使学生感到与老师更加的亲密。

1.3 灵活引导学生。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从“教”变“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借助工具书、参考资料解决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教师教给的学习方法在自己的学习中灵活运用,形成知识社会所需要的更高的自学能力、技术能力。例如在教学西洋乐器时,有些学生经常把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搞混淆。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讨论会,让大家谈谈根据自己的理解怎样来区分这两种乐器,让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出很多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可以把学生的这些想法总结、综合起来。经过这样的讨论学习,使学生们对中西乐器的区别留下很深的印象。

2 改进教学方法

2.1 创设好的教学情境。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积极定势,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最佳教学情境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包括教室、教学设备、仪器和挂图等,更重要的是情感因素、心理环境。其表现为教师愿意教、善于教,学生喜欢学、勤于学。所以,当教师进入课堂后,必须要有饱满的热情、最佳的心境和高昂的教学激情,以此感染学生,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2 灵活运用课堂语言。

音乐课堂因其艺术性和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需要更精妙的语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如在上课时,教师课堂语言如果说“老师听到几句唱得很不好”“还不太好”“你们想不想再唱一遍”,学生在这种语言的引导下变得有些失去信心,对一遍遍重复欣赏音乐产生了审美疲劳,最终导致的效果就是一堂课下来,不仅歌曲没学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受到了打击。因此,在运用教学语言的时候应该注意抓住学生特点,对待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语言。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羞于表现却又渴望个性的特点,语言中带着对学生的尊重和挑战。通过“谁敢来试一试”、“老师想请一个舞伴”等各种引导和激励的语言,使学生一步步进入教师创设的课堂情境,最终,使学生放下羞涩跟着教师一起学习,这样在整堂课中,教师与学生的全身心投入可以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3 充分利用课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