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6:37:3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高效灌溉工程,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区概况;效益分析
引言
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是对传统灌溉方式的创新,可以有效缓解我国水资源紧缺的问题,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也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早在2011年,水利部陈雷部长在有关部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意见”上批示“举全部之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以此为契机,全面开启了高效节水灌溉工作的进程。为加强“河南省高效节水灌溉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领导,河南省水利厅成立了“河南省高效节水灌溉实施方案[2013-2017年]编制工作领导小组”。
1项目区概况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型亚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多年平均降水量979.20mm,蒸发量1498.50mm,降水主要集中在七、八、九3个月,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年际变化也存在差距,导致旱涝灾害频繁发生,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项目区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业灌溉主要依靠开采浅层地下水的平原井灌,是典型的纯井灌区。区内机井多为20世纪90年代所建,由于年久失修、管理不善、配套不足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灌溉工程不能很好发挥作用,使灌溉水源不足,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涉及3个乡镇8个行政村。区内土地肥沃,群众对发展节水灌溉,特别是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积极性高。结合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建设要求和当地农业结构调整现状,本着集中连片、整体推进、规模发展、统筹规划的原则,依据当地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确定工程建设布局、规模和形式,以经济合理、技术可行为目的,根据项目区地形、作物种植情况,确定采取何种灌溉方式。
2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效益分析
2.1经济效益
2.1.1计算依据《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国家计委1993年7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采用的主要参数:按《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规定,社会折现率采用12%,财务基准率为10%。2.1.2经济效益分析该项目工程经济效益主要包括农业灌溉效益,按有、无项目对比进行计算,其间接效益未予计算。在计算时采用分摊法计算工程效益。2.1.2.1增产效益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成后,可有效促进项目区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30万hm2。年可增产粮食450万kg,粮食每公斤按2.20元,则年增产效益可达990万元。根据有无项目作物种植结构及产出投入按水利分摊系数0.35考虑,增产效益为346.50万元。2.1.2.2节水效益项目区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30万hm2,工程实施后综合节水达20%~30%,年可节约水量270万t,每吨按1.00元计算,则项目区节水效益为270万元。2.1.2.3节地效益与土渠灌溉相比,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30万hm2按节地3%计算,项目区可节地9×10-3万hm2,以单产效益指标推算,年节地效益为380.70万元。2.1.2.4省工效益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实施后,按每公顷年省30个工日,每个工日40元计,则年省工效益为360万元。故项目实施后年效益:B0=1357.20万元。
2.2社会效益
2.2.1减灾、防灾,增加农民收入旱灾、洪灾、涝灾等是影响项目区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项目实施后,田间灌排工程配套标准提高,可提高灌溉供水保证程度,减轻旱、涝灾害对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影响;结合农业措施实施,推广抗旱、防风、抗逆能力强的优良品种,可提高作物本身的防灾、抗灾能力;林业项目实施,进行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四旁植树等,林业措施发挥效益后,将减少风沙危害,美化环境,保持水土资源。2.2.2减少水权冲突,化解水利矛盾项目实施后,损失水量减少,水资源有效利用率增加,可减少工业、农业、城镇生活之间、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的用水矛盾,减少水权冲突,促进社会稳定。2.2.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扶持资金,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不仅可使农业生产有较大发展,而且可带动林、牧、副、渔各业发展,各业发展又为加工业提供了大量原料,促进了交通运输和乡镇企业的发展,通过加工增值,以工补农,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发展。项目区经济发展将为当地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作出重要贡献。2.2.4增加社会稳定因素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水利矛盾的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民生活条件、基础设施、文化娱乐设施都将不断改善,因此,可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区域人民的文化素质,促进当地社会稳定。建立SIDD试点并组建供水管理组织(WSO)和用水者协会(WUA)将改变管理机制,改善水资源管理,负责项目建设、实施、运行管理,并按成本供水,负责回收水利投资成本,达到管理运行,使水利固定资产保值,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灌区的成本回收。
2.3生态环境效益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实施,有利于缓减项目区水资源的紧张局面,将水利用系数由0.45~0.65提高到0.70~0.85,降低农作物的灌溉定额。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有效地缓解了区域水资源紧缺的矛盾,灌溉用水量的减少,缓解了当地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可适当将水资源转移到工业及生活中,提高当地的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全市灌排条件、土壤及耕作条件都将得到改善,灌溉用水量减少,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也随之减少,地下水超采漏斗区水位得到回升,维护当地地下水的采补平衡,有利于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灌溉水量是按农作物的生长期不同时段对水的需求进行灌溉,这种灌溉技术更合理、更科学,有利于水份、养份均匀实时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中,便于作物吸收,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料利用率,还能减少灌溉过程中无效入渗和蒸发水量的损失。以水资源合理配置为前提,提高水资源高效利用,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推进高效节水灌溉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促进节水模式由低效落后向高效先进转变,种植结构由高耗水作物向低耗高产高效作物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由传统种植分散经营向设施化种植规模化生产转变。进一步完善工程良性运行管理机制,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快速、健康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要围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发展”理念,在保护农田的同时减少水土流失,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3总结
综上所述,实施高效节水灌溉,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所迫切需要的。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实施,由于采取了综合的节水措施,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项目区内作物及时灌溉得到保障,扩大了灌溉面积,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极大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还促进了生态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艾兴军,靳和平.旱田高效节水灌溉效益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8).
[2]秦海霞,李永刚,韩献中,王艳平.中牟县高效节水灌溉规划建设效益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1).
[3]侯云.玉门市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效益分析[J].甘肃农业,2014(16).
[4]段鹏.豫北区域高效节水灌溉经济效益分析[J].创新科技,2014(16).
[5]刘永禄.济阳县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与效益分析[J].山东水利,2013(10).
1.1优化水资源配置与农业发展
根据我国目前水资源匮乏的现状,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人员要综合分析,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实施分质供水。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中,要考虑到生态环境保护,将促进农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设计的基本思路,统筹发展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做好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环境监测与评估。水资源分配要坚持总量控制、配额管理的原则,确保每一灌区用水总量和具体指标。并严格要求各用水单位和灌区要节约用水,将水资源用到必须利用的地方,在高效用水的前提下,优化水资源配置与农业发展,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1.2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促进了地区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在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的建设中,建设人员要结合高效节水灌溉的特点,制定各项指标,以增加农业收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为根本出发点,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在选址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第一,选择严重缺水且地面高低不平,不能进行直流灌溉的地区;第二,选择经济发达,经济类作物种植较多的地区;第三,群众思想先进,可以接受并支持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的地区;第四,社会治安良好,没有恶性案件发生的地区。在以上地区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建设速度较快,使用效果也相对较好,可以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促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此外,高效节水灌溉是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基础,管理是保证高效节水灌溉顺利实施的关键,为确保投入使用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长期运行,必须要加强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
1.3引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实现高效节水灌溉的重要前提就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引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对于节水灌溉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传统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包括节约用水管理技术、节约用水灌溉工程技术、灌溉用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和农艺与生物节约用水技术等。在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中,在引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基础上,要大力引进新技术和新产品。水利工程建设人员要引进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新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下面几种:第一,在生物技术基础上建立的调控灌溉技术,调控灌溉技术是通过研究农作物的生理特征,在农作物生理期内实施亏水生长,使农作物得到亏水锻炼,这样农作物的品质便得到了改变,有效控制地上部分过分生长,进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及高效节水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第二,在3S技术基础上建立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此种灌溉技术运用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现代技术,可以获取更为准确的农作物生长信息,将获取的各类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分析,之后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进行灌溉;第三,在智能技术基础上建立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此种灌溉技术是将生物学中的自动化、信息技术、智能化和微电子技术相结合,全程控制农作物的生长,对农作物土壤和躯体中的水分实施实时监测,最后再将信息传递到计算机中心,计算机中心根据接收到的消息发出指令进行高效节水灌溉。
2结语
Abstract: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purpose lies in contributing to society, to benefit the people. Only fully saving the water resources to maximum exert the effect of limited water resources, can it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of Zhongwei City.
关键词: 高效节水灌溉;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
Key words: high—efficiency water saving irrigation;results;problems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7—0122—02
0 引言
我市地处西北偏远地区,由于深居内陆,降水很少,干旱严重。可以说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没有水源,工业和其他行业就无从谈起。境内虽有黄河干流经过,但自治区分配年引黄初始水权指标与当地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不相匹配,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在仅有的水权指标内,如何快速发展中卫经济,是我们从事水利技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农业走高效节水灌溉的路子,不仅仅局限于山区新发展的扬黄灌区,还应着眼于引黄灌区如何实现高效节灌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有限的水权指标下,调剂余缺,农业方面建设新灌区,工业方面上新项目,实现中卫经济快速增长。本文通过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为探索我市(区)抗旱节水,如何实现共农业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1 基本情况
1.1 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 沙坡头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西部宁、蒙、甘交界地带,东临中宁,南临同心、海原及甘肃省靖远县,西接甘肃景泰县,北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接壤。地处东经104°17′—105°37′、北纬36°59′—37°43′之间。行政区划面积6619km2。下辖12个镇(乡),18个居民委员会,1个工业园区管委会,159个行政村。2010年末总人口近4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万人,耕地面积46885hm2。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84.21亿元,第一产业13.87亿元,第二产业32.82亿元,第三产业37.52亿元。各产业所占比重依次分别为16.5%、39%、44.5%。粮食产量14.25万t,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6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58元。
1.2 水文、气象 沙坡头区境内地表径流主要取决于大气降水。因干旱少雨,沙坡头区引黄灌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79.6mm,地表径流十分缺乏,且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黄河左、右岸诸沟均为季节性干沟。沙坡头区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0.251亿m3,径流深4.8mm。地表径流中,因多为暴雨引起的山洪径流,难以利用,年利用量约为0.097亿m3。黄河是沙坡头区最主要的过境河流。沙坡头区当地地表水资源量少,黄河过境水便成了当地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和地下水补给的来源。据下河沿水文站实测,黄河年过境水量260亿m3左右。沙坡头区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585亿m3,90%以上的量分布在引黄灌区平原。沙坡头区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和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深居内陆,靠近沙漠,不仅有大陆性气候特征,而且具有沙漠气候特点,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蒸发强烈,风多沙大,日照充足,积温较高,光能丰富。总的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春暖迟,气候温暖,降水稀少,风大沙多;夏季炎热,光照充足,蒸发强烈;秋季凉爽,降温快,降水多于其它三季;冬季寒冷,且持续时间长,干旱少雨雪,多西北风。
2 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沙坡头区现有灌溉面积45.66万亩(不包括硒砂瓜补灌区),其中引黄自流灌区25.65万亩、南山台扬灌区9.58万亩、碱碱湖扬水灌区1.34万亩、小型扬水灌区4.73万亩、同心扬水灌区2.1万亩、库井灌区2.26万亩。灌区有干渠(支干渠)9条188km,已砌护80.18km,砌护率42.55%;支渠180条453km,已砌护287.81km,砌护率65.32%;斗渠992条1523km、农渠11587条3235km,已砌护601.49km,砌护率13.08%;配套建筑物24657座。
灌区内(包括七星渠灌区)有干沟9条170.61km,建筑物1835座;支斗沟170条264.07km,建筑物2837座;农沟2698条1285.63km。排水干沟年均排水能力1.60亿立方米,与支、斗、农沟交织成网,汇集排水入黄河。
3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取得的成效
中卫经济要发展,水利要先行。境内主要依托黄河水资源实现区域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提升,但黄河取水指标有限,新上工业项目我们在设计规划要求方面强调走重复循环利用水资源节水的路子,农业发展要上高效节水灌溉的项目,中卫建市以来在这方面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3.1 建设了不同类型高效节水灌区
【关键词】节水灌溉输水制度
1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临泽县水资源短缺,水利工程灌溉设施配套不完善,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灌溉方式相对落后,灌水技术水平较低,农田灌溉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是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需要,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是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开展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纵深推进的要求,开展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是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的要求,开展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为在更大范围内推广高效节水工程积累经验、典型示范的需要。临泽县水资源短缺,通过开展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配套完善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健康发展,从而促进农村工作协调发展,推进了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以必须走高效节水灌溉之路。
2小型农田水利现状
2.1农业节水发展情况
临泽县是甘肃省主要产粮县和全国最主要的制种玉米基地,农业整体发展基本形成了区位优势显著、市场优势突出、竞争优势强劲、发展潜力巨大的制种、草畜、果蔬、轻工原料等支柱产业。临泽县紧紧抓住被水利部确定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县和推进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机遇,不断深化水权制度改革,系统推进农业领域的节水工作,积极推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以水定地(产)、配水到户、公共参与”的运行机制,坚持“以水定产业、以水定结构、以水定布局”的原则,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同时,推广了一批地膜覆盖、垄作沟灌、小畦灌溉、无土栽培、温室节水微喷滴灌、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控等实用技术,初步实现了现代农业高科技起步、高技术组装配套、高效益经营的发展目标。
2.2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是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需要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是均分布在临泽县农业生产的粮食主产区。区内地势平坦,土壤质地良好,耕地集中连片,光热资源丰富;群众对加强和改进农业基础设施愿望十分强烈,投工投劳的积极性较高。但项目区现状已不能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要求,水利基础设施尤其是田间工程较薄弱,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2.3高效节水灌溉方法
高效节水灌溉与传统的灌溉方法相比具有节水、节能、节肥、节地、省工、省时、增产、增效的特点。通过开展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改善小型农田水利运行状况,改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农业灌溉条件进一步改善,能促进农田灌排体系整体效益的充分发挥,大大提升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降低生产风险和成本、提高土地产出率,减少农民浇水灌溉的时间、降低水费开支,从而调动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使农业作物增产,增加农民收入。
3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是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目前我国把节水农业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实行开源与节流并举。在旱涝灾害日益频繁、水资源紧缺状况日益明显的情况下,及早抓好高效节水工作,将会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显著地有利影响。发展高效农业,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必须改变和调整传统种植结构和方式,在目前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最好的出路就是提高水的利用率,提高单位水量产出效益,高效节水灌溉是重要手段之一。开展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纵深推进的要求。临泽县作为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试点县,通过大力实践和积极探索,探索了一条基于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新经济结构模式,积累了“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生态农业”、“水权交易激活节水型社会”的建设经验。节水之路刚刚步入轨道,只有通过发展高效节水技术增加农民收入,才能从整体上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节水意识,纵深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从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优化调整用水结构,增强水资源保障供给能力,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撑。
3.1开展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是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的要求
一是农村庭院绿化、林带防风固沙、退耕还林还草等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诸多措施,因缺水灌溉,举步维艰;二是由于地表水短缺,过度开采地下水补充灌溉可能导致水土资源极不平衡;三是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程度加快。因此只有加大田间节水灌溉力度,走高效节水之路,才能彻底改变农村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问题。形成通畅、清洁的农村水网,增强水系自净能力、提高防污控污能力,使农村水环境得到涵养,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3.2开展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为在更大范围内推广高效节水工程积累经验、典型示范的需要。从整体上看,现阶段的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脆弱,抗灾能力较差,科技贡献率较低,投入产出比相对较小,这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大力推广和应用先进节水技术。另外,多数农民习惯于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对于新的节水措施,需要有一个认识过程。节水措施适应性、经济性以及工程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等方面均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建设高效节水示范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有利于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4结语
在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是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其中,西北地区水资源匮乏现象非常的严重,为此,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我国有着无限的发展使用空间,并且这将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我国水利建设研究的重要内容。可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运用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看到技术自身所具备的局限特征,伴随着深入化的研究,我们坚信,未来不久的时间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将为我国农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推动我国农业快速稳定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
农田水利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高效节水灌溉则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但目前,节水灌溉工程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效节水灌溉的有效开展。因此,要理清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节水灌溉工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1.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设计中存在不足
农田节水灌溉工程中,需要结合以往的资料和经验进行勘察,但是众多工作人员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在工程现场勘察过程中过分依赖以往的资料,忽视了最新信息的采集,最终导致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设计中出现许多漏洞。比如工作人员对节水灌溉工程项目中作物种植结构进行全面的分析,所以对工程区域内的土壤无法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对节水灌溉工程中水资源的水质也没有进行调查和了解,进而影响了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工作。此外,在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参与设计的工作人员更多的是依靠以往的经验,没有经过现场勘查,对实际情况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就进行设计,这样的情况一定会导致工程设计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农田节水灌溉工程中的设计工作者一定要立足实际,深入工程现场进行勘察,以获得准确的资料,才能够进行精准的设计,使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在符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确保日后的投入使用中正常发挥作用。
2.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区域内的种植结构存在不足
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是为了从根本上推动农村的经济发展,使广大农民群众得到更多的收入,但是在实施建设的过程中,传统的种植观念的思维方式仍然起着主导作用,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转变,目前很多节水灌溉工程区域内的作物种植结构依然是玉米,尽管已经有一部分土地正在进行高效的生产种植,但是这种种植结构的面积并不大,依然无法实现节水灌溉工程区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更无从谈起推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范围内,相关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发挥带头作用,努力做好宣传工作,刷新广大农民群众的传统思维,积极引导思想观念的转变,致力于农田种植结构的调整和改变,通过这种传播方式,才能够在节水灌溉工程作用的充分发挥下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3.农田节水灌溉工程中忽视了管理工作
在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阶段,对于节水灌溉工程的工艺技术有着严格的要求,在众多需要使用灌溉工程工艺的阶段,都会引起上级领导和工程施工人员的重视。然而随着节水灌溉工程施工完毕,开始投入使用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工程中的缺乏使用管理的现象,甚至有的节水灌溉工程在投入使用的当天全部人员就全部撤离,从此无人问津,更无从工程的维护,最终无法正常使用节水灌溉工程,其原因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最初的节水灌溉工程的产权不够明确,不仅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也没有切实有效的管理手段,导致这种“重建设轻管理”现象的出现。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再次发生,有关部门一定要重视工程的使用管理工作,明晰产权,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并适当投入资金,节水灌溉工程作用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具体发展思路
1.水资源配置的优化与农业发展相结合
由于我国水资源相对匮乏,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中的设计人员一定要针对这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把水资源设置的优化与农业发展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高效节水灌溉建设的过程中,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农田水利的发展得以持续发展,以此为工程建设的基本路线,生产生活和水资源的使用加以统筹发展,对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环境评估和监测工作都要加大力度,在分配水资源的问题上要对水量进行良好的控制,分配上也要做好管理工作,不同的灌溉区域有不同的用水量,所以要在高效用水的基础上进行水资源的充分利用,通过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农业发展相结合的方式,对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引进节水灌溉技术,同时开展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
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施的重要前提就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引进和使用对实现节水灌溉有着重要作用。在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要在传统的节水灌溉技术的基础上,引进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并加以利用,同时随时关注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更新情况。最新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如建立在智能技术上的灌溉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机械自动化、生物学和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全程监控农作物的成长情况。开展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能够起到良好的带头和示范作用,在示范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从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出发,与节水灌溉地区的特点相结合,严格按照工程项目中的各种标准,在示范工程区域集中起来,对建设的地区进行严格选择,以确保节水灌溉示范工程作用的发挥。
3.加强农田节水灌溉工程中的管理工作
农田水利工程的基础是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而对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工作是整个工程的重要工作之一,以实现最终效益为目的,所以为了已经完工的高效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得以正常稳定的运行,首先就要对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工作有足够的重视,以确保工程的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建立并完善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制度,同时明确承包工程中各方的责任,这样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结语
水资源紧缺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而且关乎到国家安全。农业是我国的用水大户,其用水量约占全社会总用水量的 70%以上,但其平均利用率只有40%左右。通过发展节水灌溉,在减少灌溉用水量的前提下满足灌溉需要,同时把节约出来的水量用于城市生活、工业生产和生态用水,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