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6:37:3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国内医药市场,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药物流系统的建设难点与对策
1.商品编码无规律。由于医药商品品种繁多,加之药品的编码没有规律可循,在手工管理条件下,要想从几万种商品中查找某一种产品,需要花费极大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完善医药物流中心的仓储管理系统极其重要。
2.商品有效期必须受到严格控制。药品和化学试剂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需要严格控制其有效期,因此对批次号的管理要求十分严格。在设计物流中心时,要考虑药品的周转期,布局规划及储位管理一定要做到先进先出。
3.一些药品对于储存环境有特殊要求。与普通商品不同,药品对于储存环境的要求非常严格,如有些药品对于储存环境的温度、湿度有特殊要求;有些药品挥发性较强,在存放时要避免与其他药品串味。在医药物流中心规划设计时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4.医药流通企业业务量大,更注重物流的高效性。由于药品品种多,医药流通企业面向的客户数量也多,一般业务量很大,而且医药流通企业的配送订单大部分是多品种、小批量,每天的出库量尤其是拆零出库量很高,在物流中心建设时要关注物流中心的高效运转。必须充分考虑成本和效率的关系,例如条形码的使用,在保证物流中心运转效率的同时,最好能设计成可循环使用的。
我国医药流通市场发展状况
长期以来,中国医药流通领域强调的是药品的特殊性、专营性以及国有主渠道作用,因此这一领域一直由国有企业垄断。在医药流通实行市场准入资质放开以后,新的药品经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增加,目前全国具有药品批发资质的企业多达1.6万家。但总的来看,中国的医药流通企业呈现零散而缺乏规模的状态。在1.6万家医药批发企业中,资金规模1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为10家,5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仅3到6家。医药零售企业12万家,连锁店最大资金规模仅为5亿元。
目前,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医药商业市场已完成了自由竞争阶段,形成了高度集中的产业格局。如,美国医药分销的前三家企业占到整个医药市场份额的95%以上,而排名第一和第二的麦卡森公司和卡迪诺健康有限公司,分别占据全美市场30%以上,排进世界财富50强,其中麦卡森公司一年销售额就达368亿美元;日本最大的75家药品批发企业的业务量也占到全国医药销售量的95%以上,最大的药品批发企业三星堂2002年3月销售额达到12222亿日元(合95.5亿美元),相当于美国最大的药品批发企业1/4的业务量,在日本的市场占有率达到1/5以上。
为了增强我国医药流通企业的竞争力,《十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在未来几年内培育5至10个面向国内外市场、多元化经营,年销售额达到5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建立40个左右面向国内市场或国内区域性市场、年销售额达到2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这些企业的销售额达到医药行业销售额的70%以上。建立10个在国内外知名的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每个企业拥有分店达到1000个以上;建立一批区域性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每个企业拥有分店达到100个左右。
中国的医药流通企业不仅规模小,效率低、费用高、效益差、秩序乱等问题也比较突出。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的统计显示,中国医药流通的平均费用率为19.63%,平均利润率为20.63%,净利润率仅有1%,其中平均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达10%以上。而国外一般费用率在3%左右(美国该项指标仅为2.6%),利润率却在1.5%以上。于是医药流通企业纷纷将降费增效的目光聚焦到了物流成本这一环节。
据了解,少数小型医药经营企业已经意识到,把企业内的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大幅度降低本企业的流通费用。实际上,医药流通的物流综合成本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两部分,显性成本包括运输、储存等环节的成本,约占50%~60%;隐性成本包括库存控制、信息处理等环节的成本,约占40%~50%。库存量过大与流动资金周转慢不仅成了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而且成为影响医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美国,许多中小型医药流通企业出于成本考虑,更倾向于把自己的物流业务完全分离出来,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目前,美国处方药的60%~65%由批发企业配送,而几年前,这一比例还只有40%。
目前,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已成为医药流通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手段,因此近年来医药流通企业的物流中心建设进入。同时,医药物流的投资热潮与政策激励密不可分。据了解,原国家经贸委争取到10个国债贴息的医药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北药股份、国药物流、重庆和平药房、广州医药公司、上海医药公司、新疆新特药公司等物流中心建设项目都位列其中,目前十大项目都已开工建设或陆续建成。很多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鼓励医药物流行业的发展。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会长朱长浩说,目前医药流通业已经告别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进入全面竞争阶段,2004年加快了整合步伐,全行业呈现出积极迎接挑战的态势。
并购、重组分抢优势资源
2004年医药行业的并购、重组呈现出抢占市场优势资源的特点,无论是年初的国药控股有限公司控股深圳一致药业还是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司入主云药集团、华源入主北京医药集团,其目的都是大集团、大企业已经不满足于作为区域霸主的地位,而想把更多的市场资源收入囊中.从统计数据来看,目前医药流通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医药流通排名前10家的企业占全国医药市场的比重已经从2000年的18.76%上升到2003年的26.14%,2004年预计达到30%。与此同时,随着医药企业规模扩大,其所占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2003年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企业有6家,超过20亿元的有17家,在个别区域商业垄断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朱长浩说,在抢占医药市场优势资源的过程中,进入的资本既有国有资本,也有业外和国外资本,还有民营资本,其中民营资本是医药商业购并、重组的亮点。
政策、市场环境因素加速医药商业进入全面竞争阶段--去年12月11日医药分销市场的全面放开;GMP、GSP大限的到来;"限售令"、"限价令"、"打击带金销售"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扩大等市场、政策因素迫使医药企业整合医药市场资源,用好渠道,发展医药供应链,完善供应链管理,建立新型的医药工、商、卫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随着微利时代的到来,降费增效成为企业的重要工作,而降低物流费用是降成本的重中之重。顺应这一市场环境,国内医药流通领域涌现出了九州通"快批"、配送、零售连锁、现代物流配送等新型的商业模式,并成为现代物流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些新型商业模式非常引人注目并有着很强的生命力。
农村医药市场的开发成为医药销售新的增长点--开发农村用药市场成为医药流通企业新的工作重点,延伸农村供应网点成为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新的发展方向,虽然目前农村市场投资大效益不明显,但是农村人均医疗费只有25元,远远低于全国135元的平均水平,农村市场潜力巨大。
零售终端的争夺战愈演愈烈--2004年进一步印证了"谁掌握了终端,谁就掌握了市场",零售终端的争夺战日趋激烈,贴牌是零售终端发展的最高阶段。值得注意的是购并、重组同样是医药零售领域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医药流通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距离现代医药流通仍然有差距--朱长浩认为,从2000年开始医药流通领域的改革力度很大,收效明显,尤其是GSP的实施加快了医药流通业改革进程,但是医药现代物流模式仍需摸索。
医药市场平稳增长是主旋律--据统计,2004年1-9月,全国医药商业总销售达到1709.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19%,全年预计超过2100亿元。朱长浩说,2004年医药行业整体经济效益虽然有所下降,但整体仍是平稳上升的态势,预计工业的销售利润率在8%左右,医药商业的销售利润率在0.7%左右。
2005年整合资源是重头戏
【摘要】:近些年来,中国制药企业在开发越南市场上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本文对开发越南市场过程中,根据越南医药及中药市场现状,以促进越南药品市场的开发。
【关键词】:越南医药市场,中药产品,中国制药企业。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Vietnamese medicine and traditional medicine market
Chen De Ying, Qiu Jia Xue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JiangSu NanJing)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ese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ietnamese market effect is not ideal.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the Vietnamese market, according to the Vietnamese medicine and traditional market situ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ietnamese market.
【Key words】: the Vietnamese medicine market, Traditional medicine products, Chinese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1 。 越南医药市场
虽然医药行业在两年内受到全球经济放缓,越南的制药工业还可以增长12%- 15%,在2009至2011年期间.
越南的医药行业,发展在中 - 低之间,刚刚超过52%企业有资格生产药品。国内生产药物大多是通用的,没有价值,只能满足50%国内医药需求。原料进口主要来自中国,印度,使得国内制药企业面临的汇率困境。技术水平不高而人力资源水平偏低,阻碍提高国内制药业生产的规模。
近些年来,经济 - 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医疗费用高,消费逐年增加。随着人口和儿童的优势,越南对药品生产企业在国内的潜在市场,以及跨国公司。因此,这些公司面临从国外的激烈竞争对手,尤其当国内医药企业的保护期后加盟世贸组织已经不多(在入世后5年)。
1.1 影响国内医药行业的宏观因素
1. 经济:制药行业遭受最小金融危机的影响。
越南的经济在多年持续增长,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但全球金融危机对越南经济有强大影响力,尤其是进出口加工工业,银行,房地产等。高通胀,更多的投资和消费者持谨慎态度。这使得该行业的发展更加困难。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医药行业是最少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因为这是其中之一为人民的必要品。
2. 文化 - 社会:越南人民生活水平一天比一天得到改善,创造有利条件对药物的开发。
在越南大多数人民都集中在农村,生活水平往往低下,高需求的便宜药品,这条件是越南制药企业开放市场有利的条件。此外,越南的消费者生活越来越改善,健康状况越来越有关注,因为药品具有高度的需要,以确保健康。
3. 国家政策:医药行业须受严格政府控制
医药行业受到强烈的管理状态。政府已颁布许多法律文献对医药行业的管理,包括有关的文献,无论国家对药品的广告政策,国家药品价格的管理层,药品经营状况,药物管理名单上有特殊的控制,药物的质量标准,药物检测设备... ...
商业生产不符合GMP标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 GMP)的建议,出口业务药品与存储系统不符合GSP将不得不停止生产和进口。还有,如GLP法规“好练习室实验疫苗和生物制品,“GDP”良好的分配药物,“GPP”良好的管理做法药店。只符合新标准的企业才能经营与发展。这些规则将助于越南零售药店合并或收购,促进当地企业所提高,重点在深度开发,对跨国公司竞争。
1.2 制药行业在越南的位置
越南的制药业在新的发展中 - 低。支出的医疗标准占GDP的1.6%(2010年)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越南制药业在发展中世界。越南已经取得国内医药行业,但进口原料居多,所以可以说,客观地来看越南的医药行业发展以中- 低。像周边国家,越南医药行业属贫困状态。健康保险是不够的,所以患者应支付的药物比他们的需求量多,这已经阻碍了市场的增长。因此,直到2010年,越南卫生支出仅占1.6%国内生产总值。近几年,出现越来越多的新医药产品,说明药品行业的投资大幅上升。大部分制药企业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资金从销售产量增加和部分从发行股票筹集资金,从而使国内企业有能力继续投资与改善生产能力。
1.3 企业标准数量
根据WTO的承诺,在2010年结束越南的制药业必须符合世贸组织的质量标准(GMP - WHO),期限到后不合格的企业将被强制停止生产。截至2009年年底期间,有52%的制药公司(包括西药和传统医药)来实现GMP- WHO标准,包括实现GLP和GSP标准的企业,分别为51%和63%。事实上,近三年来越南企业才刚开始关注这些标准的重要性,但他们也正在加强竞争力为生存与发展。
传统医药是越南的优势之一。由越南国家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的药品材料获得人们的欢迎。卫生部已发出2000种药品制剂的注册号码在市场上流通。
但现在传统医药不受监督,与安全食品问题密切有差距。种植药材容易滥用农药。因此,应有监督管理机制,特别是药材种植和加工期间。
2 。 越南中药市场
从上边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从2002年-2010年期间,中国中药企业出口越南市场不断增长。主要原因为以下几点:
2.1 越南民众具有厚重的中药需求,市场基础厚实
经过中越两国医生的长期不断努力,中医药在传入越南的同时,在传统中医药基础上,结合越南当地的病情特点和环境条件,吸取当地民间的用药经验,逐步发展成为今天的越南传统医药――中医药体系(从中国进口的中药材称为北药,有别于西医、西药及传统中医药, 越南地产药材)。越南传统中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中越两国交往和相互学习的历史,伴随越南民族的兴旺发展走过数千年。时至今日,用中药治病,仍然是不少越南民众的首选。
2.2 越南政府为中医药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法,越南传统中药被排斥于官方组织之外,传统医药学校被迫关闭,严重阻碍了中药的发展。越南独立后,政府结合越南的具体实际,提出“医学必须建立在科学、民族、大众3个原则的基础上,中医和西医结合起来”。在越南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先后建立了各级中医药研究机构和协会,比较著名的有河内民族医药研究院。越南的中医药教育主要集中在全国6所医学院校中进行,还有部分国立和省立机构开设长期的中医药课程,至目前为止,越南已培养并取得国家卫生部承认的各级传统医药技术人员(包括研究生、医师、医助、药剂师)2万余名,加上经过短期培训进修的医务人员及医士,超过3万人。在越南的医院中, 大都设有中医部,使用中药治病,特别是近些年来,越南政府进一步开放越南医疗市场,在城乡出现了大量中医诊所和药店,推动了中药市场快速向前发展。
3. 结论:
本文主要介绍越南医药市场的基本情况,在此特别关注越南中药市场。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增强,中国制药企业对越南的投资将越来越多,双边贸易关系也将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参考文献
[1] 言实:中医药开拓越南市场,医药导报,中药报, 2009(08期):25-26
[2] 严冰:越南医药市场值得关注,医药经济报,2008-07-01:37-38
[3] 刘寿永:越南,中药打入东南亚的桥头堡,中国医药报,2006-09-08:15-16
从2005年至今,医药行业经历了“黄金发展时期”,行业的收入,利润、利润率等主要指标节节攀升。从各子行业的利润变化情况来看,基本与行业整体表现相同,但中成药更胜一筹,成为“领头羊”。医改出台后,进一步加快了行业发展,2009年行业销售收入接近8000亿元大关,利润总额也突破了800亿元的关口,更值得一提的是,销售利润率节节攀升,自从2009年突破了10%之后,2010年更是达到了10.31%,创下历史最高值。从2010年的情况来看,化学原料药及中成药的利润增速超过了医药制造业的整体表现。其中,化学原料药获得较大增幅的主要原因源自其2009年基数较低,随着海外医药市场的复苏,其出口亦获得了恢复所致。
国内外发展空间较大
研究报告显示:全球药品市场规模预计在未来5年内将增长近3000亿美元,2014年将达到1.1万亿美元。未来5年5%~8%的年复合增长率,既反映了发达国家的主销药品失去专利保护所带来的影响,也反映了全球新兴国家医药市场强劲的整体增长。
2010~2014年间,我国新兴医药市场预计将以14%~17%的速度增长,而主要的发达医药市场的增长率将仅为3%~6%。到2014年,新兴医药市场的药品销售额的累计增长金额将与发达医药市场持平,达到1200~1400亿美元。而过去五年间的这一数据的对比为690亿美元和1260亿美元。从而中国有望成为国际医药市场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中国已经成为了众多国际制药巨头瞩目的焦点,辉瑞、默克、葛兰素一史克、罗氏、勃林格一殷格翰等纷纷和中国企业展开各类合作,A股上市公司中就有华海药业、海正药业、海翔药业等对与国际巨头的合作项目进行了披露,而更多的合作项目还在洽谈之中。
估值高企的困惑
医药行业自从进入“黄金发展期”后,虽然与国内其他行业或GDP比较仍将保持相对较快增长,但随着其收入及利润的基数不断提升,增速放缓将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国家生物医药产业振兴规划有望在下半年出台,医改的不断深化,其实施效果也将不断的展现出来,部分与医改政策结合程度高的公司将更为明显的受益,其余的受益程度将不会非常明显;市场表现也将出现分化,出现2009年集体大涨的可能性较小。国家生物医药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有望成为医药行业的分水岭。虽然医疗改革规划的具体细则不得而知,但预计其核心内容将围绕鼓励企业创新、鼓励兼并重组而展开,并优先扶植优质企业的发展。虽然我国医药企业数量众多,但多数表现为品种单一、竞争力低下,真正具备做大做强、深入研发的企业却为数不多。做为国家战略性产业,鼓励创新及兼并重组是指日可待的。例如:同仁堂、天士力、江中药业、仁和药业、东阿阿胶、片仔癀、华东医药、马应龙。
投资建议
东南亚庞大的6亿人口对国际制药公司而言是个有极大吸引力的市场。大部分的东盟成员国都高度依赖进口药品,单是缅甸每年就需要进口80%的医药产品。越南的医药市场目前是东盟成员国当中增长最快的国家,2013年的增长率近71%,价值超过30亿美金,而且估计2017 年将额外提升20%。
越南人口在去年年底达到9000万人,成为东南亚第三大人口国,同时也促使它成为国外药品生产企业考虑投资的庞大市场。人口迅速老龄化以及公共医疗保险稳步扩展,推动了该国对处方药的需求。
越南政府已定下雄心勃勃的目标,在2015年实现全民医保。目前该国超过30%的人口没有任何形式的公共医疗保险,私人医疗开支占全国医疗总费用的57%。加之国内的药品生产有限而且缺乏成本控制措施,所以病患者必须负担比较高的药品价格。此外,政府对药品价格上涨暂时没有解决方案,主要是因为90%的医药原材料都是进口的。因此,医疗保健费用对人民而言是沉重的经济负担。
越南的药品价格比国际参考价格高出12倍左右,其无法有效地控制药品价格是基于国内不完善的医疗体系、分散的药品采购过程和对进口药品高度的依赖。此外,越南的知识产权保护尚弱、缺乏监管透明度、极少的研发以及市场销售假药的渗透率高,使美国药品研究与制造商要求把越南列入2014年观察名单当中。目前依然在谈判当中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也引起不少关注,毕竟它有可能会限制越南遏制药品费用上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