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国内医药市场范文

国内医药市场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7:3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国内医药市场,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国内医药市场

篇1

医药物流系统的建设难点与对策

1.商品编码无规律。由于医药商品品种繁多,加之药品的编码没有规律可循,在手工管理条件下,要想从几万种商品中查找某一种产品,需要花费极大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完善医药物流中心的仓储管理系统极其重要。

2.商品有效期必须受到严格控制。药品和化学试剂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需要严格控制其有效期,因此对批次号的管理要求十分严格。在设计物流中心时,要考虑药品的周转期,布局规划及储位管理一定要做到先进先出。

3.一些药品对于储存环境有特殊要求。与普通商品不同,药品对于储存环境的要求非常严格,如有些药品对于储存环境的温度、湿度有特殊要求;有些药品挥发性较强,在存放时要避免与其他药品串味。在医药物流中心规划设计时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4.医药流通企业业务量大,更注重物流的高效性。由于药品品种多,医药流通企业面向的客户数量也多,一般业务量很大,而且医药流通企业的配送订单大部分是多品种、小批量,每天的出库量尤其是拆零出库量很高,在物流中心建设时要关注物流中心的高效运转。必须充分考虑成本和效率的关系,例如条形码的使用,在保证物流中心运转效率的同时,最好能设计成可循环使用的。

我国医药流通市场发展状况

长期以来,中国医药流通领域强调的是药品的特殊性、专营性以及国有主渠道作用,因此这一领域一直由国有企业垄断。在医药流通实行市场准入资质放开以后,新的药品经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增加,目前全国具有药品批发资质的企业多达1.6万家。但总的来看,中国的医药流通企业呈现零散而缺乏规模的状态。在1.6万家医药批发企业中,资金规模1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为10家,5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仅3到6家。医药零售企业12万家,连锁店最大资金规模仅为5亿元。

目前,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医药商业市场已完成了自由竞争阶段,形成了高度集中的产业格局。如,美国医药分销的前三家企业占到整个医药市场份额的95%以上,而排名第一和第二的麦卡森公司和卡迪诺健康有限公司,分别占据全美市场30%以上,排进世界财富50强,其中麦卡森公司一年销售额就达368亿美元;日本最大的75家药品批发企业的业务量也占到全国医药销售量的95%以上,最大的药品批发企业三星堂2002年3月销售额达到12222亿日元(合95.5亿美元),相当于美国最大的药品批发企业1/4的业务量,在日本的市场占有率达到1/5以上。

为了增强我国医药流通企业的竞争力,《十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在未来几年内培育5至10个面向国内外市场、多元化经营,年销售额达到5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建立40个左右面向国内市场或国内区域性市场、年销售额达到2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这些企业的销售额达到医药行业销售额的70%以上。建立10个在国内外知名的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每个企业拥有分店达到1000个以上;建立一批区域性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每个企业拥有分店达到100个左右。

中国的医药流通企业不仅规模小,效率低、费用高、效益差、秩序乱等问题也比较突出。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的统计显示,中国医药流通的平均费用率为19.63%,平均利润率为20.63%,净利润率仅有1%,其中平均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达10%以上。而国外一般费用率在3%左右(美国该项指标仅为2.6%),利润率却在1.5%以上。于是医药流通企业纷纷将降费增效的目光聚焦到了物流成本这一环节。

据了解,少数小型医药经营企业已经意识到,把企业内的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大幅度降低本企业的流通费用。实际上,医药流通的物流综合成本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两部分,显性成本包括运输、储存等环节的成本,约占50%~60%;隐性成本包括库存控制、信息处理等环节的成本,约占40%~50%。库存量过大与流动资金周转慢不仅成了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而且成为影响医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美国,许多中小型医药流通企业出于成本考虑,更倾向于把自己的物流业务完全分离出来,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目前,美国处方药的60%~65%由批发企业配送,而几年前,这一比例还只有40%。

目前,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已成为医药流通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手段,因此近年来医药流通企业的物流中心建设进入。同时,医药物流的投资热潮与政策激励密不可分。据了解,原国家经贸委争取到10个国债贴息的医药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北药股份、国药物流、重庆和平药房、广州医药公司、上海医药公司、新疆新特药公司等物流中心建设项目都位列其中,目前十大项目都已开工建设或陆续建成。很多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鼓励医药物流行业的发展。

篇2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会长朱长浩说,目前医药流通业已经告别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进入全面竞争阶段,2004年加快了整合步伐,全行业呈现出积极迎接挑战的态势。

并购、重组分抢优势资源

2004年医药行业的并购、重组呈现出抢占市场优势资源的特点,无论是年初的国药控股有限公司控股深圳一致药业还是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司入主云药集团、华源入主北京医药集团,其目的都是大集团、大企业已经不满足于作为区域霸主的地位,而想把更多的市场资源收入囊中.从统计数据来看,目前医药流通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医药流通排名前10家的企业占全国医药市场的比重已经从2000年的18.76%上升到2003年的26.14%,2004年预计达到30%。与此同时,随着医药企业规模扩大,其所占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2003年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企业有6家,超过20亿元的有17家,在个别区域商业垄断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朱长浩说,在抢占医药市场优势资源的过程中,进入的资本既有国有资本,也有业外和国外资本,还有民营资本,其中民营资本是医药商业购并、重组的亮点。

政策、市场环境因素加速医药商业进入全面竞争阶段--去年12月11日医药分销市场的全面放开;GMP、GSP大限的到来;"限售令"、"限价令"、"打击带金销售"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扩大等市场、政策因素迫使医药企业整合医药市场资源,用好渠道,发展医药供应链,完善供应链管理,建立新型的医药工、商、卫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随着微利时代的到来,降费增效成为企业的重要工作,而降低物流费用是降成本的重中之重。顺应这一市场环境,国内医药流通领域涌现出了九州通"快批"、配送、零售连锁、现代物流配送等新型的商业模式,并成为现代物流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些新型商业模式非常引人注目并有着很强的生命力。

农村医药市场的开发成为医药销售新的增长点--开发农村用药市场成为医药流通企业新的工作重点,延伸农村供应网点成为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新的发展方向,虽然目前农村市场投资大效益不明显,但是农村人均医疗费只有25元,远远低于全国135元的平均水平,农村市场潜力巨大。

零售终端的争夺战愈演愈烈--2004年进一步印证了"谁掌握了终端,谁就掌握了市场",零售终端的争夺战日趋激烈,贴牌是零售终端发展的最高阶段。值得注意的是购并、重组同样是医药零售领域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医药流通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距离现代医药流通仍然有差距--朱长浩认为,从2000年开始医药流通领域的改革力度很大,收效明显,尤其是GSP的实施加快了医药流通业改革进程,但是医药现代物流模式仍需摸索。

医药市场平稳增长是主旋律--据统计,2004年1-9月,全国医药商业总销售达到1709.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19%,全年预计超过2100亿元。朱长浩说,2004年医药行业整体经济效益虽然有所下降,但整体仍是平稳上升的态势,预计工业的销售利润率在8%左右,医药商业的销售利润率在0.7%左右。

2005年整合资源是重头戏

篇3

【摘要】:近些年来,中国制药企业在开发越南市场上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本文对开发越南市场过程中,根据越南医药及中药市场现状,以促进越南药品市场的开发。

【关键词】:越南医药市场,中药产品,中国制药企业。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Vietnamese medicine and traditional medicine market

Chen De Ying, Qiu Jia Xue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JiangSu NanJing)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ese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ietnamese market effect is not ideal.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the Vietnamese market, according to the Vietnamese medicine and traditional market situ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ietnamese market.

【Key words】: the Vietnamese medicine market, Traditional medicine products, Chinese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1 。 越南医药市场

虽然医药行业在两年内受到全球经济放缓,越南的制药工业还可以增长12%- 15%,在2009至2011年期间.

越南的医药行业,发展在中 - 低之间,刚刚超过52%企业有资格生产药品。国内生产药物大多是通用的,没有价值,只能满足50%国内医药需求。原料进口主要来自中国,印度,使得国内制药企业面临的汇率困境。技术水平不高而人力资源水平偏低,阻碍提高国内制药业生产的规模。

近些年来,经济 - 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医疗费用高,消费逐年增加。随着人口和儿童的优势,越南对药品生产企业在国内的潜在市场,以及跨国公司。因此,这些公司面临从国外的激烈竞争对手,尤其当国内医药企业的保护期后加盟世贸组织已经不多(在入世后5年)。

1.1 影响国内医药行业的宏观因素

1. 经济:制药行业遭受最小金融危机的影响。

越南的经济在多年持续增长,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但全球金融危机对越南经济有强大影响力,尤其是进出口加工工业,银行,房地产等。高通胀,更多的投资和消费者持谨慎态度。这使得该行业的发展更加困难。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医药行业是最少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因为这是其中之一为人民的必要品。

2. 文化 - 社会:越南人民生活水平一天比一天得到改善,创造有利条件对药物的开发。

在越南大多数人民都集中在农村,生活水平往往低下,高需求的便宜药品,这条件是越南制药企业开放市场有利的条件。此外,越南的消费者生活越来越改善,健康状况越来越有关注,因为药品具有高度的需要,以确保健康。

3. 国家政策:医药行业须受严格政府控制

医药行业受到强烈的管理状态。政府已颁布许多法律文献对医药行业的管理,包括有关的文献,无论国家对药品的广告政策,国家药品价格的管理层,药品经营状况,药物管理名单上有特殊的控制,药物的质量标准,药物检测设备... ...

商业生产不符合GMP标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 GMP)的建议,出口业务药品与存储系统不符合GSP将不得不停止生产和进口。还有,如GLP法规“好练习室实验疫苗和生物制品,“GDP”良好的分配药物,“GPP”良好的管理做法药店。只符合新标准的企业才能经营与发展。这些规则将助于越南零售药店合并或收购,促进当地企业所提高,重点在深度开发,对跨国公司竞争。

1.2 制药行业在越南的位置

越南的制药业在新的发展中 - 低。支出的医疗标准占GDP的1.6%(2010年)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越南制药业在发展中世界。越南已经取得国内医药行业,但进口原料居多,所以可以说,客观地来看越南的医药行业发展以中- 低。像周边国家,越南医药行业属贫困状态。健康保险是不够的,所以患者应支付的药物比他们的需求量多,这已经阻碍了市场的增长。因此,直到2010年,越南卫生支出仅占1.6%国内生产总值。近几年,出现越来越多的新医药产品,说明药品行业的投资大幅上升。大部分制药企业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资金从销售产量增加和部分从发行股票筹集资金,从而使国内企业有能力继续投资与改善生产能力。

1.3 企业标准数量

根据WTO的承诺,在2010年结束越南的制药业必须符合世贸组织的质量标准(GMP - WHO),期限到后不合格的企业将被强制停止生产。截至2009年年底期间,有52%的制药公司(包括西药和传统医药)来实现GMP- WHO标准,包括实现GLP和GSP标准的企业,分别为51%和63%。事实上,近三年来越南企业才刚开始关注这些标准的重要性,但他们也正在加强竞争力为生存与发展。

传统医药是越南的优势之一。由越南国家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的药品材料获得人们的欢迎。卫生部已发出2000种药品制剂的注册号码在市场上流通。

但现在传统医药不受监督,与安全食品问题密切有差距。种植药材容易滥用农药。因此,应有监督管理机制,特别是药材种植和加工期间。

2 。 越南中药市场

从上边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从2002年-2010年期间,中国中药企业出口越南市场不断增长。主要原因为以下几点:

2.1 越南民众具有厚重的中药需求,市场基础厚实

经过中越两国医生的长期不断努力,中医药在传入越南的同时,在传统中医药基础上,结合越南当地的病情特点和环境条件,吸取当地民间的用药经验,逐步发展成为今天的越南传统医药――中医药体系(从中国进口的中药材称为北药,有别于西医、西药及传统中医药, 越南地产药材)。越南传统中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中越两国交往和相互学习的历史,伴随越南民族的兴旺发展走过数千年。时至今日,用中药治病,仍然是不少越南民众的首选。

2.2 越南政府为中医药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法,越南传统中药被排斥于官方组织之外,传统医药学校被迫关闭,严重阻碍了中药的发展。越南独立后,政府结合越南的具体实际,提出“医学必须建立在科学、民族、大众3个原则的基础上,中医和西医结合起来”。在越南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先后建立了各级中医药研究机构和协会,比较著名的有河内民族医药研究院。越南的中医药教育主要集中在全国6所医学院校中进行,还有部分国立和省立机构开设长期的中医药课程,至目前为止,越南已培养并取得国家卫生部承认的各级传统医药技术人员(包括研究生、医师、医助、药剂师)2万余名,加上经过短期培训进修的医务人员及医士,超过3万人。在越南的医院中, 大都设有中医部,使用中药治病,特别是近些年来,越南政府进一步开放越南医疗市场,在城乡出现了大量中医诊所和药店,推动了中药市场快速向前发展。

3. 结论:

本文主要介绍越南医药市场的基本情况,在此特别关注越南中药市场。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增强,中国制药企业对越南的投资将越来越多,双边贸易关系也将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参考文献

[1] 言实:中医药开拓越南市场,医药导报,中药报, 2009(08期):25-26

[2] 严冰:越南医药市场值得关注,医药经济报,2008-07-01:37-38

[3] 刘寿永:越南,中药打入东南亚的桥头堡,中国医药报,2006-09-08:15-16

篇4

从2005年至今,医药行业经历了“黄金发展时期”,行业的收入,利润、利润率等主要指标节节攀升。从各子行业的利润变化情况来看,基本与行业整体表现相同,但中成药更胜一筹,成为“领头羊”。医改出台后,进一步加快了行业发展,2009年行业销售收入接近8000亿元大关,利润总额也突破了800亿元的关口,更值得一提的是,销售利润率节节攀升,自从2009年突破了10%之后,2010年更是达到了10.31%,创下历史最高值。从2010年的情况来看,化学原料药及中成药的利润增速超过了医药制造业的整体表现。其中,化学原料药获得较大增幅的主要原因源自其2009年基数较低,随着海外医药市场的复苏,其出口亦获得了恢复所致。

国内外发展空间较大

研究报告显示:全球药品市场规模预计在未来5年内将增长近3000亿美元,2014年将达到1.1万亿美元。未来5年5%~8%的年复合增长率,既反映了发达国家的主销药品失去专利保护所带来的影响,也反映了全球新兴国家医药市场强劲的整体增长。

2010~2014年间,我国新兴医药市场预计将以14%~17%的速度增长,而主要的发达医药市场的增长率将仅为3%~6%。到2014年,新兴医药市场的药品销售额的累计增长金额将与发达医药市场持平,达到1200~1400亿美元。而过去五年间的这一数据的对比为690亿美元和1260亿美元。从而中国有望成为国际医药市场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中国已经成为了众多国际制药巨头瞩目的焦点,辉瑞、默克、葛兰素一史克、罗氏、勃林格一殷格翰等纷纷和中国企业展开各类合作,A股上市公司中就有华海药业、海正药业、海翔药业等对与国际巨头的合作项目进行了披露,而更多的合作项目还在洽谈之中。

估值高企的困惑

医药行业自从进入“黄金发展期”后,虽然与国内其他行业或GDP比较仍将保持相对较快增长,但随着其收入及利润的基数不断提升,增速放缓将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国家生物医药产业振兴规划有望在下半年出台,医改的不断深化,其实施效果也将不断的展现出来,部分与医改政策结合程度高的公司将更为明显的受益,其余的受益程度将不会非常明显;市场表现也将出现分化,出现2009年集体大涨的可能性较小。国家生物医药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有望成为医药行业的分水岭。虽然医疗改革规划的具体细则不得而知,但预计其核心内容将围绕鼓励企业创新、鼓励兼并重组而展开,并优先扶植优质企业的发展。虽然我国医药企业数量众多,但多数表现为品种单一、竞争力低下,真正具备做大做强、深入研发的企业却为数不多。做为国家战略性产业,鼓励创新及兼并重组是指日可待的。例如:同仁堂、天士力、江中药业、仁和药业、东阿阿胶、片仔癀、华东医药、马应龙。

投资建议

篇5

东南亚庞大的6亿人口对国际制药公司而言是个有极大吸引力的市场。大部分的东盟成员国都高度依赖进口药品,单是缅甸每年就需要进口80%的医药产品。越南的医药市场目前是东盟成员国当中增长最快的国家,2013年的增长率近71%,价值超过30亿美金,而且估计2017 年将额外提升20%。

越南人口在去年年底达到9000万人,成为东南亚第三大人口国,同时也促使它成为国外药品生产企业考虑投资的庞大市场。人口迅速老龄化以及公共医疗保险稳步扩展,推动了该国对处方药的需求。

越南政府已定下雄心勃勃的目标,在2015年实现全民医保。目前该国超过30%的人口没有任何形式的公共医疗保险,私人医疗开支占全国医疗总费用的57%。加之国内的药品生产有限而且缺乏成本控制措施,所以病患者必须负担比较高的药品价格。此外,政府对药品价格上涨暂时没有解决方案,主要是因为90%的医药原材料都是进口的。因此,医疗保健费用对人民而言是沉重的经济负担。

越南的药品价格比国际参考价格高出12倍左右,其无法有效地控制药品价格是基于国内不完善的医疗体系、分散的药品采购过程和对进口药品高度的依赖。此外,越南的知识产权保护尚弱、缺乏监管透明度、极少的研发以及市场销售假药的渗透率高,使美国药品研究与制造商要求把越南列入2014年观察名单当中。目前依然在谈判当中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也引起不少关注,毕竟它有可能会限制越南遏制药品费用上涨的能力。

篇6

    论文摘要:俄罗斯联邦政府颁布的《俄罗斯联邦到2020年卫生保健发展纲要》中详细介绍了俄罗斯近年来居民卫生保健细则,并涉及到2020年前俄罗斯关于进口药品的相关规定。从此纲要出发,结合俄罗斯联邦于2010年10月16日生效的“关于向俄罗斯联邦境内进口医用药品规则”,分析中国药企在俄市场的竞争情况以及如何提升在俄医药市场竞争力的对策措施。 

俄罗斯联邦颁布的《俄罗斯联邦到2020年卫生保健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其内容涉及到俄罗斯近年来医疗保健及其发展情况,在谈及有关进口药品政策时,纲要指出,到2020年俄罗斯本国生产的药品和进口药品将各占50%。这表明,俄罗斯政府将加大对本国制药企业的扶持。而目前,俄罗斯医药市场上进口药品几乎占了80%左右。 

一、俄罗斯居民对药品的需求现状 

1.俄罗斯居民对药品的需求与日俱增,中药受关注 

俄罗斯现有人口约1.419亿,对医药产品的需求量非常大。俄罗斯药品市场每年的营业额约为100亿~110亿美元。2009年上半年,俄罗斯药品市场销售额为26亿美元,同比增长18%。在药品需求量方面,俄罗斯居全球第12位。近些年来,天然植物药越来越受到俄罗斯民众的关注和推崇,更多的人愿意尝试中医药。俄罗斯人认为中药是“可以治疗人和动物的植物”,西医西药治疗疾病虽然有效,但其副作用在某种程度上也对身体造成了损害。因此,中医药正逐渐得到俄罗斯居民的认可。 

2.治疗高血压的药品日益受到俄居民的关注 

纲要中指出,俄罗斯联邦居民死亡的基本原因是由于血液循环系统疾病导致的死亡。由于此原因死亡的俄联邦居民2007年达到12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56.6%),死亡的概率在全世界是最高的。因血液中风死亡在血液循环系统死亡中占了46%。而血液循环系统最主要的疾病是高血压和糖尿病。在俄罗斯,由于高血压导致的死亡在居民死亡中排第二位,有大约34%~46%男性和32%~46%女性饱受高血压病患折磨,40%多的男性和25%妇女尚不清楚自己患有高血压,大约60%的成年俄罗斯人胆固醇水平在逐渐升高。因此,目前在俄医药市场上,治疗血液循环系统疾病和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药物特别受欢迎。 

二、俄罗斯医药市场进口药品现状 

虽然俄罗斯居民的药品需求不断上涨,但由于俄本国制药企业大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因而目前俄医药市场上有大约80%的药品是从国外进口的。 

1.不断上涨的药品价格使俄罗斯政府逐渐缩减进口药品的份额 

俄罗斯药品价格从2008年12月至2009年9月间平均上涨16.2%。进口药品一般从入境到在药店出售平均加价70%左右。这种加价通常由跨国医药公司的地方执行。俄罗斯从1998年开始,药品进口总额实际上是下降的。2009年俄罗斯全年药品进口额为88.7亿美元,比2008年减少11%(有分析称可能下降19%)。2010年第一季度俄罗斯进口药剂为112.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6.7%。2010年7月俄罗斯医药市场的销售总额达到220亿卢布,比2009年7月增长3%。根据dsm 

group公司研究的结果显示,2010年前7个月内俄罗斯药品市场的通货膨胀是-1.8%,总额比2009年同期增长2%(2009年由于经济危机而导致价格增长达到29%)。2010年1—7月俄罗斯药品消费总额达到1670亿卢布。 

2.欧美跨国制药企业占据俄罗斯医药市场绝大多数份额 

面对俄巨大的医药市场,欧美国家的制药企业已经抢先占领。美国的医药企业被认为是绝对的领跑者,美国药品份额已经占到世界市场的48%。2005—2006年,在俄罗斯境内前10名美国医药企业中有9家的销售额增加了20%~100%,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辉瑞制药有限公司(pfizer),其销售额从1.83亿美元增长至2.16亿美元;排在第二位的是美国先灵葆雅公司(schering-plough),其销售额从0.66亿美元增长至1.25亿美元。此外还有法国的赛诺菲-安万特公司(法文:sanofi-aventis,世界上第三大制药企业)、瑞士诺华公司(novartis),匈牙利最大的药品生产商吉瑞公司(gedeon 

richter)等,这些公司生产的药品占据了俄罗斯市场绝大部分的份额。俄罗斯制药行业中有350家企业生产药品,而俄罗斯本国制药企业生产的药品仅占16%。面对如此悬殊的对比,俄罗斯政府官员表示,一定要在2020年前将本国制药比例由现在的16%提升至50%。 

三、中国医药企业开拓俄罗斯市场取得进展 

1.以哈药为首的中国药企正逐渐进入俄医药市场 

黑龙江省的哈药集团在中国医药企业中率先将抗生素原料药打入俄罗斯市场,扩大了外贸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自2003年哈药集团的主导产品头孢唑林钠取得俄罗斯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注册证以来,该公司已累计对俄出口抗生素创汇1000余万美元,俄罗斯已成为哈药集团产品的重点国际出口市场。2009年1—9月,哈药总厂出口总额达到7200万美元,其中对俄贸易大约占1/5。2009年末,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又以设备、技术入股的方式,与俄罗斯列特基诺实验工厂合作建设了一条年产2000万支抗生素粉针的生产线。该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和gmp水平完全达到俄罗斯国内标准,所需的抗生素原料药全部由哈药总厂提供。 

 

鲁抗医药、天津天士力、三九药业、广药集团等企业纷纷涉足俄罗斯市场并已经打开了局面,其中华佗再造丸、三九胃泰、虫草胶囊等产品是最为畅销的品种,每年的出口量都很大。 

2.俄方寻求同中国药企合作的机会日益增多 

近年来,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发展以及中俄两国政治关系的好转,不少俄罗斯医药公司主动到中国寻找合作伙伴和合适产品,主要是协助中国企业在俄罗斯注册药品及全权销售药品。俄罗斯健康学院内部型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健康学院公司)就是其中一家。据悉,该公司的中国医药产品已经在2007年4月开始在俄销售。健康学院公司目前正和苏州东瑞制药、北京悦康药业、浙江海正药业、苏州万庆药业和苏州天马医药集团等5家企业合作。其中,东瑞制药首个产品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在2007年2月拿到了俄注册批文,并在当年4月开始了在俄销售。悦康注射用头孢哌酮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3个品种的俄注册批文也已拿到。而海正的注射用美罗培南亦与健康学院公司签订了100万支的合同。 

四、提升中国企业在俄竞争力的策略 

新实施的规则指出:“向俄罗斯联邦境内进口药品的既可以是生产商,也可以是批发贸易机构。同时,药品的国外研制商和药品的国外生产商,在持有俄罗斯卫生与社会发展部许可的情况下,也可以向俄罗斯进口具体批次的药品。”这将为外国投资者带来新的机遇。 

1.加强自身发展,建立国际化的医药大企业 

当前,国内医药企业众多,但有国际影响力的却寥寥无几。而在俄罗斯医药市场上排名前几位的都是欧美一些跨国性的大企业。因此,建立跨国大型医药企业迫在眉睫。实际上,我国国内很多医药企业具有相当强的实力:吉林修正药业、通化东宝药业、西安杨森药业(中国最大的合资制药企业)、华北药业等均是国内大型医药企业。面对国内医药市场的激烈竞争,应加强自身发展,强强联合,建立国际化的医药大企业,积极开拓俄罗斯市场。 

2.重视产品质量,树立民族品牌和信誉 

在俄罗斯医药市场上,由于欧美等国家的捷足先登,使俄罗斯居民非常信赖欧美国家生产的药品。近年来,由于中药在治疗中风、心脑血管、糖尿病、风湿和减肥(这几种疾病在俄罗斯均排在前几位)方面有着独特的功效,越发被俄罗斯居民所关注。但是,一种药品想要最终在药店里出售要经过很长时间的临床试验,要让俄罗斯居民最终接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还出现过外国厂家生产的劣质药品冒用中国的包装出售,严重影响了中国药品的信誉。因此,中国药企更要重视产品的质量,在俄医药市场树立民族品牌和信誉。 

3.出口途径严格按照俄罗斯联邦规定程序,出口药品要有针对性 

曾有中国药企利用传销和直销方式在俄销售药品和保健品,加之非法贸易通关的猖獗,使部分假冒伪劣医药产品进入俄罗斯市场,严重影响了我国医药产品的声誉,并引起俄方的注意,这严重阻碍了我国对俄罗斯医药市场的开拓。因此中国药企要严格按照俄罗斯政府实施的规则,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入俄罗斯市场。在选择出口药品的品种上要注重俄罗斯地域特点和《纲要》的颁布。例如,要选择针对治疗高血压、心脑血管、糖尿病、风湿、中风和减肥等产品,这样会便于中国药品在俄罗斯的注册和销售。 

4.选择适当的地区,到俄罗斯与俄方合作建厂 

中国药企想在俄罗斯医药市场站稳脚跟,可以和俄罗斯当地的医药企业合作建厂共同生产。俄罗斯现有的医药企业很多设备陈旧、生产技术落后,加上欧美等国家的冲击,制药企业的数量也在减少。俄卫生部曾表示与中国医药企业合作的愿望。因此,建议国内有实力的药企与俄方药企合资、合作或收购。充分利用我国的生产技术和俄方资源,这样既能降低成本,又能省去长时间的注册,可以更快地进入到俄罗斯市场。 

 

参考文献: 

[1]концепция развития системы здравоохранения в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до 2020 г. 

篇7

1.医药市场营销的涵义及其分类。

在医药市场的分类上可以按照不同的类型进行对其分类,如果是从医药市场的形态上进行分类的话就可以分为药品市场以及医疗服务市场,药品市场从管理者的角度进行分类又能够分为处方药市场以及非处方药市场;按照营销的区域进行划分可以把医药市场分为国际市场以及国内市场;按照营销的环节对医药市场进行划分就可以分为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按照医药的产品供求态势来进行分类可分为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按照购买者以及购买目的进行分类可分为组织市场以及消费者市场。

2.医药市场的特点。

医药市场在当下的发展中有着几个重要的特点,首先就是医药市场较为集中,从有关的数据显示可以了解到我国的药品消费百分之八十都是在城镇领域,农村的消费只占有约百分之二十,还有就是医药市场的群体主导性比较强,非主动型消费的现象比较的突出,这主要表现在医生起着主导的作用,在医药市场的需求方面波动比较大,这主要是受到突发性以及流行病的相关影响,医药市场的需求缺乏弹性,消费者对医药的产品价格不是太敏感,另外就是医药市场的需求结构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购买的差异上比较大,最后就是医药市场营销人员的专业化。

二、新环境对我国医药市场营销的影响分析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给我国的医药市场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进入新的世纪以来我国的医药市场的环境就开始出现的很大的变化,新的环境给医药市场的营销既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这一重要的阶段医药企业要积极的来进行应对。医药经济在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者重要的地位,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一些优质的医药企业纷纷的涌现出来,在加入了世贸组织之后我国的医药产业的发展更是飞速猛进。为我国的医药企业的发展市场拓宽了道路,在医药产品的创新上得到了很大的进步,技术以及产品的质量也得到了迅速的提升,这为我国的医药进入欧美市场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在市场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还有就是新环境对医药产品的调整以及市场秩序的好转有着促进的作用,在最近的这几年的发展中我国对药品的分类管理以及药品的价格管理都得到了加强,这就使得医药的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医药的流通秩序有了很大的改善,在随着各项的法律规定出台之后,对于医药的各方面的要求都有着提高,这从客观上对于医药的市场促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另外对于非处方药的市场空间也得到了增大,新的环境对非处方药品的生产企业提供了有利的发展良机,还有就是在“转移生产”为我国的医药企业走向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在新环境的影响下,同时也对我国的医药市场营销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我国的经济体制中的一些深层的矛盾和隐患也在医药领域有着明显的体现,首先是在规模上还不是很大,开放药品的分销市场使得医药的流通领域面临着严重的冲突,在医药的营销管理以及规模等体系的建立上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在知识产权方面还比较的弱势。

三、当前我国的医药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的医药市场在流通的渠道上逐渐的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根据下图可以发现,药品的厂商已经可以和批发商以及零售的药店和医院等进行直接的交易,这就使得批发商以及零售药店不需要经过医药站来进行采购药品,从而减少了很多的时间提高了效率。虽然医药市场的流通渠道呈现出了多样化从一方面来说提高了其效率,但是随着市场化竞争的日益激烈,有一些企业就随之占据着市场中的主置,由于经验上的不足没有在长期的发展战略上进行规划,只重视眼前的利益,以及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不足等诸多因素,导致了医药市场上的流通渠道愈来愈紊乱,还有就是医药市场与当下的医院之间的关系也开始呈现出比较矛盾的局面,主要表现在医院在医药的贷款方面拖欠情况愈来愈严重,而医药企业为了能够和客户的关系维系好只能是对于这种情况隐忍对待,在“坐商”现象上目前还依然存在,对于医药的批发方面数量已经愈来愈庞大,各个医药企业的竞争也在不断的加强,医药价格的降低是在竞争中能够起到作用的重要方法,在医药的价格不断降低的同时医药企业的利润也在进一步的减少,医药的流通企业主要依靠着公共的关系以及社会的关系来进行获利,已经和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营销有着一定的区别,它所表现的是以利益作为吸引的主要手段,这在短期内能够发挥其作用,在长期的战略上显然是不适合的,医药流通的市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在我国的医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医药的生产企业以及医药的流通企业在不断的增加,医药市场已经由原来的卖方市场逐渐的向买方市场开始转变,并在当前的发展中已经成型,在医药市场的体制方面也在市场化的程度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在竞争的程度以及终端营销的难度上也大大的增加了。在医药市场的不断发展下其已经到了变革的重要阶段,把医药市场营销的规范化得以施行有着其发展的必要性,在新环境下医药市场营销应该以客户作为中心,从而建立医药市场营销的完整体系,在具体的营销过程中要对消费者的心理行为以及影响的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创新医药的品牌建设以及管理的新渠道,进而才能在新环境下把医药市场营销的规模做大、做强。

四、新环境下医药市场营销的问题成因及应对策略探究

1.新环境下医药市场营销的问题成因分析。

首先在医药的营销模式上出现的畸形主要还是由于高价格以及高回扣的销售,在医药市场当中最为强势的渠道应当说还是医院,在城镇的医院消费占据着百分之八十的比例,这种以药养医以及医药不分的体制下使得医药的营销模式出现了问题,为了能够占据医院这一市场只能是在价格上进行降低来获取长期的发展,但是这种模式也是在眼前的利益驱使下进行开展的,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不是对医药的质量进行的竞争,而是在医药的折扣上的竞争。还有就是医药的药剂科对于药品的采购有着主要的权利,故此在采购的过程中会存在带金销售的情况。另外在医药市场营销的观念方面也比较的滞后,营销的渠道模式较为的单一,这些也导致了营销的方式没有新意,不利于在当今的新环境下长期的发展。

2.新环境下医药市场营销的应对策略探究。

医药行业是一个具有着高科技以及集约化和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一个产业,在当今新环境背景下,我国的医药市场营销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笔者根据医药市场营销在当前我国的发展现状以及相关的研究进行分析思考,对医药的市场营销归纳出一套应对新环境的策略,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新环境的发展下,医药的市场营销要现在营销的渠道模式上进行创新,要对产品的组合策略进行扩大,这就包括对医药产品的组合宽度以及深度方面,在宽度的扩大上主要是在原有的医药产品上多开设几个产品线,把其范围得到有效的扩大,在深度上就要在医药的产品生产过程中把一些新的产品项目要得到引入,这一策略能够很好的对物力以及人力和分散风险、财力资源等领域得到有效的利用,从而对医药企业的经营稳定性得到了保障,同时对于消费者的需求也得到了满足,在其自身的经营规模方面有了很大的拓展。从整体上来进行应对新环境带来的变动可以从产品的策略上进行着手,这也是对长期医药市场营销的重要策略,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以及其它方面的市场信息,一方面来对医药的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的提高,另一方面来对医药的产品包装进行改进,从而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和适应性;在医药的价格策略方面企业应该根据生产成本以及市场价格的变动趋势,分析竞争者的价格策略,保持原价或适当调整价格,以保持产品的声誉和吸引更多的购买者;另外在医药营销的渠道策略上进行改进,企业应巩固原有的营销渠道,并积极的对新的医药营销的渠道进行开辟以此来加强销售网点的联系,从而开拓新的市场领域促进市场份额的提高;在医药的促销策略进行有效的创新,在继续做好医药促销宣传工作的基础上,还要把工作的重心从建立医药产品的知名度逐渐的向着树立医药产品的形象方面进行转移,主要目标是建立顾客的品牌偏好进而争取新的客户。在医药营销的观念上要加以创新,要把消费者的导向营销的观念进行树立,要能够从消费者的角度进行组织营销的活动,对消费者群体的不同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要把其需要纳入到营销的内容中去,在对医药的营销过程中还要对要注重道德的体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医药企业的行为已经愈来愈得到了重视,并且对其的期望值也是不断的增高,故此,医药企业的行动受到的道德约束会越来越严密,倘若是在这一方面上出现了问题就会对整个的医药营销带来严重的风险,更甚者还有可能造成诉讼的可能,所以在医药的市场营销的道德规范要严格的履行。在医药的营销方式上的创新可以从售后服务的建立以及完善开始,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对客户在这方面的顾虑得到最大化的降低,从而把医药的企业形象得以建立起来,还有就是要利用转移策略,也就是把其转移到其它盈利更多的一些市场,因此,医药的企业要能够在选择对策的时候控制好全面的布局,要在企业的内部以及外部的环境上加以平衡的考虑,以此来取得长足的发展,在专业的广告推广方面也是当下较为常用的策略,它能够为医药的市场营销收效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最后就是在营销人才的培养方面要得到加强,更好的为医药的市场营销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结语

篇8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各国亦采取财政紧缩政策,但没有影响整体医疗市场的发展。在中、美医疗改革,以及健康意识逐渐提高的背景下,民众对药品需求十分殷切。10月初,全球权威的医药管理咨询公司IMS Health发表报告指出,今年全球药品市场将增长4%至5%,明年增幅更达5%至7%,升至8800亿美元。

该报告预期,未来4年内全球药品市场将扩张近3,000亿美元,攀至1.1万亿美元。全球药品市场的增长焦点,亦会由欧美国家,转移至亚洲、非洲,以及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国家。受惠药品销售增长理想,新兴医药市场的投资前景实在不容忽视。

欧美稳占全球最大医疗市场

欧美国家医疗开支庞大,稳占全球最大医疗市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目前全球最大的医疗保健市场是美国。去年美国医疗保健开支高达22,972亿美元,较次位日本的医疗开支高出近5倍。德国及法国的开支则分别为3,438亿美元及2,991亿美元。

美国医疗保健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GDP)高达16.3%,其他欧洲国家的的比重则普遍介乎9%至11%。相反,中国的比重只有4.1%,远较欧美国家为低。

除了稳占全球最大医疗市场外,欧美药厂的盈利增长亦甚为理想。全球10大医药企业主要均为欧美药厂,若以销售金额计,美国辉瑞药厂位居全球医药市场的“大哥”。

根据彭博资料,去年辉瑞销售收入为 500亿美元,较2008年增加17亿美元,盈利增长7%至86亿美元。旗下降血脂药立普妥(Lipitor)销售额高达133亿美元,成为全球最畅销药品。美国默克药厂去年销售增长15%,达到274亿美元,盈利更飙升逾60%至129亿美元。受惠去年全球疫苗需求增长强劲,疫苗生产巨头的法国赛诺菲安万特药厂排名升至全球第4位,其抗凝药波立维(Plavix)亦是全球第二最畅销药品。

全球药品销售增长理想

即使在各国经济不景气下,全球药品销售仍录得不俗升幅。去年10大治疗类别的药品销售达到 2,817亿美元,占全球医药市场销售总额37%。按销售金额计,10大治疗类别中除抗抑郁药销售略有下降外,其他均取得可观的增幅。抗肿瘤药、降血脂药和呼吸系统用药的全球销售额均在330亿美元以上。抗肿瘤药自2007年超越降血脂药后,一直处于“榜首”位置,但销售额增幅于去年放缓至9%。次位的降血脂药去年销售达353亿美元,但位置快将被排名第三的呼吸系统用药所取代。近年来,呼吸系统用药销售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去年增幅为11%,销售额跃升至336亿美元。

新兴医药市场乘势崛起

虽然欧美医疗市场庞大,但增长速度逐渐放缓,新兴医药市场则乘势崛起。根据IMS Health的报告,明年美国医药市场增长为3%至5%,达到近3,300亿美元,仍可保持全球医药市场的龙头地位。至于加拿大及欧洲5大市场(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以及英国)整体增长将收窄为1%至3%。相反,受政府及私人企业对医药市场的积极投资刺激,17个新兴医药市场国家的增长速度将介乎15%至17%,达到1,700亿至1,800亿美元。

中国市场发展潜力最大

在众多新兴医药市场国家当中,尤以中国医药市场发展潜力最为庞大。IMS Health数据显示,中国的医药市场由2005年的1,072亿元(人民币,下同)增至去年的2,43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3%。此外,根据世卫资料,去年中国的医疗开支于世卫成员国位列第七,但人均医疗保健开支增长则最高。

去年美国的人均保健开支达7,493美元,2005年至200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仅得3%。相反,虽然去年中国的人均开支只有147美元,但2005年至200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则高达16%,远胜不少欧美国家。

医疗保健开支增长迅速,带动中国医药业取得可观收入。根据中国商品网资料,今年首8个月,中国医药制造业销售收入6,976亿元,同比增长 26%;利润总额攀至718亿元,同比增长35%。整个行业总资产为10,237亿元,同比增长近20%。随着中国经济急速起飞,居民收入及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加上中央政府8,500亿元的医疗改革拨款,有助推动中国医药市场的长远发展。IMS Health预测,明年中国医药市场将由去年排名第五位,跃升为世界第三大医药市场。于2014年,中国医药市场将达到6,913亿元,较去年规模升逾1倍,2009年至201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则高达23%。

财政赤字影响医疗预算

全球医药市场可望在未来数年保持稳步发展,不过仍会面对不少挑战,包括各国削减医疗预算,以及大量专利药到期,均会影响药品市场的销售及竞争。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加上各国财赤问题严重,不少欧洲国家锐意减少对医药业的投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显示,德国、法国及西班牙等传统主要医疗市场均面对不同程度的财赤问题。去年德国的财赤比例算是三国中最少,占GDP约2%。法国的财赤占GDP近6%,西班牙更高达8%。为了降低药品开支的增长,三国已经宣布将全面限制药品使用,或减少医保项目计划。另有部分国家将采取类似措施,或将负担转嫁给患者来达到财政收支平衡。

面对仿制药的激烈竞争

IMS Health报告预测,未来4年专利药品将面对来自廉价仿制药的激烈竞争。以美国市场而言,专利药到期的高峰时间将在2011年及2012年,届时最畅销的10大药品中有6种面临仿制药的冲击。由于逾60%快将到期的专利药均在美国出售,因此估计对美国药品市场影响甚大。受转用廉价仿制药品的影响,未来4年全球药品销售或将减少800亿至1,000亿美元。

总括而言,在中、美医疗改革,以及健康意识逐步提高下,对全球药品需求殷切,有助推动全球医药市场发展。虽然欧美国家仍然稳占全球最大的医疗市场,但其增长已见放缓。相反,新兴医药市场急速增长,尤以中国发展潜力最为庞大。即使面对各国医疗预算减少,以及来自廉价仿制药的激烈竞争,相信整体医药市场亦可稳步发展。新兴医药市场的投资前景仍然乐观。

(香港御峰理财研究部供稿)

篇9

[关键词]中医药;营销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

[DOI]10.13939/ki.zgsc.2015.01.054

据吴海侠所做的对广东省医药营销人才队伍现状调查显示,目前医药营销人才队伍中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广东省医药营销管理人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为20%和13%,高中及中专学历的为67%。医药营销管理人员中49%为药学相关专业毕业,11%为管理专业毕业,这种现象在全国也基本相似。由于学历普遍较低,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薄弱,基层营销人员难以适应工作要求。基层企业营销人员学历偏低,初中以下占11%,高中占40%,中专占34%,大专占12%,本科占3%;知识结构不合理,具有药学专业知识的占49%,管理专业知识的占4%,营销专业知识的约占10%。这种水平的营销队伍很难适应工作要求。[1]

1 中医药院校在医药营销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医药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四点。

1.1 学生职业目标模糊

虽然很多院校在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培养中都有培养目标,但多数大而空,并没有实际落实好,因为通才教育和受困于教师资源有限等问题,等到了大三大四却发现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不都适合从事营销或者不想从事营销工作,这就要求大学教师在学生刚进入大学时就必须给他们做好职业规划,讲明专业培养的目标。时常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所从事职业看法,帮学生疏导对职业认识模糊不清的障碍。否则学生大学四年下来,茫然不知所从,缺乏竞争优势,就业压力也就比较大。没有明确的目标为导向,人才的培养也就失去了方向。

1.2 学生课余时间丰富但都挥霍了

曾红强曾通过对复旦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商学院等全国12所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课余时间问卷调查得知:只有不到14%的同学认为课余时间过少;课余时间安排上22%的同学课余时间花在课程学习上,社团活动时间不到5%。百分之七十多的时间花在睡懒觉、上网打游戏及运动方面,且运动时间也不到10%。[2]如果老师能够帮助他们规划和指导好学生课余时间,那么对于学生学习或是综合素质成长方面肯定会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对于学营销学方面的同学讲意义就更重大了。

1.3 课程设置不合理无连贯性

目前,多数中医药院校在医药营销专业课程设置都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种课程设置强调基础课程和通识课程的教育,共性课程多,且多在大一至大三上占据了大量课时而专业课程少之又少,断断续续,这让学生学起来没有知识的连贯性,非常吃力,从而放松了学习,觉得大一至大三的学习就是陪太子读书玩玩而已。而专业课程多在大三下学期及大四上学期,因为专业课程课时压缩的原因,培养的学生尽管也具备一定的药用专业和营销知识,但是确实不稳固不扎实。缺乏对医药市场营销相关行业知识的了解。[3]因而,学生毕业后需要长时间熟悉行业背景知识,直接提高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和风险。另外,由于课程设置中实践训练环节太少,导致学生虽然有理论知识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差。因此,专业知识与医药营销市场的脱节,对于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来说,很难实现其解决实际医药市场问题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目的。基于上述课程设置培养的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医药营销行业知识而缺乏竞争力。

1.4 培养手段单一坐而论道

当前多数院校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手段是采用“课堂+实验”的培养方式。其中课堂,坐而论道,填鸭式,即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传授学生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知识;实验,则是学生走进计算机机房,利用模拟软件对营销的某个环节进行模拟。基于上述方式培养的学生尽管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也了解一些软件的使用,但其整个学习过程完全和社会脱节。毫无实践和创新能力,思维比较死板,与营销所讲求的极强创新发散能力相去甚远。即使一些院校能够提供和创造条件建立一些专业实习课程,大多也是由老师带领学生到企业走马观花,流于形式,走个过场。

2 医药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对策分析

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人才定位和学生就业。因此,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下,取长补短、错位竞争,既体现医药专业知识,又具备营销专业基本技能,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医药市场营销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方面加以探讨和解决。

2.1 根据市场需求落实好学生培养目标

对于目标不够明确的问题,需要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一定要根据医药营销人才的需求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方案。例如,目前医药营销市场需要的营销人才类型主要有两种。

2.1.1 营销管理人才

医药营销管理人才缺乏已成为影响医药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高素质的医药营销管理人才应有较高学历,受过良好培训,团队意识强,对市场敏感且反应迅速,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战略判断能力,能够对营销各环节进行宏观和有效管理。

2.1.2 基层营销人才

由于政府采用药品集中招标制度,使得医药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导致基层医药营销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对基层营销人才的要求也就越来越苛刻了。基层营销人员主要从事一线药品销售、市场开发与推广、售后服务、药品推介等工作,因而他们应具有一定的医药专业知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2.2 引导学生规划好丰富的课余时间

医药营销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极高的综合素质,不但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须具有深厚的社会知识以及高超的销售技巧。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医药营销工作者,我们必须利用好这些时间。

2.2.1 多阅读自己感兴趣医药专业知识书籍

所谓术业有专攻,作为一名医药营销者,必须对药学知识有较全面系统的掌握和了解,这是开展好营销工作必备的前提和基础。但我们可以重点摄取某方面的知识,来提高我们的竞争优势即所谓的“核心竞争优势。”虽然我们专业课程多多少少都涉及了这方面的医药知识但都太笼统了。如对心血管发病机理及治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多多看些相关书籍及论文

2.2.2 加强社会知识

医药销售工作除了具备专业的医药知识外还应具备相应的社会知识,我们需要面对成百上千的客户,我们需要接触各种类型的人,他们的文化、兴趣等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销售人员得是个多面手,全面发展。如客户对股票期货感兴趣,那我们不要求是“股神”巴菲特也至少得知道什么是牛皮市、绩优股、多头市场,伦敦金等。

2.2.3 锤炼和加强营销人员所要求的基本素质

如沟通表达能力、组织策划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关系处理等。医药销售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一个好的药品必须以一个优秀的、乐于被接受的表现形式来跟消费者见面,在市场推广的过程中要能够做到清楚、简洁、有力、易懂、形象、突出优势特点,让一个好药品以最好的方式、最快的速度在消费者及医药界中被较好接受并留下最好、最久远的印象;现代营销是高度复杂的系统化工程,市场信息万变,风险永恒存在,为规避风险扩大利益,营销人员必须具备较好的组织策划和管理协调能力,这种应对和处理能力的获得除了通过一部分专业学习,医药营销的开展往往还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参与努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卓越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将有助于将一个队伍打造成整齐划一、坚强有力、充满战斗力的团队,也有助于每个人的快速成长,形成成员之间互助、互学共同进步和共同成功的和谐局面。所以我们除了积极参加和组织学校社团相关活动之外还得在专业内部组织针对于有助于营销人员素质提高的活动,如辩论赛、社会调查与实践、课题研究等。

2.3 课程设置应体现连续性及专业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

医药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应区别与其他课程专业。对医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当力求对不同院校医药市场营销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系统分析,从而为全面解决存在的问题提供依据。课程的设置不应当简单照搬国内外同类教材的内容,而应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分析医药市场营销案例、医药市场特点、医药营销环境及医药营销策略,来总结医药市场营销活动的特殊规律,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而在课程时间设置上一定得体现其连贯性。

2.4 培养手段的多元化

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实用性非常强,应当实现培养手段的多元化,才能保障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4]

2.4.1 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课堂教学方式应当大量引入符合实际的各类材料,充实讲课内容。主要应坚持以下教学模式的引入。

一是案例教学。应根据教学内容引入相关案例,在深入浅出地导出医药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时,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不仅以国内外著名的医药企业作为分析对象,也应分析院校所在省市医药企业的市场营销过程,为其策划市场营销策略,撰写营销案例,增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做到实地分析和深入理解。

二是“角色扮演”。根据医药市场营销教学的特点,从终端角度来看,医药药房、社区药店等都是分销渠道的最后一站,每个终端上都须进行营销活动。实践课程中,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扮演直接消费者、客户(病人、家属及广大需要健康服务的人群)和间接消费者(医院分管的院长、主任医生、药剂科主任、药师、经理、营销人员等)。学生在扮演角色时,体会不同角色在组织中的优势与苦衷,更贴近实际地考虑问题,各种角色同台“演出”,模拟操作,使学生了解营销活动的全过程以及各项营销业务的处理程序,进一步加强对医药市场营销的感性认识。

三是专题研究和讨论。专题研究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专题的研究,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撰写专题文章。专题讨论:教师事先选取专题,让学生查找资料,在课堂上讨论,各抒己见,最后进行总结。使学生充分了解当前医药行业的法律法规及改革趋势。

2.4.2 在模拟营销实验室进行“营销实战”训练

在形体训练、人员营销等方面进行实践性指导教学。在实际演练中,学生会遇到在医药企业经营中常出现的各种问题,涉及企业整体营销战略、产品研发、价格制定、分销、促销策略、市场与销售、绩效分析等多方面问题。

2.4.3 社会实践调查

市场调查是做出营销决策、制订营销计划和营销战略、进行营销活动策划的依据。准备调查专题,让学生深入社会、企业、社区等开展相应的医药市场调查活动,并对调查得来的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说明。在实践调查中,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同时,找到理论与实践的衔接点,学生的专业知识会更加牢固。

2.4.4 加强毕业生联系及信息反馈

充分利用好毕业生这个资源,发挥毕业生的“余热”。当毕业生走出校园,投身于社会工作以后,已经毕业的学生并不是说已经与母校没有任何联系了。毕业生对于用人单位来讲,就等于高校自身的形象。毕业生的好坏,往往影响着企业对于高校的看法。通过收集毕业生的信息反馈,不仅有利于高校及时判断自身是否存在问题并及时改正,同时,积极组织优秀毕业生返校演讲,传授经验,当面解答应届生对于未来所从事职业的困惑。我们也可以借助时下受大学生欢迎的新兴媒介,如微信(微公众号)、微博,创立微信、微博公众号,将所有毕业学生或者应届生加入这个平台,大家在平台上积极探讨和交流。

4 结 论

医药市场营销是医学和市场营销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应用性课程,对它在总结市场营销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突出了医药市场营销的特殊性,它不但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社会条件,还需要考虑高校自身的资源和学生自身的条件,同时也是不断改进和完善落实好教育方法的过程。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满足新时代医药行业对医药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吴海侠.医药营销人才现状分析及培养建议[J].中国药业,2009,18(2):11.

[2]曾红强.大学生课余时间利用情况调查与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11(6):115-118.

篇10

《20**-20**年中国皮肤病药物行业市场调查报告》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家海关总署、国家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医药商业协会、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国内外相关报刊杂志的基础信息、皮肤病药物行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以及对行业内企业调研访察所获得的大量第一手数据,对我国皮肤病药物市场的发展状况、供需状况、竞争格局、赢利水平、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分析。报告重点分析了皮肤病药物前十大企业的研发、产销、战略、经营状况等。报告还对皮肤病药物市场风险进行了预测,为皮肤病药物生产厂家、流通企业以及零售商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和可借鉴的操作模式,对欲在皮肤病药物行业从事资本运作的经济实体等单位准确了解目前中国皮肤病药物行业发展动态,把握企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有重要参考价值。

医药市场调研报告(二)

一、现状

(一)农村市场药品供销渠道混乱。

目前农村医药行业主要集中在镇、乡两级的集镇上。由于农村面积广阔,村落分散,网点稀少,客观上造成了农民买药的困难。需求客观的存在,供货相对的脱节,由此也造成了农村无证经营现象十分严重。一方面在供应商而言,无证药贩活动猖獗。一些乡镇卫生院、个体诊所、药店、村卫生室受利益的驱动,在采购药品时只问价格不看质量,从而使一些贩卖伪劣药品的游医药贩有空子可钻。农村成了过期失效药品、假冒伪劣药品的集散之地。另一方面在销售商而言,保健品商店、小型超市等农村零售商业超范围经营药品。不少保健品商店、小型超市以经营保健品、食品为名,暗地里经营医药商品和医疗器械。药品购销无记录,药品来源和去向均无法查核,供应、销售的渠道十分混乱。

(二)农村市场药品质量低劣。

近几年,药品监督管理体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城市药品监管力度明显加强,市场规范化经营明显好转。一些无证药贩在城市无法经营,只能把目标转向农村。他们以种种手段抢占农村医药市场。凭借多年经营的经济实力和经验,凭借各种社会关系网,将过期失效、假冒伪劣药品、未通过GMP认证企业生产的大输液和不合格的医疗器械如一次性输液器等,销往农村地区。造成广大农村地区药品质量严重下跌,不合格药品随处可见。据有些地区对农村基 层药店、诊所、卫生室抽检,药品不合格率竟高达70%,而那些无证经营的超市、保健品店、诊所还不包括在内。归纳起来,主要问题就是过期失效、霉变虫蛀、淘汰假冒、未加工炮制的原药上市等几个方面。

(三)农村市场药品价格混乱。

农村医药市场由于价格信息闭塞,价格方面又无实质性的管理机制,市场价格十分混乱。药品价格靠高不靠低、看涨不看降。加上进货渠道的不同,往往同一生产厂家所生产的同一品种、同一规格的药品在同一乡镇药品零售店之间、村与村卫生室之间、镇卫生院和零售药店之间价格往往都不一致。消费者往往因此而无所适从。特别是一些抗生素药,价格出现成倍的差别。

(四)农村市场药品管理松弛。

由于农村市场面积宽广,村落分散,经济构成零碎而复杂以及自上而下的医药监管体制刚刚涉及县级,造成目前农村许多地区药品经营基本处于无机制管理状态。在农村的偏远地区药品监管几乎成为空白。县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许多地市尚未建立,刚建立的地市,县级执法力量也十分薄弱。人员少、素质差、经费缺、交通工具无等问题严重影响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管。由于农村市场的客观因素,大幅度增加监管力量,又会成为地方财政的很大负担。

农村医药市场的现状确实让人担心,它影响了医药行业在农村中的声誉,造成了农民群众购药的困惑和困难,同时农民群众在用药的安全问题上也存在较大的风险。农村村落的分散和网点的稀少,进一步增加了农民买药的困难。

二、症结

农村医药市场的实际状况我们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造成。

第一、农村医药销售市场药品供应问题,建国以来主要靠国营医药批发机构下伸农村和委托代批来解决。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体制等因素分割了农村医药市场,造成了原有的农村医药批发机构不适应多种经济渠道、多种经济成份、多种消费层次的农村医药市场现状。

旧的渠道不适应,新的能够担当此任务的渠道却至今没有建立起来。村镇小店、医务所和行政村的卫生室药品进货渠道处于秋黄不接的状况,农村分散在最基层的销售网点药品供应基本处于无秩序状态。

第二、随着经济利益的驱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或地段,竞争过度,竞销过热;经济相对贫困,人口相对稀少的地区,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众多的村落、村镇药品的销售网络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就是人口相对集中的市镇,医药品种明显不足,根本满足不了农民消费的需要。有的同志认为现在农村市镇药店已经很多,有的已经亏本。殊不知解放前许多镇上有近十家药店,现在人口增了三倍,集镇的规模也成倍地扩展,药店不是多了而是规模、机制不对头。更何况众多的村落、村镇也是农村人口重要的集散地,网点空白,这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第三、各种经济成份自成体系,各类经济成份连锁网络中心按照自已所在城市经营的习惯遥控指挥身处农村乡镇的销售网点。购销脱节,造成了农村医药商品不能适销对路。一些企业还片面地追求高差价、高价格、高利润药品的销售,造成了农村医药商品的雷同化。而农民真正需要的医药商品、医疗器械、售后服务、特别是传统的服务项目却很难购到和满足。

第四、经济实力雄厚,品种齐备的医药集团企业热衷于在城市拼搏,无暇顾及如何占领农村医药市场,造成农村医药市场销售力量的单一和薄弱。市场药品种类不全,低价、低利润的商品无人经营,传统的繁琐薄利的药店售后服务也基本不见。

第五、在农村许多地区,由于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投入等超常规发展,造成单位经济负担过重,影响了业务的正常开展。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许多卫生院抓住了行政村卫生室的药品采购工作。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多数供应给卫生室的药价往往高于市场上一般零售店的进价。管理严格的乡镇,有些村级卫生员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作用,对上实行明顶暗抗,偷偷摸摸在无证药贩处购药。他们甚至八小时在卫生室上班,业余时间在家里行医,成了一证多摊。管理松一些的乡镇,由于经营的分散性,村级卫生员采购药品基本处于监督管理的空白状态。

我们认为这许多因素归结起来,基本上可分解为两个方面。一、农村医药市场监管工作非常需要加强和规范;二、农村医药市场药品流通渠道非常需要疏理。药品监管工作好,药品流通渠道就通畅。只有药品流通渠道通畅,农村医药消费才能正常发展。

三、初探

农村医药市场要加强监管力度,已经引起许多领导的重视。县级药品监管机构和队伍的建设工作也正在建立和强化,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但是农村医药市场的特殊性和因此而形成的难度我们更应该认真研究和探讨。

一、建国初期,由于农村医疗水平的落后和医药商品的缺乏,农村急切的是要解决药品的供给问题。国营医药批发机构下伸农村,解决了农村医药市场的根本问题。由于药品掌握在国营经济手中,在国营商业系统从上到下的统一管理下,农村医药市场发展比较平稳。随着农村的合作化运动,农村集镇上的个体诊所联合起来,组成联合诊所。个体零售药店联合起来,组成合作药店。有一定规模的医药商店实行了公私合营。由于联合诊所、合作药店、公私合营药店都在掌握住医药物资的国营经济统一管理下,农村医药市场还是发展平稳。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农村中心集镇由国营经济直接组建地区性人民医院,联合诊所也接受卫生局的领导和管理。农村医药商业由于受计划经济的规范管理曾多次因条条、块块的管理模式而条块变动。但在国营经济的统一领导下,农村医药市场的发展也是比较平稳的。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由于多种经济成份的加入,多种商品流通渠道的展开,彻底打破了农村医药市场几十年平稳发展的境况。特别是农村经济建设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农村医药市场也就跟着出现了巨大的变革。简单的历史回顾,面对农村的实际情况∶农村发达、人口分散、村落众多、网点稀少,形成了农村医药市场宽广、多层次的消费结构,网点设置分散和监督管理困难等特点,我们认为一、应该积极鼓励和支持坐镇在城市中的大型医药集团企业深入农村,通过收购、兼并,合股、控大股、直接建网点等多种形式,切实占领农村医药市场。农村行政机构的改革,特别是以经济自然流向为指导,实行撤小乡并大镇,撤小村并大村,精简行政机构,精简行政人员,提高社会经济效率的变革。这为大型医药集团企业占领农村医药市场带来很大的方便和效益。建国几十年中,农村医药市场的平稳发展,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因为农村医药市场长期有一个主体力量统管。大型医药集团牌子硬、信誉好、实力强、品种齐、价格廉、质量有保证。支持他们占领农村医药市场这从根本上解除农村医药市场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我们向那些大集团企业提议,深入农村应该深入到在农村机构改革后的大村所在地组建连锁网点,因为这里是农村经济最基层的中心地,也是各农村村落人流的中心,也是目前我国农村医药网点的空白处。

篇11

一、处于低级发展阶段

国内新药产出能力弱,普药市场份额超过90%,而在国际医药制造业中专利药占据超过7成份额;国内医药制造业集中度低,制造业20强的国内市场集中度为42%,而世界医药市场上20强占据66%的市场份额。

二、新药研发的预期回报率低导致创新能力弱

因为受到国内用药水平低、难以进入国外市场、国内医药基础研发薄弱等因素影响,我国新药研究的预期回报率较低,导致我国医药制造业的研发投入不足。美国医药制造业的R&D强度是我国的7倍。2001年我国投入医药制造业的新产品研发经费仅为14.1亿元人民币,而国外平均一个新药的研发投入为8亿美元。

三、市场进入壁垒不同导致子行业间存在盈利能力差异性

中成药和生物制药的利润率达11%,超出行业利润率2个百分点,中药饮片的利润率高出化学原料药的利润率2个百分点,化学药利润率较低。

四、医药制造业处于内部结构调整期

调整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各子行业间比重在进行调整,中药及生物制药等子行业的快速发展是导致化学药比重下降的重要原因;二是专利药的比重将增加,2000年专利药在我国医药市场上占据9%的市场份额,预计到2010年将占有21%的市场份额。其中中药与生物制药具有较大创新产出潜能。

五、政府将继续推动药价下降

未来药价下降空间主要来自医院药价的下降。2004年7月资料显示医院的平均实际零售价高于药店39.50%。 政府将继续医药分业改革,且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提高服务收费来补偿医疗机构在药费收入上的损失,从而推动药价下降。

各子行业蕴涵投资价值

预计2004-2006年国内药品市场年增长率介于13-17%之间,高于“十五”计划和IMS的预测。

一、稳定增长的化学药制剂业

在2001-2010年间,国际上市场价值超千亿美元的专利药的专利保护期将满,抓住机会快速仿制这些药能够带来额外的市场增长。关键在于快速和高标准,快速是指抢在专利到期前完成研发投产,高标准是为了通过欧美监管当局的认证而打入欧美市场。恒瑞医药等部分企业能够通过新药研发、剂型创新、抢仿获得超出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和盈利能力。

二、增长趋缓的化学原料药业

未来大宗原料药的投资机会在部分企业可能形成对某些品种的市场垄断。特色原料药技术附加值较高,且随着大量专利药到期后特色原料药市场的份额将扩大,增长速度将高于原料药行业,发展诀窍在快速和高标准,华海药业、海正药业等将分享行业成长。

三、处于新发展阶段的中药业

目前我国中成药年销售额578亿元,占医药制造业的21%。中药的双重市场属性及国际需求赋予中药企业成长空间,目前中药行业正处于与现代技术结合的新发展阶段,中药行业中如同仁堂、天士力等具有品牌、技术、资源优势的企业将分享这一成长。

四、向研发转变的生物医药业

目前我国生物制药工业处于成长初期,年销售额223亿元,占医药制造业8%。目前上市公司的生物制药治疗用新药产出能力较弱。国内基因诊断行业有快速发展前景且技术成熟,中国疫苗市场年用量增长率达15%且治疗性乙肝疫苗和口服菌苗技术走向成熟,达安基因、科华生物、天坛生物、双鹭药业等将分享行业的成长。

中药类上市公司最具投资价值

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都约占医药制造业行业的三成,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领先行业10个百分点,较具行业代表性。

在2003年开始的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医药行业慢于基础性行业,这是在周期的特定阶段出现的现象。长期看来医药仍是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其中部分优秀企业的成长性将优于行业。

化学药的成长性、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排在最后,且盈利能力较稳定。预计未来整体增长率继续保持较低速度稳定增长,其中也有部分优秀企业能够取得超出行业平均水平的成长速度和盈利能力。

医药上市公司价值浮现

从2001年开始指数步入调整,近两年医药指数的跌幅远远大于全部A股指数和上证指数。

篇12

继海正药业与美国制药巨头辉瑞制药、先声药业与美国默克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以来,9月6日,复星医药与瑞士龙沙集团在上海成立合资公司,瞄准中国市场急需的又具有高技术壁垒的仿制药物。  跨国企业与本土企业合作,不仅将有助于提高国内仿制药行业的水平,还将促使中国医药企业实现产业升级,并加速国际化。

仿制药市场受青睐

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新医改,中国医药市场将迎来快速成长的十年。据IMS预计,中国将在2020年左右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同时,很多种药品专利到期,正是中国医药企业进军仿制药市场的好时机。据中国医保商会有关人士介绍,2011—2015年全球将有价值770亿美元的药品失去专利保护。比如,2010年,辉瑞生产的抗抑郁剂Effexor专利到期,该药曾创下年38亿美元的销售纪录;该公司头号产品—降胆固醇药立普妥的专利将在2011年11月到期,在2010年辉瑞678亿美元的销售额中,立普妥的销售占107亿美元。这些药品专利到期将给欧美医药巨头的赢利前景带来巨大压力,但对国内许多医药企业来说却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机遇。

对此,复星医药高级副总裁李显林表示,全球专利药物大部分属于跨国制药企业所有,这些药物通常价格高昂。因此,复星医药期待通过国际合作,开发价格更为合理的高端药,把握市场机遇。

瑞士龙沙集团有100多年的专业制药经验,是全球技术和规模领先的原料药研发和客户定制企业,在小分子、多肽、组织学等不同领域的制药核心技术研发和生产工艺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据瑞士龙沙集团管理委员会成员哈里布特透露,将与复星医药合作,通过小分子药品进入仿制药市场。

据悉,双方首期的投资额达1亿元,各自的出资比例为50%:50%,初期研发的药物主要针对抗肿瘤、抗感染以及心血管等治疗领域。合资公司的目标是2020年前成为中国领先的仿制药公司,向市场提供高端并在价格方面可承受的药品。

哈里布特指出,目前中国在全球药品市场的占比不到2%,随着中国医药市场的增长,中国很快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医药市场。与此同时,尽管中国也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医药生产地之一,但是目前只有少数企业运用最新技术在生产高端药品,因此国际合作方面有非常大的潜力可以发掘。

与美国制药巨头辉瑞制药合作的海正药业商业发展副总裁罗家立则告诉记者,通过成为国际大型医药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可以进一步巩固技术领先的优势。根据海正药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该公司将加速从原料药到制剂、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的延伸,向全球化的仿制药品牌企业转型。

据浙江一家生产原料药的上市公司的相关人士透露,该公司也正与赛诺非等药企巨头洽谈合资事项,计划在仿制药方面开展合作。“在专利到期后,谁能越早实现仿制,谁的赢利水平也就越高。”该人士表示。

中国药企试水国际化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医药企业之间的国际合作模式正逐渐被市场接受。

有券商研究员认为,海正药业与美国辉瑞制药的合作,有望为其今年的业绩加分。据介绍,海正药业过去一直与美国礼来公司(卷曲霉素等项目)和先灵葆雅(恩拉霉素等项目)有着良好的合作,今年年初又公布了与礼来公司动物保健品部Elanco、辉瑞制药兽药保健品部的长期合作协议。“目前和辉瑞制药签订长期的全面合作协议,意味着该公司在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将有可能承接更多的国际间转移生产订单。”该研究员这样表示。

而创新能力强和品牌、营销等综合素质高是外商选择国内合作伙伴时所着重考虑的。复星医药多年来在创新方面持续投入,建立了仿创结合的研发体系,聚焦心血管、代谢、抗感染、抗肿瘤等重点区域,并在这些领域形成了一定优势。

据复星集团副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梁信军介绍,作为中国领先的医药企业,复星医药将把握仿制药的机会,努力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致力于把公司打造成国际化的企业。

国际化已是中国领先医药企业的发展方向。医保商会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共有24家企业的生产线通过欧美认证,越来越多的国内制药企业将走向国际舞台。

当然,国际化的道路并不平坦。在罗家立看来,现在国内企业对于制剂出口还仅仅停留在建立生产线并进行新药申请的阶段,这些仅仅是制剂出口的开端,真正的国际化应是包括海外渠道拓展、自有品牌维护在内的系统工程。

全球最畅销药物专利将到期仿制药企业或受益

全球最畅销药降血脂药物立普妥将在今年11月失去专利保护。

《华尔街日报》在8月初称,辉瑞在立普妥专利到期后,将推出非处方(OTC)形式的立普妥,以此减少部分经济损失。

根据IMS的报告预测,2015年全球药物市场将达到1.1万亿美元。

而届时,销售价值高达1600亿美元的品牌药将失去专利保护,全球仿制药行业将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时期。

仿制药企将受益

众所周知,专利到期药物,包括品牌仿制药,是全球医药市场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

据了解,截止到2013年8月,将有15款药物专利到期,失去“专利”的保护壳,仿制药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

此次专利到期的药物包括全球销售排名前两位的降血脂药阿托伐他汀钙片(立普妥)及抗凝药硫酸氯吡格雷片(波立维)。

据资料显示,立普妥2010年全球销售额达到了107亿美元。

通过国家药监局网站了解到,国内生产立普妥的企业仅有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一家。

2006年,美林集团绝对控股嘉林药业。连续5年,嘉林药业业绩以每年均超过50%的增幅迅猛发展,年销售额从6000多万元飙升到2010年的5亿多元。

面对如此高速的扩张,嘉林药业总裁刘伟曾经公开表示,这主要是得益于辉瑞的立普妥为阿托伐他汀奠定的市场基础。

多年来,立普妥在全球降脂药市场乃至整个药物市场的“大哥大”位置一直无人能够撼动,嘉林药业是立普妥在国内的首仿者。  辉瑞生产的立普妥药物专利今年到期之后,将会有多种仿制药出现,这些品种都可以受益,北京嘉林药业仿制立普妥也在其中,预计会受益于立普妥药物专利到期的影响从而提升公司业绩。 重要药物失去专利保护后,其他仿制药企业将以低廉的价格分享这个市场,仿制药企业压力大大减少,因此会减少开支,以节约成本。

分享8500亿元蛋糕

随着新医改的深入,国外众多跨国医药集团纷纷进入中国,试图分享新医改8500亿元的市场蛋糕。

由于专利保护到期,跨国药企将面临仿制药的巨大冲击,跨国医药集团除了在我国进行高价格的原研药外,纷纷转变策略,把触角伸向仿制药和OTC领域。8月2日,海正药业一纸公告,宣布其与美国高端仿制药研发企业PharmTak联姻,试图以此弥补海正药业在高端仿制药制剂研发的不足。而这距离辉瑞同海正药业签订合作协议还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海正与辉瑞、PharmTak的合作表明,对于寻求低成本本地合作伙伴开发仿制药以应对专利即将到期导致收入锐减的跨国医药企业而言,中国原料药企业具有越来越大的吸引力。

4月12日,上海医药与辉瑞、赛诺菲-安万特、默克等69家跨国药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辉瑞中国区总裁吴晓滨透露,“在仿制药领域将与国内龙头企业合作。”除了分销业务,还可能在仿制药领域与上药合作。

我国是名副其实的仿制药大国,国内95%以上的药品都为仿制药,但是并不是仿制药强国,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国内药品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新兴国家仍然以仿制药作为主导,加上未来几年国外多家企业的药品将迎来专利过期潮,因此未来新兴市场对仿制药的需求仍然非常旺盛。另一方面,仿制药价格低廉,在目前以“基本、基础、基层”为重点的新医改中,未来国内仿制药市场前景仍然看好。

仿制药竞争来袭仿制药将改变世界

随着仿制药竞争来袭,每天数百万患者支付的处方药费用将大幅度降低。未来14个月,排名全球销售前20位的品牌药中有7个迎来仿制药的竞争。包括排名前2位的降血脂药阿托伐他汀钙片(立普妥)及抗凝药硫酸氯吡格雷片(波立维)。

全球面临专利到期的药物数量如此之大,是前所未有的。从今年到2016年,专利到期的“重磅炸弹”全球销售额高达2550亿美元。面临专利到期的畅销药覆盖了高血压、哮喘、糖尿病、抑郁症、高血酯、艾滋病及双相情感障碍等多个领域。

美国有超过15%的人群在服用2011~2012年期专利期满的药物。由于仿制药的价格比品牌药低20%~80%,患者及通过企业和政府处方药计划为处方药掏腰包的企业主和纳税人都可因仿制药的上市而节约开支。美国仿制药所在处方比例从2004年的57%上升到2010年的78%。据美国仿制药商协会报道:从2000~2009年,仿制药为美国卫生保健系统节省的费用为8240亿美元,现在每3天可节省10亿美元。

医生希望低价格的仿制药可以减少部分患者因品牌药物经济压力而带来的伤害。患者因品牌药费用太高,自行减量或不遵照医嘱的情况很多。甚至有个人保险或医疗保险的患者没有到达处方要求的剂量,这些情况在费用昂贵的肿瘤药中更常见。

仿制药与原研品牌药的生物等效性一致,发挥的效果也不相上下。当药物失去专利后的前6个月,通常都只有一种仿制药上市,所以仿制药的价格只比品牌药略低。然而,当好几种仿制仿制药获得批准上市后,药物的价格会显著降低。

上世纪90年代,制药巨头研发出大量可供患者长期服用的“重磅炸弹”药物。直到今天,每天都有数以百万的患者服用这些药物。与那些用于短期治疗的处方药相比,这些“重磅炸弹”药物的利润空间更大。最近几年,许多制药公司致力于研发新的“重磅炸弹”药物。尽管研发预算达数十亿美元,且有众多科学家参与,但成功率还是很低。其部分原因是发现的产品只能在短期内解决制药巨头们的贫血问题。像立普妥这样的品种已很难复制,就同领域而言,不但产品自身优势难以跨越,而且也难找到新的突破点。

原研药公司正加快调整专利悬崖所造成的损失。尤其是,在仿制药上市之前的最后一年里,原研药公司为使其收益最大化将药品的价格上调了20%以上。此外,一些原研药公司与仿制药公司通过签订合同,仿制药公司从销售额中支付部分费用给原研药公司以此获得原研药公司许可生产“授权的仿制药”。原研药公司也削减研发预算,与其他公司的股东分摊药物开发成本,并转移至那些低成本的国家开展临床研究及生产。

仿制药新浪潮受益失利两重天

仿制药是指与商品名药在剂量、安全性和效力(strength)(不管如何服用)、质量、作用(performance)以及适应症(intendeduse)上相同的一种仿制品(copy)。我国是以生产仿制药为主的,随着中国加入WTO原研发药才被重视。发达国家两者并存。仿制药虽为仿制,但仍有一定的要求,美国FDA有关文件指出,能够获得FDA批准的仿制药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和被仿制产品含有相同的活性成分,其中非活性成分可以不同;和被仿制产品的适应症、剂型、规格、给药途径一致;生物等效;质量符合相同的要求;生产的GMP标准和被仿制产品同样严格。

那么未来几年,当数十个备受欢迎的品牌药迎来仿制药竞争时,受益的患者、纳税人、企业雇主和工会等等这些为处方药埋单的单位或个体,还包括仿制药生产商、药品批发商以及药品福利管理机构等,会迎来怎样的局面呢。

受益者获利更高

仿制药企业:以色列梯瓦公司、美国仿制药商Mylan公司、Watson公司和其他仿制药制造商将瓜分数十亿美元的市场大蛋糕。

药品福利管理机构:美可保健公司(MedcoHealthSolutions)、快捷药方公司(ExpressScriptsInc)以及其他参与健康保险计划对处方药进行零售和邮购的企业都将从这场竞争中获利。由于该机构服务对象包括自我保险的大雇主、保险公司、蓝十字/蓝盾计划、医疗管理组织以及政府健康保健计划,所以当仿制药进行大的健康计划时,无疑为他们的客户节约了大量资金,从而也增加了这些管理机构自身的收入。

篇13

2011,抗生素继续唱高

与会专家对于2011年的抗生素市场行情普遍表示出了相当的信心。

抗生素之于中国的用药市场,更像“主餐”而非“零食”。在终端刚性需求的带动下,其市场稳定增长毋庸置疑。

在我国,整体医药市场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同时,近年来医院用药增长迅速。据IMS全国医院用药数据库数据显示,我国医院用药5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20%,今后几年,中国医药市场也将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长高速。

全身用抗感染药是中国医疗市场上用药金额最高的一类,这类药品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药、抗真菌药、免疫血清和免疫球蛋白、抗分枝杆菌病药和疫苗。据健康网首席研究员吴惠芳介绍,抗生素是其中市场规模最大的一部分。约占90%的比重。

同时,从抽样统计医院用药显示,2005年至2009年间,全身用抗生素占医院总用药金额的23%-25%;2009年,全身用抗生素占总用药金额的23.7%。头孢类是医院抗感染用药份额最大的一类,16个城市医院用药统计显示,近5年来,头孢类始终占医院抗感染药半壁江山,2009年头孢类占医院抗感染药51.52%的份额。

医药产业的“剩”时代

不过,在作出“抗生素将继续增长”判断的同时,专家们也认为抗生素的增速将低于整体医药市场的发展水平。

全球抗感染药产业较为成熟,在上市新药的枯竭和价格下降等原因影响下,增速放缓,五年的平均增速约15%。同时,全球抗细菌药物市场趋于饱和,抗真菌、抗病毒药物成为增长的主要动力。从美国抗感染药的销售情况来看,头孢菌素类约占45%的市场份额,其次是青霉素类(15%),第三是喹诺酮类(12%)。国际医药市场销售增长最快的3类抗生素新药是碳青霉烯类、糖肽类和唑烷酮类。其总销售额约占抗生素市场的20%。

在中国,抗感染药物虽然始终占据龙头,但其医院市场份额正在不断萎缩。先声药业的一位市场负责人表示,从2004年至今,国内阿莫西林市场已供过于求,然而,近年来国内相关企业依然不断地扩产。“尤其在阿莫西林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后,销售价格下降,而电子监管码等的实施将让这些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升,企业该怎样应对?上下游该如何处理?”该负责人提出了疑问。

上述情况是很多包括阿莫西林、头孢等在内的企业都存在的共同问题。临床需求是刚性存在的,这一点无需担心;但在市场容量增加、原料产量增加、终端制剂降价等多方因素的共同影响下,这些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的抗生素的前景并不十分乐观;同时,随着一些政策的出台,以往一些可以作为企业特色品种的类别也失去了其特殊地位,如头孢呋辛。

据悉,抗生素产业近期也有不少重大增扩产项目,新建的如沈阳同联的万吨抗生素、悦康药业的2000吨头孢项目、宁夏多维的5000吨红霉素、怀仁同星的万吨土霉素等;搬迁技术改造的如帝斯曼的8000吨青霉素项目、联邦内蒙古二期扩建阿莫西林原料药和制剂工程等,随着这些项目的逐步建成投产,对国内抗生素产业无疑会带来一些冲击。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的医药产业一直处于“剩”时代,很多产品的产能、产量大于市场需求,并依赖于出口来解决问题。金融危机后,国际需求减少,原料药出口受到抑制,企业直接受到冲击。历年的原料药大震荡格局中,原来制剂竞争力非常强的一些企业面临原料的制约,形成了“无米下锅”的局面。竞争力大打折扣,市场萎缩。

产业链优势凸显

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或产业链覆盖程度比较高的企业,将具有更强的风险抵御能力以及市场话语权。如:江山制药在医保商会统计的制剂自营出口中工厂销售额名列前茅,其拥有300多个制剂品种和剂型,将大量的维生素C原料药制成药品和保健品等固体制剂;石药中诺药业的阿莫西林胶囊和青霉素粉针,有石药中润和自己公司的原料药作保障。在海关出口的统计中,中诺药业在制剂工厂自营出口中排名居前。近几年。山东药厂异军突起,也是加强研发和自有原料以及加强终端市场开发的产业链竞争成功典范。

不仅国内如此,辉瑞作为世界最大的专利药厂家,其绝大多数的原料和制剂都是自己生产。世界最大的仿制药厂Teva,其多数原料药也是自己生产。

篇14

十年前:各谋其道

2000年以前,中外医药企业的营销模式有着本质的不同。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医药行业进入转型期:外资企业进入;国有企业改制;民营企业崛起。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90年代中期之后,医药市场进入自由竞争时期,“营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土企业纷纷提出“以市场为龙头,以客户为上帝”的经营理念。就营销模式而言,本土企业不管是自营、承包还是招商,其本质不外乎关系营销;而外资或合资企业基本上走的是学术推广之路。

本土企业之所以选择关系营销,是由其经营理念、研发与产品、人才、资源等因素决定的。因为当时处于市场经济的早期,管理者的经营理念还不成熟。随着国有企业的改制,企业领导的个人收入与前途开始与经营业绩挂钩,他们更关注任期内的短期业绩。而关系营销是提高短期业绩的首选方法。同时,本土大部分企业研发力量薄弱、资金匮乏,经营的品种基本上是普药品种,产品科技含量低、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不得已只能搞关系营销。

2000年之前,关系营销尚处于初级阶段,营销的重点集中在药品的使用单位——医院,药剂科主任、临床科主任是“公关”的重点,一些大品种还需要做业务副院长的工作。关系营销的实质是利益的交换。业务员拿企业的品牌、产品与资金开拓个人的关系网络。因此,关系营销依靠的是业务员的单打独斗,而不是营销队伍的团队合作。

关系营销的优势是方法简单、直接、多样,不需要专业人才,且见效快、效率高,能够在短期内为企业带来市场占领和销售上量。劣势是营销资源没有掌握在企业手里,一旦业务员流失、或跳槽到竞争对手处,会给企业造成直接甚至长期的伤害。因此,关系营销极其不利于企业品牌及产品品牌的建设,不利于市场的长期、稳定占有,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外资及合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后,其主体营销模式无不是学术推广。学术推广是外资企业基于其在中国市场的战略规划而做出的主动选择,同样是由企业的经营理念、研发与产品、人才、资源等因素所决定。

外资、合资企业通常具有比较成熟的企业利益观及现代管理思想,其营销工作的目标不在于一时一事,而是基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为了长期、稳定地占有市场,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和利益。而且,企业研发能力强、资金充沛,其产品多是各学科前沿性的品种,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科技含量,具有学术推广的理论基础。同时,他们在人才与资源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

学术推广是一体化的营销模式,具有一整套的营销管理制度,不是依靠业务员的个人行为,而是依靠品牌建设(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实力(研发能力、产品的先进性、资金实力等)、团队协作(市场人员+销售人员)、营销战略与行动方案(战术)的有机结合。所以,我们不能把学术推广狭义地理解为讲解产品知识。

学术推广有利于企业对市场由上而下、全面而持久地占领。一旦布局到位,将享受长久收益,且便于企业后续产品的市场投放。应该说,学术推广是企业建立市场地位的长久之计。其劣势是,相对于关系营销,学术推广系统复杂、操作困难,对人才素质要求较高,且见效较慢。

近十年:趋于一致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医药市场出现一个显著的特征:行业政策和市场经济客观规律成为引领医药行业发展方向的双重主导因素——“双轮驱动”。国家的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社保、招标、物价等政策不断出台,尤其是包括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在内的新医改的铺开,成为主导行业发展方向的主要因素。

新形势下,本土和外资企业对中国医药市场的认识逐渐一致,营销模式也逐渐走向融合。

首先是国内企业处方药营销模式走向学术推广。齐鲁制药、恒瑞医药、先声药业、步长药业、天士力等一批本土企业脱颖而出,成为医药市场的新贵。这些企业都有两大法宝:一是产品研发创新,二是专业学术推广。正是由于研发创新,这些企业都在两三个重点领域逐渐拥有了各自的系列高附加值拳头产品,与众多普药企业迅速拉开了距离,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在品牌建设、市场占有、盈利能力、成长速度等多方面均获得了快速发展。

随着医药市场的不断规范,单纯的关系营销已经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推行学术推广,开始重视市场部的建设,以至于“洛阳纸贵”——产品经理也身价倍增。目前,大部分本土企业处方药营销均实行了“关系营销+学术推广”的复合营销模式。

但是,限于产品、人才、资源等多方面原因,大部分国内企业在学术推广方面的表现尚落后于外资企业。

与此同时,外资企业也开始“修炼”关系营销。

与本土企业大举进军学术推广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近十年来,面对中国医药市场的客观实际,外资、合资企业纷纷放下架子,入乡随俗,搞起了关系营销,而且搞得如火如荼。

目前,绝大多数外资、合资企业的营销模式是“学术推广+关系营销”,而且,有小部分合资企业已经完全揭开了“遮羞面纱”,关系营销搞得与本土企业别无二致。

外资与内资企业关系营销的不同之处是,本土企业多是“明码标价,多劳多得”,外资企业一般采取的是“学术资助,多劳多得”,即按照客户的行政等级、贡献大小将客户分成不同的级别,给予不同额度的赞助费用。如,级别高、贡献大的给予出国开会、旅游的赞助,一般的则给予国内开会、旅游的赞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