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范文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2:3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

篇1

关键词 地理教学 生活化

1地理教学生活化的优点

1.1有利于体现地理学科的价值

地理学科具有科学、文化、生活、社会价值等诸多价值,特别是我们当前正在大力提倡建设和谐社会,强调社会责任感,地理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保护地理环境的责任感。由于传统地理教学的弊病,使得原本非常生活化的地理离学生疏远了,以至于他们产生疑问:“地理学了究竟有什么用?”因此,突出“对生活有用”的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能够让学生感觉“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对地理学习建立一种需求感―我需要地理知识,同时也建立了一种责任感―学好地理知识是一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

1.2有利于增强生活能力

鉴于学生缺乏生活技能的倾向,地理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有关地理技能的操练,有效地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生活能力,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更大程度地满足生存的需要。

1.3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地理的乐学心理

乐学,指学生喜欢学地理。学生要能乐学,就要培养其兴趣爱好,激发其求知求新的欲望。五彩缤纷的生活景观,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现象与问题,会引起他们的好奇感和探究心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只要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经常将生活化的素材带入课堂中,运用适当的教学技巧,学生的兴趣会大大增强。而且地理教学生活化,真实自然,记忆深刻。良好的地理基础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将为高中地理的学习和走向社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2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方法

2.1利用乡土资源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观察身边的生活,让学生自己真切地感受地理就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例如,人教版八年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在这一章节中,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多样的气候特征以及不同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地区。在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时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教师可以联系学生所在的地区及季节向学生阐述该地区的气候特点。例如,冬季北方松花江沿岸的雾凇和哈尔冰城市中的冰雕,夏季热带海南三亚的度假胜地。以此为对比,利用乡土地理资源,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气候类型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进而使学生明确气候和农业的密切关系,学会利用气候资源,因地制宜来发展农业生产。又如人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作为初中地理的第一课时,教师应给学生树立信心,让他们了解到地理来源于生活,离不开生活。在讲解书中的图片―――“风沙掩埋了古文明”这一隐含知识时,可以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得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论。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讨论自己家乡的变化,锻炼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2精选生活实例

初中地理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结合生活实例,通过与实际生活结合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与思维能力。同时可以通过思考、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地理现象的生活实例,从中总结出一般性和特殊性的规律,有助于学生丰富自己的地理知识。此外,教师结合的实例应该具有时效性与代表性,如与地理某个知识点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教师应结合热点分析并让学生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让学生将学到的地理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提高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效率。例如,初中地理教师可以提供“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成功对接的热点背景材料,让学生进行四个步骤分析解决问题:第一步,提取信息。从所给的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第二步,找到隐藏信息。把材料中和答题有关的隐藏信息找出来;第三步:知识反馈。思考所问问题与书本上哪些知识点有联系,这些知识点是什么;第四步,整合知识。把所给信息与书本上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得出答案。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

2.3加强生活实践

在“做”中学地理,是陶行知“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实现“教、学、做”之间的衔接与融合,充分发挥地理课程需要实践、易实践的教学特征,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地理课程的生活实践当中,进而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例如,新学期结束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一定的生活实践任务,收集自己在外出旅游时的导游图或照片,然后在开学后拿到课堂上一起分享,并借此进行延伸,引出如何看地图、如何在野外辨别方向、如何画线路图、怎样选择交通方式、怎样对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等地理知识,从而真正地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篇2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即根据地理教学内容,选择学生了解和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及现象等,与初中地理知识有机结合,利用生活化、趣味性的素材及方法,将单调而枯燥的知识形象化、生动化,拉近学生与地理知识之间的距离,便于学生更好理解地理规律,深化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一、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激发地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往往能够实现教学效果的事半功倍。生活化的素材及现象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能够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将初中地理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能够将枯燥而抽象的地理知识融入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情境中,增强教学的亲切感和真实性,拉近学生与地理学科之间的距离。如通过一些有趣的自然现象以及运用多媒体辅助播放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综艺节目等,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2.深化地理知识理解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以及形象思维过渡阶段,思维特点决定他们要想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就需要获取直观的认知,从直观认知上升为理性认知,从而实现知识内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入生活中的素材和案例,能够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大量直观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对抽象晦涩的地理知识进行深刻的理解和灵活的掌握[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如有关环境保护的重大事件、当地工业园区的分布、旅游业的开发等,可分享五彩缤纷的自然风光,奇妙的自然现象,典雅的民风民俗以及层出不穷的地理事件等,有助于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3.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基本目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做到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培养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走向生活是初中地理课程的新理念,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将学生引入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引导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通过走进大自然、参观考察、调查了解等生活实践,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通过学生亲生参与体验,有助于更好理解地理规律,掌握丰富的地理知识。

二、生活化教学的应用

1.课堂导入生活化

教学导入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将课堂教学主要内容引入进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开端。初中地理知识有着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科学合理、生动形象的教学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师可以利用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导入教学,加强地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以此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2]。

例如,讲解初中地理七年级第一章第一节“地球仪的经纬线和经纬网”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旅游视频集锦,剪辑不同旅游者在不同旅游地区的片段,展示世界不同地区的地理风光和风土人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便于学生理解地理知识。

2.情境渲染生活化

情境渲染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构建形象的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地理情境体验中实现知识建构。情境渲染生活化要求教师将枯燥的地理知识与有趣的生活现象和生活体验相联系,渲染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3]。

例如,讲解初中地理八年级第一章第三节“中国的民族”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以及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分布特征,可以在学生了解本节课的知识基础上,设计“民族知识小竞赛”。利用大量图片及视频等,将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直观呈现,将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通过学生分组亲身参与民族知识小竞赛,以拓展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3.活动设计生活化

活动设计是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实践活动,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并体验,以深化地理知识,实现理论与生活实践的结合。生活化教学的应用可以打破课堂局限性,组织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并提升学生利用地理知识思考与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讲解初中地理八年级第三章第三节“我国水资源的保护”时,要让学生明确水资源的保护须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在课下观察并记录生活中水资源浪费的现象,引导学生针对浪费现象探索节约用水的做法,如家庭浇花,宜用淘米水、茶水、洗衣水等;家庭洗涤手巾、瓜果等少用水,宜用盆子盛水而不宜开水龙头放水冲洗;洗地板用拖把擦洗;淋浴时可以关掉龙头擦香皂;手洗衣服以及及时关掉水龙头等,通过观察与思考、交流与行动等可以更好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养成他们良好的节水习惯,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

4.课堂评价生活化

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涉及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的评价,主要方式有教师表扬、学生相互评价及作业和观察,都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到,不借助社会力量、忽视社会需求的教育是一种盲目性的教育,是无能教育,对于初中地理教学而言,教师应当积极实现课堂教学评价生活化,保证评价内容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4]。

例如,讲解完初中地理七年级第三章第三节“降水季节变化”教学内容后,教师可以准备当地四季降水分布图,提出“夏季降雨量与冬季降雨量区别”、“不同月份降雨量之间的差异”等问题进行考察,以此展开课堂学习过程评价。

三、生活化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处理好生活与教材的关系

地理学科与生产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教学视角延伸到现实生活空间中,打破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局限性,为学生构建地理教学生活大课堂,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处理好教材与生活的关系。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和依据,生活化教学并不意味着完全脱离教材,更应当立足教材,全面解读教材,探索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生活元素,找到教材与生活的契合点,以现实生活为依托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和利用,以此丰富地理教学内容。教师不宜盲目地将生活搬入课堂教学中,而是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选取有效素材,围绕教材定的内容进行拓展,保证教材与生活的无缝对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作用。

2.处理好学生与生活的关系

以学生为中心是新课改的核心思想,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生活化教学更应以学生为中心,引入的生活素材要与学生息息相关,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和现象中引入新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保证地理教学真正贴近学生生活,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探究[5]。教师不能主观臆断,要充分分析学生、了解学生,掌握学情,走进学生的生活,以学生的角度审视生活和地理知识,选取吸引学生的生活案例及素材,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的运用十分必要,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生活化教学,将地理课堂教学与生活有效联系起来,增加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能够从容地走向生活、走入社会,为学生创设生活这一大课堂提供平台。

参考文献:

[1] 戴东成.试分析初中地理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33):111.

[2] 李颖.关于初中地理课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的研究[J].华夏教师,2016(06):39.

[3] 穆昌群.以《季风气候显著》为例――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6(15):207.

篇3

在地理教学中,难免会感到理论知识枯燥无味。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靠“讲”,是很难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的,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及地理事物,适时应用于教学中,向学生生动地阐述,让学生乐于接受地理、学习地理、应用地理。

(一)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观察身边的生活,让学生自己真切地感受地理就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例如,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在这一章节中,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多样的气候特征以及不同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地区。在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时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教师可以联系学生所在的地区及季节向学生阐述该地区的气候特点。例如,冬季北方松花江沿岸的雾凇和哈尔冰城市中的冰雕,夏季热带海南三亚的度假胜地。以此为对比,利用乡土地理资源,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气候类型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进而使学生明确气候和农业的密切关系,学会利用气候资源,因地制宜来发展农业生产。又如人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作为初中地理的第一课时,教师应给学生树立信心,让他们了解到地理来源于生活,离不开生活。在讲解书中的图片———“风沙掩埋了古文明”这一隐含知识时,可以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得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论。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讨论自己家乡的变化,锻炼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课堂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情境教学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地理课堂中应将教材内容同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将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化为具体鲜活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地理教学课堂。教材只是教学过程中的工具,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同时还应加入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事例来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这一节地图知识无疑使很枯燥的。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平面图入手,将本校校园的平面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平面图中找到自己的教师或是宿舍。这种利用学生周围熟悉的事物来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无疑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主动想找出自己的教室,想知道为什么平面图中的距离和实际生活中的距离相差甚远。这样也就自然而然导入了比例尺教学及绘制地图的知识,既活跃了原本沉闷的课堂气氛,还能顺势引导学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三)积极投身实践,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于生活中,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因此,地理教学可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走进实际生活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在地理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解释理论知识,解决难题,而不是单纯地让学生机械地记忆知识。在学习可持续发展理念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或是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例如,调查周边环境的污染状况,可以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不同类型及提出自己的建议。除此之外,无论是看云识天气,还是在迷路时利用指南针或是树冠方向来判断基本方位,这些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亲身体验和感知的。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因此,地理教学应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中感知地理的奥妙,学会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

二、结语

篇4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操作能力;生活气息

离开了生活的地理教学,就是空谈,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成功的教学。生活化教学,将生活实际与初中地理教学相结合,用生活案例作为教学的支撑,培养学生从地理视角看待生活、欣赏生活。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开展是必要的、可操作的,已经成为初中地理教师关注的重点。

一、生活化教学实施的可行性

1.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是必要的

很多学生在学习地理时热情不高,根本原因是缺乏学习的动力。这与地理学科的特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考试制度都有一定的关系。

(1)一些地理知识较为抽象不易理解,需要识记的图表较多,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例如地球运动是地理的重要基础知识,所以教材把它放在七年级第一单元中,但是由于这部分知识十分抽象,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吃力。

(2)有些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简单致使课堂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由于受中(会)考压力的影响,学校、社会过多关注学生的分数,有的教师照本宣科,教学内容也过分局限于基本知识点,没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适当拓展,导致“生活地理”的内容匮乏,不能很好地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调动。

(3)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地理学习不重要。许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地理学习在其今后生活中的用途不大,导致在学习过程中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了对生活案例的探究过程,无法体会到地理知识是服务于生活的,故而不知道如何把地理知识运用于生活中。

只有让学生觉得地理学习是容易的,有趣的,有用的,其学习的欲望才会被激发。这就要求初中地理教师要尽可能地将生活融入教学,让课堂走进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化教学。如在八年级地理教学中,“锋面雨”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这时可以借助生活常识“冷水与暖水相遇会产生什么现象”,设计一个模拟实验,学生看后很容易理解。还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地理知识在生活中加以印证,强化实践能力。如学习了“黄土高原”后,可以组织学生对寿宁县水土流失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现状,解释原因,提出治理措施。

2.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是可行的

(1)生活处处皆地理。人们的吃、穿、住、行都打上了地理烙印,政府经济策略同样也离不开地理。如寿宁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都可以从地理视角作出解释。对此,教师可以从生活中获取充分的素材,作为教学案例支持课堂教学。

(2)地理知识具有实用价值。这是地理学科的特色,是其它学科所不具备的,因此,可通过开展丰富的实践内容,如野外考察、实地调查等,让地理知识在生活中得到印证,使学生真正感受地理知识的实用性。

(3)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让地理教学更精彩。计算机、多媒体的普及,使得地理课堂教学更加精彩,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也进一步增强。

二、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对策

1.充分发掘生活中的资源,选择符合教学内容的素材

地理生活化的教学素材来源于多彩的现实生活,地理教师应把学生关心的问题适时穿插于地理教学中,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1)引用学生熟悉的影视、新闻、报刊杂志等资料。教材所涉及的地理知识、地理规律,只要用心观察就可以从这些资料中找到。对生活在寿宁本地的学生来说,其它地方的气候、风土人情,他们大都没有亲身体验过。如果教师按照课本机械地分析某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和气候分布,学生势必觉得枯燥无味。这时,教师可以借助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形成视觉感知,加深印象。如利用影视资料《狮子王》让学生感受非洲热带草原气候旱季、雨季的景观;播放《红河谷》的雪崩视频,让学生感知青藏高原的雪山景观;播放灾难片《后天》,让学生感知自然灾害的无情。通过观看这些视频,可以让学生形成深刻的视觉感受,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2)将乡土地理素材作为课堂教学资源。如寿宁的“车岭车到天,九岭爬九年”――说明寿宁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寿宁古时的三件宝“火笼、蓑衣、地瓜”――说明寿宁冬季寒冷、经济落后、耕地不足。将这些活生生的乡土地理知识与教学相结合,可大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及时关注社会热点。如根据汶川地震,启发学生思考:地震的成因是什么?与日本的某次地震对比,为什么汶川地震灾情更加严重?利用甘肃舟曲县特大泥石流灾害案例,启发学生思考:泥石流发生的条件有哪些?联系寿宁的地形、气候、植被等,我们应当如何防治泥石流灾害的发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社会热点,既让学生将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又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2.用好生活案例,设置教学环节

利用生活案例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学习“黄土高原”时,先播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视频,提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哪些?带来哪些危害?我们应当采取哪些措施保持水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目的会更加明确。

生活案例还可以作为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地理原理和地理概念。如“地球运动”一节中,地球自转、公转的原理比较抽象。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过的昼夜更替现象引导学生推导出地球自转;再根据太阳东升西落推导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和时间,这样便可突破难点。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海陆位置对气温的影响,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对比海陆性质的差异,让学生说出白天赤脚站在地面和水里的感受,感知白天水比陆地升温慢,夜里水比陆地降温慢。

3.开展贴近生活的课堂活动,以活动促教学

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如在学习“地图”一节时,可以设置“一个外地朋友来我县旅游,你能不能为他设计一条旅游线路,要求景点尽可能多而又不走回头路?”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出最合理的旅游线路。教师要做的是为学生提供《寿宁交通图》或《寿宁旅游图》。若条件许可,还可以安排学生实地走一下这条线路。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地图的使用方法,而且落实了“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又如在学习“众多的人口”时,教师可结合今年国家放开二胎政策,让学生举行一场辩论赛,让学生理解我国人口政策的变化。

在开展这些活动时,要注意活动的趣味性,活动的目的要明确,活动的内容要简单易行,让学生都能参与。同时,应注意活动的探究性,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为主。

4.将地理课堂延伸到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中

在野外考察、社会调查活动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撰写调查报告、乡土地理小论文等。如组织学生调查寿宁县凤阳乡富锌晚熟葡萄种植情况,通过分析农业与气候、土壤等地理环境的关系,思考存在的问题,并建言献策。这一活动不仅让学生学以致用,而且能让学生在考察中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树立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在生活化教学中设置生活化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如在学习“区时”时,可以这样设置问题:一位妈妈乘飞机从东向西穿越国际日界线前后各生下一个孩子,问哪个孩子是老大?其答案与学生的原有认知恰好相反,因此学生的印象深刻。

地理本生活,生活遍地理;教学本生活,生活促教学。深入挖掘生活中的地理知识,用好生活案例,一定会让地理课堂绽放出独特的地理学科魅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2011.

篇5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原则

初中的地理教学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实际的地理教学过程中,生活化的呈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比较有效。通过生活化的教学能利于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并形成认识生活和改造生活的意识,从而更好的将地理知识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一、初中地理教学问题及生活化教学原则分析

1.初中地理教学问题分析

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还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就是对地理学科的不重视,尤其是对一些农村的初中地理,在时间上被占用的情况比较多。还有是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地理教学的吸引力比较缺乏,教学和实际的生活没有得到有机联系,没能够将地理知识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还有是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成绩评价受到学生的分数影响比较大,对学生生活地理素养的培养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还有是受到中考压力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注重,但在实践能力上的培养就没有得到重视,缺乏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

2.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原则

从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应用过程中,要能够遵循相应的原则,主要就是生活性原则以及地理性原则等,地理生活化的教学对生活性原则的遵循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能够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以及生活体验,将初中地理知识内容进行生活化的处理。而在地理性的原则方面主要就是要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将人地关系以及空间直观性和系统综合性等都能够得到充分的结合。再有就是乡土性原则以及问题性原则,只有将这些原则得到充分遵循才能够利于初中地理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第一,初中地理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实施要能够从多方面进行实施,首要方面就是对教师的教学生活化实践充分重视和认识,使其积极性能够得到持续提升。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方向有充分的自觉性,能够掌握生活当中比较前言的流行因素,对生活当中的一些不同的地方性知识都要能够得到充分包容,这样才能为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成效打下基础。另外要形成良好习惯,老师要能发现及搜集和生活相关的地理知识,并将两者取得有机联系,在地理知识的资源上进行扩展。

第二,对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现,还需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改善,在初中地理教材上有着大量生活化的元素,所以要对这些内容积极的改进,在生活体验的应用内容上要能够增加。新课程标准对内容比较重视,并强调着老师的引导以及启发,所以要能够在生活体验上要熟悉的呈现,使生活成为学生知识的来源和前理解,教学的适应和知识的内化对学生来讲相对容易。还有是要在乡土教材和资源的应用内容上要能够加以重视,如对水资源的学习过程中,就可组织学生到当地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学习相关的内容,并认识到水污染的危害,这样在学习知识的深刻性上就能够加强。

第三,可以通过搭建自由展示的平台,将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的主动性激发出来,每学期地理教学过程中都可以开展一些相应的活动,为学生的自我表现搭建平台。这样学生对自身的知识理解也有着提升作用,在讲述过程中学生可以联系实际的内容进行讲解,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起到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地理问题,通过讲演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激发作用。

第四,初中地理教学的生活化主要方法就是通过地方性的具体事例进行教学,通过案例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下,将地理教学的生活化目标得以实现。案例教学主要是通过老师的设计以及和生活联系进行在课堂上应用的方法。地理多媒体教学法的应用能够通过投影以及电脑等电教媒体,并将比较适合的内容通过案例进行展示,进而来帮助学生来获得相应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到温度带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对幻灯片的播放,将不同温度带的一些风景照片进行展示,学生通过直观的图像就能够对这些不同的温度带的一些基本印象记住,在这样的方法实施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魅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措施的实践,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激发,亦能实现地理教育生活化的教学目标。教育来源于生活,日常生活世界充满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将地理知识和生活紧密结合,地理教学生活化的特征得以不断呈现,使常识、知识和生活能够统一起来,而不是疏离,与素质教育的本质一致,也是新课程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宋效民.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6)

[2]袁佳敏.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

[3]魏云燕.浅议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3(S2)

篇6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问题对策地理教学生活化,对学生、教师、教学本身都具有促进的作用。对教师来说,置身于生活化教学的研究之中,能够激发自身成长的内在动力。对学生来说,通过体会地理教学生活化带来的帮助,能够激发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掌握实践技能,形成认识生活、利用生活、改造生活的能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展开课堂内容,并以学生易理解的地理原理与概念为铺垫,合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地理课堂更加生动并有活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事物,将会让我们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与目标。

一、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观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导致地理教学依然脱离现实生活,“生活地理”内容匮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教学内容太多局限于知识点内,不能在这些知识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适当拓展地理知识的思考。二是初中地理教师缺乏对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持续性研究的积极性,教学成绩评价过多注重对学生分数的提高,而忽视学生生活地理素养的培养;三是受中考压力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生活地理化的联系和体验,而过多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忽视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只有实施地理教学生活化,通过实际的地理教学能够得到正确的、积极的验证。

二、促进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对策

1.让学生生活地理化以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

首先,可以从学生身边的事情来引入。在寒暑假,学生一般会出去旅游,以增长见识,欣赏风景。教师可与学生沟通他们的出游计划,帮助他们设定合适的路线,提前准备好当地餐饮、酒店、交通的相关信息,引导他们看地图。

其次,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当地的特产,继而引出当地地理要素的相关分析,鼓励他们自主探究,增强独立自主的能力和敢于担当的责任感。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掌握了地理知识,还能地旅游时自豪地解决很多问题,提高自身生存的能力。

2.提高教师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积极性

教师在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态度,要掌握好跨学科的一些相关的知识,掌握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掌握最热点前沿的新鲜事物,能和学生有共同的语言。让学生在教师身上能捕捉到惊喜,这样学生才会喜欢老师并喜欢地理这门学科。那学生学起来也会更加有劲,能以更积极的情绪来学好这门课。教师才会相应地产生成就感,产生教学生活化的动力。

3.通过案例授课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

案例教学法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思考、理解而形成理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些是教师精心准备来自生活、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实施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教师应该抓住地理知识本身取之生活、用之生活的特点,积极地去查找一些与我们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案例,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活案例,以训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以致用。

4.搭建自由展示的平台,把学生联系生活的主动性激发出来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活动,为学生搭建表现自我的平台,如“大家讲”栏目。由于学生地理方面的知识还不是很丰富,要以课本的知识为基础,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提问,让学生自己结合日常生活去探索解决问题的答案,将过程和原理整理出来,并在讲台上以讲课的形式讲给同学听。这对于性格开朗的同学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但是要实行小组推荐、轮流坐庄、教师点将等方式的逐步过渡,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能让更多的学生在讲台上展现自己、锻炼自己。这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地理知识,同时还丰富了其他同学的知识面。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在自行探究和讲解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联系生活的能力和水平。随着学生地理知识的进一步积累,可以提高学习的难度,如要学生就近期生活中发生的奇怪地理现象、至今尚未解答的神秘地带等自然地理的范畴或者是国家破产等经济地理的内容来进行演讲。要多鼓励学生把生活中自己关心的一些地理话题讲出来,还可以把自己的新发现讲述出来共同质疑与分享。虽然他们的演讲有很多的不足,但对于他们而言,这些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对他们的生活是有用的。只要学生能认识到这些知识对自己有用,学生就有学习的动力,就会逐渐养成观察习惯。

地理本生活,生活遍地理;教学本生活,生活促教学。有效的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作,教师只有不停地探索研究,地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才能更加深入,地理教学生活化才能往“帮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这个方向走,教师、学生才能真正领悟“生活处处有地理”“地理处处见生活”的真谛,感受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运用自如及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参考文献:

[1]刘旭东.生活世界理论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07).

篇7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深入发展,初中地理教学要求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准确把握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并将其与课本教学内容以及大纲教学要求紧密结合,以此促进学生地理生活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因此,生活化教学策略有利于教师转变初中地理教学的传统理念,将知识本位逐渐转变为能力本位,进而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一、初中地理教学问题分析

当前初中地理教学,在教育手段、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以及对学生的重视程度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变。但就其发展现状来看,依旧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其一,学生掌握的地理书本知识比较片面,对知识的英语比较欠缺。教材中提到的许多地理现象,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都难以实现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其二,教师教学手段枯燥导致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较低。地理学科被成为文科中的理科,这对于一些文科偏好的学生来说,地理学习就会产生一些困难,其中包括数字计算、公式记忆等,这些都会成为学生地理学习的障碍。加之教师教学手段相对枯燥,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认识只能停留在一些枯燥的数字计算与公式或者理论知识记忆阶段,不利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其三,教师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往往处于被动局面,即教师传授什么,自身就接受什么。在教学过程中理应有的实践和操作,都没有体现出来。这些都是当前初中地理教学的问题,而生活化教学恰好可以有效弥补与改善这些问题。因此如何将生活化教学更好地融入到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当中,就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二、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情景

开展初中地理教学,其重要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掌握基础地理知识,并且通过基础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认识大千世界,将地理知识带入到日常生活当中,以期通过利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在这一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注重生活化情景的创设。教师要找到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地理事物,与课堂教学进行结合,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于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对于新知识的认知与理解。例如,教师在讲到“多变的天气”这一节内容时,如果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将一年中的节气按照顺序背诵下来,那么将非常不利于学生个人的学习,也不利于学生的记忆,很有可能过不了多久学生就会将从前记忆的知识遗忘。所以教师就可以进行生活化教学情景的创设,比如选择立夏这一段时间中,某地的气温变化数值,然后分析该地区风向、天气、温度之间的变化,并且分析其中的关系。这样就可以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现象和地理学习紧密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将地理知识进行渗透。

(二)关注挖掘乡土资源

实际上初中地理教学中,许多知识都是出现在人们身边的,而这些都是可以作为重要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开展学习的。所以教师要具备挖掘身边乡土资源的能力,丰富地理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提高学生对身边地理事物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生活中地理事物的探究精神。例如,“水资源”这一部分知识,教师在进行讲解的时候,除了要利用课本当中涉及到的一些数据和理论知识,也应该依据课本给出的分析思路,从现实角度着手,从现实中找到与书本内容相切合的现象。教师可以带学生到当地进行水资源情况的考察,包括水资源丰富程度、水资源污染程度以及水资源有效利用率等,都可以成为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身边乡土资源挖掘的重要展现。而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到当地水资源调查工作当中,对于这些数据都有了明确的认识,所以学生从内心就会形成对是资源的节约意识以及对水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这些身边乡土资源的挖掘更有利于学生提升观察能力,对学生个人接受初中地理知识也有所帮助。

(三)加强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

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陶行知曾说“知行合一”,所以在完整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对于学习、实践二者皆不能忽略,且二者只有充分结合,才有利于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后实践的内容,这些可以放在课堂教学之后,也可以放在假期阶段,如让学生将自己和父母出去旅游时的照片拍摄下来,在课堂学习的时候拿来与大家分享。可以分享照片中拍摄的景物,辨别当时的季节,气温、天气、风向是如何变化的;也可以与同学共享当时选择的交通方式且简单分析这一交通方式的利弊;还可以与教师探讨自己去旅游的景点属于怎样的地貌,这一地貌具有怎样的特点等等,这些均会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实用性,增强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

(四)地理教学为学生现实生活服务

初中地理教学最终要实现到生活的回归,始终秉承学习内容为生活服务的理念。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现象,或者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例如,“地球的运动”这一章节内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太阳一天当中的变化轨迹,并持续观察一周,每天同样的时间点,太阳的位置是否会发生变化。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从表面看来太阳是围绕自身自东向西转的。但是教师也要及时地告诉学生,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地球是围绕太阳转的,所以我们自身也是围绕太阳转动的。这样的教学方法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会让学生更乐于去探究知识,对于提升地理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束语

初中地理教学,要注重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融入,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实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水平,提升学生地理学习效果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地理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16):104.

篇8

关键词:地理教学;回归生活;生活化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活的地理环境及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可以说地理学科原本就根植于生活,是由“生活世界”提炼而成的“科学世界”,地理新课程标准最基本的理念是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教学生活化开放地理教学,突破课堂教学空间,通过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一、用生活知识解读地理问题

“建构主义”学派认为,知识不是受纳的,而是通过学生的经验建构的。实际上,学生在学习地理时,由于地理学习对象尺度大,距离遥远,地理过程过于宏观抽象、难以直观细查等原因,常常在认识地理特征,理解地理概念、规律、原理时产生障碍,逐渐产生学习地理的畏难情绪,降低学习地理的兴趣。

生活世界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是无穷无尽的地理教育资源。一旦教师将生活中的地理教育资源与地理教材知识两者相融通起来,学生就会感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就有可能深深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和价值,就有可能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动机。

例如:在教学“热力环流”时,教师可先布置学生回家烧一锅开水,注意观察锅里沸腾的开水,中间和锅边水的运动方向;或者烧一小堆纸,观察纸片和灰烬显示出的空气流动路线。又如,在学习“天气和气候”一章前,提醒学生注意收看天气预报,并自觉养成每天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学生在收看天气预报的过程中,熟悉了一些常用的天气符号,这样学生在家里无意当中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学生家乡的地理资源,联系学生熟悉的地理现象,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良好思想感情。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创设还有很多其他的形式,教师要深化生活实际和教学知识点间的联系,并且有意识的在知识讲授中列举生活化的教学范例。这样用生活知识解读地理,将较为抽象的地理概念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既让学生感到亲切真实, 极大的降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难度,并且能够给学生的知识应用提供良好平台,进而深化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吸收,同时也激发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

二、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地理环境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影响深远,可以说,自然地理中的每一个因素都会对人们的衣食住行产生作用,每一种日常生活又会受到多种地理因素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挖教材,帮助学生找到课本知识与生活间的联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如在教学“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时,我先给学生出示了一些图片:南方的尖顶房屋,北方的平顶房屋;内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云南傣族的竹楼,爱斯基摩人的冰屋,等等。然后让学生分析比较其不同及其原因,从而说明:聚落的外部形态、组合类型等都深深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

又如在讲述“气候或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给学生提出生活中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夏天更多的人穿白色衣服,而冬天则有更多的人穿深色衣服?”同学讨论总结之后,一些头脑反应较快的同学则能举一反三地列举其他一些例子:阿拉伯地区的居民服饰为什么以白色长袍为主,我国藏族牧民则穿一件胳膊可以露出来的“不对称”的藏袍,等等。

将日常生活现象与其地理背景分析结合起来,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与地理环境是唇齿相依的,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学会从地理的视角认识、理解生活现象,进而为学生更好地欣赏生活,适应生活,规划生活奠定基础。

三、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从生活与教学的关系上说,生活决定教学,而教学要通过生活实践才能显示力量而真正成为教学。从整个自然界到人类社会,生活处处有地理,学习地理的目的,就是要发展、完善生活。因此,地理教学应扩展时空,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去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结合课堂上讲到的一些知识以及特定的地域环境来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当置身于这样的地理环境时应当做哪些相应的准备工作,当出现突发的事故或者不好的天气时自己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这将会极大的考查学生对于学过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是对于学生思维能力、问题理解与分析能力以及知识的应用与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这不仅充分体现了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发挥的教学优越性,这也会极大的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在进行“环境问题”的教学时,对环境污染的危害问题,教师没有必要过多讲述,而是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在调查中,了解环境污染的现实,明白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并能在探究中找出解决环境污染的办法。从身边的现象,如乱扔垃圾,乱排废气、废水及噪音污染等,使学生懂得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又如学习“生态农业”,可以结合食品安全,现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吃荤菜怕激素,吃素菜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提出问题“如何发展生态农业”,这时候学生就有话可说,情绪高涨,各抒己见,回答热烈,学生非常活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再如在讲完“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后,我让学生思考在城市规划中应如何加以应用;在讲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后,让学生思考在建造房屋时应如何应用(房屋的朝向、前后的间距、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等)。学生在调查中亲身体会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思想。

篇9

初中地理作为学生学习地理的起步阶段,对学生往后地理学习水平和能力有着极大的影响。如果教师只依托教材内容进行填鸭式教学,可能因为课堂教学脱离生活实际,导致学生难以有效实现知识内化,无法充分提升其地理学习水平。生活化教学提倡在进行理论传输的同时,积极结合与地理知识有关的生活背景、人文焦点等内容,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鉴于此,本文对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生活化教学;初中地理;有效运用

由于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许多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都以书本理论灌输为主,这样虽然能够将地理原理、概念等基础知识教授给学生,但没有很好地结合生活实际,不仅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不利于学生充分理解理论知识,因此学生难以做到举一反一,无法将地理知识有效运用到生活中。如果教师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进行初中地理教学,则能够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与地理有关的事物,较好地增强其地理认知和应用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一、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简而言之,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地理学习需求,有效结合地理文景、生活环境,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指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从而营造既和谐又轻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求知欲能够得到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有效的调动,为有序开展课堂教学提供良好的保障。如在进行“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有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寓教于乐的方法,先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然后结合趣味性的故事进行知识点的深化传授。故事是这样的:有个叫汤米的美国学生酷爱旅游,于是他趁暑假来到中国游玩。汤米的第一站是北京,可他刚下飞机就遇到大雨,所以他马上买了雨伞;紧接着汤米在新疆玩了半个月,买了很多特产,而这段时间一直艳阳高照,所以汤米怕东西放不下,就扔掉了雨伞;后来,汤米又去了广州,可是因为没有雨伞,他刚出去游玩就被突来的大雨淋成了落汤鸡,汤米不禁感叹自己实在太倒霉。紧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思考:请大家联系我国的降水时空分布规律,想一想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在讲述汤米的故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的基础知识,所以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学生基本都可以给出较好的回答:在夏季风的作用下,我国降水量自西北至东南地区递增,所以夏季东部南方的雨季很长,北方的雨季很短[1]。因此,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汤米不太清楚我国的降水分布规律。可见通过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和教师有效的引导,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热情。

二、布置生活化作业,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是一门有较强生活化和实用性特征的学科,主要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事物,合理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长久以来,教师都是以初中地理教材为依据,挑选习题布置地理作业,这样作业形式不够多样,而且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机会非常少,因而难以有效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如今,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这股改革浪潮下,师生对素质教育的关注度和重视度越来越高,对初中地理作业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不仅要符合学生学习需求,而且要充分联系生活实际,以便学生既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又从中领悟到地理的独特魅力,知道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对常见的地理现象进行分析,解决遇到的地理问题。因此,教师可以适时布置一些生活化的练习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实践的意识,使其从运用地理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完成基础教学以后,教师可以布置若干和生活实际有关的练习题。如坐飞机从乌鲁木齐到北京的时间为3个小时,以相同的航线和速度,从北京出发到乌鲁木齐的时间却要3.5个小时,为什么会发生上述现象?又如古诗中有佳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里所提及的“春风”和“梨花”分别是指什么,请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详细说明原因。再如一天之内,太阳到达最高高度的时间是中午12点,但是根据生活经验,一天之中,中午12点是最热的时候吗?为什么?上述问题都涉及现实生活,如果教师适时适量地布置这样的地理作业,长此以往,学生便能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运用地理知识思考、解释生活现象的意识,因而对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

三、积极引入时事热点,促使学生产生心灵共鸣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初中地理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入时事热点,促使学生产生心灵共鸣,更集中精神听讲,更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3]。例如,在进行“生态问题”有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我国自2008年以来哪些地区、什么时候发生了较大型的地震,以及其震级等信息:汶川地震(2008.5.12,8级)、玉树地震(2010.4.14,7.1级)、新源地震(2012.6.30,6.6级)、四川地震(2013.4.20,7级)、于田地震(2014.2.12,7.3级)、定日地震(2015.4.25,5.9级)。同时,播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视频或图片,说明地震对人类生命和财产等方面造成的损失,引导学生对生态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然后再提出问题:2016年我国有什么地区发生了地震?地震形成的基本条件有哪些?如此既迎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产生心灵共鸣,又较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更好地实现知识内化,从而切实增强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可靠的教学方式,生活化教学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将其运用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打破以往教学方式的局限,使学生的共鸣和求知欲望得到激发,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时引入时事热点,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布置一些生活化的地理作业,以有效增强教学效率和质量。

作者:张苏琴 单位:新沂市黑埠中学

参考文献:

[1]赵丽琴.探讨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J].新一代月刊,2015,53(2):159.

篇10

1.以实用性教学为原则,提升初中地理教学应用价值

初中地理教学的要旨在于学生知识掌握与运用的能力得到全面培养,为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提供前提条件。从这一基本方向来看,有效渗透实用性教学理念是教学发展的关键,帮助学生形成知识内容的认知心理。将地理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相应知识应用部分与具体的实际生活元素的结合,全面引导学生对教学知识内容的正确认知心理,促使学生能够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形成相同的学习心理。推动学生知识理解与掌握的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且对教学实用性原则的有效落实提供重要的保障作用,体现初中地理教学在新课标教学背景下所具有的应用价值,满足教学发展的切实需求。

2.以探究能力培养为基础,有效激发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各学科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从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理念可以看出,通过实际生活的具体应用,引发出学生相应的问题,同时学生结合教师所提出的生活问题进行思考,而教师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具体思路进行正确的引导,为学生学习产生相应的铺垫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探究性教学模式,全面培养学生的知识研究与应用能力行,促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够不断提升,让学生充分认识初中地理学科具有的现实性,从而达到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基本目标。

二、立足教学内在价值,满足初中地理教学实用性要求

1.针对教学内容,融入生活性元素

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探索性,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但是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并不能对学生学习兴趣产生相应的带动作用。将生活元素进行有效地融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生活元素的应用主要体现的不仅仅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更重要的则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及学习态度,对有效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提供了内在推动作用,满足学生学习心理的发展需求。

2.结合生活实际,展现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特征

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构建的合理性,能够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具有潜在的推动作用。从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有效填充生活性元素,促使学生能够以实际应用为载体,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过程变得更为直接,并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切入角度形成有效的启发。这是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知识理解与掌握能力形成直观培养的根本体现,也是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进行引导的关键,为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产生全面的促进作用,生活化教学理念所具有的功能性同时也能够得到更为深入的挖掘。

3.培养实际运用能力,丰富教学知识生活元素

有效融入生活元素,从客观角度来讲是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具体深化,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实用性,提升教学效果。促使教学过程中能够展现出生活实际应用的价值。

三、结语

篇11

一、实施生活化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的重要性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成功的地理课堂教学应当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师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尽快地了解学生、熟悉他们,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地理事物入手,借助学生容易理解概念、规律、原理的生活背景及熟悉的生活事例、现象作为支架,恰当地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跳一跳,够得着”,这将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更多的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努力价值和成功乐趣,培养起他们积极进取的心态和信心,为进一步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益创设有利的情景和平台,以更好的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活跃思维,化解教学难点。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学生感到自己有能力学好地理,学的懂地理,不断地能从课堂上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时,才会形成对地理的兴趣和信心。

二、生活化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方法

1.从乡土地理入手,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乡土地理就在学生身边,是他们熟知又易于理解和接受。地理教师应指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人事物景,多看勤看,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讲述季风概念前,教师让学生预先观察:近段时间,学校操场上国旗是飘向什么方向的?永春在一年中的不同季节,国旗的飘向都一样吗?学生联系了初一年学过的野外辨别方向的知识,分组进行实地观察,并查阅相关资料,最终找到了风向变化的规律。

季风气候则是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生活中的地理教师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善于捕捉一些有趣、有价值的地理现象,引导学生注意这些地理现象的变化、发生、发展过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进行分析讨论,学生在观察中培养了兴趣,学会了知识。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是生活化的地理教学策略实施的前提。

2.精心创设地理课堂的生活化情景,促进学生新知的生成

教师对学生原有经验、生活体验、生活环境和学习预期要十分了解,才能精心预设课堂,适时地将生活中学生随手可得的例子有效地融合、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促进新知的生成。

在学习季风的特点时,我让学生认真观察“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图2),回答:“冬季风和夏季风各用什么颜色的箭头表示,它们的源地分别是什么地方?风向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温度和湿度)?”

一连串的问题,学生较难准确的回答,这时我们如能给学生点拨,让学生从图中冬(蓝色)、夏(红色)季风箭头标志颜色的差异,体验蓝色是冷色调,说明温度较低、较冷,发生在冬季;红色是暖色调,说明温度较高、较热,发生在夏季。再让学生观察冬夏季风的吹向,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根据我们生活经验可推断:冬季从陆地吹来的风,水汽含量少,比较干燥和寒冷;夏季风风向相反,从海洋吹向陆地,夏季从海洋吹来的风中将夹带大量潮湿的水汽,温度较高,容易带来降水。

接着引入近段时间寒潮(冬季风)频频南下,我们虽然生活在永春,也时常感受到大风、降温的天气现象,体验到嘴唇变干、脸颊干裂、容易口渴,很快明白了冬季风寒冷干燥的特点。为进一步加深印象,巩固知识,教师引用生活中的谚语:“一个人如果好吃懒做,会怎么样呢?”。许多学生会说:“只能喝西北风了,或就没有收获了”。教师追问:“西北风给我们的是什么感觉呢?”学生可能会说:“那可是寒冷、刺骨”等答案。教师反问:“为什么喝的是西北风,而不喝东南风呢?”学生立即明白了,吹东南风舒服多了。在教师引导、调控下的生活化教学过程是生活化地理教学策略实施的关键,它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活跃课堂,开拓思路,提高能力。

3.创设生活化情景,巧用图像化语言,化解教学难点

地理知识主要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和周围世界,课堂情景的创设能很好地把生活中出现的现象浓缩到情景中,通过课堂看世界。教师教学时,除用好教材,还要能从生活中选取那些有效的,可以促进学生新经验增长的事物或情景,使之成为学生学习更高一级新知的支架,才能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创设生活化情景,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是生活化地理教学实施的模式,教师把课本中抽象、枯燥的文字材料带到一定的情景中去,转化为学习的背景,让学生不断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情景中体验、联想、活动、探究,达到想象力、创造力和学习方法的发展。

4.动态模拟生活化教材,尝试课堂表演,帮助学生领会地理原理

动态模拟生活化教材,让地理事物和现象“动”起来、“活”起来,是生活化的地理教学策略实施的有效手段。讲授锋面雨的形成和锋面雨带的推移时,教师如果只干巴巴的讲述冬夏季风相遇容易形成降水,由于不同月份冬夏季风势力变化,会进进退退,雨带就会随之推移形成降水,学生听起课就会感觉太无味了。此时借助PowerPoint等软件进行动态模拟演示锋面雨和锋面雨带推移的过程,不但非常方便、快捷,而且可以增强直观感,便于学生的理解领会。

教师还可以根据初中生活泼、好动、好玩、好表现的心理特点。让两个学生上台,一人扮演夏季风,一人扮演冬季风,让他们相对站立,伸出两手,推一推、比一比谁更有劲,当其中一人力气更大时,另一人就被推着走,雨带就会随之推移;当两人力气相当、势均力敌时,雨带就相对稳定在一地不走,形成的雨量不太大,但是降雨时间较长的“梅雨”天气。学生由此就容易理解冬夏季风正常进退,雨带推移形成风调雨顺的情景,或反常进退形成雨带滞留,导致南北方旱涝灾害。贴近初中学生心理特点的课堂表演,不但为学生创设一种具体生动的情景氛围,置身于一定的生活教育环境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情绪,从而获得身体、心灵的解放和主体的自我发展。

5.让地理回归生活,为生活服务

让地理回归生活,为生活服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新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或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季风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时,从我们三餐的主食(大米)入手,从“水稻”字义上理解其喜欢生长在有水的地方(水田),喜欢湿热的气候,而季风气候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得当的特点,就非常适合水稻的种植和我国农作物的耕种。

根据地理学科的较强时效性,及时融入时事和身边的地理素材,让地理课堂教学与社会发展、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篇12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321-01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基本理念应该是指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地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地理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地理知识生活化,生活地理化,让学生在课堂中经历、体验、探究和感悟。只有植根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地理教育,才是具有强盛生命力的地理教育。笔者结合自己长期的教学实践,谈谈地理生活化教学方法。

一、建立地理与生活的联系

初中生大多处于心理年龄成长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是最为强盛的。教师在教授初中地理时,应当紧紧捉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将地理课堂生活化,不仅仅是为了让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还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会观察生活,学会思考,将身边的生活事物与地理知识相联系,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建立地理课堂生活化的关键还是在于学生,让学生独立地建立生活与地理知识的连接,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敢于探索、敢于发现,通过切身体会来理解课本知识,并且能够将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个过程也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指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寻找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例子。在学习自然地理时,由于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对于知识很难理解,教师就应当根据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让学生理解知识。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时,可以让学生用手电筒照着地球仪进行转动,从而更加深刻、直观地感受地球运动的方向、意义等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不仅仅认识到生活处处有地理,还让学生轻松地体会枯燥的地理知识,感受到地理带来的乐趣,加强了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独立进行知识与生活链接的能力。

二、从乡土资源入手,培养学生对生活地理的洞察力

细心的地理教师会发现,其实很多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素材。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善于从身边的乡土资源入手,来加强地理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引导学生对自己身边比较熟知又感兴趣的地理现象多观察、多思考,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对地理奥秘的探究兴趣,更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多看、勤思、爱学习的好习惯。例如,在讲到“水资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当地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水资源的污染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然后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水资源节约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这对学生观察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将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以创设生活情境为导入点,促使学生生成新知识

初中地理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室环境、课文文景以及学生的心境来让学生对地理教学进行情感体验。学生在与自身密切相关的情境当中感受和体验,更能产生求知欲望,并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以此来对地理知识进行愉快地感受和体验。比如,在讲授《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故事情境,以此来把学生带入到学习当中来:有一位巴西人在暑假期间来我国旅游,在北京旅游时,北京下起了一场大雨,于是这位巴西人就赶紧买了一把伞带在身边。接着他去了新疆,新疆的民俗风情以及辽阔的边疆把他深深地吸引住了,但是他在这里玩了半个月雨伞都没有派上用场,于是他就把雨伞扔掉了。然而就在他去广州旅游时,大雨又开始下起来了,这位巴西人不禁懊恼地说:我怎么这么倒霉啊!在学生的欢声笑语当中,教师问学生:通过研究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讨论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我国的降水有什么分布规律?学生通过积极讨论得知:我国的降水量受夏季风的影响从东南向西北地区逐步递减,这就造成了在我国夏季,西部全年少雨而东部南方有着很长的雨季,北方则有着很短的雨季,不是这位巴西人倒霉,而是他对我国的降水分布规律不了解。通过教师合理的引导以及准确的调控,学生的情感被有效激发,课堂活跃起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还促使学生生成了新知识。

四、让初中地理回归生活,为学生现实生活服务

让初中地理回归学生的生活并为学生的生活服务,是地理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所以地理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新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或解决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在讲到“地球的运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太阳一天的变化,每天不同时间点太阳的方位,然后问学生太阳是不是围着学校自东向西地转,学生一般会回答“是”,然后教师告诉学生他们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因为地球是围着太阳转的,所以是学校在围着太阳转。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都在迫切的想看一下地球围着太阳转的具体情境,从而为教师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学生掌握这部分的内容后,再将学生拉到野外,教导学生如何在野外辨别方向,从而实现了地理知识向生活的回归与服务。

总之,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运用生活化的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关注焦点时事,让地理走进生活,促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知地理,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学以致用,达到初中地理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海丽.构建生活化地理教学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下). 2011(07).

篇13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学习积极性

一、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在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辅导性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思索、探寻地理知识,并且通过有效地运用日常实例来教学,以充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七年级上第一章“地球的运动”,可以通过地球的运动引起的有趣自然现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本章知识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在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的教学中,可以询问学生一年四季为什么有差异巨大的冷暖变化?南方北方为何在气候上有如此大的差异?利用这些身边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们去探索地理无穷无尽的奥秘。此外,通过地理知识与历史事件的紧密联系结合,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中,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各种天气状况。比如非常著名的厄尔尼诺事件。通过对这些延伸的气象灾害及其应对措施的了解,也可以增强学生们对这些气象灾害的科学防范意识。

二、课堂实例演示,将抽象知识具象化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相比枯燥乏味的文字阐述,图表图画往往更受欢迎。在课堂上,教师将抽象的地理知识以生动的图画放映出来,会使课堂显得更加生动有趣。置身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也更容易对这些图画知识形成深刻的印象,也提高了自身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力和分析能力。比如,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单纯看字面的解释很容易让人迷惑,但是通过图画的形式就一目了然了。在地理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在大家了解日食、月食形成的原理后,通过学生手持玻璃球、乒乓球、排球运动的方式将月亮、地球、太阳的位置关系生动地展现出来,让其他同学去猜想可能产生的地理现象。这样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观察积极性和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会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探索地理这一学科无穷无尽的奥秘。下面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案例:师:同学们知道陕西省的轮廓图是什么样子的吗?生:记不太清楚了。师:那同学们知道陕西省哪儿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十大发现之一吗?生:这个我知道,是秦兵马俑。师:不错,正是秦兵马俑,不过同学们仔细看看,有没有觉得陕西省的轮廓看起来就像个蹲着的兵马俑呢?生:果然很像。师:同学们这次记住了吧?等你们哪天到了陕西旅游,可以好好地去兵马俑参观一下。生:肯定的。这种互动的学习,将地理标识与生活中常见物品或者耳熟能详的东西相结合,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更详细的认知,教学效果显著。

三、走进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思维分析能力,初中地理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通过地理知识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发现,不断学到新的知识。让学生通过对身边气候环境变化的观察来学习地理知识,是地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亲切感受到地理知识无穷无尽的奥秘,这对很多学生来说都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比如,教师在讲“中国的经济发展”(八年级上)这一章时,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让这几个小组通过书籍、咨询长辈等多种方式去准备有关的材料。这个准备的过程,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以及与他人沟通的能力。这样融入生活中的教学有助于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地理老师可以让学生们以游戏或者组织野外考察的方式来了解无处不在的地理知识。在大自然中寻找地理现象的活动,会使学生们对学习地理充满兴趣,对地理课也会渐渐充满期待。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发掘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小组,让这几个小组在日常生活中去挖掘某些地理现象,比比哪个小组发现的地理现象最多。学生们在这个游戏过程中,不仅可以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还可以开阔眼界、发散思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并且让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最终达到在生活中灵活实用的目的。总之,这种生活化的初中地理教学,不仅将抽象的地理知识与身边可感可触可视可闻的所有事物紧密联系起来,也让学生的潜力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一名优秀的地理老师,更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杨继才.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4.

[2]何慧.初中地理趣味性教学初探[J].俪人(教师),2014.

篇14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教学控制;教学语言;教学场景

由于地理知识来源于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理论,尤其是对日常地理知识的学习时,可以有效地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场景,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脉络的梳理与整理,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度掌握与广度延伸。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将地理学习与地理运用结合起来,将地理教学与地理思维结合起来,将地理考核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好初中地理教学工作。

一、提供教师对地理教学知识点的分析,找出与生活实际最密切的教学内容

1.老师应该积极做好对地理知识的分析,将其中适合生活化教学的内容选择出来

老师应积极做好对地理知识脉络的梳理与分析,尤其是应该找出其中符合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一方面提高老师对教学知识的熟练程度以及逻辑体系,另一方面强化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比如,在进行中国各省简称的学习时,老师可以通过各省代表文化c简称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地理教学,加强学生对省份简称的熟练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积极做好学生的学习能力调查,找出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生活化教学模式

老师应该积极做好对学生学情的基本掌握,尤其是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以及差异化的地理学习需求,结合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以及综合性学习要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生活化教学模式选择,将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作用,提高学生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中的学习效果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积极进行教学场景建设,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形象化认知与理解

1.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抽象化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老师应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做好对现代地理知识的教学延伸,尤其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视觉呈现效果,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形象化感知与理解,进而提高学生对关键知识点的掌握。比如,在进行中国少数民族的学习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少数民族服装、风俗、地理环境、饮食等方面的详细化展示,提高学生对少数民族之间的差异化认知,进而提高学生对该类地理知识的梳理掌握与理解。

2.积极使用生活环境中的案例,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具象化认知

老师应该积极营造生活化的教学场景,提高学生对某一个地理知识点的形象化认知,尤其是提高学生对地理逻辑以及地理思维能力的掌握与理解。比如,在进行中国产业的学习时,可以让学生来说说看自己生活与哪些行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然后将这些行业按照不同的产业进行划分,提高学生对产业划分以及产业之间的差异化认识,进而提高学生对中国产业机构的理解。

3.积极采用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逻辑的理解与掌握

老师应该积极利用教学辅导工具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知识运用的理解与掌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在进行等高距与等高线的学习时,老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辅导工具,一方面让学生进行等高线的自学与使用,另一方面加强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联动与沟通,提高学生对等高线、等高距的理解与掌握。

三、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完善自身的地理知识脉络梳理能力

1.积极提高学生的系统化学习能力,尤其是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记忆逻辑与思维逻辑

老师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系统化学习能力以及逻辑记忆能力与思维能力。由于地理知识本身具有明显的分散性与连贯性,加之地理知识的逻辑性与思维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应该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地理逻辑能力的提升上,只有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进行全面的提升,才能真正做好初中地理教学工作。

2.强化地理知识与文化知识、风俗知识之间的融合统一,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好地理知识与文化知识、风俗知识等方面的融合与统一,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详细化认知与理解,比如,将地貌知识与生活习惯、服饰、居住环境等结合起来,将会对学生的综合认知以及感官体验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该知识点的体验式记忆,进而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逻辑以及关键点的掌握。

总之,初中地理教学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关键,因此,老师一方面应该积极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形象化认知,另一方面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地理逻辑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扩展知识的能力,实现学生综合地理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地理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

[2]卢佳.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J].神州(旬刊),2013.

[3]张初漾.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