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范文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2:3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

篇1

关键词 地理教学 生活化

1地理教学生活化的优点

1.1有利于体现地理学科的价值

地理学科具有科学、文化、生活、社会价值等诸多价值,特别是我们当前正在大力提倡建设和谐社会,强调社会责任感,地理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保护地理环境的责任感。由于传统地理教学的弊病,使得原本非常生活化的地理离学生疏远了,以至于他们产生疑问:“地理学了究竟有什么用?”因此,突出“对生活有用”的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能够让学生感觉“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对地理学习建立一种需求感―我需要地理知识,同时也建立了一种责任感―学好地理知识是一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

1.2有利于增强生活能力

鉴于学生缺乏生活技能的倾向,地理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有关地理技能的操练,有效地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生活能力,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更大程度地满足生存的需要。

1.3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地理的乐学心理

乐学,指学生喜欢学地理。学生要能乐学,就要培养其兴趣爱好,激发其求知求新的欲望。五彩缤纷的生活景观,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现象与问题,会引起他们的好奇感和探究心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只要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经常将生活化的素材带入课堂中,运用适当的教学技巧,学生的兴趣会大大增强。而且地理教学生活化,真实自然,记忆深刻。良好的地理基础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将为高中地理的学习和走向社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2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方法

2.1利用乡土资源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观察身边的生活,让学生自己真切地感受地理就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例如,人教版八年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在这一章节中,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多样的气候特征以及不同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地区。在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时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教师可以联系学生所在的地区及季节向学生阐述该地区的气候特点。例如,冬季北方松花江沿岸的雾凇和哈尔冰城市中的冰雕,夏季热带海南三亚的度假胜地。以此为对比,利用乡土地理资源,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气候类型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进而使学生明确气候和农业的密切关系,学会利用气候资源,因地制宜来发展农业生产。又如人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作为初中地理的第一课时,教师应给学生树立信心,让他们了解到地理来源于生活,离不开生活。在讲解书中的图片―――“风沙掩埋了古文明”这一隐含知识时,可以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得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论。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讨论自己家乡的变化,锻炼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2精选生活实例

初中地理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结合生活实例,通过与实际生活结合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与思维能力。同时可以通过思考、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地理现象的生活实例,从中总结出一般性和特殊性的规律,有助于学生丰富自己的地理知识。此外,教师结合的实例应该具有时效性与代表性,如与地理某个知识点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教师应结合热点分析并让学生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让学生将学到的地理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提高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效率。例如,初中地理教师可以提供“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成功对接的热点背景材料,让学生进行四个步骤分析解决问题:第一步,提取信息。从所给的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第二步,找到隐藏信息。把材料中和答题有关的隐藏信息找出来;第三步:知识反馈。思考所问问题与书本上哪些知识点有联系,这些知识点是什么;第四步,整合知识。把所给信息与书本上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得出答案。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

2.3加强生活实践

在“做”中学地理,是陶行知“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实现“教、学、做”之间的衔接与融合,充分发挥地理课程需要实践、易实践的教学特征,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地理课程的生活实践当中,进而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例如,新学期结束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一定的生活实践任务,收集自己在外出旅游时的导游图或照片,然后在开学后拿到课堂上一起分享,并借此进行延伸,引出如何看地图、如何在野外辨别方向、如何画线路图、怎样选择交通方式、怎样对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等地理知识,从而真正地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篇2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即根据地理教学内容,选择学生了解和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及现象等,与初中地理知识有机结合,利用生活化、趣味性的素材及方法,将单调而枯燥的知识形象化、生动化,拉近学生与地理知识之间的距离,便于学生更好理解地理规律,深化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一、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激发地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往往能够实现教学效果的事半功倍。生活化的素材及现象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能够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将初中地理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能够将枯燥而抽象的地理知识融入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情境中,增强教学的亲切感和真实性,拉近学生与地理学科之间的距离。如通过一些有趣的自然现象以及运用多媒体辅助播放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综艺节目等,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2.深化地理知识理解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以及形象思维过渡阶段,思维特点决定他们要想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就需要获取直观的认知,从直观认知上升为理性认知,从而实现知识内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入生活中的素材和案例,能够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大量直观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对抽象晦涩的地理知识进行深刻的理解和灵活的掌握[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如有关环境保护的重大事件、当地工业园区的分布、旅游业的开发等,可分享五彩缤纷的自然风光,奇妙的自然现象,典雅的民风民俗以及层出不穷的地理事件等,有助于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3.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基本目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做到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培养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走向生活是初中地理课程的新理念,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将学生引入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引导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通过走进大自然、参观考察、调查了解等生活实践,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通过学生亲生参与体验,有助于更好理解地理规律,掌握丰富的地理知识。

二、生活化教学的应用

1.课堂导入生活化

教学导入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将课堂教学主要内容引入进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开端。初中地理知识有着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科学合理、生动形象的教学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师可以利用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导入教学,加强地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以此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2]。

例如,讲解初中地理七年级第一章第一节“地球仪的经纬线和经纬网”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旅游视频集锦,剪辑不同旅游者在不同旅游地区的片段,展示世界不同地区的地理风光和风土人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便于学生理解地理知识。

2.情境渲染生活化

情境渲染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构建形象的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地理情境体验中实现知识建构。情境渲染生活化要求教师将枯燥的地理知识与有趣的生活现象和生活体验相联系,渲染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3]。

例如,讲解初中地理八年级第一章第三节“中国的民族”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以及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分布特征,可以在学生了解本节课的知识基础上,设计“民族知识小竞赛”。利用大量图片及视频等,将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直观呈现,将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通过学生分组亲身参与民族知识小竞赛,以拓展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3.活动设计生活化

活动设计是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实践活动,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并体验,以深化地理知识,实现理论与生活实践的结合。生活化教学的应用可以打破课堂局限性,组织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并提升学生利用地理知识思考与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讲解初中地理八年级第三章第三节“我国水资源的保护”时,要让学生明确水资源的保护须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在课下观察并记录生活中水资源浪费的现象,引导学生针对浪费现象探索节约用水的做法,如家庭浇花,宜用淘米水、茶水、洗衣水等;家庭洗涤手巾、瓜果等少用水,宜用盆子盛水而不宜开水龙头放水冲洗;洗地板用拖把擦洗;淋浴时可以关掉龙头擦香皂;手洗衣服以及及时关掉水龙头等,通过观察与思考、交流与行动等可以更好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养成他们良好的节水习惯,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

4.课堂评价生活化

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涉及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的评价,主要方式有教师表扬、学生相互评价及作业和观察,都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到,不借助社会力量、忽视社会需求的教育是一种盲目性的教育,是无能教育,对于初中地理教学而言,教师应当积极实现课堂教学评价生活化,保证评价内容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4]。

例如,讲解完初中地理七年级第三章第三节“降水季节变化”教学内容后,教师可以准备当地四季降水分布图,提出“夏季降雨量与冬季降雨量区别”、“不同月份降雨量之间的差异”等问题进行考察,以此展开课堂学习过程评价。

三、生活化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处理好生活与教材的关系

地理学科与生产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教学视角延伸到现实生活空间中,打破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局限性,为学生构建地理教学生活大课堂,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处理好教材与生活的关系。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和依据,生活化教学并不意味着完全脱离教材,更应当立足教材,全面解读教材,探索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生活元素,找到教材与生活的契合点,以现实生活为依托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和利用,以此丰富地理教学内容。教师不宜盲目地将生活搬入课堂教学中,而是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选取有效素材,围绕教材定的内容进行拓展,保证教材与生活的无缝对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作用。

2.处理好学生与生活的关系

以学生为中心是新课改的核心思想,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生活化教学更应以学生为中心,引入的生活素材要与学生息息相关,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和现象中引入新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保证地理教学真正贴近学生生活,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探究[5]。教师不能主观臆断,要充分分析学生、了解学生,掌握学情,走进学生的生活,以学生的角度审视生活和地理知识,选取吸引学生的生活案例及素材,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的运用十分必要,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生活化教学,将地理课堂教学与生活有效联系起来,增加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能够从容地走向生活、走入社会,为学生创设生活这一大课堂提供平台。

参考文献:

[1] 戴东成.试分析初中地理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33):111.

[2] 李颖.关于初中地理课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的研究[J].华夏教师,2016(06):39.

[3] 穆昌群.以《季风气候显著》为例――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6(15):207.

篇3

在地理教学中,难免会感到理论知识枯燥无味。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靠“讲”,是很难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的,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及地理事物,适时应用于教学中,向学生生动地阐述,让学生乐于接受地理、学习地理、应用地理。

(一)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观察身边的生活,让学生自己真切地感受地理就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例如,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在这一章节中,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多样的气候特征以及不同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地区。在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时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教师可以联系学生所在的地区及季节向学生阐述该地区的气候特点。例如,冬季北方松花江沿岸的雾凇和哈尔冰城市中的冰雕,夏季热带海南三亚的度假胜地。以此为对比,利用乡土地理资源,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气候类型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进而使学生明确气候和农业的密切关系,学会利用气候资源,因地制宜来发展农业生产。又如人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作为初中地理的第一课时,教师应给学生树立信心,让他们了解到地理来源于生活,离不开生活。在讲解书中的图片———“风沙掩埋了古文明”这一隐含知识时,可以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得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论。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讨论自己家乡的变化,锻炼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课堂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情境教学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地理课堂中应将教材内容同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将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化为具体鲜活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地理教学课堂。教材只是教学过程中的工具,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同时还应加入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事例来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这一节地图知识无疑使很枯燥的。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平面图入手,将本校校园的平面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平面图中找到自己的教师或是宿舍。这种利用学生周围熟悉的事物来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无疑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主动想找出自己的教室,想知道为什么平面图中的距离和实际生活中的距离相差甚远。这样也就自然而然导入了比例尺教学及绘制地图的知识,既活跃了原本沉闷的课堂气氛,还能顺势引导学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三)积极投身实践,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于生活中,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因此,地理教学可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走进实际生活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在地理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解释理论知识,解决难题,而不是单纯地让学生机械地记忆知识。在学习可持续发展理念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或是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例如,调查周边环境的污染状况,可以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不同类型及提出自己的建议。除此之外,无论是看云识天气,还是在迷路时利用指南针或是树冠方向来判断基本方位,这些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亲身体验和感知的。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因此,地理教学应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中感知地理的奥妙,学会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

二、结语

篇4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操作能力;生活气息

离开了生活的地理教学,就是空谈,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成功的教学。生活化教学,将生活实际与初中地理教学相结合,用生活案例作为教学的支撑,培养学生从地理视角看待生活、欣赏生活。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开展是必要的、可操作的,已经成为初中地理教师关注的重点。

一、生活化教学实施的可行性

1.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是必要的

很多学生在学习地理时热情不高,根本原因是缺乏学习的动力。这与地理学科的特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考试制度都有一定的关系。

(1)一些地理知识较为抽象不易理解,需要识记的图表较多,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例如地球运动是地理的重要基础知识,所以教材把它放在七年级第一单元中,但是由于这部分知识十分抽象,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吃力。

(2)有些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简单致使课堂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由于受中(会)考压力的影响,学校、社会过多关注学生的分数,有的教师照本宣科,教学内容也过分局限于基本知识点,没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适当拓展,导致“生活地理”的内容匮乏,不能很好地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调动。

(3)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地理学习不重要。许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地理学习在其今后生活中的用途不大,导致在学习过程中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了对生活案例的探究过程,无法体会到地理知识是服务于生活的,故而不知道如何把地理知识运用于生活中。

只有让学生觉得地理学习是容易的,有趣的,有用的,其学习的欲望才会被激发。这就要求初中地理教师要尽可能地将生活融入教学,让课堂走进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化教学。如在八年级地理教学中,“锋面雨”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这时可以借助生活常识“冷水与暖水相遇会产生什么现象”,设计一个模拟实验,学生看后很容易理解。还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地理知识在生活中加以印证,强化实践能力。如学习了“黄土高原”后,可以组织学生对寿宁县水土流失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现状,解释原因,提出治理措施。

2.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是可行的

(1)生活处处皆地理。人们的吃、穿、住、行都打上了地理烙印,政府经济策略同样也离不开地理。如寿宁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都可以从地理视角作出解释。对此,教师可以从生活中获取充分的素材,作为教学案例支持课堂教学。

(2)地理知识具有实用价值。这是地理学科的特色,是其它学科所不具备的,因此,可通过开展丰富的实践内容,如野外考察、实地调查等,让地理知识在生活中得到印证,使学生真正感受地理知识的实用性。

(3)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让地理教学更精彩。计算机、多媒体的普及,使得地理课堂教学更加精彩,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也进一步增强。

二、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对策

1.充分发掘生活中的资源,选择符合教学内容的素材

地理生活化的教学素材来源于多彩的现实生活,地理教师应把学生关心的问题适时穿插于地理教学中,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1)引用学生熟悉的影视、新闻、报刊杂志等资料。教材所涉及的地理知识、地理规律,只要用心观察就可以从这些资料中找到。对生活在寿宁本地的学生来说,其它地方的气候、风土人情,他们大都没有亲身体验过。如果教师按照课本机械地分析某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和气候分布,学生势必觉得枯燥无味。这时,教师可以借助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形成视觉感知,加深印象。如利用影视资料《狮子王》让学生感受非洲热带草原气候旱季、雨季的景观;播放《红河谷》的雪崩视频,让学生感知青藏高原的雪山景观;播放灾难片《后天》,让学生感知自然灾害的无情。通过观看这些视频,可以让学生形成深刻的视觉感受,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2)将乡土地理素材作为课堂教学资源。如寿宁的“车岭车到天,九岭爬九年”――说明寿宁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寿宁古时的三件宝“火笼、蓑衣、地瓜”――说明寿宁冬季寒冷、经济落后、耕地不足。将这些活生生的乡土地理知识与教学相结合,可大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及时关注社会热点。如根据汶川地震,启发学生思考:地震的成因是什么?与日本的某次地震对比,为什么汶川地震灾情更加严重?利用甘肃舟曲县特大泥石流灾害案例,启发学生思考:泥石流发生的条件有哪些?联系寿宁的地形、气候、植被等,我们应当如何防治泥石流灾害的发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社会热点,既让学生将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又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2.用好生活案例,设置教学环节

利用生活案例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学习“黄土高原”时,先播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视频,提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哪些?带来哪些危害?我们应当采取哪些措施保持水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目的会更加明确。

生活案例还可以作为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地理原理和地理概念。如“地球运动”一节中,地球自转、公转的原理比较抽象。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过的昼夜更替现象引导学生推导出地球自转;再根据太阳东升西落推导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和时间,这样便可突破难点。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海陆位置对气温的影响,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对比海陆性质的差异,让学生说出白天赤脚站在地面和水里的感受,感知白天水比陆地升温慢,夜里水比陆地降温慢。

3.开展贴近生活的课堂活动,以活动促教学

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如在学习“地图”一节时,可以设置“一个外地朋友来我县旅游,你能不能为他设计一条旅游线路,要求景点尽可能多而又不走回头路?”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出最合理的旅游线路。教师要做的是为学生提供《寿宁交通图》或《寿宁旅游图》。若条件许可,还可以安排学生实地走一下这条线路。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地图的使用方法,而且落实了“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又如在学习“众多的人口”时,教师可结合今年国家放开二胎政策,让学生举行一场辩论赛,让学生理解我国人口政策的变化。

在开展这些活动时,要注意活动的趣味性,活动的目的要明确,活动的内容要简单易行,让学生都能参与。同时,应注意活动的探究性,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为主。

4.将地理课堂延伸到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中

在野外考察、社会调查活动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撰写调查报告、乡土地理小论文等。如组织学生调查寿宁县凤阳乡富锌晚熟葡萄种植情况,通过分析农业与气候、土壤等地理环境的关系,思考存在的问题,并建言献策。这一活动不仅让学生学以致用,而且能让学生在考察中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树立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在生活化教学中设置生活化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如在学习“区时”时,可以这样设置问题:一位妈妈乘飞机从东向西穿越国际日界线前后各生下一个孩子,问哪个孩子是老大?其答案与学生的原有认知恰好相反,因此学生的印象深刻。

地理本生活,生活遍地理;教学本生活,生活促教学。深入挖掘生活中的地理知识,用好生活案例,一定会让地理课堂绽放出独特的地理学科魅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2011.

篇5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原则

初中的地理教学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实际的地理教学过程中,生活化的呈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比较有效。通过生活化的教学能利于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并形成认识生活和改造生活的意识,从而更好的将地理知识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一、初中地理教学问题及生活化教学原则分析

1.初中地理教学问题分析

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还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就是对地理学科的不重视,尤其是对一些农村的初中地理,在时间上被占用的情况比较多。还有是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地理教学的吸引力比较缺乏,教学和实际的生活没有得到有机联系,没能够将地理知识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还有是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成绩评价受到学生的分数影响比较大,对学生生活地理素养的培养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还有是受到中考压力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注重,但在实践能力上的培养就没有得到重视,缺乏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

2.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原则

从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应用过程中,要能够遵循相应的原则,主要就是生活性原则以及地理性原则等,地理生活化的教学对生活性原则的遵循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能够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以及生活体验,将初中地理知识内容进行生活化的处理。而在地理性的原则方面主要就是要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将人地关系以及空间直观性和系统综合性等都能够得到充分的结合。再有就是乡土性原则以及问题性原则,只有将这些原则得到充分遵循才能够利于初中地理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第一,初中地理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实施要能够从多方面进行实施,首要方面就是对教师的教学生活化实践充分重视和认识,使其积极性能够得到持续提升。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方向有充分的自觉性,能够掌握生活当中比较前言的流行因素,对生活当中的一些不同的地方性知识都要能够得到充分包容,这样才能为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成效打下基础。另外要形成良好习惯,老师要能发现及搜集和生活相关的地理知识,并将两者取得有机联系,在地理知识的资源上进行扩展。

第二,对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现,还需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改善,在初中地理教材上有着大量生活化的元素,所以要对这些内容积极的改进,在生活体验的应用内容上要能够增加。新课程标准对内容比较重视,并强调着老师的引导以及启发,所以要能够在生活体验上要熟悉的呈现,使生活成为学生知识的来源和前理解,教学的适应和知识的内化对学生来讲相对容易。还有是要在乡土教材和资源的应用内容上要能够加以重视,如对水资源的学习过程中,就可组织学生到当地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学习相关的内容,并认识到水污染的危害,这样在学习知识的深刻性上就能够加强。

第三,可以通过搭建自由展示的平台,将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的主动性激发出来,每学期地理教学过程中都可以开展一些相应的活动,为学生的自我表现搭建平台。这样学生对自身的知识理解也有着提升作用,在讲述过程中学生可以联系实际的内容进行讲解,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起到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地理问题,通过讲演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激发作用。

第四,初中地理教学的生活化主要方法就是通过地方性的具体事例进行教学,通过案例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下,将地理教学的生活化目标得以实现。案例教学主要是通过老师的设计以及和生活联系进行在课堂上应用的方法。地理多媒体教学法的应用能够通过投影以及电脑等电教媒体,并将比较适合的内容通过案例进行展示,进而来帮助学生来获得相应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到温度带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对幻灯片的播放,将不同温度带的一些风景照片进行展示,学生通过直观的图像就能够对这些不同的温度带的一些基本印象记住,在这样的方法实施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魅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措施的实践,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激发,亦能实现地理教育生活化的教学目标。教育来源于生活,日常生活世界充满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将地理知识和生活紧密结合,地理教学生活化的特征得以不断呈现,使常识、知识和生活能够统一起来,而不是疏离,与素质教育的本质一致,也是新课程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宋效民.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6)

[2]袁佳敏.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

[3]魏云燕.浅议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3(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