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中小银行发展范文

中小银行发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2:3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中小银行发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小银行发展

篇1

为何政府设计或专家倡导的政策经常事与愿违?

第一个原因是,我们往往直接照搬海外经验,但没有考虑其政策、制度在国外产生正面效果所需的条件,一厢情愿地认为既然同样的制度在国外有好效果,在国内也应不例外。

比如,我们的股市在初期只允许散户投资,每个散户的股票占上市公司股权的比重微不足道,对公司的经营管理不关心,投机性很大,对公司治理的改善不起作用。而在国外,机构投资者既是股市的投资主体,也是股市很重要的稳定力量。据此,我们在过去认为只要引进了基金,有了机构投资者,股市的投机性就会下降。但1998年引进基金以后,股市投机性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出现了机构投资者操纵股票市场的现象。原因在于,国外大多数的上市公司是盈利的,而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状况很差,基本不分红,投资者都只能靠短期投机来获利。在监管不严的情况下,资金雄厚的机构投资者难免会操纵股票价格以获取暴利。

第二个原因是,新推行的制度往往被强加许多该制度自身无法完成的任务。在股市,由于上市公司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分离,会出现所有者和经营者激励不相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国外的监管机构不允许经营不好的企业利用上市来筹资。我国在建立股票市场时却给它强加了改善国有企业效率的任务,让原本经营不好的企业包装上市。因此上市企业虽然有了董事会、监事会,也有了拿自己的钱投资的股东,但是,绝大多数的上市企业仍然是“一年绩优、二年绩平、三年成了垃圾股”。原因在于制度设计者因果倒置:在国外是好公司才能上市,而我们却希望通过上市使不好的公司变好。

第三个原因是,有些政策的功能确实不错,也确实具备推行该政策的条件和需要,可是我们往往急于求成。我过往的研究表明,大部分由政府推动的强制性制度变革,如果没有自发变革的内在动力,通常不会成功。自发变革有时不能克服制度变迁过程中,公共选择所固有的外部性和协调成本的问题,政府介入的功能主要在于克服这方面的问题。但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政府强行介入就成了拔苗助长,这样的制度往往不能产生预期的功能。

要想避免过去的错误,必须认清两点:

首先必须认识清楚金融体系中的各种制度安排(包括股票市场、大银行、小银行),它们的基本功能是什么,这些制度安排在目前是否存在,功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在推动发展中小银行时,不能把改革国有银行,或者给国有银行施加竞争压力的任务强加给中小银行;发展中小银行的主要目的应该是“补课”。

任何国家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绝大多数企业是中小企业;此时,金融结构的基础应该是能为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中小银行。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企业的规模扩大了,资金需求量增加,资本市场、大银行等才逐渐发展起来,以满足大企业的需要。即使到了这个阶段,绝大多数的企业还是中小企业,所以发达国家仍然有许多中小银行。

可是,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为了方便给那些不具备自生能力、资金密集度很高的大型国企融资,实行了财政代替金融的制度。1978年后虽然恢复了银行体系,但其功能仍然是为了保证大型国有企业的资金需求。后来虽然有一些改革,但是大部分是照搬发达国家的经验,而且也是为了给国有企业改革创造条件。

因此,我国金融体系中基本上不存在能为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服务的金融机构。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和重要性上都比发达国家要大得多,推动中小银行的发展是为了给中小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融资服务,而不是为了改造经营绩效差的城市、农村信用社或四大国有银行的分支行。如果给它们加上了额外的任务,新的中小银行就会将之视为政策性负担,将来会没完没了地向国家要各种保护和补贴。

其次,必须认识清楚该项改革所在行业的特性,在机制设计时尽量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失误。金融业中,资金拥有者和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严重不对称。此外,交易双方的责任也不对等。资金拥有者给资金使用者的是现金,拿到的只是一个到期还本付息或分红的承诺。到期如果承诺不能兑现,资金所有者所能得到的补偿,或对资金使用者的惩罚都相当有限。因此,金融业特别容易产生道德风险的问题。所以,对金融业的监管不能只靠市场竞争的事后惩罚和业者的自律,而必须有外在的事前、事中监管。

外在监管至少必须做到有两点:首先,防止从业者一开始就动机不良。在20世纪90年代开放城市信用合作社和其他中小金融机构时,有不少人在申请执照或参股时,目的是为了给自己企业扩张或处于危急时融资予方便,更有甚者目的就是圈钱。其次,要预防“赌徒心态”。有些金融机构在设立时动机纯正,但经营时出了差错,这时很容易出现再赌一把的心态,使用各种方法去吸收更多储蓄、拆借更多资金应付当前困局,以期东山再起,结果越陷越深,最后收拾残局时对社会的危害就很大。尤其将来利率放开之后,可能会出现“高息揽储”或用其他方式揽储的现象。所以,监管不可讳疾忌医,当断则断。

但是只靠审批和监管仍然不够。审批是事前的审查,不管怎样仔细,也难以完全预防;事中、事后监管也不能避免有些银行经营不善,而要关闭银行,社会代价总是不小。所以除了外在监管,还必须使经营者有相当大的内在利益驱动,愿意自我规范行为。

一个方法是要求经营者有很大的资金投入作为“质押”。

另一个方法是在设计中小银行的准入政策时,慎重考虑怎样让进入银行业者具有相当大的内在自我监督的动力。可以考虑限制发放经营执照。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里茨特强调必须让这些银行有相当程度的垄断。因为有了一定程度的垄断就有一定的垄断利润,那么这张执照是值钱的。

但是如果有相当程度的垄断,怎样才能避免政府钦点经营能力不高的人,靠和政府的特殊关系得到这张执照?我不赞同设立较低进入门槛的方式。如果进入门槛很低,那么政府用怎样的选择标准来决定把牌照交给谁?选择的标准越客观越好。参照巴赛尔协议的规定,我认为中小银行至少要有8%的自有资金。“门槛”的目的一方面是选择有经营能力的人,另一方面是要求经营者将“抵押”放进去,使自身利益和存款者利益兼容,提高自我约束的激励,也减少为得到执照而贿赂政府官员的寻租行为。

篇2

【关键词】中小银行;小微企业;融资策略

一、中小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现状

2013年12月末我国中小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贷款为13.2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4.2%,增加速度比上一季末高出0.6个百分点,比同期大中型企业的贷款增速分别高3.9个及4个百分点,高出同一时期所有企业的贷款增速约为2.8个百分点。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中小银行大都有了自己的营销模式,比较有代表性的当选产业链模式,如华夏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等都围绕着产业链思维展开了自己的营销策略。独特的小微金融模式的形成也为中小银行服务小微企业带来了明显的效果。例如,截至2013年9月末,民生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4,040亿元,占同期贷款余额的27%。在2014年9月30号由《银行家》杂志社等机构共同举办的中国银行家竞争力评价报告中,金华银行荣获“最佳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城市商业银行”称号。

二、中小银行服务小微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银行担保过程冗长。

以民生银行的授信审批流程为例,首先由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双人搜集资料、完成授信报告,然后在授信系统中发起业务、风险经理审核出具风险评价报告、评审员评审出具评审报告、分行贷审会投票出具分行决议、最后总部评审员评审、评审监督进行监督审查、有权人终审。据统计,一笔项目顺利通过的时间平均至少需要1~1.5个月。如果是新的授信模式或中间发生复议、方案调整等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同时,续授信业务(针对流动资金需求的授信,期限一般是一年,一年后要进行重新授信即续授信),是按照同样的流程操作。

(二)中小银行需要的材料繁杂。

在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前,往往需要小微企业提供大量的审批材料,如小微企业的抵押担保证明、财务报表,小微企业主的信用记录、交易记录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小微企业在申请贷款的时候不能够提供相应的材料,数据显示,被访者中仅有30%能够提供房产资料、银行账户流水等全部基本材料,可以说繁杂的审批授信流程和繁杂的材料使得大多数小微企业放弃了向银行贷款。

(三)小微企业普遍缺乏银行所要求的抵押物。

中小银行在实际贷款中过分看重抵押物而不是以小微企业主的实际经营情况和资金流入为基础。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了中小银行在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市场的供应不足。小微企业的显著特点为资产规模小、业务不稳定,也因此难以获得银行提供的信用贷款。调查显示,没有所属权厂房的小微企业为82.5%;使用厂房作抵押贷款的小微企业为9.8%,采用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作为抵押贷款的小微企业为6.9%,采用私人财产作抵押的小微企业主有38%。

(四)小微企业向中小银行融资成本高。

很多小微企业表示虽然中小银行的贷款利率比其他借款方式利率低,但是存在着很多隐性要求,比如一些中小银行要求小微企业主进行相应的存款或者银行相关产品的购买,导致小微企业在向中小银行贷款时综合成本较高。

三、中小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建议

(一)中小银行应尽量简化审批手续。

快速审批需要中小银行优化审批流程。一是实施流程化、标准化的审批模式,通过建立“信贷工厂”等类似于流水化管理,减少中间审批环节,形成服务小微企业发展的专业机制。二是录用专业人员负责小微企业贷款的审批,运用专业化风险管理技术进行风险判别。三是采用产业链的方法进行交叉印证,从而监控风险。

(二)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负债规模相同,负债的利率越高,则企业的利息成本越高,国外很多小微企业的利率与大企业的利率相差1.5~2个百分点,而我国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与大企业的贷款利率相差6~8个百分点,利息成本增多。并且一些银行在放贷的同时还要求比例存款、购买理财产品等。中小银行应该尽量降低小微企业的利率水平,减少隐性规定,切实落实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策略。

(三)轻“抵押物”重“还款能力”。

中小银行在贷款活动中过分看重抵押物显然是不正确的,应将重点放在考察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即借款人未来偿还贷款的现金收入。中小银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制度,提高处理信息的效率,聘请合格的信贷人员,创新小微企业贷款项目,实现轻“抵押物”重“还款能力”的审贷思路的转变。

(四)建立产业链金融模式。

产业链金融模式是指中小银行要以整个产业链的核心企业为中心,针对产业链的各部分设计合适的金融服务产品,从而为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提供合理方案的经营模式。也就是说中小银行要设立专注于某一产业的金融服务专区,如服装金融中心等。产业链金融在中小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应用可以缓解小微企业控制风险和成本难的问题。

1.通过产业链的信息流获得小微企业的信息。一般来说,核心企业资产规模大、管理能力强,可以提供上下游企业的准确信息,确保收集信息的及时与规范。

2.通过核心企业和产业链的物流与资金流控制风险。一方面,基于核心企业的信用度展开对上下游小微企业的授信服务,基于核心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等资产提供融资;另一方面,和物流公司开展合作,对资金流、物流进行有效的控制。

3.控制产业链中各种开发服务项目的成本。产业链中上下游企业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并存在一定的规律,中小银行可以依据相应的规律制定标准化、综合性的服务方案。将服务对象和服务产品进行批量化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经营成本。

(五)建立和完善供应链融资。

供应链融资是中小银行对整条供应链进行检查,从而掌握供应链的管理程度,并详细了解核心企业的信用状况,然后对核心企业及其业务上下游的多个相关企业灵活提供金融产品与服务的融资模式。供应链融资模式可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现实状况中,由于小微企业缺乏规范的抵押物,并且财务状况不是很好,导致了小微企业从中小银行融到其所需资金的难度高。一方面,在供应链中,中小银行以整个供应链为审查对象,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和担保企业,这样可以减少其对小微企业的顾虑而为小微企业提供所需资金。另一方面,供应链上关联企业的变化相对较少使得融资需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且企业之间可以相互监督,从而减少中小银行担心小微企业会把借来的款项移作他用。小微企业将融资资金专款专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小银行的风险。对中小银行来说,供应链融资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改善中小银行的不良资产。长期以来,拆东墙补西墙等传统流动资金贷款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中小银行真实的不良资产状况,或者是拖延了暴露不良资产所需的时间,从而诱使投资者作出了错误的投资决策,给中小银行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供应链融资则要求全程跟踪相关借款与还款的服务,从而可以降低中小银行的不良资产率。

【参考文献】

[1]李玉清.论银行小微贷款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华章,2014,23:77~79

[2]宋磊.商业银行如何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J].经济视野,2014,18:101~104

[3]刘欢.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的创新与管理[J].中国电子商务,2014,13:45~47

[4]岁小可.由民生银行看中国小微型企业贷款问题[J].会计师,2014,10:76~78

篇3

【关键词】中小银行 移动金融 创新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逼近,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量越来越大,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迫使银行业做出深刻的变革。四大行在传统业务上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马云的“余额宝”又开始疯狂吸纳中小个体抢占市场,而且接下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民营银行进入到这一市场中来,这一切都迫使中小银行不得不另想他法,奋力突围。如何在新形势下认清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正视挑战、迎接挑战、战胜挑战是中小银行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中小银行发展移动金融的必要性

(一)顺应宏观经济要求

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增长结构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中小银行继续依靠纯扩张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迫切需要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发展新的业务模式;并且,利率市场化趋势渐行渐近,未来中小银行必须更加重视调整资产结构,夯实客户基础,转变盈利模式,加大服务创新和技术创新,实现由单一的服务模式向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经营模式转变。

(二)顺应金融行业发展方向

移动金融业务是信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代表金融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一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技术的迅猛发展正逐渐改变传统行业的服务模式,传统零售业和互联网结合日益紧密。二是线上、线下金融服务的界限日趋模糊,网络社交、碎片化时间的利用已逐渐被社会大众所接受。这一变化也使得金融服务的社会化、小额化、快速化、碎片化趋势日趋明显,而移动金融业务正是适应这一趋势的产物。三是诸如NFC、客户端等移动支付技术的进步,给银行卡市场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满足了客户多元化的服务需求,为客户提供了全新的客户体验。

(三)顺应商业银行发展方向

专注服务民生、提供普惠大众的金融服务是未来商业银行发展的方向和社会责任。关注大众客户,以小微经济体、社会大众群体、中青年白领、学生为代表的新生代客户群体恰恰拥有巨大的潜力,是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基于移动金融“适应时代、适应市场、适应客户”等特点,移动金融业务很可能改变传统商业银行原有的竞争格局,也为它的发展带来相对可观的潜在客户群体,移动金融业务能够满足广大新生代客户群体的实际需求,从而实现客户发展与产品创新的良性循环,实现移动金融业务可持续发展。

三、中小银行发展移动金融的契机

(一)银行业的竞争格局为中小银行发展手机银行提供了契机

随着我国金融支付体系的不断发展,这些新型支付平台既缩短了银行业务的办理时间,又使普通百姓更快捷地享受金融服务发展带来的便利。但在移动金融业务推广的过程中,出现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大城市移动金融业务迅速铺开,中小城镇、农村及边远地区金融网点匮乏,市场扩展潜力巨大。中小商业银行受到政策限制,主要为属地经营,服务范围集中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区域,这种市场竞争格局为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移动金融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受经营重点和经营成本的影响,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区域扩展移动金融业务的动力不足,而中小商业银行业务相对单一,发展移动金融业务不仅可以丰富自身业务种类,而且可以使很多游离在正规金融服务之外的当地居民成为中小商业银行的客户,有利于银行规模壮大和长远发展。

(二)《标准》的为中小银行移动支付发展带来新契机

2012年12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了《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内容涵盖了应用基础、安全保障、设备、支付应用、联网通用五大类35项标准。从产品形态、业务模式、联网通用、安全保障等方面明确了系统化的技术要求,覆盖中国金融移动支付各个环节的基础要素、安全要求和实现方案。《标准》在技术、管理和安全方面进行了规范,使移动支付市场格局更加清晰明朗,并促使在移动支付系统中的各方的相互依赖与合作不断加深。同时,《标准》的缩小了中小银行与大型银行在移动支付方面的差距,为中小银行移动支付业务开展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

四、中小银行发展移动金融战略

(一)创新业务发展

面对互联网金融与利率市场化等多重打击,中小商业银行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和魄力推进自身业务的转型。首先,公司业务要夯实存款基础,优化业务结构,提升议价能力,打造纵向“供应链”流程金融、横向“行业化”专属服务的“矩阵式融资品牌”。其次,零售业务要通过构建全渠道的“大零售”平台,通过公私联动、产品拉动、专业促动、全员推动,进一步培育财富管理、私人银行、信用卡等“专属化高端利润区”。最后,金融市场业务要着力提升资金运营能力和同业业务收益水平,加速推进资产证券化,增强主动负债能力、业务创新能力,实现规模化经营,打造覆盖各类金融衍生品的“综合化业务平台”。

(二)创新业务模式

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子银行这些相伴互联网技术进步而生的模式已经不新鲜了,而随着民生银行、北京银行等中小银行相继推出直销银行,直销银行这一新鲜模式则成为现阶段中小银行最为关注的创新模式。直销银行因为低营运成本和便利性,能够弥补中小银行渠道和网点的不足,广受推崇。除民生与北京银行外,包括招商、中信在内的多家中小银行都在酝酿推出直销银行,而光大银行亦对此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中小银行在网点布局上无法与国有大行匹敌,而在互联网技术运用上则可以展开竞争。中小银行通过自己的科技力量建立直销银行体系,建立电子账户面向全网客户提供服务。然后通过直销银行的电子账户体系,带动全行的公司业务发展。

(三)创新业务合作

在各大银行纷纷进军互联网金融的道路上,大银行凭借自己雄厚的实力,积极推进自己的电商平台建设,来获取商户和消费者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并通过“三流”进行分析并向商户和消费者提供金融产品及服务,如工行的“融e购”电商平台,建行的“善融商务”平台,中行的“中银易商”平台等。

而对于中小银行而言,中小银行发展电子银行时间较短、技术力量相对薄弱,无法单独完成者大规模的平台建设任务,因此面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角逐,中小银行只能寻找小伙伴,组成非竞争行业的异业联盟。目前已开展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的银行有光大银行与中国银联签署协议,浦发银行与移动签署协议,民生银行与阿里巴巴签署协议,中信银行与腾讯集团旗下财付通开展全面战略合作。

同时,由于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其实并没有技术上的门槛,只是缺乏数据的积累,而互联网公司特别是电商在积累数据方面提前了一步,他们近几年在网络平台上积累的客户和交易数据对分析客户的行为非常有帮助,尤其中小银行在缺乏数据积累的情况下,与互联网公司展开合作是很有价值的。

(四)严守风险底线

风险是银行的生命线,是决定盈亏和生死的关键。在不断寻求创新迎接互联网金融挑战的同时,中小银行仍然要严守风险底线。今后一段时期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仍在增加,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的外部经营环境仍很复杂。越是在经营形势复杂、改革发展艰难的时刻,中小银行越是要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不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换取短期内盲目扩张,经得住经济周期波动的考验,创造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业绩。要坚守风险底线,始终坚持“安全性”优先原则,构建覆盖各个业务领域、所有风险类别的矩阵式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内控体系,防范互联网金融衍生出的新风险,并引导互联网金融创新在合规安全的范围内有序开展,全力打造稳健与服务双升级的中小银行。

五、总结

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来临,对中小银行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小银行的又一次差异化竞争的转型之战早已悄然打响,各银行必须顺势而为,准确把握市场和政策变化趋势,主动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加强对民生领域、对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在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市场竞争中加速全方位转型,争取在这股凶猛的互联网金融浪潮中成功突围。

参考文献

[1]王涛,王淑娟.中小银行争相试水直销银行模式,[N]国际商报.2013-10-09.

[2]钟辉,中小商业银行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研究,[J]西部金融.2013-09-05.

[3]钱峰,商业银行移动金融创新研究,[J]2012-04-10.

篇4

关键词:中小银行 发展 问题

一、中小银行

中小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小银行的作用在于为银行业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手段,推动了银行业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垄断经营向市场经济公开竞争的转变,提高了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与四大国有银行相比,中小银行在企业管理、经营机制和业务拓展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是暴露出来许多不足之处,如股权结构不合理、竞争地位不平等、市场定位不够准确、业务和市场信用问题、资产结构单一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阻碍了中小银行的进一步发展。

二、中小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股权结构不合理

尽管中小银行是依照股份公司制度来创建的,但国有资产仍是中小银行的绝对大股东。这就注定它们难以摆脱行政的干预,这些中小银行的成立本身就是行政推动的产物,从诞生起就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些特点导致了以下问题: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形同虚设,治理结构不合理,权利和义务划分不明确,股东和职工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管理上,法人治理机构不够健全,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的监控能力不强。经营上重规模,轻效益;注重业务扩张,缺乏有效的风险措施,不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实行,导致违规经营和坏账的出现。职工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业务不够熟练,不仅影响了服务质量,而且在操作时容易犯错,为公司造成损失。

(二)竞争地位不平等

政策的不均衡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导致中小银行与四大国有银行在竞争时地位不平等。一些针对中小银行的法规迟迟不能出台,权利和义务没有有效的划分,导致中小银行在开展业务时没有可以参照的依据,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当发生分歧时不能有效地保护自身的利益。中小银行的客户群体主要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还存在借资产重组、兼并收购、联营或实施破产等形式逃废债现象。面对经营状况稳定性差的客户客观上将承受更多的经营风险,在风险监控不足的情况下,逃避银行债务的行为对中小银行造成的影响比四大国有银行更大。四大国有银行在资金往来、开户等方面享有诸多优惠政策,它们可以抢占更多的市场,如住房公积金贷款、社保基金的收缴和发放只能在四大国有银行办理。

(三)市场定位不准确

中小银行由于自身实力不够强大,规模不大,自身的资源和经营能力都十分有限,不可能在很广泛的领域提供给客户最优质的服务;因此,它们必须做出选择,有所侧重。中小银行应发挥自身优势,在深入分析所处的环境和自身实力的基础上,对市场进行细致和科学的划分,集中优势资源发展特色项目;而不是不顾自身与四大国有银行实力上的差别,企图与四大国有银行争夺市场,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中小银行产权明晰,经营灵活,四大国有银行拥有强大的网点系统,完善的清算系统,国家信用的强有力支持。中小商业银行坚持跟随型战略,没有自己的经营特色。中小银行大都没有明确的市场目标,导致同类中小银行间市场定位极度相近,没有根据自身经营灵活的特点形成特色服务。中小银行应当在选定目标市场的基础上,对经营活动进行科学和明确的市场定位,确立今后一段时期内的经营活动范围和主要的业务。

(四)业务和市场信用问题

中小银行之间的业务比较单一、相互之间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雷同的,没有市场化的特色分工,各自形成自己独特的封闭环境,各个银行之间的合作比较少;同时中小银行缺乏存款保险机制,使得它们与四大银行之间的竞争中处于明显的下风。中小银行一般是所属地管理,导致它们之间的合作较少,不能形成全国性的网络体系,限制了客户的来源。中小银行应该利用其在经营零售业务的优势,积极开拓个人信贷业务,拓展业务的类型,提高服务质量。存款保险机制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风险,由于中小银行的规模小、经营的业务范围小、资产负载率高等,一旦中小银行破产,其资产都不够支付储蓄人的存款本金,严重打击了市场对中小银行的信心。

(五)资产结构单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因素在不断增加,金融业对经济的影响力在不断加强,银行所面对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大。银行抗风险能力的提高除了保证充足的资本和稳健的经营外,还应该将资产进行多元化经营,使风险分散分摊。资产结构的形式决定了企业抗风险的能力,我过中小银行资产结构的组成方式,加重了经营的风险性。中小银行不能仅依靠传统的方式吸引存款发放贷款获得差值的经营模式,因为随着融资市场的变化,一些效益好的企业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来筹集资金,这样中小银行潜力贷款客户的素质越来越低,导致不良资产的比例在不断升高。不良资产的增多影响中小银行的信用等级,阻碍了它们进一步发展的脚步。

三、结束语

综上,随着经济的告诉发展,中小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既有来自外部的政策不公平,也有内部的股权结构不合理、市场定位不准确、业务单调和信用不佳、资产结构单一等;但是这些问题都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问题,只要中小银行敢于面对自身的不足,不断推进结构改革,再加上政策的不断完善,一定可以走出一条高质量的特色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张军.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

篇5

中小银行有“六难”和“五瞒”

光大银行董事长唐双宁指出中小银行有“六难”:

存款难。由于成立时间短,机构网点少,中小银行吸存能力明显弱于大型银行。2011年2月份以来,连续20个月负利率,更加剧了中小银行的“存款难”;2012年,一些中小银行存款甚至出现负增长。“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中小银行现在是为拉存款而“消得人憔悴”。

存贷比难。中小银行的存贷比长期高于大型银行,近年季末存贷比普遍高于70%(“冲时点”更是掩盖了日常数据),逼近监管红线。存款的不稳定性更加大了中小银行存贷比控制的难度。

流动性难。2010年以来,由于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中小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已达19.5%,加之“三高”即存贷比高、保证金存款占比高、中长期贷款占比高,导致中小银行缺乏机动头寸,资金链越来越紧。2011年9月5日起,由于保证金存款纳入准备金上缴基数,对中小银行更是雪上加霜。

资本补充难。长期以来,中小银行主要依赖资产扩张带动负债和各项业务的发展。与大型银行相比,中小银行对资本金的依赖程度更高。随着监管要求的不断提升,资本补充正在成为中小银行发展的“紧箍咒”。

风险管控难。中小银行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表现为中小企业客户占比高,客户稳定性差,信息渠道少,行政干预多,这使其更容易受到宏观、地区和行业经济波动的影响。如果经济下行,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平台贷款和房地产贷款风险将对中小银行形成更大压力。

效益提升难。多数中小银行存在“两高两低”问题,即零售客户占比低、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低,成本收入比高、融资成本高,造成规模经济不明显,制约了中小银行整体效益的提升。

唐双宁指出,长期以来,中小银行为了生存而徘徊于违规边缘上,违规的作法归结起来有“五瞒”:

一瞒存款大战。负利率效应以及存款准备金率不断上调加剧了中小银行对存款市场的争夺。监管机构虽三令五申,但仍有不少银行为了生存只能以拉存款为第一要务,存款大战或明或暗,时隐时现,“犹抱琵琶半遮面”,诸如高息揽存、“手拉手”贷款、违规积分奖励,以及对“资源型人才”的“挖墙角”等等。中小银行也有难言之隐,既生之,需活之,为了不饿死,只能这样办。

二瞒理财乱象。银行理财对于丰富产品与服务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当前流动性日益趋紧的环境下,理财很大程度上已成为银行揽存和满足存贷比考核的工具,超高利率、超短期限的理财产品层出不穷,甚至出现了人为制造的“一日存款”怪像。现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没有最高,只有更高,个别银行为了“血拼”,甚至收益“倒挂”。理财正脱离“代客”属性,而日趋成为“自营”业务。相当多的理财产品在规模、期限、利率上与标的物不相匹配,这无疑将进一步加大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三瞒信贷腾挪。就是将本应在信贷科目反映的资产移出,通过“技术处理”满足存贷比监管要求,或者利用监管“盲点”和监管滞后,将信贷资产在金融机构之间腾挪,以“躲猫猫”游戏逃避监管,制造“影子银行”。还有不少银行将信贷产品包装成理财产品,再以投资名义直接持有,理财俨然成为银行的“第二信贷”。

篇6

关键字:我国;中小银行;可持续发展;风险;特色;创新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国银行业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生机,不同类型的银行争奇斗艳,如:国有银行、外资银行、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等等。特别是近几年,中小银行以其独有的特色服务获得了投资者和消费者的青睐与拥护,广泛的融资手段、新颖的金融产品和快捷灵活的金融服务这些独具一格的服务方式不仅为中小银行赢得了优越的地位,而且其雄厚的经济实力足以经受住08年金融危机的考验,事实也如此证实了这一点。但事物都存在两面性,中小银行面临的现实压力也是沉重的。一它们要想在自身盈利的情况下并回报股东,获得双赢就必须在同行竞争中获得卓越的业绩;二它们须在符合市场竞争规律下进行扩张规模同时又不受监管部门和资本市场投资者的约束。现今,中小银行的发展依然存在着许多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中小银行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中小银行应该放慢扩张速度,杜绝恶性循环

据调查显示,扩张规模一直都是中小银行热衷的发展模式。主要原因是有政府或官方作为它们幕后实力的支撑者,但它们致命的缺点就是深受数字和政绩这种传统思想的侵蚀。如此中小银行应该放慢扩张速度,杜绝恶性循环以免产生不利的竞争劣势。各银行的终极目标莫过于能成为出色的大型国际银行,但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各种内外因共同发挥作用并且结合集体智慧的结晶。然就目前而言,多数中小银行与大型银行的差距仍相差甚远,部分中小银行还局限于城市商业银行的金融机构模式,只在某地区具有领先性和地域性。近年来,虽然中小银行资产规模在快速增长,但与大型银行相比差距依然明显。在银行建立之初,各中小银行有各自不同的市场点位,资产规模存在极大差异,各中小银行之间的竞争与超越也具有一定困难。因此,中小银行不能将衡量指标定位在规模扩张及增速上,否则不仅业务扩展和创新会受到干扰,在规模和盈利上都失去有力的优势。

(二)中小银行应该缩小扩张规模,加大风险管理

要保证中小银行的资产质量,就不能过分追求扩张规模,只有缩小扩张规模,加大风险管理才是中小银行立足市场的优势。相对而言大型银行的实力更具保障性,所以它的客户目标定位要求也是那些信誉度高、风险性小的大型客户群体(如国有企业),而那些大型客户也较相信和大型银行合作。因此,中小银行若想在夹缝中寻求发展必须另辟蹊径,而它的优势在于业务灵活,对小客户有很大的吸引力。近年来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然而大多中小银行却存在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能力水平低的现象,根据“大数法则”来看,中小银行如遇到极端情况就会受到意想不到的危机,信誉和法律风险加大进而影响其可持续发展。如近期因急速扩张,某城市有几家银行伪造金融票证、伪造存款证实书及欺诈资金,当地部分金融机构及企业均涉及此案,涉案金额高达数十亿。这足实给中小银行规模扩张上了一节意义重大的课程,正所谓“欲速则不达”。

(三)中小银行应该创新机制,拓宽发展空间

近年来,金融业竞争愈演愈烈,然而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却没有与日俱新,银行业同质化现象的弊端更加凸显。业务产品设计上创新不足,跟风现象严重,各银行研发产品时忽视自身条件,盲目的制造雷同、类似产品,有时为节约资金成本、减少人员开发竟沿袭其他银行业务产品的设计理念,将换汤不换药的产品在市场上发行。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下,中小银行应在创新中寻求发展空间,可以选择研发成本低、消耗资源少的产品,以求用特色创新的金融产品来吸引消费者,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机制拓宽发展空间,才能够有效的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中小银行应该坚持区域特色,保持竞争优势

尽管大型银行占领着金融业的龙头地位,但城市商业银行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当地金融机构中同样不可小觑,它别具一格的竞争特色赢得了主导产业和企业金融服务的荣誉称号。但是,中小商业银行应当加强风险管理及提高预测能力,这样才能保持区域的竞争优势。就经济学角度来看,融资越多风险也就越大,近年来由于国家加大了对产能过剩和高污染行业的管理制度,所以对于那些违规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它们的矛盾冲突越来越多风险的弊端就逐渐暴露出来。因此,地方商业银行应提高对此方面信息的敏感度,加强风险管理及早预测培养长远意识。

(五)中小银行应该革新业务流程,产生新的优势

如今,由于市场供求发生很大变化,利率市场化也逐渐突显并带来新的影响,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银行是通过利率来实现盈利目的的,利率市场化缩小了银行存贷利差从而也就压缩了它的盈利空间;但另一方面又给银行业扩展其他业务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便于其获得更多的利润。从经营特点和发展策略来考虑,中小银行应该着力发展那些适合本银行自身条件的盈利方式,如:中间业务、新兴金融服务等这些对资金和资源占用少的发展模式,通过保证服务质量吸引投资者的青睐。组织体系灵活、创新产品服务、业务转型快捷,这是中小银行能与大型银行相较量的绝密武器。许多规模较小的银行根据其本身具备的财力与能力,逐渐走向以发展中间业务为主要前提,并参与到金融行业的发展,同时运用电子形式化的自动服务保证个性和综合化的统一发展。在不断改革的金融环境中,中小银行应革新业务流程,不断创造出新的优势,使之坚持走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恰当、稳定中继续勇往直前。

参考文献:

篇7

我国中小银行包括部分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目前已有160余家,是一支不容忽视的金融力量。其中,城市商业银行有110余家,构成我国中小银行的主体,他们大多定位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于当地的居民百姓,支持当地的经济建设,为促进金融市场竞争、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化解地区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体系均衡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就目前中小银行发展的现状来讲,确实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就包括岐山总理所说的盲目求大、一味追求扩张的问题。尤其是一些新近发展起来的二、三线城市的城商行,更存在着欲短期内做大做强进而做到“大而不倒”的冲动,一些银行不顾自身实力与发展需要,盲目铺设网点,到本来竞争就非常激烈的大城市设机构,这种行为就比较危险。

应看到,银行做大并不等于做强,这种外延型的发展模式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表面上跨区域发展有助于产生规模效应,会扩大银行自身的影响力、客户群体和经营范围,同时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但从深层次上看,在资本、信贷和存贷比监管日趋刚性、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及宏观经济周期调整日益明显的大环境下,地方中小银行跨区域发展的模式能否解决其可持续发展问题,这本身就有待商榷。一方面是他们资金实力、风险管理能力、信息技术水平等都还不行,如何在金融机构如云、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生存,实在让人忧虑。另一方面,真正需要金融服务的地方又缺少了中小银行,这种网点布局不均衡、与发展需要不匹配的现象还是不少。

篇8

做好信息系统规划设计,不断加大投入,提高产品研发速度

中小银行不像大型国有银行一样,有雄厚的人财物积累,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对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但其也必须根据业务发展规划,做好信息系统整体发展规划,不断加大对信息系统的人财物投入,加大软件应用系统研发力量,提高系统安全运行水平,建立适应业务发展需要、促进业务创新的全智能型信息系统,这是做好中小银行大网络的基础,也是中小银行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的基础。

不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还是ATM、POS等电子渠道都是服务客户的前台,其自身金融服务功能的展现要与本行核心系统及其他业务应用系统紧密相连,除设计好每一个电子渠道业务功能外,其后台应用系统整体架构设计的优良与否,能否提供全面、可靠的信息给电子服务渠道,关系到电子银行大网络功能的实现和整个金融服务功能的展现。因此,要对现有系统架构设计、IT流程处理、安全运营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梳理,不断优化信息系统整体性能,以满足电子银行服务大网络的需要。同时要加快软件产品开发设计速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速度往往决定着生存,尽快开发出新产品,新服务去满足客户的需要,抢到市场的先机。

加快ATM自助银行的布局

据中国银联统计,到2008年6月底,我国已发行银行卡16亿张,联网ATM机14万台,以ATM为主的自助银行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的一种战略性竞争手段和工具。ATM自助银行交易与营销并重,是银行物理网点的延伸,且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可以说自助银行是目前银行业投资较小、费用较少、见效快、形象好、且最赋有竞争力的发展项目。因此,对于中小银行加大ATM为主的自助银行网点建立,可以有效弥补物理网点不足的缺陷。

加强自主投资量。按照每年自身渠道建设规划与预算计划,在分支机构所在城市尽量多建设地ATM自助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汇丰银行等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后,为改善网点数量少的劣势,与便利店、超市等合作布放ATM,快速拓展零售渠道。

大力发展银企合作。中小银行也可以采取一种投资少、互利互惠、见效快的银企合作,与国内ATM生产企业合作建立ATM自助银行,实现网点的迅速布局。目前,国内部分中小银行已经与ATM企业合作共同建立ATM自助银行。

做好ATM选址的工作。实行集中运营,专业化管理,充分发挥ATM机具的服务功能,实现单台机具利润最大化,在满足持卡人基本服务需求的同时,扩大服务范围、延伸服务领域。

建立一个引人注目、内容丰富、特点突出的银行网站

目前就国内中小银行来讲,多数银行还没有开展个人及公司网上银行业务,但大部分银行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与各大银行相比无论是在网站的内容设计上,还是提供的金融信息等方面都存在相当的差距,还需要中小银行要重视网站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营销作用,把网站建设成为一个营销渠道,成为连接客户的纽带。

网站版面设计色调搭配,内容排布,要素展现,从整体性、方便性、可操作性都要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如汇丰银行门户网站的页面设计以红白色调搭配,优雅大方。主导航栏分类清晰,强大的搜索功能,完善的网站地图,特设网银通道,给初次访问本站的浏览者提供方便。

增强用户体验。网站颁布的信息及相关图片及提示语言应做到尽善尽美,要有详细的操作说明和安全提示。2008年10月英国《金融时报》对中文网站使用情况调查,工商银行网站在知名度和使用率等方面大大领先国内同业,浏览过工商银行网站的客户比例达到83%,吸引网上银行客户使用银行网站的主要原因是网上银行、网上商城和理财服务,客户使用率分别达到了30以上。

建立银企一体化网站。对于一些没有建立自己网站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合作银行网站来展现自己的企业形象和企业产品及服务,实现银企电子商务合作一体化。同时银行也要广泛借助企业支付平台、网站等宣传自身形象和金融服务,建立银行卡网上支付结算电子交易渠道,把企业网站延伸为中小银行金融服务的一个渠道。

建立和完善创新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业务,适时推出手机银行,突出特色服务

尽快推出和完善网上银行业务。

中小银行应逐步把网上银行建设成为客户财富管理中心、产品营销中心、电子商务中心、现金管理中心、银企信息中心及客户在线服务中心。据统计,2008年上半年,我国电子支付业务客户数为4.16亿,业务笔数和金额分别达到12.6亿笔和134万亿元,其中网上支付业务额在整个电子支付中占比85%以上,网上银行用户量和交易量持续增长。其竞争的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对业务和客户的争夺。对于中小银行来讲,也应该顺应时展的潮流,建立自己特色的网上银行,提高服务客户的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

加强服务中小企业功能。据2008年APEC中小企业部长会议统计,中小企业户数占各成员国经济体企业总数的97%以上。中小企业地域性强、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和大型企业不同,其人才结构、产品特点也千差万别。同时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微小企业在财务上没有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系统,通常是公司收付款资金往来都用自己的账户管理,与大型企业相比有很多金融服务并不需要。因此如何针对中小企业提供网上银行服务,设计开发适合中小企业客户使用的网上银行功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打破区域界限的电子支付网络,是中小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内容。

创新特色业务功能。特色业务是银行业务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小银行在不断建设一个大众化的网上银行金融服务平台的同时,要做好差异化服务,针对不同的客户需要设计一些有特色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和实现方案,这更加有利于中小银行业务的发展、市场的开拓。

建立和完善电话银行客户服务中心。

目前,国内大中型银行都有了自己的客户服务中心(Call Center),拥有专用电话号码的客户服务系统,如工行95588、招行95555等,同时配备了专业客户服务人员,为客户提供自助和人工服务,电话银行服务成为商业银行一个重要的服务渠道。中小银行应重视电话银行的建设,借鉴学银行、大公司Call

Center建设经验,建立自己的电话银行,建设成为服务客户、了解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营销金融产品的一个重要渠道。

跟踪研究适时推出手机银行业务。

截止到2008年3月底,我国手机用户达到5.75亿户,目前工、农、中、建、交、招行、浦发等商业银行开通了基于SMS短信、WAP方式、KJAVA技术和BREW技术的手机移动支付业务。在目前,国内手机银行应用远不如ATM、POS、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电子服务渠道的应用广泛。但伴随手机产品性能的不断提高,操作的越来越方便,3G通信网络的应用,手机银行一定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对于中小银行来讲应跟踪和研究国内外手机银行应用情况,依据自身信息系统建设和规划发展状况,适时推出手机银行业务,打造成为客户随身携带的银行。

强化后台对前台业务与技术的支持

对于银行来讲,自助服务渠道同柜面网点一样,是银行服务客户的前台一线,它是向客户提供金融产品服务的一个公共渠道。一个成功的电子银行大网络不仅在于渠道本身的技术水平,还取决于渠道所能提供的银行产品服务,以及对这些电子产品服务的营销、维护、管理的全面支持,需要全行各个职能部门的共同参于和经营。

建立客户问题反馈和解决问题流程和机制。银行要把客户的建议和投诉看作是改进的机遇,将来自客户对电子银行产品服务的不满及愿望,依据不同的业务种类进行分类管理,及时反馈管理层、各个职能部门及其员工,按照问题解决流程,快速给出解决方案反馈给客户,从而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篇9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 传统信贷模式 信息不对称

充分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实现科技和金融的有效对接,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建设科技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技术、高风险、高收益”特征,其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是其最核心的竞争优势,但难以评估其潜在价值,且技术向市场最终产品转化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传统银行信贷强调足值的抵质押品、稳定的还本付息现金流,科技与金融对接存在结构性矛盾,企业未来成长潜力并不是获得融资支持的保证。在“银行+企业”直接对接的传统信贷模式下,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受到极大制约,融资难、融资贵成为普遍难题。

一、当前商业银行发展科技金融面临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与科技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制约科技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

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高风险、高收益”双重特征,特别是处于初创期的科技企业技术波动性较大,变现存在高度不确定性,加之中小企业管理能力普遍较弱、抗风险能力不足,传统银行信贷模式难以推进科技创新,金融机构也难以对企业无形资产进行有效评估。商业银行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抑制了银行对科技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使得高含金量的科技企业难以得到足够的金融支持。

(二)科技企业成长阶段获得的贷款仍然较少

为了控制风险,银行贷款大多支持的是经营时间较长,现金流稳定的成长期、成熟期科技企业,风险较高的初创期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支持。根据对北京市银行支持企业的调查统计,成立5年以内的企业占到了贷款企业的13.45%,而成立5~15年的企业的73.57%。同时,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主要是1年以内的短期流动性贷款,企业长期研发活动获取银行贷款支持的相对较少。银行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前移较少。

(三)银行与创投企业风控理念存在差异,合作深度不够

商业银行通过与创投机构合作,利用“股权+债权”模式开展投贷联动,成为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方式。创投机构强调高风险、高收益和高成长性,希望通过部分投资企业的高回报来弥补其他投资的亏损。商业银行则秉承低风险容忍度和审慎经营的理念,难以承受较高的不良率,进而在审批、决策、风控等方面与市场化的股权投资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许多投贷联动项目难以落地。

(四)科技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作用未充分发挥

一是科技型企业的信用评价制度还不完善,普遍存在信用缺失、制度不全等问题,导致信用担保能力不足。二是我国融资担保体系主要以商业性担保公司为主,政策性担保机构规模较小,大量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需求仍得不到满足。三是无形资产评估体系不健全,由于金融机构缺乏对科技型企业无形资产自行评估的能力,需要借助外部机构来确定其价值,现阶段我国缺乏权威的无形资产评估机构,制约金融机构开展科技金融业务。

二、关于进一步发展科技金融的建议

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信贷供需“两手抓”,一方面要完善中小银行风险分担机制,通过发挥政府财政、担保公司、保险公司、投贷联动等方式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另一方面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提高企业贷款的获得性。

(一)充分发挥银、政、企、保等各方资源优势,优化科技金融发展环境

一是发挥政府财政的引导作用,通过针对性的企业成长基金、税收优惠、风险补偿、贴息政策支持等,发挥政府科技专项资金的杠杆拉动作用。二是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积极开发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供应链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个性化、低成本的特色产品。三是推动中小银行从单纯资金提供者向融资组织者转变,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务。通过与政府部门、高新园区、各级孵化器、担保公司、保险公司、评估机构、券商等展开战略合作,提供融资顾问、财务管理、发行债券、公开上市等全方位金融服务。

(二)实施中小银行科技金融差异化考核,提高中小银行支持力度

虽然多层次资本市场已经得到长足发展,但其规模仍然较小,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需求仍然主要依靠传统银行信贷来满足。建议一方面推动中小银行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建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探索独立核算、独立考核的差异化管理,并针对科技金融业务设立合理的经济资本占用系数、风险容忍度和不良贷款率要求,简化不良贷款核销流程,完善信贷人员尽职免责制度。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传统信贷对科技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对科技金融贷款占比较高的中小银行,在税收政策、不良贷款核销流程等方面予以差异化支持,降低银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本。

(三)借鉴硅谷银行经验模式,加快推进商业银行投贷联动

美国硅谷银行以支持初创科技企业孵化成长著称,在提供信贷资金同时获得无资金投入的少量认股权,从而降低企业信贷风险定价,也获得未来风险的抵补,实现了银企共赢。2016年4月,银监会等部门出台开展投贷联动试点指导意见,跳出了“商业银行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的法律限制,通过集团内部实现风险分担、收益共享,破解商业银行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开辟了新的道路。因此,建议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在已有十家试点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开展的基础上,总结探索适合我国科技金融发展实际的投贷联动模式,并加快试点推广工作,鼓励更多中小银行开展投贷联动业务。

(四)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篇10

[关键词] 中小银行 中小企业

我们知道中小企业融资途径较少,一般不可能通过证券市场融资。除依靠自身积累的内源融资方式之外,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是其最主要的外源融资渠道。由于信息不对称、贷款成本、担保抵押、所有制观念等因素,中小企业难以从大银行获得融资支持。相比之下,由于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处于同一档次的经济组织,它们在组织、技术、效率、服务等方面有很多相同点,是水平相当、作用互补的配套、合作关系,则中小企业从中小银行获得融资较为容易,获得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也更为全面。即使大银行和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了相等数额贷款,但因贷款条件与金融服务的差异,对中小企业的促进作用是不尽相同的。

一、我国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发展作用的计量分析

以一定时期中小企业的产值Y(t)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同期大银行贷款余额X1、中小银行贷款余额X2作为解释变量,构造模型(l),解释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Y(t)=a0+a1X1+a2X2+ε(t)模型(1)

通过选择中国1997年~2002年中小企业产值、大银行贷款余额、中小银行贷款余额,计算大银行和中小银行贷款余额与中小企业产值的相关度(见表1)。根据模型(l),利用SPSS软件对表1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见表2、表3。

模型(l)回归方程式为:

Y(t)=-4861.743+0.250X1(t)+0.512X2(t)+ε(t) 回归分析(1)

R- Squared=0.948;F=27.555

注:a.1997年~2002年中小企业产值统计数据比较连续,中小银行发展也比较稳定,所以,选择这一段时期中小企业产值、大银行贷款余额、中小银行贷款余额进行模型设计和回归计算;b.为个体与私营经济的产值;c.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余额。d.为股份制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贷款余额。

2.数据难于收集,只取了六个样本点。

依据该表进行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可以看到:如果显著性水平α为0.05,回归系数显著性t检验的概率P值都大于显著性水平α,因此不应拒绝零假设,它们与被解释变量的线性关系是不显著的。

剔除大银行贷款余额这一解释变量,以一定时期中小企业的产值Y(t)作为被解释变量,中小银行贷款余额X2作为解释变量,解释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构建模型(2),回归结果见表4、表5。

Y(t)=a0+ +a2X2+ε(t) 模型(2)

模型(2)回归方程式为:

Y(t)=4791.052+0.956X2(t)+ε(t)回归分析(2)

R-Squared=0.937;F=59.559

a预测变量: (常数项) X2(t) 中小银行贷款

b因变量Y(t)中小企业产值

以一定时期中小企业的产值Y(t)作为被解释变量,大银行贷款余额X1作为解释变量,解释大银行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构建模型(3),回归结果见表6、表7。

Y(t)=a0++a1X1+ε(t)模型(3)

模型(3)回归方程式为:

Y(t)=-15023.052+0.522X1(t)+ε(t) 回归分析(3)

R- Squared=0.934; F=56.412

a.预测变量:(常数项)X1(t)大银行贷款

b.因变量Y(t)中小企业产值

从模型(2)的回归方程式(2)计算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中小银行贷款余额的增加对中小企业产值增加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中小银行贷款每增加1元,中小企业的产值就会增加0.956元。模型(3)的回归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大银行贷款余额的增加对中小企业产值增加的促进作用不是太大。大银行贷款每增加1元,中小企业的产值只能增加0.522元。而模型(1)的回归结果表明大银行贷款额增加对中小企业产值增加的作用不显著。以上分析却恰恰说明了大银行不愿意为中小企业贷款。

二、中小银行为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具有的优势

中小银行的发展有利于缓解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这除了中小银行起步较晚、资金少,无力为大型企业提供应有的融资服务以外,主要是因为中小银行在为中小型企业融资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

1.信息优势

中小银行一般是地方性的金融机构,对当地中小型企业的经营情况比较了解,而且通过长期的合作关系,中小银行对中小型企业的经营状况的了解还会逐渐增加,这有助于减少存在于中小银行与中小型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与之相比,大型的金融机构一般不拥有这种信息优势,这是因为:(1)即使大型金融机构在地方设有分支机构,其经理也是经常调换,使其对地方企业的了解程度相对较差,不愿意去了解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2)即使有些地方分支机构的经理人员比较了解当地中小型企业的经营状况,他们也很难向上级机构传递中小型企业的经营信息。(3)单位贷款的处理成本会随贷款规模的上升而下降,大型金融机构一般更愿意给规模较大的企业贷款,往往忽视对中小型企业的贷款,就很难与中小型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2.成本优势

在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进行贷款时,信息的交流是十分重要的。大型金融机构往往在搜集企业的硬信息方面具有优势,因此大型金融机构偏向于运用标准化的贷款合约向大型企业进行贷款。而中小企业的财务透明度不高,企业主的人格化特征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及发展前景十分重要,因此对中小企业而言,软信息比硬信息更加重要和可靠,而这些软信息往往无法在大型金融机构的链中进行准确顺畅的传递,而中小银行由于链较短,有利于搜集中小企业的软信息,信息的准确性也较高。

3.产权结构优势

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是中小银行产权结构的基本形式,与国有银行相比,民营银行自负盈亏,具有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与之相对应的服务对象,主要有中小企业和居民群体,它们的需求者和供给者也都是自负盈亏的独立经营主体。产权明晰的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形成的信用关系,必然是一种硬约束信用,严格的效益观念和风险观念是这种信用关系的主要属性,能远远优越于中国目前国有大银行与国有大企业的信用关系。

三、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中小银行

1.高度重视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问题

发展市场化的中小银行、建立起以中小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区域金融体系,是当前我国金融改革的正确方向和当务之急。要对国有银行和包括民营机构在内的中小银行一视同仁。应当改变某些出于保护国有商业银行、抑制中小银行目的的政策。要减少对中小银行的行政千预,使它们能够依法自主经营。要加强对中小银行的引导,实行正确的发展战略。国家有关部门特别是金融卞管部门应认真研究,明确各类中小银行的发展方向,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

2.为中小银行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中小银行资金规模小、实力相对薄弱、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有一个良好的经济的信用环境至关重要。一方面,政府要加大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力度,特别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步伐,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搞活企业,增强企业效益,为中小银行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另一方面,政府要按照市场化原则,建立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平等交易的资金借贷制度,同时通过经济、法律、行政与舆论等多种手段,不断完善金融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的金融法制意识和信用观念。地方政府应积极维护中小银行的自,严禁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向中小银行强制贷款和摊派不合理费用,为中小银行创造一个良好的信有环境。

3.中小银行的发展应有一个准确的市场定位

中小银行市场定位应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首先,从经济实体的市场层次来看,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是处于同一市场层次的经济实体。它们在组织、技术、效率、服务等方面有很多相同点,是水平相当、作用互补的配套、合作关系。其次,从体制上看,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具有体制上的对称性。两者中的大多数同为传统体制外的新生力量。虽然金融实体与产业实体并不必然要求体制上的一一对称,但是在国有经济仍然占主体的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仍需以国有经济,尤其是大中型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而中小商业银行则克服了这一体制性原因,并在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自身也得到很快的发展。

4.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其规范的产权制度安排包括:第一, 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这是民营银行防范风险,保障其正常运作的基础。建立独立董事制度,使董事会、监事会与经理层三者之间明确分工、相互制衡, 落实股东权利, 使民营银行成为分工明确, 责、权、利统一的现代企业。第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第三, 选择优秀的中小企业家, 建立一流的管理团队。在民营银行的制度框架内, 应按国际通行的薪酬和其他安排组建起国际水准的专业化管理团队, 选择优秀的中小企业家管理银行,为民营银行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晓红郭声琨:中小企业融资[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和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

[3]陈艳妮向海涛:发展民营银行支持中小企业[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1 (5)

[4]李杨杨思群: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上海金融, 2001,(10)

篇11

关键词:社区银行 中小银行 市场地位 风险识别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11)07-0044-03

我国作为一个处于经济转型中的发展中大国,目前在金融服务领域仍客观存在着诸如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农村市场上缺乏有效的金融供给、普通居民的金融需求尚未被充分满足等相应的问题。因此,研究美国社区银行经营模式对于完善我国金融体系、构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美国社区银行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一)社区银行概念

根据美国独立社区银行协会(ICBA)的定义,凡是资产规模较小、主要为经营区域内中小企业和居民家庭服务的地方性小型商业银行都可以称为社区银行。从其定义上可以看出,“社区”并不是一个严格界定的地理概念,也不是字面简单理解的位于城市社区的银行。它既可以指一个州、一个市或一个县,也可以指城市或乡村居民的聚居区域。社区银行提供了从社区儿童的储钱罐业务到社区老人的养老金计划等诸多服务,使得社区内的中小型企业和全体居民能够享受到比较充分便利和成本较低的金融服务。

(二)社区银行形成原因

1. 制度监管原因。美国曾是典型的单一银行制国家,其作为一个联邦制国家,各州的独立性很大,早期东西部经济发展又有很大差距。为了保护本州信贷资金资源,保护本州的中小银行,一些经济落后的州就通过颁布本州银行法,禁止或者限制其他州的银行到本州设立分行,以达到保护本州利益不被侵犯的目的。其结果之一就是,拥有的商业银行比其他工业化国家多的多,并且在平均规模上也比其他国家小的多。1994年9月美国国会通过《瑞格-尼尔跨州银行与分支机构有效性法案》,并经总统批准,允许商业银行跨州设立分支机构,正式宣告了单一银行制在美国废除。但是长期以来,美国金融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设立分支机构、经营州际银行业务有着诸多的限制,使得众多的中小银行得以生存、发展。

2. 历史、文化原因。美国的社区银行最初是在殖民时代由移民社区中的商人或农民建立起来的。在19世纪50年代的南北战争到20世纪20年代的中西部开发的这一时期,社区银行发展迅速,总数量由3000家急剧增加到3万家左右。当时美国的中西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社区银行在村镇发展和社区居民的金融需求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作用。甚至在其后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有部分的社区银行不断被大银行兼并,但是社区银行始终是美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在许多美国人看来,社区银行代表着美国独立、平等的文化传统,而总分行制度下的大银行代表着权力和等级制度。美国的这种平等独立的文化传统也给社区银行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二、美国社区银行经营状况分析

截止2010年底,美国有7000多家社区银行(包括商业银行、互助储蓄银行等),超过50000个网点,其银行资产在1000万美元到100亿美元之间。其中91%的银行资产规模在10亿美元以下,34%的银行资产规模低于1亿美元。美国社区银行是中小企业主要金融服务的咨询支持机构,是向中小企业和农场贷款的重要源泉。

美国的社区银行遍布各州,与当地的经济密切相关。社区银行一般由本地人开设,为本地人服务,属于“平民的银行”。自2007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美国的中小银行表现不俗。尽管美国银行业的合并和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其社区银行的数目在减少,但仍然有新的社区银行被批准设立。

2009年3月ICBA(美国独立社区银行协会)公布的报告显示,危机中美国中小银行市场份额有所扩大,57%的中小银行新客户增长速度加快,40%的中小银行贷款发放量高于往年。大部分中小银行有能力度过此次危机,即便有少数中小银行倒闭,也未触发类似大银行倒闭所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和市场恐慌。因此,有必要对其成功发展的经验进行研究和借鉴。

美国的规模在5亿美元以下的银行在对其中小企业贷款占有相当大一部分。美国的社区银行主要是由民营中小企业控股,主要为当地中小企业服务,是民营中小企业创业和发展的重要资金支持者,因此中小企业和社区银行具有天然的合作关系。

在美国这样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产权治理机制规范的社区银行在服务中小企业和社区居民目标市场中,较之其他大银行具有更大的竞争力和服务效率。美国中小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选择了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向,并通过优胜劣汰,使各种发展方向下最具竞争力的个体得以生存,从而形成了层次分明、富有活力的中小银行体系。

1. 差异化的客户定位。社区银行将当地家庭、中小企业和农户视为主要的服务对象。大中银行则主要面向高中端企业客户。这种差异化的市场定位为社区银行带来了集中经营的优势。将优先的资源集中在中小企业和社区居民客户,能够克服自身规模小的缺陷,通过以专补缺、以小补大、以质取胜的集中专营方式,深化产品线的宽度和深度,更细致的、有针对性地满足目标客户群的各种需要,在此过程中逐步培育和积累自己的独特能力或核心竞争力。

2. 无可比拟的人缘地缘优势。社区银行是当地土生土长的“草根银行”,它很少向大银行那样将当地吸收的资金转移用于外地,而是在经营区域内“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此将比大银行更能获得当地政府和居民的支持。另外,由于社区银行的经营管理者是当地人士,能够主动与当地客户接近,因此在与当地客户建立和保持业务合作关系方面往往具有更大的优势。这种人缘地缘的优势是社区银行的最大的无形资产。

3. 独特的风险识别能力。社区银行和本地区的中小企业具有天然的联系性,因此社区银行有着比大银行更强的风险识别能力,这将使社区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贷款中获得更大的安全盈利空间。当然,贷款小企业也有较大的风险,这需要政府对社区银行进行政策倾斜和建立类似美国小企业管理局的贷款担保制度。

三、我国中小银行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政府对中小银行扶持力度的加大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我国的中小银行正处于向良好方向发展的历史性时期。截止2010年底,我国中小银行机构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城市商业银行147家,农村商业银行85家,农村合作银行223家,农村信用社2646家。

银监会在2011年5月初公布的《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中,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杠杆率等多项指标均提出要求,部分指标甚至比巴塞尔协议Ⅲ更为严格,新标准要求在正常条件下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不低于11.5%和10.5%。对于多数中小银行而言,由于在资产规模、地域布局、客户质量、风险管理等方面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存在一定劣势,中小银行与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尚存在相当的差距。更为不可忽视的是,我国中小银行的生存发展环境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小银行不仅面临国内同行的竞争,还要面对国际强手的挑战。

另外,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随着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限的放开,贷款定价能力已经成为银行竞争的重要武器。但由于中小银行家底薄、信用评级体系落后,无法根据市场环境变化为不同客户进行分类,在贷款定价管理上比较僵硬。美国次贷危机后,金融监管部门对银行的资本约束越来越严格,我国中小银行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

四、我国中小银行发展方向

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后,目前,市场化导向已成为改革方向的最主要力量。借鉴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经验,我国中小银行的发展应该满足区域经济、中小企业、农户和社区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为重点,努力开拓新的需求,使更多的中小企业和居民享受到普惠制金融下的金融服务。

(一)不同发展水平的区域经济促成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市场作用力下区域经济的分化整合日益显著,促进了地区经济圈的形成(如长三角、珠三角和温州经济区),不同区域产业结构差别对本地区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差异化要求。这种新形势对银行业而言,全国大一统按行政区域设置分支机构、实施统一市场战略、提供单一无差别服务已经越来越难于适应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化的状况,如温州等一些民营经济发展较快的地方,对成立服务于当地民营经济的社区银行的愿望就十分迫切。国外经验表明,与当地居民近距离接触的社区银行不仅能够比大银行更好地满足居民个性化消费信贷要求,而且还能进一步挖掘和引导社区居民形成新的消费信贷类型。

(二)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使中小银行成为小企业服务主力军

中小企业为我国创造了50%的国家税收和75%的城镇就业岗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对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中小企业天生的弱质性加上大银行有“嫌贫爱富”的特点,小企业在创立初期的发展困难重重。中小银行应针对中小企业特点,根据不同的客户特征(包括个性偏好、消费特征等),采取不同的产品组合,在服务收费和贷款利率组合之下,为中小企业提供便利、快捷的小额贷款服务,并且在服务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与中小企业的交流,完善信息结构。

(三)发挥与农户接近的人缘地缘优势,支持“三农”产业稳定发展

我国是农业大国,支持“三农”产业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中小银行要创新思路,改善支农服务,顺应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采取灵活的信贷经营方式,灵活确定“三农”贷款的对象、额度和期限,尽量满足农村不同层次客户的贷款需求。

(四)网上银行也是未来银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网上银行的出现改变了以往人们对银行业的管理模式和思维观念认识,网上银行是银行业的一次变革与创新。网上银行具有容易控制成本、实现规模经济以及可以进行金融产品交叉销售的特征,可以快速有效的实现客户的需要。发展网上银行可以在少增加或者不增加网点设置和人员配备的前提下,开发潜在客户,扩大经营规模,从而与大型商业银行进行有效竞争,打破其垄断地位,占据实现自身发展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U.S. 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mall Business and Micro Business Lend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for Data Years 2006-2007[R].June,2008:3-7.

[2]李天忠、王淑云,《地方金融业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其借鉴》[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9,(05):42-46。

[3]许传华,《社区性中小银行发展的供求分析与策略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9,(06):19-22。

篇12

关键词:股份制中小银行;问题;现状;提升策略

一、我国银行经营现状分析

2012年以来,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都受到经济危机或大或小的影响,股份制中小银行也不例外,为了能够从经济危机中脱颖而出,抓住宝贵的时机,转变自身的战略目标,就成为股份制中小银行能否继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1.积极进行融资业务合作的开展

2012年上半年,股份制中小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顶着巨大的压力前行,创新性的进行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融资相关业务的合作,与中国范围内的各个省市和企业等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尤其是融资业务的合作,给股份制中小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收益。相关数据表明,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股份制中小银行与去全国22个省市范围内的许多单位签订了多方位角度的融资服务协议,合作设计的金额超过2万亿人民币。

2.股份制中小银行的营销方式变化巨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通过价格战和给予一定折扣等优惠方式来吸引顾客的营销方式早不能够适应知识时代对于股份制中小银行的营销的要求,股份制中小银行应该根据自身的优势设计出符合时代要求的营销方案,赢得市场。

3.股份制中小银行加大服务营销力度,统筹发展

股份制中小银行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都不同成都的加大了服务营销的力度,给顾客提供了收益较高的产品和项目,将自身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谋求最小的投入还来更大的产出。

4.重点市场重点开发,重点区域合理规划

股份制中小银行进军国家重点规划区域,抢占基础设施、重点行业市场。进入12年下半年以来,中信、招商及部分中小银行迅速向国家重点规划区域跟进。

二、我国股份制中小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对市场环境和市场定位缺乏科学的分析、统一的认识

我国股份制中小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自身的市场定位和控制缺乏一个长远的战略目标,仅仅是根据四大银行市场中的空缺项目简单的运用相对高收益的金融手段吸收相对较少的存款,对于挖掘潜在顾客和充分利用“回头客”有很大的限制。

2.产品创新滞后,无法满足顾客需求

随着顾客对于银行产品要求的逐步提高以及顾客需求的多元化股份制中小银行必须与时俱进,推出能够符合时代特征并且迎合消费者口味的产品。在新产品问世后,积极的进行推广工作,使得顾客和潜在客户快速的了解产品,产生购买行为。

3.生硬的定价策略

合理的定价是维持股份制中小银行得意生存的重要途径,但是存在相当一部分股份制中小银行并未认识到定价策略的重要性,对于市场利率的把控还未达到像四大银行的水平,这样对于股份制中小银行的品牌营销及相关价格组合策略产生不利的影响。

4.对产品的宣传力度不够

股份制中小银行对于自身的优势产品的宣传没有做到尽善尽美,很少与其他机构合作,如果有新产品上市往往通过原始机械的发放宣传单来进行销售,受众群体较少,与大银行的广告宣传产生的连锁反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此外,促销的手段较单一,没有合理的利用股份制中小银行在公共关系营销中的优势。

三、新形势下我国银行提高经营水平的策略

1.针对不同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不同顾客对产品和服务有着不同的需求,因此,股份制中小银行要充分把握高端等不同顾客不同的需求,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合理的划分不同的服务群体,然后根据他们所需的服务和产品,提供更为科学和全面的服务,让他们感觉到银行服务的全面性。

2.重视品牌营销的重要性,开拓品牌发展道路

“酒香也怕巷子深”,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金融产品层出不穷、金融需求多样化的今天,银行必须创新品牌,讲究营销策略,才能在竞争中占有主导地位。我国银行品牌的树立还处于发展的不成熟阶段,对银行市场的细分工作和涉及的目标客户具有高度相同性。

3.以顾客为中心,提升顾客的服务满意度

股份制中小银行的发展必须依靠顾客,树立以必“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我不同的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量身打造其所需,保持有效顾客对银行的忠诚度。此外,要定期对重要顾客进行回访,让他们提出服务或产品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改善,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4.建立专项营销服务团队,合理宣传重要产品

为了更好地对客户进行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加大产品的宣传力度,股份制中小银行可以推行任务型宣传团队,成立大客户服务团队,分别负责房多个板块及多个区域,为客户提供全面服务。

四、结论

通过长时间的发展,股份制中小银行不仅面临着国内大型银行的冲击,还受到国外银行进入中国后带来的多重套站,股份制中小银行必须重视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积极进行创新性工作,才能保证股份制中小银行的长远发展。(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

参考文献

[1]柳青艳.拓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若干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7(13);

[2]杨琰.浅论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

篇13

关键词:中小银行 风险管理 信息科技外包

近几年,中小银行改革发展不断深入,纷纷向流程化和集约化发展,信息科技作为发展的重要支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由于信息科技资源有限,中小银行纷纷引入信息科技外包服务,外包范围涉及开发和维护、备份和灾难恢复等多个领域。银监会指引出台以来,中小银行在制度建设、资金投入、人员配备等方面下足功夫,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管控略有提高,人员资金投入少带来的操作风险等风险水平已大幅降低,集中度风险等风险水平未有明显改善,而一些过去不被关注的风险逐步显现成为近期的主要风险。笔者选取江苏地区6家中小银行作为样本,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形成此文。

一、近期发展趋势

(一)信息科技外包发展势头强劲

一是信息科技投入逐年递增。样本行的信息科技外包投入占整个信息科技投入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2012年样本行信息科技外包投入占比平均值约为48%。二是信息科技外包项目数量大幅增长。信息科技非现场报表显示,2011年样本行的信息科技外包项目共111个,比2010年增加37个,同比增长50%。

2012年各样本行外包投入占IT入比重情况表:

(二)外包服务商筛选水平略有提高

过去,银行选择外包服务商的政策流程不够全面有效,未能很好地评估其人员、技术、财务及其他状况,片面地考虑局部优势,而忽略了IT外包的总体服务水平,相对容易选择低劣服务商。现在,经过近几年的经验积累,通过行业内的相互推介,根据中小银行依据指引要求,全面系统地比对服务商,有效提高了筛选水平。样本行中,除C银行以外的五家银行均设定了严格的筛选制度。

(三)外包管理能力有所提升

一是外包合同管理水平有所提高,法律风险明显降低。样本行的大部分外包合同签订流程更规范,合同文本均明确了服务范围内容、连续性要求、法律合规、服务变更等具体内容。二是外包人员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信息更加安全。样本行均对外包服务安全明确发文,就物理环境安全、外包人员安全培训、信息资产使用权限、源代码检查与安全扫描提出一定要求。三是外包服务监控与评价体系初步建立。样本行中有三家银行针对外包需求、合同、服务水平协议等建立了服务质量监控指标,指标包含故障统计、程序上线时序、需求变更率、外包人员考核等具体内容。

二、主要问题

(一)科技外包业务发展欠缺规划,依赖度加剧

一是一部分中小银行自身科技力量有限,将部分不宜外包甚至不能外包的核心业务系统、网银系统、零售业务系统外包开发,致使系统后期维护、升级甚至与新系统的对接都过度依靠外包服务商。二是部分中小银行缺乏战略发展眼光,上线的各信息系统,均由一或两个外包开发商完成,高集中度导致高依赖程度。

(二)外包服务供应不稳定,业务连续性无法有效保证

目前,为中小银行信息科技外包服务供应商,多为中小外包服务公司。这类公司具有投资主体和组织形式多元化、内部管理松散、人员更替频繁、生产质量掌控能力不足等典型的信息科技小企业特征,给中小银行带来的业务中断和终止的风险远远高于服务于大型银行的外包公司。虽然中小银行在合同中明确了服务连续性要求,但服务中断与终止带来的损失往往仍然由银行自身承担。调查发现,Z银行外包开发的信贷管理系统曾发生过因外包服务商倒闭而终止外包服务,最终导致该行延期数月并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三)信息系统外包项目各自为政,系统间“信息竖井”现象较为突出

调查发现,样本行由同一外包服务商开发的不同系统之间缺乏高效统一的数据通道,兼容性较差。主要原因是以下几点:一是信息系统外包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各系统开发由不同业务部门需求被动推动,且开发过程中业务需求反复变动,系统即时性、孤立性的特点明显。二是信息系统数据未实现标准化。中小银行尚未实施全行的数据标准化工作,未建立全行统一的数据字典、API标准等数据标准,各信息系统的数据标准由外包开发团队定义,系统间缺乏统一的数据口径。

(四)信息科技外包管理不成熟,风险难以有效掌控

调查中发现,样本行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外包项目风险管控制度,但制度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即时性不强。外包项目进行阶段内控审计严重滞后,目前各行仅由信息科技部门单方面向管理层做项目进度汇报,风险管理部门未能全程对外包项目进行评估和跟进管理,内审部门也未能开展专项审计,外包风险难以及时发现,项目实施的优劣只能由最终上线结果判断,形成了类似信贷业务的“子弹合同”。

三、近期对策与建议

(一)减轻信息科技外包依赖程度

一是基于信息科技战略、外包市场环境、自身风险控制能力和风险偏好制定相应的外包战略,确定外包边界,防范因过度外包而受制于人。同时,完善外包分级管理策略、供应商关系管理策略、和资源能力建设方案。二是针对不宜外包的内容制定迁移计划,通过人员补充、提升技能、知识转移等方式,有针对性的获取或提升管理及技术能力,逐步降低外包依赖,最终自主掌握信息科技核心业务。三是外包项目评审阶段注意降低集中度风险,有意识避免因外包服务高度集中于个别外包服务商。

(二)降低服务中断与终止的可能性,减少损失

一是降低可能性。制定有针对性的外包业务连续性计划;识别重要业务涉及的服务商和资源;通过合同等形式明确提前准备并维护好相关资源;对服务商业务连续性管理进行监控;要求服务商参加业务连续性的应急演练。二是减少损失。在服务实施过程中,收集外包商服务信息,尽早发现可能导致发生的情况;在意外情况下购买其外包服务资源;要求服务商制定中断相关的应急处理预案。

(三)加强顶层设计,提高外包系统兼容性

一是加强信息系统规划,指导和整合业务部门的不同需求。以规划指导外包系统开发和升级,改变原有的打补丁式的系统建设模式,努力消除系统间的“信息竖井”。二是尽快推动实现全行数据标准化,制定全行的数据字典、API标准等数据字典,为系统外包项目提供统一的数据标准,实现各系统间具备一致的数据口径。

(四)尽快建立三道防线,全面掌控外包风险

一是对重要外包商进行定期风险评估。深入开展尽职调查,关注服务商能力与技术、服务经验、人员技能、市场评价和监管评价。二是对重要外包项目进行定期风险评估。审慎检查项目与信息科技外包战略的一致性,根据项目内容、范围、性质对其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制定的剩余风险处置措施,确保不因外包进行而增加剩余风险。三是定期开展信息科技外包审计活动。审计服务商合规情况、服务执行效果、项目执行进度。

四、长期规划:重构中小银行信息科技外包流程

(一)信息科技外包的支持流程

按照流程与银行价值创造的关系,流程可分为价值创造流程和支持流程,银行业的贷款审批、单证等业务流程属于价值创造流程,而信息科技外包属于支持流程。

作为支持流程之一,信息科技外包流程主要内容就是为各类为银行创造价值的业务流程服务。同时,其他支持流程如监督评价流程,也在为信息科技外包流程提供支持。

现在信息科技外包主要问题,集中发生在流程的相互支持上。如上文所提的“系统兼容性差,效率较为低下”,是外包流程对业务流程支持问题;“内控审计严重滞后,风险难以掌控”,是监督评价流程对外包流程支持问题。而要从流程支持入手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引入一个概念——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的流动曲线。

(二)风险的流动曲线

旧风险有的弱化,有的仍然存在,新风险又呈现出不同态势。要控制信息科技外包风险,就必须先梳理信息科技外包存在的风险强弱,而通过现场调研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信息科技外包的风险点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条流动曲线。

信息科技外包主要有六个风险点,分别战略风险、集中度风险、合规风险、项目实施风险、风险、应急风险,上文描述诸类问题都可以归为此六类。如果以外包项目上线的时间为X轴,可以得到三个数值,即外包项目规划阶段、实施阶段、运行上线阶段。而以风险程度为Y轴,可以得到下图:

(三)实施方案

所谓重构中小银行信息科技外包流程,其核心内容在于落实在信息科技外包流程中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的职责、落实三道防线。09年新版《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明确要求该委员会必须包含主要业务部门代表,就是强调外包流程对业务流程支持。而信息科技风险三道防线是监督评价流程对外包流程支持问题。

根据上文的阶段分析,为适应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的流动性,信息科技部门、主要业务部 门和内审风控部门在外包各阶段的主要责任如下:

1、规划阶段

一是将业务部门成员纳入项目规划体系,不仅由业务成员提出大体需求,更应该培训一批业务成员了解基础信息科技知识,加入到系统设计的整体规划中,与外包人员、信息科技部门成员一共决定系统的各类细节。二是落实内控制度,做到“逢项目、先评估”,全面评估外包商的资格准入情况,如外包商资质、专业技术、服务能力、市场评价等,以保证外包商可长期持续提供服务保障。充分发挥信息科技三道防线作用。

2、实施阶段

一是严格执行外包人员管理制度,明确外包人员使用的信息资产,经内部审计审批后对其进行最小授权。对外包人员进行信息安全培训,提高风险管理意识。二是关注项目开发质量,业务部门人员驻点参加外包开发,对重要系统的开发交付物进行源代码测试和安全扫描,三是内控合规部门对服务商进行安全检查,判断其经营状况。

篇14

与大银行争大企业是死路一条

广发银行董事长董建岳最近在接受媒体记者时说:小银行和一些大企业对话没有话语权,在与大银行争这些大企业时,首先要把贷款利率下降10%,再去跟大银行竞争,我认为,这样的竞争是死路一条。所以广发银行就把自己的战略定位确定为“做最高效的中小企业服务银行”。

2011年,广发银行的改革动作颇大,SMEIF对此予以了特别关注。对于改革动因,董建岳在是这样说的:我们原来叫广东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是股份制银行,股东有花旗银行、中国人寿(601628)、国家电网、中信信托、IBM等,我们是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但不少人一看“广东发展银行”的名字,就以为是地方性银行。于是我们在2011年更名换标,改为“广发银行”,以新形象新品牌展现我们全国战略的国际视野,致力于打造一流商业银行。

据SMEIF前两期对广发银行的跟踪报道而知,广发银行目前重点发展地区是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也就是“有钱”的发达区域。董建岳说,下一步重点是在中西部地区发展分行,这不仅是为了业务拓展,同时更要尽广发银行的社会责任,我们每年会在全国两到三个省开设分行,今年我们会在成都、福建、香港开设分行。广发银行现在在全国十二个省设有分行,今后若干年可能会在三十个省布满网点。

布局遍布全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广发银行的网点,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上会有怎样独到的战略谋划?对此董建岳肯定地说,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广发银行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战略。中小企业太重要了,80%的就业是中小企业解决的。另一方面是资本因素,广发银行是股份制银行,总资产接近1万亿元,如果把资产全部放到这些大客户那里去,总量受限制。同时,资金也要放在若干个篮子里面,否则风险太大。

董建岳这样分析和判断中小企业融资形势:对于2012年,我总的感觉就是“谨慎乐观”四个字。2012年欧债危机还没有完全过去,欧债危机对我们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要看今年欧债解决的情况。另一方面,2011年央行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差不多冻结了上万亿元资金,企业融资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尽管央行调准主要是为控制CPI上涨,但银行却陷入两难:既要控制CPI,又要使企业融资不出现问题。所以2012年我认为还是会平稳地发展,但要持有“谨慎乐观”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