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全面推进经济建设范文

全面推进经济建设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2:2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全面推进经济建设

篇1

自治区党委书记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巴特尔全面部署工作,自治区副主席赵双连总结沿黄沿线产业带建设和双百亿工程进展情况。

两大决策,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拉开西部经济区建设大幕

去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在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方面,作出了两项重大决策:一是打造以呼包鄂为核心、以沿黄沿线产业带为支撑的西部经济区;二是实施“双百亿工程”,培育大型骨干企业和重点开发区。

在2010年6月召开的西部盟市经济工作座谈会上,自治区党委、政府鲜明地提出要打造以呼包鄂为核心的西部经济区,形成从东到西由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和阿拉善盟7个盟市构成的完整的自治区西部经济区域。并从产业布局的一般规律和西部盟市的实际出发指出,打造以呼包鄂为核心的西部经济区的着力点是打造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也是西部经济区优化产业布局的中心任务。按照集约发展、循环发展、规模发展的总体思路,自治区规划了辐射西部7个盟市、38个旗县、22万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的沿黄沿线经济带,分别占西部旗县市区总数的76%、土地面积的43%、人口的86%。这一区域的产业发展主要围绕建设国家重要的新型能源、新型化工、有色金属加工、稀土新材料和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五大基地”的战略定位展开,同时打造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冶金和装备制造业基地。产业布局以沿黄沿线22个重点工业园区、集中区为主要载体。经过充分论证、讨论、修改,自治区政府于2010年9月28日颁布了《内蒙古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出台了详细规划和产业发展若干配套政策规定,并且在自治区和西部7盟市分别成立了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协调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沿黄沿线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研究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大企业、大园区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综合经济实力的反映。“双百亿工程”是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要求,全面提高我区产业的集中度和企业的竞争力,做大做强工业经济,进一步巩固我区经济发展的基础。结合“十二五”规划安排部署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在出台的《党委、政府关于培育建设大型骨干企业和重点开发区实施“双百亿工程”的意见(2011-2013年)》中提出,要经过3年的努力,使全区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大型骨干企业集团达60户左右、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产业园区达40个左右。

沿黄沿线产业带建设与“双百亿工程”紧密相关,产业带从面上规划产业布局,“双百亿工程”从点上培育市场主体和建设载体。对占全区工业比重约2/3的西部地区来说,这两项工作是加快产业发展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

沿黄沿线建设风生zk起,多个百亿产业群悄然浮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步伐明显加快

9月20日至22日,参加自治区西部盟市经济工作座谈会的与会代表分别在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巴特尔,自治区副主席赵双连的带领下分三组深入包头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对沿黄河沿交通干线产业带建设和“双百亿工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导。

沿黄沿线建设风生水起。一年来,在西部地区实行大范围配置资源、大区域合作配套,由过去以园区为单位相对封闭的发展,扩展到区域发展的大布局当中,建设浪潮风生水起。2011年上半年,西部7盟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524.1亿元,同比增长15.3%,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77.9%。西部盟市的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产业布局进一步调整,工业园区数量由74个整合为66个。今年1-8月,沿黄沿线规划的22个重点工业园区、集中区新开工项目170个,续建项目209个,完成投资73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515亿元,占西部地区的84%。其中,非资源型产业项目占新开项目的76.6%。积极化解瓶颈制约,加快沿黄沿线重点产业带建设。水利厅积极推进沿黄河盟市间的水权转换,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并且积极向国家为西部盟市争取用水指标:国土部门优先保证西部盟市用地指标,并积极争取国家增加土地利用计划,最大限度保证建设用地需求;自治区环保厅加快环评审批,已完成9个工业园区13个子块区及6个重点工业园区的规划环评审查,完成了521个投资亿元以上重点项目中的154个项目环评审批;交通部门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京包、包兰主轴铁路,规划建设了一批重点铁路和综合物流园区,加快建设沿黄沿线经济带高速公路出口通道和旗县区所在地通一级公路工程;在软环境建设上,从就业服务、人才培养、社会保障、行政审批、税收优惠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形成了推进西部经济区和沿黄沿线产业带建设的合力:

百亿元产业群悄然浮现。通过整合、重组、新上项目、技术改造等手段,1-8月份,西部地区各级政府在重点工业园区的投入达到109.68亿元,预计今年可以完成新增16个百亿元企业和9个百亿元园区的奋斗目标。鄂托克旗棋盘井工业园区是19个沿黄沿线重点园区、自治区重点工业园区和产值超百亿园区之一,正在形成煤化工、氯碱化工、硅化工、天然气化工四大产业链,2010年,园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0亿元,预计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将超850亿元。蒙西工业园区正在构筑国家级pvc、特种钢两个500万吨产业基地。2010年,园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5亿元,预计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将超500亿元。鄂尔多斯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实施“双百亿工程”,2011年,鄂尔多斯市共实施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161项,其中超百亿元项目8项;截至8月底,全市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856.3亿元。目前,鄂尔多斯市已建成棋盘井工业园区、树林召经济开发区、准格尔经济开发区3个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园区,神华神东等7户营业收入超百亿企业。预计2011年底,将新增5户营业收入超百亿企业和1个营业收入超百亿大型园区。

两大战略举措的实施。使内蒙古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步伐明显加快。1-8月份,全区六大支柱产业中比重最大的能源、冶金比重同比分别减少4.1和2.7个百分点。煤炭和稀土上游企业兼并重组力度加大,优质资源向大企业和大园区集中,同时推动产品延伸加工、循环发展以及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并在承接非资源型产业转移项目中取得突出成果。沿黄沿线重点园区非资源型产业新开工项目98个。西部各盟市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园区建设有了新的提高。

进一步加快沿黄沿线产业带建设和“双百亿工程”实施,全面推进西部经济区建设工作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决策下,我区西部经济区建设取得了可观的成效。进一步加快建设沿黄沿线产业带和实施“双百亿工程”,是关系自治区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此次会议上,如何抓住国务院出台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意见和国务院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有利时机,更好更快地推进自治区西部经济区建设工作,会议作了深入研究和科学部署。

要努力保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稳定增长。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生产能力、发展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继续保持适度投资规模,是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区产业大都处在成长阶段,无论是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还是培育发展新的支柱产业,都需要保持足够的投人强度:我区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同样需要加大投入:我区总体上处于工业化初期,实现工业化还要相当长的时间,必须持续不断地增加投入。我们一定要从改变落后面貌、推进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区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不懈地抓好投资和项目建设,调整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把新增投资的重点放在特色优势产业的延伸升级上,放在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上,加紧谋划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努力保持投资持续稳定增长。

要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摆脱对传统增长模式的路径依赖,把推动产业多元摆上重要日程,因地制宜地培育发展各类新兴产业,努力打造更多支柱产业,构筑新的发展优势。要加快资源型产业延伸升级步伐,下大力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产业向高端化、产品向终端化发展,推动资源开发由初级开采、粗放加工向综合利用、精深加工转变。不断巩固扩大国家重要能源基地的优势和作用。要抓住沿海地区产业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有利时机,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发展非资源型产业,推动非资源型产业尽快形成规模。要打开视野、拓宽思路,更加注重发挥区位、土地、电价、劳动力等综合优势。严格落实资源配置要求,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要着力培育壮大企业。进一步加大实施“双百亿工程”力度,推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加大煤炭、钢铁、有色、农畜产品加工等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力度,努力培育出更多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切实加大对本土企业的引导扶持力度,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他们再创业,引导他们把更多的项目落在当地,更多地投向非资源型产业。要像重视大企业发展一样培育发展中小企业。要把培育企业家与促进经济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有远见、懂经营、会管理的现代企业家。

篇2

从挑战方面看,首钢压产400万吨,我区支柱产业空心化的挑战迫在眉睫,经济总量将明显减少,财政收入将大幅降低,就业压力加大等社会矛盾也将进一步凸显;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迫在眉睫,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的任务十分艰巨;社会矛盾凸显,分流下岗人员的增多使就业形势更不容乐观,城市化进程加快使拆违任务更加繁重,流动人口的增加使社会规范管理更加困难。

从机遇方面看,奥运会筹办对全区营造靓丽温馨的城市环境、欢乐祥和的人文环境与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必将起到有力推动作用,同时加快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十次党代会支持西部地区发展,为石景山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首钢搬迁调整,将极大地优化区域环境,必将为我区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石景山区正处于从传统重工业区向现代化的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转变的战略转型期。我们将紧抓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努力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08年我区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石景山为目标,以办好奥运为重点,以功能区建设为依托,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行政能力建设为保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CRD建设步伐,全面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努力建设现代化首都新城区。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办好奥运为重点,全力做好奥运保障工作。办好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是历史赋予我区的神圣使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石景山区将大力弘扬“奥运五种精神”,切实做好奥运服务保障工作,确保奥运会成功举办。重点抓好奥运场馆改造建设收尾工作;全力打造与奥运相协调的城市环境,做好重点大街、奥运场馆、签约酒店周边和奥运火炬传递路线周边环境整治,加强城乡结合部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加快老旧小区的改造进程;全面落实环境保护规划和控制大气污染的各项措施,确保奥运期间大气环境质量达标;大力发展奥运经济,谋划好奥运后场馆开发利用工作,大力发展体育休闲产业。

二、以功能区建设为依托,全面推进CRD建设。继续实施“一二三六”的重点功能区建设,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建设CRD产业支撑体系,落实我区CRD建设行动规划,全面推进CRD建设。“一”,即加快一个科技园区的开发建设,完善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综合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北Ⅰ区一级开发工作,启动北Ⅱ区土地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二”,即加快两个休闲旅游区建设,要加快推进东部现代娱乐旅游区建设,完成若干景区国家4A级初评工作,完成若干娱乐项目的规划建设工作,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西部生态旅游区建设。“三”,即加快三个产业基地建设,要发展壮大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加速基地成果产业化,全力支持首钢新兴产业基地建设,统筹做好首钢调整搬迁后的产业规划和项目策划,加快推进产业培育基地建设,整合泽洋大厦、万商大厦及南园大厦等一批产业载体,发挥园区辐射带动作用,推动生产业快速发展。“六”,即加快银河商务区、TSM商务区、北京国际雕塑园地下商务区、苹果园交通枢纽商务区等六个商务功能区建设。

三、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推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继续坚持“招大商、引大资”的策略,提高招商引资质量。积极探索新型招商模式,开展委托招商、合作招商、顾问招商、以商招商和网络招商。针对园区和各个商务功能区的发展规划和差异化定位,重点引进符合我区发展定位、发展潜力较大的企业。优化政策环境,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不折不扣地抓好贯彻落实。优化社会环境,进一步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环境是生产力”的理念。优化服务环境,加强对各单位科、队、站、所的监督管理,坚决杜绝“不能办、不好办、不可办”的推诿扯皮现象。

篇3

1.围绕经济发展,科学谋划规划

在土地整治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着科学的态度,以最根本的经济利益为主导,全面的实施土地规划方案,坚持土地整治建设的根本原则,以科学发展观我知道思想,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并且在土地规划过程中要保持一种责任心的状态。在规划中优化农村土地的利用结构。使土地的利用率全面的提高。只有在合理的经济指导下才能让土地利用率得到有效的规划以及使用。并且在提高农业增收以及农村稳定中还可以有效的增加和加快方案,这样才能更好的加快和稳定农民的收入。并且在有效的规划中还能更好的提高农村土地的使用,让农民看到整改后的土地的效益。所以在经济发展中,无论如何使用土地,无论怎么样对土地进行全面的整改,最根本的还是要围绕科学的规划来进行。

2.提高责任心,强化土地整治

在土地整改过程中要本着全面发展,促进和谐,合理规划的原则进行指导。相关的工作人员来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杜绝中饱私囊,本着良心去合理规划土地方案,对一些质量不合格的土地或者土质不好的土地要酌情看待。在土地规划过程中要以人为本,要站在农民的角度来看待,要完全体现明明的主体地位以及他的知情权和收益权,同时要因地制宜的进行各级分类规划。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如果没有了土地农民就没有了经济来源,所以在规划中要切合农民的实际情况以及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来设计整治方案。按照一定的难易原则,精心布局。只有在规划过程中 保持和谐的理念才能制定出更好的政治方案。同时针对于农民土地的整改过程中,相关人员本着责任心,要考虑双方的意愿。在经济利益上完全考虑各方的诉求。兼顾各方利益寻求利益的平衡性。同时在规划中要全面顾虑城镇化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性需要。总之,在土地整治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懂得换位思考,转变角度看问题。始终保持着更好的方向去看问题,这样才能和谐的发展以及规划农村的土地问题。

3.高质量考察,高标准建设

在土地的全面整改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在整改前有一个全面的土地规划,在规划时候要进行全面的考察。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考察的过程中进行高质量的工作。只有高质量的考察才能使人们得到更好的更和谐的经济利益。在土地考察期间,考察方案的拟定是根本,他的拟定完全依附于工作人员的考察数据。这就表明考察的质量高,得到的数据就比较精确。高标准的考察与建筑才能为农民带来根本性的信任。农民在经济利益没有得到破坏,大家才会放心的将土地进行整改。在土地建设过程中,相关的人员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实行高标准的建设。一旦在建设过程中有失误出现一定会给农民以及土地整改部门带来损失,所以在高质量的考察后也要建立高标准的方案。

4.有效管理,合理调控

农村土地整改建设在不断的进行,相关部门要做好调控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相关的整改工作。在整改工作中,相关部门要进行全面的管理。管理严格才能有一个更好的制度,在良好的制度下和谐的发展土地整改。切实的为农民的利益做考虑。在土地的管理过程中,要加快建立完善的保障制度,完善那些失去土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最好将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纳入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当中。从最根本上来解决失去土地的农民的后期经济问题,让他们吃上放心丸。在管理过程中,相关部门在考虑农民的经济以及利益过程中,还要考虑到责任明确制度的建立。按照政府主导以及部门的联合,农民自主参与一定的组织形式,建立农村土地整治挂钩,在土地管理建立更好的工作机制。只有在各个环节都明确责任体制才能促进管理人员的全面管理。这样在遇到重大的问题时候才能得到全面的解决,进而全面的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一旦有问题出现可以根据部门的责任制度来进行全面的调节。这样才能保证入地整治工作的高校推进。

5.做好收尾工作,保证土地利用率

在土地规划以及整改后期,要全面的做好收尾工作。在收尾工作中会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尤其是在经济上感觉有亏欠的农民群体,他们会对土地整改有一定的意见,进而导致土地整改的收尾工作不和谐。土地整改工作要不断的加大力度,同时土地整改后期也不能放松懈怠,所以各级政府要极大力度对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实行目标管理,不断的实习考核。还能将一些比较有资历的企业或者是项目引进其中,这样就会加大项目实施惩奖力度。在土地整改的收尾工作中,相关部门的管理者一定要保证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在收尾工作中,管理者要定时的进行全面的检查,保证没有后期的麻烦增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在土地整改中进行全面的工作。保证土地整改建设的实施。

6.时刻关注,尊重民意

土地整改是在和谐社会中,同时也要为农民的发展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在土地整改中相关人员要时刻关注土地整改工作,尤其是一些农民的意愿,在土地整改中尊重民意,以人为本。同时各级部门要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氛围,各级的干部也要进入农村,主动的与农民进行沟通。增加大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切实的为土地整改建设服务。在土地整改中时刻关注农民的土地整改意愿以及土地的给予,管理人员更要时刻的尊重民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下一步的计划。

7.总结

综上所述,土地整改要进行综合的规划,在规划中找到更加合理与科学的方向。在当前经济发展的时代,政府给予的农民政策非常的好,农民也要看准时机,为增加个人收入而努力。现在很多农村在经过土地整改以后的收入都比较客观,在新时期的新农村建设上看到了更好的农村生活。在更好的新农村生活中引进更多的项目,进而带动更多的人就业。所以农村土地的有效整改才能和谐社会下发展经济的良好保证。

参考文献:

[1] 邵方超.上海土地预申请陷入尴尬[N]. 中国建设报. 2010-08-04.

[2] 盐城市国土资源局. 努力增强国土部门的执行力和公信力[N]. 江苏法制报. 2008-01-29.

篇4

一、新农村建设阶段出现的问题

一是很多问题是原来就存在的。“三农”工作搞了这么多年,自然会存在和积累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是新农村建设提出后才出现的,硬把过去存在的问题归咎为新农村建设是不符合实际的。

二是开始出现一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也是很正常的,是前进中、发展中的问题,经过努力是可以遂步克服的。

三是要正确认识,加强引导。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不出现任何问题和矛盾。我们必须正确看待这些问题,采取积极态度,及时加以引导和纠正。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穿于整个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长期的、宏大的历史任务,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确保新农村建设在每个阶段都能健康发展,始终沿着中央提出的正确方向不断向前推进。

(一)进一步形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合力

第一,发挥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作用。切实发挥好党委的领导作用和政府的导向作用,这不仅体现在政策措施的制定、舆论宣传和组织动员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资金投入上。

第二,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目前,我们实行“市管县”体制有利于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的延伸,增强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形成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局面。

第三,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应当承担应有的投入,主要用于发展生产和建房,村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一事一议”方法来决策。国家财政通过直接补助资金、补助原料或“以奖代补”等方式,给予鼓励和支持。要教育干部和群众学会运用“一事一议”等民主决策机制,尤其是基层干部要学会与群众商量办事,按民主决策程序办事。

(二)正确处理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关系

第一,正确处理试点与推广的关系。推进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如何选择典型。总结以往在典型选择方面的经验教训,我们应注重在经济发展处于当地中等状况的乡村中选择典型。中等状况的典型比较接近多数乡村的实际,较容易在面上推车。同时,注意选择不同类型的典型,分别加强示范引导。应当明确,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只是面上的工作先走一步,政府主要在规划制定、政策指导等方面给予帮助,在财政资金支持上应当实行普惠制,不能搞特殊化,这样的典型才有生命力。

第二,正确处理分散与集中的关系。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是促进农村人口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在村庄整治过程中,对目前看不准的项目暂时不要匆忙建设。对那些长远规划要求拆并的自然村,可以有选择地推进某些建设项目。应注意避免重复建设和损失浪费,特别要防止现在花费很多人力才力物力投入建设、没过几年就要拆除的事情发生。在具体操作中,可以先从整治村容村貌做起,这项工作既是农民急切期盼的,又花钱少、见效快。拆并村庄是一个逐步推进、水到渠成的过程,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维护农民的利益。

第三,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远奋斗的重大历史任务,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艰苦努力。新农村建设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使阶段性目标与长期性目标结合起来。新农村建设必须分阶段推进,每个阶段集中解决某个方面的紧迫问题,每个阶段的建设和发展项目,都要充分听取农民的意见,根据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和意愿办事,发动广大群众广泛参与。

三、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第一,稳定和完善基本经营制度,保持政策效力的可持续性。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之所以能保持稳定就是因为稳定了家庭承包经济制度。因此,要继续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只要不是居家迁到城市居住,其承包经营权应当保留。对于举家外出打工的承包地,应当依照有关政策法规,实现合理流转,逐步向种田能手集中,以利于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第二,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保持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传统农业效益比较低,现代农业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注意发展现代农业,把现代农业发展与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与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连接在一起,促进农业产业不断拓展、农民收入和就业较快增加。

第三,加强农业设施基础建设,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备足后劲。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强化农业基础的紧迫任务。必须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

篇5

关键词:沿黄经济 建设 小康社会 战略

宁夏沿黄经济区是宁夏乃至西部地区的重要战略地带,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较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2010年3月,总书记到宁夏考察时明确指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沿黄城市带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加快推进宁夏沿黄经济区建设,不仅对于实现宁夏及周边地区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而且对西部地区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创新和示范意义。

1、加快推进沿黄经济区建设的基础条件

“沿黄经济区”紧靠黄河中上游,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引黄灌溉地带,集中了宁夏水、光、热等核心资源。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310亿吨,居全国第6位,是西部水资源和煤资源结合最好的地带。宁东煤田含煤面积约3500平方公里,是中国13个重点开发的亿吨级矿区之一。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

2、加快推进沿黄经济区建设的现实意义

2.1 这是立足区情实际促跨越的需要

有水就有灵气、就有生机、就有活力。古往今来,世界主要城市都是依靠大江、大河、大海而建设、而兴旺、而发展。俗话说,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流经宁夏的区域是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和精华地带,可以说,宁夏唯黄河而存在、依黄河而发展、靠黄河而兴盛。沿黄经济区利用黄河流经宁夏397公里、沿黄地带集聚十座城市的优势,倾力打造西部最具潜力、最有特色、最有魅力、最适宜居住和创业的沿黄城市带(群),显现出一幅“黄河玉带缀玉珠,玉珠落玉盘”的美景。

2.2 这是统筹城乡发展促协调的需要

从发展阶段来看,宁夏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较低层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宁夏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不能形成新格局的制约因素。从宁夏发展实际来看,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住房条件、发展机遇、就业机会、收入水平上。建设沿黄经济区是宁夏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促协调的突破口,承载着人民群众渴望发展的新期待、顺应了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的新愿望。

2.3 这是优化发展模式促转变的需要

沿黄经济区地处黄河上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占黄河灌溉之利,得国家支持之策,结群众勤劳之果,享有“塞上江南”的美誉。千百年来,沿黄城市致力于发展传统产业,解决了群众温饱,但守着金碗喝稀粥,群众生活并不宽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10年间,宁夏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区情实际的兴区富民发展路子,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少生快富和退耕还林工程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宁夏虽是一个小省区,但如果着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能够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迸发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小省区也能办成大事情。

3、加快推进沿黄经济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3.1 抢抓机遇、科学决策是加快推进沿黄经济区建设的前提

加快推进沿黄经济区建设,加快建设以银川和吴忠为核心,石嘴山和中卫为两翼的城市群。在城市发展上,瞄准国际化大城市,做大做美银川,增强龙头带动力和区域辐射力;科学定位石嘴山、吴忠、中卫沿黄骨干城市功能,制定大县城、特色镇的发展思路,构建以沿黄城市带为核心区,大县城、重点镇、中心村点线结合、良性互动的城乡一体新格局。

3.2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奋力宁夏推进跨越式发展的保证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发展的速度和效益。建设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再造一个新宁夏、少生快富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农村广播电视上“村村通”工程,这些“宁夏模式”和“宁夏亮点”,不仅证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有所为、前途广阔,而且蕴育和创造了“小省区也能办大事情”的宁夏精神。回顾西部大开发10来宁夏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不是沾沾自喜,不是固步自封,更不是小进则满、小富即安,而是要继续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牵住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这个牛鼻子,进一步克服自我满足和盲目乐观的心理、克服畏难情绪和懒惰心态、克服因循守旧的方法、克服狭隘封闭和目光短浅的思维,为我区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篇6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的问题。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2、要牢固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

3、要牢固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跃升、不断形成共识和合力的过程。作为一名教育系统工作的党员,学习完这篇重要的讲话后,认识到教育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深化对科学教育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深刻内涵、基本要求和指导意义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统筹兼顾,推动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教育发展观是关系教育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不仅包括要发展教育,而且包括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有什么样的教育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教育的发展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我觉得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这正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教为民的本质。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是要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2、要积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创新。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动力是改革创新。树立和坚持科学教育发展观就要大胆革除阻碍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积极深化教育体制、办学体制改革和教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教育创新,不断将教育事业推向前进,更好的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展好。

篇7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科学发展观适应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新形势。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继续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从国际形势看,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针对这种形势,科学发展观强调,必须紧紧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从国内形势看,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针对这种形势,科学发展观强调,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这为我们科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迫切要求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我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迫切要求我们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人民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迫切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适应了这些新的发展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第一,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强调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进一步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的问题;第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回答了“为谁发展”的问题;第三,科学发展观强调必须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合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进一步回答了“怎样发展”的问题;第四,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坚持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进一步回答了“靠谁发展”的问题。所有这些,都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

篇8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科学发展观适应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新形势。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继续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从国际形势看,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针对这种形势,科学发展观强调,必须紧紧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从国内形势看,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针对这种形势,科学发展观强调,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这为我们科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迫切要求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我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迫切要求我们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人民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迫切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适应了这些新的发展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第一,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强调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进一步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的问题;第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回答了“为谁发展”的问题;第三,科学发展观强调必须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合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进一步回答了“怎样发展”的问题;第四,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坚持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进一步回答了“靠谁发展”的问题。所有这些,都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

篇9

关键词:水利经济;科学发展;有效措施

前言

伴随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的日益发展与深入,水利工程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不仅仅由于水利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同时更是因为水利工程关系到民生发展。因此,运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推进水利经济的发展是当前一定要特别关注的课题。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水利经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开始赶超国际上的发达地区,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足,特别是科学规划、有效管理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需要采取更加科学完备的方法和措施,从而最终达到更高水平,推进我国水利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概述

从我国经济发展角度分析,一般我们说到经济,就会想到国民经济,而水利工程经济建设与发展在国民经济当中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大的。从概念上分析,水利工程经济主要是要以水利工程作为主要发展目标,通过科学有效的设计、规划、勘查以及施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水利经济发展模式,从而不断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发展与进步,进而为国家建设以及经济民生服务,这是发展水利经济的最终目标,同时也是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任务。

二、必要性及现状分析

1.必要性分析

水利经济涵盖内容非常广泛,其以水利工程建设为本体,在此基础上水利工程的设计、规划、施工、运营、管理以及保护工作等等都属于水利经济建设范畴,水利经济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是关乎我国民生生计的大事,因此要给予高度重视,同时水利工程的发展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做好水利经济建设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的必要内容,故此,水利经济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并且要在未来的几年中给予科学规划,使其更好的推进我国生态水利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现状分析

就目前而言,在政府政策的大力督导下,在国家资金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水利经济建设已经较过去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但由于水利建设是一项相对规模比较庞大的项目,因此在经营管理以及健康发展方面还存在这一系列的问题和难点有待进一步解决,这也就给今后的水利经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的把控水利建设发展的方向与要点,并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给予改进与完善,进而更好的推进水利经济建设朝向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迈进。

三、科学发展有效策略研究

1.做好统筹,全面协调

统筹规划对于水利经济建设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由于水利工程属于规模相对比较庞大的体系,因此涉及部门也相对较多,特别是各个职能部门,分工不同,工作内容不同,所需要的政策扶持也有不同,因此,在进行对水利建设规划与协调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各个相关职能部门的具体情况,并根据上级政策,采取必要的政策扶持以及帮助,对于相对较差的部门要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从而更好的推进其快速发展,进而实现水利经济建设的健康、平稳、快速发展。

2.采取科学有效的改进策略

采取科学有效的发展改革措施是当前水利经济建设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水利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按照政府的明确指示,并且在政府有效监督的基础上,摆脱盲目竞争,提高水利建设过程中职能业务的有目标开展,特别是要进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项内部整改工作,避免在建设过程中出现过度的资源浪费情况,更好的确保水利企业及单位的既定经济效益的获得。同时,还要在此基础上,开展良性的竞争,在上级相关领导的指示下,全面有序的开展各项符合市场的经济活动,加大对于外部资金的吸引,并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申请必要的政府补贴,能够在确保经济效益,减少成本支出的基础上健康有序的推进水利建设的全面发展与壮大。

3.进一步完善管理及监督机制

管理与监督是全面推进水利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条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水利建设发展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一旦问题产生势必会影响到水利经济建设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就需要管理与监督机制在此情况下发挥作用,强化对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特别是对于资金去向的监管,并且根据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关企业以及单位有力的政策及资金帮助,最终推进水利经济建设能够更加顺畅的开展。

4.全面提高专业人员业务水平

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专业人员对于推进水利经济建设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在发展水利经济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够忽视工作人员的力量,因此为了更好的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使其能够在水利建设过程中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就要定期对其进行专业的业务培新,同时加强对于项目科研的投入力度,让工作人员能够在进行科研的过程中更好的进行项目创新,进而为水利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力量。

篇10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点

1.怎样认识总体小康?

(1)表现:微观上看: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人们的消费已经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比较富裕型消费迈进。宏观上看: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GDP)

(2)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小康的经济建设目标:P86--87

(1)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3.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P87

二、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内涵: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四个统筹P88)

(2)原因: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②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③片面追求GDP增长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收入差距拉大等。

注意:GDP增长并不一定带来经济发展。

2.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地位: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为什么:①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②存在问题:投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投资、出口、消费三者关系不合理;三大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资源消耗高等。

措施:①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创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防需求的方针。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地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措施:①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地位: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要求: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发展差距。

措施:继续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高一政治经济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点相关文章:

1.高一政治《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点

2.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试题及答案

篇11

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部署。这些重大部署有原则要求,有政策安排,有举措办法,体现了战略设计、宏观谋划与实施步骤、具体措施的统一,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认真学习领会讲话精神,必须深刻把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部署,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贯彻落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形成,是我们党对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深刻把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部署,必须深入领会这些部署对于建设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从明确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到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再到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深刻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任务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在这个总体布局中,深入贯彻讲话提出的重大部署,当代中国必定会得到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定会展现新的勃勃生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构成,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深刻把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部署,必须全面理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联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全局层面来把握每一方面建设的重大内涵。必须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以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篇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和实践,公安机关面临着日益繁重和艰巨的任务。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以建设学习型、创新型、竞争型、服务型的四型机关目标,突出抓好公安工作全面建设,来促进以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为中心的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一、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完善激励机制,争创学习型机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以加强民警素质建设为重点,坚持科教强警、人才强警战略,倡导终身学习,切实增强民警学习能力、实战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全面推进公安民警队伍革命化、职业化、正规化建设进程,确保队伍发展后劲。在民警中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工作环境,形成全员学习、全程学习的氛围和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良好学习理念,促进人才队伍建设,为各类人才不断涌现和充分发挥作用奠定坚实基础,不断提升公安队伍的综合实力。同时,严格按照、科学性、准确性、实效性、创新性等四项基本原则,针对不同警种、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需要,合理确定和调整学习内容,使学习成为公安民警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自觉行为,在务求实效、服务实战上下功夫。

二、更新思想观念,建立创新机制,争创创新型机关。

公安机关要通过全面加强"创新型机关"建设,塑造创新理念,打造创新品牌,提高创新能力,营造创新氛围。坚持在思想观念上创新,打破封闭的传统思维模式和框框,将公安工作纳入可持续发展的大局中,使之始终保持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及改革开放的进程相适应、相协调;围绕如何开拓公安工作新局面,增强民警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的主动性、自觉性,进行观念创新;通过思想观念的创新,始终保持锐意进娶奋发有为、与时俱进、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把创新作为工作、学习的灵魂,以大无畏的精神全面推进工作创新。完善和深化公安行政管理体制、服务机制、保障体制,继续保持超前性和先进性,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围绕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服务质量,进行机制创新;围绕解决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工作的实效性,进行工作方式方法创新。

三、善于抢抓机遇,勇于争创一流,争创竞争型机关。

公安机关要引入竞争机制,要抢抓机遇,拼搏奋进,创先争优,形成竞争、奋进、争创一流的工作氛围,建设起永立潮头、打造品牌、提高竞争力的机关,是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发挥公安机关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各项工作上不满足现有的业绩,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主动对照先进找差距,赶超先进比水平,力争创出一流的工作业绩。

篇13

深入实施“1245工程(围绕一个中心,年法治古城建设的工作要点是紧紧围绕创建“法治化主城区”总目标。突出两个重点,抓好四大载体,落实五项举措)全面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提升执法人员的执法公信力,进一步强化公民的法律意识,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促进古城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围绕一个中心

把街道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人人学法守法与服务经济建设统一起来,围绕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要通过创优法治环境来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二、突出两个重点

1加强法治示范点建设。要以精心选育、严格要求。全街道建立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等各类示范点,为推进法治古城建设进程树样板。同时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辐射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全街道法治建设向纵深推进。

2加强法治建设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建设。法治建设要自觉地、主动地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要依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对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投资项目中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对经济问题引发的群体性矛盾,要善于引导群众依法诉求。要健全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帮助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建立涉企群体性突发纠纷的预警应急机制,及时有效地处理因企业突然倒闭或经营陷入困境而引发的各类突发。建立多元化的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积极为基层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和法律服务,及时化解大规模群体性矛盾纠纷。要积极推进法治实事工程建设,把实事做实,切切实实地为老百姓解决一些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而老百姓自身又难以解决的问题,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法治建设给生活带来的改善。

三、抓好四大载体

1全力开展“法治宿迁合格乡镇(街道)创建活动。按照市、区提出的六个坚持”六个做到确保“六个不发生”基本要求。快速推进,严格标准,务求实效。全面推进街道政务公开,以公开促管理,以公开促规范、以公开促公正。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抓好分工落实,依法建章立制,严格检查监督,规范权力行使。

2全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强化社区自治组织的规范化功能。着力完善社区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创新公开形式,既安全监督机制,保证公开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

3全力开展“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活动。落实《江苏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完善以职代表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职工民主管理制度。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推进企(厂)务公开,全街道各类企事业单位工会组建率达80%以上。

4全力开展“法治校园”创建活动。通过开展“法治校园”创建活动。强化责任,确保校园无安全事故,无纠纷案件,无周边问题。推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教育网络建设,让全社会从国家和民族的高度,共同关注和大力支持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良好局面。

四、落实五项举措

1深化构架体系。明确任务,推动法治建设的工作落实。建立法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突破法治工作中的瓶颈”建立规范、高效、协调有力的法治建设新格局。建立末位警示制度,加大督查催办力度,以强有力的措施打造法治建设争先奋进的新气象。

2深化依法行政。确保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率达到100%切实加大对依法行政特别是行政执法的监督力度。继续推动基层执法评议工作并配合纪委,将评议结果纳入行风评议考核,按照条管部门15%块管部门10%比例折分,分别计入各主管部门年度政(行)风评议总分。

篇14

――学习《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一、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的问题。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小陈老师工作室版权所有

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2、要牢固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

3、要牢固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跃升、不断形成共识和合力的过程。作为一名教育系统工作的党员,学习完这篇重要的讲话后,认识到教育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深化对科学教育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深刻内涵、基本要求和指导意义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统筹兼顾,推动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教育发展观是关系教育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不仅包括要发展教育,而且包括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有什么样的教育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教育的发展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我觉得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这正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教为民的本质。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是要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2、要积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创新。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动力是改革创新。树立和坚持科学教育发展观就要大胆革除阻碍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积极深化教育体制、办学体制改革和教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教育创新,不断将教育事业推向前进,更好的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