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5:32:2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新途径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 键 词】学习型图书馆组织/图书馆员/信息教育
【 正 文】
“五项修炼理论”的创始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认为,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大家通过不断学习,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
1 建立学习型图书馆组织的必要性
什么是学习型图书馆组织?学习型图书馆组织就是:图书馆有明确的、共同的奋斗目标,并帮助每一个馆员制定并达到个人目标;每个图书馆员都富有创造力的思维,对图书馆的工作不断创新;每个馆员都有终身学习的理念,而且是热情的学习者,并建立起完善的团队学习的体系及考核机制;通过这种团队学习极大地促进图书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形成良好的组织文化氛围,使图书馆达到永远发展的目的。
1.1 建立学习型图书馆组织有助于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网络化环境下,图书馆迫切需要建立“学习型组织”和对图书馆员的培训,这是保障图书馆今后在信息市场上获得显著的竞争优势和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重要策略。
(1)建立学习型图书馆组织有助于提高图书馆员的学历层次。受图书馆原有进入机制的局限,目前,图书馆员的学历层次普遍较低,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馆员的比例不到50%,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则更少。目前,我国图书馆员中未受过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许多馆员是从文化行政部门或院系的学术岗位上调任到图书馆工作的。即使是受过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馆员,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工作面临着复杂的新业务与新技术的挑战,图书馆员若不进行即时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如对有关图书馆业务的新词汇都不了解,又如何来把握图书馆未来发展的脉络,如何更好地为用户开展服务?
(2)建立学习型图书馆组织有助于建立起严格的培训教育机制和考核机制。由于当代知识更新频度加快,所以无论是大学生还是研究生,是一般馆员还是研究馆员,都需要在知识方面不断更新、学习。应建立使图书馆员在每年工作中都有学习培训机会的机制和考核机制。一个图书馆是否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关键是看其是否形成了不断学习的机制。否则,即使引进了人才,知识也会老化;即使暂时拥有了人才,人才也会流失。
(3)建立学习型图书馆组织有助于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图书馆的工作。在现代信息社会中,信息网络与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形成了一种新的技术革命——网络革命,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全新的环境。作为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员,应当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否则,很难适应现代图书馆工作的需要。所有这些知识和技能都需要重新培训或加强实践。
1.2 建立学习型图书馆组织有助于改变图书馆的传统服务观念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观念以及计划经济形成的意识,使图书馆员缺乏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对于图书馆员来说,与业务知识同样重要的是思维方法和思维方式的现代化。在全球化、网络化、数字化的背景下,图书馆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方式必须具有世界的眼光和未来的视野,必须具有发展的、开放的、战略的、多样化的、创新的观念和视角,即必须从以往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才能在图书馆的管理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而这些都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培训来加以提高和改进。
图书馆是一个文化机构,作为图书馆员来说,他们不仅要成为文献的保存者,同时也应当成为使文献信息活化的经营者;不仅要有在馆内开展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的能力,更要具有协调馆内人力资源、馆内外文献信息资源和馆外社会环境资源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这种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培训。
2 学习型图书馆组织是图书馆员培训教育的新途径
图书馆培训是个学习训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使图书馆员获得有助于促进实现各种目标的知识和技术能力。由于学习训练过程与图书馆的各种目标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因而从狭义上来看,培训为图书馆员增添了他们现任职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从广义上看,培训包括一般性的培训和培养两个部分。培养侧重于使图书馆员获得既可用于当前工作又为未来图书馆工作生涯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在学习型图书馆组织中对图书馆员培训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转变传统学习观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传统的图书馆员培训教育主要以行政命令等手段,图书馆员总是被动的学习。图书馆员主动学习的意识差,因而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型图书馆组织要求图书馆员必须要有主动学习的意识,主动学习的愿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得图书馆的领导和馆员在主动学习的氛围下,提高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促进图书馆工作的开展。
(2)确立图书馆的共同愿景及培养目标。确立图书馆的共同愿景及培养目标是对图书馆员进行培训教育的前提。图书馆领导、图书馆员及图书馆组织都应有共同的愿景。这样可以将图书馆员凝聚在一起,更好地发挥其工作和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首创精神,为实现共同愿景而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图书馆组织对于学习的意愿和能力根基于图书馆组织中的每个图书馆员的意愿和能力,而这种意愿和能力又取决于个体自我超越和发展。学习型图书馆组织重视知识、重视人才,重视学习的图书馆组织氛围,图书馆员都具有学习的意愿。
图书馆员培训教育的实质是为了保证图书馆实现各项既定的目标。各种培训教育目标必须与由需求分析所确定的培训需要联系起来。从而保证培训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
(3)营造团队学习的氛围。团队学习是学习型图书馆组织学习的根本手段。在学习型图书馆组织中,所有的图书馆员(包括馆长)均需共同努力培养一种主动学习的精神与习惯,使图书馆成为一个学习团队。通过团队学习使图书馆员之间达成完善的协调和一体的感觉,从而使图书馆组织的各种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得以强化。团队学习对图书馆个人的学习还会起到推动的作用,当图书馆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图书馆团体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每个图书馆员成长进步的速度也比其他学习方式快。在学习的团队中,馆员可以彼此交换学习心得,分享学习成果与乐趣,更促进主动学习,学习成为馆员的习惯,进而学习团队的学习氛围也会更浓。
(4)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机制。学习型图书馆组织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机制,通过终身教育,把图书馆员自身潜在的各种创造能力充分发掘出来,为图书情报事业不断注入新的力量。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机制是图书馆员培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因而在图书馆员的培训教育中必须要重视终身教育。
(5)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学习型图书馆组织就是在图书馆中形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氛围。使得每个图书馆员都是学生,每个图书馆员又都是老师、辅导员;每个人都是团队学习的参与者,每个人都是自觉的管理者,每个人都是积极的贡献者,每个人都是富有创造力的思想者,每个人的成就都与团队学习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而达到图书馆员一起思考、共同学习和共同创造的能力。由此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品质与内容,进而影响读者,使读者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因而读者就会更支持与重视图书馆的各项活动与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6)建立培训考核和奖励机制。培训考核是指将培训结果与预期要达到的目标进行比较。由于培训教育是为了提高图书馆员从事工作的能力,并且培训教育也消耗了一定的时间和资金,所以有必要将培训考核纳入培训计划。
3 学习型图书馆组织的建立需通过一些有效的机制作保证
(1)为了保证培训和教育费用的落实,可以仿照有些企业的做法,从年度经费中划出一定的比例用于培训教育。
(2)凡是通过自学而获得学历证书,通过学习研究发表了有质量的调研报告和学术论文者,都可以获得物质的和精神的累进激励,从而使每一位馆员可以自己设计学习计划,并以图书馆所给予的激励作为动力,不断向新的目标攀登。也鼓励业务素质好的馆员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3)对于在图书馆工作岗位上干得好的图书馆员,可奖励他们进高校进修或是作为访问学者。
收稿日期:2003-04-01
【参考文献】
1 (美)彼得.圣吉著,柏桦译.第五项修炼.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1998
2 黄克文,刘丽霞.创建学习型图书馆,增强图书馆竞争优势.图书馆论坛.2002,(6)
3 盛小平,肖碧云.建立21世纪的学习型图书馆.图书馆建设.2003,(1)
关键词:安全;培训;原因;措施
安全教育培训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工作,是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源头性、根本性举措,也是提升职工安全素质、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措施,但目前安全教育培训在安全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容乐观。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几乎桩桩与教育培训不到位相关,再次证明:无知者无畏,安全培训不到位是最大安全隐患。保障安全生产的关键在一线,保障安全生产持续稳定的关键就是抓好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意识不是几分钟的教育就能立竿见影,也不是几个学时的培训就可一劳永逸,始终呼唤着春风化雨式的常态化安全教育方法。因人制宜、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安全教育培训模式,在职工自我安全教育方面开拓思路势在必行。
1 目前安全教育培训作用有限的原因分析
(一)形式主义严重,走过场现象普遍存在
通常的套路是先讲法律法规,接着念教材,再后看录像,最终是考试,通过率100%,并不太关注职工的接受效果和实际需要。培训中偏重理论知识,局限于纸上谈兵。从空洞的理论到枯燥的专业术语,难于激发受众的兴趣,多数接受培训的职工感觉收获不大,在实际工作中面对问题时,依旧一筹莫展。安全生产是实践性很强的学问,一味重视学习法律法规和理论,安全教育培训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往往大打折扣。
(二)传统课堂式安全教育培训自身的弊端导致效果不佳
主要表现为:
1.教育形式单调,以讲课者为中心,课堂灌输式枯燥无味,缺乏灵活性、吸引力,职工有抵触心理,参与热情与兴趣不高。
2.与工作实际脱节,不了解职工诉求,收效有限,质量不高,无法学以致用,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难以达到安全生产的要求。
3.日常安全教育培训缺乏常态化,课时有限,频率较低,现场培训受众面小,空位状态明显,持久性不足。
因此,安全教育培训必须与时俱进,在传统的培训方式之外,结合职工情况、班组特点、现场主要危险源和隐患排查,借助新载体,摸索新方式,坚持走群众路线,挖掘广大职工的潜力和创造力,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吸引职工主动参与,强化常态化职工安全自我教育。
2 开拓职工安全自我教育新途径的主要措施
(一)努力转变安全教育培训观念
打破原有的说教模式,职工要由配角变为主角,由生硬被动接受的听众变为活跃主动参与的演员,由事不关已的旁观者变为事必躬亲的主人翁。借助先锋们在安全教育培训中的示范性作用,带动其他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潜移默化中提升安全意识,增强实际工作中的安全责任感。
(二)紧跟时代的潮流,挖掘微信、QQ群等的信息传播功能
这些先进网络传媒工具,突破时空束缚,能有效利用职工的碎片化时间,易于操作,随时能以文字、图片、语音方式沟通,方便不同地点的职工实时互动。可在群内发出安全提示信息,进行安全提醒和平安问候,现场职工也可以发送安全活动的资料,从而营造出浓厚的安全氛围。微信特有的“问卷星”在线考试功能,可以快速完成阅卷考核功能,即时公布成绩,完成评价。
(三)创新宣传模式,全员参与,建立安全教育的持久阵地
基层职工自编自演的安全文艺小节目,以喜闻乐见的多样化文艺形式,突出针对性和现实教育意义,融知识、趣味、娱乐性为一体,通过增加互动环节,提高职工的参与热情,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养成安全习惯,达到引导职工关注安全、强化安全认识、形成安全行为的目的,实现自我教育。编演安全文艺节目可以挖掘职工的潜力和创造力,拓宽职工的安全生产知识面。来自生产一线的节目,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味道,职工更易产生共鸣、留下深刻印象。对于职工来说,这个自娱自乐的安全交流平台也是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对职工积极参与安全文化宣传、分享欢乐中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都将发挥积极作用。
(四)实施安全积分奖励
参照商场的会员积分制,制定积分奖罟娑ǎ更多运用安全正向激励的手段。每个阶段安全活动结束后,适时总结,表彰奖励编演节目职工和在QQ、微信群里表现突出的职工,对照积分奖励规定,最终在个人安全津贴和安全奖中兑现。通过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激励,让职工在活动参与中感受安全的重要性,逐步提高安全知识和技能。
3 结论
安全教育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提高教育培训效果的关键在于走群众路线、发挥职工潜能与智慧、开展职工自主安全教育。使用先进传媒手段和富有感召力的方式、制定激励措施、推动全员常态化主动参与是实现职工安全自我教育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隋鹏程,陈宝智,隋旭,安全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关键词】终身教育 成人教育 困境 途径
终身教育的涵义定位
终身教育的主要对象应该是成人教育,而成人教育作为我国建国之后一种学历的补偿教育形式,为国家输送了大量人才,成人教育也成为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由于近几年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和高校不断扩大招生,普通教育的推广致使成人教育的生存压力不断扩大,特别是不能把终身教育的理念融入到成人教育的内涵中去。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为成人教育应该可以代替逐渐失去的基础性教育,是基础性教育的一种充分的补充;而对于没有受到完全性教育的人来说,成人教育的角色就是一种补充;而对于在新环境中生存的人,成人教育的作用是延长了其教育的方式;对于受到了高等教育的人来说,成人教育为他们提供了终身学习的机会。所以,不论是在每一个阶段上进行学习的人,成人教育的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不论是哪一个国家,这种重要性都是存在的,不论是在哪一个阶层,还是对于多数人还是少数人,成人教育也都是必要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6年第教育大会上对成人教育作了进一步理论描写,认为成人教育不止是对于成人进行的教育,它是指一个非常有组织的教育的过程,包括教育的内容、水平、方法等,或者不论其办学的模式是怎样的,成人教育都应该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成人教育的过程,能够使每一个想要得到学习机会的个人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丰富其经验和理论知识,提高技能水平和专业资格,促进其人生发展向最新的、最均衡的方向发展。可见,终身教育视野下的成人教育的发展在注重主要的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思想和观念的改变和发展,应该把不断地实现成人的多方面的需求,不断地提高国民的素养,把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成人教育的教学过程当中,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相互协调,同时促进成人的全面发展。
终身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困境
终身教育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培养具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和态度,但是,由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完善,成人教育的主体价值分配量低;学历教育为主,服务功能单一;发展动力弱化,社会效益下降等问题突出,严重地影响着终身教育的发展和完善。
教改制度不完善,主体价值分配量低。近几年,我国的教育体制不断地进行着改革,但是,成人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改革的范围确实非常有限。有研究显示,人的一生中的知识90~95%来自于成年之后的学习过程。可见,成人教育在建构终身教育学习的过程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成人的主体价值在终身教育中的地位应该是处于核心的地位。但是,目前我国教育的总体范围中,成人教育的主体份额却在不断降低。据统计,2008年25岁以上考生所占比例仅占全部考生的33.39%,成人高考的生源从2002年至2008年已下降了27.29%。这说明成人教育已经逐渐变化成为普通高等教育学历的替补方式。高考的改革,包括取消年龄的限制、婚姻的情况和就业的形式等限制之后,普通教育已经成为成人教育提高自己的有一个主要的路径,这也使得成人教育的发展逐渐变得缓慢。
学历教育为主,服务功能单一。成人教育的对象一般都是上班族,这部分人为了职位的晋升,往往更加注重学历的作用,从而忽视在成人教学中知识的摄入量,导致了成人教育的异化现象。而终生教育强调学习者是主体,强调个人在一生中自觉学习的持续性,更加强调学习的效率,但是,教师只能缩减课程的内容,降低了课程的深度,学历教育在办学形式上分为把几个学期的课程进行集中讲授的形式,时间有限,甚至,在职的接受成人教育的学生也不能像全日制的学生一样,能够全身心的进行学习,往往因为工作或家庭的原因而旷课的现象数不胜数,成人教育成为一种形式。“电大不电、夜大不夜、函授不函”与终身学习的理念差别甚远。
发展动力弱化,社会效益下降。成人教育的发展核心就是要提高成人的素质,不仅包括文化素质,还包括心理和思想素质。而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本的目的就是提高国民整体的水平,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杰出的贡献。但是,从现实来看,许多办学的机构追求的不是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是以追求经济利益为出发点,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办学形式,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忽视了社会效益的实现,从而更加弱化了成人教育的发展过程。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目前的学历教育导致学生学习的功利性非常地强,一方面要主动积极发展自己的个性使之具有较成熟的成人个性特征,另一方面要及时瞄准社会经济发展和从业人员的现实需要。由于我国成人教育发展的服务功能单一,引起了求学者动力的扭曲,更多的求学者仅仅是为了获得学历。
促进教育方式的变革,实现终身学习的新路径
针对以上提出的终身教育视野下成人教育存在的问题,我国必须通过相应的手段来克服问题的产生和深入,要从国家政策、政府方面、办学机构、学习环境、服务质量、教学手段等方面入手,寻找实现终生学习的新途径。
加强立法,保障终身学习的权利。我国对于终身教育的法律还不健全,所以,促进终身教育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加强立法,保障成人终身学习的权利的实现。现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为终身教育进行了立法,用法律条文和规定规章来制约和监督成人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法国在1971年制定了《继续职业教育法》,对终生教育和职业教育进行分析和阐释;美国制定的《终身学习法》和《成人教育法案》,用法律保障成人的学习权利和终身学习的保障,强调法律早终身学习中的作用;德国和韩国同样也颁布了相应的促进终身教育的法律,进一步明确了成人教育的重要性和终身教育的发展性。我国也应该跟上国际的步伐,用法律保证成人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权力。
加大投入,保障终身学习的公平。市场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我国近几年也在终身学习方面进行了加大投入的措施,对终身学习的方式和方法都进行了法律和法规的限制和保障。那么,知识经济就要求每一个人都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发展,掌握发展中的世界中迅速更新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以免过时,通过受教育为每个人都享受发展和提升的机会。可见,我国也应该建立多样化、多渠道的成人教育的培养方式,加大对成人教育的投入,保障成人能够终身学习的公平性。国家通过不断地对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进行财政的支出,把大量的资金注入到两种教育的环境中去,以提高对成人教育和终生教育的财务上的支持。
构建良好的终身学习环境。建立学习型的社区,为终身教育的学生提供良好的终身学习的环境,因为有效地开展社区教育是实现人的终生学习需求的根本保证,社区正是把各种具有教育功能的社会组织、机构统一协调起来。社区的主要的功能是鼓励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为两种教育提供良好的学习的环境,实现学生可以不用花费长时间和长周期地进行学习,可以在“家门口”进行学习。同时,一个良好的终身学习的社区同样可以促进小区学习氛围的不断浓厚,社区能够实现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和不断发展的远景规划,这不论是对学生自身还是社区来说,都是具有长期效益的。良好的终身学习的环境对于成人来说是相对比较重要的,因为对于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学生来说,一个重要的环境不仅能够陶冶其情操,而且还有利于成人在自己的工作中产生的压力进行舒缓,在舒缓的同时也得到了知识的增加。
关键词:小学教育工会;活动创新;途径
一、小学教育工会的职能
小学教育工会是依照工会法和工会章程等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起的工会组织,受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建立于小学内部,是教育工会组织中的基层组织单位。小学教育工会按照中国工会章程中的相关规定,在工作开展中必须履行好以下四项职能:1.建设职能由于小学教育工会具备贴近一线教职工工作实际的特点,能够与教职工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所以教育工会要担负起组织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建设和教学改革的职责,确保学校制定的发展措施落实到位,及时传达和反馈教育信息,在教育体系中充分发挥教育工会上传下达的作用。2.参与职能小学教育工会是属于教师群体的工会组织,代表着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所以,小学教育工会要调动起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在学校制定具体政策时,充分考虑教职工的利益诉求,尊重教职工的意愿,使校内民主管理落到实处。通过履行小学教育工会的参与职能,有助于提高教职工的监督意识,使教职工全心全意投入到学校发展中来。3.教育职能小学教育工会要负责提高教职工的职业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积极开展教育宣传活动,对教职工进行爱国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同时,根据教职工对精神文化、教学技能的需求,积极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活动,不断提高教职工的政治素养和教学水平。4.维护职能小学教育工会代表着教职工的具体利益,在工作过程中必须坚持以教职工为本,切实履行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表达教职工的意愿和诉求,确保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解决教职工的后顾之忧。
二、新时期小学教育工会的活动创新途径
(一)创新小学教育工会学习活动小学教育工会要认清教育教学改革对工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不断提高工会干部的素质能力,增强工会干部的创新意识,使工会干部具备完善的现代教育知识体系和较强的教学管理能力,为学校教育教学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方面,小学教育工会要组织理论知识学习活动。要求工会干部必须掌握《工会领导学》、《工会学》、《工运史》、《工会法》等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向工会干部传播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使工会干部了解教育规律,鼓励工会干部为教育改革献言出力,增强从事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小学教育工会要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学习班和讲座,借此来使工会干部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从而带动广大基层教师共同提高思想觉悟水平。由此不但能够使教师加深对工会的信任,而且还能促使工会干部融入到教师群体当中,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能够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光和热。除此之外,可以以改革创新精神为依托,强化教育工会的自身建设,这样能够使工会干部尊重教职工的创新精神,有助于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二)创新小学教育工会作风建设活动学校应大力开展工会干部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学习活动,通过定期组织工会干部参加交流会和论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际经验;为使工会干部开展相关工作时的语言更加得体,应对其进行文明礼貌用语和服务用语的培训,并对每个工会干部进行普通话考核;工会干部应针对全校教职工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相关的调研,据此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为学校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翔实可靠的依据,在维护学校利益的同时,维护好全体教职工的利益;会议方面要进行适当精简,尽可能少开会,必须开会时,要缩短会议时间;所有工会干部都应当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公务接待要控制好参加人数和就餐标准,绝不铺张浪费,可以减少的一律减少,并对办公费和差旅费等支出进行严格控制;要处理好大局与部门、工会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杜绝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和配合,严格按照学校的安排开展相关工作。(三)创新小学教育工会服务活动在和谐校园的构建中,小学教育工会除了应当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教育引导和桥梁纽带作用之外,还要做好相关的监督与维权工作,为全校教师的成长和进步提供服务和保障,借此来促进教师全面发展,从而使教育工会成为教师可以依赖的和谐“家园”。为实现这一目标,应对教育工会的服务活动进行创新,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可在全校范围内实施送温暖、送爱心工程。教育工会应当建立健全困难教师帮扶机制,了解教师工作中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同时,要时刻关注教师的身体健康,每年组织一次教师体检,并定期组织为困难教师解困活动,如,以全校师生共同捐款的方式,建立资助基金,将该基金用到有特殊困难的教师身上,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和教育工会的关怀。可对学校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并与相关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为教师子女的上学、就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其二,不断拓宽参与渠道,并对协调机制加以健全,当相关事项牵涉到教师的切身利益时,教育工会要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并做好协调工作,代表学校做到“五必访”、“三必谈”“二必送”,其中五必访主要包括立功受奖必访、婚丧嫁娶必访、有病必访、有难处必访、家庭出现矛盾纠纷时必访;三必谈包括教师间出现矛盾必谈、教师出现工作失误必谈、教师闹情绪必谈;二必送包括教师调动欢送、教师退休欢送,通过五、三、二活动的开展,能够使教师真切感受到教育工会的温暖,有助于激发教师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四)创新小学教育工会维权活动小学教育工会要切实履行对教职工的维权职能,积极开展维权活动,使教职工可以在学校安心开展各项教学工作。首先,加强与教职工的沟通联系。小学教育工会要组织起广大教职工会员,了解教职工会员的实际需求,以及对教育工会职能履行的建议,做好详细记录,让教职工会员参与到本校教育工会的民主管理,争取到最大化的民意支持。其次,为教职工提供优惠服务。小学教育工会在了解到教职工实际需求的前提下,根据教育工会自身的资源状况,与医院、超市、书城、商场等建立起合作关系,为教职工会员提供所需的优惠服务。如,购书优惠、治疗优惠、购药优惠、定期身体检查等,让教职工会员体会到教育工会给他们带来的生活便利,从而增强教育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再次,加强工会维权宣传工作。小学教育工会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做好维权法律宣传,并为教职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新时期下,小学教育工会要为教职工畅通维权渠道,当教职工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可以到教育工会寻求帮助,同时小学教育工会要认真对待教职工的求助,运用教育工会的力量与其所在学校进行交涉、协商,避免因教职工势单力薄受到不公平待遇。
三、结论
总而言之,小学教育工会要切实履行自身职能,结合工会发展情况,积极组织和创新各项工会活动,充分发挥小学教育工会在促进学校建设、推动教学改革、维护教职工权益中的重要作用。小学教育工会要从学习活动、作风建设活动、服务活动、维权活动等方面入手,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使其能够满足学校与教职工的发展需要,从而实现最基层工会组织的价值。
作者:刘梅英 单位:庄河市新华街道暖水小学
参考文献:
[1]宋卫.提升小学工会工作质量策略浅探[J].课外语文,2016,(04):43-44.
[2]王嘉梓.论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主要内容[J].山东工会论坛,2016,(02):24-25.
[3]张淑清.新形势下做好工会工作的创新实践[J].新教育时代,2015,(11):101-102.
在高职思想政治工作中,学生的思想意识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还不能准确的判断事物的真假,行为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决定和行为容易受到影响等。高职院校中的竞争也很激烈,一些学生容易产生浮躁心理,片面地追求学习成绩,不能正确地理解专业知识,不利于专业技能的提高。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一些学生在思想上形成崇洋的心理,不能正确地认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缺乏传统的思想政治精神。
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战略发展原则,结合高职院校现代化教育的特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进行创新,应该充分地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思想特点,结合我国的思想政治发展政策和方针,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不会产生抵触心理,可以真正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自觉、主动地学习思想政治课程,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高职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需要加强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管理。在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体现人性化特点,认真贯彻和落实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需求标准的提高,需要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理论和专业技术能力,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要,培养出更加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高端技术和较强综合素质能力的人才。
(二)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是接受教育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体地位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进行全面的了解,及时地知道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内容,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做好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改善,可以应用先进化和信息化的技术,提供新的师生之间的交流平台。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水平也应该与时俱进地实现现代化水平。在高职思想政治工作中,采用先进的学生管理方法,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才能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例如,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教师可以创建班级QQ群,或者定期组织班会等,通过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技术,表达对学生的关心,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巩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实现思想政治的教学效果,需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进行巩固。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建设良好的校园和班级文化,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影响和熏陶,提高学生的精神文化水平。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巩固,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起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兴趣。例如,让学生自觉举行思想政治观点的辩论赛,定期制作思想政治教育的板报等。在板报的举办过程中,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收集相关的思想政治信息,进行信息的筛选、板报的排版和内容的设计等工作,调动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学习的兴趣,才能让学生对所学的思想政治知识和内容进行充分的运用,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巩固。
(四)提高思想政治的实效性。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党建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在高职院校中对学生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提高思想政治的实效性,需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思想政治经验的不断积累,结合我国实际的思想政治发展情况,与时俱进地制定新的思想政治方针和政策,才能提高我国的思想政治水平,实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积极引进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政策和内容,根据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材内容,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政治观念,宣传积极的思想政治理论,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验室教学;课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0—113—01
一、初中化学教育的问题表现
初中化学教育的问题不是短时间形成的,影响该问题的原因是多重的,首先,体现在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压制,在化学教学中还是体现着“满堂灌”的旧有教学模式,并没有很好的体现以实验室教学为主的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极其错误的认知,那么为什么实验室教学始终没有彻底的贯彻落实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教育资源极其有限,在现实课堂中,很多学校都无法满足提供足够的实验室以及实验设备的基础性要求;其次,初中化学教学受到了。现代教育制度的严重局限,化学教学以高分为目标,更多的还是体现为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方法,这是极其不可取的,虽然记忆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起着不可小视的基础性作用,但是,我们应该明白,我们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记忆,在记忆的过程中进一步的加深理解,我们学习的目的不是记忆而是理解,在很多时候,我们都误入歧途了,究其症结,就是单纯追求高分的一个最无聊体现,因为只要你的记忆达标,你就能得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数,这样做是严重有碍于初中化学的基础性教学的;再次,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本身专业知识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努力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可以说,现在的化学教学是应该立足于生活之上的,应该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实际上,我们的很多教师自身生活化的知识都是极其匮乏的,其自身的生活化学知识非常局限;最后,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也是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因为学生毕竟是教学全过程的主动者,学生应该主动的去思考而不只是单纯的受动于老师、受动于课堂,一样,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此种学习品质的学生永远只是少数,所以,就需要我们的教师起到一个“引路人”的作用,发挥自身的优势来最大程度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初中化学教学的问题解决策略
1、课前准备阶段:生活化教学是基础
我们可以借助各种各样生动的实例来切入课程的主题,比如,1977年11月9日,印度东南部的马德里斯海湾失火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可以运用这个实例来引出海水起火原因之探讨,这就和化学教学中关于水的组成密切联系起来,事情是这样的:当时,马德里斯海湾的风浪数日都没有停息,在某日,一阵突如其来的强飓风过后,海面上突然燃起大火,而海水为什么会起火呢?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一定会引发学生无尽的联想,迫切找到答案的好奇心理就是兴趣的最初导向,而这一切都是一堂完美的化学课教学的开端。
2、课中教学阶段:实验室教学是保障
国内的一位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曾经说过,只有实验室才是培养全面化学人才的最佳场所。只要让学生亲历一个个实验过程,不管实验结果怎样,都能增强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意识。而一个成功的化学实验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无限积极性,能够促使学生始终怀揣着一颗轻松的心情去接纳更深、更广的知识,更加积极的探究化学的奥秘所在,提升学生实操的动手能力,逐步学会独立自主的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在知识的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严谨治学的态度,获得科学有效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不断学习决心、动力、意识和能力,在实际化学教授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补充一些恰当的实验,比如,在“酸溶液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一节中,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做氧化铜与稀盐酸的实验,另外一组做稀硫酸反应的实验,通过两个实验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铁绣的主要成分氧化铁与稀硫酸、稀硝酸的实验,能够使学生理解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规律,以便于学生归纳总结其中的规律性认知。实验在学生理解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研学思维,教师要起到引导学生独立研学能力的作用,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创造的实操能力,在研学过程中,我们要经常引导学生提出一系列激发学生兴趣以及创造力的的问题,尽量给到学生一些实操的动手机会,让学生养成手脑并用的习惯,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技术性复合人才
近年来,职业院校深入贯彻国家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各学校转变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实践操作,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在专业建设、教学科研、招生、就业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获得很多荣誉。
一、树立为社会服务意识,紧贴企业生产发展
开展高等职业教育随着国家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在神州大地上激流涌动。互联网、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具有应用型的复合人才日益加剧,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日益加快,作为高等职业学校,就必须紧紧围服务社会这个宗旨,密切联系企业实际,充分发挥优势,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企业与职业技术教育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当前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大纲等方面需要改革创新,因该紧跟市场、服务市场。要牢固树立为企业和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的观念,适应体制转换对学校带来的影响,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跟市场、适应市场,积极为企业提供合格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二、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应用型,着力培养学生的技能。
近几年来,社会、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也不断挖掘办学潜力,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的存量和优势,着眼于构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相接合,“传、帮、带”,教学上下结合的立体办学模式,以及质量求稳,发展求活的策略,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积极培养企业急需的各种层次的技术型和实用型技能人才。
1.对准岗位设专业,加强需求调研,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深入到各企业走访调研,了解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同时,通过在不同企业工作的学生反馈所学专业技能与岗位适应度等信息,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2.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依托社会需求,不断开发新的专业。以岗位技能要求设专业的目标,要紧跟市场合理灵活开设专业的模式。同时根据学生的生源地、录取成绩、性格差异较大等特点,实施分层教学。学校在教学方法上也作较大突破,除了采用常规教学外,还大胆尝试新媒体教学、行为引导新型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法。校内实习基地方面,尝试性的使用灵活的互教互学的“师徒制”方法,使学生优势互补,并要求学生带着生产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参加实习学习,学员们学以致用,解决了许多生产、经营、管理和技术方面的难题,让毕业生都能找到合适自己岗位的工作。
3.增加设备投入,创造良好的职业教育的实习条件。众所周知,职业教育是“饭碗”教育,就是要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它必须要以不断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主线,解决好技能培训、实习的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民办职业学校的经费也捉襟见肘。尽管如此,我们并没有忽视职业教育的真谛—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实习条件、加强岗位能力培养。不断的更新教学设备硬件及软件,使实训培训的针对性进一步增强。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职教团队
职业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要使培养对象获得进入社会前必须掌握岗位所需要的技能。而这种技能的习得,除了要有较好的实习条件外,还必须要有过硬技能的教师进行指导。教学的硬件可以通过用钱在短时间内买到,而过硬的教师必须通过长时间的培养。为此,我们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始终不能忘记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1.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开阔教师眼界。要加强和国内外大型企“校企”联合办学,在合作期间,要培养大量的教师。为了使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保持稳定,要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国内外(职业教育较好的)合作机构,把教师们送去各大型企业培训、进修,到国外培训。使他们开阔了眼界、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技术的距离。
2.积极参加各种大赛,促进教师提高水平。提高教师的技能,每年都要主办各种不同的职工技能大赛。这既是我们了解企业需求的好机会,又是我们要求教师提高技能的好时机。
3.积极参与企业实习,提升教师技能水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前提是以岗位能力为培养目标,积极安排教师参与企业实习,如参与企业的数控机床改造、见习企业的工段长、车间主任、现场工艺员等,使教师们在掌握企业岗位需求的同时提升了指导学生必要的技能。
4.对专业教师进行“双师型资格”、“双师等级”资格认定。学校要开展名师工程建设,坚持每学期评出名师,从而进一步激发教师在师德、工作态度、业务能力、教研能力、协作精神、教育教学等各方面的素质全面提高,以确保教师在教学、实训质量。
【关键词】微博 交流互动 中职学校 教学管理
1.微博的快速兴起以及广泛应用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2009 年开始,微博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并瞬间成为了一种时尚以及广泛的应用。目前,使用微博的主要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并成为影响其思想和行为的不可忽视的一种力量,这当中又以中学生和高职高专生和大学生为主。因此,我们中职学校也应紧随社会的步伐,针对学生是这一微博的主要应用者而利用好这一平台,改革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促进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教学品质。当然,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及时了解并利用它来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目前,广东省的很多中职类学校在这一方面已经开展了多项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比如,利用微博作为学校宣传和交流的平台,让广大师生在第一时间知晓动态,相互交流;利用微博充当学生与企业以及用人单位的媒介,让应聘者和招聘者相互了解更多的信息,促进就业;利用微博分享课外知识,补充课堂重难点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等。
2.微博在中职学校的应用以及作用
2.1微博――提高了中职教育的教育质量和效率
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微博这一新途径丰富了我的教学方式,很好地补充了课堂内的教学不足,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以前,我们的教学都局限在书本和课堂以及学校的模拟实验基地里,形式比较单一,与外界交流过少。现在,通过和我的学生开通了班级微博后,我会定期的将一些与学科知识相关的优秀网站,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动态公布在微博上;周期性地我还将近段时期内学习过的内容通过微博做一个总结和梳理,提出一些总结性的、概括性的问题供学生在微博上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前公布自己的教学计划以及重难点,以便学生能提前了解大概和预习;课后还能在班级微博上进行重难点的问题讨论,对学生的疑难问题及时答复,很好地掌握和巩固了课堂知识。这种将生硬的课堂与受人青睐的新科技方式相结合的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改变,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有了很好的融合,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大大的提高。同时,我们知道对于学校来讲,校际之间的交流是传统教学活动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学校经常会邀请、聘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讲课,或者老师们通过这种方式取长补短相互交流学习。但由于地域、时间、资源等客观因素的限制,阻碍了这种交流活动的延续性和经常性。而我们开通的班级微博较好解决了一些上述的问题,使得校际交流、聘请专家指导等方式更加灵活、科学,可操作性强。
2.2 微博――师生之间,校企之间的交流平台,拉近了彼此距离
另外一方面,微博这一教育教学的新途径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我认为,学校管理应该由过去刚性管理转变为柔性管理;从对学生外在行为的管理,转变为对其内在思想情感的引导和管理,利用老师的个人魅力去感染影响学生,利用师生之间的微妙关系去引导教育学生,即当代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是人性化的情感化的管理。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各种高新技术、兴新产品开始层出不穷,更新换代速度极为迅速,让人目不暇接。微博就是这些新技术之一,它的出现为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生活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新平台。“那些被学生看成是改变他们命运的教师,很少是因为他们的学科知识、教学方法或教学素材而受到学生的好评。这些其实都是人们的假设。学生真正记住的是教师的个人品质。”微博提供了我们一个展示个人形象的平台,而且这种微博上的教师形象往往是更真实的,给人感觉也是更亲切的。在开通微博后,我除了学习方面,还时常会更新心情状态,生活顿悟以及小照片小评论,时常互动,让学生了解我的另外一面,拉近彼此距离,消除师生的代沟。同样,我也能更深入的走入不同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爱好,帮助了一些走出了情感困境,生活问题,还能因材施教,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也与相关的企业、用人单位互加了关注,进行交流互动。学生能够在学校时多了解不同单位信息,为自己找到感兴趣的企业,找到目标、动力;企业也能全面了解该人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等,选择优秀人才。这样,学校提高了就业率,企业节省了招聘成本,互惠互利。
3.结语
微博是一种新颖的将网络技术与教育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比以往传统的方式更加迅速高效且容易被接受,尤其可以激发受教育者们主动去学习和探索。利用它进行中职学校的教育与管理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并长久坚持的教育方式,但利用微博进行中职学校的教育与管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我们更加努力研究、创新,找到教育与管理的突破口,使微博发挥更大的作用。总之,教育工作者需要与时俱进,学习各种新的手段和方式,只要能改善教育教学管理,我们都应该去尝试创新。
【参考文献】
[1]伊兰・K・麦克伊万.培养造就优秀教师:高效能教师的十大特征[M]. 胡荣 ,等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虽然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类型与内容,但创业教育仍属新生事物,还没有更多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探索。难能可贵的是,近年来,无锡立信中专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了“创业教育—创业实务—创业实践”三位一体创业教育模式,建立了“实体创业与网络创业相结合、实战创业与模拟创业相结合、自主创业与战略合作创业相结合、打造专兼结合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创业实践体系,有力地促进了人才培养工作的水平和就业创业质量的提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深刻认识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培养一批具有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学生,是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迫切要求,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就业的关键环节。创业教育的着眼点,是为了使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现实状况,消除教育脱离时代、社会、生活的弊端。无锡立信主动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把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综合职业素质作为人才规格的重要指标,将创业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适时对人才培养的理念、目标、模式、体制、组织、措施与方式等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创新。他们建立的创业教育基地,从资金、场地、设备、设施等方面为学生创业提供扶持和优惠,其创业教育不局限于课堂教学,也构建了实践环节,形成了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他们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运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
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冒险精神,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的教育。创业教育落脚点是实践性,除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特征以外,还要使之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形成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多方面的应变能力,从而成为未来社会的强者和创造者。学生在校期间的创业与真正的市场化企业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受创业环境与条件、创业资金与设施等外在因素和学生心智、竞争意识等内在因素的影响,学生创业实际上还只是一种试创业或是创业实践活动。正因为如此,学校应给予创业者更多的指导与扶持,充分利用一切优质资源为更多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服务,让学生在成败得失中提前体悟创业的甘苦,让学生在创业教育活动中提升创业基本素质,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做好开创事业的思想与心理准备,随时迎接未来事业的挑战。
关键词:幼儿教育 游戏教育 重要性 创新途径
幼儿教育阶段是其他教育的基础,同时,在幼儿阶段还能开发智力,规范正确的行为与思想意识,为后期的健康成长做铺垫。通过近年来对幼儿教育的重视,不断完善幼儿教育机制,改善了幼儿教育的方式,通过游戏教学等丰富了教学内容,通过学生与学生、学会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促进了幼儿们综合能力的提升,促进了现代化幼儿教育的实现,并与时俱进,不断的加强创新实践。
一、游戏教育创新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一)促进幼儿智力的开发
在幼儿的教育中,需要通过游戏的互动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时,游戏教育也是幼儿教育中的必然方向,幼儿具有爱动、好学和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特点,需要在娱乐性的刺激中完成新知识与新科学的教授。游戏教学是进行幼儿智力开发的重要手段,在愉快的氛围中,通过思考与创新刺激儿童的大脑神经,并在高度状态中应用,激发出儿童们的现象力和思维能力,从而将幼儿的思维开发到更好的层次中。
(二)利用游戏加强思想品德的规范
在幼儿中进行游戏教育,往往都是在集体活动中进行的,不仅具有娱乐教学的色彩,还具有一定的竞争比拼意味,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就可以逐渐的培养学生们的集体责任感,同时在游戏中教导学生们互帮互助,即使竞争的名次落后于同学,也要勇敢的面对,教育学生们不要在乎输赢,只要下一次更努力、有进步就可以,从而逐渐的提高学生们的心理素质,端正思想道德,摆正观点,纠正错误,引导幼儿进行身心健康的教育。
(三)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
在现代化的幼儿游戏教学中,游戏内容不仅丰富多彩,还在游戏中加入了理论研究,不仅愉悦了教学环境,还能够促进幼儿们综合能力的提升,此种综合能力包括:智力开发、动手能力、思想意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幼儿们的视野,获得创新能力,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并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总之,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必不可少。
二、游戏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的创新对策分析
(一)引导儿童成为游戏的主人
在游戏中要注重主动性和被动性的参与,为了激发幼儿们的参与积极性,更好的投入但游戏体验中,尽量将游戏内容设计成以儿童为主导的形式。如在活动区的场景摆设中,教师可以将幼儿们进行分组,让他们在各自的区域内进行物品的摆设,尽量不干扰幼儿们独立操作,经不同性格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是,促进每个人员都能够参与进来。并建议儿童们进行活动区大小的设定、活动规则和标记的制定等。增加游戏环节儿童之间的沟通与谈论,增进感情,培养组织与创新能力。在科学知识的教育中同样也可以将儿童们进行主人翁的设定,如在《磁铁的秘密》在教学中,依旧口投标书和图片传统的教育方式根本没有教学效果,可以通过游戏的互动,增加学生们对于磁铁科学的认识。设定帮老师找回形针的游戏,在活动场地中分别放置磁铁、回形针、白纸、木块和橡皮等,让同学们通过自我摸索,观察磁铁在金属和非金属物质间的特性,进而深化了科学知识。
(二)将故事情节与游戏相结合
在幼儿的教学内容中,都是通过小动物和有趣的课文内容进行知识的教育,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中的精彩选段进行表演再现,作为游戏项目来加强学生们对于课本知识的认识。
首先,选在的课文内容要情景简单,尽量能力在教师的布置中完好的展现出来,在故事情节中可以选择生动有趣的或者曲折多变的,进而吸引学生们的眼球。例如在《小红帽》的节选中,可以选择毒苹果的情节,将小红帽误食了陌生人的苹果产生不良的结果表演出来,教导学生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将七个小矮人和白雪公主之间的真善美表达出来。
其次,通过故事情节的展现激发幼儿们的参与兴趣。案例:故事《大家爱清洁》,可以增加情节,小兔子太脏了,小花狗、小花猫、小鸭子都不和他玩,并喊“小怪物来了,小怪物来了”;兔妈妈认不出是自己的孩子,叫她走开;小白兔照镜子,也被镜子中的怪物吓得摔倒在地,不敢照镜子。
(三)通过游戏培养学生们的合作能力
在合作性的游戏中,教师要更加注重表扬与荣誉的下发,对于积极帮助别人的小朋友,教师要在集体的环境中进行赞美,并在游戏结束后,对于有合作能力的团队进行大红花的奖励,提高幼儿的荣誉感,将合作精神渗透到游戏的体验中,与传统的说教方式相比,此种教育方式具有更强的提高效果。另外,在游戏的设定中,要对进行团体活动的创设,规范学生之间的友好行为。
(四)音乐游戏与幼儿音乐教育相整合
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而音乐游戏能很好地启发幼儿创编音乐,发展音乐。如在《牧童》这首歌曲,幼儿在情景中,扮演角色之后,提出了置疑,“为什么牧童放羊时,牧童哼着快乐的歌,小羊怎么都不叫呢?”幼儿产生了疑问,可以让幼儿想想自己刚刚表演过的情景。
三、结语
幼儿教学是教育阶段中的启蒙时期,要求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特别教育,游戏教学就是最特别的教学方式,在丰富的游戏体验中逐渐的认识生活、认识科学和文化知识,同时还要规范思想道德、开发智力和创新思维等。另外,在游戏教学中重点是进行创新途径的设计,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为幼儿们提供更加科学的教学平台。
参考文献:
早期阅读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有研究表明,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恰当的阅读培养,可以丰富幼儿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激发幼儿识字欲望,进而积累一定的书面语言知识和识字能力,而且还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逻辑能力起到促进作用。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总之,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二、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存在的误区
1.幼儿教师对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存在误区
部分教师对幼儿早期阅读的内涵认识片面,忽视幼儿早期阅读,未意识到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重要性;同时,部分教师对早期阅读教育目标存在误区,追求教学过程中阅读的数量和学习的效率,而忽视对幼儿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不利于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
2.幼儿家长对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存在误区
部分家长对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概念模糊,把早期阅读教育的责任都推给幼儿园,而忽视自身对幼儿教育的责任,缺乏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相关知识,从思想上对幼儿阅读教育不够重视;同时,家长对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认为幼儿能够多背几首诗词,多识几个字就算有效果,而忽视幼儿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的培养。
三、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创新途径
1.创新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方法
幼儿教师在幼儿早期阅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教师教育方法直接影响着幼儿的阅读效果。幼儿教师要创新早期阅读教育方法,游戏阅读法、多媒体阅读法、自主阅读复述法、故事阅读法等等。例如,故事《我被亲了好几下》,根据画面文字内容“爸爸亲妈妈一下”“我的鞋子亲石头一下”……幼儿边听文字讲述,边观察欣赏动画画面,有利于幼儿正确地复述阅读内容,提高幼儿阅读理解能力。
2.创设宽松的幼儿早期互动阅读氛围
要想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早期阅读氛围,幼儿教师要在幼儿阅读和书写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指导,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早期阅读《早上好》,教师可采用表演互动的方式,让身穿不同服装的四国娃娃玩具相互打招呼问候“早上好”,幼儿通过视、听两方面感知动作、含义和语音。幼儿会对中、美、德、日四国的语言产生兴趣,还进一步拓宽了幼儿的语言范围和视野。
3.创建幼儿教师与家庭的系统联系
【关键词】思政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有机结合;新途径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1.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思想特点:
(1)他们的智力发展达到了高峰,但缺乏思辨能力。
(2)他们追求理想,但动机功利化。
(3)他们的自我设计愿望强烈,但自我评价片面。
(4)他们情感丰富而强烈,但带有较大的波动性。
(5)他们要求独立,但又存在依赖心理。
2.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大学时期是人生最活跃和最丰富多彩的时期,但也是大学生的心理匮乏的阶段。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生活日趋复杂,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现实社会生活中各N问题和矛盾冲突的交织,使思想异常活跃,感情丰富的大学容易产生许多心理障碍,因而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成长,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状况并不是很乐观。下面,本文从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做深入探讨。
(1)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
(2)人际关系困扰
(3) 恋爱心理困惑
(4)就业心理困惑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引发大学生思想动荡和心理动荡的的因素越来越多。由于大学生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处于一个成长迅速发展变化的时期,对各种事物还缺乏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当理想和现实发生错位产生落差时,便会产生各种心理矛盾和冲突,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这些都需要我们从新的方位和角度去分析、研究和思考,开拓创新,不断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总结加强改进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的有效对策和方法,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误区
1.高校思想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模式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征和现状缺乏足够的了解,教育没有针对性和及时性,由此出现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育人”工作的“贫血”现象。心理素质教育不只是对心理疾病的防治,更重要的是对正常人的心理健康、个性发展、生活质量提高等方面起积极的作用。
2.把学生当成被动的接受者高校常以说教式的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撑点。老师讲、学生听,期末考、考完丢,几乎成了惯例 , 思想政治教育忽略了从人的心理角度入手,进行入心入脑的教育。
3.把心理问题当成思想政治问题。大学生处在心理成熟、人格成熟的关键时期,很多问题不是思想问题、道德问题,而是认知问题、心理问题,重点应放在如何引导上 ,同时应该多从人的发展和人性的角度来开展教育,如果将心理困惑、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来处理 , 不仅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甚至会出现负面效应。
4.教育内容滞后、方法简单,缺乏科学性。一是教育内容的片面性,学校只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而忽视了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学校的课程设置及学生活动中,涉及到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少得可怜,更没有心理健康的标准,以至于一旦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后果就较为严重了。二是思想政治工作上的“空对空”。受市场经济和长期以来片面强调“应试教育”的影响,高校部分领导干部和教师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
5.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匮乏,经费欠缺。经费保证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能否真正落实的关健,高校应对用于心理健康教育有单独的经费预算,专款专用。在现有条件下可以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即吸纳心理教育、心理咨询、精神卫生医学等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发挥任课教师的工作优势,结合专业知识开展相关教育。高校应高度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并在评优、职称评定方面给予一定的制度保障。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新途径
为了把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高校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做到“三个保证”,即领导保证、经费保证、队伍保证。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体制与组织机构,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团各部门和各方面工作紧密结合,良性互动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
1.准确把握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的关系
通过准确地把握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的关系,做到二者有机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各有自己的侧重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对自我、对客观世界有正确的认识、有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能正确地评价他人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做到心理与行为的和谐统一等方面,它侧重于对人的潜意识心理活动的研究,有助于从大学生的认识、情感、意志、态度的全过程施加作用,引导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为接受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使教育内容更具科学性。
2.研究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
开展有效地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就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针对性不强,“一刀切、一勺烩、一锅煮”的问题,就是要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大学生个性心理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第一、同一年级,要根据学生不同性别、不同来源,分类把握他们的思想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开展学生心理问题研究,进行归纳、整理,采取积极、主动的办法和措施,克服可能出现的情况。第二、要针对不同年级,把握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
3.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学生的心理、思想教育贯穿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一是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指导并实施全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开展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工作,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为政治思想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情况档案。许多大学生的心理障碍 , 很多是在中学或更早时期就存在的。因此,在新生入学之际,可以进行必要的心理状况普查。学校可利用各种量表,通过测量建立新生心理档案,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登记备案,并主动适时地对他们进行心理指导和咨询 ,帮助他们尽早走出心理困境。三是重视做好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辅导员、思政工作者要特别重视做好经济困难、学业困扰、家庭变故等有心理困惑的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思想动态,帮助他们树立自强不息、立志成才的精神,有效地将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起来。
4.在教育内容和目标上的有机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有自己的侧重点,但是作为学生,他们遇到问题不仅有思想方面、品德方面、行为习惯及法律观念方面的问题而且还伴有心理方面的问题,而且大学生所碰到的各种现实矛盾与问题,许多是思想问题和心德育工作者要深入到W生中去通过谈心、咨询等活动,指导他们处理好在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遵循大学思想认识发展的规律和心理健康发展的规律,从心理的角度入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方法,帮助大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既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顺利成长,同时也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并为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
5.在教育策略和方法手段上的有机结合
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恰当地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共享资源、互补互益、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发挥“1+1>2”的整体效应,将有力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更高的台阶迈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方法和手段上既有交叉又有不同,我们要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多采用和借鉴心理健康教育中真诚、接纳、倾听、尊重、同感等理念,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在教育引导学生中感受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方式,这样才能更会面地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性格特征和能力特点,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使育人理念成功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付诸行动,产生良好的行为效果。心理健康教育改进过去坐等学生上门、个别、保密进行的方法,要主动、公开、广泛地面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用课堂教学、小组讨论、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重视心理问题,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6.在教育队伍上的有机结合
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支队伍在教育过程中的相互配合与协调一致,共同完成好育人任务。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两支队伍在人员构成上有很大比例的重合与交叉,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主要由班主任、辅导员、专职政工干部、德育专业教师等来完成。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尚不稳定,其人员构成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占很大比例,再加上心理学专业教师、医务人员等组成,很多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并不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要达到二者结合,教育者除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把实的专业知识素质,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具备明确的自我意识、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的思维、流畅的语言、强烈的责任心、真挚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等。这就要求让思想政治教育人员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学习心理卫生、心理咨询等知识,提高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研究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以身作责,按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去教书育人,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区别思想意识、道德品质问题与心理障碍问题,并提供力所能及的针对性的帮助。
7.利用网络开展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应构建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网络教育平台。网络具有虚拟性的特点,学生在网络上可以毫无顾虑地直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况,教育者也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准确地对受访者进行指导,相互交流沟通并解决实际面临的问题。
8.实现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课程设置上的结合
依据在校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在课程设置上,应把心理健康教育吸纳到“两课”教学中,也可以开设心理咨询选修课,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中,实现两者的结合。
四、结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在逐渐得到重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正在探索着前进。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面对各种各样的新情况,各种各样的不适应,他们往往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面对这种情况,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难以解决实际问题。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好可以弥补思想政治教育之不足,给学生以正确的心理疏导,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是当代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更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选题背景的分析,阐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从理论及实际工作中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现状分析,具体来阐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和区别,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机制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与紧迫性,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对策等几方面进行了很多的分析及探讨,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很好结合起来,以达到一个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幼儿教育;探索;自然资源
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大自然充满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们的教科书,我们要张开眼睛去仔细看看,要伸出两手去缜密的研究。”他特别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活”,那就是让幼儿回归自然。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努力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为,并不断创设新的教育环境,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使孩子们在受教育的起点,就能接受一种全新的教育。
一、尝试让幼儿参与、建构所需活动方式
随着原有学习经验的提高,幼儿对现有环境的要求也随之不断在改变。他们会在大人们的指导下按照自己的想象和活动需要,相应地改变原来的环境,创设新的环境,在新环境中又会产生对应的新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幼儿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分析幼儿们的行为,才能透视孩子们内心对活动的需求,研究他们的发展,培养他们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意识。尝试让幼儿参与、建构自己的活动方式,也参与、决定和建构他人和自己相关的活动环境。学习不再是孤零零的、自我认知的过程,它是一种合作的、交往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幼儿与成人、与伙伴共同建构一个属于他们的世界。学习不再是使儿童获得预先设定的结果,让儿童等待成人给予他们。儿童所学到的都是从自我和社会建构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在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儿童应该是与同伴共同建构的积极的主体,他们与其他人一起,共同建构知识、人格和文化。
二、走进“自然”课堂,构建有意义学习活动
乡镇幼儿园周围的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带领孩子们走出校园进行实地参观,既可以利用这些资源丰富孩子们的生活,也可以使活动更为有趣。每次参观后,孩子们都有很丰富的感受,并通过可能你也想不到的方式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讲述、用图画描绘、通过手工制作、通过表演游戏表达、通过结构材料建构等等。我认为这些都是独特的“语言”,对孩子们表现和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都是很重要。有的教师发现,在孩子们的表达过程中,绘画类表达活动和手工类的表达活动差异很大。绘画常常可以更多表达孩子的想法,有些甚至是很奇妙、很天真的想法,这些想法我们也并不在乎能不能做到,是不是现实。但是手工类活动却不一样,它们更实在一些,能看得见、摸得着,因此更需要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以及在不断变换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孩子们画了具有多种功能的汽车,但是,用纸或泥做车时却与画的车大不一样;孩子们在画中设计了音乐活动场,但是,在搭建活动场时所做的却也与设计的大不相同。对于这类问题,我倒认为,不同的表现和表达方式对儿童发展都是有一定作用,但具体的作用可能会有所不同。比如,绘画更多的是儿童表现和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手工则更多的是儿童把想法付诸实践。这样,我们认识到了两种表现和表达的方式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人说,生活在乡下的孩子,纯真就是因为有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大课堂”,让人觉得羡慕和感叹。如果我们的幼儿教师也能够把握孩子的所思所想,能够懂得什么才是孩子有意义的学习,这才是真正值得让人觉得羡慕和感叹的。
三、取得家长理解和配合,齐抓共管促成长
幼儿园的课程改革,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更需要具有合格的探究型的幼儿教师。以前,我对幼儿园的家长们对幼儿园教育的理解是相对简单、粗浅的。家长们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一送就了事了,总是希望幼儿园老师能管一管,培养孩子们的一些习惯,或者是想让孩子多认些字、会做些算术,常不理解幼儿园的许多做法,特别是对幼儿园常让孩子做游戏不学知识点很不理解,认为那不是“正经事”。幼儿园搞各种活动家长们也会以各种理由不来参加,甚至认为这是在“耽误时间”。现在,家长们的意识提高了,开始逐渐地融入到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中来了。在接送孩子时,他们会花时间向教师了解当天的活动内容、园里搞的活动情况,需要做哪些配合。开始花时间倾听孩子讲述他们在幼儿园的各种作品和他们的所见所闻,开始会陪孩子在幼儿园玩一会再回家;有时,他们还直接参与到幼儿园的活动过程之中,或在家与孩子一起搜集材料,记录孩子的活动过程,或向教师提出活动应该怎么搞的建议。我认为,幼儿园的教育如若离开了家长,就已经失败了一大半,这也就是我对家长的教育理念和行为发生变化而感到欣慰的原因。大自然是无字的书,是一幅美妙画卷。当我们努力发掘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时,也就是在为孩子们打开通向百草园的窗口,让大自然的风和着新的教育理念吹拂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当我带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在玩耍中快乐学习、探索与创作时,我已对“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当我在挖掘自然环境的价值时,已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撒了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种子。
【参考文献】
[1]华东七省市等编写《幼儿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2]全国统编的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材《幼儿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关键词:义务教育;公共产品;捐赠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8)03-0058-05
一、引言
费改税的全面展开,一方面减轻了农民负担;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基层财政困难。理论界据此不仅研究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等,而且还就如何解决县乡财政困难进行了深入探讨。其实,这两个问题是共生的,县乡财政困难解决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自然也就解决了,也就是说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的提供可能要依赖县乡财政问题的解决,而县乡财政困难解决的根本途径在于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然而,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并非朝夕之事。那么,在县乡财政困难解决之前(注:即使县乡财政困难解决了,由于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会导致义务教育产品的地区公平性。因此,县乡政府作为义务教育的投资主体并不适合。),是否存在农村公共产品可持续提供的可能?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提供。根据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知识积累是世界范围的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同时有证据表明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收入差异来源于人力资本的差异。而人力资本的积累离不开教育,教育不仅是人力资本积累的源泉,也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手段。很多国家的经验表明,农村义务教育的提供主要依赖于上级甚至是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然而,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还不完善,转移支付资金缺乏有效的监督进而导致使用效率低下。本文着重考察农村义务教育如何在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有效运转,即从私人提供公共产品的角度入手进行这方面的尝试,试图探讨在当前时期,如何通过公共产品的私人提供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融资的问题。
二、农村义务教育的融资方式
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其性质从来都是有争议的,但是,关于教育的融资,目前,一个基本共识就是政府必须介入。实践中,农村义务教育的融资方式有以下多种方式。
(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负担
在美国,公共初等和中等教育主要是州和地方政府的责任。联邦政府只承担初等和中等教育总成本的6%左右,而对公立学校的支出占到州和地方政府预算的40%,这也是州和地方政府的一个最大的单项支出。
人们往往认为,由公共部门提供教育可以惠及全社会,并且是公平和具有效率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弗里德曼提出的教育券制度有助于缓解公立学校系统办学质量和效率低下的问题。教育券制度在政府资助教育的时候,不再给学校拨款,而是直接给学生发放教育凭证,学生拿着这教育凭证去上学,然后学校再用凭证从政府那里换钱。教育券制度主要是针对基础教育的,目前,这种制度在现实中很难有更广阔的可操作性,对于教育券实施的阻力还普遍存在。
在我国,一直沿用的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教育投资体制,即基础教育由地方管理,高等教育由中央与地方两级管理。与此相适应,基础教育经费由地方负担和筹集,中央只给予少量专项补助。这一现状在费改税后有所改变。随着费改税的进行,基层政府的收入骤减,农村义务教育不得不大量依赖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教育分权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应该怎样在各省级政府、省级政府之内、各城市、各社区或各学校之间分配中央政府的教育资源。一般来说,有两种分配方法:一是中央与各省进行双边谈判,其中几乎没有透明的规定;二是根据公式进行分配。然而,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还处于过渡阶段,省级以下政府之间的分税制财政体制还不完善,各级地方政府采取收入层层“向上位移”而基本事权却保持不变或“向下位移”的不合理现象,导致县乡一级政府履行事权所需财力与其可用财力高度不对称。在这种情况下,无法通过精确的公式来确定基层政府应该从上级政府甚至中央政府取得多少教育资金才是最有效的,因此,单纯依赖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并不能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的有效提供。
从2006年起,今后五年内我国国家财政对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将累计增加2182亿元,把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逐步建立中央和地方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这一政策导向将改变以往农村义务教育主要由实力薄弱的县乡财政“埋单”的状况,更好地保障义务教育的经费来源。然而,中央财政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主要是免除中小学生学杂费,即使如此,县乡中小学校的教师工资、教学设备等仍然是县乡基层财政的“负担”。而这种“负担”在费改税后更为凸现,仅仅依靠中央政府的拨款来推动义务教育的进行,其可持续性可能会受到阻碍。
(二)PPP模式
PPP模式(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译为公私合伙企业模式)是20世纪90年代在英国兴起并在西方国家广为流传的一种公共产品提供的新型模式。其实质是公共部门根据社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提出建设项目,通过法定的招标和投标程序确立合作的伙伴――私人部门。那么私人部门承担什么责任呢?私人部门负责项目的涉及、建设、运营和维修,也就是说是私人部门主要进行公共产品的生产并通过公共部门的付费来获得成本的补偿。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公共产品领域实践着PPP模式,这一模式也证明了它的优越性――政企分开、效率与公平的相结合等。PPP模式教育领域的运用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1]
这一模式在目前我国的农村义务教育领域是否可行?我们可以看到,PPP模式同样需要政府付费,它能够实现在政府付费的前提下提高公共产品提供的效率。目前,PPP模式在教育领域的实践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多数的高等学校其资金来源于中央政府或省级政府的直接拨款,不需要其他政府的转移支付,这反映了各级政府对于高等教育比初等甚至农村义务教育有更为强烈的支出偏好。对于农村义务教育,当基层政府不能按照契约进行付费的话,就会有两种结果:一是公共产品的提供受到阻碍,另一种是完全通过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进行农村义务教育的付费,这样,又回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负担教育经费的困境当中。因此,这种公私合伙企业模式并不能缓解基层政府的财政压力,也不利于政府的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注:当没有足够的财政收入进行教育经费的筹措时,基层政府会依赖预算外收入甚至制度外收入,而这些恰恰是与预算的归一性背离,因此,不符合整个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农村教育的经费筹措必须另辟蹊径。
(三)私人提供公共产品
私人提供公共产品似乎与公共产品的性质不符合。然而,私人提供公共产品的实践很早就已经出现了。近年来,兴起的实验经济学对于公共产品提供的研究也加深了人们对于私人提供公共产品的理解。私人提供公共产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私人(市场)提供公共产品,通过收费弥补公共产品的成本,例如科斯在其1974年发表的《经济学中的灯塔》中所提到的私人建造灯塔的例子,这种方式和PPP模式有一些类似性;二是私人免费地提供公共产品,例如捐赠希望工程。本文所分析的农村农村义务教育的筹资主要是指第二种方式。
近年来,关于捐赠对于经济发展以及缓解社会收入分配差距出现了很多研究。捐赠根源于人们的部分利他主义,而利他主义又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存在这一事实相联系。利他主义的真正实质在于,它是人们利用自己有限的资源来“生产”诸如受人尊重这类“个人的社会价值”的方式。[2]Andreoni建立了基于利他主义的私人提供公共产品的理论模型。[3]捐赠的经验研究可能会给实践带来一种新的思路。Clotfelter、Steinberg等人的经验研究表明,现实中,政府支出对捐赠的挤出效应远不是完全的,而只是部分的挤出。[4][5]Bruner的经验分析表明,社会收入分配越不公平,捐赠数额就会增加,因而收入再分配对捐赠也不是中性的。[6]
教育捐赠是世界各国筹集教育经费的重要方式之一,表1是2004年美国慈善捐赠资金流向。可以看出,教育机构是捐赠资金的主要接受单位,当然,这一现象与美国的捐赠传统有很大关系。在中国,捐赠则主要用于赈灾、扶贫等方面,尤其是在一些突发性灾难,例如洪灾、“非典”发生的时候,我国捐赠出现急剧增长。[7]中国的教育捐赠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捐赠规模小,方式不规范,而且捐赠对象主要倾向于高等教育 ;另一方面,政策法规不配套,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表1 2004年美国慈善捐赠资金流向
(单位:10亿美元)
资料来源:曹洪彬.我国捐赠的公共经济学分析[C].厦门大学博士论文,2006.
三、教育捐赠模型分析
私人提供公共产品的实践越来越多,但是关于捐赠对于公共产品的数量的影响以及捐赠带来的福利效应的分析还比较少。Hochman和Rodgers最早认识到捐赠与公共产品的联系,[8][9]此后,Arrow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10] Becker在社会相互作用理论中,建立了利他主义的捐赠行为的正式模型,从而成为捐赠与公共产品文献的经典模型。捐赠到底是因利己主义还是利他主义引起?利他是完全的还是部分的?建立在完全的利他主义基础上的捐赠模型分析了公共产品的提供,从而得出一个结论就是税收对捐赠的完全挤出,也就是说税收优惠对于捐赠行为的激励是中性的。然而,这一结论与现实并不完全符合。Andreoni扩展了Becker的模型,提出了部分利他主义的捐赠模型。所谓“部分利他”,是指捐赠者在进行捐赠的时候既具有部分的利他动机,也具有部分的利己动机。本节的模型以Andreoni的模型为基础,通过分析完全捐赠和政府征税两种情况下的教育产品的提供来说明即使个人只具有部分的利他动机,税收对于捐赠不是完全挤出的,换言之,税收政策对捐赠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完全捐赠情况下的教育产品提供
上述模型未考虑收入分配差距的情况。捐赠的前提是收入的剩余,因此捐赠和收入分配就不可避免地联系在一起。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与扩大,一方面通过捐赠的税收价格效应降低了富人集团捐赠的数量,另一方面由于穷人纳税,增加了他们的负担,降低了他们的效用。
通过捐赠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私人捐赠在教育产品提供方面独特的作用。然而,在我国,由于高等教育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较强,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对于高等教育的捐赠较多,相比较,农村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受到企业和个人的捐赠较少。因此,政府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以激励企业和个人进行农村初等教育捐赠的转移。
四、政府在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捐赠中的作用
在我国,大部分捐赠来自企事业单位,来自个人的捐赠不到20%,这一结果与西方发达国家刚好相反。美国捐赠中有75%以上来自个人,来自公司的捐赠只有约5%。不仅如此,我国政府对于捐赠企业和个人的税收政策还不够完善,非营利组织还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
(一)通过税收政策影响捐赠行为
经验研究表明,捐赠的“税收价格”越低,公司捐赠数额越多。[11]目前,我国税法对捐赠实行一系列税收优惠,降低了捐赠的价格,然而这些优惠政策并不统一,同时在政策力度上也不足。加快财政公共化改革,取消不利于捐赠发展的歧视性税收政策,落实法律对捐赠的优惠规定,并适当加大对捐赠税收优惠的力度,是促进我国捐赠发展的有效途径。降低捐赠的税收价格有两个途径:一是提高公司适用税率;二是放宽税法对捐赠扣除的规定,包括可在税前扣除的捐赠限额和捐赠方式。
捐赠受所得税影响较大,而我国的税收制度以流转税为主,这就决定了税收制度对捐赠行为的影响力较小。从企业所得税角度讲,我国税法规定捐赠在应纳税额3%的幅度以内的才能扣除,超过部分不能扣除,这种较低的幅度限制使得捐赠行为基本上不能给企业带来多少税收减免,相反,企业还要对限额以外的捐赠支付相应的税收,打击了企业捐赠的积极性。另外,企业所得税实行固定的比例税率,也没有形成刺激企业积极捐赠的鼓励性因素。
目前,政府对于农村义务教育捐赠的税收政策大多数是针对企业而言的,比如2001年颁布的《关于纳税人向农村义务教育捐赠有关所得税政策的通知》。对于个人捐赠和非营利组织的相关税收法律还较少。从个人所得税的角度讲,由于税制和税收管理的原因,同样也没有形成强有力的鼓励个人捐赠的税制性因素。虽然个人所得税实行的是累进税率,但目前在社会上特别是富裕阶层的公民社会意识还比较淡薄,捐赠数额比较少,与捐赠有关的税收在个人所得税中占的比重也比较小。同时,在个人所得税税法中,对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比较少,比如个人向教育、社会公益事业、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和青少年活动场所等捐赠的,可以在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中得到扣除。允许扣除的比例也比较小,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对非营利组织的捐赠。
企业和个人对非营利组织的捐赠应当是非营利组织重要的资金来源,因此,非营利组织的税收政策也是影响非营利组织发展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营利组织也获得了迅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2004年,全国性的非营利组织约有1900 多个,地方性非营利组织近20 万个。我国并没有对非营利组织设立专门的税收法律制度,与各种非营利组织相关的税收政策规定,散见于各税种的税法规定之中。无论非营利组织是否从事经营性活动,都会面临征税问题。尽管对非营利组织的经营活动有一些税收优惠,但这些优惠的力度还很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12]
当前,税收政策对于捐赠的作用不仅需要通过量影响捐赠的数量,更重要的是通过农村义务教育捐赠的特殊税收政策影响捐赠的方向,使得捐赠更多地流向农村义务教育,这样,才能凸显捐赠的税收价格效应,从而满足农村义务教育融资的需要
(二)加强对慈善组织的监管
慈善组织作为非营利组织,是连接利益的提供方和接受方的纽带,它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在美国有一大部分非营利机构都是直接提供服务型的组织。比如直接办医院、幼儿园、学校,通常这些设施或机构都是为社区里面比较穷的那一部分人服务的。具体来讲:一是在工作的方法方面有一些创新和新的尝试;二是作为一些政府职能的补充;三是能够对政府政策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批评意见。
然而,由于我国的慈善事业起步还很晚,整个慈善组织的运作还缺乏制定的约束。在实践中,慈善组织缺少信誉,本身运作能力不足等问题比较普遍,这样来自个人的捐赠自然就少,呈现着恶性循环的趋势。因此,必须对慈善机构进行有效地审计,并颁布相应的法律。慈善组织本身的性质在于严格的自律性,但是,仅仅依靠自律来成就公信力往往是不够的,它需要外部的监管,但由于慈善组织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负责的对象,它既不对政府负责,也不对捐赠对象负责,捐赠者也很难对它进行监管。对于我国而言,外部的监督机制还不完善,慈善组织以外的监督机制还相当的缺乏。因此,必须建立一种慈善组织的“公共责任机制”,让慈善机构的公共责任履行的充分程度成为该组织信用的实质标准。
参考文献:
[1] 唐祥来.PPP模式与教育投融资体制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5,(2).
[2] Becker,G.S. A Theory of Social Interaction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74,(82).
[3] Andreoni, J. Impure Altruism and Donations to Public Goods: A Theory of Warm Glow Giving. Economic Journal, 1990,(100).
[4] Clotfelter, C.T. Federal Tax Policy and Chritable Giving.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5.
[5] Steinberg,R. Voluntary Donations and Public Expenditures in a Federalist System.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7,(77).
[6] Bruner,E.J. An Empirical Test of Neutrality and the Crowding-Out Hypothesis. Public Choice, 1997,(92).
[7][11] 曹洪彬.我国捐赠的公共经济学分析[C].厦门大学博士论文,2006.
[8] Hochman, H.M., and Rodgers, J.D. Pareto Optimal Redistribu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9,(59).
[9] Kolm, SC. The Optimal Production of Social Justice. in Margolis, J. and Guitton, H. (eds.) Public Economics. London: Macmillan, 1969.
[10] Arrow, K.J. Gifts and Exchanges. Journal of Philosophy and Public Affairs, 1972,(1).
[12] 世界银行委托研究报告,中国非营利组织适用税法研究[R].2004.
Education Dominati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New Financing Route on Countryside Compulsory Education
KANG Feng-li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y,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Guangzhou 510420,China)
Abstract:After tax-fee reform, Supply of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have been in immediate difficulty. This paper discusses several mode about finance on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central government and local government sharing, PPP model and private supply to public goods, deriving importance of donation, and analyzes welfare effect of donation, giving some suggestions on which government promote donation depen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