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质量农业发展范文

高质量农业发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2:2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质量农业发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质量农业发展

篇1

关键词:桓仁县;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建议

1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桓仁县目前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3个,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2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28个,其中,省级以上示范社49个;建设以酿酒葡萄、优质米、大榛子、中药材、食用菌等为主导产业的“一村一品”专业乡镇13个,“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示范村40个,其中,国家级示范村镇4个,省级示范村镇5个;获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7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国家原产地证明商标16个。桓仁县基本形成了农业主导功能突出、产业特色鲜明的发展格局,被誉为山参之乡、贡米之乡、冰酒之都。

2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1特色产业基地规模化程度不高,产出效益低

桓仁县农业产业多,资源丰富,但也存在着品种全面、产地分散、产出低效的尴尬境地。如京租稻米、平地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水平低,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2?2标准化生产水平低,生态农业发展能力有待提升

桓仁县农业产业标准化生产覆盖面窄,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小、随意性大,水、电、路、绿色防控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壤再生产能力不强,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保护仍处于较低水平,不能适应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2?3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成效不显著

桓仁县特色农业产业基础较扎实,但多数企业仍停留在卖原料及初级产品层次,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农业三产融合还处于初级阶段,融合程度低,抵御市场的风险能力不强。

2?4农业品牌观念差,宣传展示营销力度不够

目前,桓仁县农业生产者传统农业意识还占主导地位,忽视品牌经营,营销方式落后,品牌意识不强,缺乏高新技术和产业宣传的必要投入,造成农业品牌附加值不高,增值效应发挥效果不显著。

3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

3?1从打造桓仁特色产业做起,大力抓好产业结构调整

坚持“生态、高效、特色、现代”的发展定位,?重点围绕具有桓仁特色的冰葡萄酒、桓仁山参、京租稻米、大榛子、软枣猕猴桃等产业,形成一地一品、一域一特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集群,依托“一村一品”专业村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减少玉米等低端无效、竞争力不强的农产品生产,重点增加有桓仁特色的品质高、销路好、市场缺的优质绿色农副产品供给。如依托三大基地建设,提升富尔江、雅河、六河三大流域的优质稻米生产优势,实施桓仁大米全程标准化生产工程,建立互联网+桓仁大米全程质量追溯体系。做好桓仁大米品牌保护和市场宣传,让桓仁县产出的大米有品牌、有市场、可追溯。

3?2实施标准化生产,打造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

依托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扩大农作物标准化种植规模,为农产品打造健康、安全、营养的名片,提高产品附加值。开展标准化种植基地土地规模化流转工程,鼓励支持有丰富种植经验和3.33hm2以上种植管理能力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流转土地,提高土地的产出能力。全面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套种、轮作技术。推动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开展质量安全保障工程,推进示范基地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

3?3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推进农业旅游深度融合

依托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品牌,深入挖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扩大休闲面积和休闲内容。充分利用现有景点资源,深入挖掘休闲农业内涵,推进农业和旅游业深度融合。在五女山、枫林谷、望天洞、大雅河漂流、虎谷峡等核心景区景点周围,依托抗联核心景区,将各个景点以“红色旅游”为主题打造红色旅游线路,发展种植抗联特色食材,建设冰葡萄、京租稻米、大榛子、软枣猕猴桃等观光采摘园和农耕文明传承体验基地,辐射带动周边乡村旅游发展,丰富桓仁农业产业发展业态。

篇2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总体思路:以灾后恢复生产为主线,立足长远规划、围绕市场调结构、绿色发展提品质、强化科技促增效,大力推广关键实用新技术,全面提升秋冬季农业发展质量,努力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有新发展,农业增产增效有途径。

具体目标:全镇秋冬播面积4.2 万亩,其中小麦2.2 万亩、油菜0.5 万亩、蔬菜1 万亩、其他经济作物0.5 万亩。

二、重点工作

(一)切实抓好秋冬季农业生产。

1 、稳定发展小麦生产。等村是我镇传统“一稻一麦”模式重点村,要科学指导农户和经营主体合理安排小麦播种时间,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多措提高播种质量,确保全镇小麦种植面积不少于2.2 万亩。推广应用抗病(重点是赤霉病)耐渍的优质(专用)春性品种和抗性较强的优质专用品种,如宁麦、扬麦、镇麦系列。

2 、调整发展油菜生产。等相关村要紧抓退水后空档期较长的优势,恢复油菜生产,引导和鼓励种植大户、农户大力支持发展“油――稻”或“油――稻――再生稻”的模式。选择优质双低、菜油兼用、花期集中且较长的油菜品种,积极推广轻简栽培,提升机械耕作播种水平,推广生产性较强的德油、秦油等系列杂交品种。

3 、恢复发展蔬菜生产。等村居的设施栽培和露地蔬菜基地要积极恢复生产,结合产业结构布局,指导农户和经营主体排好茬口、确定品种、及早准备苗种,坚持短长结合,提高复种指数,扩种速生叶菜,确保全镇蔬菜等种植面积不少于1 万亩。

(二)切实抓好秋冬季畜禽养殖。

1 、抓防控、保安全。扎实抓好秋冬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对存栏禽畜实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3 种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确保免疫密度、免疫证明发放率、免疫建档率、牲畜二维码标识打挂率、免疫抗体合格率5 个100%,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当。持续抓好非洲猪瘟防控。完善年饲养500 头以上的养猪企业政技联系制度和包保责任制,落实监测排查、清洗消毒、生物安全、调运监管、禁用餐厨废弃物等综合防控措施,确保庐城无大疫。

2 、抓治理,保生态。加快推进畜禽粪污染资源化利用,推动建立畜禽粪污全链条责任管理制度,持续推进肥料化利用。加强对畜禽养殖户畜禽粪污综合治理,落实养殖企业和专业户“一场一策”治理方案,着力解决问题清单,确保全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75%以上,规模养殖场设施装备配套率95%以上。

(三)切实抓好秋冬季水产养殖。受损的精养鱼塘、稻渔综合种养设施及时修复补养;少数面积不大、无人居住的小圩口,相关村居可引导规模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发展水产养殖,围绕市场需求,投放大规格鱼苗种,适度喂养,确保春节前上市。

三、技术要求

(一)调整优化秋种结构。要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510 ”产业提升工程目标任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本地资源,加大农业招商引企力度,加强农业产业标准园建设,打造特色高效产业园和一村一品,着力构建绿色化、特色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结构,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大力推广关键技术。加快推广优质高产高效多抗适宜机收新品种,挖掘品种增产提质潜力。积极推广秸杆还田、深松整地、旋耕镇压等关键技术,突出适墒适期适量适法播种,提高整地和播种质量,努力实现一播全苗和壮苗越冬。大力推广节水、节肥、节药技术,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和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力度,促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加速品种、栽培和机具的优化组合,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提升。

(三)创新生产经营方式。加快发展农业生产,积极引导各类服务主体,围绕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农田灌排、统防统治、统配统施、烘干仓储等秋种关键环节,开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不断提高秋种专业化水平。大力发展订单生产,组织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有效对接,提高秋种产销一体化水平。

四、保障措施

各村(涉农社区)和镇直有关单位以坚定的信心、有力的措施,扎实抓好灾后秋冬季农业生产,以秋补夏,努力降低洪涝灾害损失,夯实明年夏季粮油丰收的基础。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村各单位要从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今年秋冬季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将其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切实增强紧迫感。要认清形势,理清思路,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举措,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对秋冬季农业生产的支持和投入力度,确保责任落实、措施落实。

(二)强化政策宣传。镇农业部门要加大对支持淹没区灾后秋冬季农业生产政策宣传引导,提高扶持政策知晓率,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提高秋冬季农业项目的参保率。要加快扶持政策的兑现,保护和提升经营主体和农户发展秋冬季农业生产工艺的积极性。

篇3

关键词:农村;英语教学;自我发展

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素质是农村中学英语教育质量的基础,关系到农村中学英语教育的成败。为满足农村教育不断提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大中专毕业生加入到农村中学教师队伍中。而教学后,大部分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基本上没有接受继续深造发展的机会。依据目前农村现有条件,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是解决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质量不高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基于英语学科所处的重要地位,农村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显得更为紧迫。农村存在资源短缺、交通不便、缺乏信息交流等不利条件,所以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互帮互助、就地取材。本文主要研究教师如何在农村中学实现自我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农村教师自我发展的方法有:

一、加强自我发展认识,为专业发展提供动力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我专业发展不仅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需要,还是自我长期发展、人生价值体现的需要。中学教师要加强自我发展认识,丰富知识内容,完善知识结构,把自我发展与教学质量提高的要求结合起来。

二、自我学习,提高专业素质

21世纪是知识快速增长、更新加快的时代。学校的专业教学已不能满足知识不断增长的需要,教师要胜任教学工作,就必须终身不断学习。自主学习是合格教师获取新知识、掌握最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

三、教学反思,教学结合

如果一位教师仅仅满足于现有知识,而不对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总结与反思,那么,该教师只是一部知识的存储器,没有发展和传输的功能。通过自我反思,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可以及时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不断完善自我的知识结构,然后通过恰当的方法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目的。

四、互助听课,互帮互助

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教师之间要加强合作与交流,能在群体智慧中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得以提升。只有找到开放式的教学和研究的工作方式,教师间相互扶持、相互促进,才能不断提升教师的自我创新能力,才能不断找到专业发展的新方向、新出路。

五、建立专业发展小组,群策群力

教师的提高和进步,不仅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专家和老教师的辅导和帮助。学校内部应建立专业发展兴趣小组,将优秀教师、老教师与青年教师、新教师结成师徒对子,使各位教师不断谋求新的提高和成长,发挥老教师的指导作用和优秀教师的领头羊作用。

本文阐明了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是适合我国农村中学基础教育发展的可行方法,提出了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发展,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并提出了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段艳霞.唤起自我发展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论教师寻求自我专业发展的途径[J].师资培训研究,2003(4):7-9.

[2]刘万海.教师专业发展:内涵、问题与趋向[J].教育探索, 2003(12):103-105.

[3]高美玲.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2010:66-70.

[4]方乐.教师专业发展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00-103.

[5]范玉莲.论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J].教育探索,2008(2):85-86.

篇4

【关键词】 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构建策略 信息建设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逐渐深入,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农村的生活质量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而如今,为了让农村的区域建设得到更加良性的发展,与当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协调,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对于农村来说,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的构建主要是围绕农业发展而展开,以农业生产水平提升为核心目标,以让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为最终目的,从地理、市场、生产科技以及生态建设等多个方面来实现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的构建。

1 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的主要信息内容

只要对农业发展能够产生影响的信息,都是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中所涵盖的服务内容。在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上,所涵盖的信息面非常广,涉及到地理资源、农业科技、农业市场以及农村生态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特别是在农业发展基础较差的地区,为了实现经济水平的飞速提升,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全面入手,在更短的时间内让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提高。而从这几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所包含的内容具体包括了以下几点:

1.1 地理资源方面的信息内容

地理资源是决定当地农业能否得到良好发展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在农业科技没有得到飞速发展的时代,农业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都需依赖地理资源的支持。地理资源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最为常见的包括了当地的地形条件、地质条件、气候条件以及农业资源等等。这些地理资源信息每一项都会对农业的生产造成十分深远的影响,比如说农作物在生长时需要依靠土壤、养分,就需要地质条件适合;需要光照、温度以及水分,就需要气候条件适合;在确定当地的主要农作物时,则需要考虑到农业资源方面的信息。另外,对地理资源信息的深入了解,也可以为旱灾、水灾、虫灾等农业灾害的发生提供预防依据,是实现农业生产机制顺利建立的基础。

1.2 农业科技方面的信息内容

农业科技信息是促进农业发展的主体,对农业生产所起到的影响最为显著。在当今我国的农村背景条件下,农业科技信息包含了硬件科技以及软件科技两个方向。硬件科技主要是指当今的农业机械设备,包括了播种机、灌溉设施以及收割机。另外,农作物品种的研发也是硬件科技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质量的农作物品种能够带来单位面积上产量的飞跃式提升。而软件科技则是指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对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当今我国的许多农民,都具有较为深厚的传统农业生产经验,但现代科技背景下的农业生产知识却较为缺乏,对农民科技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是农业科技信息方面的重要内容。

1.3 农业市场方面的信息内容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业市场环境相比于以前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需要完善的信息服务平台,才能够让农民对农业市场信息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比如说农作物种子、肥料、农药以及农业生产器具的采购就需要考虑到农业市场环境,尽量控制农业生产的成本。另外,农作物的外销也需要依赖于完善的市场信息,许多农村地区的农作物质量较好,但却没有全面的市场信息,造成了农产品的滞销。

1.4 农业生态方面的信息内容

在当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影响下,农业生态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生态农业是当今以及未来发展的主要模式。同时,对农业生态信息的了解,也可以对当地农耕环境的恶化提供良好的改善基础,让当地地质、气候条件能够向着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方向转变。

2 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构建过程中的策略要点

通过上文的分析,了解到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主要包括了地理资源、农业科技、农业市场以及农业生态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对这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个全面的农业信息系统。而要构件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在将这类信息内容涵盖到服务平台的同时,还要让农民能够充分利用这类信息,将其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就需要注意以下的构建策略要点:

(1)确保信息的可靠性。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中的各类信息的来源渠道非常多样,在信息的完整性与可靠性之间往往不能够完全兼顾。在这种情况下,构建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时,首先需要考虑到信息的可靠性,使用能够稳定运行的信息服务软件,在确保了信息的可信度之后,再扩大信息量,这样可以提升服务平台的整体信息质量。

(2)完善公众信息服务。在确保了信息可信度的基础上,在构建服务平台的过程中,最为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完善农村相关公众信息的内容,让公众信息服务平台形成一个高质量的体系。比如说农业科技信息、农业市场动态以及农村周边环境新闻等等,都是在公众信息服务系统的构建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的。

(3)确保农业生产信息的规范性。历年来的农业生产信息,可以作为对当地农业发展的总结,同时也可以对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让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因此,对农业生产新的管理要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以县、乡、村为结构体系,将农业生产的数据进行归类整理。这类信息可以选择性地进行公布,方便人们在需要的时候查询。

3 结语

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的构建是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对农村的农业经济生产水平提高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通过对地理资源、农业科技、农业市场以及农业生态信息的整理,建立在信息可靠性、完善性以及规范性的策略要点上,可以构建起高质量的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高万林,张港红,李桢等.关于农业信息化与农村信息化关系的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466-470.

[2]蔡志坚.农村信息化背景下农户技术接受模型及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21):52-55.

篇5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作用

引言

作为农业大国,在温饱问题得以解决,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今天,实现农业的多元化发展是我国当前的主要任务。但由于过度重视短期的经济利益,滥用农药、化肥的产品,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为主要目的,忽视了农产品本身的质量和对环境的影响,导致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下降,我国的生态环境也日益恶化。在此形势下,必须转变传统的农业模式,发展生态农业,在保证实现基本产量目标的同时追求高质量,致力于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性、多样性、可持续性发展[1]。

1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1.1有利于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一直以来,农业生产都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发展项目,我国古代更是有“重农轻商”的观念,近几年来,国家更是出台了许多农业相关的支持政策,由此也推动了农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虽然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但是也为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化肥、农药、地膜的无节制使用造成了严重的土地污染和水源污染,其中许多难以降解的物质导致大面积的土地和水源在很长时间内无法继续使用。而生态农业主张绿色生产,提倡资源的循环利用,有利于转变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保护环境。

1.2有利于优化农业经济结构

生态农业适应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活动,调整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并结合地区优势和产业特点,确定农业发展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同时,通过生物链加环和产业链延长,形成了良性转化增值的“农户+公司”的模式,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业为龙头,产加销贸一体化的格局[2]。

1.3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生态农业模式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到了一起,致力于在保护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在生态农业中可以减少有机肥料和有机农药的使用,通过合理分配农作物的种类和种植数量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种类,提高农产品的质量,避免了对土地及水源的过度利用,为农业经济的长期发展提供了保障,有利于增强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1.4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生态农业能够实现农业生产的多元化,增加农产品的种类,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进而增加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同时,生态农业提倡绿色、无公害生产,使用的有机肥料、农药等较少,不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另外,生态农业提倡循环、科学种植,不仅能够提高土壤的利用率,还会避免土壤因过度使用而营养成分大减,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

2促进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措施

2.1创新生态农业发展观念

为了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首先要转变传统的观念,以实现农业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可以将产业化、工业化理念与传统的农业生产理念相结合,并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增加农产品的种类,进而提升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如在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农产品的生产具有区域性,即某一地区的农民种植同一种农作物。现在为了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可以采用大棚技术或地膜技术,增加农作物的种类,同时采用科学管理模式提高农产品产量,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2.2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制度建设

首先,国家要根据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为生态农业在全国范围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其次,各级政府要完善生态农业发展方面的管理体系与监督机制;再次,政府要大力宣传生态农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调动社会各界人士的投资积极性;最后,国家要出台生态农业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各级政府根据国家法规,结合当地生态农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调整执法措施。

2.3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生

态农业发展的最主要的力量是基层的农民,所以在发展生态农业时,各级政府要注意制定一系列的惠民政策,加大对开展生态农业的农民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保障农民的基本经济利益,调动农民的参与积极性,发挥农民的力量,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3]。

2.4建立生态农业技术保障体系

生态农业的目标是生产绿色无公害的高质量农产品,这就需要对原有的农作物进行改良,因此,为了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当地政府必须组织建立专家队伍,引进高素质的专业科研人才,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解答在生态农业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技术问题,并进行新品种的研发培育。同时,还要制定一系列的技术保障措施,对生态农业生产过程进行科学的管理,并对农产品进行指标检验,以促进生态农业更好的发展。

2.5制定政策,强化服务

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有完善的服务体系作为支撑。为了促进生态农业的快速稳定发展,政府除了要制定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外,还要建立并完善相应的服务体系,为发展生态农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工作人员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增加人员福利,保障生态农业建设队伍的稳定性,调动个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推动生态农业发展。

3结语

总而言之,生态农业有利于农业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我国各级政府要增加对生态农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同时,加大对生态农业的宣传力度,促进广大农民转变自身的观念,积极主动的发展生态农业,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进而带动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莉.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北京农业,2015,(15):288-288.

篇6

1.1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准则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当下的发展趋势下,要想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构建农业现代化发展体系,实现我国农业的长效发展,就必须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和能力,打破过去单独依赖价格和质量优势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用最新农业科学技术手段提升农业机械化强度,从而不断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1.2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道路

随着农业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了更好推动时代经济的发展,在现代化转变的过程中,我国农业发展必须将核心放在机械技术的改进与提升上,就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发展。在将来农业现代化构建的过程中,我国要加强农业机械化创新,在农业中使用更多的新技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2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实际状况

2.1缺少专业化人才

我们都知道,提升农业机械化发展,人才是市场竞争和行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在我国,要想实现农业的长效发展,就必须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此外,还需要建立有效的奖励制度,做到有效地吸引和留住人才,最终推动我国农业的长期发展。

2.2农业机械化机构资金安排不科学

当下,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还比较滞后,存在着许多行业内部问题,像资金安排不合理、人才体系不完善等状况制约着我国农业的机械化,虽然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农业技术改进的资金投入,但其投资力度相较于其他行业仍显得不足,和国外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此外,在行业内部,各领域投资比例不平衡,导致出现了体系偏差,最终使得各方面的机械化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

2.3没有健全的管理体系

在我国,农业经营方式比较传统与滞后,在计划经济环境中的农业机械化管理不能顺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这种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严重制约了当下农业的现代化转变。另外,我国农业发展的推广与宣传力度不足,没有与农业科研机构和团队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当下,我国农业科研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得到有效提升,但是宣传和推广强度不足,使得我国的农业在科学技术使用方面受到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农业推广部门和科研团队还没有构建健全的合作机制。在农业相关的科学技术层面,我国虽已取得了较大的技术突破和创新,但由于推广宣传不到位,也会影响我国农业创新技术的提升,同时也阻碍了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使得我国农业技术创新困难重重。

3强化农业机械化能力的解决方案

3.1确定目标和构建重点

为了更好地推动农业机械化构建,就需要在我国农业现代化体系构建过程中,抓住发展重难点,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建立专业的技术人才队伍,加大农业技术资金投入,建立完善的机械化产业链。因此,在构建的过程中,要以我国农业发展为基本态势,划分最终目标,确定我国农业建设的主要内容,采用科学化的技术,以优创效、以质提量,大力改革我国农业发展模式,拓宽农民收入渠道,通过实现我国农业长效机械化发展,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3.2强化专业人才培训

人才作为当下各行业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我国农业发展与改造需要特别注重培养的对象,要想实现农业现代机械化和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专业技术人才,为农民提供有效的技术帮扶,最终,通过打造专业性的行业团队和高水平的农民队伍,有效提升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

篇7

1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深化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设置,这会对提升农业发展质量起到更为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产业机构进行调整可结合市场发展走向,依据具体的市场需求改善农产品的结构,促使农产品在生产和流通方面实现协调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实现优化革新,需结合市场的具体发展需求,也要同时满足市场不断拓展的要求。推动产业结构革新的目标为优化农业发展的质量,全面提升农业发展的内涵。首先需结合市场具体发展方向来推动市场的拓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但需迎合农产品的需求,同时还需准确把握市场的发展走向。其次需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尊重和顺应自然,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出发来调整格局。最后需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通过发挥技术优势来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产业转型能够直接促进产品质量的提升,与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更高的关联性,更可推动小康社会的实现。因此需以绿色理念为指导,在市场的引导下结合地方的实际条件来整体提升农业产业的发展质量。

2加强乡村规范治理,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不但包括生态方面的环境条件,同时还指积极的人文环境。较高质量的人文环境不但能够体现出生态文明的追求目标,同时还能为人们带来福祉。提升对乡村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可促进人居环境的优化改善,可作为乡村发展的新趋势,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在新时期,需先对乡村治理的理念进行革新,全面提升乡村治理的水平,通过实施更有效的治理措施进行管理,改善人居环境,让生态文明有效地渗透到乡村发展的各阶段。提升生态文明的建设效果,便需在实施乡村治理期间更为重视对生态环境的维护,形成与自然环境相契合的人居环境,这也是形成乡村绿色发展新趋势的体现。在提升乡村经济期间,需将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作为基础和前提,坚决落实尊重和保护自然的发展原则,不能将资源的破坏作为经济发展的代价。此外还需形成长效的机制和策略,提升发展策略的严肃性和稳定性,不可随意更改。形成乡村理想的风尚也是优化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在提升乡村治理工作效果的同时,还需形成积极的氛围,从内外两个层面来实现乡村建设工作,不但将乡村作为维护生态环境的示范基地,同时还能够综合汇聚更多的自然风光。

3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发展

第一,需提升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频率,推动农业经营的专业化和集约化水平,打造更为完善的生产模式。第二,需提升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设力度。增加资金投入,侧重使用行业先进、实用的设备,全面促进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第三,需进一步提升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侧重应用绿色生产技术和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安全应用化肥等,以此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坚持使用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侧重推广标准化程度更高的生产流程,提升养殖工作的科学性,保护山区环境不受破坏。第四,需重视引进高质量的品种,注意保护和挖掘地方的优质品种。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倡导引进和培植良种,形成具有示范性的良种种植中心。第五,需提升民间资本对农村循环经济的参与力度。侧重引进外资民资等参与绿色生态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丰富农林产业的投资和经营主体类型。

篇8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政策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关键。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生产要求,所以,农业现代化发展被逐渐纳入轨道,这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条件。农业发展由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变,其发展模式的确定十分重要,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此外,了解发展中的政策需求十分必要。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实施,能保障发展的顺利进行。本文就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以及政策需求试做讨论,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一、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1、外向型创汇农业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针对沿海地区,是以其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发展水产养殖,以及各类优质花卉、水果、蔬菜等的培育,其目标在于高质量农产品的加工出口。这种农产品生产、加工的方式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不仅能够使农业发展水平提升,还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使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2、都市农业模式

这种模式是对于资源丰富的大中城市郊区来说的,这里虽然人口相对密集,土地资源紧张,但是其具备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不仅技术先进,而且具备综合生产能力以及高素质的劳动者。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生产布局等实现农业发展现代化。一方面,做好农副产品向城市供应,另一方面,致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农民持续增收。

3、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模式

由于各种农作物对生长环境需求不同,所以农业部专门划定了优势农产品区,对优势农产品分别进行种植。这不仅使农产品产量增加、质量提高,而且,形成的规模化生产,能够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多就业机会。

4、资源综合开发模式

这种模式需要市场做向导,并且配合当地资源来选择发展产业的一种复合农业,具有立体型、集约化、多层次的特点。资源综合开发使生产规模化,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符合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特点。

二、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需求

1、增加科技创新驱动力,实现生产方式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动。这样才能使生产方式更先进,达到增产出、高质量的目的。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和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解决问题就必须要依靠科技的发展,实现生产方式的现代化。这更离不开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不仅要给予农业科技一定的政策扶持,致力于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更要在技术的推广与普及上下功夫,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撑。

2、实现劳动生产高效性,提高产出能力

这一政策需求不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更要根据国情制定好我国的发展策略:一方面,的深化需要继续,而且要保证土地按规模经营发展;另一方面,支持农业合作组织的成立,使农业向着产业化经营发展;此外,保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相关的政策包括,农业补贴机制的健全与完善,各类以农民就业为主的产业发展以及一系列的培训政策等。

3、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生产条件优化

为了优化现代农业发展的条件,政府职能的发挥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即必须保障发展的每一环节的顺利进行。相关水利政策的实施十分必要,不仅要加强对江河湖的治理,做好防洪排涝的工作,还要合理调配水资源,开发节水灌溉设备。将生态农业发展提上日程,实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4、加强劳动者素质培养,转移剩余劳动力

提出相关鼓励政策,实现劳动力合理流通。为进城务工并且收入稳定的农村居民予以相关政策支持,拓宽限制,同时对于投身农村发展的城市有志青年,给予提倡鼓励,让他们将先进的人力资源和技术带到农村,对现代农业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5、实现各区域均衡发展,发挥区域优势

由于各区域地理位置不同,再加上长期以来发展上造成的差距,各区域农业发展上有一定差距。为了这种状况得到缓解,国家和政府必须予以一定的政策支持,大力推动落后地区的农业发展,通过资金支持、技术支持、周边区域带动等一系列手段,彻底发挥区域优势,实现各地区现代农业均衡发展。

6、合理利用资源,发展地区间贸易

一方面,虽然中西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其劳动力资源丰富,如果能将这些资源输送到经济发达的区域,不仅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还能使他们学到先进的技术。另一方面,推动地区间贸易,尤其是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合作发展,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有一定带动作用。

篇9

1.1加快信息技术与农业技术的融合

任何时展的过程都需要各种技术的融合,各技术并同发挥作用能够发挥几倍帮助作用。信息技术的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性标志技术,而中国的农业技术如今正处于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的过渡期,这一关键性时刻正需要信息技术的科学融合[1-2]。信息技术帮助农业技术在粮食收割中更好地发挥作用,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是每个农民梦想的庄稼,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巩固生态环境,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最大限度避免生态环境对农业的影响,同时也加强了农业生产技术的安全性。信息技术与农业技术相融合使得农业技术更好更快发展,农业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农民专家的头脑,也少不了信息技术的协助作用,农业技术的农业的运用中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同时农业技术的推广也需要网络等信息技术的极力协助。

1.2增强资源的可用性

信息技术与农业技术的相结合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强资源的可用性,包括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和市场资源。劳动力是农业技术一大重要资源,农民收割庄稼的传统方法就是雇佣劳动力,并采取每日一结的付工资方式作为回报,同时庄稼的主人在每日三餐中也需要花费不少的资金和精力,由此可见传统的农业技术中耗费了大量的资金与精力。而信息技术在农业技术的发展则大大减少了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利用收割机等其它的科学产物来帮助收割庄稼不仅减轻了农民劳动力资源和资金时间资源的浪费,还有效地增大了粮食的产量。相对于传统农业技术,信息技术的产物在农业发展中能够合理地保护土地资源,不仅能合理提高土地资源的再生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率也在大幅度提高。此外,市场资源而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渠道,农民收获的粮食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来寻找买家,而买家也可通过信息技术找寻合适卖主,信息技术搭建了一条虚拟化的农民与商家之间的交流渠道,也是将农业资源推广到市场中的重要途径。

2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

2.1农情监测

信息技术的各行各业中的运用都较为广泛,在农业中的主要作用为农情监测。所谓农情监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耕地变化的检测,检测不同地域耕地的流动情况以及自然气象对耕地的影响;大面积的粮棉检测需要依靠信息技术的支持,人工检测相当费时费力。在自然灾害时期,遥感技术的运用明显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力资源浪费,增强了安全可靠性,农户可通过遥感技术所获取的灾情信息与自己亲自调查到的信息相对比,这样的有机结合可准确有效实现虫害、雪灾、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实际情况,准确的数据可以使农户及时调整应对策略,及时减少资源的浪费。根据近几年的调查,遥感勘察技术等信息技术能够准确反映出土地及耕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大面积耕地的农户应用信息技术用于信息采集和处理,有效地避免了耕地受灾害的侵袭以及灾害时期的及时预防。

2.2作物生长模拟技术

作物的生长过程可被信息技术虚拟化,所用到的信息技术为作物生长模拟技术。作为预测农作物生长趋势的关键性信息技术,作物生长模拟技术利用专业的生物科学知识和数学模型分析、预测、并经过后期的计算来帮助农作物更好更快地生长、发展。众所周知的嫁接技术就是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多种植物的合体生长,而嫁接农作物的发展生存环境有很大的局限性,且此类作物的生长条件不同于一般植物的生长,细心地照料与呵护是培育嫁接植物的基础[3]。此过程中,作物生长模拟通过对植物的发展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利用数学模型来计算农作物的生长状态,潜在性的威胁和不利情况都能够通过作物生长模拟技术被检测出来。

2.3确定土地质量等级

土壤生产力的内在属性和外在影响力决定着土地质量的等级,不同的土地等级关系着农作物的产量[4]。相关农业政策的制定和更新都是以土地质量的等级作为评估指标,高质量的土壤适合生长的农作物与中低质量土壤不同,这需要信息技术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和分析功能。评估土地质量的等级还能有助于激励农民合理爱护土地资源和耕地资源,利用信息技术间接地增强国家土地资源的利益,土地、耕地资源的质量评比是保护资源的基础性技术,同时也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科学发展的实际运用。

3结束语

篇10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这种整合在我国的正处于萌芽状态,而在国外早就实现了规模化和效益化。目前我国和农业发达国家的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无论从土地方面的集约还是在农业生产效率方面,相对于农业发达国家,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要迈出第一步,就是土地的集约化经营。我国已经理顺了土地的有效流转关系,从法律层面上保障了土地集约的发展,这就为土地的大规模流转做好了准备。

而我国目前主要的整合方式就是合作社经营整合。主要以一个生产队或者是以村为单位,所有的经营户组成农业合作社,土地集中经营管理,只有少数人负责耕种,其他人只负责分红,这就使很多人从农业生产中分离出来,从事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从而实现劳动力的解放,一方面可以实现土地集约,为现代农业打好基础,另一方面使很多底层的农民转变身份,转变成为自由职业者。这对于我国建设工业化社会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而土地的有偿流转经营和合作社经营相比规模就小多了,不过也是目前农村中主要的流转方式。

相对来讲,盐碱地的改造就是必须以技术的投入为主要基础,而这个技术要求对于很多人来讲就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润禾公司目前主要致力于此项集约经营改造。

为了引导规模农业的形成,国家应确立规模农业的相对标准,并对达到标准的给予一定的确认和政策支持,引导社会的资金积极投向规模农业,引导现代农业的快速高质量形成。润禾公司的发展实践中,在形成规模土地资源过程中就有很大的感触。润禾公司主要以自己的专利技术对盐碱地实施改造,在占有几万亩盐碱地资源的条件下,确立并实践着现代农业发展理念。

润禾公司现已改造盐碱地近万亩,这万亩良田被长岭县确定为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园区。这个示范园区中有千亩瓜菜种植园区、有6000亩有机富硒水稻种植园区、特色有机养殖园区,还有15000亩有机循环农业园区。这些园区的形成都是在有一定规模土地的基础上开展的,对于产供销整个环节是最经济合理的,尤其在15000亩有机循环农业开发园区中,各环节链上都能达到低成本高效益的效果。这个15000亩有机循环农业园区是以种植15000亩甜粘玉米为起点,种植过程中全程有机规范控制,施用有机肥料,采取生物防治虫害,让产品达到有机优质,再进入甜粘玉米加工环节,让产出的甜粘玉米零距离进入整理加工,达到速冻甜粘玉米的品质最优。在供应鲜甜粘玉米时,在最短路径相对减少了运输费用每亩约200元,由于整片大规模种植,在采收环节可以采用机械化作业,每亩减少成本支出60元。采收后的玉米青秸秆可以直接转化成养分很高的青饲料,转变成饲料商品(散户农民,一般不能使青秸秆转化成商品),这样每亩可增收600~1000元,这些青秸秆就地就近进入牛羊规模养殖环节,保证低成本饲料供应,牛羊过腹转化产生的大量粪便进入生物无害化处理,沼气供热进入温室种植,节约能源降低种植成本,沼渣沼液还田,进入有机种植过程。在这个循环过程中加工企业保证产品质量最优的同时减少运输费用300多万元,农民种植青秸秆增收1000多万元,养殖减少成本300多万元,全产业链高品质产品增值2000多万元。

篇11

[关键词]生态旅游农业问题对策

一、生态旅游农业的内涵及特点

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具有自己的特殊内涵。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开发田园旅游资源为重点的新型生态旅游业。它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是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高效农业,把农业生产、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与农事活动融为一体,由一产向三产延伸渗透、农游两业交叉融合的新兴产业,并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生活于一体,已成为当今旅游业的一大特色和新的亮点。它既具有生态性、生产性、商品性、观赏娱乐性、参与性和教育性等多种功能,又有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生态旅游农业具有与传统农业不同的特点:①以生态农业生产为基础,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为达到农业可待续发展与缓解旅游业压力,为人们提供新的、使人身心愉悦的休闲娱乐场所,必须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重视农业生态环境的整治,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质量;②以旅游经营为重点,重视有效开发旅游资源,按照旅游业发展要求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活动的,切实保证在农业发展的同时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和体验品尝等服务;③具有高效益、低风险特点,经营生态旅游农业可获得农业和旅游业两种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当由于气候条件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条件的不稳定性造成农业生产减产时,常可通过旅游提高农业附加值而相对减小农业风险,而旅游淡季时农业生产又可弥补旅游收入的下降;④具有娱乐性和参与性。生态旅游农业活动包括农业观光、乡村度假、民俗乡情体验等娱乐性和参与性都很强的活动,让游客通过参与多功能复合型旅游活动,获得丰富的旅游体验和精神享受;同时农业可为游客提供参观、品尝农产品和体验农事等各种形式的旅游服务。

二、我国生态旅游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重复建设严重且开发深度不够。近几年来生态旅游农业景区(点)的数量不断增多,很多景点的投资者就是当地的居民,他们缺乏市场观念和科学的开发理念,按照自己的理解或模仿他人的经营开发模式仓促上马、开山修道,为了降低成本,都会省略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审查评估,没有深入的市场调研、科学的规划和市场定位,造成后期经营、管理以及资金方面的困难。这样就导致高质量的项目相对较少,不少生态旅游农业区功能设计简单、重复,层次较低,缺乏特色和新意,市场竞争力不强;另外是旅游商品不但品种单调、花样少、更新慢,而且多为未经加工或简单加工的初级农产品,缺乏地方特色和生态农业特色。

第二,开发时对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严重。目前一些景区的经营人员以及游客生态保护意识淡薄,不少景区也缺乏保护生态环境的物质设施和技术装备。随着游客的纷至沓来,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游客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以及饭店、“农家乐”等服务系统产生的污物没有得以妥善处置,废物到处堆放,污水随地排流,不但影响了景观,而且污染了环境;工具排放的废气、娱乐设施产生的噪声等使景区形成多重污染,降低了旅游地的质量;物种的不合理配置,严重影响了旅游区物种的生长发育和更新,打破了生态平衡。

第三,基础与配套设施落后。在目前的生态旅游农业景点(区)中,仅有少数景区公共汽车可以抵达其附近的城镇、景区或景区内部,多数景区离公共汽车站较远,也没有旅游专车,游客到达景区极不方便。此外,景区内部交通条件通常较差,路面过窄或路况不好,旅游旺季拥挤堵塞,雨天泥泞不堪。这些都成为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此外,景点(区)内邮电通讯配套设施落后,还缺少一定规模的旅游接待机构。景点缺乏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开发资金不足,融资问题严重;二是许多景点才刚刚起步,规模较小,游客接待能力有限,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得较少。此外,旅游行业管理不规范、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力度不够以及淡薄的市场意识,都严重制约了生态旅游农业的健康发展。

三、我国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对策

第一,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旅游农业景点(区)规划,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有的农业特色。要根据当地农业旅游资源实际和发展水平,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综合规划,包括客流容量和游览方式规划,旅游区区位选择和范围的划定,区内农林牧渔各旅游小区的布局设置规划,旅游基础设施和交通线路的布局规划等。生态旅游农业的特色和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其农业内涵,这是其发展的关键所在。

篇12

关键词:新农村;农业经济管理;经济管理策略

随着我国从经济的高速增长期转为经济的高质量增长期,我国在农业方面的经济管理工作开始逐步深入到农村地区。在农村地区做好农业的经济管理工作,是保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各地方政府应该根据新农村的大背景,制定有利于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加大对农村农业领域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农业的经济管理水平,促进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我国在农村农业领域已经建立了基本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但是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深入进行,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一、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问题

(一)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尚不健全首先,传统农村的生产模式以单一的家庭为主,家庭成员之间共同劳动,创造农业价值。在新农村背景之下,这种小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入了城市,农村地区已经从人口富余的地区转变为劳动力不足的地区,已经不能满足原本家庭模式的农业生产方式的要求。在目前的农村地区,平日留守的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他们一般缺乏农业领域的新知识,只具有传统农业形态的经验累积,通常也不具有超过壮年男性劳动力的充足的体力,不能适应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大量农村人口已经转变为城镇人口,外出打工的农村劳动力也会因为教育、养老、医疗等原因尽量在城市落户,不再回到农村。因此,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人口逐渐减少,而农业的经济管理体系不能解决,因为农业人口减少而导致的农田大量空置的问题。我国当前的主要农村农业的规范制度为,不允许本经济组织之外的人员通过交易的方式取得农村农业用地的承包经营权,阻碍了农村农业用地的自由流转,影响了农业资源的自由配置,不利于农村农业的发展。其次,我国的农业领域的龙头企业没有足够的经济和技术能力,帮助农村地区的农业产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我国的土地资源辽阔,部分地区适宜于大型农业企业的发展。但是就现实而言,我国的农业企业的发展规模有限,实力不足,大部分的农业企业都没有足够的实力进行对农村地区的资本投入,无法利用技术和资本的优势,帮助农村居民实现村民与企业的商业性结合,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金融体系与农业产业的结合度不够首先,我国农村地区的农业产业工作者普遍对金融系统缺乏了解,没有利用金融手段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储备,也不清楚关于金融支持农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在新农村背景下,国家虽然建立了以农村合作信用社为主体的金融组织体系来帮助农村地区的农业建设,但是村民普遍缺乏利用好政策工具的能力,不能借助农业的金融系统实现自身的农业产业的进步。在现存的农村地区的金融系统中,金融系统也缺乏相关措施支持农业发展。本来这些金融机构被设立的目的就是支持农业的发展,并不强调盈利的金融经营目的。但是在现实经营中,金融机构更倾向于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而不是支持某一行业的发展。相较于农村和农业而言,城市地区和金融领域本身,明显能使得金融机构获得更好的利润。因此,我国目前农村地区的金融体系与农业产业的结合度普遍不足。其次,在农村地区的农业经营者缺少现代化的农业发展经验和农业产业技能,没有建立统一的农业全产业链,农产品的生产和农产品的销售相脱离,降低了农业产业的利润,不利于新农村背景下的农业的继续发展与扩张。很多农业经营者没有对农产品的生产进行长远规划,其生产缺乏统一协调性,没有根据市场行情及时调节生产的能力。很多农业经营者没有全产业链的能力,也就没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市场风险,没有办法抵御农业领域的多元化的经营风险,导致其自身的发展一直处于简单再生产的状态之下,没办法创造性扩张,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产品研发。

(三)农业发展的硬件环境需要改善首先,在农业领域,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虽然一直在推进之中,并且推进的速度和规模一直在增加。但是,相对于我国广阔的地理空间而言,很多农村地区仍然处于对农业基础设施的缺乏之中,现有的农业基础设施不能够完全满足农村农业生产的需要。除了国家的投入之外,地方政府也是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主体。而当前情况下,很多的地方政府对农村农业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需要加大。当然,相对于农业基础设施的需要资金来说,很多地方政府没有足够的资源,将基础设施完善并形成体系,因此,地方政府应该加强自己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体系的能力。其次,我国在农业领域的创新不足,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也需要加强。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农业科技研究队伍,国家对农业科技领域的投入也一直在加强。但是相较国家层面而言,我国的各地方政府没有对农业研究和农业科技发展,提供充足的财政支持和金融政策支持。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不足减少了农业科技进步的程度和速度。地方政府的财政资源有限,其资金来源较为固定和单一,而农业领域不能带来足够的政府税收,也不能快速促进地区的发展。因此,地方政府往往会比较犹豫将有限的政府资金投入到农业科技的发展之中。政府资金的不足将在客观上导致地方针对农业人才的待遇不足,影响农业领域的发展进步。

二、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策略

(一)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系首先,在国家统一的农业领域,法律和政策的框架之下,各地方政府应该积极拓展政策空间,变革地方的土地流转制度,解放农业资源的自由配置,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效果,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面对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和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现实情况,过去的以为主的农村农业制度,已经无法起到保护农村和农业的任务,因为很多农村已经不存在由土地兼并而带来的失地农民问题,更多的现实情况是农村居民自动放弃自己的农民身份,变为城镇居民,抛弃了农业土地。现有的土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大量的农业吃租群体,不利于农村农业的发展。各地政府应该积极探索变革政策,推动农业用地的自由流转。各地政府应该完善土地的登记和确权工作,保证农业用地权利人的利益。各地政府应该切实采取措施防止土地用途的不当变更,建立土地档案和土地网络系统,监控农业土地的利用情况,保障农业用地的安全。其次,农业的规模化生产能够降低农业经营的成本,提高农业经营的利润。各地政府应该建立农业企业和农户合作的公共平台,支持农户与农业企业的合作经营,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升农业企业和农户的抗风险能力,提升经济管理效果,实现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各地政府应该关注农业领域的领先企业,提升对本地区领先农业企业的支持力度,建立在企业领导下的地方政府提供政策服务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

(二)更新农村农业产业结构首先,农村农业生产者应该变革农业产业的结构。在传统的市场结构之下,农业的生产者会根据自己的调查,决定种植的种类,努力扩大单一品种的种植面积,希望依靠单一品种的相对高价格和高数量提升农业经济利润。这种经营方式曾是很长一段时间的主流模式。在新农村背景下,这种农业生产方式不太适应复杂多变的农业市场环境。农村的农业生产者应该变革产业结构,进行多元化生产,提升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各地方政府应该帮助农户建立农业风险评估体系,使农户能根据市场风险和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选择合适的农业生产内容,降低农业经营的风险,稳定农业利润。其次,农村的农业生产者应该不仅关注农产品的生产,也应该关注农产品的运输、加工、销售等,尽量多方面投资,占据农业经营的上游和下游价值端,提升农业经营的利润。

(三)改善农业发展的硬件环境首先,国家应该继续推进农村农业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便于农业生产,提升农业领域的抗自然风险的能力。农户应该根据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变更自身的农业生产环境,充分利用公共的基础设施,更新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环境,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生产。政府应该积极推动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并安排专业人员定期维护,建立农业基础设施的长期维护机制,保证农业发展的硬件环境的长期稳定性。其次,农户应该提升对于农业现代化机械的利用率。机械化作业能够方便扩大农户的农业经营面积,提高经营效率,提升农业利润。农户应该提高自身对农业机械的利用水平,积极学习农业现代化经营的相关知识,切实利用好农业机械。政府应该做好农机市场的监督工作,保障农机的销售质量和日常维护能力。

篇13

关键词: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机制选择

一、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时代特征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首先要明确我国农业发展所处的历史时代,明确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把握现有的政策和机遇,将我国现代农业推向优质、健康发展的轨道。我们将从农产品供需情况、农村劳动力供给和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关系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时代特征。

1中国农业发展正处于对农产品数量追求到质量追求的一个过渡阶段

从农产品供需情况来看,农产品供给需求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我国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由1995年的73.43%下降到2005年67.07%。与此同时,水果蔬菜种植面积所占比重由1995年的7.08%上升到2005年的12.82%。这种农产品种植面积上的变化,是消费者对于农产品需求喜好变化的直接反映。另一方面,我国粮食产量年年上升。与国际市场相比粮食价格较低、储备粮充足,但进口量却逐年扩大,这种并存情况的存在有持续和不断扩大的趋势,这显然是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品质喜好变化的直接反映。这两个直接反映说明,中国农业发展正处于对农产品数量追求到质量追求的一个过度阶段。

2农村劳动力正处于大量剩余并向城镇转移的阶段

从我国农村劳动力供给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劳动力供应大量过剩,农业劳动生产率极低,劳动力二元结构突显。现阶段农村流动人口年龄较轻,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是具有较高生产力的劳动群体,我们必须正确的认识这种结构的流动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从长期来看,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无疑对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及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带来了积极影响。从短期来看,这种结构性的流动对农业生产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尤其是农业劳动力质量下降,对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方面。

3农业朝着有助于实现与非农产业的有效对接方向发展

从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关系来看,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27.9%逐年减少为2005年的12.6%。近几年,我国农业的发展已经开始关注农业与非农产业间形成的链条关系,农产品加工行业逐渐彰显出其发展壮大的趋势,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我国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要求提出了挑战.致使农业生产的初级农产品必须朝着优质、健康方向发展,以满足农产品深度加工的需要,更好的实现农业与非农业链条的高效率对接。

由上述特征可以看出,要使我国现代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必须满足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时代特征的需要,从而进一步明确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二、据国内外现代农业的发展现况,明确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根据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时代特征的把握,明确其发展方向和定位,使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走向坦途。

(一)据我国的现实情况说明,我国走以生物科技为主导的现代农业的潜在趋势是势不可挡的

我国人多地少,农业自身具有发展的要求;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农产品的品质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对农作物品种质量要求有所提高。所以。这些变化致使我国的现代农业必须走以生物科技为主导的发展道路。

1农药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对我国单位亩产量的贡献

我国处于现代农业的起步阶段,生物科技的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还不强,农业生物科技应用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农药化肥的使用对在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上。我国的化肥施用量由1980年的1269.4万吨逐年提高上升到2005年的4766.2万吨。历年的增长幅度平均可达5.91%。在我国农业化肥施用量增加的同时,我国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也得到了大幅提高,主要农作物单产量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平均增长了116%。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对于我们的环境带了严重的破坏。由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单靠农药化肥的施用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已不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2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反映出的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喜好

目前,我国正处于农业生产率高速增长时期,在这个阶段不仅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人们由只追求温饱发展为更追求品质的消费理念。

2006年,国家统计年鉴资料显示,粮食作物构成由1995年的73.43%持续下降到2005年的67.07%,而药材和蔬菜水果的构成则大幅度提高,种植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逐渐减少而对更具营养的水果蔬菜需求量不断增长。由于人们不断追求高质量、安全指标都达标的农产品,必然驱使农业生产以生物科技为支撑,使之为现代农业的实现做好充分的硬件准备。

3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需要高质量的农作物

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发展好农业的后续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阶段。在农业领域,要通过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深度加工,增加农业的后续效益。但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除了对自身加工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外,最重要的就是对其加工原材料的品质要求,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现代农业的发展就必须走以生物科技为主的道路.为农产品加工业的顺利发展提供保证。

(二)据国外的实践说明,走以生物科技为主的现代农业道路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根据国外农业发达国家发展农业的经验来看,我国发展现代农业走以生物科技为主的道路是正确的选择。以下将选择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进行说明。

1以色列——世界领先的以生物科技著称的现代农业。以色列是个资源贫国、人口小国。2005年,农业总产值为4亿美元,占经济总产值的6%,从事农业的人口占4%。其土地主要是沙漠,耕地面积少,水资源稀缺。以色列在农业资源及其匮乏的条件下,生产出世界一流的农产品,其主要依靠的就是世界领先的生物科技,如世界领先的生物综合防治技术、滴灌技术、高产种养技术、精准农业技术、多倍体繁育技术及光热网膜技术,等等。

2美国——人少地多的大规模集约化兼世界领先生物科技并称的现代农业。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从事农业的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农业的生产率极高,农业高生产率的坚实支柱就是先进的科学技术。美国的经济实力使它有可能吸引世界上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以确保其农业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美国农业研究的基本目标可以概括为:在保护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的前提下,最有效地利用和节省资源,提高农业产量和利润率.改善农产品的品质,保持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根据发达农业国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地处沙漠荒原还是丘陵山地,无论是地少人多还是资源贫乏,其现代农业发展都离不开以生物科技为支撑。所以,借鉴上述两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共同经验,走以生物科技为主的现代农业道路是正确选择。

三、现代农业发展的机制选择

在明确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以生物科技为主导的方向后,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就在于我国科技创新、推广和应用的机制选择问题上。我国在科技创新、推广和应用的过程中,政企和农业组织是处于研发和推广的主动地位,而广大农民则处于接受的被动地位。高效的创新、推广的农业科技队伍的建立、发展和壮大,对于农业科技的创新和推广是至关重要的。从政府、企业、农民组织与农民的关系的角度来分析如何建立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及应用机制。

1政府与农民

要建立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应用机制,就必须充分发挥政府政策支持、财政支持和教育支持。政策支持力度直接反映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上,有力的政策支持可以加速现代农业的实现;政府的财政支持也直接体现在农业科技发展的各个方面,现阶段我国政府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的创新是个积累的过程,成果出现的前期就需要大量的投人,政府对教育的支持程度直接反映在一国的科研成果上,同时,也反映在农科的推广程度及农民对新科技的接受能力上。

2企业与农民

企业可以分为农业科技的创新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农科的创新企业来说,通过独立自主的研发为创新提供了资金支持,通过销售新产品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作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来说,通过其对农产品的要求为农民提供相应的市场信息。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应用上所发挥的作用可以看作是对政府在这方面发挥作用的有效补充,可以看出农民在接受应用新科技方面有了一定的选择权,但仍然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

3农业合作组织与农民

篇14

关键词: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机制选择

一、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时代特征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首先要明确我国农业发展所处的历史时代,明确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把握现有的政策和机遇,将我国现代农业推向优质、健康发展的轨道。我们将从农产品供需情况、农村劳动力供给和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关系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时代特征。

1中国农业发展正处于对农产品数量追求到质量追求的一个过渡阶段

从农产品供需情况来看,农产品供给需求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我国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由1995年的73.43%下降到2005年67.07%。与此同时,水果蔬菜种植面积所占比重由1995年的7.08%上升到2005年的12.82%。这种农产品种植面积上的变化,是消费者对于农产品需求喜好变化的直接反映。另一方面,我国粮食产量年年上升。与国际市场相比粮食价格较低、储备粮充足,但进口量却逐年扩大,这种并存情况的存在有持续和不断扩大的趋势,这显然是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品质喜好变化的直接反映。这两个直接反映说明,中国农业发展正处于对农产品数量追求到质量追求的一个过度阶段。

2农村劳动力正处于大量剩余并向城镇转移的阶段

从我国农村劳动力供给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劳动力供应大量过剩,农业劳动生产率极低,劳动力二元结构突显。现阶段农村流动人口年龄较轻,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是具有较高生产力的劳动群体,我们必须正确的认识这种结构的流动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从长期来看,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无疑对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及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带来了积极影响。从短期来看,这种结构性的流动对农业生产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尤其是农业劳动力质量下降,对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方面。

3农业朝着有助于实现与非农产业的有效对接方向发展

从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关系来看,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27.9%逐年减少为2005年的12.6%。近几年,我国农业的发展已经开始关注农业与非农产业间形成的链条关系,农产品加工行业逐渐彰显出其发展壮大的趋势,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我国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要求提出了挑战.致使农业生产的初级农产品必须朝着优质、健康方向发展,以满足农产品深度加工的需要,更好的实现农业与非农业链条的高效率对接。

由上述特征可以看出,要使我国现代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必须满足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时代特征的需要,从而进一步明确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二、据国内外现代农业的发展现况,明确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根据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时代特征的把握,明确其发展方向和定位,使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走向坦途。

(一)据我国的现实情况说明,我国走以生物科技为主导的现代农业的潜在趋势是势不可挡的

我国人多地少,农业自身具有发展的要求;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农产品的品质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对农作物品种质量要求有所提高。所以。这些变化致使我国的现代农业必须走以生物科技为主导的发展道路。

1农药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对我国单位亩产量的贡献

我国处于现代农业的起步阶段,生物科技的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还不强,农业生物科技应用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农药化肥的使用对在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上。我国的化肥施用量由1980年的1269.4万吨逐年提高上升到2005年的4766.2万吨。历年的增长幅度平均可达5.91%。在我国农业化肥施用量增加的同时,我国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也得到了大幅提高,主要农作物单产量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平均增长了116%。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对于我们的环境带了严重的破坏。由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单靠农药化肥的施用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已不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2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反映出的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喜好

目前,我国正处于农业生产率高速增长时期,在这个阶段不仅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人们由只追求温饱发展为更追求品质的消费理念。

2006年,国家统计年鉴资料显示,粮食作物构成由1995年的73.43%持续下降到2005年的67.07%,而药材和蔬菜水果的构成则大幅度提高,种植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逐渐减少而对更具营养的水果蔬菜需求量不断增长。由于人们不断追求高质量、安全指标都达标的农产品,必然驱使农业生产以生物科技为支撑,使之为现代农业的实现做好充分的硬件准备。3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需要高质量的农作物

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发展好农业的后续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阶段。在农业领域,要通过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深度加工,增加农业的后续效益。但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除了对自身加工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外,最重要的就是对其加工原材料的品质要求,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现代农业的发展就必须走以生物科技为主的道路.为农产品加工业的顺利发展提供保证。

(二)据国外的实践说明,走以生物科技为主的现代农业道路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根据国外农业发达国家发展农业的经验来看,我国发展现代农业走以生物科技为主的道路是正确的选择。以下将选择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进行说明。

1以色列——世界领先的以生物科技著称的现代农业。以色列是个资源贫国、人口小国。2005年,农业总产值为4亿美元,占经济总产值的6%,从事农业的人口占4%。其土地主要是沙漠,耕地面积少,水资源稀缺。以色列在农业资源及其匮乏的条件下,生产出世界一流的农产品,其主要依靠的就是世界领先的生物科技,如世界领先的生物综合防治技术、滴灌技术、高产种养技术、精准农业技术、多倍体繁育技术及光热网膜技术,等等。

2美国——人少地多的大规模集约化兼世界领先生物科技并称的现代农业。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从事农业的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农业的生产率极高,农业高生产率的坚实支柱就是先进的科学技术。美国的经济实力使它有可能吸引世界上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以确保其农业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美国农业研究的基本目标可以概括为:在保护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的前提下,最有效地利用和节省资源,提高农业产量和利润率.改善农产品的品质,保持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根据发达农业国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地处沙漠荒原还是丘陵山地,无论是地少人多还是资源贫乏,其现代农业发展都离不开以生物科技为支撑。所以,借鉴上述两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共同经验,走以生物科技为主的现代农业道路是正确选择。

三、现代农业发展的机制选择

在明确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以生物科技为主导的方向后,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就在于我国科技创新、推广和应用的机制选择问题上。我国在科技创新、推广和应用的过程中,政企和农业组织是处于研发和推广的主动地位,而广大农民则处于接受的被动地位。高效的创新、推广的农业科技队伍的建立、发展和壮大,对于农业科技的创新和推广是至关重要的。从政府、企业、农民组织与农民的关系的角度来分析如何建立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及应用机制。

1政府与农民

要建立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应用机制,就必须充分发挥政府政策支持、财政支持和教育支持。政策支持力度直接反映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上,有力的政策支持可以加速现代农业的实现;政府的财政支持也直接体现在农业科技发展的各个方面,现阶段我国政府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的创新是个积累的过程,成果出现的前期就需要大量的投人,政府对教育的支持程度直接反映在一国的科研成果上,同时,也反映在农科的推广程度及农民对新科技的接受能力上。

2企业与农民

企业可以分为农业科技的创新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农科的创新企业来说,通过独立自主的研发为创新提供了资金支持,通过销售新产品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作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来说,通过其对农产品的要求为农民提供相应的市场信息。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应用上所发挥的作用可以看作是对政府在这方面发挥作用的有效补充,可以看出农民在接受应用新科技方面有了一定的选择权,但仍然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

3农业合作组织与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