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特点范文

初中数学特点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2:2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数学特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数学特点

篇1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教学特点 教学模式

虽然经历了新课改,初中的数学教育依旧不是非常的完善,教学中时常出现一些问题,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并不没有达到人们预期的状态,教导的知识与社会的需求也很不协调。另外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也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和关注,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教学能力也有待于提高,为此,必须要从初中数学的教学特点和初中生具有的特点出发,根据新课改的目标和方向,将教学的内容安排和教学手段进行革新,通过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其他课程的教学的开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奠定优质基础。

一、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

(一)教学的目标特点。

初中的数学教育成果直接关系到中学阶段其他理科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在整个中学教学体系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部分。所以,对与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的确定就涉及到了许多方面的因素,而初中数学教学特征以及初中生学习的特征则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初中数学是数学的初级阶段,初中生要对数学的学习就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培养出对数学的热情,这表明在初中对数学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就是要将这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培养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能力,让他们对数学的学习能够有一个积极的态度以及能对数学充满热情,其实数学是一门充满了激情的学科,学生每解决了一道数学难题的时候都会感觉翻过了一座高山,内心充满了成绩感。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能够做到活学活用,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另外还应当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构建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个人品质,这是新时代下任何教育都应当具有的真义。

(二)初中数学教学的内容特点。

初中的数学教育承接了小学时期数学简单、直观、具体以及易以掌握的数学知识,又要启迪高中抽象性强烈,思维逻辑性强以及比较难掌握的高中数学教育。因此,初中的数学教学处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关键位。初中的数学教学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领域,分别为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对与这些内容的教学,不仅需要小学的数学知识作为基础,同时高中数学知识也是这些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因此具有十分重要地位的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特点决定了其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三)初中数学教学的对象特点。

不论何种学科的教学,其教学模式的确定都需要依据教学对象来确定。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构建则直接由中学生具有的特点确定。中学生还处在人生的青少年阶段,智力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迅速的阶段,性格开始养成,因此,此时的他们非常容易遭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具有求知欲望强烈、极强的可塑性、充沛的精力、具有广泛的兴趣等特点。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也正是由于他们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所以他们的情绪波动一般也稳定,缺乏对学习的恒心和毅力,另外,学习数学必须具备的抽象思维也正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这些都决定了老师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时应当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促使学生认知能力以及对数学兴趣的发展,进而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与习惯。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

根据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其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以下几种模式:

(一)启发式教学模式。

在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一般都要尽量的将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而启发式教学模式就是能够实现这种功能的模式。这种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之中并不把知识或者问题的答案直接教授给学生,而是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与答案。这种教学模式在素质教育中被广泛的运用,其体现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其主要的启发方式主要有归纳启发、演绎启发、类比启发和实验启发,不过不论使用何种启发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都不能离开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启发,老师在使用启发方式的时候,应当注意要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成就感,以成就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发现式的教学模式。

发现式模式是从中学生的特点出发,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勤学好问的特点。通过使用发现式教学模式,可以使得学生更加容易的做到独立思考。这种模式通过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则针对问题开展认识活动,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以强化他们的解题能力这三个环节。这个模式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数学基础,同时教师还需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教学之前要让学生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课堂上对提出的问题做出一定的解答,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少不了老师的提示作用,老师通过提示一步步引导学生解开问题的答案,不过,提示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初中数学教学是整个中学教学体系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要做好初中的数学教学不仅需要全面把握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更应当结合教学特点选取合适的教学模式,通过多种模式的结合应用,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以使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篇2

在初中数学的教育中仍然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如教学期望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的距离等。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重视对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师资力量的提升,准确把握教学发展的方向以及教学的特点。

(1)目标的特点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数学起着关键的作用,大部分理科的课程都是在数学基础的前提下进行的。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是根据多方面的因素所确定的,包括数学内在的特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初中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充实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和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根据这些特点直接决定了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是:教授学生学习基础知识,传授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可以在其他理科学科的学习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并且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做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2)内容的特点

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全部过程中初中数学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内容可以分为图形和几何、函数和代数、综合和实践、统计和概率四方面。一方面这些内容的学习需要小学数学知识作为基础,另一方面它也是高中甚至是大学数学学习的基础。高中的数学知识基本上是根据初中数学知识展开的深化和扩展,所以对于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在初中教育体系中有着重要作用,更是在学生学习数学的全部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初中数学教学在内容上的特点决定了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对初中数学教学重视的必要性。

(3)对象的特点

教学模式的选择主要是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学对象全部是青少年。青少年时期学生的智力快速发育,对事物的认知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可塑性。他们的精力十分充沛,兴趣爱好也十分广泛。学生的情绪波动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对自己缺乏信心。初中数学课程的学习需要运用抽象思维进行思考,但青少年的抽象思维仍处于发展阶段。教师应该认识到青少年的这些特点,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科学合理的引导教学,在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同时建立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养成正确的数学思维和模式。

2.初中学生学法的特点

数学的教学往往只注重对于教学的研究,很少有关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探讨。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特点的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举足轻重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具体方法应分为研读、牢记、善思、勤写。

(1)研读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只是对书本知识的一种死记硬背,对于知识并不理解,导致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学习效果严重受到影响。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这个特点,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研读的技能。根据具体的学习要求,认真阅读教材,深刻理解数学公式的概念和因果关系,把握教材的重点,深入学习难点。研读,就是深究原理的深入阅读。疏通知识的原理和结构关系,归纳总结重点内容,认真把书读懂,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做到研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牢记

在课堂的学习中,我们必须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改善学生在课堂上消化不良的特点。教导学生在研读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梳理、类比,学习联想式的记忆。在理解知识本质属性的同时,学习理解记忆。通过归纳总结学习的知识,学生学会进行系统化的知识记忆。对学生学习数学方法的指导应做到传授方法和转变思想相结合、教法和学法相结合、课上和课下相结合、个别指导和统一指导相结合,建立学习数学知识纵横交错的网络方法,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方法的选择。不能死板教条,应该因人而异地选择记忆方法。

(3)善思

数学课程的学习离不开思考,善思则明理,提高了对知识掌握运用的能力。不思则愚钝,简单的背记不能掌握运用知识,不能成为知识真正的主人。引导学生善思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实行启蒙式的教学,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使学生从多思做起。②根据学习内容的具体情境进行探索式的教学,培养学生追根问底的习惯,引导学生进行深思。③根据问题发展的过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推理的能力,引导学生善思。④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4)勤写

篇3

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数学学习,以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能力为目标,逐渐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

力。因此,合理地运用教学练习反馈策略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有着重要的实际价值。我认为初中数学的教学思路应着重于课堂练习,以现有初中数学的特点为基础,使课堂练习形式多样化、趣味性,注重课堂练习的题型和方法。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主要结合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审题教学,活化练习方式

审题教学意思是理解题意的教学方式。就是说在教育学生练习时,应告诫学生要分清题目的已知条件,搞清楚题目的求证目标和求解方向,审清题目的结构特点再来求解。在练习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受题”向“主动受题”进行转变,发挥学生在练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练习解题中的内部动机、探索精神和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自编题、自选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练习习题的质量,使他们的解题由“一题一得”向“一题多得”转变,让学生在活化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点,以下面的两道例题为例。

例1.某商店正在销售一批名牌西服,每售出一件可盈利40元,平均每天售出20件,为了尽快减少库存,扩大销售,商店决定采取适当的减价措施。经市场研究表明,若每件西服每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问商店每件西服降价多少元时商店每天的平均利润才能达到1200元?

在此例题的解题过程中,首先列出方程式解出所设的未知数之后,还应该考虑“减少库存,扩大销售”这个问题,罗列已知的条件和数据,发掘隐含条件,分析目标之间的层次关系,推敲题目的叙述是否可以作为不同的理解,以此来进行解题练习就不容易出现错误了。

例2.在ABC中,ADBC,AB=AC,CM延长线交AB于N,M为AD的中点,求证:AB=3AN。

在这道几何例题中,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不同角度考虑来解题,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这样就会出现很多种证明方法:

证法1:取BN中点K,连接DK进行证明;

证法2:过点B作AD的平行线与CN的延长线相交;

证法3:过点N作BC的平行线与AD相交;

证法4:过D作DL∥CN与AB相交于L。

此类证法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只是为了体现“一题多得”的解题思想,这样解答题目,会使学生对几何解题中辅助线的作用更加了解,遇到类似的题目会更得心应手。

二、解法教学,活化练习要求

解法教学即探索解题方法的教学,初中数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角度出发,保证教学进度、广度和深度都能够满足大部分学生学习水平和理解接受能力,让学生在审题的基础上,注重已知和未知的关系,探索解题过程,使得解题能够更加促进学生的思考,在解题中和解题后做到联想、猜想和回想。同时通过一定的课堂练习,保证每个学生的数学水平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布置课堂练习时分基础题、思考题、选做题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合理要求,以求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有如下一道例题。

例.二次函数y=x2-4x+3的图象与x轴交与A、B两点,交点为C。求:(1)A、B、C三点的坐标;(2)在y轴上作出一点P使得PC+PA的值最小,并求出P点的坐标;(3)在x轴上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得A、B、Q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若不存在,请说明不存在的理由;若存在,请说明理由并求出Q点的坐标。

在此题中,我们可以要求基础差的学生只做(1)题,对于一般的学生,可以要求完成(1)(2)两题,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完成全部三道题,拔尖的学生,在要求做完全部题目后,启发他们结合本题再另添置条件,拓展思维,举一反三,以此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数学水平的目的。

三、理解教学,活化练习评价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提出,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要主动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教学要注重理解教学,所谓理解教学,是在找到解题方法之后,引导学生做出一个完美的题解,这在数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解题要正确、合理、完满、清楚、简洁。以此来加深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完善学生的解题步骤。

例.在ABC中,AD是中线,E为AB上的一点,AE=1/3AB且AD与CE交于F点,求证:FD=AF。类型此题在初中的练习中可以说是非常常见的,在学生的解题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找出类似题目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条件的转化,将两个题目的相同本质发掘出来,通过联想和猜想使解题更加清楚,提高学生对数学解题的认知水平。

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特点 新模式 教学理念

初中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以及空间建构能力的关键时期,对于学生今后的逻辑能力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发展要求,选择适合初中生学习和成长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不断改进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程式化、僵硬的模式,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打造全新的初中数学教学面貌,从而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

初中数学长期以来都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提升教学水平是新时期下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础工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长期以来存在着不利于教学质量提高的方式,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重视程度不够,阻碍了初中教学效果的达成。在现阶段,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注重解题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的思维建立在对相关习题的解答过程中,最终也以相关的习题解答能力才评判学生的数学能力。这种注重解题能力培养的教学习惯和特点,是在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理念中产生的。老师进行相关课堂演示,学生按照一些雷同的解题步骤来进行习题的解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是在进行一些模仿式的学习,学生的发散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发挥都不充足,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丰富,从而不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的数学手法和能力。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还主要是将课堂教学作为教学中的主要环节,这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众多学科教学的主要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跟学生可以建立比较直面的沟通和联系,老师通过相关教学手法来将准备好的教学内容讲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相应的新旧知识,但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注重不够。学生和老师都只是在完成各自的学习或者教学任务,对学生思维中的困惑以及发展方式没有进行较好的沟通和引导,从而带来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疲乏,而且单一的课堂学习,对于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相关的知识内容以及思维方式还是远远不够的。

(三)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够

在长期以来,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都讲究一种“潜移默化”式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自我的领悟和训练来提升数学能力,老师扮演的角色仅是讲台上的“讲述者”的角色,没有建立起跟学生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得整个教学过程都显得较为生硬和死板。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广泛的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去,才能让学生发现自我思维的良好方式,提升数学能力。

二、初中数学教学的新模式

在对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以及特征的分析下,可以发现传统的教学方式还存在着许多弊端,没有融入时代精神以及时代观念,从而阻碍了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今后数学能力的全面提升。通过对教学理念的重新定位和认识,将学生的创造力发展作为教学中的首要任务,不断探讨数学教学中的新模式,从而提高我国素质教育水平。

(一)建立课堂课外的多层次教学。由于学习是需要不断的补充和发散的过程,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所得来的教学效果是不够全面的,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新模式中,应该积极建立起课堂课外的多层次教学。这种多层次教学就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进行数学思维方面的训练和引导,鼓励学生在课外以及生活实践中寻找到数学训练的素材,将解题融入到实际情境的解答中,从而丰富数学教学的内容。

(二)增加课堂教学的互动环节。增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也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带来教学效果的提升。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鼓励学生提出解题过程中的困惑,引发课堂讨论,设置一些小游戏等趣味环节来将相关课堂知识点进行灌输,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充分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建立起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从而带来学生数学能力的较大提升。

(三)利用实际情境进行教学扩展。理论最终的价值是解决实际的问题,而理论本身是来源与对实际问题的解答需要的,因而,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运用相关的实际情境来展开教学内容。这种扩展式的教学能够改变解题中的枯燥现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思维的奇妙和用处,并且实际情境能够带来学生更加多维和亲近的感受,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极大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中“主人翁”的观念认知,最终改善学习效果。

三、总结

初中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以及空间建构能力的主要时期,重视初中数学教学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通过对初中数学教学三个方面教学特点的探讨,可以了解到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现状和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新的教学模式的引入,能够带来教学面貌的改变,促进教学目的的达成。

参考文献:

[1]吴景惠.有效设问策略刍议[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18).

篇5

1.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

在整个的数学教学的系统当中,初中数学学时所占的份额是很大的,同时,它又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数与代数、综合实践、图形几何和概率统计构成初中数学教学的内容。初中的数学可以说是小学数学与高中和大学数学的过渡。因为初中数学的内容对于升学以后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基础的知识,学好初中数学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轻松很多。但是要学好数学,小学数学的学习的好坏又会对初中数学的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由此可见,初中数学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对于高中的数学课程,是一个对初中数学知识进行拓展的过程,对于高中的数学仅仅只是把初中原来的问题定量化的一个过程,说白了,就是用初中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高中的问题。因为高中的问题,是从初中数学问题的复杂化得来的。一栋大厦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它基础的部分,地基打不好,会对整栋大楼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初中数学也一样,作为整个数学教学体系的基础,它的作用也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鉴于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更加重视数学教学的工作。

2.初中数学教学对象的特点

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决定了教学模式的不同。而决定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主体对象就是青少年。人的智力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正是青少年时期,这个时期的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但正是这个特点,使得初中生形成了以下的这些特点:兴趣面比较广、可塑性比较强、较强的求知欲望、有充沛的精力等等。这些特征使得他们对初中数学的学习有更大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也是他们的这些特点,使得他们这些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对外面的世界有更大的求知欲望。但是由于这些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得他们的自信心受到了冲击,时常受到情绪波动的影响,也使他们缺少相应的意志力。由于初中生对数学的学习还是处于一个初级学习的阶段,受到外界的影响,也使得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受到了限制。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特点对其进行数学上的指引。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认知能力为其最终目标的,并不断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以及学习的习惯。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新模式

1.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中的讲授模式

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最原始、最简单的一种教学模式,那就是讲授式。讲授式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对知识的概括性以及系统性会比较强。在进行讲授式的课堂上,教师大多是以语言描述的形式系统性地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知识以及能力的。在初中数学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在备课的时候先想好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解析可以使学生理解得更加的透彻。所以,教师们会先对所要学习的课程进行系统性的概括之后,根据不同的知识重点,或者知识要点进行解剖,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很好地接受老师所总结的内容。对于讲授式的教学,对学生也有一定的要求,那就是学生在听课的过程当中,千万不可以开小差,根据老师传授的知识可以养成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讲授式是教学模式的重点,当时处于节约时间的考虑,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运用一些辅助工具。

2.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中的师生谈话模式

首先,先来说明一下什么是师生谈话模式。师生谈话模式就是说,学生根据自己已经学到的知识与技能,针对教材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问题。由于没有了教材的辅助,使得学生不再依靠课本来进行思考问题,而是会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而获得一些新的知识和能力。作为一种诱导性教学方式,师生谈话模式不仅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还可以活跃课堂的氛围。

3.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生讨论模式

学生讨论模式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教学模式的开展,需要有教师事先设定好一个教学问题,然后把学生进行分组,使学生们之间可以很好的协作,使得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获得一些新的知识与能力。虽然学生讨论模式的涉及范围会比较小,但是对于学习的效果却有了显著的提升。在这种模式中,教师的工作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对于学生的建议,教师会有较少的评论和正确与否的判断,而更多的是关注了学生之间是否相互启发,以及启发性有多大。

三、总结

篇6

一、末位数字

根据整数的末位数字可以判断整数的整除性以及是否为完全平方数或连续自然数的乘积。

例1已知(a-2111) +(2112-a) =2113,求(a-2111)(a-2112)的值。

解:(a-2111) +(2112-a)

=[(a-2111)+(2112-a)] -2(a-2111)(2112-a)

=1 +2(a-2111)(a-2112)

=2113

(a-2111)(a-2112)

= (2113-1)

=1056

=33×32

接着可以求出a=2144。

例2方程1+1×2+1×2×3+…+1×2×3×…×x=y +5的正整数解x=?摇?摇?摇?摇,y=?摇?摇?摇?摇。

解:x=1时,1=y +5,无实数解。

x=2时,3=y +5,无实数解。

x=3时,9=y +5,y=2。

当x≥4时,前4项的和为33,后面的项均为10的倍数,故个位数一定为3,所以y +5是奇数,y 是偶数。偶数的平方的个位只能是0、4或6,所以y +5的个位数只能是5、9或1,因此,y无解,故只能是x=3,y=2。

二、各位数字和

根据整数的各位数字和可以判定数的整除性以及是否有可能为完全平方数。

例3有一个60位整数,其中有30位是1,另外30位是0。求证:这一个数不是完全平方数。

证明:因为这个数的各位数字之和为30,而30是3的倍数但不是9的倍数,根据数的整除性判断法则,这个数本身是3的倍数但不是9的倍数。

不妨设此数为3N,其中N是不含因数3的正整数,那么它的算术平方根为,不论N是否为完全平方数,均不可能为整数,所以这个数一定不是完全平方数。

三、循环节

根据循环小数的循环节,可以确定某些相关数值。

例4已知a为整数,且满足0

解:因为 =0. 4285

=0. 8571

=0. 2857

=0. 7142

=0. 1428

=0. 5714

由上可知,这7个真分数化为循环小数后,它们的循环节的数字完全相同,只是排列位置不同,每个循环节的各位数之和为1+4+2+8+5+7+1=28。

设前若干位的位数为6N+r,其中N,r都是整数,r满足0≤r<6,那么这7个循环小数的前6N位数字之和当N取任意正整数是都相同,而且是28的倍数,所以后r位数字之和为20,这样,就要求 的循环节的前r位数字之和为20,经过计算,只有 的循环节的前5从位数字之为20,所以a=1。

如果把2008变为2016,则a的值不能确定,还有多种情况下,若干位数字之和变为其它数字时,a的值不能确定,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研究。

此外,数字的特殊结构也是解决某些竞赛题的突破点,限于篇幅,本文未予专题研究。

篇7

1 抽象性

和数的概念一样,形的概念也完全是从外部世界得来的,而不是从头脑中由纯粹的思维产生出来的。必须先存在具有一定形状的物体,把这些形状加以比较,然后才能构成形的概念。纯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也就是说,以非常现实的材料为对象的。这种材料以极度抽象的形式出现,这只能在表面上掩盖它来源于外部世界。但是,为了对这些形式和关系能从它们的纯粹形态来加以研究,必须使它们完全脱离自己的内容,把内容作为无关紧要的东西放在一边;这样就得到没有长宽高的点,没有厚度和宽度的线,a和b与x和y,常数和变数;只是在最后才得到知性自身的自由创造物和想象物,即虚数。”数的概念,点、线、面等几何图形的概念属于最原始的数学概念。在原始概念的基础上又形成有理数、无理数、复数、函数、微分、积分、n维空间以至无穷维空间这样一些抽象程度更高的概念。从数学研究的问题来看,数学研究的问题的原始素材可以来自任何领域,着眼点不是素材的内容而是素材的形式,不相干的事物在量的侧面,形的侧面可以呈现类似的模式,比如代数的演算可以描述逻辑的推理以至计算机的运行;流体力学的方程也可能出现在金融领域,数学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能够把一个领域的思想经过抽象过程的提炼而转移到别的领域。数学科学的高度抽象性,决定数学教育应该把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规定为其目标。从具体事物抽象出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科学抽象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从现实实际事物中抽象出数学概念的提炼过程的教学,又要注意不使数学概念陷入某一具体原型的探讨纠缠。例如,对于直线概念,就要从学生常见并可以理解的实际背景,如拉紧的线,笔直的树干和电线杆等事物中抽象出这个概念,说明直线概念是从许多实际原型中抽象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但不要使这个概念的教学变成对直线的某一具体背景的探讨。光是直线的一个重要实际原型,但如果对于直线概念的教学陷入到对于光的概念的探究,就会导致对直线概念纠緾不清。光的概念涉及了大量数学和物理的问题,牵涉了近现代几何学与物理学的概念,其中包括对欧几里得几何第五公设的漫长研究历史,非欧几何的产生,以及光学,电磁学,时间,空间,从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到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等等。试图从光的实际背景角度去讲直线的概念,陷入对于光的本质的讨论,就使直线的概念教学走入歧途。应该清楚,光不是直线唯一的实际原型,直线的实际原型是极其丰富的。

2 严密性

根据对于新中学数学课程教学的一些调查,新教材中对于某些公式的推导,某些内容的讲解方面过于简单,不能满足同学的学习要求,特别典型的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关系判定定理只给出结论,不给出证明,方法上采用了实验科学验证实验结论的方法进行操作确认,就与数学科学的精神和方法不一致,老师们的意见比较大,是目前数学教学实践面临的一个问题。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教学生思维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结论的真理性、科学性,发展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在数学教学上追求逻辑上的严密性需要有教学时间的保证,中学生学习时间有限。目前,在实施中学数学新课程以后,各地实际教学反映教学内容多而课时紧的矛盾比较突出,教学中适当地减少了一些对中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或难度较大,或综合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使教学时间比较充裕以利于学生消化吸收知识。在目前的中学数学新课程试验中,教学内容的量怎样才比较合理,让一部分中学生能够学得了的新增的数学选修课内容(尤其是选修系列四的部分专题)切实得到实施,以贯彻落实新中学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也是值得继续探讨的重要问题。

教材编制应该有利于老师组织教学,考虑为老师们优化教学过程提供设计的方案。老师的实际教学本身是对教材使用的再创造,必须有一个研究教材,能动地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合理教学方案的过程。教材不能过分地引导甚至去限定实际教学方法,更不必把实际教学过程都予以呈现。数学教材有必要为学生的学习钻研以及老师的教学留有空间和余地,在数学教学中要讲过程,很重要的方面是针对的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简单记忆背诵数学结论而不重视数学结论的来龙去脉的教学的问题和现象。作为数学教科书,应该提倡简明扼要,经得起学生对于教科书的推敲和研究。

计算是数学研究的一种重要途径,所以,中学数学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数量观念和运算能力。现在的计算工具更加先进,还可以借助于大型的计算系统,这使计算能力可以大大加强。

3 应用广泛性

篇8

要】在新课程改革下,应体现出新的教学特点:数学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课堂是讨论、合作交流的课堂;是承认差异的课堂;是德育教育的课堂;是情感发展的课堂;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堂。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学特点

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但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我们的教学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灌输式的、填鸭式的传统模式。特别是老教师,教学观念还没有转变,角色地位没有转变,导致“新课标”实施没有落到实处。

在我看来,新课程标准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前瞻性。在使用北师版数学新课程中,已经出现了许多新现象:如课堂“乱哄哄”,学生高谈阔论,情绪高昂,数学课象科学课一样,做起了实验,学生常作一些工艺品、小制作等。如北师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第三节:《截一个几何体》,我就让学生从家里带来萝卜或土豆和小刀,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切截,对做得好的在讲台上进行展示,老师带上印泥,让学生切出来的截面印上印泥再盖在白纸上,截面的形状就出来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也高,就是成绩差的学生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了,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再比如,七年级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第七节:《有趣的七巧板》一课,事先让学生带来大的硬纸板,在课堂上自己动手制作七巧板,并展开想象,用自己做的七巧板拼出各种各样有趣的图形,既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第六节《镶边与剪纸》一课中,学生在课堂上剪出了许许多多漂亮的图案,平时成绩不好的同学也剪出了非常漂亮的图案,老师及时给予了表扬,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更是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象这样的例子很多,不胜枚举。

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实用性和发展性,推崇“数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大众化数学的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结合使用新课程的实际,我个人认为课堂上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1数学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新课程提倡在课堂上,生与生、师与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老师的教学活动过程大致是: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完善课程设计,积累教育素材,提高教育水平;②提供背景材料,引导布置探索内容,参与讨论;③协调学生之间的交流;④完善评价体系和实施评价。学生应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教育从“文本教育”回归到“人本教育”,老师不再是真理的化身、绝对的权威,而是学生的朋友和伙伴,智慧的指路人。老师主动走进学生的心灵,一方面要尊重、爱护学生,另一方面要唤醒、激励发展学生。

2数学课堂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课堂

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和方式多种多样,除了阅读教材、听老师讲课、做练习之外,还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演示、表演等活动;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分析解决问题;也可以动手设计、制作和实验,还可以通过观察、探索、归纳等。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理念认为,数学学习是现实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形式,在新课程中,每个知识点基本贯穿在一个现实情景中,注重突出知识的实际背景和知识的探究过程,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立足社会需求。力求学习内容生活化以及学习过程经历化,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特别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九年级学生面临中考,我仍然让学生去经历具体的探究过程。如讲到《频率与概率》一章时,我基本上都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如掷硬币、投针实验等,通过大量的实验,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再比如在学习完《视图与投影》后,让学生用平行投影及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测量了校园内树和旗杆的高度。使学生体会到进行数学研究的方法以及感受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可选择性。

3数学课堂是讨论、合作交流的课堂

讨论、合作是学习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而交流则是促进学生智慧(成果)共享。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合作首先,有利于培养自主、自信和学习的主动性,许多平时内向、不善言辞的同学也会活跃起来勇于发表个人见解,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其次,有利于创造自由、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思维的伸展;最后,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这正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生存的必备条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4数学课堂是承认差异的课堂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课堂目标是单一的,要求所有人都达到同一个目标要求,都成为“精英”,而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有调查反映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成就10%的精英(高分低能),约40%的学生感到学习困难,而有少数的学生则完全放弃数学。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教育造成国家资源的巨大浪费,对后进生是一种教育权利的变相剥夺。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认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已从客观上肯定人的差异性,认为不同的人在学习上会有不同的效果,每个学生只要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就是巨大的成功。同时,新课程又认为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的教育,每个人都要学习知识,根据能力大小可多可少。这种理念下的评价机制,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持久保持,能让后进生吃得着,优秀生吃得饱,每个学生都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

5数学课堂也是德育教育的课堂

数学教学蕴含丰富的德育内容。讲数学史,可培养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宏扬爱国主义精神讲数学思想、方法可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新课程的每一处知识背景材料都可以作为德育教育的资料。学习数学所体现的意志品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欲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等诸多方面,一起构成一个全方位的德育渗透体系。

6数学课堂是情感发展的课堂

传统的数学教学只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不考虑超负荷训练的数学课程可能会给很多学生留下太多的阴影,造就很多失败者的心态,并以这种心态面对今后的人生。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地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而新课标下的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7数学课堂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堂

幻灯片、多媒体制作使数学知识得以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互联网则为数学教育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学习资源和舞台,也提供了一种更为简洁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信息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对老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手段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新课程要求的改革,贯彻“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策略思想,把思想观念的变革同模式与方法的变革结合起来,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学生通过质疑、调查、尝试、研究体验等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性问题;教学特点

数学应用性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数学应用性问题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相关教育教学知识,学生通过对应用性问题的解决和分析,在较为轻松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和了解了相关数学知识和内容,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有效提升。因此,初中数学应用性问题是体现数学知识实用性的有力途径,也是渗透数学思想的重要手段,需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予以高度重视。

一、初中数学应用性问题的教学特点分析

1.重视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初中数学应用性问题教学过程中,重视数学知识同现实生活的联系性,将复杂的数学理论同生活中的相关问题相结合,从生活经验出发,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数学定理和知识,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方面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和落实,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更加重视应用性问题教学工作,提高学生对应用性问题的研究信心和兴趣,更加深入日常生活,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反映社会动态发展,提高应用性问题的自身价值。

2.重视数学思想的强化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因此,应用性问题的构建和应用,对于提升数学教育教学来说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应用性问题的构建过程中,需要将逻辑性较高、结构相对复杂的数学知识同实际案例加以紧密结合,使数学教育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这是应用性问题教学特点的重要体现。对于学生来说,与生活越是密切相关的知识则越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数学教学本质的同时,让学生懂得如何正确应用数学知识,促进数学知识实用性的提升。

二、数学应用性问题的教学优化策略

1.加强对生活素材的积累,提高应用性问题的实用性

就目前我国数学教育教学来说,存在一定的缺陷,社会实践性活动的缺失,容易导致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导致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下降。应用性问题的学习和解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有效的弥补,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提高数学理论知识的现实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生活素材的积累,加强对应用性问题的优化和更新,使数学应用性问题更加现实化、更加有效化。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生活素材的搜集和积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积累建模经验,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拉近数学教学同实际生活的距离。比如,合理的社会调查活动,能够让学生去多涉猎生活知识,去主动了解社会和生活,将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有效地渗透到现实生活当中,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模型的构建,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教育教学内容。

2.加强对优秀教学方法的应用,促进课堂氛围的构建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落实和推行,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应用性问题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注意对优秀教学方法的应用,充分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快速提升。比如,我们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学习时,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式的方法,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有关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理论和知识,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相关应用性问题的解答和学习,这样能够有效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对应用性问题的掌握和学习,促进学生数学解答能力的快速提升。

3.重视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完善和成熟,使得多媒体技术逐渐应用到现代教育教学当中,在初中数学应用性问题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样能够有效地降低教学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相关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快速提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对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以及相关信息进行合理地展示和讲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也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初中数学应用性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加强初中数学应用性问题的解读和分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快速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优秀教学方法的借鉴以及对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从而提高初中数学应用性问题的教学质量,促进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喻杨.关于数学应用题的教学[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S1).

篇10

关键词: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学探究

一、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特点

1.每章开头采用主题图导入,有助于学生直击重点

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快速融入学习氛围,教材编写者们从现实世界提取了学生熟悉的内容,并把其图像化,同时用文字或者问题加以辅助,为学生呈现出每一章的数学知识学习重点。在每一节的教学内容中,都包含有很多有趣的知识和典故,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课程安排是十分活泼的,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对他们的学习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2.情景问题比较丰富,学习和探索知识的平台十分完善

在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丰富的实际问题情景,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课本中的“做一做”“想一想”和“议一议”等板块,这些板块是学生良好的求知平台。当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中心之后,就可以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对学生因材施教,对于那些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探索一些高难度的知识,对于那些学习能力比较一般的学生,教师应当多加鼓励他们,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做一做、想一想,课堂所学知识将会得到深化,学生能够有更大的收获。

3.通过典型例子和“随堂练习”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点

“随堂练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当教师讲解完一个知识点之后,就可以充分运用个别例子来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充分激发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这种“随堂练习”中所提到的知识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而且是针对课堂所学知识点而设计的,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这就是学生学习完每一个知识点之后的首要实践场所,必须把这个环节做好,才能帮助学生实现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拓宽学习。

4.“数学理解”“问题解决”等板块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眼界

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章和每一节结束之后,都有相配套的练习题,这些习题的难度不等,所涉及的方面也是有所不同,主要可以划分为四类:一是“知识技能”,二是“数学理解”,三是“问题解决”,四是“联系拓广”,这种类型的编排是符合学生数学学习规律和数学认知规律的,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

二、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教学理念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数学知识并不是死板的,而是十分灵活的,因此,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数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例如,当学习相关的概念和法则的时候,不但要从形式出发,更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切入。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每一个概念和数学法则都讲解得十分详细,而且这个讲解过程十分切合实际,力求从学生的生活中出发,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知识,当学生感受到自己熟悉而又有兴趣的问题时,他们就能提升学习兴奋度,并且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2.关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习的最终结果固然重要,但是,我们更应当关注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认知过程,从根本上来讲,数学知识是在人们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数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实践和不断探索的过程,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就遵循了这样的教学理念,在教材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学会相关的数学结论,更要懂这些数学法则和结论是怎么来的,因此,教材中提供了知识点的详细解释,并且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数学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和实践彻底理解知识。

3.能够把所学知识进行充分运用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知识,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数学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概念和法则的理解上,更要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数学知识是在人们的不断应用中而获得发展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学习数学知识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数学知识的应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就遵循了这样的学习理念,每当讲解完各章节的要点之后,就拿出一些实际的例子和“随堂练习”帮助学生加强相关的知识运用能力,只有这样,学生的知识水平才能得到强化。

4.不但要学习相关数学知识,更要学习相关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数学知识是博大精深的,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尽力帮助学生建立科学合理的数学学习方法,例如,数学归纳法、数形结合思想等等。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中就描述了概念和归纳法则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要求。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学是一件十分具有艺术性的工作,相关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探索相关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一切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为核心,只有不断进行教学实践和教学探索,才能发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的作用,最终培养出优异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篇11

一、数学知识三性基本内容

数学是一门科学,从某种程度上讲,其就是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是对社会生活中的数字现象的抽象与总结,从而形成了一般性的规律。无论是对数学的教学还是对数学的学习都应该谨记这一点。数学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但是又是对一般社会生活的抽象。这就决定了数学知识本身具有诸多特点。不同的教学工作者有不同的表述,有的老教师认为“知识的联系性、解法的指导性、习题的发散性”是数学知识的三性。还有老教师认为“数学知识生活性、丰富性、探究性等特点”。笔者对数学知识三性的认识是从实践性、丰富性以及探究性三个方面来理解的。实践性是指,数学知识本身是来源于社会生活的,并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基本问题的。丰富性就是指,数学知识从组成来看,包括运算、图形以及规律等内容,其丰富的内容构成了数学这一科学的大厦。探究性是指,数学知识本身不是仅仅通过发现就能发展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必须被发现,并且进行一定的抽象和模型构建才能转化成数学问题,才能促进数学的发展。因此,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数学知识的教学都应该从以上三性出发。

二、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

初中阶段是一个青少年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初中阶段,青少年的生理、心理都有着重要的变化与发展。从思维层面来讲,青少年开始逐渐摆脱小学生式的知识接受型思维,感性思维,中学生由于生活常识和学习知识的积累,对于所学习的知识本身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和主观意愿开始偏向于抽象性的思维。对学习表现出一定的主动性。

三、初中数学教学发挥数学知识三性特点

(一)教学设计应符合实践性

教学设计是初中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教学开展的前提。数学教学设计是一个既要满足常规教学要求,又要进行个人创造的过程。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是为了达到教学活动的预期目的,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更高效的学习,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设计应该从初中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教学模型入手,常见的实例入手,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贴近初中生的社会生活,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有利于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

(二)教学内容应符合丰富性

前文已经述及,数学这一科学的大厦是由非常丰富的内容组成的。数学知识体系是一个丰富的知识海洋。因此对数学的教学就不能局限于某一个知识点进行讲授。应该把握数学内容的体系化,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对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并对即将学到的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知。举例来讲,进入初中,学生开始学习代数知识。代数知识是在算术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用字母表示数,使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抽象化和公式化。七年级学生刚接触代数时,学生要经历由算术到代数的过渡,这里的主要标志是由数过渡到字母表示数,这是在小学的数的概念的基础上更高一个层次上的抽象。字母是代表数的,但它不代表某个具体的数,这种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正是七年级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呈现教学资源,生活情景以及生活现象和问题。把学生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融入课堂,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数学中要把握全章主体内容的深度,从小学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入手,尽量用一些字母表示数的实例,自然而然地引出代数式的概念。再讲述如何列代数式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以及代数式的一些初步应用知识。要注意始终以小学所接触过的代数知识(小学没有用“代数”的提法)为基础,对其进行较为系统的归纳与复习,并适当加强提高。这样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使感受到的数学现象和概念变得通俗易懂。

(三)教学方法应符合探究性

教学的方法是否科学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循循善诱,引导式的,而非填充式的。因为人的思维活动是由疑问引起的,在教学中应当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调动思维,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引发学习兴趣。对于一道题,可以引导学生改变叙述方式 ,隐藏条件,使已知的直接条件变为间接已知条件,或改变问题不断增加难度来调动学生的思维热点,或逆向叙述,使已知与未知互相转换。通过知识的探究学习,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入学习中来,并鼓励其探索未知的数学知识和领域。这是符合数学这一开放性学科本身的特点的。

篇12

一、新教材栏目设置新颖灵活、图文并茂,具有启迪性、探究性,与旧教材相比,更具人性化。

新教材在栏目设置上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图文搭配、风趣活泼、生动有趣,根据教学需要设置了大量的“观察”、“思考”、“讨论”、“归纳”、“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阅读与思考”、“数学活动”等栏目,适当设问、引导、留白,加大了探索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的每章章头大都以生活中精美的图片引入;又以风趣贴切的语言引导,向学生展示身边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素材;引用真实的数据、图片或卡通形象,提出富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在学生已有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图形的认识初步”中,以北京2008年奥运会奥运村的模型为章前图,从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的图形中让学生找出自已熟悉的几何图形,激发了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接着教材继续向学生展示一张张精美的、学生熟悉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及其展开图,以帖图、设问、“观察”、“探究”、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建立空间观念。

二、新教材关注社会生活和实践应用,时代感更强。无论是作为教学引入,还是作为背景介绍,都引用了大量的社会生活素材,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以天上的星星比作“点”,以夜空中的流星划过留下的光线比作“线”,以太阳比作圆,以太阳从海平面上升起说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非常形象;介绍了大量的数学文明史:以中国古代算经《九章算术》记数法――算筹来介绍有理数的运算;以世界最精确的钟――原子钟的误差来介绍正负数;以尼罗河的泛滥谈几何学的起源;关注社会生活:以“建筑工人砌砖拉线”、“木工师傅锯木板弹墨线”来介绍直线,非常生动;“从算式到方程”中的“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说明字母表示数,非常有趣;“概率与中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买彩票与中奖”的关系。

在代数方面,新教材引入了市场营销、通信收费、银行贷款、出租车费、统筹运输等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为社会生活服务,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几何方面,新教材通过图形的观察、展开、折叠、平移、对称、翻折等动手实践活动,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知识,容易为学生所理解、接受,有利于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和生活,学会合情推理,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三、新教材倡导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智慧、表达自己意见和倾听别人想法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学生参与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的程度较高,课堂空前活跃,大多数学生发言主动,教师组织教学很顺利,学生的语言表达、合作交流和实践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于学习基础不太好、性格内向、愿意在安静的环境下思考问题的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多鼓励他们发言,或者直接安排这样的学生代表小组汇报、交流展示,就能提高这些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合作交流能力,使得这些学生也参与到集体的学习中来。 转贴于

四、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呈螺旋上升的方式,循环往复,有利于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密切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增强了互补性及递进性。

新教材改变了过去“先集中出方程,后集中出函数”的做法,按照数量关系,安排方程和函数交替出现,即按一次方程(组)和一次函数、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的顺序关系,螺旋上升,强化方程和函数之间的联系,从函数角度提高对方程的认识,如第11.3节“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第26.2节“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新教材淡化了几何、代数的分界线,融几何、代数、统计于一体、相互交错、螺旋上升、逐步递进,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学习了新内容。新教材还关注了相关学科的知识渗透,为其它学科的教学提供了相应的知识准备,有利于其它学科的教学,体现了数学的基础性。

篇13

一、有亲和力,富有情感

课堂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桥梁,教师亲切、感人的课堂教学语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要亲切,富有情感。特别是对待一些学习后进生,更应该如此,这样能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应该注意的是,数学教师不能对学生的错误过多地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挖苦,否则会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就非常注意这一点,有时他一眼就看出学生的计算是错误的,但还是以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慈祥的目光和学生一行一行地查看。学生回答问题时,用“你答得很好”、“你并不比别人差”、“你也许课前忘了复习,若课前看了。我相信你是能够回答的”等评价,这样就做到了多鼓励,少批评;多进行正面指导,少板起面孔训人,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数学自然就学好了。

二、准确而精练,提高效率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教师的语言应非常准确,否则很可能产生歧义。所谓语言要精练,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最少的语句表达最丰富的内容。有的教师唯恐学生理解不了,讲课语言繁琐累赘,不停重复。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更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但是语言精练并不是单纯地削减语言的数量,而是要提高语言的质量,这就要求教学语言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化难点。例如在讲解如何求圆锥的侧面积时,教师首先做好教具,让学生动手演示,提问学生有何发现。学生通过操作,不难发现圆锥底面圆的周长等于展开后扇形的弧长等有关重要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需要过多的语言。语言要精练必须服从于教学规律,采用最优教学方法,放心大胆地让学生思考、讨论、猜想、总结,教师的语言只起到适时点拨和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生动,通俗,便于理解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高度抽象的数学内容又可以凭借十分生动具体的材料做原型。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尚处于“开放期”,他们纯真、活跃,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口诀、脍炙人口的名言、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把教学内容讲得生动、通俗,学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

四、具有启发性和激励性

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得到老师的肯定,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数学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适时地启发诱导、及时评价,提供榜样,鼓励进步并寄予希望,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在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时,老师让学生在纸上任意画出一个含有30°的直角三角形,要求学生量出斜边的长并告诉老师。此时,老师采用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同学们,老师能立即报出30°所对的直角边长。”“老师并没有用刻度尺去度量,是怎么知道的呢?”“其中有什么规律吗?为什么呢?”显然,老师的话既有很强的启发性,又有一定的激励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幽默,具有趣味性

篇14

关键词:新课改 农村学校 初中数学 优化

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加快以及现代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农村教育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掌握要求也越来越高。新课改已经有几年发展历史,但农村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使得课堂教学可以在有限时间内生动起来,让学生做主体。

一、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概述

数学是指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定性把握与定量刻画,并且逐渐对其进行抽象概括,从而形成相关方法与理论,再将其广泛应用的过程。作为人类创造的文化之一,数学的内容、思想、语言与方法都是现代文明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将数学应用在教学上,则其学习内容应该具有一定意义,并且具有现实性与挑战性,促进学生们主动勘察、实验,并对其进行猜测、验证和推理,然后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等。数学教学的内容表达方式应该不一样,从而适应学习的多样化需求。数学学习要有效,就必须主动进行实践,从而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但是学生们文化环境、家庭背景以及思维方式都不一样,其数学教学就必须生动、主动以及富有个性化。而在偏远山区,其农村数学教学应该将其生活特色体现出来,再从其中的细节来体现学生们的需要,将生活中的数学教给他们。初中数学来自于生活,到最后也必须回到生活中去,才能使得数学更加有活力。

二、结合农村学校新课改特点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

(一)结合农村学校新课改特点激发学生们数学兴趣

1.培养农村学生的爱心

素质教育是一种爱的教育。农村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住在偏远山村,去到学校上课就要远离父母、走山路。这个时候就应该使得学生们获得老师的爱、关心和支持。一个有爱心的学生会明白教师的良苦用心,从而自发向上。而教师的爱与关心都是学生们学习的力量源泉,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教师理应给予学生们学习上的关心、帮助以及鼓励。

2.利用好奇心而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

农村孩子对数学这个拥有解决问题的巨大功能和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神奇世界有着让常人无法想象的好奇,但是数学教育却没能对这一部分进行有效利用。传统的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一直都是一成不变的计算与练习,让学生们感到枯燥无味,没有任何兴趣。因此,应该利用一些小实验来对其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行激发。比如通过剪好的三角形纸片,将三个剪下的角拼在一起会组成什么角,让学生去得出结论,受到启发,也使得他们对三角形的内角与定理产生感性认识,不但培养了观察能力与实践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兴趣。

3.激励学生们的成功感

增强学生们的成功感可以促进学生们产生学习兴趣,并且维持学习的兴趣。学生们在求知欲比较强的情况下,会更努力参加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而且取得进步。积极体验过成功的数学学习之后,学生们会对数学课程更加关心,产生的兴趣也会持续下去。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们创设各种情境,让他们自我表现,进行自主创造性学习。

(二)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去发现农村生活中的数学

教师应该采取启发式教学,再与实际相结合而巧妙设置问题情景,以调动农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其创新思维,让学生们自己去发现有关规律,并且对其进行掌握。教师必须要比较擅长提出激发学生们兴趣的问题,将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都始终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选择教学与农村生活环境相结合,使得学生们对知识具有更加深刻的记忆,感受到其中的用处和乐趣,并且可以深刻体会数学带来的无穷力量与应用价值,从而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数学。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自主探索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们体验到自主探索的乐趣。教师们应该结合农村学校的地方实际,对学生们好奇心比较强、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进行充分利用,从而组织相关教学,推动学生大胆创新。另外,创设探究情景也可以让学生们学会自主探索。当教材情景与本地学生实际不合,就应该尽可能解决,布置一些实际应用的练习来培养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数学和生活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们的实际而对其生活进行观察,挖掘相关数学素材,创设学生们感兴趣而且熟悉的生活与学习情境,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进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从生活中感觉到数学的存在,充分认识到数学的积极作用,增强学习兴趣与信息,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奉敏.结合农村学校新课改特点,优化初中数学教学[J].学周刊,2012(4):25~26

[2]刘爱美.优化初中教学课堂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9(9):37~38

[3]徐孙新.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3(1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