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5:32:2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影视文学的综合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传统的语文教育过于注重陈述性知识的传授,关注的主要是知识点和技能点,当前在语文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对“学生的发展”认识不到位,没有真正理解学生发展的内涵,这非但没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的应试教育和单一评价,往往真正关注的也不是学生自身的发展。那么,语文教学如何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如何培养出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在新的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育应该怎样发展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呢?
影视艺术在经历了21世纪的诞生、发展及成熟,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形式和思维方式。影视资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现在影视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迅速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影视信息技术的革命向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基于影视资源的语文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使语文课程变得开放而有活力,也为语文综合性学习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影视资源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使课程资源的交流和共享成为可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综合性学习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借用影视资源的语文教学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有利于创设情境,使学生从不同的渠道获取信息,不但能够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及终身学习的技能,还可以让他们通过内化、整合和主体建构,化信息为知识,化知识为智能,化智能为德行。
国外对综合性学习的研究很多,但大多是建立在不同课程综合的基础上的交叉学科或学习范式,并非深入到具体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学习。虽然各个国家对综合课程存在不同的看法,但在综合课程相比分科课程所具有的优越性上则有基本的共识:1.综合课程提供了考察世界的整体观念,接近现实生活,易于达成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校内学习和校外学习的统一;2.综合课程的知识容量大、联系性强,形式灵活,易于随时调整知识内容;3.综合课程提供多学科的方法和视野,易于激发整体“顿悟”,有助于培养学生超越学科界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想象力、创造力;4、综合课程更适合开展师生共同参与的探究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例如对综合性学习研究颇有成果的日本,1971年日本就提出了最终审议报告(一般称为《答申》),指出如果各式各样的教育活动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那么以人为对象的教育工作将失去它的本质意义。以后,各中小学都积极努力寻求一套符合时代需要的教育方式,1996年又提出了“生存力”的目标,进而创设了“综合性学习时间”的构想;2002年4月开始在日本中小学全面实施综合性学习时间。
国内对综合性学习的研究尚处于萌芽与探索阶段,2001年《课程标准》第一次将“综合性学习”列入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使之成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重的部分。目前,国内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正在兴起,且多是立足于它的概念界定与本质探求,而关于它的教学实践的成功探索与教师的指导策略的深入研究则涉猎不多。国内的研究和实践进行的比较深入的有安徽皖西学院的陈尚达和黄伟。2002年6月陈尚达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获准立项;2002年9月,皖西学院哲学和社会科学青年教师研究项目“语文综合性学习和学生主体性培育”获准立项,一年后完成,现已结项。2002年12月,安徽省高校青年教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教师指导策略研究”获准立项。
影视艺术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形象的直观性,这符合青年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语文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可利用影视的这一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参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影视资源的利用更多的是在课余时间,使学生在娱乐休息的同时,以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以课题为引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综合性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学生是发展的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的正是一个人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和整体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立自主地位,让每一个学生自由发展、自主探究,充分发扬学生的独立自主精神,而不是把学生作为被,“塑造”的消极客体。综合性学习具有实践性,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亲自参与、亲身体验,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本论文就是研究学生在影视资源的环境中,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优化语文综合性学习。
现在较为普遍的现象是专业的市场营销任课老师大多数也是从学生时代读书进入教学岗位的,并没有什么实践的经验,对具体的营销方式并不了解,只是照本宣科的把课本上的知识传递给学生,没能及时的进行营销理念的更新。还有就是因为教师需要管理学生和完成教学任务,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导致他们与社会的实际情况脱节。而那些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专家又由于自己的工作原因不能担任学校的客座讲师,由此造成老师与学生更加脱离企业的实际营销状况。综上所述,不难知道现在的教育模式很难培养出与社会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创造性营销人才。所以教育改革刻不容缓。市场营销专业必须要知道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二、加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职业动手能力
就目前的市场营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与适应企业人才需求的实践性教学方针:
(一)加强教材的实用性与及时性学校教材要与当今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特别是要让学生觉得内容真实贴近生活。增强教材的实用性,能够让学生所学符合实际操作情况。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堂上参与互动。将传授理论知识内容的观念转变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教学目标。教师与学生之间树立一种和谐的关系,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实际能力和自身的需求做一个大致的引导,在教学中实现“教、学、做”一体,体现教学课程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三)增加实践教育可以减掉一些不必要的课程,来设置一些具有营销特色的课程,特别是这样可以增加实践的时间。可以让学生在在校期间去一些实习单位进行实际性工作,并对学生进行实践环节的监控,可以作为考核学生成绩的一项指标,这样能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四)实现“双证”教学根据国家劳动部制定的职业标准,企业需要的人才标准进行职业技能的培养。把获得职业职格证书作为一个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把证书的课程与市场营销的课程融合,要求学生进行专业性、实际性的技能培训,以便能获得相关的资格证书。
(五)在本校建立模拟教学培训基地在校内建立实训公司,让学生的职业技能在校内就可以得到提高。学校的师生本来就是一个消费群体,这样建立在学校可以为师生提供便利外,还可以减低学生外出实习的不适,同时也便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直接的结合。
三、扩大实训教育基地
要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就要扩大实训基地,让学生有培训地,这样就要求学校与社会企业之间加强交流,实行一种校企联合办学的模式,企业派出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而学校向企业输送符合其发展需求的一批人才,这样学生不仅能走出去实际的感受营销情况,企业也可以解决用人难的问题,这是互利双赢的场面。而且,企业自身的条件为学生提供了技能培训,而企业也可以要求学校给自己的员工进行理论培训,这样又给企业节约了时间、成本和场地。
四、建立“双师型”队伍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因此,教师要拥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学校可以给老师除了安排一些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任务外,还可以让老师去相关的单位进行岗位培训和顶岗实习。让同学们在实践的同时,也提高老师自己的实际能力。通过在企业营销中所遇到的问题,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熟练了解营销实际操作的一系列问题,才能更透彻、更详细地讲解给学生,这样教师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实际经验,这样肯定会促进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
五、结束语
【关键词】综合性;多媒体;自主探究;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步伐的逐步深入,需要更加高素质的课堂教学从业人员。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只有不断的转变教学观念,才能更好的满足时展和教育变革的需要。认真学习、研究新课程改革标准,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率。笔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多媒体教学法,激发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一方面,综合运用多媒体等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以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如在《雷雨》一文的教学过程中,将课成课件,能够形象的将原本死板的讲解转变为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多元素领会。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雷雨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的培育学生的探究能力。如在《苏州园林》一文的教学过程中,基于传统教学模式,很难完整的表达文中所描绘的美感和意境。而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另外加之师生之间的课堂和谐互动,能够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苏州园林之美好。并且还能够有效的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的引导,同时更需要自己的思考与品味,在相互讨论之中,切实提高自身的听、看、读、写等自学能力。
除此之外,展示多媒体成果,还是展示学生风采的重要渠道之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往往通过课堂习作、随笔、作文等教师念学生听的反馈方式,这种师生之间的信息反馈,由于时间上的差异,以及学生的理解速度几乎不可能赶得上声音的速度,因而其实际效果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多媒体技术便有效的弥补了这一不足,将学生作品,借助投影仪这一载体展示出来,不仅能够在心理上给予学生一种被肯定的成就和满足感和被关注的兴奋和自豪感,同时还能为其他学生留出足够的品评和鉴赏时间,充分调动课堂教学的氛围,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激情。
二、自主性教学法,引导学生语文学习的悟性
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的自主探究,才能紧随学习的重点、难点。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因更加注重从以下几个角度对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引导:
(一)点拨学生的意见分歧之处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某些问题产生分歧是在所难免的,而教师不能简单的扮演判定是非的仲裁者,而应是巧妙的结合故事情节,针对分歧之处进行点拨,以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思考。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这就需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同时还应兼顾教学内容科学价值取向的定位。尽管在新课标的要求之下,我们需要倡导学生的多元化阅读理解,注重维护好学生的独特体验。然而,盲目的独特体验,往往会忽略教学内容自身的价值取向,这将严重影响到学生正确的理想和信念的树立,大大降低教学内容所含有的熏陶感染功效。因此,教师应在鼓励学生多元化理解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培育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朗读作为学生一种重要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良好的朗读习惯,能够有助于学生正确的把握文章的情感。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进行“范读”,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三、情感教学法,通过课堂互动性教学培育融洽师生关系
和其他学科有所不同,语文学科需要学生大量的阅读课外书籍,不仅包括古今中外人文学科知识,同时还应涵盖新时代下社会文化知识动态的内容。通过阅读课外书籍,不仅能够有效的扩展学生的事业,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当然,对于学生而言,中学阶段的阅读,仅仅是简单的了解,而不是深层次的阅读和思考。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书籍阅读过程中,应结合新课标要求,通过筛选,列举出学生可阅读的书目,以供学生可选择性的阅读。当然,不同类别的书籍,有着相差异的特性。举例来说,一般情况下,人物传记在介绍名人轶事的过程中,启迪学生奋发向上;通过阅读文学作品类书籍,能够有效的拓展学生的文学素养;在品味人生哲言类的书籍过程中,学生可以合理的借鉴一些名言警句、家常俚语,以丰富文笔等等。
四、创新式教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和其他学科一样,学好语文学科,同样需要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只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长久以来,学习始终作为学生的一项任务,学生也因此而对学习有一种负担感。在一定条件之下,比如学生对语文学习有兴趣,那么这种负担便可以转化为一种动力和乐趣。因此,培育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对于培育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便显得十分重要。笔者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方面,创新教学方式,尊重并发挥学生在语文教学课堂上的主人翁地位。在教学实践中,事先明确学习目标等,其后倡导学生开展自学、小组讨论等,由学生自编自演,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而教师则只需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另一方面,营造学生之间的良性争分机制,不断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刻苦的学习。正如一句熟语所说的,“分分,学生的命根”。通过合理的争分机制,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苏国彬. 浅谈新课改形式下的初中语文创新教育[J].魅力中国, 2010(10).
[2]姚兆红. 略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文理导航(中旬),2010(04).
[关键词] 影视艺术;综合性;审美
影视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吸收了多种艺术的长处和特点,使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丰富和充实了自己的艺术表现力。同时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集于一身,从而具有巨大的美学魅力。影视艺术综合了戏剧、文学、绘画、雕塑、音乐、建筑、摄影、舞蹈等艺术中的多种元素,并把这些艺术元素相互融合同化和吸收,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自身新的特性,使之成为一种时空综合的独立的视听艺术。影视艺术的综合性美学特征绝不仅限于各种艺术元素的有机融汇,这种综合性突破了艺术学的层次,更加集中地反映在美学层次上的高度综合性,体现为再现性和表现性的统一、纪实性和抒情性的统一、技术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使得影视艺术成为迥异于其他艺术种类的一门独立艺术。
一、影视艺术与戏剧
影视与戏剧有着密切的关系。戏剧既是一门综合艺术,又是表演艺术,戏剧艺术多年来在编导、导演、表演等方面所形成的艺术规律,为影视艺术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从历史的渊源来看,早在电影诞生之初就出现了以梅里爱为代表的戏剧电影学派;我国最早的电影理论也是“影戏”理论;20世纪40年代以好莱坞为代表的戏剧化电影美学观更是一度风靡世界银幕。影视艺术作为一门年轻的艺术,在其成长初期,都曾从戏剧艺术中吸取了许多营养,不仅借用戏剧的创作题材和戏剧表演经验,而且将戏剧性矛盾冲突与戏剧性情景纳入作品之中。时至今日,虽然影视艺术更加注重发挥自身的艺术表现力,但影视艺术与戏剧艺术之间仍有着不解之缘。一些影视作品的编导、导演、演员,或者来自戏剧舞台,或者两栖于影视和戏剧艺术,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戏剧式结构方式更适应于大多数中国观众的审美心理和审美习惯,因而在国产影视艺术作品中,它都将作为一种传统样式长期存在下去。但影视艺术毕竟不是戏剧,与戏剧相比,影视艺术自由转换的时空打破了戏剧舞台的时空局限性,影视演员自然、真实、生活化的表演取代了戏剧演员舞台程式化的动作,从而使得影视艺术能够更加逼真地再现现实生活。
事实上,电影是搬上银幕的戏剧,电视是搬上荧屏的戏剧。舞台、银幕、荧屏都是戏剧人物活动的空间和场所;不同之处仅仅是,银幕、荧屏比起舞台的空间更宽阔,机动的余地更大,布景与活动场所可以不受狭窄舞台的限制,能够充分地利用真实的生活环境,它给人物提供的环境和背景,比起舞台布景的人工痕迹更少,银幕、荧屏表现的内容和矛盾斗争的活动场所,更具有真实生活的性质。但是,戏剧影视人物矛盾斗争的基本行为方式及其产生的戏剧性,并不因此改变,甚至由于获得比舞台更有利的施展余地而显得更优越。因此可以说,戏剧的本质特性并不因为活动空间转移到银幕或荧屏而改变,电影、电视并不因为离开舞台而失去戏剧的本质特性。因此,戏剧、影视在本质上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二、影视艺术与文学
影视艺术也受到文学的极大影响。影视艺术从文学中吸取和借鉴了许多叙事方式与叙事手段。文学融入电影、电视,构成了影视艺术深厚的文学基础。影视艺术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剧本,影视文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同时,文学的各种体裁都曾经直接或间接地对影视艺术产生过巨大影响。电影向诗歌学习,产生了富有抒情性的诗歌电影,如《城南旧事》《黄土地》,前苏联的《战舰波将金号》,美国的《金色池塘》,日本的《远山的呼唤》等;电影向散文学习,从而产生了散文电影或纪实电影,如意大利的《偷自行车的人》《罗马11时》等;电影还吸取小说的手法与结构形式,从而产生小说电影,如前苏联的《静静的顿河》《战争与和平》等。根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些类似于我国的章回小说的优秀电视连续剧,已成为我国广大观众家喻户晓的优秀电视艺术作品。
影视艺术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学与影视艺术基于叙事之上的相通,在二者之间形成一种互动和转化,使影视在成为独立艺术之后,仍然需要从文学中汲取营养,而文学也因借成熟影视艺术的推动,自觉地凸显其“电影性”而日益丰富着自己的叙述手段。文学与影视得以相通的根源在于二者都属于叙事艺术。就文学对影视艺术的影响来看,电影的叙事和叙事技巧最早是从文学那里学来的,至于文学中的故事、情节、人物等因素,在影视艺术成熟之后仍被其广为借鉴。在中外影视作品中,有将近半数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特别是那些伟大的文学巨著,多次被搬上银幕、荧屏。可见影视艺术与文学有着血脉相通的亲缘关系,对小说的借鉴使影视艺术创作者们获得了灵感。文学与影视作为叙事艺术,都是在流动的时间中连续地描绘事物。正如法国影评家玛格尼所说:“电影和小说二者均为叙述作品,叙事有它自身的规律,与展示的规律有很大的不同。它的基本要求之一是连续性,小说的各种程式和电影的各种常规技巧大抵是为了保持连续性才产生的。”小说是在一个个词语组合的场景的连续中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影视是在一个个画面连接的场景中构成银幕、荧屏形象,在时间的延续中叙事是它们的共同性。这使文学和影视艺术都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叙述复杂而连续的社会生活。
三、影视艺术与音乐、舞蹈
影视艺术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影视艺术从音乐中汲取了节奏与感染力,使音乐成为影视作品概括主题、抒感、渲染气氛的重要艺术手段,影视音乐更是成为影视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的影视主题音乐都是展现本剧主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生动形象地塑造出剧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和个性,同时它也能让观众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联想到剧情的内容。音乐这一长于抒情的听觉艺术形式,大大丰富了影视艺术的感染力。影视音乐是影视综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主题歌、插曲、片头音乐和情景音乐等,与其他形式音乐相比,它一般要从视听统一的角度,考虑与剧情、画面结合的关系。影视音乐是指为影视而作的音乐,影视歌曲是通过画面的视觉形象使歌曲内容更具体明确,更具有感染力。它借助影视艺术的魅力得以传播,并长期流传,而主题歌直接阐述主题。一曲《我的祖国》把人们带入硝烟纷飞的上甘岭;《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使人们想起冰山上的来客;《牧羊曲》把人们带进了天下闻名的的少林寺;经典的电视剧插曲《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等更是久唱不衰。试想如果没有这些歌曲,这些影视作品是否还会那么流光溢彩,我们是否还会有那么多的感动。没有音乐的影视作品是不可想象的。感谢那些优美的旋律让珍贵的影像在我们的记忆中永远闪亮。近年来,各种大型综合性电视文艺晚会,更是吸收了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等各种艺术特长,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民族特色鲜明、气氛浓烈欢快,受到了全国亿万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每年一度的电视春节晚会已成为我国人民春节期间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突出表现了综合性文艺晚会的巨大魅力。这种巨大的感召力也正体现了电视艺术的综合优势。电视艺术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在近年来风靡全世界的MTV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它为音乐作品配上了快节奏的画面集锦,具有极强的听觉冲击力和视觉表现力,体现出现代影视综合艺术的巨大魅力。
四、影视艺术与绘画、雕塑
影视艺术从绘画、雕塑中汲取了造型艺术的规律和特点,使得造型性成为影视艺术重要的美学特征之一。绘画对光、影、色彩、线条、形体的独特处理以及如何运用二维平面去创造三维空间的艺术本领,尤其是强烈的造型意识,为影视艺术的画面造型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营养。影视画面如同绘画、雕塑、摄影一样,既是以造型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的手段,又通过造型性给人以巨大的感染力。如电影《黄土地》采用一种深黄的色彩基调,表达对我们这个民族和这块土地的眷念之情,这部影片的画面上五分之四是黄土地,五分之一是蔚蓝色的天空,天边地平线上有几个小人物正弯腰拉犁,通过这种十分独特的画面造型体现出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红高粱》则采用一种大红的色彩基调,影片中的红高粱、红头巾、红绣鞋、红袄、红裤、红酒……大片大片的红色在画面上闪耀,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刺激和心灵震撼。以红色为主的基调赋予这部影片生命色彩与酒神情绪,成为抒情表意的造型视觉符号。
五、影视艺术与摄影
影视艺术与摄影艺术有着与生俱来的天然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摄影的出现,也就不会有电影和电视的诞生。自从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摄影术以来,摄影在技术与艺术两方面都有了迅速的发展,对后来出现的电影和电视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影视艺术中的摄影师是影视画面的主要创作者,是摄制组的重要成员,他的任务是通过运用摄影专业的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法,充分发挥电影摄影和电视摄像的纪录功能、造型功能、表意功能。摄影师的作用除了在影视作品中塑造人物、描绘环境、烘托气氛、刻画细节外,还通过摄影造型和表意功能直接参与创作。
在影视作品的创作中,影视摄影师的艺术是影视绘画艺术,摄影师是真正的影视绘画艺术家,以非常鲜明、真实而富于表现力的绘画形式来表现影片中各个镜头的思想和内容。优秀影视作品可以做到声画相融,有虚有实,有藏有露,视觉和影视作品设计的关键在于必须具有一个个性化的视觉解读。影视作品视觉化过程的第一步是设计包含有影片思想或剧本精神的画面,为影视作品创造一个整体的画面基调。《英雄》选择的是旖旎奔放的自然景观和沉稳厚实的秦王宫,空间横向调度气势磅礴,场面宏大,浓墨重彩的气氛渲染和造型视觉的张扬,营造了一种历史气度与人物的英雄悲歌。《无极》作为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影片,不仅色彩艳丽,而且时空写意,使得影片带有一种神秘虚无的诉求语境。
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影视艺术具有时空统一性、声画可融性、表现综合性、形象逼真性等审美特征。影视这一艺术门类的各种形象都是在画面和声音的统一中,通过造型而表现出来的。影片的整体形象结构、情节发展的顺序、在具体环境中进行的动作,都是由导演构思而形成了一套连贯的绘画处理。形象的各个场面在胶片上构成画面,乃是摄影师艺术创作的成果。摄影师,这个掌握着一种新的造型形式、活动的电影绘画的表现手段的艺术家,其任务就是把影片的内容作为许多活动的绘画构图――肖像、室内景物、战斗场面以及群众场面,在胶片上表现出来。现代影视编导在构思时,不仅要善于汲取美术、戏剧的特长,要考虑画面的安排,关注画面美,同时还要善于通过各种音响来构成节奏感与和谐美。声画可融性传统艺术如绘画艺术等,也要借鉴影视艺术的这一特点,进一步用画面和声音来塑造和完善绘画艺术,形成视觉和听觉统一和谐的优秀绘画艺术作品。
总之,影视艺术通过综合性美学特征吸收了各门艺术的精华,并将这些艺术元素转化为自身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声画结合而获得新的特质,展现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彭吉象.影视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钟友循.影视与影视鉴赏[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 语文网络自然
首先,网络提供了语文学习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共享的便利条件。只要有网络,我们就可以集中一批网络资源供许多人同时研读讨论;我们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会便捷地搜索所需信息,而不必要求学生花很多钱再去复印大量的资料;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上“短准快”地找到我们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需要的大量资料,而这在过去没有网络的时代,是不可想象的。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在网络中自由地搜寻信息,并且把这些信息充分利用到自己各种形式的学习中去。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更便捷地传送各种信息,进行教学,为课堂教学服务。总而言之,有了网络,我们的语文课堂得到充分扩展,资料的丰富和便捷犹如广阔的海洋,学生可以在其中尽情游弋,在这里他们可以超越自己,超越课本,这种条件对于我们有效开展语文课堂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二,网络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网络隐藏着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无穷内容,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的开放性和无限性保证了学生利用网络为综合性学习服务的可能性,也就为学生实现自主合作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提供了保障。所以,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设计中,既可以以它为手段为综合性学习服务,也可以以它为目的,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和发表自我观点的语文综合能力。这也是我们进行语文课堂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
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使它为语文综合性学习发挥巨大作用的典型案例,是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吴刚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体现出来的。
案例: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活动目的:
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活动时间
课外进行,课堂50分钟活动
活动形式
(一)布置所有学生利用网络搜集关于自然环境、生态恶化的各种资料,文字、相关图片、多媒体以及本课的朗诵录音、西北地区地图、方位图等。
(二)课堂活动:生搜集网络资料的情况,采用学生搜集的多媒体资料出示西北地区地图,方位图,指导学生查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罗布泊的地理位置。
出示问题:
罗布泊曾是怎样一个仙湖?什么时候消逝的?为什么会消逝?罗布泊的消逝带来怎样的恶果?
文本活动:
首先,多媒体出示学生查找的关于罗布泊今昔对比的图片、视频资料、影象资料;
接着,学生继续交流课外搜集的资料,分小组整理归纳。
然后,小组讨论交流以上问题,得出结论。选出代表,在全班发表看法。
班评价资料收集最好的小组,评价整理归纳文章主题与警示最精辟的小组。
师生共同总结,罗布泊的消逝原因有两个:一是20世纪7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追究其深层原因,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不顾整体利益,‘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头脑中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逝导致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迅速恶化,沙漠在扩张。
文戏剧、影视作品的鉴赏活动
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相关戏剧、影视作品的录像和光盘进行语文课堂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戏剧剧本和影视剧本,并通过对剧本的感受和理解,了解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的一些特点,了解戏剧艺术和影视艺术,从而更好地欣赏戏剧和影视,以此丰富学生对生活、艺术的感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情与爱国的完美融合
活动目的:了解剧本的特点,知人物形象玛丽亚(或夏洛克)的性格特点。
学习影视体裁刻画人物的技巧;了解戏剧的矛盾冲突、剧本语言以及戏剧的历史、发展前景等知识。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正直、热爱美好生活、有爱心、帮助弱者等情感品质。
活动时间
课堂120分钟活动
活动形式
(一)布置思考问题:为什么人们喜欢电影?制作电影对人类世界有何贡献?
(二)课堂活动
欣赏《音乐之声》电影光盘。
讨论:一部电影的要素,包括主题、情节、背景、人物创造和场景深化,都应注意哪些问题。
讨论:有关电影制作的各个方面,包括演员、编剧、制作、摄制、导演、配乐、编辑、后期制作、融资或试制作、试放映等。使学生感受到,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摄影者,但不是每个人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都能起一个独立角色的作用。
讨论:影片主题该如何选择,为此而做的准备工作有哪些;每一个工作日的典型安排;制作人员在影片中必须实践的何种品德;制作人员是否感到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创造了社会的同一性,不论与其他方式是否相同等问题。
活动作业
(l)创作一个脚本。布置一部分学生设计画面情节,一部分学生设计品德情节,其他学生负责二者的结合和与其他各种因素的结合。
(2)可以编演一个课本剧,设计剧本、演员、导演等工作安排。
(3)讨论一台摄像机的操作,在掌握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允许学生实际操作一下。
(4)搜集影视、戏剧的研究资料,可以上网查询,到图书馆查找资料,或实地考察,访问专家,视每个学生条件情况自由选择进行,一个月后课堂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