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公共事业管理的市场化范文

公共事业管理的市场化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7:2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公共事业管理的市场化,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本文主要对目前我国在公共事业管理方面采用的市场化的治理模式进行了概述,进而对我国公共事业管理市场化治理模式的优势以及弊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能够对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事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公共事业管理;市场化治理;优势;弊端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我国社会的公共事业管理却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甚至公共事业管理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的改革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社会的共识。从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的趋势来看,市场化的是我国公共事业管理改革的最终方向,因此,对于公共事业管理市场化治理模式的分析探讨是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1 公共事业管理市场化治理模式概述

公共事业管理市场化治理模式的概述,那就应该对社会的公共事业管理涉及的内容进行了解,下面就对社会公共事业管理以及公共事业管理市场化模式进行简单的分析阐述:

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利与公共利益。公共事业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社会活动中对人们生活工作影响极大的行业。

社会公共事业管理市场化治理模式的特征。公共事业管理市场化治理模式其实行的基础是当代的经济学的理论以及市场化经营中私营企业部门实践,因此,其主要特征有以下的四点:公共事业管理市场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也即是根据市场的经济规律进行社会公共事业管理资源的分配;公共事业管理的市场化是以商业管理的模式取代之前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管理,依靠经济市场的本身规律调节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的市场化引入了市场的竞争机制,以提高公共事业管理的效率;公共事业管理的市场化是以顾客为导向,也即是以市场价值市场需要确定公共事业管理的主要方向。

2 公共事业管理市场化治理模式的弊端

公共事业管理市场化治理模式就目前来看,存在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下面对此进行简单的分析阐述:

忽视了市场化的制度基础。对于经济是来说,市场不仅仅具有调节的作用,同样还具有配置资源的作用,而市场能够正常发挥出其调节作用的基础,是由于政府制度的存在,一味的追求公共事业管理的市场化,减轻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存在以及否定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功能,极容易导致市场的失灵,也即是有可能导致公共服务市场的垄断以及信息失真等等情况的发展,从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引发社会问题,此外,这还增加了新的成本投入,给正常的运营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混淆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管理之间存在的根本区别。公共组织属于半公益性的社会组织,其主要目的是为社会民众服务,而私人组织,其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公共事业管理的市场化治理模式也即是引入私人组织的管理技术以及管理理论,总会存在这一定的限制和差别,这也会影响公共事业管理的合法性,导致民众的不满,进而引发社会矛盾。不仅如此,这也忽视公民的角色比顾客的区别,将公民弱化,使得公民只具有消费义务,而丧失了公民的权以及法律地位,容易造成公共事业管理的混乱以及管理的不稳定,引发社会的不满,导致社会矛盾的产生。

3 公共事业管理市场化优势

公共事业管理市场化的治理模式,就目前来看,优势还是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市场化的治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满足市场的需要、下面就从这四点对公共事业管理的优势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是有效满足市场需要。公共事业管理的市场化,能够使得在公共事业管理服务方面对经济市场作出第一反应,进而可以调整公共服务管理,简单的来说,就是能够使得公共服务管理可以对市场反映的信号做出第一决定,从而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针对性的解决公共服务管理市场存在的问题,提高人们对社会公共事业管理的认可。

二是减轻政府负担,精简政府机构。公共事业管理的市场化也就是在法律的范围内,可以将部分的公共事业管理权利下放给一些符合公共事业管理活动的社会组织以及私营企业,从而让他们在获取利润的同时,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种授权活动不仅仅能够减轻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方面的财政负担,同时还能够减轻政府的工作负担,有利于政府的行政部门精简改革,从而提高社会资源以及政府资源的利用效率。但要注意的是,政府应该拥有对授权部门的宏观调控权利以及监督权利。

三是公共事业管理人员考核的市场化。通过市场化治理,可以依靠工作的效率以及工作的成果,对公共事业管理人员进行业绩的考查,去掉公共服务管理人员的官僚心态,从而能够使得公共事业管理机构的人力资源重新分配,进而达到优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配置的目的,以及能够改善公共事业管理财政状况,确保公共事业管理事业的健康正常发展。

四是顾客为中心,提供最佳的公共服务。公共事业管理的市场化治理,那么就必须要以市场需要为根本,也即是以顾客为中心,通过顾客的消费而获得公共服务的利润,这种公共市场化的改革意识能够使得社会公民具有对社会公共产品的选择权,从而能够督促公共事业管理能够提供最佳的公众提供服务,从而提高社会公共服务的质量。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就目前来看,公共事业管理的市场化治理模式这是国家行政改革中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行政改革中必要的改革。对于在公共事业管理来说,市场化改革主要观点是引入竞争机制,以经济市场的基本规律作为行业发展的基础,从而激活整个公共事业管理行业,以达到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以及水平。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公共事业管理模式,那么政府的行政管理改革也成为必然的趋势,简单而言就是应该使得政府的行政管理人员在特定的生产方式下根据客观经济规律,以及市场经济对公共服务的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的工作,这对于社会的公共事业管理发展是有着极其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柯登华.关于公共事业管理学市场化的探讨研究[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5.

[2]李芸,郭正阳.关于公共事业管理市场化治理模式的探讨[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3):74.

[3]吴宇川,护建国.公共事业的市场化改革的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11,(2):13 .

[4] [美]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552.

[5] [美]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5.

[6]李和中.西方公共管理市场化取向的意义及启示[J].武汉大学学报,2001,(9):564.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施工管理的好坏是直接关系着工程作业的进度和质量的,也关系着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所以作为施工企业一定要根据现场施工的特点来合理的配置,优化施工方案,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的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为施工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一、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施工质量控制意识淡薄

由于施工的质量控制是施工管理中的重点内容,一些施工企业为了抢工期存在轻质量的问题,并且作为施工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他们对施工质量控制的意识淡薄,导致施工中常常出现违规作业和施工工艺操作不严格的情况,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建筑工程施工出现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

(二)技术不过关

技术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如果施工企业不重视技术,那么工程的质量就没有办法确保。由于建筑工程所涉及的专业内容较为复杂,这就对施工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面对许多不同的施工作业情况,一些施工企业的技术没有办法达到标准,特别是在一些交叉位置上没有进行充分的考虑,最终造成建筑施工质量不过关。

(三)施工材料管理不到位

目前,由于建筑工程的材料存在品种多、技术含量高的情况,想要确保建筑施工的质量,施工材料管理是首要的问题,但是一些施工企业对材料管理不到位,现场管理混乱,常常出现材料浪费丢失,工程质量管理把关不严,最终导致返工现象时有发生,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目前,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中,普遍存在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的情况,虽然一些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技术素养,但是他们却缺乏施工现场的管理的能力,没有管理工程进度和工程成本的控制力,无法有效的控制工程的造价,这都是因为他们不具备施工现场管理的技术水平,这严重降低了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力度。

二、优化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措施

(一)用科学的制度规范施工

现今,想要确保建筑工程顺利的进行,建立科学的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由于科学的制度的建立涉及的方面较多,因此,通过科学的制度来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使施工人员严格按照工程的规定来进行施工,严格的规范施工现场和施工环境,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还可以使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效率提高,避免因施工给业主的生活造成不便,以免引起施工纠纷。

(二)加强施工材料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作为施工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对材料进行严格的控制,在材料的领取、入库和出库等方面要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当遇到一些材料消耗较大的工程时,应该分包给项目经理承包。除此之外,在施工设计当中,要根据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把大的项目划分成为几个小的项目,以便于施工的开展,在工程开展之前要先确定材料的使用量,避免出现材料的过度浪费,当一个工程完成以后材料员要对材料进行点算,以此来审核材料在各个环节的消耗情况,从而有效的加强施工材料的管理。

(三)抓好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由于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情况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常常会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设计变更和材料增加的情况,因此,作为施工企业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来有效的调整施工方案,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来完成每一道施工工序,避免偷工减料的行为发生。除此之外,当一道工序完成以后要通过层层的检查,只有检查合格以后,才可以开始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只有这样才可以抓好施工的进度和质量,确保整个建筑工程施工顺利的进行。

(四)注重提高现场施工人员的基本素质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它涉及的材料品种多、施工工艺复杂、施工程序繁琐,如果施工人员不具备相应的素质,那么是无法正确的开展施工工作的。因此,要求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施工企业的领导者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注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人员思想素养和技术素养的提高,并且开展相应的奖励政策,以此来激发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性。除此之外, 要对施工人员定期开展培训工作,组织员工积极参加各类文化和专业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培训重点和培训方式等要切合企业发展实际,更新他们的专业知识,使他们对新领域、新事物、新情况不断加强学习和认识。并且施工企业要为员工充分施展才华创造条件,使员工中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使员工成为复合型技术人才,只有这样才可以全面提高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质量。

(五)把握工程质量的验收和评定

目前,一些施工企业在对工程质量进行验收和评定的时候,大多都是当建筑工程的施工项目完成以后进行,这种方式无法真正的了解工程的质量。真正的质量验收和评定应该在现场施工管理中进行的,并且要以各分部工程的质量来进行鉴定,在验收和评定过程中要做到认真、仔细,要严格把关每一个环节,全面检查分项工程的质量,对于不合格的项目,要督促他们返工,返工合格以后才可以签字,对于不合格的项目不予验收。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但可以使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还可以有效的避免施工安全隐患的发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优化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想要做好这项工作,作为施工企业就应该从施工现场的实际出发,用科学的制度规范施工,加强施工材料管理,最大限度的优化材料,并且要抓好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层层的检查每一道工序。除此之外,要注重提高现场施工人员的基本素质,把握工程质量的验收和评定,以此来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使施工企业的现场施工管理水平提高,从而增强他们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王克佳,信晓飞.浅谈现场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08)

[2] 刘鑫,楼丁齐,周艳.浅析建筑工程如何优化施工管理[J]. 商品与质量. 2009(S5)

[3] 古利军.浅析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措施[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0(06)

篇3

【关键词】优化;建筑施工企业;现场管理

1建筑施工企业的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1.1人为因素无法全面有效控制

施工现场操作工序比较多,投入的劳动力很多,所以,很难控制每个操作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个别操作人员违规,很容易引起质量问题。对操作人员全面有效的监控,成为了承包商和监理单位遇到的难题。

1.2质量产品难以全面检查

施工现场的操作工序比较多。涉及施工产品比较广泛。采取全面检查很难完全实现,抽样检查就容易出现漏检。容易导致质量问题。怎样实现对操作工序检测成为了一个很难突破的问题。

1.3整体安全意识不强

在施工现场,安全非常重要,安全意识是安全工作的前提。施工安全影响到整个施工进度。很多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做得并不到位,认识度不高,在管理过程中,不能完全将现场安全工作做到位。不能正确地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大意义。对国家有关的安全法律,法规,规范认识不足,不能融会贯通,彻底地落实到施工的现场。

1.4施工工序产品检测有偏差

施工现场工作量比较大,纠正偏差的浓度会升高,而且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在实践过程中,操作型工序出现了问题,纠正的不及时,容易造成大面积的工程需要返工。不容易解决,会延长工期,也会消耗很多的费用,这对承包商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纠正偏差的难度比较大。

2建筑施工企业的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

2.1优化人力完善职责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必须要严格要求。做到项目经理监管体制完善,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自身的修养,要注意深入学习。项目监管人员责任心不强,财务把控不严格。容易加大项目工程成本,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流失,浪费资源,会造成项目的利润降低。项目经理经济观念意识淡薄,在施工过程中,会造成施工安全和进度受到影响。

2.2优化管理制度提高进度

施工现场管理必须要按照法律法规制定。做到任何事情都有制度可以约束,包括文明施工,安全管理,施工现场例会,施工用电,施工环保,施工奖罚,等等这些制度必须要明确,有效地提高工程的进度,让每个环节都有制度可以依据。

2.3优化施工方案严格执行

施工工序比较复杂,包括工程的规模,结构,性质。按时完成工期,就必须要拟定一份施工组织设计。严格的按照合同要求完成,利用现场的人力,财力,物力。一份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同时也影响着工程的造价。采取不同的工程设计,造价不同。所以,在施工之前就应该对施工,质量,技术,材料,劳动人力,做一个施工编制,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进行施工,对设计进行优化。在设计明确方案之后,要严格的执行,这样可以提高施工质量。

2.4优化安全管理制度杜绝隐患

2.4.1全面提高安全意识

施工过程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因此,必须要对全体成员进行安全意识培养。现场管理人员要重视安全,了解安全的重要性,让施工人员做到自我调节。领导者要对各个环节的安全做到位,严格的监管。

2.4.2建立现场安全体系

施工过程时间比较长,工序比较繁琐,施工现场安全,贯彻施工整个过程。关系主攻期的完成。因此要确保安全生产体系。确保各个管理部门能够做到位,达到管理目标。

2.4.3做到事前预防

施工单位会遇到一些危险的项目,在施工之前,要做好分析,进行部署工作。了解其危险程度,把工作做到实处,确保安全。安全时刻要在掌握之中,为了避免意外发生,要全面做好准备工作,提前进行预防,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2.5优化造价管理、降低成本

优化造价管理,减少资金的占用,有效降低整个施工成本。监管管理人员,要把管理落到实处。有效地提高工程质量,同时也要注意提高效率,减少资源浪费,科学地进行施工。

2.6优化材料管理制度、减少浪费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材料费用比例比较高,占到整个工程的60%到70%。所以材料的管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造价,投资方,施工单位,要提前对所需要的材料进行预算,采购合理,对材料和设备,要多加进行比对,选择成本较低,质量较好的材料,这样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种类比较多,新型材料应用比较广泛,必须要解决很多问题,可以减少资源浪费。

2.6.1材料供应

设计方确定工程所需的材料,规格,数量,然后组织材料商进行材料供应。

2.6.2采购到位

施工之前,应该仔细对材料采购单进行核对,尤其是数量,质量,品牌,产地。分析了解清楚之后,保证订购的材料质量,大小,尺寸,必须要一致,一次性到位,这样可以节省财力,劳力,不能因为材料订购影响进度。

2.6.3材料储存

采购材料后需要进场,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堆放。合理的每种材料进场,进行摆放。要对其质量进行抽样检查。

2.7优化成本管理理念、增加盈利

加强成本管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很重要的,任何的项目活动都需要费用。整体节约可以增加盈利。要加强管理制度,完善成本核算,有效的对成本进行管制,结合整个工程项目。可以保证花费的合理性,避免成本重复,提高整个企业的效益。为企业获得最大的利益。

3结语

建筑工程现场管理制度,必须要完善。科学的分配工作,有效地改善各个环节的问题,这样才能够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项目经理在建筑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角色,要统筹进行管理,可以保证项目顺利完成。随着国内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施工技术资料编制的工作要求更高。在建筑过程中,必须要对质量严格把控。有效的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监理人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样既可以提升建筑质量。为我国的建筑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忻国豪.浅谈建筑项目现场施工管理[J].当代经理人,2006(19).

篇4

引言

施工现场的管理是建筑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环节,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代表了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是企业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施工企业应针对具体的施工项目,查找在项目的施工现场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改进以提高现场管理的有效性。

一、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特点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和其他的工程管理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管理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多

施工现场管理包括对人员、机械、材料、设备等施工现场各个环节的管理,因素多、基数大、管理难度大。加上天气等不可抗拒因素的影响,使得施工现场管理的难度加大。不确定因素使得施工现场管理要灵活机动,针对不同的状况提出不同的管理措施,不能陈旧老套,照搬硬套。施工现场管理的机动性、不确定性,注定施工现场管理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各施工企业要根据各自工程特点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管理制度。

2、施工现场管理过程周期长

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现场管理贯彻整个建筑过程的始终,周期长注定现场管理的投入较大,人员较多。合理的施工现场管理不但可以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成本,还可以提高施工质量,对安全、质量等方面都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3、施工现场管理参与方多

施工现场管理不光是施工企业自己,还包括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监督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单位等多方的参与,如何合理的协调好各参与方的工作来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也是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

二、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不健全的施工管理体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很多施工单位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纷纷建立起相关的管理制度,但是仍然有少部分的施工单位并未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现场施工管理混乱且随意,绝大多数的管理体系并不健全。很多企业在管理体系制定之初只是一味地模仿其他单位,并未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导致管理体系难以起到实质性的效果。此外,项目管理人员往往对管理体系的重视度不足,使得制度缺乏有效的执行力,成为一纸空文,形如虚设,未能落实到实处。

2、材料控制环节薄弱

施工材料是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中最直接的物质,对整个项目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大多数建筑工程项目在进行施工材料的选择时,并未进行严格的筛选,缺乏材料的检测环节,经常会出现材料订购不符,质量不达标以及长时间的存放引起的材料缺失等现象发生。更有甚者,很多施工单位中采购人员为了从中谋取私利而降低施工材料的标准,严重制约了现场施工工作的进行。

3、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建筑工程项目最重要的就是项目的进度以及完成的质量,就目前工程项目的发展形势而言,存在着大量偷工减料以及员工懒散延误工期的现象。很多施工单位监督管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单纯地重视工程的最后验收而忽略施工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工作,导致钢筋焊接,混凝土的配比,模板的搭设以及石料的称重不符合标准,对工程的质量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建筑工程项目均在户外进行,其工作的地点距离公司较远,因此,适当的监督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三、加强建筑企业施工管理的主要措施

1、完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制度,提倡人性化管理理念

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施工管理制度,是确保施工管理合理、有效实施的重要基础。要进一步完善施工管理制度就要进一步深入到建筑单位内部,通过加强建筑单位内部施工项目各部门之间的联系,选择最佳优化配置;配置齐全相关管理部门硬件设备上以及人员角色分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科学分配,既能确保工程项目的正常实施,又可以促进部门间的和谐。在人员的管理上,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努力做好现代管理理念的传播和实践工作。确保在人性化管理的基础上,实现建筑企业的稳定发展。

2、加强对施工设备及材料的管理

避免施工现场所有材料乱堆乱放的情况出现,对于短时间内用不到的材料可以暂时寄存到别处。对于设备和材料根据施工进度,制定进入施工现场的时间表,并严格执行,既保证设备和材料的及时进入,又防止其在现场大量堆积。其次,根据具体的施工现场的情况,对资源利用率进行评价,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以期实现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积极引进先进的设备、科学的手段,提高施工效率。再次,对于已经进入施工现场的设备和材料由专人负责维护,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损耗。此外,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安保工作,防止施工设备或者材料的丢失,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3、推进施工现场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施工现场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对施工现场管理的基础。施工企业应针对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根据多年的使用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控制程序,并根据程序的内容有效地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人员进行管理。要保证施工现场能够通过有效的管理能够建立起一个规范而科学的现场作业秩序,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效率、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就必须要保证施工现场的各个要素都服从制定的控制程序,要统一秩序,克服主观随意性。要通过建立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现场管理制度,从而实现施工现场能够以最少的投入换来最大的产出,取得经济上的有效化;同时,通过标准化制度的实施,使以最少的人力、财力来实现较多的管理工作,实现管理工作的有效化。

4、加强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一定要做到“安全第一”的施工管理准则,一切以安全为中心,努力提高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安全管理素质。在施工过程中选择有丰富施工安全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安全管理工作,建立专业的安全管理队伍;并且,根据施工过程的不同阶段,组织开展安全管理方面的教育培训工作,普及安全管理知识,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知识文化水平,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5、提高现场施工人员的素质

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特点。大规模的施工活动,多种多样的施工岗位,越来越短的工期使我们不能仅使用条文规范将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各种工作人员进行及时地协调与管理。因此,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的管理不能仅通过条文规范,更应该建立以人为本的工作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员工掌握工作中需要的基本操作技能和行为规范,通过各种激励方式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和自律意识。在施工现场通过重视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和技术水平来规范员工的行为,提高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了工作人员在施工现场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篇5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场管理优化水平,代表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建设的综合表现。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内抓现场,外抓市场,以市场促现场,用现场保市场,并在此基础之上,不断优化现场管理。

优化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

优化现场管理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一是经济效益原则。施工现场管理一定要克服只抓进度和质量而不计成本和市场,从而形成单纯的生产观和进度观。项目部应在精品奉献、降低成本、拓展市场等方面下功夫,并同时在生产经营诸要素中,时时处处精打细算,力争少投入多产出,坚决杜绝浪费和不合理开支。

二是科学合理原则。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应当按照既科学又合理的原则办事,以期做到现场管理的科学化,真正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还要做到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合理,现场资源利用有效,现场定置安全科学,员工的聪明才智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三是标准化规范化原则。标准化、规范化是对施工现场的最基本管理要求。事实上,为了有效协调地进行施工生产活动,施工现场的诸要素都必须坚决服从一个统一的意志,克服主观随意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和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从而建立起一个科学而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

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为施工作业管理、物资流通管理、施工质量管理以及现场整体管理的诊断和岗位责任制的职责落实等。通过对上述施工现场的主要管理内容的优化,来实现我们的优化目标。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为用户提供最满意的建筑精品,全面完成各项生产任务;二是彻底消除施工生产中的浪费现象,科学合理的组织作业,真正实现生产经营的高效率和高效益;三是优化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全员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四是加强定额管理,降低物耗及能耗,减少物料压库占用资金现象,不断降低成本;五是优化现场协调作业,发挥其综合管理效益,有效地控制现场的投入,尽可能地用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六是均衡地组织施工作业,实现标准化作业管理;七是加强基础工作,使施工现场始终处于正常有序的可控状态;八是文明施工,确保安全生产和文明作业。

现场管理的主要途径

一是以人为中心,优化施工现场全员的素质。现场管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突显了规章制度的局限性。庞杂的施工现场,众多的工种和岗位,越来越短的工期,以及不断压缩的管理层,使得我们不可能做到时时监督,处处检查。因此,优化施工现场的根本就在于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科学管理,千方百计调动、激发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其加强现场管理的主体作用,重视现场员工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