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中小企业经营状况范文

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2:0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小企业经营状况

篇1

一般而言,各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有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定量界定主要包括从企业雇员人数、资产额以及营业额三方面进行界定,定性界定一般从企业质量和地位两方面进行界定。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从业人员为界定标准,把500人以下的企业视为中小企业,50―100人以下的为小企业。

中国中小企业的界定先后经过几次调整。1999年最后将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作为主要考察指标: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四类,其中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亿元以下,5000万元以上的为中型企业,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000万元以下的为小型企业;参与划型的企业范围原则上包括所有行业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工业企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该标准已明显不适应形势的变化,有关部门已考虑吸收国际经验,改变企业规模的划分标准。可望推出的新标准是按企业的销售收入来划分企业的规模,将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下的划为小型企业,500―5000万元的划为中型企业,5000万一5亿元的划为大型企业,5亿元以上的划为特大型企业。

参照国际通行的做法,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本次调查将中小企业定义为从业人员在500人以下,资产或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工业企业。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本次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状况调查,问卷共设18个问题,主要从七个 方面分析:一是从中小企业的设备、技术、有无技术创新等方面,反映中 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二是从中小企业的主动性来源,反映中小企业 中技术创新的主体;三是从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压力来源,反映中 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四是从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采用的方法 使 用的技术类型和来源,反映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五是从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的结果,反映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效;六是从影响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的因素,反映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

地区发展水平如何划分

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划分为五个发展水平的地区:

发达地区 (10000元以上)

次发达地区 (700―10000兀)

中等水平地区 (5000―7000兀)

欠发达地区 (3000----5000兀)

不发达地区 (3000元以下)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本次进行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调查,问卷共设问题16个,主要从六 个方面展开:

一是中小企业参加信用评级、资信等级状况、评级机构及评级的作 用,反映中国当前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及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问题;

二是中小企业资金来源、融资渠道、融资方式及影响中小企业融资 的因素来了解和反映当前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状况;

三是从中小企业能否从银行获取短中长期资金贷款、贷款需求的满 足程度、难易程度及由于缺乏资金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反映当 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

四是从中小企业资产负债率、近两年呆帐变化情况反映自身融资的条件;

五是了解当前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的变化状况,反映外部融资的条六是反映当前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渠道及担保体系建设中的问题。

本次调查显示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来源过于单一:

有65.7%的企业资金来源主要依赖各类金融机构贷款,其次权益性投资占33.3%,其他来源占16.4%,债券类来源最少仅占1.8%。

企业信用体系状况本次调查显示,参加过资信评级的企业占46.6%,未参加过资信评级的企业53.4%,半数以上的中小企业未参加资信评级。从参加资信评级的企业状况分析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参加过资信评级的企业依规模、营业额由小到大呈递增态势;二是从地区划分看,参加 过资信评级的企业集中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仅有19.9%的企业参加过资评级,与发达地区和次发达地区的62.3%相比,差距相当悬殊。三是从参加过资信评级的企业资信状况来看,总体资信状况较好。获得评级机构资信评级AA级及以上企业占全部参加评级企业的60.7%,A级以下及C级以上企业占全部参加评级企业的31.4%,C级及C级以下企业仅为7.9%。资信状况较好,资信评级AA级及以上多集中于营业额大、盈利高的企业。

担保制度建设亟待完善

中小企业缺乏担保渠道,能够获得担保的企业数量较少。据调查,64.2%的中小企业没有渠道获得信贷担保,只有35.8%的企业能够获得信贷担保。即使在有较大盈利企业中,也只有65.6%的企业可以获得信贷担保,担保难可见一斑。

据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提供的资料,从1998年至2001年,我国已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试点,80多个城市成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到位担保资金40亿元,可为中小企业解决400亿元的银行贷款。但由于各地新建的信贷保险担保和商业性信用担保机构制度创建、业务开展时间较短,其作用还不甚明显,许多地方担保体系建设还有待完善和普及。这就是为什么中小企业信贷担保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小企业获得外部资金的主要渠道:

调查结果显示中小企业获得外部资金的主要渠道过于集中在各类商业银行。

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方式和影响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因素

篇2

江苏省中小企业生态环境景气指数(简称:江苏省中小企业景气指数),由南京大学企业生态研究中心推出,于每年11月下旬定期。该指数依据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的专项调查,由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根据调查问卷上的内容做出评价。本文利用基于2014年暑假对扬州市300家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本次调查共回收调查问卷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90份。《中小企业景气调查问卷》主要围绕企业行业与生产经营情况判断展开专项调查,包括生产能力利用情况、资金方面情况、盈利及投资情况、用工情况和生产经营情况等26项指标。本次社会调查涉及扬州市所辖7个县(市)区,其中广陵区64户,邗江区76户,江都58户,宝应县29户,仪征49户,高邮1户,其他地区13户。按企业规模分,微型企业36户,小型企业195户,中型企业59户。按所有制分,私营企业219户,股份制企业55户,联营企业6户,外资企业8户(含全外资企业1户),其他2户。本次调查企业涉及到农业、采矿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房地产业、运输业、互联网服务以及教育、卫生业等17户行业门类,覆盖食品加工、纺织业、金属制品业等56户行业大类。从产品销售范围看,省内91户,多省44户,全国81户,国际国内47户,国际20家,其他7户。

二、中小企业景气指数的计算

“江苏省中小企业景气指数”是一个指数体系,反映江苏省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对过去和未来6个月经营、发展情况的整体评价。包括总指数、生产景气指数、市场景气指数、金融景气指数、政策景气指数等,各分项指数都由相关的经济指标组合而成。

三、模型的建立与变量的选取

由于所选定的相应变量为扬州市中小企业在2014年上半年的总体运行状况或扬州市中小企业对2014年下半年的总体运行状况的预期(受访者回答下列五项之一:乐观、较乐观、一般、较不乐观、不乐观),且问卷所涉及的问题均为五个分类且有顺序的离散变量,故本文建立有序累计概率的Logistic模型分别分析扬州市中小企业在2014年上半年的总体运行状况的影响因素和扬州市中小企业对2014年下半年的预期总体运行状况的影响因素。

依据对受访者的实地调研结果和对样本数据的分类,本文选择生产总量(X1)、生产成本(X2)、实际产品销售(X3)、产成品库存(X4)、应收货款(X5)、流动资金(X6)、融资成本(X7)、税收负担(X8)、固定资产投资计划(X9)、新产品开发(X10)、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X11)11个分类变量作为影响扬州市中小企业在2014年上半年的总体运行状况或扬州市中小企业对2014年下半年的总体运行状况的预期的解释变量。

在本文中,相应变量为多分类有序变量的情况,评价指标分为乐观、较乐观、一般、较不乐观、不乐观,各等级之间是有序的,所以本文的Logistic回归模型需要拟合4(等级个数为5)个Logistic回归模型。

第i个观测值对应似然值的贡献取决于观测到哪一个j值,因此对于次序响应的每个j值,取所有yi=j的观测之的乘积,有似然函数:

其中若yi=j,则dij=1,否则dij=0。并且对于任一个观测Xi而言,只有一个等级事件发生,即,故有如下有序累积概率Logistic模型:

有序累积概率模型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就是寻找参数使得联合概率实现最大化,由于观测之间相互独立,联合概率被分解成边缘概率之积。而观测到yi=j的概率就是累积概率之差:

四、实证结果

根据调查数据,利用Minitab 16统计软件对顺序Logistic模型进行标定,设定置信水平为95%,最终模型标定结果如表3、表4所示。

根据样本信息,本文把模型所选取的11个解释变量分为四个方面。X1生产总量、X2生产成本、X9固定资产投资计划、X10新产品开发、X11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归为企业管理;X3实际产品销售、X4产成品库存归为市场环境;X5应收货款、X6流动资金、X7融资成本归为融资环境;X8税收负担归为政策环境。

篇3

(一)中小企业的自筹资金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资自筹资金的方式来增加金存储量,自筹资金在中小企业筹资途径中占有一定优势,即筹资成本低,因此,自筹资金成为了中小企业筹资的一种主要方式。当中小企业需要数目更大的资金额度时,为规避企业筹资中的经济风险,建议根据中小企业的经济实力和市场环境选择其他适宜的筹资途径。

(二)中小企业的直接筹资

中小企业直接的筹资方式主要包括股票筹资和债券筹资,就股票筹资来说,只有上市公司才可以发行股票,然而在中国的中小企业行列中,能够具备上市资格的中小企业少之又少,致使中小企业将股票筹资的筹资目光投向债券筹资的筹资途径,我国债券发行的管理流程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规模控制”,二是“集中管理”,三是“分级审批”,由此看来,中小企业的直接筹资受到了企业规模和企业效益以及外界条件限制,将我国大多中小企业阻隔在债券发行的门槛之外,由此可见,股票筹资和债券筹资目前还不适合我国大多中小企业采用。

(三)中小企业的间接筹资

我国中小企业的间接筹资途径主要来源于银行的贷款,我国多数中小企业都会采取银行贷款的方式进行间接筹资,以此解决中企业流动资金的短缺问题,据2014年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其中向银行记性贷款的中小企业占总数的55%以上。

(四)国家政府对中小企业筹资的扶持

我国中小企业较其他颇具规模的大型企业来说,更加容易受到市场经济波动的影响,再加之中小企业不具备雄厚的行业竞争力,企业素质水平较低,因此,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能够有效成为中小企业的保护屏障,政府提出的有关于帮扶中小企业资金运转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比如,目前由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的给予中小企业财政补贴以及降低中小企业税率的优惠政策。

二、中小企业筹资的现存问题

(一)中小企业筹资意识淡薄

部分中小企业筹资意识淡薄是由于企业领导阶层思想保守、心态消极造成的,我国中小企业经营者缺乏冒险精神,从而错失企业筹资的绝佳时机,加剧了中小企业筹资难的局面。2014年年末,国家相关经济部门将广东、福建、上海、山东等地区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区域,向四个省市的中小企业发放了近3000份调查问卷,就中小企业筹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最终的问卷回收率仅为百分之三十,问卷回收率偏低的主要原因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商业保密意识,我国中小企业尚未认识到筹资调查对企业发展状况的分析作用和导向作用。

(二)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较差

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较差是中小企业筹资困难的深层原因,有科学调查研究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数量已达到中小企业总量的半数以上。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层面,一是企业生产资本不足,中小企业物资不足和资金匮乏是阻滞企业经营的重要原因;二是中小企业的人员管理机制不完善,致使企业员工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速率;三是中小企业的营销机制不健全,单一的销售渠道导致企业生产产品的大量囤积,致使企业流动资金日益短缺,形成中小企业内部管理的恶性循环;四是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普遍偏低,缺少专业的财务管理复合型人才是企业资金管理存在问题的直接原因,财务问题会进一步影响到中小企业的整体运营状况。

(三)市场金融体系改革滞后金融体系改革

滞后和金融体系不健全是影响中小企业筹资的关键性外在因素之一,就股票筹资来说,只有上市公司才可以发行股票,然而在中国的中小企业行列中,能够具备上市资格的中小企业少之又少,而债券筹资的筹资途径,又受到中小企业的规模、企业效益以及外界条件限制,将中小企业阻隔在债券发行的门槛之外,由此可见,滞后的金融改革和不健全的金融体系阻碍了中小企业的筹资。

(四)中小企业筹资中缺乏

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政府相关部门对中小企业筹资现实意义的认知还不到位,支持力度尚且不够,中小企业的筹资作用还没有在国家政府层面得到高度重视,致使间接筹资渠道还不够畅通。政府相关部门忽视了中小企业筹资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没有认清中小企业对缓解地方就业压力的现实作用,由此可见,政府相关部门对中小企业筹资工作的支持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解决中小企业筹资难的战略对策

(一)加强中小企业的筹资意识

如果想要加强中小企业的筹资意识,就必须在市场竞争机制中锻炼中小企业管理者的胆识,并要求中小企业管理者用长远的眼光看待企业筹资问题,使其深切感受到企业筹资的积极意义和广泛影响。开放的思想和积极的心态能够帮助中小企业牢牢把握住筹资的最佳机遇,进而改善中小企业的筹资现状。

(二)推进中小企业的经营改革

推进中小企业的经营改革,必须实现中小企业发展的因地制宜,寻找中小企业的资源优势,调节中小企业的生产结构,大力发展新形势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新型产业。改善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一是多方位、多领域地拓宽中小企业的筹资渠道,加强中小企业的资本建设;二是完善中小企业的人员管理机制,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三是健全中小企业的营销机制,扩大企业的销售渠道;四是加强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进而优化企业的筹资结构。

(三)深化金融体系的改革深化金融体系的改革

必须紧紧围绕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在技术和工具上、制度和观念上,逐步形成既有利于中小企业筹资的金融体系管理方式,又有利于我中小企业文化展示的现代渠道。深化金融体系的改革,不仅要放低对中小企业筹资的门槛,还要建立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信用机构,切实解决贷款无担保的问题;同时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和科技提供贷款,建立金融投资公司,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四)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筹资的大力支持

政府部门要为中小企业筹资提供大力的支持,旨在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筹资环境。政府部门相继推出了《公司法》、《企业合伙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中小企业筹资提供了相关专业性方案,主要内容为中小企业引进国外高新技术、改造中小企业的技术项目、保护中小企业的环境项目、担保中小企业的项目贷款等。其次,地方财政部门可以因地制宜,将中小企业的税收减免政策落到实处,并不断探索出其他行之有效的优惠政策。要在国家法律法规的保护下,改善中小企业的筹资现状,切实促进中小企业的经济发展。

四、结语

篇4

一、中小企业在银行经营中的重要地位

1、中小企业的社会经济地位所决定。中小企业在提高就业、增加税收以及保持经济活力等方面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国家为扩大内需,保障就业,针对发展中小企业出台一系列包括税收、信贷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2、银行经营转轨趋势决定。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债券市场的大力发展,以及私人股权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大客户直接融资渠道不断拓宽,“金融脱媒”现象严重,加之监管部门对于单一客户授信集中度的监管要求,商业银行传统的傍大户营销模式面临严峻考验和巨大冲击。因此各商业银行均将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作为战略转型的重点任务,中小企业业务已成为银行竞争热点和新的利润增长点。

3、银行抢占竞争先机决定。银行为实现“好中选优”的营销目的,抢占中小企业市场先机,必须主动出击营销优质客户,加大扶持未来优质、长久客户群体的力度。

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

(一)信息不对称是中小企业信贷调查的主要症结所在。目前,多数中小企业还没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企业在原材料采购、销售渠道建设、利润分配、纳税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利用人脉关系进行处理的现象,财务数据不能完整反映客户的整体经营状况。实际上,“软信息”——-如实际控制人及股东的个人品行、信用记录、与上下游的关系等则更能反映企业的整体状况。“软信息”往往是最真实和最有参考价值的,但了解“软信息”需要客户经理掌握大量社会资源,但目前来看,因受限于社会地位、从业范围等因素的限制,银行信息了解渠道少,且无较好的筛选甄别方法,无法保证信息质量。

(二)信贷资源配置与价值创造能力不匹配。一方面,如按照大中型客户信贷管理模式,对单个中小企业的情况实行全方位的调查评价和贷后监管,将耗费大量管理资源;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因企业规模、授信额度等因素,单个客户对银行的价值贡献能力较小,形成信贷资源配置与价值创造能力的不匹配,制约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

(三)风险控制能力不足,制约了中小企业授信总量的扩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家银行的信贷业务扩张能力取决于其风险管控能力。针对具体的信贷管理人员而言也是如此,客户经理所营销、管理的企业数量,受限于个人的精力、能力和经验,是存在管理边际的。相对于大中型信贷客户而言,中小企业授信单户金额小、总体数量大,行业差别大,如按照现有信贷模式全程管理将导致风险控制能力不足,与业务增量不匹配。在实际工作中,贷前调查流于形式、申报材料抄袭客户介绍资料、贷后管理表面化等现象明显,无法做到风险管理的精准性、有效性,制约了中小企业授信总量的扩大。

三、中小企业信贷管理模式的探讨

(一)建立中小企业信贷管理模式的新思路

为解决中小企业客户群体众多,与客户经理人员少、业务素质较低、信贷流程较为复杂的矛盾,科学地识别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应树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指导思想。信贷人员关注的重点应由企业的综合还款能力转向企业现金流、物流和信息流,提炼其经营行为作为授信参与媒介,主要经营指标作为关键风险控制指标。选择适宜的授信品种,确保符合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确保授信资金渗入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中,确保产品期限契合客户资金回笼时间。通过贷前、贷中、贷后重点监控客户的经营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防范授信风险。

(二)新思路的优势

1、明确了中小企业客户的营销重点。中小企业营销应以供应链产品为主,授信使用时基本做到“跟单”操作,使信贷资金与客户资金流转相对一致。实时监控贷款使用环节的风险点,改变目前粗放的发放流动资金贷款,贷后资金使用监管基本失控的状况。

2、信贷管理目标一致。坚持贷后管理与产品营销相结合的原则,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管理的风险控制重点均为客户的经营活动,前中后台风险识别手段一致,便于统一风险偏好,有利于贴近客户和市场实际情况。

3、深入实际强化动态监控。改变当前信贷调查浮于表面,应付了事的状况,且信息可以查阅原始凭证进行校验,信息质量较高,防止人为因素抬高或降低客户风险状况。通过定期监控客户经营活动,有助于持续跟踪客户经营管理状况和发展趋势,及时发现引起客户的经营状况发生较大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采取措施防范和化解风险。

4、降低信贷人员工作强度。对客户信息的搜集不求大而全,但求少而精,突出信息集中、要素简洁、便于操作的特点。贷后监管检查内容相对较为固定,主要通过定期搜集数据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分析经营状况,通过经营活动管理统领该客户风险状况,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5、筛选培养优质客户。通过持续跟踪分析客户的经营行为,可以通过监控产业链稳定程度,生产成本控制水平,行业地位等因素,进而判定其经营发展趋势;确定是否具备培养前途,是交易性客户还是潜在优质客户的培养对象,对于经营活动明晰、购销畅通、盈利能力较强的可以建立优质客户储备库。

三、中小企业信贷管理模式的实践操作

为达到授信行为与企业经营活动的高度契合,应侧重于以下几个环节:

(一)贷前调查环节

信贷调查要创新机制,对授信调查内容进行标准化设定,“抓住主线,以线带面”。主线即企业的经营现金流,通过了解企业的经营活动了解客户。主要做法是:以“看”、“问”为辅,“查”为主,做好中小企业客户经营活动基础数据的积累工作。以客户经营活动为调查主线,其他调查内容为辅,强调对企业实际现金流的考察,抓住关键信息载体,加强对企业重要原始凭证的核实力度,了解体现企业价值的一手资料,从而得出正确的风险分析判断,并根据经营活动特点确定合适的授信品种。

企业采购环节。应重点查阅其购货合同及税票、发票等证实采购活动的相关单据,了解上游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以及双方合作历史,确保原料供应充足及时。查阅其原料入库单及存货明细账,了解存货构成及存货周转率。

企业生产环节。应查阅存货明细账中的主要半成品和产成品构成,并到原料库和成品库进行实地核查,确保帐实一致。查阅一定时期内的产品出库单与原料入库单,根据二者的数量、金额,了解企业的销售情况是否属实。调阅其水费缴纳、电费缴纳、工资发放等单据,根据生产与耗费的匹配程度了解产能利用率。

企业销售环节。应查阅银行结算明细账、税费缴纳凭证、报关单等,根据结算资金的回笼情况及相关凭证验证其销售收入的实现程度。调阅客户销售明细帐,了解其销售客户构成,重点客户在销售收入中的占比,重点客户规模和在行业中的地位,二者如何结算,如属于赊销,则查阅应收账款明细账,了解账期是否与购销合同约定一致。

综上所述,即通过实地查阅客户的“四帐”(销售明细帐、存货明细账、应收账款明细账、银行结算明细账)、“五单”(购销订单、水费缴纳单、电费缴纳单、工资发放单、纳税凭证,报关单),深入了解客户实际经营状况,根据掌握的贸易往来记录、与上下游的供销合作时间,合同履约能力等确定其经营是否正常,并根据其经营特点合理确定授信品种,量身定制授信方案。

(二)贷中审查环节

贷中审查和审批人员重点依据客户经理搜集的各项数据审查、分析授信方案的可行性。针对中小企业,贷中审查和审批人员应侧重于核查客户经营活动变动的合理性,审查授信方案中提供的授信品种与客户经营活动匹配性,银行能否动态控制授信资金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的周转。

(三)贷后管理环节

贷后管理人员将贷前调查涉及的各项经营数据分别设立表单,通过定期的贷后监管,搜集相关数据,并将数据录入表单,通过数据变化及数据间的核对关系并结合对照财务报表,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及变动趋势。

企业采购环节——包括原材料购入凭证、入库单等,用于验证原材料库存的真实性。

企业生产环节——根据原材料出库单验证生产所需原材料,根据水费、电费等的缴款单、工资发放单、生产环节税费纳税凭证等验证生产耗费与产能的匹配程度。

篇5

1.1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方法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是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投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得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此最终权重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

1.2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针对以上层次分析法在对目标预测上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将直觉模糊集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模糊环境下的目标预测与方案的决策提供了更为客观的依据。(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本文设计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整套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其中目标层体现的是本文需要解决的最终问题所在,即为呼和浩特市小额贷款公司提供客观的有效的中小企业客户信用风险评价;准则层为该体系的各指标的体现,本文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两个层次;方案层体现了申请小额贷款的中小企业个体。(2)确定待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小额贷款中小企业法人客户的特殊性,以及对中小企业法人信用风险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本文选取企业管理者情况、企业经营状况、企业发展前景、企业偿债能力、企业信用状况以及其他等六方面作为评价呼和浩特市小额贷款公司中小企业客户信用风险评价的有效性指标。由于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各评价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各不相同,所以在评价时的大小也应该有所区别。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通过专家评分法为以上各指标之间的重要性程度两两比较。1号专家根据经验以及历史数据的统计得到指标的判断矩阵A1,运用Matlab软件中的层次分析法程序得到判断矩阵M的最大特征值λmax以及选取指标的权重,通过一致性指标C.I.=λmax-n/(n-1)以及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对指标进行一致性检验,其具体赋值如表2所示。一致性比率为C.R.=C.I./R.I.,当C.R.<0.1时则通过一致性检验,从而确定权重分配是否合理。TOPSIS法的原理。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检测评价对象与最优解、最劣解的距离来进行排序,若评价对象最靠近最优解同时又最远离最劣解,则为最好;否则为最差。其中最优解的各指标值都达到各评价指标的最优值。最劣解的各指标值都达到各评价指标的最差值。

二、基于直觉模糊TOPSIS法的小额贷款公司信用风险评价模型

呼和浩特市小额贷款公司对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问题是一个涉及许多影响因素的多目标决策问题,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全面性、适应性、经济性及可测性等基本原则,并尽可能地综合考虑各个影响因素。根据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自身的特点,综合相关研究,本文选择企业管理者情况(u1)、企业经营状况(u2)、企业发展前景(u3)、企业偿债能力(u4)、企业信用状况(u5)以及其他(u5)等六个一级指标对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作出评价。每一个一级指标又可以分为若干个二级指标,其中企业管理者情况(u1)包括企业管理者教育水平(u11)、企业管理者健康状况(u12)、企业管理者管理者个人管理水平(u13)等三个二级指标;企业经营状况(u2)包括企业经营规模(u21)、企业经营定位及区域(u22)、企业经营时间(u23)等三个二级指标;企业发展前景(u3)包括企业内部发展前景(u31)、行业发展前景(u32)、行业相关政策(u33)等三个二级指标;企业偿债能力(u4)包括企业资产负债率(u41)、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负债比(u42)、企业现金流动负债比(u43)等三个二级指标;企业信用状况(u5)包括企业的信用记录(u51)、企业的纳税记录及相关信息披露(u52),企业担保机制(u53)等三个二级指标;其他(u6)包括企业职工素质(u61)、企业有无违法记录(u62)、企业贷款用途(u63)等三个二级指标。设呼和浩特市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有限,中小企业为了谋求自身的发展需要贷款的资金支持。为了实现呼和浩特市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益最大化和信用风险最小化,使其贷款业务开展得更加顺利,拟在m个备选需要贷款的中小企业A={A1,A2,…Am}中选择一个信用风险最小的企业。假设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价指标ui的权重是wi,满足wi≥0,且需加和为1。那么,基于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和TOPSIS方法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决策的方法的步骤如下所示:1.构建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的直觉模糊评价矩阵。假设有p个专家D1,D2,.....DP参与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的决策,通过专家打分可以得到备选企业Ai的第j个指标的评价值,可用直觉模糊集来表示。各备选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价构成的集合的直觉模糊评价矩阵如下所示:2.确定直觉模糊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所谓直觉模糊正理想解是指完全满足决策者要求的候选方案,而直觉模糊负理想解是指完全不满足决策者要求的候选方案。定义直觉模糊正理想解A+、负理想解A-为:3.计算备选企业信用风险的直觉模糊评价值到直觉模糊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距离。根据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wi,则各备选中小企业Ai的直觉模糊评价值到正理想解A+的距离以及到负理想解A-的加权距离为:按照综合评价指数的大小对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排序,ki的值越大,相应的企业信用风险就越小;ki的值越小,相应的企业信用风险就越大。呼和浩特市小额贷款公司可以选择信用风险最小的企业为其提供贷款服务。

三、实证研究

呼和浩特市MC小额贷款公司是一家民营的小额贷款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1年,主要开展对中小企业以及个人的小额贷款业务,而申贷对象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由于公司开立时间不长,资金流动相对紧张,再加上当地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良莠不齐,公司内部又缺乏相应的信用风险评价机制,公司在谋求自身发展,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追求信用风险的最小化。MC小额贷款公司运用基于直觉模糊TOPSIS法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模型成功的实现了上述目标,该模型量化了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也为呼和浩特市小额贷款公司进行贷款决策提供了客观的科学依据。其具体的运用过程如下:现有5家中小企业(A1,A2,A3,A4,A5)需要向MC呼和浩特市小额贷款公司申请贷款,他们的总体情况各有不同。MC呼和浩特市小额贷款公司运用基于直觉模糊TOPSIS方法的信用风险评价模型,从企业管理者情况(u1)、企业经营状况(u2)、企业发展前景(u3)、企业偿债能力(u4)、企业信用状况(u5)以及其他(u6)等六个一级指标对以上5个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和决策。首先,呼和浩特市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决策者将各一级指标两两对比,得到对比矩阵M,如下所示。由表2可知权重向量的一致性指标比率C.R.=0.0573/1.24=0.0462<0.1,因此,指标权重通过一致性检验。其次,呼和浩特市小额贷款公司根据经验、知识以及历史数据等,参照表3的属性重要性程度标度确定出每个申请贷款的中小企业的直觉模糊评价矩阵,如表4所示:再次,根据上文提到的公式计算各备选给予小额贷款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与直觉模糊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加权距离di+和di-以及各备选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综合评价指数ki,计算结果如表6所示。由上述计算结果可知,各备选的中小企业信用状况的优劣次序为:k2>k3>k4>k1>k5,即A2企业的贷款信用风险最低,呼和浩特市小额贷款公司可以接受该企业的贷款申请;而A5企业的贷款信用风险最高,呼和浩特市小额贷款公司需要对该企业的贷款申请谨慎决策。通过以上结果分析,A2企业的各项指标平均处在较高的水平,且专家在权重较大的企业偿债能力,企业经营状况以及企业发展前景三个方面都给A2企业评出了较高的分数。专家的评分与计算结果一致,体现了该模型的有效性,说明了该模型可以为呼和浩特市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业务进行预测,从而为其进行贷款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四、结语

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

中图分类号:F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1)10-040-01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

近年,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GDP的60%来自于中小企业的贡献,新产品开发创新80%来自于中小企业。此外,中小企业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50%以上的新增就业人员以及70%以上农村转移劳动力。中小企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中自有资金的比重还不到30%,内源融资匮乏。在外源融资方面,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不到1%,银行贷款则为20%,资金短缺与融资困难问题极大地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二、信息不对称下中小企业银行的融资情况的分析

在现实经济社会生活中,银行和企业之间在信息上往往是不对称的,由于银行处于信息的弱势方面,造成只能根据融资企业传递的信息来判断该企业属于“好企业”还是“差企业”。假设银行的策略为(贷款,不贷款),中小企业的策略为(好企业,差企业);同时假设银行贷款总额为Q,利息收入为R,企业运用贷款产生的利润为I;企业配合银行调查发生的费用为t。银行调查企业发生的费用为b。

通过支付矩阵我们可以看出,在不完全信息的假设情况下,此博弈的均衡解为(贷款,好企业)和(不贷款,差企业)。

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中小企业能否取得银行贷款完全取决于银行所推断企业经营的好坏,银行基本上通过企业信用的可信度、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担保、质押、抵押等情况来判断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在我国,中小企业等级评估体系不健全、担保体系不完善、中小企业财务制度较为混乱、信息不透明等情况仍然存在。因此企业设法向银行传递对自身有利的信息,尽量避免传递对自身不利的信息,从而影响银行的信贷决策。

三、信息不对称下中小企业的银行融资难的原因

(一)中小企业对履行债务义务的意识不强

许多中小企业所掌握的信息较全,更多的倾向于不履约,导致给银行的印象是:中小企业不注重信誉,从而造成银行对整体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评估要高于大型企业。

(二)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很难确定

银行很难获得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企业类型等真实信息。业绩差的企业会为了争取信贷而努力掩饰自己的情况,存在较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动机;而业绩好的企业会由于融资成本较高而退出信贷融资市场。最终导致整个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风险增加,出现对中小企业“惜贷”的情况。

(三)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过高

首先,银行业的高度垄断使中小企业较难获得所需的金融资源,提高了中小企业贷款过程投入的成本。其次,国有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仅仅停留于存贷差,使得银行没有动机进行放贷,只有通过担保机制降低其承担的风险,提高收益。但是在担保机制下,由于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比大型企业要小得多,单位贷款的交易成本较高。

四、解决方法

(一)大力推广中小企业联保贷款

由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难以区分,但对中小企业联合体进行区分就相对要容易些。相对独立的、没有关联交易的中小企业之间可以形成相互监督和遴选的机制。

(二)提高自身素质,完善相关制度

中小企业想要取得银行的信任与支持,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内部财务管理,确保所提供的会计报表等资料的准确、真实、有效,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透明度,减少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降低交易成本。

(三)大力发展多元化、多功能的金融组织体系

多功能的金融组织体系,既可以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又可以增加银行的多种收益渠道、分解银行的风险和提高银行的服务功能,如大力发展地方性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机构。

(四)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专门的担保机构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提供信用担保,无疑是构建了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安全迅捷的借贷模式。在担保机构的审核机制下,一些会计制度健全、有良好信用的企业优先发展,有利于减少失信现象发生,提高整体中小企业的信用意识。

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预警系统;金融危机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市场经济充满了挑战,作为中小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能够对市场金融风险做到成功规避,要切实提升自身对风险的对抗能力,如此才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抓住机遇,战胜挑战。

一、中小企业建立财务预替系统的必要性

良好的财务预警系统立足于企业运营的全过程,可以有效实现对企业财务运营情况的监控管理。在策略方法上会应用到数学模型、比例分析等。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主要以企业的信息化为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财务进行预算规划,进行全面管理。企业要对企业财务存在安全隐患高度敏感,一旦发现迹象,就要及时出台解决的措施,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几率。

(一)财务预警系统会促进企业财务经营状况良性发展

由于财务预警系统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能够对企业相关的各种财务信息做到及时掌控,因而会及时发现企业财务经营状况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各种信息的综合比较与分析,能够及时对财务安全隐患进行排除,通过企业财务的安全预警,能够有效抑制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是规避企业风险的重要手段

企业财务预警系统会对企业经营的全过程进行监控,会对各项数据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对于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偏差会及时查找原因,出台应对措施。良好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有利于抓住企业财务风险出现的症结根源,有利于找到到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规范企业经营。

(三)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是消除企业财务隐患的有效措施

建设良好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会有效对企业经营存在的风险进行预报,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探求更加积极的企业发展策略。能够将企业的财务风险降低到最低指数,防患于未然,有利于推进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二、中小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构建

(一)参考数据标准,发现隐患。

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财务风险具有报警功能,当一定的财务安全隐患出现苗头时,财务预警系统就会警觉,对异常情况发出信号。对我国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困境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发现中小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企业融资形成企业财务风险。由于企业经营效益不高,企业收入与企业支出严重失调,融资没有发挥实效,最终导致企业负债沉重,企业财务严重紧张。企业正常运营的现金不足。由于企业现金储备不足,企业不能及时支付各种负债,最终造成利息成本升高,这也是造成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中小企业在建设本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时必须,把融资风险与现金风险考虑进去,要确立相关的预报标准,考虑周全,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做到早发现,并结合以往的经验做出正确的判断分析,及早处理。

(二)结合企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对财务隐患进行确认。

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负债严重是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设立,要把各项指标标准落实清楚,包括与企业相关的债务数据指标等,唯有这样才能依据明确的数据指标确定企业财务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要尽一切可能保障企业实现正收益。在金融危机频发的市场经济中,建设良好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有利于提升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以各项指标为依据,会有效抑制企业发生债务风险。中小企业的领导层要善于考察市场,在同行中进行比较,确立正确的核心指标,对于财务隐患进行重点研究。核心指标内容要涵盖全面,具体涉及企业的经营实力、规划前景、现金储备量、负债偿还力等。不能盲目地以指标数据为依据就直接确定企业财务存在风险隐患,必须将相关数据与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有效结合起来,才能认定企业财务风险是否真的存在。

(三)对企业财务隐患进行综合分析,出台应对措施

财务预警系统对于侦查企业财务安全风险具有极高的灵敏性。它的建立具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而且操作起来简单方便。企业财务预警系统以企业内控机制为构建轮廓,高效率的企业内控机制与良好的企业文化为企业预警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基础保障。优化企业管理结构、提升企业员工的素质是企业预警系统得以顺利建设的有利条件,同时完善的监管措施与问题反馈制度都是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建立的后盾基础。通过严格观察财务预警核心标准能够有效对企业财务异常现象进行有效监控,对于出现的异常隐患无论大小,无论受否会对企业经营发展造成威胁,都必须认真对待。要对财务安全隐患进行多维度分析,并积极出台针对性举措,将企业财务安全隐患彻底清除。

(四)强化企业财务内控机制,保障企业财务预警系统顺利运作

企业内部信息是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建立的主要根据,因此强化企业财务内控机制有利于保障企业财务预警系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只有保障各项信息的真实性,才能保障企业财务预警发挥效能的准确性。这样才会提高企业对财务风险防范的力度与成效,才会真正抓住问题的本质,有利于规划企业的下一步经营发展。

(五)要提高财务预警系统的效率,必须将定量指标和定性研究相联系

企业财务报告是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核心标准确立的重要依据,结合财务报告中的数据标准进行细致分析是非常必要的。但现实情况是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数据不够全面,很难把企业的财务风险整体性全部暴露出来。所以对中小企业财务定量指标进行研究时要立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与定性研究相联系,如此才会严密周全,减少疏漏。(作者单位: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莹.关于企业财务危杯预誉若干问题的思考[J].商业时代,2011(15)

篇8

关键词:小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关系型贷款

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率、提升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大有雨后春笋之势。然而在其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融资难、贷款难的瓶颈。银行贷款作为中小企业主要融资来源,其可获性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其中银行资产规模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影响成为很多文献研究的重要内容。

1、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困难的原因和关系型贷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部分中小企业只能是寄希望于从银行取得贷款。从银行获得贷款也是最难突破的瓶颈。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有:

(1)中小企业自身特点问题。商业银行对企业贷款一般是根据其提供的担保或抵押而决定的。中小企业资产较少、规模小、底子薄、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因此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有着较高的倒闭率。中小企业的抵押物少并很难取得担保,想要从银行取得担保贷款和抵押贷款是非常困难的。

(2)商业银行惜贷心理。目前银行贷款依然是我国金融市场的主要间接融资方式。对中小企业放贷存在较高的风险,加上现行体制下银行的收益和风险存在严重的不对称问题,所以商业银行往往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缺少积极性。随着银监会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严格监管和银行体制的不断改革,商业银行为了尽可能的防范和规避风险,产生了宁可少贷款也不愿意承担更高风险的惜贷心理。

(3)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很难获得完全的信息,使得各类型企业之间存在着普遍的信息不对称。银行通常是通过财务报表来获得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的,包括企业的资产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尽管这些信息可以可靠的计量,但是中小企业为了获得银行贷款存在着财务报表造假问题,因此信息的可靠程度有限。除了财务报表反映的生产经营信息外,还有经营者个人素质、品行、经营能力等有关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与中小企业未来的成长壮大息息相关。然而这些软信息很难有限的观测和计量,银行可能付出较高的成本才能获得,产生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关系型贷款指银行基于通过长期和多种渠道的接触所积累的关于借款企业及其业主的相关信息而做出的贷款。这些信息除不仅涉及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还包含了许多有关企业行为、信誉和经营者个人品行的信息。关系型贷款不完全依赖中小企业提供合格的财务信息和抵押资产来发放贷款,因此在传统的中小企业贷款中被大量使用。目前,我国正处在金融发展的早期、资本市场不健全,同时中小企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发展关系型贷款来缓解由于银企间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融资难题。

2、中小企业信贷小银行与大银行比较优势分析

本文大银行指四大国有银行和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等都属于小银行。下面就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和关系型贷款分析小银行的比较优势。

(1)国有商业银行缺乏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的激励机制。大银行在提供贷款时一般需要抵押或担保,而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固定资产少、抵押物不足,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资产用于贷款抵押难度较大,所以很难从大银行取得抵押贷款。由于中小企业获得担保的条件较为严格,获得银行担保贷款难度也很大。因此大银行更倾向于服务大中型的国有企业。与大银行不同的是,小银行很难在与大银行服务大中型企业的业务竞争中占有优势。因此小银行有服务于中小企业的激励,使为中小企业提供不完全依赖抵押或担保的贷款产生了可能。

(2)小银行具有与客户地域联系密切、熟悉客户资信与经营状况的优势,可以较好的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小银行一般是地区性金融机构,长期的区域性经营使其与本地客户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对本地客户的经营状况、资本、信用等情况十分了解。与之相反,大型金融机构一般不具有这一优势。一方面,大银行地方的设置的分支机构有限使之较难了解本地客户特点,并且设置较多的分支机构,由于其人事上的变动,不便于银行增进对当地企业的了解。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经营缺乏透明度,企业的信息往往具有隐蔽性,即使大银行的分支机构管理人员能了解此地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由于大银行的机构并非扁平化设置,使得传递信息的时效性不高。

(3)小银行在关系型贷款中的存在优势。面对不同种类的信息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在搜集和处理的效率上有很大的差别。大银行在机构设置严密、分工明确,程序化和专业化操作使其在提供抵押担保型贷款时存在着优势。然而在向中小企业提供关系型贷款时,过长的链条使得大银行在处理软信息时产生很高的成本。小银行多为地方性银行,机构设置简单,可以在与地方中小企业的长期联系中不断积累从企业财务报表中无法获得的信息。可见,小银行扁平化的组织机构设置有利于在获取中小企业软信息的基础上提供关系型贷款,更有效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控制存在问题解决办法

0引言

众所周知前国内中小企业的的企业财务管理控制制度型同虚设,在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中,均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都是以业务领先而财务仅是记账的一个过程,财务管理思想僵化落后,致使企业管理仅限于生产经营的业务管理格局,企业财务管理监督核算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致使不少中小企业会计账目不清,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营私舞弊、违法乱纪的现象时有发生;从国家角度企业设置账外账,弄虚作假,造成虚盈实亏损失了大量税源,从企业角度因财务管理混乱造成经营层面反映获有不少盈利但财务角度却是亏损,资产流失严重等。促进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规范化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要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首先必须先强化企业决策人的思想观念,同时加强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增强财会人员责任监督意识。以内部控制制度来规范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断提高员工法律意识。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状况,搞好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

1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管理工作基础薄弱:①对现金管理疏忽、坐支现象严重、频繁进行现金购销货物、借用银行账户、个人借款长期挂账而不清理的现象屡见不鲜。企业资金使用未做计划安排,却盲目大量生产或购置实物资产无谓占用经营资金,致使当经营急需资金时却陷入财务困境。②应收账款未进行任何管理,无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而形成呆账、坏账,清收工作无人跟进应收账款周转率较低,资金回拢缓慢造成资金链紧张,坏账、呆账给企业造成大量利润流失。③存货失控无盘点制度,造成呆滞库存商品未及时变现。很多中小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收入的数倍,原因是生产与销售未进行有效配比,而销售发生时却无法及时回拢资金,财务管理极为混乱,白条抵库、质次价高同时也给部分人员有了可趁之机,如我所知道的一家电脑销售企业因应收账款及存货管理不善,使近100万元的应收账款因时间太长而无法全额收回,部分往来客户也因其公司管理不善而关闭,存货商品中近30万元的库存有账无实,给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失,而这公司负责人对此情况却显示得异常无奈不知该如何加强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多数中小企业中无内部控制制度或不够全面,没有覆盖企业的所有部门及环节,没有渗透到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财务人员未从管理角度出发使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极为严重。成本费用核算不实,控制不严,管理体系不健全。在成本费用管理过程中,往往片面核算产品毛利,疏忽各项费用支出,成本核算缺乏真实准确的数据资料,企业内部缺乏科学有效的成本费用管理体系,企业在没有上述有效财务数据支撑的情况下,所做出的经营决策均属“拍脑袋决策”。

各中小企业均未设产审计部门或是职现人员。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监督部分。部分企业即使设有内审机构,其职能也被严重弱化,行同虚设,不能正确评价财务会计信息及各级管理部门的绩效。于是,各级管理部门更加有恃无恐,趁机钻了内部控制的空子。另外,内部审计机构职能的发挥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负责人的主观意愿。

2解决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办法

中小企业属数量多,规模小,业务性质特点各有不同,建立一套适合自己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应强化企业所有者的管理思想,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再者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组织结构,形成各部门各岗位之间分工、协调、制约和监督机制。这样环环相扣必然会堵塞或有效的减少漏洞减少违法违纪现象,防止贪污盗窃行为及各种舞弊行为的发生,必然会使企业走上规范运作,持续、高效的健康发展之路。

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形成内控体系:①建立内控机制,对业务环节分工时,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业务的全过程,而必须由各部门及人员共同参与,并且与之衔接的部门能自动地对前面已完成工作进行正确性检查。该内控机制由适当授权、责任分工、逐步控制、独立检查等环节组成。②完善实物资产控制制度建立资产月度全面盘点,日常随机抽盘制度,做到账实相符;严格控制对实物资产的接触人员,以减少资产的损失;还可以安排专职人员或设产专门的部门来实施内部控制、监督和评价,提出建议,督促各个内控环节不断改进控制,增强规范内控制度与有效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使企业各环节部门人员融入到管理体系中去。

切实完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设计原则:①政策刚性原则。中小企业内控制度的设计必须首先符合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然后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财务管理的要求进行设计。②账、钱、物分管原则。从目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来看,严格贯彻账、钱、物分管原则是内控制度设计的重中之重。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要按照既定的程序和手续办理,多人经手,共同负责,努力克服货币资金、财产物资及有关账簿的管理混乱现象,防止企业资产的流失。③努力做到责权利结合,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企业各级管理部门和人员必须明确各自的职能和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可以把财务指标落实到单位和个人(采取直线制组织结构的指标可直接落实到个人),并赋予财务管理责任人相应的管理权限,根据履行职责的情况在年末进行考评,依据考评结果,分别给予物质、精神奖励或处罚。对于履行职责差的人员,一定要有追究责任的过程。④加强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对企业最高领导层负责,并保持相对独立性与权威性。企业通过内部审计制度对各级管理层的财务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包括企业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情况、经营目标的完成情况、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各级管理人员的绩效、内控环节的协调情况等。内部审计机构的组成人员应该由企业最高层直接聘任,让业务能力强、思想素质高、敢说真话、敢于坚持原则的员工从事内部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篇10

中小企业的定义有很多,不同国家和地域对其界定也不一样。中小企业通常是指企业经营规模、员工人数及营业额较小的企业。中小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中小企业覆盖社会经济的生产、流通、消费等的各个领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根据经营状况,中小企业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1规模较小,组织机构简单

中小企业的首要特点即是规模较小,组织机构简单。中小企业往往是一家一户发展起来的,投资较少,员工数量少,组织机构简单。中小企业主要围绕经营内容来进行人员配置,许多中小企业的老板也是员工,既是投资者又是经营管理者。中小企业的简单组织机构决定了其人员配置效率较高,工作岗位基本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与企业工作效率紧密相连,员工对企业的贡献也容易评判。中小企业的小规模特点使其在发展经营中具有决策迅速、执行效率高、市场反馈迅速等方面的优势,但也决定了其存在经营理念受管理层素质限制、管理方式粗放、人力资源有限、忽视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1.2灵活性强,发展潜力大

也正因为规模小的特点,中小企业的灵活性很强。中小企业的经营范围、经营内容、经营场所都可以基于经营状况和市场竞争来调整,及时改善经营状况。而灵活性强则保证了中小企业的生存能力,在与大型企业竞争和激烈的市场考验之下,经营的灵活性就非常重要。基于中小企业的灵活性特点,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有着非常大的潜力。许多大型企业是中小企业在经营得以迅速发展,规模扩大之后转型而来的。浙江名企娃哈哈集团,即是一个最初只有三个人的小型校办工厂,在“创始人宗庆后的领导下,现已发展成为一家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食品饮料企业集团,成为中国最大、全球领先的的饮料生产企业”。娃哈哈集团的发展历程可以作为中小企业巨大发展潜力的典型案例。

1.3数量较多,分布范围广

中小企业的数量众多,且分布广泛。中小企业是大型企业的雏形,但是数量上要比大型企业多得多。中小企业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经营内容也是多种多样,能够满足消费者各种各样的消费需求,为企业发展赢得市场和机遇。从行业来看,无论是传统的餐饮住宿、建筑安装,还是新兴的网络科技、智能技术,中小企业都在各自行业里担当着自己的角色。从分布地域上来看,无论是繁华都市还是穷乡僻壤,中小企业总能生存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以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为例,许多地方几乎是家家户户办厂,中小企业林立对浙江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

中小企业由于本身特点限制,在经营管理中注重企业生产效率和企业的产值,对企业管理和经营更加注重经济效益。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长期处于附属地位,经常遭遇忽视。分析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中小企业更好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2.1领导层忽视文化建设的意义

中小企业的小规模特点,决定了在企业管理上存在许多弊端。首先在企业管理层的人员安排上,中小企业很难有实力去人力资源市场上招募顶尖管理人才。而许多中小企业是家族式的企业,管理者也是本人或关联亲属,这就决定了中小企业的管理层素质良莠不齐。在中小企业早期的创业和积累过程中,创始人或单干或与亲属一起,凭借着勤劳吃苦,往往能够使中小企业保持较高生产效率,但是随着企业发展,若管理者还是以前的经营管理模式就会限制企业的发展。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中小企业领导层往往忽视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看不到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企业竞争力的积极影响。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2.2经费投入有限

经费投入是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保障。中小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占用企业的生产资源。许多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困难,主要原因在于经费投入有限,企业文化活动难以开展。一些中小企业虽然在进行文化建设活动,但也是流于形式的象征性管理手段,在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中以省钱为首要任务。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从根本上说还是中小企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中小企业管理层存在不够重视的经营管理思想。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长远意义重大。在这个层面上看,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经费不应该算在企业支出里,而应该看做是企业再生产的投入里。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短期效果是改善企业内部的组织文化和员工工作氛围,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期效果是改善企业的管理模式,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2.3文化建设活动流于形式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理念很重要。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是一个系统的有机整体,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有些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确实在进行,不过许多文化建设活动流于形式。比如有些中小企业会在醒目处张贴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宣传材料,企业墙壁上涂上一些鼓足干劲的口号标语等,内容会涉及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立志口号等。这些也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是企业制度文化,但是对于真正的中小企业文化建设来说只是流于形式的宣传而已。这种形式的中小企业文化应付相关部门检查和参观还行,但是对企业员工来说意义不大。中小企业文化建设首要目标应是营造企业的“家”文化,凝聚员工,进而产生企业的良好氛围,提高企业工作效率,最终达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3中小企业文化建设良性发展对策探讨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会对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企业向心力有负面影响,长远来看则会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进行思考,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去完善,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以企业文化建设来推动企业产业转型和升级,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3.1加强领导层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增加经费投入

中小企业的管理与企业的发展不协调,企业发展了但是管理者往往还固守着创业初期的一些管理方式和管理思维,存在不同程度的粗放式管理和僵化式管理。但是中小企业管理层拥有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权,决定着企业资源的分配。要实现中小企业的企业绩效提升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强,促进企业转型,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还在于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加强企业管理层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增加经费投入,落实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经费保障,才能真正有效地推动中小企业文化建设活动。

3.2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本,调动员工参与积极性

人才资源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最重要资源。中小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开展文化建设活动,根据员工最基本的需求和最渴望的激励措施来安排企业文化活动,以员工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开展。在中小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中,还要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重视,从而激发企业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会直接改善企业中的工作氛围,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企业人力资源吸引力的不足,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以人为本的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积极作用。

3.3以地域或行业为纽带创立共同的企业文化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受到自身实力的限制,文化建设的影响力有限。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单单依靠中小企业本身还不够,企业文化建设还应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以地域或行业为纽带创立共同的企业文化。当前在企业管理领域有一个比较热门的概念叫“产业集群”,1990年迈克•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首先提出用产业集群(IndustrialCluster)一词,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以浙江为例,许多中小企业以地域为纽带形成了同一产业或密切相关产业,浙江省政府因地制宜确定了萧山化纤纺织产业集群、绍兴县纺织产业集群、海宁皮革制品产业集群、义乌饰品产业集群、黄岩模具产业集群等42个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因地制宜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使企业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着眼点要高,借助地域或行业打造更高平台的企业文化影响力,直接提升员工的自豪感和企业的外部影响力。

3.4依托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

篇11

1. 整体经营环境不容乐观,行业竞争持续加剧。复杂的经营环境是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调查显示,近六成企业主对当前的经济环境持悲观态度,67%的企业主不否定目前已经出现“倒闭潮”。另外,企业主还表现出对政策环境的担忧:88%的企业表示所在行业的税收负担较重,有41%的企业表示人民币持续升值给所在行业带来比较大的负面影响。此外,70%的受访企业认为行业内竞争是影响行业发展的首要因素。

2. 营业额上升,利润并未随之上升。营业额上升主要源于产品销量的增加而非产品涨价,有69%的受访企业的产品销量在2011年得到增长,与此同时仅有33%的受访企业在2011年提高了主要产品的平均销售价格,其中工业品及相关服务业在提高产品售价上显得更加谨慎。

3. 劳动力和生产成本上升是导致企业净利润增幅收窄的主要原因。41%的受访企业认为影响企业净利润的首要因素是不断攀升的劳动力成本,其次是不断增加的各项生产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受访企业认为这两大因素会继续对其未来的利润构成威胁。

4. 企业主较看好2012年经营状况,且与行业发展相比他们更看好自身企业的发展。相比2011年,企业主的信心正在恢复,更多的被访者表示比较看好企业在2012年的经营表现。这种信心还体现在企业主对自身企业的发展预期好于行业整体,一部分企业主甚至在不看好其所在行业总体运行状况的前提下,仍然对自身企业的经营表示乐观。

此外,受访企业表示会在2012年扩大投资和招工规模,这一现象也可以说明中小企业用更加积极、平和的心态应对挑战。

5. 各行业之间差异明显,专业服务业最具发展潜力。从经营状况来看,工业品及相关服务业形势最为严峻,经营状况连续两年最差。这类企业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更大,资金缺口问题更加突出。同时由于更加激烈的行业竞争,它们对提高产品售价非常谨慎。

从盈利状况来看,消费品及相关服务业的盈利状况最好。它们中有更多企业在产品销量和价格上都有所提升,同时在工资支出和原材料成本支出上压力相对较小。凭借其较好的盈利状况,该行业在技术和产品创新方面的投入更为积极。

专业服务业整体盈利状况虽然不及消费品及相关服务业,但其净利润增长幅度是最大的,它们中有更多的受访企业对2012年总体经营状况持乐观态度,并且会进一步扩大投资和招工规模,这说明专业服务业的发展潜力更大。

6. 企业经营面临转型挑战与资金压力。有42%的受访企业表示已经经历过转型,还未转型的企业中也有高达51%的企业表示未来准备转型。在确定转型方向时,进行产品升级是更多企业的选择。

中小企业同时还饱受资金缺口所带来的压力。自2010年以来,央行5次加息,8次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严峻程度超过2008年。并且这种状况还将延续:2012年仍会有将近八成的受访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资金缺口,其中16%的受访企业资金缺口达30%以上。银行贷款或亲朋好友借款是主要的融资渠道,企业规模越大使用银行贷款的比例越高。

篇12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成本;成本核算;会计制度

一、前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走上正常化,各行各业的中小企业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如何才能够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让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是所有中小企业管理者都非常重视的问题。在中小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成本核算不仅有利于企业管理者深入了解资源消耗的真实状况,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现有资源分配的科学性,从而在不影响生产质量的基础上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润。因此,在日后的经营管理工作中,中小企业管理者需要积极的投身到对会计成本核算问题的解决工作中,以此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

二、中小企业的概念与特点

1.中小企业的概念

值得一提的是,中小企业的定义是一个相对存在的概念,通常情况下,我们需要按照企业的经营资本、经营销售现状以及人力资源数量来作为判断是否是中小企业的指标。此外,为了确保判断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还要考虑到企业所处的行业性质。

2.中小企业的特点

(1)企业数量多,生产规模小

截止到目前为止,中小企业占据了我国总企业数量的九成以上,占有了绝对的优势。然而,由于中小企业的经营与生产规模较小,且可用于抵押融资的物品较少,因此在扩大经营规模与增加业务种类上表现的非常困难。此外,中小企业在创新技术与开发人力资源时也缺少应有的资金支持,从而导致其很难凭借自己的力量来发展壮大。

(2)多数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

中小企业的经营业务虽然种类繁多,但由于行业市场竞争太过于激烈,导致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只能处于夹缝中求生存的经营状态。如今,国内中小企业的经营范围仍然集中在服务业、农业、生产业、批发零售业以及运输业等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业当中。

(3)经营方式灵活

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小,在科学经营的状态下,中小企业能够投入较少的成本,即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表现出了超强的行业适应能力。即使是在市场经济环境出现较大动荡时,中小企业也可以快速的摸清市场的经济脉搏,在不受到重大损失的前提下迅速转变经营模式,降低被市场所淘汰的风险。

(4)竞争能力较较弱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和社会原因,其融资渠道比较匮乏,在绝大多数时候只能够依靠间接融资或内部集资的方式来扩大经营规模。因此,一旦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情况,那么就很容易引发企业破产等无法挽救的恶劣结局。

三、企业会计成本与成本核算概述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是由多项内容所共同组成的,不仅要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同时还要结合企业当前的经营现状来制定出产品价格、经营方向、费用支出以及项目开发等方面的内容,以此来调整企业未来的经营方向与管理模式,确保企业能够顺利收回经营成本。其次,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可以全方位且深入的考察企业现阶段的生产与经营状况,准确计算出成本支出与利润所得之间的比值,同时将企业的盈利能力估算出来。最后,会计成本核算可以帮助企业判断财务状况是否处于正常范围内,将企业在现阶段所应承受的经营风险呈现出来,同时制定出有效的风险规避与解决方案。此外,会计成本核算还可以将企业现阶段的收入状况,资金使用状况提供给管理者,帮助其准确的做出经营决策判断,以此来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收益的作用。

四、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成本指的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可用货币进行计量的利润代价,而成本核算所指的即为运用货币来计算企业内部各类经济资源的实际价值与消耗情况,会计成本核算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首先,会计成本核算可以为中小企业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在现有的基础之上促进绿色低碳节约经济的实现,将企业资源的实用性价值最大化的发挥出来,确保其能够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得以更加顺利的发展。

其次,会计成本核算同中小企业经营战略的顺利实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性。纵观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来看,企业经营产品的性价比决定了企业在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换言之,企业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成本核算,才能够对经营产品的成本支出展开全方位的控制,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最大化的减少经营成本,实现中小企业在行业中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最后,会计成本核算关乎到中小企业经营成果的科学化分配。企业经营成果所指的是扣除成本费用的财务收入所得,其中能够对经营成果带来直接性影响的要数财务收入与成本费用这两个方面。在具体的会计管理工作中,财务收入核算工作要相对简单,但成本费用的核算却需要经历比较繁琐的环节,如若在核算的过程中出现了方法错误,那么就会导致成本的变化,继而对企业利润所得的真实性带来间接性的影响。

五、中小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内容不够完善

我国有相当多一部分中小企业在开展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着内容不完善的情况,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与管理人员将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有形资产的成本核算工作中,却忽略掉了同样重要的人力资源、土地资源以及智力资源等相关无形资产的成本核算,例如扩建厂房面积所需要的土地资源等。除此之外,在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知识资源成为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保证,国家政府也针对此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企业在开展会计成本核算的工作当中需要将知识资源也考虑在内。事实上,很多中小企业虽然也在响应国家号召,将知识资源看作是一种成本影响因素,但是却将其简单化的归入到企业无形资产的范围内,在核算方法的制定上也表现的不够严谨,从而很难达到国家政府所制定出来的要求规定。

2.中小企业管理者缺少正确的工作理念

在市场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环境下,中小企业在完成经管工作任务的同时,主要关注的只是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环节,并没有对会计成本的核算管理给予应有的重视,从而对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外,在进入到会计成本核算的管理阶段后,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都并不具备一套完善的核算管理制度,企业内部的核算人员只能凭借个人经验来选择核算方法,难以保证核算结果的准确性。除此之外,也正是由于核算数据同真实状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误差,从而也就导致了中小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出现错误。

3.企业缺少高水平的成本核算人才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中,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就代表着人力资源的竞争,中小企业如果想要提高会计成本的核算水平,首先需要完成的一项任务即为培养出一支高水平的会计管理人员团队。然而,在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成本核算大多数由企业财务部门中的记账人员来兼任负责,由于其并不具备专业化的核算技术,从而也就难以保证核算结果的准确性。此外,会计成本的核算工作需要有大量的专业技术作为基础支持,但由于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小,为了不增加经营成本,对人才所给予的福利待遇也比较薄弱,无法将社会中的高素质人才吸引到企业中来。在这种人才高度匮乏的状态中,中小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会表现的非常守旧,无法较好的适应由国家政府所颁布的各项政策法规。

4.会计成本核算方法选择不当

首先,伴随着国内行业市场竞争环境的不断严峻,绝大多数的行业都开始从之前的劳动密集型市场中逐渐的转移到以科技为代表的市场经济中,从而更加的重视客户的实际需求。此外,由于中小企业经营性质的特殊性,很多中小企业为了减少成本支出,没有引进相关技术,仍然在采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分布式成本核算方法,根本无法较好的适应当前市场环境下的发展需求。

其次,国家的发展促进了各行各业生产水平的快速提高,现代企业需要承担更多的经营与生产费用,这部分费用在企业的经营成本中占据了非常高的比重。在此种形势下,中小企业如果仍然按照之前的比例来对人力资源的薪酬待遇来进行分配,那么势必会流失掉许多优秀的人才。

六、解决中小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问题的相关措施

1.提高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科学性

首先,中小企业需要从根本上认识到无形资产核算的重要性。在日后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中,核算人员要针对企业内部的无形资产展开科学化分类,同时运用合理化的方法来将无形资产融入到企业的经营成本中。其次,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还要加大对知识成本的核算力度,充分发挥出知识资源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实用性价值,在尽可能达到国家要求标准的前提下,为中小企业的知识成本核算创造出而更多的有利条件。最后,当中小企业在开展核算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将周边环境也纳入到核算体系内,增强核算人员环保意识的同时扩大绿色经营理念的辐射范围,让中小企业可以在行业当中得以更好的发展。

2.强化中小企业管理者的成本核算意识

中小企业的管理者需要不断进行学习和相关培训,提高自身对成本核算工作的理解程度,运用专业知识来为企业选择更为恰当的运用模式,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让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还要将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巧妙的融入到各个生产与销售环节当中,让核算人员认识到自己所应肩负的重要责任,从而拿出更多的精力来投入到日后的成本核算工作当中。

3.积极引进并培养高素质人才

伴随着行业市场竞争环境的愈发激烈,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了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了有效提高会计成本核算的整体水平,中小企业管理者需要整合一切资源来组建一支技术过硬的成本核算团队。首先,中小企业要在社会中招贤纳士,聘请专业人才来为财务部门注入新鲜血液,利用他们的专业技术来提高企业内部的成本核算意识。其次,中小企业管理者还要加大对内部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力度,为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提供免费深造的学习机会,从中挑选出几名优秀人才来单独进行骨干人员的培养。

4.灵活运用核算方法,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

事实上,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管理者需要结合自身的经营现状来灵活的选择核算方法,以此来达到最佳的成本核算效果。在选择成本核算方法的过程中,核算人员需要优先考虑到核算方法的优势与缺点,将核算成本控制在最低的范围内,同时保证核算结果的准确性。此外,当核算方法被最终确定以后,核算人员还要通过专业技术来简化核算流程,将比较复杂的会计成本转变为能够付诸于行动的简化内容,以此来提高会计成本的核算效率。

参考文献:

[1]吕振华.浅议中小制造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J].会计师,2014(19):60-61.

[2]李青峰.加强供电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管理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24):191-192.

[3]张海辉.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的作用分析[J].商,2015(36):126.

[4]祁红.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13):2.

篇13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

要想通过对中小企业进行融资的方式解决物流银行严重的存贷差问题需要先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有全面的了解。根据我国《贷款通则》中的相关规定,企业进行贷款的时候,银行所提供的贷款模式包括三种基本的类型,这三种类型非别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以及票据贴现。然而中小型企业的信用水平低,企业的人际资源和实际资产也很有限,商业活动中使用票据的次数也很少。这导致信用贷款、担保贷款以及票据贴现三种贷款都不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

1.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信息障碍。中小企业大多经营时间较短,且经营业务存在不稳定的态势,这导致中小企业的企业财务信息、管理信息以及经营状况存在很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而银行在对中小型企业进行贷款资格审核的时候,对于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信息尤为重视。两者之间因此产生了信息上的矛盾,是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障碍。

2.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不适宜银行担保机制。中小企业的融资对于银行来说属于高风险的信贷业务。为此,在传统的银行贷款业务中要求中小型的企业具备有效的担保或者固定资产的抵押。而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时间尚短,并不具备担保方的条件,并且大多中小型企业的物资和固定资产较少,一旦用于资金的抵押当中,企业的运行和经营状况会受到影响。如何改变创新银行对于中小型企业担保和抵押的方式,是改善银行和中小型企业合作关系的重要问题。

3.我国金融体制的限制。在我国的银行行业,国有的银行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储备客户,同时金融市场被我国四大银行所垄断,导致中小型企业在金融融资问题上的先天不足。我国高度集中和垄断性质的金融体制,在保证了国家对于金融市场的绝对力度之余也限制了金融行业的正常发展。金融机构在发展业务的时候,主要为国有大型企业进行服务,缺乏对于中小型企业的关照,所以我国金融体制的缺陷,是真正导致银行存贷差问题和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所在。

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的必要性上文已提,中小型企业在进行金融融资的时候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传统银行信贷业务所提供的贷款种类皆不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需要。所以,根据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针对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需要,在原有信贷业务的基础上开发和创新心的信贷业务是物流银行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的发展趋势。

1.市场经济对于中小型企业提出的要求。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加速了中小型企业的产生和衍化。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已经有经历了相当时间的一个过程,现有的中小型企业正处在企业和经营项目转型和深化的重要阶段,如何建立并完善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融资体系,对于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提高中小型企业的企业竞争力,淘汰落后产业实现我国经济体系的转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资金是中小型企业发展和转变的主要阻碍,中小型企业在转变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金的短板,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和业务的加强,转变对于中小型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对于我国金融服务领域的发展和开拓新的市场同样重要。

2.中小型企业自身转型提出的要求。近年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处在断的变化和发展的高速阶段,随着我过市场经济的推动,加入世界贸易大环境的步伐,以及金融市场的动荡。我国中小型企业承受了更多的压力,面临着更加残酷的竞争环境。为了寻求生存和发展,中小企业的转型工作势在必行,这对于中小企业和我国经济发展都有着长远的意义,但是经济实力的薄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转变。满足中小型企业的转型需求,根据中小型企业自身的特点创新金融服务的模式,也是中小型企业自身发展产生的需求。

3.中小型企业金融服务创新是银行拓展服务项目的大好时机。我国中小型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高,是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军。然而大多中小型企业从未从银行得到过资金支持,银行金融服务业务在此的发展潜力巨大。随着我国大型企业的自身融资渠道和方式的多元化,大型企业对于银行的依靠逐渐减弱,银行在大型企业身上获得效益越来越少,所以拓展新的金融业务,根据中小型企业融资的特点,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是提高银行收益的重要部分。

三、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的各种方式

1.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换平台。长久以来,由于我市场经济的体制还在发展,而中小型企业有普遍存在着信用评价较差的原因,我国中小型企业在进行金融融资的过程中,缺乏完善的担保和快速的资金拆借。对于中小型企业出现信用缺失的问题,银行虽然有设立相关的服务部门,但是缺乏一个有效的管理和运作机制和平台。大部分的小企业还处于创业阶段,公司规模较小,自身的资本实力相对较弱,管理水平相对较低,财务信息不健全,企业负债的能力有限,缺乏统一的信用评估机制及监督机制,没有建立起以企业资信档案为基础的信用制度。银行无法对中小型企业有一个切实可靠的认识,以至于无法做出对于中小型企业的信用评价,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工作难以为继。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易平台,使银行全面的了解企业的财务信息和经营状况,对放款的风险和收益有一个好的比较,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建立中小型企业信息档案的过程中,要注意材料的真实性,注意小型企业信息的采集范围和信息的涵盖内容,督促中小型企业规范自身的财务信息,提高银行信贷业务的效率,降低企业融资的成本。

2.改变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方式。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数量普遍较小,但是次数频繁。对此,银行要对中小企业进行备案和材料收集,在进行相关业务的时候予以借鉴。同时,改变放款与企业的做法,在中小型企业进行融资的时候,银行直接评价企业经营项目的盈利性,然后将资金用于支付和交易的过程中,款项不经过中小企业,能够大大提升资金借贷的安全性。在这基础上,适当的放宽对于中小企业的放宽标准。中小企业大多处在企业的创业和发展阶段。从实际情况上看,大多数的企业并没有很好的经营项目和财务信息,公司的固有财产很少,不具备申请担保基金的能力。并且,担保机构对于中小型企业的信用审核和放款限额的审核工作手续繁琐,而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往往时间很赶。所以中小企业在进行融资的时候就陷入了既不能通过资产抵押获得快速的资金,也不能通过信用评价体系获得一个好的信用评价。根据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制订多元化多种类的放款服务,为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和空间。

3.增加处理中小企业的专门部门,提高服务效率。对于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应该设立专门的机构,针对中小企业运作的特点,尽量降低信贷服务中的审核的时间,实现相关项目的专业化和标准化,既是,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降低成本,改善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对于中小型企业的信用评价,要采取以往信贷还款情况、企业经营项目盈利情况以及企业经营情况相结合的方式,更加注重对于中小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的调查,而非财务等软信息的掌握。通过对企业实际生产状况的调查,深入了解中下企业的运行模式和生产状况,形成具有中小企业特殊的信用评价体系。同时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进行跟踪和监控,加强信贷风险的预警力度,利用精细的管理方式,减少信贷的难度和减少借款的风险。

4.尝试新型的抵押担保模式。银行提供资金借贷的服务在根本上是为了实现银行的盈利目的。然而,中小企业在信贷评价中过差的信用评价,对于银行开展信贷业务增加了过多的风险。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一直很难改善。要实现业务的拓展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创新信贷业务的模式,根据国际信贷的经验,对资金的使用和企业经营关系做出调整,可以很好的解决信贷困难的问题。由于中小企业对于资金的借贷周期普遍较短,增加对于动产和生产资料的抵押申请,帮助中小企业尽可能的度过难关,是帮助中小企业良好发展的重要措施。对于多次合作中小企业进行材料和档案备案,根据合作情况提高对其的信用评价等级,延长授信期限等优惠政策,减少反复审核的程序。形成企业和银行间互利的经营模式。为此,笔者特别就现有的物流银行创新形式的信贷模式选择了两种进行说明:(1)垫付货款模式。所谓的垫付货款模式,即是前文提到的,在银行对中国小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时候,为了减少银行的风险,银行所提供的资金可以直接用于企业交易的支付行为,同时银行获得中小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货物的货权,在企业完成交易或者偿还贷款以后将货物的所有权归还企业。垫付货款模式可以用图1表示。在垫付贷款业务模式中,需要银行同物流公司进行合作。首先,为了降低贷款的风险银行需要判断企业经营项目的盈利情况和辨别货物的实际价值。而这些工作中的一部分任务已经超出了银行的业务覆盖的范围,为此,需要物流公司对货物的类型和价值进行记录和统计。再有,通常情况下,交易行为中的货物是处在不断流动当中国的,银行对于货物的监督力度,满足不了其变动的需要。为此,需要物流公司完善庞大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系统,对中小型企业的货物流通情况进行监督,控制货物的流向和安全,有效的减少银行饿风险。(2)融通仓业务模式。融通仓业务模式可以用图2表示。融通仓业务模式中“融”是指金融,“通”是指物资的流通,“仓”是指物流的仓储。融通仓的概念即是金融、仓储和流通的三者的统一管理和共同协调。可以说融通仓业务模式是对信贷业务在综合管理上的创新。融通仓业务模式是帮助中小企业实现融资的新型渠道,加大了中小企业交易过程中的资金流转,减少了企业交易的运行周期,为企业增加了收益。

篇14

一、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对我国企业经营的影响

国际贸易形式包括三大领域:对外商品交换、对外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文章特指“对外商品交换”。处于后危机时期,我国面向西方的各主要贸易大国在经济恢复上仍显乏力。这一现状不仅存在于美国,更是在欧盟国家中表现明显。在此背景下,对我国企业经营的影响可归纳为以下3个方面:

(一)海外市场萎缩

由2007年发生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为诱因,并于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在国际金融链条的传导下迅速影响到其它发达经济体。伴随着各国虚拟经济领域所累积的金融泡沫破灭的同时,实体经济领域因资金链条紧缩而以萎缩式再生产给予应对。从而,在广大国外民众普遍失业或收入下降的情况下,其市场购买力必然下降。这一现实困境,通过对我国企业生产订单的取消而表现出来。不难理解,2009年度东部沿海大量存在的外向型企业破产,便是对海外市场萎缩的回应。

(二)贸易壁垒增加

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奉为圭臬的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历来主张国际贸易自由化。然而,在面临国际金融危机下的国内经济困局,不约而同举起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旗帜。具体的表现便是,建立起以技术性壁垒为主导的进口规避机制。其中,以目前经常使用的“绿色壁垒”最为常见。包括:欧盟国家在国际航运领域中加收“碳排放税”,本身就体现为一种绿色壁垒形式。这样一来,我国传统出口的商品项目,则在诸多技术性壁垒的阻挡下难以进入他国市场中。

(三)汇率波动频繁

关于汇率的形成机制在学界仍有争议,从表象上看可理解为供求关系使然。在后危机时期,我国传统外贸合作伙伴国,都将提高人民汇率作为改善自身国内经济的着眼点之一。在此国际政治经济背景下,按标准计价显示人民币汇率已处于1∶6.2左右。不难看出,该比价与危机前的1:8来看,实则增大了国内企业的出口压力。如此情形下,我国企业历来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将淡然无存。更何况,我国当前劳动力成本正处于上升通道。由上可知,在国际分工、国际金融链条上,该影响将通过产品价值链来倒逼企业不断调整自身经营状况。

二、对倒逼作用的理解

处于后危机时期,诸多不确定市场扰动因素大量存在。相比较危机前,诸多轻工业产品的价格需求弹性比过去明显增加。在此背景下,必然通过价格机制的逆向传递,影响到上游制造业的资金回笼。从而,对我国制造业在经营方式上的倒逼作用便呈现出来。

(一)集约型生产模式取向的倒逼作用

在目前消费者对市场商品价格变动的敏感系数增加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应科学、合理的进行成本控制。成本控制的对象包括: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安排以及国外有关参照,我国应推动中小型制造企业走产业集群的集约化生产道路。中小型制造企业,承担着市场轻工业产品的主要供给任务。在产权严格封闭的制度优势下,它们能及时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调整产品生产结构。然而,传统松散的产品外包联系,已难以实现企业的成本优化控制。为此,根据技术关联导向展开产业集群的集约化生产模式,则成为经济转型的主要内容之一。

(二)产品低碳生产取向的倒逼作用

企业低碳生产模式不仅是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要求,也是企业本身在倒逼机制作用的历史选择。低碳生产包括在生产领域遵循节约、环保的原则要求,还体现为产品在原材料选取方面的低成本和绿色目标。为此,这一倒逼作用实则提高了中小型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要求。而这一点不论是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还是国家层面创新能力的增强,都将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我国制造类企业在价格信息通过价值链逆向传递的作用下,必须展开经营方式转型。具体表现在:集约型生产模式取向的经营转型、产品低碳生产取向的经营转型。

三、倒逼机制下企业经营转型的路径构建

结合以上阐述,针对企业经营转型的具体路径如下所述:

(一)政府主导下的产业集群构建

不难理解,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产业集群化路径,不仅能实现它们的技术互补,还能使它们获得客观的空间经济效益。然而,受到有限理性的影响,仅靠它们的利益驱动自主完成上述路径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各级政府应在区域规划、制度供给、监管等多个方面进行引导。从而,实施政府主导下的产业集群构建。这里,政府主管部门应把握这样几个原则:(1)在区域规划中,应遵循市场指向的空间选址原则;(2)制度供给主要通过税收设计来实现,应规避重复收税这一制度缺陷;(3)监管的目的在于维持产业内部的能量交换次序,应通过“声誉约束机制”来控制部分制造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

(二)市场导向下的产能合理化

针对我国目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环境,以及后危机时期国内、国际市场需求特征,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应针对市场产品需求状况有弹性的确定产能水平。其中,应建立生产工艺编制与财务资金预算的联动机制。由生产工艺编制人员根据具体产能水平,进行前期资金需求的毛预算。在此基础上,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根据企业资金存量与流量情况做出最终的资金预算决策。这里应注意这样两点:(1)财务人员应全面监管资金配置过程;(2)在资金预算中应设立资金追加机制,防止上游生产要素的价格变动。在此基础上,我国制造业便能在产能的合理控制下,完成对生产成本的优化控制。

(三)第三方导向下的流通成本控制合理使用

3PL主要是针对控制制造企业的运输成本。将诸多流通环节的业务外包给3PL,已成为目前制造类型企业经营运作的选择。3PL作为社会物流,较易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在此背景下,便能降低中小型制造企业的物流运输成本。同时,以契约形式的外包能产生一种稳定的合作关系。即:当其与某3PL企业保持长期合作时,该3PL企业将通过自身经营网络,主动根据中小型制造企业的需求向上游原材料供应商要货。这样一来,就增强了中小型制造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应对能力。在此基础上,我国制造业的整体流通成本,以及市场适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四)客户关系管理下的逆向供应链建设强化逆向供应链管理,能改善制造企业与价值链上“中间商”和“终端消费者”的公共关系。根据市场营销学理论不难理解,公共关系(客户关系)的改善,将提升制造企业产品的品牌忠诚度。为此,企业在开展客户关系管理时,以区县为单位、以3PL为商流载体,来开展逆向供应链的运作和管理。在这里需要把握这样几个原则:(1)应通过下游中间商的协助在完成。如,由下游中间商的营销网点或其它部分,来完成对商品的回收。(2)正向与逆向供应链在线路设计上不应重叠。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工作,我国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将呈现出明显的优化效果。国家拉动内需的战略安排,为制造类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然而,如何正确的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期,我国制造类企业(轻工业)不仅需要从生产领域进行经营转型,还需从流通领域和客户管理中来开展转型工作。

四、当前企业经营转型中应关注的问题

不难看出,文章在探讨企业经营转型着重指向中小企业。众所周知,中小企业作为高科技企业、创新型企业的主要类型,其不仅支撑着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还担负着提升我国外贸出口竞争力的重任。为此,笔者最后再针对现阶段的经营转型进行反思。

(一)资金融通问题

中小企业转变经营方式,面临着提升资本有机构成的要求。伴随着企业C/V比值的逐步提高,意味着企业的固定资产购置需求日益迫切。在其利润资本化进程依然缓慢的现状下,寻求外源性资金供给便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然而,针对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仍显狭窄;并且在当下金融宏观环境紧缩态势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应成为学界和业界的共识。为此,我国金融机构需要在金融创新驱动下,来切实解决这一历史课题。

(二)技术帮扶问题

中小企业转变经营方式在于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从而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从“产出/投入”比值来看,则体现为等量资金投入获得比以往更多的收益。若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便须展开企业范围内的技术改造。包括:增强员工岗位技能的培训,以及先进生产技术、理念的引入。而这一切都须建立在各级政府的帮扶之下,才能圆满解决。笔者调查发现,不仅是用工问题困扰着企业,而且具备高技能水平的人才在企业里也相当稀缺。从而,政府应在这方面下工夫。

(三)政策扶持问题

从当前政府的制度安排来看,对于中小企业都制定出了扶持政策。包括:创新基金的设立、针对小微企业税收的减免等。然而,政府在政策制定上还应从促进它们形成造血功能着手。如,建立产、学、研一条龙的合作机制,则是政府扶持中小企业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而建立该载体,需要植根于政府所构建的长效机制中。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了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目前倒逼机制效果已经显现,各级政府应一此为契机切实推进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