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生态农业市场前景范文

生态农业市场前景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2:0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生态农业市场前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生态农业市场前景

篇1

关键词:生态保护区;生态农业;沼气;养猪+沼气+种魔芋模式;上站村;秦岭北麓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6-0014-03

1 引言

宝鸡市陈仓区地处陕西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内,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西端。全区现辖18镇、338个行政村、223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0万,其中农业人口50万;全区总面积2517km2,东西长119km,南北宽68km,耕地66.73万亩。其中,西部山区8镇有136个村、13.6万人,面积1584km2,占全区总面积的61.4%。全区有7.5万贫困人口,其中西部山区有5.7万贫困人口。

自从20世纪末实行封山育林后,该区的植被得到很快恢复,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随着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该区居民以采药、放牧、伐木等直接依赖自然资源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受到制约,急需引进新的生产模式。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平衡,保进人与环境的和谐,提高生态功能保护区内的农民的生活质量,当地政府启动了“绿色、环保、循环”秦岭北麓生态保护项目,采取公司+基地+学校+农户+市场的运作模式, 希望在该区发现和发展一些新的农业产业,以提高当地政府、企业和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善生态保护。

“绿色、环保、循环”秦岭北麓生态保护项目选择在溪镇上站村实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部分师生提供技术支持。该项目在上站村采取“养猪+种魔芋+沼气”的生态农业模式,以建沼气池作为纽带,带动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发展。沼气池可存下人畜粪尿,解决农村面源污染,又可生产沼气用于村民烧火做饭,减少森林的砍伐。沼液作为有机肥料施给农作物,减少或不用化肥的使用,生产出绿色农产品。农民有了沼气池后,可进行猪鸡的规模养殖,提高农民的收入。三者构成了一个生态农业循环系统,既可增加收入,节约开支,又能保护环境,不失为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作为此项目的参与者之一,下面谈谈上站村的生态农业建设。

2 选择生态农业模式的原因分析

上站村地处秦岭北麓山区,属半山区。北依渭河,是关中地区的黄土高坡,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土壤颜色为黄色,该村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秋多雨,冬春水少,有1509人,分为8个村民小组,有386户,耕地共1774亩。其中水流浇地1470亩,坡地204亩,人均耕地1.18亩。此外该村有林地2000亩,荒山6800亩。人地矛盾突出,经济欠发达,迫切需要实施该项目。

2.1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该村在封山育林之前,村民生活水平较高;自从封山育林以后,村民在山里采药、放牧、伐木等生产方式被禁止,当地主要的经济来源被切断,新的生产方式又没有到位,再加上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村民普遍反映生活比较困难。为了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发展经济的要求就显得非常迫切,这就需要一个好的经济项目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2.2环境保护的需要

实施封山育林,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因此在发展经济项目时要考虑到环境保护的需要。而养猪+沼气+种魔芋作为一种生态农业循环模式正好满足了保护环境的要求。

2.3缓解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该项目是为了缓解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而建立,因此必须遵循促进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既考虑到环境的保护,又考虑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此项目能兼顾二者的协调发展。

3 生态农业模式的效益分析

3.1 可节省燃料、电费、化肥支出

农户使用沼气做饭、炒菜及点灯照明,每户年节省燃料和电费开支约800元,利用沼液、沼渣施于农作物,每年可节省化肥350kg,减少化肥支出约400元,两项合计每个沼气用户年节支增收1200元;同时,魔芋的产出也具有直接的经济效益。

3.2 发展养殖种植业可增加农民收入

以沼气为纽带推动了农民发展养猪、养牛、养羊、养家禽业。据调查,沼气用户普遍增加养猪2头左右,以年出栏2批,每头获利200元计,每户年获利800元。同时,利用沼液、沼渣优质有机肥,调整了种植业结构,除了发展魔芋,还能发展反季节瓜菜和其它经济作物,增加了种植业收入。

3.3 减少森林资源消耗

据估算,不用沼气的农户1年生火做饭所用薪柴相当于能覆盖5亩地的植被。也就是说,在改用沼气后,1年可保护5亩地的山林不受砍伐。

3.4可治理生活垃圾污染

建设沼气池配套三改(改猪圈、改厕所、改厨房),禽畜圈养,治理面源污染。通过沼气工程建设,人畜粪尿自流进入沼气池,面源污染得到有效的治理和资源化再利用,形成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3.5 推动无公害农业生产发展

人畜粪尿经过沼气池厌氧发酵后的沼液、沼渣是优质有机肥,为发展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提供了大量的理想肥料,沼液、沼渣还有改良土壤、提高地力的效能。每个沼气池年产沼液、沼渣可达18t,可满足4亩作物的肥料需求。

4 “养猪+沼气+种魔芋”技术模式

4.1村民有能力出资建设

该计划项目为养猪(5头) + 沼气池(1个体积8m3) + 魔芋种植(667O合1亩)。以村民的现有经济实力,完全有可能建设。

此项目投入1年就可完成,共需投资23995元,其中由农户出资2700元,由项目申请方出资21295元。包括:沼气池建设费5145元,养猪成本9750元,魔芋成本3000元,专家指导费3000元,销售费用600元,项目监控费2000元,其他费用500元。

4.2村民种魔芋技术成熟

魔芋作为当地的传统产业,虽有一定的发展,但由于此产业对土地掠夺性强,因此发展受限制。但魔芋产业具有好市场前景,且投资少、见效快,适合农村发展。魔芋在当地已初具规模,经济效益较好,村民已掌握一定的种植技术。实施该项目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作指导,在技术上有强大支撑。魔芋的产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且绿色无公害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魔芋亩产可达10000K,产值达10000元,纯收入约为9000元。

4.3沼气池建设技术成熟

目前,农村进行“三改”提上日程,其中包括猪圈的改造,这对养猪和沼气池的新建提供了基础;沼气池的建设和生态农业循环系统的建设已取得多次成功,技术成熟。池型是8m3水压式沼气池,按照“三结合”的原则进行布局,即沼气池与圈舍和厕所相连通,使人畜粪便直接入池,常年存栏5头猪,常温发酵,全年正常运行,北方采用暖圈保温,使用寿命达到20a以上。户用沼气池的产气量与发酵温度有密切的关系,在北方能达到每年300m3左右。种植魔芋667O(合1亩),沼渣直接用作魔芋的有机肥料。

4.4建沼气池可保护生态

每个沼气池年节约薪柴1204K,约相当于保护0.22hO林地;1个沼气池年节约煤炭847K,折605K标煤,按1kg标煤减排二氧化碳2.644K计算,则每个沼气池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612K。按每kg标煤减排二氧化硫0.0224K计算,则每个沼气池年可减排二氧化硫13.6K。因此该项目对秦岭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5 魔芋生产基地和魔芋产业

5.1魔芋的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魔芋是一种很有开发前景的食品原料。目前,日本是魔芋消费最大的国家,常年缺口1万t精粉,需从中国、印尼进口。日本将成为我国魔芋原料及产品的主要外销市场。国际上魔芋的兴起也刚刚起步,美国食品医药局1989年通过了魔芋食品的注册,为魔芋食品打入美国市场扫除了障碍。欧洲人不种魔芋,但对魔芋的减肥保健功能很感兴趣,欧洲人已着手魔芋食品的研究和开发。可以相信,不久的将来魔芋的世界市场将非常巨大。

5.2魔芋种植易形成规模效应

魔芋(667O合1亩)单位总成本为1000元/667O,其中:①种苗费850元/667O;②肥料50元/667O;③农药100元/667O。如果实行绿色生产,则农药、化肥等开支可以省掉,而魔芋的亩产值可达10000元,产量也可达10000kg,规模效应显著。

由于魔芋的亩产量极为可观,按每家农户种1亩魔芋计算,上站村386户农民1年的魔芋产量可达386万kg,这已形成魔芋产业,为魔芋的深加工提供了原材料。

有了原材料作保证,魔芋可以种植加工系列化,形成产业链,有利于带动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推动民族经济的发展,形成民族产品优势品牌,壮大民族特色经济。

5.3关于发展魔芋产业的建议

组织村民生产魔芋相对容易,要把生产的魔芋卖出去就比较困难。在上站村形成魔芋产业基地的同时,当地政府应加强策划,在产品深加工及销售方面下功夫,以拉长魔芋产业的链条,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模式,提高魔芋产业的附加值。

(1)加大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剂量要严格控制,以减少对土壤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提高魔芋产品的技术含量, 打造绿色环保无公害的魔芋品牌。

(2)建议组建魔芋食品行业协会,以统筹安排魔芋生产、销售,统一经营国际、国内市场。

(3)引进深加工的企业,增加魔芋的工业附加值,扩大销路。

(4)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在政府网站上免费介绍产品,力求在招商引资、引进业主、拓展市场、扩大营销上取得突破。

(5)加大科技投入,增加科技含量,鼓励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继续培育魔芋优良品种,并搞好种植规范化的实验、示范和推广工作。

6 结 语

“养猪+沼气+种魔芋”项目以沼气为中间纽带, 通过饲料喂猪――猪粪尿进入沼气池――沼气作为生活用能――沼渣、沼液肥田, 形成绿色、高效、综合性的生态农业链, 促进种养业的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无公害魔芋生产, 同时衍生了多项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实现了农村沼气建设与魔芋等经济作物生产的密切结合,实现了与农村改水、改厕、改厨、改圈、改园、改路、改浴的有机结合, 达到了环境整治的最佳效果。

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能给当地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增收效果,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能实实在在促进该区生态农业的发展,保护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环境。

因此,在当今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我国的“三农”问题提上重要议程的背景下,作为既环保又增收的“养猪+沼气+种魔芋”生态农业项目应该得到大力支持,在该地区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新军,李同.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区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J].水土保持通报,2004,24(3).

[2]原建军,蔡秋琪.秦岭北麓生态保护报告[N].西安日报,2008-3-21.

[3]郑秀娟.延安市宝塔区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1).

篇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旅游需求在逐渐升温的过程中呈现出新特征[2],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消费需求多样化;第二,消费结构得复杂化;第三,旅游需求个性化、多样化。因此,需求结构和消费模式的改变推动了旅游产业融合趋势的发展,促进了旅游新业态的出现,同时在旅游消费市场需求的利诱下,武陵源区域旅游产业供给开始不断的完善,并向适合消费需求的主流方向进行发展,如充分发挥生态资源的多型态原则,利用农业资源优势,开发“武陵源山水休闲生态园”等生态旅游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武陵源区旅游产业应该市场需求出发,借助于成熟生态农业技术与完善的产业制度作为两大产业融合基础与保障,通过以旅游企业为主体进行生态旅游市场开发和以农业旅游产品为载体的旅游项目开发,将武陵源区域生态农业资源、旅游资源完美地展现给旅游消费人群,以便满足市场的需求。

二、基于产品供给能力的武陵源区域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的融合过程研究

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的产业供给能力是满足旅游消费需求的源泉,也是实现武陵源区域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的融合的本质属性。武陵源区域自然资源丰富,是其发展旅游产业的根本,没有古老悠久的开发历史,没有帝王祭祀、历代圣贤题留的碑刻铭文,它却具有另一种原始的野性美和自然美,正是这种独有的科学价值、生态价值和审美价值,让武陵源成为人类科研宝地、览美天堂、生态旅游的乐园[3]。因此,武陵源区域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在融合过程中一些先行产业组织与机构,首先应该对武陵山区与旅游资源与生态农业资源的旅游经济开发功能进行识,鉴器别优势互补之处;然后对两者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创新,为两者的融合找到突破口,消除两者之间的障碍进而淡化原有的产业边界;最后再结合两之间的内部功能所发挥的市场价值活动,进行市场的开发,在价值链与市场价值探索上达到共识。

三、武陵源区域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融合过程模型构建

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融合产生之前,有各自特定的技术、产品、企业及市场等共同构成的产业边界[4],且他们之间是不相关的。随着产业之间的开放性不断的增强,对于产业组织创新、产业管制放松、产业管理改革等方面也出现有所突破,于是武陵源区域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融合也就开始出现,并通过产业制度、技术、产品、企业以及市场方面的研究来分析两大产业之间融合成的不同类型。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融合产生之前,都是以单纯的自然资源旅游项目为主,借助其独特的地势地貌来吸引游客的眼球,但是几乎相同的景色容易旅游消费人群产生视觉疲劳从而导致对旅游产品评价不高,但是如果在产业系统要素的互动作用影响下,从产业制度、技术、产品以及市场层面来实现武陵源区域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融合,以便建立武陵源区域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融合的过程模型,使产业融合得以最终实现,因此武陵源区域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融合的过程模型是建立在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现已开放的条件下,旅游产业和生态农业开始在制度、观念上开始改变,并在技术扩散、产品、企业以及市场的推动下,武陵源区域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开始相互渗透,并开始从事多元化的旅游活动;在产业观念的引导下武陵源区域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开始出现融合,并且两大产业中的相关企业突破产业束缚实现渗透性的开发与发展,在产业融合大势所趋的背景与产业技术的推动下,就会出现大规模的融合现象;当融合型生态农业旅游产品具有良好旅游消费市场前景时,就会促进从事融合型旅游产品生产企业的成立,这即实现企业融合。

篇3

乡贤反哺,种植南药

近日,记者一行驱车从广州来到广东阳江市阳东县,在阳东县农业局经管股黄家光股长的陪同下参观了广东粤森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粤森生态农业”)的南药牛大力种植基地。据了解,“粤森农科一号”在牛大力不同品源中长势最好,质量和产量比较稳定,薯块的膨大系数高。“2016年9月15日,粤森公司的优质牛大力种源被选中搭乘‘天宫二号’进行太空育种实验。”黄家光股长告诉记者。

在公司的旗舰店里,记者了解到了粤森生态农业的牛大力全产业链:良种繁育、现代种植、产品研发、产品深加工、产品销售和生态旅游。该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兼牛大力协会会长黄创尚介绍,公司成立至今,响应国家政策,以科技先导,兴业为民,致力打造最具创新的牛大力产业合作平台。通过一番交谈,记者了解到黄创尚是土生土长的阳江市本地人,十多年前就在佛山经商,目前是佛山市阳江商会的投资策划部总监,因为心系故土,在一次政府“乡贤反哺”的号召会上,看到家乡很多荒废的土地,当时就有了为故乡出份力造福乡亲的想法。2013年下半年,黄创尚正式回乡创业,2015年成立了粤森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那么在众多创业项目中,黄创尚又为何选择种植牛大力?据黄创尚介绍,当时有个朋友做药材采购,通过朋友了解到了牛大力市场需求缺口很大,很有前景。黄创尚说,他的祖辈对牛大力都非常熟悉,经常买来煲汤喝,有种天然的亲切感,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后,就决定种植牛大力。

延伸产业链,多元化发展

牛大力是著名的南药之一,是南方地区的地道药材,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很高。在民间,老百姓对牛大力也不陌生。牛大力既可入药,也可食用、泡酒。牛大力又名猪脚笠、山莲藕、金钟根、倒吊金钟、大力薯,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药典记载,牛大力性味甘平,归肺、肾经。有补虚润肺、强筋活络、壮腰强肾、抗疲劳、抗氧化、抗衰老、提高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的功效。牛大力在两广、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极受欢迎,素有“南方人参”之称,属珍稀濒危药材品种,也是国家卫计委颁布的87种药食同源的著名中药材之一。牛大力的鲜薯可以熬汤,根须、枝叶均是中药原材料,叶芽和花可以制作茶饮,开花期长且可以养蜂采蜜。

黄创尚说,牛大力的种源是牛大力种植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x对优质牛大力种源,可少走弯路,效益倍增。种植牛大力4年可以收获,种植时间越久,越值钱,每棵可收鲜薯6斤以上,每亩可种650-700株,亩产4000斤以上。1亩4年投入约0.9万元,产出却在6万元以上。“伴随着生态农业的兴起,现在南药牛大力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牛大力市场价格呈稳步上升趋势,种植牛大力有着大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提到未来的发展,黄创尚满怀信心。

黄创尚告诉记者,自进入牛大力产业领域开始,粤森生态农业就一直在开展牛大力优质种源的收集、保存与创新利用研究,以保证牛大力种质的纯正研究。目前公司在种质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搭乘“天宫二号”优种遨游太空,成立了航天育种基地。在产业园的规划上,采用现代标准化种植,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实现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组织管理的现代化。

“阳江的生态条件优良,气候土壤非常适合牛大力的种植,出品的牛大力药效非常好。”黄创尚告诉记者,粤森生态农业在保障纯天然牛大力为原料的基础上,开始进军深加工行业,研发了一系列的牛大力产品:牛大力酒、牛大力茶、牛大力糕点、牛大力酥、牛大力花蜜、饲料、牛大力饮料、牛大力含片、牛大力汤料、牛大力米粉等。例如牛大力土鸡:自然放养160天,期间吃天然的牛大力特制食料长大,养殖的土鸡肉质甜美,富含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氨基酸等微量元素。每只牛大力土鸡,都有个“身份证”号码,可以溯源产品。

辐射带动,与农户共同致富

篇4

1.1晋中市生态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

1.1.1自然因素的限制。一是气候资源。气候资源不仅是农业生产物质和能量的重要来源,更是生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首先,由于晋中市全年平均气温是在8.5℃左右;全年有255d左右的日均气温≥0℃;辐射总量为545~581kJ/cm2,呈现较大的温差;虽然光辐射较大,但温度偏低、气候干燥、无霜期短,不利于生态农业的生产。受地质、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全市大部分耕地的光热配合不够协调。二是土地资源。晋中市的土地总面积为164.04万hm2,约为山西省土地总面积的10.5%,在全省11个地(市)中排行第4。全市人均占有耕地1280m2。但由于晋中市园地面积较少,水域面积较少,水资源匮乏,尽管未利用土地面积较大,但是仍然影响生态农业的规模化发展的潜力。各类土地面积情况见表1。由表2可知,平遥县和寿阳县的综合土地资源自然条件较好,人均耕地、林地、牧草地和未利用地数量均在全市排名靠前,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较多,土地利用潜力较大。但是,介休市的综合土地资源自然资源较差,成为介休市发展生态农业的限制因素。三是水资源。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5.6亿m3,其中河流径流量10.3亿m3,地下水资源10.4亿m3,二者重复量5.05亿m3。人均水资源量585m3,土地平均水资源量4455m3/hm2,均略高于山西省平均水平。但地下水严重超采和水质污染严重也威胁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由表3可知,农业用水量占到总用水量的54.03%,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灵石县和寿阳县的农业用水量偏低,分别是7.7%和15.6%。寿阳县发展生态农业水资源将成为最大的限制因素。左权县的水资源总量15412万m3,是晋市中最丰富的,其次是和顺县和昔阳县,分别为13886万m3和13660万m3,水资源总量贫乏的是祁县6008万m3。

1.1.2主观因素的限制。首先,现代生态农业是将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但是农民普遍知识水平低下,对生态农业的相关技术知之甚少,因此是快速建设生态农业的不利因素;其次,现在农村生态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仍然是处在小生产地位的孤立、分散的农户,这样的小规模农业生产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

1.2晋中市生态农业的优势

1.2.1特色、绿色农产品具有强大竞争力。晋中市的小杂粮以其营养价值高、品质好、具有独特的保健功能享誉国内外,市场前景广阔。目前,晋中市广为种植的杂粮品种有玉米、高梁、谷子、莜麦、荞麦、黍子、马铃薯、黄豆等品种,植面积约为26.135万hm2[1]。根据晋中市资源特点和优势,大力开发绿色农副产品加工的前景广阔,如以红枣、核桃为主的干果系列;以荞麦、莜麦等为主的低糖食品系列;猪、鸡为主的家畜、家禽系列等。

1.2.2应用了农业物联网指挥系统。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实现了科学监测,科学种植,帮助农民抗灾、减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了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利用无线网络监测平台,对农产品的生长过程进行全面监管和精准调控。开发基于物联网感应的农业灌溉控制系统,达到节水、节能、高效的目的。

1.2.3建立了生态领导机构和管理机制。晋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大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市政发〔2011〕25号)[2],把环境、生态、资源保护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实现晋中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为全市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2晋中市生态农业发展目标

2.1开展粮食优化项目,提高粮食产量

晋中市发展特色农产品,重点是要把谷子、小麦等的丰产方建设放在开展特色农产品的首要位置上,积极推广标准化技术规程,把节约成本、增加效益、优质高效作为重点内容进行推广。同时还要根据不用环境、不同作物,确定农作物的限制因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粮食产量。

2.2开展蔬菜设施化项目,生产绿色蔬菜

认真贯彻全省“百万棚行动计划”的精神,在政策上予以大力支持,把日光温室、各种型号的拱棚设施以及防虫网棚设施作为重点建设项目,再次把108国道作为轴线,建设标准设施的蔬菜园区。将晋中市建设成为全省生产精品绿色蔬菜最大规模的地基和省城人民放心的菜园子。

3晋中市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晋中市要借太原晋中同城化建设的机遇,快速发展晋中生态农业。围绕“一个目标”,推进“三个转型”,实施“六大工程”,建设“三大基地”[3],倾力实施粮食优质化、蔬菜设施化、养殖工厂化、林果集约化、加工品牌化、生态产业化六大工程;把晋中市建设成为全国生产精品绿色蔬菜基地、山西省第一大的蔬菜基地[4]。晋中市现行的生态农业模式有城郊种养加工综合农业模式、平川区农林牧副渔各业协调发展模式、丘陵区林果农牧共生链模式、庭院生态经济开发模式等发展模式[5]。“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在晋中市取得了显著的效益。截至目前,全市的这种生态模式已经扩大到100个温室,不仅有显著经济效益,而且社会利益也是非常显著的。使用沼气做饭,在减少家务劳动的同时也提高了家庭环境卫生的质量,人类和动物的粪便以及秸秆在发酵之后,杀死细菌病毒,就变成了高品质的速效有机肥料,不仅可以作为温室蔬菜的速效肥料,而且还可提供给其他农作物,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这样生产的农产品就是绿色的、无公害的。使用此种方法有2个好处,一是充分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资源造成浪费;二是使农村环境更加清洁,同时也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了蔬菜的污染度。

4建议

关于晋中市生态农业发展的研究,将对全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晋中市生态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4.1开发优势产业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就必须调整生产结构,开发新农业产品。综合治理农业生态环境,改造农业生产条件,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重建生产体系提供物质支持[6]。建设特色主导产业和发展生态经济区域经济的基础工程,把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资源整合起来,综合开发利用。

4.2加快生态农业知识普及

农民是生态农业建设的主体,同时农民又是生态农业最直接的受益者。农民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是生态农业建设顺利进行的基础保证。因此,要加快生态农业科学知识普及,提高农民的综合文化素质和生态农业技术,把农民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4.3完善生态农业的基本组织

篇5

城郊生态农业旅游是地方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方旅游经济的长久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大多数地区生态农业旅游的开发,多采用传统的旅游开发方法,没有突出农村生态旅游特点与独特的开发资源特色,生态农业旅游开发举步维艰。本文通过以贵州省独山县生态农业开发为研究对象,阐述生态农业旅游在开发过程中可借鉴的开发方法、原则、开发中注意事项、实施细则,提高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

生态农业旅游;开发问题;细则

一、生态农业旅游的内涵和特点

1.生态农业的内涵生态农业旅游是一种以田园风光、生态景观、农业生产景观与休闲、娱乐相结合的新兴旅游产业。它以乡村自然环境为背景,乡村文化、民风习俗、生态农业为依托。通过运用美学、可持续发展原理、生态建设原理、旅游学理论对农业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科学的生态规划[1]。形成农村生态建设,生态管理和游人观光、参与农业生产活动获取农业知识、体验淳朴乡间民族风情的一系列生态农业旅游活动。这种新的旅游方式对生活在喧闹城市中的居民形成了独特的吸引力。

2.生态农业旅游的特点一、稳定的市场特征:生态农业旅游的主要客源是来自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由于长期生活在节奏快、压力大、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使得人们心中产生了对回归田园,悠然自得的渴望。二、旅游项目多专业性强:生态农业旅游结合了田园风光、乡间生活习俗、农事劳动、传统手工艺、农村节日庆典等旅游资源,专注于提高旅游项目的服务质量,开发规划专业性层次性丰富的旅游服务内容[2]三、具备独特的地理性特征:开发过程中注重对特色地理性农业资源开发,发展区别于其他地区生态农业旅游项目。

二、独山县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条件分析

1.自然环境一、独特的地理环境,独山县位于云贵高原南部,具有其独特的喀斯特地理环境,海拔最低拔500m,最高点1465m,平均海拔为850-1100m。二、气候条件宜人,独山县属于我国西南部是典型的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丰富,光照充足。年降水量1429.9㎜,年均温在15℃,最高温32℃,最低温零下2.0℃,植被茂密,绿地覆盖面积高。三、农业特色突出,独山县位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山区,梯田分布特色明显,自然资源种类繁多,地区的代表性农作物有水稻、白玉米等。

2.社会区位条件和优势一、靠近国家级旅游景区荔波漳江景区,紧靠黔南州州府都匀,市场区位优势显著。旅游客源地市场广阔。都匀市区人口35万,荔波漳江风景区每年接待游客20万人。给独山生态旅游带来了巨大的客源市场。二、交通区位优越,地处西南与华南经济圈交叉点,是大西南进入两广出海口的必经之路。铁路交通方便,黔桂公路贯通全境,通往荔波樟江风景区的公路已建成通车。

3.资源条件和优势独山县耕地面积25.5万亩。县内建有生态旅游观光园。园区主要休闲方式有植物花卉欣赏,蓝莓、西瓜等果木观光采摘。园内还具有农家乐、生态餐馆、休闲度假区等场所提供烧烤、游泳等休闲娱乐活动。在体验完农事生产后还可体验独居特色的独山布依族苗族的山歌舞蹈,观赏独山花灯、野性斗牛等独具特色的乡间文化活动。

三、生态农业旅游开发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1.正确看待农业发展与旅游开发的关系生态旅农业游不能只依靠一个城市的客源生存,也不可能把全县农业资源都开发为旅游资源。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注重农业的发展,以农业为根本,稳步发展旅游拓宽客源途径,形成旅游业与农业经济发展达到双赢的局面[3]。

2.注重农村环境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农村优美的环境,幽静的生活,淳朴的乡间民风。让饱受城市喧闹、环境污染、生活压力大的城市居民感到轻松、愉悦。这也是生态农业旅游业的吸引力所在,一旦吸引力被破坏,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将会受到很大的阻碍,发展将举步维艰[4]。因此,独山生态农业旅游开发中要注重可持续发展,保证开发保护相协调。

3.因地制宜,地方开发特色、避免盲目跟风开发农业生态旅游要注重特色开发,根据自身所具备的开发条件制定开发策略[5]。结合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形成区别于其他地区的高效发展模式。

四、生态农业旅游的实施细则

1.搞好品牌效益、实施产业化发展拓宽资金的筹集渠道,引进企业资金注入,加快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扶持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快速发展,重视对景区品牌宣传,打好品牌效益的竞争赛。

2.开发生态农业旅游与乡间文化相结合旅游产品生态农业旅游活动内容不仅限于农事劳动、景观欣赏方面,生态旅游需要有机的把旅游与文化结合起来,发挥独特的民族文化优势。

3.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政府做好牵头带动主导作用、对旅游部门进行管理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政府必须做好牵头带动的作用,创造发展的机遇条件,解决发展难题。提高旅游业对地方经济推动作用,改变旅游发展观念。加强旅游管理职能部门的观念学习,研究,扩大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空间。

五、结论

生态农业旅游的开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巨大的经济潜力。开发生态农业旅游要改变传统旅游开发理念,形成独特的新兴旅游业开发模式,以依靠农业资源为开发基础,结合乡间人文景观,提高生态农业旅游辐射范围,保证生态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俊安,高阳,郝革宗.城市郊县生态农业旅游开发初探—以马山县为例[J].市场论坛,2006,(2):13-14.

[2]曾晶,李威,陈昭颖.城市近郊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武汉市天兴洲为例[J].知识经济,2008,06(100):64-65.

[3]问建军,文录凤,张青山.浅谈生态旅游的开发[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02):24-25.

[4]郑秀娟.延安市宝塔区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01(096):170-173.

篇6

1.障碍因素分析

从目前状况来看,许多企业对生态产业的内涵认识不足,即便采取了环保措施也是一种被动选择。企业缺乏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来发展生态产业与实施绿色营销。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受到以下因素制约:一是经营思想落后,环境保护意识薄弱;二是对生态产业的投资力不从心。

2.优势因素分析

第一,宏观环境与政策优势。尽管在政策操作层面还存在着一些障碍,但是宏观环境已经确定了生态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相关的优惠政策也陆续出台。加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属于基础性、公益性项目,是国债投资的重点。乌江流域内的贵州省提出了坚持生态立省战略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乌江流域建设生态产业有了社会环境和政府的支持和保障,使得乌江流域在全国江河流域的生态建设中走在了前列。

第二,产业生态基础。乌江流域的农业生态基础是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规模化建设和环境保护与治理而逐步形成的,即通过农业生态园建设,带动农业生态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

二、乌江流域生态产业体系的构建思路

乌江流域的生态产业体系构建必须从客观情况出发,结合乌江流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历史和现状,不仅要兴建生态工业园区、采用清洁生产的工业技术,更要在原有产业的发展基础上进行产业的生态转型,再以政府的政策和法律为支持,以生态社区、生态管理建设为保障,全面建立乌江流域的生态产业体系。

1.环境优势产业升级换代

自然环境条件依存度高的一类产业,如现代农业、旅游业以及越来越受市场青睐的生态型房地产业等。乌江流域具有优越的光热、降水、物种多样性、自然景观等条件,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与生态服务业得天独厚。乌江流域的自然经济产业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自然条件及时升级换代,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提升生态工业与生态服务业产品的质量,以生态和谐为理念,提升与发展生态产业,把环境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2.传统工业的生态转型

乌江流域现有的传统工业应通过生态设计、清洁生产等技术手段,对相关的产业按照生态工业的要求进行改造、重组,加强企业之间的上下游协作,延长产业链,推动污染产业的换代升级,使传统产业的发展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赢”目标。

3.集约化发展资源型加工业

依托乌江流域丰富的煤炭、矿产、气候等资源条件,引进发展技术含量高、高度集约化、污染可有效控制的现代资源型加工业,通过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发展能迅速提高区域经济总量、污染可控制在规定限度和范围内、通过高新技术产业链条的产业群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其主要特点是资源密集、技术密集、集约发展、高物耗、高经济效益、污染有效控制。

4.孵化培育新兴高技术产业

新兴技术产业有别于传统产业,具有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看好、目前还处于小规模幼年发展阶段的特点。由于本身所具有的这些特征,新兴产业需要进行孵化才能成长和壮大,如制药、生物等。这类产业的主要特点是在乌江流域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较好。

5.培育发展生态型服务产业

生态服务产业将引导传统服务业内涵、目标和形式的根本转变。乌江流域培育发展生态型服务产业包括以下三方面:以咨询、信息、产业孵化、研究开发、环保产业等为主的经济服务业;以传统第三产业、培训等为主的人文服务业;以土地、水体、空气等生态环境恢复和维护产业为主的自然服务业。

三、乌江流域生态产业发展的模式选择

用生态农业原理改造现代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出路。因此,基于乌江流域的主体功能区划分和生态产业体系的构建的基础上,乌江流域的生态产业可选择以下几种发展模式。

1.生态农业

第一,区域循环模式。通过区域范围关联产业的投入产出关系,促进区域专业和合理分工,形成具有特色的区域循环型生态农业模式。第二,能源综合利用模式。乌江流域农业发展区域主要以山地为主,具有发展立体农业的条件。要通过普及立体种植技术,提高单位土地面积太阳能的利用效率。大田作物主要进行三元结构的轮作复种、间套作与养殖业结合,通过过腹还田、直接还田、沼气发酵等途径,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效率,完成农业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利用,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杜绝秸秆焚烧,控制面源污染。第三,生态养殖模式。乌江流域的农业发展可采取农牧结合的畜禽养殖模式。在禽畜养殖和大田作物种植中找到结合点,建立基于农牧的畜禽养殖业生物链,形成经济微循环体系。

2.生态工业

乌江流域的工业发展应以现有产业为基础,进一步加强能源、优势原材料新兴支柱产业,做大做强传统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以民族制药。

3.生态第三产业

篇7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也是县域社会发展的动力。县域生态经济则是在县级行政区域内,以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内容,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友好“双赢”为目标的经济类型,是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方向。生态农业园是生态经济的具体体现,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城乡和谐共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正是由于上述一系列优点,各地都纷纷将建设生态农业园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力措施。但是,由于准备工作不充分,缺乏特色和优势等原因,许多新建的生态园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SWOT法通过对项目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的分析可以明确项目实施的可行性程度和发展方向。因此,通过对卫华生态农业园进行SWOT分析,以确保园区具有准确的定位和目标,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1.1优势(strengths)分析

园区由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卫华集团投资建设经营,其良好的管理经验和强大的后勤服务需求为生态园建设提供了保障。园区紧靠高速路和省道,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另外,基地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园区内各种农作物、经济林、观赏植物等的生长,也便于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和开展游憩活动。最后,园区所在的长垣县为中国中部经济百强县,在绿色食品、苗木花卉、烹饪等方面具有产业优势,也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为开展休闲农业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1.2劣势(weaknesses)分析

休闲观光农业作为近几年新生的交叉产业,在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背后还会有一定的风险性。经营者需要进行全面而又详细的准备工作,忽略任何一项工作或是判断错误都有可能导致项目的惨淡经营甚至失败。园区内土地类型较为单一,地形平坦,缺乏变化。植物群落不够丰富,景观单调。此外,各种休闲服务设施和生态基础设施缺乏,为进一步开发带来了困难[6]。

1.3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

长垣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基地的建设,结合中原经济区战略定位和自身实际,出台了《关于加快“十二五”期间发展现代农业的实施意见》和《长垣县特色高效农业区域发展规划》,重视,为生态农业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充分利用县域景观特色和产业优势,发展以现代农业生产为主(科技示范),游憩活动为辅(休闲观光)的特色生态园是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推动区域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人们对休闲旅游需求的增加和城镇居民收入的提高,为开展休闲农业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客源市场。

1.4威胁(threats)分析

主要是来自长垣县及周边其他县市农业生产和休闲农业旅游的挑战。由于河南是农业大省和旅游大省,开展观光农业旅游在推动地方经济方面意义重大,各地都不遗余力地促进观光农业的发展,加剧了观光农业行业的竞争。长垣县周边地区观光农业旅游发展迅速,有些已经取得了较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新乡小冀镇京华园、亿隆农林生态园等。另外,其他类型的旅游资源也会构成一定的威胁,从而分流一部分目标客源。

2卫华生态农业园总体规划

2.1规划思路与规划原则

依据企业发展战略和区域农业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结合场地实际情况,规划以农业生产为主(园林苗圃、果树花卉栽培、动物养殖等)、休闲观光(商务接待、生态餐饮、农事采摘等)为辅,逐步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生态农业旅游、休闲游憩、科普教育等于一体的中原经济区知名的县域特色生态农业园。

2.1.1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循环经济学和景观生态学等理论为指导,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立复合生态系统,农业生产与资源保护相结合,注重生态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2.1.2特色性原则。充分利用企业和长垣县域资源、产业优势,在园林景观设计、林农复合经营、游憩活动设置等方面体现特色,进行差异化经营,秉承“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经营理念,满足游人的各项服务要求。

2.1.3市场性原则。以市场为导向,紧密关注市场动态,及时反馈与总结生态农业市场信息,以市场确定生态农业园各种项目的设置。如在苗木引种、花卉栽培、动物养殖等方面应密切关注市场信息,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意识,寻找具有广阔前景且有一定稳定性和适应性的品种。

2.1.4文化性原则。文化是景观的灵魂,也是园区内在品位的体现。充分挖掘企业文化和长垣城市特色,通过景观营造体现文化内涵,寓文于景,景文交融,增加园区的文化魅力。

2.2功能分区规划

规划园区设两个入口,考虑交通与景观的需要,主入口设在园区南部,与省道308线紧邻;次入口设在园区东部,与乡村公路相连,两个入口与“L”型景观大道相联通,且都设有生态停车场。根据园区规划思路和实际条件,将园区分为七大功能分区,即特色养殖区、园林苗圃区、花木生产区、观赏果园区、水产服务区、蔬菜示范区、休闲管理区。每个区内设置一定的服务设施和活动场地,形成既独立又呼应的景观节点。

2.2.1园林苗圃区。位于园区的南部和东部,中部有宽约5m的水渠,是集苗木生产、新品种研发、生态防护于一体的绿色产业区。结合市场需要,按照色叶、常绿、观花等观赏树木特性分类,设置不同的苗圃生产区域。根据苗圃的生态习性和季节景观变化,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选择适宜的园林树种。同时,适当增加一定的地被植物和休憩设施,创造良好的园区景观。

2.2.2花木生产区。位于园区的中西部,占地面积约0.67hm2。该区呈放射状布置,中间为梅花形,梅花形的中心为卫华观光塔。在被分割的若干个小区域里设置观赏价值高的特色花卉,形成五彩斑斓的花田,也为人们提供一个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花艺交流的平台,既取得了良好的景观效果,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2.2.3特色养殖区。位于园区的中东部,占地面积约2hm2。进行生态林防护,形成相对隐蔽的独立区域。以林下散养鸡、鸭、猪等家畜为主,采用生态循环过程,保证产品的有机性和安全性。结合市场需要,适时散养观赏性动物,如信鸽、鸵鸟等,以林区为背景,增加园区的生机与活力。

2.2.4观赏果园区。位于园区的中西部,紧邻花木生产区,占地面积约1.3hm2。在生产绿色果品的同时,给游人提供自由采摘果品的场所,体验收获的乐趣。果品种类搭配合理,兼顾园林景观效果,实现一年中每个时段都有可供欣赏和采摘的果树。内设丰庆广场、木制座椅等多样化的场地和休闲设施,满足游客的游乐、休息需要。

2.2.5蔬菜示范区。位于园区的西北部,占地面积约6.67hm2,以科技示范、生产加工、科普教育等为主要特色。设有玻璃温室、塑料大棚、实验农场等,展示现代化园艺设施和栽培技术,也为周边科研院所师生提供实习基地,有利于园区科技水平的提高。

2.2.6水产服务区。位于园区的中西部,北临蔬菜示范区,占地面积约1.3hm2。以水产养殖和水生植物种植为主,同时兼有垂钓、水上娱乐的功能。该区水生植物丰富,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观,水中莲叶田田,蛙鸣鱼跃,一派田园风光,让人充分享受农趣之乐。

2.2.7休闲管理区。位于园区的中部,便于与各功能区联系,具有商务接待和园区办公、管理的功能,占地面积约1.3hm2。按照中国古典园林手法进行院落式布局,营造“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古典意境。运用障景、夹景、框景等方式,以当地园林植物为主体,营造一个相对独立和幽静的场所。

2.3专项规划

2.3.1林农复合经营规划。农林生产是生态农业园的基础和特色,也是区别于其他类型园区的重要特征。做好林农复合经营规划既体现了生态农业园的经济效益,也可以和园林景观设计、游憩活动相结合。结合市场实际情况和公司发展定位,园区农林复合经营规划形成了以苗圃区、养殖区、蔬菜区为特色的三大产区。苗圃区主要培育市场需求大、观赏价值高的园林树种。养殖区以特色水产和畜牧养殖为主,满足游人和卫华职工食堂的要求。蔬菜区以特种蔬菜种植为主,除了可以提供绿色农产品,还可以展示现代园艺技术和进行田地农事体验。

2.3.2植物景观规划。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园区,生态农业园的植物景观更为丰富多彩。它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由园林植物搭配组成的景观,还包括果蔬园、农田、林地等兼具生产与观赏功能的农业景观。结合不同的场地条件和功能要求,通过乡土树种和适宜长垣地区的园林观赏植物的搭配,展示卫华生态园的乡土风情和园林特色。

2.3.3游憩活动规划。游憩活动是体现生态农业园旅游特性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园区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的要素之一。做好游憩活动的规划,有助于提高游人的参与积极性和对园区特色内容的理解,使园区更好地发挥服务功能。游憩活动规划要立足园区景观特色和功能定位,结合市场需求,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特色游憩项目。卫华生态园游憩活动主要有观光类、体验类、娱乐类、教育类、休闲类等类型。观光类包括欣赏果园、花田、池塘、菜园等农业景观,玻璃温室、古典园林建筑、小品等建筑景观,卫华文艺演出和民俗展示等文化景观。体验类包括果园采摘、菜园“偷菜”、岸边垂钓、花艺学习与体验、绿色食品品尝等。娱乐类包括水上活动、林中拓展训练、卫华文化节主题活动(如歌咏比赛、专业技能比赛)等。教育类包括卫华文化长廊、长垣名人景墙、农产品展示、栽培技术展示栏等。休闲类包括商务会议接待、生态餐厅、观光塔等,利用园区优美的园林景观,进行休闲游憩活动。

3结语

篇8

关键词:鹅;营养;牧草;生态农业

中图分类号:S8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1-0035-01

养鹅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养鹅具有投资少、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等优点,符合当前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农民增收的期望。养鹅的发展还推动了中国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在饲养方式上由传统养鹅转向种草养鹅,生产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种草养鹅属于节粮型畜牧养殖项目,具有饲养周期短、投资少、效益高的优点。通过种草养鹅生产的鹅肉无污染、无药物残留,属于绿色健康无公害畜产品。近年来中国养鹅模式由单一规模化养殖向复合循环模式发展。总结生产实践,种草养鹅具有以下几大好处。

1 投资风险小 经济效益高

鹅是草食家禽,可以放牧或以饲喂青饲料为主,对饲养条件要求不高,抗逆性强,有很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基础建设设备投资很少,只需房前屋后,搭个简单的鹅棚,准备一些简单的食槽、饮水器等即可。其流动资金和投资风险都较小。

人工种植的牧草茎叶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适合于多种畜禽特别是鹅饲用。如种植紫花苜蓿每667 m2产量约2 000 kg,可提供干物质约700 kg、产值约900元,由此可见种草养鹅成本低,经济效益高于种粮食。另外,种草养鹅与外出割野草或放牧相比,可节省劳动力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鹅的抗逆行强,不易得病,在生产中不易产生过高的防疫、治疗费用,相应的降低了饲养成本。

2 不与人争粮,结构调整好

鹅作为节粮型动物,消耗粮食少,能利用人类不能食用的饲草资源生产动物性产品,农、林、果副产品都可以喂鹅,不与人争口粮。如传统的饲养方式,养一只鹅需耗精料10 kg,而种植牧草养鹅仅需精料6 kg。养鹅与养猪相比,同样的饲料量养鹅可得到3倍于猪的产量,这对持续发展畜牧业尤为重要。

发展种草养鹅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也可为促进农业从“农、经”二元结构向“农、经、牧”三元结构转变,通过种草养畜推动农业和畜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传统项目向优势产业的转变。

3 生长速度快,饲养周期短

鹅虽然以草食为主,但生长速度却很快,特别是早期产肉多。B鹅种植的牧草品质远比野草营养成分丰富,鹅食用后增重快,60~70 d体重相当于出壳体重的30~45倍。一般1只中型鹅饲养60~70 d,体重可达3~4 kg。以60~70 d为一个饲养周期计算,一年可养5~6批鹅,见效快,资金周转率高。

4 利用青贮、制粒等新技术常年饲养

大多数养鹅户一直习惯于春夏季饲养,秋冬季出售,未形成四季均衡养鹅的习惯。实际上秋冬季养鹅效益更高,种植墨西哥玉米等适合青贮牧草,进行青贮。种植紫花苜蓿、沙打旺等牧草,晒干制成草粉,辅以其他秸秆加工成颗粒饲料饲喂。这样既解决了冬季养鹅青粗饲料难的问题,又可降低养鹅的成本,真正做到淡季不淡,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切实增加了养鹅户的经济效益。

5 鹅肉品质优良 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由温饱型向营养健康型转变。鹅的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据测定鹅肉中含蛋白质14%~22%,且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正常鹅肝含脂肪2.4%、蛋白质8%、糖分7%,还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另外,鹅抗病力又强于其他家禽,在生长过程中不需要大量的药物饲喂,最重要的是鹅主食青绿饲料,符合当前人们推崇的绿色消费时尚,称得上是绿色美食佳品。有利于满足市场需求,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

6 有利于生态农业系统良性循环

篇9

农村种植项目北虫草养殖符合国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目标和高效农业的发展方向,重点鼓励农业产业政策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国家政策充分体现了党对发展农村培育业的大力扶持。种植北虫草这样的中药材,不需要太高的技术,并且我们也会提供技术支持,农村种植项目北虫草养殖很适合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们种植,目前市场上滋补虫草货源奇缺,国家大力提倡人工培育种植业,现代化农业应该是高效的生态农业,高效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北虫草是具有较高滋补和药用价值的真菌,市场前景广阔。

虫草种植技术不受时间、季节、文化程度高低限制,管理简单,农村种植项目北虫草养殖实时在线的“客户管理中心”提供全天候咨询,专家为您把脉纠偏,让你生产万无一失!近些年,调结构、转方式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线。人工种植北虫草价格一些经济原本欠发达的贫困县,通过立足本地实际,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药材、蔬菜、畜牧等产业,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北虫草又称蛹虫草,属子囊菌类的麦角菌目、麦角菌科。农村种植项目北虫草养殖近年来野生资源日渐匮乏,而人工栽培的北虫草以良好的医疗保健功效深受消费者欢迎。

在宗尚健康、养生、天然绿色食品的当代,它的经济效益是十分显着的,市场利润丰厚无比。而那种逢低价就急于抛售,或在高价时压过头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农村种植项目北虫草养殖压货要注意的一点是,一定要将收获加工好的药材妥善贮藏、保管好,防止生虫或霉变,以免影响销售。农村种植项目北虫草养殖人工种植北虫草的投资规模可大可小,一般30平米可培育1万瓶,也就是说种植30平米的北虫草一年利润可达20多万元,所以“在外东奔西跑,不如回家种虫草”。种植设备主要有空瓶子、架子等设施,培育北虫草与种蘑菇相似,我公司有多年大规模生产经验,技术非常成熟,专业老师传授一般人都能学会。

加盟商与高科技、实力雄厚的企业合作,农村种植项目北虫草养殖拥有完善的技术、产、销一条龙服务,确保你产销无忧、获利轻松!种植北虫草有政府拔款扶持,在出口方面打开绿色通道,市场潜力不可估量。农村种植项目北虫草养殖人工种植北虫草价格冬虫夏草种植规模可大可小,千元投入,闲置空房、车库、地下室即可生产栽培,成本极低,现金回收,利用大米作为培养基为其提供了生长所必需的碳源和氮源,而防污剂的加入则解决了食用菌生产中杂菌污染问题。

篇10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下彭焕新种植的1200亩“迷你红薯”地里结出了产业化发展硕果,不仅实现了每年600多万元的营业额,而今他更是带领红薯向深加工进军,拟融资3亿元建设沃园农产品精加工工业园,该项目已经被列入湖南省长沙市重大农业建设项目。

放弃高薪白手起家

出身农村,当过老师,干过金融,彭焕新曾在外地闯荡10多年,从小职员一步步做到了一家公司的副总经理,年薪达20万元,除此之外,他还利用闲暇时间入学深造,获得研究生学历。

2007年,34岁的彭焕新做出惊人之举:辞去职务,和妻子一道回到家乡,将多年打工积累的100多万元,创办长沙沃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起了“迷你红薯”――香薯。

尽管创业期间遭遇种苗冻死、资金周转不灵等诸多困难,但彭焕新始终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他发挥自己商业上的特长,对开发的系列产品精心包装,打打“沃园香薯”的生态品牌,很快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迅速打开了市场。去年,长沙沃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现香薯销售600多万元,带动500多户农户种植香薯,每户增收近3800元。

小香薯长成大产业

年销售600万元,产品供不应求,就在朋友看来,彭焕新可以享受安逸生活的时候,彭焕新却没有停步,他知道,要想做大香薯产业,必须通过精深加工提升附加值。

他没有把香薯当作大路货卖,除了新品种的选用,他还通过对新鲜红薯种植贴标、包装,并依等级的不同分别供应超市、酒店、宾馆,实现产品的增值。

篇11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业生态园;意义;原则;实证分析;经验启示;规划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gradual increase of living standards, people on short-term and double cease day sightseeing and leisure vacation, return to nature, pastoral sentiment is a growing market. In recent years, Zibo city rapid process of city, the deteriorat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eople yearning to return to nature, longing for fresh air, quiet and elegant environment. Green food, also hope to be able to enjoy the green pollution-free agriculture, experience the fun. From the aspe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such a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nciple, and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district Liantong Road on both sides of an evalu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basis of the problems.

Key words: ecological agriculture; agriculture ecological garden; significance; principle; empirical analysis; enlightenment;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DF4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农业生态园,是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家庭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的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是集旅游功能、农业增效功能、绿化、美化和改善环境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园。

一、生态农业的发展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短期和双休日观光休闲度假、回归自然、体验田园情趣的市场需求日趋增长。加之近年来淄博城市化进程较快,城市生态环境日趋恶劣,人们向往回归自然,向往清新的空气,清幽雅致的环境。同时也希望能品尝到绿色无污染的绿色食物,体验农业生活的趣味,这些都为绿色农业生态园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 的发展空间。

现在的生态园设计着重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农事体验、健身、科学考察、环保教育、度假、购物等。突破固定的客源渠道,以贴近自然的特色旅游项目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在周末及节假日作短暂停留,以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增加旅游收益。

二、发展现代生态的农业园要遵循的原则

生态的原则

生态园的规划设计必须突出生态景观、生态技术和环境保护原则。生态景观是生态旅游最终成功的重要基础,首先应突出下列生态景观:1.从水生植物到旱生植物的生态系列景观。2.结合规模化生态农业生产形成具有巨大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季相特色(四季各有大面积的花、彩叶和观赏果木)。第二,生态技术:即利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立体种植、生态因子综合配置等原理设计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此外,旅游势必会带来大量的污染,园区自身的生产生活需要也会成为污染源,必须高度注意生态方面的要求,如停车场的位置设置;园内低污染交通工具的使用;垃圾的分类收集及处理;利用生物种类配置和生物防治技术以减少病虫害,控制农药污染;依据食物链原理配置动植物生产环节使全园的废物循环利用,以消灭污染源等。规划的生态原则是创造园区恬静、适宜、自然的生产生活环境的基本原则,这是提高园区景观环境质量的基本依据,也是生态园区成功与否和可持续发展到关键所在。

参与性原则

直接参与体验、自娱自乐是我们农业生态园最重要的特色亮点。规划应将强调旅游项目的参与性、娱乐性和知识性的紧密结合,使城市游客广泛参与园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亲自动手获得乐趣和相关的知识,是他们多层面地体验农产品饲养、种植、采摘、加工、收获;农业高新技术的操作及农村生活的趣味等等,是游客享受到源于乡村又高于乡村的文化氛围,享受到现代田园、花海的风光。同时着重定位中小学生、青少年市场,作为科普娱乐项目开展具有广大的市场前景。

突出特色的原则

特色是旅游休闲产业发展的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愈强,因而规划设计要根据园区的实际,明确资源情况,选准突破口,是整个园区的特色更加鲜明。规划中考虑本园区应该突出的是:人工生态景观(特别是大面积的花草,树木,草坪景观);人文建筑景观(个性化建筑、高水平商务区);生态技术生产(利用生态技术进行新优农业生产、家禽、水产品的养殖);体验主题(通过租种土地,认养家禽,果木);科普教育(针对中小学生对农业生产等认知少,作为科普教育,体验生活);滨水景观(人工生态和自然生态相结合的景观);野生鸟类自然保护。通过突出特色,是成为一流的农业生态主题园。

三、联通路两侧生态园区案例分析

联通路两侧的生态农业园区主要推出三大类生态产品:1.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包括生态观光、生态餐饮、开心农场趣味、家禽果木认养。2.生态农业示范和产业化:通过运用生态系统、持续经营、物质循环、食物链、立体种养等理论和技术,形成各种优化的生态农业模式。3.农业生态产品生产:包括园林苗木花卉、高档切花、特色蔬菜瓜果、特色水果和高档产品等绿色产品的生产,形成生态农业的独特文化,同时渲染绿色生态农业的主题。生态产品生产主要分三类:一类是结合生态农业示范,形成园内特色产品满足游客趣味体验及购买需求;另一类是结合旅游和生态餐饮,形成园内特色绿色餐饮文化。

以张店椿林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淄博椿林开心农场始建于2010年7月,占地102亩,位于张店区房镇镇钟家村东,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截至目前,已建成生态观光区、循环农业种养区、生态采摘区、露天有机蔬菜体验园、农业种植示范园区、休闲垂钓区、紫薯自挖区、草莓繁育区等“八区”以及办公室、停车场、机井配套、道路硬化、观景长廊建设,初具规模。

椿林开心农场在淄博率先将开心农场的概念与自助生态菜园相结合。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嚣,没有汽车的尾气,只有清新的空气和成片的果园和菜地与您相伴;还有黄瓜,豆角,丝瓜,西红柿,辣椒、茄子、土豆。。。自然健康,开心至上,人们在工作闲暇之余,来农场种下自己喜欢的瓜果蔬菜,享受属于自己的开心快乐。

联通路两侧生态农业区以农业生态综合开发和农业观光旅游相结合,利用丰富旅游资源和大量农村土地、劳力等资源,结合城镇居民、企事业单位资深和休闲旅游的消费优势,建成集休闲观光与现代化有机农业密切结合的农业生态园,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享受和精神生活的升华需要,它不但具有观赏、休闲之效能,而且也是城镇有钱和有闲阶层的一种投资活动。

四、张店联通路两侧农业生态园开发的经验与启示

1.理念创新。联通路生态农业园区通过寻找自然资源、农业产业、区位优势等方面差异点来营造新的生态旅游景观,打造园区独特的品牌。

“认养一块土地,自己种植收获,让您感受田园气息,远离喧嚣的生活,让您享受劳动果实,体验种植的乐趣”椿林开心农场本着在自然中享受快乐,在耕耘中享受收获的宗旨真诚为大家提供服务。土地认养后农场免费提供部分时令蔬菜种子(茄子、豆角、芸豆、黄瓜、菠菜、小油菜、大白菜、小白菜等);免费租用各种类型农具。土地实施收费管理制,农场提供两种不同大小的地块以及自种和托管两种方式方便大家不同需要的选择。

通过理念创新,运用农业高新技术开发新品种,利用生态学和景观学原理精心设计各种差异化的景观和景点,打造出一个融“自然美景、现代科技、人文情怀”的生态旅游区,丰富和发展了农业和旅游的内容和新领域,找出一条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道路。2.科技创新。科技是园区发展和壮大的动力源泉,园区要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一是确立主导产业,发展与之相关的技术和产品。联通路两侧都市农业发展将以中心城区为重点,发展花卉苗木、特色种植、养殖、休闲观光等农业。二是实施自有技术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战略。三是发展本土品种与引进品种相结合。椿林农民合作社循环农业种养区,占地1500平方米,建成两个养殖大棚、办公室、饲储房八间;引进优质土鸡、芦花鸡、天府肉鸭等优质品种进行科学圈养。四是短期性项目与长远性项目相结合。五是完善科研设施,努力创造项目实施的设施条件。要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农业技术和品种,就必须拥有与人才、项目相适应的先进仪器设备,以确保项目的高质量、高水平和高效益。六是建立科研+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科技推广体系。七是重视信息系统的建立,随时掌握科技的发展趋势。联通路两侧生态农业园根据自己的地域优势和科技优势以及园区所拥有的有利条件,在策划理念上注入了旅游、示范、教学、培训、商贸的概念,把差异作为最好的旅游资源加以开发,通过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栽培模式与传统农业的不同显示出其差异,选择了花卉、蔬菜和特色种植、养殖的生产作为主导产业,走出一条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并通过其示范、推广和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千家万户的农民致富。这一案例的实证分析表明:一通过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可以产生独有的农业要素差异,可以发展为新型的特色主导产业;二适应消费层次的深化和生态保护的需要,农业的性质发生巨大变化,它已经成为具有多功能性的产业,农业将成为体验经济的主导产业;三有效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生态园区作为现代农业和旅游业交叉的载体,是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创新,它将成为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主流。

五、张店联通路两侧农业生态园存在的问题

农业生态园的建设给当地农户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但是这些农业生态园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

1.缺乏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

2.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和标准;

3.各种基础设施较差、配套服务设施落后;

4.旅游经营服务的理念落后等问题。

这些不足和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形成一个尴尬的状况,就是单调乏味、缺乏新意、年年翻版给人无处可玩没有新意的感觉。

六、生态农业接下来的发展策略规划

一)首先大力推进农业组织化。利用自身的资源条件,依托技术优势,以高效生态农业园区为平台,培育和引进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初步建立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组织+基地+农户”四位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二)建立起有效的宣传推广网络,促进现代科技成果转化,确保农民——农业生产的直接参与者能够获得、理解、利用这些技术。

三)积极发展生态食品,追求更高的综合效益。由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正逐步从温饱迈向小康,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注重食品保健,再加上国际市场需求的日益增大,无公害蔬菜、生态农产品、绿色食品将越来越受欢迎。

四)认真贯彻和落实各项农业政策,尤其是农副产品的价格和农用资金的发放原则。应加大对农副产品、特别是对无公害产品的价格保护政策,以充分体现各类农产品的真正价值。

五)要以"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为原则,积极推广沼气工程建设,实现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化,有效削减排污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以达到农业生态良性循环的目的。

六)整合区域资源,提高旅游农业的文化意蕴。

生态旅游农业发展要真正深入人心,就必须深入挖掘本区域的历史精髓和文化内涵,提高文化附加值和历史厚重感。实践证明,没有文化内蕴的东西是不可能长久下去的。发展中可以结合淄博各个区县的地方特色,发展些反映地方特色的旅游生态农业。

七、结论

现代生态农业园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观光的好去处,为学生认识大自然接触农业知识提供了载体,“土地认养”、“开心农场”等项目,为市民提供了新鲜的农产品,并通过劳动充分享受到种植的乐趣。随着农业技术进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种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观光农业生态园模式将具有广阔的市场。鉴于此,我们农业生态园要长足发展,着重突出体现生态农业、主题农业的闪亮点。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给游人震撼的视觉效果。方便居民生活休闲、提升城市生态景观效应。这一生态园的构建模式也会对周边地区生态农业的建设提供示范作用,为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骆世明等. 农业生态学[M]. 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87:400,420-431

[2] 刘玉凯. 抓住机遇,建设生态农业[J].生态农业研究,1998,6(3):7-10

[3] 叶谦吉. 生态农业—农业的未来[M]. 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4] 刘思华. 生态农业若干建设问题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研究学报,2001(2)

[5] 郭焕成等:观光农业发展研究,经济地理,2000(2)

[6] 李新平. 中国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动态.农业现代化研究,2000(11)

篇12

⒈园区概况,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

园区名称:××医药工业科技园区

所属行业:医药

园区所在地:××生态农业开发区

建设单位:新城区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园区简介:××医药工业科技园区是××生态农业开发区根据我省建设医药强省的战略目标,按照我市建设“北药之城”的定位,依托丰富的北药资源和开发区良好的投资环境,而辟建的一个功能园区。规划占地面积公顷,由新城区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整个园区的规划建设、“七通一平”以及环境的绿化、美化等工作,以吸引和扶持科技含量高、产品市场前景好的龙头制药企业为重点、竭力为新建医药企业创造良好的基础建设条件,并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推动我市医药产业集团化、经营规模化。

截止目前,园区已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亿元,规划区内已全部达到“七通一平”,园区聚集效应初步显现,已有雪都制药、康宝药业、林海雪原制药、金鹅生物制药等户制药企业进驻医药园区,总投资近亿元,年产值达到亿元,生产药品剂型种,药品品种个。同时,正在与十几家制药集团洽谈合作事宜。

⒉园区建设的必要性

医药产业是一个市场前景广阔的高投入高产出型“朝阳”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产值年均增长,已成为全球医药十大新兴市场之一。黑龙江省北药资源丰富,年末已步入医药大省行列,医药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位,医药产业已成为拉动全省医药经济快速发展的牵动力量。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老年人用药消费的增长、新疾病带来医药的新需求以及医药生产的多元化,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医药产业发展仍将保持快速增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药业产业发展,将医药产业列为今后发展的主导产业,出台了税收、土地、税费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强力推进。依托丰富的北药资源和开发区良好的基础条件,在我市辟建医药工作科技园区,打造医药发展平台,不仅符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导向,符合我省提出的建设全国医药工业基地的战略目标,而且可以迅速形成块状经济优势,可以充分发挥园区的聚集效应和产业带动作用,推动全省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⒊园区建设的相对优势

我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处长白山张广才岭东麓,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自然和气候条件极其适合北药种植和生长,发展医药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野生药材富集。全市野生中药材资源品种共科、种,其中名贵中药材有山参、鹿茸、熊胆、豹骨等种;道地药材有黄芪、黄柏、北五味、刺五加等种;大宗药材有柴胡、灵仙、地榆、升麻等多种。全市中药材年蕴藏量达到万吨,周边市县药材年蕴藏量在万吨左右,开发潜力巨大。

种植历史悠久。种植中药材已有多年的历史,在多年的种植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种植经验,掌握了丰富的栽培技术,先后成功种植了龙胆、五味子、黄芪、平贝等十几个品种。全市现已形成了横道镇二十二村、三十五林场平贝种植基地,山市镇黄芪、五味子种植基地。我市已被黑龙江省列为刺五加生产基地。目前,全市北药种植面积达到多亩。

森林食品多样。森林食品资源丰富,有蕨菜、刺嫩芽、猴腿等多种山野菜,年贮藏量万吨。松籽年收购量吨以上,野生黑木耳、猴头蘑等食用菌年产量吨,适宜林蛙养殖面积达万公顷。多样的森林食品为开发生产保健食品提供了优越条件。

区位优势明显。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经济大通道中,距省会哈尔滨公里,距牡丹江市仅公里。滨绥、图佳铁路、⒈国道横贯全境,距国际航空港牡丹江机场仅公里。周边有三个国家一类口岸,距绥芬河铁路和公路口岸公里,距东宁公路口岸公里,对俄贸易优越。便捷的区位交通条件,对于我市发展药业产业,迅速抢占俄罗斯市场提供了先机。

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市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多,目前,市工业企业人员工资分别为:管理人员月平均工资元;技术人员月平均工资元;一般工人月平均工资元,可为医药企业生产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源。

电力充足,水质优良。所处的黑龙江电网,是东北电力系统的一部分,我省全年总发电量为亿千瓦时,电力供应充足,电价相对较低。境内有大小河流条,全市地下水储量约亿立方米。境内的海浪河是黑龙江省少数未被污染的河流之一,水资源充沛,水质好,为加工企业生产用水提供了有利条件。

⒋园区建设的基本思路与目标

总体思路

遵循药业发展和产业集聚两大规律,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招商引资为手段,按照“政府扶持、统一规划、市场运作、法人开发”的方针,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打造集科研、开发、生产为一体的医药产业发展平台,构建以中药为主,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关联配套、互为动力的医药加工产业体系,把建成黑龙江省外敷药基地,力争做成全省龙头。

发展目标

到年,把园区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齐备、产业配套,以医药生产加工为主,集科研、开发、生产为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省级医药工业科技园区。

每年引进入区医药企业—户。到年,入区企业达到户,销售收入实现亿元以上,税收实现万元以上。带动北药种植基地发展到万亩。到年,入区企业达到户以上,销售收入实现亿元,税收亿元以上,其中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户。带动北药种植基地发展到万亩。

⒌园区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

园区在××生态农业开发区管委会组织下,由新城区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采取企业化、市场化运作机制进行建设、经营和管理。

××生态农业开发区管委会,系代表市政府负责××生态农业开发区的管理机构。开发区成立于××年月,是全省第一家省级生态农业开发区。开发区经过多次清理整顿,已成功保留下来,成为全省家开发区之一。开发区享有省政府赋予的省级开发区管理权限和牡丹江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开发区规划总面积平方公里,目前已达到平方公里,部分达到“七通一平”。已有户企业进驻园区,总投资近亿元,其中户开工建设,全部建成达产后年产值可实现亿元,税金达到万元。

开发区管委会对医药园区进行宏观指导,负责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和地方配套政策,指导本地园区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管理办法与规章制度的制定及实施监督,负责园区的征地、向上争取资金、政策、综合协调服务,以及入区项目的审批、对新城区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检查、考核等日常事务。

新城区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系××生态农业开发区于××年月成功引进具有亿元资产的北京泛华集团投资亿元,与管委会共同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泛华集团占公司的股权。

新城区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医药工业科技园区的筹融资、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经营及日常管理等。

在经营运作机制上,实行多种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并存的方针。入区企业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我发展。

⒍园区建设的配套政策与保证措施

配套政策。

新建企业建设期间免收一切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投资企业所需办理的各项手续,全部由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代办、领办,办理相关手续只收工本费。

对新建、盘活、改制制药企业,市财政将在企业所缴纳土地出让金地方分成部分拿出一定比例资金支持企业发展。

入区企业所得税地方分成部分,十年之内全额投入企业,扶持企业发展;企业投产后前三年,从企业所交流转税地方分成部分中,拿出一定比例给予企业法人代表奖励。

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新上技改项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项目给予适当贴息。

对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属高新技术的企业,积极争取国家、省对企业的资金扶持。取得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果为国内先进以上的项目,积极申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国家火炬计划和省高新技术产业化资金,争取国家、省资金扶持。

对我市制药企业与省内、国内知名企业挂靠、联牌经营的,视贡献予以重奖。

争取国家减免税政策,扶持企业不断开发新药产品,增强研发能力,实现全市制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积极解决好医药制药企业的科技和管理人才的户口、住房、待遇、出入境、家属就业、职称评定、个人科研基金申请,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为其提供工作、进修学习和生活上便利。

入区特大企业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优惠。

保证措施。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多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积极为企业进驻创造条件。一是在现有的优惠政策上进一步量化,在操作上采取更加灵活更加优惠的措施,让投资者发财,以求自己发展。二是推行招商引资责任制度,采取开发区、市直各部门、各乡镇分解下达引资任务等措施,形成全社会共同招商的氛围。三是认真搞好项目储备,切实把地产资源优势项目和医药关联产业项目推介出去进行招商,努力形成医药产业和关联产业相结合的产业群体。四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加大宣传力度,如采取举办招商会、新闻会、报刊广告、上网招商等多种形式,大力宣扬我市发展药业政策和环境。利用各种渠道,积极引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广泛吸引外商到我市投资兴业,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药业总量。

拓宽筹融资渠道。牢固树立加大投入、促进发展的观念,组织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广泛开辟园区开发建设的筹融资渠道,形成多渠道、多方式的投入机制,为园区建设搭建资金保障平台。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取向,在充分论证、做好项目储备的基础上,争取更多的重点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的投资计划,抓好地方配套资金的筹措,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和省的政策性资金支持。努力扩大间接融资,按照产业和产品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建立项目筛选优化机制,以良好的预期效益争取信贷资金支持。大力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实施招商引资的鼓励政策,提高利用外资投资比重。加大直接融资力度,强化资本运营,推进股份制改造,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放宽民间投资领域,创造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产业投资领域。

发展中介机构,建立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要按照全市药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大力推进技术培训、技术推广、技术贸易、创业服务、信息服务、评估咨询等科技中介服务的发展。市科技局要加强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和管理,发挥其培训、咨询、服务等功能,为制药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要健全完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组织形式,促进中介服务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和服务产业化,努力提高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服务的能力。

加强管理,创优服务环境。严格执行和落实《市新城区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工作规范》和《××生态农业开发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进一步明确开发区内设机构人员和公司工作人员工作职责,真正做到职责分明、任务明确、协调有序。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服务机制,强化为入区企业服务功能,继续推进一站式办公、一次性办结服务,全程领办、代办,简化程序,减少环节,提高效率。针对特殊情况,采取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方式,为企业排忧解难,通过简便、快捷、高效的服务,使投资者心暖意畅。

强化协调,形成企业合力。引导企业间要加强沟通,密切联系。定期召开研讨会和协调会,共商企业发展大计,实行资源共享,战略联盟,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共同发展。在信息上互相沟通,在技术上互相交流,在开发市场上互相支持,齐心协力向上新项目、研发新产品和拳头产品上攻坚突破,形成强大的企业整体阵容,共同打造“北药之城”。

⒎有关附件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生态农业开发区(省级)的批复(黑政函号)

市人民政府与泛华建设集团合作合同

关于重新组建市城北新区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决定

开发区管委会与新城区开发公司工作规范的意见(海新城发号)

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总平面图

市主要野生中药材品种及蕴藏量一览表

篇13

一、专业型文化创意项目

1.文化创意农产品农场。指的是单纯以文化创意农产品的开发与种植的农场,它以文化创意农产品的种植为主要功能,通过批发文化创意农产品作为盈利手段。它的规模可大可小,主要目的为提高传统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为文化创意农产品消费者提供丰富的消费产品。

2.文化创意农艺工坊。是以文化创意农产品包装、农业工艺品、农业装饰品等设计、创作与生产为主,以销售此类商品为主要盈利途径的一种农业项目开发模式。

3.农品专营店。此种开发模式,主要结合城市或者旅游服务区,为消费者提供文化创意农产品、农业工艺品、农业装饰品等销售服务,以此来获得盈利的一种农业项目开发模式。以上项目规模较小,项目主题较强,因此盈利模式相对单一。

二、综合型文化创意项目

1.主题农庄。主题农庄模式,是以一个特色鲜明的主题贯穿,以农业要素为主体和题材,辅以花园、果园、田园、菜园、树园、牧园等农业生态环境,主要以为游客提供农事活动体验、农业文化欣赏、居住、游乐、养生等功能服务为主要目的的一种休闲农业开发模式。于其中,可以增加文化创意农业景观,品L、购买文化创意农产品、工艺品,体验文化创意农业节事活动等农业项目。

2.亲子农园。亲子农园模式,是以生态农业景观、农作物、畜禽动物、农事活动等为主要元素,供亲子家庭游乐、体验的一种农业乐园。可以将文化创意农业景观、农产品、工艺品、农业技术展示、文化创意农业节事活动体验融入其中,从而提升亲子农园的品位与价值。

3.休闲农牧场。休闲农牧场,其实是休闲农场与休闲牧场的统称。也有两种结合的情况。此类开发模式主要是以农场或者牧场为经营主体,以农业种植、牧场养殖为主要目的,并辅以休闲、游乐体验服务功能的一种开发模式。同样,文化创意农业的融入,能为其增添更多乐趣与价值。

篇14

    关键词 淮北市;采煤塌陷区;旅游潜力;旅游开发;发展策略

    作者简介 赵淑云,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访问学者,安徽淮北235000

    中图分类号 F1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728(2008)08—0070—03

    煤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煤炭开采在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面积的土地塌陷、荒芜。严重影响了矿区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治理开发采煤塌陷区,修复其生态环境,成为影响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淮北市采煤塌陷区现状及其综合开发进展

    淮北市是皖北平原上的一个典型的煤炭资源性城市,1958年建矿。淮北矿区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煤田分布广,纵横绵延100kin,矿区面积9600km2,探明储量为27616亿t,为华北地区的重要能源城市、国家五大煤炭基地之一。淮北矿区由于煤田可采煤层多而厚,而且多采用长壁冒落法采煤,从而造成地表大面积塌陷。截至2006年,淮北市因采煤而造成的塌陷土地已达1.6万hm2,且近1/4分布在市郊,约有26万农民失去土地,占全市农业人口的1/5。而且据淮北市国土资源局调研,目前每年仍以近万亩的塌陷速度递增。预计到2010年,全市采煤塌陷土地面积将达到2万hm2以上,每年新增的失地农民近万人。采煤塌陷地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周围生态环境由陆地生态环境蜕变为水生生态环境,人均耕地锐减,工农业生产用地矛盾日益尖锐,塌陷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呈现负增长。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淮北市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为了恢复采煤塌陷区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根据国家的要求和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淮北市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采煤塌陷地的土地复垦方法,进行不同规模的土地复垦整治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逐步形成了淮北煤矿塌陷地复垦整理与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的思路,形成了六种开发模式,其中四种为农业开发模式。近年来,虽然塌陷区的第二、三产业有一定的发展,但与农业相比,则相对薄弱。据统计。截止2006年,全市累积治理采煤塌陷土地面积13.06万亩,其中用于农林渔等第一产业用地占近90%。开发农业虽然使塌陷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得到了发展,但笔者认为,要想更好地修复塌陷区生态环境,从长远的发展角度看,必须改变塌陷区只能用于发展农业的思路,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提高塌陷地的复垦利用档次,促进复垦后土地的有效利用。目前,淮北市正在开展生态城市建设,提出“实施绿色家园工程,建设生态矿业城市”的口号。目标是把淮北建设成集现代化工业、商贸、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城市。2005年建设国家级矿山公园又申报成功。根据塌陷区的自然和资源条件,当前,淮北市应抓住建设生态城市和国家级矿山公园这一契机,在深抓其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建设的同时,积极挖潜。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

    二、淮北市采煤塌陷区旅游开发的意义及资源潜力分析

    发展旅游是以良好的环境质量为前提条件的。采煤塌陷区普遍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而开发旅游。首先,将传统的生产型开发转变为服务型开发,不仅可以促进其生态环境的修复,改变煤矿区的脏、乱、黑的形象,改善煤矿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而且可以为职工提供良好的休闲场所。其次,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旅游,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促进淮北市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最后,淮北市近1/4的塌陷地分布市区近郊,开发旅游,有利于淮北市良好城市形象的树立、生态城市的实现和国家级矿山公园的积极建设。

    发展旅游,旅游资源是基础。水是发展旅游的重要资源之一,而我国北方城市水资源普遍缺乏。淮北市采煤塌陷地量大面广,积水率高,现形成塌陷水面30多处。位于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的杨庄煤矿塌陷区的南湖湿地和位于淮北市杜集区矿山集镇的塌陷东湖湿地占地面积分别为4000亩、6000亩,而且水面深、水质好、离市区不远,这在北方城市中非常难得,是兴建游乐设施、建设湿地公园、发展休闲旅游的重要场所。

    采煤塌陷地是煤炭城市的特色旅游资源。采煤塌陷地及其整治反映了煤炭开采及对土地、对生态环境及社会的影响,是人们了解煤炭开采、塌陷地生态修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场所。淮北市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采煤塌陷地的土地复垦方法,进行不同规模的土地复垦整理工作,形成了六种复垦模式,建立了多种生态农业系统。如在稳定深层塌陷区通过挖塘造地、土地复垦、发展生态立体农业,建立了以水产养殖为主,种、养、加工结合的区域生态农业系统;还有在粉煤灰充填塌陷地发展林业;等等。1995年起,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并经全面科学论证,淮北市连续被国家列为“土地复垦示范区”。杨庄煤矿塌陷区湿地公园和烈山洪庄煤炭塌陷区及任圩塌陷区生态林等环境治理生态示范工程被列为环境教育基地,这些都是开展科普旅游、农业旅游的重要资源。另外采煤塌陷区近些年开发建设的生态工业园反映了循环经济发展过程,这为开展工业旅游提供了资源。

    随着煤炭的开采,一些矿井因资源枯竭而关闭,但井下的煤炭开采体系、矿井提升、采煤、井下运输、通风方式等保存完好,对人们尤其青少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可以开展工业遗产旅游和探险旅游。

    综上所述,淮北市采煤塌陷地发展旅游具有一定资源潜力,只要积极挖掘,发展旅游大有可为。

    三、淮北市采煤塌陷区旅游开发的发展趋势

    1 开发方向:生态旅游。进行采煤塌陷区旅游开发其根本目的是要修复采煤塌陷区的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场所。从这个角度出发,采煤塌陷地旅游发展的方向应是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当今,生态旅游已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热点和趋势。发展生态旅游不仅能促进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培养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而且有利于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淮北市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淮北市位于安徽省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属季风气候,土地肥沃,气候宜人,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人文景观独具魅力,具备生态旅游的发展条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淮北市城市基础设施和布局日趋完善,并已获得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等殊荣,正在积极创建优秀旅游城市和生态城市,这些为采煤塌陷区生态旅游的开发奠定了基础和条件。

    2 产品开发:独树一帜,突出个性。采煤塌陷区发展旅游业,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能照搬照套其他旅游景点的经验模式。要充分发挥当地独特的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淮北市的煤炭开采具有悠久的历史,应充分发挥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在塌陷地整治过程中,有意识地利用当地人文条件和自然条件,建设有市场前景,有基础条件支撑的旅游项目,结合原有的旅游资源,纳入整个“大旅游”系统。按照生态旅游的定性与特点,结合本地区的条件,旅游区应尽力体现三大“基地”的功能:(1)生态农、渔业生产基地;(2)生态景观观光、旅游度假基地;(3)生态科普、教育基地。

    根据淮北市采煤塌陷地的分布和发展的状况,目前在产品开发上,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兴建水上公园,发展休闲旅游。利用大水面塌陷区兴建水上公园,重建矿区生态环境是淮北市采煤塌陷地复垦模式之一。位于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的杨庄煤矿塌陷区的南湖湿地和位于淮北市杜集区矿山集镇的塌陷东湖湿地,不仅占地面积大(分别为4000亩和6000亩),而且水面深、水质好,距离市区不远,在此兴建游乐设施,建立水上公园。不仅能改善煤矿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而且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具有良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经过建设,南湖湿地公园已被评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初具规模,公园内白鹭戏水,杨柳垂依,碧波连天,一望无际,令人心旷神怡,成为采煤塌陷区发展旅游业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