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公园景观设计规范范文

公园景观设计规范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2:0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公园景观设计规范,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公园景观设计规范

篇1

1屈原公园景观设计原则

将原临江公园改名为屈原公园,并在园内布置屈原雕像以及一些诗作碑刻,也赋予了整个公园历史文化背景,同时也为整个常德市增添了些许文化氛围。屈原公园利用沅江、护城河、九重天住宅区以及人民路分隔,不再另砌围墙,使人在城市道路上行走就有了到公园的感觉。结合到城市的发展,屈原公园应有长远规划,预留发展空间,分期按阶段实施。可以适当增添牌匾、石刻等点景,增加人文因素,激发游人在园中游览的艺术想象空间,从自然景观缓慢过渡到特色景观。

1.1异质性原则

屈原公园中,树种丰富,且有护城河环绕,与公园内各种元素结合,追求整体景观的多元化和多样性。根据整体带型地形环境,为追求景观整体的有机设计,与周围绿地结合起来,分段进行功能分区。

1.2多样性原则

屈原公园的绿化密度很高,同时也带来了动物景观的多样性,能诱惑昆虫、鸟类和小动物栖息。而城市生物的多样性包括景观多样性,这是城市人们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是维持整个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

1.3景观连通性原则

城市景观生态学强调维持和恢复景观格局的连续和完整性,维护城市绿色斑块,湿地自然斑块等绿色斑块之间的空间联系。这些空间联系的主要结构是景观廊道,如水系、城市公园等廊道。在屈原公园中开辟廊道,除了作为文化与休闲娱乐走廊的功能外,还充分利用水系作为自然景观生态廊道,把园内各绿色斑块组织起来,形成景观连通的整体。在开敞的水体空间中,应该慎用明渠转暗,使市民充分体验到了水的肌理,达到亲水的目的。另一方面,少用钢筋水泥、混凝土等生硬材料,还湖以自然,维护城市中的自然生境,使之成为水生、湿生以及旱生生物的栖息地,使垂直的和水平的生态过程得以延续。同时,用自然的方法也可减少工程造价。为了减少亲水性与维持生态系统完整性之间的矛盾,采取挺水植物、浮水植物与沉水植物搭配设计。同时,通过设计临水栈桥随水位呈错落叠置变化,可以解决湖滨水位变化与植物配置方法之间的矛盾。漫步于屈原公园中,从东到西,除了给人感受到一种历史文化气息外,还有种街旁小游园的感觉。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园的造景艺术与园路的巧妙设计。

1.4路比绿化低

在屈原公园中,园路常是浅埋于绿地之内,隐藏于灌木之中的。在山麓边坡外,暴露的园路会留下人行道横行痕迹,极不美观。设计者往往是让园路比绿化低,但不一定是比土低。然后是汇水的问题,园路两侧距路l米左右,一般要安排很浅的明沟,降雨时是汇水集中流入的雨水口,天晴时则化为自然草地的一种起伏变化。

1.5园路的曲折性

自然条件好的园林用地设计园路曲折不成问题,在屈原公园中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设计了很多的富有曲折有韵味的园路。采用这种处理手法,可以使游览路线延长,增加游览中的趣味,提高绿地利用率,有时也人为地创造出一些人工景点配合园路的曲折和起伏。比如,在转折处布置山石、树木,或者处理地势升降,使园路曲之有理,路在绿地中;避免三步一弯,为曲而曲,脱离实际情况。陈从周说:”园林中曲与直是相对的,要曲中寓直,灵活应用,曲直自如。”同时,园路也可以采用变断面的型式。如转折处处理成不同宽狭;坐凳、坐椅处做成外延边界;小路旁的过路亭廊;还有园路和小广场的互相结合等。这样宽窄不一,曲直结合,可以使园路多变,更加生动,使人们在一条路上休闲、停留、人行或运动互相结合,各得其所。

1.6风土民情

屈原公园加入了历史文化背景之后,改建后的公园也拥有了独特的地方特色,考虑了本地人所喜爱的活动、风俗、生活习惯等地方特点来设置项目内容,使湖湘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反映。此次展旨在将屈原精神与深远的菊文化巧妙地融合起来,展示湖湘文化的厚重,体现常德的城市文化内涵。园内众多的诗作碑刻将屈原文化与常德当地的地方文化融合到一起,更为公园景观添上了画龙点睛的一笔。充分利用宽阔的水面,临水造景,运用美学原理和造园艺术手法,利用水体的优势和独特的景色,以植物造景为主,适当配置游憩设施和有独特风格的建筑小品,构成有韵律、连续性的优美彩带。使人们漫步在林荫下,临河垂钓,水中泛舟,充分享受大自然的气息。

2屈原公园景观设计的问题与建议

2.1管理问题

在屈原公园的调研过程中,很多市民反映公园的管理政策不完善,很多设施得不到及时的修理,给使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路旁的垃圾桶没有得到及时地清理,影响公园的美观和市民休闲的心情。

篇2

近年来,在住房制度改革及其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居民住房消费得到有效启动,房地产市场日趋活跃。这对于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房地产市场不规范问题在不少地区还比较突出,违规开发、广告虚假、面积“短斤缺两”、中介市场混乱、物业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时有发生,群众反映强烈。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居民住房消费积极性、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工作抓紧、抓好。通过专项整治,使房地产市场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大幅度下降,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工作,必须坚持深化改革与加强法制并举的指导思想,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各城市人民政府具体组织实施。各城市人民政府要明确牵头单位,将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工作的任务,分解到具体部门,并加强监督检查。

建设部会同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监察部等部门负责监督、指导和协调。各有关部门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

二、突出工作重点,加大打击力度,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当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工作重点,加大查处力度。对影响恶劣、后果严重的大案、要案,要依法从严惩处,切实解决群体上访、重复上访等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一)加强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依法查处违法、违规开发建设行为

各地要严格执行房地产开发项目审批程序,并加强项目的跟踪管理。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出让土地使用权后,必须按照出让合同约定支付出让金,并按照出让合同约定的条件和期限开发、利用土地。未按约定支付出让金的,土地管理部门有权解除合同,并可以请求违约赔偿;未按约定的条件和期限开发、利用土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应当予以纠正,并可处以警告、罚款直至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确需改变出让合同约定条件的,必须取得土地出让方和市、县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变更协议或者重新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用地、立项、规划、建设和销售等手续。对经营性房地产开发项目,要适应政府按年度计划采取招标、拍卖和挂牌方式统一供应土地的要求,通过竞争取得土地使用权。房地产开发项目规划方案一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必须按原审批程序报批;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批准其变更前,应当进行听证。对于擅自变更规划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并处以罚款;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责令拆除违法建筑物。

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或者开工报告未经批准擅自施工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七条规定,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并处工程合同价款1%以上2%以下的罚款。

未取得预售许可证明擅自预售商品房的,房地产管理部门应当依据《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收取的预付款1%以下的罚款;对于擅自挪用预售款项的,房地产管理部门应当依据《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责令限期纠正,并处以违法所得3倍以下但不超过3万元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各地房地产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把好市场准入关,依法严厉打击抽逃注册资本(金)、项目资本金、无证或者超范围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等行为。对于自有资金不足、行为不规范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管理部门应当报当地人民政府及时通知各有关部门不得审批或同意其新开建设项目。

(二)规范商品房面积计算标准和办法,依法查处面积“短斤缺两”行为

要积极推行按套或套内建筑面积销售商品房的计价方式。按建筑面积计价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向消费者明示套内建筑面积及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已纳入分摊面积的共用部位的产权,属业主共有,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擅自另行出租、出售。

各地要加大查处力度,依法打击面积计算、面积分摊中弄虚作假、故意侵害购房者利益以及擅自出租、出售共用部位牟利等行为。

商品房销售合同约定面积与实际面积发生差异的,按照合同约定处理;合同未作约定的,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出3%时,买受人有权退房。买受人不退房的,产权登记面积大于合同约定面积时,面积误差比在3%以内(含3%)部分的房价款由买受人补足;超出3%部分的房价款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承担,产权归买受人。产权登记面积小于合同约定面积时,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在3%以内的(含3%)部分的房价款由房地产开发企业返还买受人;绝对值超过3%部分的房价款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双倍返还买受人。

(三)强化合同管理,依法查处合同欺诈行为

《商品房买卖合同示范文本》对于规范合同内容、避免合同纠纷、保护购房者合法权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地要积极宣传并推广使用。未使用示范文本的,房地产管理部门在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时,应当审核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的合同文本是否包含法律、法规规定的必备内容。未包含的,房地产管理部门应当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调整;拒不调整的,不予发放预售许可证。

已预售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因规划、设计调整导致商品房结构型式、户型、空间尺寸、朝向变化以及出现合同当事人约定的其他影响商品房质量或者使用功能情形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在批准变更后10日内通知买受人。未在规定时限内通知买受人的,买受人有权退房,并有权要求开发企业承担违约责任。

各地房地产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合同的监管,依法查处房地产市场合同欺诈行为,切实保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强化竣工验收制度,切实把好交付使用关

各地要严把交付使用关,坚决杜绝不合格的商品房进入市场。所有商品住宅开发项目,未经竣工综合验收不得交付使用。未按规定进行竣工综合验收或将竣工综合验收不合格的商品住宅交付使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管理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补办验收手续,并在资质年检中予以降级或注销资质证书。给买受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商品住宅交付使用时,应当向买受人提供《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并按《住宅质量保证书》的约定承担保修责任。未按规定提供《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或者未按《住宅质量保证书》的规定进行保修的,房地产管理部门应当在资质年检中予以降级或者注销资质证书。

(五)规范物业管理服务与收费,依法查处物业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

要通过完善物业管理立法,规范物业管理合同等措施,明确业主、业主会和物业管理企业在物业管理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加快建立业主自治与物业管理企业专业管理相结合的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物业管理体制。物业管理企业接受业主或业主会委托,应当依照合同约定,对物业进行专业化维修、养护,对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公共秩序等进行管理,并提供相关服务。

要完善物业管理前期介入和承接验收制度。在物业管理企业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签订的物业管理合同中,应当明确交付使用后的质量责任及双方的权利义务,切实做好建设和管理的衔接。要引入竞争机制,大力推行物业管理项目的招投标,通过优胜劣汰,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各地价格管理部门和房地产管理部门要按照《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暂行办法》规定的原则,制定、完善本地区物业管理收费具体实施办法,并加强对物业管理收费的监管。对违反规定多收费、少服务以及收费不规范等行为,政府价格管理部门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房地产管理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对物业管理企业服务行为的管理与监督。对于管理不到位、侵犯业主合法权益的物业管理企业,经业主大会讨论通过,可以提前解除合同,另行选聘物业管理企业。对于经营中有劣迹的物业管理公司,房地产管理部门应当在资质年检中予以降级或注销资质证书,并记入企业信用档案;情节严重的,要在媒体上曝光。

(六)加强房地产广告管理,依法查处违法广告行为

各地要把加强房地产广告管理作为集中整治广告市场秩序的重点。对违法房地产广告和不兑现广告承诺内容的房地产企业,房地产管理部门应当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在资质年检中予以降级或注销资质证书,并在新闻媒体上曝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房地产广告的监测,对违法房地产广告依法予以查处。

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将房地产广告和宣传资料中明示及承诺的主要内容和事项在合同中明确。房地产广告和宣传资料承诺的内容与实际交付不一致,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有关规定处罚。

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商品房时设置样板房的,应当说明实际交付的商品房质量、设备、装修与样板房是否一致;未作说明的,实际交付的商品房应当与样板房一致。

(七)完善相关制度,规范中介行为

加快实施房地产经纪人执业资格制度,积极推行房地产中介服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对于伪造、涂改、转让房地产中介服务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的,房地产管理部门应当依据有关规定收回其资格证书或者公告资格证书作废,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于在房地产中介活动中收受委托合同以外财物、允许他人以自己的名义执业、虚假或不实信息、在两个以上机构执业、与一方当事人串通损害另一方当事人利益以及违法收取佣金等违规、违法行为,房地产管理部门应当收回资格证书或者公告资格证书作废,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本通知下发前,未按有关规定完成脱钩改制的房地产估价机构,一律取消其从事评估业务的资质,并追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责任。对出具不实报告的房地产估价机构,房地产管理部门应当依据有关规定予以降级或注销资质证书;对负有责任的估价师,依法追究其责任,情节严重的,撤消注册。

房地产中介服务应当按照《中介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对违反规定收取费用的中介服务机构,价格管理部门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和《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进行处罚。

各地要全面清理、整顿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依法查处未取得资质证书、未履行备案手续、超范围从事中介业务以及中介行为不规范的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

三、建立网上公示制度,促进诚信制度的建立

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手段,将各类房地产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及相关人员的基本情况,经营业绩,经营中违规、违法劣迹以及受到的处罚等记入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档案,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各地要推行商品房销售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所有从事商品房销售的人员应当具备经纪人或经纪人协理资格。无相应资格的,必须经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后,方可从事商品房销售业务。取得合格证书的销售人员也要逐步实行网上公示制度。

推广电子政务,实行政务公开。各级房地产管理部门要将各种办事程序、审查要件、办事时限、收费标准以及商品房预售许可、预售合同备案等内容在网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各地要建立能进能出、能升能降的动态资质管理制度。要把是否有不良记录作为资质年检和晋级审批的条件。凡在经营活动中有不良行为的,房地产管理部门应当在资质年检中予以降级或者注销资质证书。

各省(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在每个季度末,把对房地产开发企业、中介服务机构、物业管理企业和有关责任人员的处理情况报建设部备案。建设部将不定期在有关媒体上曝光。要营造强大的舆论攻势,使有不良记录者付出代价。

四、加强法制建设,提高经营者依法经营和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各有关部门、各地区要加快制订和完善规范房地产市场的法规、政策,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房地产市场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各地要集中一段时间,对所有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房地产中介服务和物业管理的企业进行全面培训,提高房地产企业依法经营的意识和自觉性;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让房地产市场的各方主体,特别是购房者充分了解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制度,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五、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务公开

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要主动适应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减少事前的行政审批,加强事后监督。要全面清理房地产开发、销售和管理环节的各种审批,必须审批的要规范操作,简化程序,透明公开,明确责任;要建立错案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坚持“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对违反审批程序,越权、越级审批的,要追究其主管领导、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要通过推行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一体化、推行服务承诺等措施,切实简化办事程序,方便购房人办理房地产交易和房屋权属登记手续。

要建立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对不依法行政的,由上级机关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房地产市场管理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要依据有关法规作出严肃处理。

各地要公布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投诉电话,指派专人负责处理房地产投诉。对不认真处理投诉的房地产企业,有关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篇3

【关键词】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公园;大诸桥

一、设计概况

杭州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植物分布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如樟科、壳斗科、金缕梅科、无患子科、木犀科、山茶科、杜鹃花科。大诸桥所在的转塘地区土壤微碱。

种植设计是整个大诸桥公园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景观效果形成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整个公园植物配置讲求精致,渲染以小见大,壶中天地的感觉。在古典园林的风格定位下,多使用喜闻乐见的传统植物品种,如松、竹、梅、杏、李、桃、柳、石榴、枇杷、青桐、桂花、茶花、芭蕉、荷花等;并用传统园林植物配置的手法,将科学、功能与艺术并重,力求营造一个天际线优美、色彩艳丽、种类丰富的植物景观,达到春花浪漫、夏荫浓郁、秋果累累、冬梅送香的效果。

二、设计指导思想

(一)设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法(1 989)》、《公园设计规范》 、《城市绿化条例》;国家现行的相关设计规范、规定;甲方提供的现状电子文件、现状照片。

(二)设计定位:在尊重历史与文化,体现古海塘与大诸桥风貌和韵味的前提下,营造一个集文化和休闲于一体、古典和现代完美结合城市开放式遗址公园。

(三)设计主题:文化中享受休闲,休闲中感受文化。

三、设计原则:一是生态优先,注重原生植被的保护、利用与改造;二是适地适树,体现地方特色;三是科学、功能与艺术性相统一,兼顾近、远期的效果;四是与周边建筑相互融合;五是注重季相和内外部彩化,适当引进外来树种。

四、设计内容

整个大诸桥公园是由大诸桥连接的东西两个地块组成的,东区是沿着之江路,临着五浦河的狭长区域,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100米;西区相对比较小,是由水系围合的半岛。根据周边的规划情况,公园的北面将新建星级饭店,而西面是文教区的学校,东面是宋城的职工家属区,南面隔水相望将建成安居小区,所以,公园的主入口设置在之江路上的公交车站附近。主入口的设置考虑到了这几个方面:一是人流量的要求;二是公园的形象展示;三是古树名木:(香樟),次入口设置在西面半岛地块,而在东西两个三岔路口设置了两个次级小路口,这些入口就可以满足不同方向人流的汇集与进出。

主入口的大香樟是整个入口的焦点,广场两侧分别设置了停车场,满足游览公园的游人的需要。作为公园不可缺少的两个建筑群:文化展览馆和休闲建筑。文化展览馆主要以两条线作为文化展览及游人游览的指引,其一是古海塘的历史展示。以古香樟为引子,将游人引向古海塘及展示其演变历史的展览馆,从土塘、柴塘、最后到坚固的鱼鳞条石海塘的一个渐进的过程,给人们提供认知和怀想的空间。其二是休闲建筑,休闲建筑主要以实用为主,结合实际地形,将建筑群分为三个单体建筑,但它们三三两两,又能组成一组简单的小建筑群,这样既能满足单独经营及混合经营的双重模式需要,同时考虑到建筑的布置变化将一组建筑进行角度变化及临水挑台的设计。以一条长长的引道引入,两侧的停车场主要是为了入园喝茶的茶客所设计,由此入口进入后是一个小建筑群形成的院落,建筑布局更加灵活自由,巧妙地把人流分散开,使茶室中的茶客不会受到游人的影响。

东西两头的两个小入口只是由简单的拱门和景墙组成,隐没在茂密的植物中,含蓄而不失风味,为整个公园带来深遂宁静的气氛。 主入口以东区域的地块比较狭长,为了景观更加丰富,我们设计了一条以水为意境的旱溪,旱溪采用太湖石驳岸,各种小路由小石桥连接来回穿梭,期间有地形假山,石松亭就坐落在这里,满足了游人在游览时停留、休息、观景的需求。绿地由道路分割形成不同的绿化空间,这些绿化空间根据建筑与小品的设置运用植物的配合组合成不同的疏密空间关系,亭子的周围密实,让建筑掩映在绿化之中,而大面积的绿地就用活动草坪袒露出来,给游人以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收放有致的游览感受。

古海塘是整个公园的文化灵魂,而灵魂就不需要太多的矫饰与张扬,所以对于古海塘的表达,首先建立在保护和展示原貌的基础上;其次,是对古海塘文化的展示和传承。我们将古海塘区块通过设计从西到东有序地分为休闲展示区、古海塘搏浪区、古海塘初步接触区、古海塘文化展示区、古海塘亲密接触区、古海塘防洪本能区、缓冲区等。在其中古海塘保存比较好的段落设计了供人游赏的休闲展示区,而搏浪区的镇海石柱是古海塘精神的象征,中心建筑群是古海塘的文化展示区,在古海塘初步接触区与亲密接触区游人可以从海塘沿台阶下到湿地中的汀步上,可以最近距离地欣赏古海塘的面貌,可以观察可以触摸,自然的水生植物掩映着古海塘的古朴条石,可以让游人感受到古海塘在岁月中的沧桑。同时,有一些古海塘的段落已经遭到破坏,我们也并不人为将其简单粗糙地恢复,而是利用古海塘的古条石等素材形成具有历史感的景观,如条石的散落,石塘的缺口,本地草本植物在构筑物之间的点缀等。

建筑的形式我们主张以明清传统建筑的形式,以配合整个公园的基调,无论是粉墙黛瓦的基础色还是梁柱翘角的线条感处处都体现公园的主题。

大诸桥也是公园的一个亮点,其悠久的历史本身就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我们运用周边的绿化和各种停留空间和建筑的布局,以更好地保护桥身以及更好地观赏它优美的姿态为目标。在整个公园中,我们精心地布置了各种古典形式的小桥,作为对大诸桥的致敬和呼应。

大诸桥公园的绿化设计的原则是精致,用植物体现出以小见大,壶中天地的感觉。符合中国传统的空间布局与审美。以大香樟作为主题和点景树种,成为整个绿化系统的制高点,而在不同

空间中,用细致的植物配置体现出不同的景观风味,多使用中国传统的人们喜闻乐见的植物品种,如松、竹、梅、杏、李、桃、柳、石榴、枇杷、青桐、桂花、茶花、芭蕉、荷花等等。

五、技术指标

篇4

关键词:相机抉择;以客为主;风景资源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165(2012)03008405

我国风景资源保护与利用在绿色革命、市场化、机制改革的三大背景下,面临着旅游、经济、城市化三大浪潮的考验。[1]旅游大潮①推动了我国风景资源地建设的来临,关于风景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研究在实现保护目标与旅游发展的均衡中受到广泛关注,相关研究理论与思潮层出不穷。②但就总体而言,基本是城市规划理论在风景资源领域的延伸,理论的内容与形式往往适应性不强、弹性不足,可操作性差和缺乏战略思维是其普遍存在的问题。借鉴货币政策的历史经验,适时引入相机抉择理论,将对风景资源地景观设计产生积极的引导意义。

一、风景资源地景观设计的桎梏

(一)设计规范缺乏且指导性不强

设计规范是设计的具体技术要求,是设计工作的规则,是指导性最强的技术描述(包含功能、指标以及限制条件的技术描述等),其目的无疑是量化指标、规范设计、确认要点等技术指导。而我国针对风景资源地的设计规范却少得可怜,国家标准更是微乎其微。现有的《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技术规程(GB/T 20399—2006)、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GB/T 20416—2006)、《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技术规范》(LYJL26—88) 等标准均是宏观层面的规范与指导,这些规范因没有详细的标准化的技术性规定,在工程设计实践中普遍存在指导性弱、可操作性差的反应。缺乏指导性的设计规范,已经严重制约了设计的规范性和设计质量。

(二)设计趋同化、城市化倾向严重

风景资源地开发建设的迅速铺开,造成专业人才和技术性规范的匮乏。因此,许多设计者及管理者常挪用城市规划、文化建筑、城市广场乃至公共绿地的营造手法,整合风景资源地景观设计的各种要素,使其与城市景观毫无差别而言。风景资源地城市化、趋同化的设计使地域的文化和自然特征被忽视,归属感与个性被泯灭,民族文化受到现代都市文明无情的冲击,唯一性饱受质疑,甚至会造成资源不可逆的破坏。曾经清新秀丽的周庄水镇,经过旅游大潮的洗礼,如今街道两边已全被商业用房覆盖。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曾呼吁各界采取措施制止该现象的蔓延,否则周庄历史留存的江南水乡风韵将毁于廉价的食品和手工制品。[2]

此外,全球化的发展格局造成文化的趋同性,隔离日益减弱,时空渐趋一体,文化与传统被快速复制、快速消费。快餐化的消费模式导致了风景资源地景观设计呈大规模的“复制”趋势,设计手法与结果逐渐趋同。迪斯尼全球开花,主题公园遍地结果,西游记宫布满华夏,便是全球化快餐文化消费的必然结果。如此同一化的设计,不仅忽视了个性、浪费了资源,也恶化了市场、降低了消费品质,对风景资源的持续发展百害无利。

(三)利益寻租与恶性竞争使设计逐利严重

旅游大潮下,利益蛋糕被无限做大,许多利益集团应运而生,他们在彼此博弈的同时竞相寻租逐利,无视保护、肆意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诚然,风景资源保护技术人才与资金的匮乏,以及管理的滞后虽是必须面对的现实,制约着风景资源的持续发展,但实践表明,一切行动唯经济利益马首是瞻才是资源破坏的万恶之首。资源上市、服务外包、引入竞争、市场准入等制度设计本身与风景资源保护并不矛盾,但是一旦这些制度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前提,后果便可想而知。利益追逐的过程中管理者在寻租,本应具有的监督管理、责任追究的职能名存实亡。管理者与使用者成为利益共同体时,设计便成了助纣为虐的工具。张家界发展旅游造成开发过度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警告,其始作俑者便是逐利避责的管理者和追逐利益最大化的使用者。

其次,面对市场、面对利益,风景资源地景观设计作为技术服务虽理应对市场需求做出反映,但一味地迎合市场、完全以市场需求为风向标、以服务对象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话,设计必将变成追逐利益的工具,设计者也将沦为绘图匠。彼此恶性竞争,置公共利益于不顾,无视设计场地的立地条件和资源独特性,必将给设计带来急功近利的心态——粗放设计、快速设计。在设计者为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而求大、求全、求快之时,畸形的管理又使本应具有监管责任的论证流于形式,正是这样的心态才导致了周庄古镇设计模式被呈几何数级不假思索地繁衍着。以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为例,它在发展初期以房地产开发的模式,将大片林地、草地和滩地甚至潮间带用于建设密集的别墅和度假村,导致了水土流失和对生物资源的破坏,导致了资源破坏、视觉污染、海水污染、生活污染、沙质退化、旅游超载等环境问题[3],此便是设计者面对利益的妥协。

篇5

【关键词】山地公园;景观设计;游步道

前言

山地公园是指具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游览观赏、休憩娱乐、运动健身、科普教育和防灾避险等功能的公园绿地。鉴于山地公园独特的地貌及区位特征,本文主要对山地公园游步道设计进行分析。

1.游步道设计分析

游步道在公园内具有交通、引导游览等多方面的功能。游步道所呈现的线性景观对丰富公园景观内容和表达历史或文化内涵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将游步道与周边环境合理融合,构筑特色的步道景观成为山地公园游步道设计一个重要课题。

2. 游步道设计原则

游步道具有交通、引导游览等多方面的功能。游步道既是路,本身也是景。不仅是组织景点、景物的纽带,也是游人视觉与身心体验的实体和载体。因此,山地公园游步道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2.1 生态性原则

公园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绿地,生态性原则是其最根本性的原则。在步道建设中不可避免会对步道沿线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游步道的设计及选线定线中首先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2.2 功能性原则

游步道的功能性主要体现在:

(1)交通导览功能。游步道是为游览赏景而设的,为游人创造最佳的观赏时空,使游人游览获得步移景异的效果,有层次、有节奏地展开自然风景画卷,有机组织景区交替更迭,使游人充分感受到园林艺术之美。游步道规定和引导着游人有序的流动,这种有序的组织不仅起到约束游人的随意性,也能尽量减少游人对资源的破坏,保护了公园的生态环境。

(2)科普教育功能。公园具有强大的科普知识宣传及环境保护教育功能,游览过程也是一种学习知识、提升环境保护意识的过程,游步道可为解说、展示科普知识提供平台。

(3)康体健身功能。旅游对游人来说是一个审美和让人心情愉悦的过程。通过公园内游步道的引导赏景,让游人心情得到全身心放松的同时达到一种康体健身的目的。

2.3 融合性原则

成功的游步道及其附属设施应完全融于所处的自然环境之中。游步道的环境融合性主要体现在步道的材质、色彩以及线形等方面,应做到顺应自然、融于自然。

2.4 艺术性原则

公园作为一种景观展示的场所,园内任何元素都应该是美的体现。布局合理、建设良好的游步道不但可为游人创造舒适的游览环境,也会提升公园的景观品质和文化品位。

3.步道的选线、定线

步道是提供及协助游客进出公园的重要公共游憩设施,任何观光游憩行为都必须透过步道的使用来完成。山地公园一般地形较为复杂,步道的勘察设计难度较大,对山地公园总体规划设计中普遍存在着忽视步道选线定线的合理性问题。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山地公园步道的设计应坚持按照如下选线定线的方法与程序进行操作。

(1)资料收集与分析。资料包括地形图、GIS影像图、现场照片、书面调查报告等。通过对资料的综合分析,了解原有道路的路线、景观资源、敏感地带的分布等,结合资源保护规划、景观规划,初步确定步道的路线。

(2)现场踏勘与优化。对初步选线的步道沿线区域进行现场踏勘,以地形图为基本参照,详细记录初步定线区域的地形特征植物群落景观特点及不利条件,提出步道选线的优化方案。

(3)步道选线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分析。根据现场踏勘和优化选线的结果,预测和计算步道长度和行走时间,粗略估算步道的建设投资成本,分析所选线路的可行性与合理性,预定步道的线路。

(4)复勘与定线。对预定的步道线路再次进行现场放线踏勘,以保护资源、景观最佳、保证安全及投资最少为原则,选择最佳的步道线路。

4.步道自身景观因素的确定

步道自身的景观因素包括步道的宽度、坡度及步道的材质因素等。

4.1 步道宽度的确定

根据《公园设计规范》,每个游人占有公园面积60m2是比较符合游园舒适度要求的,即人均占有游览面积为60m2/人,游人容量取人均单位规模指数为5m2/人。一般市、区级公园可进人活动的面积约占公园总积的30%,而其余70%一般为不可进入区域。由此可知,山地公园游步道的平均宽度可按公式、、进行计算得出:

4.2 步道坡度的确定

一般公园步道的坡度以低于7%为宜,并设有1.5%~3.0%的横坡以利于地面排水,同时可起到防止步道生青苔的作用,提高游人使用步道的安全性。当步道的坡度超过24%时应设置台阶,山地公园的主步道纵坡应小于12%,超过12%应作防滑处理,次步道的纵坡宜小于18%,超过18%的应根据山体坡度的大小,可采用斜坡型步道与台阶型步道相结合的方式。

根据公园设计规范,公园主游步道的坡度充分控制在7%-12%以内,同时可做到满足主游步道无障碍通行,满足不同人群的游览需求,给游人舒适游览、观城赏景的体验感。

4.3 步道铺装材质的确定

步道铺装是公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人工设施。步道铺装景观主要由铺装的材质、纹理、色彩、铺面尺寸及铺面样式等要素构成。对于步道来说,从平面上看步道铺装是步道主要的视觉源,不同材料的铺面步道也会给人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如:路面镶嵌的石子似一朵朵跳动的浪花、起伏的音乐,给人自由浪漫的感觉;木材铺面有柔软细腻的质感;石材路面会给人坚实牢固之感。

5.步道周边景观的处理

步道是连接各景点的纽带,步道本身也是一道亮丽的人造风景线。游人对不同类型的步道特色方面重视顺序依次为:沿途景观、铺面材质、步行时间、步道宽度、困难程度。可见,步道周边绿化景观因素在步道景观各构成要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公园步道设计中对于周边绿化植物的搭配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首先为提高行走的舒适性,步道两侧相应种植遮荫及开花植物以增加步道周边的绿化率和观赏度;其次对于妨碍行走的乔木、小乔木或灌木的侧枝给予剪除,在步道遇到原有较大树木的情形下,在不妨碍行走的情况下予以原地保留对步道进行绕行设置的方法;再次,在步道周边视线可达的地带尽量种植花灌木与地被,以提高公园的观赏度。

6.步道附属设施的选择

步道景观构成除自身景观及周边绿化因素外,还包括步道附属设施。步道附属设施主要包括:指示设施、解说设施、休憩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等。步道附属设施本身也可建立自己的面貌,也可形成一定的形式,创造一定的意境。步道附属设施与环境协调与否直接影响到公园的景观品质与文化品味。

7.结束语

综上所述,山地公园游步道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保护生态为核心,以人性化的设计为手段,以环境为布景,使游人在游览中得到美的体验,达到康体健身的目的。在游步道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景观因素、技术因素,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力求做到游步道合理、自然、美观、和谐和富有人性化、个性化。

参考文献:

[1]涂志川. 园路规划设计浅析.[J]. 福建建设科技.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