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5:32:0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本科院校职业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驻马店共识》是落实国务院“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探索地方一般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和特色应用技术性大学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1地方一般本科院校转型职业教育发展的必要性
1.1高等教育的时展要求
高等教育早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的核心动力源。尽管奥尔托加・加塞特认为“大学的教育包含三项职能:文化的传授、专业的教学、科学研究和新科学家的培养”,但欧美高等教育体系中并不是所有大学均将这些使命交由不同层次的大学分别承担。高等教育要注重“科学研究(知识的创造)与新科学家(高精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打造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也不能忽略“专业的教学”,培养大量支撑社会经济发展基础领域和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加大职业技术教育高校建设发展力度。
1.2地方一般本科院校的生存发展要求
调查显示近年来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出现困境常态化,其中地方一般本科院校就业率垫底。分析内在原因,除受经济发展形势影响外,供求失衡是重要原因之一。大学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推行以来,毕业生人数突飞猛涨,2016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70万人,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才增长,并出现专业结构失衡。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普遍存在脱节现象,即没有真正形成“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观念。“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理念造成毕业生适应社会需求能力欠缺。地方一般本科院校高校必须吸纳先进教育理念,改变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时展潮流中获得生机。
1.3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要求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有强大的职业教育。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现代农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技能型、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劳动力支持,对技术应用性人才需求规模不断扩大、需求层次不断提高。2014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其中之一就是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
1.4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技术要求
职业技术教育历来就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从古代的农业、手工业师傅带徒弟的手把手式的技术传授,到18世纪第一次工业技术革命,直至近代工业革命,现代科技革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新的生产力对生产者的智力素质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也就意味着对于工种的要求会越来越细也越来越高,这就对我们的职业技术及职业技术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一般本科院校面对这一新的职业技术要求,必须将注意力放在如何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上。
2地方一般本科院校转型职业教育发展策略
2.1更新教育观念,调整学生职业发展培养方向
地方一般本科院校必须根据人才市场需求,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强调一专多能;调整课程结构和体系,强调职业导向性、技能主导性和内容适用性,使专业教学内容与行业或职业所要求的学识、技术与能力相一致;优化教学方式和方法,强调个性培养,在注重学科知识教育的同时突出专业技能培养。
2.2创新培养模式,调整学生素质技能培养方向
地方一般本科院校必须本着“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增技能”的原则,重构课程结构和内容体系,重视文化素质类课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学科基础课程,夯实学生的理论功底;强化专业课程,增设职业技能课,提高职业适应能力;压缩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扩大学生选课的自与自由度;适当减少理论课时数,突出并强化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社会实践等环节,注重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与职业技能培养。
2.3加强校企合作,打造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地方一般本科院校一方面要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另一方面要强化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把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组织课堂教学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与专业学习、就业创业等结合起来”。实践活动能使学生较好地将所学理论知识加以运用,从中训练和提高基本技能,并强化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对于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必须要有规范性、组织性和指导性,不能流于形式。
2.4拓展视野,确立长远建设发展目标
(1)各地方一般本科院校应当立足长远规划发展,避免只看到短期利益而看不到长远利益,使高等职业教育流于短期行为,从而损害其健康发展。(2)应着力培养既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并定期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使教师能更好地将书本知识同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学生也才能更好地对口实践岗位。
参考文献
[1] 高松.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及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发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透露,中国高等教育结构将发生重大调整,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等。
职业农民
石泉县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师资队伍调查摸底工作 陕西省石泉县农业局将9名农业系统业务骨干确定为石泉县农民教育培训教师。随后将出台教师聘用、教师培训、教师考核、教师管理等制度,确保遴选的教师做得了课件、上得了讲台、下得了田间、做得好示范。
第十二“百乡万户调查活动”组在山西开展调查 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河北农业大学组成的调查组到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进村入户开展为期1个月的新型职业农民专题调查工作。调查组根据调查情况,及时与县农委相关同志举行座谈会,专门研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试点的具体工作,指导该县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进程。
新疆43名农民获首批新型职业农民中专毕业证书 在日前举行的新疆首批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大会上,43名沙湾县农民获得新型职业农民中专毕业证书。新型农民职业中专班开设园艺技术和畜牧兽医两个专业,采用半脱产学习模式。3年来,这43名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自己扩大生产、增产增收,还带动身边农民建立了33个合作社,种植蔬菜1.1万亩、红薯6000亩。
西安市开展首批中级职业农民认定考试考核 考核认定工作分果业类、畜禽养殖类、瓜菜综合类三个专业,考核分笔试和面试两种形式,其中笔试成绩占30%,面试成绩占70%。来自全市八个涉农区县的70名职业农民参与此次认定考核。
浦东新区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发展论坛 论坛围绕农业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渠道建设、生鲜电商等主题展开。与会人员以独特的视角,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并就自身合作社或企业遇到的难题寻求解决方案。
江苏加大社区教育中心建设数量培育职业农民 江苏计划增加社区教育中心、村民学校的数量,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采取苏南、苏北高校对接的方式以提高苏北高校办学水平,目前首批参与合作计划的12所学校已经签订了合作协议。
沙湾县与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签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合作协议 合作的内容包括建立健全培育农业管理型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发展规划、制定开展先进农牧业生产技术、农产品市场营销、休闲农业与创意农业、合作社管理、家庭农场管理以及外向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规划等。
扶持政策
宜都市农广校喜领“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 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项目计划,是农业部改善基层职业农民的培训手段,帮助基层农技推广与服务,把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送到田间地头的一项举措。农业科技直通车完全能够满足宜都农广校开展田间服务和农民培训所需的条件,使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如虎添翼,真正做到把学校办到农民的家门口,为农民送教上门。
岱岳区农广校喜迎科技直通车 近日,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农广校将一辆印有农业部“农业科技直通车”标志的汽车开进了农业局院内,标志着农广校有了自己的田间流动课堂车。随着培育职业农民进程的进一步深入,区农广校将发挥职能优势,深入田间地头,扩大培训规模,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职教视野
河北省2万名农村劳动力将享受到免费职业技能培训 今年,河北省2万名农村劳动力将享受到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并将获得转移就业帮助。培训对象为准备转移到当地县域内二、三产业就业的河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或在当地县域内企业初次就业半年以内的农村劳动力。
广西将下放中职学校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审批权 市属中职校学前教育专业设置由市教育局负责审批,并报自治区教育厅备案,区直中职校学前教育专业设置,经办学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自治区教育厅备案;各市教育局下达所辖中职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年度招生计划,区直中职校学前专业年度招生计划由办学主管部门审核。
重庆成立市属高校转型发展联盟 重庆科技学院、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等6所重庆市属高校成立市属高校转型发展联盟。联盟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应用技术大学研究,推进联盟成员间合作,提出应用技术大学建设、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政策建议等。
上海首推中职教育―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 9月起,上海将首推中职教育―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在3所中职校和2所本科院校试点,首批计划招生120人,“中职+本科”学习年限为7年。
全国投入逾360亿元改善农村教学装备 从教育部获悉,自2010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以来,中央财政对中西部2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村薄弱学校已投入教学设备类项目专项资金219.27亿元,其中96%已完成招标采购,地方配套达145.23亿元。这一专项资金惠及16.52万所中西部地区农村薄弱学校,其中,11.91万所学校添置了教学实验仪器设备,7.59万所学校添置了图书,7.59万所学校添置了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
关键词 一般本科院校 职业教育 定位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驻马店共识》开启了“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决议实践第一步,由此探索地方一般本科院校转型职业教育发展定位有着重要意义。
1地方一般本科院校转型职业教育发展困境
1.1传统教育观念制约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
当前本科教育比较重视课程学科标准和知识的内在逻辑性,注重人才培养的理论性和学术性,强调培养对象的理论水平、科学研究能力和继续深造能力,却忽视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造成学科体系组合的理论在社会生产实践运用中缺乏应用性和职业性。
1.2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制约高技能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将职业教育理念和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思路引入教育教学中,基础理论教学比例过高,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不足。部分学校实践实训课程开设不够理想,加上教师教学的惯性思维,教学方法、手段单一,缺乏实践动手能力训练,学生无法体会和感受到所学知识技能的应用价值。
1.3校企合作不足制约高技能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
培养高技能应用型技术人才学校不能闭门造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打造一批合作长久、内容务实、互利互惠、多方共赢合作企业。由于固有培养模式和教育观念,大部分校企合作还停留在资源双向流动的初级阶段,尚未形成规范互补的长效机制,学生到企业实习流于形式,在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课程改革建设等方面合作不足,没有实现校企之间的深度融合。
1.4僵化的教师考核机制制约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当前高校注重对教师理论教学考核轻视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科研方面重视纵向科研课题研究的考核轻视横向科研课题研究的考核,同时未给予实践实验教师足够的重视,在津贴待遇方面差别对待,打击了教师提高实践技能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不利于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更不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从而制约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5资源不足制约地方高校的发展空间
多年来地方高校办学经费短缺,欠账较多,从学校自身生存与发展出发,必须广开财源,平衡收支,转型职业教育恰好满足其自身拓展办学空间的要求。但许多学校只看到这一短期利益而看不到长远利益,使高等职业教育流于短期行为,缺乏长远考虑而损害其健康发展。
2地方一般本科院校转型职业教育发展的定位与特色建设
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主要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找准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位置,科学确立发展定位。
2.1行业定位
当前经济发展中行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行业从业人员层次水平不均衡,提升行业发展水平需要大量行业专业人才。从专科学校升级的一般本科院校合并了专业性较强的国家级中专的一般本科院校,行业底蕴有相当基础,可立足自身行业特色优势,明确行业定位方向发展,通过加大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力度,针对行业发展方向需求明确人才培养方向目标,走出行业特色发展之路。
2.2产业定位
产业升级调整是深化经济改革的必然要求。产业发展滞后因素的关键支点在于一些产业从业人员的转型与产业的转型节奏失衡。我国的农业产业发展相对较早,但与发达国家比较又相对落后;第二产业有一定基础,但出现结构失衡、技术支撑尤其是专业技工支撑缺乏;第三产业发展从时代上看不算太滞后,但产业规划、产业发展技术标准不成熟。农业和工业两大基础产业的专业人员升级换代太快,服务业的技术标准亟待完善,而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又严重滞后,带来大量专业技工、技师缺口。一些地方本院校产业归属痕迹浓厚,加上合并了一些职工大学,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完全可以结合自身优势,立足不同产业,培养服务特定产业的专门人才,走出特色发展之路。
2.3区域定位
因为发展历程中客观存在的区位发展规划因素,造成了区域发展不平衡,在产业升级、行业发展规划中出现区域性人才需求的差异性。地方一般本科院校,可以利用区位优势,结合学科优势,根据区域发展的产业规划和行业规划打造城市学院,建设特定区域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职业技术大学。如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定位为“城市高职”;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将定位改为“立足下沙(开发区)、服务杭州市”,从而密切与城市的关系,凸显自身特色和优势,社会需求和社会声誉也日益显现;河南省黄淮学院与驻马店市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走出了一条“区域定位特色发展之路”;纽约城市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也是类似极好的榜样。
2.4层级定位
传统声誉观使得一些高等院校盲目上规模、上等级,而忽略发展的独特性优势。地方一般本科院校要成功转型职业技术大学,必须做好自身的层级定位,尤其人才培养层次的层级定位。要从表面上培养人才的层级(学历等)转向社会应用中人才声誉度的层级,关注人才培养的不同社会需求。明确定位之后,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课程设置等等,在不同层级(技工、技术人员、技师)上办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2.5特色定位
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专家评估报告显示,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很清楚地要坚持特色办学,但实际上却“不到位、不统一、不落实”。台湾中正大学地处乡村,但该校吴志扬校长说:“做唯一,就是做第一”,走出了特色发展道路。“有特色”也正是现代大学制度的精髓所在,如果每一所地方一般本科院校如都能根据自己的地域特点、经济特点、社会需求以及历史传统等从通识型的地方高校向专业技术型的高校转型,那么现代大学制度的多样性就会得到体现,转型职业技术大学的高等教育改革才会凸显成效。
参考文献
[1] 田立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微观思考――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谈起[J].新西部:理论版,2014.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281-02
随着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政策的提出以及现阶段我国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型职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成为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焦点、热点问题,对提高就业质量、解决“用工荒”与“就业难”
并存问题、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教师是各高等院校改革和发展的原动力,肩负着高等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直接影响着各高等院校办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建立一支德才兼备、业务精湛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已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我国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国务院总理在2014年2月26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出:“要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由此,按照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要求,各高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承担着实现高素质创新性职业人才系统化培养的重要任务,更要转变观念,加快改革,不断提升职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而高校师资队伍的职业素质高低是高校教育教学的关键,决定着人才培养的素质和水平,因此,新形势下,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加快创新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的管理机制和体制。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有的教师管理机制相对落后
伴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的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现有的教师管理制度显得相对滞后。笔者通过调查几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后发现,大多数高校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力度不够,与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显得不相适应,缺乏相应的针对性,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上依然是重理论轻实践,实践课程与实践课时所占比例均较小,从源头上直接影响了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一部分高校在授课报酬上,存在突出实践环节的实验课及实训课课时费减半或明显低于理论课课时费的现象,不利于充分调动教师讲授实践技能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制约了教师实践授课能力的提高;此外,在职称评审、聘用过程中,评聘与考核标准依然沿用原有的评价标准,而对教师实践教学与技能的考核评价重视程度不够。这些都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实践技能和授课水平的提高。
(二)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依然存在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要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吸引更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的专业技能型职业人才,这就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而目前,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有些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然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教学内容与环节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还有些教师与所在专业领域内行业、企业一线工作人员沟通交流的意识淡薄,造成其实践经验与专业技能指导能力较弱,这些会直接影响到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三)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能力相对较弱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教师普遍治学严谨,理论知识扎实,科研能力强,专业理论教学水平高,能够深入地钻研教材,具有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但是大部分教师与行业、企业接触较少,实践背景匮乏,参与企业实践与培训的机会甚少,缺乏与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和高级工程师的交流与合作,导致教师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较弱,缺乏应有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素质,实践教学能力和经验普遍不高,不能充分地将专业技能知识传授给学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与效果,不利于高层次技术技能型职业人才的培养。
(四)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比例偏少,流动性较强
兼职教师大多来自行业、企业一线,他们是各行各业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需求。而笔者通过走访几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后发现,在师资结构中,兼职教师的比例较小,实验课与实训课程大部分仍由校内专任教师承担,使得实践教学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另外,兼职教师流动性较大,一方面学校对兼职教师缺乏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另一方面企业一般追求较高的工作效率,一旦本职工作与兼职任教工作在时间上发生冲突,这些兼职教师往往将兼职任教让位于本职工作。
三、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对策
(一)转变观念创新管理机制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各院校要积极转变传统思想观念,拓宽思路创新模式,不断建立和完善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相匹配的教师管理机制。要创新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在教师考核和评价过程中,应当提高对教师实践教学效果和能力考核的比重,并建立相应的奖励激励措施,同时在教师职称评审和聘用方面,也应当增加对教师实践教学考核和评价标准。此外,要规范优质兼职教师的引进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招聘程序和制度,并加大对兼职教师的监管和考核。
(二)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
各高校应高度重视对教师的职业培训,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政策和培训计划。要有针对性地对现有专任教师进行相应的实践能力培训,定期安排教师去企业调研实习,创造条件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职业培训,并依据培训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增强业务培训的效果和质量。此外,学校要为教师与行业、企业一线技能人才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让教师有更多机会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实践环节,与一线人员进行实践技能等方面的学习与交流,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水平与能力。
(三)充分重视优秀高端人才的引进工作
各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充分认识到当前师资结构的不合理性,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找准人才培养定位,提高认识,有意识地引进一些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高端人才,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健康发展。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上,一方面,学校要根据自身的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突破原有思想观念,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有计划、有目标,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招聘原则和方案,确保人才引进的质量;另一方面,学校应当努力营造一个和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氛围,制定优惠政策,增强优秀人才在学校的归属感和使命感,从而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升学校高端人才的稳定性。
总之,高校的管理者,尤其是学校领导,一定要从思想上转变传统观念、拓宽思路、创新模式,不断完善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相匹配的教师管理机制;同时要高度重视对教师的职业培训和实践能力培训,为教师与行业、企业一线技能人才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最后加大对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出社会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型职业人才,才能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常务会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EB/OL].(2014-02-26).http://221.12.38.131/web/articleview.aspx?id=20140226194527672&cata_id=N002.
[2]姚文均.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3]邵玉华.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及教育质量保障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0(10):216-217.
[4]古青.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5,5(3):59-63.
[5]张巾帼.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启示[J].职业教育,2013,(2):36-39.
[6]苏根良.民办高校教育人才引进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9,(1):72-75.
[7]沈嘉.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能力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的微探索――以金陵科技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26-27.
[8]唐智彬,石伟平.国际视野下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思路[J].教师教育研究,2012,(3):15-17.
[9]林伯明.旅游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0):15-17.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职业英语
一、引言
现今,三本院校中非英语专业学生尤其是理科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兴趣低下、学习效果差的问题一直是困扰大学英语教学的最大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使他们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学以致用,适应国际化的趋势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应用型本科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现状
(一)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状况
1.知难而退。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女生对于英语比较感兴趣,希望能够将英语学好,但是,当他们碰到大量的生单词和繁杂的语法时,就觉得要学好英语很困难,表现出知难而退的心理。
2.缺乏兴趣。很多学生对于英语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在他们看来英语成绩的优劣与他们本专业的学习毫无联系,英语学习和英语考试只是一种形式,没有意识到学习英语对于他们今后就业的潜在作用。
3.抵触情绪。另有少数学生对于英语学习表现出一种厌恶的情绪,认为中国人没有必要学习英语。
正是由于学生中存在着种种程度不同的英语学习的不良心理,造成了在英语教学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障碍。
(二)学生英语学习的不良习惯
学习习惯在各种学习中都具有深远的作用,养成一种好的学习习惯就意味着能够取得一个良好的学习效果;反之。则会造成学习的失败。不少学生长久以来已经养成了一种不良的英语学习习惯,这些习惯又对于他们的后续学习产生了一种恶性循环的结果。
应用型本科学生在以往的英语学习中往往接受的是一种灌输式学习方法,完全按照教师的上课安排和作业布置来进行学习,没有形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因此,在严格的教师指导下可能会产生出较好的学习效果;相反,如果教师不够严格,则学生成绩就会相对较差。在进入高校学习后,由于失去了以往严格的教学管理,完全需要依靠个人自身的学习习惯,则必然造成了更多学生在英语学习上采取一种放任的态度。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一)考试方面
大学英语教学依旧没有走出考级的圈子,没有采用其他更加灵活的考核手段。学校老师、学生仍然被四、六级考试所困扰,学生无形中有很大的学习压力。
从一些高级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反馈情况来看,目前的英语等级考试并未给他们的工作带来多少帮助。有很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的学生,在工作中接触到有关英语的外文图纸和外文资料都难以看懂,望而生畏。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大学英语教学中职业针对性较差,英语教学没有很好地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
(二)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出现使得英语教学在一定条件下获得了发展。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听到真实的英语材料。但是,能够做到每次课都如此目前还不太现实,大量的教学还是通过课堂的讲授来进行,依然延续着过去的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大大制约了英语教学的发展,因为语言教学不同其他学科一样仅仅通过课堂教学就能够完成,而是需要一个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因此,需要尽可能创造这样的环境。另外,目前大班化的英语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无法同时兼顾众多的学生,学生也缺乏足够的练习和指导。
(三)师资队伍
1.教师数量的严重不足,导致了每个教师每星期要上十几节以上,缺少足够的准备和调整时间;教师数量的不足也导致了学生上课只能采取大班化的教学模式,更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2.教师本身的职业化经验不够,大部分教师都是直接来自于高校毕业生,仅有少数教师曾在其他企业中工作过。这就导致了教师专业化英语知识的匮乏,难以给学生讲授更多的专业化英语。
四、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职业化内容的对策
通过分析目前三本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急需解决的是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根据不同的专业加入职业化的英语内容。改善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如此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才符合高职英语的实用性特点,使学生能够“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这样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日后进入工作岗位能够学以致用。
(一)重点本科专业科技英语的借鉴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采用专业化英语教学尚处于摸索尝试阶段,而重点本科类院校已较早地开展了专业英语的教学和教材编写工作。此类院校的学生。在完成两年大学英语的学习后,从第五学期开始学习本专业的专业英语。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借鉴他们专业科技英语教材的编写思路和内容,选取适合三本应用型学生使用的内容进行改编。
本科专业科技英语是指科技领域内各学科的专业英语,由于理工科专业众多,各个专业所使用的英语教材也数量庞大。但纵观目前在国内所使用的专业科技英语的教材,大多数以阅读为主,其他语言技能仅起到补充作用。有统计资料显示,大量的课后练习都主要集中在对于课文内容的回答、句子的翻译以及关于课文内容的选择和判断上,这种形式的题目虽然在英语学习中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在促进学生语言运用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只能基于课文内容进行客观的分析,没有自由的表达和交流等交际活动,课堂形式比较单一,学习效果较差。
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采用大学专业科技英语中浅显、易于操作的内容和题型,尝试编写机械、计算机等专业的英语教材,加入新的练习形式,如对话,听力等内容,让学生逐渐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一些常用的术语、句型等。
(二)建立“双师型”的英语教师队伍
开设各个专业的职业化英语课,对于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大部分担任英语教学的教师都是英语专业毕业,对于各个专业的英语没有深入的学习。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对教师进行再培养,建立“双师型”的英语教师队伍,形成稳定的专业英语教师团体。
(三)考核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