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5:32:0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目前高校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在统一的管理思想指导下,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针对性不足,因此形成了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和质量较低的局面。为了解决目前教学中出现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失误,本文总结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未来发展做出规划,以此落实措施,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差异性管理对目前的问题解决有重要的帮助,对其具体应用进行分析的意义显著。
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现状
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来看,主要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模式化比较强,工作缺乏灵活性,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应对效果往往达不到如意的水平;第二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只注重统一性,对其差异性的重视度严重不足。所以在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问题上,处理效果和质量都受到了较大的影响。简言之就是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的程式化限制了其发展。
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目标
就现阶段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来看,工作需要达到的目标主要有两个:第一是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实现灵活性,这样可以解决不同学生身上具备的不同思想问题。第二是要在未来的工作中实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稳定性。思想工作稳定,才能进一步保证效果的提升。从未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来看,在稳定的基础上进行灵活性的提升十分必要。
三、差异性管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措施
1.了解学生思想状况的差异性
差异性管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一项主要措施是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差异性了解。从思想教育实践看,要想进行差异性的管理,需要有差异性基础,而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了解,就是在获取差异性基础。在差异性基础获取的过程中,有两项需要重点注意的工作:第一是充分利用学生干部和学生的群体关系。在高校管理中,学生干部是基础的一环,因为其与学生的交往较为密切,能够更多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所以利用这一优势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十分必要。第二是在思想状况获取的过程中要具有针对性。这种针对性可以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差异性管理提供准确的措施参考。简言之就是要建立思想政治工作差异性管理的基础。
2.强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统一性
强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统一性是差异性管理的一项有效运用措施。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因为其家庭背景、成长环境以及自身性格的关系,思想状况的差异性较大。如果学校对这种差异性不进行控制,高校教学的秩序稳定会较难维持。处于统一基础上的差别对待,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统一性强化十分必要。简而言之就是,要想使得高校学生的思想问题得到针对性地解决,必须要将其放在一个统一的思想基础上,这样差异化管理才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
3.充分调动校园因素进行学生的思想指导
充分调动校园因素进行学生的思想指导是差异化管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中的一项重要措施。高校对学生的思想进行管理教育的平台不仅仅只有思想政治课堂,还有更多的元素,如校园的各类活动、学校的社团等。简单来说就是,高校中各种有组织的单位或者是活动都可以对学生的思想进行矫正。校园因素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所以将其投入到思想政治管理工作中,可以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差异化问题解决进行搭配,这样差异化管理的效果会更加突出。
四、结束语
思想政治工作对稳定高校工作秩序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高校工作中受到极大的重视。为了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高校在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的前提下进行针对性的措施讨论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陈谊.浅析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知识经济,2011
[2]黄宁.试论高校学生管理的理念及路径——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
[3]何华玲,严瑶婷.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与转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一)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变得多元化
大学生的心理与个性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刻,他们接触到的方方面面对于他们自身的价值观产生着冲击。改革开放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我们的文化与学习工作等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鲜血液。社会竞争,工作效率等方面变得异常激烈,这也给大学生的的价值观产生了剧烈的冲击,拜金、啃老、自我主义成为了高校学生思想上的毒瘤,互联网的快速传播也使得这些毒瘤开始井喷式生长。与此同时许多明星等公众人物的负面新闻也使得高校的学生粉丝竞相效仿。家长疲于养家,对子女的关爱也不够,这些客观存在的弊病使高校学生的价值观渐渐偏离正确的航向,这对展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了阻碍。
(二)科技引领经济的时代对高水平创新性的人才需求空前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人的特点,对于人才选拔的标准也不同。科技引领经济的国际背景下,人的知识积累与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成了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国家政策曾指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高素质的高精尖人才。不管时代的浪潮怎样变革,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是重中之重,它决定了我们的发展方向是否正确,但在科技引领经济的国际背景下,我们要丰富我们的工作方式,使其更加全面更加立体。我们工作的方式与渠道要放生变化。
(三)高校采用学分制,生活成本变高等现实问题对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了阻碍
目前,人们的生活成本不断提高,许多高校学生家庭的生活压力变大,为了分担家庭的负担,他们开始走向社会去打工,以做生活补贴。学分制使得学生的工作中心发生偏移,他们被更丰富多元的娱乐深深吸引,很少再去关注思想政治工作,这也是目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推进难得很大原因。
(四)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难题
互联网的本质在于互联。互联网开放性极强,是连接世界的网络,它把信息快速传播,使人类可以共享文明成果,但网络垃圾也随着互联网流入我们的视野。互联网的不可控让我们难以阻断信息。它的渗透性更是无孔不入。开阔了视野的同时,高校学生也会接触到不好的思想与低劣文化。东西方与中国为敌的国家与地区趁机以互联网为传播途径大肆传播腐朽的思想与文化,这对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早哼了极大的困扰。同时,网络游戏与虚拟性使很多高校学生成为了宅男宅女一族。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社交,使他们的集体意识逐渐向自我转变,同时使他们的学习质量严重下降。因此。如何监控网络,抵制互联网不良信息也是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难题。
二、符合当前背景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在当前错综复杂的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去伪存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寻找高效的符合时代背景的工作方式。
(一)在思想认识上要继续提高,适应当前的发展背景
自从上任以来,我国的政治与经济都处在改革的关键阶段,我们的生活开始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我们保持头脑的清醒,积极交流,把握国家与时展的脉搏,积极主动去投身到变革中去。高等教育的工作重心是培养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为民造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培养人才的不可或缺的核心所在。因此学校要把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教育放平,要做到两手抓,不能厚此薄彼。
(二)通过帮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拉近与高校学生的距离
1)经济问题,现有的贫困生补助,生源地贷款以及火车票补助等都是帮大学生解决经济问题的好政策,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吃水不忘挖井人,国家的帮助会让高校学生的包袱变轻,会牢牢抓住他们的心,为他们的目前与日后的生活扫清了一些障碍。在深入贯彻这些政策的同时,要培养学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可以带领他们走向贫困地区,让他们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同样背景的他们惺惺相惜,增强社会正能量。因此,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也就包括帮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2)心理问题,现在的社会过于复杂,很多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学校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对于有问题的同学进行疏导,并时时关注他们的动态。为他们补充正能量。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压力空前巨大,就业难。这也成为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源头。学校应积极与企业联合起来,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多的渠道。
(三)面向小社群化的推广体系
以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多是以学院为单位,正所谓大网难捞小鱼。而且当今的互联网已经使人的个体意识逐渐增强,正在远离中心化。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缩小单位,向小的社群化发展。小的社群里,人比较熟悉,点拉点的方式有利于工作展开与推进。
(四)要升级创新工作手段
互联网得快速传播与开放性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强有力载体。以此为载体可以丰富工作内容,使之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时传播速度快,针对性也更强,影响力也是空前的。我们要很好的利用互联网,给予正确的引导,传播党的思想方针,共建社会主义美好家园。
结语:
在很大程度上,传统公办大学生公寓往往被学生视为居住的场所,根本没有意识到学生公寓与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之间的密切联系。作为公寓的工作人员来说,在日常工作中,其职责主要表现为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要求学生遵守纪律,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学生往往进行严格惩罚等,根本不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缺乏相应的服务意识,难以为学生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同时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也不能很好的体现。其习惯性认为育人应该在学校、院系、班级等场所,公寓就是学生休息的地方。实际上,大学生公寓作为重要的阵地和舞台,可以帮助大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并且大学生公寓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在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公寓环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借助学生公寓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以及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方面的教育。归根结底,大学生公寓本身就具有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对于大学生公寓来说,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其职能的内在要求和本质诉求。如果脱离了思想政治教育,那么大学生公寓就会丧失自身的价值。学生公寓不仅具有管理、教育、服务的功能,同时学生作为公寓的主体,通常情况下也能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2实践向度:健全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形式
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其公寓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机制灵活,凭借该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便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公寓着实需要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聚集各方力量加强公寓的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坚信:“要实现教育的发展,需要立足于树立正确的教育发展观和价值观”。对于公办高校来说,在大学生教育体制方面,普遍缺乏以人为本的合理的公寓工作管理队伍。大学生公寓学生管理队伍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学生公寓的安全与稳定,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发展。徐贵权教授说“: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社会适应的问题,通常情况下,这种适应代表着个人或群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这是一种良好的关系,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个人或群体通过对自己的身心状态进行不断的调整,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自己与社会环境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对此,民办高校需要打破传统的公寓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建立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形式,进一步适应大学生健康发展的规律。第一,建立和完善专职公寓辅导员管理制度。在对学生公寓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通过构建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同时结合公寓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形式,也就是对公寓辅导员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
第二,建立和完善公寓管理委员会。由学生工作处负责领导公寓管理委员的日常工作,由公寓辅导员担任公寓管理委员会主任,由各二级学院辅导员组成公寓管理委员。通过上述安排,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各公寓楼层有专职的公寓管理委员会成员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工作过程中,公寓委员会成员各司其职,进一步将公寓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在值班过程中,公寓管理委员会需要不定时的走访学生宿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了解并满足学生真实的内心需求,进而为大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全方位帮助。
第三,在公寓内部,组织大学生成立相应的自律委员会和宿舍管理委员会。在公寓思想政治工作中,大学生自律委员会和宿舍管理委员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为公寓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进一步帮助大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同时对大学生进行育人教育,并且可以通过学生教育学生的方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大学生在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地位。第四,在学生公寓组织成立基层党支部。在开展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公寓基层党支部发挥着堡垒作用,通过党支部将学生公寓的思想政治堡垒作用覆盖到每个同学,进而对每一位同学产生影响,进而便于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交往理性:公寓思想政治工作范式的转向
关键词:创新 大学生 思想政治 重要性
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巨大变化,使教育也面临时代、经济、社会以及自身发展对创新的呼唤,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了重要影响,给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一、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特点
有人将大学校园比喻成象牙塔,把塔里的莘莘学子称为“天之骄子”,认为他们是知识和能力的化身。其实他们与校园外的普通人一样,也有这个年龄的特点。
1.责任意识弱
社会转型时期部分大学生崇尚的以自我为中心,把个人利益摆在不可动摇的地位;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只考虑个人得失,不考虑社会、集体和他人的需要,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淡薄了。
2.践行能力弱
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集几代人的娇惯于一身,享乐的思想比较严重,艰苦奋斗精神比较欠缺,他们渴望有所成就,却不愿意刻苦用功;期望事业成功,却又不愿意做平凡事。
3.集体观念弱
由于集体观念淡薄,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少学生信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事原则,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不强,无论是在集体活动中还是在寝室生活中同学之间缺少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集体氛围。
二、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于创新
我们要应针对大学生思想社会化的特点,结合现实,大胆创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为培养符合时代特征的高素质的人才贡献力量。
1.有利于激发爱国热情
大学生思想活跃、对各种社会现象比较敏感、接受能力强,但也容易受一些腐朽思想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教育,弘扬和培育他们的民族精神,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并把这种热情转化成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的动力。要对祖国充满信心,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2.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水平表现普遍有些偏低。在大学的校园里,我们经常看到许多不文明现象的存在。例如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抽烟喝酒、打架斗殴、在墙壁上乱涂乱画等。给校园精神文明建设造成了极坏的影响。鉴于此,抓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认真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使学生明辨是非知书达理、团结积极、诚信友善、勤俭自强。大学能否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进行行为自律。是适应社会的基本要求,是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客观需要,也是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3.有利于就业指导
针对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帮助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便在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之一。辅导员在新生入学后要开展职业定位教育,帮助学生认清专业学习和今后的就业关系,鼓励学生做好定位,打好基础,增强今后就业的竞争力。在毕业前夕,也要积极开展各种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就业政策,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人才市场的职业竞争,身心愉快地走向社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成为推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保证和前进动力。必须勇于创新,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杨能山.论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03)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前沿阵地。我国的高等教育长期以来都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所以在管理模式和思想方面都比较传统。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各种思想观念也纷至沓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这样的新时期显得缺乏针对性和主动性,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要求,难以达到良好教育的目的,所以需要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不断的创新。
一、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观念
观念问题对于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加强工作观念转变,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对传统观念进行转变,能够结合新的发展形势,使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更强的时效性。此外,传统思想政治工作观念,是阻碍思想政治工作效果提升的关键,传统观念的破除,是思想政治创新必须把握的一个重点内容。思想政治工作观念创新,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要重新认识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高校的老师甚至是校领导都觉得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将政治观点灌输给学生,属于理论性的说教,并不能和其他的专业教育相比较,所以普遍养成了重视专业技能、轻视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观点。还有的老师觉得从事思想政治的教师都是说教而已,并没有真正的本事,所以就形成了专业教师和思想政治教师地位上不平等的状况,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重视度不颉U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缺乏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需求,同时也缺乏必要的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它能有效激活其他的素质。根据教育部对已毕业大学生的调查发现,80%的学生觉得“两课”对自己日后的工作最有帮助,这也是对思想政治工作最好的证明。所以,高校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将阻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观念破除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轻思想、重政治观念要尽力避免,很多人觉得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对政治立场和观点进行教育的工作,从而不对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重视。其实,这两个方面是同样重要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认识的提高,便于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形成。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是本单位工作的观念一定要破除,将思想政治工作是全民族工作的观点树立起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乎到我国的改革和稳定,是全国、全党、全民族的大事,因而需要将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树立起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全体教职员都来做,特别是各级的行政领导,必须在学校工作的每个层面都融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并将其在管理、科研和教学的每个环节中都贯彻,将其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班级、宿舍和学生身上。比如,在高校中开展的“三联系工程”就是很好地网络育人模式,所谓的三联系指的是教师联系学生、中层干部联系班级、校领导联系学生干部的模式,通过这样的模式可以充分结合校、院,实现点面互动,形成具有合力的教育局面。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是“务虚”的观念一定要破除,要做到“虚功实做”,从最基本的解决学生的生活、学习困难入手,让工作的透明度更高。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需要创新
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应积极建立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适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体系。高校学生应充分发挥两课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开展三观、三德和三义教育,同时还应该结合时代特征,开辟新的领域,并将新的内容注入,比如在校园学生中开展科技伦理教育、创业教育、做人教育、心理挫折教育等,并结合知识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引起的变化,让思想政治工作焕发生机。工作内容是思想政治观念创新发展的一个现实应用,这种现实应用,是理论转化成现实的过程,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握的关键一环。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创新,要注重结合现有的工作内容,将其与时代进行融合,从时代背景考虑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满足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创新发展的实际需要。
三、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创新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应充分将科技新成果运用进去,对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同时积极汲取社会学、心理学和大众传播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进去。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充分尊重,积极用知识来引导学生,用情感感染学生,将学生的素质提高和知识增长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标准,这样才能将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实处。变引导学生为管理学生,变感化教育为强化教育,同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艺术性和科学性的结合。为高校学生创设出生动活泼、科学有序的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为高校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传统的灌输传授方式进行改变,注重将信息化技术进行引入,使原来的静态教学模式逐渐朝着动态教学模式转变,可以更好的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效果。
四、思想政治工作形式的创新
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改革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随着就业制度和招生制度的改革,大学生的思想受到较大的影响。对于社会的这种变化,应充分将高校作为知识技能培养和思想品德培养阵地的作用发挥出来,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要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开拓出新的发展空间。校园文化是校园内师生特色较为明显的文化氛围和精神氛围,高校的论坛讲座、学生社团和板报橱窗等都是开展学生教育的第二课堂,能有效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隐形课堂,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可以充分营造出宜人的环境,这样的环境能充分发挥出育人功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和文化科技活动,让学生在求知、求乐的过程中得到满足,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比如,通过勤工助学来展开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信、自助和自强精神,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服务奉献意识。开展“十佳青年”活动,可以让学生争当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风尚。
五、小结
高等教育是关乎到国家富强和民族兴旺的教育,所以做好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非常重要。要想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增强,就要把握好当前高校学生的思想脉搏,同时将学生思想政治免疫力提高,积极开拓、勇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探索到适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和新特点。在实践中总结成功的经验,齐心协力将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桂富强,王顺洪,向仲敏.论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管理创新[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2]徐仁权. 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10,(07).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性化”教育;学生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思想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进行的自我教育。因此,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使学生能够进行自我规范。在高校进行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学生的本性出发,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支持学生,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师在开展工作时需要深度的贯彻人性化的教学理念,使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何为“人性化”教育
人性是指人的基本属性,去区别于其他物种的特有性质。因此,所有的人都有自身特有的规定性,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活动实践中之间生成并发展出来的基本特性。人性化则是人们的实践向合乎人性要求的性质或状态的转变,也就是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遵循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前提下,使人性得到全面的展现。在高校进行政治思想工作教育时,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尽量满足每一位同学的心理需求,对学生进行任性的关怀与照顾,从而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教育环境,使学生最大限度实现人格的全面发展。
2.传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性化”教育缺失问题
2.1教育内容不够完善
我国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多以学校的政治必修课为主要场所,其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其内容的空泛使学生很难真正的融入课堂,从而不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价值。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不全面性,忽视了教育精髓的展现,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塑造。
2.2教育目标相对笼统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利用科学的视角来对待问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这种教育目标相对笼统,没有一个固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衡量,进而无法对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准确的评估。学生们的特点不同,在进行学习时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这归咎于学校没有进行一个准确的目标定位。总方向的发展不能够取代具体的教育目标,这违背了思想政治教育中与时俱进的教学原则。
2.3教育模式单一、滞后
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集体授课方式,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教学方法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根据课本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与传授,以说教为核心。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当前的心理发展,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2.4教育主体不明确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限制使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学生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是中国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没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理论内容,这种单项的知识传播不能够发挥教育的真正作用。
3.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性化”教育开展策略
3.1要为学生的发展、完善、提高创造条件,提供服务
高校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树立服务意识、转变教育观念、建立大德育观、有的放矢的开展教学工作。高校学生已经基本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对事物现象有着自己的看法。因此,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教育时,不应该只把他们当作受教育者,而应该让其进行教学参与,充分的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例如,教师可以制定教学内容,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模拟教学,教师可以在旁边予以辅导;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尊重学生的意见、照顾学生的想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尽可能的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和谐的物理环境;教师需要树立平等意识,加强与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使学生们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2要构建人性化的德育机制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学生们知识,还需要使学生们的个性得以施展并且培养学生们的个性化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不再是传统对学生们的制约与控制活动,而是要尊重学生们的人性、唤醒人性,使学生们能够通过教育进行自我的教育与规范。因此,教师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在教学上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在行为上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由于学生人数过多,教师需要理解学生们的个性差异,使每一名学生都够获得帮助与指导,最大可能的实现所有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3.3推进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人性化要求转变观念,努力把教育者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主行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以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开展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教育活动,使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并克服自身的弱点和存在的不足,有助于大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增强创新意识,促进大学生成材,是人性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
3.4要营造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人文环境的营造是“人性化”教育实施的必要条件,因此,高校需要为学生们提供一定的支持,建立有效的载体,开展广阔的平台。人文校园的建立需要依托校园的环境建设,无论是校园的规划还是景观环境都要呈现和谐关系。例如,学校可以建立校史陈列室,带领学生参观,感受文化底蕴;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们的业余生活,从活动中获得自信感;加强志愿者有关的活动,学生们既能够丰富社会经验,也能帮助有需要的人士,从而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融合,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以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基础,营造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从而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服务。
4.结语
人性化的教育是当今界教育发展的趋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也就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精神,同时,人性化也是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必然要求。面对21世纪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不仅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贯彻人性化的教育原则,而且必须在实践活动中努力思考实现这一目标的多种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娄进举,闫荣双.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学生工作前行――人文视阈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1:54-56.
[2]刘晓,于丽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性化”教育分析[J].今日中国论坛,2013,19:206-207.
[3]石蕊.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性化”教育浅析[J].才智,2015,35:169.
关键词:服务育人; 组织结构; 流程制度; 比较借鉴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3)06-0080-03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下简称“思政工作”)中融入服务学生的工作理念,寓教育于服务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将会有效地加强和改进学生工作的效果,使高校学生思政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大大提高学生思政工作的有效性。
一、服务育人: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对象是在校大学生,包括教育、管理、服务等内容,服务育人是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在整个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
1.充分理解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完整内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高尚的道德品格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学生思政工作的根本职责和使命是育人。在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指引下,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促进学生发展,加强基层建设,提升综合服务。
教育是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核心,旨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针对大学生的特点、特长与兴趣,指导学生全面和谐科学地发展,建立道德发展、学业发展、生涯发展、心理发展、博雅素养的教育与引导。
基层学生组织是学生思政教育的载体平台。激发党支部、团支部、班级、团学联等基层学生组织的活力与创造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与集体一同成长与发展。
提高学生综合服务是学生思政工作的基础。在服务学生的过程中育人,不仅为学生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坚持“面对学生、方便学生、服务学生”的服务理念;更要弘扬校园文化,潜移默化,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形成服务育人的氛围。
2.服务育人在学生思政工作中必不可少
在学生思政工作的三方面中,服务育人是集中体现“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工作,是学生思政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以人为本,最重要的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把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与成功作为工作目标,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将教育、管理、服务融为一体,并贯穿于学生思政工作的始终。在服务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了解学生、激发学生、教育学生。
服务育人,不仅是传统意义上高校后勤部门的职责,更是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新渠道。不能把服务育人与教育育人分隔开,更不能把服务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分离开。需要通过构建系统的服务体系,努力建立专业的教育管理和服务队伍,来规范管理和服务在校大学生。
3.比较借鉴国外高校的学生事务中心模式
目前,相关的国内高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主要集中在诠释“育人为本”理念,比较教育、管理与服务等职能,比较国内外高校学生管理服务部门的运作模式。美国、欧洲、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高校普遍都设有学生事务中心,即student affair center/office,与国内高校的校院两级学生工作办公室相比较,存在三大差异。
首先,工作内涵的差异。国内学生思政工作的核心是思想教育,工作内容包括教育、管理、服务等方面;全方位辅导学生,关注学生政治道德建设,尤其关注学生在思想上的成长与进步。而国外学生事务中心仅关注服务管理类工作,如学生服务、住宿管理、心理咨询、就业咨询、奖助申请等,不涉及学生思想教育。
第二,工作主体的差异。国内学生思政工作中辅导员起到关键作用,具体落实大部分思政工作,对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要求较高,工作负荷也较大。辅导员的全能型工作要求与专业化发展趋势并存。而国外学生事务工作是由高校工作人员担任,具有稳定的职业化和知识技能的专业化特点。
第三,工作对象的差异。国内思政工作通过辅导员、基层学生组织等途径做到全覆盖所有学生。而国外高校学生事务机构直接面对学生,缺点就是无法做到点对点,会有疏漏盲区。
鉴于以上差异,国内高校学生思政工作可以借鉴国外高校经验实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的理念,以更加快速有效地开展工作为目的,整合组织结构,简化工作流程,建立长效机制等三个角度,通过深入比较借鉴并提出优化合力育人的有效措施,探索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工作与开放式的学生事务中心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综合的教育服务管理平台,真正体现学生工作办公室“服务育人”的宗旨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二、整合组织结构:扁平化提高效率
1.比较借鉴
目前普遍而言,国内学生思政工作的组织结构是校院二级的层级制,从学校到院系再到辅导员。带班辅导员基本上面对所有职能的工作,需要主动了解并关心学生动态,是全能型的多面手。①更重要的是,院系学生工作办公室在校院二级组织结构中更像一个传递任务验收任务的二传手。而国外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组织结构呈现扁平化特点。往往在学校层面设立学生事务中心。一站式服务,扁平化组织,直接面对所有的学生;专业化的工作人员能够分门别类的接待学生,处理学生事务。但是囿于组织结构,只能被动地了解并关心学生动态。
2.实践措施
院系学生工作办公室需要在地理上走近学生,在心理上走进学生。
首先,院系学生工作办公室需要在物理空间上更接近学生、亲近学生。设置在学生更方便的地理位置上,不同校区都要设置相应的办公场所,或者接近学生的教学区域或住宿区域。在楼层位置上,可以选择学生更方便访问的楼层,方便学生寻找。在空间布置上,可以采用宽敞的玻璃门,甚至玻璃墙,全开放式的空间设置。只要学生一走进大门或者走出电梯,在走廊上就能看见玻璃房中忙碌的工作人员,一下子缩短了彼此的距离。
其次,“首问责任制”,接待学生用心尽心,不推托不“踢皮球”。学生工作办公室(中心)应该立足于学生,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扎扎实实开展工作,以积极、主动、热情的心态去接待每一位学生,认真、准确、快捷地处理学生事务。
最后,“一站式服务”,办公室一方面把学生、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其他行政办公室等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搭建了及时沟通的桥梁,改变了学生遇到问题不知何处办理、如何办理的情况;另一方面办公室及时向学校反馈学生的问题,也能让学院随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对学生多一点了解和关心,把学生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更加拉近了学生、老师和整个院校的距离。
三、疏理工作流程:合理化以人为本
1.比较借鉴
在工作流程方面,国外高校学生事务中心相对于国内而言更为直接、简捷、公开。直接,学生办理事务直接到学生事务中心办理即可;简捷,申请流程基本上是个人申请、导师推荐、学校审核的模式;公开,办事流程在网络上公开,部分申请直接采用网上申请模式,网络信息使用率高,知晓率高。
而国内的学生工作办事流程则不清晰、复杂、公开却不知晓。不清晰,基本上所有的学生事务是需要辅导员初审,甚至包括教学等事务。复杂,办理学生事务流程冗长,一张申请表往往需要辅导员、系领导、院领导等多次审核,学生疲于签字,折腾多个来回才能签完所有的字,盖完章。公开却不知晓,学生事务网络化程度不高,即便流程在网络上公开,学生事前不看也不了解,往往扑个空,还得重新补办;网络化系统的建设也要避免为了网络化而网络化,比如奖学金申请在评定之后让获奖学生上网填写,而非事前网上申请,等等。
2.实践措施
院系学生工作办公室必须对学生日常事务进行分析、认真梳理再造,优化办事流程,精简办事环节,压缩审批时限,推动审核审批进一步简化提速。
第一,服务指引更清晰。理顺办公室内部流转流程,制作相应的学生办事流程,并发放学生办事流程功略指导学生,提高办事过程透明度。流程攻略以亲和轻快的语气传达办事步骤,亲近学生,一目了然。这不仅便利学生,老师也不必反复向学生讲解,大大提高办事效率。
第二,办事手续更方便。在申请事项前,学生可通过学生工作办公室一次性获得相关办理事项的所有信息,一次性准备相关的所需材料;办事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形成“一条龙”和“一站式”的格局,减少了学生往返不同办事部门的麻烦,节约了办事成本。借活动场地、办就业推荐表、开个人证明等大部分简单事务可以当场办理;外事、奖助申请、财务报销等无法当场办理的事务,一般在1~2个工作日内完成,完成后直接通知学生领取审批表格。
第三,审批监督更到位。通过窗口“一站式”服务的审批行为,明确了审批流程、环节和审批人员;此外,通过记录和整理,从而完善了事后跟进和监管工作。例如就业登记表和就业违约申请的办理要做好实时记录,随时与辅导员保持信息一致。
可见,精简办事流程,优化办理环节,把重点落实在内部流转环节的简化上,并推出一系列办事流程攻略,方便学生,提高服务效能;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彰显专职思政教师的精神面貌,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与事业心。
四、形成长效制度:深入学生基层
1.比较借鉴
国外学生事务办公室的工作模式具有“以面带点”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尽量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肯定无法覆盖到所有的学生,其前提条件就是学生必须具有相当高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能力。
而国内学生工作依托辅导员与学生面对面谈心工作,走访学生寝室,乃至家访等“点对点”工作模式,同时借助班级、团支部、党支部等基层学生组织,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等“点对面”工作模式。
2.实践措施
院系学生工作办公室的建设,可以加强和改进基层服务意识,深入基层学生与学生组织之中。在院系层面,优化学生工作办公室,将教育、管理、服务等工作梳理整合凸显,将思想教育工作与学生服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达到长效化的目的。
首先,树立正确的“服务育人”观念是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关键。提供优质服务,努力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等方方面面的实际困难,在服务学生中实现育人目标。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全心全意地服务学生是建立学生工作办公室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从方便学生的现实需要出发,重点解决涉及广大学生切身利益的若干问题。
其次,整合院系学生工作资源,点面结合。建设学生沟通、学生管理的网络平台,公布辅导员联系方式,搭建学生与辅导员的桥梁,促进带班辅导员“点对点”与“点对面”的工作。同时,为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带班辅导员之外的更为专业化的生涯咨询、心理咨询等个性化服务,更好地处理突发事件、特殊学生个案教育,发挥“以面带点”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推动专职辅导员专业化培养。院系学生工作办公室为职能辅导员创造了服务学生教育学生的岗位,如主题教育、生涯教育、心理教育、勤助教育等方面;同时,使带班辅导员减负更专注于所带班学生的思政教育。院系学生工作办公室可以为辅导员提供学习机会,定向培养辅导员专业技能;了解院系全面工作,拓展工作视野;形成良性竞争,促进经验交流,提高工作绩效。
总之,高校学生思政工作服务育人新探索都以学生健康成长幸福生活为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提升效率,秉承“为学生服务”的宗旨,树立服务观念,落实服务育人,并且通过整合组织结构、梳理工作流程、形成长效机制,努力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注释
①尽管有的学校的学生工作已经区分职能辅导员与带班辅导员,部分职能模块由职能辅导员完成。
参考文献
[1] 郭增琦.高校学生工作服务模式解读:现状、困境与路径选择――以管理与服务的比较为视角[J].继续教育研究,2008(10):48-50.
[2] 贺祥林,官翠娥.关于“育人为本”命题及多维度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4):20-22.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和作用
1.引导大学生朝正确方向发展
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接受知识较多,但是这不能代表大学生自身思想不存在缺陷。因为大学生身心发展并不完善,其生理和心理具有较大发展空间,与社会的接触较少,知识阅历和社会实践能力有限,对问题的判断和辨别能力不高。因此,大学生对社会发展形式、规律及现象中存在的问题判断不准,在其学习和生活中产生的看法可能会有偏激性。面对这一问题,高校应该坚持党的路线和发展方针,增加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度,积极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其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实现教育意义并塑造大学生全新形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结合国家发展方向开展,围绕社会主义接班人理念,为社会培养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高校大学生在学习思想道德知识后,可以提高判断力,明确自身立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提升自身素养和品质。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利用科学舆论引导其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树立全新的高校形象,实现高校学风构建目标。
3.对大学生行为和心理进行疏导,激励大学生做出正确的行为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教学目标是对大学生行为和思想进行规范,对大学生心理进行疏导,确保大学生行为和心理健康,保证大学生行为符合法律和道德要求。在社会中,大学生会结合自身思想政治学习知识,树立思政精神和理念,明确自身角色,判断分析自身行为的准确性,成为一个合法人,发挥价值,为社会做贡献。站在发展角度来说,高校大学生学习思政知识和优秀精神后,在面对社会热点事件时,会做出正确判断,结合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解释和理解社会的行为,并规范自己在面对问题时的行为,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高校学生政治思想工作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高校学生和社会联系密切。学生在接受教育后,会步入社会,发挥自身能力,为社会做贡献。但是一些大学生在步入社会后,无法发挥自身能力和价值,这主要是其思想认知度不高,素质水平较低,在影响自我发展的同时,对社会发展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和社会发展具有较强的联系,高校学生接受到良好教育,有利于发挥自身价值,在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为社会为稳定发展提供保证。详细来说,高校学生政治思想工作与社会稳定的关系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1.高校学生是社会后备力量,关系到社会的长远发展
高校学生在经过小学教育、初等教育、高等教育后,已经具备了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知识储备量大,思维灵活,基本知识牢固,技术和理论知识扎实,是相同年纪人群中较为突出的主体,也是高校为社会未来发展培养的人才。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对思想存在误区、行为存在弊端和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高校学生在思政理论和知识的熏陶下,进入社会,走上岗位后,能够运用自身的知识与能力,在工作岗位中积极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树立科学发展目标,为社会发展和国家长远发展做出贡献。
2.高校大学生影响力大,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
高校大学生来自全国不同地区,覆?w面广,影响力大。大学生离开家乡,步入到新的发展阶段,接受着国家高等教育。大学生在家乡人民心中的地位对本地区人民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高校学生在学习思政知识和优秀理论后,能够把学到的知识理论、优秀思想结合自身社会实践能力,传授给当地群众,促进社会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站在大学生自身角度来说,其本身具备较高的素养和理论知识储备,能够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树立榜样作用,为同龄人做示范,潜移默化地影响身边人的行为和思想。
三、高校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存在弊端
高校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存在弊端,详细来说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方面。首先,高校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具有自身发展的特点,不同大学生所呈现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性格特点有较大差异。有些大学生心理较为成熟,对外界抵抗能力较强。因此,这一类型的大学生具备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在面对外界不良影响时,会自主分析,正确判断,从而抵制不良思想。但是还有部分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对外界事物的分辨能力较低,容易受不良影响的诱惑,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这为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带来了严重阻碍。其次,大学生性格具有自身特点,其均为90后群体,个性独立,特立独行,具有逆反心理,导致其对自身认知度不高,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的缺点,容易被别人的行为和意识影响。性格冲动、敏感,社会发生变化,就会对其身心带来极大波动。由此可见,对高校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四、高校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开展策略
1.结合当下教育形势,树立全新教育目标
高校学生政治思想工作与社会稳定具有较大关系。因此,高校要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结合当下社会发展形势,树立全新的教育目标,将情感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将基础知识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树立基础教育目标和素质教育目标,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将教育目标与社会相实际联系,增强教育实效性,避免形式化教育。详细来说,教师在教育环节,首先要做到三个结合的工作。第一,与社会发展形势相结合,加强教育工作与相关政策的联系性,保证言之有物、有理有据,丰富教育内容,避免教育空洞现象的产生。第二,和心理教学结合发展。通过对当下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大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环节情商发挥的影响高于智商的影响。心理素质是情商的体现。在学生发展和学习环节,心理素质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其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长远的发展,对自我价值的实现影响巨大。高校在开展思政工作时,要增加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的联系,确保大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第三,增强与教育的联系。当下大学生基础知识和文化精神素养水平不高,高校在思政工作中需要注意这一点,利用细致化教育工作感染学生,在教育和教学环节把思政教育中的优秀精神和思想传授给大学生,鼓励大学生积极面对自身缺点,正确解决问题,树立科学的发展目标,提升文明素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2.利用多样化形式开展教育工作,激发学生对思政知识学习欲望
一、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来自学生的挑战
学生辅导员是直接面对学生进行工作的,因此在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面临的首要挑战便是来自学生。一是自高校扩招以来,学生人数逐年上升,一个辅导员要面对的学生数量前所未有的增加了,大学生之间的相处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学生数量的增加直接对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重大挑战。二是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生之间各方面差异较大。目前高校是来自全国各地,具有不同的文化素质、家庭背景和生活习惯的学生组成一个班集体,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各方面的详细情况,三是高校学生心理问题严重,最近媒体报道关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新闻屡见不鲜,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注意程度也日益加深。很多学生入到大学后,在面对新的同学、新的生活、新的环境时,不能够妥善地处理各种关系,不能很好地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和探讨,也就容易产生孤独、抑郁、自卑的心理问题。在网络报道的,不乏有很多来自名校的学生出现严重心理问题。
(二)来自学校的挑战
学校是学生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舞台,学校能否为辅导员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直接关乎着学生辅导工作开展的实效。一方面是保障高校学生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政策措施不够完善。高校的核心力量是讲师和教授,辅导员很多只是再做一些行政事务性工作,随着高校辅导员工作环境的变化以及人事制度的变革,辅导员在学校绩效工资、职称制度评定中相对处于一种弱势地位,辅导员在辛苦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获得一种比较完善的保障体系,此外很多学生辅导员对学校给予他们的待遇不满意。另一方面是辅导员管理模式滞后。中国目前大部分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辅导员则是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主管,各个系部则是学院辅导员工作的重要依托。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复杂长期的工作,学校在日常的管理中也不能将这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紧紧交给辅导员一人,而应该要求学院各职能部门、全体教职员工都要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局出发看待辅导员工作,学院的不同职能部门都应参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来自自身的挑战
首先,在网络时代,知识的共享性加剧了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这就对每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高校辅导员大多为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方面他们刚刚参加工作,人生阅历不多,缺乏工作方法与技巧,在工作中很多知识亟须学习,另一方面在知识共享性高的背景下,师生之间的知识差距变得越来越小,很多高校学生由于学习能力较强,在面对这样特别优秀的学生时,这便对辅导员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很多高校学生辅导员对自身工作认可度不高,受社会观念的影响,社会普遍认为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不如专业教师,是一群可有可无、能力不强的教育工作者。正是这种不客观、偏颇的观点严重影响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极大地打击了辅导员工作的信心。社会认可度不高,导致辅导员对自己的身份定位没有正确、全面的认识。因此,在目前高校中随着工作时间延长,辅导员的心里和心态都发生了改变。不少辅导员并不安心本职工作,把辅导员岗位作为一个跳板。最后,辅导员队伍的学历、年龄、男女比例结构失衡。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学历结构参差不齐,年轻的辅导员比较,多,很多高校女辅导员较多,男辅导员较少。这种学历结构的差距和男女比例的失调都严重影响了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二、应对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
面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高校、辅导员自身以及社会都应该做出相应的反应,切实为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保障体系,具体而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高校完善保障辅导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政策体系。进一步认识到辅导员是高等教育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高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适当提升辅导员的福利待遇,在学校人事制度中,切实为辅导员提供晋升通道,在日常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中要结合辅导员事务性、行政性工作的实际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通过以上措施为辅导员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差异性管理方法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实施的必要性
花园中生长的植物一般都会有很大差别,因为不同植物分别属于不同的科属,有着不同的生长形态,需要不同的栽培管理方式,生育期、对环境的要求各不相同,这种差异是必然的。高校学生与花园中的植物类似,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与相去甚远的成长经历,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智商、情商各不相同,对未来的规划也是千姿百态。面对着如此众多方面的差别,我们没有理由一定要让学生们“一刀切”的去发展,而且一刀切的发展未必对学生成长有好处。比如,有的学生不希望考研,希望早早地进入社会参加工作,那如果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天天围绕学生考研进行,那么效果肯定不理想;有的学生比较自卑,不习惯在大庭广众之下被辅导员过多的“关注”,而有的辅导员却恰恰喜欢这样,感觉这样是对学生的关照,尤其是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很多辅导员习惯在开班会的时候说某某同学家庭贫困,希望大家多帮助。虽然是好心,但好心却办了坏事,学生很自卑,不愿被别人知道家庭条件不好。类似的情况非常多,不同的学生心理、生理、认识、思想差别非常大,非常有必要采取差异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
当然,高校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方式的差异,不仅仅是为了尊重某些学生的特殊性格,或者简单的是为了迎合一些学生心理需求,满足他们被尊重的要求,而是以人为本开展高等教育学生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高校教学管理中,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关于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应用的理论基础,总书记很早就提出了,他强调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应用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就必须要求我们认真地、系统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因人施教,解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这样才能努力把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目。反之,如果我们不能认真地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对每个学生充分的尊重,不仅影响到这个学生本身,而且还会把这种思想带到他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去,甚至也会使其不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工作习惯等,显然,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十分不利。
二差异性管理方法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与创新
1创新辅导员自我思维方式,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的思想,又被称为最大公约数战术。人们只有找到事物的共同之处,才能有利于认识矛盾,解决冲突。无论人们的想法相距多么遥远,总是能够找到共同性。有了共性,就有了建立沟通桥梁的支点。在以往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很多辅导员都认为一些学生个性太强,有些想法很难理解,于是无论这个学生说什么、做什么他都不能接受。其实,学生的成长背景做辅导员的很难详细的了解,一些特殊的想法和习惯很可能是过去某些特殊的生活经历所致,这不是一天两天能改正的,而辅导员越是不理解,学生就越会感觉孤单,越要我行我素,就越会难于管理。相反,如果辅导员首先从自我做起,认同学生的这些特殊的思考方式和生活、学习习惯,然后再慢慢地接近这个学生,从头至尾的详细了解这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生活背景,深入挖掘他一些思想个性的形成原因。这样一方面学生愿意与辅导员做知心的朋友,愿意说心里话,同时辅导员了解了事因,也就能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或是因势利导,或是劝其悬崖勒马等,慢慢的学生的问题解决了,师生关系靠近了。彼此心近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才能顺理成章,还会让学生感觉到,辅导员很平易近人,大家再有心里话或者什么想法也愿意与辅导员沟通。正如中央电视台走基层节目中说的那句话:“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走近你、读懂你、为了你、依靠你。”当然,学生不是农家,辅导员也不是记者,但大家心近了,从心底接受了,工作才更好开展,于是久而久之,全班、全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会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2瞄准教育背景的发展,与时俱进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目前,在很多高校中,不少辅导员还用传统的方式去管理学生,这显然是不符合现阶段高等教育背景的。以前学生少,学生的思想也简单,社会竞争没有那么激烈,辅导员的工作也好做。但新时期,大规模的高校扩招,使得学校学生的数量多了,竞争大了,学生的思想复杂了,如果思想政治工作方式还没有创新,还抱着传统的思想开展,势必效果会不好。因此,我们需要与时俱进的抓住时展的潮流,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根据他们的想法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这种因势利导的工作方式,远比闭门造车,沿用传统的方式管理有效得多。比如以前学生对就业不是很关心,因为就业不成问题,但现在学生们很关心未来的就业问题,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可以围绕就业展开,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社会生产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多的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接触社会,提高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又如,以前学生们感情问题比较少见,而现在感情问题成为新时期大学生面对的重要问题,甚至不少学生因为不能很好地处理感情问题而自杀。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可以围绕如何正确处理大学生的情感问题开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感情、科学理顺感情与学习的关系。当然,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不同学校的学生所关心的问题是不同的,辅导员可以先了解学生关心什么,哪些问题对他们最重要,然后再结合实际开展工作。把握教育背景的发展动态,与时俱进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理念,对此,广大学生工作者需要深入地理解,而不能单纯地流于形式,跟着别的学校亦步亦趋,那是没有意义的。
3创新了解学生的方式,因人而异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性管理,首先需要了解学生之间的具体差异在哪,才能进一步安排差异性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尤其是扩招背景下,很多学校把原来的系合并扩建为学院,但辅导员的数量并没有增加多少,因此辅导员了解学生面临更大的困难。客观地说,辅导员想深入地了解全体学生的情况,绝对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难度很大,因此我们讲辅导员要讲究方式方法,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其实,辅导员了解学生的方式有很多,传统的调查问卷、集体座谈、个别聊天、辅导员一学生信箱,新的方式比如建立班级QQ群、BBS、短信平台、公共E-mail邮箱,甚至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建立班级主页。通过这些方式,使学生可以深入地与辅导员交流感情,尤其在虚拟的网络中,学生会更加真实地吐露自己的想法。如果学生不想让辅导员知道自己是谁,还可以采取匿名交流的方式,这样学生会更加没有压力。当教师深入了解了学生的情况之后,可以把学生分类,比如学习问题的,感情问题的,家庭问题的,性格问题的,心理问题的等等,然后教师在依据这些分类,有针对性的集中,个别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表明,通过这种差异性调查,分层开展教育的方式,既比个别开展工作的效率高,又比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效果好,非常值得推广。
总之,在新形势下,高校扩招、高校改革及高等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的转变给高校教学环境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使新时期大学生的发展出现了新趋势和新特点。这些发展趋势和特点使得新时期高校辅导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问题,尤其是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个性越来越鲜明,导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越来越不适用。因此,差异性管理方法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必将越来越重要地摆在我们的面前。因此,做为高等教育中学生管理工作岗位的教师来说,通过科学的创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方式,完善开展途径,丰富开展思想,使差异性的学生管理方式真正深入到日常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力求通过不断的创新,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做到一人一方、一人一策,如对开朗的学生讲问题可以开门见山,对自卑的学生要注意措辞,对脾气倔的学生要以柔克刚,对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循序渐进,而对思想固执的学生要增加沟通交流等等
参考文献
[1]丁怀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刍议[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3).
[2]陈奎庆.差异化管理导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J]_中国经贸导刊,2009(23).
一、差异性管理方法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实施的必要性
花园中生长的植物一般都会有很大差别,因为植物分别属于不同的科属,有着不同的生长形态,需要的是不同的栽培管理方式,生育期、对环境的要求各不相同,而且这种差异是必然的。高校学生与花园中的植物类似,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与相去甚远的成长经历和方式,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智商、情商各不相同,对未来的规划也是千姿百态。面对着如此众多种类的差别,我们没有理由一定要让学生们“一刀切”的去发展,而且一刀切的发展未必对学生成长有好处。比如,有的学生不希望考研,希望尽早进入社会参加工作,那么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天天围绕学生考研,那么效果肯定不理想;或者有的学生比较自卑,不习惯在大庭广众之下被辅导员过多的“关注”,而有的辅导员却恰恰喜欢这样,感觉这样是对学生的关照,尤其是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很多辅导员习惯在开班会的时候说某某某同学家庭贫困,希望大家多帮助。其实是好心,但好心却办了坏事,学生很自卑,不愿被别人知道家庭条件不好。类似的情况非常多,不同的学生心理、生理、认识、思想差别非常大,非常有必要采取差异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
当然高校中学生思想政治开展方式的差异不仅仅是为了尊重某些学生的特殊性格,或者简单的是为了迎合一些学生心理需求,满足他们被尊重的要求。也是以人为本开展高等教育学生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融入到高校教学管理中,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关于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应用的理论基础,总书记很早就提出了,他强调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应用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就必须要求我们认真的、系统的了解每一个学生,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因人施教,解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这样才能努力把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相反,如果我们不能认真的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对每个学生充分的尊重,不仅影响到的是这个学生本身,而且还会把这种思想带到他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去,甚至也会不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工作习惯等,显然,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十分不利。
二、差异性管理方法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与创新性探索
1.创新辅导员自我思维方式,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的思想,又被称为最大公约数战术。人们只有找到共同之处,才能解决冲突。无论人们的想法相距多么遥远,总是能够找到共同性。有了共性,就有了建立沟通桥梁的支点。在以往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很多辅导员都认为一些学生太过个性,或者想法很难理解,于是无论这个学生说什么、做什么他都不能接受。其实,学生的成长背景做辅导员的很难详细的了解,一些特殊的想法和习惯很可能是过去某些特殊的生活经历所导致,这不是一天两天能改正的,而辅导员越是不理解,学生就越会感觉孤单,越会难于管理。相反,如果辅导员首先从自我开始做起,认同学生的这些特殊的思考方式和生活、学习习惯,然后再慢慢的接近这个学生,从头至尾的详细了解这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生活背景,深入挖掘他一些个性思想的形成原因。这样一方面学生愿意与辅导员做知心的朋友,愿意说心里话,同时辅导员了解了这些事情的原因,也就能相应的给出解决措施,是因势利导,还是悬崖勒马等等,慢慢的学生的问题解决了,师生关系靠近了。如果心近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必然是顺理成章,并且这还能起到很好的带动和示范作用,会让别的有相似情况学生感觉到,辅导员很平易近人,大家再有心里话或者什么想法也愿意与辅导员沟通。正如中央电视台走基层的那句话用在这里很贴切,“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走近你、读懂你、为了你、依靠你。”当然,学生不是农家,辅导员也不是记者,但大家心近了,从心底接受了,当然工作才更好开展,于是久而久之,全班、全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会获得不错的效果。
2.创新对教育背景发展的认识,与时俱进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目前,在很多高校中,不少辅导员还用传统的方式去管理学生,显然这是不符合现阶段高等教育背景的。以前学生少,学生的思想也简单,社会竞争没有那么激烈,辅导员的工作也好做。但新时期,大规模的高校扩招,使得学校学生的数量多了,竞争大了,学生的思想复杂了,如果思想政治工作方式还没有创新,还抱着传统的思想开展,势必效果会不好。因此,我们需要与时俱进的抓住时展的潮流,及时的了解学生们的思想动态,根据他们的想法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这种因势利导的工作方式,远比闭门造车,沿用传统的方式管理有效很多。比如以前学生对就业不是很关心,因为就业不成问题,但现在学生们很关心未来的就业问题,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可以围绕就业展开,通过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社会生产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多的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接触社会,来提高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又如,以前学生们感情问题遇到的比较少,而现在感情问题成为新时期大学生面对的重要问题,甚至不少学生因为不能好好的处理感情问题而自杀。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可以围绕如何正确处理大学生的情感问题与学习和发展为题开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感情、科学理顺感情与学习的关系。当然,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不同学校的学生所关心的问题是不同的,辅导员可以具体的先了解学生关心什么,哪些问题重要,然后再去结合实际的开展。把握教育背景的发展动态,与时俱进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理念,因此,广大学生工作者需要深入的理解,而不能单
纯的流于形式,看到哪个学校开展了什么,我们也必须开展,那是没有意义的。
3.创新了解学生情况的方式,因人而异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关 键 词】学分制 目标管理 学生思政
在管理学上,目标管理是以目标的设置和分解、目标的实施及完成情况的检查、奖惩为手段,通过员工的自我管理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的的一种管理方法。[1]管理学家们曾经专门做过一次摸高试验,试验内容是把二十个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摸高比赛,看哪一组摸得更高。第一组十个学生,不规定任何目标,由他们自己随意制定摸高的高度;第二组规定每个人首先定一个标准,比如要摸到1.60米或1.80米。试验结束后,把两组的成绩全部统计出来进行评比,结果发现规定目标的第二组的平均成绩要高于没有制定目标的第一组。[2]
摸高试验证明了一个道理:目标对于激发人的潜力有很大作用。将目标管理引入到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过程中,是高校学生工作上的一个创新,特别是在学分制条件下,更加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传统的以学生自然班级为单位的管理的方式受到挑战,需要寻找新的学生工作模式来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
一、当前学生思政工作的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从表面看,学年制与学分制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是以学年成绩作为学生学习成绩计量单位,后者是以课程学分作为学生学习成绩计量单位。但从实质上讲,学分制是教育管理体制的一项根本性变革,它的核心机制是选择,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在传统的学年制下,按照学生自然班级管理在学生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学分制的实施,是建立在广泛的自由选课基础上的,它允许学生主动、灵活地选择学习进度、选择学习时间、选择学习方式、选择教师和选择所学课程或课程模块,还允许校内跨系、跨专业学习和某些校际之间的学分互认。这些大大弱化了班级的作用,打破了传统班级、年级的界限和传统的以班级为主要载体的学生工作的框架,使得传统的自然班级管理模式受到了严重挑战。例如,班级很难像以前那样在学生工作中起桥梁、纽带的作用,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学生干部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有效地利用班级进行工作,开展班集体活动等。
但是,学分制的实施也给高校的学生思政工作带来了机遇,首先由于我国还处于经济转型期,高等教育没有完全市场化,这种特殊的国情使得我国的学分制把二者结合起来,是中国特色的学年学分制,[3]它保留了学年限制严格、专业分类严密等的特征。其次是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制度本身就体现了“目标管理”的思想。有学者认为,学分制的核心是自由选课制和弹性学制,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尊重教育对象的个性差异和趣味发展,实行因材施教,注重的是目标管理。[4]因此,在高校学生思政工作中运用目标管理方法是以教育或者培养目标的设置和分解、目标的实施及完成情况的检查、激励为手段,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管理来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一种创新教育方法。
二、目标管理的实施方法
在学分制条件下,我国高校的学生思政工作队伍的主要力量是由辅导员和班导师组成。根据我国的学年学分制特点,大学生分年级目标管理的目标内容包括学校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的设置和分解,职业生涯规划,最后到学生德智体美各个方面。
它的步骤是,第一步对四个大学教育阶段(按照我国现行通用的划分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等几个阶段)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计划的分解,设置各个阶段的目标。包括教会学生自我设置目标(个体目标)和学生工作者制定检查目标(群体目标);这也可以称作为分年级目标管理。
第二步是个体目标的实施。包括引导学生及时调整和修正目标,对照目标评价个人的完成情况,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学生个人一定要严格按照已设置目标来安排学习生活,必要调整时,应告知辅导员或专业班导师。所以,要求在这一阶段,辅导员和班导师要做好监督。
第三步是以相同专业选课学生为单位检查和评价学生目标完成情况,可以安排下学期开始或者结束,以辅导员和班导师讲评或者班会的形式开展。对于完成得较好的同学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完成得不好的要给予批评。重要的要引导学生针对目标自我评价。并开始设置新一轮的目标。
三、目标管理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
目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实践证明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运用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作用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能集中每个大学生的力量,保证完成学校的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这是在专业分类严密的学年学分制下,高校对各专业学生教育的必然要求。学校培养目标是国家依据教育目的的总体要求和不同类型教育的性质任务,对受教育者提出的特定的规格标准,即是学校培养人,教育人的目标,学生的发展定位。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它是由特定的社会区域(如教育工作领域、医疗卫生工作领域、工业生产领域和农业生产领域等)和特定的职业层次的需要决定的。[5]因此,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最终是以专业的培养目标体现出来的。
大学生分年级目标管理是借用企业目标管理的形式,把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贯彻到大学生身上,要求每个学生制定自己的目标时与学校的培养目标一致,并将培养目标转换成操作化、具体化的目标,比如,我校的培养目标、人才定位是知识型高技能创新人才,围绕这个目标,学生可以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连贯体系,如果每一个学生都能完成自己的目标,那么学校的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二)能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当前,社会普遍认为,大学生学习能力普遍不是很好,知识获得与应用能力、学习过程自我监控能力、学习资源管理与应用能力都只是处于中等水平,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学分制条件下,学生的自由支配的时间与空间更大了,如何让大学生“学会学习”成为高等教育改革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目标管理运用到学生的学习上,客观上要求每个学生在制定目标时,要重视履行目标的后果,并在实现的过程中要重视各种能力的提高。在引导学生制定目标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互相参照,也能激发起“比学赶超”的氛围,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个人的学习能力。
(三)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分制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学习进程,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参与意识、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成功意识。
目标管理正是这样一种激励技术,也保证了学生自己参与到管理中。通过在新生进校时,召开班会,设定问题,我来大学干什么?(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语),要求学生撰写入学畅想,激发起学生报考大学的学习原动力;通过辅导员老师和班导师的评价,建立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学生自我评价,激发起学生的责任、权力、成就、创造等方面的意识。
(四)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为了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指导及和谐校园的建设,目标管理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中的作用,让思想政治工作与辅导员将日常事务工作结合起来,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个创新的形式。
目标管理的激励作用、凝聚作用、指引作用等都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可缺少的形式,辅导员在目标管理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的思想政治作为一个方面,制定具体的目标,把评优、推优等工作融入到目标管理实施中。
四、目标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近年来,中国不少企业引进了国外的目标管理方法,对于发展生产起到了较大作用,但生产和教育工作不能一概而论,将其运用到学生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坚持学生参与制定目标
由于目标是每一个学生亲自制定的,无疑会有明确目标感,觉得“身负重任”,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故自己制定目标本身就是一种激励。而且目标的制定与学生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能够因人而异,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使学生量力而行,只要经过努力就能实现。
(二)坚持激发学生达到目标的责任感
学生通过制定目标、承诺目标,就会激发出努力达到目标的责任感,也不排除一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产生消极或者丧失目标的情况,因此,辅导员或者班导师要及时引导和监督,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同时,利用学校的其他活动一起开展工作,比如新生入学教育、党员述职答辩、专业座谈会、社团活动,就业导向等工作,让学生不断强化目标感,必要时修正目标,也要达到学习生活全程激励的状态。
(三)坚持自我评价、自我管理的原则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辅导员和班导师要信任学生,一方面学生要经常对照自己的目标检查实施活动,另一方面又要依靠自己的分析判断来决定行动方案,在充分张扬个性的前提下,实现目标。自我评价的作用,能够让学生体会结果,总结经验和教训,发现学习生活中的兴趣和价值,并在目标达到后享受胜利的满足感,对于那些没有按时现实目标的学社,通过总结教训,也能激发起一种自我提高的强烈愿望。
参考文献:
[1]水.管理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2):110.
[2]王敏晰,李新.目标管理方法的应用[J].天津市职工现代企业管理学院学报,2004(2).
[3]王玉忠.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和途径探索[J].大众科技,2005(4).
关键词 高校学生 思想政治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在思想认识上进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有机结合
我国教育部在2001年和2004年分别颁发了两份文件,重点都是强调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问题,这两份文件的颁发都表明了党和政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对大学生心理的健康教育推动着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大学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要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手段来看,同时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心理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相结合,进而将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内容真正地应用到心理健康教育中。
2实现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有机结合
2.1教育教学目标需要重新确定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下,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学科之间的渗透与联系受到了忽略,教学内容局限在课程内部知识和学习技能的教授上。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放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上,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现代教育学观点认为坚持“整体性”教育原则是提高教育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对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以及认知能力素质进行综合性培养,这样的教学理念是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和经验总结出来的。由此可见,如果想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有机结合,首先要对教育教学目标进行重新确定,运用全新的现代的教育教学目标观,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进行培养,使学生得到全面的综合性的发展。
2.2实现教育教学中相关教学内容之间的有机结合
2.2.1相关教学内容之间需要相互联系与渗透
心理素质教育可以与其它素质相互融合,同时与其它素质之间进行有机的联系,所以说,心理素质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系统工程。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方面的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比方说,可以将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与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还可以将学生的适应能力与学生的就业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等等。心理素质教育通过这样的结合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具有很强的联系性,二者的最终目标都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比方说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与意志力的培养既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内容,同时又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内容。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充分地展现出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师生之间形成平等和谐的关系,从而在教育教学中做到二者之间的完美结合。
2.2.2教育教学的相关内容会得到扩展与补充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道德素质问题之间是紧密联系的,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就要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知识相联系。教育工作者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对教学内容不断的创新,将其它学科的知识融入到自己的课堂中,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融入先进的心理学理论和教学理念,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用充满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如果要使学生的健康知识得到加强,就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进行相应的培养,学生如果能对心理异常问题了解一些,就可以进行自我调节,如果学生可以对保健常识了解一些,就可以很好地处理关于情绪控制和适应新环境的问题。为了学生可以更好地对心理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对自信心进行训练,以及对人际交往和情绪控制进行相应的训练。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训练环境,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提高。
3使二者在教学手段和教育方法上有机结合
3.1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研究。学生思想道德问题出现的根本性原因实质上都是心理因素导致的。因为学生的心理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就容易出现一系列的道德问题,所以要解决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首先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对学生积极情感、坚强意志的磨练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要从多个层面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寻找合适的契机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使二者得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一、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
(一)网络文化使得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内容充实
网络时代下,教育工作者可以很便捷地获得很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通过网络获得更多的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信息,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向学生传授更加有效的思想政治信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受教育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更好的互动,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便利性,也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丰富巨大的信息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多媒体形式的传播使得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增加了趣味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网络文化能够增加高校工作的针对性
互联网具有个性化和隐秘化等特征,网络上反映的内容可能更加具有真实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在网络上搜集信息,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情况,从而更加有针对性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互联网的便捷性解决了教育的不方便性,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和多媒体等方法增加工作的效率,增加教育的覆盖面。
二、网络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一)网络文化对学生的正确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冲击
网络信息各种各样,良莠不齐,且传播速度很快,获得即为便利,学生只要会上网,就有可能获得这些信息。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一些网络信息充满负面,低级趣味,而大学生往往社会阅历浅,对信息的甄别能力较弱,有可能会受到这些负面信息的影响,与正确的思想产生冲击。
(二)网络的虚拟性淡化了大学生的人际感情
网络世界温暖安全,但是人工加工了的虚拟世界,大学生容易沉溺在网络世界中,反而淡化了现实世界中的人际交往。网络世界能够满足大学生在现实生活可能得不到的满足感,有些大学生不能够很好进行虚拟世界和自由世界的转换,影响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
三、网络文化下,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加大投入,保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健康
加大网络思想教育的投入,完善各种办公设备,增加教育工作者的便利性,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提供保证。建立网络平台,通过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上健康、具有吸引力的信息,使用具有趣味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举办专家与学生在网上的互动会等方法,使学生主动屏蔽不良信息,接受良好的信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发挥学校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导作用
网络时代下,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即学校入手,才能更好的改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首选学校应该树立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观,针对网络文化中的负面信息,学校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提醒,同时优良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性和信息素质影响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拥有多元化的知识,不仅包括思政教育知识,也包括相关的网络技术意识、网络教育意识,教育工作者要掌握能够探索网络文化下新的教育观念和素质。其次要建立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因为社会已经进入了全新的互联网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需要具有坚定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良好的道德素质;其次要具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即基本理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与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业务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最后需要较强的工作能力素质,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多种创新的技能方法。加紧建立一支专业且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仅是改善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也是适应互联网时代和优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三)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主要包括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教育等等。网络时代下,在高校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环境下,首先要深入开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教育,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警惕性和清醒的政治头脑,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其次深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因为随着政治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深化,容易滋生一些腐败落后的思想,为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所以让大学生了解我们的民族历史和中国国情,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以创新的方法加强爱国主义的宣传教育工作。最后在原有的教育方法上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便更好的进行教育工作,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四)大学生要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网民自身的道德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的网络道德行为。面对复杂开放的社会校园环境,尤其是在言论自由的网络环境中,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帮助学生利用网络收集有效的教育信息,提高学生在大量的信息中自觉捕捉、分析和运用积极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网络传播形式的多样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应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帮助形成正确的判断能力和行为能力,自觉抵制有害信息。学生自身也要主动利用好互联网的便捷性,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良好信息,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