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企业基层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

企业基层管理的基本知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2:0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企业基层管理的基本知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企业基层管理的基本知识

篇1

[关键词]HSE;教育培训 ;经验;探索

中图分类号:D52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0-0241-01

引言:在2001年4月4日的时候,中国石化集团正式宣布了中国石化的HSE管理体系对外。是中国石化的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的新里程碑,也标志着中国石化与国际石油石化公司的现代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模式接轨。随后,中国石化下属的各企业渐渐建立了自己的HSE教育培训与管理体系。另外,建立一套完善的HSE教育培训体系,可以提高HSE培训效率、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

1.HSE管理体系的概念

HSE管理体系主要指实施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做法、程序和资源等而构成的整体,结合先进的、科学的运行模式,形成一套结构化的动态管理系统,风险管理是其核心内容。HSE管理体系主要强调了事前预防以及持续改进,属于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当前,HSE管理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主题,建立HSE管理体系并且将其持续改进将成为国际石油石化公司HSE管理的大趋势。

2.HSE教育培训的经验

结合实际情况,油田企业中不同的层次人员岗位需要不同的培训。

(1)开展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进行“责任告知”。作为石油企业的领导干部,他们并不缺乏基本的安全常识,只是缺乏的是责任意识、法律水平、管理技能以及认识高度上。因此,对于领导干部这一层次的培训,关键是做好“责任告知”,使每一位领导清楚知道自己承担什么的责任在法律上,知道自己将要面对怎样的安全风险在管理上,做到“敬畏生命、责任、法律”。对此,我们应该重点进行领导HSE责任制、安全法律法规、企业应急预案知识等相关方面的培训,使安全责任意识不断强化,使领导干部依法决策、管理的能力不断提高。

(2)开展HSE体系培训、提高管理的技能。油田企业的安全管理落实与实行关键在于管理层方面,一些问题往往出现在这个管理层方面。管理层包含了安全管理人员、部门专业管理人员以及基层管理干部三部分。以HSE管理体系为核心,对他们进行不同的培训。安全管理人员主要进行培训安全检查技术、HSE管理系统知识以及相关标准方面的培训:部门专业管理人员主要进行HSE基本知识、“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意识以及安全检查技术方面的培训,提高其独立的负责能力:基层管理干部主要培训安全管理基本方法、HSE责任制、HSE基础知识等,使现场把关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3)开展岗位方面的基本能力培训,使业务素质不断强化。油田企业的操作层作为安全管理的基础层,最终体现了执行力,我们需要对操作层进行一系列的HSE教育培训,培训的主要突出表现其操作层的意识与技能。操作层需要培训的是HSE基本知识、安全操作技能、应急自救以及识别危害等等。在具体的实施中,为了强化员工的技能训练,我们应采取四位一体的方法,也就是“全员轮训、岗位演练、危害识别、技能考评”。

3.为了满足HSE管理的现实石油企业需探索新培训形式

(1)油田企业需开辟新的领域,不断探索新的形式,服务安全管理化。一、为了教会安全管理人员干什么,需要怎么干,怎么提高HSE管理水平,需要进行全年工作启动培训对专职安全人员。二、为了把培训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渗透到管理中,需要进行以会代训、会训合一的方式。三、为了大大提高培训的效果,普及应急安全知识,我们需要有应急预案多媒体教学培训针对油田企业。

(2)油田企业服务生产需要从“请进来”到“走出去”。“点多、线长、面广”是油田企业的显著特点。需要把各单位人员集中,进行HSE教育培训,并且应该坚持把HSE教育培训课程搬到全国各地工地进行教育培训,同时也需要组织人员到国外进行教育培训。

(3)油田企业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培训机制,把服务管理智能体现出来。为了保证教育培训的质量,需要油田企业形成自己独特的培训体系。第一、进行开展教育培训需要要求调研,开展座谈会,听取各方意见,并且进行分析,提出教育培训意向分析报告。第二、科学化的制定教育培训方案,实行项目专人负责制度,精心进行组织培训。第三、另外,应该建立教育培训反馈机制,收集相关的意见和观点,持续改进HSE教育培训。

4.HSE教育培训的体会与心得

尽管油田企业的领导干部高度重视安全管理,但是仍然效果不好。这说明了领导干部有着满腔热情还不行,需要对安全管理方面方法和技术的掌握。HSE教育培训对领导干部的培训需要实现从“想管”到“会管”的改变。另外,要围绕“四个一切”对管理层进行HSE教育培训,针对操作层的培训应该把提高员工技能作为跳板。最后,经过实践证明,真正使检查的质量与效果得到提升,需要进行开展安全检查技术的教育培训。

5.总结

总而言之,我国油田企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安全培训方面,但是仍存在一些瑕疵问题,比如对承包商及其从业人员的培训还不令人满意,内部师资力量的整合仍跟不上培训发展的要求等等,期待我们努力克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加强学习,努力借鉴国外先进HSE管理体制,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促使HSE教育培训发挥着更大、更好的作用在油田安全生产管理中。

参考文献

[1] 樊晶光,位鑫,王宇航,梁文七.对建立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法律体系的探讨[J].中国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年05期.

篇2

关键词:创新 班组长 培养机制 班组整体素质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煤矿企业各专业管理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是安全管理的基本环节,是有效控制事故的“前沿阵地”。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孙村煤矿一直注重班组长培训管理,创新机制,狠抓落实,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使班组长素质进一步提高,在安全生产的最前沿形成一道可靠的安全防线。

一、加大外出培训的力度,采取“走出去“培训方式,安排全矿的正班长到省三级培训机构参加培训,安排矿优秀班组长到省二级培训机构参加培训。为了保证培训效果,采取电话了解和抽查的方式全面掌握班组长外出培训的情况,同时采用培训结束后回矿复考和汇报学习情况的方式检验培训效果,提高班组长的学习积极性。

二、采取“引进来”的培训方式,年度内由培训中心利用“周五工作制”的时间聘请专家教授集中对全矿班组长、安监人员进行管理理念培训;利用每月班组长例会的时间聘请矿领导进行安全管理知识培训;每周利用二三四班前学习的时间工区管理人员利用学习材料和远教网对班组长及职工进行安全基本知识的自我培训。

1、利用“周五工作制”的时间聘请专家教授分期分批的对全矿班组长、安监人员进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方针和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班组管理知识、防灾避灾及现场急救知识的培训。并采取了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让每位班组长都能够参与其中亲自实践,不仅学习现场急救知识,而且掌握了急救方法,提高了自救互救的能力,更有利突发事件的应变与处理。

2、利用每月班组长例会的时间聘请矿领导进行安全管理知识培训。一方面,矿每月召开一次班组长例会,由矿领导对本月全矿各班组的安全及生产情况进行通报,对班组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纠正,对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进行培训。在表彰奖励先进班组及个人的同时,让先进班组长介绍经验。另一方面,在孙煤信息港上建立班组交流园地,摘登班组管理的经验供大家借鉴。各基层单位利用不同形式组织班组长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每周利用二三四班前学习的时间工区管理人员利用学习材料和远教网对班组长及职工进行安全基本知识的自我培训。由各单位技术副区长负责组织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内容,每周集中学习三次,培训中心负责每周对学习情况抽查一次,对不按要求进行学习的工区进行考核。同时,为检验各单位的学习质量和培训效果,积极开展“以考促学”活动,每月各工区抽一名班组长参加矿上组织的抽考,考试成绩纳入绩效考核,奖优罚劣,重奖重罚,形成了“争创学习型班组”和“争当学习型个人”的良好氛围。

三、采取后备人才培训方式,建立班组长后备人才库,利用培训考核和优胜劣汰方式,对素质低、考试成绩差、管理能力低的班组长进行及时的更换,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班组管理队伍。

1、提升五种能力。即抓好班组长选拔任用,提高班组安全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力;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提高班组职工自觉抵制“三违”行为的能力;强化班组安全生产应知应会的技能培训,提高业务保安能力;严格班组现场安全管理,提高隐患排查治理的能力;搞好班组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提高防灾、避灾和自救等应急处置的能力。

2、实行激励机制。按照既评先进、也评后进的原则,在物质上、精神上、政治上给予双向激励。对班组严格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市场化结算,对月度、年度评选出的先进班组、优秀班组及红旗班组给予奖励。特别要加强对班组长的考核奖惩。对表现突出的班组长在入党、评先树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对有一定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的班组长大胆提拔。

篇3

关键词:标准化;企业管理

一、建立企业标准化体系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基础管理工作

企业标准化工作是企业组织现代化生产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改善产品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标准化是一套分层次的控制网络具有很强的控制功能。企业标准化体系中所提及的指标具有很强的合理性和先进性。企业以这些成熟标准为依据,必然会使企业标准在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及安全可靠性等方面得到保证,从而为我们提供先进合理的衡量尺度。企业标准化要求企业整个生产过程、各部门的各项工作以及全体职工都要按标准办事,真正使每个部门、每个人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效果有奖惩,从而彻底扭转企业技术落后、管理落后、互相推诿、效率低下的局面。

二、 企业标准化管理是企业各项管理中最基本、最科学的管理手段

企业加强标准化,不仅仅表现在技术领域,也表现在管理领域。标准化为企业实现各项管理职能提供共同准则和科学依据,企业只有借助于标准化这个重要手段,才能更有效地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和各个环节合理地组织起来,使每个部门、每个人分工明确,职责清楚,以实现企业管理工作的高效化、合理化、科学化,这样才能促进和实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作业计划,成本核算等,都是首先制订工时定额标准,通过标准化来进行的。当时,美国的各种企业看到标准化的显著经济效益,对标准化大为重视,事事都追求标准化,标准是企业的法律,使标准化思想牢固地树立在企业的每个职工头脑之中。

三、企业标准化机构的必要性

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涉及企业内各个部门,贯穿于生产,经营和管理各个环节。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同企业的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生产管理等一样,是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建立企业标准化机构是搞好企业管理的必要条件,也是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需要。现代的企业标准化工作,并不局限在某个部门,而是个部门,各车间,各个岗位都需要开展标准化工作。因此,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实际上任务是十分繁重的,需要一个统一的职能机构来组织协调、指导和检查等管理工作,否则影响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建立企业标准化体系对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是摆在每一个企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只有通过标准化才能达到此目的。企业标准化体系中所提及的指标具有很强的合理性和先进性。企业以这些成熟标准为依据,必然会使企业标准在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及安全可靠性等方面得到保证,从而为我们提供先进合理的衡量尺度。企业标准化要求企业整个生产过程、各部门的各项工作以及全体职工都要按标准办事,真正使每个部门、每个人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效果有奖惩,从而彻底扭转企业技术落后、管理落后、互相推诿、效率低下的局面。

四、企业标准化工作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市场竞争是无情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者淘汰、消亡,这是自然规律。我们如何面对改革带来的冲击和市场竞争压力,以适应新时期生产经营需要?唯一的途径就是不断创新与自我完善的管理模式,加强标准化工作。海上生产设备日益老化,检修时间周期增加,气候变化造成海上天气状况日益复杂,原油上产压力和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摩擦,对海上原油生产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企业发展处于创新发展时期。这些都对我处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用标准化工作方式来提高原油生产,才能在企业目前激励竞争的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企业如何开展标准化工作

1、必须加大对标准和标准化工作宣传、贯彻、实施的力度,增强企业员工的标准化意识。

这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潜移默化才能见效的艰苦工作。①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和多种方法大力宣传标准化的基本知识,使企业员工了解和熟悉标准化工作的内涵、原理、目的和意义。企业生产与建设方面有很多标准和标准化方面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宣传、贯彻和实施,在企业内部信息网络、基层各岗位上都对有关规章制度、标准进行了宣传,在基层各岗位上与岗位相关的制度、标准做到人手一册,让他们熟记于心;②要通过贯彻实施标准,把人们置身于标准的实践和标准化的过程中,使其从切身体验中认识标准化工作对于促进企业发展的巨大作用。③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大家认识到,标准化就在你身边,我们生活在标准化之中,进而从被动的、盲目的、消极的、潜意识的开展标准化工作,变为主动的、自觉的、积极的、有意识的开展标准化工作。

2、必须加强队伍建设,促进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实现。

标准化工作既是一门管理科学,又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科学,理论性、知识性、政策性都很强。必须在大力普及标准化基本知识的同时,下功夫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较强标准意识、较高理论素养、较好技术水准和较多实践经验的标准化专业技术人才。标准化工作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技术性工作,建设一支专业过硬、技术精良,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并能紧紧跟踪国际前沿的技术队伍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许多标准的制定还需要实验数据和生产实践的验证等等。因此,对技术人员从事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培训,实行人员和知识的更新也是必不可少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本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标准和标准化工作的市场取向日趋明朗;对于企业来说,直接参与标准化工作,可以使企业保持技术上的领先作用,从而直接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并在竞争中争得了主动权。

篇4

第一、建立健全法规,使药具管理规范化、科学化。计划生育药具是医疗药品和器械的一部分,必须依照《药品管理法》,结合其特殊性,建立健全药具管理的法规体系,各网点公示药具管理制度,并设立统一的免费避孕药具发放标志,严格货源管理,进一步落实药具管理的责任,明确药具管理职责。

第二、改革药具计划管理,建立完善计划编制标准和程序。要坚持以需求定计划的原则,即以乡镇为单位,以当年报表统计的使用药具人数和现存药具数量、品种为主要依据,合理编制并如实上报,做到既保证供应又不积压浪费,确保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分配计划由县对乡、乡对村逐级下达,必须品种多样,让群众有所选择,做到既要满足需要,又要指导药具合理应用。

第四、积极开展计划生育药具质量及不良反应监测试点工作。加强对避孕药具不良反应和长期安全性、有效性的监测,建立药具不良反应报告和生殖健康相关问题监测体系。通过数据收集,发现药具不良反应与之相关的生殖健康问题,为药具和节育方法的改进和续用提供科学依据。

第五、乡镇服务站(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检查项目进行药具到货、入货、在库、出库等过程中的验收、养护和验发,要对发放药具品种、数量、包装情况、有效期限等进行核对检查。药具贮存要有专柜,做到防潮、防霉、防变质,减少浪费,保证药具质量。

第六、做好培训工作。做好乡村两级药具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定期培训乡村两级药具管理发放人员,让他们熟练掌握避孕药具的基本知识并做好指导。要让他们真正做到“三清”,即应使用药具对象清,药具进、发、存数量清,药具使用效果清。“三懂”,即懂避孕药具基本知识,懂药具基本性能,懂药具使用方法和副作用处理。“三会”,会宣传,会管理,会指导。“三到户”,宣传到户,送药具到户,咨询到户。同时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也要通过各级、各层次的培训班,以会代训、上门培训、服务咨询等,进一步提高广大育龄群众对避孕药具知识的知晓率,随时掌握避孕药具使用的副反应,加强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和运用,为广大群众提供易接受,避孕效果好,毒副作用小,防病治病的新型避孕药具。

第七、通过报刊媒体、热线电话、网络平台等方法加强宣传,以及在镇上、村上设置固定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途径,还利用节假日及活动日,发放《避孕药具基本知识》,《避孕药知识百题问答》,《避孕药具与知情选择》等多种宣传资料,扩大宣传面,还可以与随访结合入户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讲解避孕知识。提高育龄群众对避孕药具认识的能力。要充分发挥科普知识和农村文化氛围的导向作用,紧密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广泛深入地开展药具管理和药具知识的宣传教育,探索群众易接受和掌握的宣传教育方式,使群众充分了解药具管理政策,熟悉常用药具知识,做到会选择、会使用。进一步加强药具发放站内外宣传环境建设,利用知识图板、温馨的语言标语等,使之成为育龄群众服务的窗口;积极利用“三下乡”活动深入集市和乡村送知识、送药具,开展咨询服务。

篇5

随着全球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进步和进步,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更加复杂激烈。各企业集团之间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都在不断的降低各种成本和费用.因此,劳动定额管理工作在装备制造企业中越来越受到国家有关领导以及企业各级领导层,决定层的重视和肯定。因为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的工作实践,使更多的企业领导和决策层领导充分认识到,只有充分发挥劳动定额在装备制造业科学组织生产的作用才能更广泛,更充分地调动广大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工作热情,较快地促进装备制造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也正是因为如此,劳动定额管理专业人员在当今高科学、高技术、高人才发展背景的形势下,要面对和适应高、精、尖档次的精密数控设备的复合式一体化加工生产,这就给劳动定额管理人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要想适应这种新形势的不断发展迎接新的挑战,使之尽快进入工作角色,胜任本职工作,较好地完成生产和本职工作任务.就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因为劳动定额的管理和实施很大程度下都是通过劳动定额管理人员努力工作来实现的,定额管理人员本身的素质能力、水平、经验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本企业劳动定额工作的制定和发展,同样也影响着整个企业劳动定额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从劳动定额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广泛的群众性、特定的技术性和一定政策性等几个特点,本文认为劳动定额管理专业人员应具备较高的知识素质、原则素质和业务综合技术素质,否则将不能胜任本职工作。

1.专业知识素质是劳动定额人员胜任其工作的根本保证

装备制造企业劳动定额工作涉及面很广也很大。无论是从劳动定额的制定、贯彻、执行、修改、统计分析等始终都是和本集团企业广大员工各职能部门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劳动定额工作质量的高低和实施效果都是受人的综合素质思想境界所支配的,同样劳动定额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关系到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利益,涉及到国家有关税收、劳动工资、财政等一系列方针政策以及企业有关规章制度的贯彻实施。

劳动定额制订的不科学、不合理或是出现不平衡现象时员工会意见较大、矛盾四起,将影响企业的稳定和发展。为了在劳动定额工作中正确的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企业内部有关部门的有关规章制度,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企业的专职劳动定额管理人员应具备坚持原则,作风正派,责任心强,工作吃苦耐劳,待人诚恳,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素质,其具体表现在:

(1)熟悉和掌握政治经济学和工业企业管理的基础知识,懂得了解企业的分配制度以及国家在各个时期颁发的有关劳动工资法令和政策文件,由于劳动定额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思想性、群众性很强的工作,不仅要求定额专职人员本身要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工作态度,还要善于做好集团员工的政治思想工作,使广大员工在对劳动定额工作有了真确认识的基础上,支持和配合定额工作。

(2)要有坚持原则、办事认真的工作态度,要有为工作.为企业整体利益不怕得罪人的精神。如:企业部分员工怕压缩工时定额,不如实填写实作工时,造成定额完成率水分太多,从而不能正确的反应出定额的真实性和先进合理程度为集团企业分析各专业厂、工段、班组劳动负荷情况带来困难。若想做一名合格定额专职工作人员,只有坚持原则、办事认真、工作努力.综合素质强等才能具备条件。否则,将失去定额员和员工之间的正常联系,最终将得不到集团广大员工的信任和支持。

(3)要有热心帮助员工的精神。

目前集团企业配备的专职定额人员多数是从大专院校毕业的学生,也有从基层从事技术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对生产工艺比较熟悉,依据装备制造企业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自己制订的劳动定额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但在贯彻执行劳动定额初期往往达不到合理或标准水平,这时需要劳动定额员帮助他们分析完成定额的原因,排除不必要的时间消耗损失,以利于员工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劳动定额标准。

2.提高劳动定额员的专业综合素质是提高定额工作的基础

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企业现有劳动定额人员综合能力和素质还达不到现代企业集团生产的要求和需要,大部分企业定额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从各高等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或是从基层从事技术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中选的管理人员,目前存在着知识结构老化,对先进的设备,先进的工艺,先进的生产节奏等存在难以掌握的弊端。

因此,从整体上讲我国装备制造业劳动定额管理机构和人员还远远不适应国家未来发展和现代化企业规模化大生产劳动定额管理的需求。

文化是企业管理基础知识的源泉,一部分定额专业人员由于文化知识陈旧素质偏低,劳动定额管理经验不足等等,不仅不能搞好集团现代化的企业劳动定额工作,同时也不能很好地胜任本职工作。所以从当前来看,一个装备制造企业特别是大.中型骨干企业,劳动定额人员专业文化知识,综合知识素质,工作经验等都要达到有关职能部门规定的工作要求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具体的讲,装备制造企业定额员还应该具有以下基本知识:

(1)了解集团企业劳动定额工作的目的、原则和方法、对劳动定额的制订、修改、贯彻、管理、统计分析等有系统而明确的基本知识。

(2)具备相关的国家劳动工资方面业务的基本知识。

(3)具有相关的装备制造企业行业生产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工艺知识。

(4)具备一定综合的素质与劳动定额工作有关的经营管理知识。

(5)了解数理统计,运筹学、统计工程等现代化管理科学同劳动定额工作有关的一些理论知识。

3.提高装备制造业劳动定额管理人员业务知识素质

是适应国家未来发展战略和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劳动定额工作的专业性质和职能,决定着集团企业职能定额人员的业务技术素质,劳动定额的管理居于社会科学,也居于自然科学,更是工业工程等多种科学的边缘科学,它涉及到影响集团企业劳动效率和各个层面方面的工作.所以,从现代劳动定额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分析,除应掌握本集团企业产品的性能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的一般知识外,还应了解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数学及行为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具体的讲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能力。

(1)用现代化科学方法制订劳动定额于编制集团定员工作的能力。

(2)运用动作经济原理进行动作因素分析,拟定动作简化方案并组织实施的能力。

(3)运用工作简化原理研究改进所管辖各工种的工作法,并指导集团员工掌握和运用新工作法的能力。

(4)运用现代化各种时间研究技术进行工时测定与分析,并提出测定与分析结果的文字报告的能力。

(5)善于发现集团新产品设计,新工艺、生产任务安排、人员设备配备、工卡具设计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效率质疑和协调改进的能力。

(6)同集团企业各有关职能部门、专业厂、工段、班组以及广大员工组织沟通意见与协调的能力。

(7)善于运用现代化各种先进激励手段、促使集团员工提高劳动效率的能力。

(8)善于观察与分析劳动环境与劳动组织环境变化对劳动效率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改进措施的能力。

(9)建立健全或改进原始记录制度,使劳动效率反馈的信息畅通,准确,及时,并善于运用信息进行效率分析与研究的能力。

篇6

一、加强培训,提高全员素质

QC小组既要有高度的民主性,广泛的群众性,明显的自主性,又要具备明确的目的性和严密的科学性,因此,对QC小组的管理、指导非常重要。首先,成立由高层领导牵头,QC活动诊断师及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QC小组成果评审小组,具体管理部门负责QC小组日常工作。为提高QC小组水平,每年组织相关人员参加省内外培训,参加全国电力行业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统考并获合格证书。采取请进来的方法邀请国家级QC评审员进行QC知识培训,为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及时修订标准,重视宣传、教育、普及

QC小组管理规范及相关流程图应结合形势的不断变化及时修订。购买最新版本《QC小组基础教材》及《QC小组活动指南》等书籍杂志,下发至各小组。使QC小组活动有比较直观的了解和认识,改变过去对QC小组很“神秘深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使班组成员充分认识到开展QC小组活动,确实对解决现场问题及薄弱环节能起到一定作用。主管部门和领导定期下基层,检查QC小组活动开展情况,参加部门会并当场提出点评意见,指导基层开展QC活动,帮助解决班组提出的问题,为更好开展QC工作打好基础。

三、遵循PDCA模式开展活动

为进一步提高QC小组活动质量和水平,需重点抓以下工作。一是坚持课题选择的指导,通过小组自定、分管部门参与、部门审查把关,确保活动达到求实有效的目的;二是从现场入手抓活动开展,规定QC小组每月活动一次,严格按照PDCA的四个阶段八个步骤,现场活动要做到有计划、有分工、有进度、有考核;三是提高成果率,采取各部门组织和局统一两种形式,进行现场点评、共同商榷,以提高成果编写质量和率及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QC小组活动的开展,职工运用PDCA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

四、注重实效,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

QC小组活动的目的之一是培养人、锻炼人、提高人、尊重人、满足人,这一点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企业的人本管理,是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充分体现。有效地开展QC活动,是企业领导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办好企业的方法之一,是企业职工参与经营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

QC小组活动的开展要立足本岗位、本班组实际,围绕企业的方针目标来进行。要本着“小、实、活、新”的要求来开展。运用PDCA的方法开展QC小组活动,不仅可以提高职工检修质量水平和设备的健康水平,降低消耗,也为企业赢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运用激励机制,调动QC小组的积极性

对取得成果的QC小组要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对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围绕提高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管理水平、改善作业环境、增进效益等取得成果的优秀QC小组,颁发同等级的科技成果证书,并按规定给予成果价值奖。为调动企业领导层、管理层及质量管理骨干推进QC小组活动的积极性,为争创高水平的QC小组活动作贡献,设立QC小组活动“卓越领导者”和“优秀推进者”奖,用于奖励在QC小组活动管理中做出成绩的有关人员。对获得地市级及以上优秀QC小组的成员、QC小组活动优秀推进者和卓越领导者,可优先参加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学习和深造。

厦门电业局每年获得局及以上的优秀QC小组产生的效益就达近百万元,仅2007年一年就喜获多个全国性奖项,充分表明了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的丰硕成果,激发了基层部门和班组开展QC活动的热情,QC小组参与人员每年递增,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评价。

篇7

我们工业学校开设了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目的是培养适应旅游-行业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熟练掌握旅游和酒店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现代化旅游酒店管理理论与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生入学第一学期采用“宽基幢模式,以宽厚的文化基础和管理理论课作为发展的基础,具体内容包括外语、计算机、礼仪礼宾、旅游学概论,旅游地理等基础学科;第二学期则要分层次,在文化基础课、专业课、技能课的开设中,采用“倒三角型”培养模式,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加强技能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安排前厅、客房及餐饮等部门的专业技能实习。课程设置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旅游酒店管理学科上的通才,并具备一定的技能,使学生在今后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以适应动态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我们的课程体系大致为二种。

1、以管理为主的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经营管理的能力,尤其注重餐饮管理能力培养。酒店管理的主干学科是管理学,但又区别于普通管理类专业,更加突出对技能的考察。因此,开设旅游学概论、饭店管理概论、餐饮、客房及前厅管理、旅游地理学等课程,使专业管理与管理学科有机地结合,熟悉酒店各部门、各环节管理方法模式,既培养了学生扎实的管理理论基础,又培养了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旅游管理概论:主要是有关旅游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的论述以及对有关分析方法的介绍。旅游地理学:主要学习中国地理及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掌握世界各主要旅游国经济地理。餐饮服务与管理:主要学习餐饮组织、菜单计划、食品原料的采购供应等理论知识,使学生在餐饮经营水平和管理水平上有所提高。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主要讲授前台登记、前台服务、价格管理、客房服务管理、客房经营效益等理论问题及管理方法,使学生掌握前厅与客房较先进的管理方法,并能填制各种前厅报表。

2以技能为本的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不同学期安排不同的实习,包括认知实习、前厅、客房及餐饮等部门的专业技能实习,使学生既要拥有精深的理论基础,又要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做到“穿上工装能操作,穿上西服能管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注重管理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技能课的体现方式较多:如以前厅、餐厅、客房、康乐为主的操作课、技能理论课、社会实践课、岗位实习课等,理论与实践交叉进行,使两者都得以提高。餐饮服务技能:通过有效地组织学生的技能训练,使他们能熟练掌握中西餐宴会的操作技能(重点是摆台、斟酒、上菜、分菜、托盘、餐巾折花),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岗位群的要求。客房技能:主要组织学生练习客房服务的各项技能,如清洁、保养及各种客房服务项目,重点是西式铺床,培养学生准确、迅捷地完成各项客房服务操作项目。

篇8

一、企业基层财务队伍建设目标

精通财务业务和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能通过财务分析为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建议和意见、能通过风险控制手段为企业保驾护航是企业财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对于层级较多的大型企业来说,其基层企业的财务业务范围相对来说比较窄,财务战略、资本运营、并购重组、财务制度及信息系统建设等较高级的财务工作往往由企业总部完成。因此,要求企业基层财务人员都具备上述这些素质是不现实的。企业基层的财务队伍建设目标,应是培养一支与企业基层业务相匹配的日常会计业务核算人员,并在此基础上培养部分骨干成为具备会计核算控制、财务分析、税务筹划等业务能力的中级财务管理人员。

二、企业基层财务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企业管理层尤其是企业基层单位管理层对财务管理工作不重视,认为财务人员仅是负责核算、记账等简单的会计业务,忽视了财务人员对风险控制、资金监管、经营分析等其他管理职能。从而对财务人员配备、业务支持上存在不足,企业基层存在财务人员不足,长期存在一人多岗的现象,造成企业基层的财务工作只停留在重复性的会计核算和数据统计上,缺乏足够的精力和动力去深入进行财务分析和强化财务管理,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建议和意见。

二是企业基层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企业基层财务人员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不合理,平均年龄偏高,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比例较低,获得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太少。

三、企业基层财务队伍建设方式

(一)建立对财务人员的垂直管理模式

改变由企业各基层单位对财务人员进行单独管理的现状,由企业总部或企业省级单位的财务部门,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线条的管理。首先是应按照统一工作量标准,结合各基层单位的经营规模和业务量合理设置各基层单位的财务人员编制,合理安排财务人员数量。其次是统一对所有基层财务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业务指导和制度执行情况的管理。同时,企业总部或企业省级单位的财务部门对企业基层单位的财务负责人任免拥有否决权,避免企业基层单位财务负责人与企业基层单位管理层存在利益趋同,从而导致可能存在的企业基层违背上级单位制度的违规或财务舞弊行为。

(二)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

1. 建立定期的财务垂直检查和跨企业基层单位的财务帮扶制度。受各地经济环境水平、历史沿革等因素制约,企业各基层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一,在对制度的理解、执行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企业总部或企业省级单位的财务部门,应建立定期的财务垂直检查制度,查找基层单位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清理后在全企业范围内公示及要求所有基层单位进行对照整改,并由先进的基层单位“一对一”帮扶相对落后的基层单位,提高落后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2. 完善对企业基层财务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国家和企业集团的财务制度不断在发展和完善、企业的经营业务不断在扩展、财务信息系统建设不断在优化,这都要求企业基层财务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的财务知识和业务技能,以适应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企业完善对基层财务人员的培训制度。除了按规定参加的财务人员继续教育外,企业总部或企业省级单位的财务部门应制定定期培训计划,集中组织各基层财务人员对相关财务知识、业务技能、财务信息系统、新业务处理等进行培训。同时应建立激励制度,鼓励各财务人员利用业务时间自学考取专业技术职称、参加社会学历教育,对取得不同级别的专业技术职称、自学学历的,给予不同级别的奖励。建立财务线条的各项竞赛活动,营造财务人员的学习氛围。定期组织基层财务人员对相应岗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结合实际工作能力择优培养财务业务骨干及基层单位财务负责人后备干部。

3. 建立财务人员“AB岗”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企业基层单位可在工作职责完善、岗位设置合理的基础上,在业务相近的岗位之间,实行顶岗或互为备岗。每个财务人员的自身主岗位为A岗,同时掌握另外一个岗位的主要职责和业务内容作为自己的B岗。“AB岗”的财务人员加强协调和配合、相互传授业务知识、操作规程和操作技能。同时对财务人员在同一岗位的工作年限予以规定,达到一定时间进行岗位调整,从而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技能,培养业务“多面手”,加强财务队伍的高效协同运作。

4. 做好财务队伍的梯队建设,保证财务队伍的新陈代谢。企业总部或企业省级单位的财务部门应在掌握各基层财务人员业务素质的前提下,结合培训效果和实际工作能力,对确实不适合的人员进行调整。同时,把好新进财务人员的质量关,确保各基层单位财务人员的年龄结构、学历和职称结构稳定。

篇9

“三违”现象严重威胁职工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已成为影响企业形象和制约企业发展的“顽症”。因此,对于“三违”的治理必须从工作力度上一步一步解决,一个一个突破,一块一块落实,循序渐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矿井整体工作步入正轨。对于“三违”的根治,关键在于安全思想能否认识到位、工作力度能否不折不扣地传递到位。“三违”治理宣传教育旨在通过规范操作、明确内容、强化理念、引导应用,以“四问”为特色,改善职工安全心智模式,养成良好的安全思维习惯。

二、宣传教育的任务

1、“三违”人员的安全意识得到明显提高,重复“三违”现象基本杜绝。

2、职工对于“本质安全、珍爱生命”的理念烂熟于心,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形成氛围。

3、职工会熟练掌握本质安全“四问法”的内容,能够针对事故案例运用“四问法”的模式进行操作。

4、“三违”人数出现大幅度下降。

5、实现本质安全。

三、宣传教育的载体

1、广播。在广播中设专栏进行宣传,内容包括“三违”治理通报、“三违”治理在线、“三违”治理论坛等。

2、电视。电讯中心制作专题,设立“班组长安全访谈”、“三违曝光台”等栏目。

3、横幅。在矿办公楼及采掘办公楼、宿舍区制作悬挂横幅,书写、张贴宣传标语,为“三违”治理营造声势。

4、板报。板报分基层单位和矿两级。矿开展板报宣传一条街活动,基层单位在会议室设专栏,宣传“三违”治理实施意见、本质安全“四问法”操作方式等。

5、会议。基层单位利用周二职工学习日、周五安全活动等时间组织职工灌输安全理念,学习文件精神,要求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学习的同时可采取当场提问等方式提高学习的效果。

6、座谈。由基层单位召集“三违”人员、职工家属进行座谈,谈“三违”的危害、谈做好安全的认识,同时做好相关记录。

7、追查。追查分矿追查和基层单位追查。矿追查参与部门要求齐全,追查方式按“四问法”步骤和“三违”处理程序进行;基层单位追查要有专门的“三违”治理情况记录簿,参与追查人员、追查过程、“三违”人员对“三违”的认识、事故认定等内容要齐备。

8、业务考试。停班学习期满前两天,“三违”人员带家属或亲人签字的保证书,进行业务知识考试,考试时严格按照教考分离的办法执行,考试不合格将延长学习时间,直至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9、安全品行习练。对于“三违”人员组织为期一周的军训,军训的主要内容包括立正、稍息、停止间转法等,军训后要求写心得体会。同时按计划分阶段对全矿45周岁(1959年12月31日以后出生)以下的在职职工进行拓展训练,以此增强执行与服从意识。

四、宣传教育的内容

(一)安全意识教育

1、珍爱生命的意识。生命具有惟一性,不可复得,不可修补,是人生一切的基石。安全重于泰山,生命高于金钱。

2、安全责任意识。职工在矿井生产中的行为要对社会、企业、区队、班组、同事、家庭、亲人负责。

3、安全法律意识。明确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法律内涵,自觉接受强制性要求,理解其刚性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讲,违章就是犯罪,就要依法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三违”人员培训班

“三违”人员必须停班进行学习。学习的形式采取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一般“三违”集中学习一周;严重“三违”集中学习10天。

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

1、集团公司、矿党委、矿行政下发的有关安全管理方面的文件;

2、《徐矿集团本质安全宣传教育大纲》、《庞庄煤矿本质安全宣传教育大纲》;

3、安全理念;

4、“四问法”及“四问”的内容;

5、“三违”界定范围;

6、其它提高安全技能方面的内容。

(三)技能培训

1、学习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有关的安全规定及所从事岗位应知应会知识。

2、特殊工种及班组长熟悉本工种《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及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

3、干部、工人必须学习和掌握井下自救、互救和创伤急救的基本知识。

五、宣传教育部门职责

广播及内部宣传刊物宣传由政工部负责;

电视宣传由电讯中心负责;

横幅、板报由群工部负责;

会议、座谈及安全活动由基层单位负责;

追查分析和“三违”治理简报由安监部负责;

安全品行习练由安监部、财资部、职校负责;

技能培训由财资部和职工学校负责;

停班学习和业务考试由财资部负责。

六、宣传教育的要求

1、加强对“三违”治理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和协调。该项工作由政工部负责,安监部、群工部、财资部、职校等部门齐抓共管,重点负责宣传教育的实施、检查、评估等日常工作。

篇10

关键词:病毒;机关;信息安全;思考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9-0000-02

Authority&Units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Thinking in the Spread Situation of Computer Virus

Zhang Baoqiang

(Shunde 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Shunde528303,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authorities are depthly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Office automation,electronic service agencies,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re coming to our eyes,however,driven by the benefit,a terrible virus chain with enterprise management formed quietly,threating to the security of authority information seriously.How to effectively protect authority information,Author give some advice in this paper.

Keywords:Virus;Authority;Information security;Thinking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各级机关单位的信息化工作已逐步开展,在网络上实现的无纸化办公、政务信息公开等应用已经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一个个信息化的机关逐渐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信息化、网络化、透明化的社会管理体系雏形渐显。但是,当我们享受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便利的时候,计算机病毒的产生、蔓延甚至泛滥的形势,给我们的信息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上世纪末的电脑屠夫――CIH病毒、07年的肆虐全国的熊猫烧香实践、09年暴风影音造成全国网络瘫痪、10年百度遭受史上最严重的黑客攻击还有近年来由于密码被盗取导致沸沸扬扬的艳照门事件等,计算机病毒产生速度快、形式层出不穷、蔓延范围广、破坏力惊人,同时在利益的催化下,计算机病毒产业化趋势日益显现,悄然形成一条可怕的病毒产业链,面对当前信息安全严峻的形势,构建和完善机关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显得日益重要。

一、当前机关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知识结构不完整,防毒意识普遍不足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的机关单位,特别是基层单位的工作人员,由于年龄结构、专业知识等原因,对计算机的性能缺乏认识,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只停留在简单的操作应用系统和业务软件上,一旦计算机发生一般性的故障,便会不知如何应对;同时信息安全意识淡薄,对计算机病毒的产生过程、储存媒介、传播途径、造成危害等没有基本的认识,对计算机病毒所带来的潜在威胁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机房缺乏统一规划,硬件设备老化严重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配套设施多,资金投入大,运行费用高的项目。一部分机关单位由于资金、环境的限制,在筹建机房伊始,就缺乏高标准、高性能、高安全性的规划,以至于出现一些单位临时安排一个办公室存放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基本的设备,网线乱拉乱接,甚至出现机房没有防火墙、UPS等现象;另外,随着时间的推进,维护设施的缺乏、日常保养欠缺等原因,机房设备普遍出现硬件老化、集中故障等现象,为信息安全的管理埋下极大的隐患。

(三)软件更新速度偏慢,盗版使用情况严重

据了解,当前机关单位所使用的办公软件当中,操作系统是WINDOWS 2000或者是WINDOWS XP,办公软件是OFFICE2000、OFFICE2003或者是WPS2000,这些系统无法支持当前速度和安全性比较高的应用程序,更新速度比较慢;另外,由于费用和操作性的原因,工作人员偏向于在微机终端甚至是服务器安装盗版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由于软件开发的特殊性,设计编程人员为方便设计,一般都会留有不为外人所知的“后门”,一旦这些后门被破解,盗版软件将无法及时获得软件提供商的补丁安装程序,造成“后门”洞开,为黑客大开入侵之门,后果将不堪设想。

(四)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知识结构亟待提高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机关单位缺少大量的安全技术人员,许多单位的网络管理员都是“半路出家”,没有经过比较系统、专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学习,对一些常见的网络故障还可以应付,而对网络安全知识却知之甚少,有的甚至一窍不通,严重制约了网络安全信息建设的全面展开;同时,由于当前通过网络入侵计算机的手段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信息技术人员缺乏有效的培训,知识结构跟不上病毒产业化发展的速度,疲于应对各种新型的入侵手法,信息安全知识结构亟待优化和提高。

二、做好机关信息安全管理的思考

第一、以培训教育为切入,建立全员信息安全意识。人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做好信息安全管理的第一道屏障,通过“分两步走”的人员培训方式,达到“两个普遍认识”的效果,是对信息安全工作有效管理的重要保证。第一步是通过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培训,达到机关人员对计算机操作具有普遍认识。机关单位根据工作的具体安排,有信息主管部门牵头,通过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或者高校教师等方式,对单位全员进行计算机基本知识培训,使全体人员对计算机的结构、硬件、软件、外接设备使用等方面有基本的了解,基本掌握的操作技能,为下一步的信息安全防范工作做好必要的准备;第二步是通过计算机病毒基本知识的培训,达到机关全员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具有普遍认识。在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的前提下,信息主管部门可以通过病毒剖析、实例讲解和上机操作等方式进行培训,使全体人员具有信息安全意识,基本掌握病毒预防、信息保护的技能。只有通过培训,建立起全员信息安全防护意识,提高全员的操作技能,形成全员反攻击势态,才能从根本上建立好防御黑客进攻、保障信息安全的第一道屏障。

第二、以升级设备为基石,筑牢信息安全保护防线。硬件设施是信息安全管理系统中最重要、最基础的环节,它的布局、规划、设施的完整性直接决定了信息的安全等级。所以各机关单位在建设、改造、升级机房的时候必须遵循高起点、高标准、高安全性的原则:一是合理规划机房位置,做到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基本设备合理放置,网线合理分散布局,统一数据入口和出口,杜绝私拉乱接现象;二是合理分布外网、业务内网接口,做到业务内网、外网绝对分离,有效的保证信息数据安全;三是合理使用先进硬件设施,通过采购、安装、使用高端服务器、硬件防火墙、硬盘阵列,UPS阵列以及空调降温设施,保证信息安全能有效运行,同时要注意计算机的配置,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添加过渡计算机,U盘、移动硬盘等移动设备在装有业务系统微机终端上运行之前先通过过渡计算机上杀毒,防止病毒互相感染,为铸造信息安全铜墙铁壁、钢铁长城管理体系提供必要条件。

第三、以推动正版为抓手,关紧安全体系后院大门。使用正版软件,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对软件知识产权的尊重,保障和维护软件产品的价值,对于信息安全管理来说,它的意义更在于它能够在信息受到潜在威胁的时候能够及时得到软件提供商的有效支持,通过下载补丁,安装程序有效的化解重要信息遭受窃取的危险以及当信息遭受破坏的时候能够得到足够的技术支持,最大程度的降低损失,所以,各级机关单位必须充分领略国家推行应用软件正版化的意图,通过统一计划、统一采购、统一安装正版软件,实现“五个100%”―通过分步操作,完成微机终端100%安装正版操作系统;通过卸载更新,完成微机终端100%使用正版应用软件;通过集中部署,完成微机终端100%应用杀毒软件,通过预警,实现微机终端的应用软件100%得到及时更新;通过添加程序,实现微机终端100%得到有效监控。落实“五个100%”,关紧应用软件后门,有效防止黑客的攻击,是实现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途径。

第四、以人才培养为依托,构建信息安全专业队伍。人才是信息安全管理的核心要素,各级机关应切实改进用人方式,拓宽用人视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建立人才引进、培养、知识更新的长效机制,立足信息化,着眼长远,不拘一格择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不拘一格养人才。一是充分利用人才录用机制,加大对具有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等专业知识的人才的招录力度,建立起一支专业技术过硬、人员素质良好的信息安全管理队伍;二是充分利用人员聘用机制,通过签订合同、劳务派遣等方式,大力引入网络安全技能优秀的人员,充实机关信息安全管理队伍;三是充分利用人员培养机制,通过学校教育、继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途径,开展对技术人员技能培训,鼓励响向信息安全管理先进单位进行调研学习,优化知识、技能结构,切实推进信息安全建设这一战略性工程。

参考文献:

[1]邱玉群.基层税务机关信息安全思考[Z].

[2]梁东生.认清形势确保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信息安全[Z].

篇11

1企业班组管理课程开设的目的和意义

进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首先必须从对企业职业岗位群的调查开始,然后对岗位群所包含的工作职责与任务进行逐一分析,确定本专业的职业能力结构,并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确定知识结构与课程体系以及能力培养的实施模块。高职工商企业管理的学生毕业之后首先从事的是企业的基层综合管理工作,主要有采购、生产、设备、质量、销售、人力资源、仓储等一线管理和执行岗位。这些基层管理人员被人们形象的称之为“灰领”。灰领是指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较强的创新能力、掌握熟练技能的人才。培养“灰领”正是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这些岗位需要一定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包括:团队精神、社交礼仪、职业道德、法律知识和社会适应等。专业知识技能根据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能力要求,如生产管理岗位须具备的能力包括:生产计划编制与安排、现场管理、生产调度、设备管理、库存管理、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等。企业班组管理正是基于基层管理岗位能力分析创新开设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管理学、心理学、环境学及生产设施设备等相关知识,及时有效的获取和处理各类信息,准确把握班组生产现场现状,制定班组作业标准、工作流程、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配备生产必要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具备从事企业基层管理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通过该门课程内容“班组现场5S管理”的学习,借鉴现代企业管理“5S”管理模式和理念,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职业意识,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脚踏实地从身边小事做起,在创造令人心旷神怡的学习、生活环境的过程中培养对持续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提升学生们的职业素养,缩短学生在企业的适应期,增强他们的职业竞争能力。

2企业班组管理课程建设

2.1课程简介

2007年,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工商管理系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被评为自治区级优质专业,为此工商管理教研室制定了优质专业建设方案,提出了改革与调整专业核心课程的计划。对部分用人企业和学生进行专业调研分析后,经批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在2007级教学计划中创新增设了企业班组管理课程。企业班组管理课程从我国企业班组管理的实际出发,针对班组的重要地位和班组管理的工作特点,详细介绍了班组长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并结合制造型企业的特点,重点讲解班组管理从理念更新到实务操作的诸多方面,包括班组人员管理、团队建设、计划管理、现场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库存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将企业员工的工作理念、工作技能等知识技能通过课程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当中,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具有高度敬业精神与职业操守的优秀人才。

2.2教学内容设计

2.2.1教学设计

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和企业班组管理职能来设计课程教学。在设计过程中,首先对班组长(制造型企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和归纳,然后对班组作业流程和工作任务(管理职能)进行分解,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最后按照职业能力和企业班组作业流程的要求,开发和设计学习情境,选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2.2内容选取

在对教学内容的选取时,遵循以下四个原则:(1)符合《企业班组管理》的课程目标;(2)满足企业班组长岗位能力要求;(3)遵循企业班组作业流程要求;(4)参照职业、行业标准。因此,归纳了7个学习情境及相应的学习工作任务如下表1所示。本课程总课时为56学时,理论教学占28学时,实践教学占28学时。教学重难点体现在:班组人员管理和团队建设、生产现场5S管理。

2.2.3教材建设

由于该课程属于创新开设的课程,暂时没有比较合适高职学生学习的教材,课程目前使用的是由工商管理教研室老师编写的课程讲义。经过近四年的教学实践,课程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源正得到逐步完善。

3工商企业管理课程设置思路

工商企业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此类人才的培养,更应突出其实用性特征,就必然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职业岗位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为特色,实现就业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但现行课程体系下培养的学生不适应市场和社会需求。因此,必须对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其思路是:

3.1课程设置应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

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及时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向,加强岗位能力调查分析,及时、合理地调整培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逐步形成独特的办学优势与办学特色。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启动和发展,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泛珠三角区域协作的深化和承接东部产业的大背景下,区域内中小企业的数量会急剧增加,对人才的需求也进一步扩大。而这些中小企业当中又以加工贸易企业居多,生产一线员工普遍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培训,因此企业大多愿意招聘经过系统学习的高职院校毕业学生,到基层锻炼培养成为技术能手,再担任生产一线管理职务。基于对广西区域经济发展与本专业的毕业生以及企业部分管理人员的调研与走访,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增设了企业班组管理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为企业输送具备一定职业素养、持续学习能力和管理知识技能的班组长和生产线长,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同时,针对部分学生不愿意到企业基层工作的情况,还应开设相应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满足企业人才需求。

3.2课程设置应与岗位能力需求相结合

就企业生产一线管理岗位而言,须具备相应的能力(上文已有所阐述)。因此企业班组管理课程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选取及教学方法的采用上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相应能力,比如“结合顶岗实习工作谈谈假如你是班组长”的讨论,开展宿舍5S运动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企业班组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方法,熟悉了企业基层管理的基本技能及作业操作的基本原则与程序,具备了一定的职业素养,毕业后部分学生也走向了企业班组长岗位。由于课程开设时间不长,对学生岗位能力培养的作用评价尚需进一步论证,因此,对于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也在持续进行中。

3.3课程设置应与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相结合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强调要“注重培训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人才。”作为“以学生一毕业即可上岗”为教学目标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获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便显得尤为必要。而对于什么都学,什么都不精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而言,在职业资格考试方面却显得比较迷惘。考什么,怎么考常常是学生们向笔者咨询的问题。因此要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将“职业资格(技能)证书”考试大纲和国家职业标准直接引入到高职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可根据不同的方向设置不同的考证制度并开设相应的专业选修课程,如人力资源管理(可考取人力资源师),市场营销(可考取营销师)等课程,让学生根据职业生涯规划自行选择学习。同时,对于教师来说,将职业资格培训纳入课程体系,必然要求教师具有培训资质,进一步推动教师去考证,获得培训资格。这必会促使更多的教师达到“双师”的要求,推进学院师资队伍建设。

篇12

关键词:企业 班组建设 调查

中国移动某分公司在集团公司、省公司指导下,全面推进系统化、规范化、持之以恒的班组建设,先后经历了自由发展、体系初成、体系推进、战略转型等四个阶段,班组建设模式日趋成熟,成果显著,为集团公司班组建设工作树立了模范标杆。

1 班组建设实践

1.1 管理篇——建章立制强体魄

1.1.1 协作管理。分公司根据班组分工需要,制定了班组“五大员制度”。设置诸如综合员、安全员、固资管理员、宣传员、文体员等,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各展所长,发挥员工班组建设的积极性。同时,搭建企业协同办公平台,以班组管理为中心,通过建设班组管理模块,实现了任务分工、事务待办、跟踪指导、团队协作、项目支撑、知识共享等基础管理功能。

1.1.2 激励管理。分公司不断强化员工企业核心价值观,完善员工价值全面评价体系,相继出台了《彩虹金币管理办法》,客户经理、服务厅营销经理、热线电话客户经理、渠道经理等岗位弹性薪酬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激励政策,鼓励员工为企业多做贡献;激发一线班组的活力。

1.1.3 标准管理 。大力推进营业部管理、流程管理、电子化管理的标准化建设。一是把营业部及下辖营业厅基础管理水平的提升成为企业推进班组建设的重点,立足于“明确岗位职责、制订管理规范、梳理业务流程、提供工作指导、建立素质模型”等五个管理维度,全面构建科学化、标准化的营业部基础管理体系。二是建立SOP管理模式,将工作操作步骤和要求按照标准进行固化,实现流程化和标准化作业,提升工作效率和帮带效率。三是通过整合流程穿越响应系统的多个流程工单,实现派车、考勤、工作流、督办、设备管理、知识共享等企业日常工作的电子化流程管理,实现全程无纸化办公。

1.1.4 创新管理。一是面向基层班组全面启动QC小组活动,并将QC小组活动作为企业彩虹班组建设的重要载体,纳入班组基础管理范畴。QC小组除自发开展课题攻关外,公司还通过不定期下发指导课题、搭建QC质量平台等方式,进一步提升班组创新管理实效。二是创新金点子征集。以“小改进,大奖励、大建议,只鼓励”为原则,积极鼓励基层员工结合日常工作提交管理改进、质量提升、创新解决方案的金点子,并及时肯定员工创新提案在解决问题或提高工作效率中的作用。

1.1.5 学习管理。分公司十分关注员工的成长、成就和成功,努力为员工的能力提升和价值提升创造更好的条件和平台。一方面,深入推进以“传、帮、带”体系为核心的“企业教练”管理模式,同时,通过举办“经理讲堂”、“名家讲堂”、“好书伴我健康成长”、“书香之家评选”、“现场微博互动分享会”等学习、互动活动,为干部和员工创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1.2 文化篇——百花齐放春满园

1.2.1 与时俱进的拼搏文化。通信市场竞争风起云涌,全业务竞争如火如荼,新的环境、新的形势为分公司的“拼搏”文化注入了全新的内涵。他们的共识是:拼搏文化视野下的全业务竞争,既是硬实力、软实力的竞争,更是“巧实力”的较量,企业必须在综合发挥自身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基础上,利用非凡的经营智慧、创新的竞争策略获得竞争优势,以创新求变的思维,不断突破新领域、创造新模式,用善拼巧拼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1.2.2 百花齐放的班组文化。各个班组在拼搏文化指引下,立足自身的工作职责和人文特点,在班组成员的全员参与下,提炼出各具特色的班组文化。如应用支撑中心:SPEED班组文化,——协作(S)、激情(P)、卓越(E)、执行(E)、目标(D)”。核心网维护中心:精致·精英·精彩”文化,——构筑精致网络、培养精英人才、共创精彩人生。营销策划中心:“博”文化,——博弈、博大、搏杀;外呼中心:LOVE家文化,以“爱”为工作纽带,用“LOVE”文化营造“激情工作,快乐生活”的家氛围,即(L)以竞争激发学习热情、(O)以开放推动执行、(V)以激励创造价值、(E)以协作实现效能。

1.2.3 丰富多彩的宣传载体。开辟实体文化园地,如班组文化墙、班组责任田、办公桌面文化展示,并通过茶杯、电脑背贴、T恤等体现班组LOGO,延伸班组文化的展示。同时丰富虚拟文化阵地,开通班组博客、通过协同办公平台、飞信交流群等,加强内部政策传达、信息共享,提升工作效率。

1.3 关爱篇——我的班组我的家

1.3.1 推进“暖心”的关爱工程。“彩虹关怀”是公司秉承集团公司“和谐共成长”理念,其主题是“关爱·快乐·和谐”,公司相继推出了“福利再升级”、“健康有门道”、“生活无盲区”、“出行更便捷”、“关爱员工子女”、“成立孕期哺乳期团队”、“EAP(员工帮助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活动,旨在全方位关注员工需求,为员工办好事办实事,切实为员工减负,营造和谐关爱的文化氛围。

1.3.2 举办“开心”的文体活动。公司先后成立艺术团、亲子社团、足球队、篮球队等社团组织,定期开展才艺大比拼、体育比赛、书画摄影作品展等班组活动,为员工提供轻松快乐的工作生活环境。

1.3.3 构建“贴心”的无隙沟通。推出总经理、工会主席接待日,创新推出“人力直通车”,定期走到基层一线,收集基层员工意见和建议;同时,开设“特别聊天室”等沟通平台,理解并尊重员工沟通诉求,架起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桥”。

篇13

[关键词] 基层医院;药事管理;改进

[中图分类号]R9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0(a)-124-02

应市卫生局的要求,对本地区八家县级医院按《贵州省医院管理年评价指南(试行)实施细则》进行统一检查,在检查“药事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一组中,经过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现场考查,理论与技术操作考核,检查法律法规、核心制度落实情况,对药事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给予提出,共同探讨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加强学习,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药学工作人员的专业特长,促进基层医院药事管理的改进与持续发展。

1 药剂科现状

1.1 药剂科人员基本组成

八家医院药师以上职称占73.60%;药士和非药学专业人员占26.40%;大专以上学历占48.00%,且多数大专为在职继续教育获得。年龄:50岁以上占14.28%,40岁以上占41.28%,30岁以下占41.02%。

1.2 药剂科工作模式

药剂科是医院综合性科室,主要负责医院药品采购、保管、处方调剂、药品质量管理,其中两家医院承担带教、实习任务。机构设置一般有办公室、门诊药房、住院药房、急诊药房、药库。三家医院药房为托管形式,没有设立药库。

2 药事管理组织

各家医院都成立了药事管理委员会,组织健全。药事管理组织开展工作有记录,比较完整、规范,记录内容主要以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耗材、检验科试剂等采购为主。对药品质量管理、合理用药、用药安全、用药咨询、临床药学等方面的内容记录较少。

3 强化法律法规学习,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各家医院将相关的法律法规装订成册,分发到科室,认真组织学习培训,要求医院所有工作都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记录可查。通过查看记录,组织学习了《药品管理法》、《品和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品、第一管理规定(暂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试行)》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根据医院实际工作需要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制度,核心制度健全,制度也比较完善。但有些制度是依据老的法律法规制定的,没有及时更新;有些制度落实不是那么很到位。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根据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和现行的工作需要及时修订和完善,使医院的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逐步做到人建制度,制度管人。

4 用药咨询窗口

随着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试点阶段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基层医院承担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工作,任务重,患者多。多数患者需要排队取药,药师只能在发药时做选择待,告知患者的用药信息量有限。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医院应增加人员,加强培训,开设用药咨询窗口,提供用药教育,并在实践中探索工作摸式,积累知识和技能。

5强化“三基”、“三严”的训练

员工素质是影响或限制医院药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因素之一。基层医院药剂科外出学习的机会并不多,员工要养成自主学习的职业意识和习惯,科室应强化“三基”、“三严”训练,逐步提升员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另外,在日常的工作中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新问题和难点,可引入“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方式[1],使在职教育更具有实践性。

6 加快基层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实施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药学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新的抗菌药物不断涌现。因此,医师所能够掌握的药学知识的有限性日益突出,尤其是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基础医学知识,基础药学知识较薄弱,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很难做到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八家医院抗菌药物的应用占药品消耗的比例平均为35%~38%。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存在起点高、大包围和经验性用药。其中一家医院没有甲硝唑注射液,而是使用奥硝唑注射液进行常规治疗,不但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使致病菌耐药性增强。为此,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医院管理层应高度重视,针对不同教育对象,可采取集中培训、继续再教育等形式,认真组织学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提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水平。同时医院应尽快出台抗菌药物分级用药目录,逐步推行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制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定期由医务处、院感办、药剂科组成考核小组,对临床科室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调研、点评,加快《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实施。

7 药事管理重心的转换

在相当长时间内,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物资供不应求。基层医院药事管理的重心主要集中于保证药品供应和其他医用物质的供应上。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药品生产企业迅速发展,流通环节特别是药品的使用环节在新的环境下发生了变化,大处方、高价药等一系列问题正在日益严重地影响百姓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适当性,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2002年,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医院药学工作要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以临床药学为基础,以合理用药为核心,参与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药学技术服务。2005年,贵州省卫生厅又颁布《贵州省医院管理年评价指南(试行)实施细则》,进一步要求医院药学部门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医院应从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在职培训等方面加强临床药学工作,逐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求医问药需求。因此,保证和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已成为药事管理的根本任务和最高目标[2]。

总之,医院通过综合系统性评价,是对医院进行的一次全面大整顿、大检查。在迎接检查准备中,医院职工积极性高,团结一致,共同努力,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此次工作量大,准备时间长,主动自查自纠,逐步完善,是以往检查所未曾有过的。通过检查提高了药事管理水平,增加了凝聚力、竞争力,推动药事管理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加合理、安全、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勤,曾仁杰,雍小兰,等.基于问题式学习―我院临床药师培养方法的探讨[J].中国药学杂志,2004,39(3):236-237.

篇14

税收管理主要是指以税收工作为主的政府职能机构,它履行国家权力行使对税收从征、收、分等一系列环节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管工作,目的是确保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及时保证国库充盈,同时也通过税收的作用发挥对经济的调节影响。针对税收管理机构来讲,其背后是国家,并履行其在税收方面的职能。由上到下各层级政府税收部门都是税收管理的实际执行机构。从大的方面来讲,税收分配关系到国家跟企业、中央和地方等的收入分配;从小的方面来讲,税收分配是各个税收执行机构同纳税人之间的征纳关系。

二、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必要性

1、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税务支付成本,实现企业财务利益效益最大化。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经营活动和范围都会逐渐增多,随之税收成本就会相应的上涨,如果加强税务管理,那么企业就会在税务上花费很多辛辛苦苦赚回来的利润,所以加强税务管理是必要的,通过对延期纳税来增强企业税收获得的实际利润,增加企业经营效益。但是如果企业单纯只盯着很低的税负,并通过各个渠道和方法来实现,一旦被税务机构查出涉嫌避税、偷税行为,企业会付出相当大的成本,加重了企业额财务风险,因为一经被证实,不仅要上缴偷税、漏税罚款,还使得企业的信用蒙上阴影,给以后的融资带来困难。企业要加强税务管理,在投资、筹资、利润分配上等进行有效控制,这样会让企业减轻部分应缴税费,还可以防止因违反税法而面临的缴纳罚款,企业的税务成本降低了,反之企业的利润就提升了,企业才能发展的后劲。

2、加强企业税务管理有利于提高纳税人纳税意识。

企业要加强税务管理首先就得让企业管理者、财务管理人员、出纳、结算等人员熟悉会计法、会计准则、税收法律、政策、税收制度等,所以企业要检查相应同事是否具备了基本知识,并强化普及,通过培训等渠道进行补充、完善,让大家都有税法观念,具有财务管理能力。

3、加强企业税务管理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企业财务部门熟知税务知识,可以通过分析对比税法中的税基和税率之间的差别,找出或创造企业自身能够享有税收优惠的经营活动,帮助企业减轻一定的税务负担,使得企业在竞争行业中处于盈利水平高的企业,并且在过程中可以加深对企业业务结构调整,发挥资本在税收中起到的作用,让其在不同的企业进行流动和合理配置。

三、我国企业税收管理现状

1、少缴税与多缴税同时存在

不少企业都存在少缴税的情况,主要是对税收政策理和把握不准确。然而更有一些企业为了减轻税收负担,获得税收利益,铤而走险触犯税收法律,造成偷税漏税。其结果是,一经征收部门查出,势必追征偷漏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一定数额的罚款,严重触犯法律的,给予刑事处罚。多缴税的情况也存在于多数企业,尤其是国营企业。有些税种在发现这些问题以前多交的税金,国家是不予退回的,这样企业多交的税金就成了对国家的无私奉献。

2、涉税风险与税收优惠政策运用不足同时存在

部分企业由于对税收信息了解不够,对税收优惠政策尤其是新出台的优惠政策不了解,对一些税法公式理解不透,不清楚税法与会计的差异等原因,而导致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税收优惠政策在给企业带来节税利益的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存在。大部分税收优惠政策都有期间规定的,稍有不慎,则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此熟练全面掌握税收优惠政策,规避涉税风险。

3、企业未形成有效的税收筹划联动机制

所谓税收筹划联动机制就是,加强机关和基层之间、税源管理部门和稽查部门之间、各业务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按照流程化管理要求,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协调配合、衔接到位的流程运行模式。对相关工作涉及多个部门或部门之间职能交叉的,实行扎口管理,部门联动。加强机关对基层的指导和服务,基层增强对机关的理解和配合,实行机关与基层联动。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税务筹划意识淡薄,尤其是国有企业更是如此。绝大多数企业领导认为税务筹划与安排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其他部门没有关系。这样使得国有企业在重大改革和经营决策等问题上往往不考虑税收问题,没有很好地研究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有些国有企业为了完成经营责任制而忽略税务筹划,导致事后工作的被动,这样很容易产生被动局面。

四、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创新策略分析

1、企业领导要更新观念,树立税务筹划意识

由于企业领导对财务知识和税务知识不了解,加上财务人员未能及时掌握税收政策,因此在涉及到企业税务问题时,不能主动积极的应对,而是被动接受,或者通过外界关系解决涉税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依法治税各项政策措施的出台,企业领导班子必须更新思想观念。作为领导不仅要做到自身税收政策法规的学习,树立依法纳税、合法节税的理财观,而且要积极关注企业税务筹划,从组织、人员以及经费上为企业开展税务筹划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规范税务筹划基础工作,建立税务筹划内部治理机制

设立完整、规范的会计账目和编制真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既是国家有关《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也是企业依法纳税、满足税务管理部门要求的基本需要,同时又构成了企业税务筹划的微观技术基础。完整、规范的会计资料便于企业对税务筹划进行量化分析,为提高筹划效率提供依据。

3、培训专门的税务筹划人员,建立一支精干的税务筹划队伍

税务筹划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而税务筹划是一项比较高层次的理财活动,需要财务部门和企业管理者沟通达成一致后实施,若税务筹划比较成功,能够帮助企业起到降低税收负担;若税务筹划失败或无法实施,比如因为筹划组织者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具体实施办法;企业财务人员缺失会计法律、金融、政策、管理等知识带来筹划不完善;以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人员没有执行到位,那么整个税务筹划带来的结果可能会史企业得不偿失。所以企业要重视对企业税务筹划人员的培养,加强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

4、加强企业关联交易的监控和分析,防范企业的税收转移和偷逃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