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智慧课堂教学研讨范文

智慧课堂教学研讨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1:5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智慧课堂教学研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智慧课堂教学研讨

篇1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2020年11月11日在管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有幸去兰陵参加了临沂市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研讨会活动。本次活动分为观摩教学活动及互动研讨活动两种形式。会上由全市选拔推荐的优秀教师进行了精彩的展示,纯正的发音、娴熟的教学技巧、精致的板书、亲切的教态、良好的素质,令人叹为观止。

通过本次活动,使我感触很多,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对法治教学活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本次观摩活动涵盖两个年龄阶段,有四年级的《父母默默的爱》和六年级的《我们受特殊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两节法律知识课。对于难懂的法律知识,两位老师讲起来却清晰明了。比如第一课《我们受特殊保护》,张老师能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和守法观念,帮助学生自觉地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上课伊始,张老师通过课前交流让学生说说未成年人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特殊之处,引入“我们受特殊保护”。正是因为未成年人的特殊性,他们的权益容易受到侵害,怎样避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呢?引入新课《专门法律来保护》。这节课张老师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一:专门法律有哪些。让生从课本中找找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并请学生思考为什么通过专门的法律保护未成年人。师讲解出发点和立足点。活动二:专门法律我了解。张老师先借助教材中“知识窗”,让生明确相关法律的内容、特点和价值。学生明确后,教师在借助闯关小游戏加深学生对法律的认识。最后,教师发放法律条文资料,生配乐读法律条文,巩固对法律知识的认识。课后践行环节,让生继续了解《儿童权利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

二、课堂活动的设计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任务参与。

课程标准提出,课程活动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能得到发展。但是每个学生在学习上表现的兴趣、天分和能力以及学习方法都是不同的,在学习能力上也有不同,应该注意。

三、让学生自由的发言,在讨论的时候不去限制学生。

张老师在执教《公民的基本权利》这课中,让学生自己去摸索,鼓励学生以聊天形式来上课,让学生能够发散自己的思维,成立一个个学习的小组,让学生在其中互相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后课堂上小组之间进行抢答,让其配合完成,不做太多的干预。

四、存在不足与今后打算:

1、我的教学还是以传统方法为主,缺少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足。

篇2

XXX县教育局

尊敬的Sonia Sanchez教授、XX主任、兄弟市、兄弟区县各位来宾: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就DOK教学法进行研究讨论,共谋成德眉资教育未来。首先我谨代表XXX县教育局对各位嘉宾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与诚挚的问候!向各位来宾对XXX教育的关心与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XXX,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地处千里沱江之首,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孕育了教育家黄敏、文学家樊汝霖、史学家张晋生、哲学家贺麟、文学家流沙河等大批名人。同时,XXX也是成都东进主战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的成都东北门户和未来东成都主城区,先后获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县,连续6年获得全市综合目标考核先进,多次被评为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四川最具投资价值城市,是成都乃至四川经济增长最快和最具投资潜力的城市之一。

在加快发展经济,全面落实新时代XXX“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同时,我县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始终坚持“幸福教育、励学XXX”理念,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为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奠定基础。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基础教育学校(含中职)XX所,其中,公办学校XX所,民办学校XX所。公办学校中,幼儿园XX所、小学XX所、中学2X所(九义校X所、高完中X所、初级中学XX所),特教学校、职业高中各X所;民办学校中,幼儿园XX所、职业高中X所、小学和初中各X所。全县在校学生XX万余人,其中公办XX万人,民办3.3万人。全县教育呈现出“教育公平扎实推进,义教均衡日益提高,学前教育有序发展,职业教育快速推进,高中质量稳步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近年来,按照国家及省市相关文件要求,我县积极探索教育国际化之路,先后接待美国、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的教育考察团以及境外来访师生1000余人次;选派师生出访美国、英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200余人次;建立国(境)外友好学校23所;成功申报“成都市聘请外国专家资格单位”5所;建立德国公费留学生源基地学校1所;并在2015年成功承办“中美新生命教育高峰论坛”。2016年,XXX县人民政府与XXX签订《教育合作协议》和《教育合作备忘录》,双方达成教育交流合作战略目标,从地方政府层面直接参与并推动XXX教育国际化发展。今天,在市教育局、市教育对外交流中心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XXX教育有幸承办此次研讨会,能有机会与各兄弟市、兄弟县共学新理念,共谋新思路,我们深感荣幸。在此,衷心希望能够借助本次研讨活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进一步达成共识,为成德眉资教育一体化发展提供新路径。

篇3

一、定好研讨主题,让教研有的放矢

定好主题是研讨的关键所在。在教学研究与实践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研讨的主题,校本教研的组织者要从学校、学科、教师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大家需要的、有价值的主题,这样研讨的目的性就增强了。所选主题要把握入口小、切中教学实际问题、便于大部分教师研究实践这三个特点,切忌主题大、空、难,使教师望而却步。主题选择的渠道很多,可以围绕前沿问题的探索寻找,可以围绕教学中的困惑反思寻找,还可以在与学生的直面对话中捕捉。

二、依据主题推进,让教研稳步实施

确定好研讨主题后,学校要以学科教研组为依托,通过研讨与实践相结合的思路,不断思考,不断实践,让主题研讨渗透在教研沙龙中,渗透在教师个体的教学行为与思考中,渗透在教研小组、大组的教学实践与研讨中,使校本教研稳步推进。具体实施时可按“主题沙龙先行―个人实践跟进―教研大组研讨 ”的步骤稳步推进。

1.主题沙龙先行―明析主题含义,初步交流感受。教研组定好研讨主题后,先要围绕主题进行一次教研沙龙,让教师明晰主题的含义,初步交流感受,为后续实践和研讨奠定基础。如 “选准教学起点”的研讨主题,通过沙龙研讨让大家明白教学起点是指每一节课的教学从哪些内容处入手,在怎样的学习基础上进行。教学起点的确定是根据学生学习起点来确定的,每个学生的学习都不是从零开始的。选准教学起点要考虑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逻辑起点是指按照教材和课标的规定,学生应该具有的知识、能力基础;现实起点是指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学生已实际具有的知识能力基础和情感态度基础。教师要立足学段特点,选取最具价值的教学内容,选准切入点,抓点连线,主线推进。

2.个人实践跟进―在实践反思中形成个人体验。在明晰主题含义、了解了别人课堂教学实践的初步感受后,教研组要引导每个教师结合课堂大胆实践,形成对主题的进一步认识,形成较为成熟的实施策略和典型课例。如语文学科组围绕“选准教学起点”这一主题,有教师提出“课前布置前置性预习作业,围绕学生的困惑问题确定教学起点,制订教学目标,开展课堂实践”的策略。

3.教研大组研讨―在课例展示与研讨中实现经验分享。在同年级教师个人常态实践课堂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备课小组内展示与交流活动。在此基础上再围绕探究主题进行教研大组展示与交流活动,请相关专家听课评课,围绕主题形成有效策略,发挥校内辐射引领作用。如围绕“关注学生需求、促进学生发展”这一主题,数学教研组提出了学生有以下需求:有学习兴趣的需求,有产生困惑并解决困惑的需求,有在课堂上充分交流的需求,有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需求。围绕这些需求,大家通过课例展示形成了有效的实施策略:①通过创设情境、游戏等活动,在低年级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计挑战性练习和开放性练习,在中、高年级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通过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演示,解决学生在学习空间形体知识方面的困惑;通过分层教学,解决不同学生的学习困惑。③给足时间,让学生同桌或四人小组交流,感受学习过程。④在赏识和激励中让学生体验成功。上述策略的形成与展示实现了教师之间的思维碰撞与经验分享,也展示了教研组团队教研巨大动力,既促进了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又推动了教研团队的稳步成长。

三、围绕主题提升,让教研凸显成果

在教研组主题推进实施研讨、形成部分课例、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学校要及时围绕主题,对研讨的整个过程及时回顾与反思,搜集完整的活动材料(包括教研沙龙中教师的发言稿、活动的运行记载、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教学经验与策略总结、专家点评的资料以及相关的视盘、媒体报道资料),提炼形成本校独特的教学策略、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真正实现研有所得、研有所获,让校本教研真正亮出光彩。

篇4

一、选择,打开美丽的电教领域之门

1.成立电教中心备课组。

电教中心备课组是电教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专题研讨的核心力量,我园成立了以业务园长为组长、电教主任为副组长,以市级骨干教师、课堂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电教技术扎实的青年教师、勤思好学的新教师为组员的梯队式备课组。体现的是行政参与、技术引领、专业互补的教师发展理念,为更深入地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制定电教活动制度。

根据我园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师的发展需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电教活动制度,以确保电教备课组活动的开展及活动的质量。一是明确备课组长的职责:每学期通过调查、访谈、问卷等形式了解教师在电教与课堂教学整合中的真实需求与困惑,有目的地删选、有计划地安排每周一次的中心组活动内容。二是运用好备课组成员的智慧,每次活动有具体负责人、重点问题探讨,实现来源于课堂又回归到课堂的理念。三是发挥备课组成员的辐射力,将中心组研讨活动中的一些新理念、新设想、新举措,在自己相应的年级小组备课组活动中进行传达与点拨,体现分层式、引领式、互助式研讨模式。

3.确定分组研究重点。

电教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复杂的话题。我园深入剖析中心组成员的爱好、特长、专业能力,在自主选择与整体协调的过程中人人有研究领域,个个有技术专长。首先在五大领域上,钻研各领域在哪些方面运用电教的支撑会更合适、更有效;其次在电教技术上,钻研简单易作的PPT、动态性强的FLASH、交互性活的AUTHWARE、操作方便的电子白板等软件,尽可能的挖掘其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最佳效果。

二、品味,踏上广阔的电教研讨之路

1.给教师一个“百家讲坛”。

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教育的质量。我园充分发挥备课组集体的力量与个人的智慧这一优势,营造宽松、和谐的备课组氛围,给教师一个“百家讲坛”。每周一由备课组长将本周研讨的重点内容提前告知组员,由备课组主持人组织组内成员分组找资料、设计方法、提出观点,撰写发言稿。在备课组活动中,人人表达自己的思想、个性认识和独特见解,对新信息、新观念分析筛选,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学习。如:在研讨“电子白板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的应用”中,电教主任虞洁老师结合课例《找图形》,概括提升了电子白板在数学活动中体现的情景教学、操作参与、探究释疑、适时反馈、互动交流、资源丰富六方面的特性,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资源和手段,拓展了老师的视野。

2.给教师一条“星光大道”。

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就是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在备课组中,我园给每位教师尝试的机会,在实践中体现其自身价值。每学期由中心组组织,发动全园教师积极申报、参与“电教论文撰写、电教课件制作、电教活动设计、电教评优课”比赛,让老师们在自主选择、学习准备、实践挑战、评价结果这一成长过程中收获着。

3.让教师一起“称心如意”。

备课组不仅让每一位教师发展了专长,而且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成长。我园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作用,采用结对拜师、互学共长的形式,将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思想传授给年轻教师,将年轻教师电教运用上的优势传递给老教师。如新教师上汇报课,老教师参与活动设计、听课评课、教学指导,使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老教师上展示课,新教师参与电教辅导、听课学习,不仅让老教师在电教使用上有了新突破,而且让年轻教师在参与过程中有了新感悟。

三、相约,投身智慧的电教课堂天地

1.着眼学科,整合要“准”。

巧用电教技术的辅助可以让课堂教学增添亮丽的色彩,但需把握一个“准”字。我园以“电教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为宗旨,每月安排一个领域作为研讨内容,以一课三研、展示课、评优课的形式展开,在磨课、观摩、评课、反思中探寻整合中的“准”。“准”字主要体现在:绘本教学可采用PPT的形式,运用电子白板中放大、遮罩等功能,帮助幼儿理解、分析画面中的重要内容,让幼儿学会观察画面、仔细阅读;儿歌教学可采用动态的FLASH课件,借助音效等功能帮助幼儿分句理解儿歌内容,在完整欣赏中感受儿歌的意境;讲述活动可采用功能性强的电子白板技术,运用其拖拉、排序、聚光灯、漫游等功能,调动幼儿讲述的兴趣;童话欣赏可采用动态、音效于一体的课件,带幼儿进入美丽的童话世界,感受其意境、理解其意义。

2.着眼问题,辅助要“实”。

电教技术所特有的灵敏、生动、直观等特点,易于帮助幼儿解决课堂教学中一些难以掌握、理解的重难点,让课堂教学更有效。我园借助备课组的力量,每两周各年级组推荐一节值得探讨的教学活动方案,在电教备课组活动中,对教材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哪些环节运用电教辅助是易于解决问题的?在问题上选择怎样的电教手段是恰当的?经过备课组的研讨,将信息反馈到年级组,年级组具体负责的老师在组织活动中实施,备课组相关成员参与听课、修改、调整,真正体现电教手段在课堂教学辅助中的“实”字。

3.着眼对象,渗透要“适”。

“让每一个孩子在活动中愉快学习、获得发展”是我园追求的课堂教学发展目标。因此,在电教手段的选择上充分考虑了孩子的年龄特点及个体发展需求,体现在“适”字上。

篇5

一、个体钻研是集体智慧产生的前提

每个人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加工处理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集体研讨前,每个教师必须拥有自己精心准备好的教案,确保集体备课资源丰富,气氛活跃,为集体智慧的产生奠定基础。个人教案的形成,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吃透全部教材,把握教材的层次脉络,按新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的三维目标。针对教学目标、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师要提出合理而有探究性的问题,抓住要点,攻克重点和突破难点;切合本班学生实际,选择最贴近学情的教学策略;运用多种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炼和推敲课堂板书、研究课堂检测和课后作业;补充教材未有但学生又必须掌握或了解的内容;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计划和安排好课后探究活动,让课堂学习向课外延伸。

教师有了以上精心准备的教学个案,有了充分的思考和酝酿,集体研讨时,就能主动参与,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观点、体会、困惑与疑虑,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最终实现蕴涵自己个人见解和风格的集体智慧。如果教师授课前没有潜心研究教材,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没有个人的独创见解,甚至连自己的个案都没有,对他人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案盲目拷贝,并原封不动地“粘贴”到教学中去,那么教师就会完全迷失方向、失去自我、失去学生,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也就荡然无存。久而久之容易形成一种惰性,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会变得缓慢,即便每次都参加集体备课研讨,也是人到心未到,毫无收获,更谈不上与他人的智慧碰撞擦出火花。

二、集体研讨是群体智慧的碰撞

有了融注个人思想和风格的个案,集体研讨就有了活力,这种活力催人亢奋,唤起团队每一位成员的求知欲和表达欲,是激发教师的智慧碰撞必不可少的因素。必须一提的是,集体备课不是教师轮流备课,不是分摊备课,不是个人“独唱”,不是案,不是“教案之和”,也不是“网上资料的拼盘”,应该是的集体思维指向,是备课组全体同仁智慧的结晶,是教师教学个性张扬的有力保证,是教学生命的根基。集体备课是在和谐民主、团结友好、协作互动的气氛中进行的,每个教师都享有话语权,都是主人翁,都应积极主动参与其中。针对教材的特点,从各自的角度充分挖掘其内涵,发表各自不同的观点和意见。集体备课不是名师、专家或领导的“一言堂”,而是教师群体思想的大交汇,是集体智慧的大碰撞。教师只有畅所欲言,敢于评头论足,才会取长补短、互利共赢、共同提升,才能领略和享受集体研讨中的乐趣和研讨中的成就,从内心深处欣赏他人教学的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

如果集体备课搞“一言堂”,参与者只听不说,或相互奉承,对着平庸唱赞歌,不碰撞,碰撞后没有火花,在思想上就不会得到真正的交锋,这样的集体备课就不是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是对集体备课本质的歪曲。所以要想达到课程标准理想的集体备课,获取最大收益,每个教师不但要会虚心接受别人正确的观点,采纳别人合理的建议,而且还要敢于坚持有自己个性的正确观点,敢于对别人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甚至批判,敢于挑战专家权威,打破个人崇拜。集体备课可以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但又不能过分拘泥于形式,我们可以利用课间休息、茶余饭后或批改作业时进行交流:切磋教材内容、研究教学技艺、排解教学疑点、分享瞬间灵感、探寻纠错技巧,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样的形散神聚式交流方式,有利于互相启迪,相互借鉴,既可以博采众长,开阔眼界,吸取集体智慧,又可以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在相互启迪和探讨中,取得1+1>2的效果。只有思维碰撞思维的质疑、灵感叠加灵感的觉悟、智慧点燃智慧的探究、情感渲染情感的交流的集体备课,才有生存的价值和旺盛的生命力。如今是信息化的时代,集体备课也可以鼓励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其中,因为学生也拥有和教师同样甚至更多的信息资源,他们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独特视角,他们思维活跃、点子多。一旦让他们参与进来,集体智慧碰撞的火花一定会更加耀眼夺目。

三、二次备课是个性的张扬

在集体交流研讨后,往往会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共案,这个共案还不能直接拿到课堂中去,这是因为不同班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学习习惯、认知能力、道德水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千差万别。每一位教师自己的成长经历、个性气质、学识水平、经验积累、教学能力、教学风格不同,他们对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理解的深浅度有差异,他们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也不完全一致。因此在教学实践前,执教者还需要对集体研讨的共案加以推敲、完善和再创造,形成符合本班学情的融注自己个性特色的个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二次备课。二次备课的过程是教师本人对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流程进行再消化吸收、再整理提炼和再完善提升的过程,是团队每位成员必不可少的经历。别人的东西永远是别人的,只有通过内化整理才能成为自己的。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当你拿别人的教案讲课时,即便你课前已通读得很熟,但总觉得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在牵制着你,阻碍着你,使你不得不去翻阅教案,偷瞄教案,导致你所讲的课连贯性差,你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得不到畅爽的表达,你不会激情飞扬,学生不会与你产生共鸣,效果自然也就不会达到理想的境界。只有先认真研究教材,仔细品味集体备课定夺的教案,再完善成有自己风格的教案,那样课堂教学才能前后贯通,激情四溢,一气呵成,教师甚至可以抛开教案。教学充满着激情和鲜明的个,百人有百性,个性不能替代,也不能复制,一个教师就是一本充满人格魅力的教科书。教学对象的不同,教学方法也应有所区别,只有通过二次备课,反复打磨,在集体的智慧里揉进自己独特的风格,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好地适应本班学情,满足本班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整堂课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更好地张扬教师的教学个性,升华集体的智慧,最终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如果把集体备课的方案作为终极教案,原封不动地搬进自己的教室,就会在不同的班级出现“克隆”:一样的过度,一样的腔;一样的设计,一样的框;叙述过程,全部都一个样。有位专家曾这样说过:“一份整洁干净的教案未必是一份好教案,一份涂涂改改、增增删删的教案则肯定是一份对于你来说更完美的教案。”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份好的教案应该是经过深入的推敲,反复斟酌形成的,原有的共案并非是放之各班而皆准。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共案上圈圈画画打上自己的烙印:在重要内容、关键步骤、代表性强且易错的问题上画下着重号,用不同的彩笔勾画出情境创设、内容过度、板书设计、学法指导,根据具体情况扩大自己认为学生应掌握或了解的知识,丰富原教案中过简的环节。对关键点或难点进行旁注或脚注,切合实际修改或删除原教案中不符合本班学情的教学内容以及过繁的教学环节。根据需要也可适当调整共案中环节呈现的先后顺序,教学实施后,记下实施过程中的启发、灵感、困惑和成败等,这样的教案才算得上是相对完善的教案。当然备课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如果我们教师将二次备课一直长期坚持下去,不断积淀自己的教育教学机智,自己的教学个性就一定能得到充分的张扬。

四、教后反思是集体智慧的完善

教后反思是集体备课中不可缺少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二次备课的补充、延伸和升华,是集体智慧的完善。如果忽视这一环节,集体备课永远是遗憾的,是残缺不完整的,教师教学水平永远难以提高。波思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才能少走弯路,多出成果,自己专业发展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教学反思要“短、平、快”,有感而发,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没有格式和字数的限制,其内容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反思教学的成功和失败、自己的喜悦和忧愁、课堂的活跃和沉闷、学生的领悟和困惑;反思教学理念是否正确、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准确、教学内容是否适量;反思教学设计、整个教学框架以及课堂板书是否紧扣主题;反思课堂教学是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问题解决的办法和反馈矫正的措施是否得当;反思学法指导的策略、难点的突破、问题的反馈、作业的设置、习题的分析是否合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