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5:31:5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高职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接受机制
艺术类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机制由3个要素构成。
1、接受主体:
在艺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主要的接受主体就是艺术类高职生自身,换句话来说,就是在进行艺术类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从艺术类高职生自身的实际出发,考虑到艺术高职生的政治学习需求。
2、接受客体:
艺术类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客体主要是指艺术类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老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艺术类高职生所能够接收到的政治信息,具体来说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接受介体:
所谓的介体就是指在接收主体和接收客体之间能起到桥梁作用的媒介,如果仅仅只有接收主体和接收客体的孤立参与,那么艺术类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难以起到实质作用的,这就需要一定的物质手段充当介质,主要有课堂、网络等手段。
二、艺术类高职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艺术类高职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活动复杂,作用机制类型多样。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分不同作用机制。本文重点根据学生接受思想政治原因以及激励作用,分动力机制与目标机制:
1、动力机制:
动力机制主要表现为艺术类高职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机。动机是产生行为的原因,它常常以愿望、兴趣、理想等形式表现出来,并作为一种内驱力而激励主体发动或维持、强化或推动其活动,进而将这种活动导向某种具体的目标。需要是指个体对内外环境的客观需求在大脑中的反映,其目标总是指向某种东西、条件或活动的结果等,并随着满足需要的具体内容或方式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和发展。在看来,人类首先需要的是物质生产资料,然后才能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它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具体来说,作为艺术类高职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的动力机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物质动机以及精神动机。物质性动机是基础,能够满足艺术类高职学生物质生活或学习的基本需求,如生活条件、学习条件、金钱等;精神性动机是物质性动机较高层次的发展,是指能够满足艺术类高职生精神生活的需求,如对知识的需求、精神奖励等。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应该注重分析和运用动力机制,完善以精神性动力机制为主和以物质性动机为辅的激励机制,不断强化艺术类高职生的正确动机。艺术高职生一般具有多种动机,有的脆弱、不稳定,这属于次要的动机;有的强烈而又稳定,则是主导动机,这种动机对艺术类高职生的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应该重视艺术类高职生主导动机的形成和发展。此外,影响艺术类高职生的动机有多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艺术类高职生的内在需求,这是影响艺术类高职生动机的根本性因素。艺术类高职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需求,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真实需求,并且是强烈而稳定的,这种动机应该占主导地位。二是社会环境因素。一般来说,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往往是根据社会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社会发展水平作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关键性因素,进一步地影响到高职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动机。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手段和方式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新颖与否、方法的创新与否都直接影响着艺术类高职生动机的强化或减弱。艺术类高职生动力机制的功能主要有四个方面: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和调节功能。艺术高职生产生的动力激发着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并指向自身的需求目标。
2、目标机制:
艺术类高职生的活动一般来说是会围绕着一定的目标和主题进行,从本质上来说,目标机制往往是由主体内在的价值观决定的,对于艺术类高职生来说,他们的价值观主要可以帮助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价值进行理性的评估,进而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站在艺术类高职生的角度来看问题,就是艺术生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进行有选择性的筛选。在这个过程中,价值观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艺术类高职生的行为规范上,同时还会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中做出的决策进行价值支撑。
三、艺术类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规律探索
艺术类高职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具有一定的接受规律。
1、能动与受动的统一
毫无疑问,艺术类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规律可以看做是能动与受动的统一,既是一种主观的接受,又会受到客观的干预。其能动性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艺术类高职生的自主性、自觉性。艺术类高职生对他自身所在的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有个清醒的认识,而且对艺术类高职生自身的生活目的、意义的认识,也包括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充分的认识,这就表现为艺术高职生的自觉性。当然,艺术类高职生还有自己的情感、意志、信念等,通过这些因素的参与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此时就表现为艺术生的自主性,并且艺术类高职生能为自身的责任负责。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规律不仅仅受到接受主体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客观环境的的影响,具体来说就是接受客体直接影响着艺术类高职生的接受内容和价值取向,又由于接受客体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社会的要求。所以,接受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接受主体的发展丰富了接受形式,扩大了接受渠道,成为制约艺术类高职生接受的主要因素之一。
2、主体与客体的互动
主体即艺术类高职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作用突出表现在:艺术类高职生的需要与动力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择取的源泉。艺术类高职生的动力是发展着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艺术类高职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择取的内容和方向也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主体的动力促进着客体的变化和发展。客体对主体的作用表现在:客体所表现出来的各种需求都是建立在主体实际的基础之上的,换句话来说就是客体的主要目标以及价值需求都要以主体需求为准,不断满足主体发展的客观需要,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不总是一致地发展,有时主体的发展快于客体的发展,有时主体的发展则滞后于客体的发展。出现这些情况都不利于主体与客体的互动,还会损害主体的积极性,并降低客体的作用效果。
3、继承与创新的结合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法律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6-0266-03
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一、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院校就是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建设和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这就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以学生成才成长为中心,不断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积极推进主体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1.以学生为本,首先在于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核心是尊重人。尊重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不是要堵塞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道路,而是要引导个人发展,为个性充分发展创造必要的环境与条件。在中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个性发展是同祖国和人民的现代化建设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把个人的理想前途和命运置于祖国和人民的事业之中,才有正确的方向和实现的可能。如果把自己置于祖国和人民的事业之外去谈“个性发展”,那只能陷于极端个人利己主义的泥坑。我们反对利己主义和自由主义决不是否认人的个性发展,而是为了给绝大多数人的个性自由充分地发展开辟广阔的天地。
从一定意义上讲,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良好人际关系是以尊重学生为前提的。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应该采用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和平等、民主的方法,明确教育人首先要理解人、尊重人,并开始把尊重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
以学生为本,关心学生,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才、学、识、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2.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为本必须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高职生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引发较多的心理冲突,高职生心理调适能力较差,对心理咨询难以启齿,产生心理烦恼和困惑,甚至出现心理障碍,高职院校许多是中专升格或几校合并而成,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队伍力量不足,专业水平不够。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高职生整体心理素质。
高职生正处于知识储备、潜能开发、就职择业、交友恋爱的人生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很容易引发较多的心理矛盾。对高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冲突自我调适能力的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指导学生用以下原则进行心理调适:建立真实的自信;由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学会健康地去“爱”;学会与他人相处;做好成功走向社会的准备。
通过开设幸福心理学、心理学与自我管理、青年应用心理学、健康心态漫谈、交往心理与礼仪等选修课,定期举办心理学知识讲座,系统地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介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开展心理辅导和健康咨询工作,积极创造条件面向全校学生,通过个别面询、团体辅导、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针对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不足,专业素质不高的问题,工作中专业性不够,引进专门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专业人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将有助于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
3.以学生为本,必须加强对高职生进行职业指导。职业指导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存”首先就要全面发展。现代职业结构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呈现出极强的智力性和流动性的特点,这一特征使得“学会生存,全面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更加紧迫和重要。
职业指导是学校面向社会的一个窗口,在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指导有助于高职生通过职业指导可以了解社会的需求和变化,使学生对社会有一个真实客观的认识,帮助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职业要求正确认识自我、分析自我,确立切实可行的职业方向,制定职业规划,并引导学生为之努力。
职业指导通过向学生展示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对人的品德、素质的综合要求,激发学生的自我塑造意识,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使学生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和高尚的职业思想境界。通过对职业、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的分析,可以帮助高职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在求职竞争中不仅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而且有更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从业技能。
职业指导通过心理测试、特性分析等手段,让学生在了解社会、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学会发挥自己的特长,不断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潜能,培养择业的决策能力,使学生能够面对现实,选择适合自己职业,增强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可以向学生提供职业信息和就业服务,帮助学生实现职业目标。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 认清高职教育的主要特点,掌握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性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在教育类型、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教学、服务面向等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只有认清高职教育的特点,才能正确认识和掌握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性。
1.1职业性特点。高职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具有较宽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技术实践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或管理能力高级技术应用性的专门人才,也就是以培养高级技术和高级管理人才的职业岗位为目标。因而不同于培养学术型与工程人才的普通高等教育,也有别于培养中等技术技能人才的中等技术教育。职业性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色,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区分高职学生和普通本科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差异性。对高职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抓住职业性这个鲜明的特色。
1.2应用性特点。高职教育是培养应用性人才,以应用为目的,不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严谨性,以岗位实用为准。着重深化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尤其我们要注意到高职专业理论知识教育的“必需、够用”原则,不能套用到高职思想道德教育上,严格区分二种不同概念和含义。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简单以“必需、够用”来对待,应该提高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和层次性,促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
1.3实践性的特点。高职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等第一线的应用性人才,这是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区别。要强化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高职实习实训的实践性学习占教学计划约 40%。这就要求我们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高职实践性的特点进行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实践实习的各个环节,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开展教育,以提高教育的效果。
2摸清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把握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
2.1生源结构的复杂性。高职教育的生源结构与普通学生存在较大差异。以山东省普通本科院校为例,有普招学生 、高职单招学生,还有高职专升本的学生。生源类别复杂有应届高中生、往届生、中专生、技校生等,体现了高职学生的生活环境,文化基础、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辨别是非能力等都存在着不同,这势必造成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多层次和多样化,这给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2教育上的差异性。高职学生在文化基础和知识结构上有较大的差异。普高生文化基础相对扎实,学习基础理论课方面比较轻松;中职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较强,英语、文化基础较弱;普高文科生和中职在数理基础理论学习上同样存在困难。 高职学生在教育上存在差异.高职教育层次大专生比本科生低,培养模式、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要求都有别于本科生,这都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影响,给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2.3价值取向的偏向性。高职学生的价值取向总体来说是健康向上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确立,必然带来文化观念、社会生活方式、分配形式的冲突和碰撞,给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深刻的影响。一些高职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人生价值观上崇尚自我,关心个人,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一些学生关心个人发展,缺乏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一些学生价值取向在个人和集体冲突时,向个人和金钱倾斜。这都要求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认真地加以研究。
2.4心理上的失衡性。高职学生心理是较为矛盾和复杂的。一部分普高生,没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不得不面对现实,在无奈、彷徨和失落中走入高职。思想上对高职认识不足,认为高职比中专、职高好一点,但不像正式大学生;甚至有人对高职毕业文凭能否得到社会认可产生疑问。这些同学心理往往交织着失落感、挫折感、自卑感,在新生的学习过程中产生情绪波动较大。这给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个重要课题。
3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3.1加强自信心教育。帮助高职生树立自信心教育是十分重要 (尤其在高职新生的第一学期 )。要引导学生用人才观去认识自身, 坚持“才能不比”的原则,即人的能力没有高低之分,只有特点的不同,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一切学生,一个人只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勤奋学习,勇于实践,当他的能力和工作相适应时,就可以在一个方面发挥其独到作用。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能力特点,结合专业培养方向,重点培养实践技能,努力发展自己长处,作为技能型的应用人才,必将在社会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要为学生努力创设情景,为其提供获得成功的愉快情感的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明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满怀信心,昂首挺胸走自己的路。
3.2加强价值观教育。对高职生要以价值观进行正面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懂得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人生的价值不能用金钱来衡量,要在实现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价值观教育应采取灵活多样,分层次进行,对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高层次是以公为主,不计个人得失,注重奉献精神,在关键的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冲突时,把集体利益放在前面。中层次是公私兼顾,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结合,不损公利己,不伤害他人。低层次是以自我为中心,事事考虑自己利益的多,不思进取。 对低层次学生要引导他们克服消极个性观念,发展积极个性,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热情。对中层次学生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需要和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比重,鼓励他们不断上进。对高层次热情鼓励引导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在校园内形成弘扬正气,倡导集体主义,讲奉献的良好氛围。
3.3抓好职业教育。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重点要抓好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使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首先教育学生爱自己的专业,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做到学一行,爱一行,干一行。要组织学生学习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教育学生做一位称职的劳动者,既要 有良好职业道德,还要有专业技术的本领,才能把自己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1.1有利于构建文明校园。
构建文明校园的过程中,基础文明教育、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都是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面,务必做好。现在很多高职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溺爱中长大,缺少生活的磨炼,往往存在自理能力差、不善与人交往的问题,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感恩意识缺失、诚信意识薄弱。
1.2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
高职生初入成年,他们在思想上还不成熟,与家庭之间存在着一种矛盾的关系,一方面想要摆脱家庭的束缚,另一方面又强烈的依赖着家庭。他们抗挫能力低下、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理性、容易冲动,他们生活自理能力差、对自我的驾驭能力不足等。2.3有利于促进学生成才。大学生生活相比压力较大的高中生活来说是轻松的,在这种氛围中,一些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和目标,表现为无所适从或将过多的精力和时间花在了网络游戏中,导致生活不规律、学习成绩下滑。表现出逃课弃学、欠费欠学分、延期毕业、无证无工作、学校劝退,其结果不堪设想。
2凸显家庭教育的作用
2.1连续性作用。
高职生面对丰富多彩的社会,因为思想尚未成熟,很容易产生行为的偏差,亟需心理上的指导。家长在子女上大学之前一直陪伴左右,对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所以容易察觉孩子在思想和行为上的异常表现。只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及时进行干预,才能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2.2监督性作用。
日常教育管理是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常规工作,家长要紧密配合学校进行教育管理。在学习方面,家长要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对于收到学籍预警的学生,家长务必要及时与学校、学生本人沟通,共同商定帮扶计划;在纪律方面,家长要要求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协助执行外出及假日的请假销假制度,并同时做好安全提醒工作。
2.3示范性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即使是对于高职生来说,这样的作用也没有减弱。目前高职生中,存在和不诚信、感恩意识淡薄现象。家庭作为教育实施的载体,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孩子树立典型,营造诚信感恩的环境。由此可见,面对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不诚信、不感恩现象,家长有责无旁贷的教育引导责任,要认真对待,坚决制止。
2.4指导性作用。
多数家长将自身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只顾追求孩子学业上的成绩而忽视对孩子思想道德的教育,违背了全面发展的教育主张,对学校的教育效果有削弱作用。因此,家长一定要转变观念,从孩子的实际出发,结合行业发展,呼应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地为孩子的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并督促付诸实施。
2.5针对性作用。
辅导员的工作量大,无法顾及到每个学生,很难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所谓“知子莫如父”,所以家长有责任、有义务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各方面的教育工作,向学校及时反映学生的状况,以便于辅导员和教师及时、全面地掌握学生的情况。与此同时,学校也能够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及时地反映给家长,使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
3加强家庭教育的融合度
3.1增强家长的合作意愿。
高职生由于涉世尚浅,还不够成熟。只有加强学校与家庭教育的结合,才能提升高职生的情操。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应该是双方合作教育意愿的增强。如果双方能有这样的认识,才能建立起相互信任、积极主动的伙伴关系,才能促进双方的积极沟通,使双方的教育资源得以整合,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优势,实现高职生的全面发展。
3.2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
家长的素质高低决定着高职生能否健康成长,家长的良好素养、健全的心理和人格,对引导高职生积极进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所以家长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持续学习,用最新的理论观点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家长要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面对大是大非问题,一定要坚持原则。家长要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老老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3建立两者的互动机制。
为了达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和谐统一,我们有必要需求一个两者能够有效互动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发挥教育的合力作用。可以通过以下四个途径去完善两者的互动:(1)建立动态的学生档案,获得有效的与学生家长联系的第一手资料;(2)通过新生家长见面会,解读学校教育管理规定并告知相关联系方式。(3)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学生的在校情况和通报相关紧急事宜;(4)家长代表座谈会是学校与家长建立联系的必要途径。
4.总结
【关键词】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措施
0.引言
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社会发展的显著影响,特别是80、90后青年各种思想的影响,使得高职生具有鲜明的思想特征。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按照高职生的心理特点,满足高职生的实际需要,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高职生具有鲜明的思想特征:第一,追求话语权的平等,渴望民主;第二,以自我为中心,彰显个性;第三,追求功利性,学习的目的更为现实化;第四,追求灵活多样的娱乐,具有探索精神[1]。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采取适当措施才能应对高职生思想变化的挑战。
1.当代高职生思想现状及分析
要把握当代高职生思想现状,就必须认识他们对个人价值的理解和人生期望的设定。高职生的思想状况主要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和学习的功利性。
高职生的成长经历中,遇到的挫折比较少,他们受到了亲人的呵护,这使得他们追求个性发展,思想更为自由,可以不受束缚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当代高职生还表现出思想的敏感性,在人际关系上面容易出现紧张,对社会交际敏感性强[2]。一些高职生渴望学习成功人士的经验,愿意倾听成功人士的讲座,希望通过社会实践积累经验,他们积极参与校园的文化活动,并在团队活动中展现个人的能力,赢得同学的赞赏。高职生的学习更为功利性,愿意掌握实用技能。他们临着激烈的求职竞争,在这种压力下会促使其急于提升自身的知识、技能、交际、实践等各方面的能力。对于一些空洞的理论课程,高职生表现出很反感,认为没有从中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因此,高职生就会采取逃课的方式表现出自己的喜好。
2.加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的高职院校的教育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思想政治教育应成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内容。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促使了各国之间经济和思想的交流,在信息技术的促进下,思想传播的更为迅速和广泛。西方的思想观念会触动到我国传统的价值观,这样就使得高职生面临着多样化的价值选择和判断。一些不正确、不健康的思想观念会影响这些学生,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和迷失。有的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一些学生出现了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言行[3]。因此,为了使高职生能够理解多元的社会价值观念,帮助他们分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近几年,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迅速,不论从设置高职院校的数目,还是高职生的在校人数,都是十分庞大的。在高职院校迅速发展的同时,为社会培养的人才就是衡量其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高职院校应转变办学观念,使其教育朝向技能培养与品德修行同样重要,强调学生的就业与成才的双重目标。但是很多高职院校还沿用以往的灌输式教育方式,没有根据学生的要求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造成一些高职生的思想道德败坏、价值观扭曲,影响了高职院校的声誉。也损害了高职生的利益,导致这些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意志消沉,经常出现承受不了挫折的心理,就会出现心理疾病,影响了高职生的学习的进步和能力的发展。这些不良现象就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所必须解决的迫切任务,也是加强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3.提高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途径
对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采用科学的理论,针对其个性鲜明的思想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育,应避免以往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激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能力和自我感悟。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观念,积极挖掘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式。
3.1利用信息技术采用网络教育的方式
互联网上可以采取匿名性进行发表个人的想法,这能够承载高职生追求平等、民主的特点。网络时代下的高职生的学习、社会交往都发生了改变。根据对高职生的交往方式调查,结果表明高职生的人际交往方式,电话,短信和QQ聊天为主要交流方式。因此,高职院校在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应根据他们的沟通习惯,采取网络教育的方式。这样在教育形式上更易于让高职生接受,贴近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可以通过以QQ、博客等引导他们的健康成长,为高职生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氛围。
3.2发挥学院社团的教育职能
社团在现代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将有着共同爱好、共同信念的人集中到一起。高职院校的各种社团能够发挥对高职生较高的教育职能。高职生在学生社团中,激发了个人的兴趣爱好,促进个人能力的提高,扩大了社会交际范围,培养了高职生的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凝聚力,也使得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更加宽松、活泼、平等。高职生能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增进其社会化进程。这与学院的各个社团具有紧密的关系。这些社团在学院的领导下,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有力地协助了学院对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3.3运用科学发展观进行教育
当前,我国提倡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指导各行业的工作,将其运用到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高职院校应将科学发展观结合高职生的实际,以高职生为教育主题,实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因而,科学发展观能够加强和改进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出教育的新模式。首先,高职院校应坚持以高职生为根本,开展素质教育,促进高职生的全面发展。在高职院校开展的素质教育,就是培养高职生各个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学院不但培养高职生的知识、技能素质,而且要提升他们的人格修养、思想道德素质。高职院校的科学教育发展,就必须统筹素质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素质教育中,使得高职生能够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科研能力,而且还能具备开阔视野、远大理想、坚强意志的品质[4]。
3.4优化教育资源,促进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协调开展
高职院校应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政策教育课的课程建设,使这些课程成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强化理论课程、教材、实习地基,以及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让高职生及时掌握国际国内形势变化,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做好高职生就业指导工作。高职院校还应该结合社会形势、高职生需求制定形势政策教育教学计划,并认真贯彻实施,形成高职院校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同时,高职院校还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建设,提升这些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理论素养,要定期培训,组织考核,真正发挥教师的指导功能,给高职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才能加强高职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思想觉悟。
4.结论
当前,社会环境复杂,高职生的思想时刻面临巨大的变化,高职院校面临着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任务,必须加强对高职生进行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他们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职院校、学生家长、社会多方位地配合,以此才能加强和改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特别是财力的支持,没有一定的资金,一切都是空谈,国家应该拨出一定的资金作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经费。高职院校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高职生为教育主体,优化各种教育资源,才能提高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钟舟海,张兵.试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07, (05).
[2]宫家寰.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法制与社会,2009, (15).
关键词: 互联网 高职生 思想政治教育
CNNIC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从年龄结构上来看,20岁左右人群是最多的,刚好大学生处于这样一个年龄段。可见,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大作用,特别是对高职学生。笔者认为要从“三个坚持”入手抓好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坚持利用网络优势,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平台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预期思想观念的教学实践活动,有时也泛指包括与之直接相关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领导体制、教学对象等种种因素的总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思想政治理论网络教学平台是在互联网时代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首先,建立一个结构合理的合作团队。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需要一个人才各有所长、团结协作的团队。课程组(可由马列部担任)在建构网络教学平台的过程中,由计算机技术较好的思政课教师承担项目管理、美术设计、脚本写作和课件制作等任务,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操作技术,则聘请专业人员制作。
其次,大力开展与课程相关的教研与科研。在网上开设学习释疑、理论经纬、专家访谈、两课辅导、学术沙龙等栏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使其成为大学生的信息源、释疑箱和导航灯。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形象性、趣味性和感染力,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兴趣和激情。
再次,建设一个比较全面的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建设是思政理论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重点。在建设资源库的过程中,可以采取购买课件和搜集资料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可到教材的课程网站下载相关资料,同时可到教育资源网等搜集资料,另一方面,我们还在教学、备课或者平时浏览网页中注意多媒体资料的积累和搜集。
最后,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互动化。教师可利用网络传递信息多、更新快、视野广阔等特点,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跃、自主意识明显、表达欲望强烈等特点,以教师传授系统知识为中心向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转移,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坚持加强校网建设与管理,正确引导网络舆论
据调查,某地一大专院校几乎所有的高职学生都是网民。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影响越来越大,互联网已成为传播大学生思想政治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对此,高职院校在建设网站方面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建设校园门户网站,构筑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交流思想的主流网络平台。高职院校应努力建设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服务功能强、访问人次多,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主网站,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使校园网真正成为广泛吸引高职生、受高职生关注的主流媒体之一,成为高职生上网的重要渠道。
二是掌握校园网舆情,有效引导网上舆论。要坚持以人为本,在网上为大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就业、网络咨询等服务,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艺术和娱乐等活动。开设学术论坛,搭建师生交往平台,加强网上互动交流,及时解决大学生关心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服务之中。尽可能组建网上评论员队伍,围绕热点问题主动撰写贴文,有效引导网上舆论。
三是综合运用技术、行政、道德和法律手段,全面加强校园网络管理。互联网具有多媒体传播、交互性和高度开放性的特点,使管理面临困难,学院应根据国家互联网管理的有关法规,制定有关制度,切实加强校内网站和网络用户的统一归口管理,尤其是要融入学院网站的管理,严防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积极组织开展创建活动,建设“绿色校园网络”。
四是运用技术手段加强校园网络的覆盖。如今智能手机已经普及,绝大多数高职生都用手机上网,但是手机上网存在速度慢、消费高等问题。对此,学院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为学生提供经济、方便的上网渠道。如在校园各个角落安装“WLAN”,使手机在整个校园都能上网。
三、坚持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高职生的网络道德意识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公寓管理 创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C-
0029-02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潮流使得学生公寓逐渐从后勤管理的领域进入到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视野。我们要明确高职生公寓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载体的地位,创新教育的理念、手段,拓展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维度和视野,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一、高职生公寓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性质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体系中,载体是一个重要的组成要素,教育内容的实施、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教育任务的完成以及反馈都离不开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通过一定媒介和手段,把教育内容传达给教育客体,那么承载并且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或信息的形式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它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不同时代不同国情下的教育载体是不尽相同的。
目前,公寓已逐渐成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在公寓的时间长,公寓生活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有助于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高职教育的服务职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同其他的教育载体相比,公寓是育人和后勤管理的相结合,是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新途径,有利于更好地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学校其他部门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育提升管理质量和层次,通过建立管理规范的创新机制改进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使两者相得益彰。
二、推进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有关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天在公寓的时间普遍超过8小时,高年级的学生由于课程减少,待在寝室的时间更长。公寓是高职生学习、社交活动和休息最重要的场所,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窗口,由于来自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家庭背景,他们的价值观和思想行为存在较大的差异,同学之间容易产生各种交融和碰撞,公寓便为这些差异的教育引导提供了一个非常必要的空间。
近年来,在高校持续扩招、学生公寓规模不断扩大、管理难度增强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学生公寓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首先,学生公寓化、集中化管理的同时,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工作也越来越紧密地与公寓后勤管理相结合,不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的教育模式更是体现了教育中“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其次,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课堂轻课外、重理论轻实践、重成绩轻思想引导、重学业就业轻日常生活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思想教育定位不准、流于形式、缺乏双向互动交流和学生参与等问题,都促使教育者们不断把注意力转向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公寓。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理论性很强的,同时也离不开实践,所以,深入学生公寓、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扰,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时代趋势和必然要求。
三、高职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学生公寓的开展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表现在:
一是权责不够明晰,教育资源重复和空白的现象比较普遍。公寓管理费用交由后勤公司,后勤公司又只负责物业不负责学生管理,这就使得工作中沟通不畅甚至推诿扯皮,导致学生公寓问题成为了空白地带,单靠辅导员难以掌控,所以学生公寓的服务、管理和教育出现弱化或者混乱的状态。
二是传统的管理观念和模式突出事务性管理而轻视人文关怀。辅导员日常繁杂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已经使他们十分忙碌,这导致他们对高职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不甚重视,不注意引导和控制。目前高职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手段和内容已相对滞后,未跟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趋势,也没有契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未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是高职生公寓的社会化管理给学生思想带来了进一步冲击,也给教育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很多高职院校都将学生公寓委托给后勤公司进行统一管理,后勤公司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往往不会因为服务的对象是学生而将教育因素考虑在其中,他们聘用的公寓管理人员素质、品行、管理方式参差不齐,加上公寓管理的规范程度不同,周边充斥着盈利、娱乐场所等,而学生的思想不够成熟,意志品质不够坚强,这种社会化管理模式使学生更加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更加复杂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在公寓中的推进带来了新的挑战。
四、推进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的新方法
(一)构建权责交叉管理体系。高职生在公寓中的管理主体主要有辅导员、后勤管理人员等。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高职生公寓社会化之后就可以由后勤公司或者物业公司全权管理,把学生工作部门从公寓管理中解放出来,而是应该多部门协作,合理分工,共同管理。首先,高职辅导员仍然是实施公寓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目前,辅导员在我国高职院校的配备比例仍然不足,再加上辅导员经常忙于事务性工作,对学生在公寓中的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往往掌握得不够细致到位,出现问题之后处理也比较被动,所以完全依赖辅导员对高职生进行公寓内的思想政治教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学生的需要。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辅导员尚且如此,那么学生管理部门、党团组织和后勤管理人员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细致入微的关心、教育工作更难以做到。所以,整合以上几项管理和教育资源,理清这几个主体的关系,构建一个责任明晰、权责交叉互补的体系,是当务之急。
首先要明确一个领导,确立领导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即党总支负责,然后层级递进,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上级负责对下级指导和监督、下一级对上一级负责,形成党总支―党支部―团组织―辅导员―学生党员或舍长负责的纵向管理模式,出了问题,逐级问责;日常管理中,逐级监督,这样就把工作落实到细节之处,可确保排除管理和教育的真空。从横向上看,学生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学生会要分工配合,权责区分,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这种纵横交叉的模式可以将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兼顾起来,使工作开展得更加广泛和深入,形成长效机制,牢牢把握住学生的思想动态。
(二)构建和谐公寓,发挥校园文化作用。高职生在公寓、寝室的学习、生活时间较长,学生之间密集分布、朝夕相处,形成某种特殊的闲暇文化,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里的“闲暇教育”日渐占据研究者的视野。公寓的文化氛围对高职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既可能把健康的风气传遍学生全体,也可能让错误的价值观误导学生,所以公寓闲暇文化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我们应该以管理实践为依托,以文化氛围的营造为软件,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具体的管理活动中,渗透到大学生的业余学习和文化生活中,以此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观念,并规范他们的行为,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教育主体可以通过引导公寓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方式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科学的人生观,养成热爱生活、进取向上、关爱他人、热爱集体等思想品质,这需要后勤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的通力配合,并且积极发挥学生自身的聪明才智,通过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竞赛活动,着眼环境细节和日常生活,形成良好的寝室文化、走廊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进行寝室评比、楼层评比、公寓评比等活动,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构建良好文化生活、向先进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寝室文化建设当中要注意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会干部的模范作用,在公寓内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通过学生党员的义务宣传、义务劳动、不定时走访等活动形式,将松散的公寓、寝室关系联结在一起,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互相的沟通和学习明确个人目标、制定发展规划、养成积极健康的意志品质、明确道德信仰。
(三)发挥学生自治作用,构建自我管理模式。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由外而内的过程,学生先是接受了思想上方向和原则的指引,并学习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然后用这些科学理论去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公寓是学生脱离父母独立生活的一个起点,公寓生活的自主性决定了它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中教育内化的一个平台,也是检验教育成果的重要形式。因此,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的过程中,要格外突出高职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功能,努力实现“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的境界。
发挥高职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作用,要突破以往的行政手段为主的管理理念,充分发挥高职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给他们提供自我管理的机会,由于学生党员和学生会干部的数量是有限的,为了能够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寝室管理中来,可以探索一些新的、能够广泛参与的机构,例如寝室管理委员会组织――自我管理委员会、以班级为单位的公寓工作监督小组等形式,它既独立于学生会组织,又非学生会干部担任成员,负责公寓学生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四)构建网络管理平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早已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高职生在公寓内的生活方式也处处离不开网络。所以应抓住这个重要的新兴载体,开辟公寓网络管理平台。可以以公寓为单位,设立专门的网站,使学生充分自由地参与公寓管理和文化建设工作。在主题网站下设每个楼层以及每个公寓的专门网页,由学生自主制作和维护,突出公寓文化的多样性和自由性,并且学生可以在网站中充分交流,网站对管理人员和辅导员老师公开,师生共同参与互动,使得教育者更加及时便利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动态,以网络为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风气,在网络互动中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范婷,赵亮.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的理论分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3]何妍.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进高校学生公寓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J].湘
潮,2010(3)
[4]林路生,孙铭薇.思想政治工作进学生公寓的几点思考[J].陕西教育,2009(3)
[5]于英,刘洋,李勇.和谐公寓文化构建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7)
【基金项目】2011年度广西高校党建立项研究课题(11DJB72)
[关键词]安全意识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郑琳(1964- ),女,江西上饶人,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蹇瑞桥(1977- ),男,南昌新建人,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学科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江西南昌330052)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4-0067-02
进入21世纪,我国高职院校得到了蓬勃发展,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些人才已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股重要的生力军。与此同时,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加强高职生安全教育与提高安全防护能力,已成为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高校教育者,我们应充分认清形势,采取措施,尤其是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增强高职生的安全意识。
一、加强高职生安全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一)增强高职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高职教育是高职生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他们综合素质的养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培养的人才不应仅仅掌握专业技术知识与技能,而对法律常识一片空白,甚至对安全知识无知。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而且对学校对整个社会都将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需要高度重视培养和增强高职生适应社会、自我保护的能力,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安全教育是提高高职生综合素质、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安全防护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营造高校教育、学习、生活环境的基础和保证。
(二)高职生日常生活安全的需要
当今大部分高职生是独生子女,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长大,家长万般呵护,从而造成不少高职生生活独立意识不强,人际关系淡漠,自我防护能力欠缺。突然离开家人独立生活,一系列的安全隐患,也伴随在高职生的生活学习中,安全事故在高职院校频繁发生。财产人身安全、交通安全时有发生,损害他人又伤害自己。有的高职生希望自己能增加社会阅历,勤工俭学,但有部分学生却是非不分、善恶难辨,陷入传销组织活动;乐善好施,却上当受骗;交友不慎,却引狼入室。
(三)建设安全校园环境的需要
高职生基本上都是住校,需要的是平平安安的生活环境与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加强高职生安全思想教育,提高广大高职生安全防护意识与能力,能有效减少或避免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校园安全环境建设,应树立良好风尚,抓好示范教育。有的高职院校在建设新的教学楼,施工工地却出现嬉闹的学生,无视安全问题,遇到问题又不知所措。也有的高职院校学生出现放学在楼道一窝蜂拥挤的现象;更有学生兴风作浪、引发踩踏事故,造成群死群伤。高职院校发生用电火灾、食物中毒、打架斗殴违法犯罪现象屡见不鲜。这一系列的安全现象与事故,已为高职院校的安全敲响了警钟。
(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着眼于广阔的国际、经济、文化、科技与21世纪的发展目标,提出了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四种基本能力进行教育的重新设计与重新组织。而其中学会生存就是要学会发展,是前面三种能力的综合体现。高职教育应充分使高职生形成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明辨是非的判断能力,以促使高职生适应未来的各种环境,各得其所。高职教育应着重学生优胜劣汰的风险意识、择业危机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实习实践安全意识等。
二、加强高职生安全意识培养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高职生日常生活安全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生尤其是高职新生,对自身的安全意识淡薄,思想麻痹。经常在开学之初,发生新生现金被盗;轻信社会上的人,钱财被骗;盲目消费,被骗被宰;侥幸心理,缺乏交通安全意识。如有的学生乘坐“摩的”、闯红灯,不遵守交通规则,这些都存在人身安全隐患。如今不少低头族,无视来往的车辆与人流,一心只在手机上,是极度危险的。广大高职生,应高度重视日常生活安全问题,尽力避免不应该发生的事故。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实行封闭式教育管理,有利于校园的安全建设。但在实际中,仍有不少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与方法,夜不归宿,甚至是爬围墙,造成了一系列的校内校外安全事故。
(二)增强高职生安全意识的主动性
加强安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自觉提高安全意识。应从学生实际安全需要出发,充分调动安全防护的积极性主动性。从入学的第一天开始,高职教育,就应从各方面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大力宣传安全知识,如国家安全、人身财产安全、防火防盗安全、网络违法犯罪等相关安全知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引导广大高职生积极参与安全教育活动,在安全教育实践中,增长安全知识,提高自护自救能力,维护校园安全,营造健康安定的学习生活环境。通过参与安全实践活动,使高职生明白加强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安全为我,我要安全。充分激发高职生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充分发挥主人翁的参与精神。作为21世纪的高职生,应该自觉增强自我安全意识,这是时代所赋予的神圣使命与责任,也是爱自己、爱校园、爱社会的重要体现。
(三)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安全意识的思想政治教育
开展安全思想政治教育应重点围绕国家安全教育、校园安全教育、人身财产安全教育、心理安全教育、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等内容展开,积极开展组织安全月活动、举行安全形势报告会、模拟消防安全演练、观看安全教学录像、成立班级安全员等形式,加强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对于不同性别性格类型的学生,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教育指导,尤其关注内向自闭型和情绪消沉型学生。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思想政治教育,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高职生受网络信息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为现代高职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渠道去了解网络文化,但另一方面不健康的文化也侵蚀着他们的心灵。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网络犯罪需要高职生保持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不少高职生通过网络结交异性朋友,相信网恋,结果往往造成身心伤痛。也有不少高职生上网成瘾,逃学泡网吧,不分白天与黑夜,沉迷于游戏,丧志,更有甚者猝死网吧,无不让人感到心痛与惋惜。要多组织案例教学分析,如学生睡觉时寝室门没锁,手机电脑被盗;轻信网上信息,资金被骗。尤其是需要关注社会新闻,以社会最典型的案例引导教育学生,能极大地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震撼,增强安全防护意识,如2004年发生的马加爵事件、2013年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案。
(四)完善思想政治安全教育课程体系
增强高职生安全意识的培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发挥着其重要作用。安全思想政治教育,应纳入教学计划体系,成为高职生的必修课。高职院校应根据学校、社会发展的实际特点,结合高职生的特征,制定一套完整的适合他们的安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并使安全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长期有效的教学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应增加法律法规安全知识的普及,使“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律方针成为高职生的思想准则,并形成行为规范。应积极开展安全健康心理教育,切实提高高职生的心理素质,使其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周围的人与环境,能理智处理化解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与矛盾。如今的高职生自尊心很强,考试作弊被监考老师所抓,根据相关教育文件,当次成绩只能以舞弊来处理。学生应该深刻地反省自己,知错就改。但部分学生却不能理性对待,有的造成学习生活的精神负担,有的报复监考老师,更有甚者自杀。这是让人感到扼腕叹息的。完善思想政治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应有助于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杜钢清,胡琦峰,徐泽民.大学生安全教育[M].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2]方鸿志,李红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安全评析与对策[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9.
[3]谭晓燕.关于加强高职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教育的研究[J].学理论,2010(6).
【关键词】高职实习生;实习;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高等教育在短短几十年中,经历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毕业生的社会地位随之发生急剧变化,从象牙塔中的天之骄子迅速转变为普通应聘职位的劳动者。高职院校作为一支我国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力量,积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倾力培养实用型人才。在此背景下,各高职院校纷纷根据自身特点采取24-1或2.54-0.5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了专业社会实践环节。
然而高职学生的这段实习经历:身赴企业,远离学校,实习期时间较长,与学校暂时分离,学校老师无法自始至终与学生在一起,此时的学生作为企业一员参与社会工作,需要遵循企业的规章制度,从学生身份到职场人身份的迅速转变,加之社会各种因素的干扰,很可能导致学生就业心态的变化,产生各种不适应的情况,严重者可能导致实习失败、影响正常就业。面对千差万别、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明显加大。
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工作者,时刻把握着学生思想动态,肩负着塑造学生完整的社会人格,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观,法制观,择业观,就业观的重要职责;同时对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维护学生自身权益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针对处于实习阶段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切实有效的开展,却仍是一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盲点。
1.做好高职生实习前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逐渐好转,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量在日益增加。这给高校就业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工学结合中,要根据“大一树立职业意识和职业目标,大二进行素质拓展和职业技能提升,大三开展求职能力培训和鼓励创新”的职业导向规划 ,有重点地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全方位地加强学生职业导向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职业意识,爱岗敬业的专业精神[1]。高职辅导员要帮助学生树立和谐的就业观,整合社会各方面就业资源,引导学生做好择业,就业,职业,摆脱落后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事业观和发展观。
首先,针对目前上海地区高职院校外地生源越来越多的情况分析,此类学生留沪工作生活,本地生源则不愿到外地工作等现实状况,辅导员应做好充分的前期调研,对即将步入实习岗位的学生就业意向想了如指掌,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前期的思想指导,可以用班会,谈心,小组讨论等方式开展就业指导讲座,每期一个主题,让学生充分认识当前就业形势,客观分析自身状况,摒除思想上“一心向往大城市”的诟病,合理化学生的职业目标规划。同时,给学生未来规划和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提出合理建议。其次,加强高职生实习前期的心理辅导,消除学生从学生身份即将转变成职场人身份的焦虑与不安,搭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企业,老师与企业的有效沟通的平台。通过宣讲会,企业参观等方式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直接接触到企业,耳濡目染企业文化和职场氛围,尽早适应职场人身份。
2.辅导员要关注、跟踪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动态
参与社会实习,成为高职学生的必要阶段。但实习开始的时间,实习工作的地点、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又各不相同,再加之各个企业对于实习生的待遇等各不相同,造成例如:高职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人身意外险是否参保,参保费用由谁承担等机制成为空白,企业是否把实习生作为廉价劳动力,企业是否在实习后留用学生,留用标准等问题日趋突显,这就需要辅导员老师及时跟企业沟通了解。另一方面,即是对实习期学生的培养过程,企业也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企业是否能留住人才,实现企业与实习生的有效沟通,从而保持学生工作心态的稳定,保证校企合作企业的良性发展,辅导员作为其中有效交流与沟通的重要一员,对上述问题的及时反馈,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最终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则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充分调动高职辅导员赴企业,真正到学生的实习工作的一线调研,着眼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发挥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动性,引导其正确的就业观和社会责任感。处于职业生涯奋斗初期的大学生,往往期望值较高,自尊心和好胜心较强,很多学生大事干不来小事不愿干,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总想挑选或着时刻打算跳到更好的单位。在实习岗位上,一旦发现整个奋斗过程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差甚远之后,心理落差极大,造成不能踏实参与实习,无法达到提高自己实际职场经验和水平的目的。此时,若再与周围同事比较,意识到了自己涉世未深、能力不足,经验尚浅的特点,就更加容易因为自身的劣势而感到自卑。当高职生的自尊和自卑心纠结在一起,内心两股力量对抗时,就极易打破心理平衡。在这种焦躁不安的情绪影响下下,久而久之,会危害学生心理健康,使他们变得冷漠、暴躁和焦虑,表现出各种消极抵触情绪。据调查,目前高职学生实习期间这种不良的求职心态、工作心态很普遍。怕找工作,逃避工作阻碍着很多学生的实习就业进程。
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学生,学生家庭,企业,社会的全过程全方位多层面多领域的立体式融合模式,成为当务之急。在此,高职辅导员老师的作用不容小觑。首先,做好高职毕业生家长思想观念的转变,争取更多家长对学校就业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和配合。霍姆林斯基就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育人这一细致、复杂的任务。”[2]要做好与家长的电话、书信等方式的沟通,将学生即将参与实习的单位大致情况向家长做好介绍,及时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将学生表现与家长了解作对比,在家长配合下,更有的放矢的把握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动态。其次,实际奔赴企业,与学生实习单位沟通。企业文化相对于学校思想政治课的正面灌输具有隐性的教育功能。企业文化强调的是企业的理念、价值观、精神等。学生通过企业文化的熏陶,一方面提高了职业道德修养,培养责任感、进取精神以及敬业精神等;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认同企业的文化,内化为思想,从而外化为行为,最终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化[3]。通过联系学生所在企业带教师傅,HR部门的人员的反馈信息,真正了解学生在日常工作中的表现,掌握我实习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之处,适时点拨学生,同时,给学校今后的教育方向和教学重点提供第一手材料和数据,为学校的发展及学校就业工作的良性循环大家基础。再次,给实习生更加宽容的工作环境,尽量推荐其专业对口企业参与实习,这样有利于发挥其专业优势,实现企业和实习生双赢。最后高职辅导员老师要将一些思想比较活跃,动手能力差,人际交往水平一般的学生作为实习期间的重点关注对象,定期通过班级同学,家长,单位了解其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构建全方位的高职实习生服务机制
创建水平思考的模式+垂直思考模式:
实习实训结束后,学校指导老师根据实习实训单位和学生本人所上交的有关材料进行评价,对于在实习实训中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实习生要及时表扬和肯定,在评优、评先进、入党、学业评价上给予优先考虑;对于那些表现不好的学生,要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通过鼓励措施在实习生中树立高尚思想道德的学习榜样,鞭策措施则约束实习生的不良行为,可以普遍提高实习生的思想道德素质[4]。
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探讨影响深远,辅导员教师在搭建学生与企业沟通桥梁的同时,需要高职院校各部门全方位的支持。辅导员教师定期到访企业,可根据不同企业、不同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问卷调查内容,以收集第一手用人单位资料和学生真是情况,从而做出更为深入的调研报告和及时的应对方案。
参考文献
[1]张良,唐志红.论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J].成人教育,2010(10).
[2]杨光富.重温苏霍姆林斯基.从乡村教师到著名教育家[J].上海教育,2006(7B):36.
[3]李贞.校企合作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析[J].百科论坛,2011(8):187.
关键词:后喻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高职大学生、
一、后喻文化时代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
面对后喻文化带来的影响,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赋予了时代的特殊性。第一,教育的平等性。传统社会中,教育讲究的是言传身教,这就要求随着时空的辗转,在特定的文化系统中日积月累的沉淀。而在后喻文化时代中,随着科技,网络,信息的发展,时空皆已被虚化。具体的空间已被弱化,曾经的“历史”可以在后喻文化中重组为整体性的“历史”。那么作为教育者来说,岁月所赋予的经验的累积也不再有任何的优势,现代科技发展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两者在空间上拥有了绝对的平等。第二,对象的现实性。随着网络普及,信息的网络化,高科技的运用,后喻时代中学生能获取知识,信息更快,更多。为了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高职大学生面临着诸多时代元素的负载,教育也有了现实性。面对时代的变化,高职大学生的思想,心理也在进行的相应的调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不再适宜其需求。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面临新的现实课题,这将对现代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产生冲击。第三,挑战教育者权威。后喻文化时代中,高职大学生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和数量已经完全打破了传统文化教育的范围。随着学生们对信息知识的感知数量和程度的加大,往往会对教师进行质疑,讨论,评价甚至批判,教育者地位的权威性也必然受到了挑战。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转变观念,利用网络信息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构建新的师生关系。
二、后喻文化时代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应对策略
(一)说理教育与情感教育融合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后喻文化带给高职大学生们张扬个性的同事,也让他们产生了迷失方向的情节。现代科技的发达,信息技术的丰富多彩,在许以高职大学生们以无限美好发展空间的同时,也无时无处不在技术和信息的发展中限定方向。高职大学生在张扬个性,实现自我的同时,也面临作为社会个体生存标准化、秩序化的生产活动的限制,此时情感已不再是主要,说理教育就显得格外的重要。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单一的灌输式教育,教育者应充分运用理论知识,逻辑思维来处理高职大学生们社会回绝他们时产生的现实问题。可以看出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心灵沟通,思想交流的场所,教育者只有充分发探高职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感性与理性相结合,使他们真诚的接纳和理解,这样既实现了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后喻文化时代应有的作用,又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正式教育中引入生活化教育
高职大学生们在接受正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往往更容易受到来自社会环境,生活环境中的那些生活化问题的困扰。在现代信息高速发达的当今社会下,教育者的围堵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不适应信息时代下思想的自由性,选择性的发展了。因些,教育者必须把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相结合,拓展到高职大学生学生习生的每一个环节和领域。无论是教学领域,管理环节,服务环节,以及校园文化活动中,都应以正式教育为基础,发挥大学精神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发挥校园文化的感染力,以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充满生机的校园文化来服务正式教育。在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关注高职大学的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况,把握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心理发展变化,把生活领域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引入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必将形成正式化教育和生活化教育的合力,为正式化的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更大的能效。
(三)强化高职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媒体的运转,后喻文化时代下的文化传承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必变。我国的高职大学生在教受高等教育,提高文化素养的同时其媒介素养的发展却是滞后的。他们在面临网络媒体的传输,只知道其中的时尚,前沿,流行,元素等等,却忽略了媒介中存在的喧嚣的感染。事实上,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单一的课堂教学上,应在内容上不断深化,加强对高职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教育。让他们在面临科技,网络信息的发展时,能辨别媒介信息中的是非,能运用媒介合理表达自我意识,从而提高高职大学的媒介素养,也有利于他们正确应对各种社会问题。
(四)加强高职大学生的政治素养教育
高职大学生对政治素养的接受程度和政治意识不够,以及缺乏对敏感性政治话题的回避,这是我国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面临的问题。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治素养的培养是必要的,通过说理教育让高职大学生意识到政治素养是个人发展必不可少的。政治素养的缺失,个人的发展最终也会受到限制。
作为融入了多元文化的后喻文化时代,政治文化也是具有多元化的。因此,高职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面临来自西方政治文化的冲击时,要敢于应对,把东西方间的政治文化进行对比教育,这是现代社会中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再如国际社会上出现的“中国”,“历史终结论”等等,这都需要教育者在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时的作出正确引导。面对后喻文化带来的变革,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捂”,“盖”所能承担的了,随着新的信息的产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就积极回应,大胆直面,精心求证,正确引导,这有利于拓展高职大学生政治素养。
(五)拓展高职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后喻文化时代,形形的信息知识扑面而来,信息的良莠不齐也在所难免。这势必对高职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带来干扰甚至产生心理问题。高效率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激烈的社会竞争,因此,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健康的心理教育是必要的。这有利于高职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态,为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应提高高职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以深化心理健康教育。面对强大的社会压力,各种信息来源和表达方式的复杂化,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帮助高职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分辨事物的能力,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通过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讲座,心理辅导,心理测验等等,帮助高职大学生客观分析评价自我,形成正定的个人定位,这有利于排除高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为高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铺平道路。
其次应加强优化人际关系的教育。后喻文化时代中人际关系并不是可以完全被忽视的。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信息的普及,科技网络关系的无形化并不能取代现实生活中的有形化的人际关系,我们更应重视优化人际关系的教育。
综上,后喻文化时代下,处理好高职大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教什么”的问题,是对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不断拓展和深化。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实时关注后喻化时代下高职大学生的实际思想动态,而不至于产生空洞说教,让高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真正受益于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8-0221-02
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直接决定了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职业素质培养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单纯的思想政治理论辅导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和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我们要正确分析高职大学生的职业素质现状和产生的原因,调整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全面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高职大学生职业素质现状
职业素质是人们从事一定岗位工作所需要的个体能力,它是由知识、技能、心理、道德等诸多要素所组成,它也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并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综合发挥作用。职业素质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情绪等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等。经调查我们发现,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具有下列特点:
(一)职业价值期望不合理
在一项针对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的调查中,73%的同学对自己目前的工资水平不满意,认为自己的劳动所得应该远远高于目前的薪金水平,愿意从基层做起的同学虽然达到了80%以上,但是却都认为不能忍受长期在一线服务。职业价值期望偏高,功利性偏强;职业评价存在盲目性,自我认知欠缺;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忽视社会需求;对自主创业存在偏见,害怕创业失败,创业热情不足等等都体现了当代高职大学生的职业价值期望不够合理。
(二)职业道德水平欠缺
在对用人企业的了解中,我们发现,企业非常看重的是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但是许多学生的不尽如人意,他们大多数都没有敬业奉献的精神,受拜金主义影响,他们更看重的是工作的物质收入,对于工资的多少非常看重,而且平日里组织纪律涣散,随便请假,如果迟到没有处罚就会任意迟到早退,个人对工作任务内容和业务内涵不求甚解,没有刻苦学习和向前辈请教的意识,眼高手低,爱岗敬业和奉献意识差。
(三)职业技能水平不高
虽然大部分学生所从事的工作都是和专业相关的工作,但是专业知识水平远远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除了那些经过校企合作班的长期培训的毕业生以外,大部分学生还是需要相当长时间的职业技能的后期培养才能够真正达到岗位的要求,因此,毕业生们在岗位上的学习态度决定了他们能否在岗位上发展得更好,许多毕业生没有意识到职业技能的重要性,对工作采取的是应付的态度,对自己的岗位发展没有规划,对个人的能力水平过于自信,专业拓展面窄,学习能力弱、外语能力低、计算机能力不足、信息意识弱、同时伴随的还有相关的岗位适应能力不足,诸如不善交际、缺乏团队精神、不具备创新能力等。
(四)职业心理素质弱
职业心理素质是指从业者顺利完成其所从事的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一些毕业生在访谈中反映,由于自己高考没有发挥好,而进入高职院校,在入校后常会悲观失望,缺乏自信心,耐挫力差、缺乏进取心,没有顽强的意志力和毅力,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拼搏进取精神。此外,有些学生不能正确把握和调控自己的情绪,对与学习相关的事都没有兴趣,生活中常常因为同学之间的一些小事而大动干戈,甚至激化矛盾。而表现在岗位中的就是,不能接受前辈的正确指导,不听取他人意见,工作中时常闹情绪,因为人际关系问题而不得不转换工作的人数越来越多。
二、高职大学生职业素质现状产生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性格特点决定
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他的行为习惯,大多数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外在表现还是源自于他多年来形成的性格,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关注,不合理的赏识教育过多,适时的惩罚教育太少,导致许多学生盲目自信,过于自大,认为自己能力强,不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初入职场又不懂得尊重他人,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同时过度以自我为中心,导致对工作挑三拣四,不乐于奉献,敬业意识弱。
(二)社会环境影响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各式各样的不良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受炫富、拜金主义影响,许多人淡化了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勇担责任的价值观,更多的是追求不劳而获和各种物质利益,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碰撞时,私心太重;同时社会阶层的不断分化,不靠自己的努力就能成功的例子越来越多,让许多人丧失了立足于基层、靠个人打拼进而获得成功的信心,转而去追求所谓的捷径。
(三)家庭环境影响
家长是孩子最早也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孩子从小受父母的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社会和历史原因,有的学生的父母对社会不满意,对待工作,态度不端正、责任心差,给孩子造成了工作做和不做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的心理,当来到内部竞争非常激烈的外企时,许多人仍不转变这种态度,不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工作态度,从而导致了适应不良,工作表现不佳,却又不知错在哪儿。
三、以高职生职业素质培养为重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懂专业、会应用、有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任,面对严峻的就业竞争,如何在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中注入新的理念和内容,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为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模式探索新理论,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质,从而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已成为摆在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将职业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开创职业素质教育新领域、新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拥有强大的教育主体和教育资源,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有利阵地,高职院校应该抓住这一阵地,积极探讨与此相关的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新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一)品德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
高校的品德课堂是一个重要的学生道德水平培养阵地,随着社会多元价值观的不断冲击,越来越多的学生的传统价值观发生了改变,盲目追求个人利益,无视他人和集体利益的现象十分严重,我们应该充分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礼仪诚信、团队意识、责任意识等品质的培养,这些同时也是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因此将品德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对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二)第二课堂学习与职业技能提升相促进
面对高职毕业生职业技能水平相对不足的情况,专业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除了理想信念教育、礼仪道德教育,也应该将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纳入进来,以第二课堂为平台,通过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吸引同学们专业学习的兴趣,例如通过专业技能大赛、各类学习型社团、专业讲座等形式,将第一课堂的内容巧妙地引进到第二课堂中来,让各色学生活动的主题不单是为了单纯的娱乐,更多的是寓学于乐。
(三)心理健康与职业心理素质相融合
在调查问卷以及访谈中,我们发现高职心理素质现状有待提高,与用人单位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有50%以上的受访用人单位人事负责人反映面对目前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一些大学生缺少足够心理准备,当遇到困难时没有能力合理解决,出现各种心理矛盾,产生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造成了高职学生不能顺利就业的困难。我们要提高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德育工作者的心理教育认知水平,使他们在教学和班级管理过程中关心和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引导或向心理咨询教师反映。第二,加强心理咨询,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心理情绪问题,针对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专业心理咨询教师可以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指导解决,这样可以及时解决学生在心理和情绪方面存在的某些特殊问题。
(四)职业规划与职业价值观教育相引导
职业规划是一个人对自己未来发展的一个描述和把握,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有利于对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克服盲目求高,贪恋物质的职业价值取向,可以开展“职业榜样在身边活动”,将往届优秀的毕业生或者和专业相关的优秀职业人士请到学校来,让同学近距离接触职业榜样,寻找差距,弥补不足,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者、尤其是辅导员要更好地引导学生作好职业生涯规划,这样高职学生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身上的优势和劣势,基于这些特点,进行合理的自我培养,更有利于大家形成科学合理的职业价值观。
(五)社会实践与岗位实践相结合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质
1.志愿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利平台,我们学生工作应该抓住这一有利阵地,进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大学生中大力倡导公益性活动,到农村进行宣传服务,关爱孤老等活动,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引导他们做一个善良的人,培养他们的善意公民意识。
2.社会实践中将所学进行检验
社会实践中,学生们有机会接触社会,接触和未来岗位可能相关的工作,在实践中,有机会向社会学习,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团队协作意识,就积极推进校外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以与专业相关的实践基地为先,让学生们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能够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提升专业技能水平。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步伐,招生门槛的降低使得在校生数量快速增加,素质良莠不齐,不但思想素养整体偏低,而且违纪违法甚至触犯刑法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发生在高职生中的个人问题、社会问题逐渐凸显。种种迹象表明,高职教育决不能局限于专业教学和文化教育,加强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是我国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高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是以专业课程教学为主,很少将法制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这导致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缺乏。同思想政治教育一样,法制教育的基本目标也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二者有着近似的教育目标。这一目标的设定,既受到教育进步的影响,也取决于学生的发展诉求。二者的结合有利于高职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提高高职生的法律意识,建立科学的“三观”,提升思想道德品质,成长成为国家需求、社会尊重、“三观”健康的有用之才,对我国法治国家的建设具有积极影响和重要意义。
二、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内在联系
在高职生中开展法制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其法律意识,丰富其法律知识,使其能加强自律、遵纪守法。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在教育目标、方向、内容及方法上都有着广泛而深刻的联系,而这也正是两者有效结合的重要前提和内在优势。从教育目标上讲,思想政治教育旨在促进高职生全面健康地成长,提升其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素质。它与法制教育一样,都是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都旨在借助教育的力量推动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就教育方向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相互补充和促进。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反之,思想政治教育是法制教育在更高层次上的体现,指引着法制教育的开展,但二者在总体方向上是一致的;从教育内容上讲,法制教育侧重于法制意识的培养和法律知识的普及,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更为广泛地包含思想道德培养、政治理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但二者在内容上有很多重叠和相互关联之处,很多核心理念也不谋而合;此外,从教育方法的角度来看,受教育内容本身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代表的是以道德约束人的行为的教育方式,因而它是柔性的。但法律是严肃、严谨而不容挑战的,故法制教育象征的是一种偏刚的教育方式。从社会管理需求的角度来看,社会秩序很难仅仅依靠单纯的道德感化来维持,因此刚性的法制教育和柔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它们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能够提升彼此的教育成效,使教育内容更为深入、生动,更加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三、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课程改革,创新授课方法
从政策上看,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以课程标准、教育大纲等文件形式对法制教育作出规定和指导,因此,高职院校在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及方法上有自行发挥的空间。学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强化高职生实践体系,以课程融合的方式促进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融合,以实践教学的方式帮助高职生体会法律的严谨、公平以及思想道德水平对个人发展的重要影响。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学校可自行制作一些法制教育读物,如海报、宣传册等,让学生学习手册内容、探讨学习心得,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其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情;二是课程内容上,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适时适度地相互穿插、借鉴。这样一是可使二者的融合更加紧密,二是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综合、全面地理解课程内容。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密联系时事要闻及相关法律事件,及时对授课内容作出补充、删减、拓展等修改,保证授课内容的时代感和学生参与其中的热情。
(二)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推动法制教育的开展
没有思想道德的引导,再严厉的法律也难以防止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反过来,没有法律的强硬支持,单纯的道德感化也会显得苍白无力。要能有效提高高职生的法制观念、思想道德水平和预防其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就必须坚持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和同步开展。但在实施过程中,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高职教育中的普及程度和实施效果是不容乐观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的传统工作内容,从高职教育产生之日起到发展至今。故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教育功能突出、涵盖内容丰富、受重视程度较高,其教育体系相对完善,教育基础也比较扎实。而法制教育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发展相对滞后。党的十四中全会后,国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高职生的法制教育开始引起很多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并将其纳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两者共同的教育使命和近似的教育方向决定了其相结合的可行性和必然性。为了弥补自身在实施过程中的不足,最大程度地激发教育效能,法制教育的开展就必须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平台和载体,以现有的优势带动其发展。开展的方式多种多样,可结合本校实情,发挥自身教育优势,不断丰富和创新教育方式。对此,学校需要有意识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穿插法律知识、法律案例等教学内容。在宿舍活动、班级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中普及法律知识,开展以普法为主题的知识竞赛和文化活动;在校报、校园网、校内广播、校园板报等开辟法律专栏,实现由点到面的普及。同时,可以邀请法律专家走进课堂,现身说法;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劳教所接受法律教育和警示,增强法律的现实感,从而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
同思想政治教育一样,以往的法律教育多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活动等常见形式展开,这些形式虽然实施较为便捷、效果较为稳定,但随着社会法制建设的发展和教育实情的转变,仅仅通过常规形式已经很难满足两项教育工作的现实需求,丰富多采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经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其中。社会实践是教育的良好平台,符合青年高职生充满好奇、乐于实践、敢于行动的群体心态,对提高高职生法律意识、道德品质,进一步促进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推动力。具体地说,以社会实践活动带动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方式很多,可以通过邀请法律专家、社会活动家、法律宣传组织等进入校园进行法律讲座、法律宣传以及知识问答等活动,以富有实例性和说服力的活动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法制教育的思想内涵。不妨定期组织学生参与敬老院帮扶活动,这样不但可以切实地解决孤寡老人的一些生活和情感问题,传递积极的社会价值观,更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同情心与责任感,坚定其学习法律知识的信念。类似形式和功能的活动很多,它们是促进高职生法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结合的有效方式。在长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感召下,高职生的法律意思、思想境界都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四)转变观念,改进方法,加强宣传
从关系上讲,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项下的一个重要部门。但尽管如此,它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一项相对独立的工作,切不可图一时之便用思想政治教育取而代之,或者不加筛选地完全套用其工作的方法。当前,我们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等法制思想应更多地体现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注重法制教育的重要作用,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法,切实提升高职生的法律素养。同时要意识到,高职生法制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因此必须做好长期准备,以持久性和实效性为原则一直持续下去。此外,宣传内容必须具有针对性,应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认知范畴,通过生活中的现实案例来吸引他们的关注,引导他们积极思考、深入学习。通过法制宣传内容让他们意识到,在法治国家,法律是每个公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应当树立起遵纪守法的观念,它既是我们的义务,也是我们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责任。
四、结语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择业观的重要渠道,其宗旨是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科学发展观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以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维护大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服务。
一、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以贴近大学生生活为突破口
高职生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所产生的新兴群体,其生源具有极大的特殊性。生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普通高中毕业生;二是五年一贯制高职录取的初中毕业生;三是对口升入高职的三校生(中专毕业生与技校毕业生、职业高中毕业生)。在基础教育学段,他们的学习成绩长期处于中下水平,导致他们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挫败感和自卑心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真正的教育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要想全面了解学生,就要贴近他们生活,走进他们生活,认真倾听学生内心的需求。高职院校大学生鲜明的个性特点需要教育者尤其是思政工作者从一个说教者,规章制度制定者和维护者,转化为学生内心需要的呵护者,成长成才的陪伴者帮助者和引导者。
高职院校大学生同时具有当代大学生的鲜明时代特征,如思维活跃,求新意识强;价值取向多元;思想压力大,心理脆弱;理想信念淡化等,正是由于这样复杂的时代特征,加之互联网的影响,使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不断加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不理想的瓶颈问题始终存在。高职教育是一种就业教育,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注重学生的全面就业能力的培养,必须关注学生未来职业的可持续发展,使所培养的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建立在对日常生活的感受之上的,教育者走进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才能把握学生的成长感受,成长需求。教育者只有走进学生生活,才能把握学生对人生的态度和对社会、对职业的认知等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确立具体化的思想修养目标。引导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养成崇尚文明、坚守诚信等良好日常行为习惯,保持乐观、进取的健康的生活态度。善于发现并培养学生身边的先进典型,积极构建先进典型的示范标准和奖励机制,引导学生在对标先进中对自己已有人生经验进行锤炼升华,自觉加强自身思想政治及道德素质。
教育者的言行,是“化育”学生最隐性又是最有效的力量。教育者用自己言行积极引导培养学生高雅的情趣,将人生理想寄托于对周围事物美的发现和创造中,使人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从而达到精神的愉悦;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恢复和保持个体性格的多样性,从而保持人格的完整;引导学生能够用冷静的头脑和敏锐的目光审视社会生活环境,特别要对令人目眩的生活时尚做出自己的思考和明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引导学生把日常生活本身当作改造的对象,不断将生命活力灌注到生活中去,使自身言行符合规范和社会大众审美标准。贴近学生生活是实现师生之间有效沟通的重要途径,是教育者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突破口。
二、充分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是做好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想基础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十分明确。那么,教师怎么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算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帮助学生、信任学生,要体现人文关怀,要有人情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对教育对象充满爱、充满情、充满关怀,尽力使学生内心渴望获得尊重的需求得到满足,就会唤起师生情感的共鸣,调动学生身上的正能量,此情境下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才是充满活力的,滋养心灵的,行之有效的,建立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之上的思想政治工作,才真正说明大学生主体地位获得了充分尊重。
1、充分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教育者要充分挖掘和发挥大学生的潜能。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几乎普遍无法凭借学业成绩的优良享受“天之骄子”的礼遇,这是他们成长中的切肤之痛,因此他们比升入重点大学的学生更渴望着有伯乐发现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挖掘并发挥潜能,以满足他们对成才的渴望,弥补成长中的遗憾。教育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会欣赏学生,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领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践中认同和接受社会性规则,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可持续发展,追求个体生命价值最大化。
2、充分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教育者就要以促进大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全面发展为己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去关注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以学生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服务于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
3、充分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教育者就要善于设计适合学生的体验性主题教育活动。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纪律的约束、道德的教化,令许多高职学生反感,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单招生人数的增加,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加大,但高职层次的学生对体验性活动参与的积极性较高,教育者充分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就要善于设计、组织各种适合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验活动,寓思想政治教育如:心里健康教育、就业观、择业观、职业理想等于更加贴近学生的经验世界和心灵世界的各种活动中,让学生在参与体验性活动中自主体验自我发展与社会进步相谐相生的观念,从而更加积极自主地参与到各种服务社会的各种实践活动中来,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得到文化育人活动的熏陶,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赋予美丽色彩。通过量身定做的社会实践体验活动,最终形成学生的正确价值评价标准,培育自觉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健康心理机制。
三、体验性活动的陶冶和濡染是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
当前,国际政治多极化、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渗透,加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成分、利益分配、就业方式、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一方面激励大学生发奋成才,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诸如: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淡漠,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欠缺等负面影响,时代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新媒体的影响,加之高职大学生较为浮躁的心理,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说教对高职学生来说极不适应,大量实例也充分证明以传统方式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效果甚微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理论讲授与生活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尤其要注重在生活实践情景中,引导学生面对生活世界的种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政治理论知识,主动去探索、发现、体验、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问题的真实经验。教育者在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年课堂活动,如组织学生开展看电影、听校友现身说法、读优秀作品等活动时,就能唤醒学生对过去时光的追忆和缅怀、对现实拥有的珍惜和爱护、对未来幸福的向往和憧憬,学生会沉浸在无言的感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才能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最终帮助大学生达到对自己合理的内在控制,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 沈状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2] 赵保红.让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成为艺术品[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3] 段海燕.高职学生思想现状分析与对策[J].辽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4] 刘希美.论以人为本视野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成人教育,2010(3).
1.1两者未能有效接轨
多数家长在孩子上大学之前都很关注与学校的沟通,而当孩子走进大学之后,很多家长都在思想上松懈,自认为教育任务已经完成。其一,许多父母认为子女已经成人,具备了辨别能力和控制能力,因此没有必要继续施加教育。其二,许多家长过分依赖学校教育,认为学校教育能代替家庭教育。其三,许多父母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关注家庭教育。
1.2学校对家庭教育的地位认识不够
学校很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却没有把家庭教育列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日程。研究表明,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有一部分人不能够较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家庭背景,有的甚至还不能准确地叫上每个学生的名字。
1.3高职生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
高职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很多学生不会主动也不愿意接受父母们的教育指导。他们认为自己在外求学,父母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帮不上什么忙,尤其是一些文化水平相对不高的家长,他们往往不善表达,于是,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就少了,家庭教育的作用随之削弱。
1.4家庭教育基础不一
常常一个学校的高职生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素质和家庭背景。有的家长文化水平有效,有的家长不重视教育氛围的建立,更别说科学的家教理念了,在这样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学生与在家教氛围浓厚的家庭长大的孩子来比,思想认识都有所差别,就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2可行性分析
2.1有利于构建文明校园
构建文明校园的过程中,基础文明教育、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都是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面,务必做好。现在很多高职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溺爱中长大,缺少生活的磨炼,往往存在自理能力差、不善与人交往的问题,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感恩意识缺失、诚信意识薄弱。
2.2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
高职生初入成年,他们在思想上还不成熟,与家庭之间存在着一种矛盾的关系,一方面想要摆脱家庭的束缚,另一方面又强烈的依赖着家庭。他们抗挫能力低下、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理性、容易冲动,他们生活自理能力差、对自我的驾驭能力不足等。
2.3有利于促进学生成才
大学生生活相比压力较大的高中生活来说是轻松的,在这种氛围中,一些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和目标,表现为无所适从或将过多的精力和时间花在了网络游戏中,导致生活不规律、学习成绩下滑。表现出逃课弃学、欠费欠学分、延期毕业、无证无工作、学校劝退,其结果不堪设想。
3凸显家庭教育的作用
3.1连续性作用
高职生面对丰富多彩的社会,因为思想尚未成熟,很容易产生行为的偏差,亟需心理上的指导。家长在子女上大学之前一直陪伴左右,对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所以容易察觉孩子在思想和行为上的异常表现。只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及时进行干预,才能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3.2监督性作用
日常教育管理是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常规工作,家长要紧密配合学校进行教育管理。在学习方面,家长要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对于收到学籍预警的学生,家长务必要及时与学校、学生本人沟通,共同商定帮扶计划;在纪律方面,家长要要求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协助执行外出及假日的请假销假制度,并同时做好安全提醒工作。
3.3示范性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即使是对于高职生来说,这样的作用也没有减弱。目前高职生中,存在和不诚信、感恩意识淡薄现象。家庭作为教育实施的载体,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孩子树立典型,营造诚信感恩的环境。由此可见,面对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不诚信、不感恩现象,家长有责无旁贷的教育引导责任,要认真对待,坚决制止。
3.4指导性作用
多数家长将自身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只顾追求孩子学业上的成绩而忽视对孩子思想道德的教育,违背了全面发展的教育主张,对学校的教育效果有削弱作用。因此,家长一定要转变观念,从孩子的实际出发,结合行业发展,呼应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地为孩子的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并督促付诸实施。
3.5针对性作用
辅导员的工作量大,无法顾及到每个学生,很难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所谓“知子莫如父”,所以家长有责任、有义务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各方面的教育工作,向学校及时反映学生的状况,以便于辅导员和教师及时、全面地掌握学生的情况。与此同时,学校也能够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及时地反映给家长,使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
4加强家庭教育的融合度
4.1增强家长的合作意愿
高职生由于涉世尚浅,还不够成熟。只有加强学校与家庭教育的结合,才能提升高职生的情操。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应该是双方合作教育意愿的增强。如果双方能有这样的认识,才能建立起相互信任、积极主动的伙伴关系,才能促进双方的积极沟通,使双方的教育资源得以整合,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优势,实现高职生的全面发展。
4.2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
家长的素质高低决定着高职生能否健康成长,家长的良好素养、健全的心理和人格,对引导高职生积极进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所以家长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持续学习,用最新的理论观点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家长要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面对大是大非问题,一定要坚持原则。家长要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老老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4.3建立两者的互动机制。为了达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和谐统一,我们有必要需求一个两者能够有效互动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发挥教育的合力作用。可以通过以下四个途径去完善两者的互动:
(1)建立动态的学生档案,获得有效的与学生家长联系的第一手资料;
(2)通过新生家长见面会,解读学校教育管理规定并告知相关联系方式。
(3)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学生的在校情况和通报相关紧急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