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骨科病人围手术期护理范文

骨科病人围手术期护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1:5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骨科病人围手术期护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骨科病人围手术期护理

篇1

【关键词】 骨折 糖尿病 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人数逐年增加,临床上一些骨折患者伴有糖尿病的情况也越来越多[1]。由于糖尿病病人的机体抗感染和修复能力下降,手术危险性增加, 对手术的成功和术后的康复有着巨大影响,因此在围手术期对患者的饮食护理和血糖监测是十分重要。我院自2005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骨折伴糖尿病手术患者32例,通过正确的诊治和精心的护理,取的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本组病例共32例,全部施行手术治疗。男性24例,女性8例,其中股骨颈骨折20例,肱骨骨折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4例。年龄34~76岁,平均56岁,患糖尿病史3个月~8年,平均4.5年。术前查体空腹血糖≥7.2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尿糖均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确诊为Ⅱ型糖尿病,手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

1.2 围手术期护理对策与方法

1.2.1 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 由于骨折患者合并糖尿病,害怕术后切口感染,担心手术能否成功,针对这些情况,护士主动与患者交谈,进行入院健康教育,详细介绍相关疾病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列举手术成功病例,体贴、安慰、关心患者,掌握患者的思想动态和情绪变化,满足其合理的需求,取得患者的信任,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康复。

②饮食指导 饮食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给予糖尿病饮食或术前禁食,向患者及家属讲明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取得理解、配合,使患者的饮食有计划合理搭配,做到定时、定量,禁食高糖食物,以低糖、高蛋白饮食为主,术前3天进流食,如鲜牛奶、豆浆、米粥等。总之,术前既要控制含糖食物摄入,又要保证营养充足,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避免因营养不良而造成患者术后切口不愈合。

③血糖的监测与控制 严密的血糖监测(空腹和餐后2h)可为手术患者血糖的控制提供可靠的用药依据,防止血糖过高导致酮症酸中毒、血糖过低而出现低血糖休克。

可以静脉使用胰岛素治疗,也可餐前30min皮下注射普通胰岛素,胰岛素的剂量可根据血糖高低调节,使空腹血糖控制在6.5~8.3mmol/L左右,尿糖保持(±)~(+)。④术前准备 术前对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等常规进行检查,对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1.2.2 术中处理

麻醉、某些药物和手术刺激可增加血糖水平。合理选择麻醉方法、药物,维持麻醉适当深度。术中一般不使用含糖溶液,主要使用晶体和胶体溶液。术中可适时监测血糖,如血糖过高,可适当使用胰岛素,防止血糖过低。 转贴于

1.2.3 术后护理

①密切观察病情 根据医嘱选择抗生素治疗。密切观察创面情况、周围皮肤颜色、血运的变化,做好皮肤护理,保持引流通畅,切口换药1~2次/d,严格无菌操作。如出现局部坏死组织,及时做细菌培养、试验。将患肢抬高制动,以利血液回流。指导患肢进行肢体功能训练,以利骨折愈合和炎症吸收。

②控制血糖及观察糖尿病的并发症 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控制血糖大幅度波动,为减少患者疼痛可使用快速血糖仪采取末梢血糖进行监测,轮流采取不同部位的末梢血,一般采用q2h或三餐前监测、餐后2h监测。注意查看血糖监测结果。防止发生高血糖、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如出现低血糖,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③营养支持 鼓励患者早期床上或下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增加饮食。减少静脉补液及用药,尽快将胰岛素由静滴改为皮下注射或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有效的营养支持可促进机体康复。

④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加强个人卫生,出汗后及时更换内衣。避免搔抓皮肤,防止各种意外伤,观察受压处皮肤有无发热、红、肿、疼痛等感染迹象,一旦感染应及时治疗,会避免潮湿,经常清洗会,毛巾和盆应专用,用后应在太阳下照射消毒。

2 结果

32例患者均接受骨科手术治疗。术前全身情况准备良好,血糖控制理想。未发生肺炎、压疮等并发症。仅1例出现切口感染。

3 讨论

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易引起皮肤感染,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对血糖控制造成不良影响。从现代医学心理学来说,糖尿病是一种身心疾病,患者的行动不便和精神抑郁[2]产生一系列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如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我们应认真思考的问题。护患关系是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在提供和接受护理服务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帮助与被帮助的人际关系[3]。在骨科护理中,护士通过主动与患者沟通,做好健康教育,关心、体贴患者,使患者能主动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是手术成功和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因此,心理护理对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中显得至关重要。糖尿病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对手术、麻醉的耐受能力较差,组织愈合、修复能力差,抵抗病理袭的能力明显下降,从而易引起严重感染等并发症,造成手术失败,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而麻醉及手术创伤等应激状态又可诱发或加重糖尿病,手术前后及术中血糖水平是感染性并发症的高危因素。所以血糖控制在术后并发症防治方面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32例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回顾,可以看出,护理工作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和手术后恢复。正确处理患者的心理状况,缓解患者的压力,是一切护理应对对策的基础和前提。对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重点是心理护理,协助患者通过调整饮食、用药、和血糖监测控制糖尿病,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抵抗力,预防感染,避免并发症,促使患肢功能恢复。

总之,对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应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然后在从生物体的角度去进行综合的治疗和护理。

参 考 文 献

[1]李小林.病人饮食营养的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4年06期.

篇2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收入的50例老年性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症治疗。术后指导患者对患肢进行积极的功能训练,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50例老年性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患者患肢的恢复程度,良好41例,一般5例,4例患者的患肢恢复较差。其中2例患者不配合功能锻炼,导致肩关节僵硬,2例患者伤口延迟愈合,加强护理及换药处理后,情况有所好转。

结论:帮助患者对患肢进行功能训练,积极做好围术期的各项护理工作并对各类可能的并发症做出有效的预防可以提高老年患者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手术的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性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 围术期 护理体会 不稳定骨折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30-02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发生概率逐年上升。高龄患者的骨质较为脆弱,故而老年性肱骨外科颈骨折多为十分严重且复杂的关节内骨折。该病的患者占全部骨折患者的4%~5%。伴有骨质疏松的高龄患者发生此疾病的概率更高达10%[1]。现阶段,一般采用手术方法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若处置不当,极易造成患者肩关节僵硬,故而患者手术围术期的护理十分重要。我院对50例老年性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患者采取了积极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收入的50例老年性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上的骨质疏松。50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34例,年龄64~87岁,平均(71.4±1.7)岁。致伤原因包括,车外伤11例,高出坠落伤10例,摔伤29例。其中有4例患者合并肩关节脱位,6例患者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①观察患者患侧肩部及患肢的肿胀情况,患者入院后,立即让患者采取绝对卧位休息,并垫高患者患侧的肩部以及患肢。使用消炎止痛的药膏涂抹于患者肿胀的部位。并指导患者进行手指伸屈以及握拳训练,以促进肿胀的消除。实时监测患者患肢的血供、肿胀等情况。②患者因年龄较大,心理承受能力差,对疼痛的耐受能力低,极易出现紧张等负面情绪,治疗依从性差,不利于患者的恢复。故而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根据患者的情况,对症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摆脱不良情绪,树立治疗的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③老龄患者易出现各类合并症,故而要检测患者的血压、血糖,每天检测2次血压,4次血糖。保证患者的血压、血糖在手术允许的范围之内。④术前3天即可开始对患者术野皮肤进行消毒,并使用无菌的敷料包扎。术前1天,禁水禁食。术前半小时对患者进行备皮、消毒处理。

1.2.2 术后护理。①术后返回病房后,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测量其脉搏、体温、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必要时,可给予患者鼻导管吸氧处理。②检测患者的患肢情况,观察切口是否有渗血,观察切口负压引流管的引流液的颜色、性质。③术后先使用冰袋敷于患肢,以减轻肿胀、出血给患者带来的疼痛。12h后给予患者热敷,促进水肿的吸收。④若患者放置PCA管,可依据患者的疼痛情况,多次给药。医护人员要密切监控PCA管是否通畅以及患者的疼痛程度。⑤采用全麻进行手术的患者,术后应禁水禁食6h。6h后,方可给予患者半流质食物,之后逐渐过渡到普通食物。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术后即可直接使用普通食物。⑥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对患肢进行功能训练,常用Hughes、Neer的三阶段法[2]。包括第一阶段的上肢旋转、伸展练习。第二阶段的颈肩部集群运动。第三阶段的患肩的大范围活动、伸展、对抗训练。

1.2.3 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告知患者若手术部位、患侧肢体出现任何不适(疼痛、红肿、畸形),请及时来院复查。每月及时在家属的陪同下进行复查。同时坚持对患肢进行锻炼。

2 结果

50例老年性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患者患肢的恢复程度,良好41例,一般5例,4例患者的患肢恢复较差。其中2例患者不配合功能锻炼,导致肩关节僵硬,2例患者伤口延迟愈合,加强护理及换药处理后,情况有所好转。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多,肱骨粉碎性骨折的患者不断增多。只有对患者采取的合理的手术围术期护理措施,并在术后对患者的患肢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训练,才能避免患者发生肩关节僵硬的现象,使其患肢得到更快的恢复。我院对选取的50例患者均进行了有效的患肢功能训练,训练效果良好,大部分患者的患肢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恢复,只有2例患者不配合功能锻炼,导致肩关节僵硬。

总而言之,帮助患者对患肢进行功能训练,积极做好围术期的各项护理工作并对各类可能的并发症做出有效的预防可以提高老年患者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手术的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叶庆林,罗春强,梁桂泉.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及功能锻炼的疗效分析[J].现代医学,2011,11(8):50

篇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糖尿病的患者逐渐增高,而骨折合并糖尿病的人也是越来越多,手术是治疗骨折病的一种手段,糖尿病人由于长期代谢紊乱,免疫功能低下,对手术的耐受力差,围手术期易发生并发症,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病人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我院骨科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共收治糖尿病合并骨折3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8例,其中男27例,女11例,年龄64-78岁,平均70.5岁,股骨干骨折11例,股骨颈骨折9例,胫腓骨折8例,肱骨骨折4例,骨肿瘤4例,锁骨骨折3例,开放性伤口1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4例,带锁髓内钉13例,糖尿病神经病变者2例,糖尿病骨病2例,首次确诊为糖尿病者8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患者担心自己有糖尿病又发生骨折担心术后伤口不愈合对治疗缺乏信心,患者年高体弱,患糖尿病突然外伤导致躯体运动障碍担心家庭负担,表现为压力大,情绪低落,护理措施:(1)向患者耐心解释,正确对待手术,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2)对于经济条件有限者,讲解手术治疗的意义,使患者尽快手术;(3)对患者的疑问耐心解答与患者进行交流,取得信任,帮助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骨科疾病护理

2.2.1 术前护理 (1)有效止痛,减轻病人痛苦;(2)观察患肢皮肤颜色,动脉搏动情况,足趾指端血运情况。

2.2.2 术后护理 (1)抬高患肢,有利于静脉回流,指导病人做足部主动与被动运动,防止静脉血栓发生;(2)高龄糖尿病病人组织营养缺乏,术后制动时间长,要经常按摩以防压疮。(3)病人抵抗差,术后伤口容易感染及不愈合,注意无菌操作。

2.3 血糖控制

2.3.1 术前各种应激因素的存在容易导致血糖增高,同时饮食减少的影响,有时出现低血糖,血糖值波动较大,因此监测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10mmol/L时进行手术。

2.3.2 血糖控制好,可以减少术后感染的机会,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而骨折病人由于疼痛造成的应急反应,血糖会普遍增高,需要对患者三餐前和餐后血糖进行检测,如用胰岛素治疗就要调整胰岛素的用量,让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2.4 饮食护理

糖尿病一日三餐,三餐要实时定量,围手术期的患者一定保证病人充足的营养供给,使血糖控制在许可范围内,不能正常进食者可静脉营养,避免营养不良造成伤口不愈合。

2.5 糖尿病合并发症的护理

高龄糖尿病病人合并心脑肾病变者多,本组并发症者17例,加强心脑肾病的保护可以减少围手术期的发生,护理措施:①注意出血:凝血功能的监测,防止血栓形成,②保持病房清洁,空气流通。③观察血运,动脉搏动及色泽,皮肤弹性。④观察伤口有无渗出及出血情况,切口有无红肿。⑤加强口腔护理。⑥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扩胸运动,有效的咳痰,以防肺部感染。

3 结果

本组38例围手术期发生呼吸道感染2例,伤口感染2例,血糖控制不良1例,病人均能积极配合治疗,伤口甲级愈合。

4 小结

骨科高龄合并糖尿病病人营养差,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并发症围手术期通过饮食护理,呼吸道护理,骨科疾病的护理,使病人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参考文献:

[1] 陈廖斌,顾洁夫,王华多,足 被动对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中华骨科杂志,2009.21(31):145-147.

[2] 陈亚庆,舒红文,骆玉秋,社区糖尿病病人饮食治疗现状调查,护理研究;2004.17(3A):268.

篇4

关键词:骨科护理;关键性部位;常见护理;方法或技巧

一、引言

骨科病人病种繁多,病情复杂,可有不同程度的暂时或永久性的功能障碍,给病人心理、生理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加之卧床治疗时间长,在护理方面有其特殊性。因此,做好骨科护理工作意义非常重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对护理要求越来越高,而骨科恢复除受伤部位、创伤大小等疼痛客观因素的影响外,还与患者的情绪、精神、心理状态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护理工作不仅能减轻患者术后的痛苦,而且能提高患者自身防御围手术期并发症的能力。因此,加强患者的护理,积极配合药物镇痛,是术后减轻疼痛的有效方法,也可使心理护理和药物治疗达到最佳结合,为患者术后创伤的恢复,心理生理状态的调整创造有利条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二、骨科治理新技术及其对护理工作的要求

近年来,骨科出现了许多医疗新技术,包括内固定技术、微创骨科以及康复支具等,有力地促进了骨科相关疾病护理和理论,给骨科护理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而相应的要求护理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

一是就内固定技术来说。术前一般不需进行刮除体毛的工作。因为内镜技术手术切口小,感染的机会较少,所以现在术前皮肤护理准备应改变观念,不需常规刮除体毛,如确需备皮,可在手术室进行,而且只需刮除手术切口周围的体毛即可。另外,由于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较快,卧床时间常常由手术后1周缩短至术后当天即可下床。所以,指导和鼓励患者进行康复功能锻炼是术前和术后护理的重要内容。如,关节镜下异体肌腱移植修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术前教会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对患者早期恢复关节的稳定,减少打“软腿”,恢复移植肌腱的正常张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是就微创技术来说,通常是在监视器下完成的手术,所以,手术护士对于系统的熟悉程度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这些系统的良好维护也是必不可少。微创骨科的手术虽然创伤较小,但也会出现一些较大的并发症。比如关节镜手术易导致胭动脉损伤、胸腔镜手术易导致血气胸等。因此手术后的观察很重要,如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下肢的血运和感觉运动的变化,患者有无心慌气短等症状的发生。

三是就支具的发展来说,由于以前受支具材料及工艺的影响,支具治疗一直未有引起重视。近年来,随着材料和工艺的发展,支具治疗也越来越多。支具治疗使得单纯的基础护理逐渐转向康复护理,对护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手外科治疗中桡神经损伤的患者,为维持关节的功能位,使用手部功能支具,不仅能防止患者出现垂腕垂指畸形,同时可以锻炼患者手部的肌肉力量,防止肌肉萎缩。所以,护士不仅要熟悉支具的作用,同时要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康复训炼。

三、骨科护理常规部位注意事项与技巧探讨

骨科疾病现在已经是一种高发疾病了,不论是小孩还是老人,上班族还是运动员,那么,骨科护理的常规事项有哪些?

本人认为,骨科病人最首要的是保持其生命体征的平稳,因此护理过程主要围绕这几方面:一是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二是输血输液,补充有效血容量;三是观察胸腹部有无异常体征,准确记录出入量。

其次是要做好骨折部位的处理,因此护理过程主要围绕这几方面:一是妥善固定骨折部位于功能位,绷带加压包扎止血;二是注意伤口有无活动性出血和使用抗生素预防伤口感染的加重,如使用止血带则应注意1-2小时放松3-5分钟,注意患肢血循环,并使用TAT测试;三是镇痛以稳定病人情绪,并且避免过多移动患肢;四是清洁伤口周围皮肤,肢体肿胀较剧烈时应剪开衣袖或裤管,一切操作都要谨慎轻柔;五是让病人要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告诉病人和家属手术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配合手术;剪开污染的衣裤,换上清洁衣裤;取下假牙、眼镜等,给予术前药,病人如意识清醒应配合抢救及治疗:避免各种管道的脱落,避免躁动;时刻关注患者的异常不适、疼痛性质及部位,避免绷带或止血带脱落。

四、做好骨科护理的策略探讨

1、采用健康教育的形式与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升,医学模式的转变,也推动着护理服务理念的改变。要求医务人员在救死扶伤的同时也要重视患者的情感和精神的需要,落实“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倡导人性化护理,充分体现护理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做到真正关怀、关爱每一位患者。只有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骨科病人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创伤部位各异,住院时间长,对知识需求量大,因此教育方法应具有针对性。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方式,常采用的方法有:口头宣教、文字宣教、手把手宣教,现身说教法等。

健康教育实施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创伤病人入院后,当班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减轻其紧张恐惧心理,体现人文关怀。第二部分,如要进行手术,手术前教育护士要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当班护士应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准备,热情耐心地满足病人及亲属的心理需要,让患者以最佳心态接受手术。手术后教育要告知患者及家属,去枕平卧及进食水的时间、目的,保持伤口敷料干燥清洁。

2、针对不同的患者做好有针对性的引导工作

根据患者类型做好引导工作如下:第一,对于牵引病人。要做的工作主要是做预防褥疮护理,指导患者使用吊环抬臀。时刻注意保护好牵引装置,告知牵引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取得病人的配合。第二,对于石膏固定病人。搬运、翻身或改变时,进行护理需要防止石膏折断。第三,对于骨折外固定病人。定期更换敷料,暴露患肢要注意保暖。第四,对于骨折内固定病人。要协助患者进行体能活动,植入物去除后要充分保护患肢防止再骨折。第五,对于断肢(指)再植病人。护理主要在心理、精神上要给予患者关心、安慰和照顾。术后窒温保持在24℃以上。术后l周内用持续可见光照射再植肢体,距离33―50cm,局部保温以促进血液循环。告知患者禁烟酒,予禁烟环境。

3、有指导性地推动病人做康复锻炼

一般骨科患者病人怕痛,且担心活动会加重病情,不愿合作,因此这个时候最应该的是主动引导病人康复锻炼,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耐心做好疾病宣教和功能锻炼指导。对此,一是要鼓励病人进行患肢远端关节伸屈及肌肉的等长舒缩活动。二是告之病人功能锻炼每天坚持3-4次,每次肌肉活动控制在20―30分钟,关节活动要坚持10―15分钟,受伤早期每次可先5―10分钟锻炼;三是引导病人逐日延长活动时间和增加活动幅度。

同时,护理还可以指导病人用捏拿法进行患肢按摩,每日3次,每次10分钟。告知这样做不但不能加重病情,反而会促进骨折愈合,利于肢端消肿。

参考文献:

1. 王月莲,尤泯,宋娟.提高护理质量是医院管理的重要责任[J].中国医院管理,2004,24(8)赵祯,刘益兵. 对骨科患者实施需求式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 中医正骨, 2009,(11)

2. 周跃.微创脊柱外科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其对策[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3)

篇5

[关键词] 骨外科疾病;糖尿病;围手术期;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35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93-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人群在扩大,开展骨科手术的患者逐渐增加,由于手术或麻醉时体内激素增加加重糖尿病,容易并发感染,伤口不易愈合,常合并重要脏器的损害,使手术风险性增加,因此高度重视围手术期的护理尤为重要,自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我科收治的18例糖尿病患者,其中并发股骨颈骨折9例,并人工膝关节置换2例,并发腰椎间盘盘摘除5例,并颈椎管狭窄1例,并人工单髋关节置换3例。针对疾病特点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实施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 术前护理

1.1 对于择期的糖尿病病人应做好各项检查,了解患者的病情,有无并发症,了解各脏器的功能、酸碱平衡和代谢情况等,多采用胰岛素(诺和灵)治疗控制血糖,空腹血糖在8.33mmol/l以下。

1.2 讲解糖尿病患者在手术前的焦虑情绪得到分散和减轻的办法。首先要了解体内内分泌的调节作用,注重情绪对其的影响,因此必须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平和稳定,消除紧张。其次指导讲解学习手术的相关知识,掌握医护人员教的减压办法(如听音乐、亲人陪伴、交谈等),从而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1.3 认真做好饮食指导,每日应保证碳水化合物的供给,如米饭、面食,每日的保证250克以上,避免产生饥饿感,减少消耗脂肪和蛋白质降低体能。

1.4 认真做好皮肤护理,由于糖尿病患者的皮肤高渗状态加上末梢神经感觉异常导致营养供给不足所致,循环差、弹性差,较正常人受压后抗压能力下降1至2倍,因此身体容易受压部位的护理尤为重要,进行按摩要间隔时间要短,并做好骨隆突部位的保护,避免受压破损。同时要勤擦洗、勤换衣,保持床整清洁。

1.5 因手术日禁食,要注意病人的血糖波动变化情况,宜上午进行手术,如时间很长,须补充葡萄糖按2-4克葡萄糖比1单位胰岛素的比例缓慢静点,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表现,如心慌、出汗、反应力差等,及时做好静脉补给,防止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1.6 遵医嘱术晨做过敏试验,保证手术前半小时合理应用抗菌素,认真做好清洁皮肤准备,减少手术切口的感染率。观察生命体征、血糖的动态过程,保证平稳迎接手术。

1.7 认真做好心理指导,由于紧张会引起血糖血压升高,影响睡眠,刺激体内环境增强手术或药物等的刺激的敏感性,因此要认真地进行术前访谈,舒畅心情,稳定情绪,介绍成功病例和疾病发展过程、治疗过程,增强自信心,以利于很好配合。

2 术后护理

2.1 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胰岛素泵注射、监测指尖和静脉血糖变化并做好记录,使血糖控制在11.1mol/l以下,应用胰岛素持续到骨折愈合完全后。同时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严格应用抗菌素预防感染。

2.2 皮肤护理仍然是重要的 由于手术后患者被动,要做好受压部位皮肤的保护,定时进行局部及全身的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必要时可视病情使用波动式充气床垫,可以改善空气流通,预防压疮的发生,效果明显。保持床铺平整。

2.3 做好口腔护理和会阴护理,每日保持清洁防止感染 观察并正确记录引流液体的性状和量,并保持通畅有效,防止脱落。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给予相应的处置。

2.4 早期指导患者做肌肉的等长等张运动,制定计划循序渐进进行功能锻炼,运动有利于控制血糖,促进机体内心、肺、神经、内分泌的功能。由被动运动到主动运动,由床上运动到床边运动逐步增强,运动次数逐级增多,要以耐受不疲倦为宜。

2.5 饮食方面 宜给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蛋、奶、丰富维生素、粗纤维等,严格控制食量,忌暴饮暴食。还要注意保证二便通畅,以利营养吸收,从而促进恢复。

2.6 调动病人主观积极性因素,保持乐观心态配合治疗 指导患者学习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学会应用胰岛素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还有低血糖的自我管理,积极预防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3 总 结

本组病例无感染发生,血糖控制较理想,通过整体的科学的精心护理使糖尿病的病人并发骨科疾病是可以进行手术的,切口愈合达到一级,功能锻炼循序渐进,促进和利于功能恢复,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

4 结 论

糖尿病患者并发骨科疾病开展手术不是绝对禁忌,采取科学的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是预防并发症、疾病康复的保证。

总之由于糖尿病本身因素,生理环境高糖状态易并发病变,如末梢神经炎、骨质疏松、静脉炎、糖尿病足、坏疽等。随着糖尿病人群的扩大我们的护理服务也在不断的扩大,让每一位住院患者都来学习相关知识,并掌握了自我血糖管理和必要的功能锻炼,通过有计划的围手术期治疗护理,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提升生活质量。为广大的糖尿病患者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为今后的护理工作不断扩展更新理念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护理干预;围手术期;心理状况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34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79-01Peri 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patients with operation in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LIU Shu-bing

Operation room,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ihua University 132011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eri operation period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operation patients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significance.Methods The 50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opera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25 cases in each.Were given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nursing quality.The pain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after operation,nursing satisfaction index and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etc.Resul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e SAS score,SDS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group,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e incidence of pain 28%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ventional group was 52%,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peri operation period;psychological status在意外伤亡事件中,伤者身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其中以骨伤患者最为常见,主要以骨折、脱臼为主[1]。此类突发性损伤一般多采取手术治疗,由于事故发生突然,患者自身忍受了极大的痛苦。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需进行手术往往造成精神上巨大的负担和焦虑。因此,对于骨科手术患者来说,除了对手术操作要求较高,优质精细的护理对于安抚病人精神和身体上的压力和病痛起到了巨大作用。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7月诊治的50例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对于骨科手术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7月50例顾客手术患者。按照随机的分组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均为25例。干预组患者中,男21例,女4例,年龄21-57岁,平均(39.1±18,3)岁;常规组中患者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27-61岁,平均(44.2±17.3)岁。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资料对比,各个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并行手术治疗。干预组常规护理基础上介入优质贴心综合的护理干预,包括①术前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由于患者大部分是因为突发事件造成骨科损伤,往往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刺激,因此,手术前医护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进行贴心的讲解和劝导,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同时详细讲述患者的疾病情况和骨伤科疾病的一般知识,治疗方式和预后方法,为术后患者恢复调整做好心理准备;②手术前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详细讲述手术操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并告知患者主刀医生具有丰富的手术操作经验,手术过程安全无痛,嘱咐患者尽量放松心情并相信医生,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树立信心。同时,医护人员需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并叮嘱患者及时完善相关术前检查;③术后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恢复状况,随时记录患者病情,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一旦发现患者有不适症状发生,立即向管床医生汇报,及时找出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控制病情的发展进度;④保持病房干净、整洁、通风采光良好,嘱咐病人家属需保持患者床铺整洁干燥,定时为卧床患者擦身翻身,避免出现血液循环不畅或压疮等;⑤术后嘱咐患者家属为患者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食物,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多食用蔬菜、瓜果、粗纤维等有机食物,忌辛辣刺激类食物,并告诫患者戒除过往不良饮食习惯,烟酒嗜好等;⑥术后一段时间后可进行复健锻炼,每日进行一定量的体能锻炼及康复训练。运动量由少增多,循序渐进,同时,增强体质和抵御疾病的能力。

1.3疗效标准与评价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以及心理状况,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心理状况评分采用SAS评分标准和SDS评分标准[2]。疼痛程度诊断标准于术后24小时疼痛画线位置进行判断:①无痛:0分;②轻度疼痛:1-3分;③中度疼痛:4-6分;④重度疼痛:7-10分。疼痛发生率=(重度疼痛+重度疼痛)×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

2.1两组患者在不同程度护理后心理状况的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在护理后心理状况对比

组别1病例1SAS1SDS干预组125150.32±2.20150.11±1.21常规组125160.15±4.10157.10±2.60注:与常规组对比,#P

近年来,由于突发事故的发生以及不正确的运动方式或过量的运动,骨伤科患者人数急剧增加。骨伤科损伤由于发生突然,且患者身体承受了巨大的痛苦,若不及时治疗,会造成身体极大的创伤甚至造成残疾。临床上治疗骨伤病人一般采用手术治疗为主,且收效明显。由于许多患者遭受突情况病且本身对于骨伤科疾病及手术没有详细正确的认识,因此在感到恐慌、焦躁、不安等,这些不良的情绪本身酒会给患者心理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再加上身体上所承受的病痛更使患者痛苦不已。因此,贴心的护理在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起到了巨大作用。贴心人性的护理,能够从根本上缓解患者心理上的恐惧和不安,消除负面情绪,有效缩短疾病的恢复时间,帮助患者更好地缓解病痛,增加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更好地促进疾病的预后恢复。本研究分别采用优质的护理以及日常护理两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不同程度护理后心理状况以及疼痛等,干预组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篇7

【关键词】胫腓骨闭合性骨折 围手术期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169-02

胫腓骨骨折在骨科中是常见病、多发病,多由车祸、重物砸伤、扭伤等引起,且并发症多,临床上要严密观察、细心护理、减少并发症、并加强功能锻炼、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我科自2006年1月至今共收治43例此类患者,为提高治疗效果,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采取了周密的围手术期护理,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3例患者中,男30例,女13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12岁。38例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钢钉内固定术,5例骨折复位后行髓内针内固定术。术后均骨折愈合良好,治愈出院。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要消除手术前病人焦虑、恐惧的心理,据临床观察表明,术前病人的焦虑程度对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的快慢有很大的影响,此时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护士应主动用关切的语言与病人交谈,及时发观病人的所需并加以解决,鼓励其正确对待即成事实,采取积极态度,适应现实处境,达到心理平衡。

2.1.2饮食护理 创伤早期宜食清淡食物,鼓励患者多进食水果、蔬菜,增加植物纤维,以利消化,使二便通畅;中期(伤后第2周)宜食清补食物,如清淡的鱼片汤,而不易食用肥腻食物;后期(伤后5~6个月)宜食促进骨折愈合,壮筋骨的滋补食物,如猪骨汤、鸡汤等。

2.1.3完善术前护理 术前协助医生做好各种必要的术前检查,有急性失血者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做交叉配血试验及各种药物的过敏试验,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尿量的变化。做好皮肤的无菌准备,彻底清洗皮肤,备皮中避免皮肤损伤,以免术后感染,最后通知手术室准备手术所需器械。

2 .2 术后护理

2.2.1术后应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早期冰袋冷敷作为控制软组织肿胀,减少炎症反应的方法之一,能有效减轻软组织损伤引起的肿胀、疼痛,降低患者对镇痛剂的依赖性,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切口愈合。但冷敷一般要在术后24小时之内,注意冰袋不能直接接触皮肤,中间要放上毛巾、棉垫等,防止冻伤皮肤。要注意远端肢体的温度、颜色,观察有无神经功能障碍及伤口渗血情况。另外,对术后有石膏外固定者,石膏边缘皮肤应给予软垫保护,防止压疮发生。特别是腓骨小头处,防止压迫形成人为的腓总神经损伤。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很重要。一般是术后第三天起,指导病人在床上主动行下肢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运动,它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骨痂形成,促进骨折早期愈合,并避免关节僵硬、骨质疏松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第五天,可继续在床上练习膝、踝关节屈伸活动,一周后可在护理人员协助下扶双拐下床活动,并逐渐使下肢负重,使骨折部位产生生理性应力,刺激骨折早期愈合。同时,要使每个病人都明确加强康复期的锻炼是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即可以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关节僵硬,又可防止老年病人肢体深静脉栓形成。通过精湛的手术及完善的护理,切口愈合快,无感染,骨折对位好,患者恢复快,无并发症发生。

2.2.2大小便的指导护理 由于患者不习惯床上大小便以及长期卧床致活动量小,易引起尿潴留、便秘及泌尿系的结石等,应训练其床上使用便盆的习惯。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必要时使用缓泻剂或者开塞露以通便。

2.2.3预防褥疮的护理 牵引患者由于卧床时间长,不能随意改变,极易发生褥疮,所以患者骨隆突处应垫以软枕,臀部应垫气圈,足后跟应扩垫小棉圈,每2-4小时取放一次。在进行预防褥疮护理的同时,应固定好患肢,以免移位。同时,每日早晚应给予温水擦洗、按摩。

3 护理体会

3.1 密切观察患肢远端血液循环、感觉、运动、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情况,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情况,警惕骨折合并胫动脉损伤、腓总神经损伤及小腿骨筋膜间区综合征,发现肢体远端动脉搏动触及不清、肢端发凉,感觉迟钝、肿胀严重、皮肤颜色改变,应立即通知医生,做出紧急处理。

3.2 患肢抬离,保持中立位,防止旋转,为防止足跟压伤,可住踝部垫小软枕,以使足跟悬空。

3.3 患肢功能锻炼应尽早开始,防止膝、踝关节强直和肌肉萎缩。同时,在骨折固定坚强牢固的情况下,早期下床,适当给骨折端以应力刺激,促进骨折愈合。

总之,完善胫腓骨骨折围护手术期护理,对提高骨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使患者早日康复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荣国威,王承武.骨折[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43-1146.

[2]赵自力,创伤骨科的护理现状[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3):9-10.

篇8

【关键词】 骨科手术 ; 下肢深静脉血栓 ; 预防及护理

随着关节置换及脊柱手术的广泛开展,以及严重创伤多发性骨折的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在临床中逐渐增多,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重者可以发生肺栓塞(PE)而致死,故有效的护理对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促进康复非常重要。国内对DVT和PE的预防、重视程度及治疗策略还远不如西方国家。骨科手术前后若未行任何预防措施,术后约有50%机会出现DVT,故预防DVT、PE 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1 高危因素

1.1 DVT形成的三大因素主要包括血液高凝、血流滞缓和血管壁损伤,且好发于下肢[1,2],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均可导致高凝状态。

1.2 围手术期与DVT (1)手术前常规禁食、禁水,胃肠减压等导致血液高凝状态。(2)手术中病人:卧床、下肢制动,麻醉导致周围血管扩张,肌静脉回流减少;术中使用牵引器、压迫,术中器械直接损伤及任何原因所致休克。(3)术后凝血机制的改变:术后病人常继续禁食、水;术后卧床、制动及下肢包扎是下肢DVT的重要原因;围术期止血药的应用,术后怕出血而停用抗凝药物,致凝血功能增强;瘫痪、肥胖、静脉曲张和使用雌激素、吸烟等是导致获得性高凝状态的高危因素。

2 护理干预

2.1 骨科下肢大手术患者从入院至出院使用长腿弹性袜,术中和术后初期在双腿弹性袜上使用连续气压装置;垫枕抬高患肢30°,垫枕不能太硬,不要在腘窝和小腿下垫枕。

2.2 功能锻炼 鼓励患者尽早开始足趾、踝部、股四头肌的运动,每天活动20次/组,每天4~5组,双下肢交替,每次5~10分钟;每天还需进行足踝和膝关节主动及被动运动,增加股静脉血流速度,改善血液淤滞状态,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后期活动次数可随恢复情况酌情增加,告之患者功能锻炼的意义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主动合作。

2.3 鼓励患者每天定时做深呼吸、咳嗽、咳痰;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如西红柿、芹菜、葡萄等;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嘱患者戒烟,吸烟导致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烟草中尼古丁可刺激引起血管收缩,诱发DVT形成。

2.4 密切观察DVT的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持续不缓解,且逐渐加重,出现小腿肌肉饱满紧张,压痛明显,如排除原发疾病所致者,可考虑DVT。

2.5 警惕PE的发生 PE是下肢DVT最严重的并发症,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恐惧感等症状时,需警惕肺栓塞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并予支持性护理,如生命体征监护、高流量氧气吸入(5L/min)、建立静脉通路等;同时安慰患者,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搬动和翻身,避免剧烈咳嗽。

2.6 作好患肢的护理 密切观察肢体皮温、色泽、水肿及足背静脉波动情况,患肢供血障碍,局部压迫易引起缺血、缺氧;要注意保持床单的平整、清洁,及时更换已污染的床单、防止褥疮;密切观察患肢周径及颜色,在髌骨上15㎝,胫骨结节下10cm画上标记,每天上下午各测2次,如果患肢周径不断增加,肿胀较原来加重,说明静脉回流受阻,应立即通知医生,积极处理;嘱患者注意安全,避免碰撞伤肢;尽量不在手术肢体输液、输血及各种穿刺等护理操作,深静脉穿刺时避免反复操作加重血管壁的损伤,选择优质的内置导管。

2.7 正确选择麻醉方法、适当用药预防 对血栓形成高危因素者,首选椎管内麻醉;术中适当血液稀释降低血液粘稠度;严格掌握止血药物的适应症并酌情选用抗凝剂对高危病人进行预防,可予手术前12小时开始给低分子肝素钠1500U皮下注射,每日2次,同时严密观察凝血情况。

2.8 心理护理 下肢DVT患者因疼痛较重、患肢肿胀而担心预后,患者长期卧床,接触的人少,讲话的机会少,护士要主动与患者交谈,态度诚恳,让患者发泄心中的抑郁,运用科学理论讲解疾病有关知识,增加其自信心,使之能积极配合治疗,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

3 体 会

DVT的形成是由于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的凝集,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好发部位为下肢,常见于骨科下肢手术患者。骨科大手术可造成静脉损伤、静脉血液停滞以及血液高凝状态,且病人活动少,若同时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更易形成DVT。若做到早期防治,对于术前高危因素患者可给予输注丹参液及功能锻炼;术中俯卧时尽量保持腹部悬空,避免下肢静脉血流被压迫[3],保证充足的血流量;术后鼓励并帮助患者进行双下肢功能锻炼;尽量避免卧床时间过长和制动过久,可使DVT发生率明显降低。对发生DVT的患者,告之早期绝对卧床休息的意义,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咳嗽、胸闷、胸痛等PE的症状,注意不能用力过度,禁止推拿按摩,防止DVT脱落引起PE危及生命。

参考文献

[1] 龙伟清,钟武平,郑淑华.探讨深静脉栓塞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16):110~112.

篇9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的时候,护理的理念也在改变。为了提高骨科病房护理的质量,我科实施了人性化护理管理,在入院时、围术期、功能锻炼、家属沟通和语言艺术等方面上开展了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对护理人员进行人性化的管理,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提示了在骨科病房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必要性。

【关键词】 骨科;护理;人性化

骨科病人的基础护理不同于其它科病人 ,由于创伤、多发骨折、复合伤、截瘫病人 ,加之老年病人股骨颈、粗隆间骨折 ,因疼痛原因限制 ,给骨科基础护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骨科病人的特点:骨科病人大多由意外事故急诊入院 ,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及相关的疾病知识 ,而且病人年龄跨度大 ,多需卧床休息或有自理能力下降 ,住院期间需协助其生活护理及培养自理能力又由于骨科的病种多 ,手术方案不一 ,特别是近年来新技术、 新器械的应用层出不穷 ,因此针对这些特点 ,我们采取了多种方法相结合 ,从病人入院至出院实施全程的健康教育 ,增加了疗效提高了病人的自我保健能力及康复锻炼技巧。

作为一般的日常护理,我总结如下。

一. 保持病宣环境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根据病证性质适当调节温、湿度。

二. 接到患者入院通知后,应立即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并准备好病床,护送患者至指定床位,并协助摆好正确

三. 详细介绍病区环境,有关规章制度:如查房,探视、作息制度等,介绍主管医师和护士,协助患者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四. 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舌象、脉象及生命体征的变化,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五. 经常巡视,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等方面的护理问题,实范相应的护理。

六. 对行牵引、外固定的患者执行相应护理;手术患者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护理。

七. 校医嘱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外治或内服药,并观察用药效果及反应,做好记录。

篇10

【关键词】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护理对策

骨科是医院重要的科室之一,而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使用骨科手术治疗骨科病的患者越来越多,骨科手术的成功与否与手术操作本身、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处理等环节均有密切联系[1]。临床护理工作对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及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主要分析引起切口感染的可能因素,并探讨预防性护理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①对照组:(2010)年(6)月—(2013)年(1)月该院进行的骨科无菌手术患者共(253)例,均为植入内固定物手术;其中手术切口感染(32)例,所有切口感染病例以我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作为诊断标准,且均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可供分析探讨;②观察组:(2010)年(6)月—(2013)年(1)月收治(168)例骨科手术患者。

1.2调查及分析内容

观察(30)例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测与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分析。分析切口感染率与各种因素的相关性,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年龄、不同手术切口类型、实施手术的时间长短、不同手术部位等。

1.3预防性护理方案

根据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手术室和骨科病室安排专职控感人员、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给予观察组患者预防性护理。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有许多方面,但最主要的是患者及医院手术管理两方面,包括手术操作本身、患者低下的抵抗力及术后日常护理不到位等[2]。基于此,控制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重点在于提高患者的免疫机能,同时加大临床医护工作的管理力度。通过分析探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性护理对策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术后密切观察切口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出现切口感染症状或其他异常情况应尽早通知医生进行处理;护士给病人翻身、叩背及更换敷料时,应注意固定好引流管,尽量保持肢体于切口处较低的可利于引流。营养支持可加强老年体弱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术后应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护理及营养支持。合理选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医务人员的手在接触病人身体及医疗器械前应彻底消毒,医务人员手卫生是最简单、最重要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3]。空气污染是手术中外源性细菌的主要来源,层流手术室可提高空气洁净度,同时应该加强手术室人员管理并严格控制手术参观人数。护理人员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与骨科手术医生的手术配合默契,根据骨科手术医生的个人习惯,增配特殊手术器械,避免因手术台上器械准备不齐而延长手术时间。

2 骨科手术切口相关因素

2.1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老年患者、Ⅲ类手术切口、手术时间>3h、手术部位在腰髋部及以下部位、术中有参观人员的感染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影响因素分析

相关因素 手术例数(n=1784) 感染例数(n=30) 感染率(%) χ2值 P值

年龄 18~60岁 1072 9 0.84 11.5196 0.0006887

>60岁 712 21 2.95

手术切口类型 Ⅰ类 1032 10 0.97 15.9495 0.0003440

Ⅱ类 485 8 1.65

Ⅲ类 267 12 4.49

手术时间

1.5h~3h 1119 15 1.34

>3h 189 10 5.29

手术部位 颈肩上肢 807 7 0.87 5.9085 0.01507

腰髋部及以下部位 977 23 2.35

术中参观人员 有 1232 27 2.19 6.2625 0.01233

无 552 3 0.54

2.2切口感染率分析

观察组的切口感染率为1.68%(30/1784),对照组为无切口感染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7967,P=0.028826)。

1.4统计方法

使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

3 骨科手术感染护理措施

3.1术前患者状况术前患者存在的感染病灶,应积极治疗,如毛囊炎、褥疮等。术前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低蛋白血症患者应积极控制高血糖,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尚不完善,而老年人器官组织功能退行改变,免疫功能减退,需积极调整到最佳状态。

3.2术前的术区皮肤护理择期手术前皮肤准备使用含抗生素的肥皂洗澡。手术前1d备皮刀剃除毛发可使皮肤上皮损伤导致微生物繁殖,增加术后感染的概率,建议术前30min在手术室进行备皮,并于备皮前后均涂抹一层碘伏。关节置换术患者,分别于术前1d晚和术晨进行术区皮肤清洁消毒(用3%碘酒消毒并用无菌巾包裹)。

3.3术中注意各个环节无菌操作术者的衣服若有小的破损应及时更换或用无菌贴膜覆盖破口。手套容易被骨碎片、克氏针、缝针等利器损伤,有研究报道手套如有一针孔大小的破损,20min内可逸出18960个金黄色葡萄球菌。建议术者戴双层手套,术中手套一旦破损应及时再刷手更换手套。急诊手术要对开放性的创口进行严格的清创处理,清创完毕后要立即更换污染的手套和器械,并重新铺无菌单再进行手术。切皮前最好使用皮肤粘贴膜,防止附近毛发、皮脂腺分泌物污染切口。手术时间超过4h的,应重新消毒切口并更换无菌巾,以减少感染机会。手术操作和切口暴露时间长,创面细菌感染的机会增多,且由于手术牵拉肌肉造成切口及组织损伤加重,局部抵抗力下降,同时长时间的操作,出血量增多,麻醉时间延长,也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感染机会增多,故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快结束手术,这就需要医护人员的熟练配合。术中透视时应及时更换有可能被污染的无菌巾,并密切注意C臂机的移动会不会接触到无菌台。缝合前以生理盐水大量冲洗切口,保证冲洗量在1500ml以上,观察肌肉颜色,必须彻底清除失活组织。缝合皮下脂肪层前用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将已脱落、坏死脂肪组织冲洗掉,缝合时应将皮下组织全层缝合,不留死腔[3]。术前30min内静脉滴注小剂量液体溶解足量抗生素,使手术过程中手术切口及周围组织保持有效的血药浓度;对手术持续2h以上者,术中追加一个剂量。

3.4做好术后观察和护理由于骨科手术的特殊性,术后易出现血肿。因此术后充分引流是非常必要的,术后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不待湿透及时更换,注意防止大小便污染伤口敷料。对伤口留有负压吸引的患者,应注意保持引流管的畅通,避免造成深部积血,引起伤口感染。术后切口覆盖的敷料不宜太厚密,尤其在夏天,否则会造成汗液蒸发困难,而温暖、潮湿的皮肤会成为细菌繁殖的良好条件。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

3结束语

骨科手术多为外伤急诊手术,一般为开放性伤口,污染较严重,极易发生感染[4]。手术切口感染为骨科无菌手术并不少见的并发症,往往使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而临床护理工作对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及控制具有关键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巍.浅谈骨科手术切口的感染与预防[J].中外医疗,2011(4):183.

[2] 李妙芳,魏润玲.14274例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调查分析[J].中医正骨,2009,7(21):22-24.

篇11

    【关键词】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护理 体会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度最大的关节,人工肩关节置换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恢复肩关节的功能和活动度。肱骨近端是恶性骨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肩关节假体置换术按置换范围分为半肩关节(人工肱骨头置换单极与双极)和全肩关节置换两大类, 肩关节置换术主要为病人解除肩关节疼痛,恢复其功能,稳定关节。适用于难以闭合和手术 复位恢复功能的肱骨头粉粹性骨折、肱骨头缺血性坏死、肱骨头肿瘤等。[1]我科2009年1月~2 0 10 年3月对12例病人施行半肩关节假体置换术,经过术后的精心护理,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术后3周出院,经过6个月的随防,功能恢复良好,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过程及体会介绍如下:  

    1  临床资料 

    1 .1 一般资料 

本组12例患者,女9例,男3例,年龄22~70岁,平均55岁;肱骨头无菌性坏死伴严重创伤性关节炎6例,肱骨头小圆细胞型骨肉瘤2例,肱骨近端巨细胞瘤4例,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6例,定制型非限制性肱骨近端肿瘤假体置换保肢术6例。  

    2  观察及护理 

    2 .1 术前护理

    2 .1 .1  心理护理:多数病人对手术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担心术后效果不满意,了解病人心理反应,加强心理护理,关心病人,多与病人沟通,介绍相应的成功病例,同时做好家属的工作,让家属多关心、鼓励患者,和医护人员相互协同,做好治疗与护理工作。本组1 2例病人均能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手术与护理。 

    2 .1 .2  术前准备:配合医生作好病人术前常规检查如肝肾功能检查、x线片检查、交叉配血等。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手术有关知识及存在的危险性,并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遵医嘱作好病人的皮肤准备、各种药物的皮肤试验,向病人讲解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及目的。并指导患者床上排便及相应的功能锻炼,并强调其重要性,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训练,为缓解术后不适,促进早日康复做好准备。 

    2 .2 术后护理

因手术创伤大,床边交接班时应注意观察的内容有:

    2.2.1 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及生命体征。半小时测1次,如有意外及时汇报。 

    2.2.2 密切观察患肢皮肤的颜色、温度、感觉、运动及末梢血运,及早发现血管、神经的损伤。

    2.2.3 注意切口负压是否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及伤口的渗血情况。

    2.2.4 注意观察外展固定架是否使患肢外展50°~60°,前屈45°。并固定制动。一般固定3周左右。病人取平卧位,外展支架与床面平行,肘部略抬高,同时注意外展支架螺丝有无松动,位置有无滑移。 

    2 .3 肢体功能锻炼指导

术后第1天,手术侧手指各关节进行屈伸运动、握拳运动。术后第3天,疼痛减轻即开始被动活动,作手腕、肘关节伸屈,肩部肌肉收缩、伸展锻炼。术后第 5~7天开始进行仰卧位外旋和上举运动[2]。外旋运动时屈肘90°,用健手协助:上举运动时肘关节屈曲,用健侧手握住腕部上举过肩并用手触前额,逐渐超过头部。术后第 7~l4天增加悬摆练习,令病人弯腰患臂下垂,手持木棍,在地面上进行内旋或外旋画圈,并逐渐增大圈的半径。练习时躯体前屈,是为了减轻患肩肌肉克服重力的负担,而且可以使肩部肌肉进一步松弛。术后第3周开始增加等长功能锻炼。屈肘90°,用健侧手、墙壁作为阻力,然后等长收缩内外旋肌群。术后第6周,三角肌和肩袖的创伤基本愈合,开始逐渐做三角肌和冈下肌的主动练习。以上锻炼方式,每天重复5次,每次5分钟。术后随着时间推延,最初被动锻炼,随肌力恢复逐渐过度到主动锻练。

    3 .4 出院健康指导

告诫患者功能锻炼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必须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进行,才能保证肩关节周围肌肉无萎缩,有效地包绕假体,使假体不易发生松动和脱位。  4  小结

人工肩关节置换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清除病灶,解除疼痛,矫正畸形和改善肩关节的活动[3]。其手术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假体设计、适应证的选择、手术的方式和术后功能锻炼。对于护理来说正确地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4]。

参考文献

[1]冯传汉,张铁良.临床骨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78  

[2]范振华.骨科康复医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63.67

篇12

【摘要】浅谈八千余例内固定取出术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总结八千例内固定取出患者的术前准备,术后常规护理,术后特殊观察要点,康复原则以及出院指导。 结果:八千余例内固定患者住院天数平均为2天(同类同期病人住院需3天),患者住院治疗费用大大减少,而且患者的治愈率接近100%,也为医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内固定;内固定取出术;围手术期护理

内固定是用钢板、螺钉、克氏针、髓内针等内置物,使复位后骨折得到可靠的固定,以利于伤肢早期功能活动,促进骨折早期愈合,减少骨折并发症。内固定需要取出的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不宜过早。如遇有感染、内固定弯曲、松动、折断或螺丝钉脱出时,应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内固定取出时间,一般股骨2年,胫骨1年,前臂及肱骨1.5-2年,但还要结合临床与X线片情况,以免取出过早而发生再骨折或其他并发症。我院骨科是上海市创伤骨科临床医学中心,每年的手术量高达数万次,虽已开放骨科床位三百余张,可依然不能满足来自全国各地患者的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我院骨科于2007年2月专辟一个病房区域,成立了日间病房,其收治对象绝大多数为骨折内固定术后愈合标准达临床和骨科双重标准的患者,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骨科日间病房病区自2007年2月成立以来,共收治内固定取出术的患者六千余例,此类患者入住我病区之前,均经我院门诊骨科医师接诊后预约登记的,他们均已符合内固定取出的双重标准,即骨科愈合标准:(1)临床愈合标准:一是局部无压痛,无叩击痛,无异常活动,无畸形。二是X线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三是功能恢复,去外固定后,上肢可向前平举并持重1KG,下肢不扶拐可走3min,不少于30步,无畸形。(2)骨性愈合标准:一是具备临床愈合标准条件,二是X线显示骨小梁已通过骨折线。

2 护理

2.1术前准备:

1)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能力,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易消化的饮食。2)使病人有思想准备,能主动配合治疗。向病人介绍麻醉和手术情况,介绍手术后、饮食、注意事项等,嘱咐吸烟病人术前禁烟以减少术后咳嗽、咳痰和肺部并发症。3)皮肤准备:术前应洗澡和更衣,保持皮肤清洁。4)胃肠道准备:遵嘱禁食水,必要时清洁灌肠。 5)膀胱的准备:病人入手术室前应解小便排空膀胱。 6)手术前晚及术晨的准备:手术前晚,根据病人情况适当使用镇静、催眠药物,保证充足睡眠;手术晨对全部准备工作进行复查、核实,如病人临时发热,女病人月经来潮等,除急症手术外应推迟手术日期;手术前,根据医嘱给予麻醉前用药;登记并保管病人的重要财物。病人的假牙应该取下,以免麻醉或手术中脱落或误吸。

2.2 术后常规护理:

1)观察术后病情变化。要定时观察病人的面色、意识、,测量病人的呼吸、脉搏血压和体温。2)安置和协助病人活动:应根据麻醉、手术和病人状态,安置适当,原则上,应当保持良好的呼吸和循环(包括患肢局部循环)、有利于引流(外引流和内引流)、而且使病人比较舒服。在病情许可时,要协助病人进行早期活动,促进功能恢复,并可减少并发症。3)镇痛和镇静:较轻的疼痛可用安置、固定伤口、镇静催眠药等方法处理,较重的疼痛可能是并发症(感染、缺血等)的 症状,应通知医师详细检查。4)伤口和引流管的处理:保持伤口敷料干燥,有渗血渗液时及时更换,保持引流管通畅,无扭曲,挤压,并观察色、质、量。5)术后基础护理:帮助病人进食,排大小便,洗漱!

2.3 术后特殊观察要点:

2.3.1术后血循环障碍的观察:(1)引起患肢血循环障碍的原因有: 绷带石膏包扎过紧,患肢严重肿胀,术中造成血管损伤(2)血液循环障碍,轻者造成局部压疮,重者可引起骨筋膜综合症,导致肢体坏死,使骨科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3)对肢体缺血的症状和体征,有5个“P”字记忆法,即①Painless:由疼痛转为无痛;②Pallar:苍白;③paresthesia:感觉异常:④paralysis:麻痹:⑤pulsesessness:无脉。

2.3.2术后感染征象的观察:伤口感染多在术后3—7天表现明显,如出现伤口疼痛或呈脉搏跳动一致的搏动性疼痛,局部红、肿、压痛,一旦形成脓肿则局部出现波动感。

2.4 康复训练原则:

全身和局部情况兼顾; 以恢复患肢的固有生理功能为主:上肢锻炼以恢复手指的抓、捏、握等功能为中心,同时注意肩、肘、腕关节的功能锻炼,下肢锻炼以围绕负重、站立、行走为中心;功能锻炼以主动活动为主, 辅以必要的被动活动;锻炼活动应循序渐进

2.5 出院指导:

2.5.1出院计划的制定内容:

①卧位:正确的卧位是骨科护理的基础②饮食:高蛋白易消化,含纤维素的食物。③休息。 ④药物:对继续进行药物治疗的病人,出院前应带好出院带药,并详细介绍各种药物的用法、作用、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停药指征。⑤制定功能锻炼计划:功能锻炼对恢复满意的肢体功能,预防骨质疏松、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废用综合征非常重要。⑥门诊随访

篇13

【摘要】 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骨科患者中老年病人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老年病人独特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增加了老年外科手术的复杂性和风险性,如何最大限度地帮助老年骨科手术病人以最佳心态接受手术治疗并保证手术中安全是我们手术室护士面临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 老年病人;护理;

1 身心状况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内部相应地出现一系列变化,老年期的变化可以涉及到人体的各个系统,涉及到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等。

1.1 老年人常见疾病 冠心病、脑血管意外及其后遗症、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老年性白内障、耳聋、前列腺肥大、颈椎病,骨质疏松,骨质增生等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高血压病史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经调查,我国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发病率高达38.2%;在骨骼方面,老年人骨骼中有机胶质成分减少,而无机成份增多,可由年轻时的50%增加到80%,导致骨骼变脆,韧性降低,易发生骨折。关节的表面粗糙不平整、变形等使老人年站立不稳,行动不便。一些部位的骨质增生,给老年病人常常带来极大的痛苦。老年人肺组织会出现弹性降低,肺泡扩大,加之胸廓前后径扩大活动受限,出现肺总量和肺活量下降,有人发现80岁时最大换气量,只有20岁时的50%。呼吸道粘膜萎缩,粘膜也有报道7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者36%有冠心病,44%有心肌纤维化,29%的病人有心肌变性。高血压和其它心脏病,使心脏出现病理性扩大,临床中常会见到。

1.2 老年人心理特点 老年人的心理变化主要包括失落感、孤独感、恐惧感、抑郁、健忘、挑剔,自我防卫心理较强,固执,性格内向,反应慢,动作迟缓,记忆力及听力均有不同程度减退。需要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术前情绪改变十分明显.一方面对麻醉、手术具有恐惧感;另一方面对自己所患病的不了解产生焦虑、精神紧张。焦虑心理表现为:对手术目的、方法、预后不明确,导致不配合;抑郁心理表现为:自尊心低、沮丧、无助;孤独感表现为:不愿与外人交流;依赖心理表现为:对自己日常生活自理的自信心不足。

2 护理面临问题

2015年60岁以上人口总量将突破2亿,因此老年外科手术也不断增加老年外科手术病人约占外科手术病人的25%左右,骨科患者中老年病人的比例呈上升趋势。[1]由于老年人机体免疫力低下,并存疾病相对增多,储备能力和代偿能力减退,重要器官功能发生退行性改变,其手术危险性比年轻人明显增高。为加强老年围手术期管理,防范手术风险,提高医疗质量,更好地满足病人的医疗需求,我们必须全面了解病人病情,评估老年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实现老年手术病人围手术期保障,使病人平稳度过手术期起着重要作用

3 护理措施

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我们发现老年外科手术病人的比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手术室护士对老年病人的护理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术前护理、术中护理、 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掌握骨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护理。他们大多数生活自理能力差或完全丧失,有的病人表现烦躁表现为焦虑、恐惧、激动、多语、失眠等,上述心理状态都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为解除病人思想负担,最重要的是给病人心理上的安慰。

3.1 术前护理 老年患者年老体弱,力不从心,多数老年患者适应新环境能力差,顾虑较多。因此,把忧虑、恐惧消除,解除心理负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

3.1.1 做好术前访视工作 消除病人心理负担 因患者担心无人照顾,给家人在经济、工作上带来麻烦,应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让患者尽快适应患者角色。我们首先尊重老年人, 主动热情地与患者打招呼,介绍环境,在较短的接触中,使老年患者感受到受重视,主动从生活上给予关心,并耐心热情讲解手术有关事项,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1.2 做好详细评估工作 为手术做充分准备 术前正确评估患者生理及手术方面存在的风险,并积极调整其生理状态或者改变手术方式,是避免出现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的重要措施 手术前对病人生理状态做充分评估,完善术前准备工作以及手术护士的配备。特殊物品准备包括防压疮硅胶软垫的准备,复温毯的准备。

3.2 术中护理 由于老年人特殊生理特点,要求手术室医护人员在病人入室后严格按安全核查要求核查病人相关信息,特别是手术部位。老年人血管弹性较差,比较脆,一定要选好血管,一次成功,以减少病人的痛苦,同时增强病人对护士的信任。老年人肌肉松弛,皮肤粗糙,弹性差,皱褶多,备皮操作要轻柔,避免损伤皮肤;由于老年人尿道平滑肌松弛,尿道口回缩,宜用粗尿管防止溢尿,导尿时一定要注意无菌操作。手术中使用硅胶垫,以减少外力对骨隆凸处的受压。老年人基础体温较低,可根据室温,术中出血等情况选择性的使用复温毯。

手术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因老年人体质弱,手术耐受性较差,病情复杂多变,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尿量的变化,能够早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此外,还应重点观察因手术创伤,失血,麻醉等造成的反应极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等。手术中还要求医护人员熟练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对病人不必要的伤害。

3.3 术后护理

3.3.1 患者麻醉清醒后6h给予流质饮食,术后第1天给予易消化、易吸收的高蛋白、高钙、高维生素饮食。

3.3.2 并发症的预防 护理老年患者术后因长期卧床、肢体制动,极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加强各种并发症的预防护理至关重要。①压疮:减轻局部受压。②坠积性肺炎:嘱患者深呼吸增加肺活量,改善肺功能。定时翻身拍背,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③泌尿系感染:术后留置尿管是泌尿系感染的主要原因,为防止感染要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碘伏消毒2次。嘱患者多饮水,经常变换,做深呼吸,以训练膀胱肌收缩功能。④深静脉血栓:护理中注意观察患肢皮肤是否发红、皮温是否正常,有无疼痛、肿胀、触及条索感等。遵医嘱补充足够的液体,防止血液浓缩,降低血液黏度,且卧床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病情加重。因此,正确完善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开展全方位护理是达到正确护理的有效方法,其护理的重点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4 健康教育

由于患者卧床,肠蠕动减慢,易引起便秘,饮食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高纤维素的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忌油腻、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防腹胀及便秘。

篇14

【关键词】人性化;骨科;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的时候,护理的理念也在改变。“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是新型医疗模式的核心。表现在骨科病房管理上,就是将人性化护理融入到医疗护理的全过程中,在对患者疾病护理的同时提供其所需的一切服务,包括生活、生理、心理、安全及精神等,即衣、食、住、行等各种服务,使病人有一种温馨感、亲近感和家庭感,以便早日康复[1]。现代管理理论认为,服务体系的逻辑起点是人的需求,逻辑终点是为人服务。自从2001年以来,本院骨科病房根据人性化护理服务的要求,结合骨科患者的特点,深入开展人性化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人性化护理理念的教育

要进行人性化护理服务,首先要理解人性化服务的理念,只有充分了解了什么是人性化服务,才能在骨科的护理工作中自觉地开展人性化护理。为此,我院特别开设了人文关怀以及人性化护理相关的课程,让每一个护理人员充分了解护理学发展的趋势,了解人性化护理服务的理念和要求,为在病房开展人性化护理工作打下理论基础。同时,还请了专业礼仪老师进行护理人员的行为和语言培训,制订详细的行为规范标准。

2开展人性化护理的具体步骤

2.1规范护士行为和语言我科从日常细节着手,进行规范礼仪培训,要求护士注意礼仪,礼节仪表整洁、大方、端庄、具有良好的修饰和职业特点。语言规范礼貌,做到来有迎声,走有送声,受到表扬有道谢声,服务不足有道歉声,为患者办事有回声,患者提问要耐心解答,遇人问路,领着问路人到达目的地。

2.2提升护士自身素质现代护士的职业要求,不仅是表面上的微笑,而且是结合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将获得的知识内化后,自觉地付出情感。因而要求护士自觉通过多种途径学习相关知识,训练操作技能,丰富心理学、伦理学、人文科学、专科业务知识。从而在操作规范,沟通技巧,专业知识,服务理念上有了进一步提高。

2.3树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一进入病区,护士根据其年龄、职业给予亲切而适当的称谓,同时送上一杯热开水、一张温馨的住院提示卡,与患者进行双向交流的服务指导,将住院环境,探视陪护、饮食、查房、安全等制度一项项为患者进行耐心的介绍。需做检查时,主动与医技部门联系,合理安排检查时间。使患者在短时间内以最便捷的线路完成各项检查,得到及时治疗护理。遇到急、危、重患者,主动询问患者需要,以恰当的体态语气,有效的健康宣教,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患者得到治疗和护理。对于患者提出的要求,尽快地给予解决和答复。

2.4加强沟通我们用通俗、简洁、清晰、准确的语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方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护士长每天早晨查房带领全科护士向患者问好。向患者了解晚间的睡眠情况,适时进行疾病的康复指导,让患者把遇到的困难,存在的不足,需要改进的问题等一一表述出来。能解决的问题立即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商讨出可行的办法。当患者康复出院时,叮嘱患者注意身体,递上一张护患联系卡和一句温馨的祝福,并送患者到电梯门口,出院1周内进行电话回访,关注患者出院后健康状况。嘱咐患者有关注意事项,复查时间等。

2.5创造温馨的环境保持病室清洁、整齐病房内部一改往日的冷颜色,将墙粉刷成乳白色,贴上温馨标语,悬挂精美油画。每间病房都有空调、彩电、卫生间、挂钟,窗帘换成淡蓝色的遮光卷帘。每张病床均配有柔和的床头灯。手术、检查、合并糖尿病需禁食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床头还挂有温馨小提示,同时我们还为患者免费订阅报刊,提供24h开水、微波炉服务。每张病床还设有天使信箱,内置详细的入院介绍以及图文并茂的有关病症的健康教育知识手册。给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安全、整齐的住院环境。

3人性化服务的满意效果

3.1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病人整体护理中感受的关怀越深,对护理的满意度就越高。人性化服务遵循“病人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理念,在技术操作、护士行为、护理服务方面都进行了全面规范。因此通过人性化服务。护理职业形象,技术水平都明显提高,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

3.2提高了护士的职业素质护理文化建设。不但从制度上、纪律上规范护士行为,更重要的是逐渐统一了护士对护理工作的价值取向、价值观。这一观点逐渐渗透到护理工作的一切活动中,激发了护士的智慧、潜能和创新精神[2]。

3.3增强病人对护士的信赖感消除或减轻手术病人恐惧心理,对择期手术病人来说,在手术室停留的时间虽极为短暂,但却是一生中较为特殊的一段经历,因而顾虑重重。护士应给予及时的疏导和安慰,更进一步增强病人对护士的信赖,从而稳定病人的情绪,使病人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来面对手术、配合手术的顺利进行。

3.4改善了医院形象并拓宽医疗市场在高品质医疗水平保持不变的状态下,护理文化建设所塑造的护士职业形象,不但可使住院者得到商品质的护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缩短住院日,减少医疗费用,更重要的是所形成的护理品牌能吸引更多的住院病人,增加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我院护士服务态度好,已在市内社会各界中享有较高的美誉度,出院病人已成为医院的活广告。许多住院病人为享受高档次的护理服务慕名而来。实践证明,护理服务品牌效应已为医院赢得广阔的医疗市场。

【参考文献】

1刘艳丽,刘丽珍.骨科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中国疗养医学,2006,14(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