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5:31:5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效智能监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高职高专;实践教学管理;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创新职能
课题项目:陕西省教改项目(陕西省高职高专院校实践教学管理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07JG71)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2001~2008年全国累计培养高职毕业生达到1,000万人,2007年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招生数占普通高校招生总数的53.1%,办学规模已占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而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教育的核心。为了提高高职高专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就是要充分发挥高职高专实践教学管理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创新职能,合理配置人、财、物、信息等各项教学资源以实现其最大的效益。
一、充分发挥高职高专实践教学管理的计划职能
1、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高职高专发展战略计划。坚持规模、质量、效益协调统一的科学发展,规模必须以质量为保证,教育质量提高才能实现教育效益。效益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为经济社会生产发展服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二是树立学校的办学质量形象,实现学校的生存、发展;三是实现千百万家庭对子女成才的教育投入的效益。学生的就业有保障,整个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才能实现其效益。
2、各项具体管理计划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1)一切工作要以为学生服务为中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中心,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任务。后勤、机关等部门都要为教学服务,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2)以就业为导向制定学生培养计划。管理者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依据市场需要科学制定专业设置计划、设置课程、选用教材,合理分配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时间,计划并掌握培养工作进度,辩证分析生源的具体学习基础和思想状况因材施教;(3)教学规章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过程监控为重点,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如专业建设制度、教学计划制定制度、课程设置制度、教材建设与选择制度、教学日常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教学研究工作制度、教学质量检查制度、考勤制度、学生实践能力考核评价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督导工作条例、实习实训工作条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双师”素质培养方案、学校评价工作条例等,形成对教学质量各方面、各环节的系统化管理,并严格组织实施、检查落实,提高质量监控的规范化程度。
二、充分发挥高职高专实践教学管理的组织职能
组织设计的任务是提供组织结构图和编制职位说明书。用组织结构图勾画出学校管理系统的权责关系,使组织中的成员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向谁汇报、相互间的工作关系。职位说明书使每个职位分工明确合理、权责相符,工作队伍精干高效。人员配备上做到依据各部门所分管工作的性质和对工作人员素质的要求,挑选和配备称职的人员及其负责人,还要将合格的兼职教师恰当地配备到教材选编、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中。
三、充分发挥高职高专实践教学管理的领导职能
1、管理者的必备素质。管理者必须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品德高尚,校(院)长和副校(院)长必须具有高等学校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系、科、专业负责人必须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经历。对于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相应的管理素质。即达到一定的学历水平,在有某项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有管理学及其相关专业学习的经历,这样才能为管理工作提供最基本的保证。
2、领导职能的艺术性。依据实际面对的管理环境采取不同管理方式,从而使管理最有效,例如集权或分权管理或权变式管理方式的选择等等。具体到对教师的管理上,为了更好地实现以学生为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任务,在对教师的管理中应该根据教师群体的特点采用合适的管理方法。由于教师群体学历层次高、基本素质高、工作内容知识集聚化,在管理机制上就不能太僵化、太苛刻,不能采取以“管”为主的管理方式,要采取以“理”为主的管理方式,要充分利用双因素理论使教师受到激励,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既从生活方面关心教师,例如教师生活区建设、子女入托、上学等方面,还要从实现工作成就感方面给教师创造工作平台支持教师科研创新,实现对教师的工作激励,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例如学校制定对专职教师的培训方案、对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方案、对专业骨干教师的培养方案、对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方案等。
3、树立服务意识,正确认识“管”与“理”的辩证关系。管理人员不能以“管”自居,更应该注重“理顺”学校内部的各种关系,“理顺”学校与政府、企业、社会各界的关系,使学校处于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充分利用外界信息、资源生存、发展,这样才能把教学管理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4、充分利用非职位权力提高领导能力。非职位权力也就是领导的人格魅力、专业成就和威望,非职位权利强的领导能从感情上受到下属的尊敬与爱戴,提高下属的工作积极性,下属愿意追随他实现学校的目标。
四、充分发挥高职高专实践教学管理的控制职能
1、控制最根本的意义在于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监督”和“纠偏”。通过监控系统及时准确地接收、处理和利用各种反馈信息,对管理工作在执行中出现偏离预定目标和要求的情况,及时做出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纠正。第一,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设立具体详细的工作标准;第二,在校内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价机构,安排校级领导分管负责该机构。这个机构应该能够将教师评价、学生评价、领导评价、同行评价等结合起来,将在校生评价与毕业生评价结合起来,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与学校整体教学质量评价结合起来,将理论教学质量评价与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结合起来,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成为全员参与、良性互动的网络;第三,分析教育质量问题的原因,采取措施改进工作。
2、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信息系统。信息来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校内教学质量信息系统。以教务处为核心,建立一条“教务处――各专业教研室――教师――学生”的纵横交错的信息网络,通过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师生交流会、校领导与学生见面会等,在学生与学校之间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听取、收集学生对学校实践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整理、分析,及时反馈到教学部门和教师本人,使发现的问题及时得到修正;二是学校与职业界的信息跟踪、反馈系统。以就业指导中心为核心,负责收集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的信息,在毕业生人数较多的单位建立教学信息反馈点,每年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全面了解毕业生质量。调查的内容应包括毕业生对学校专业、课程的设置、师资配备的满意度,对工作单位的满意度以及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存在的困难和最急切的需要等。调查的形式可以分为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座谈等。召开招生、就业研讨会等,将有关信息及时反馈到各教学单位。
五、充分发挥高职高专实践教学管理的创新职能
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这几年发展规模较快,财政支持有限,因此办学经费不足就成了各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之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强调实践性,如何在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为学生创造校内外实习实训机会,就成了教学管理机构需要经过创新管理而突破的问题。深化高职高专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就是对高职高专教育的一种创新管理。实践中这种例子很多,例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工业中心”的建设是高职产学合作教育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典型成功实例,最为突出的特色就是注重与企业、行业协会共建实训室,使工业训练中心更为接近真实的生产环境,切实提高了学生实训质量。同时,学院还成立了“中小企业支援中心”,致力于使工业中心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基地,一批生命力旺盛的中小企业进入工业中心园区,他们与学院各专业在产品研发、技术推广方面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对工业中心的建设与发展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产生了长远的效益。再如订单式培养,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实践案例是武汉职业技术科技学院。该学院与华中数控公司和海尔集团成功合作,学校按照企业的生产需要培养人才,为企业输送合格的人力资源,学生毕业后被企业聘用,企业为学校解决了就业问题,企业和学校实现了双赢。由此可见,创新管理能创造性地解决高职高专教育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一、建立科学清晰的职责管理体系,实施精细化管理
个体效能是整体效能的基础。只有系统内人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其责,才能提高全系统的整体效能。为干部职工提供科学、固定的工作方法和具体明晰的履职标准,是提高全系统整体效能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重点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科学界定岗位职责。根据工商部门“三定”方案的规定,对工商管理职能进行梳理,明确每个部门的职责:在此基础上。对部门的职责进一步细化,把梳理出来的职能和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个岗位,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责任,并以职位说明书的形式固定化、成体系。通过界定岗位职责,实现人人有岗、岗岗有责、职责明确,将干部岗位职责和责任由原来松散、不确定状态转化为标准明确、责任清晰的规范状态,真正让每一位同志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更好发挥。
二是强化过程控制。通过制订科学合理的工作规范和工作程序,理清各层级之间、各部门之间和各个工作环节之间的衔接关系,把影响监管效能的每个工作环节纳入标准和细节控制,以过程可控。保证结果可期、问题可溯以及整个工作科学规划和精细化管理,实现经验型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要推广使用两种管理工具:一是工作流程说明书,对每一项工商业务的程序、时间及要求作出明确规定,明确每一项工作必须“按怎样一个程序来完成”;二是作业指导书,明确每一项具体业务的工作内容、操作顺序(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以及效果(具体做到什么结果),使各项业务工作始终在规范有序、优质高效的状态中运行,避免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
三是完善绩效考评。建立工作交接制度,提高绩效考评的及时性:建立工作日志制度,提高考评的真实性。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干部工作日志,使日常管理工作留下工作痕迹,为绩效考评提供依据;建立综合考核制度。提高考评的全面性。综合运用督办督查、效能监察、群众测评、执法监督以及社会监督等多种手段,对干部职工的工作实绩和社会效果进行全面的考核考评。
二、科学划分不同层级的监管事权,实施联动监管
提高整体效能,需要对市、县局及基层分局事权进一步科学划分和调整,通过全系统职能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上下定位准确、功能互补、协调联动的监管体制。科学划分事权,首先要理清市、县局及基层分局不同的职能定位:基层分局在整个监管系统中处于基础监管地位,主要职责是通过全面的、常态的市场巡查,及时发现辖区内存在问题,能自我解决的要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要立即上报上级机关,工作侧重于个案处理,解决个别问题:市、县局在管理系统处于组织指挥的地位,主要职责是分析研究、确定区域内一段时间的监管工作思路及重点,解决影响市场秩序的普遍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侧重于整体控制。提高整体效能,要进一步强化市、县市局机关的领导、指导和协调功能。要跳出执法办案等工作的具体要求,从市场秩序的发展形势选择工作的最佳切入点,从市场监管的全局来考虑监管工作的实现方式,从市场监管工作的重点来调度、组织执法资源,使机关的指导工作看似无形,但处处能起作用。
围绕不同的职能定位,要以合理调整市、县局及工商所(分局)的事权与力量配置为切入点,协调系统上下,形成纵向的联动监管体系。一是落实基层分局(工商所)经济户口属地管理权限。根据基层分局(工商所)属地管理需要,我们按照强“5+X”的模式授予了基层分局(工商所)五种基本职权,并根据基层监管工作实际需要,又授予其他权力,支持其进行个案探索和尝试,在实际工作中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二是相对集中机关事权。对分散在市县局机关不同科(处)室的许可、执法事权可进行梳理,由注册部门和经检部门集中行使,机关其他科室跳出具体事务的圈子,专注于管理和监督控制。三是重点理顺市区登记监管关系。市区内工商管理机构较多,事权关系相对比较复杂,往往容易相互重叠,要予以重点解决。
三、建立以任务管理为导向的运行机制,实施综合监管
加强业务条线之间的横向沟通与协调。打破条线之间的壁垒,避免各自为政,需要加强对工作流程进行整合、改造。现阶段,一方面要加强经济户口管理平台建设,发挥好经济户口管理的综合性、基础性作用,使各项职能业务工作通过经济户口管理这个平台进行整合:以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为主线,将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市场行为监管集成一体,建立横向的综合监管体系:逐步扩大12315执法体系的功能,以数据分析为基础,以信息分流、督办为保障,提高市场预警能力,实现应急调度指挥。另一方面,要对跨职能管理任务的运行机制进行改革,逐步建立起任务管理为导向的运行机制,即把一项管理任务作为一个整体的工作流程,以流程为主干沿纵向细分为若干前后相连的环节。根据监管任务的需要,对不同的职能及岗位进行整合,使之形成首尾相接的完整过程,从而取代部门分割的职能模式,实现部门间的密切合作。这种模式有两个特点,一是面向监管任务要求,二是人员按监管任务重新组合,工作流程跨越职能部门的边界,摆脱了某个条线职能的限制全面负责一项监管任务,综合运用各种监管职能及监管手段,集中调配各种资源,实现综合监管。
今后,从提高监管效能、增强市场控制能力的需求出发,可以对各业务职能进行归纳,将监管任务分为受理、审核、巡查、调查、执行等若干基本工作环节,逐步形成以工作环节为主线的工作流程,实现工作流程再造,从而获得监管效能的有效改善。
四、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施有效监管
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信息经济,工商部门必须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灵敏高效的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做到信息上快速反应,措施上及时跟进,才能实现职能到位。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借助OA办公系统、工商文化网等平台,在全系统定期各类注册信息、监管信息、检测信息、案情信息等以及外部监管信息,为基层管理工作提供信息指导,消除管理中尤其是基层管理工作中信息不对称性。降低管理成本,实现工作协同。要畅通信息分流渠道。以12315综合执法体系为龙头,
建立起上下贯通、左右相连、内外衔接的信息分流机制。在横向上,建立起12315与相关处室的及时会商、协调制度,确保各类监管事项落实到位:在纵向上,建立信息垂直分流制度,实现上下联动:在外部协作上,建立与其他部门的信息交换制度,实现工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协同、联动。要扩大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公开与披露。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全系统可进一步放开市场主体的“身份”信息、监管信息以及重要商品质量信息,通过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建立“窗口”,予以公布。这既是宣传工商职能、展示工商形象的要求,也可借助社会监督力量、发挥市场机制的激励和惩戒功能,放大工商行政管理效能。
五、以先进的思想文化整合多元思想,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础
当前,我国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交织,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如果不注意整合、引导,就会引起干部职工思想不明。方向不清。因此,提高监管效能,既要加强对干部职工的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履职能力,又要强化思想教育和引导。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坚持以先进的思想文化引领干部思想,在多元中确立主导,在多样中谋求共识。增进广泛认同和深入理解,进一步形成全系统共同的思想认识,打牢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不断增强全系统的凝聚力、向心力。
关键词:健康管理;专业人才;课程
健康管理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健康管理最早诞生于美国。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民众生活条件改善,如何提高生活质量、享受生活日益受到大众关注,因此,健康管理逐渐形成一个产业,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体检中心、保险公司、健康产品厂商等都需要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在高职院校开设健康管理专业,开展健康管理研究,培养更多的健康管理专业人才,服务于健康产业,有重要的意义。德国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的学者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设计导向”职业教育思想,即学习领域课程理论,所谓学习领域,是指“建立在教学论基础上、由职业学校实施的学习行动领域,包括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全部学习任务,通过行动导向的学习情境使其具体化。本文将尝试通过利用学习领域课程理论,调研健康管理专业的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从而设计或确定职业导向的课程。
一、健康及健康产业概述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一种躯体、精神、社会和谐融合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身体虚弱。该定义清晰地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还包括精神状态、社会适应能力和体格健壮等。而健康产业,是与人们健康相关的产业,范围广,如医疗卫生产业、制药产业、保健产业、养生服务业等。从健康消费需求和服务提供模式角度出发,健康产业可分为医疗性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类,并形成四大基本产业群体,即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医疗耗材产销为主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的传统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和保障促进等为主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医疗产业、医药产业对于消费者而言多是被动消费,偏重于治疗;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则是主动消费,偏重于预防;保健品产业介于二者之间。
二、健康管理专业定位
随着健康产业的发展,国内开设健康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逐渐增多,如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武汉商贸职业学院、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江苏建康职业学院等。基本都是全日制三年大专教育,培养能开展健康管理相关资料的收集、健康风险评估与分析、健康指导及健康干预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就业面向主要是医疗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中心、健康管理公司、保险公司、药店、养生会所、养老机构等。根据健康及健康产业的定义,并参考各院校健康管理专业的专业定位,我们可归纳总结健康管理专业应区别于临床医学、药学等专业,立足于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为健康或亚健康人群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治未病,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健康管理专业可以定位于培养健康监测、健康评估、健康教育、健康经营管理等领域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区别于本科院校的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而非科研型人才。
三、人才能力建设流程
健康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及课程设置,是以职业为导向,根据专业定位,调研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再依据工作任务明确专业人才能力要求,从而确定学习领域,制定相应的职业导向课程。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只探讨专业技能,对于人文素质等方面不做探讨。
四、专业人才能力建设
为确定健康管理专业的人才能力要求和课程体系,我们到部分健康管理企业进行了调研,同时通过智能招聘等网站调查了解企业招聘健康管理工作人员所需要的技能,主要目的是根据所需要的职责和任务,分析所要求的职业素养与职能能力。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对健康管理人才的需求岗位主要有健康顾问、健康管理师、健康专员、健康咨询员、健康管理业务主管、健康教育经理、健康市场专员、健康维护师、保险人等等,岗位职责主要是能够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健康医学解答、提供健康管理咨询服务、提供健康监测的提醒服务以及满意度回访工作、做好医生与用户桥梁沟通工作、为会员制定个性化健康评估和指导方案、健康档案的管理、健康产品的销售、健康中心的管理等等。整理企业对健康管理从业人员的岗位和能力需求后,我们发现可以将健康管理服务业中的职业岗位分为四类:健康监测、健康评估、健康教育和经营管理。然后在这四类岗位中,再根据企业的需求,列出岗位工作任务及对应的专业能力要求,再确定学习领域,从而可指出对应的课程或设计相关课程.
五、人才能力建设的对策
1.专业应定位于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健康管理专业属于非医学类专业,而且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以技术技能为主,在专业深度上与本科院校学生差别,因此,高职院校健康管理专业应定位于非医疗产业中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以经营、服务为主,从目前企业对健康管理岗位的职责需求来看也是以经营或管理服务为主。培养的学生会使用简单的体检仪器,检测结果会做初步的解读即可,更重要的了能够胜任健康产品、机构等的经营、管理。2.课程设置应以职业为导向。目前,高职院校的教材大多按学科门类进行编写,因此,健康管理专业的课程多是先学习医学基础知识,然后学一些技能课程,如了解体检仪器的使用,这种课程的划分或安排,有其优点,但不利于技能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特别是理论教学部分。因此,健康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应以职业为导向,在目前的学科课程基础上,开发职业导向课程,将理论的教学、技能的培养贯穿于相应的职业课程中。如表1中健康经营管理职业岗位,根据就业岗位,可以设计开发健康产品营销、健康机构管理、健康推广等职业课程,将管理学、营销学等理论融入到这几门职业课程中,以实际的技能需求或案例来教学。
六、结语
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根据企业需求分析健康管理专业人才能力,从而设计职业课程,满足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陈群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5.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41-142.
[3]匿名.世界卫生组织正式记录[C].日内瓦:WHO,1946:100.
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者与经营者两权分离,由于二者目标不一致,产生了委托—问题,表现在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而高管在职消费是委托问题的常见形式,损害了股东的利益,降低了企业价值,不利于企业业绩的提升。因此,建立企业内外部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对高管的在职消费行为进行抑制,降低企业的成本。企业监督机制的建立能否有效抑制高管的在职消费行为?这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1年的上海证劵交易所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按照以下条件对样本进行筛选:(1)剔除金融和保险类上市公司,由于这类上市公司与一般上市公司在财务处理、治理结构上有较大差异;(2)剔除带有ST、PT以及净资产为负的上市公司;(3)剔除同时发行B股或H股的上市公司;(4)剔除所有数据缺失值的上市公司,并且通过随机抽样,最终获得120个样本数据,其中在职消费数据为作者手工收集,本文所需要的其他数据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巨潮资讯网以及CSMAR数据库,并运用Excel和Eviews3.1软件对所选择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二)变量选择与模型设定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选取以下变量,具体变量说明见表1
通过建立以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企业监督机制有效性能否抑制高管在职消费的行为:
三、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一)变量描述性统计
表2给出了企业监督机制以及在职消费等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中看出,高管的在职消费在上市公司中较为普遍,并且上市公司之间差异不大;不同上市公司之间的审计质量存在较大差异;在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相应比重,并且不同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比重差异性较大;上市公司间监事会差异不大,基本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设置了相应的监事人数;
上市公司之间的企业规模差异较大并且债务资金所占的比重较大。
(二)回归分析
由以上的回归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审计费用、独立董事比重、监事会规模、企业规模以及资产负债率联合起来对高管在职消费程度的影响显著;审计费用可以抑制高管的在职消费行为,但效果不明显;独立董事比重的增加不仅不能抑制在职消费行为,反而还促进了高管在职消费程度的增加;监事会规模的提升可以抑制高管在职消费的行为。经检验,模型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异方差和自相关。
关键词:部属高校 国有资产职能 管见
高校国有资产是指高等学校占有和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包括国家划拨的资产,高校按照国家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现实中其表现形式主要有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是高校行政管理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质上是对产权属于高校的一切财权和债权经济活动的各个运转环节,进行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等一系列的管理。研究具有代表性的若干部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情况,旨在分析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而提出相应对策,为实务管理者贡献一条参考路径。
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的理论依据
多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也与时俱增,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扩张势头,尤其是全国各地高校的校区规模以及学生总数的不断扩增。另一方面,高校中国有资产的数量质量呈几何级数倍增,特别是国外科技高端设备的引进量不断增加,非经营性资产向经营性资产的转变也越来越多。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教育部审时度势,出台了《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特别强调高校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财政部综合管理,教育部监督管理,高校具体管理”的管理体制,同时规定“高校应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履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职责”。高校抓紧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势在必行。
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的现实情况
本文选取了北京、上海、南京、武汉四地共12所高校作为调研对象,详见下页四地12所部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基本情况表。
从网站公布的信息看,设置资产管理处或国有资产管理处的高校6所,设置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的2所,设置资产管理与实验室处的1所,设置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的1所,设置资产与实验室设备管理处的1所,设置资产与后勤管理处的1所。细作比较容易发现,没有使用规范资产管理处名称的高校,其机构名称出入并不是很大,有几所高校在设备与实验室上“绕口令”,存在先后摆放次序不同,实质上职能相近或近似,只是将实验室管理或后勤管理职责融入资产管理处的帽檐下。
从科室设置看,绝大多数高校设置综合管理科或处办公室;绝大多数高校还设置了设备管理科;有半数以上高校设置了公房与土地管理科;也有一半以上高校设置了实验室管理科或实验室安全环保科。
从职责内容看,绝大多数高校对固定资产实行了全周期管理;有的高校还加注了设备采购管理、合同管理、公房维修等职责。但较少高校关注共享平台建设、无形资产管理、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管理等内容。
三、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完善的几点管见
(一)重视共享平台建设。有数据显示,我国高校仪器设备有20%以上处于闲置状态,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最高不过15%,存在着设备的占有率高但使用率低的问题。高校应建立有效的共享机制和调配机制,以最大限度地消除闲置现象。
(二)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现实生活中,无形资产被无偿使用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甚而发生严重的侵权行为。而很多高校对此认识不足,认为加强房地产、实验室及设备、科研仪器等实物资产管理就足矣,鲜见设置无形资产管理科。高校应梳理无形资产使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明确职能,规范管理,建立“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无形资产管理体制。
(三)强化经营性资产管理。高校为增加经费,改善办学条件,将部分富余的非经营性资产转变为经营性资产,这是“因校制宜”。但在高校“非转经”的过程中,出现了未按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未进行产权界定,未办理资产转移手续,未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造成校企产权关系模糊,产权归属不清,部分国有资产隐性流失。高校应按照规定的程序界定并明确产权关系,加强对“非转经”资产的评估和管理,明确各方权利与义务。
(四)建立绩效考核机制。高校应改变“重投资、轻管理”的现象,加快建立国有资产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建立适当的奖惩机制,对管理不善、处理不当、损坏和盲目购进造成严重浪费的责任人,施行部分或全部的经济赔偿,对在管理中有突出成绩或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适当奖励,以保证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激情,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甘海忠,黄柑童.基于法律c经济双重视域下高校国有资产之研究[J].商业会计,2016,(17).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有效降低学生计算中的错误率。
一、降低计算繁难程度
在学生计算中,切忌出现大数量、多步骤的计算题。一方面,这种机械的计算没有必要,一台简易计算器就能轻松解决的计算,让学生用笔算是没有必要的。另一方面,学生在这种计算繁杂时更容易出错,极易打击学生的信心。因此,我们在计算训练时,步数上不超标,数量上不繁杂,方法求灵活,计算求简便。
二、确定适当的训练量
进行高密度、大容量的计算时,小学生长时间承受紧张状态的压力,往往是忙中出错,越忙越错,造成成身心俱疲的结果。长期以往,不仅容易使学生心情沮丧而畏算、厌算,甚至会让学生转而埋怨老师,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我们控制学生练习量,采用短时(每次不超过五到八分钟)、经常(每周二到三次)、形式多样的策略,提高计算训练效果。
三、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保证学生正确计算的关键,在学生产生计算错的表象背后,往往与读题粗略,书写潦草,思维草率,检验马虎相关。
1.关注思维,注重算理理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计算教学时,应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这要求计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教学时,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巧妙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使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而且知道驾驭方法的算理;学生既要懂得怎样算,更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算。把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的计算方法与新知识的算理相结合,能更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认知水平的发展。
2.抓实基础,提高口算能力
口算是学生计算的基础。在纯运算错误中,学生看似竖式计算错了,其实都是口算出错造成的。为了提高学生口算能力,我们根据教学内容,把1~3分钟口算作为课堂基础环节,通过看题口答、听题口答、直接写得数等方式,提高学生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3.澄清认识,理解计算法则
(1)清楚认识四则运算时口算和笔算以及估算的方法、算理,让学生知其缘由,明其方法。
(2)让学生明确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理解计算中的运算定律和规律,在计算时做到科学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在计算中,一方面,要加强学生规则意识。通过故意设置的看似能简便计算的陷阱,让学生明确规则不能违反、简便要有依据;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己归纳、解释计算中的规律,如“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只有加减(或乘除)法的式题中,可以把数带着运算符号搬家”等规律,让学生灵活的计算。
4.认真细致,防止误读误写
误读误写是学生计算错误中的主要因素。真正“不会计算”的学生很少,读题马虎,书写潦草造成错误的学生很多。有的学生经常出现看错运算符号、抄错数量现象,甚至有自己草稿中的数字自己抄错的现象。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锻炼认真读写的习惯。把学生读错题的现象放到课堂上解读,让学生互查书写中不规范的现象,要求学生“细读题、再演算,眼睛随着笔尖看”。
5.错必究因,及时检查纠错
关键词:高校;教务管理;职业内容;职业特点;职业能力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与精英教育并举,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教务管理工作作为高校管理的核心环节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这向高校教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务管理人员要从职业操守、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努力完善自我。
一、教务管理人员的职业内容
在高等院校中,教务管理工作面广、量大。它主要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日常事务管理、学籍管理、教材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等六个方面[1]。高效、及时、准确、周到地完成这些工作是对教务管理从业人员的基本职责要求。
二、教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特点
教务管理工作是高校的核心工作,它是学校、教师、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其工作涉及范围广、内容杂、环节多、责任重[2]。它的职业特点体现在:
1.复杂的系统性
教务管理人员承担了学院教务管理的全程工作。学生的学籍、成绩考核、毕业论文、教育实习(专业实习)、学位、毕业成绩的审核,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师课务安排等系统工作,要求在工作中必须统筹兼顾,合理安排。
2.较强的原则性
教务管理工作涉及教学计划管理、学生学籍、成绩、实习、毕业等管理工作,这些工作原则性强,不能有半点虚假和差错。
3.灵活的协调性
教务管理工作在坚持原则的同时,还要有灵活的协调性,课务安排、计划调整、学生实习等具体工作要体现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不能教条的特点。
4.精密的准确性
教务管理现在都已进入电脑操作系统,在计划制定、成绩输入、工作量计算等工作中一定要做到准确无误,确保万无一失。
5.快捷的时效性
教务工作中许多工作时效性强,不允有半点拖拉现象存在,诸如学生成绩评定、录入、课务安排、通知等都具有较强的时效性,要求教务管理人员一定要有时间观念。
6.周到的服务性
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是管理与服务并重。在工作中更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性,为领导决策服务,为教师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
7.严密的计划性
教务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原则性决定了它严密的计划性,教学计划、课务安排、实习、考核等许多工作都要提前计划、合理安排。
8.时空的动态性
教务管理工作时空跨度大,教学文件一届学生要跟踪四年,每年都有毕业生,每年都有新生,这样的时空动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要求教务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动态管理。
三、教务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架构
高校教务管理人员担负着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教学课表,管理学生学籍,制定教学管理制度,负责学生考试管理的工作[3]。要完成上述工作任务,教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以下方面的条件:
1.职业操守
政治思想品德素质在教务管理工作中起着方向性作用。教务管理人员应系统地掌握国家有关的教育方针政策,掌握学校有关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教务管理人员应遵循的职业守则是:遵纪守法,保守秘密;实事求事,讲求时效;忠于职守,谦虚谨慎;团结协作,爱护财物;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服务热情,尊重他人;钻研业务,不断创新。
2.职业知识
教务管理人员要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知识,教育管理学知识,教育统计学知识。此外,还要掌握教务管理软件、数据库、网络及打印机、复印机等知识,以及教育教学法规、政策、学校的规章制度等。[4]
3.职业能力
教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良好的协调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5]
4.职业素养
教务管理人员既要有热心、诚心、更要有耐心和细心。必须把服务作为基本的职能,要充分意识到服务的重要性,树立自觉的服务意识。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必须做到行动统一,相互帮助,团结协作,服从大局,不计个人得失[6]。
四、教务管理人员的职业能力培训
教务管理人员要具备的职业操守、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一个硕士毕业生、本科毕业生也不完全具备这样的要求,这就需要对教务管理人员进行岗前和职中的培训。
1.岗前培训
对拟聘用的人员要进行系统的政治思想品德,国家的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教务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专业知识、现代化办公设备操作、维修等方面的培训。
2.职中的培训
对在职的教务管理人员同样要不断进行培训。岗前培训不可能解决工作中的所有问题,许多知识、问题要在工作中学习、探索、培训。由于教务管理工作同样不断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因此我们必须对在职的教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五、结语
高校教务管理在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等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并有日益增强的趋势。这就要求教务管理人员在招聘、选拔、任用、培养等方面要紧扣教务管理人员职业要求,选好人,用好人,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鹏.对独立学院教务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考[J].行政管理,2010,(9).
[2] 汪军.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10).
[3] 李谅.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J].教育科学,2010,(4上)
[4] 王丽芝,陈立明.构建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0,(2).
关键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关键能力;培养
1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构建
1.1通过职业岗位的标准来进行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对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是非常重要的,在对其进行构建过程中,需要对市场营销岗位的社会需求进行了解,并以这种需求为依据,对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进行设计,并通过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培养。在市场营销岗位专业能力中,专业能力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具体包括营销策划的能力、市场调查的能力、商务谈判的能力以及产品推销的能力等,这些能力都是作为一名专业的市场营销人员应具备的能力。而在进行设置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时,并存着一些同专业的交集问题,一些理论和营销知识出现重复,并且这种现象非常多,针对出现的这种问题,可以根据课程开设的顺序以及课程的主要性质来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使相关理论知识点的主次分清,从而使教学的重点内容得到有效的整合,使市场营销专业理论知识更加系统化,使课程教学更加科学化,使教学的活动更加有序化,从而使教学的质量以及效率得到提升。
1.2通过核心课程的建设使课程的体系科学化
在进行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以社会岗位的职业标准作为依据,对社会能力加以重视,并对其进行严格的训练,根据具体业务的需要来对专业课程进行优化,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设置。例如,可以根据企业中的广告营销以及创意制作等方面业务来加设“广告策划”的专业课程;可以根据企业的市场调查方面的业务来加设“市场调查与分析”的专业课程;可以根据企业的营销策划方面的业务来加设“营销策划”的专业课程。从而通过建设这些核心课程,来使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体系更加科学化。
2对课程建设模式进行建设
2.1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进行全面化培养
所谓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全面化培养主要是指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四个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得到全面化发展。市场营销专业学生除了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之外,还应该对市场营销专业技术进行掌握,并需要具备相应的策划能力、谈判能力、推销能力等,使这些能力能够充分的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之中。除此之外,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还应该具备较高的素质、良好的品行、创新的精神以及健全的体魄,这些都是实际岗位工作中需要具备的重要方面。
2.2对课程教学中的“学、研、用”进行有机结合
在进行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进行多加关注,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就需要在课程教学中,应将“学、研、用”三方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2.1在“学”的过程中,应彻底转变传统的人才培育模式
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因此传统的人才培育模式根本不适合目前的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性,以多元化的战略对高职市场营销的人才进行培养,并对学生多层次的发展进行密切关注,需要将市场营销的基础课程同主干课程齐头并进,丰富选修课程的知识内容,使学生在完成主修课程的同时,体验选修课程的乐趣,并对知识进行有效的拓展。
2.2.2在“研”的过程中,应为学生提供科研的机会
高职院校在毕业前应对市场营销的课题进行研讨,并设计本专业的毕业论文,所以应该保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同时,还应该提供科研的机会提升学生的科研的能力,对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行培养。
3对市场营销的课程教学的体系进行保障的具体措施
3.1转变教学思想,确立专业建设的目标
随着市场中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往守旧的教学思想观念也经落伍,并且专业建设的目标并不明确,因此要将教学的思想进行转变,并确立正确的专业建设目标。首先,高职院校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综合实践能力,使自己适应当今社会职业的需求;其次,高职院校学生应该对自身进行精准的定位,通过实践不断的完善自己,打造特色型人才。
3.2完善校园教学条件,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完善校园教学条件主要是对教学的软件及硬件的环境进行完善,使学生学习的基础设施得以完善,从而促进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加适应社会的职业需求。所以,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完善各项教学设施。
3.3对教学的主体进行全面跟踪,确保教学的科学合理
教学主体也就是市场营销的任课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因此,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水平都与教师息息相关,所以应该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全面跟踪,包括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的目标、教学的方式进行客观评价,使学生所接收到的知识具备相应的科学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成长。。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进行关键能力培养的过程中,绝不仅仅只是使学生掌握各项营销知识,而是需要对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整合,并结合学生自身特点,追求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使学生的能力面向多元化方向进行培养,从而使学生成为一个高素质、高能力的现代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付蕾.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9(3):88-89.
现根据弥办发(20__)86号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对照《__县20__年度效能监察责任书》进行全面、认真的自查自检,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对照目标责任,进行逐条自查,现归纳如下:
1、依法履职,按照管理事项及时制定措施,作出决定,本单位按照行政许可规定收取水资源费;对已建、在建、立项准备开工建设的各项水利工程严格按照管理规定开展工作,做到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正确高效地履行职责,完成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部署的各项目标任务;达到质量要求及取得预期效果。
2、依法公开与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密切相关的有关事项,做到办事公开。按季度进行政务公开,总结本单位上一季度完成的重点工作情况及下季度即将开展的重点工作进行公开,对已建、在建和即将开工建设的各项水利工程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
3、党政领导、一般干部职工做到了清正廉洁,无“吃、拿、卡、要”现象。
4、实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行政责任追究制。
5、领导带头做到了作风深入扎实、深入局属各单位、各乡镇供水地、病险水库,深入基层指导工作多于60天,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及资金扶持。
6、建立健全效能建设方面的制度,制定了内部管理制度,实行制度管理并取得良好效果。干部工作作风得到明显转变、闲聊的人少了,看书学习钻研业务的人多了。
7、涉及多个部门的管理工作运转协调、有序、规范。
8、机关工作人员自觉遵守单位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上班期间自觉挂牌上岗、实行ab角制,保持政令畅通。
二、对照考核评分标准,自评109分。
将加分情况和工作创新方面分别作如下说明:
(一)加分情况:在自评100分的基础上,加上限分10分,现作如下说明:
1、(1)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于20__年12月被确定为“全国100个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管理示范县”。加4分。(2)本单位荣获“全省20__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称号。加3分。
2、20__年“党建经济目标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考核为一等奖。加1分。
3、工作有一定创新,加2分。(1)及时把《云南省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工作手册》印发到局属各单位、各乡镇水务所、机关干部职工手中,做到机关干部职工人手一册,在“__县行政机关推行四项制度业务骨干培训会议”上得到口头表扬并向全县推行;(2)超前向局属各单位、各乡镇水务所推开效能监察工作。在没有接到县级通知的情况下,局效能监察办公室积极向各乡镇水务所、局属各单位提出推行“三项制度”,并将材料上报局效能监察办,此超前做法得到年中县“四项制度”落实情况抽查组表扬。
三、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面向全系统学习宣传“四项制度”的力度不够;在面向全系统推行“四项制度”的深度方面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方面还有待加强。
四、整改措施
1、进一步面向全系统抓好“四项制度”的宣传学习,对内抓学习,对外抓宣传。
一、工商所干部队伍现状
通过深入基层调研,我们了解到,总的来讲,基层广大干部精神风貌良好,工作热情较高,服务意识和履职能力不断增强,整体干部队伍素质有所提高,能够较出色地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另一方面,我们的干部队伍还是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是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基层确有一部分干部收费能力强,监管服务能力差,停征“两费”后,一时难以适应监管重心、执法方式的迅速转变,受思维惯性的影响,难以突破旧有的模式,监管的主动性、执行力未完全发挥出来。
二是岗责较模糊。出现新的大锅饭现象,基层岗位责任没有明确到个人头上,有些同志对待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效率不高,工作按部就班,被动应付的多,积极主动的少,虽然分局将新进人员不断充实到基层,但是各单位仍感到人手紧缺,不断向人教部门要人,归根结底是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三是激励约束机制有待完善。由于考核指标量化不够科学,不能客观、全面、真实的反映干部日常绩效成绩,有些单位出现人浮于事,忙闲不均的现象,导致了日常工作浮在面上,沉不下去,干部缺乏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
四是绩效考核结果的使用,没有与干部的成长进步,提拔任用、评优、评先挂钩,出现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二、 与监管要求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随着基层工商所综合监管职能向纵深处的发展,基层工商所的整体执法水平、监管效能等方面与新时期的要求尚有一定的距离,还存在一些较突出、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队伍素质亟待提高。监管到位需要人来完成,监管效能亦需要人来体现。低素质的执法队伍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复杂多变的客观形势的需要。目前,工商所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例如基层所对业务知识精通的多面手不足10%;会办案、能办案人员不足20%;对业务知识技能的学习被动,积极性不高。整体队伍素质、履行本职岗位的能力亟待提高。
2、监管范围相对狭小。近年来,工商所监督检查范围虽有所拓展,但仍停留在较浅的层次,出现监管上的盲点与空白,与实现工商所的综合监管职能的要求来说,则显得监管领域相对狭窄,实现高效能监管的深度不够,监管力度不足。
3、硬件设施不足。工商所落后的检测工具及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工商执法力度,局限了工商所监管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难以适应今后监管工作的需要。
4、执法力度不够。存在重专项整治,轻日常监管的现象,各类专项整治行动使基层所疲于应付,由于日常综合监管的不到位,导致专项整治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工商所对某些市场主体的动态变化及市场经营活动情况难以控制和掌握,增加了市场巡查工作的任务量和难度,制约了工商所监管效能的发挥。
二、思考与对策
总之,停征“两费”后,基层工商所要适应时展要求,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创新基层工商所监管执法制度和方式,及时整合人力资源,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努力构建市场监管执法长效监管机制,促进工商所实现高效能监管,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的水平。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履职能力。建立一支政治合格、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执法队伍,是提高监管执法效能的重要组织保证。停征“两费”后,工商所的第一要务就是学习。只有学好、学扎实相关知识,才能做好相关监管工作。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需形成激励机制,实行凡提必考的干部选拔机制,及拿出建立政策鼓励干部利用业余时间继续深造,将干部的个人职业规划与工商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干部的内在学习动力,通过激励政策促进工商干部努力提升执法水平和履职能力。促使干部队伍自觉解决好工学矛盾,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努力学习专业法律法规、业务知识技能,尤其是目前依法履行职责所依据的法律;学习英语、计算机知识、经济管理和行政管理知识,拓宽知识面,了解市场经济规律;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如政治敏锐、工作协调、语言表达、文字写作、微机应用等能力。另一方面,要多形式、多渠道的开展岗位培训工作,上级机关要有计划、有步骤的举办各种培训班与业务达标考试,促使干部巩固和更新知识结构,注重学习和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服务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2、强化绩效管理,明确岗位责任。建立新的工商所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管理机制。绩效考核的内容和方式都要向监管、执法、服务方面转变。工商所人员绩效考核应坚持与岗责细化标准相结合的原则,按照人事部门核定的编制数,进行人定岗、岗定责、责定标,科学的设定岗位,明确每个人的岗位职责。即结合全年工作总体目标,制定客观、明确的岗位职责量化标准,将岗位职责分解、细化、落实到个人,并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作为今后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以绩效促管理,解决基层岗责模糊不清的问题,将岗责落实到个人,既便于正确评价干部的工作实绩,又有利于工商所日常监管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强化绩效考核管理,得
出客观、公正的考核结果,与干部的个人成长进步、评优、评先、提拔任用相结合,有利于确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发队伍活力,优化人员结构,增强责任意识,真正达到盘活人力资源,提高工商行政效能的目的。
3、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基层工商所要提高监管效能,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打破思维惯性的束缚,创新监管方式,对监管对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科学、正确地认识市场,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明确监管服务的目的,从而理清工作思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有效的市场监管模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实现工商所职能到位。改革监管模式,工商所日常监管可尝试“经济片警”制度。即按照区域划分,实行两名执法人员为一组的“经济片警”,实行对辖区内各类市场主体及其生产经营行为进行全方位的动态巡查,全面开展综合监管服务工作。以此强化区域内的经济户口管理。落实区段责任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面到位、不留死角;才能及时掌握新情况、涉足新领域,切实维护好市场经济秩序,更好的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工商所全方位履行监管服务职能。
一、敲警钟――加深学生对解题习惯和细节会影响解题能力和复习效果的认识
播种一种信念,收获一种行动;播种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面对近年来高考文科考生比例上升,文科生考生的竞争愈加激烈和残酷的现实,因此让学生认清形势,增强忧患意识,最终回归到寻求学习必须突破的道路上来,然后让学生意识到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提升关键词的解读能力势在必行。“敲警钟”指的是,一方面我常用数据来说话,让学生感受往年高考分数一分一档的残酷性,让学生认识到多一分或少一分不仅仅只是一分之差,可能会是一种命运之差;另一方面我用事实来说话,我坚持做学生试卷的面批工作,指导学生找到失败的根源尤其是审题能力的不足,告诫学生如果审题工作做好了,会让他们进步很多很快。最终让学生从思想认识上感受到解题习惯和细节的重要性,并确定提升题目关键词的解读能力是地理高效复习的必由之路。
二、讲方法――掌握“细审快答”的做题方法
文综考试难度相当大,其主要表现在除了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外,还考查学生的包括解题能力,政史地三门学科间和学科内的时间安排能力,难易题型的应付策略等方面,因此多数学生普遍感觉时间不够用。但是,我在面批学生的试卷过程中发现:学生解题时对关键词解读的信息缺失,客观题解题思路狭窄,导致综合题观点重复或观点缺失,学生解题效率极低。在时间不变的客观条件下,唯一的突破办法就是转变学生的解题旧习,掌握“细审快答”的方法。“细审”可最有效地找全关键词,完整而正确地理解题意;“快答”可精简答案,用术语表达观点,避免重复或嗦,缩短解题后续环节所需的时间。
三、养习惯――提升对关键词解读的敏感度
其实,提升学生对关键词的解读能力,最关键也最困难的环节是对关键词具有较强的敏感度,说得通俗点就是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出关键词。我认为有以下方法。
(一)抓地理高考题特征――简洁和实用
高考作为“国考”,必然要求文综地理试题呈现的图文材料不能过多地占用学生的审题作答时间,因此高考地理题具有简洁和实用的特征。根据这个特征,题目材料文字越少或是图表越简单,每个字、词成为关键词的几率就越大,考生越要认真地判读。例如2010年福建卷文综地理第37题第(3)问:简述在N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将面临的限制性因素。很多考生忽视“N国”“推广”“高产水稻”等关键词的解读,只作答自然方面的限制性因素,从而导致丢分严重。
(二)抓地理学科特点,寻找关键词踪迹
地理学科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兼具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特征,任何地理事物都落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上,形成与之相关的规律、原理。因此,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时建议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
1.“3W”。即重点关注题目图文材料中涉及的时间(when)、地点(where)、事物(what包括自然现象、灾害和人类活动等)。例如2012年四川卷文综第39题第(1)问:分别归纳图中(图1)甲、乙两地形区种植业地域分布特点,并分析各自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原因。按照“3W”原则,找到地点即甲、乙两地,事物即种植业,这些都是正确解题不可缺少的关键词。
2.题目中的修饰语。题目中的修饰语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词,如果修饰语较多就会给学生解读关键词带来很大的困难。例如2012年山东泰安市二模文综第32题第(2)问:欧洲西部地区(图2)今年遭受雪灾,损失惨重,应对不及,试分析原因。题目要求分析原因,但是考生对分析什么的原因却把握不准,结果是有的分析雪灾,有的分析损失惨重,有的分析应对不及,却很少全面都分析的。针对这种修饰语较多的情况,我采取的对策是“多问法”,具体就是“为什么是西欧,为什么损失惨重,为什么应对不及”,这样就不怕有答案遗漏了。
3.题目中的提问动词。高考地理试题中的提问动
词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词,它们直接影响学生的答题思路和答案组织,最终决定着学生的得分。在众多的提问动词当中,最让学生不能适应的动词是“分析”,因为这类题目分值较大,能力水平一般的学生写出的答案往往错漏百出,而成绩好的学生写出的答案也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就是对提问动词“分析”理解不透或执行意识淡薄。“分析”既要分清观点又要解析,既要思路清晰又要逻辑严密,既要观点齐全又要紧扣材料,所以答题难度相当大。此外还有“评价”“说明”“比较”等多个常见的提问动词,备考中要对学生进行提问动词方面的系统训练,确保学生能熟练掌握应对的方法。
4.题目中的问题指向名词。
专家学者们对地理高考题进行研究后发现,题目中的问题指向名词大概可以归纳成“效益意义”“成因分析”“特征描述”“区位条件”“对策措施”等类型。问题指向名词决定了作答的方向,因此只有找到问题指向名词,找准关键词,才能正确答题。在备考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区分问题指向名词的类型,培养学生对问题指向名词的敏感度,同时帮助学生构建答题观点框架。例如,如果需要描述某地的地形特征,首先应找到问题指向名词即地形特征,接着帮助学生构建观点框架即地形(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地势变化及地表起伏)、地貌(有特殊地貌如岩溶地貌等的情况下才考虑作答)。
四、常反思――深入剖析并不断自我完善
关键词:高校;校园能源;管理网络平台;数据采集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会议向全世界传递了这样一个信号:以节能减排为特征的“低碳”经济将成为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我国能源相对匮乏,更需要合理利用,并将其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较快发展,其办学规模、校园面积及师生数量增长较快,能源消耗也大幅增加。高等院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抑制能源不合理增长,制定长远节能规划,通过技术手段使节能目标落到实处。
高校能源管理的现状
当前,高校为了降低能源消耗,制定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杜绝“跑冒滴漏”的措施,安装了大量节能器具,同时加大了节能的宣传力度。但对于能源的使用和管理还属于粗放型。所用的能耗计量终端大多还是传统的电子式或机械式计量表,由于其机械齿轮易于磨损,易造成数据误差,计量仪表体积大而笨重,自身也会产生较大功耗。计量器具大多只具备一级考核,没有二级及以下用能考核,这些是高校能源计量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很多高校为了满足新校区教学、科研、生活的需要,虽然增加了大量的节能设备,但对能源的计量考核仍停留在原有水平上。
随着高等学校招生、校园产业、科研开发的快速增长,高校能源管理部门的任务越来越重。由于缺少能源管理技术人员,在软环境管理上资金投入不足,无法实现全方位的能耗监控和计量,传统单一的计量收费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高校的发展。因此,一些高校在新校区建设和老校区改造中,逐步引入了建筑自动化管理系统来进行建筑能耗的管理,以建立适应其发展的能源管理网络平台。
高校能源管理网络平台的构建
校园能源管理网络平台的构建旨在通过校园网络实现校园能耗的管理和监控,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协调处理能耗用户、设施设备之间的关系,改善并优化能源环境。整个系统在技术上先进、简便、实用。系统平台主要由三个部分构建而成:对能源进行管理的系统平台软件,基于IP技术和电力载波技术的数据集中器或远程抄表技术,采用电力线载波智能化网络电表或射频卡水表等计量终端。
能源管理系统应用软件能源管理平台是基于现代电子与信息技术,应用远程网络传输系统对能源的使用进行监控,利用智能卡、电子采集器等技术对能源的使用进行有效控制的智能管理平台。平台的运行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在技术和设备上可以使用当前较为成熟的网络连接模式和电子设备,以保证整个系统平台的稳定、可靠,同时兼顾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原则。整个系统以开放式架构,执行相关的国际标准或工业标准,以保证各供应商产品的协同运行并考虑投资者的长远利益。系统软件可以做成以web-service为接口的多功能开放软件,能够用来管理、控制并配置水、电等能源表具与数据采集器。系统与目前的网络系统相兼容,还可以汇总和报告能源使用中的突发事件,允许远程配置能源表和数据集中器,调整计费率。允许系统远程控制表具的开关,适应大小不同规模的系统运行,维系从表具、数据采集器,到服务器乃至整个系统的运行。 系统软件还可以集成多个应用模块组合,包括数据采集与转换模块、数据分析与汇总模块、安全运行模块、紧急事务处理模块、数据库与能源应对策略模块等,系统平台以视窗界面呈现,实现有效的能源策略分析。在上述模块中,通过运行流程及时确认能源使用异常状况,提供修正措施,使能源利用效益最大化,避免造成整个能源网内的故障。
数据集中及远程抄表技术用电数据远程集中抄表利用电力线载波传递电表的数据,实现远程集中抄表和收费控制。电力线远程传输技术实现了智能设备的即插即用,数据集中器根据用户的设定来采集和储存来自电表的数据,数据集中器通过连接到TCP/IP的广域网络来实现远程通信,可以将控制命令和数据文件下载到相关设备中,并控制一个电表或一组电表。通过具有扩频载波通信技术的强抗干扰电力线,可以将校园用电设施设备的用电量远程集中。数据集中器除了可以采集数据外,还可以增加控制过程,如安全检测和远程控制能力,在系统运行中监测电表和线路的运行故障,以及任何人为改变相线连接的现象,有效防止故障和窃电现象的产生。同时,可进行远程控制线路的切换和中继调整,建立与能源管理平台软件的连接,通过软件驱动的方式,实现对不同能耗设施设备及各种子系统的数据集成,基于标准的Microsoft架构和成熟的网络服务(SQL Server等)以及通信协议(TCP/IP、HTTP、FTP等)与能源管理平台互联。能源数据可以利用校园网在不同的子系统或设施设备中采集而得,使用软件协议无缝链接,实现远程自动化采集。
数据采集终端高校的能耗设施设备以往所装置的终端表具大多是传统的计量器具,由于技术的更新换代,终端表具的技术含量也大幅提升,采用单项电力线载波的LED电能表和CPU射频卡表具等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终端的使用,延长了表具的寿命,而且故障率极低,实现远程抄表和收费控制,表具功耗也大为降低。以电表为例,具备电力线载波采集器的电表,可以轻松做到双向电力线通信,同时可以记录多个用电参数,包括供电质量、故障预警及异常报告等。
能源管理系统网络平台的主要特点和功能
主要特点系统平台具有集中统一的管理能力,具有多级集中统一的管理中心,并实施科学合理的管理。同时系统以安全为核心,具有开放性,能有机地与校园网络连接,融合成一个整体。随着学校的发展变化,系统必须能适合多种规模,具备较强的可扩展性,能随时适应对系统的扩容要求。系统还应具有兼容性和灵活性,能适应产品的升级换代。系统平台所选择的网络及终端器具应标准化、规范化,要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容错性以及较强的自检功能。
管理网络平台的功能实现校园能源管理网络平台,是通过对校园能源消耗数据的自动采集,进行集中统计和数据综合分析,来实现校园内能耗数据的共享、交换、检测、管理以及控制。随着能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利用校园网络实现能源使用的监测、控制及管理是完全可行的。该平台可以对能源使用设施和设备的能源使用情况进行监视,设置模拟屏,对各耗能单元进行全局监控。如整个系统或局部单元出现能耗异常,可立即显示异常部位并示警,便于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在运转中,网络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如下功能:数据采集功能、用能监控功能、账务管理功能、数据汇总和分析功能等。
结语
能源短缺仍将是今后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网络化能源管理平台的建立,符合我国能源发展的长远战略。该平台的建立可以全面提升能源管理的技术层次,提高管理人员和能源使用者的节能意识,高效率地降低能耗。这一平台的使用,可以有效节约能源,降低高校的运行成本,对社会低碳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永生.网络化能源服务平台NES[J].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2005,(2).
[2]Opto SNAP PAC系统在纽约州立大学能源管理项目中的应用[OL].(2009-09-13).gongkong.com/Common/Details.Aspx?c=1&m=1&l=1&Type=company&companyID=7-A014-AE7D2D3D9563&Id=7-A014-AE7D2D3D9563.
[3]吴弼人.平台科学评估,挖掘耗能大户节能潜力[J].华东科技,2009,(10).
[4]陈小雷,张自强,蔡婷.基于BEMS能源管理的楼宇全集成管理平台[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7,(6).
关键词 校园文化;高校图书馆;职能发挥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0)18-0017-02
College Library Functions in Constructing Harmony Campus Culture//Wan Shuye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y campus culture in all kinds of school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guide to vigorously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one of his guarantee of teaching quality, which played an active rol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other aspects of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braries played a vital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campus cultur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way to fulfill the functions of librar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y campus from different angles.
Key words campus culture; university library; functions of play
Author’s address Library of Longnan Teachers College, Chengxian, Gansu, China 742500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成为时展的迫切要求。高校更应走在时代的前列,迎合时展的需求,把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作为目前的主要目标。只有构建一个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的教学工作才会有大的起色和收到真正的实效,所承接的培养对象也才会从根本上全面提升素质。那么,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如何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中充分发挥它的职能,将是高校图书馆认真思考与积极探索的重要议题。
1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时代意义
对于一所高校而言,它肩负着国家与民族兴盛强大和文化传承的使命。我国著名教育家先生曾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那么,高校要完成培养优秀人才,教育强国的重任,首先要构建一个优良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有机统一,它能彰显师生员工的情感道德、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它往往直接反映在教学、科研、图书馆以及健全的规章制度、规范准则、校容校貌,以至具体到师生员工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等各个方面。足可见,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有助于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同时能够唤起学生高尚的、独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从而培养出能肩负起时代重任的有用于国家建设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总之,一所高校的校园文化气息,可以是这所高校的精神标志,更能体现出这所学校的文化品位和办学层次。
2 如何使图书馆职能最大化和最优化
高校图书馆与地方公共图书馆由于它们的服务对象等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别。高校图书馆与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有着紧密的联系和直接的成因关系,是高校集学术型和服务型于一体的双重机构,它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使一所高校的图书馆发挥其最大化、最优化的职能,直接关系到这所学校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劣,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言:“没有一流的图书馆,就办不成一流的大学。”
2.1 营造和谐温馨的读书育人环境,倡导健康快乐的读书风气
高校图书馆最基本的职能就是服务育人。教师的备课和教学,学生的课外学习和知识的巩固,科研课题的开展及学术交流的进行,很多情况下都是以图书馆作为空间场所和内在纽带展开的。学生是图书馆资源的利用者,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特长在学习中发现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实现高尚人格的升华,从而开拓思路,发现问题,深入研究,获得知识的创新。
高校图书馆在学校的文化建设以及文献信息储存方面,起着引领和核心作用。图书馆存储的文献信息,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积淀,如何用这些营养丰富的成果去武装教育培养对象,并使其充分体现出校园浓厚的文化气氛?图书馆首先在自身建设方面注重营造一个高雅、温馨、宽松、愉悦的读书环境,它将会对读者起到潜在的文雅的教育作用。例如,洁净的卫生环境、随处明确温馨的提示,馆员文明礼貌的举止用语以及使用便利的纸笔、提供的饮水设施等,使大学生从心灵深处对文化产生向往感和崇敬感。在读书引导方面应极力推荐那些经典文化、高雅文化和具有强烈时代变革的重要文献,大力提倡健康读书,读有益身心健康的书,快乐读书,从读书中寻得幸福与快乐。只有营造出这样的读书环境与氛围,高校的图书馆才会真正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彰显人文精神,才能引导大学生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人生价值观,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心理情感与人格,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
2.2 提高服务效率,使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一所高校的图书馆,在明确自己的职能,确定自己的品位,完善应有的硬件设施之后,就要在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方面不断地改进和提升,使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最大化和最优化,才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提供其不可替代的丰厚的精神能源。这里就存在一个如何提升服务这项软实力的根本性问题,也就是说如何让图书馆全体从业人员,从思想认识、专业素质到业务精熟等方面都能跟上发展的步伐和运行的需要。软实力是一个图书馆的潜质内因素,它是一项需要长期不断去改进和不断完善的重要工程。
提高软实力可从4个方面着手实施:首先要提高馆员的思想认识,端正馆员的服务态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使“馆、管、读”关系融洽,处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其次,加强岗位业务培训,提升全面素质,根据不同岗位的不同要求定出高效的服务指标,促进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努力,自我完善;再次,要拓宽视野,寻找途径,加强馆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学习,在人员宽松的条件下,可轮流派出馆员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和专业研讨会等,开阔馆员的眼界,提高其业务能力和业务素养,与此同时也提升本馆在行业内的影响力;最后,还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培养全体馆员勤学习、好钻研的学术精神,营造浓厚的学术气氛,只有全体馆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根本的提高,图书馆高效率的优质服务才有可能得到保障。
2.3 让读书成为大学生不可缺失的校园生活
在电脑完全普及的今天,网络游戏五花八门,庸俗文化近乎泛滥,甚至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充斥于一切电子阅览的终端,使很多青少年迷失了人生方向,混淆了价值观念,而能够静下来认真读书并读好书的人越来越少。这一现象已成为比较严峻的社会问题,也引起有关专家的担忧和一再的呼吁。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正是立足于改变这一现象为出发点。首先在培养青少年的学校这个大本营中实施人文重塑,扭转价值错位。因此,引导大学生去读书,如何培养大学生热爱读书、读好书,并让读书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重要构成,高校图书馆肩负着最直接的重大使命。
可以说,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其中的一个重要实质就是大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只有在大学生中普遍形成我爱读书的热潮和把读书作为他们校园生活的时尚,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才是落到实处,高校才能培育出具备高素养、高品质的一代代人才,社会的大风气才会有望得到根本扭转。
3 校园文化建设中,图书馆职能的补充与拓展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革,学校的培养目标、办学方向也跟随发展与变革而调整更新。那么,高校图书馆的职能在大方向、大原则稳定的前提下,也必须要顺应社会的需求,配合学校自身的发展,对馆藏结构和资源优化做出及时的补充和必要的拓展配置。
3.1 把握社会发展脉络与学校育人需求,及时补充文献信息资源
如何洞悉社会发展变革的潮流,如何领悟学校办学育人的整体方向,如何引领大学生进行知识储备,是一所高校图书馆应时刻关注和研究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该馆的领导、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学校相关的领导层的决策者,具备敏锐的思想与超前发展的意识,在获得第一手信息以及预测发展动向的实质和规模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建立健全网络行业资源共享设备与体系,时刻分析和关注国内外文献信息发展的最新领域和动态,高效准确及时地补充空缺的文献信息资源,保持图书馆作为学校教学与科研第一线最充实的“能量库”,使图书馆职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彰显出应有的活力与动能,从而为教书育人加力助阵,为弘扬民族文化推波助澜。
3.2 创新思路,拓展图书馆职能的多元性
高校图书馆所处环境与面对的读者群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特殊性,要使它在学校的教学中、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显著的作用,或使图书馆真正起到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功能,图书馆还应在保持已有的优良运行模式的前提下,大胆创新思路,广泛挖掘潜力,合理科学地拓展其职能空间,在服务模式、参与辅助教改、配合学校各项活动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等各种领域中,体现出多元性和灵动性。如在全校设立大学生读书会,开展读书感想座谈,择优刊发校报或图书馆自办的读书小刊物,定期举办“我爱读书”“读书与人生”等这类专题的读书感想演讲赛,并以经典书籍作为获奖者的奖品,鼓励和激发大学生的读书热情。在学校相关的教学改革中,可举行有针对性的大学生读书问卷调查,为教改提供相应的参阅数据。在应对如“非典”“甲流”以及地震等突发事件时,图书馆也应积极发挥其职能的特殊性,及时正确地推荐、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阅读了解,使学生在应对突发事件中能够保持沉着科学的健康心理,这对稳定学校在突发事件中的局面,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能起到很好的策应。
总之,高校图书馆自它诞生以来,服务职能是永远的主题,职能空间的拓展应该永远都存在一定的应变性、开发性和探索性,而对应拓展职能的原则是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最终要达到的目的,还是使图书馆在教学、育人和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其最大的潜能。
参考文献
[1]韩双梅.构建和谐图书馆,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4)
[2]杨扬.高校图书馆对校园文化之深远影响及建设途径[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
关键词:节能减排;高校;管理;组织结构;制度
1 问题的提出
节能减排是衡量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绿色校园、保障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手段。由于节能减排工作任务艰巨,高校为了把握节能减排工作的主动权,应科学部署节能减排管理工作并建立相关制度。
2 建立高校节能减排管理的组织结构
高等院校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管制机构其主要任务各个级别的高等院校相关机构组织成员之间的协作,一起完成高等院校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宗旨。高等院校的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是创建在已经具有的管制制度上,组成一个有级别的、不仅有常设组织还要有专家团队的管制构造。构造适当、拥有专业知识、高效干练的高等院校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管制组织,还承担着高等院校和地方政府机构、建筑单位等之间的协作,打理相互之间各个关于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创建、进行、以及建筑中在管制、措施方面遇到的问题以及冲突。根据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的长久性、措施行以及繁琐性特点,高等院校的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管制工作者一定要按照管制机构中最根本的程序开展进行;要具有很强的关于这方面的措施、经济管制层次的知识;要拥有很强的团队以及领导力;要有掌控全局、积极改革的魄力;还需要具备发散的思维、对付风险的能力;并且还要有做事谨慎勤恳、克己奉公的思想。拥有了这样高品质管制组织,高等院校才可以完成提升经济、社会、环境利益的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建设宗旨。
高校节能减排管理委员会主任:主管校长副主任:策划副主任:实施后勤服务总公司基建处党委团委专家顾问组宣传部:高校节能减排管理的组织结构财务处监察处审计处。
3 建立高校节能减排管理的相关制度
高等院校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管制是一项繁琐的项目,牵扯到的内容很多。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管制的早期牵扯到项目的可实施性、审批性、方法策划的招标投标、策划审核、和运用单位的联系、制定价格规范还有签署合同等。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管制过程中会牵扯到材料的实验报告以及建筑现场的合作等。管制后期牵扯到所建筑项目的完工、验收、结算、建筑品质安全以及资料建立档案等。所以,高等院校必须创建在标准的管制机制中才能够创建标准的管制机制,推动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作业的正常顺利进行,忙碌但是有秩序。高等院校大多基础建设处设置策划机构、造价机构、建筑管制机构以及办公室等机构。每个机构相互承担各自的任务,互相协调,共同配合。高等院校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监督监察部门都要参加到管制的很多步骤中,加强管制的民主性,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避免规章乱纪的事项形成。
3.1 建立高校节能减排预算制度
3.1.1 加大节能减排预算资金额度
高等院校在拟定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推测前,要全面清除校园内以及附近的状况,例如城市街道、供排水、电能供应等有关资料。要仔细探索节能减排计划、策划标准、策划方法,同时安排有关组织进行探讨,咨询他们的提议,避免项目竣工之后再开展改动带来的浪费情况。高等院校在做预算的过程中在节能减排环节要适当增加一些预算在内,从措施上以及物质上确保节能减排的顺利进行。如,增加住宿宿舍内节能工程的开展、校园节能设备、水电网的更新、废水以及固体垃圾处置体系等项目施工的预算支出,从物质上、措施上一起对能源的使用、污染物的排放进行掌控。要制定合理的预案算资金,要想到高等院校自身的经济实力,结合考虑预算内资本、预算外资本以及基金等。因为预算之外资本是以很多方式存在的,而且有牵扯到每个机构的好处。所以,在制定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的预算过程中,需要把预算外的资本也考虑在内,进而从根本上控制好节能减排所预算投入的资本。
3.1.2 提前节能减排预算编制时间
编制标准、实际的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排放的资金预算必须得有很长的时间。因为这个,高等院校必须提前进行预算,可以把其编制周期往前移动一年左右,也就是次年进行预算的时候就开始进行次年的节能的预算。就其资产的管理角度来说,将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预算的时间进行提前,不但能够使编制的时候全面的掌握其资产管理的分布的情况,对其资产进行需求度的分析,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增加其预算科学与标准。
3.1.3 实行节能减排限额预算
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排放在建设时要想达到高质量就必须做好建筑和结构的设计以及投资程度之上。最开始,将立项的预算进行施工的规模的控制。进行预算的时候必须顾及到有交流的空间基础,进行控制的建筑必须多次使用。这样做既经济又美观。接下来,根据标准预算。高等院校对其进行预算的时候,必须以每个单位的计划,以及计划所需的经费进行预算,其中包括:通信、水电、印刷等费用,根据标准划分给学校、相应部门与单位,剩余的做别用,将有限资金使用在科研与教学之中,做到杜绝浪费。
3.1.4 细化节能减排预算并实行绩效预算
财务机构在编写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的预算过程中,在方法以及内容上一定要周到全面,每一项开支都一定要详细的安排个每个组织抑或结构中,细致的进行划分项目,进而加强民主性以及限制性,防止专项资金乱用。并且,为了能够提升节能减排项目预算的科学性以及精确性,针对专门的项目安排预算可以进行零基础预算。除此之外,各个学院、各个机构一定要把申报的每一项相应的内容以及价值要进行全面的分析,财务机构按照学校整体前进需要以及财力情况对需要开展的工程进行评价去留。编写节能减排工程的开支时,把机构预算和其责任、宗旨综合在一起进行考虑,把其支付的成本和其成果结合在一起,以便能够反映出资金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把两者的管制综合起来,进而避免节能减排的闲置,进行充分利用。
3.1.5 把好预结算审核关
进行资金庞大的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排放的预算编制之前,需要对其进行验证,是否可行,在校方相关单位审批之后才可实行。经过研究表明,对于其利用率的估计必须基本相符,利用率不高的设备不能购入。对于市场的信息必须准确,第一时间对大型的有关设备以及相应的资料的发展情况做一个全面的了解,杜绝盲目对高科技、高性能设备的追求,这样不会造成浪费。同时必须全面的收集相同类型的仪器生产商的各种情况,了解其价格波动、质量、售后以及性能的情况进行比较,尽量减少决策判断错误的可能。高等院校认真做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排放方面的预算就能够合理分配资金、控制建设投入。不管哪个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都必须进行学习,对其工程建设实施的发展状况、质量以及变化进行了解,整个工程竣工后审核与结算工作的时候必须对收集其结算资料严肃对待,严格根据合同中的规定方法进行工程的结算,杜绝作假账,这样就能够保障其结算后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3.2 建立高校资源合理配置制度
3.2.1 加强高校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工作的协调
高等院校财务方面的管制和资产方面的管制是相互关联的。财务管制体现在价值方面,资产管制体系在实物方面,财务管制是资本进行管制的根本。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建设中的预算是价值管制中的关键,并且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资本的结算是会计结算中的关键。所以能够将对节能减排的管制当做价值管制中一个关键的构成部分。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中资产的预算是预算中重要的构成,其管制和财务预算管制相互联系,不可单独进行,一定要增强高等院校财务机构以及资产管制机构相互之间的工作和谐,一起把节能减排做好。
节能减排资产购置预算应以节能减排资产存量分析为依据,实现以存量制约增量,以增量激活存量为手段,实现节能减排资源合理配置。资产部门在对节能减排资产存量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和教学科研部门紧密配合,应结合学校办学的特点,对现有高校主要类别节能减排供需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各主要购置计划并提交财务部门,限制购置使用效率低的节能减排资产,杜绝购置闲置的节能减排资产,将“钱花在刀刃上”,促进节能减排资产管理良性循环,实现节能减排资源合理配置,为建设节能环保的校园提供物质的保障。
3.2.2 节能减排收费导向
节能减排收费导向是向资源使用者征收全部费用,通过建立“谁使用,谁负责,谁使用,谁付费”的经济责任与经济杠杆,使公共资源转变为有偿使用资源。目前,高校对学生宿舍普遍采用的收费方式是:定额住宿费加上超额水电费,即学校每年收取一定额度的住宿费,给予每个学生一定的水电费减免额度,超过额度再由学生支付。该收费方式基于免费额度的存在,学生存在“不用白不用,用了也白用”的思想,他们会最大限度地将宿舍免费水电尽力使用,其造成的不良影响是离开宿舍不关灯、电脑不用也开机、水龙头细水长流。
3.3 建立高校节能减排专项审计制度
通过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的相互配合,延伸和扩大高校节能减排审计监督的深度和范围,促进高校完善节能减排自我约束机制,自觉履行节约资源的职责。由高校节能减排管理委员会负责、聘请专家与内部审计部门配合对节能减排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专项审计,有助于高校节能降耗、节约投资。
3.3.1 节能减排的审计内容
高校审计部门应定期召集节能减排的相关负责人以及主要管理人员的工作会议,了解节能减排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逐项核实基本信息。分析能源费用及节能减排建设现状,分类计算出校园各类设施能源实耗值。高校审计部门可以随机抽检1/10的楼层以及重点耗能建筑,检测室内基本环境状况并记录。采用巡检方式,在整个审计阶段采取跟踪连续检测的方式。检查校园建筑的节能减排施工及管理状况,包括节能减排管理制度、节能减排管理文件、所采用的节能减排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另外,高校应健全能源计量、监测管理制度,配备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和仪表。
3.3.2 提交节能减排审计报告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在节能减排审计工作结束后,应提交内部审计报告,列出审计的目的和范围、高校节能减排建设情况、审计结果、确定的节能减排措施及相应的节能量和费用,提出高校节能减排潜力分析和建议,最后得出审计结论。
3.4 建立节能减排主题宣传制度
高校节能减排建设离不开校园每一位成员思想意识的提高。宣传教育也是节约型校园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节能减排主题宣传可包括:节水节电知识宣传、校园节能减排演讲比赛活动、新生入学素质教育活动、选拔高校节能减排学生志愿者及奖励节能科技小发明等。
参考文献
[1]田丽开,于向慧.黑龙江省高校节能减排风险管理及效益评价[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4).
[2]余春花.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主要途径[J].教育探索,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