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健康教育评价方法范文

健康教育评价方法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1:4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健康教育评价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健康教育评价方法

篇1

健康教育是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是以患者及家属为教育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地教育过程,使患者了解增进健康的知识,改变其不良行为或问题,使之有利于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我院自2009年实施健康教育专职护理以来,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实施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

88例中 男50例,女38例;年龄42~76岁,心梗病人20例,高血压30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心脏病病人38例,初次入心内科住院的是44例,复诊再入院44例,住院10~28天,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6例,高中22例,初中以下25例,文盲25例。

2实施方法

2.1预评估:收集有关心血管病患者的资料,如一般情况、文化程度、对心血管和糖尿病知识了解程度、患者感觉和期望、对防治效果的信心以及其他需求通过评估,判断患者的健康观、知识缺乏程度、学习能力、动力和学习方式选择,对疾病的适应能力,以及对诊治的满意度。

2.2教育的内容:

2.2.1病人入院后向病人做入院介绍。 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师护士情况、就诊手续、物品保管、查房和作息时间,以及入院后近期所需做的各项检查等。通过介绍和评估,取得病人信任,消除病人紧张心理,安心治疗。

2.2.2进行心血管病合并糖尿病的健康教育。 正确认识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病因、病理过程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同时注意教育时的语气和方式,避免“谈病色变”,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明白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诱因、糖尿病的其他并发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其他并发症,及自我监测方法,如:高血糖及低血糖、酮症酸中毒以及使用降糖治疗和改善心血管治疗的用药。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避免漏服或不规律服药的不良后果,强调血糖控制的重要性,结合心血管病出现的病症,做好防治。

2.2.3营养学的知识。讲解有效的合理控制饮食对两种疾病转归的影响,从而引起重视。指导患者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糖、易消化的饮食、量适宜,结构合理,注意卧床休息,保暖和饮食卫生。

2.2.4向病人和家属讲解按时服药及注射诺和灵的作用及治疗原则。 许多病人误认为长期应用易产生依赖,甚至拒绝应用。护士应做详细的解释工作。治疗用药可明显改善症状。耐心劝导病人,结合病情给予鼓励,增加病人的信任。

2.2.5向病人讲解预防感染的重要性。糖尿病易发生感染,会加重心脏负担,加重病情。指导预测感染的具体措施,如:限制陪探人员,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同时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和不良刺激,心衰卧床的病人要做好皮肤护理。

2.2.6出院指导。重点指导病人两种疾病是相互影响的,按时服药,不可随便减量或增量,同时讲解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先兆及对策,结合心血管病的身体情况,适量运动,增强体质。做好糖尿病的饮食、运动、药物、自我监测的指导,提高家庭、社会的认识。由于糖尿病人自己调节糖代谢的能力丧失,内外环境微小的改变,都会导致血糖波动,如:气候变化,情绪不稳等。为使病情控制在满意的水平。指导病人在家中掌握血糖监测和尿糖监测等一些方法,做为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的依据,并定期来院复诊。

3教育的方式

根据患者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特点综合考虑,尽量符合个体文化需要,可采用以下方式。(1) 文字卡或口头讲解相结合。 对于文化程度高的,可以适当活动的,可采用护士将健康教育内容写成卡片,随时指导患者学习、了解和熟悉,对重点加以解释,患者会自觉学习。(2)注意讲解语言。 对不识字的患者,护士将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方式讲解,利于患者理解和记忆。(3) 分阶段实施健康教育。对病程不同阶段,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

篇2

【关键词】 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康复;治疗;影响因素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以呼吸道传播为主要途径且与营养不良相关的慢性传染病,它需要长期规范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病情,然而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肺结核仍存在一定的新发病率,结核病患者的病情控制预后也不尽如人意,因此进行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1 进行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1 肺结核疾病知识普及差 作为一个结核大国,中国并没有对肺结核疾病知识做到全面宣传和普及。研究表明文化程度低的人群普遍不了解结核病相关知识;即使结核病患者对其也缺乏客观认识。正是认识的缺乏,使人们难以认识到预防肺结核的必要性。结核杆菌主要经空气传播,因此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均能传播结核杆菌,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通过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预防意识。

1.2 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差 由于肺结核患者慢性传染的特点,因此治疗服从“早期、足量、联合、全程、规范”原则。长期规律服药是治疗结核病的关键。然而由于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在症状缓解后私自停药或症状不改善擅自换药,病情恶化。

1.3 患者不良生活习惯 肺结核作为慢性消耗性疾病,它的发生发展与营养不良存在一定的关系。研究显示营养干预能明显缩短肺结核患者痰菌转阴天数和症状改善,因此指导患者合理安排饮食,有助于病情控制和恢复。此外,由于患者的病变在肺、支气管,主要症状在咳嗽,咳痰,而烟酒中的有害成分可刺激支气管黏膜,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加重症状和病情,因此监督患者戒烟戒酒。

1.4 心理状态消极 肺结核病程长、易复发的特点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患者易对治疗失去耐心和信心,不遵从医嘱,或者态度消极,导致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从而加重心理负担,形成恶性循环。2 健康教育的形式

2.1 群体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结合 肺结核患者的病情大同小异,在治疗原则上一致,因此对肺结核病人进行群体教育,一则使患者感到群体温暖,减轻孤独感、被排斥感;二则通过群体教育为患者之间沟通交流提供平台,使患者之间相互鼓励,促进恢复;患者的个体差异导致疾病表现个性化,因此在治疗护理上应该讲究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个体化教育,不仅使患者清楚认识到自身疾病,而且拉近医护患距离,为医患合作战胜病魔打下坚实基础。研究表明96.4%患者需要医务人员个别指导。

2.2 文字教育与图像教育相结合 传统健康教育多采用宣传册、板报等书面形式宣传健康教育知识,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但是对于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却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要对健康教育方式进行改革,在文字与口头宣教的基础上,采用视频图像的形式,使宣教内容直观化、具体化,使患者易于接受。比如PPT、宣传视频、或者医护患合作制作宣传视频,通过患者的亲身体验,加深印象与理解。

2.3 电话义诊与现场义诊相结合 肺结核病程的长期性决定患者大部分的治疗与康复治疗在院外,患者治疗依从性将直接决定疾病的康复和预后。因此定期的电话义诊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及时获得患者病情情况,而且对患者加强监督;在“3.24”“无烟日”等特殊日子,组织一支医疗小组,通过设立结合门诊、展览壁纸、疾病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对肺结核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传。3 健康教育的内容

3.1 疾病相关知识普及 肺结核属于以空气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传染病,因此肺结核患者要做到隔离措施,调查研究显示85.9%的肺结核患者需要给予消毒隔离措施。对于痰菌阳性的患者,要认识到自身痰液的传染性,要将痰吐于盛有消毒液的专用痰杯中。患者尽量少到人群聚集的地方,谈话时戴口罩等基本防护措施,避免将结核杆菌传染给健康人。此外正常人要认识到肺结核早期症状,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

3.2 生活习惯指导 饮食方面要营养,营养不良不利于病情恢复;此外牛奶会影响利福平的药效,含糖食品会影响异烟肼的吸收,因此在服用这两种药物的同时尽量不要同时服用牛奶、含糖食品;有报道称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食用海鱼和茄子会引起过敏反应。此外肺结核患者不建议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由于烟酒有害成分会刺激支气管黏膜,加重咳嗽咯痰症状,因此肺结核患者应该戒烟酒。

3.3 用药指导 肺结核患者治疗坚持“早期、联合、足量、规范、全程”五大原则,因此用药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疾病的发展转归。患者应正确掌握服药时间、用药剂量和药物使用禁忌以及了解药物不良反应。通过对药物副作用的了解,使患者理解身体不适症状的产生,保持客观清醒的认识,从而缓解不安情绪。并且要求患者及时向医生反映服药情况,以便医生处理和调整治疗方案。坚决不能自行停药或换药,防止人为因素造成耐药现象的发生。

3.4 心理干预 首先,护理人员要换位思考,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和患者的心理活动,设身处地,针对问题本质进行交流沟通,以消除或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反应。第二,即“认知-行为干预”通过使患者正确认识到疾病,了解自身病情和疾病的发展变化规律,才能使患者做好充分的长期准备,通过对药物的不良反应的认识,更易接受身体的不适,坚持治疗;第三“支持-表达干预”在良好互信的医患关系和疾病的客观认识的基础上,为患者搭建表达情感想法的平台,让患者表述出自己的焦虑、疑惑等复杂多变的情绪。医护和家属针对性进行心理干预,消除患者消极的心理状态。通过以上措施,为患者创造一个轻松明晰的治疗方案,使患者在治疗中保持自信、乐观的心态。4 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4.1 近期评价

4.1.1 患者满意度 通过交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患者极其家属的满意程度进行测评,吸收家属和患者满意的经验和不满的教训,为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健康教育计划奠定基础。

4.1.2 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知识小竞赛或者侧面询问患者的方式,及时了解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掌握良好的患者给予鼓励,对于掌握不好的知识,采取别样方式进行宣教,加深患者印象。同时在测评过程中要了解患者对知识的需求,根据患者的情况针对性丰富健康教育内容。

4.1.3 对待疾病的心态 患者的心态对疾病的发展预后起着关键作用,因此要分外重视患者心态的改变。合理的心理干预将有效改善患者不良的心理问题,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因此,要及时追踪患者心理状态,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篇3

【关键词】 青光眼市健康教育 复发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in prevention of recurrence of glaucoma.Methods 6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glaucoma surgery were given the health education on disease knowledge,intraocular pressure monitoring,diet,living,sports,etc.Results (1)5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intraocular pressure to achieve success criteria,the average intraocular pressure was(17.9±1.7)mm Hg,compared with health education before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

[Key words] glaucoma;health education;recurrence

青光眼是严重损害视功能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为0.21%~1.64%,是致盲的主要疾病之一,致盲人数占全体盲人的5.3~21%[1]。青光眼一旦确诊,多采用手术治疗,但术后复发率高。如何预防青光眼术后眼压再升高,降低青光眼复发率,提高青光眼患者的生命质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适当的健康教育可以帮助青光眼患者及时就诊,遵医用药,合理膳食,调节睡眠,控制情绪,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并减少并发症[2]。近年来,我科非常重视青光眼患者的健康教育,现就对2006年8月至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62例住院手术青光眼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所取得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8月至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手术青光眼患者62例, 男24例,女38例;年龄44~82岁,平均(50±28)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8例,中专、高中12例,初中26例,小学10例,文盲6例;病程8 h~5天;单眼46例,双眼16例;视力为手动~0.8,眼压≥2.7 kPa(21 mm Hg)。6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眼痛、眼胀、视物模糊。62例患者均接受过药物和显微手术治疗。全部患者之前均未接受过青光眼系统的健康教育。

1.2 健康教育的实施与方法

1.2.1 成立健康教育小组和评估患者情况 由主管医生、主管护士组成。健康教育小组根据患者及家属情况,制订教育计划和内容,明确教育目的。收集与患者相关的信息,了解患者的学习需要,通过评估,判断患者的健康观、学习能力及动力、方式和对疾病适应能力,为确定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提供依据。

1.2.2 确定教育内容和目标 根据上述评估资料和患者个体差异,确定教育内容和目标,包括:(1)青光眼疾病教育目的和意义,青光眼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及预后;(2)眼压及眼压监测;(3)常用的降眼压药物的应用、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禁用药物;(4)手术指导:讲解手术目的,术前准备事项及术中、术后注意事项;(5)制订自我护理计划,包括眼部护理、作息、饮食、运动计划,预防感染等知识。

1.2.3 教育形式和方法 根据患者情况和教育目标不同,我们采用不同形式的教育方法:(1)手术前集体授课一次,每次1 h左右,将患者在疾病知识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由教育小组的成员组织讲课、讨论、演示,如青光眼的定义、诱因、临床表现、预后、治疗方法、用药的注意事项、饮食知识,并辅以图片、黑板教育工具,对点眼水、涂眼膏、自我眼压监测、眼球按摩方法,采取实物示范、练习方法。(2)对文化水平较低、年龄偏大、学习有困难的患者,采取个体辅导,并把这些需要个体辅导的患者作为重点的教育对象。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以增强学习效果。(3)健康处方的发放,患者入院时,发放由科室编制的健康处方,让患者和家属了解青光眼的知识。(4)利用宣传黑板报,刊登青光眼有关知识,使患者从中获得青光眼的有关知识。

1.2.4 教育效果的评价 评价方法为答卷形式与操作演示相结合。评价内容有:(1)根据Kaplan-Meier评价健康教育后2年的疗效,以一般症状无变化或加重,眼压在25 mm Hg以上,视凹陷继续扩大作为复发标准[3]。(2)青光眼知识的测试:包括青光眼基本知识、青光眼治疗、自我监测眼压和自我护理知识等,评分分为4级:90分以上为优,70~89分为良,60~69分为中,60分以下为差。优+良=优良率。(3)自我护理能力测试:直接观察患者滴眼药水方法、眼球按摩方法、自我监测眼压方法(若出现头痛、眼胀、虹视、呕吐等高眼压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防反复多次的高眼压,对视神经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引起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健康教育前、健康教育后于相同的试题进行测试评分。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参数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数据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P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疗效比较 患者健康教育前平均眼压(32.7±3.4)mm Hg,62例患者通过健康教育门诊随访2年后,58例患者眼压达到成功标准,平均眼压(17.9±1.7)mm Hg,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健康教育前后患者青光眼知识测试评分结果比较 患者通过健康教育后掌握青光眼相关知识总评分优良率为83.9%,明显高于教育前25.8%的水平,教育前后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健康教育前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测试结果比较 患者通过健康教育后自我护理能力明显提高,与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健康教育前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测试结果注:与教育前比较,*P

3 讨论

虽然药物和显微手术在抗青光眼治疗中取得了很大进步,但青光眼滤过手术后2~3年内复发率仍高,有报道约为20%[4]。青光眼患者多为老年人,体质较弱,并且常伴有心理障碍,大多情绪不稳定,护理人员应该注意与患者沟通,了解具体原因,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解除焦虑,郁闷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增强治疗信心,耐心细致地做好护理。本研究中,62例患者通过术后健康教育,2年后58例患者眼压达到成功标准,平均眼压为(17.9±1.7)mm Hg,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青光眼是以眼压的变化、视力的减退和视野的改变为主要特征。现代治疗青光眼措施包括药物和手术治疗,控制眼压是治疗青光眼的关键,而眼压的波动常与情绪、睡眠、饮食等因素甚为密切,因此,我们通过评估患者的个体情况,针对患者的健康问题和治疗特点,制订最佳教育方案和目标,提供适合的教育方法,使患者了解青光眼的知识,认识青光眼的危害[5,6]。我们通过讲解、示范的方法,让患者实践自我监测眼压,眼球按摩、正确滴用眼药水,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利用自我护理配合治疗,合理调整作息时间和饮食,控制不良情绪,有效控制眼压。本结果显示:患者在实施健康教育后的知识评分比教育前有了较大的提高,优良率达83.9%,患者学会自我监测眼压、眼球按摩、正确使用降眼压药物和眼水的人数比教育前增多,这表明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青光眼的知识和自我护理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凤鸣.中华眼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83.

2 赵秀芳.对眼科住院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状况的调查.护理研究,2005,19(1):117-118.

3 丁体英.青光眼病人的健康教育.河南医药信息,2002,17(9):81-82.

4 葛坚.青光眼防治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中华眼科杂志,2007,38(6):321-322.

篇4

论文摘要:借鉴国外先进护理模式,研制适合我国医疗制度改革需要的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推行高质量、高效率工作方法,建立标准化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管理及评价体系、工作职责条文、记录表格等,并选择5家省、市级医院作为主要试点对象,对全国10个省、市、地区医院的3000名护理人员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93%省级医院和84%市级医院护士对研制的护理健康教育模式满意,80%地区级医院护士认为模式中的主要项目可以应用。结论:研制的护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在不同等级医院和社区应用推广。

近几年,护理健康教育在全国医院迅速发展和崛起,一些医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人力资源浪费、工作中盲目性等现象表现突出。有调查分析表明,造成上述原因除了护士缺乏相应知识外,更主要的是缺乏一套科学、系统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以保证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1]。为此,探讨护理健康教育模式,对该工作稳步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学科价值。近4a,我们借鉴国外护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结合中国护理现状,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工作程序和管理模式,经过临床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随机抽取全国10个省、市的3000名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其中主任护师36人,副主任护师141人,主管护师2045人,护师778人;95%以上为护士长,年龄25岁~62岁。选择3家省级医院和2家市级医院作为主要试验对象。

1.2方法

1.2.1设置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本架构主要包括建立标准化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组织管理体系、质量评价体系、护士工作职责条文及记录表格。

1.2.1.1建立4套标准化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①评估、目标、计划、实施和评价;②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2];③评估、计划、实施和评价。④评估、目标、方法、实施、评价。

1.2.1.2建立2种健康教育组织管理体系①三级管理体系,即院级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健康教育科和病房健康教育小组;②二级管理体系,即院级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病房健康教育小组。

1.2.1.3建立质量管理评价体系为二级管理,即护理部及病区。护理部每月进行质量评价,病区每周进行质量评价,评价内容主要为病人接受健康教育的程度和效果。

1.2.1.4建立护士健康教育工作职责条文包括健康教育能力、水平、责任心等方面。

1.2.1.5建立健康教育记录表格包括内科、外科和简易病人健康教育记录表。

1.2.2临床试验将研制护理健康教育模式在3家省级医院和2家市级医院试点应用。

1.2.3临床评价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主要在《护理健康教育》系统培训时进行,使用问卷和当堂提问2种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共设30个问题,20个问题是用问卷形式,要求被调查者在10min内完成;10个是用提问形式,穿插在授课过程中进行,以举手表决形式。

2种提问形式均采用单项选择。

调查表设计从4方面进行:①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文化水平、职称、所在医院性质、科室;②标准化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包括4种不同步骤、思维方法、可操作性和难点等;③规范化评价标准,包括规范化记录、标准化评价体系、评价分类及内容等;④组织管理体系,包括3级管理体系、2级管理体系、健康教育专业护士的设立。

1.3资料分析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5家试验医院经过2a多的运行,人力资源浪费现象得到改善,工作质量得以提高,病人的满意率上升5个百分点。

调查资料结果显示:93%省级医院和84%市级医院护士认为,研制的护理健康教育模式在临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80%地区级医院护士认为,研制的主要项目可以在临床应用和推广。其中97%护士认为有必要参加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培训;95%省、市、地区医院护士认为标准化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可以在不同等级医院、社区医疗中心和社区站应用和推广;90%护士认为有必要建立该评价标准体系;87%护士认为我国目前缺少规范化、科学化、易操作的护理健康教育管理标准体系;85%医院目前没有建立相应的健康教育组织管理体系。[

3讨论

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是为了适应我国医疗制度改革,深化整体护理,有效保证健康教育工作持续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

3.1研究和建立护理健康教育模式是适应医疗制度改革的需要医疗制度改革是一个全方位的改革,不仅涉及医院而且涉及社区医疗,它的发展模式必须符合高质量、有效率的原则。健康教育是当今各级医疗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但是医院护理工作中的主要内容,也将成为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为适应这种医疗制度,开展高质量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系统的工作模式,以保证健康教育工作能真正达到促进康复、降低发病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目的[3]。

3.2标准化、科学化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的价值标准化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科学的系统工作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重复性、低效性等弊病,促进护理工作从经验型管理逐步向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发展[4]。通过调查,95%省、市、地区医院护士认为标准化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可以在不同等级医院、社区医疗中心和社区站应用和推广,其中50%赞同用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标准化工作程序;39%赞同用评估、目标、计划、实施、评价的工作程序;8%建议用评估、目标、方法、实施、评价的工作程序;3%赞同用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的工作程序。在推行标准化工作程序中,开展整体护理病房时间较长的与开展整体护理时间短的或没有开展整体护理病房的护士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

3.3建立医院健康教育组织管理体系的作用医院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可以建立三级管理体系:①建立院级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检查等工作;②建立健康教育科,主要负责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以及健康教育工作的业务指导、教育资料的制作和发放、健康教育人员培训等工作;③建立病房健康教育小组,主要负责本科室的健康教育指导、实施、检查和贯彻上一级的健康教育工作任务。在试行的5家医院中,有3家采用三级管理体系,2家采用二级管理体系。调查资料表明:85%医院目前没有建立相应的健康教育组织管理体系,但有迫切需要建立的愿望。

3.4建立护理健康教育规范化、标准化评价标准体系为使健康教育工作能达到科学化管理水平,在建立组织管理体系的同时还要注重建立有科学依据的护理健康教育评价标准体系。根据近10a国外护理文献检索的情况:发达国家有相关评价标准体系,并指出建立健康教育评价标准体系对保障护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获取健康教育最佳效果,提高病人满意度具有较好的指导和管理作用[5]。评价标准的制定可以从评价的分类标准、测量标准、结果标准、标准化病人健康教育简易记录表、标准化护理健康教育质量管理评价表等来考虑,其具体内容可以从行为改变、健康状态、自我照顾技能、生理健康状态、精神健康状态、使用专业知识资源、健康态度和行为[6]等方面来考虑。调查资料表明,87%护士认为我国目前缺少规范化、科学化、易操作的护理健康教育管理标准体系,90%护士认为有必要建立该评价标准体系,以保证和监督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3.5加大护理健康教育人员的培训力度护理健康教育是我国护理改革的又一项工作内容,涉及的学科广泛,是一项集思维、判断、决策于一体的护理工作,它不同于一般的护理操作,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和运用。因此,各医院在开展健康教育或推行健康教育模式时,必须首先对实施者进行培训,组织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使她们弄清护理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的联系及区别,掌握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为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工作打好基础[7]。调查资料表明:95%护士认为有必要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培训。

标准化、科学化的工作模式是高效率、高质量开展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临床护理工作只有贯穿科学的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才能促使其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包家明,顾惠娟.对开展护理健康教育认识误区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6):448~450.

[2]RedmanBK.Theprocessofpatiented-ucation[M].St.Louis:CVMosbyCompany,1993.15~20.

[3]郭清.社区卫生服务理论与实践[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8~20.

[4]包家明,霍杰.护理健康教育临床问答[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3~132.

[5]TwinnS.Theevaluationoftheeffec-tivenessofhealtheducationinterven-tionsinclinicalpractice[J].AdvanceNursing,2001,34(2):230~237.

篇5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学业成就评价 评价标准 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81-01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始开展学校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工作,加之教育部门也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些有条件的大、中、小学校相继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利用课堂教育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即把心理健康教育引入了学校教育。为了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全面、系统、规范地实施,教育部门和学校管理者通过行政手段大力促使学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化。但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机制和手段并不完善,选用正确有效的方法来评价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检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方针的有效实施情况,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的反馈信息,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改进,激发和强化教师的工作动力。本文主要探讨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业成就评价,因为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是课程与教学评价中最核心的、最基本的活动。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业成就的概念界定

学生的学业成就,是课程与教学评价主要对象之一。学生的学业成就指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通过测量和评价衡量出来的学生个体所取得的学习结果就是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它强调这种结果是在学校教育的情境中获得的,是学生学习学校教育所提供的课程所取得的成就。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就是一个有目的的收集关于学生在达成课程标准的要求的过程中所知和能做的证据的过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业成就评价就是根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指标体系,系统的收集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业成就的信息,包括平时心理健康学业成就和最终心理健康学业成就,并对这些信息整理、统计、分析,以此来考察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教学效果对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所发挥的作用,为改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提供依据。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业成就评价标准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业成就评价的目的

评价目的制约着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必须符合评价目的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业成就评价的目的是:(1)完善课程设计。通过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业成就的评价,可以发现课程设计的优劣之处,为改进和完善课程设计提供依据。(2)改进实施环节。通过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业成就的评价,可以看到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欠缺和作用所在,为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提供依据。(3)促进教学实施效果。通过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业成就的评价,来了解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对学生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影响,为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提供改进课程的依据。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业成就评价的广度和深度

广度和深度必须分别符合学生的心理变化范围和年龄水平。广度包含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还有心理障碍、人际关系、生活适应问题等。深度包含不同年级学生心理状况的群体特征与个体特征。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业成就评价标准的具体明确性问题

了解自我,悦纳自我。接受他人,善与人处。正视现实,接受现实。乐于工作学习。能协调和控制情绪,心境良好。人格完整和谐。人格结构包括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动机、兴趣、人生观等,各方面能平衡发展。智力正常,智商在80以上。具有与同年龄多数人相符合的行为特征。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业成就评价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过程是教育学生知、情、意等心理过程和个性变化发展的过程,因此,评价时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避免进行结果性评价。评价方法的选取要综合考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业成就评价目的、广度和深度,评价标准的具体明确性问题。在过程性评价对象方面,要重视评价学生心理的自我成长和情绪控制,在过程性评价主体及方式方面,要综合考虑学生自己、同学、家长、老师的综合评价,在过程性评价结果的呈现和处理方面,都要有呈现,不能简单的相加,在过程性评价的手段方面,质化评价结合使用量化评价。

综上所述,本文在此提出六种方法:(1)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袋评价法,教师依据教育目标与计划,让学生持续一段时间主动收集、组织与省思学习成果的档案,以评定其努力、进步、成长情形等。依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育目标与计划,让学生持续一段时间主动收集、组织与省思自己近段时间的心理成长,或者心路历程,将其写在卡片上并制成档案袋,以评定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2)问卷调查法,一种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将要调查的内容,并且设计成问卷,让受调查对象来回答,借此收集研究所需材料的方法。(3)情境式评价法,通过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完成操作任务,来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的方法。(4)协商对话式评价法,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地通过协商对话的方式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业成就进行评价。(5)访谈评价法,一种质化研究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技巧性,可以比较深入地了解相关的信息,增强研究的说服力。(6)心理测验评价法,运用科学的心理测验量表,测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诊断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从而收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业成就评价信息的方法。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之前与之后的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测验对比,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课程教育前后的变化内容与程度,检验和评判学生心理能力发展情况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黄甫全,王嘉毅.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