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基层调研的意义范文

基层调研的意义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1:4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基层调研的意义,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基层调研的意义

篇1

关键词:基层医疗;价格改革;调研

根据省卫计委、省物价局、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基层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调研的通知》,我局组织专人对文件的内容进行了认真学习,并召开会议,对与调研内容相关的人员进行培训,对调研内容设置了相关的表格进行填列,汇总,分析,并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对医改前后的收支、职工福利、基药制度的实施、物价收费、以及推进契约式服务等进行了调研。

一、医改实施后单位收支变化及职工福利情况

二、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来的利弊

三、医疗服务价格的偏低,严重制约基层医疗机构的前行

当前基层医疗机构主要是常见病的诊治,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老百姓的健康意识明显增强,但乡镇卫生院以往开展的手术项目近几年来呈明显下滑趋势,所看病种也严重受到限制,业务工作量也明显大幅减少,最明显的体现在这两年来基层医疗机构呈业务收支倒挂现象。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前开展的项目有十一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如: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宣传,健康档案的建立等这些基本都是免费无偿服务,中医康复主要有针灸推拿理疗按摩等,这些项目开展过程中的收费均是按照国家统一的收费标准.,收费价格偏低.在这些项目的开展上要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样导致业务收支的不平衡现象。

四、推进基层契约式服务开展,基层医疗服务需新增的服务和延伸服务价格项目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快速上升,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人的健康需求。而契约式医疗服务作为一项新的服务模式,正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契约式医疗服务的推行,旨在与广大居民建立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个性化服务,引导更多的居民到乡镇或社区医疗保健机构就诊,促进分级诊疗、有序就医格局的形成,充分发挥现有医疗卫生资源最大服务效益,让每一位居民都能享有基本健康保障。为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养老、护理服务需求,大力开展以医疗护理康复为基本内容,拓展日托及机构养老健康服务内涵,根据居民不同需求,为社区、乡镇居民提供连续、综合、有效、个性化的医疗、养老、护理一体化的健康服务。这一系列契约式服务的开展,目前政府未能根据形势的需要,在宏观调控下分级分层地制订出政府指导价格,此价格的制订也应与医保政策相结合,做到真正做到让利给群众。

五、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价格政策的建议

(一)基层医疗机构是实施医疗卫生服务的最基层的主体,是距离群众最近,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可及、均等化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所付出的医疗卫生服务劳动有建议权,政府制定基药及医疗服务价格应充分调研广大基层医务工作人员的意见,相应的地域差异也应该在考虑范围之列。

(二)定期调整基本药物目录,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的原则,结合实际使用情况遴选基本药物目录,保持合理数量、优化品种结构,增补品种时,要充分考虑基层常见病、慢性病用药,适当考虑地区性群众用药习惯。

(三)确保基层医疗机构“一般诊疗费”实施到位。基层医疗单位设置一般诊疗费是国家医改的一项重要政策,是基层医疗机构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后健全补偿机制的一项重要措施,但由于但在与市、区医保部门结算时,不予认可,我区仅对新农合人员执行了“一般诊疗费”项目。因此,要进一步宣传增设一般诊疗费的目的、作用和意义等,特别要发挥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的主观能动作用,通过他们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让政策深入民心,消除负面误导。加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统一,建立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区域基本医保统筹政策,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新型医保制度。

(四)基层医疗机构能开展的收费价格明显偏低,比如说有些检验项目连试剂成本都不够,而有些收费项目价格虽然高,但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不了或虽能开展但数量少,试剂成本多收不回,医疗卫生服务中还有不少免费项目,如隔年的居民体检、老年人体检等,因此应适当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所能开展的诊疗项目的收费价格。新推进的契约式医疗服务收费依据的制定迫在眉睫,完善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对改善城乡居民的“看病贵”的问题有着极大的积极因素,大大促进基层医疗卫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2]吕馥蓉.完善医疗服务价格政府管制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3]卢艺.我国医疗服务价格监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3.

篇2

一、乳山市卫生人才队伍现状

乳山市现有医疗卫生单位24个,共核定事业编1934个,实有职工2715人,其中在编1681人,编外聘用1034人,空编253个。在调研中发现目前人才总体表现为,一是人力资源总量不足。近年来随着人们的医疗需求逐渐扩大,医疗服务业务量明显增长,业务量增加带来的人才需求也相应增加,并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市人民医院和中医院为例,市人民医院2011年医疗服务业务量(含门诊、住院人次)为39.5万人次,到2015年增长为54.2万人次,增长幅度为37.5%;中医院2011年医疗服务业务量为15.6万人次,到2015年增长为19.9万人次,增长幅度为28.4%。而近5年医护人员数净增幅仅为4.7%,远不能满足业务量增长的需要。二是招聘难,人员流失多,人才队伍不稳定。近5年来乳山市卫生类毕业生每年的实际录取人数均不及计划招聘数的75%。突出表现在乡镇卫生院招不到毕业生的尴尬,镇级卫生院近5年来,累计招收事业编人员仅16人,近两年来连续为零,甚至连合同工人员也招不足。近5年全系统累计招考新职工399人,其中事业编214人,合同工185人;减员328人,其中流出(含辞职)各类医疗专业技术人员123人,80%为中高级以上职称。自然减员205人(退休为主)。总计人员净增71人,其中事业编-82人,合同工153人。三是人员配备结构不合理,人才断层现象严重,尤其医学影像等专业。目前全市镇级卫生院放射科和B超室医生最多各2人,有部分单位放射科只有1名工作人员,连轮换值班人手都没有。普遍存在执业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工作压力大的问题。

二、现状分析

通过对调研情况集中分析,人才不足,招聘难、留人难的主要原因为:

1.人才引进区位优势不足。表现为一是地域限制。乳山市位于胶东半岛东南端,离大城市较远,做为县级市,人口较少,医院级别较低,地理位置等基础条件限制,不利于吸引高层次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来乳工作。加之毕业生就业观念改变,就业期望值过高,不愿意到基层单位锻炼。即使本地籍毕业生也极少回来就业,一定程度上造成招聘难。二是竞争条件限制。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出台强有力的人才政策来争夺各类高层次人才。乳山于2012年出台了《关于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的若干意见》,旨在吸纳国内外优秀人才来乳就业。但从卫生的目前情况看,这一人才政策似乎缺乏吸引力。市卫计局及下属2家二级医院多次面向全国,招聘引进中高级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但效果甚微。高端人才少,无法带动医院整体水平提高,医疗机构自身影响力不足缺乏聚积人才的吸引力。

2.分配激励机制不到位。随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和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改革的不断深入,就业渠道和择业方式也发生了深刻改变,从业人员不再像计划经济年代那样“从一而终”,而是可以根据收入分配情况更灵活地辞职、再就业。近5年来乳山卫生系统无外来调入人员,反之调离、辞职却达100多人,其中不少为工作不满3年的新就业人员,去年以来市人民医院引进的硕士研究生中,就有6人工作不到2年就辞职。当前医疗卫生行业普遍存在执业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工作压力大的问题,使得部分中高层次医务人员对工资待遇收入更加看重,利益驱使就很容易出现“跳槽”。对招聘的合同工人员来说,由于工资待遇相对较低,与在编人员差距较大而提出辞职,转从它业,或者部分地区事业编考试门槛放低而吸引他们去外地应考就业。究其原因,主要分配激励机制不到位,加之灵活的就业政策,加剧留人困难问题。

3.职称评聘晋升难。随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不断深入,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职务晋升和聘任与岗位设置紧密相联,在以往没有进行岗位设置前,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晋升与聘任,通常以符合条件为准,因此大部分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都可正常申报晋升职称。但自2011年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以来,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晋升和聘任变得日益困难,原来的评聘分开也不再执行,只是单纯地以岗位设置情况来定。卫生部门由于床位和人员编制等条件限制,基本上都已满岗聘任,在此情形下,只能等自然减员空出岗位才可晋升职称。依此政策 ,卫生单位目前在“消化”完现有已取得职称尚在待聘的人员外,基本5-10年内职工没有机会晋升职称。这样一来,晋升无望或原来取得职称的也得不到聘任,直接影响到他们工资待遇的提升,导致大量中高级职称人员择机调动,加剧人才队伍的不稳定性。

三、对策及建议

基于上述现状和问题分析,应当从三方面入手,进一步解决好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存在的招人难、留人难问题。

1.因地制宜做好人才招聘。建议当地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改革现行卫生事业编人才招考制度和办法,适当放低招考门槛,允许用人单位参与专业技能考核,充分尊重用人单位的自,对短缺专业人才的招考,应从实际需要出发确定报考条件,落实“用人单位选人,人事部门审查”的进人机制,确保具备优秀专业素质的人才能充实到基层的卫生人才队伍中。对合同工人员由医疗单位根据工作需求自行自主招聘。针对个别紧缺专业,加强与各大医学院校交流合作,采取订单式培养或定向培养的方式,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短缺人才。针对目前面临的村医断档问题,建议当地政府可通过选择农村中的高中毕业生,通过卫校培养的方式,经过实习考核后,承认其从医资质,让其服务基层农村。

2.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与成长保障机制。建议各级政府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支持力度。建立和畅通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对引进急需、紧缺的专业技术人员,采取不受编制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的限制,由用人单位根据需要自主聘任引进人才的专业技术职务。出台鼓励医学专业人员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优惠政策,比如对自愿到镇卫生院工作的毕业生,在其工资待遇、职称、进修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对长期在镇卫生院工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晋升和聘任中高级职称方面适当给予倾斜照顾;鼓励上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下级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并给予一定的报酬。对断层严重且招人困难的医技等专业,进行从业人员合并,设立集中的医学影像和检验中心。

3.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科学制定符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实际的收入分配方案,建立健全编内、编外用工人员收入水平的政策保障机制,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的补助力度,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绩效工资标准。同时在岗位设置、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管理使用等方面,对编制内外人员待遇统筹考虑,对责任心强、工作表现突出的编外合同工人员,可以考虑在教育培训、职称聘用等方面同编制内人员享受均等待遇,重点培养,给予奖励。

总之,只有解决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短缺问题,才能使基层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提升,老百姓才能享受到更加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篇3

关键词:EpiData软件;事业单位;绩效工资;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10008702

作者简介:贺盛亮(1986-),男,咸宁市咸安区马桥镇卫生院药师,研究方向为药品质量标准与医院药事管理。

0引言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 2010年9月咸宁市咸安区卫生局印发了《咸安区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试行)》的通知,这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最终惠及人民群众的政策。

为了及时了解国家绩效工资实施状况、掌握基层卫生工作者对此项政策的认可程度,2012年6月在本区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个乡镇卫生院进行了绩效工资水平的问卷调查,并用EpiData软件建立了调查数据库。

1EpiData软件

1.1EpiData软件介绍

它是一款免费的数据录入和数据管理软件,由丹麦学者Jens M,Lauritsen开发的应用软件。该软件具有操作简便、易学易用、可扩展性强大等优点,已然成为行业调研中的一款流行软件,可快速应用于调查问卷设计及数据录入。

1.2软件的操作界面

EpiData软件提供的操作界面友好、清晰,构建数据库的流程一目了然,只需按照流程操作即可,如图1所示。

1.3三种基本文件类型

QES文件:数据库结构文件,主要作用是决定数据库结构。

REC文件:数据存储文件,主要作用是生成数据库。

CHK文件:数据核查文件,主要作用是逻辑检查。

2国家实施绩效工资水平问卷调查表建立

2.1建立QES文件

首先运行EpiData 3.1,点击“文件”“生成调查表文件(QES文件)”,进入数据录入窗口,将电子版本调查表复制粘贴到该窗口,再进行必要的编排。点击“文件”“存盘”,进入另存为窗口进行命名并保存。

QES文件主要对调查表项目进行变量名定义、对变量类型进行设定,可设定数值型、字符型、日期型和特殊型,最终在预览状态下对数据库进行初步测试。

2.2建立REC文件

点击“文件”“打开EpiData文件”,选取文件调查表进行打开,点击“生成REC文件”,出现“根据QES文件生成REC文件”窗口,点击确定。提示“REC文件****”标识,点击确定即可。

生成的REC文件就是可直接录入调查表取值的窗口,录入人员根据调查项目逐渐进行录入并完成。

2.3建立CHK文件

点击“建立CHK文件”,打开建立好的调查表REC文件,就进入CHK文件编程的质控界面了。

在三种基本类型文件中CHK文件较为重要。CHK文件可对文本进行条件限制,可设定合法取值、是否跳转、是否必须录入和是否重复选项。如对问题N1中设定合法取值“1~4”,只能在这4个值范围内进行填写,若选填这4个值以外的数字都将出现错误提示,如图2所示。

2.4数据录入

点击“建立CHK文件”,打开建立好的调查表REC文件,进入数据录入界面。录入数据后光标会自动跳转到下一个字段,无键入数据,按回车键则以缺失值处理。在质控阶段,我们设定的是必须录入,所以调查表中每一调查项目都必须进行调查。在当前调查表所调查项目完成记录输入后,点击“下一条记录”,软件会提示“是否将记录存盘”,点击确定即可,

2.5数据处理和数据导出

EpiData软件的数据处理模块可进行常用的数据浏览、一致性检验和可靠性检验等,实用性比较强,尤其是进行大样本双录入核对检验时,可减少人为误差。

此款软件最大的不足之处是不能实现数据分析功能。为了克服这一缺陷,我们发现EpiData软件的导出功能扩展性很实用,可与多种主流统计软件实现转换对接,可以导出的主要模块有Excel、SPSS、SAS等,实现数据统计与分析。

3结语

此次共发放调查问卷 1023份,收回1017份,回收率为99.8%。我们将调查结果导入到Excel中经过相关函数统计,分析出职工侧重关心的一些问题。如:奖励性绩效比重够不够、单位在制定绩效工资方案时是否只征求了一部分职工意见等热点问题。

绩改政策实施是职工关心的切身利益,此次调查数据可作为调研资料供各主管机构深化及完善绩改政策时提供参考。这对绩改政策的稳定推进、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积极性、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乔华,刘录林,王婷,等. EpiData数据管理软件结合Excel软件用于医院处方点评工作的介绍[J].中国药房,2012(21).

[2]郭海涛,王班,刘勇,等. EpiData软件在部队基层就诊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0,9(5):74.

篇4

一、退查问题

近年来,笔者所在崂山院受理的移送审查案件中,相当一部分案件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且退查率呈不断攀升趋势。主要问题有:

一是不重视检察机关提出的提供法庭审判所需证据通知书。在侦查阶段,有的案件侦监科批准逮捕后即发出《提供法庭所需证据意见书》要求补充相关证据材料,但在捕后至移送审查前两个月时间,公安机关侦查人员并未按照要求补充证据,导致部分案件在移送时就质量不高,存在证据缺陷。审查期间,检察机关向公安机关发出书面材料,要求其在一定期限内提供相关证据材料,但许多案件在此期间侦查人员工作进度缓慢甚至未开展任何工作,审查期限届临时,案件只有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

二是退而不查,未做任何退查工作就重新移送审查。案件退查后,有的侦查人员以检察机关有自行侦查权或没有时间侦查为由消极对待退查,对退查的案件不按照补充侦查提纲侦查,有的甚至缺少责任心,存在应付心理,能拖则拖,有时把案件放满一个月后不补充任何证据材料就重新移送审查。

三是案件补查质量普遍达不到补查要求。有的案件一次退查后仍达不到要求,检察机关二次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2010年笔者所在院二次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 10 件 20人,占退查案件总数的37.04%;2011年二次退回补充侦查 25件 42 人,占退查案件总数的36.23 %;其中二次退回补充侦查的案件2011年比2010年增加了 15件 22人,增长率为150%。有的案件两次退查后需我院审查期限期延期后才补充完毕。如崂山院办理的王某某盗窃案(意见书认定的涉案数额70余万元),因意见书认定的王某某的大部分犯罪事实属零口供,需要补充其他证据材料,两次退查后仍未补充完全,后检察人员到监狱核实了同案犯才将案件。

二、体现自首、立功、累犯等法定量刑情节材料不完整的问题

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自首、立功情节、是否构成累犯等,应在侦查阶段一并查清,但许多案件的上述证据材料在移送审查时并不完整,主要表现在:

一是卷中报案人与实际报案人不符。有的案件不是嫌疑人报案而列嫌疑人为报案人,有的案件是嫌疑人或被害人两方均都报案,报案登记表中只列被害人为报案人,但未在破案经过、抓获经过中体现嫌疑人报案的情况,移送审查后公安机关侦查人员不愿配合出具真实的发破案经过。某些故意伤害类型案件错将被害人列为报案人。

二是到案经过表述不全面。目前对犯罪嫌疑人未经公安机关传唤直接到公安机关投案的到案过程及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的立功情节一般都能在到案经过中表述完整。但有些案件的发破案材料中将犯罪嫌疑人具有自首情节的到案过程直接表述为传唤到案,立功情节并未提及,经了解系因侦查人员对自首、立功等方面的法律规定理解不透彻、掌握不全面所致。

三是犯罪嫌疑人前科材料不完整。在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的前科劣迹情况,特别是对累犯、缓刑期内再犯认定的前科情况,有时侦查人员明知存在上述情况仍不予查证。有的案件在移送审查后,经多次催促仍未查清,最后只能通过退回补充侦查解决。如崂山院办理的王某、周某盗窃案,侦查卷宗显示二人均在侦查阶段的口供中供述有前科、劣迹,但公安机关并未做任何工作即将案件移送审查。

三、强制措施的适用、执行问题

移送审查的案件必须强制措施适当、执行得力,才能保证审查工作的开展。强制措施不当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强制措施到期或将要到期时公安机关才移送审查。有的案件移送我院审查时,并没有对犯罪嫌疑人采取适当的强制措施,或者强制措施临近到期才匆匆移送审查,达不到要求。如崂山院办理的潘某等七人变造国家机关证件案,移送审查前,三名犯罪嫌疑人的监视居住强制措施已到期。

二是强制措施执行中存在违法行为。部分刑事案件的拘留、逮捕在执行后,未在24小时内通知其家属和所在单位,亦未注明原因。如2011年崂山院向公安机关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13 份,因此种情形被纠正违法的案件有 6件,占46 %。

三是强制措施执行不力。部分刑事案件的强制措施未依法严格执行,导致执行不力,没有发挥强制措施的真正作用,不能保证诉讼。

四是适用强制措施不当。明知犯罪嫌疑人将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实刑),仍以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强制措施移送审查,在检察机关多次要求变更强制措施情况下,公安机关仍以强制措施得当为由不予以变更。

五是延长刑事拘留期限较随意。审查中我们发现,实践中几乎所有案件侦查机关都是在延长后、有的甚至延长至30日后才提请检察机关审查批准批捕。有些轻微刑事案件案件事实简单清楚,证据也很充分,仍然以案情复杂为由延长,不利于对此类案件的快速审理。

四、其他不规范问题

一是询问、讯问笔录不够真实客观。有的案件中相关笔录不能如实记录诉讼参与人的原话,不能客观反映诉讼参与人的自身状况,不符合刑事诉讼证据的合法性、客观性要求,没有证明力,有的视听资料制作不完整。

二是发破案经过等书面证明材料没有办案人员签字。自《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实施以来,因此类问题而联系侦查人员补充完善的案件一直不断,这种举手之劳即可完成的工作,有的侦查人员认为是检察机关在找麻烦,甚至不积极配合,牵扯了检察人员的办案精力和时间。

三是随案移送物品不及时、甚至丢失。公安机关向检察机关移送审查案件时,应将作为证据使用的实物随案移送。但在实践中,有的案件在移送审查时,未能同时将在侦查阶段扣押、调取的作为证据使用的物品随案移送,有的经过多次督促后才办理移送手续,有的涉案物品因侦查机关扣押、发还不细致或保管不善等原因而丢失,影响了对案件的处理。仅2011年,崂山院因此向公安机关发纠正非法通知书 4份,占全部纠正违法数的30%。

四是意见书不规范,甚至事实认定错误。有的存在文字性错误,侦查人员用校对章直接改动,有的事实认定错误。如崂山区院办理的崔某某贩卖案,意见书认定崔某某卖给郭某冰毒0.5克,但证据证实其与同案人出售的冰毒为0.8克,且出售的冰毒多为0.7克或0.8克,经了解系办案人笔误,却直接造成了公安机关认定犯罪事实的错误。

五是笔录材料制作不规范。有些案件在执行拘留时的提审笔录中,主要告知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义务,对主要犯罪事实没有详细的讯问,笔录也仅一两页,满足了刑事诉讼法要求的二十四小时之内进行讯问的规定,但为犯罪嫌疑人翻供提供了可乘之机。有的笔录讯问不深不透不全面,浮于表面,给当事人翻供、翻证留下缺口,导致证据没有证明力。

六是重口供、轻辩解。在侦查工作中,侦查人员应当全面听取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但是有的侦查人员对犯罪嫌疑人的辩解不调查取证,有的甚至未在讯问笔录中记录。案件移送审查后,经审查,犯罪嫌疑人的辩解有时足以影响对案件的定罪量刑,只能将案件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

篇5

村税费改革在减轻农民负担方面的成果是不容质疑的,然而,人们目前担心最多的还是农村税费改革对乡村财力的影响,特别是由此导致的乡镇财政的拮据,势必最终会影响农村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行,甚至基层政权的稳定,因此税费改革后农村基层组织运行和公益事业发展问题的研究成了当务之急。现就我乡的基本情况作一简单汇报。

一、乡、村、组基层组织的运行情况

(一)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情况

税费改革前(年),全乡辖个村个居委会,个村(居)民小组,全乡总人口人,其中农业人口人,每个村(居)支两委干部—人,其中村主要干部人,每村民小组组长人,计生指导员人,全乡村组干部人,乡行政人员人,其中离退休人,乡所属站所有财政所人,计生服务站人,国土站人,广播站人,文化站人,城建站人,动物防疫站人,林管站人,农技站人,司法所人,统计站人,民政办人,站所共人,教职工人,离退休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人。

税费改革后(××××年),全乡辖个村,个居委会,个村民小组,全乡总人口人,其中农业人口人,乡行政人员人,其中离退休人,站所人员人,教职工人,离退休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人,财政供养人口减少,主要是精减了临时人员和工作调动。

(二)乡、村、组收支情况

税费改革前(年)财政拨款万元(主要是乡镇干部(含村个主要干部)、民政优抚、基本建设和公益事业拨款),乡村统筹提留万元,其他收入万元,全年财政总收入万元,全年支出万元,其中乡村干部工资(含村个主干)万元,教育卫生万元,基本建设(学校建设、村部建设)万元,计生费万元,五保烈属优抚万元,乡村公用经费万元。

税费改革后(××××年),总收入万元,其中财政拨款(含转移支付)万元,农村税费附加万元,其他收入万元,总支出万元,其中乡镇干部工资(含村干部)万元,教育卫生万元,计生经费万元,五保烈属优抚万元,乡村公用经费万元,基本建设万元。

××××年财政拨款比年增长,主要是人员增多和税收超收返还因素,其他收入减少主要是取消乡统筹提留等因素所致。

(三)乡、村、组运转情况

税费改革前,乡、村、组维持正常运转,主要是财政拨款、乡村统筹提留、税收超收分成等,乡、村组维持正常运转主要机动财力来源于乡村统筹提留。

税费改革后,收入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税收超收分成、农业税附加及财政转移支付,财政供养人员工资进入财政工资统发中心,村组干部工资和公用经费主要来源于农业税附加,但农业税附加远远不能解决维持村组正常运转,我乡××××年农业税附加只有万元,加上转移支付万元,一起才万元,而维持村组正常运转至少要万元以上,差额部分只有靠乡财政负责解决,大大加重了乡财政负担。财政供养人员除工资由县财政统发外,公用经费只按编制数每人每年元列入预算,其余下乡补助、公务员津贴、误餐费等按政策可以享受的津补贴只能靠乡财政自筹解决,税费改革后,乡统筹村提留和各种政府性基金一律取消,乡镇不得向农民收取任何费用,取消农业税后,农业税附加随之取消,村级集体经济基本上属空白,乡镇自身正常运转尚且无着落,村组就更不用说,就××来说,除人员工资外,要保运转,资金缺口每年至少在万元以上。

面对这一窘境,乡镇下不得再向农民“伸手”,那只有企求上级,建议凡是乡镇干部按政策性可以享受的各项工资、津补贴列入县财政预算,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予以补足,并增列基层工作津贴和贫困地区津贴,使乡村组干部更安心致力于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中央可以向发达地区征收政府性调节基金,用于贫困落后地区弥补收入不足,缩小贫困地区和沿海地区收入过分悬殊的问题,安定民心,稳定基层。

(四)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如何定位

乡镇财政特别是像我们贫困地区的乡镇财政,事实上,几乎从来都不是一级完备的政权组织:一是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严重削弱乡政府的权能;二是自主性的乡镇财政制约了乡镇政府的实际“作为”;三是乡镇缺乏应有的人事权和行政执法权,通过这些体制性设计,使乡镇沦为县政府的附庸或事实上的派出机构。

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剥夺了乡镇政府的自主性,一方面是乡镇财政规范化,另一方面是乡镇财政面临严重的收支缺口和债务压力,在规范化财政约束下,乡镇政府为了缓解自身的财政压力,就只能仰赖国家财政的转移支付和上级财政的资金支持,从而加重了他对上级政府乃至国家的依赖性,为此,将乡镇财政建设成为一级自主性公共财政就迫在眉睫,使乡镇财政真正担负起本社区内公共品生产、服务的职能。

(五)税费改革后,乡镇站所如何维持运转

一是撤并;二是经费由主管部门负担,乡镇管人、管事,不管支出,减轻乡镇负担;三是改型,部分站所由事业转向自收自支。

(六)税费改革后乡镇村组负债情况及消赤减债措施

我乡××××年底止,乡负债万元,村级负债万元,所有负债基本上都是前几年学校建设、村部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形成。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形成的乡镇财政政策性缺口、收支结构及其预算管理的规范化的刚性约束,这些改革前留下的债务问题就没有消解希望,原本失衡的乡镇财政,背负如此沉重的重担,怎能支撑多久?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负债和村级建校负债,建议进一步澄清底子由中央转移支付和省、市、县财政逐年拨付消化,村级其他公益事业负债建议一是按谁受益谁负担消化,二是争取上级资金扶持逐步消化。

(七)县市政府应怎样维护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和推进公益事业发展。

农村税费改革的直接目的是减轻农民负担,这场改革的矛头似乎主要对准乡镇政府,实际情形往往也象是乡镇在政策外添列了不少农民负担的名目,由此造成的干群冲突也集中在乡镇一级,日益恶化的农民负担问题和逐渐升级的乡村干部冲突,不但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而且还危及农村基层政权的合法性和国家的统治权威。乡镇政府成为众矢之的,不但农民对他愤懑,“国家”也不信任。固然,外地有些乡镇政府在农民负担问题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如果进一步从财税体制、县乡政权结构关系等制度层面进行分析,实际情形并非如此,乡镇政府也有不得已的苦衷,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首先,不平等的二元化财政结构,国家不但包揽了城市的所有公共品和准公共品生产,甚至还将城市居民的个人福利(如住房、养老、失业等)囊括其内,但是,对农村的公共品生产却较少投资,即便属于全国性的公共品,也由农民负担,事实上,在农村税费改革之前,乡镇制度外财政在乡村公共品建设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像学校建设、村组公路建设、水利实施建设,甚至直接参与到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去(如调整农业生业结构等),具有鲜明的建设性特征。

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经费主要包括村组干部工资和必须的办公费,在乡镇尚自身难保的情况下,这些缺口该怎么办?以我乡为例,××××年,村四个主要干部由县财政每人每月拨款元,其他村支委成员和村民小组组长没有享受财政拨款,仅仅补贴村级支出乡镇就要负担万元左右,水利建设、校舍维修、村组公路等农村公益事业除上级扶贫、以工代赈资金解决一部分外,其余缺口也是乡镇来承担,作为一个农业大乡,收入无着,支出不能少,负担相当繁重,苦不堪言。

建议适当提高村干部工资,并纳入县财政预算,彻底解决村干部“苦干三十天,挣来两包烟”、村组干部无人愿意干无人肯干的被动局面,对农村基层公益事业建设也采取国家补助为主,村民集资为辅的措施。

二、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情况

(一)乡、村组公益事业建设情况

税费改革前(年),我乡农村公益事业投入情况:财政拨款万元(教师工资),社会统筹万元(主要用于学校建设)。

税费改革后(××××年)农村公益事业心入是财政拨款万元,仅仅是教育、卫生的人头经费。

(二)税费改革后乡镇村组公益事业建设和运作问题

乡村组公益事业中学校基础设施、水利工程、道路建设需国家财政重点支持,应根据实际情况由国家财政负担,对于小城镇建设、人畜饮水工程可以采取谁受益谁适当投资的方式解决。

篇6

一、目的和意义

让广大干部走出机关、走进基层、走入群众,倾听基层和群众的呼声,掌握基层、群众的情况,拉近与基层、群众的关系,切实帮组基层、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摸清民情,了解民意,为开展好“万名干部下基层”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打好基础,提供依据。

二、全员大调研的主体

全体机关干部、乡级单位干部、村主要干部。

三、全员机关大调研的时间

7月13日至8月15日

四、调研内容

围绕“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科学发展”为主题,就以下内容进行调研:1、群众生活存在的困难是什么;2、群众最关心的是什么;3、群众的需求是什么;4、群众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建议和意见;5、群众身边有那些不稳定的因素需要得到解决,6、群众对自觉抵制非法营运车辆船只的认识有多高;7、群众对、门徒会的危害认识有多深;8、农民增收途径;9、对惠农政策的认识和意见;10、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11、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有那些。

五、全员大调研的实施方法

1、责任到人,全体干部划分到村(社区),深入各村(社区),社(居民小组),户。

2、各位干部到了责任区后组织召开调研座谈会,宣传调研活动的开展目的、意义,并进行现场调研,征集问题。

3、逐社、逐户走访,与群众面对面谈话,谈心交流。

篇7

人民银行职能的调整以后,新的“三定”方案,在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和支行一级分设了专门的调查统计部门,标志着调研工作已成为基层央行的一项日常性基础工作。“调研立行”更是明确了调研工作在基层央行的重要地位。尽管各级领导对调研工作越来越重视,但是,目前基层央行调研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突出表现为调研成果的深度广度不够,调研工作的环境不佳,调研与其他工作相比缺乏刚性制约等几个方面。

一、当前调研工作面临的难点

1、调研选题困难。20__年,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出台了《山西省人民银行重点研究课题暂行管理办法》,把调查研究的严肃性,规范性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对金融调研工作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对基层行来说,由于立足面不同,视野不同,掌握的素材不同,基层行选题局限性很大。一个调研课题如果对上级决策没有任何参考意义,如果对实际工作没有任何指导意义,那么,这个调研课题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也不可能取得任何成果,因此,解决调研工作选题的问题成为基层好搞好调研工作的关键。

2、信息采集困难。监管职能分设后,由于各方面原因基层央行在金融机构中的硬约束有所弱化。按照新《人民银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有权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报送必要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其他财务会计、统计报表和资料。”但是,对于调查研究来说,更需要的是经济金融运行中的活情况,而不是现成的报表,需要金融机构积极主动配合。在现实调研中,由于对于报送随即性调查表的行为没有制约的相关细则,对于基层央行临时需要掌握的资料是否包括在内也没能明确。因而金融机构延迟提供、提供失真度较大的数据信息或者干脆不提供的情况时有发生。

到企业调研的难度更大。人民银行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贷款,所提供的信息也以宏观为主,缺乏直接的指导价值,所以好多企业把人民银行调研看作是对企业的负担。掌握企业生产情况、行业发展情况的领导或经销人员,根本见不到,常常推托人不在,或找一个办公室人员泛泛而谈。有的企业甚至看看报表都难以做到,要董事长签字;还有的干脆拒不接待。

3、质量提高困难。现在的调研工作,特别看重对宏观政策的反馈和建议,要求对较大区域的经济金融现象进行深入调查和掌握。一般来讲,上级研究部门、刊物承办部门,看到“我区”、“我县”字样往往觉得宏观性不足,没有代表性,所以很难认定成果。同时,由于基层央行整体学历偏低,缺乏既精通金融实务又掌握数理统计方法,既钻研金融理论又熟悉计算机操作的复合型人才,人员素质、分析手段也制约了调研工作的质量,使基层央行的调研深度和广度难以进一步拓展。

4、经费列支困难。目前,除了总行布置的企业景气调查、物价调查、储蓄问卷调查、银行家问卷调查等少数专项调研明文规定列支的经费外,基层央行自己组织的调研活动调研费用难以落实。一般来讲,除了上级行来人调研外,本单位人员在本地调查,用车费、接待费基本没有着落,调查人员往往要骑车跑单位,且由于单人独马,缺乏调查氛围,很难了解全方位资料。很多时候,调研人员只好坐在办公室电话联系。有的单位,甚至连电话也做了限制,超过一定限额要个人自负。经费短缺,外出困难,限制了调查形式的多样性和样本选择的全面性,从而影响了调研工作的质量。

5、硬件配置困难。调查研究是基层央行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在具体工作中,由于基层行更需要顾及硬性约束的工作,所以在人员设备待遇配置方面要远远低于其他部门。从人员配备来说,保卫,发行,会计、国库等部门需要双人双岗,需要监督制约机制,这样无形中挤压了调研人员。目前,县级机构配备人员基本为2-3人,要承担统计系统,信贷登记系统两大系统的工作,基本没有专职调研人员。从计算机配备来说,因为调研没有硬性程序,所以配备的机器基本是能打字就行,数据分析软件基本上不能安装。从个人收入来说,好多部门有特岗补贴,调研部门是少有的几个没有补贴的部门。

二、搞好调研工作的几点建议

1、确立调研工作的法律地位

调研工作是国家制定货币政策的重要支持系统,需要得到有关政府部门、各金融机构,各经济实体和居民的支持,是国务院赋予央行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能,应该从法律的地位把这项工作职能确定下来,实行依法调查。这不仅可以提高基层央行实施调研活动的权威性,实现权责相称,而且还是提高调研真实性、准确性的前提。

2、建立监测与信息支持系统

一是确立调查点,建立样本群体,实行有偿服务。要在各家金融机构、典型企业、投资人和消费者之中建立一个相对固定的信息反馈网络,每次重大政策规定出台后都应定期在上述固定群体中进行调查,征询评价意见。二是建立宏观金融统计信息系统。包括:综合统计(金融市场资金流量统计、资本市场统计、企业景气统计、汇率统计等);银行统计(银行信贷、现金、累放累收等统计)、国际收支统计、专题统计(企业贷款统计、利息统计、有价证券统计、对外交易统计等),检测宏观资金整体流量与流向,及时发现苗头性的问题。三是建立金融信息原始数据库。完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指标体系,加强数据录入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涵盖辖区信贷、证券、保险等重要变量的经济金融信息数据库。四是实现与各金融机构内联网的对接,拓宽信息搜集渠道;配备必要的互联网接口,及时下载、收集全国性资料,以现代网络为平台,在中央银行、金融机构、地方党政部门间实现信息的共享。要给调研人员必要的信息扩张权,对地方政府的发展

规划、经济指导、统计报告类文件要有传阅机会,对地方政府组织的经济形势分析活动要提供参会或列席资格。

3、建立调研工作指导与反馈系统

上级行要充分利用央行办公自动化网络平台,建立定期调研工作重点制度,及时指导基层行开展有针对性的调研活动;要整合调研资源,从基层行抽调骨干参加全国性、全省性调研活动,锻炼队伍,适时指导;要在各级行之间建立定期的调研成果点评通报制度,拓宽视野,借鉴经验,促进调研工作的效率。各单位要成立由行领导牵头,调统部门、办公室联办的课题领导小组,结合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和上级行安排重点,统一组织、规划、考核调研内容,开展“大调研”活动。

4、建立调研工作培训机制

要建立与调研工作相适应的业务培训机制。上级行要构建统一的、常规性、开放式的培训平台,广泛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通过网络培训和电视录像、讲座等形式,定期进行经济金融最新理论、科学统计分析方法以及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目标等前瞻性的培训。基层行要不断拓宽培训渠道,加大培训的力度,通过鼓励进修、外派培训、外聘培训、岗位轮换等形式,提高理论层次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要为调研部门征订必要的金融报刊,如《中国人民银行公告》、《中国金融》、《金融研究》、《金融参考》、《金融时报》、《经济日报》、《山西金融》等,扩大知识面,掌握最新金融动态。

篇8

一、活动意义

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活动,是江苏适应新阶段新任务新要求,对机关作风建设的深化和拓展,既是转变机关作风,推进工作落实的好办法,又是机关干部净化心灵、提升境界的好途径,也是锤炼干部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品质的好载体。在处以上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三解三促”活动是今年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服务中心和建设队伍的重要任务。机关各处室支部和广大党员一定要积极响应省委的号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局党组的部署,认真组织实施,积极主动地抓好“三解三促”活动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目标任务

在局机关处以上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以下基层驻点调研为主要内容的“三解三促”活动,目的就是要着力强化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狠抓落实的责任意识和工作作风。为此,一是要结合加强党性锤炼,增强群众观念,切实做到“身到、情到、心到”,在与基层群众朝夕相处中体察民情民意、融洽干群关系、增进群众感情,要热情接待群众来访,积极化解社会矛盾,为党的十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二是要结合省委组织部、宣传部《关于在全省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立足两个率先新起点,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专题读书调研活动》的要求,联系安全生产重点难点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决推进安全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推动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的落实。三是要结合机关作风建设的要求和群众评议中提出的意见建议,深入基层监管一线,认真抓好整改,积极开展为基层服务活动。

三、实施步骤

1、成立组织,搞好宣传发动。局党组成立机关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局机关作风建设领导小组于2月9日专门召开会议进行了研究部署,各处室支部要认真组织学习王向明局长在局机关作风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积极组织好“三解三促”活动。

2、结合实际,制定活动方案。各处室支部要紧密结合安全监管监察工作职能、年度重点和基层实际情况,联系确定驻点调研的对象、方法和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使方案计划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尤其要坚持深入到问题比较多、矛盾比较突出、工作比较薄弱的基层一线,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坚持求真务实,力戒形式主义。

3、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是活动开展的重要环节。领导小组研究确定,由每位局领导带领分管的处室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组成10个综合调研组,每组确定1个调研主题(或附1-2个专题)开展驻点调研。一是调研时间。按照省委省级机关工委的要求,省局机关处以上领导干部在全年累计下基层时间不少于2个月的基础上,今年四月下旬至六月上旬集中5-7天时间驻点调研开展“三解三促”活动。二是调研地点与范围。每个调研组可结合国家总局与省局确定的工作联系点,选择到一个县(市、区)的所辖乡镇、社区、安监站(所)、企业等开展驻点调研活动,不得随意扩大调研区域。要轻车简从,不给基层添更多麻烦,并按实际交纳食宿费用。三是调研内容与方式。采取调查分析、座谈交流、走访慰问、接待来访等方式,认真听取基层企业干部群众的建议和诉求;重点了解基层社区、安监站(所)、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力所能及地帮助基层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走访慰问部分老党员、老模范、老安监或贫困户。

篇9

调研是连接基层的“直通车”

古语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现实生活中,有些党员干部不重调研、不下基层、不晓民情,以致与困难群众说不上话,与青年学生说不进话,与老同志说不通话。我们唯有扑下身子,加强调研,多接“地气”,多沾“泥味”,才能感知群众的所思所盼,体味百姓的酸甜苦辣,真正实现政顺民意、策应民情、干群同心。

调研是成就事业的“助推器”

实际工作中,每项决策作出之前,都应先行调研,审慎分析,防范失误;每项政策贯彻之中,都应摸底调研,因地制宜,狠抓落实;每项政策“落地”之后,都应跟踪调研,不断调适,提升效果。

调研是提升素质的“快捷键”

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基层是最好的课堂。调研工作中,只要我们放下“架子”,深入一线,甘当“学生”,主动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就会从群众的鲜活思想中汲取营养,从百姓的无穷智慧中收获启迪,从基层的生动实践中提炼经验,从而在解难释疑中开阔眼界思路,在学习研究中提升自身素质。

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把调查研究当作一份责任、一门功课、一种常态,在工作中一以贯之,常抓不懈。

注重选题的准确性

目标不明就像盲人摸象,选题不准就会劳而无功。我们要根据自身的工作职责、能力水平等因素,精心选择事关发展大局、牵涉民生福祉等方面的课题开展调查研究,探寻客观规律,指导工作实践。

体现方法的多样性

调研座谈、专题研讨、走访调查、蹲点取样、典型剖析、实地考察、统计分析等,都是传统的、行之有效的调研方法,应进一步坚持与完善。数字技术、网络平台也是收集信息、汇聚民意、整理资料的有效渠道,对于提高调研效率、实现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应灵活运用并大胆实践。

坚持内容的全面性

在《关于农村调查》一文中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十样事物,我调查了九样,只有一样没有调查,有没有发言权?我认为如果你调查的九样都是一些次要的东西,把主要的东西都丢掉了,那么,仍旧是没有发言权。”调研过程中,要多方收集情况,详尽占有材料,做到既懂宏观,又识微观;既知先进,又晓后进;既通理论,又摸实情;既明当前,又谋长远。在全面掌握素材的前提下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揭示规律、把握本质。

篇10

关键词:求真务实 常走常新 新闻创新 有效传播 全媒体

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一周年之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召开了“走转改”活动研讨会,思考“走转改”的价值和意义,交流收获与感动,梳理好的思路、好的做法、好的经验,倾听专家、领导的期望与建议,对准确把握“走转改”活动方向,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活动常态化,迎接学习贯彻十以及未来改革发展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走转改”的核心是坚持群众路线、群众观点。作为国家电台,一年来,中央电台将“走转改”活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新时期广泛深系群众的全员重大实践活动进行部署落实,树立群众路线的价值取向和行动标准,以把握正确导向、提升队伍能力素质为着眼点,以专栏为抓手,以活动为平台,促进走基层栏目常态化、走基层活动制度化,促进转作风,改文风。

一、中央电台“走转改”活动实践

1.整体规划,确立目标重点,系统实施

2011年8月9日,为推动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五部门召开视频会议,对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部署。中央电台积极响应,迅速制订了总体计划和具体实施办法,提出“走转改”五个阶段重点目标:一是能诞生一批“眼睛向下”群众喜闻乐听的优秀栏目;二是能推出一系列有影响力的走基层品牌调研采访活动;三是能采写一批有吸引力、感染力的优秀新闻作品;四是能涌现出一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新闻带头人及优秀记者;五是能联系一批热爱广播的群众听评员。

在此基础上,今年又提出探索长效机制,进一步深化的领域与方向:将“走转改”和新闻宣传、队伍建设相结合,将培训教育与采访报道相结合,将全台重点工程与频率特色项目相结合,将领导干部示范与采编播人员创优相结合,进行系统设计,扎实推进,使全台“走转改”体现在日常宣传心系群众,重大宣传做出影响,固定栏目、系列活动办成品牌。根据全台总体部署,各频率结合自身特点,制订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细化责任,落实到人,要求员工不仅要做到人到基层,更要心入一线。

2.突出特色,以专栏为抓手,以活动为平台

全台各频率、各中心均开办了面向基层、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专栏、专题,给来自基层的新闻及调研采访活动搭平台,建出口;同时加强活动的“系统化、系列化”策划,不断推出“接地气”“有底气”“聚人气”的特色报道。中国之声、经济之声推出的《基层中国》《难忘的中国之声——中国人》《难忘的中国之声——2012百姓故事》《基层观察》《满意不满意》《如此行规》等专栏已成为媒体走基层、听民意、说民生的平台,并向品牌栏目发展,其基层联系点已拓展至全国各地及社会各领域。继去年与贵州省委宣传部联合成功组织了《情牵大乌蒙》走基层大型采访报道活动后,今年结合重大主题,围绕社会发展与民生热点,精心策划推出了《新春走基层》《温暖回家路》《我说我的幸福》《倾听贵州》《倾听安徽》《倾听海西》《倾听新疆》《中国湿地报告》《百家电台走基层》《国企一线报告》《激荡高原,贵州新转折》《走转改浙江行》《可可西里日记》《满意不满意》《温州金融改革调查》《送音乐到基层》《这里是我家》《大陆有我家》《我的原乡生活》《穿越世纪的“生命线”》《民族记忆》《走基层看》等一系列走基层采访报道活动。这些活动内涵丰富,选题多元,关注民生,紧跟时代,特色鲜明,社会影响力大,上下反响良好,较好地实现了中央电台各频率、各媒体以品牌活动、特色活动来提升新闻质量和社会影响力及队伍能力素养的目标。

3.求真务实,从领导做起,发挥示范作用

去年9月,中央电台专门制订了台领导走基层活动方案,规定台领导按照各自分工,以频率单位为主体组成若干走基层小分队,自主确定对象地区,自主策划报道选题,推出深度报道;要求每个台领导深入基层调研,注重价值引领,带头采写报告,履行把关责任。今年又进一步完善了各级领导下基层制度,坚持领导带头,典型带动,全面覆盖,全员参与。每个部门都要建立联系点和走基层制度,根据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调研或采访报道活动,并注意及时总结经验。截止到目前,中央电台在全国31个省区市建立了200多个基层联系点,有1000多人次深入各地调研学习采访报道,每个台领导平均每个季度至少有一次下基层调研或者带队采访报道。

4.着眼长效,探索机制建设,推动“走转改”常走常新

“走转改”是新闻工作的一项长期工程、系统工程,如何使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组织管理、教育培训、考核激励、动力保障等机制建设是关键。各频率、各部门结合业务建设,在“走转改”中不断探索,创造条件,在培训、考核、评价、评优等方面向基层一线倾斜。在此基础上,今年中央电台将探索建立全台重大宣传、主题宣传策划机制、多媒体联动机制及节目考评奖励机制,不断推动“走转改”贯穿在整个业务实践中,成为价值理念和工作机制,常走常新。

二、“走转改”活动的价值和意义

回顾近一年的“走转改”实践,我们看到,这项活动已经走出了一片新天地,正从新闻界进入整个社会管理系统中,有力地推动了各级党委政府及全社会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使我们的价值理念、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节目形态、队伍面貌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和显著进步。

1.“走转改”让我们准确把握大局方向,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实事求是地回应时代关切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管理方式创新的重要战略转型期。虽然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但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新事物、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涌现,复杂利益格局形成,社会意识日趋多元,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国内外舆论互联、互通、互动日益明显,舆论引导与新闻传播的困难很大,任务也更加艰巨。实践表明,“走转改”决不是政治性、应景式的活动举措,而是媒体适应中国社会发展需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时代路径。“走转改”使新闻媒体更加深刻地把握时代,认识国情,并通过大量深入实际、深入基层的报道,让世人从更加多维的角度认识、理解当今真实的中国,使我们切实从尊重和遵循新闻传播规律,从新闻的本源、记者的本质、职业的使命等内在价值认同的高度自觉地践行媒体责任。

2.“走转改”使我们很好地坚持了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传播理念,促进了新闻创新和有效传播

面对复杂多变的舆论环境,主流媒体如何全面展示中国社会发展全局及多领域、多侧面、多层次及不同的利益诉求及观点,如何直面问题,有效地回应社会关切,构建社会共识,既是我们的使命,又是一大难题。“走转改”让我们回到实践中,扎根在群众的土壤里,关注民生,报道普通群众,从而发现了更多的鲜活线索,发掘了民生现象的背后,探寻了问题的解决之策。中央电台各频率反映民生民情民意的声音多了,有深度、真切感人的报道多了,收到了极好的宣传效果。如,34集民生成就系列报道《我说我的幸福》,以百姓最具个性的语言和最真切朴素的体会,描绘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获得广泛好评,部长刘云山专门作出批示充分肯定。

3.“走转改”提升了队伍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培养和锻炼了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年轻人

“走转改”既出鲜活报道,又出优秀人才,给我们带来了“四多”:一是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情的了解多了;二是研究、回应发展问题、农村问题、基层问题的报道多了;三是采编播人员对基层干部群众的感情深了,自觉走基层、联系群众的多了;四是台网一体、内合外联、上下互动的工作多了,有效地推动了中央电台媒体转型。尤其是通过系列化、规模化的调研采访活动,一批年轻人得到成长,积累了报道经验、提升了职业精神,改善了群众工作基本功的不足。“走转改”成为中央电台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有效路径。

4.“走转改”活动带来了全媒体发展新阶段的新探索、新思考

今天的中国,在舆论格局多元化的道路上必然会快速前进,主流媒体遭遇的挑战也会越来越多,我们自身还有许多不适应与不足。下一步,如何继续发扬“走转改”精神,以“走转改”的方式,做好十宣传及改革发展创新工作,都需要我们拿出新思路、新举措。期望这次“走转改”研讨会能推动中央电台各部门开展总结交流,通过内外、上下的多层面研讨,把更多的个人收获转化为全台的共同智慧、共同经验,进而形成我们共同的职业精神、价值追求,为迎接、学习、贯彻十,建设一流的全媒体集团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篇11

(一)选题准确。这次资政会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选题,充分体现了政协工作中心意识、大局意识。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已有一段时日,十镇百村试点工作也开展了两个多月,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实践中也有一些不尽完善的地方。通过组织政协委员到基层调研,有助于我们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更好地推进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

(二)调研比较充分。虽然我没有听各位常委的大会发言,但认真我阅读了所有的调研报告,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大家围绕新农村建设,深入基层、走访群众,采取多种方式,广泛收集大量生动的第一手资料,调研结束后,认真梳理,既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实际情况,又提出比较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这对于我们进一步认清形势,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成效比较明显。22篇调研报告份量重,含金量高,有现象、有建议,突出重点,切中要害,充分体现了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可贵品质,也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客观依据。总结这次的调研报告,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全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句话,20个字,“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民主等各个方面,22篇调研报告都有涉及,并体现了由点及面、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的特点。由点及面:这次的调研报告分成多个专题,这些专题较全面地反映了当前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状。由近及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涵非常丰富,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艰难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现在做的只是第一个阶段。大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报告中充分体现了由近及远的内容,不仅仅反映了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规划设计、村容村貌整治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涉及到文化、医疗、教育等社会发展方面比较长远的内容。由表及里: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终要靠广大农民群众。农民是新农村的建设的主体。有多篇报告提及农民的素质问题,并对如何提高农民素质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二是深刻。调研报告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分析比较透彻,尤其是对存在问题的剖析比较深刻,提出的建议切实可行。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些好的意见和建议,市直有关部门将要认真吸纳,并将根据轻重缓急,分步实施。三是有效。调研报告没有停留在表面上,对解决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可以说是既号脉诊断,又开方抓药。

总之,这次调研的成果对××的新农村建设将起到较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我代表市委对各位同志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市委、市政府将会充分吸纳这次资政会的调研成果,进一步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

二、大力推进全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我市有一个很好的基础,那就是农村综合改革。年初,国务院提出了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综合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如果没有进行农村综合改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很难见成效。我市农村综合改革起步早,基础较好,可以说,是抢占了制高点。

下面一些数据,有助于大家全面了解农村综合改革,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我市的农村综合改革先是一个县试点,然后向三县一区推行。农村综合改革有以下几个环节:(1)调胖规模。全市乡镇总数由原来的101个调到70个,乡镇规模增大,平均人口上升到6.12万人,国土面积124.80平方公里。(2)调瘦机构。乡镇内设机构由原来的10多个改为三大块: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业办公室,领导职数核定为9人之内,人员编制只减不增,党政领导实现了交叉任职。(3)深化改革。乡镇职能重新认定,公益事业进一步加强,是政府管理的回归政府,该推向市场的推向市场。事业单位实现了全员聘用,工资与技术和绩效相挂钩。通过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全市乡镇事业单位编制数由原来的4991名精简为3237名,减幅达28%;机构总数由原来的634个精简为336个,减幅达47%。庐江县乡镇事业机构数由原来的140个减少到84个,减少了40%,编制数由1149名减少到818名,减幅达28.8%;无为县由原来的237个减少到98个,减少了58.6%,编制数由1338名减少到867名,减幅达35.2%。(4)扩大村级规模。全市村级总数由1755个减少到1007个(包括城镇社区),减少了43%;平均人口由2597人增加到4526人,增加了74.28%。并村带来的效果主要表现在:(1)村干部素质能力更高更强了,一大批年富力强、学历较高的村干部脱颖而出,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头雁。(2)小村并大村,激活了基层的动力,增强了基层的活力。并大村后的农村转移支付基本上可以保证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并有一定节余,这就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下一步,农村综合改革还要进一步深化,主要是在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上下功夫。

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包括以下内容:(1)为民服务全程机制。每个乡镇设立一厅一室两个窗口,即一个服务大厅、一个室、一个办理窗口、一个窗口,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全权服务。(2)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机制。村务管理做到指标化、制度化、正常化,并建立健全新的考核机制。(3)以钱养事服务农民机制。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改革,真正确立以钱养事、利民便民的服务制度。(4)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新机制。这个机制是4个机制中最关键、最基础的,也是最难办的,它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市的211个专业合作组织很多是松散型的,大多组织化程度不高,功能也不够完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政府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鼓励和推进。当前211个组织中还有87个没注册。我们的目标是到2010年翻一番,达到400个完善的组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是农村综合改革。农村综合改革我们已经先行了一步,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这为我市新农村建设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标志着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并以此来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篇12

**区委组织部以作风建设为龙头,有效结合活动载体,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一是抓学习强素质。结合领导干部读书活动,组建机关干部读书会,要求机关全体干部认真阅读推荐的15本书目,并作出读书笔记。同时在部机关内部开设“专题讲座”,由机关干部在每个月的机关学习时,就本人所读的某一方面内容,为全体同志开设一堂专题讲座。

二是抓调研强能力。明确机关干部要始终关注并积极参与主题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了解活动开展的意义和做法,增强组织大型活动的感性认识。针对部分干部从校门到机关门的现状,确定一名具有基层工作经验的领导结对帮扶,开展调研和下基层了解实际工作。结合“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每年确定几个具有前瞻性、问题性的调研课题,按照课题组成调研小组,由组长带队,集中利用一段业余时间,到街道(镇)、社区(村、企业)开展调查,形成有深度、有价值的调研文章,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三是抓服务促实效。结合作风建设,进一步完善部务公开、部风监督员等制度,促进组工干部提高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能力。开展部领导与基层干部谈心谈话活动,以部长约谈、入村入居入户走访等办法,了解基层广大党员干部所思、所想、所虑,以便确定具体的服务思路。同时,有侧重地选择下属的镇(街道)、村(社区)作为工作联系点,搭建与基层直接沟通的“桥梁”,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如帮助慈城妙山村解决菜场建造等实际问题,受到了村民的好评。

四是抓自律树形象。每年一次召开部内干部家属座谈会,要求干部家属协助做好防腐反腐工作,保证每位干部在各种考验前不掉队、不变质。在部内建立起分级谈心谈话、特殊情况家访、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有效发挥“干部考察责任制”等约束和保障作用。大力倡导“公道正派”之风,认真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严格遵守组织工作纪律,一旦发现有违反组织纪律的现象,立即从严处理。通过召开组织生活会、重温入党宣誓、参加党员志愿服务、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等,坚定组工干部的理想信念,努力塑造政治坚定、思想高尚、作风扎实、严守纪律、淡泊名利的组工干部团队形象。

篇13

省委书记彭清华来宜调研重要指示和讲话精神,为宜宾建立全省经济副中心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全体宜宾人应该牢牢把握三江新区建设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要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全面压实决战责任。

作为乡镇一级,要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 屏障壁垒,更需要全力做好村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优化便民服务阵地,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农村等各项工作,扎根基层,打好基础。

作为基层工作者的一份子,更应该了解这次清华书记来宜调研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其中含义,找准自己为宜宾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贡献力量的着力点和发力点。

篇14

一、参加对象

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班子及党员领导干部,各参加学习实践活动单位的党员领导干部。

二、调研时间

调研活动总体安排原则上从4月下旬开始,到5月上旬结束。调研的具体时间、地点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安排确定。

三、调研主要内容

调研活动要紧扣“科学发展谋跨越,奋力赶超求崛起”这一主题,重点*工业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城乡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民生工程、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三农”服务体系建设、平安创建、党的建设等方面,结合党员领导干部各自分工和单位职能特点,精选调研课题,开展调研活动。县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紧紧围绕“学赶沿江、争先进位、崛起皖北”的宏伟目标,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任务确定重点调研课题。各参学单位也要结合职能特点,重点围绕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水平、突出发展成效、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等方面开展调研。

四、调研方式方法

县委常委班子、县政府班子分别确定3-5个调研课题;县人大、县政协班子分别确定2-3个调研课题;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县长助理每人结合工作分工,牵头负责一个调研课题;各参加学习实践活动单位领导班子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也要结合实际,分别确定1-2个调研课题,开展调研活动。

调研活动可采取以下方法:

(一)通过深入到基层单位、乡镇、村及企业,实地观摩、询问、座谈交流、专题研讨,掌握基本情况,了解群众所想、所思、所忧、所盼。

(二)通过召开座谈会、恳谈会、沟通会、设立意见箱、电子信箱和开辟网上互动专栏等方式,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扩大群众对调研活动、调研内容的知情范围,面对面倾听民声、掌握民情、了解民意,尤其要注意倾听群众对“科学发展谋跨越,奋力赶超求崛起”的意见和建议。

(三)通过选择不同层面、不同群体发放问卷调查表、征求意见表,接待来访,带案下访,了解实际情况,通过走访慰问困难党员、群众,帮扶困难群众,着力解决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调查问卷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征求意见由各参学单位结合自身实际自行安排。

(四)通过梳理了解到的真实情况,给发现的问题把“脉”,理清哪些是群众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哪些是体制机制的问题,哪些是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哪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哪些是本部门可以解决的问题,哪些是需要上级协调或调整政策才能解决的问题,找准问题的症结。

(五)通过对基层调研单位调查了解和典型案例剖析,结合全县面上的情况,认真进行分析,找出共性和差异性,进行综合分析、科学评估,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六)通过对问题的进一步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对症下药,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

(七)通过召开形势分析会、工作情况通报会等形式,宣传党的*大精神和*届三中全会精神,尤其要宣传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讲清*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坚定加快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五、调研要求

(一)做好调研准备

按照县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示范,明确调研的单位、主题、时间、步骤、和任务,制定具体的调研方案,按照“找准问题,搞清情况,研究对策,提出措施,落脚于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原则,认真开展调研活动。

(二)注重实际效果

在专题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的调研报告。要及时梳理汇总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意见,认真为民办好事、办实事、办难事。调研报告形成后,将适时开展调研报告评比交流活动,将优秀调研报告编辑成册,促进各级领导干部主动深入基层,认真开展调研工作,把调研工作转化为解决突出问题、建立体制机制、推进工作开展的有效措施。

(三)加强跟踪落实

领导干部在调研活动中,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积极协调解决,对问题解决情况进行专题督办,切实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基层。集中调研工作结束后,领导干部对调研单位要适时进行跟踪回访,重点回访调研中具体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切实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