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村突出环境问题范文

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1:4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农村突出环境问题,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农村突出环境问题

篇1

编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区财政部门负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支持与使用的监管;区发展和改革部门要制定综合性政策措施,加大支持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力度;区乡村管理与建设部门负责指导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和村庄整治工作,推行适宜农村居民的环境卫生管理模式,建设适合农村需求的生活垃圾、污水处置设施;区农业农村工作部门负责农村集中供水和平安饮水工程的规划实施,加快解决农村地区饮水平安问题;要依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大力开展生态农业建设,依照省环保厅和市环保局统一部署。部门分工。区环保局要统筹实施“以奖促治”政策,加强对治理工作的指导。负责指导农业清洁生产,扩大平安农产品生产面积,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养殖废物综合利用,指导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统一指导和管理户用沼气和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负责指导农村造林绿化建设,指导农村河道清淤、疏浚;区爱卫办负责指导农村改厨、改厕工程建设;区卫生部门指导村卫生室集中、规范处置医疗废弃物;区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农村道路通达工程建设;区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指导农村工矿企业废弃地生态修复;区科技服务部门负责农村环境维护科技创新,研究、开发农村环境维护适用技术,促进科研效果转化;区监察、审计部门负责对有关项目建设、资金使用加强监督检查,严肃处置各类违规违纪问题。

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维护部等部门关于实现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11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环境维护厅等部门关于实现以奖促治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政办〔〕143号以及《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以奖促治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政办文81号结合我区实际,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认真贯彻全国农村环境维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对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和问题严重区域环境进行综合整治,通过“以奖促治”.着力解决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威胁城乡居民食品平安、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二基本原则

集中投入资金,1.突出重点.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必需运用综合措施.优先解决影响面大、矛盾突出的环境问题,力求在较短时间内有效解决村庄饮水平安、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等突出问题,改善村庄环境状况,使农民得到实惠。

2.因地制宜.

3.政府引导。结合我区实际。鼓励农民投资投劳,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4.规范管理.

三工作目标

逐步推广“村收集、镇(办运输、区处理”城乡统筹垃圾处置模式;建设分散式农村污水处置和养殖业污染治理示范工程,继续巩固和创建省、市级生态文明村,完成峡窝镇生态镇规划编制工作,为创建生态镇创造条件。加快山区生态项目建设,从而使我区各行政村的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环境监管能力得到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得到增强。2011年,建设一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程。集中治理一批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村庄。

环境监管能力明显提高,全区环境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村基本得到治理。年。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局部重点区域的镇(办村环境状况得到整体改善。

二、实施范围、整治内容和要求

一实施范围。以奖促治”政策的实施.

二整治内容和要求。以奖促治”政策重点支持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农村区域污染减排等与农村环境质量改善密切相关的整治工作。

1.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对农村人口聚居区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依法取缔维护区内的排污口。选择远离污染源、水量充沛、水质良好的水源。划定水源维护区,饮用水水源一级维护区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维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从事旅游、游泳、垂钓、网箱养殖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二级维护区内严格控制农村污染源,采取措施降低农药和化肥用量,禁止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已建的要关停或迁移。

2.村庄生活污染治理。结合农村沼气建设与改水、改厕、改厨、改圈。因地制宜处置农村生活污水。鼓励资源化利用或纳入镇(办以上处置系统集中处置农村生活垃圾。经济基础较差、交通方便的村可采取简易填埋方式进行处置;逐步推广“村收集、镇(办运输、区处理”城乡统筹垃圾处置模式,进行无害化处置。

3.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结合《省畜禽养殖业发展规划》科学规划养殖区布局。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综合治理示范工程。

4.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积极推行规模经营。逐步降低化肥的使用率。建设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示范工程、有机农产品基地、沼气示范工程等。

5.农村地区工业污染治理。优化农村区域工业发展布局与产业结构。依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和方向。加大环境维护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消除污染隐患。

三、申报顺序和资金管理

一资金申报顺序。依照国家和省、市下达的年度“以奖促治”资金申报指南的具体要求。由区环保局、财政局制定全区“以奖促治”资金申报指南。以奖促治”资金由申请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的村庄所在镇(办提出申请。报送市环保局、财政局,市环保局、财政局根据国家、省下达的资金计划和市年度预算安排“以奖促治”农村环保专项补助资金。

二资金管理。以奖促治”资金是财政奖励资金。各镇(办依照施工进度向区级财政报账。区财政、环境维护部门要加强资金审核和管理。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资金使用和整治进展情况要在当地张榜公布,对违反规定,截留、挤占和挪用资金或有其他违规行为的将相应扣减或取消下一年度资金,并按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篇2

农村 环境保护 现状 

农村环保资金缺乏 

对于我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投资资金,没有找到直接数据依据,所以通过中国环境治理投资总额来间接反映。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研究认为:要使中国的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环境保护投资需占GDP的2%以上;环境问题基本解决,环境保护投资需占GDP的1.5%;环境污染基本得到控制,环境保护投资也需占GDP的1%。我国2001年到2012年的环境保护投资需占GDP的比例大致呈逐年增长趋势,在1.15%~1.67%之间,属环境问题基本解决。中国经济基础薄弱政府难以保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自上而下决策”的供给制度下,环境投融资机制难以建立起来,导致目前环境保护投资不足,资金使用效率偏低,并且有些污染治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转;银行商业融资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较弱,环境保护投资的商业化运作机制有待完善。目前,我国环境污染的治理资金大部分由政府投资,在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方面,还没有专项资金,再加上农村地域污染源分散,污染治理难以达到规模经济,我国农村地域目前普遍经济规模不大、平均利润率不高,吸引资金力量不强,融资困难。我国现阶段环境投融资机制在城市地域难以建立,在农村地域更是步履维艰。 

农村环保制度缺失 

我国现有的国家制度在面对污染农村的面源污染中存在着空缺,这使得本来问题就非常严重的农村环境问题不但得不到丝毫缓解,而且已经呈现了变本加厉之势,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和社会对于农村面源污染严重性的忽视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长期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追求经济发展和GDP增长成了地方政府的首要目标和政绩考核的标准,整个社会对于环境问题都没有很重视追求经济增长,而忽略环境污染。即使政府逐渐重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逐步出台一些政策、采取一些措施应对环境问题,也主要是针对城市环境问题,而没有关注到农村的环境现状。在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其对资源、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以及农村在政策制定和资源分配边缘化的双重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对于农村面源污染的严重性没有给予充分认识和应有的关注。 

(2)国家在资源分配、政策出台和制度安排上的缺失 

纵观我国数十年来的发展史,“三农问题”产生和加剧的过程也同时是国家在资源分配、政策出台和制度安排不公平,向城市倾斜的过程。牺牲农村利益重点发展城市导致了农村多方面的问题,包括环境问题。现在我们国家已经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在资源、政策和制度上更多地向农村倾斜,突出表现为农业税的免除等政策措施。但我们还没有从政策和正式制度上给予农村环境问题以足够的重视。 

(3)研究上的不足 

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已引起社会对于农村面源污染问题的充分关注,现有的学术研究对于农村具体的环境污染的治理也提供了有效的智识支持,但是现有对于农村面源污染的研究,要么关注宏观的治理对策,要么是零散的现状描述,鲜见有系统的专门的研究,这客观上阻滞了对于农村面源污染问题的解决。 

农村环保治理效果低下 

农村面源污染具有污染面广、隐蔽性强、控制难度大、表现不突出的特点,可引起地下水和河流水域的污染,且量大面广且难以治理。部分地区已经制定治理措施并实施,总体来说效果不太理想,如个别地区对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仅仅是“治标不治本”,缓和一段时间,还会“复发”;个别乡镇和部门对农村面源污染的严重性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农村面源污染的污染源分散面广,防治及监管难度大。国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想通过改变农业生产习惯来达到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的目的,但我国农村数量众多,分布广阔,由于某些限制原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困难重重。同时国家在农村地区推行沼气建设,某些农村地区发展的沼气池建设只是解决了部分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农用化肥、农药、生活污水、垃圾的污染还是无法得到根本治理。 

农业发展方式不适合农村环境的保护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还是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的模式,这种农业发展方式已经不适合农村环境的保护。面对农村面源污染逐年加重的趋势,急需改变农业发展方式,以达到高产、优质、低成本、少公害的目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村落众多,不同农村情况各不一样,因此,需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各地实际情况,再予以改进。同时政府相关支持政策,也存在一定问题,如:现有环境法律法规偏软,可操作性不强;经济、技术政策偏少,实用的政策偏少,政策间缺乏协调;执法监督工作薄弱,内部监督制约措施不健全,层级监督不完善,社会监督不落實。 

篇3

一、工作目标

通过全面、深入地开展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摸清全镇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并确保在中央、省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之前先发现先解决问题,逐步化解矛盾,全面提升我镇生态环境质量和成效。

二、排查内容

重点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开展排查整治。

(一)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环保专项整治整改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生态环境重点工作推进存在的突出问题;

(四)群众反映的生态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任务分工

此次大排查大整治行动由镇政府牵头,各村(居)承担所辖区域排查整治任务,各责任领导、各片工作组按照生态环境保护分工具体安排排查工作。工作分工如下:

(一)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的整改情况。对照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问题整改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中央、省环保督察组转办的群众投诉件等,全面排查、逐项核实整改情况,防止死灰复燃。同时,举一反三,系统排查梳理关联性、衍生性问题。

责任领导:

责任人:各片工作组相关人员,各村(居)和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

(二)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排查整治。重点对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的、群众反映强烈的畜禽养殖场(包括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专业户和散养户)污染周边环境问题进行排查整治。

责任领导:

责任人:农业农村办相关人员、各村(居)主要负责人

(三)工业企业污染问题排查整治。重点对工业企业偷排漏排污染物、不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超标排放等违法问题进行排查整治。

责任领导:

责任人:相关片组人员、各村(居)和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

(四)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问题排查整治。重点对建筑施工工地、道路施工工地、拆迁工地等未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问题进行排查整治。

责任领导:

责任人:

(五)砖厂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重点对手续不全和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的砖厂进行全面排查整治。

责任领导:

责任人:

(六)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重点对开采手续不全、未按环评要求配套建设污染防治设施或污染防治设施未正常运行、植被恢复滞后、水土流失严重、堆料覆盖、洒水降尘、喷淋雾炮冲洗平台、厂区雨污分流、废水集中收集处理等情况进行排查整治。

责任领导:

责任人:

(七)碎石洗沙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重点对碎石洗沙行业中大气污染治理和污水收集处理方面问题进行排查整治。

责任领导:

责任人:

(八)“散乱污”企业的排查整治。重点对不符合产业政策未办理合法手续污染严重的“散乱污”企业进行排查整治。

责任领导:

责任人:各村(居)主要负责人

(九)建筑垃圾的排查整治。重点对全镇范围内建筑垃圾的乱堆乱放情况进行排查整治,规范镇域建筑垃圾堆放场所及堆放行为。

责任领导:

责任人:各村(居)主要负责人

(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问题的排查整治。重点对全镇秸秆综合利用情况,禁烧宣传处罚情况,火点黑斑情况进行排查整治。

责任领导:

责任人:

(十一)农村生活污水问题的排查整治。重点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建设情况,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情况进行排查整治。

责任领导:

责任人:各村(居)主要负责人

(十二)黑烟车、柴油货车、非道路移动机械问题的排查整治。重点对超标排放尾气的黑烟车柴油货车、未进行编码登记或超标排放尾气的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排查整治。

责任领导:

责任人:

(十三)城乡黑臭水体问题的排查整治。重点对城镇、农村集中生活区存在的问题进行排查整治。

责任领导:

责任人:各村(居)主要负责人

(十四)入河排污口问题的排查整治。重点对入河排污口的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放源头等问题进行排查整治。

责任领导:

责任人:各村(居)主要负责人

四、时间安排

进一步大排查大整治行动自2021年3月1日至2021年3月15日

五、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牵头组织,各责任领导根据职责分工抓好落实,各片工作组全力配合,各村(居)、各相关部门要统筹协调,建立问题清单,实行销号管理。

篇4

【关键词】 建设新农村;环境问题;保护措施

新环境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五大建设内容之一。因而处理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建设新农村的当务之急,分析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并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才能更好更快的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做出以下几点分析和探讨。

一、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形成原因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当前很多农村的水体正遭受严重的污染,大量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导致农药和肥料的残留物渗入地下水,从而使其硝酸盐含量大大增加,进行污染水质,导致水质难以净化。二是碳铵和尿素的使用,导致水体中的氮含量增加,进而导致耕地退化,加上一些毒害性强的农药的使用导致植物与土壤的品质受到破坏;三是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加快,农村中的生活污染问题也正逐步凸显出来,例如生活垃圾量的不断增长,城市垃圾向农村蔓延,加上农村缺乏相应的处理措施,使得农村的生活污染问题日益加剧。

上述三点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环境问题,也是最难治理的问题,要想彻底根治这些环境问题,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又快又好的发展,就必须分析导致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就笔者经验来看,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因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相应考核机制的不完善,广大农民朋友的环保意识较低和法制观念的淡薄,以牺牲环境而换取经济利益的情况还较为普遍,亟需进一步加强;二是当前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模式还较为粗放,虽然我国加大了新农村建设力度,但很多地方还没有高效的运行现代科技信息技术,使得当前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仍属于资源消耗型和粗放型的经营模式,各种破坏环境而谋求经济效益的现象的发生也就在所难免;三是缺乏相应的环境保护体系和组织机构,在乡镇、村等基层,环境保护大都缺乏机构与人员,职能缺位、管理弱化的问题十分突出,加上农村环保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对破坏环境的行为缺乏必要的监管和适当的处罚措施,基本没有形成环境监控和管理惩治体系;四是农村环境保护科技支撑较为薄弱。国家对农村环保适应技术研究和推广较少,在畜禽污染、生活垃圾污染、水污染等非常严峻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上尚无认定的成熟技术和治理模式。适用性和实效性技术的缺失,严重制约着农村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及其成效。

二、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应对环境问题的几点保护措施

(一)不断健全农村环境保护部门的职能

为更好的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在处理环境问题时,应不断健全农村环境保护部门的职能。农村环境保护部门主要有林业、农业和环保部门,这些部门都具有一定的审批与调配资源的权利,因而必须对这些部门科学的划定职责,实现权责利统一,并建立相应的具有强制性质的协调机制,例如,可以由农村所在县市的环保部门带头拟定相关的农村环保规划,并对涉及农村环保相关的部门审批必须实行环保备案机制。这样就能从根本上确保环境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二)加快农村基层环保团队的建设

为加快新农的建设,将各种环境问题尽快的解决,应在健全农村环境保护部门职能的同时还应加快农村基层环保团队的建设,例如可以在中心镇区建立农村环保站,若条件允许,也可以一镇一站,并根据农村实际情况,聘请有经验的环保人士为环保协管员,与当地的社工团体联系,宣传环保知识,开展相关环保知识讲座,将环保知识宣传进农村,以不断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三)健全农村环境执法,确保农民环境权益

作为直接管辖农村环境的县市环保部门,应把农村环境执法作为主要的工作内容,调配人力物力财力,加大执法力度,亦可与具有审批、执法、调配资金权利的相关部门进行联合综合执法,加大对农村饮用水资源保护、畜牧水产养殖业、自然保护区、乡镇企业的环境执法力度,在确保农民环境权益的同时保证农村人畜的饮用水安全。

(四)加大农村环保宣教力度

环保部门应结合农村特点与需求,制定针对性宣传培训计划,加强农村环保知识义务教育,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和工作方法,力求在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所突破,切实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环境保护意识,真正让环保知识和环保法律法规进村入户,让广大群众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变被动为主动,积极维护自身的环境权益,积极配合乡镇各级政府的工作,并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以不断加快新农村环境保护的步伐。

三、结束语

总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环境问题的分析,不断健全农村环境保护部门的职能,加快农村基层环保团队的建设,健全农村环境执法,确保农民环境权益,加大农村环保宣教力度,确保环境问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惠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和对策[J].应用能源技术,2011,(09)

[2]于一凡,李继军,岳宜宝.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与规划对策[J].上海环境科学,2008,(06)

篇5

关键词:城镇建设;环境;对策

1.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从世界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进程来看,城镇建设也必须与经济发展相协调。而城镇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常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的质量。本文探讨了我国城镇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针对目前城镇建设进程中的这些问题,本文总结归纳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2. 我国城镇建设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建设水平逐步提高,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统计数字表明从七十年代到本世纪头十年,中国城镇建设水平提高到接近50%,城镇人口从1.72亿人提高到5.94亿,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发展迅速,在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为农业产业化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形成了现代化进程中工业化与城镇建设的互动机制,但是随着城镇建设发展的同时,问题也开始突现出来。具体表现为城镇建设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城镇发展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等问题。在众多城镇建设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最值得关注的就是环境问题。就城镇环境建设而言,随着城镇建设的不断发展,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对城镇环境的破坏,并逐渐成为城镇建设中最令人头痛的问题。城镇建设发展中,工农业粗放增长使土地等资源受到严重污染,每年都有大量农田被建设用地所占有。而且农村同样存在生产和生活污染。城镇建设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虽然己引起了广泛关注,但由于经济和地域等原因,城镇建设发展对生态环境问题重视还远远不够,只有在城镇建设的同时做好环境问题的工作,才能够使得城镇建设得以顺利和健康的发展。

3. 城镇建设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我国城镇建设进程中的环境问题首先是对城镇原有的历史自然景观的破坏和土地资源的浪费,随着城镇建设的不断发展,一些地方在旧区改造和新区建设过程中对历史文化底蕴缺乏认识,历史文化遭到破坏。有的地方急功近利,破坏了风景的整体形象,也有城镇不重视发挥原有的历史等优势,而热衷于建新区。

其次是城镇生态环境恶化,随着城镇建设的进程加快,城镇中的生态系统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大气污染与酸雨问题十分突出,水污染与缺水问题严重。同时城镇垃圾污染日益突出,噪声污染仍有增无减。噪声污染成为继水污染、大气污染后最严重的污染,随着城镇建设中的工业进程,城镇水土流失、植被减少等生态恶化与日俱增。

最后是对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城镇的环境保护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城镇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而环境问题却恰恰是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无法解决的环境问题会让城镇建设失去真正意义。由于城镇地域范围小,环境容量较小,容易出现环境问题。同时城镇环境管理工作薄弱,城镇环境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开展城镇环境治理的有力手段和污染防治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4. 城镇建设环境问题对策探讨

解决城镇建设中的环境问题,首先要加大投入,加快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在城镇建设的过程中,环境基础设施滞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投入严重不足。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小城镇环境设施建设,采取国家、集体、个人多元投资方式,保证环保资金投入。同时引入市场机制,扩大社会参与,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营造建设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

其次要大力加强城镇环境保护队伍建设和建立多重环境治理监督机制,因地制宜地设立环保机构,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要加强人员业务培训,逐步提高队伍素质。成立群众性的环保监督组织,,建立完善的环境举报和监督机制。

再次要限制现有城镇的发展规模并引入先进技术,对于城镇建设用地受到了地形及农田保护制约,要考虑能够容纳人口数量,城镇建设规模扩大必将导致城镇内的资源不足,从而使现有的环境恶化和生活质量下降。

要注意优化土地资源保护,严格把好土地规划关,优化污水治理的政策措施,对生活污水采取相对集中的处理方式。同时结合农村现有排水设施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及优化设计实施。对城镇建设的规划要以获取持续、高效的经济社会效益为目的,充分运用生态工程和环境工程等多学科知识合理规划,同时在城镇建设过程中要重点整改和关闭污染严重、产生大量废气的企业,完善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一般固废尽可能实施回收利用或综合利用,没有再利用价值的进行卫生填埋或安全焚烧处理,倡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居民生态环境意识,注意实行防治噪声机制降低居民区的噪声污染,采取措施,降低企业生产和工程建设引发的噪声。

最后是强化政府城镇建设中解决环境问题的主导地位,建立政府环境问题责任机制,在宏观主导力量上主要是加大对于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政府监督机制,建立环境问题的各项制度,完善相关机制。

5. 结语

我国城镇建设发展至今,对提升城市化水平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一些环境问题表现比较突出,环境质量明显下降,也威胁着城镇居民的环境与健康,制约了城镇经济发展,本文对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对相关对策进行了阐述。

参考文献:

[1]鲜祖德.中国农村经济调研报告.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31.

[2]冯海发.农村城镇化发展探索.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