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5:31:4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高校物业管理措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与普通的小区物业管理有很大的差别,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服务对象是高学历层次的大学生和教师群体,因而,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在按照一般的经济规律经营管理的同时,还必须切实承担起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的义务。就目前而言,我国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基本上是由高校后勤集团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管理和经营的,其工作人员主要是学校派遣的分流人员以及聘请的一些临时工。近年来,高校后勤物业管理进行了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其社会化改革也取得积极有效的成绩。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高校规模普遍扩大,认识增多,各项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因而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内容也不断的增多。此外,不断扩充规模的高校对于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一些专门进行物业管理的企业逐渐向高校渗透,并且将高校看做是一个具有广阔潜力的开发市场,这就为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然,相应地对于服务质量和管理质量的提高也成为了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挑战。
二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特点
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具有自身的特点。一方面,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与普通的社会企业管理一样,都必须不断地实现管理和经营的市场专业化、合理化和规范化,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以及市场的规范运作,提供周到而细致的服务,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又与普通社会其他类型的物业管理不同,其中一个最为显著的表现就是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不仅具有普通物业管理的职能,还必须实现服务的教育性和功能性结合。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必须在不断推进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提供服务质量的同时实现教育性的功能,实现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质量功能与高校的教育人、培养人的功能相结合。此外,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增多,非常集中并且流动性也非常大,各种物业的使用频率高,这些特点都是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特点,必须加强对这些特点的重视。
三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要加强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提高其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首先必须发现和研究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只有明确问题,分析问题,才能够有的放矢的进行改革,从而提升物业管理质量。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管理机制滞后
我国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体制还在探索之中,其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还不够完善,管理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一些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公司虽然相应地设置了物业管理机构,但是受到学校各项行政指令的影响和束缚,在悠长服务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管理机制滞后是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缺乏先进有效的管理机制,就使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缺乏各种有效的规章制度,这样难以保证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此外,正是由于其缺乏优秀先进的管理机制,制度建设不健全,经营管理不完善,使高校后勤物业管理难以实现与专业化、市场化和企业化经营的模式接轨,难以达到现代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专业化和市场化的需求。
2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管理理念落后
在传统的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中,都是由学校进行负责的,一些校内的教职工缺乏对于高校物业管理的正确认识,对于物业管理公司一些服务项目的收费行为感到无所适从,难以使用现代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有偿服务。另外,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也存在着理念问题,他们认为高校物业管理就是一个铁饭碗,自己不需要进行积极主动的服务,而是别人来叫自己去服务,缺乏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更没有形成经营管理的理念,抱着这种不负责任的心态去工作,难以使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
3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缺乏专业性的管理人才
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高校各个部门的分流人员,他们缺乏系统的物业管理专业知识,更缺乏各种物业管理的专业技能,服务意识比较淡薄,不会积极主动的提供服务,而是被动的提供服务,服务质量低下。另外,很大一部分的物业管理值班员和保洁员都是社会上招聘的老年化民工,自身身体素质比较差,在上岗之前也没有系统的培训,这样就会难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专业化的管理人才是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得以提高的重要保证。
4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没有实现市场化与企业化经营
就目前而言,大部分的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物业管理的费用主要是由学校拨款,物业管理公司难以实现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盈利能力低下,造血功能缺乏,难以实现市场化和企业化经营。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低下,难以达到广大师生的要求,广大师生对于物业管理的有偿服务存在疑惑;另一方面,高校师生群体没有切实转变观念,还没有从传统的福利理念向有偿服务性的理念转变,不愿意为物业服务支付费用。
四加强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有效措施
1建设一支专业化的高校后勤物业管理队伍,提高人员的专业化管理水平
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公司是以往的高校总务处转化而成立的,其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缺乏专业的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要想提高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必须切实地建设一支专业化的管理队伍,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一方面加强对物业管理知识的普及与培训,实现整个物业管理公司由上自下的系统的物业管理培训。在提高公司内部人员的物业管理专业化水平的同时,对于选聘员工方面也必须严格把关,有针对性地聘用一些拥有物业管理专业化知识和技能,年轻有朝气的人员。只有切实地构建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物业管理队伍,才能够切实提高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服务水平,增强物业管理水平和自负盈亏的能力。
2建立健全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制度,实现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规范化
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是提高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基础,优秀的物业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都包含在管理制度当中。因而,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水平的提升,首先就必须从物业管理公司的内部管理体制上着手,不断地加强各项物业管理规章制度的简历,并且严格将这些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在贯彻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时,应该自觉地接受学校的监督,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加强与被服务对象的广大师生的交流,积极争取师生的配合与支持,并且发现自己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管理策略,提升管理水平。在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过程中,还必须注意各种日信息的反馈和收集,不断更新和完善物业管理制度,实现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规范化。
3适当地引入竞争机制,促进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就目前而言,我国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水平与服务质量与市场上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在水平和服务质量上还有很大的差距,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受到来自市场上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的挑战。为了切实提高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水平和服务质量,高校后勤管理公司必须适当引入竞争机制,有选择地进行部分市场的开放,让社会上一些专业的、优秀的后勤物业管理公司进入到高校后勤物业管理行列中来。这样,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公司就能够在竞争中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革新物业管理方式和策略,从而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通过竞争机制的引入,能够有效提升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服务质量,使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公司朝着规范化、专业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适当引入竞争机制是实现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公司市场化经营的有效手段,也是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公司进行市场化和社会化改革的动力。
总之,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功能随着高校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逐渐显现出来,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作为高校管理和高校社会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高校物业管理在其管理的方式、管理的模式、服务内容、服务标准等方面实现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人员的增多,各种设施的增多,对后勤物业管理系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新时期,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机遇来自市场化和专业化,而挑战则是对于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服务、经营和管理的质量有了进一步要求。
参考文献
[1]熊亮.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物业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9).
[2]赵蕾.高校物业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J].华章,2011(17).
[3]张京.加强现阶段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10).
关键词:高校物业 管理服务 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195
1 高校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没有真正实现市场化
高校的性质决定了高校的物业管理具有行政性,这是它与社会物业管理的最大区别。很多高校建立了物业部门,从形式上看,物业和高校是分离的,但是高校习惯性地把后勤当作学校的行政部门,后勤的主要领导由学校的人员担任,高校物业编制人员所享有的福利待遇以及任免等由学校进行直接的管理,在权利归属方面,物业和高校没有完全地分离。高校的物业不能完全按照企业的运行模式进行实际的管理,制约了它的发展。
1.2 从业人员的结构有待完善
现阶段,高校的物业管理在人员结构方面不合理,缺乏专业性的人才。现在的物业管理在编人员年龄较大,没有接受系统性的培训,知识比较老化,专业的技术人才缺乏。为了节省成本,部分高校物业雇佣外来务工人员到学校工作,这些人员的知识水平较低,对新知识以及新技术接受得比较慢,高校物业的管理人员服务水平以及观念比较落后,与社会上的管理模式无法实现接轨。
1.3 员工的工作理念比较落后
高校的物业管理人员在服务理念以及经营上没有实现社会化,对高校的物业发展造成影响。高校的物业管理缺乏竞争的意识,物业管理不能激发出活力。现在,高校物业实行的是有偿服务,很多学生以及职工对这种做法不理解。
1.4 经费缺乏
高校的物业管理资金通常都是由学校行政拨款,经费比较紧张。现阶段,物价一直上涨,成本较高,高校的物业管理只能压低成本,经费处于长期缺乏的状态,工作效率较低,运行比较缓慢,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2 高校物业管理服务与经济效益高度统一的措施
在新的时期,高校的物业要想激活发展的动力,必须注重管理服务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高校的物业应当进行改革,健全组织,实现职能的转变,完善管理机制,进行规范化管理,加强监督,采取多种经营手段。
2.1 形成竞争机制
在高校的物业管理中,人才因素起到很大的作用。应选拔优秀的人才,引入高校的物业管理中。管理者在管理中应当注重以人为本,重视人所起到的作用。加强对人的重视,首先应当增强业主的权利意识,加强自治管理,让广大的群众参与到物业管理的过程中,降低物业管理的难度。高校的物业管理部门应当充分依托高校的人力优势,引进人才,并善于运用人才。
物业管理部门要想充分激活员工的潜力,需要引入竞争的机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员工的编制、岗位以及职责做好分工,加强岗位的管理,做好职能的分配工作,对于工作人员实行聘任制,按照岗位制定薪资,根据物业管理的目标进行量化考核,引入竞争机制,合理地调配员工。管理者应当根据员工的特点,充分发挥员工自身的优势,关心员工,为员工提供相应的保障,如购买社会保险等,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塑造良好的物业形象。
2.2 降低投入成本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经营的原则是小投入,高回报。高校的物业管理也是如此,应计算成本,降低投入,提高效益。对于物业管理,学校投入的经费有限,仅仅延续收取物业管理费用的方式难以取得经济效益,高校的物业管理公司应当注重提高物业管理的水平,应用新的物业管理手段,节省成本,加强管理,实现管理与效益的统一,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使高校的物业管理实现良性的运转。
高校的物业管理公司是经济实体,具有法人地位,使管理、服务与经营成为一体,是有偿化的劳动。现在高校的物业管理还没有形成可以遵循的管理模式,但是,物业公司可以借鉴社会物业管理的经验,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断完善,并探索适合学校的管理模式。
2.3 完善人才建设
高效优质的物业管理离不开高素质的物业队伍。要想实现物业管理的现代化,应当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高校的物业应当充分利用高校的技术资源以及人才资源,发挥高校的优势。高校的物业管理应当注重引进专业人才,对物业管理人员加强培养,为员工创造学习的机会,学习新的技能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方法。物业管理应该把员工的培训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形成培训人才的机制,实行持证上岗的制度。高校的物业管理部门可以为物业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同时选择部门优秀的人员接受专业的培训,鼓励员工参加继续教育,提高专业技能。与此同时,与物业管理的示范地区进行相互交流,通过学习以及交流,提高管理的水平,进行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的质量。
2.4 完善服务
从服务行业的角度来讲,物业管理属于第三行业。要想实现物业管理的经济效益,必须抓好服务的质量,通过服务促进管理,通过服务创造经济效益,为住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高校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物业管理的对象是高素质的群体,他们对物业服务的要求比较高,因此,高校的物业管理应当突出服务的精神,提高服务的质量,如注重服务态度等。使物业管理实现市场化,进行科学化管理,注重提高服务的质量,增加娱乐的设施,拓宽服务的项目,进行多种便民服务,为业主提供方便。
3 结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的物业管理部门应当具备提供完善服务的态度,实现服务方法的创新,提升服务的质量,拓宽服务的范围,开拓新的服务项目,强化服务的意识,为住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使高校的物业实现管理服务与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马大宇.试论高校物业管理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J].高校后勤研究,2012,(6).
关键词:高校校办企业;财务管理;措施
高校校办企业作为高校投资创办的企业,具有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对内服务与对外服务并存的特殊性,在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筹资办学以及服务师生员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目前,高校校办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投资规模小、资本结构单一、筹资渠道窄、资金严重不足、投资报酬率低、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不适应等情况,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风险应变能力差,经常面临困境。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价值管理工作。加强校办企业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对于提高校办企业风险意识和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 中小型校办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融资困难,资金匮乏。中小型高校校办企业投资主体比较单一,基本上只有学校投入这种筹资渠道。日常生产经营中融资比较困难,营运资金严重不足,大多数企业靠负债经营,除了向学校借款外,校办企业内部之间互相担保借款进行资金周转的情况比较多见。由于经营规模有限,业务量小且不稳定,营运资金融资的空间很小,因此企业没有较为充裕的资金再投资扩大企业规模,甚至存在等米下锅捉襟见肘的情况。
2、缺乏激励机制,监督管理职能缺失。校办企业的性质是承包经营,学校作为投资人,拥有对校办企业的监督和管理权。许多校办企业的现状是只侧重自主经营权而忽视了学校的所有权。那些长期负债经营、亏损经营的中小型校办企业,势必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给学校带来潜在的负担。学校对校办企业缺乏激励措施,没有科学的指标体系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没有规范的措施指导企业持续发展。学校对校办企业缺乏财务监督检查,造成企业经营者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操纵财务报表数据,想少上交学校利润就加大成本费用,想粉饰业绩就虚报收入,这势必导致企业经营风险的加大,严重影响企业的后续发展。
3、财务管理缺乏系统性,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中小型校办企业因经营规模较小,经营者往往忽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建立起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财务管理模式落后,财务管理工作还是局限于报账算账,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信息。
财务管理工作滞后,缺乏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作用。同时,中小型校办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较差,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及职业道德水平较低,这使得会计信息的质量无法保证,难免出现会计信息失真情况。
4、未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中小型校办企业由于经营者权利相对集中,存在短期经营行为,没有很好的发展战略,组织架构设置不科学,资金管理混乱,经济业务流程不明确,不相容岗位未分离等情况。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使得企业不能制定科学的决策甚至会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
二、加强中小型校办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1、 多元化融资渠道筹集资金。随着国家金融政策的放宽,中小型校办企业要充分利用银行信贷、金融租赁、信托投资等多种融资方式筹集资金。筹资方案应关注筹资用途和相应的偿债能力,并报学校审批。企业还应该充分利用营运资金的融资效应,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加快资金回笼,防止坏账的产生。要努力提高信用等级,最大限度的使用应付账款融资。
2、建立激励机制,实行会计委派制和内部审计。学校要建立校办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加强宏观管理和财务监督,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分析体系,全面分析校办企业的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要把企业是否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和学校财务制度,是否具有保值增值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考核经营者任期内业绩的依据。实行会计委派制,保证校办企业会计的相对独立性,充分发挥财务人员对企业经营决策和财务活动的服务与监督职能。学校要定期和不定期聘请外部审计单位和内部审计部门,对校办企业的财务真实性、公允性进行监督和评价,在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同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财务管理;现状;改进措施
高职院校管理是一个系统管理,涉及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和后勤管理等全方位的管理,而财务管理是这一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基础之一。只有重视和加强财务管理,才能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率、促进资金运用的科学化。因此,应加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加快学校发展、提高抗风险能力,迎接教育国际化挑战。现就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现状及改进措施进行初步探讨。
1 高等职业院校财务管理的现状
1.1重预算编制,轻预算执行
一些高职院校没有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进行预算管理,重预算编制、轻预算执行,导致编制预算与执行预算两张皮。同时,预算项目没有做到精细化管理,预算支出没有科学的定额和标准;预算编制时间过短等原因造成了预算编制不准确,预算内容不全面,没有客观反映学校财务收支全貌。
1.2“两头”理解支持和重视程度的不够,导致财会人员孤军奋战
所谓“两头”,一头是高校领导,另一头是部门领导和教职工。由于专业背景及部门性质的差异,“两头”的财务管理观念普遍淡薄,对财务工作理解支持和重视程度的不够,这就造成了财务人员孤立地在高校开展财务工作。
1.3忙于日常事务,疏于财务分析
目前的高校财务工作范畴只局限于记账、算账、报账,财务管理只停留在财务数据的核算,而没有深入地进行财务分析。所以,财务信息存在前瞻性不强、指导性不高的问题。没有开展融资筹资能力、负债能力测算、经济效益分析、办学成本测算以及如何根据国家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学校发展规划进行经济预测等,不利于学校领导运用财务信息进行工作决策。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化发展,高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经济业务也变得更加多层次化、复杂化,各类经济决策行为将更加依赖于财务分析得出的结果。但目前许多高校的财务分析只停留在反映一定期间的收支状况和资金结存状况,仅限于提供历史数据和解释财务信息。而对资金的结构、状态、效益缺乏系统分析,以至于无法科学地考核学校整体和各部门资金的使用效率,对高校经济活动和事业发展状况缺乏规律性认识。
1.4会计制度的缺陷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历史上高职院校用地大多是开办时国家无偿划拨的,在学校的固定资产账目中土地价值不能反映出来,因为这部分资产国家不要求作价,学校也难以擅自估价入账,导致土地资产价值长期得不到登记入账。而事实上,土地资源由于其特殊的稀缺性,已成为最有价值的资产。同时,许多高职院校纷纷利用银行贷款投资搞以“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为主体的新校区建设,金额巨大,有的项目匆忙上马,资金缺口得不到及时补充,施工单位代垫款项过多,发生的财务纠纷较多,使已投入使用多年的房屋建筑物因未办理竣工结算手续而不入学校总账,使房产长期没有体现其账面价值。以上诸多原因,造成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不够真实、完整。
2 改进措施
2.1加强科学预算,严格控制经费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准确性是高校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的前提条件。由于部门预算编制涉及面广,必须在财务部门内部和财务、业务部门之间进行很好的协调组织,因而必须要有一个有力的组织保证,成立以校领导为首的专门编制预算的小组,保证预算编制所需的时间,在财政部门还未安排预算编制工作时,高校自己就要提前启动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狠抓基础工作,制定标准与定额,推行零基预算。从基层单位开始规范编制,逐级汇总编报,真正做到自下而上全面推行。推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部门预算。加强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细化部门预算,防止出现无具体内容的项目预算或者应在公用经费中列支的项目,重复在项目经费中安排的现象。
高职院校必须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年度收支计划,将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中心工作来抓。切实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促进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2.2切实转变观念,加大对财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确立财务管理在高职院校发展建设中的基础地位
要树立群众观念,形成高校财务齐抓共管的格局。高校财务管理在校长领导下学校党政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实行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财务管理。高校财务管理的主体是全体师生员工,客体是资金运动及其形成的财务关系。在高校生存和发展中,财务管理的绩效如何,从根本上取决于管理主体,要激发全体师生员工关心学校发展和建设的热情,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促使其为学校聚财、生财、用财等出谋划策,延伸拓展到设法筹集资金、按最优化原则合理使用资金、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方面,形成全员式理财格局,从而使资金运作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形成财务管理合力,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快速、稳定、协调发展。
2.3加强财务分析,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构建财务业务信息化、网络化、一体化平台
财务工作职能由传统的“核算型”、“事务型”向“管理型”转变,财务分析是关键。通过年度与年度的比较、季度与季度的比较、项目与项目的比较,分析变化情况,找出变化原因,是有利因素还是不利因素,为学校决策提供财务信息。财务每一个岗位都有分析的内容,都能具体地反映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和漏洞,通过分析反映,学校及时采取措施,完善制度,提高经济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效益性。
由于高职院校内外部财务环境的深刻变化,办学过程中的经济活动日趋复杂,财务工作的作用更加突出。不仅要会做账,还要会分析;不仅要会管理,还要会服务。因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管理方法,搭建高校财务工作的技术支撑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说,在普遍实行会计电算化、学生收费委托银行代扣代缴的基础上,通过数字化校园、校园“一卡通”的建设,实现校园信息的标准化和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整合,促进校内各单位之间的密切配合与分工协作零确保各项收费、资金划拨、预算控制及信息传递等,以确保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2.4建立并落实定期的清查盘点和资产核销制度,对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自建房屋及时估价入账
固定资产盘点是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由于固定资产数量庞大,分布面广,使这项工作成为难点。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可操作的实物盘点制度,并引入条形码信息管理等技术手段,解决清查工作量大的问题。对报废、调出、依法转让的固定资产则严格履行审核程序,定期进行固定资产核销的账务处理,准确反映固定资产实际情况,真正做到账实相符,责任明晰。当建造的房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根据工程预算、造价或工程实际成本等,按估计的价值转入固定资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作调整。
参考文献
[1]赵善庆.高校财务管理问题解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71-74.
[2]王画宇.试论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几个问题[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6):58-59.
[3]刘要军.浅谈高校财务管理新观念与机制创新[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82-83.
【关键词】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有效性
企业财务预算的管理关系着企业自身企业利润目标的实现,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各个部门的工作目标、协调工作目标、控制工作标准、绩效考核依据等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不断复杂化的社会,高效的管理企业财务预算成为了企业在现在社会生存立足以及发展飞跃的关键因素。
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意义与现状分析
(1)企业财务预算管理重要意义。一是财务预算管理的含义。财务预算管理是指企业使用财务预算确定及完成企业年度经营目标的过程,根据企业战略目标要求及开展计划对企业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合理安排资金的收支、经营成果分配等资金的运作。二是财务预算管理对企业重要意义。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整体经济效益最大化,而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则是其达到目标的重要保障。财务预算管理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体系中起着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企业竞争优势。预算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意义的主要体现在于:一是有利于资源的综合与优化配置,二是有利于正确严谨的实施战略规划,三是有利于业绩考核的高效性等。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导向,对企业经营活动实施预算管理,按照预算的编制、审核、控制、跟踪以及分析,建立预算管理控制体系,使其高效、科学、合理。财务预算也是将经营活动量化的过程,这样既可以便于管理者审核以及参考,也可以更好的确保战略的达成。(2)管理现状分析。在西方国家企业进行财务预算管理是一种企业普遍认可的做法,超过90%的使用率,而欧洲部分国家对该国家企业甚至有国家层面的要求。21世纪的到来,经济时代的不断更新进步,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始重视财务预算管理在企业的有效运用。我国大部分企业通过实施财务预算管理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管理效率、经济效益等。通过大量的实践可以发现,财务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充分表现,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对于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实践中仍然会发现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不足,例如认识不足、相关组织架构以及制度不健全、激励措施无力度、人才缺乏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其功效的发挥。对此本论文对如何提高财务管理的有效性以及基本要求进行了进一步分析阐述。
二、基本要求与提高其有效性措施
(1)基本要求。财务预算管理通过对企业进行量化以及细化的方式把控企业流程,有效的管理财务预算需要重视从实际出发、未来企业发展趋势、合理分配企业资源与成果、不偏离企业目标。因此在编制预算时,应该严格按照以下要求进行:一是结合企业战略目标。财务预算管理只有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符合企业发展方向,才能让企业可持续的性发展,有计划的推进战略目标的实现。二是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财务预算既要与长远的战略目标一致,也要结合企业现实情况,合理的分析判断,设定短、中、长期目标,对于每个目标都必须具有可实现性以及意义,避免出现消极与冒进现象。立足与可持续发展,切忌满打满算,给风险预留一定的补救,做好财务风险的保障措施。三是企业全体员工齐参与。由于预算管理过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企业全员参与才能切实做好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保证工作的有效、准确可靠的进行。全员参与是指全体员工一起参与财务预算编制、分析、执行、考核等全部过程。但是为了避免财务部对各个部门的错误估计,因此在财务预算管理中是不允许财务部完成所有编制工作。四是重点突出。在企业财务管理中需要有重点,并要突出重点,重点一般为企业管理的年度目标,重点方向等。面面俱到很难使预算达到应有的效果。五是合理设立奖惩制度。奖惩制度的设立,会对预算执行好的人员或单位进行奖励,从而提高其积极性与工作更高的热情,也推动了其他人想这个方向努力,达到共同完成企业目标的目的;对预算执行差的人员或者单位进行相应的惩罚,使他们有所反思与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于其他人员与单位具有告诫的作用,以保证企业目标完成。奖惩制度的合理编制,也能够为企业高层领导对企业情况以及相关人员的考核提供重要参考。(2)提高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有效措施。一是提高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是企业整体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管理方式,企业负责人的决策与审批对其工作的开展起这关键性作用,只有企业领导足够的重视与支持,严把财务预算这一关,才能使得整个管理体系良性的运转,广泛的宣传,普及预算管理相关规定与认识,为预算管理的落实开展创造良好的企业氛围。二是完善财务预算的管理体系。第一,建立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财务预算的管理与协调工作;第二,设立财务预算专职管理部门。该部门应归属于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预算的编制、检查、归总、报告等工作,以及跟踪预算落实情况、分析落实中与预算差异出现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等工作。第三,设置内部审计部门,专门负责审查企业预算执行情况。三是设立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主要的预算管理制度有编制与审批制度、监控制度、考核制度等。对于奖惩制度在整个管理制度中是有着重要作用。在设立时应考虑各阶层的不同需求而编制相应的激励与惩罚规定。如奖金、工资、升迁、迟到扣款等。最终目的是达到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一致。四是引进现金的管理技术以及管理人才,提高财务预算管理有效性。时代不断的发展,管理技术水平不断的提升,而企业要生存或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管理人才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企业需要重视预算管理人才的引进以及现有员工的再培训与提升。还需要与相关研究院校以及机构进行交流合作,参考其相关研究成果;企业之间的交流学习也是积累预算管理经验最实效的方法之一。五是预算考核加强。财务预算考核是指考核与评价企业各个部门以及负责人的预算执行结果,该考核围绕预算目标,对项目执行的结果与目标进行比较,审核差异,通过分析原因最终评价与考核责任人或部门的业绩水平。这种考核也给预算执行成果的执行负责人的肯定。预算考核在预算管理体系中起到重要作用,只有切实落实预算考核,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才能被充分发挥出来,预算方案才能被高效完美的执行,最终实现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目标以及企业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市场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的社会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也成为了新经济体质下的产物,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企业财务预算的管理中,企业将预算管理作为管理体系的主线,按照将权利责任分散以及集中监督的方式,设置内部健全的约束机制并规范管理行为,使得整个企业能够正常有序的进行,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自身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高侠.保障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有效实施的几点建议[J].地方财政研究.2005(3):48~49
[2]杨秀通.强化财务预算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中国农垦.2009(4):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