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08:5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儿科护理体会,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1.1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要对患儿家长进行相应的环境介绍,告知家长患儿所患有的病症内容、诱发原因、治疗措施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教会家长照顾患儿的正确方式,对其进行饮食指导和用药指导,避免出现由于家长知识缺陷所导致的护理不周。
1.2舒适护理
患儿初人医院时会对医院环境具有陌生感,并且医院紧张的抢救气氛会对患儿带来恐慌和紧张心理,导致不适应医院的治疗环境。所以护理人员要保证患儿治疗环境的清洁无菌,保持患儿病房的良好通风,可以尽量提供一些儿童玩具、画报等,使患儿感觉亲切,增加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
1.3心理护理
患儿在治疗期间难免会由于自身病情或治疗的原因产生负面心理情绪,影响治疗和恢复。护理人员应该在护理的过程中加强与患儿的沟通,消除护患之间的陌生感,及时帮助患儿排解心理情绪,开导患儿。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则要经常使用肢体语言,比如拥抱、微笑、抚摸等,增加与患儿之间的情感交流。在心理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同样不能忽视患儿家长的心理变化,同样需要加强对患儿家长的沟通,保持好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1.4专科护理
针对不同病症和不同病情的患儿,护理人员要充分的掌握相应的护理方式和护理要点,熟练掌握输液、注射、无菌操作等基本护理操作,注意用药配伍的禁忌。做好护理过程中的三查七对。护理人员在查房或巡视的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儿的临床反映,做到及早发现护理工作中的失误和患儿治疗中的安全隐患,实事求是,不走形式。充分掌握专科理论知识,耐心的解决患儿治疗中出现的问题和家长的疑问。
【中图分类号】R47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150-02
儿科平常护理工作量大且繁琐,陪护家长多,目前多是独生子女,陪护家长的情绪多不稳定心态偏激,激惹性高,加之小 儿病情变化快等特点,这些均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同样的护理和治疗工作儿科护士付出的劳动往往要比其他科室护士高2倍,甚至更高,因此护士不选择或根本不安心于儿科护理工作,造成儿科护理工作更加被动,压力更大?
原因分析,对患儿溺爱过度维权为了尽可能减量减少患儿的痛苦,家长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近乎苛,挑选护理人员的事情经 常发生,要求护士各种操作必须一步到位,“一针见血”,一旦发现有不满意的地方,即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从事维权活动,无 形中造成护士高度紧张,长期持续使护士心身疲惫,甚至导致 心身疾病? 恶性疾病小儿病情发展迅速?变化,急?危?重的患儿往往急救途中就已经死亡或濒临死亡,医护人员经全力抢救仍不能挽回生命时,家长仍要求继续抢救,甚至无理取闹?患儿的死亡家长的不理解,致使护士承受较大的精神压力,消耗量的精力?体力,主观疲劳明显上升?久而久之对工作产生厌恶感,出现脾气暴躁?易怒?言行举止失常,加重心理负担?患儿不合作,加重工作负担大多数患儿不能自述病情,在临床工作中要求护士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患儿不合作,造成护理操作反复进行,加重护理工作量,且患儿哭闹,家长易产生不满,常迁怒于护士,护士身心俱疲,且产生厌烦情绪?环境差待遇低 儿科护理工作量大?琐碎,所担风险高, 个人价值内心期望与现实冲突?儿科护士专业性强,人员相对 固定,一般情况下无从替代,而自身发泄的机会又少,其工作付出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与补偿?造成护士心理不平衡,产生自卑?失望?焦虑?抑郁,直接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所以对于我们护士来说,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注重培养自身素质,加强业务学习与技术操作训练,提高业务水平?在专业上树立自信,取得患儿陪护的信任,拥 有价值感和尊重感? 注重加强理卫生保健知识的学习,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进行心理平 衡调节和完善情感发泄,促进心理健康?保持愉悦的心情合理的宣泄不满情绪,升华积极情感向同事?关心自己的亲属 和朋友倾诉?培养业余爱好,使自己的苦恼得到宣泄,疏导?松弛精神,促进健康?理解家属正确处理好护患关系?许多护士不安心儿科工作 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认为家属难缠,易受气,因为现在都是独 生子女,是“小皇帝”,一旦生病,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等前呼后拥,就怕孩子遭罪?一针没扎到血管,张口就骂,认为你是在练手艺,不负责任,不当一回事,把人气的难受?憋闷,还不能发言?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首先要保持平衡心态多从患儿父母角度来看待他们,理解特们的心情,要采取宽容与忍耐的度,毕竟“可怜天下父母心”嘛!其次,要做好解释与安慰工作,要多说对不起,使家属也理解儿科护士的工作,减少不必要的误会与过激行为的发生?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科门诊患儿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方法 将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儿科门诊接诊并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的64例输液患儿设为干预组,将2003年12月-2004年12月我院门诊接诊并实施常规护理的64例输液患儿设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及其家属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儿及其家属满意度为92.2%;对照组患儿及其家属满意度为54.7%,两组有显著差异(P
【关键词】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满意度
门诊是医院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而为输液患儿提供一种个体化的、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已成为儿科门诊工作中的新任务,为了探讨其效果,本组将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的64例输液患儿设为干预组,将实施常规护理的64例输液患儿设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及其家属满意度,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将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儿科门诊接诊并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的64例输液患儿设为干预组,包括男41例、女23例;年龄3-14岁,平均年龄7.14±1.26岁;将2003年12月-2004年12月我院门诊接诊并实施常规护理的64例输液患儿设为对照组,包括男39例、女25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6.99±1.58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具体如下:
1)配液之前,检查一次性物品名称、包装是否完整有无漏气是否在有效期有无杂质。检查液体与药品的名称、剂量、浓度、有效期,看玻璃瓶有无裂纹,看瓶盖有无松动,看液体有无杂质、变色、混浊、絮状物。输液前,要反复核对患儿姓名、性别、年龄。对于6岁以上的孩子首先直接叫其姓名,再问“你叫什么名字?”;6岁以下的孩子则先叫其姓名然后问家长孩子姓名,同时让家长看治疗条。通过这样的双向问答,确保无误。核对姓名后,需要认真检查药液名称及有无杂质、变色、混浊、絮状物。输液管要排尽空气。更换液体前,应着重查对患儿姓名、药液名称及有无杂质、变色、混浊、絮状物等。注意观察输液情况,防止输液管进气。
2)为了进一步确保患儿输液过程中的安全,我们门诊特设专人巡视(岗位),负责对输液患儿的安全管理和健康宣教工作。巡视护士随时关注每一名患儿输液情况,液速是否合适,输液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皮疹、渗液(如有应及时给予相应处理),对于家长的不当看护行为及时给予纠正,对家长提出的疑问及时进行解答。
3)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认真执行操作规程。“严格”、“认真”是护理工作永恒的主题。为了充分发扬全体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定期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进行讨论和交流。同时,也邀请患儿家长参与进来,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4)针对病人多、病种多、用药种类多等特点,
对输液室进行重新规划,增设治疗等待区,增设座椅供等待注射的患儿及其家属使用。不管是面对急躁不安的还是哭闹不休的患儿,都需要面带微笑,用和蔼的态度、温和的语气去温暖患儿及其家属,使他们感受到护理人员的温情关爱与呵护。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设P
2. 结果
两组患儿及其家属满意度调查如表1,干预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门诊输液患儿的特点是患儿多拥挤(一般每个患儿都有多位家长陪伴)、流动快、病情变化快、没有固定床位、没有腕带。而患儿输液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不安全因素[1]:包括药品外包装类似,但药品截然不同;药品的有效期检查往往容易被忽视;因为存在侥幸心理,许多人自行简化操作规程,凭印象办事;单一重复的操作,使护理人员对工作失去兴趣,思想麻痹;患儿姓名相同或相似;患儿哭闹,环境嘈杂,家长急躁;家长看护不当、孩子不配合、哭闹、自行拔针等容易造成渗液;输液途中走动,去厕所而致茂非氏壶倒置引起输液器内进入气体甚至形成空气栓塞;家长自行换液体,输液患儿不在指定地方输液,擅自离开输液室。为更好地树立医院窗口形象,提高护理质量,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满足患儿及其家属需求,提高其服务满意度,在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中,我们要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杜绝输液流程中容易出错的环节,解决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为此,本组将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的64例输液患儿设为干预组,将实施常规护理的64例输液患儿设为对照组,结果发现,干预组患儿及其家属满意度为92.2%;对照组患儿及其家属满意度为54.7%,两组有显著差异(P
参考文献
【关键词】儿科;侵入性操作;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945-01对于住院小儿输液、打针、灌肠及吸痰等是最常见的侵入性护理操作,经过临床实践证明,加强沟通,提高操作技术水平,不仅可以提高诊疗效果,而且能有效降低可能隐藏的护患纠纷。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新的诊疗技术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推广应用,整体护理、留置针,不断改进的侵入性护理操作在抢救急危重症病人时发挥重要的作用。统计我科室的病人,急危重症病人较去年比较明显增多,因此加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有很重要的意义。现总结一年的工作体会,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供指导。1.研究对象
2011年1月-12月31日,我科住院患者2416例,包括各种肺炎、腹泻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川崎病、血友病、血液病化疗病人。年龄3.3-12岁,男1492例,女924,平均年龄1.8岁。2.侵入性护理操作方法
针对以上病人的疾病分类特点,需要采用不同的侵入性护理操作,比如肺炎常规吸痰做细菌培养鉴定,腹泻的患者给与保留或清洁灌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病进行采血、输血治疗。通过分析总结这些侵入性护理操作体会,发现沟通和娴熟的护理技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侵入性护理体会
3.1有效的沟通是保证侵入性护理操作成功的前提[1]。儿科的患者独生子女占到90%,家庭重视程度非常高。而我科室是有陪病房,侵入性操作会给患儿带来不适引起家长的顾虑和孩子的痛苦。因此,在侵入性操作前必须向家长交代操作的目地、方法,操作中可能遇到的意外,特别是针对可能出现的意外已经准备好的处理措施,同时一定要告知如果拒绝操作的后果,尤其是特殊病人。我们科室遇到一例川崎病的患者。患儿因病情需要服用大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治疗,在做心脏彩超前给与10%水合氯醛灌肠时出现下消化道出血,出血量多,家长虽然冲动而且意见非常大,但是在操作前已经履行告知并在出现问题后立即给与止血对症治疗,迅速控制病情,患儿转危为安,不仅避免了护患纠纷而且家长目睹整个过程后主动赔礼道歉,体现对护士基本知识及技能的考验,也体现了有效的沟通是侵入性操作成功并避免护患纠纷的前提。
3.2尊重维护病人的权利。如果经过积极的沟通,但家长对侵入性操作仍然有惧怕心理,出现过度保护而容易导致侵入性护理操作困难。此时,护理人员一定要多一份理解,态度诚恳,语言温和,在操作中动作要轻柔,这样才能取得家长和孩子的理解和配合,保证侵入性护理操作顺利进行[2]。否则会引起护患纠纷。
3.3掌握规范操作的要领,注意细节。比如在儿科吸痰中,不管是清洁还是用于做培养,我们常规无菌盐水清解鼻腔,目地是湿润鼻腔,避免操作时引起出血,影响治疗和取样。下吸痰管时,从鼻前庭进管,在向内插入时,适当向后内倾斜,在操作时对孩子说,“宝贝,别怕,阿姨轻轻的,一下就完,”并严格按照边退边旋转的手法吸痰。要求说话温和,动作轻巧,即使操作不顺利,家长也会理解。应用此种方法,我在一年的工作没有一例护患纠纷出现。此外在灌肠时除了动作轻柔,还应该亲切地告诉孩子深呼吸,以取得孩子的配合。对于腹泻病及小婴儿患者,一般肛管插入15-20cm效果最好。在保留灌肠操作时,一般取侧卧、俯卧位或抱侧、抱俯位、左侧卧位、抬高臀部膝胸卧位。目的是使乙状结肠和降结肠处于较低水平,保证液体顺利进入结肠,使灌肠直接刺激直肠产生便意的时间延迟,且位置高,便于保留灌肠液。在推药时,要缓慢给入,避免快速注药导致肠道内压力反射导致排便。灌肠结束后,迅速将导管拔出,并将患儿肛周臀部皮肤、肌肉向处捏紧,让患儿保持原位或平卧、侧卧、抱侧位,然后诱导患儿转移注意力,以免灌肠液过早排出。如果是清洁灌肠,我们一般应用输液袋挂液,通过打开水止开关调节灌肠液量及速度,一般用30-60滴。灌肠后一定告诉家长给于患儿头低脚高位并捏住屁股,一般要求5-10分钟。避免由于小儿不合作哭闹,腹压增高,使已进入肠道内的药液经吸痰管倒流出来,造成药液浪费、床单与护士被污染。目前,我科开展应用留置针,这项工作方便,而且避免反复穿刺给孩子带来的痛苦,但是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尤其是夏季,局部包扎容易起泡,而且拔针后针眼比较大,甚至容易化脓,因此应用前除了一定要和家长做好沟通,每次分管时,一定要检查。对于有出血倾向的病人,在进行倾入性操作时,尽量选择有把握的血管,避免穿刺失败,增加出血的危险,针对不同的病人选择不同的部位。血友病病人穿刺时尽量选择表浅部位血管。
3.4操作后向家长交代注意事项。如应用留置针的患者,需要指导患者避免碰撞或按揉留置针部位,避免有留置针肢体剧烈运动或用力,适当限制留置针肢体的活动;下肢应用留置针输液时,应抬高肢体20°-30°,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等。对于腹胀插胃管行胃肠减压病人,嘱病人禁食,保持胃管通畅,防止脱出、扭曲、折叠、压瘪等,留置胃管的时间与腹胀减轻情况与拔管指征,留置的胃管对咽部刺激可出现恶心,不能自行拔出胃管,以免加重病情或导致再次插管,必要时须其家属或陪伴协助观察并监督。术毕向病人致谢,说一句谢谢您的合作。虽然是一句普通的礼貌用语,它包含着对本次操作的结束和即将达到预期效果整个过程的合作,建立了一种指导合作型的护患关系[3],让病人得到安慰,保证护患关系和谐,保证护理安全。参考文献
[1]杨辉.当代护士的语言与技巧[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48.
【关键词】基层医院;儿科;优质护理体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医疗护理质量和服务有了越来越高的期望值,尤其对于基层综合医院,儿科经常是医院满意度较低,医疗纠纷多发的部门[1],因此,提高护理质量是势在必行,同时,医疗市场的竞争促使我们必须改变护理理念,去适应医疗市场的需求,我科也在院领导的支持、监督下,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工作,通过在不长的时间里谈谈一点心得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科室床位与护理人员资料我科开放床位56张,每年收治住院患儿约3500多人,平均住院日3-4天,每日出入院量大,工作量大。我科在岗护士18人,护士17人,护士长1人;年龄:19-40岁,平均年龄23.5岁;职称:主管护师2人,护士16人;文化程度:本科2人,大专12人,大专在读4人;工作年限:工作10年以上:2人,工作3-10年:4人,工作2-3年:1人,工作不足2年:11人。
1.1.2科室住院患儿情况因我院正在改建住院综合大楼,住院条件相对简陋,大多数住院患儿补液完后请假回家休息,第二日返回病房接受治疗,返院时间参差不齐,护理难度增加。
1.2方法
1.2.1加强学习从资料可以看出我科护理人员年轻,资历短,临床经验不足。将第七版儿科学及本科教材儿科护理学整理复习资料,人手一册,制订详细的学习及考试计划,严格实行闭卷考试,对考核不合格者,要求重新学习、补考,直至合格。
1.2.2扁平化排班
1.2.2.1根据护士级别分组管理分甲乙2大组,由2名年资高、工作责任心强的护士担任责任组长,每组分别配2-3名组员,每人平均分管8名患儿。
1.2.2.2排班方法因每日临时医嘱较多,入出量大,排一名经验丰富、细心的护士担任总务工作处理医嘱,办理入出院。根据病房布局将左右病区分为甲乙2组,每周7名责任护士,甲组小婴儿多,共32张床位,由1名主管护师担任组长,负责检查、督促本组工作完成情况,并解决本组的穿刺难题,与3名组员各分管8张床位。乙组24张床位,由1名高年资护师担任责任组长,负责检查、督促本组工作完成情况,与2名组员各分管8张床位。排班表上注明互助组,互相协助。其余9名护士轮流上中夜班,每日2名中班护士,2名8-15护士担任配药班。除责任组长外,责任护士每2月与中夜班护士轮换。
1.2.2.3弹性排班我科具体情况:工作量不确定,随时可能因抢救新生儿等加大工作量,尤其出现在中午、晚上;住院患儿大多每日输液完毕后请假外出休息,下午工作量相对较小;低年资护士中夜班穿刺困难等。为解决上述具体问题,实行弹性排班:每日确定1名责任护士担任机动班,负责中午的加班工作;2名责任组长每周轮流担任穿刺二线班;值休护士担任应急二线班。
2讨论
2.1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后改善了服务态度加强服务态度是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最佳服务的关键。作为一名护士表情亲切微笑,态度和蔼,言语轻柔,动作敏捷,做到接待病人要有问候声,操作配合要有感谢声,不足之处要有道歉声。
2.2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沟通技巧良好的沟通技巧可以拉近与患儿及家属的关系,儿科素称“哑科”,护士面对的不仅是无法表达或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病情和需要的患儿[2],而且要面对焦虑烦躁,对孩子倍加疼爱的父母等。
2.2.1首先,亲切的称呼患儿,表现出对患儿无比的关爱,与家属对患儿的关爱产生共鸣是做好护患沟通的关键。其次,在关键环节多交流,比如穿刺静脉时多交流,一方面可以缓解家属的紧张情绪,另一方面可以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尤其在家属提出要求一针见血时,多向患儿家属讲解可能会造成不能一针见血的原因,并表示尽可能一针见血,即便穿刺失败,患儿家属会在心理上有所准备,避免过激的语言或行为发生。
2.2.2掌握好沟通时机护理人员必须要具备察言观色的能力,通过简单的交流及观察掌握家长急需满足的需求,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了解到患儿入院时,家长通常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急切满足的需求:患儿病情较重、急需优先满足抢救或治疗的,如病情危重需要进行基本生命支持的,一边熟练地进行抢救,一边安慰家长与其交流。
2.2.3情感交流的形成与技巧
2.2.3.1语言性情感交流,语言是护士与患儿交流思想和磨合感情的最佳载体,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倡导护理人员提高语言艺术,自觉加强素质修养,不断探索并灵活运用语言性沟通技巧[3];注重针对性,适时引导。
2.2.3.2非语言性情感交流,即使用体态语言进行交流。它包括手势,姿态面部表情,眼神,仪表等。它对语言流起形容和强化作用,①在儿科护理工作中,随着护士角色功能的延伸,护士与患儿的交流也越来越重要[4]。护士的仪表、行为、举止可以直接影响语言交流的效果。护士站或坐的姿势应该自然文雅、庄重,这样才能使患儿及其家长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② 目光与表情要和谐、自然,护士与患儿及家长交流过程中,要注意目光平视对方,同时注意对方的面部表情,以便及时掌握其心理活动,护士的目光柔和,给病人以慈善与亲切的感觉。
2.3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熟练的技能操作及丰富的理论知识是优质护理服务的核心内容。我科自计划开展优质护理示范活动起,通过有计划地培训考试,在短期内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大大提高,同时低年资护士虚心向经验丰富的同事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塑造了护士形象。
总之,我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病房后,病房变得整齐卫生,患儿的基础护理做得大有进步,患儿及家属非常满意,同时也提高了科室的社会效益,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起步较晚,而且硬件、软件设施相对落后,只能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努力工作,边评估、边改进、边完善,不断总结经验,力争护理质量得到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红.儿科护士的沟通技巧[J].齐鲁护理杂志,2002,(12).
[2]孙爱芳,徐超.浅谈儿科护患沟通体会[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7).
【关键词】儿科静脉留置针;应用及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46-01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
1材料:采用的套管针为美国B-D公司生产的24GY型静脉留置针,规格:0.7mm×19mm,3M公司生产的无菌透明敷贴。
2穿刺部位方法
2.1选择合适的血管
根据患儿头部的血管分布,一般选择直而粗.柔软.富有弹性的静脉,主要是前额.颞浅.耳后静脉及手背.足背静脉,避开关节及静脉瓣且易于固定的血管,在选择头皮静脉时要注意与头皮动脉的鉴别,静脉触摸无搏动,患儿哭闹时充血明显,颜色成蓝色,而动脉触摸有搏动,哭闹时无明显扩张,颜色为淡红色。
穿刺前准备,常规备药,检查留置针的有效日期及规格,包装有无漏气,选择头皮静脉需剃发,剃发范围要大于敷贴规格范围8厘米×5厘米,有利于皮肤消毒及妥善固定敷贴,并可使拔针时不粘贴患儿头发。
2.2对穿刺部位血管进行评估备皮后,用75%的酒精消毒穿刺皮肤部位两次,待干,静脉穿刺前将静脉留置针连接输液器,将输液器调节器置于紧贴或靠近莫菲氏滴管下,降低输液器高度,可减少回血时遇到的阻力,相当于增加了输液管内的负压,对于脱水血管的回流差,较细的血管可提高穿刺的提高率。
2.3用左手绷劲皮肤,右手拇指与食指握住套管针两翼,与头皮呈15-20度角,稳定手势,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用左手示.中指将其固定,右手缓慢抽出针芯2-3毫米厚,呈10-15度角,再进1-2厘米,松开两翼,在持一侧针翼,根据静脉走向,徐徐将软管全部送入血管,将针芯全部抽出,这时回血迅速进入血管即穿刺成功。
2.4用一条透明胶带固定针翼,防止患儿头部摆动使针滑出,在用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输液器连接头皮针,插入肝素帽,即可输液,最后在用填写好日期的胶布将延长管肝素帽固定患儿头顶或前额,方便患儿活动与睡眠,为换药拔管提供依据。
2.5封管
输液结束后,用0.9%的氯化钠250毫升加肝素钠1.25×104u,封管液的量及封管时间要标记准确。
肝素钠稀释液3-5毫升,输完液后冲管,抗凝作用可持续12小时以上,不宜使用肝素钠的患儿,两次输液时间较近的患儿,可选用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生理盐水不必配液,避免了配液时引起的污染,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患儿可减少肝素钠的应用,用生理盐水5毫升,从肝素帽缓慢注入3毫升,然后边推余液边退针,使留置针腔内充满封管液,避免了血液返流凝固阻塞针头。
留置针的小开关关闭位置一定要靠近套管针延长管的起始部,这样不致使血管内血液倒流至套管针内,避免凝血堵管,输液过程中液体输入不畅时,应用注射管抽取肝素封管液2-3毫升连接输液,回抽凝血块,切勿直接推入或用力挤压输液管,以防小凝血块挤入血循环而发生栓塞,应给与拔管,如输入粘稠度较大的药物,如20%的甘露醇,脂肪乳等,应用生理盐水10毫升冲管后在封管,封管后应避免局部肢体受压及封管肢体下垂。
3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注意事项
3.1应严格掌握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留置套管针时每周应更换透明敷料两次,同时进行皮肤消毒,由内向外作圆周状消毒,保持足够的消毒时间,勿用手触摸穿刺部位以防感染,发现穿刺针眼出有渗血渗液时,应该立即从新消毒,更换敷贴,勿用手触摸穿刺部位针眼处红肿,局部有渗液,患者叙述穿刺处发痒等不适应立即拔出。
3.2把握好留置时间,在无异常的情况下可保留5-7天,平凡使用甘露醇及化疗药患者留置针保留时间小于或等于3天,以防药液长期刺激血管造成静脉炎,同时有计划的更换注射部位,保护血管。
4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
4.1首先护士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
4.2做好健康宣教,置管前护士应做好家长及患儿的心里护理,为患儿提供舒适的环境,护理人员态度要主动.温柔.耐心.和蔼可亲,用患儿易于理解的语言讲道理,提要求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并想尽一切办法接近患儿,取得良好关系,向患儿家长解释清楚,消除患儿及家长紧张恐惧心里,取得合作,提高穿刺成功率,使其了解相关知识及常见的病发症和预防方法,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以防局部感染,避免穿刺侧肢体剧烈活动,不可离开病房以防发生意外。
4.3密切观察局部反应,静脉留置管期间,要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炎症反应等,及时发现并发症早期症状,一旦发生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性,减轻患儿痛苦。
关键词:心理护理;激励式;儿科住院患者
激励式心理护理,即不断激发人的动机,使机体保持在高度兴奋的状态[1]。通常在小儿的意识中,医院很可怕,要吃药,要在陌生的环境中面对各种侵入性治疗如皮试、输液等。因此,对儿科住院患者实行激励式心理护理,缓解其各种紧张、害怕的抗拒心理,降低因此产生的应激行为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意义重大。
1 一般资料
择2012年9月—2013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患儿200名,将实行常规护理的100名患儿划入对照组,将在此基础上进行激励式心理护理的100名住院患儿划入观察组。观察组男女比例56:44,平均年龄(7±4.3)岁,其中腹泻23名,流行感冒28名,扁桃体发炎16名,肺炎14名,手足口病19名;对照组男女比例52:48,平均年龄(8±4.6)岁,其中腹泻26名,流行感冒25名,扁桃体发炎15名,肺炎18名,手足口病16名;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型等一般资料上的差异小(P>0.05),可比。
2 方法
2.1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在患儿办理入院后的1小时内,有经验的护士亲至病房,了解患儿及其家属的情况,予以常规护理。
激励式心理护理:(1)建议患儿家属在患儿吃药或进行侵人性治疗时,守护在旁,细心安慰,给予情感支持;(2)向患儿介绍周围接受同种治疗且配合度较高的儿童,给其树立榜样;(3)在患儿接受治疗时,播放儿童电视或儿童音乐,分散其注意力,减轻患儿的痛感;(4)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利用风趣的语言或搞怪的表情,吸引患儿,取得其信赖,减轻患儿紧张、害怕等抗拒心理;(5)开设奖励,对积极参与配合治疗的儿童奖励红花,并在每个病房进行红花评比调动患儿的积极性。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此基础上加用激励式心理护理。
2.2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儿遵医行为(如配合检查治疗、按时服药、遵守纪律等)及住院时长。
3 结果
3.1儿遵医行为比较(观察组/对照组):
配合检查及侵入式治疗:81/46;按时服药:86/72;遵守纪律:73/51;
3.2 住院时长比较(观察组/对照组):
住院天数(天):(3—12)/(4—13);平均(4.4±3.0)/(7.1±3.6)。
对比得,观察组患儿的遵医行为发生率远远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比对照组少,P
4 讨论
有研究表明,引起儿科患者产生害怕、恐惧等负面抵抗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2]:(1)患儿对医院的环境和工作人员感到陌生,容易害怕;(2)疾病带来的不适和痛楚,让患儿容易急躁;(3)以往的治疗中积累的负面印象,引发患儿的条件反射,产生抵抗、不安情绪,且其极易造成恶性循环;(4)家属尤其是父母的忧虑、恐惧情绪对患儿产生消极影响;(5)医护人员不够亲和的态度或过高的要求,均能导致患儿产生恐惧心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进步,护理人员更多地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关注患者的心理,即心理护理。心理护理主要依赖于护士的语言、行为与表情等对患儿与患儿亲属产生的影响。激励式心理护理则是利用激励使人保持在高度兴奋状态中。大脑皮层兴奋能刺激分泌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使血糖升高,以提高应激能力[3]。该护理可通过以下几点来进行:(1)为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对患儿采取健康教育,树立学习榜样;(2)设立奖励制度,通过比较来激发患儿的竞争意识,提高患儿的参与度与配合度;(3)分散患儿的注意力,降低其对治疗时的疼痛感觉,缓解其恐惧心理;(4)取得患儿的信任与依赖,提高其依从性;(5)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指导,寻求患儿亲属的积极配合。
本文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患儿采用激励式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患儿的焦躁、恐惧情绪,提高患儿的配合率,促进治疗的顺利进行,改善疗效,增加患儿及其亲属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5 参考文献
[1] 李肽芝.激励式心理护理在儿科住院患儿中的效果[J].中国医疗前沿,2011,06(17):79—80.
【关键词】 静脉套管留置针;机械损伤;密闭式接头
小儿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虽然静脉留置针质地柔软,可以减少穿刺次数,减少患儿的痛苦,但也出现了一些套管针脱落、阻塞及局部渗漏、折叠等情况,尤其是夏天,天气炎热,出汗较多,脱落情况增加。如何解决小儿静脉留置针使用中的问题,已成为儿科护理实践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临床问题。
1 临床资料
深圳市龙华人民医院儿科自2008年7月至2009年8月收治246例患儿,均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年龄1 d~6岁。男106例,女140例。常采用静脉有手背静脉、桡静脉、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和头静脉、还有颈外静脉、足背静脉和大隐小隐静脉。
出生至4个月的患儿平均留置天数4 d左右;4个月~2岁的患儿平均留置的天数3 d左右;2~6岁的患儿平均留置的天数5 d左右。无一例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2 操作方法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套管针型号及血管,皮肤常规消毒,松动套管,操作者手持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角,见回血后退针芯1~2 mm至外套管内,再将外套管缓慢送入血管内观察周围无渗漏后拔出针芯。穿刺成功后,将透明的无菌贴膜固定在穿刺部位,贴膜一端紧贴在进针点前上方旁2 cm处,从左向或将贴膜与肤贴拉紧,使皮肤显现轻度皱纹为宜,将贴膜另一端紧贴在皮肤上,拉紧进针松弛的皮肤,使留置针固定更牢固。连接可来福密闭式接头,输液完毕后用生理盐水冲管,无需封管,再次输液时,用碘伏棉球消毒可来福接头,连接输液器即可。
3 护理注意事项
使用套管针进行输液时:①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2次/d碘伏棉球消毒穿刺部位的皮肤,并用无菌纱布敷盖,注意观察局部有无红肿、触痛等现象,注意沿静脉走向有无静脉炎的发生;②留置套管针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穿刺时应选择较粗的血管,避免选择靠近神经、韧带、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③套管针在血管内留置时间一般以3~4 d为宜,
作者单位:518000广东省深圳市龙华人民医院
太长可导致套管针机械损伤血管壁而形成血栓等不良反应。对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充分稀释,同时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保护血管;④使用静脉留置管针加上可来福密闭式接头,无需封管,通常也可以采用茂菲氏原液正压封管,这是既简单又方便对血管刺激又小的一种方法;⑤连接输液器或输血器务必压住针前端,以防止静脉因吸气产生负压引起气栓,也可避免将管带出静脉;⑥留置针再启用时必须先抽回血,见到回血后才可接上液体,不宜用注射器用力将血凝块推入血管内,以免发生静脉堵塞;⑦由于患儿多动和出汗,容易造成套管针脱落,可给患儿戴上网状小帽子,既增加美感,又可以固定套管。对于四肢套管针的固定,不用硬的小夹板,把纸巾叠成约5 cm×6 cm×3 cm的长方体,作为夹板固定,这样既可以增加患儿的舒适度,又可以使患儿适当的活动
4 讨论
①护士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②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在穿刺前应做好患者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认知、理解和信任;③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和正确的封管,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输液管长短适宜;④在应用套管针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局部穿刺部位皮肤有无红肿、触痛,有无渗血、渗液、脱落等情况,如有发现问题及时对症处理;⑤严格掌握无菌操作技术,注意每次输液结束后用生理盐水冲管,防止形成静脉血栓;⑥在静脉留置针应用输液的过程中,护士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加强输液管理,完善输液体系,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提高护理质量。
虽然静脉留置针有很多优点,又可降低护士反复穿刺的心理压力,提高工作效率,但在本科开展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有的保留时间很短,没有真正体现出它的优势。因此,护理人员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门诊儿科输液室;细节管理;医院感染;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0-0199-01
我院是一个综合性的基层医院,儿科门诊每天病人流动量较大,病种复杂,陪护孩子的家属多,空间相对较小,孩子本身的免疫力较弱,再加上处于疾病时期抵抗力差,容易感染各种疾病,而在为孩子服务中注重细节方面的管理,杜绝发生医院感染就尤为重要。我科要求每位护士“关注细节”把本身就很琐碎、平凡、细小而重复的工作做好,符合医院感染规范的要求,防范孩子在医院发生的感染,保证患儿的安全。
1 方法
1.1 组织科室全体人员反复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资料》《消毒技术规范》、技术操作规程以及职业暴露与防范要求和《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的动态知识,使大家关注医院感染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知识的巩固和更新,拓宽认识、转变观念。
1.2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针对本科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潜在的引发感染的问题进行分析整改:①将门诊患儿的甄别分流、诊室内家属的合理分流与分类安置有导诊护士督导;②在操作过程中常常因忙碌而忽略操作前后的洗手或手消毒有护士长巡视监督必须达到操作一人一洗手或手消毒,操作前后正规六步洗手法,逐步改进形成习惯;③治疗室每天的地面、空气、物表的消毒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必须达到消毒的目的和时间,及时整理用物,严格区分回收废物;④儿科专用的输液分装袋续药时常要在观察室加药,消毒、操作环节相当重要,直径约4mm很小的管端,确保严格消毒程序与防止注射器的污染,这是儿科区别其他科室增加工作量与工作时间又一难题;⑤加强止血带浸泡、头皮刀清洗消毒、更替使用、用于加固穿刺用的纱布绷带的清洗与消毒等;⑥儿科输液往往离不开家属的陪护,减少家属的陪护、增加观察室的空气流通、消毒、地面拖拭、病床坐椅的湿式清扫、物品垃圾及大小便清理同样是减少儿科发生医院感染的最有力的举措;⑦采取口头、电教、展板等方式加大科学育儿、健康科普知识相关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
2 结果
2.1 工作人员责任心加强,防范意识不断提高,人人工作有章可循,严格规程,严谨操作,减少或杜绝交叉感染的发生。
2.2 病儿家属满意率提高,养成了人人自律的习惯,排除了引发感染的各种隐患,降低了感染率,同时掌握了相关的防病知识。
3 讨论
3.1 强化医院感染知识,提高医院感染在医院发展和医疗安全服务、减轻病人负担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不折不扣履行工作职责,严格操作规程,防范医院感染的发生。
3.2 必须人人参与细节管理,把关工作中的漏洞,杜绝不良工作习惯的滋生和蔓延,提高每个人的基本素养,把小事做细,把细节作好,把每天同样琐碎、繁杂的、细小的重复工作作好,就会把平凡变得伟大,简单而变得有意义,工作成就感就会凸显。
3.3 重视细节护理,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在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指导下,持续质量改进,加强病人的安全管理,避免发生医院感染,解决了当前突出存在的难题。
[关键词] 不同麻醉方法;儿科;有创操作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03-0110-02
The nursing on different anesthesia in the application of pediatric invasive manipulatio
GUO Lifang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enzhou Medical College,Wenzhou 3252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nurse on different anesthesia in the application of pediatric invasive manipulatio Method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08 to October 2010,and comfirmed by invasive manipulation(lumbar puncture or bone marrow puncture),100 patients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10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ketamine group and chloral hydrate group,and to observe its curative effect (include onset time、duration、compliance) and the adverse effect. Results The onset time、compliance、adverse effect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all P < 0.01).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level of duration (P > 0.05). Conclusion The enema of chloral hydrate combined with effective nursing has significant curative effect,and few adverse effect,is worthy to be popularized.
[Key words] Different anesthesia;Pediatric; Wounded operation
儿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由于小儿解剖生理的特点,因此寻找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1]以及对麻醉全过程的护理配合显得尤为重要[2],直接影响护理的效果及患儿的安全,可以减少患儿的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从而更好地促进患儿的康复。目前有报道某种单一的麻醉方法在儿科有创操作中的护理研究,但尚无报道在一项研究中不同的麻醉方法在儿科有创操作中的对比护理研究。本组研究对象为2008年8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行有创操作(腰穿或骨穿)的患儿,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氯胺酮组和水合氯醛组,观察两组患儿用药后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穿刺过程中的配合程度、药物副作用等情况,旨在通过对不同麻醉方法在儿科有创操作中的对比护理研究,寻找一种比较安全的在儿科有创操作中的麻醉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儿科100例需行有创操作(腰穿或骨穿)的患儿,均未合并呼吸道及心血管严重疾病。将患儿随机分成氯胺酮组和水合氯醛组,每组50例。氯胺酮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1~6岁,平均(3.21±0.57)岁;水合氯醛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1~5岁,平均(2.78±0.66)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由操作熟练程度相当的儿科医生进行穿刺。氯胺酮组穿刺前给予肌注氯胺酮(3~5) mg/kg,水合氯醛组穿刺前给予10%的水合氯醛(0.25~0.75) mL/kg灌肠。水合氯醛灌肠方法:插管时选择质地柔软、合适型号的肛管,且插管前应涂石蜡油。灌肠时,一般取侧卧位或俯卧位,固定患儿的双腿,以便液体顺利进入结肠,同时减少因药液直接刺激直肠产生便意。灌肠结束后,将患儿肛周皮肤向处捏紧,一般20min左右,不让孩子将药物排出,同时诱导患儿转移注意力,减少哭闹,有利于药液在患儿体内停留较长时间、利于药液的吸收。观察指标:分别在两组患儿给药后收集两组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穿刺过程中的配合程度、药物副作用等情况。
1.3 穿刺配合度评价标准[1]
良:患儿配合良好,安静入睡,能顺利完成手术;差:患儿不配合,表现为不合作、躁动、恐惧、哭闹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起效时间比较
两组患儿均全部入睡,入睡时间为21~35 min。氯胺酮组21~24 min入睡患儿5例(10%),25~29 min入睡患儿27例(54%),30~35 min入睡患儿18例(36%);水合氯醛灌肠组21~24 min入睡患儿32例(64%),25~29 min入睡患儿14例(28%),30~35 min入睡患儿4例(8%);两组同一时间段入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1。
2.2 两组持续时间比较
两组患儿麻醉状态均能持续1~2 h,持续3~6 h,两组患儿无明显差异(P > 0.05);两组无一例持续7~8 h,见表2。
2.3 两组穿刺配合度比较
氯胺酮组配合度占62.0%,水合氯醛灌肠组占96.0%,可见水合氯醛灌肠组患儿配合度显著优于氯胺酮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1)。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氯胺酮组患儿2例出现轻度喉痉挛,经阿托品0.01 mg/kg静注症状缓解;1例出现唾液分泌增多,经阿托品0.01 mg/kg静注、头偏向一侧、随时吸痰等处理症状缓解;1例出现哮喘发作,经面罩吸氧、地塞米松3~5 mg静注、氨茶碱(2~4) mg/kg静注等处置症状缓解;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而水合氯醛组无一例发生任何不良反应,水合氯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少于氯胺酮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3 讨论
儿科患者都是生理上和心理上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的个体,他们不理解疾病造成的痛苦,自制力差,对陌生的环境感到不安,易产生恐惧、紧张、胆怯的心理,见针就哭、挣扎、抗拒。然而儿科又存在很多有创的操作,如腰穿、骨穿等,每一种有创操作对患儿都是一种心理上和生理上的打击[3]。病情上的痛苦加上心理上的恐惧往往使患儿对有创操作存在极大的排斥心理,表现得极不合作。同时也是对医生操作的一大挑战。反复的操作、长时间的操作以及操作的成功率也影响患儿及其家长的情绪。
氯胺酮是苯环己哌啶的衍生物[4],是一具有镇痛作用的静脉全麻药,可单独用于小手术全身麻醉,也可用作复合麻醉的组药之一。水合氯醛具有催眠作用,是一种安全的镇静催眠药,婴幼儿水合氯醛灌肠镇静效果明显优于口服,因口服比较苦、涩,孩子通常会拒绝服药。水合氯醛灌肠被广泛用于难以入睡、不能配合有创术等检查的患儿[5-7],一般在用药后10~30 min入睡,睡眠时间因个体差异而不同。
氯胺酮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在麻醉恢复期有幻觉、躁动不安、恶梦及谵语等精神症状,其次是在术中常有泪液、唾液分泌增多与血压、颅压及眼压升高;偶有一过性喉痉挛及气管痉挛。水合氯醛可引起恶心、呕吐、肝肾损害等不良反应。在本研究中,氯胺酮患儿有2例出现轻度喉痉挛,1例出现唾液分泌增多,1例出现哮喘发作,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而水合氯醛组无一例发生任何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1)。
本研究中,水合氯醛组麻醉效果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归功于以下几点:①作用温和,起效快,持续时间长,不易产生蓄积中毒,没有明显后遗效应;②插管时选择质地柔软、合适型号的肛管,且插管前涂石蜡油,避免造成患儿疼痛;③灌肠时取侧卧位或俯卧位,固定患儿的双腿,以便液体顺利进入结肠,同时减少因药液直接刺激直肠产生便意;④灌肠结束后,将患儿肛周皮肤向处捏紧,一般20分钟左右,不让孩子将药物排出;⑤情绪患儿哭闹、挣扎时,腹部压力增加会使灌入的药液流出,导致效果不佳。本组护理人员实施了诱导患儿转移注意力、减少哭闹等措施,以利于药液在患儿体内停留较长时间、利于药液的吸收。
由此可见,水合氯醛的麻醉持续时间相当于氯胺酮,但其麻醉起效时间、配合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优于氯胺酮,故对行有创操作(腰穿或骨穿)的患儿来说,水合氯醛灌肠法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且麻醉全过程的护理配合可减少患儿的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从而更好地促进患儿的康复,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晓红,李沁晏. 两种不同药物镇静方法对小儿腰椎穿刺制动效果的观察[J]. 临床医学工程,2010,17(4):36-37.
[2] 王颖,曲静,李赫. 小儿麻醉的护理配合体会[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0):179.
[3] 罗琼. 小儿腰穿术前使用水合氯醛或安定镇静的效果观察[J]. 重庆医学,2002,31(5):415-416.
[4] 方敬,王长浦. 氯胺酮、异丙酚辅助小儿腰椎穿刺术68例护理体会[J]. 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30(2):250.
[5] 胡丽春.水合氯醛与安定用于学龄前儿童磁共振检查时制动效果观察[J]. 护理研究,2003,17(3):275-276.
[6] 张凤芸. 小儿静脉输液的操作技巧与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9):74-75.
一、方法
1.穿刺前准备:穿刺前先向患儿家属解释套管针的好处,告诉患儿家属留置针只是将外套管留置在静脉里,而不是钢针。可以减少每日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痛苦和危害。取得患儿家属同意后,协助患儿取合适,如为不合作患者,有助手协作。护理人员在操作之前,要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洗手,同时应注意在操作两个病人之间也应严格进行手的清洁。
2.穿刺的选择:尽可能选择粗直、弹性好、易固定的血管,由于静脉炎的发生率下肢明显高于上肢,尽量不要选择下肢静脉。可为双手和头部额前及双侧的血管,用75%酒精消毒,范围不少于8cm 8cm,待干。
3.穿刺的具体操作步骤:穿刺时,穿刺点在消毒范围内1/2或2/3处,右手拇指、食指轻捏针翼(多点面朝外),左手食指和拇指绷紧皮肤,以15~30度的角度在血管上方进针,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约5~10度再进针1~2cm,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侧管,右手固定针翼,同时拇指下绷紧皮肤,左手持针座缓将软管全部送进静脉。注意见回血时不可立即拔出针芯,必面降低角度送针。因为此时可能只是钢针在血管内,而导管在血管外,拔出针芯会导致穿刺失败,一旦针芯拔出,勿再插入。松开止血带,打开调节器,观察有无外渗。穿刺成功后,左手拇指、食指固定针翼,右手快速抽出针芯,透明无菌敷贴固定穿刺部位(使敷贴下缘与留置针翼下缘平齐),胶布固定延长管及头皮针。注明穿刺日期、时间、穿刺者姓名。
4.穿刺后嘱患者注意事项:可适当活动,不可剧烈运动。 留置针具有许多优点,但若护理不当,操作不规范,仍会有许多并发症发生,常见的有静脉炎外渗和堵管。因此,要求穿刺者应注意各操作环节的无菌操作,熟练掌握穿刺技巧,穿刺动作应轻、巧、稳、准,争取一次穿刺成功。在使用留置针的过程中,要求护士加强巡视,严密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有无红肿、血管有无条索状改变、穿刺点是否可触到硬结、输液是否通畅,并根据情况及时更换输液部位,局部碘伏消毒,同时应根据患儿年龄、病情需要和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大小来调整输液速度,还要加强心理护理,以自己精湛的技术、端庄的仪表、微笑的服务,与患儿沟通,取得他们的信任,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同时注意对患儿家长的宣教,先教给家长注意事项,以保证留置针使用的时间。
5.封管:将头皮针拔剩针尖在肝素帽内,推注稀释的肝素液2~5ml,剩余0.5~1ml时,一边推封管液,一边拔针头(推注速度大于拔针速度),确保留置管内全是封管液,而不是药液或血液,用活塞压紧延长再拔针。
6.留置时间:一般为3~5天,最好不超过7天。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05―02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由于其外套管柔软无尖,置于血管内不易刺破或滑出血管,可在血管内保留数天,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及时给药,提高抢救成功率,有利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为危重患者的抢救开辟静脉“绿色通道”,而且操作简单,并逐渐成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临床输液的主要工具,现就456例小儿留置针使用中的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12年6月~2013年7月收治住院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儿共456例,年龄0~7岁,男238例,女218例,其中年龄3岁以上178例,3岁以下278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最长7天,最短1天,平均4天。
1.2 材料选择威海洁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24g静脉留置针。
1.3 静脉选择3岁以上患儿以上四肢浅静脉为主,不足3岁患儿由于头皮静脉丰富,无静脉瓣,穿刺阻力小且易于固定,以额正中或颞浅静脉为主。
1.4 穿刺过程头部备皮范围为6×6的头皮,剃尽毛发,然后用75%的酒精擦尽毛发,用2%的碘伏棉球环形或平行消毒两遍,消毒范围的直径以穿刺点为中心5~8cm,待干,穿刺前旋紧肝素帽,头皮针接输液器刺入肝素帽,旋转松动并取下针尖保护套,排气后,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拇指食指待针以15°~30°角行静脉穿刺,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改变穿刺角变,以5°角继续沿血管前行3~4,使外套管前端完全进入血管,右手退针芯,左手将外套管全部推入静脉或余0.5取透明敷贴,再将敷贴上的小胶布贴右穿刺外,用胶布交叉在针栓外,然后将延长管反折向上贴,为防留置管脱出,可用弹力绷带沿针柄外绕头1~2周,最后在3M透明敷贴上注明穿刺日期
1.5 封管方法 用9%生理盐水5~10毫升封管,每八小时一次,但如果没有脑出血或出血性患儿,采用肝素液封管,一般新生儿为0.5u/ml,小于3岁为1~5u/ml,3~7岁为5u/ml,血液呈高凝状态为25u/ml的浓度,封管时,用肝素盐水2~3ml,头皮针斜面在肝素帽内均匀缓慢地推入1.5~2ml,余0.5~1ml边退边推,左手同步将小夹子夹在延长管前端与留置针柄交接处。
1.6 留置时间美国护理学会将静脉留置针的保留时间规定为3~5天,国内有文献报道,只要没有发生堵管和渗漏,留置7天使完全可以的,留置9天则静脉炎发生的机会多,一般不可取,敷贴一般每周更换2~3次,如有血迹、出汗、气泡及时更换。
2 护理
2.1 宣教穿刺前向患儿及家长做好宣教,将操作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告诉家长,取得合作,并根据自己工作经验,向家长介绍不同年龄,不同季节,静脉留置的最佳部位,患儿在咀嚼东西,应待其咽下获取出食物方可进行穿刺,对患儿做好心理护理,满足患儿自尊心和虚荣心,穿刺过程中给予赞扬、鼓励的语言,能极大地满足患儿的虚荣心,使其心情愉快、更容易患儿的信任和主动配合从而减轻恐惧,消除对抗情绪,因人而异,灵活运用语言技巧,唤起患儿亲昵感,满足爱的需要。
2.2 存在的问题与护理的需要
2.2.1 穿刺失败 与两方面有关:患儿血管情况及操作人员的经验,一般选择血管不能太细,以免针尖进入血管,导管进入困难,并选择平直、弹性好的血管,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再进针3~4,保证软管也进入静脉。穿刺前松动针芯,避免和套管粘连,穿刺成功后退出针芯是,速度不宜过快,用力不可过猛,手背及足部静脉可让助手上下绷紧皮肤,左手推管送外套管,右手退针芯,如果出现送管困难,或外套管没有血,连接5ml生理盐水注射器,并将外套管缓慢后退,当见血时,如果顺利,边推边将外套管推进血管,如头皮静脉或一个人操作时也可先右手退针芯少许,然后左手重新绷紧皮肤,然后再右手持针送外套管。
2.2.2 留置针脱落 头部备皮范围应足够大,剃净,敷贴不要贴在头上,手背足部可用纱布或3M弹力绷带,棉布垫保护。防止患儿哭闹或夜间拔管静点刺激性药物或更换衣物是擦掉,妥善固定留置针,防止打折、扭曲,注意静脉留置针的通畅情况,输液前拔管后要注意留置针肝素帽的松紧防止多次封管或肢体移动导致肝素帽脱落,强调,每次输液结束,护士离开患儿前检查透明敷料固定情况,如有松脱,予更换敷料或重新固定。
2.2.3 药物外渗护理 输液时加强巡视,若局部肿胀、渗漏应及时拔除,给予相应处理,如局部封闭,减轻疼痛,促进吸收,局部物理疗法。
2.2.4 阻管 输液后未用肝素稀释液或生理盐水,封管方法不正确,穿刺部位过度活动,回血过多未及时处理,另外推注的抗凝液量不足,推注速度过快二至回液回流而阻管,而生理盐水不是抗凝作用,对病情危重,心力衰竭,酸中毒患儿,由于发生区域型的循环障碍,使血液粘稠度增加,或操作技术不熟练,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损伤血管内膜,均可导致血酸形成而阻管。封管液2~3ml,推注速度要慢,封管时边推边退针慢慢拔出针头,使封管液充满整个到官腔内,防止回血现象避免堵管发生。
留置针的应用提高护理质量,能为抢救赢得抢救时间,减轻反复穿刺带给患儿痛苦,解决了儿科护士穿刺难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杨丽莉,谢彩霞,王红梅.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失败原因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1):3859-3859.
[2] 陈建稚,刘雪.静脉留置针在小儿病人静脉输液中的作用[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2(5):477-478.
[3] 乔立霞,刘文静.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与体会[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3,1(8).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3(b)-099-02
雾化吸入治疗是一种将药物借助雾化机、雾化泵变成雾状通过正常呼吸进入咽喉、扁桃体、气管黏膜上,药物直接被局部组织吸收,因此见效快,具有消炎、化痰排痰、止喘止咳的作用。由于无痛苦、治疗时间短、见效快,特别适合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肺炎、气管炎,急、慢性咽炎、喉炎、扁桃体炎、支气管哮喘及小儿久咳痰多,咽喉肿痛等疾病。
KQW气体压缩式雾化吸入器,是高效无油活塞式压缩机,雾化时无需冷却水,日常免维护,操作更简单方便,原药雾化,不需稀释,临床效果好,几乎没有药物残留量,药物利用率高。本科使用的是KQW型(330650)专门适用于婴儿和儿童,最大装药量为10 ml最大雾化量为0.2 ml/ml在2006年10月~2008年10月,就本科2年来临床对KQW型气体压缩式雾化器的应用及护理体会经验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740例,男345例,女395例,年龄40 d~12岁。其中,支气管哮喘121例,急性支气管炎245例,急性支气管肺炎284例,急性喉炎90例,采用气体压缩式雾化吸入治疗,均获得显著效果。仪器:江苏南通杰西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的KQW型(330650)气体压缩式雾化吸入器。
1.2雾化药液
常用药物是扩张支气管药、抗过敏药及消炎药等。我科最常用药物为:庆大霉素4万U,地塞米松3 mg,糜蛋白酶4 000 U,加生理盐水至4 ml每日2次,每次15 min,用于止咳化痰。庆大霉素有抗炎作用,糜蛋白酶能迅速分解蛋白质,稀化痰液,有利于痰液咳出,激素的局部应用,明显减少了副作用。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急性喉炎,年龄
新斯的明佐治干燥咽炎,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 mg,新斯的明0.5 mg,加盐水至5 ml,雾化吸入,每日一次,7 d为1个疗程,需2~3个疗程。干燥性咽炎主要病理变化是咽喉部黏膜下组织及淋巴组织增生,血管壁结缔组织增生肥厚,管腔缩小,血供不良,黏膜上皮细胞退行性变性,腺体和杯状细胞退化萎缩,分泌减少,以致出现咽干症状,新斯的明为可逆性抗胆碱酯酶药,能可逆地抑制胆碱酯酶,作用于血管壁与腺体,促进血管扩张,激发腺体分泌,故而能促进咽部黏膜血液供应,激发咽部黏膜下小腺体及杯状细胞的分泌,缓解咽部干燥症状,最终达到治疗目的。
2护理
2.1一般护理
保持病室内安静、整洁、空气新鲜,室温18~22℃,相对湿度55%~65%,病房内光线充足,室内开窗通风换气,使患儿能得到充分休息。
2.2心理护理
做好患儿及家属的思想解释工作,解除患儿对雾化疗法的紧张情绪,详细介绍雾化疗法的意义和配合方法、所需时间,以取得患儿及家属的配合。教会患儿做深呼吸,使胸廓活动度增大,肺活量增多,以利于雾化吸入量对呼吸道深部治疗效果更好。
2.3操作过程护理
根据儿童的姿势调整适当的角度和位置,一般患儿呈半卧位或坐位,危重患儿垫高头肩部20°~30°,注意使用过程中喷雾器一直保持竖直向上,有利于喷出雾量。在雾化吸入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的面色、呼吸情况。完毕后予以翻身、拍背、使肺内深部痰液顺利排出。拍背方法:自下而上,从周围到中间,使气管内痰液松动,由支气管向外引流,备好吸痰器,必要时予以吸痰,防止窒息。婴幼儿不能配合者,可采用面罩。
2.4雾化配置液的选择
过去我们采用生理盐水作配置液,发现患儿表示不易接受,年龄大的患儿说有怪味,后来经我们医护人员亲自尝试,发现雾化液咸、涩,且有一种不好的味道,我们即改用灭菌蒸馏水作配置液,患儿用后易于接受。
2.5注意预防口腔感染
患儿在住院期间免疫力下降,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容易引起菌群失调,引发口腔内细菌、真菌感染,在每次吸入后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婴幼儿不能配合者,可喂温开水,以达到冲洗口腔的目的。普米克令舒是糖皮质激素,用药时间长可诱发口、咽部念珠菌感染,可用生理盐水+制霉菌素混匀涂口腔,每日3~4次。此外,喷雾器使用后要彻底消毒才能再次使用。消毒方法:①用0.5%强力消毒净浸泡消毒30 min,取出后用冷开水冲洗干净,晾干放置干净容器备用。②高温高压消毒。患儿住院期间一律采用一次性口含器,在泵吸期间注意口含器避免接触任何物品,防止交叉感染。
3讨论
气体压缩式雾化吸入法是目前治疗呼吸道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具有以下优点:①具有质量稳定,故障率低,而且使用过程无须特别保养,只需每年更换过滤器1次。②操作方法简单,只要平静呼吸即可,适合各类患者,尤其是儿童。③喷雾器对雾化颗粒具有高度选择性,以确保患者吸入的药雾可有效沉积,全身副作用轻微,可混合几种药同时进行吸入治疗,节省时间。④配件可彻底拆洗,并可进行常规消毒,患儿及家属容易掌握,医务人员携带方便。
通过以上分析表明,使用气体压缩式雾化吸入治疗呼吸道疾病是行之有效、简便的方法,值得在儿科病房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勇,贾秀珍.雾化吸入疗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实用护理杂志,1994,10(4):5.
关键词:输液 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82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3-0202-02
在临床工作中。静脉输液是治疗和抢救患者生命最首位的方法,因为小儿不谙世事,易动、易哭,所以给小儿静脉输液的难度较大。我科输液患者中90%是小儿,因小儿缺乏表达能力,这就给护士操作工作带来难度,使护士的输液工作极为繁重,短时间内大批输液易出现护理缺陷,因此熟练掌握小儿静脉穿刺技术,加强对患儿静脉输液的管理,可避免多次穿刺的不良影响,具体做法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11月~2010年11月问共收治输液患儿600人次左右,发生护理缺陷4例,占总数的0.06%,2例因换瓶不及时输液器内进气泡,引起小儿家长的不满而发生纠纷现象。
2 护理措施
2.1 心里护理
让患儿与家属参与协助穿刺操作,对较大的患儿进行安抚、夸奖、鼓励,减轻其紧张感与危机感,使之配合,护理人员在静脉注射前也应情绪稳定,不要总想着注射失败后会受到患儿家长的指责,心理上的不平衡。会影响穿刺的成功率。
2.2 选择血管
操作者还必须认真仔细地选择血管,穿刺是否成功,找血管是一个关键环节,小儿可选择头皮静脉,因为头皮静脉分支甚多,互相沟通,交错成网,静脉浅表易见,不易滑动,便于固定,较大的患儿一般常选用手背静脉,足背静脉,肘窝静脉及踝静脉。
2.3 灵活应用穿刺的手法
水肿的患儿静脉几乎看不到,弹性也差,可按静脉走向的解剖位置,用手按压局部,以暂时驱散皮下水份,显露静脉后立即穿刺,失血的患儿,穿刺时不易回血,可用注射器。抽取适量生理盐水,在后接头皮针,边进针边抽吸,见回血后,再接输液器,肥胖患儿皮下脂肪较厚,静脉较深,一般很难看到,但静脉有弹性,较难固定,据其解剖位置,用指尖顺着静脉走向探摸,当摸到静脉时,用手指甲轻轻下压。静脉穿刺时还应注意:①扎止血带的距离与松紧度适中,一般小儿止血带在静脉的上方4~在5厘米处,如对胖大儿止血带应扎紧些,对新生儿,早产儿及皮肤细嫩者,应适当松些。②对长期树叶的患儿,首先从远端小静脉开始,由远而近,游戏到粗,以保护静脉,为以后输液作长远考虑。实践证明,要想作为一名合格的儿科护士,在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指导的同时,必须在临床中熟练掌握小儿静脉穿刺的技术,作到准、快、稳,一针见血,从而减少患儿不必要的痛苦。
2.4 改善环境
扩大留观室空间,四周安装大窗户,宽敞明亮。加强卫生管理,随时清扫污物,保持室内外清洁无异味,夏天无蚊蝇。
2.5 改进输液区设置
配药操作台改为半圆式,中间配有一圆洞,洞底为垃圾区。注射操作台加强以防穿刺时家长围在周围挡住了护士的视线。输液大厅内配备悬挂式吊环,可上下滑动。并针对本科小儿多的特点,配置了康乐椅,小儿玩具车、电视,轮流播放动画片,墙壁上还画着儿童卡通图。安置先进紫外线灯,确保消毒制度,杜绝交叉感染。
2.6 设置合理的流程,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专人配药,专人注射,专人巡视,做到接药、配药、注射、送观、巡视形成一流水线,每一环节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2.7 努力提高业务技术
争取穿刺成功率95%以上。不断学习理论知识,苦练基本功,努力做到理论基础扎实,技术水平过硬。
2.8 药液输入过程管理
因小儿缺乏表达能力,这就要求护士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操作,耐心细致地查对,防止忙中出错。因现在小儿有重名的现象,收药时若有重名的,应在输液单上签上父母的名字。此外,必须懂得与小儿沟通的技巧,对患儿热情、体贴、动作轻柔。以启发、鼓励的方式引导患儿接受治疗,并适当地给予鼓励和赞扬,增强患儿的自信心,使患儿情绪稳定。巡视过程中合理解答家长的提问,对于难以解答的问题要以科学的态度委婉的回答。严把拔针关,拔针前一定要看清是否还有续瓶,以防漏输。拔针后正确指导家长按压针眼。以防血液外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