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业经济的问题范文

农业经济的问题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8:5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农业经济的问题,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农业经济的问题

篇1

关键词:农业经济;循环;问题;解决措施;方案设计;具体措施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业经济作为我国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在此过程中,我们积极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经济的建设,以满足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经济综合效益的提升。

一、关于循环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当前,虽然我国现代化农业经济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仍存在一些弊端,为了达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们需要消除错误意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观念,确保农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总体提升。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当前治理农业污染技术、清洁技术以及废物再利用技术的研发与资金投入力度过低,先进的农业发展技术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在循环经济关键的技术领域,主要还是依靠个别企业一力承担,企业与企业间没有形成良好的战略同盟关系,而且大多数企业的经济需求不同,从而制约了循环农业的发展。

缺乏资金支持,虽然相应的惠农政策在陆续出台,但仍不能符合农民的切身需求,以至于惠农政策出现不配套等情况,并且出台的各个惠农政策间也有一定的冲突,导致很多不良问题的出现。

二、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缓解农业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我国农业资源禀赋较差,总量虽然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目前,我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并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与人口、耕地分布状况极不协调,长江以南地区总水量多而耕地少,长江以北水资源少但耕地多,在我国的华北和西北地区,干旱少雨,严重缺水。我国人均耕地不足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全国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临界值的县(区)达666个,占全国县(区)总数的23.27%。我国森林资源不足,人均占有量只有0.12公顷,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6。因此,在目前这种状况下,靠大规模增加资源投入来满足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是不现实的,根本的出路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发展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循环经济。

2.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农业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据统计,全国受“三废”污染的耕地约2186.7万公顷,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6%。特别是乡镇企业,由于设备简陋,工艺落后,技术含量低,导致在生产过程中未经处理就直接把“三废”排放到农田,成为农业生态环境的最大危害。此外,在农业生产中,一些农用化学物质,如农药、化肥、农用薄膜、化学除草剂、作物生长剂等,由于长期不合理的使用或过度使用也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沙漠化面积扩大,草场退化,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逐渐消退或消亡,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影响。

三、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对策

应制定出循环农业的发展计划,加快建设农业科技保障体系,认真研究农业技术并对其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大力开展农业培训活动,从根本上使我国农民将农业循环发展的本质认识上去,加快订立农业循环发展的有关法规和惠农政策,打造国际化交流平台,加大对农业发展方向的宣传和教育等。主要包括的内容有:

(1)推动循环农业的立法速度,出台相关的补偿性惠农政策和限制性规范。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前提下,确定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农业经济建设中的义务核责任,完善农业发展支持机制,构建公众行动、政府推动以及市场驱动相结合的有效体系。

(2)建立农村管理法律法规,构建长效的农业发展机制,实现我国农村的废物再利用战略目标,培育壮大我国农村的环境保护产业,使新时代下的农村环境从根本上告别传统农村的生态环境。

(3)加大对农业人才培养的力度。从现阶段来看,我国农业人才严重匮乏,尤其是一线的农业科研人员技术水平普遍不高,对于农业科技研发的力度明显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循环发展的战略目标。因此,一定要加大对循环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将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实施计划制定出来,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农业发展所需要的科研人才培养出来,促进我国循环农业的发展。

(4)政府投资力度应有所加强,完善投资体系。各级领导干部应对农业发展资金进行整合和预算,成立专款专用部门,监督政府资金的使用去向,杜绝在支农惠农过程中出现个人人员中饱私囊的情况,对农民的贷款额度应有所调整,综合利用补助、贴息以及税收等经济手段,引导和鼓励农民进行自主研究。地区政府应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不断将国家、集体乃至个人的利益结合起来,做到多元化、多层次建设农业生产工程,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

篇2

1980年,联合国规划署在《世界自然资源保护战略》中,第一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该理论强调协调发展,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注重综合性资源、环境、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后影响深刻,在经济、环境、农业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1994年,我国提出了《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发展白皮书》,将可持续发展上升到国家层面。县域经济介于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之间,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基层单位,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注重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的协调,其核心思想为发展健康的县域农业经济,将农业发展建立在生态、绿色、环保的基础上,注重农民参与和社会公正。

二、近年来我国实施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近年来,面对我国农业现存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业发展水平地区差距大等问题,我国提出了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农业县域经济的总体战略,同时,我国政府持续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坚持县域农业的整体可持续发展与循环再生发展。我国充分重视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大系统中的纽带作用,坚持“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周围乡、镇、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统筹安排农业资源”的原则,发挥县域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此外,我国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扩大县域发展自”的战略,围绕《“十二五”规划纲要》,我国推动实施了县域经济互动协调发展战略、基础项目带动产业链条战略、农业人才激励战略等措施,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县域经济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获得了飞速发展,整体势头良好。

三、县域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1.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农业产业发展相对粗放,整体附加值较低,则一直是困扰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因此,要实现县域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应该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依托先进的农业科技,建立政府、农业科技人员、农民三位一体的农业科技发展体系。一方面,关注生产工具改进、良种选育、施肥技术、防治病虫害、遗传基因改良等方面的农业进步,加速农业科技的渗透,努力将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引进农业科技方面的高端人才,通过人才激励和牵引机制,推动产学研一体发展,鼓励农业技术创新。此外,针对新的农业科技,做好对农民的相关知识培训,将农业科技的创新性落到实处,从根本上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2.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

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生态农业的必由之路,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下,资源变为农业产品后,剩余的资源就会成为废弃物被丢弃,而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下,资源转为为产品后,剩余的部分还能够被再利用,从而实现循环利用资源的目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不仅节省了资源,还有利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这在县域农业经济中尤其适用。例如,某县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试点探索“五位一体”的农业生态园综合管理模式,将农作物与富含高蛋白的黑麦等经济作物进行套种,并在生态园中发展循环经济,所种植的玉米、甘薯等的秸秆粉碎后不直接丢弃,而是通过青贮、氨化等方式处理后饲养牲畜。农业生态园中动物产生的鸡粪可以喂养水产动物,猪粪通过沤化可能产生沼气,沼气能够用于照明、除臭、防治寄生虫等,循环经济的发展符合经济、环境、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在试点园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我国县域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配套服务设施跟不上的问题,而且各县间经济水平、产业分布、农业发展等情况不同,还存在服务水平的差异。要做好县域农业经济发展,必须完善配套的服务体系,依托各公共服务机构、经济合作组织、县域领军企业等力量,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配套体系,促进县域农业协调发展。首先,要不断完善农村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通过专职部门收集涉农信息,建构“三农”信息资源库,促进各个农业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给县域内各农户提供准确、及时、科学的农业发展信息。其次,在农产品监督方面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做好农产品检测服务,针对假种子、假化肥、假农具等情况,加大监管与执法力度,为县域农业经济发展打造健康、诚信、公正的良好氛围。此外,还应加快大型农业物流项目的建设、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实现农产品的顺畅流通与配送。在农业金融服务方面,政府也应给予适当倾斜,鼓励农民创业,提供小额低息贷款。

四、结语

篇3

关键字:农业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

一、农业与农业经济

传统农业是指通过培养生产植物和养殖动物而获得食物和工业原料的产业,其对象是植物或者动物,人们通过发现和利用动植物生长的规律,经过人工培养获取人们所需的物质。

农业经济是关系国民生计的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将科学技术应用到农业发展中是大势所趋,现代化农业和农业经济跟以往相比有了很大不同,但是农业和农业经济的重要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使农业的发展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全世界关心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严重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更何况,农民数量仍占我国总人口数量的大多数,就更显示了农业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怎样解决目前我国农业经济遇到的瓶颈发展农业经济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目前我国农业经济遇到的问题

(一)农业资金投入少,基础设施严重落后

我国农业地区较分散,很多农业产区分布在偏远的山区,基础设施严重落后,有很多农业基础设施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根本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针对农业投入的体系。农业投入一般有三个主要方式:农民自己投资、市场投资以及国家投资。农民投资能力严重有限;市场投资的企业少、规模小,不能为农业发展带来很大的帮助;国家财政投资因各地财政状况不同,可以投资的农业基层项目少且质量低。

(二)农民专业知识欠缺,市场信息闭塞

我国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水平低,真正懂农业科学生产的农民少之又少。加上现在气候变化多端,对农业种植要求提高,仅靠过去的种植方法无法应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其次,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和数量要求也大大提高,农民不懂科学的种植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和数量上很难做到平衡。现代农业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自给自足,要想提高农业发展就必须发展农业经济,市场决定生产,农产品生产也要靠市场决定,农民种什么,不能仅靠自我意愿或者是政府鼓励,要多关心市场动向。但是我国目前的农业信息化工程建设严重缺乏,加上现在市场瞬息万变,农村市场信息又严重闭塞,农业发展不能很快适应市场。此外,一些地方在进行结构调整时,没有透彻研究市场规律,导致很多地方的农业生产能力大起大落,给农民带来很大的损失。

(三)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势不可挡。长久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都是以小农经济为主,小规模的生产经营方式导致农业生产习惯难以改变,生产技术难以提高。我国城市工业产业化近年来发展飞快,农业产业化发展速度已经严重落后于工业产业化的发展速度,主要表现为: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低,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少,进行农产品初级加工企业多、深加工企业少、农产品增值率低,龙头企业少、标准化生产依旧停留在初级阶段。此外,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民进行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直接面对市场,抗风险能力低,一旦市场发生变化,农民损失惨重。

(四)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

我国农民数量多,但是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城乡二元制使得农村和城市经济发展差距大,农产品和工业品的价格差距过大导致农民经济收入少但生活负担重,很多农民为了养家不得不进城打工,有关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城市中的农村流动人口年轻化程度高,大多为80、90后,这些流动人口大多处于结婚生子的年龄阶段,生活压力大。很多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居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此外,农民工外出务工大多带有盲目性和自发性,对劳动保护和合约签订懂的少,因此带来很多社会问题,如:工资拖欠、工伤处理、工作时间不合理等等问题不知道怎样解决。

(五)农业科技推广难

农业科技推广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我国农业地区分散,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资金欠缺等原因,使得农业科技在农村推广困难。当然,农业科技的推广过程是需要循序渐进的,由于我国目前缺乏相应的体制管理,导致农业科技的推广进程缓慢。很多农民不懂得合理使用农药、种子和施肥,缺乏正确指导,结果花费很大力气却成效甚微,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

三、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改善农业基础设施

首先政府要提高重视,通过引导增加政府资金投入、市场资金投入、引入工商业部门的管理和市场机制,建立社会化农业服务体系,把农业发展逐渐引入到“工业化农业、科学化农业、集约化农业、市场化农业、社会化农业”的道路上。巩固农业经济的基础地位。在农村加大灌溉工程、植保工程、种子工程、动植物防疫体系、农业信息网络等工程的建设,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此外,加大对农业相关政策补贴,提高农业服务水平,推进农业示范点、示范区建设,摸索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二)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伴随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经济发展也要紧跟时代,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设置农业经济发展机构,聘用专业知识过硬有服务农业经济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建立健全农业经济发展运行新机制;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并鼓励企业建立科研中心,加大研发力度,创新农业产品品种和生产;建立农作物以及畜禽优良品种的繁殖和疾病防御推广体系,帮助农民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建立科学技术进入农户工程,利用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帮助农民,提高农民的专业素质,推进高科技农业持续发展;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减少劳动力,降低劳动量,释放多余劳动力,减少劳动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增加农产品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三)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循环经济发展一直被人们关注,农业的生态循环发展也正在被重视和推广。如何利用有限的生态资源发展现代农业经济是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把农业经济和自然资源结合起来,推动农业经济向科学转型,以生态循环理念为基础,坚持资源合理利用、采取集约开发和及时保护,做到环境污染及时治理、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成本投入、清洁生产,全面推进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围绕“三农”,做到农民素质提高、农村村容清洁、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好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加强交流学习,不断探索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的新模式和新机制,为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好服务。

(四)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发展离不开产业二字,要做成产业,就需要鼓励扶持农业经济龙头产业,通过龙头产业的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首先,要做好原料基地的建设,随时保证农产品加工原料需求,推动优势企业和优势产业朝优势地区集中,减少运输成本,节约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其次,政府引导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加强农产品市场营销和推广,完善农业产业化发展,扩大农业生产辐射面,增强农业产业化对农业经济的带动,将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推向有组织、有规模的市场经济中。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要以龙头产业为中心,推进龙头产业的集中化,形成规模,让这些龙头产业发展成为设施配套、上下承接的产业群,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以此发挥其规模效应。同时,要强化这些企业的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质量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世界大国,农业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伴随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的发展也应该紧跟步伐,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虽然现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遇到瓶颈,但是我们要认识到这些问题,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抓住科技快速发展的机遇,结合实际,解决问题,巩固农业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促进我国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小翠.中国农业发展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07).

[2]张万爱.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3(10).

篇4

一、宏观角度下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技术含量低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生产力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农业经济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在我国,科研项目大多都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我国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有限,文化水平相对来讲偏低,科研技术水平的提高受到限制,同时,农村劳动力有向城镇转移的迹象,劳动力数量逐渐减少,这一系列的因素从根本上讲都是源于技术水平的低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能够真正发展起来的龙头企业较少、规模较小,不能成为带动其他企业发展的榜样,农业技术人才匮乏,不能满足我国农业生产的需求,这些都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经济过度发展引起生态不平衡

众所周知,中国作为人口大国,虽然地广物博,自然资源丰富,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同时,有些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用一些没一些,而现如今的情况就是农业经济的过度发展,土地的大面积开垦,导致生态平衡出现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不适当发展,农民只注重农作物的生产,土地使用重复率过高,土壤肥力下降,同时,化肥的使用也引起一系列的土壤问题,重金属含量过高,土地硬化等。耕地资源的流失以及水资源的浪费,这些能源的透支都会导致农作物的生产率逐渐降低,进而影响了中国农产品出口率,形成恶性循环,抑制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农业经济影响生态平衡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三)农业经济制度不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推进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现今已经从多个方面改进了农业经济的相关制度,加大农业经济创新,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农业经济体制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农业经济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我国还存在大量偏远地区,除现代化工业水平,教育水平落后外,这些地区的农业经济水平也相当落后,政府对农业建设的资金投入在不断增加,但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还不够重视,农业经济制度还有待完善。

二、针对现有的农业经济问题的解决建议

(一)引进优秀农业经济技术型人才与先进硬件设施

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开设农村技术相对应科技教育课程,引进优秀农村经济技术性人才与硬件设施,鼓励优秀大学生回乡发展,以科学为基础,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从而带动农村经济向现代化发展,是改善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对年轻大学生毕业回乡进行适当补贴,并且安排后续工作方向。逐步满足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科学性要求,大力推进农业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除了大力发展生产力外,还要注重将科学技术作为必要前提。优秀的技术型人才与先进硬件设备是科技性的保证,有了科技性的保证才能有效实现农业经济稳定发展。

(二)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我国在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不可否认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水土的流失,重金属化,土地肥力减弱等,都反映了现代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问题的解决势在必行。除了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外,还应该大力发展先进生物科技,在小型机械上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继续加大力度鼓励农民开展家庭经营式的精耕细作,走一条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应然的选择且唯一的选择是利用中国自身的特点、利用自身的后发优势,走一条生态化农业的发展道路,现代农业经济生态文明发展。

(三)加大农业经济宏观调控

因为我国农村经济正处在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以及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而市场经济是一种社会化经济,其经济运动过程中的各个组织,部门,甚至各个企业,分工协作的密切化,联结成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目标、多功能的整体,所以,我国农村经济的宏观调控具有一定必要性。由于整个农业经济运动充满着不平衡性和不确定性,这就要求政府从宏观方面加以调控,以保证其稳定而协调地又好又快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宏观调控目标,说到底是政府对农业经济的一系列活动进行有效地调节、引导和控制从而要达到的基本目的,它为政府的宏观调控行为设定了一个准确的基本方向,这个基本方向同时又是政府选择和配置调控手段、制定和实施调控政策、认定和评价调控效果、调整和优化调控过程、检验和提高调控质量的重要基本依据。从农业发展的自身规律和农业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内在联系等一般意义上讲,对农业进行宏观调控存在着共同的基本目标。而加大农业宏观调控,实现基本目标,有利于改善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篇5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作用;问题;策略

一、农业经济发展概述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是保障我国人民生产生活的基础产业,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当前,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也有了相应的改变,革故鼎新,我国的农业也走上了现代化的生产之路。在我国农业技术的提高和政府机制的支持下,农业产品经济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效益,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和矛盾。因为当前的农业与种植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提高我国农村人民的收入与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主导地位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

我国起源于农业社会,农业生产起步较早,但农业技术却有很大程度的滞后性,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效益的发展,同时也产生了与西方国家农业经济之间的差距。所以,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新的农业发展经济模式,重视农业技术的提高,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第一,由我国的现有国情决定。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我国的基本国情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前主要面临的情形是人多地少,所以,如果想要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就必须发展农业经济,提高我国农业早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维持农业产业化的经济效益。

第二,是经济转型的重要着力点。我国当前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初级阶段,做好相应产业之间的经济链接,才能够有效的保障我国经济的转型和经济的增长。我国当前的农业发展程度不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况且我国的经济转变模式也是趋向于集约型和资本密集型,加强农业经济的转变,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三,是国际市场的必然要求。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世界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在不断的变化,我国农业产业如想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中占主导地位,就必须紧跟时展的步伐,利用发展成熟的科学技术,不断引进新的农业生产设备,加快农业经济体系的建立,遵循国际市场的发展要求,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

三、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

根据我国经济的转变模式是由粗放型转为集约型的背景前提下,作为我国第一产业的农业经济也应该有一定的经济转型。目前我国的农业经济飞速发展,但在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也掺杂着一定的矛盾与问题。

1.受我国现行制度的约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经济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与相关农业经济制度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当前我国的农业制度还是不能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尽管不断深入贯彻改革,但有关体制层次对经济的制约仍然存在,所以,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不做对损耗农民利益的事情,不断提高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2.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行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对农业机械化造成了一定阻碍。由于农民每家每户都只耕作自己所承包的土地,不能形成大面积的土地规模,无法利用先进的大型农业机械,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优质生产资本的缺乏严重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缺乏优秀人才。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去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四、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

鉴于以上所列的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必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一般而言,可从如下两点入手进行改进:1.提高农业经济的机械化水平。当前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设备比较陈旧,无法满足生产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与拓延。我国的农业生产主要依靠人力,机械化水平不高。所以,当地政府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对这方面的关注力度,不断的深入基层,深入农业生产活动中,结合当地农业生产条件进行分析与调查,并相应的引进一些性质优良、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并展开对机械性设备的培训与教学工作,是当地农民第一时间感受到生产作业的便利性与科技性,提高他们投入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使生产分配工作合理,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增长。

2.培育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农业产业。我国各地的气候条件和地域条件都各有特点,各级政府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优先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产业,并以此带动其他农业产业的发展。

五、结束语

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虽然有所提高,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同时也是支柱产业,不仅解决了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更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了很大的力量。我国目前处于可持续发展阶段,农业经济的增长对我国的社会安定和现代化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农业经济差距,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如今高速运转的科学技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设备,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同时解决好农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参考文献:

[l] 许开.录试论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农民收入的增加[J].甘肃农业,2012,(01).

篇6

关键词:循环农业经济;问题;研究探讨

现今我国农业存在很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资源利用率不充分、生产环境质量下降、产业链不完全、经济效益增长方式偏低等。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的新式农业增长经济模式,将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思路。

1.我国循环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农业经济分布较为分散,且农业经营者的思想认识较为落后,经营模式观念陈旧,对于循环经济意识不足。一是在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过程中,许多的经营者对产业模式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认识,比如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农业经济需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来逐步调整,同时农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没有作为提高生产率的方法。在具体的运行中没有与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直接的联系起来,这就造成了产业模式升级的盲目性与落后性。二是在思想意识上,在对如何科学推进循环农业经济建设缺乏足够的系统性,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单纯而盲目地追求速度。三是在传统耕作方式依然广泛性的存在广大农业经济中,循环经济在我国农业经济中还没有被经营者广泛接受。

其次,我国农业技术的研发并不发达,农业科研技术的推广也不到位。科学技术是循环农业发展的关键。尤其是在当前循环经济中较为核心的技术,如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等技术的研发与运用投入不足,在技术的推广与技术服务辐射的范围较小,在很多地方先进的技术未得到经营者应用,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还仅存在于大型企业,并没有形成企业间联合攻关的局面,而且多数企业和经济需求的不足,从而影响了当地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

2.我国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应对策略

第一,加强农业经营者的思想意识,树立良好的循环农业发展理念,大力宣传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是当前我国农业经济面度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新思路,在地方政府和广大的农业经营者要加强循环经济的全新的思想认识,树立循环农业发展新理念。这就要求推广者与经营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先进的农业经济模式。在广泛的实践过程中将循环农业的思想与模式中运用有效的模式进行整理总结。同时也要加大宣传力度,运用广泛的传播方式进行有效的宣传,使广大农业经营者和农民群众能够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逐步地进行农业生产方式的升级,强化先进的生产意识,营造一个良好的革新氛围。

第二,加快循环农业技术的创新性,不断地提升科学技术对农业的支撑能力。加快培养循环农业科技的人才推广与实践。在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来看,要想实现循环农业经济的广泛的推广,就需要更多的农业科研人才的投入,特别是在一线的农业科技人员的投入与培养。但是现在的农业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将成对循环农业技术的研发推广的一个重要的障碍。在技术层而上,循环农业经济还没有建立全方位、系统集成的农业技术体系。因此,在后期的产业模式升级的过程中就必须加大循环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规划。加强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在短时间内培养出一大批适应循环农业发展的新型科技人才。同时广泛开展循环农业技术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总结出一整套适合先进农业发展的成功模式,用来进行示范与推广。在这一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或农场,在农户、乡村、园区、区域四个层面上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循环农业技术的研究与示范,为循环农业的推广与实施积累宝贵的经验,也为国家制定准确的循环农业发展政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第三,加强和完善循环经济与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结合。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最为重要的是农业生产者的参与,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农民的未来发展方向并非是单纯的农耕,更多的是与社会经济相结合,在保证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也要相互促进发展。因此,在建立循环农业经济的过程中,就必须建立起相应的配套体系。其中就包括农业人才培养交流体系,�@一体系是保证循环经济得以有科学技术的支持与引导,使循环农业经济快速而健康的发展。其次是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体系,这一体系可以更好地实现循环农业经济的广泛运用,从而建立起一个巨大的信息推广网。最后,建立起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在推广与实施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循环农业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排解,为广大的农业经营者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信息处理服务。

第四,加强循环农业的国内、国际合作与交流。我国的循环农业经济与之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业经济还有一定的学习空间,同时在国内各地方之间的循环经济发展也不尽相同,所以有计划地进行国内外的学习合作交流是必要的。在这一过程中要与相关国家开展人员互访、学术研讨、项目合作等活动,引进国外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同时在学习国外先进的循环农业核心技术时,要与我国农业具体的情况进行比对研究,及时消化、吸收,更好地找到一条适应我国农业的先进技术和新工艺和新设备。

结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我国农业经济中存在很多问题,必须采取相关措施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才能保证我国农业经济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玉,龙攀,陈源泉等.中国循环农业评价体系研究进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09) 

篇7

【关键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因此需要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意义在于不仅可以保证人们的饮食需要,还可以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而发展农业经济更对我国的战略安全意义深远。目前看来,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着资源浪费较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需要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进而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1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概念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其是指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创新农业发展模式,进而对农业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对健康农产品的需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涉及到“三农”问题,作为以农业为基础的大国,必须重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转变农业发展的传统模式,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利用农业技术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功在当下、利在千秋,需要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发展结合起来,构建绿色、循环的经济模式,在中美贸易合作矛盾家加剧的今天,发展农业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安全意义[1]。

2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面积广阔,并且大部分以种植农作物为主,然而受到固有观念和推广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地区依然没有掌握现代化的农业种植手段,导致没有达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整体看来,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首先,虽然我国农业技术已经取得一定的发展,但是在世界范围内对农业技术的利用水平较低,而种植户的对先进种植技术的掌握情况也不乐观,规模化种植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其次,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农作区依然以人力种植方法为主,机械化生产为辅的种植现象,而农业机械化发展缓慢必然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不高。最后,农业生产资源较少、分配也存在问题,加之工业的不断发展,使得农业种植环境遭到破坏,而土地污染和水污染等情况的出现,同样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如何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1实现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统一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国家也开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经济,进而实现了农业发展、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统一,不仅要关注农业发展,还要注重保护环境。因此,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当地政府也要关注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问题,全面推进生态农业发展,首先,要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当地要结合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对种植方式进行优化,比如林下养殖模式,牲畜粪便结合作物种植模式,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打造出畜牧、种植、水产结合的产业链条,进而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其次,要树立持因地制宜的思想。在考虑到自然环境、土壤情况、市场需求等因素后,选择种植农作物,在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也关注环境保护[2]。

3.2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制度的完善

随着提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被打破,为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指明了道路,进而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更好的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国家出台和完善农业发展规划的相关政策,通过制度的形式对农业经济发展做出部署和要求,将可持续发展融入其中。具体说来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政策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农业经济发展地区优惠政策,要对农业大县加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力度,促进产品的再加工,实现农产品的增值,进而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其次,税收政策和财政政策,所在省市可以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酌情减免税收,这也可以推进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最后,农业法律法规,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还需要减少对土壤、水源、空气的污染,减少药物残留,因此需要提出硬性要求,借助环境监测制度以及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实现。

3.3实现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

农业要想实现进一步发展就要不断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先进的工艺、设备和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建立农业产业科学技术体系,这是实现农业经济长远发展的重要途径。需要农业种植区深入思考如何实现农作物产量提升,研究如何实现农业种植机械化,进而在保作物质量的基础上提升产量,实现创收。同时,在发展农业技术的同时要注重人才的培养,进而为广大农民提供帮助,实现种植水平的提高[3]。

篇8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作用;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086-01

一、农业经济发展概述

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是一切产业的基础。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及各项科技手段的发展,农业也由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化农业之路。在科技化的大浪潮中,农业取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然而与此同时,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部分不甚科学的地方。所以,必须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加以足够的重视。我国的现行很多战略性发展计划,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计划都与农业的科学有序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加快农业发展对于提高我国经济实力水平和百姓生活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阶段的市场形势瞬息万变,必须不断深化加强创新,深化体制改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武装农业。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私营经济发展迅速。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技术手段日新月异,管理创新层出不穷,农业经济也因此而发生了巨大变化。技术层面上,农业的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节省了大量人力,使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制度层面来说,土地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提高了农业劳动的效率,促进了农业经济总量的大幅提高。然而目前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方面农业的机械化程度仍然不够高,多为人力从事小规模耕作,降低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小农意识较为强烈,部分农民素质不高,见识短浅,过于注重短期利益,因此不合理开发耕地、乱砍乱伐现象较为突出,破坏了生态环境,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及时更新技术手段和农业观念,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农业经济发展之路[1]。

二、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

虽然我国的农业相比较于以前已经有较大进步,然而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兼之我国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研究起步较晚,现在仍然处于摸索阶段。因此非常有必要充分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打牢国民经济的发展基础。

第一、这是由我国的现有国情决定的。我国是人口大国,社会的稳定必须立足于稳定发展的农业经济。我国的农业经济已经在世界上有一定影响力,要想继续保持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保证农业经济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二,是经济转型的重要着力点。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由粗放型经济转向集约型经济,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我国目前的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提升的空间非常大,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强化农业经济是加快经济转型的重要着力点所在。

第三、是国际市场的必然要求。现阶段,国际市场形势风云变幻,世界的经济格局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我国处于这一大环境中,必须不断加强经济的发展,以此来适应飞速发展的世界经济;农业经济是经济体系的基础,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整个经济体的发展大有裨益。

三、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

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农业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较多问题。总体而言,这些问题可以归纳为如下两大方面。一是受我国现行制度的约束。尽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体制改革,我国农业经济的相关制度已经较以往有较大改进,但是现行制度仍然不能适应农业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制度层面的约束依然存在。一方面,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仍然占据重要地位,损害农民利益的事情仍然时有发生。以现阶段较为普遍的农村养殖业为例,养殖业是农民增收的一条较为便捷的道路,然而养殖业与民争利的现象较为严重,伤害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另一方面,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行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对农业机械化造成了一定阻碍。由于农民每家每户都只耕作自己所承包的土地,不能形成大面积的土地规模,无法利用先进的大型农业机械,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二是优质生产资本的缺乏严重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缺乏优秀人才。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去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虽然在农村有关于农业只适合的相关培训课程,但是普及程度过低,绝大多数农民仍然按照传统的耕作经验来从事生产劳动。另一方面,我国对农业经济的投入不高,国家对工业产业领域投入了大量建设资金,而对农业的关注相比较之下较少,投入不高。因此,某些科学合理的农业工作缺乏资金支持,一些创新想法无法付诸实践。另外,由于历史原因,农业经济自身的原始资本积累数量有限,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农业经济发展的资金缺乏。

四、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

鉴于以上所列的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必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一般而言,可从如下两点入手进行改进。首先,提高农业经济的机械化水平。受各种因素所限,我国农业经济的机械化水平不高。部分农业领域仍处于主要依靠人力来进行的传统阶段。各级政府应当加大这方面的投入,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结合本地农业生产实际,提供性质优良的农业机械。提供适合本地开展农业生产的机械,并建设师范作业区,加大对对机械设备的使用培训,提升农民使用大型机械的积极性。其次,培育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农业产业。我国各地的气候条件和地域条件都各有特点,各级政府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优先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产业,并以此带动其他农业产业的发展。当然,对特色农业产业的培育仍然也离不开知识的储备,这也要求相关机构应大力发展专业的农业类人才[2]。另外,在大力培育特色农业的同时,也应将产销结合的理念融入到其中,从而保障产有所销,确保农民利益得到实现,也进一步调动农民开展生产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陕西省经贸学校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农业经济;问题对策

一、相关概述

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基础,农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我国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近些年来,伴随着国家对农业农村发展的不断重视,围绕农业经济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稳定性等一系列问题,有必要围绕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切实保障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全面落实。通过了解农业经济发展状况,总结和分析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措施,切实发挥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

二、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相对偏低。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居民对农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此基础上,农产品供求关系和市场需求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正逐渐向多样化、高品质、个性化需求方向发展,这也使得原先的农村产业结构跟现实的市场发展需求之间越来越脱节,农业结构不合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农业经济效益偏低。总体来看,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仍然比较单一,仍然是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农民在生产过程中还是偏重于种植产业,对于蔬菜、水果、畜牧、花卉等其他相对高效的农产品产业关注度不高,尤其对于一些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高效农产品缺乏必要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传统种植产业价格低,附加值低,使得种植业农业经济难以产生好的经济效益,对于提升农村农业整体经济效益不能进行有力支撑。并且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跟区域经济发展和布局在结合上也不够密切,并没有形成有利的规模效应,农村地区在经济结构调整上缺乏科学的政策引导,在品种选择、产业布局和区域规划上缺乏成效,农村经济区域化布局不准确,专业化政策实施不到位,也没有形成规模化的农业生产结构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农村经济规模效应的发挥。不仅如此,对于农村市场经济来讲,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还不够充分,尤其是围绕农业内部经济结构,缺少对农业资源配置的有效引导,资源配置不科学不合理,资源利用效率比较低,劳动力、土地、资金等相关的农业经济要素也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利用,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资源的效益发挥,不利于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整体效率的提升,也不利于农村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第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经济差距扩大化趋势不断凸显。尽管近些年来我国对农村经济给予了许多惠农优惠,对农民生产进行了相关的财政补助。但是总的来看,我国农民在经济收入的增长方面仍然比较缓慢,尤其是跟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相比较,增长速度差距就显得更加明显。在我国农村现实环境下,农村的青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这也是我国农村农民经济的重要收入来源。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农村的农业经济生产大都由老年人进行操作和管理,尽管老年人具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但是其管理模式和管理思路不够科学,对于新的技术、新的方法和新的管理模式接受比较慢,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我国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技术在传播上具有滞后性,影响到我国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与此同时,我国农业生产方面所获得的经济收入往往比较低,农民农业生产收入年度波动幅度也比较大,这些都使得我国农民在生产劳动积极性方面不够高,这既不利于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难以创造良好的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生产环境。第三,我国农村土地资源量不断减少,经济产量不断降低。我国农业生产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并且近些年来伴随着荒漠化不断加剧,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在总量上正不断减少。与此同时,伴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发展用地不断向城市郊区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也占用了大量的农业用地,导致农业生产土地资源不断减少。除此之外,在发展中农业土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这些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益,同时也对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不利影响。

三、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分析

第一,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增强规模效应。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途径,要围绕优势产业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逐步淘汰劣势产业,增强优势产业。围绕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市场需求,对农业结构进行多层次科学化调整,推动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发展。积极发挥传统农业优势,不断创新农产品和发展模式,培育农业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在此基础上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农业经济模式,提高农业经济产业化、规模化效应,增强农业经济整体实力,结合自身条件和资源优势,逐步转变原有的传统种植业模式,积极尝试新型高效农产品,通过传统种植业和畜牧业养殖业等其他农业经济的有机结合,增强相互带动作用,以此来提高经济效益。第二,进一步保护农业土地资源,提高农业土地资源利用率。通过资源高效重复使用,确保农业土地资源安全。我国农业生产要基于城镇化不断提高这一大背景,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提高土地资源使用效率,减少土地资源浪费来,为农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生产过程中应当逐步推广新兴技术,逐步减少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使用,减少此类物质对农业用地的破坏,通过提高土地营养成分和土地质量为土地长期使用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应当进一步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切实保护农业生产发展环境,逐步解决农业发展、城镇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通过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土地资源利用率,减少土地浪费。第三,积极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要将先进农业技术的研发作为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根据区域特点,大力发展立体农业,提高单位土地农业产量,并提升有机肥料的使用率,建立健全相应的土地测量系统,对土地的营养状况和质量进行及时检测和改进。依靠监控系统,实现农业区域卫星检测。对于农业区变化情况及时掌握,并充分利用剩余秸秆等资源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减少环境污染,依靠农业技术的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农业科技产业化与农业科技企业发展战略[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程洪兵,2011

[2]中部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王军民,2009

篇1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发展问题开始受到重视,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也逐渐成为了新的发展目标。当前的社会环境逐渐恶化,而且资源的过渡开发,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如何在这种环境下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对农业经济的管理,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就成为实现农业发展的必要过程。

 

一、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农业现代化管理理念落后

 

目前,我国的农业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比较落后,而且在经营管理方面受到了很多的束缚和制约,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所以,导致当前的农业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包括农产品的质量不太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相对较低、而且农产品生产的技术含量低,对市场需求的应变能力不足等,都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许多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同质化现象严重,遏制了农业经济的进步,另外,农产品处在初始的加工阶段,不利于实现农产品的增值销售,没有形成产业化的经营方式。

 

2.基础设施落后,农业投入太少

 

现在农村发展的最大问题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不到位,很多地方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公共设施简直可以说是等同于无。我国现有的很多农业基础设施还是20世纪60~70年代修建,这些工程大多已无法满足当下的农业发展需求。农业的投资有3个主渠道:国家投资、农民自我投资和市场投资,农民自我投资非常有限,目前我国基础工程建设资金的来源单一,几乎全部靠国家财政资金进行投入,由于各地方财力不同,导致部分基层的农业工程项目数量少、质量低;而市场投资又由于小农经济的传统经营模式无法获得发展。

 

3.农业科技手段的应用比较低

 

我国的农业人口占到了很大的比重,而且大部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都相对较低,在从事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对农业科技手段的应用不到位,不利于实现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还在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导致农业生产的效率比较低,质量也不高,而且农业方面的技术性人才比较缺乏,对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不够,技术结构老化,缺少相关的技术服务经费等,都严重的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4.农业经济的产业链不合理

 

目前,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产业规模较小,科技水平比较低的问题,而且一些农业产业化的企业带动能力不足,企业的竞争力也比较弱,所以经济效益也不高。同时,农业经济的产业化发展,重视了企业和农民的生产效益提高,忽视了农业产业链的利益,影响了农业经济的有序发展。另外,在具体的农业产业链中,一些龙头企业数量不足,缺乏一定的竞争意识,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二、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农业经济管理措施分析

 

1.促进农业经济的产业化经营和管理

 

在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建设中,首先要将农产品的附加值作为建设和发展的重点,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形成一体化的农业经济发展产业链。在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同时,加大农业吸收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同时,优化农业结构,根据各个地区的农业资源优势确定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将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农产品的品种作为核心,建立安全、高效和生态环保的生产基地,形成广泛的农业产业链。另外,要发挥当地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政府应当尽力扶持这些企业的发展,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实现产业化的经济管理和发展模式。除此之外,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和管理,能够降低城市的就业压力,同时,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形成一定的经济效益。

 

2.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

 

通过科学技术的渗透,生产要素的投入,工商业部门的介入,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市场机制的引入等,使农业成为工业化的农业、科学化的农业、集约化的农业、市场化和社会化的农业,把农业建成竞争力强大,能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产业。积极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工程、种子工程、植保工程以及测土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旱作节水、动植物防疫体系、农业市场信息体系等重点项目的建立,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认真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启动实施农机化推进工程和农机深松作业补贴,加快推广普及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和新机具的示范推广力度,大力扶持发展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精心组织农机跨区作业,确保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快、结构改善、质量提升;积极探索推进经济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如强化经济农业示范区、示范园、示范点建设等。

 

3.加强科学技术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应用

 

农业的现代化,就是指农业的科技化发展,因此,科学技术的应用是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在农业生产中,充分的应用科学技术,才能真正实现农产品的高效和优质生产,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以及农业市场竞争力。首先,要加大对科技引进的资金投入,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实现农产品的现代化生产。其次,要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机械化的生产,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农业生产地区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所以,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就应该重视水利设施的建设,促进节水农业的发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4.加快生态农业的建设

 

当前,社会的发展中,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因此,对农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注重生态环境效应,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农业的现代化产生中,要加强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的指导,坚持循环利用的原则,同时,发展新型的肥料和高效低毒的农药产品,促进农业的生态化发展。不同地区的土壤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要针对土壤的特点,开发专用肥,并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政策,推动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建设。政府也可以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政策,并进行奖励,鼓励农民进行生态农业的建设和发展。

 

5.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

 

要实现农业经济的有效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当前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普遍的素质比较低,专业性的知识比较缺乏,导致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滞后。因此,首先要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整体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包括经济、管理和法律规范方面的知识。其次,要促进度对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并有效的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同时,定期的对相关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实现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结语

 

当前,实现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可以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但是当前的农业现代化管理理念比较落后,技术水平比较低,而且农业发展产业链不合理,对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加强农业经济的管理,实现产业化的经营,加快生态农业的建设速度,注重对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这都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内容,以此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最终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地增长。

篇11

 

 

农业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在我国农业尤其重要,但是,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对于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持程度,我国政府对于农业发展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虽然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已经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是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并没有意识到如今形势的紧迫性,国家对于农业发展的经济支持更是少之又少。如果我国目前的农业发展状况依然得不到政府的重视,将给我国发展带来难以预估的灾难,其他方面经济的发展一旦少了农业的支持,也必将出现大的问题。所以,加强对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持,增加对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投入,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1.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1农村市场信息闭塞,农产品增产不增收

 

农产品也是一种商品,是商品就必然受到市场的影响,所以农业生产与经营也将受到市场活动的调配,方可以健康有序的发展。农民到底应该种些什么、养些什么也必将由市场决定,绝不是农民与政府脑门一热就决定的。但是,目前我国广大农村的信息化建设相对迟缓,农民不能得到足够的有效信息的支持,不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的调整生产策略。而且,部分地方政府为了形象工程,完全不顾市场发展趋势,造成了粮食生产虽然产量上去了,但是农民却得不到十足的利益,给农业发展带来巨大负担。

 

1.2基础设施落后,农业投入严重不足

 

目前,政府对于农业经济发展并没有制定出一个稳定的投入计划,对于农业的支持力度有很大的随机性,影响了农业经济的稳定性。地方政府对于农业发展支持不到位,造成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大部分还是上世纪修建完成的,这些基础建设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不能适应气候变化对于农业发展的影响。

 

1.3城乡二元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农村人口依然劳动力过剩,城乡户籍差异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进入城市,破坏了正常的劳动力流动秩序。农产品价格相对较低,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市场,受制于户籍制度不同,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层出不穷,而且农村人口也很难享受与城市人口相同的权利,进一步影响了现代农业经济发展。

 

2.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

 

2.1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发展高科技农业

 

加快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就要加快农业创新体制的建设,设立国家级的农业创新基地以及地域性农业创新示范单位。企业也要增大对于创新型农业发展的投入,国家要加大对于创新型农业生产单位的支持。加大对于高科技农业的研发力度,实施现代农业高科技项目,争取尽快地获得一批具有科技含量的重大农业生产成果。针对我国目前农业生产需求,加大对于优良农作物以及禽畜良种的推广,积极进行动植物疾病的防治,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实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政府要加大对于农业科研的投入,提高对于农业科研的经济支持力度。

 

2.2发展特色农业项目,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调整目前我国的农业结构,要以优质高效、生态环保、安全高产以及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大力推广绿色农业,打造农业知名品牌,加大农业主导产业比重。增大对畜牧业的支持,增大对畜牧业的补贴力度,推广科学的生产方式,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优良畜牧业试点单位建设。加大对动植物疫情的预防,增大基础建设,完善对突发疫情的应急机制,构建一批具有专业水准的兽医队伍。积极发展水产养殖,推广优良品种的养殖力度,大力发展远洋渔业,保护生态环境。扩大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支持农产品出口贸易,提高我国农业对于国际市场变化的调整能力。

 

2.3加大政策支持,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受国际经济发展缓慢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目前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发展现代农业经济困难重重。按照国家相关文件对于我国农业发展的思路,积极调整农业生产规划,加大对农业发展支持力度,实行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落实相关文件要求,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第一,适当调整目前的粮食直补标准,增大对农资综合的补贴力度,实行动态调整机制,通过实行综合性补贴制度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调整农业生产,实行专业化、规模化、机械化的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农民收入。

 

第二,调整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准则,通过建立现代化的农业金融体制,确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鼓励农民放弃地域思想,开展跨区域、多要素、多形式的资源共享,提高农业规模化程度。

 

2.4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大招商引资力度

 

加快现代农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良好的农业投资环境。加快基础建设,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业基础建设相对落后,增大这些对于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增加农业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改善目前的农业生产条件,还要配备良好的交通条件以及通信水平,加强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构建一个机械化水平高、信息化范围广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同时,发展现代化农业也要加大对于环境保护的力度,发挥政府的引导职能,加大招商引资,引导国外投资商多关注我国农业发展,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坚决打击环境污染的行为,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健全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持续、高速、健康的发展。

 

结语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经济,对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安定团结、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大对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持,势在必行。 .

篇12

自从我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也为我国农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老百姓对于自己土地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作物的产量不再仅仅是温饱的最低要求,农民还想方设法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自身的收入水平。随着农业经济快速的发展,我们在确保农业经济增长的科学化的同时,还要更深入地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程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农业经济更好、更持续地发展。

1、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现??

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对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通过对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可以有效地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农业发展能够对现有资源实现充分的利用;其次,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可以有力的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再次,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也可以有效的促使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发展。

1.1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对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通过对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可以有效地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农业发展,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可以有力的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也可以有效的促使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也可以有力地保障老百姓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1.2不完善的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

当前我国农业部门普遍都缺乏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正确认识,忽视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老百姓更是通过传统的方式获取相关信息,达不到相关的要求。现在我国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严重缺乏,作业也大都是通过人力或者老旧机械开展。当前农村地区经济管理工作已经逐步走向推进信息化建设,可是信息化总体水平低,系统不完善,信息资源利用程度低等问题阻止着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农村地区的网络资源建设并不完善,许多农民虽然也开始使用手机和网络。但是由于大部分农民对网络资源的需求较小,而且网络的使用成本相对较高,这造成了农村地区的网站访问量不足。

1.3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服务人才短缺

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服务人才短缺。信息化建设的人才是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只有专业的人才能够完成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信息采集、分析、储存、运输和计算。专业的人才的短缺制约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当然,相关政府对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也是远远不够的,国家高校对于培养该方面人才的相关专业开设也不够。这些直接导致相关专业的学生走向农村的时候,很难真正的把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

2、对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2.1加强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视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在农业经济的转型上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使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逐渐向知识型农业发展模式转变。最重要的是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百姓的农业经济收入。在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老百姓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在另一方面也促进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2.2建设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

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是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只有基础设施完善才能保证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正常实施。因此,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大力投入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的扶持力度。与此同时,相关政府部门应积极引入国内外企业先进技术,健全基础设施。政府部门需要起到领导作用,加大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同时领导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充分发挥各行业领域在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科学规划,健全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

2.3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并壮大其建设队伍

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并壮大其建设队伍,目的是在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会出现人员不足的现象。在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的竞争主要以人才的竞争为主,大量专业技术人才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必备前提条件。专业技术人才也是农业经济发展的软实力。人才素养与建设成果的关系密切相关。政府部门应通过专门的培训,筛选出既掌握经济规律又熟知管理技能的、可以进行专业管理的人员,通过众多人才的聚合,加速迈向农业现代化。这需要在国家的高校专业设置上增加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相应专业,以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创新人才;同时也需要注重农村当地人的信息化培养,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让他们将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自身在实际农作中的经验相结合,从根本上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这也就是说,当地政府部门要开办信息技术培训课程,向广大农民群众传授计算机、多媒体知识,使农民群众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并加强与专业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提高信息化建设队伍的整体综合实力,加快农业信息化。

篇13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是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路径。

 

1 减少对CO2等温室气体排放量

 

由于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深入推进,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相关产业也必须找到适合自身可持续发展之路径。在此大环境下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做初步探讨,非常必要。

 

(1)绿色农业经济是以市场需求和经济、生态协同发展为根本原则,在传统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是对各种农业资源进行开发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然后在此基础上达到的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活动过程,其本质是要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与社会、生态资源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所谓的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就是指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态势下,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积极运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各种方式,尽最大可能的减少对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强现有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战略的实施。

 

2 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必须采取低碳农业发展模式

 

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是今后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必须采取低碳农业发展模式,以提高我国粮食产量。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粮食安全,由于传统农业模式解决温饱问题,造成了农业土地破坏严重的现象,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水土污染主要是由于农业的乱排乱放。因此,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保护环境。进入新世纪以来,多重因素左右全球粮食供应,使得粮食安全从区域性问题上升为国际问题,从民生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问题,因此,加快转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切实解决好粮食的安全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出路就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

 

3 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面临的问题

 

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从客观角度来说,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现存农业基础薄弱。首先是较为严重的人地矛盾,当前农业人口9亿,农户约占农业人口总数的27.7%,每户所经营土地不足0.5公顷;其次农村劳动力短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主要劳动力青壮年集体外出务工,农业产业劳动力缺口严重;最后,农村人口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农村人口中初中以上文化水平所占比重不足18%。第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一直以来实行以工业辅助农业的发展路子,虽然有大量的辅农、助农、惠农政策,但是由于开展农业经济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可用耕地流失严重,面积减少,农业物资浪费严重,且已有农业基础设施功能较为老化,破坏较为严重。第三,农业经济服务系统未及时建立完善,鉴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农业经济发展方向起步较晚,相关的农业经济服务系统并未得到有效建立和完善,农业经济服务工作开展较为滞后,相关服务水平也较为低下。

 

4 农业经济的发展作用分析

 

4.1 传统农业经营模式的不足

 

农业生产越来越商品化、专业化,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分工与生产专业化的需要,而是要求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形式的合作。农户之间的合作不能依靠强行的手段,而是要在各个农户之间出现相当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时,各个不同的环节、阶段由不同的组织去完成的情况下,农户之间才会形成良好的合作。

 

4.2 传统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不足

 

单独的家庭经营模式对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没有很强的抵御能力,而且农业生产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因此,农户需要通过农业合作经济,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4.3 农产品的特性

 

农产品的不易保存与专用型决定了农业需要合作经济制度,大部分的农产品都不易保存,而且销售时间都很短,一旦在成熟或采摘之后没有尽快销售或加工,丰收的农产品就会很快腐烂,也给农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许多生产资料都是针对农业方面的,如果放弃农业经营,会遭受很大的损失。为了减少上述方面的损失,农户希望能够寻求在生产、销售过程中的稳定合作。

 

4.4 传统农业缺乏竞争力

 

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小规模的经营方式没有竞争力。通常来说,农户的经营范围较小,不能形成大的规模。农户在单独采购生产资料时,因采购量太少而不能获得优惠的价格,而小批量的出售农产品,也难以获得较高的价格。小规模的农业生产不可以采用大型机械,不能使成本控制到最低。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就需要各农户联合起来,形成大规模的农业活动来提高收益。

 

5 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应对的措施

 

一是优化农村农业产业经济结构,在基层大力普及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开展相应农业服务技术培训及继续教育,培养一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专家人才,发掘一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种植能手,并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的规模效应和联动效应。二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模式进村进户。大力开展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检修与更换,并普及农业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引导并向农村引入大量的资金,积极地研发新技术,扩展新视野,推动农民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三是建立新型化的农业技术专业服务系统,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发展,建立专业服务系统,包括信息服务、大数据服务、物流服务及高端制造服务等,对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对农产品及衍生品销售渠道拓宽等一系列的专门服务,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基层推广。

 

6 农业合作经济对农业经济的作用

 

6.1 提高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首先农业合作经济最直接也是最明显的作用就是增加农民的收入,在没有发展农业合作经济之前,农户的小规模经营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农户的收入也不理想。农业合作经济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也加强了农民自身的竞争力。这样,既能使农民在交易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利润,同时也增强了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另外,农业合作经济有利于大型机械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6.2 农业合作经济促进农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合作经济的形式是农户自愿地组织在一起,进行共同生产、共同销售。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在管理上和技术上都需要改进,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也值得共同学习借鉴。农业合作经济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的管理水平。

 

6.3 农业合作经济能够促进我国农业市场的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单个的农户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市场,所以合作经济的发展是农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合作经济可以把单独农户的资源进行整合,改变其市场地位并提高经济效益。纵观全球,农业合作经济已经在大部分的农业发展中国家占据着重要地位,凡是受市场经济支配的农业,农业合作经济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7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案

 

7.1 实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农业要想尽快地实现市场化、集约化以及现代化的目标,就一定要发展可持续农业,充分发挥出农业所具有的自然资源优势,提升综合效益。当前,制约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相当多,比如: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农业类型与种植物十分单一、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够合理、注重化肥却忽视农肥、土壤有机质的肥料含量过低、森林的覆盖率过低、河流与海域受到污染、生态环境愈来愈恶化等,这些均限制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为此,应当依据生态经济的发展规律,建设高效能人工系统,切实做到低能耗与高产出、无污染的新型生态农业,全面运用生物之间的量化关系,在空间与时间上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积极运用新技术以强化农业经济系统的自身调节能力以及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提升生态平衡恢复能力,从而落实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目标,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民群众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

 

7.2 开展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

 

7.2.1 强化农业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是要立足于选择与运用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农业技术以及农业生产方式,从而防止出现农业土地的水土流失、沙漠化以及盐碱化等不良现象。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之中,要做到节约利用土地,降低不可恢复的非农业废弃地,从而巩固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物资基础。二是要运用最为先进的农业技术方式以防止出现水资源的严重浪费。要大力实施让水资源不受到污染与破坏的实用性技术,切实解决各类水环境问题。三是要运用技术改进以及生产利用方式的改变,努力防止农业生物资源运用上的重大浪费,让农业生物资源的利用尽可能地做到合理化,让生物多样性能够得到最大的保护。四是要通过技术进步以及富有成效的制度制约,切实防止温室效应以及臭氧层耗损造成的多种生态影响,防止酸雨、紫外线辐射、干旱以及洪涝等自然灾害对于农业经济所产生的危害,强化大气资源以及农业气候资源之保护。

 

7.2.2 落实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措施

 

一是要减少与消除化肥、农药、农膜以及其他剩余残留物对土壤、水体与大气所造成的污染;二是积极有效地治理集约式家畜养殖粪便以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废弃物对于农业环境所造成的危害;三是要预防和治理农业生产中能源消耗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7.2.3 完善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措施

 

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技术措施选择上,要切实遵循适宜性与可持续两重标准。前者是指选用合理的技术。要依据不同区域中的资源、生态、技术以及投资等具体状况,选用合理的技术类型;要以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技术为先导,优先选择富有实效性的传统农业技术、工业式农业技术以及可替代农业技术,从而实现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合理结合。要跨越单一化的农技科学,从而实现多和学科领域中相关技术的组合以及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标准是指农业技术的选择应当具有持续性、发展性、公平性以及共同性等原则。要尽可能地选择低污染或者无污染,并且有助于实现生态良性循环的清洁型农业技术,使用较少或者不会导致水土流失、沙漠化或者盐碱化等副作用的农业技术和其他类型的生态良性化农业技术。要选择能够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生产效率的良好技术、能够提升农业生产效益的技术、能够提升农业市场运营效率的技术、能够提升农业消费品利用成效的技术以及能够提升农业管理系统工作效率的技术等。

 

7.2.4 健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机制

 

一是健全农业法律法规与农业经营管理制度机制;二是要健全农业发展规划与政策;三是要健全行为准则等非正式制度因素。

 

7.2.5 大力改革现有农业科技体制

 

强化农业科技的开发与推广,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实现转化,这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环节。一定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将农业的发展建立于依靠科技的进步与提高广大农业劳动者的素质上。所以,在农业科技工作当中应当做到如下几点:一是要加快农业科研体制改革的进程,健全现有的农业科研体制,改进与优化农业科研系统结构,积极探索更加科学、更为有效的农业科研应用机制,真正做到农业机构的轻型化、农业队伍的精干化、农业成果的产业化、农业企业发展的集团化、农业运行机制的高效化。二是要依据现代农业发展之所需,强化现代农业的科研开发。要切实增加农业科研的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把农村科技视为社会公益事业加以对待,通过财政拨款加以扶持。三是要积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到农业生产一线来推广示范性科技成果,要积极探索设立科研源自于生产、成果由市场加以检验的新型机制,强化科技和经济的密切结合,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服务于"三农"的能力。不断加大对农业特别是农业科技人才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关注力度,彻底扭转社会上不够重视农业科研工作者的态度,积极推动农业科研成果实现转化,并提升农业产出的效益。

 

7.2.6 加快生态农业的发展

 

农业生态系统是农业的核心系统之一,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相互之间、子系统的各组之间虽然具有一定联系,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要遵循相互依存与制约的生态学规律。为此,要充分认识生态学的发展规律,促进农业生产实现高产化、优质化、稳定化与可持续发展。在生态农业建设中,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理、农业生态系统总体调控的原理、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原理、彼此依存与制约原理以及生物竞争性原理等来安排与组织农业生产,这样一来就能确保我国的农业生态系统具备比较高的生产力、可持续性以及可塑性。促进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这是实现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途径,而实现传统农业到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则是我国当前与今后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篇14

【关键词】农业经济;重要性;问题;对策

我国已经改革开放几十年了,虽然我国的经济和改革开放之前相比有了飞跃性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的农业经济仍然不是很理想,其发展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有待于解决。目前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以及比较成熟,而农业经济发展比较之后,因此我国近几年提出了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的目标,就是为了减小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拉近两者的距离。重点工作在于提高农业经济比重,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让农民能够变得富裕,这些目标都是围绕农业经济来展开,其基本的立足点应该是农民的生活和农产品的价格这两点,只有以农民民生为出发点,才有可能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的目标。

一、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从长远发展看,农业属于“弱质产业”或具有“微利性”,下业属于“竞争产业”或具有“赢利性”;农村属于“分散区域”或具有“资源扩散性”,城市属于“集中区域”或具有“资源聚集性”;农民属于“弱势群体”或具有“易侵害性”,市民属于“强势群体”或具有“保护性”。因此,如何从根本上扭转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严重失衡问题是一项艰巨的长期任务,最终需要转移到激发农民积极性,创造条件让农民的“自利性”释放出来。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直接动力。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农村经济呈现出蓬勃生机。同时,农村经济建设中面临着许多问题:资源消耗过大,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技术含量低,环境破坏比较严重等。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已经制约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要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转换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变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提高农村产业技术含量,通过实施环境保护战略,走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1、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

我国采用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的户籍管理制度,这也是城乡差距的基本因素,农村大量的劳动力剩余,而又有城市和农村户口的分别,因此剩余劳动力要想流动到城市受到了一些阻碍,这也导致劳动力流动的阻断。农业和工业产品之间的价格差比较大,农产品价格非常的低,农业经济利益非常的薄弱,因此农业经济的发展非常缓慢。农民所获得的收益无法再城市中作为投入获得产出,这样就减少了很多的就业机会,农村剩余劳动力也无处安置。

2、利用外资的问题

农业投资和外资利用存在倾倒的情况,农产品的初加工获得的利益较高,而且审批比较简单,投入和产出的时间周期比较短,因此能够吸引较多的投资,市场前景比较广阔,而一些荒山、荒地和未养殖水面等项目其收益不高或者是初期需要非常大的投入,产出周期又非常的长,加上投资风险程度非常的大,所以受到的投资就比较少,这样的局面也是导致我国对外资的利用集中于初加工的项目,一些科研和改良性项目无人问津的主要原因,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存在严重的偏差,很不合理。

3、信息闭塞和增产不增收的问题

市场经济下市场就是产品的流动方向,市场对农业生产具有决定性作用,农业生产经营在市场的同一调配下可以获得健康、稳定的发展。农民耕种的种类都是以农民的意愿来决定的,农民认为什么样的产品比较符合市场的需求,他们就会去种植什么样的产品。而信息的闭塞导致他们无法获得准确的信息或者获得的信息比较滞后,因此容易出现扎堆的情况,大多数农民都种植相同的作物,那么尽管市场需求比较大,也仍然容易处于饱和状态,这也是为什么农民会有增产减收的情况出现。农村信息工程建设在我国来是非常稀少的,农业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沟通渠道过于狭小,因此大量信息被阻滞,给农民带来了很不稳定的农业收入。

4、农村金融信贷环境不够完善的问题

农民的信贷业务都是短期小额的贷款,不仅频率高,还存在很大的风险,贷款一般都是拿物质进行抵押,而农民个人的信用很难去评定,所以贷款所需的担保物质就会非常的多,手续也是非常复杂,这样农村金融信贷环境就很不理想,很多农民都不愿贷款或者是贷不到款。

三、努力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

1、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

要进一步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和区域性农业研发中心,在机构设置、人员聘任和投资建设等方面实行新的运行机制;鼓励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在财税、金融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扶持;改善农业技术创新的投资环境,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加强农业高技术研究,继续实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尽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针对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加快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繁育、动植物疫病防控、循环农业和防治污染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把农业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提高农业科技在科技投人中的比重;继续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引进资金;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积极探索对公益性职能与经营实行分类管理的办法,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2、全方位促进农民增收

适量提高粮食直补标准,加大农资综合补贴力度并完善补贴动态调整机制,以综合性收入补贴的增加来直接促进农民增收。大力支持农业专业化、优质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人政策,积极培育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加快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鼓励农民开展多种要素、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