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6:37:2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水利水电概论论文,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1.1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内容和现状
在经济建设中,能源供应是影响其建设水平和建设质量的关键因素,水、电资源作为清洁可再生资源,被广泛应用到发电和其他能源开发工作中。水利水电工程就是指通过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工作实现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目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解决工程中遇到难题,实现为社会提供水电能源供应的目标。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正进入改革发展的崭新阶段,建设工程的数量不断增多,而且逐步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接轨。与此同时,在水利水电施工中,施工技术水平亟待提高、技术提升难度大等问题困扰了该行业的发展。为保证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做好基础建设工作,我们必须着力提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改善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1.2水利水电施工项目流程介绍及施工技术应用概况
在水利水电施工项目中,施工流程和施工环节复杂多样,但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前期准备阶段、施工管理阶段和验收维护阶段这三大部分。在前期准备阶段,要完成对施工地段自然环境、水文状况等影响工程开展因素的勘测,在基于施工地实际情况基础上进行施工规划和流程规划,并编制施工方案和相关规章制度。而在施工管理阶段,要做的工作复杂多样,例如水利工程中,要按照施工流程进行围堰、桩基建设、主体施工等工作,不同施工环节的衔接难度大。与此同时,施工技术的应用及施工方法的调整也是该阶段的工作重点。最后是对工程进行验收,对潜在危险和部分问题进行调整。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在不同环节所用的工艺和施工方法不同,因此施工技术的提高应该是针对具体问题展开讨论的。在后续,我们将从水利水电工程影响重大的六个方面展开深度讨论。
2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的问题
总结目前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的实践,我们发现施工单位施工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与国际化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工艺承袭传统,创新性缺乏
在我们日常水利水电施工工作中,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施工经验,多数工程项目承袭传统,照搬传统工艺和施工技巧,难免存在与实际情况脱节,或是工艺成效不显著的情况。例如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技术的应用灵活性相对较高,选择什么样的围堰方法十分重要,不仅要考虑从各地环境、地形的影响,而且要保证工序的衔接和周围其他工作的协调统一,但往往施工队伍选择较为保守的方法,缺乏创新性。
(2)辅助施工技术手段应用不足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各项目情况不一,遇到的问题也存在独立性。这就需要施工单位和技术人员面对问题时,发动思维,基于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尝试,甚至借助辅助工艺来完成。但是,实践中,辅助工艺和方法应用十分不足,有的施工工作可以通过多种方法结合、使用外加剂提升性能或是通过工序间的协调和相互作用来实现,但是实际施工中可能很少去应用这些方法。
(3)施工工作缺乏总体部署,随意性强
在水利水电施工工作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施工过程中的变动因素也很多,这就需要施工前期规划细致合理,过程中及时进行调整,才能充分实现最终成效。但在实践中,由于缺乏系统领导,出现了很多随意性问题。例如,在施工中没有充分考虑复杂的地质条件,造成地基破坏,工程返工。再如,水利工程施工多为露天工程,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季节变化对材料和水利建设结构的影响而模式化复制施工方案,也会产生不良后果。此外,各种随意性因素都会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
(4)水利水电施工安全性缺乏
安全施工是一切施工项目的重点和要点。施工的安全性不仅影响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最主要关乎施工人员生民财产安全,一旦忽视,就会造成危害事故的发生。因此,水利水电施工要注重安全施工技术的应用,以安全为重,充分考虑施工中难题,进行方案调整和跟进。在实践中,例如库区水利建设,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库区居民的安全,没有进行合理规划和有序的库区移民,有可能会造成施工过程或项目应用后发生水利灾害,威胁人民群众的利益。此外,安全施工也是施工管理单位和施工参与人员利益的保障。
3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施工技术提升
(1)准备阶段工作要做好
准备阶段工作内容较多,施工单位应该立足工程整体需求,进行规划设计。做好施工地地质和水文勘探,科学进行施工规划。针对施工工作,制定详细方案,对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选择进行分析选择。在整个项目开展过程中,也要十分注意先进技术手段和设备仪器的应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技术革新和施工优化。
(2)从施工方法和工艺入手提升技术水平
施工技术的提升重点就在于施工方法和工艺的改善上。此部分也是我们讨论的重点。预应力锚固技术的应用。所谓预应力锚固就是预应力混凝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锚固技术。根据水利水电建设要求,从深度、大小和方向入手,对建筑物和基岩进行加固和改善,以加强其预压应力。通过这个技术能够实现稳固建筑物与基岩的功效。在该技术施工中主要由造孔、编束、放束、锚固、张拉和防护五个步骤完成。我们可以通过该技术的广泛应用,更好地锁定预应力,从而保证施工质量。施工导流技术的改善。施工导流技术是一项防护技术,通过该技术能够更好地降低控制河床,提升水利建设项目的质量。因此,在围堰时,充分使用该技术,并结合其他方法进行技术改善和提升,配合周边环境、地形等因素,做好协调控制,不仅能够降低工程造价成本,而且能够极大提升施工的技术水平。土坝防渗加固技术的革新,在水利水电施工中,土坝很容易发生渗水、跌窝等复杂问题,从而对水库造成影响,处理不当,还会造成安全事故发生,因此,在施工中注重土坝防渗加固技术的应用,对渗透与变形部分进行加固,在坝体内形成防渗体,避免出现渗漏现象,更好提升坝体的坚固性和稳固性,通过科学参数选定和施工优化,更好地提升水利工程土坝防渗能力,。外加剂的合理应用,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有些环节需要使用辅助材料以提升建筑性能,例如,通过在混凝土中使用添加剂,防止裂缝发生,通过修补外加剂的使用,改善建筑外观和瑕疵,提升抗变形能力等,不同外加剂功效不同,但应用恰当会大大提升施工的技术水平。
(3)施工现场安全技术工作做到位
在施工中,由于工序复杂多样,且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必要的安全管理制度要提前做好规划和制定,在施工前期、,要对生产过程中关乎施工安全问题的要求进行汇总,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要求工程项目人员严格按照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规章执行,违者严厉追求其责任,,在施工前要做好安全培训工作,根据施工环节和工艺选择,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特殊岗位要具备从业资格和专业技能,、从思想上加大对安全生产的宣传和教育,让施工人员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此外,安全工作要做到位,最根本的是加强管理和监督,技术人员要实现施工方案的最优化,尽最大可能避免不安全因素的产生,而管理人员要把工作做细,对现场施工做好监管,把安全隐患控制住,安全问题落实到实处。
(4)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提升技术水平
当前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也是知识社会,水利水电施工在国家、地区间存在差异,特别是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未来建设任务仍然很重,水利水电建设单位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充分利用全球范围内共享的资源,引进外国先进手段和设备,为项目开展服务,逐步缩小国内与国际技术水平差距,实现技术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4结束语
自专业设置以来,领导曾多次外出调研,组织省内专家对专业的优势、特色与不足进行评估和总结。主要有以下两方面:(1)本专业是吉林省为数不多的水利类专业之一,目前我省只有长春工程学院开设,每年毕业生仅150人,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在吉林省供不应求。(2)本专业的主要不足:实习经费存在明显的不足,校外实习场地基本缺乏,实验设备不到位,导致部分课程实验以计算或设计代替,致使实习内容以及时间大打折扣,缺乏综合的实训项目,从而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
二、专业的发展机遇
挑战与总是机遇并存,新办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发展适逢建专业以来最好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为了配合我省提出“粮食增产百亿斤”计划,我省计划在全省开展六项水利重点工程:中部城市松花江调水工程、哈达山水利枢纽“、引嫩入白”工程、老龙口水利枢纽、大安灌区、四湖沟水利枢纽工程,从而对水利人才的需求大增。(2)我院于2011年顺利通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学校增大了对各专业尤其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投入力度。
三、教学和实践的改革
只有认清了专业的优势、特色与不足,才能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各个方面做一些有益的尝试,从而力争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上新台阶、新水平。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人才培养方案应注重基本知识和工程能力的有机结合,主要培养面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校的水利水电工程人才专业培养方案应以现场施工技术应用和管理等专业岗位为主,构建合理实用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和调整现有的专业教学模式,对传统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把相关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突出以专业的核心知识为中心线,以能力锻炼和就业导向为本合理设置课程,构建实具有实用技术的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
(二)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
打破原来以学科为主线的课程教学体系,突出各项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根据水利施工企业一线的技术进步改革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探索新的课程体系模式,突出工程能力的培养,打破原有的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三段式”课程结构。新的课程体系模式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专业技术、专业选修及综合实训,以上五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的运行来看,个人建议将所有的专业课程前提至第六学期来教学,第七学期主要是选修课,这样调整才能保证重要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效果。从2011届学生的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有这样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一部分学生出于毕业找工作或考研的需要,往往在第七学期几乎放弃了与自己考研或就业不相关课程的学习;大部分同学即使在校也是心不在焉,从而课堂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对专业课的教学时间作出适当的调整,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准备找工作或是考研复习。
(三)积极进行实验室建设
由于本专业2011年开始招生,实验设备不足或是根本无相关的设备,导致部分实验项目根本无法按时在实验室正常开出,有的即使能够开出也因为设备数量不足和实验环境的限制达不到实验预期效果。为此应结合“国家和省财政实验室专项”的大好时机,积极争取学校对实验室的建设,使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能够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对于学生全面掌握和深入融汇知识、培养思维和创新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强化实习、实践工程能力
实习是学生对各种水利工程设施建立感性认识,并运用专业知识来对各种水利工程设施进行再认识并深化理解、升华专业知识的重要步骤,尤其是毕业实习是水利水电工程工程专业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的重要环节。
1实习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方面,随着近年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增加,实习经费投入力度大大降低,致使实习地点较少,实习时间短,即使到达一个实习地点也仅仅是看与听,几乎没有让学生在实习现场动手操作,不能深入理解水利工程的特点与功用;再加上实习高水平讲解人员少,实习学生人数较多,只能所有学生一起参观、听讲,加之实习内容少,项目单一,致使实习效果不理想,没有较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实习实践教学成为形式,没有完全达到预期实践教学的目的。另一方面,水利工程学科的实践教学往往需要与很多大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进行直接联系,作为教研室教师具有局限性,联系起来很不方便,从而影响了实习的顺利安排和实施。
2实习实践教学中的改进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工程教育 卓越计划 培养模式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203-02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解决实际水利工程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大量工程实践经验,才能在工作中变被动为主动。因此,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应包含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两方面。专业知识可从大学课本中获得,但工程实践经验必须在实践中积累[1~2]。
参与具体工程实践的培养模式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处理问题能力,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使得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积极思考、更加努力学习。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通过工程实践既可以提高学生对项目的规划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升[3~5]。
1 现状
1.1 学生状况
近几年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在校生年均200人左右。虽然每个学生通过高考填报志愿被录取,但是有80%以上的学生对本专业所学课程的应用实践不甚了解,85%以上的学生没有真正团队合作的经验,参与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经历的学生少之又少。
1.2 教学现状
(1)课程设置。
目前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基础课以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学得多忘得快。专业课的理论知识量大,涉及面广,但与实践结合少,学生无法学以致用,缺乏深入理解平台,无法掌握专业技能。实验课往往是验证性试验和演示性实验。毕业及生产实习时以参观为主,对水利枢纽的构成、具体工程施工全过程、施工的工艺流程等仅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实践环节薄弱,面向工程实际欠缺。
(2)教学方式。
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还是被动、灌输式教学,很多课程无对应的实践平台。这就使得教师教学是单方面输出,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传授,与工程实践脱节严重,与学生交流基本为零,致使学生无法理解知识的应用及其背景,无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
纯被动的接受知识使学生没有自我思考问题的环境,因而缺乏思考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该能力恰好是实际工作中极为主要的能力之一。
(3)考核方式。
课程学习效果的考核方式依然是“一卷定夺”制,考试占总成绩80%以上,考试分数决定一切。这种以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导致学生考前突击、60分万岁。学习本是积累知识的过程,现实却变成了应付考试的情况。学生对课程设置内容的本身并不重视,更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严重违背了课程体系设计的初衷,导致学生对所设课程丧失学习兴趣,没有主动汲取知识的动力。
现有的教学模式中实践性环节课时十分有限。并且学生学习的课程固然有用,但是大部分学生不清楚这些课程有什么用、在哪用、怎么用?类似这样的问题是靠上课与考试无法解决的。
我们最终需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这样的人才需要具备哪方面的能力?怎么样实现这些能力的培养?这些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
2 解决的方法
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2.1 更新教育理念
求真务实,成就卓越。工程教育是培养具有宽厚的基础理论、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能力的高端技术骨干和领军人才。培养的特色是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前沿视野,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2 改革教育模式
教育不是培养同一类人才,而是因人而异、激发不同类型学生的潜能。教育不是对学生表面能力的要求,而是对其主动性、创造性、自信度的培养。
“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要以团队合作的形式进行,每个学生在团队中有自己独立的角色。学生既要各尽其职又要做好配合工作,及时把握进度及方向。这种教育模式是一个在校本科生走向工作岗位或继续科研学习的过渡平台,使学生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学生与用人单位真正做到“无缝连接”。
2.3 途径与措施
采用多层次、多环节的培养体系,多方位的创新实践体系,持续不断改进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以及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学生实践和创新等能力的培养。
3 水工“卓越计划”
对现存教育模式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人才需求矛盾进行分析,提出构建“以人为本”的实践与创新教育平台,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出多样化的人才。积极响应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专业培养阶段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确定了2012版本科生培养计划,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相互交融的教学体系。
3.1 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现
卓越工程师教学大纲(或称卓越工程师专业培养标准)是指导本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核心。教学大纲从三个方面设置培养目标:(1)掌握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培养学生理解工程技术创新和研发的重要性及其战略价值。卓越工程师要解决企业和社会需求的科学技术创新难题,以提高行业竞争力,从而贡献社会。因此,卓越工程师在工程技术研发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教学大纲的设计与实现要重点考虑以下要求。
(1)具有本专业特色的知识结构,包括:基础科学知识、工程科学知识、和工程专业知识。
(2)本专业所需要的个人职业能力和素质,包括:工程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系统思维能力、个人能力和态度、职业技能和态度等。
(3)本专业所需要的人际交流与沟通能力,包括:团队工作、沟通与交流、信息的获取与传递、外语等方面的能力。
(4)本专业所需要的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下工程综合能力,包括: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环境、工程企业工作环境、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环境等综合能力。
(5)为实现以上培养大纲要求所需要的培养环节,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验实践课程和各类工程综合应用项目、实习环节、课外科技活动以及校内外的各种活动等。
(6)以上各个培养环节在整个卓越工程师能力培养大纲中对学生能力培养所起到的贡献、各环节之间的联系等。
3.2 课程结构的设计
本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分析国内外现行本科培养模式和社会需求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与期望的基础上,明确了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发展趋势对人才的要求和培养国际化工程师的目标。以卓越工程师能力培养大纲和培养计划为指导,形成了个人能力、人际能力及实际工程管理能力的培养理念,确定了以工程设计为导向的综合培养方式。培养方案包括基础教育课程平台和专业教育课程平台两个平台。
3.2.1 基础教育课程平台
涵盖本科生必须学习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理论,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其中包括以下方面。
(1)社会科学基础必修课:思想政治修养类课程;语言类课程、管理类课程、社会认知类课程、体育类课程。
(2)自然科学基础必修课:数学类课程、物理类课程、化学类课程、计算机基础及语言类课程、工程图学基础、工程力学基础。
(3)基础实践环节:军事训练、工程认识、工程实践及与基础理论课程相对应的基础实验环节。
(4)选修课:包括中国水利史、语言与文学、哲学人生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人类文明等模块,供学生根据兴趣和爱好广泛选择,要求学生选修至少10学分。
3.2.2 专业教育课程平台
涵盖了本专业培养要求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和需要广泛了解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在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具有比较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其中包括以下方面。
(1)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基础知识,是学生专业学习的基础。包括水文学基础知识、水力学基础知识、工程力学基础知识等内容。
(2)专业主干课程:是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包括水工建筑物,水电站、水利工程施工,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等内容。
(3)专业选修课程:是学生需要了解的专业知识。包括水利工程概论、专业英语阅读、水文学基础,微机原理、水利工程概预算及水工结构可靠度等内容。
(4)专业实践环节:包括综合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及与理论课程相对应的实验环节等。这部分教学工作大部分在企业完成。
4 课程大纲的设计
遵照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要求,并结合我国工程领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的课程大纲。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课程大纲是根据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和培养计划中规定的各学科的目的、任务而编写的指导性文件,作为课程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课程大纲指导学生的选课、学习,规范教师的教学、考核。课程大纲服务于专业课程计划,受课程计划的约束、界定,在课程大纲中将涵盖本课程的知识点、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学习范围、学习目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程大纲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每门学科知识、能力的范围、深度及其体系、结构,同时规定教学的一般进度。课程大纲由承担本门课程的教学团队老师在广泛调研并听取企业界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能力培养大纲的要求制定,由学院教学委员会审批。
5 企业培养方案制定
本专业的“卓越计划”将把卓越工程师的教学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培养阶段。在一年的企业学习阶段,水利学院将与参加“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企业共同制定符合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和相应的培养体系。培养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素养:熟悉行业政策法规,具备良好职业道德。
(2)工程实践: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拥有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实践能力。
(3)工程研究:具备工程推理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掌握从工程实践中探寻知识及文献查询、归纳能力。
(4)工程创新:掌握选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需经过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或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系统化训练。
(5)工程综合:通过参与具体工程项目及工程管理,培养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领导能力。
6 结论
通过研究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卓越计划” 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计划在2012级本科学生中选拔30人,独立设置“卓越”班,实施卓越计划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我们期待培养适合水利行业发展的、与用人单位无缝衔接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卓越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Z].2011.
[2] 赵韩强,郭宝龙,赵东方,等.国外大学产学合作教育对我国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10(4):49-52.
[3] 赵中敏.探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工程实践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6):25-27.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水利工程监理工作的特点及现状分析,并对此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
随着我国国有市场经济的不断上升,我国的水利监理工作虽说取得了不斐的成绩,但其仍具有众多的监理问题得不到顺利的解决,使得我国水利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因此,如何更好的发展我国的水利工程的监理工作,让其可以更好的为我国的水利工程做出其应有的贡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1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
1.1 社会影响大。我国的水利工程因为需要工程征地,改线和维护等,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前期,中期,后期都会对附近的居民产生影响。有些时候水利工程的建造会影响到民众和企业的切身利益,甚至会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影响。
1.2 施工环境条件差。水利工程的施工一般都是在野外露天的环境下进行,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而且很多的施工都是受到天气影响的;而且水利工程的施工很容易受到工地周边建筑物和田地的限制。
1.3 工期短且进度要求高。水利工程作为国家拨款或者当地政府筹资的工程,常常要求减少工程建设周期,加快建设进程。
2 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由于现今我国的水利工程监理工作仍处于一个初级发展的阶段,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工作主要是针对施工阶段进行质量监理。
2.1 前期工作深度不够。当前,由于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水利工程建设总量及建设速度迅猛,设计单位的设计能力与其承接的业务量极不匹配,而业主为了项目报批,将设计周期尽可能压缩,导致项目前期勘察不到位,设计粗糙,从而使得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变更较多,有的变得面目全非。这不但增加施工管理难度,延长工期,同时也影响到施工质量。
2.2 工程招投标不规范,不能选择与工程建设任务、技术要求相匹配的高水平施工队伍。我国目前虽然实行了招投标制度,但在招标过程中的违规违纪现象严重,从而严重违背了招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择优选择施工队伍的宗旨。一是行政干预,领导插手现象尤为普遍,工程项目名为公开招标,实为暗箱操作,指定承包人;二是施工企业围标、串标现象严重;三是纪检监察不力,甚至串通一气。致使工程项目不能选择到技术实力强、管理水平高,经验丰富、信誉良好的施工队伍,影响施工质量。
2.3 施工单位挂靠资质、层层转包、违法分包严重。随着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基础设施投入空前,加之市场经济的冲击,所有人都盯着工程建设领域这块“肥肉”,社会大量非工程技术人员甚至是农民工或是其他没有任何文化素养的人员承包工程,他们打着大型工程局的牌子,去承揽工程,然后层层转包,违法分包,层层抽取利润,致使真正在工程上施工的队几乎无利可图,他们只有靠降低工程质量标准,偷工减料而获取收益。派驻现场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也是有名无实,管理不到位,影响施工质量。
2.4 施工单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当前有很多施工企业虽是正规的施工队伍,但由于内部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现场项目部也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投入到工程上的人员、设备严重不足,购买不满足标准、设计及合同要求的原材料以及其他构配件,成套设备等,放松质量管理,降低工程质量。
2.5 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施工技术方案及措施不合理。由于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内部质量职责不清,三检制执行不到位,施工技术方案及措施不合理,施工管理失控,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施工质量缺陷,甚至是质量事故。
2.6 监理控制不到位。目前除有些规模较大的国有监理咨询机构稍好些外,很多私有的,尤其是规模小,资质等级较低的监理机构,现场控制极不规范。一是监理人员熟了及专业配备不满足工程监理需要;二是现场监理人员不能客观公正的履行监理职责,要么与业主一起强压施工单位,要么被施工单位收买,串通一气,弄虚作假,欺骗业主,降低质量标准,有的工程监理人员除业主或是相关部门通知检查外,基本都不在现场,现场签证都是事先将已签好的空白给施工单位,想咋填都可以,更不要说旁站。
2.7 政府质量监督机制有待改善。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在执行政府质量监督方面,尚存诸多问题。一是有些工程项目业主组成特殊,往往由质量监督机构的领导担任项目法人(建设业主)重要职务,存在下级监督上级,许多整改要求得不到落实;二是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由于推行较晚,许多质量监督人员观念守旧,监督方法简单,没能体现监督的权威性;三是质量监督机构缺乏强有力的处罚手段,监督指令不能有效贯彻执行,影响到政府监督的权威性,降低震慑力。
2.8 安全保障不足。目前部分水利工程施工项目中安全生产体系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安全设施、设备、用品、用具等配备不到位;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技术方案和措施不合理,这从而埋下安全隐患,甚至发生安全事故,亦将影响工程质量。
3 水利工程监理企业现状改进措施
3.1 监理企业自身提升。监理企业是一种依靠企业信誉求生存求发展的行业。监理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编制施工监理规划、监理大纲及专项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制定工程检查、验收及评定等制度;施工单位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制定相关质量保证制度、落实施工“三检制”、专项施工技术方案、施工组织措施等;设计单位应建立现场服务体系及时提供施工设计图纸和解决现场设计问题。
3.2 有待于提高业主对监理工作的信任和支持。监理合同是一个委托合同,业主对监理单位的信任的认识、对自身职责的认识,对设计施工图纸的认识,对施工程序的认识,对施工问题处理的认识,以及个别情况下,业主代表以个人行为代替业主的合同行为等,与监理人员的认识不一样,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监理人员的工作艺术就表现在:是写出书面材料开会解决还是个别交流沟通;是马上解决还是经调查研究冷静一段时间解决;是基层解决还是找上级解决。
3.3 有待于提高承包商对监理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承包商是建筑产品的生产者,监理的一切活动必须以监理合同和工程承包合同为依据进行的,是公正的第三方,而不是承包商的质检员。有些施工单位无视各项验收程序,某些中间产品或有些工序环节没有进行自检就直接要监理去验收,而承包商自己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形同虚设。生产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分工不清,出了问题互相推诿扯皮,这在某些中小项目和地方性集资兴建的建设项目中是屡见不鲜的。
3.4 提高水利工程设计质量,提高设计人员对工程监理工作的支持和尊重。工程设计是水利工程建设的灵魂,设计质量对整个水利工程项目总体质量的影响是决定性的。设计单位必须提高责任心,加强培训学习,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高度重视项目的设计质量。各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指导,并逐步完善水利工程信息平台,提供设计单位资质、技术力量、信用评价、受理项目审查结果等信息,督促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选择信誉好、力量强、符合工程等级要求资质的勘测设计单位。
我国加入wto以后,水利工程监理行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因此,必须加强业内的交流学习,不断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工程监理制度,尽量按照国际惯例办事,在科学、诚信、守法、公正的原则下做方方面面的工作,为工程监理行业争取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水利工程监理概论》,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中国监理协会编写,2012.
[2]《工程建设监理规范》,光明日报出版社,中国监理协会编写,2007.
论文摘要:基础处理工程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施工的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了岩石基础灌浆技术及其分类,分析了灌浆所需要的材料。
水工建筑物的基础有两类:岩基和软基,其中软基包括土基与砂砾石地基。由于受地质构造变化及水文地质的影响,天然地基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需要经过人工处理,才能作为水工建筑物的可靠地基。
水工建筑物的基础处理,就是采用特定的技术手段来减少或消除地基的某些天然缺陷,改善和提高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能,使地基具有足够的强度、整体性、抗渗性及稳定性,以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和正常运行。随着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的发展,对基础处理的方法与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地基处理属隐蔽工程,要根据水工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分析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技术可行、效果可靠、工期较短、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1 岩石基础灌浆
岩石基础灌浆(简称基岩灌浆),就是将某种具有流动性和胶凝性的浆液,按一定的配比要求,通过钻孔用灌浆设备压入岩层的(裂)隙中,经过硬化胶结后,形成结石,以提高基岩的强度与整体性,改善基岩的抗渗性。基岩灌浆处理要在分析研究基岩地质条件、建筑物类型和级别、承受水头、地基应力和变位等因素后选择确定。
灌浆技术除运用于大坝的基岩处理,还广泛应用于水下隧洞围岩固结、衬砌回填、超前支护、混凝土坝体接缝以及建(构)筑物补强、堵漏等方面。
2 基岩灌浆的分类
水工建筑物的岩石基础,一般需要分别进行帷幕灌浆、固结灌浆和接触灌浆处理。
2.1 帷幕灌浆
布置在靠近上游迎水面的坝基内,形成一道连续的防渗幕墙。其目的是减少坝基的渗流量,降低坝底渗透压力,保证基础的渗透稳定。帷幕灌浆的深度主要由作用水头及地质条件等确定,较之固结灌浆要深得多,有些工程的帷幕深度超过百米。在施工中,通常采用单孔灌浆,所使用的灌浆压力比较大。
帷幕灌浆一般安排在水库蓄水前完成,这样有利于保证灌浆的质量。由于帷幕灌浆的工程量较大,与坝体施工在时间安排上有矛盾,所以通常安排在坝体基础灌浆廊道内进行。这样既可实现坝体上升与基岩灌浆同步进行.也为灌浆施工具备了一定厚度的混凝土压重,有利于提高灌浆压力、保证灌浆质量。对于高坝的灌浆帷幕.常常要深入两岸坝肩较大范围的岩体中,一般需要在两岸分层开挖灌浆平洞。许多工程在坝基与两岸山体中所形成的地下灌浆帷幕.其面积较之可见的坝体挡水面要大得多。
2.2 固结灌浆
其目的是提高基岩的整体性与强度,并降低基础的透水性。当基岩地质条件较好时。一般可在坝基上、下游应力较大的部位布置固结灌浆孔;在地质条件较差而坝体较高的情况下,则需要对坝基进行全面的固结灌浆,甚至在坝基以外上、下游一定范围内也要进行固结灌浆。灌浆孔的深度一般为5~8m,也有深达15~40m的.各孔在平面上呈网格交错布置。通常采用群孔冲洗和群孔灌浆。
固结灌浆宜在一定厚度的坝体基层混凝土上进行,这样可以防止基岩表面冒浆,并采用较大的灌浆压力,提高灌浆效果,同时也兼顾坝体与基岩的接触灌浆。如果基岩比较坚硬、完整,为了加快施工速度.也可直接在基岩表面进行无混凝土压重的固结灌浆。在基层混凝土上进行钻孔灌浆,必须在相应部位混凝土的强度达到50%设计强度后,方可开始。或者先在岩基上钻孔,预埋灌浆管,待混凝土浇筑到一定厚度后再灌浆。
长江三峡工程的部分坝基固结灌浆采取了浇筑找平混凝土的方法,找平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与大坝基础混凝土相同.浇筑厚度一般为30~40cm,以填平低洼坑槽为主,待找平混凝土强度达到70%的设计强度后,开始固结灌浆作业。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进水塔基岩进行的无盖重固结灌浆在基岩面上浇筑了30~40cm的垫层混凝土,在垫层混凝土的保护下.先进行表层3m的固结灌浆,在基岩面形成盖板后,再进行下部岩体灌浆。
二滩水电站拱坝坝基固结灌浆原则上由无盖重灌浆开始,至有盖重灌浆结束。无盖重灌浆在岩石裸露条件下施工,主要进行3m孔深以下岩体的灌浆,3m以上通过接管引至坝后集中地点,在浇筑坝体基础混凝土后再进行灌浆。同一地段的基岩灌浆必须按先固结灌浆后帷幕灌浆的顺序进行。 2.3 接触灌浆
其目的是加强坝体混凝土与坝基或岸肩之间的结合能力,提高坝体的抗滑稳定性。一般是通过混凝土钻孔压浆或预先在接触面上埋设灌浆盒及相应的管道系统,也可结合同结灌浆进行。接触灌浆应安排在坝体混凝土达到稳定温度以后进行,以防止混凝土收缩产生拉裂。
3 灌浆的材料
岩基灌浆的浆液,一般应该满足如下要求:
3.1 浆液在受灌的岩层中应具有良好的可灌性,即在一定的压力下,能灌入到裂隙、空隙或孔洞中,充填密实。
3.2 浆液硬化成结石后,应具有良好的防渗性能、必要的强度和黏结力。
3.3 为便于施工和增大浆液的扩散范围.浆液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3.4 浆液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析水率低
盐基灌浆以水泥灌浆最普遍。灌入基岩的水泥浆液,由水泥与水按一定配比制成,水泥浆液呈悬浮状态。水泥灌浆具有灌浆效果可靠、灌浆设备与工艺比较简单、材料成本低廉等优点。
水泥浆液所采用的水泥品种,应根据灌浆目的和环境水的侵蚀作用等因素确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标号不低于C4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大坝水泥,如有耐酸等要求,则选用抗硫酸盐水泥。矿渣水泥与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由于其析水快、稳定性差、早期强度低等缺点,一般不宜使用。
水泥颗粒的细度对于灌浆的效果有较大影响。水泥颗粒越细,越能够灌入细微的裂隙中,水泥的水化作用也越完全。对于帷幕灌浆,对水泥细度的要求为通过80m方孔筛的筛余量不大于5%。灌浆用的水泥要符合质量标准,不得使用过期、结块或细度不合要求的水泥。
对于岩体裂隙宽度小于200m的地层,普通水泥制成的浆液一般难于灌入。为了提高水泥浆液的可灌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陆续研制出各粪超细水泥,并在工程中得到广泛采用。超细水泥颗粒的平均粒径约4m,比表面积8000cm2/g。它不仅具有良好的可灌性.同时在结石体强度、环保及价格等方面都具有优势,特别适合细微裂隙基岩的灌浆。
在水泥浆液中掺人一些外加剂(如速凝剂、减水剂、早强剂及稳定剂等)可以调节或改善水泥浆液的一些性能.满足工程对浆液的特定要求,提高灌浆效果。外加剂的种类及掺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在水泥浆液里掺人黏土、砂、粉煤灰,制成水泥黏土浆、水泥砂浆、水泥粉煤灰浆等,可用于注入量大、对结石强度要求不高的基岩灌浆。这主要是为了节省水泥、降低材料成本。砂砾石地基的灌浆主要是采用此类浆液。
当遇到一些特殊的地质条件,如断层、破碎带、细微裂隙等.采用普通水泥浆液难于达到工程要求时,也可采用化学灌浆,即灌注以环氧树脂、聚氨酯、甲凝类等高分子材料为基材制成的浆液。其材料成本比较高,灌浆工艺比较复杂。在基岩处理中,化学灌浆仪起辅助作用,一般是先进行水泥灌浆,再在其基础上进行化学灌浆,这样既可提高灌浆质量,也比较经济。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进展
我国水资源存在主要问题是短缺、污染和灾害,水资源管理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立水资源管理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水资源管理学是管理水资源知识体系,以水资源为管理对象,探讨水资源高效利用保护的各种措施规律,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内容包括水资源数量管理、质量管理、法律管理、权属管理、行政管理、规划管理、配置管理、经济管理、投资管理、风险管理、技术管理、工程管理、数字化管理、国际水资源管理、安全管理等等。
一、水资源管理学内涵
加强水资源管理成为有关水资源领域出现最为频繁的词汇。但究竟什么是水资源管理,目前学术界尚未统一,《中国大百科全书》在不同的卷中,对水资源管理有不同的解释。综观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概念,有以下特点:首先,从整体上来看,他们都是以水资源开发作为主线,“保护”处于被动的地位;其次,视野相对狭窄,大多数概念只局限于水资源本身,缺乏复合系统下对水资源的综合认识,以水论水;第三,缺乏生态环境的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内涵。基于此,作者认为,水资源管理就是为了满足人类水资源需求及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
水资源管理学是从学科角度对水资源管理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是水资源管理知识体系,是建立在水文学、水资源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基础之上的新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通过水资源管理学的研究,可以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保障水资源安全,通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内容
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对象很明确,就是围绕水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的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目前,水资源危机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水资源危机的出现和加剧与人类在经济活动中缺乏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有着重要的关系。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人类的绝大多数经济活动都要涉及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和未来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解释多种多样,但都基本围绕着“满足目前需要但不破坏未来发展需求的能力”这一核心思想。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实现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求人类必须正视干旱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等诸多与水资源相关的问题,这给水资源管理学提出了新挑战和难得的机遇。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活动无法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目标必须改变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活动,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的和综合的观点构建全新的现代水资源管理体系,这成为水资源管理学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
具体地说,水资源管理学的研究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水资源数量管理和质量管理、水资源法律管理、水资源权属管理、水资源行政管理、水资源规划管理、水资源配置管理、水资源经济管理、水资源投资管理、水资源风险管理、水资源利用技术管理、水资源工程管理、水资源数字化管理、国际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综合管理、水资源安全管理和水资源数字化管理等等。
三、国内外水资源管理学研究进展
3.1国际水资源管理学研究进展
到目前为止,明确提出水资源管理学的文献极为有限。根据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面临的新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实际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特点,国际上也对新形势下的水资源管理理论和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和研究,并就一些问题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共识。他们主要围绕着“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对水资源管理活动的要求”而展开。这些研究活动为水资源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诞生和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1992年爱尔兰召开的“国际水和环境大会—21世纪的发展与展望”上提出了水资源系统及可持续研究的问题。1993年“第二届国际实验与网络资料水流情势学术大会”上探讨了水资源管理的水文学基础和信息资料问题。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主持,国际水资源协会与国际水文科学协办召开了“变化世界中的水资源管理研究规划国际学术研讨会”,探讨了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管理研究展望、水资源开发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和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四个专题。
1996年在日本京都召开了“国际水资源及环境研究大会:面向21世纪新的挑战”,讨论了流域尺度的可持续水资源系统管理的应用实例等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水文计划工作组1996年将“可持续水资源管理”其定义为“支承从现在到未来社会及其福利要求,而不破坏他们赖以生存的水文循环及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水的管理和使用”。
水资源可持续管理要求在水资源规划、开发和管理中,寻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人类社会福利之间的最佳联系与协调。与传统的水资源管理相比,可持续水资源强调了未来变化、社会福利、水文循环、生态系统保护这样完整性的水的管理,使“未来遗憾可能性达到最小的水的管理决策”。世界银行将水资源管理定义为一系列水资源相关领域(如水电、水资源供给与供给设施,灌溉与排水等)一体化管理。综合水资源管理的观点应该在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方面确保考虑社会、经济、环境和技术等多方面因素。
1997年召开的第5届“不确定性增加下的水资源可持续管理学术大会”,洪水与干旱管理、水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水文与生态模拟和环境风险评价等成为重要议题。
1998年在武汉召开了“98年国际水资源量与质的可持续研讨会”,探讨了流域水量与水质的统一管理问题。1998年国际水文学会在荷兰召开了“区域水资源管理研讨会”,探讨了水资源管理的经验和教训、面对挑战的区域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的研究方法。
2000国际水文科学学会(IAHS)年在美国召开了“水资源综合管理研讨会”。这次研讨会主要探讨了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水资源综合管理的内容和目标,以及交流水资源综合管理的经验。此次研讨会达成一个共识:未来水资源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流域的统一管理。流域统一管理是流域内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统一协作管理,其目的是防止土地退化、保护淡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基本框架是政府和社区公众的共同管理。会议认为,为了实现流域统一管理的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复杂的水资源管理活动必须建立在有效的科学规划基础之上;②必须显著提高预测各项管理活动结果的能力;③为了达到水资源管理的目的,持续的检测和评估工作十分必要;④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管理过程必须是透明的和公开的。(MiguelA.Marino等,2001)2001年,国际水文科学学会在荷兰召开了“区域水资源管理研讨会”,会议针对区域范围内水资源管理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讨,包括:以往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经验和教训;面对新挑战的区域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的研究方法。
伴随着国际学术界对现代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研究和讨论,近年来,国际学术界相继出版了多部论述“水资源管理活动”的专著,这些专著大多以论文集的形式出版,很少从学科的角度对水资源管理的理论体系进行系统的论述和研究。尽管如此,这些专著还是探讨和研究了大量有关现代水资源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使我们能够大致了解目前国际学术界关于水资源活动的主要理论和具体内容。并且通过编著者对一些论述水资源管理活动的论文的整理和归类,我们可以从中基本上了解到当前国际学术界对水资源管理理论体系的划分。
MiguelA.Marino和SlobodanP.Simonovic在2001编著出版的《水资源综合管理》收录了国际水文科学学会(IAHS)2000年在美国召开的“水资源综合管理研讨会”的文章。
MiguelA.Marino和SlobodanP.Simonovic认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类从事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不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而新的管理方式仍在摸索中,水资源管理活动正处在探索过程中。作者认为,在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活动中,僵化的管理体制(包括法律、政策和管理机构)是实现水资源有效管理的最大障碍。管理体制的官僚作风、不负责任以及缺乏战略性指导原则导致水管理体系效率低下,缺乏远见,并且拒绝与水资源利益相关者就水资源管理问题进行公开的交流和探讨。新的水资源管理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寻求实现长期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水资源管理方式,为此,他们认为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将是水资源管理活动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新的水资源管理活动必须包含水环境治理和保护问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水资源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以及水资源管理决策中的公众参与问题。
由C.A.Brebbia和P.Anagnostopolos在2002年编著出版的《水资源管理》(Ⅰ和Ⅱ)收集了2000年和2001年两年间国际上一系列关于“水资源管理”国际会议上的文章。
C.A.Brebbia和P.Anagnostopolos在本书的前言中指出,当前水资源管理问题在全球变得越来越复杂。水资源管理活动主要面临着的主要问题是:人口的增长和人均水需水的增加正在家具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与此对应的是,水污染、水资源浪费以及气候变迁等因素却正在威胁着水资源的供给。这套书从10个方面论述了当代水资源管理活动的内容,他们是: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灌溉水管理,流域管理,生活用水管理,水质管理和水活动管理,废水处置和管理,管道输水和渠道输水管理,水文模型,地下水管理,沿岸和港口水资源管理。(C.A.BrebbiaP.Anagnostopolos,2002)。值得注意的是C.A.Brebbia和P.Anagnostopolos在书中指出,现代水资源管理所涉及学科和领域已经超出了传统水文地质学中关于水资源管理的思考和限制。
由M.AL—Rashed、V.P.Singh和M.M.Sherif合作编著的《水资源发展与管理(Ⅳ)》中从7个方面论述了水资源管理的内容,这7个方面包括:水资源管理的目标、政策和原则,水资源稀缺和保护,用水管理,水资源管理、规划、水权分析和处置的决策支持系统,水电和灌溉的发展潜力,灌溉水管理,水资源稀缺管理。
其他一些比较著名的著作还包括B.DattaRay,R.P.Athparia的《水与水资源管理》(1999年);A.FarooqKhan的《水资源管理:挑战与责任》(1998);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出版的《水资源管理:综合政策》(1989)等。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学术界并未明确提出水资源管理学的概念,但在国际上许多大学中,都开设了以“水资源管理”为名称的课程,这些课程的开始以及对水资源管理活动的讲述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水资源管理学的形成。例如在美国特拉华流域委员会计划和行动部部长Dr.KennethF.Najjar在VILLANOVA大学为水利工程学、水文地质学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开设的“水资源规划0与管理”课程介绍中,Dr.KennethF.Najjar认为,“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是对水资源规划、分析、设计、经济管理的理论和实际方法等综合型课程,主要包括水资源法律和规章条例,流域管理、水资源建模、地下水和地表水需求和共给分析、洪水管理、水资源质量管理、湿地保护。水资源供给规划包括水资源使用、需求项目,水资源配置、水容量扩充。该课程还包括水库运行等相关问题。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是关于水资源的综合问题的考虑,这些问题来自于从静态的水资源法律和章程到动态的自然资源的应用。
3.2国内水资源管学研究进展
我国关于水资源管理理论的研究开始与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的水资源管理研究主要是对实际水资源管理活动中的管理内容的简单罗列和堆加,并未从理论的高度来对水资源管理的体系和框架进行系统的阐述。随着我国水资源危机的不断加剧以及可持续发展对现代水资源管理的要求和挑战,学术界开始逐渐关注水资源管理理论的探讨和框架体系的构建。
赵保璋主编的《水资源管理》(1994年)是我国出版较早的专门论述水资源管理的专著之一。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分以及废水、污水等水形态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的联系,统一而相互转化的整体。而现实中,长期以来我国水管理体制较为混乱,水权分散,形成了“多龙治水”的局面。该书认为,水资源管理应该以水的资源观点、水的系统观点、水的经济观点以及水的法制观点出发,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规划布局与调配,以及水资源保护等方面建立统一的、系统的综合管理体制,按照相关法律由水行政部门实施管理。该书认为水资源管理活动主要包括规划管理、开发管理、用水管理和水环境管理(赵保璋,1994)。
冯尚友在《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一书中将水资源管理定位为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在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开发、治理、保护、利用过程中,所进行的统筹规划、政策指导、组织实施、协调控制、监督检查等一系列规范性活动的总称。统筹规划是合理利用有限水资源的整体布局、全面策划的关键;政策指导是进行水事活动决策的规则和指南;组织实施是通过立法、行政、经济、技术和教育等形式组织社会力量,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系列活动实践;协调控制是处理好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同关系和水事活动之间的矛盾关系,控制好社会用水与供水的平衡和减轻水旱灾害损失的各种措施;监督检查则是不断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执行正确方针政策的必须手段。
吴季松在2000年和2002年先后出版了《水资源及其管理的研究与应用》和《现代水资源管理学概论》两本专著。前一部是作者多年来关于水资源管理问题的报告和讲话的汇编(吴季松,2002)。《现代水资源管理学概论》一书中,作者对水资源管理的指导思想、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标以及主要内容做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从整体来看,该书更多的是从水行政管理角度探讨了水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左其亭和陈曦2003年合著并出版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活动》。该书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对水资源管理理论作了初步探讨。该书专门探讨了现代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工作流程、管理目标和水资源管理基本内容,并且提出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教育、提高工作觉悟和参与意识;制定水资源合理利用措施、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水资源统一管理以及实时进行水量分配和调度。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代水资源管理的要求,该书还专门探讨了水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介绍了电子信息技术和“3S”(GIS、GPS和RS)技术在水资源管理活动中的应用。
林洪孝在《水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中界定水资源管理活动为:依据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遵循水资源系统自然循环功能,按照经济社会规律和生态环境规律,运用法规、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通过全面系统的规划,优化水资源配置,对人们的涉水行为进行调整与控制,保障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和谐持续发展。该书对水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框架体系做了较为全面的探讨,论述了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目标、原则和方法等内容,并构架了水资源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该书提出,随着人类水资源问题认识的发展深化,水资源管理逐渐形成了专门的技术和学科,其管理领域涉及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等许多方面,其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权属管理、水资源政策管理、水资源综合评价与规划管理、水量分配与调度管理、水质控制与保护管理、节水管理、防汛与抗洪管理、水情监测与预报管理、水资源组织与协调管理以及其他水资源日常管理等十个方面。该书对水资源管理活动的概括和构架基本上包含了但前水资源管理活动的所有内容,是目前比较全面的水资源管理的概括和总结。
姜文来、唐曲等2004年出版了《水资源管理学导论》,本书是国内外首部系统论述水资源管理学的专著。本书在界定水资源管理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水资源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进行探讨,然后专题阐述水资源管理的各个领域,最后展开案例研究。全书共分十九章,第一章,水资源管理学概述,界定了水资源管理学的内涵、研究内容、研究进展和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二章,水资源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分别阐述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水资源复合系统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和水资源管理学的管理学基础;第三章—第十七章,专题论述,论述了水资源的数量管理、质量管理、经济管理、权属管理、规划管理、工程管理、地下水资源管理、国际水资源管理、投资管理、行政管理、风险管理、安全管理、数字化管理和其他水资源相关管理;第十八章和第十九章,案例研究,以首都圈农业水资源、民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展开研究。
四、结束语
由于水资源是与人类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短缺引发的各种问题,长期以来对有关专家学者对水资源管理极为关注,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水资源管理学产生与发展具有深厚的基础。水资源管理学是水资源管理的知识体系,是建立在众多学科之上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积极推进和发展水资源管理学,对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姜文来,唐曲,雷波,水资源管理学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姜文来,初论水资源管理学,中国水利,2004(3);
赵宝璋,水资源管理,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
吴季松,现代水资源管理概论,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林洪孝,水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水利建设项目大多数是非盈利的公益性项目,一般投资主体是国家。然而,整个水利建设项目运行完全是由项目单位临时组建“指挥部”等非法人机构负责,没有一个相应的机构代表政府实行监督与管理,这使项目投资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在传统水利建设管理体制下,项目建设单位同时又是使用单位。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制约,建设单位容易偏向自己本部门的利益,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导致项目投资“无底洞化”。
一般来讲,解决管理体制问题的途径有两条:一是进行严密的制度设计,解决好权力和利益之间关系;二是实行政企分离,政府主要从事宏观决策和监管,企业从事具体的建设管理事务。目前,我国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正沿着这两条途径前进。
这种管理模式是以组建临时管理机构如某某工程指挥部等形式来进行工程建设的管理。其优点:在计划经济时代,这种管理模式曾发挥了很大作用;其缺点:没有明确投入、产权、分配的关系,当资金、质量、工期等出现问题时,不便于明确和追究主体责任。
20世纪90年代,建设管理体制开始了明晰产权改革,实行政企分离体制,许多建设单位改制成为独立法人,从而形成了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管理模式。项目法人责任制实质是通过第二条途径进行制度改革,它具体表现为“建管结合、贷还结合”。项目法人责任制确立了业主在整个投资过程的核心地位,它以业主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三项制度为标准制度。我国三项制度从80年代之后在我国的整个建筑市场就开始试点,不断推广,水利建设市场也在探索。特别是“98”大水之后工程投入的大幅度提高,使我们有能力由过去水利工程以岁修为主改变为以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为主,所以以“三项制度”为核心的水利建设管理体制在水利建设工程中得到了全面推行,为保证大规模水利建设的顺利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2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项目法人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项目法人责任制是“三项制度”的核心问题,但是部分项目法人组建不规范,甚至根本未组建项目法人,造成责任主体不明确。行政干预,违反建设程序,只抓工期,不顾质量,资金不能按时到位。
2.2招投标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
许多工程在招投标中,委托没有资质或低资质的单位招投标,从而使低资质或无资质设计、施工、监理队伍参与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不够规范,违规操作,虚假招标或直接发包工程导致部分工程存在转包和违法分包。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同体”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质量监督机构、项目法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相互隶属同一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其中监理单位归属项目法人、设计单位或施工单位管理。
监理队伍不足,素质较低,部分人员无证上岗;监理工作不到位,比较突出的是作假账。不该签单的签单,应该核实的不去核实。部分工程项目设计前期工作不充分,设计人员设计水平低,不能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设计因素考虑不到位,设计质量不高,设计质量缺乏有效监督
2.3监督检查,加强质量检测
稽察的影响范围相对较小,威慑能力不够;稽察整改到位率低、监督力度不足。部分市地质量监督机构还没有完全独立建制,政府质量监督机构的定性还不明确,质量管理职能责任不明,质监人员不足,监督缺乏规范统一的工作程序,缺乏必要的控制手段,存在监督机制失灵的现象,质量检测工作有待加强。
2.4验收工作以及偷工减料问题
实施的建设项目多,但正规验收的少;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由于验收率低,已影响到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的整体进度,影响到新的项目的实施。
工程多次转分包,层层收管理费,工程实体资金流失,从而导致部分企业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偷工减料。为节约显成本,施工不按规范操作,最终导致隐成本大大增加。质量控制体系落后,有待健全,质量把关不严。
3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3.1依法规范项目法人职责
项目法人是项目建设主体,对工程项目负总责。进一步加强对项目法人基本条件的要求和管理,建立对项目法人建设行为的考核管理制度,规范和约束项目法人的建设行为。
建立健全科学严密的标底形成机制和评标决标的标准、方法和工作程序,推行合理低价中标,防止恶意低价中标行为,遏制转包和违法分包现象,加强对招标机构和评标专家的管理。
3.2提高监理人员素质,积极推进监理改革
工程监理主要任务是对工程质量、工期、投资进行有效控制,以提高施工单位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积极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体制改革,增加监理企业活力,积极引导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开展综合性工程咨询服务业务方向发展。
3.3健全施工图纸的审查制度,提高设计水平
严格按照勘察设计的有关条例及规范进行设计;提高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施工图纸的审查制度,防止随便变更设计图纸。
质量监督是代表政府对工程参建各方进行强制性监督而设立的,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就要加强质量监督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的业务培训,建立敬业、专业、高效的质量监督队伍;质量监督将采取“谁验收、谁监督”的原则,或采取“上级监督下级”的原则,不断完善质量监督体制。工程建设评优和优质工程评审工作全部转由行业协会制定评优标准和优质工程评审办法。
3.4整顿规范水利建筑市场,广泛融资
建立有效的水利建设监督管理制衡机制,建立“同体”回避制度,同时规范工程分包管理;建立信用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加大对市场主体特别是项目法人监督力度;强化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严格管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资质;严格检验进场材料、产品、设备,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健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三项制度标准;全面推进三项制度的实施。
水利建设资金筹集来源多层次,结构复杂,这就使项目工程资金完全到位的难度大。而最关键的还是这些资金来源对政府的依赖性强,不可预测性大。而且部分水利资金来源依据不明容易产生纠纷。虽然水利项目资金筹措大部分是有法律依据,但有一些地方政府配套出台集资办法缺乏法规依据,这导致资金到位不稳定。因此我们应该积极立法,以法律为依据,出台筹资政策,依法筹集水利资金。
4结语
目前来看,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日趋成熟,为筹集水利资金提供了全新渠道。对那些投资大、周期长、收益高的水利建设项目,我们可以通过成立股份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筹集大量水利资金,这样做不仅可以缓解企业对资金的饥渴,还引进了市场竞争机制,有利于培育现代市场经济。如今,经济全球一体化和金融证券化,水利工程项目也完全可以在资本市场通过发行水利金融债券筹集水利建设资金。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运作机制上下功夫,通过对水利建设投资体制改革,吸引社会各方面闲置资金。
参考文献
[1]刘湘宁.水利基本建设管理法规汇编[G].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5.
[2]梁天佑.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与验收概论[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3]王仁钟,章为民,蔡跃波,等.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J].水利水电技术,2001,32(1):31-34.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加大对水利基础建设的投入,水利工程建设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在此,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水利工程的经验与实践,概述了我国水利工程传统建筑管理模式,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针对性对策。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新时代水利建设发展与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目前我国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是以业主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三项制度为标准制度。
1 传统建设管理模式概述
水利建设项目大多数是非盈利的公益性项目,一般投资主体是国家。然而,整个水利建设项目运行完全是由项目单位临时组建“指挥部”等非法人机构负责,没有一个相应的机构代表政府实行监督与管理,这使项目投资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在传统水利建设管理体制下,项目建设单位同时又是使用单位。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制约,建设单位容易偏向自己本部门的利益,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导致项目投资“无底洞化”。
一般来讲,解决管理体制问题的途径有两条:一是进行严密的制度设计,解决好权力和利益之间关系;二是实行政企分离,政府主要从事宏观决策和监管,企业从事具体的建设管理事务。目前,我国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正沿着这两条途径前进。
这种管理模式是以组建临时管理机构如某某工程指挥部等形式来进行工程建设的管理。其优点:在计划经济时代,这种管理模式曾发挥了很大作用;其缺点:没有明确投入、产权、分配的关系,当资金、质量、工期等出现问题时,不便于明确和追究主体责任。
20世纪90年代,建设管理体制开始了明晰产权改革,实行政企分离体制,许多建设单位改制成为独立法人,从而形成了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管理模式。项目法人责任制实质是通过第二条途径进行制度改革,它具体表现为“建管结合、贷还结合”。项目法人责任制确立了业主在整个投资过程的核心地位,它以业主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三项制度为标准制度。我国三项制度从80年代之后在我国的整个建筑市场就开始试点,不断推广,水利建设市场也在探索。特别是“98”大水之后工程投入的大幅度提高,使我们有能力由过去水利工程以岁修为主改变为以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为主,所以以“三项制度”为核心的水利建设管理体制在水利建设工程中得到了全面推行,为保证大规模水利建设的顺利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2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项目法人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项目法人责任制是“三项制度”的核心问题,但是部分项目法人组建不规范,甚至根本未组建项目法人,造成责任主体不明确。行政干预,违反建设程序,只抓工期,不顾质量,资金不能按时到位。
2.2 招投标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
许多工程在招投标中,委托没有资质或低资质的单位招投标,从而使低资质或无资质设计、施工、监理队伍参与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不够规范,违规操作,虚假招标或直接发包工程导致部分工程存在转包和违法分包。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同体”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质量监督机构、项目法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相互隶属同一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其中监理单位归属项目法人、设计单位或施工单位管理。
监理队伍不足,素质较低,部分人员无证上岗;监理工作不到位,比较突出的是作假账。不该签单的签单,应该核实的不去核实。部分工程项目设计前期工作不充分,设计人员设计水平低,不能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设计因素考虑不到位,设计质量不高,设计质量缺乏有效监督
2.3 监督检查,加强质量检测
稽察的影响范围相对较小,威慑能力不够;稽察整改到位率低、监督力度不足。部分市地质量监督机构还没有完全独立建制,政府质量监督机构的定性还不明确,质量管理职能责任不明,质监人员不足,监督缺乏规范统一的工作程序,缺乏必要的控制手段,存在监督机制失灵的现象,质量检测工作有待加强。
2.4 验收工作以及偷工减料问题
实施的建设项目多,但正规验收的少;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由于验收率低,已影响到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的整体进度,影响到新的项目的实施。
工程多次转分包,层层收管理费,工程实体资金流失, 从而导致部分企业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偷工减料。为节约显成本,施工不按规范操作,最终导致隐成本大大增加。质量控制体系落后,有待健全,质量把关不严。
3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3.1 依法规范项目法人职责
项目法人是项目建设主体,对工程项目负总责。进一步加强对项目法人基本条件的要求和管理,建立对项目法人建设行为的考核管理制度,规范和约束项目法人的建设行为。
建立健全科学严密的标底形成机制和评标决标的标准、方法和工作程序,推行合理低价中标,防止恶意低价中标行为,遏制转包和违法分包现象,加强对招标机构和评标专家的管理。
3.2 提高监理人员素质,积极推进监理改革
工程监理主要任务是对工程质量、工期、投资进行有效控制,以提高施工单位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积极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体制改革,增加监理企业活力,积极引导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开展综合性工程咨询服务业务方向发展。
3.3 健全施工图纸的审查制度,提高设计水平
严格按照勘察设计的有关条例及规范进行设计;提高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施工图纸的审查制度,防止随便变更设计图纸。
质量监督是代表政府对工程参建各方进行强制性监督而设立的,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就要加强质量监督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的业务培训,建立敬业、专业、高效的质量监督队伍;质量监督将采取“谁验收、谁监督”的原则,或采取“上级监督下级”的原则,不断完善质量监督体制。工程建设评优和优质工程评审工作全部转由行业协会制定评优标准和优质工程评审办法。
3.4 整顿规范水利建筑市场,广泛融资
建立有效的水利建设监督管理制衡机制,建立“同体”回避制度,同时规范工程分包管理;建立信用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加大对市场主体特别是项目法人监督力度;强化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严格管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资质;严格检验进场材料、产品、设备,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健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三项制度标准;全面推进三项制度的实施。
水利建设资金筹集来源多层次,结构复杂,这就使项目工程资金完全到位的难度大。而最关键的还是这些资金来源对政府的依赖性强,不可预测性大。而且部分水利资金来源依据不明容易产生纠纷。虽然水利项目资金筹措大部分是有法律依据,但有一些地方政府配套出台集资办法缺乏法规依据,这导致资金到位不稳定。因此我们应该积极立法,以法律为依据,出台筹资政策,依法筹集水利资金。
4 结语
目前来看,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日趋成熟,为筹集水利资金提供了全新渠道。对那些投资大、周期长、收益高的水利建设项目,我们可以通过成立股份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筹集大量水利资金,这样做不仅可以缓解企业对资金的饥渴,还引进了市场竞争机制,有利于培育现代市场经济。如今,经济全球一体化和金融证券化,水利工程项目也完全可以在资本市场通过发行水利金融债券筹集水利建设资金。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运作机制上下功夫,通过对水利建设投资体制改革,吸引社会各方面闲置资金。
参考文献
[1]刘湘宁.水利基本建设管理法规汇编[G].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5.
关键词 可持续设计 电源插座 拉伸方式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1电源插座的背景
当电力首次引入家庭,主要是用于照明。当时,最早是没有插头插座之类产品的,为了电气连接,人们只能将电线绞拧在端子上。但是,随着电器的大量出现,如果每次都要绞拧电线,麻烦又危险,而且有大量的非专业人员加入使用行列,这样就产生了很多的安全问题,造成严重的触电事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电源插座的地位举足轻重,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插座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开关的延伸,所以开关与插座的本质意义都是实现不同人在不同环境下方便合理的完成电流的控制的一种物质载体。首先了解一下我们生活中的电源插座类别。
2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电源插座的市场是相当可观的,同时所存在的问题也是非常多的。例如,装修时会在一些专门的位置装置固定式插座,并且移动式插座也会配好几个,这样方便用户使用。但是总会有一些移动式插座没有被用到,或是在使用中并没有利用完全。而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这样是非常不合理的。再例如,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墙角处总是囤积有许多的插线板的电线,杂乱无章的摆在地上,既不美观又不安全。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产品的外观、使用方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插座,我们每天的生活、工作都离不开他,插座的使用是否安全、美观、便利都会影响到人的心情。由此我将对插座使用的方面做进一步的调查,分析插座的优缺点,以及将设计出一款安全、便利、美观的插座。
3可持续设计
可持续发展设计实际上就是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纳入到设计领域。它可以应用到当今几乎所有的设计领域,从建筑、城市规划,到生产、工业制造。这一创新的设计思想要求设计师在设计流程中的每一步都允许对其中的一些关键元素――环境、社会和经济――进行整合、分析、优化。
可持续设计将引起我们的思考,这么多的移动式插座,无论是大的还是小的,2米的电线还是5米的电线,真的都会用的上吗?也许只是相差仅仅几十公分的距离,而迫不得已使用插线板,也许在一排插孔中,使用者需要的仅仅是那一个两厢或三厢的插座,但是却要另外接一个插线板,无论大小,都会造成非常大的浪费。也许在个人看来浪费的就是一个或两个插线板,但是对于13亿的中国人来说会有多少浪费!对于全世界62亿的人口浪费又会有多少呢!
再者从使用是否便利的层面上看,插头和插座的距离的确是个闹心的问题,有时候就那么几十公分的距离,又要再去找插线板进行连接,如果正好没有空余的插线板,那么几十公分的距离就变得遥不可及了。
4插座和插线板相结合
由于以上的这些问题,从多角度思考得到插座与插线板相结合的想法,这样既可以满足插线板短距离使用造成的资源浪费,又可以使插座用起来更加的便利可行。
5着手处理的问题
根据插座与插线板的结合这一设计想法,此设计需要解决一下几点问题:
5.1外观设计
重点在于如何可以方便将插座部分拉出和插座上需要几个插孔比较适合。
5.2内部结构设计
(1)内部线轮的设计,要求可以将线拉出后可以自动收缩。
(2)固定结构的设计,要求在线被拉出去后可以固定,取消固定装置后可以再自动收回。
6总结
此设计主要是根据可持续设计的理念而产生的,相对来说单比电源插座会更消耗资源一些,但是以需要另接插线板来说是非常节能环保的,在毕业设计期间,主要是考虑到电线这方面缠绕,即可以方便收回又方便固定,我认为此设计的亮点就是在这里。
但是同时也有一些不太满意的方面,在毕业设计进行的尾声,突然发现其实此设计在某方面有点太依赖原有插座的固定模式,而导致思维没有全面打开,例如,为什么插座拉出来的部分是方形的,如果是圆形可能对于收缩来说会更加的方便等等。
参考文献
[1] 张焱,刘婷主编.工业设计原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06.
[2] 何可人.工业设计史.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08.
[3] 温为才.工业设计案例偷袭.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02.
[4] 阮宝湘.工业设计人机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01.
关键词:经济法概论;网络教学;实践与探讨
一、经济法概论网络教学实践
(一)经济法概论教学现状分析
1.经济法概论
教学对象分析经济法概论教学对象是电大开放教育所有专业的专科学生。电大学生90%以上是在职学生,年龄集中在25-45岁之间,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技能和上网能力,社会经历丰富,但基础理论知识薄弱。同时,由于受工作、家庭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工学矛盾,不能全天候在校学习,师生基本处于准分离状态。
2.经济法概论
课程分析经济法概论主要讲授经济法基础理论知识和经济活动中常用的法律、法规知识,包括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特征、基本原则和经济法律关系,以及关于经济主体、市场运行的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规,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均较强的公共基础课程,而且教学内容繁杂深奥,涉及近30部法律法规。
(二)经济法概论网络课程设计
1.教学过程设计
笔者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坚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注重引导学生去真正理解经济法律的内涵、阐释立法的精神和原则、提高学生应用经济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实践中,笔者根据教学进度每周在网上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时长2小时。网络教学辅导由导学内容、自学讨论、案例讨论和课后小结四个环节构成。
(1)导学内容。首先,笔者利用半小时时间在课程讨论区导学内容,具体包括章节重点、教学目标、学习方法建议。笔者考虑到电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基础知识薄弱的特点,的导学内容主要是介绍基础知识、基本观点、重要制度,对于争议性较强的理论问题和专业性过强、较深奥的内容一般不予阐述。
(2)自学讨论。接着,笔者安排半小时时间供学生根据所的导学内容进行自学。自学过程中笔者还设计了一个分组讨论环节,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自学结束时,学生集中就学习时遇到的问题发帖提问,笔者负责答疑解惑。
(3)案例讨论。具体实践中,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目的,组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理解和掌握案例中的法学理论知识和原理。网络案例教学程序按步进行:一是利用网络平台案例教学活动任务,二是教学案例,三是对学生进行网上分组,四是学生网上阅读思考案例,五是小组成员在网络活动区展开讨论并形成小组报告,六是各小组之间对报告进行互评、笔者适时引导,七是笔者进行综合讲评。
(4)课后小结。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笔者利用最后半小时时间,就课程的一些基本问题、重难点问题等作进一步的阐述和强调。课后小结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重难点问题解析,对教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行进一步整理、归纳和补充,目的是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把握经济法律的法理和法条;二是综合练习,笔者按照本课程考试的有关要求和本课程的特点,设计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分析、名词解释、案例分析等复习题,目的是通过这些习题的训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独立运用法律、法规知识解决经济活动中现实问题的能力。
2.教学资源设计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经济法领域的法律法规不断更新,仅靠书本往往不能给学生提供最新的经济法概论知识。为了更好地辅助学生学习,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笔者建立了一个教学资源库,并设有网海导航,以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考。资源库由法律法规库、论文库、案例库、试题库等4个数据库组成。其中,法律法规库主要收集经济法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保持第一时间更新国家、地方颁布的最新法律、法规,供学生参考使用。论文库主要收集和经济法概论有关的论文。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可以到论文库中寻找相应的帮助,不仅有利于学生解答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且可以使学生从多种角度全面地认识问题。网海导航收集了百余个著名的经济法概论学习网站,并且根据不同内容进行了分类,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登录所需要的网站。这不仅节省了学生利用搜索引擎而浪费的学习时间,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学习资源进行自学。
二、经济法概论网络教学存在的不足
我校经济法概论网络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条件有限,开展时间短,目前还不是很完善。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不足:一是部分学生对网络的使用只限于浏览有关学习辅导材料,对网络在信息传输、查询和实时交互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上网参加在线讨论、收看视频直播、点播音像资料等利用多种媒体资源进行学习的习惯还没有很好地养成,还不能很好地利用网络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二是部分学生由于受传统学习习惯的影响,还没有完全转变学习观念,不适应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习的方式方法,往往依赖于教师的面授辅导,平时较少主动上网学习,往往到期末时为了寻找考试的重点,才去上网查看。三是部分学生,尤其是建筑、水利水电、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长期在偏远山区、边疆工作,受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的影响,不方便利用电脑上网学习。
三、经济法概论网络教学发展的思考
针对经济法概论网络教学存在的不足,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一)加强引导与督促
针对部分学生尚未充分了解学习平台内容的现状,笔者将在后期平台开发上进一步优化在线讨论区、视频直播、点播音像资料等多媒体资源,在界面设计上力求简单、大方,进一步增强界面的可读性以提高学生利用多种媒体资源进行学习的兴趣。笔者将通过建立qq学习群、开通群邮箱等手段,增加学生和老师之间沟通的渠道。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向老师咨询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笔者将进一步优化经济法概论网络课程结构,开发本课程搜索引擎栏目,帮助学生快速查找本课程各个栏目的关键点,便于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框架与内容一目了然、清晰明了。
(二)强化管理与监控
针对部分学生只为拿文凭,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的现状,笔者将在后期平台开发上着重改进后台操作技术,将经济法概论期末考试成绩与学生完成网络课程的学习情况紧密联系起来,用制度来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加强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管理与监控。笔者拟开发形成性考核评价系统,该系统根据学生学习的程度不同,分为单元测试、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学生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系统中的所有测试环节,才有资格参加期末考试。经济法概论的综合成绩由形成性考核评价系统的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最终总成绩的40%。
(三)研究开发手机平台
针对部分学生使用电脑不方便的现状,笔者拟将经济法概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开发到手机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学习。
[参考文献]
[1]李振东,王雷.经济法教学方法改革探新[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91-93.
[关键词] 河南;非常规能源;丝绸之路经济带;时机;如何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 F4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037(2017)3-11-6
Reflection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Unconventional Energy Development in Henan
Yao Yaming Huang Zhiquan Cui Jiangli Xing Kuang Wang Hongjian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Zhengzhou Henan 450011)
Abstract: Henan has not only wide distribution of sedimentary basin, but also complete age distribution,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roduction base for conventional energy, but also a province with large new energy resources. Simultaneously, it will be a promising provi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unconventional energy (including geotherm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Henan unconventional energy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optimizing energy structure, adhering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entral Plain Economic Zone and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realizing Henan leap development. Thus it is suggested to rely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Henan unconventional energy development action plan,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s and major project planning as guidance, to coordinate the exploration, demonstration and development work of unconventional energy; take unconventional energ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as comprehensiv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llaboration platform, to converg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unconventional energy talent and technology;take three major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ation zones as carriers to realize breakthrough in the key technology and process. Ultimately, commercial exploitation of unconventional energy in Henan can be realized, adding fuel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entral plai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Key words: Henan;unconventional energy; Silk Road Economic Belt;opportunity;how to develop;reflection
家中原经济区、世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已全面启动,作为这个区、带上具有重要地理、历史地位的河南必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已经在常规能源和新能源方面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河南,由于还蕴藏着更为丰富的非常规能源(含地热资源),对于其的勘探开发利用,将会成为河南实施清洁能源、美丽中原一个新的亮点。
近些年,我国能源面临着两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一是油气供需缺口大,每年需大量从海外进口石油、天然气。 2015年进口原油3.28亿吨,天然气621亿立方米,进口依存度分别达到60.6%、32.6%,特别是石油,已大大超过50%的心理防线,严重影响到国家能源战略安全;二是结构不合理,我国能源构成中,煤炭占比高达70%以上,不仅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危害人们身体健康[1]。
目前,人们虽说采用了许多对策,包括节约能源和发展新型可再生能源,但是依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如开始利用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可再生资源,但短期内则难以替代油气资源;发展生物质油,但存在着与人类争夺粮食的危险;进行煤化工,但是造成的环境污染亦不容小视。
当前,北美特别是美国成功开采非常规天然气,尤其是页岩气,给我们在替代能源开发方面带来新的启示。2009年美国煤层气产量就达到560亿立方米,2015年页岩气产量更是达到2 800亿立方米,从而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页岩气的规模化开采让美国政府相比过去有了更大的战略调整空间,大大增强了美国在能源外交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主导权,也对全球天然气市场、能源供应格局以及地缘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河南是中国常规能源(石油和煤炭)生产基地,也是新型能源(生物制油)潜在大省,同时也是非常规能源(页岩气和煤层气,以及地热资源)蕴藏量巨大的地区。据专家估算,河南省页岩气资源量预计3万亿立方米以上,煤层气资源量超过1万亿立方米,在国内排名均比较靠前。
适逢国家加紧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对能源需求必将会越来越多,河南有非常好的非常规能源资源,应该成为下步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建议省政府启动和实施“非常规能源行动计划”,做好非常规能源的勘探、开发规划以及示范实验区建设工作,构建综合创新平台,突破一些关键技术,建立起一支具有解决理论问题和工程实践问题的综合队伍,早日形成常规能源(煤炭)、新能源(生物制油)和非常规能源(煤层气、页岩气、地热)三足鼎立的格局。非常规能源的开发将极大地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装备制造业研发、生产和技术服务水平的提升,对河南人才培养和扩大就业以及进一步辐射我国中西部地区非常规能源开发起到积极推进作用,使河南成为非常规能源创新开发和技术输出的重要基地。近年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已组织有关科研人员对国际国内非常规能源的勘探、开发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且在相关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具有了非常规能源方面一定的人才和技术基础,希望成为非常规能源开发中的重要力量[2]。
总之,加快河南省非常规能源勘查、示范和开采步伐,对不断改善能源结构,提升河南省能源战略地位,建设美丽中原,造福全省人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非常规能源开发的必要性
我国近年从海外进口原油所占比例接近60%(2015年已达60.6%),不但每年要用掉大量外汇,而且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已经严重威胁到国家的能源战略安全。即使是超级大国――美国,也不敢使能源依赖进口。
1.1 我国石油依赖度接近60%,严重威胁到国家战略安全
自1993年起,中国成为原油纯进口国;2004年,原油进口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2009年,中国进口石油约2.04亿吨,比上年增长约14%,进口依存度达到52%,首次超过舆论认为的50%心理防线;2015年,中国石油消费的进口依存度已达60.6%。据中国社科院的《2014年中国能源发展报告》预计,2020年、2030年国内所需的石油量分别为5.3亿吨和6.5亿吨。如果未来10~20年中没有大油田被发现,石油进口量还将不断提高,国内油价会受国际油价波动、地缘政治、气候变化、运输等种种因素影响,涨跌更加频繁。中国能源环境已从“比较安全”向“比较不安全”转移,国内能源供求将更多受制于国外,严重威胁到国家战略安全[3-4]。
因此,大力勘探、开发本土能源,降低对外依存度,是改善能源供应紧张局面的根本。
1.2 煤炭所占比重过大,环境污染严重
2014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34.8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7.0%,煤炭占比依然高达77.8%。而我国煤炭利用中的80%是原煤直接燃烧,同年全国发电量47 000.7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发电量为38 253.2亿千瓦时,占81.39%。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2014年全社会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1 059万吨和2 218万吨,名列各国之首,其中因燃煤产生的排放量分别占70%和90%,由此带来了诸多严峻挑战。首先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国际社会碳减排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我国在应对生态环境气候改善和承担碳减排义务谈判过程中承受巨大国际舆论压力;其次,能源消费过度依赖煤炭的现状已造成国内严重的环境污染,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第三,我国煤炭资源赋存条件与主要产煤国家相比相对较差,煤层埋藏深、自然灾害多,且随着开采强度、深度逐年增加,条件越来越复杂,煤矿安全生产的压力加大;高强度开发煤炭资源,富煤地区环境承载能力面临挑战,由此带来的次生灾害增多[5]。
加大非常规能源的开发利用,既有利于调整能源结构,又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1.3 加快非常规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建设美丽中原的迫切需要
中国常规油气资源不足,而且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不合理,开发非常规能源是改善这种局面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河南省在改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程度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且已初见成效,但是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美丽河南要求还有一定距离。而河南非常规能源在全国占有一定的比例,必将是下一步勘探开发非常规能源的重点区域。为此,我们要加快非常规能源的勘查、开采力度,加速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能源以及地热资源的利用步伐,优化河南能源生产结构,早日形成常规能源、新能源和非常规能源三足鼎立的格局,实现河南非常规能源开发利用本地化,增加河南省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6-7]。
河南非常规能源的开发利用,对改善河南省人民生活、优化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为实现中原经济区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开发的可行性
2.1 国际上有成功开采非常规能源的先例
2.1.1 美国“页岩气革命”取得突破性进展。美国为了调整国内能源供应格局,增强能源外交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导权,近年来利用水平井加多段压裂、清水压裂和同步压裂等先进技术,对本土蕴藏丰富的页岩气进行开发,大量生产液化天然气替代原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0年美国页岩气产量超过1 380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年总产量的23%,超过俄罗斯成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2015年,美国页岩气产量更是高达2 800亿立方米,比我国常规天然气产量还多1 400亿立方米。美国页岩气开采量大幅提升,使美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不断降低。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显示,美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从2005年的60.3%降至2013年的42%。未来十年美国计划把石油进口量再削减三分之一,届时,美国能源综合自给率将达到75%[8-9]。
2.1.2 美国、加拿大煤层气开发效益显著。煤层气作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得到了许多国家的青睐。美国是世界上煤层气商业化开发最早取得成功的国家,是迄今为止煤层气产量最高的国家。加拿大是目前煤层气商业化开发速度最快的国家。2009年美国煤层气年产量已达560亿立方米;截至2015年底,美国煤层气井共32 000余口,其中17 000口井在进行生产;2016年新增1 000口煤层气井,美国煤层气产业开始进入稳定的发展阶段。目前,美国煤层气年产量已占天然气年总产量的8%~10%,对美国天然气的市场供应已形成重要的补充。
尽管各国的煤层气资源条件和政策等有所差别,煤层气产业发展的状况有所不同,但国外煤层气的成功开发和快速产业化发展,尤其是美国和加拿大的经验值得借鉴。一方面表明煤层气资源的开发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是可行和现实的,另一方面显示煤层气产业会随着理论创新和技术进步不断发展壮大[10-11]。
2.2 河南非常规能源资源丰富,是下一步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
2.2.1 页岩气开发潜力较大,前景最为乐观。页岩气作为富有机质页岩地层系统中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潜力大,开采寿命长。中国国土资源部调查的结果初步显示,中国页岩气资源量巨大,预测总量高达134.42万亿立方米,可采页岩气储量约25.1万亿立方米,将满足我国今后200年的天然气需求。到2020年,我国的页岩气产量有望达到1 000亿立方米以上,成为我国能源供应的一个重要来源。
河南页岩气预测资源量超过3万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太康隆起海相页岩,濮阳凹陷、周口坳陷等海陆交互过渡相页岩和南襄盆地陆相页岩层中[9,12]。
2.2.2 煤层气资源较为丰富,分布非常广泛。河南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相应地煤层气资源也十分可观。据权威人士评价,河南省煤层埋深2 000米以浅的煤层气资源总量为10 427亿方,平均资源丰度为1.18亿方/平方千米。全省主要煤层含气量集中在中二叠世早期山西组二1煤,以二1煤甲烷含量最高;豫北、豫西、中部、南部煤田为中高煤层气含量区[11-14]。
2.2.3 地热资源相当可观,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地热资源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能源之一。据测算,地球内部的总热能量约为全球煤炭储量的1.7亿倍。对于地热资源丰富的河南省来说,其开发的重要意义自然不言而喻。河南省中低温地热资源非常S富,主要分布在郑州、开封、周口、新乡、鹤壁、安阳、洛阳、濮阳等地。据计算:河南省每年的地热可开采热水量资源为5.510063×108立方米,可利用热能量为1.0947881×1017焦,折合标准煤3.7415×106吨[7]。
2.3 河南已初步具有非常规能源开发利用的技术和人才基础
近年来,河南煤田地质局、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在煤层气资源评价、勘查选区、开采实验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河南地质矿产局积极涉足页岩气勘探开发,并且积极参与国土资源部第二轮页岩气开发招投标,一举中标温县、中牟两个页岩气区块;河南省地矿局水文地质队在郑州、开封等地进行地热水开采实验,为地热资源的开采进行了很好的技术储备。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是水利部与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为主的高校,是河南省重点支持建设的骨干高校之一。学校现设有54个本科专业、5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现有3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19个省级二级重点学科、3个专业学位类别、13个专业学位领域。学校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精品课程14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学校1981年获得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具有硕士研究生单考权资格和推荐并接受免试研究生资格、开展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资格及工程硕士招生培养资格。学校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农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2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特别是2016年年初,成为金砖国家大学联盟成员,从此开创了学校国际合作的崭新局面。
学校拥有教职工1 500余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顾金才、王浩、倪维斗、周丰峻、王光谦为我校教授、双聘院士。学校现有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院士工作站,1个院士实验室,30余个研究院所。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了50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作为主要参加单位参与了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课题的研究。近3年,学校作为主要完成单位参与完成的2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42项,其中学校作为主持单位获得的省部级奖励30项。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和能源企业合作,就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能源以及低热资源勘查、开采、利用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探索,汇聚了一批专业人才,掌握了一些工艺技术。特别是近几年,开展科技援疆,为新疆非常规能源的研究、开发、利用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 [7,15]。
以上技术和人才储备为河南非常规能源的开采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3 非常规能源开发思路
3.1 基本情况
依托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科专业优势和非常规能源团队实力,开展河南非常规能源(地热)勘探、开发、利用一体化和理论、方法、技术三创新综合配套示范工程。其目的是,为落实《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和发展清洁能源,促进循环经济,创造绿色环保,实现能源结构和供应多元格局,建设美丽中原。
总体思路是适应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变化,借助国家中原经济区的良机,将河南建设成为全国特色鲜明、经济效益好、竞争力强、产业体系先进的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绿色环保基地。项目定位是全国非常规能源大型研发、试验、开发、利用示范区。项目目标是解决河南在开发非常规能源方面的关键技术和工艺、重大理论和实践难关,实现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创新理论、方法、技术,实现一体化、基地化、大型化、现代化和集约化发展,达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目的,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河南页岩气资源评价、目标选区、开发利用的综合物探、地质理论与钻探技术研究;二是河南煤层气富集规律、压裂工艺、井上下联合开采综合方法应用研究;三是河南地热资源前景、分布规律预测与勘查开采、循环利用综合配套技术研究[13,16]。
3.2 实施的主要内容、步骤
3.2.1 成立机构。成立非常规能源开发利用研究中心。该中心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为主,以资源与环境学院、水利学院、电力学院、机械学院主要人员为基础,与省内、外有关从事非常规能源的高校、科研机构以及能源集团等大型企业共同组成。
3.2.2 创新立项。按照科技部和省科技厅有关科技项目相关规定,对河南非常规能源项目进行立项。题目:河南非常规能源(地热)勘探、开发、利用一体化和理论、方法、技术三创新综合配套示范工程。按照重大专项类别,先后在河南省、科技部和国家分别进行立项。
题目下设三个分课题:
一是河南页岩气资源评价、目标选区、开发利用的综合物探、地质理论和钻探技术研究[6-9];下设四个子课题:
① 河南主要沉积盆地(坳陷、凹陷)盆地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页岩分布状况;② 河南页岩气资源潜力及其分布规律;③ 页岩气储集物性分析;④ 水平井钻井工艺及压裂改造技术。
二是河南煤层气富集规律、压裂工艺、井上下联合开采综合方法应用研究[6,7,11];下设四个子课题:
① 河南煤层气地质与资源综合评价;② 河南煤层气含气量、储集物性研究;③ 压裂工艺技术研究;④ 煤层气排采工艺技术研究。
三是河南地热资源前景、分布规律预测与勘查开采、循环利用综合配套技术研究[6-7];下设四个子课题:
① 河南地热形成条件、资源远景及分布规律;② 河南深部地热资源、浅层地热能和干热岩资源特点;③ 地热循环、可持续开采技术攻关研究;④ 地热开采过程中地下水的保护措施研究。
3.2.3 示范试验区工程。改变过去固守在校园或研究室内封闭式研究模式,一开始就走产、学、研、用一体化道路,分别在主要盆地(坳陷、凹陷)选择三个示范实验区,完成非常规能源(地热)勘探、开发、利用一体化和理论、方法、技术三创新综合配套研究生产[1-3,6-7]。
① 页岩气项目选择在中牟地区;② 煤层气项目选择在平顶山地区;③ 地热项目选择在洛阳地区。
3.2.4 预期成果。在预定的时间内,力争达到5项预期成果。
① 取得一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申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及以上级别奖励;② 提出一套适合河南地质条件的非常规能源探、采、用一体化理论、方法、技术;③ 发表一批高水平学术论文(SCI10篇,EI10篇,核心期刊20篇);④ 申报一批国家专利(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制定一套非常规能源行业标准,其中,页岩气、煤层气、油页岩分别1~2个标准;⑤ 打造一个在国家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科研创新团队。
3.2.5 孵化园区。先期已经完成的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一种连通地面与地下开采煤层气的方法;一种循环开采地热资源的方法。计划先行将这些专利向省政府汇报,以技术入股形式M入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省内煤炭、水文等企业,在河南全面推广这些技术。
3.2.6 实施规划。按照“1133”目标进行规划实施,即成立一个研究中心,设立一个项目,建成三个示范区,分三个阶段进行。
① 一个中心:非常规能源(地热)开发利用研究中心;② 一个项目:河南非常规能源(地热)勘探、开发、炼制、利用一体化和理论、方法、技术三创新综合配套示范项目;③ 三个示范区:一是页岩气项目选择在中牟地区;二是煤层气项目选择在平顶山地区;三是地热项目选择在洛阳地区;④ 三个阶段:一是2016.1―2016.12完成机构组建、人才引进、项目立项;二是2017.1―2018.12完成项目评价、技术研发、示范工程实施、试生产;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储备;三是2019年开始,全面开发利用,实现规模化生产,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
4 效益预测
4.1 经济效益非常突出
到2020年页岩气形成10亿立方米、煤层气形成10亿立方米、地热利用10亿方的年生产能力,并随着技术进步和工艺的进一步成熟,2020年后产量将会快速增长。按目前天然气1.5元/立方米价格计算,10亿立方米页岩气产值为15亿元,10亿立方米煤层气产值为15亿元,10亿立方米地热产值为10亿元,合计40亿元。以后,每年会逐步增加。
4.2 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第一,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第二,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第三,循环综合利用,实现低碳绿色发展;第四,有利于河南省能源地质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第五,能提供各层次大批就业岗位。
4.3 产业带动效应显著
河南省非常规能源(地热)勘探、开发、利用一体化和理论、方法、技术三创新综合配套示范工程,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关系密切,成功实施将带动中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效调整产业结构。
4.4 专业人才培养加快
通过非常规能源行动计划的实施,不仅能加快非常规能源开发所需专业人才的培养,还能带动相关产业专业技术人才需求,促进高校扩大工科人才培养规模,成为我国在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综合评价、工艺技术、装备制造和技术服务等方面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10-13]。
5 问题与建议
由于河南非常规能源成藏条件、分布规律有其独特的地质特征,在开发难度上面临着比美国更加复杂的技术和环境问题,即使与四川、山西、新疆等省区相比,河南开发方面的问题也较多。因此,建议无论是在地质理论,还是开采工艺或组织管理,还是具体实施等方面都要及早筹划,统一部署。特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5.1 建立机构,统筹能源开发
在省级层面成立非常规能源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科学可行的非常规能源专项规划,统一部署非常规能源的勘探、开发、利用。适时建立河南非常规能源集团,尽快使非常规能源成为河南能源的重要成员,进一步提升河南在国家能源领域的地位,为减少CO2的排放,创造绿色GDP做出贡献。
5.2 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为主成立非常规能源开发利用研究中心
依托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科人才优势,联合省内外相关院校、科研院所、能源企业,成立非常规能源开发利用研究中心。建议省政府设立专项资金予以资助,汇聚非常规能源高端领军人物和专业技术人才,开展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利用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5.3 以项目建设为依托,解决重大理论和工程问题,加快人才培养
按照科技部和省科技厅有关科技项目相关规定,对河南非常规能源(地热)勘探、开发、利用一体化和理论、方法、技术三创新综合配套示范项目按照重大专项类别,先后在省、科技部和国家分别进行立项。
通过项目的实施,达到摸清河南非常规能源(地热)的资源状况和分布规律;解决非常规能源勘探和开发的重大理论问题;加快河南非常规能源勘查、开采、利用的人才培养步伐。5.4 以三大示范实验区为载体,攻克关键技术和工艺难关
非常规能源的勘探和开发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联合,走产、学、研、用一体化道路。建议省政府投入资金分别在中牟、平顶山、洛阳建立三个示范实验区,引进、吸收、消化、集成和创新先进技术,攻克河南非常规能源开采关键技术,编制科学开采工艺流程,制定水质、生态环境保护标准,达到规模化商业性开采的目标[14-16]。
5.5 加强国际战略合作
在省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利用金砖国家大学联盟成员的优势,积极与国际上在非常规能源开采领域取得重大成果的相关研究机构和能源公司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人员交流和技术合作。设立非常规能源专业论坛,以促进国际交流,从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等方面保障非常规能源的高效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 刘池洋,张复新,高飞.“沉积盆地成藏(矿)系统”[J].中国地质,2007(3).
[2] 吾满江.艾力,姚亚明,张俊敏.能源科学知识概论[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3] 邹才能.非常规油气地质[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1.
[4] 赵文智,何等发,宋岩,等.中国陆上主要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基本特征[J].地质论评,1999(3).
[5] 崔民选.2007中国能源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6] 童怨.“非常规油的成因与分布”[J].石油学报,2012(S1).
[7] 姚亚明,崔树军,陈建军,等.“地球科学新理论、新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J].新疆石油地质,2007(2).
[8] 张义杰.准噶尔盆地断裂控油特征与油气成藏规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
[9] 车长波,杨虎林,刘招君,等.我国油页岩资源勘探开发前景[J].中国矿业,2008(9):1-4.
[10] 李小地.“中国大油田的分布特征与发展前景”[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2).
[11] 刘成林,车长波,樊明珠,等.“中国煤层气地质与资源评价”[J].中国煤层气,2009(3).
[12] 聂海宽,唐玄,边瑞康.页岩气成藏控制因素及中国南方页岩气发育有利区预测[J].石油学报,2009(4):484-491.
[13] 姚亚明,刘池阳,赵增禄,等.“焉耆盆地侏罗系煤系源岩评价与成烃机理研究”[J].沉积学报,2003(3).
[14] 秦勇.中国煤层气地质研究进展与评述[J].高校地质学报,2003(3).
关键词:经营风险,合同风险,管理风险
中图分类号:TU7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公司的施工项目变得更加复杂繁重,施工任务的加重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工程风险。这些风险事件一旦发生,不仅仅会影响施工的顺利进行,还可能造成难以预料的损失。胜利油田胜利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现在已经规模壮大,具有对外经济合作经营资格。公司正朝着技术现代化、管理科学化、经营国际化的一流企业集团大步迈进,下面我们就针对本公司的经营管理模式来探讨如何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更加全面的管理,由此来规避建设施工项目中的风险。
工程经营风险的概念
风险一词,顾名思义,就是造成一件事情失败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带来严重的后果以及损失,因此风险就是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这件事情造成的后果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施工项目风险就是指在施工过程中,所有可能导致工程无法顺利完成的因素的总和。经营风险存在于任何施工项目的进行过程中,通常它的发生是人无法操控的,人所能操控的就是尽量去减少此项目风险发生后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经营风险造成的影响通常是十分广泛的,不会只局限于一个方面而是给整个工程造成影响。我们在施工过程中要及时对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进行风险评估,然后针对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我公司大小承包过的工程项目无数,承包过公路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房屋建筑过程、公路路面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建筑装修过程、消防过程以及钢结构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类型总结来看主要有,组织经营风险,经济与管理类风险以及工程环境类风险等。其中组织经营风险主要与施工队的员工的技能的高低以及经验的多少有关,由能力较强施工经验丰富的员工进行操作控制可以成功减少此类风险的发生。所以本公司为了不断超越不断进步,一直在努力积极培训员工,并用高薪聘请技术经验较强的人才精英。
施工项目经营风险的规避
施工企业在参与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一项工程能否顺利进行直接是企业实力的体现,因此企业要能够合理管理本公司的经营状况,采取一定的手段来规避施工过程中出现经营风险。
1、投标需谨慎
是否能在项目的一开始就做好决策是非常关键的,当然决策风险是投标期中最大的。因此在决策前要全面了解业主的资金实力以及信誉、项目的难易程度,要重视投标前的调查与评估,也可以根据可信任的第三方做出判断。初步对此项目进行一定的预算,根据风险与收益两项因素综合决定。总而言之,投标前的工作一定要尽量做到细致全面。
2、规避合同风险
合同代表的是一种经济关系,施工企业通过与外界签订合同来达成彼此的交易约定。合同可以说是经营的源头,所以合同风险在经营风险中是最为普遍也是最为重要的。因此在签约合同是务必要做到谨慎小心。
在第一阶段投标阶段准备签约合同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明确合同上的每条约定的含义,了解的越清楚越细节越有利。在施工期间,所需材料必然会有一定的价格涨幅,对于这种情况,在合同中需约定好允许涨幅的合理范围。最为关键的一点是付款条件,若是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付款不到位的情况,会给工程的顺利进行带来困难。对于特殊工程,例如对工期以及质量有特殊要求的工程项目,要更加谨慎,以免后期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在合同中的项目都已按要求执行完毕时,一定要与对方签订终止合同的协议书。
3、规避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所引起的风险,这是项目施工过程中所遇见的风险。管理风险主要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而不像由恶劣环境造成施工困难,是可以通过改善制度来避免的。
项目管理机构发挥的作用是有利于各部门在施工过程中的沟通与协调,并且有利于加强施工企业的管理部门与业主之间的联系,本着这种原则我们设定了项目管理机构,但项目管理机构绝不是越多越好,根据需要设定最好,否则会造成管理机构的臃肿,增加不必要的开支。管理机构平时要分工明确,通过对职责的分工将管理的方方面面落到实处。另外设定一定的考核制度以及奖惩制度是有必要的,即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做出考核,然后根据考核结果再进行奖励或是惩罚。管理高层干部要注重管理的执行力而不能眼高手低,执行力对一个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现在很多企业的高层干部总是习惯于自己做出决策后,把后续的执行工作都交给自己的下属去做,这点是需要改变的。
我公司先后荣获山东省质量管理奖、中国500家最大规模和最佳经济效益企业、中国建筑施工企业一百强、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八五”全国建设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首先是因为公司一直秉承“争先、求实、服务、奉献”的企业精神,其次就是我们公司拥有一直良好的管理团队,将每项工作落到实处,一丝不苟的完成着任务。
结语
能否对项目经营风险合理控制也是一个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当然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是需要在不断学习中得到进步的,每位管理者都要要风险的预防与控制意识,只有每位企业的员工都真正把控制风险当作一项重要的任务,而不是得过且过不考虑后果,企业必然会不断蓬勃发展,对于风险的控制能力也会不断提升。因此,从企业角度来看,要致力于对员工的素质的培训,这样才能在如今繁重的施工项目中获得安全保障以及信誉保证。
参考文献:
[1]张伟权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成本控制分析[期刊论文],2010.
[2]徐云浩.胡功笠.徐勇 我国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期刊论文]. 河南建材 ,2008.
[3]赵公立 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学位论文]硕士 ,2005.
[4]刘钧. 风险管理概论. 上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水利建设项目大多数是非盈利的公益性项目,一般投资主体是国家。然而,整个水利建设项目运行完全是由项目单位临时组建“指挥部”等非法人机构负责,没有一个相应的机构代表政府实行监督与管理,这使项目投资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在传统水利建设管理体制下,项目建设单位同时又是使用单位。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制约,建设单位容易偏向自己本部门的利益,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导致项目投资“无底洞化”。
一般来讲,解决管理体制问题的途径有两条:一是进行严密的制度设计,解决好权力和利益之间关系;二是实行政企分离,政府主要从事宏观决策和监管,企业从事具体的建设管理事务。目前,我国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正沿着这两条途径前进。
这种管理模式是以组建临时管理机构如某某工程指挥部等形式来进行工程建设的管理。其优点:在计划经济时代,这种管理模式曾发挥了很大作用;其缺点:没有明确投入、产权、分配的关系,当资金、质量、工期等出现问题时,不便于明确和追究主体责任。
20世纪90年代,建设管理体制开始了明晰产权改革,实行政企分离体制,许多建设单位改制成为独立法人,从而形成了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管理模式。项目法人责任制实质是通过第二条途径进行制度改革,它具体表现为“建管结合、贷还结合”。项目法人责任制确立了业主在整个投资过程的核心地位,它以业主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三项制度为标准制度。我国三项制度从80年代之后在我国的整个建筑市场就开始试点,不断推广,水利建设市场也在探索。特别是“98”大水之后工程投入的大幅度提高,使我们有能力由过去水利工程以岁修为主改变为以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为主,所以以“三项制度”为核心的水利建设管理体制在水利建设工程中得到了全面推行,为保证大规模水利建设的顺利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2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项目法人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项目法人责任制是“三项制度”的核心问题,但是部分项目法人组建不规范,甚至根本未组建项目法人,造成责任主体不明确。行政干预,违反建设程序,只抓工期,不顾质量,资金不能按时到位。
2.2招投标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
许多工程在招投标中,委托没有资质或低资质的单位招投标,从而使低资质或无资质设计、施工、监理队伍参与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不够规范,违规操作,虚假招标或直接发包工程导致部分工程存在转包和违法分包。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同体”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质量监督机构、项目法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相互隶属同一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其中监理单位归属项目法人、设计单位或施工单位管理。
监理队伍不足,素质较低,部分人员无证上岗;监理工作不到位,比较突出的是作假账。不该签单的签单,应该核实的不去核实。部分工程项目设计前期工作不充分,设计人员设计水平低,不能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设计因素考虑不到位,设计质量不高,设计质量缺乏有效监督
2.3监督检查,加强质量检测
稽察的影响范围相对较小,威慑能力不够;稽察整改到位率低、监督力度不足。部分市地质量监督机构还没有完全独立建制,政府质量监督机构的定性还不明确,质量管理职能责任不明,质监人员不足,监督缺乏规范统一的工作程序,缺乏必要的控制手段,存在监督机制失灵的现象,质量检测工作有待加强2.4验收工作以及偷工减料问题
实施的建设项目多,但正规验收的少;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由于验收率低,已影响到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的整体进度,影响到新的项目的实施。
工程多次转分包,层层收管理费,工程实体资金流失,从而导致部分企业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偷工减料。为节约显成本,施工不按规范操作,最终导致隐成本大大增加。质量控制体系落后,有待健全,质量把关不严。
3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3.1依法规范项目法人职责
项目法人是项目建设主体,对工程项目负总责。进一步加强对项目法人基本条件的要求和管理,建立对项目法人建设行为的考核管理制度,规范和约束项目法人的建设行为。
建立健全科学严密的标底形成机制和评标决标的标准、方法和工作程序,推行合理低价中标,防止恶意低价中标行为,遏制转包和违法分包现象,加强对招标机构和评标专家的管理。
3.2提高监理人员素质,积极推进监理改革
工程监理主要任务是对工程质量、工期、投资进行有效控制,以提高施工单位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积极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体制改革,增加监理企业活力,积极引导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开展综合性工程咨询服务业务方向发展。
3.3健全施工图纸的审查制度,提高设计水平
严格按照勘察设计的有关条例及规范进行设计;提高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施工图纸的审查制度,防止随便变更设计图纸。
质量监督是代表政府对工程参建各方进行强制性监督而设立的,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就要加强质量监督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的业务培训,建立敬业、专业、高效的质量监督队伍;质量监督将采取“谁验收、谁监督”的原则,或采取“上级监督下级”的原则,不断完善质量监督体制。工程建设评优和优质工程评审工作全部转由行业协会制定评优标准和优质工程评审办法。
3.4整顿规范水利建筑市场,广泛融资
建立有效的水利建设监督管理制衡机制,建立“同体”回避制度,同时规范工程分包管理;建立信用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加大对市场主体特别是项目法人监督力度;强化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严格管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资质;严格检验进场材料、产品、设备,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健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三项制度标准;全面推进三项制度的实施。
水利建设资金筹集来源多层次,结构复杂,这就使项目工程资金完全到位的难度大。而最关键的还是这些资金来源对政府的依赖性强,不可预测性大。而且部分水利资金来源依据不明容易产生纠纷。虽然水利项目资金筹措大部分是有法律依据,但有一些地方政府配套出台集资办法缺乏法规依据,这导致资金到位不稳定。因此我们应该积极立法,以法律为依据,出台筹资政策,依法筹集水利资金。
4结语
目前来看,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日趋成熟,为筹集水利资金提供了全新渠道。对那些投资大、周期长、收益高的水利建设项目,我们可以通过成立股份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筹集大量水利资金,这样做不仅可以缓解企业对资金的饥渴,还引进了市场竞争机制,有利于培育现代市场经济。如今,经济全球一体化和金融证券化,水利工程项目也完全可以在资本市场通过发行水利金融债券筹集水利建设资金。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运作机制上下功夫,通过对水利建设投资体制改革,吸引社会各方面闲置资金。
论文关键词:水利建设;管理体制;对策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加大对水利基础建设的投入,水利工程建设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在此,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水利工程的经验与实践,概述了我国水利工程传统建筑管理模式,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针对性对策。
参考文献
【关键词】自然主义;酒吧;元素;回归自然
引 言
“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这是一个客观的规律。科技越发达,社会越进步,我们的生活距离自然越远。于是人们贴近自然的欲望就越强烈。
一、自然主义风格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自然主义风格较早出现于19世纪末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时期,在形式上强调藤、昆虫等自然造型。至上世纪初的美国,以赖特建筑为代表的一批草原风格的别墅成为当时的主流风格。他们选择自然材质并强调室内外相结合的设计,对自然主义风格进行了重新诠释。
自然主义风格在现代简约基础上应用更多的自然材料如原木、石材、板岩、玻璃等,无论方式还是手段,无论材料还是技术,回归都是永远的主旋律。原始粗犷的古朴质感配合现代风格的冰冷凛冽,自然主义以质朴又变化无穷的姿态注入到当代生活之中。
在国内,自然主义风格常常出现在郊外别墅及大户型公寓中,是追求自然、享受自然人士的最佳选择。
可见人们对自然主义的理解虽有差异,但设计理念是一致的,自然主义风格倡导“回归自然”美学上推崇自然,结合自然,才能在当今高科技、高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使人取得生理和心理的平衡。因此室内多用木料、织物、石材等天然材料,显示材料的纹理清新淡雅。
二、自然主义风格的特点
1、自然主义风格选材的特点
在现代简约基础上应用更多的自然材料,如原木、石材、板岩、玻璃等,材料的质地较粗,并有明显、纯正的肌理纹路,很少有木夹板和贴木皮。
2、自然主义风格灯光的特点
强调空间开敞通透,并强调自然光的引进。自然主义风格在大量运用具有自然纹理材料的同时,利用亚光效果的油漆和散漫的灯光,点缀绿色的植物,并将室外的自然景物透进室内,达到室内、外情景的融合,营造出自然环境的气氛。
3、自然主义风格色彩的特点
自然主义风格色彩多为纯正的天然色(如矿物质、自然木的颜色),颜色主体是材质本身的色彩。同时也应尊重现代生活的基本特征,会使用些现代的色彩来与自然色进行有序的搭配,使生活情趣更加浓郁。
三、自然主义风格与酒吧的融合
在酒吧中休憩,其实是享受一种文化,享受一种亲切的气氛。环境对于主体心理及行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光照、声音、色彩、温度等,人对这些刺激能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抓住这种心理反应,从人的心理角度进行环境的规划与设计,才能真正把握住人的需求。
(一)选材上与酒吧的融合
自然主义风格特点在于现代简约基础上应用更多的自然材料,如原木、石材、板岩、玻璃等,色彩多为纯正天然的色彩,如矿物质的颜色,也常运用天然木、石、藤、竹等材质质朴的纹理。巧于设置室内绿化,创造自然、简朴、高雅的氛围。
我本次所设计的酒吧中大面积采用玻璃幕墙使空间开敞通透,并强调自然光的引进。同时提倡废物利用,利用废弃的物品经过一番雕琢变成一处处小景观。主入口的大理石地砖,木质的桌椅,棉麻的桌布,青石的台阶,处处可见的绿植,还有竹帘都让人感受到身处大自然之中享受当下安逸的时光。散席区有窗的那片墙设计成“悬空的墙”,从上至下半面红砖墙是本次设计的亮点之一,以它“半透明”的身份融进整体设计中。
酒吧主入口的左边是一条通往六人区的青石板小路,包厢区域墙壁下的大块鹅卵石及点点花瓣营造了舒心的气氛,郁郁葱葱的绿植在镜子前被灯光折射的流露出不一样的意境。在整个空间中,还着重表现空间的不同层次,木质隔断及竹帘、珠帘的运用,龛孔的设置,并辅以光影,旨在表达空间中虚实相间的丰富层次。散席区还设有大面积的大型绿植。
图1 酒吧平面图
(二)灯光上与酒吧的融合
酒吧灯光设计采用点式布光,光照的强度并没有选择过强的射灯照射,而是采用相对柔和的散光灯照明,使整体色调保持厚重沉稳感的同时又使局部不失特色。景观竹的照明采用射灯,使其既满足了装饰功能的要求,又不过分的吸引顾客的眼球喧宾夺主,仿古砖墙则采用光源的照明,配合暖色灯光使整个空间显得舒适。散席区的顶棚上采用大量的暗藏灯带,透过镂空的吊顶照射下来。台阶处的照明并没有采用传统意义上的照明形式,而是采用地灯照明,自下而上的光线与台阶的层次感完美的统一到了一起。水池景观区同样运用了这点,不同的是它突出了水的韵律。
(三)色彩上与酒吧的融合
酒吧吧台采用的是深色木质的酒柜加上浅色的木桩景观和金属色的装饰品,看上去回归自然的同时也不缺乏时尚感。酒窖也使用大量深色木质桶储存酒品,酒窖里景观区的深色装饰橡木桶和绿植与之呼应。散席区通过深色木质的吊顶,青石板的地坪,红砖的墙壁,包括一些角落里的木质装饰品,摆脱了生冷的原样,六人区的地面采用大块青石板,深色的木质隔断和乳白色的砖墙,主要打造简洁,安静的氛围。
四、自然主义风格的未来趋势
伴随着成熟的变迁和科技文明发展的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开发,日益突出的生态问题困扰着人们,人们逐渐认识到人与自然的不可分割性。同时在现代化的城市,人们的身体和精神被禁锢在自己创建的机械环境中。在现代都市这样复杂的生活空间里,我们不得不重新来审视人类最本能最深层的需要。自然主义风格不但可以满足渴望回归自然人群的心理需求,还可以引起人们对环保的注意,所以我认为自然主义风格在以后的生活中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结 论
随着科技的发达,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也变得忙碌、焦躁、生活压力大。长期生活在这样的条件下不免想寻找一种心灵的释放和情绪的宣泄,因此,我以酒吧设计为题材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诠释自然主义风格的意义。
通过对现有资料的分析、总结并结合自然主义风格的设计特点,如何使酒吧最大限度的接近自然、不破坏它同时又体现出自然主义风格的特点正式成为了本次设计的入手点。它还包含对原有自然环境或文化价值的升华,包含对自然环境缺陷的弥补和对环境质量的提高,使原有的自然环境重放异彩,同时中国将坚定不懈地走可持续发展路线,而前提正是处理好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它就像阳光一样必将把这条道路照耀的光辉无限。
参考文献
[1]孙美兰:《艺术概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6月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新世纪出版社2006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