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林业经济发展范文

林业经济发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8:5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林业经济发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林业经济发展

篇1

近年来,多数不合理的建设项目占地有向林地转移的趋势,违法采伐林木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林地造成了致命的破坏。我国森林植被恢复征收费用,标准明显低于耕地等其他土地类型。在不久前的国家林业局对全国占用征收林地情况进行了检查的结果表明,共查出违法占用林地面积1015公顷;毁林开垦百起之多,面积185公顷。数量十分惊人。

2加快推动林业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2.1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宣传

要发展现代林业,适应新农村建设需求,就要帮助农民从根本上转变观念,认识林业在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要性,确立尊重多样性和以生态为中心的价值观。(1)与时俱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新时代的新型农民是努力学习农林专业技术知识,会经营懂管理、能服务新人才。普通栽培抚育知识、生态系统功能科普知识和专业化扩展的相关知识,要普及到广大农民中。林业的生物技术,生态系统功能知识部分农民专业户了解才能使农民肩担当起发展现代林业的重任,使知识从书本走向新农村建设实践。(2)向农民进行专业技能和成果的推广,是媒体、农林院校和各级政府所设种子站、林业站、果树站等技术推广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

2.2优化产业结构

由于过去的资源依赖型、资金依赖型及管理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导致忽视资源环境与长远利益。只有向资源节约型、管理集约型的循环经济转变,全面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带动经营管理和制度安排等理念创新。

2.3加强基层林业工作站建设

我们必须加强基层林业站机构建设,引导林农结合当地实际进行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森林经济效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进林业农民增收节支、逐步致富,加快广大农民奔小康的步伐。

2.4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着力开发林下经济

(1)抓好示范样板模式。抓好“林药”“、林菌”、“林禽”等系列林业复合经营模式。培育一批森林经济示范基地,树立典型样板。(2)积极鼓励、扶持职工开展林下种植、养殖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是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有效手段。要通过互相帮助,帮助林下经济经营者与林产品加工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扩大产品销售渠道,全面带动林下经济发展壮大。(3)发展家庭经济,给予优惠政策,确保产品回收,建立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提高产品附加值。(4)把以伐木卖钱为主的财源转型为碳汇经济新财源。发展碳汇林业,通过碳汇交易来实现创收,为林业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2.5发展观光林业、建设国家林业经济示范基地

(1)观光型林业具有较大的产业关联度,在交通便利、有一定基础设施条件、有辐射带动能力的地方,建立国家林业经济示范基地。其开发经营不仅可以带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与商业贸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当地劳动力就业解决了社会问题。这样做不但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进而带动了农村的多项产业的发展,从而有效地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通过基地建设,加快实施优势林业经济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提高优势林业经济产品生产加工水平,提高林业经济产品质量。(2)农村修复传统文化基础雄厚,这样不但促进了城乡居民交流,创造了和谐的文化氛围。与人们沟通了思想,弘扬且传承了先进传统文化。只有将众多和谐元素合并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形成具有民族特点或地方特色的和谐社会气氛,促进城乡水融、有序和谐的发展。

2.6提高林地保护管理和林业生态保护意识(1)加大林地监测投入力度和管理执法力度。强化森林覆盖率、林地保有量、森林蓄积量等约束性指标考核评价,合理有计划采伐森林,及时抚育,促进森林自然更新;保护原生性森林,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启动实施全国工矿废弃地等重点区域森林植被恢复工程,完善林地保护利用的投入机制。(2)提高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标准。根据项目性质、林地区位和用途制定不同的森林植被恢复征收标准,促进建设项目科学、节约用地。

3结语

篇2

关键词:林业经济;发展特征;问题;对策

林木的培育和种植不仅会带来经济效益,而且对于环境保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就是环保效益。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林业经济的发展也日趋重视。

1林业经济发展的特征

一是林木的种植在防风固沙、保护环境、调节气候、减少水土流失等方面的作用明显,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二是林木的种植和农业种植相似,都是以土地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培育林木的生产过程不像农业种植有较强的季节性。三是林木的种植生产时间长,相对来说劳动时间短,生产过程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既可以生产木材及其他辅料,也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四是林木的种植大部分都在荒山、滩涂等,这样的土地农业种植难以利用。

2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林业经济发展中实行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政策,使得林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2.1林业资源的开采和种植不合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林木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由于林业资源的生长期较长,如果过度采伐,无法合理地按照林业资源的生长周期进行开采和种植,森林覆盖面积会不断减少,很容易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沙尘暴天气等,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

2.2林业经济发展结构单一

目前,在林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大都忽视了林业种植相关副产品的经济价值,而是将林业经济的发展重点放在了对森林木材的加工使用上,譬如对中药材及菌类的培育,可以和林木培育共同进行,从而改变林业经济发展结构单一的模式,最大程度地增加林业经济效益[1-2]。

2.3林业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需要健全

现阶段,国家在林业政策上,鼓励全民参加植树造林,但由于土地和大部分的林业资源都属于国家,林业种植者和育苗者始终处于被动的局面,缺乏有力的保障,从而导致思想和竞争意识薄弱,需要有相关优惠政策支持对荒山荒地的承包及开采利用,要有相关制度对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的界定,切实保护广大林业种植和育苗者的切身利益,提高人们对林业种植和培育的积极性,有效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

2.4缺乏林业技术性人才

林业种植存在着条件艰苦、工作单一、周期长等实际问题,真正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都不愿意到种植一线工作,林业相关的工作人员技术知识缺乏,林业经济的管理团队实践经验不足等,这些都影响到林业经济的发展。

3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3.1不断完善林业相关制度

林业的种植,不仅在于产生经济效益,而且应该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的均衡发展,所以不管能否真正实现林业种植的经济价值,都应当有相应的保护制度,在这方面国家相关政策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但是现阶段我国林业种植中个体经营的比例日趋增加,因此在对广大林业种植和育苗者进行保护的同时,还应当重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要充分利用经济手段来促进林业的发展。同时,要严格控制林木的采伐,尤其是天然林,因为与人工林不一样,天然林有着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群落,一旦遭到破坏将很难恢复,要严惩任何非法开采行为。

3.2不断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要依托市场的发展需求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转型,把林业资源优势转变成为经济竞争优势,从而实现林业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林业经济发展。林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在多种效益方面发展,因此要将林业产业开发与市场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把握好林业产业的发展方向,建立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和节约型发展路线,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选择好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好地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从而达到森林资源和土地资源利润的最大化[3-4]。

3.3不断创建林业产业环境

一个良好的产业环境,能够促进资源的深入利用,有效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原料和资金平衡,确保产业链健康循环发展。就林业产业来说,要保证从林木资源的开采、加工、深加工到市场需求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充实,才能更好地提升整个林业产业的效益。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充分发挥支撑作用,同时也要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通过社会多方力量搭建起林业产业平台,真正发掘市场的需求,给林业产业环境传递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创建良好的林业产业环境。

3.4不断开发林下产业经济

通过发展林业复合经营模式,从多种途径发展林业经济,更好地对林业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实现林下经济多元化发展,促进林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要不断加强对林下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选择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点品种对林下种植和培育在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这样可以促进相关林业资源的发展,有利于拉长和平衡林业经济的产业链,更好地提升林业产品的附加值。

4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应该认识到林业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已经逐步显现,同时在发展林业经济的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和处理的关系也很多。因此,要通过不断总结林业经济的发展规律,探索解决途径,健全政策体系,加大投资力度,培养技术人才,优化产业结构,切实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5参考文献

[1]于爽.浅谈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J].河北林果研究,2009(4):413-415.

[2]张传辉,张汉巍.我国林业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森林工程,2006(6):60-62.

[3]孙爱斌.我国现行的林业政策对林业经济发展的障碍分析及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2006(1):180-183.

篇3

关键词:现代生态;林业建设;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而现代生态林业建设作为生态文明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快速发展布局可以为种植户带来经济效益,而且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对现代生态林业及林业经济发展进行相关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现代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性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我国为实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牺牲生态文明的建设效果,从而导致国内出现大量的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据科学研究发现,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化学有害物质的排放量都高居世界首位,而排放的化学有害物质的量远远超过了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致使很多城市及其周边的河流、林地、空气等自然环境都受到了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现代生态林业建设,就是要改变这一现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人们都已经了解到林业建设不仅可以有效改善环境问题,还可以为人们提供充足的能源,为我国创设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是可以避免诸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问题的发生,营造出一个符合人们生活的生态环境,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在此情况下,国家和社会都越发关注现代生态林业的实际建设情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生态林业的建设进程,促使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大目标得以实现。但是,现代生态林业建设与传统的林业建设也有着较大的区别,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现代生态林业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林业种植,在种植方式上更加多样化。在实际林业种植之前,林业员将会对相关种植区域进行全面实地考察,然后根据考察结果,充分考虑到种植区域的实际特点与诸多资源,在保障对现有资源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完善林业种植计划,并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将现代化的先进科学技术作为技术保障,完成林业种植工作。相比较传统的林业种植来说,现代化的林业种植不仅种植效果更好,而且对于资源的利用率和植物的成活率也是传统林业种植无法比拟的。除此之外,在实际现代生态林业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在林业建设前会做好物种多样性保护计划,该计划可以为动植物创造更加良好的生长环境,有效延长动植物的存活时间,避免再次发生物种灭绝事件,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的建设效果[1-2]。

2加强现代生态林业建设的建议

2.1确立生态文明建设观

确立生态文明建设观是保障现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基础,只有人们建立起生态文明建设观,才会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生态林业建设思想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并身体力行地保护环境、保护生态林业建设,不做出滥砍滥伐等破坏现代生态林业建设的行为。为能够达成这一目标,相关林业部门要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并引导人们将诸多破坏林业行为与其自身的身体健康向关联,以此来让人们明确现代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性,进而确立生态文明建设观,让人们在现代生态林业建设过程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除此之外,林业部门和林业企业也要加强对自身从业人员的培养,为所有从业人员树立生态文明建设观的同时,提高从业人员的责任心理,让其能够真正将自身的工作落实到实处,避免在林业建设过程中出现资源浪费情况。

2.2增强林业建设管理效果

想要促进现代生态林业建设效果,仅仅凭借人们的自觉性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相关林业部门逐渐完善林业管理机制,加大管理力度,以管理机制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观的确立,真正实现现代生态林业建设的根本目标。现如今,在国家的支持下,我国的林业建设速度不断加快,这不仅意味着我国的林地覆盖面积不断扩大,也意味着林业管理人员需要管理的林地面积也在不断增加,为如今林业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从现如今林业管理情况来看,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偷伐乱伐问题屡禁不绝,并且在某些区域内还存在在占用林业用地、以牺牲林地为代价发展工厂的情况。针对这些问题,为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大目标,相关林业部门必须要加大管理力度,对于那些牺牲林地为代价发展工厂的企业,林业管理部门不仅要争取其他相关部门的帮助,取缔工厂并对相关企业进行处罚,还要对相关企业负责人进行思想教育,避免再发生相关的问题;对于那些偷伐乱伐或者占用林业用地的人员,林业管理部门也同样要给予适当的处罚措施,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只有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并将其落实到实际管理过程中,才能够真正约束人们的行为,进而促进现代生态林业的建设。

2.3加大林业建设资金投入

由于现代生态林业建设的特殊性,其实际建设有着资金回收周期长、前期资金投入大、日常管理工作复杂等特点。结合这些特点来看,想要确保现代生态林业的建设效果,充足的资金无疑是现代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基础保障。因此,在进行现代生态林业建设过程中,国家需要建立生态林业建设专项资金,加大相关资金投入,以充足的资金带动林业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但是,为避免该专项资金出现被挪用、浪费等问题,国家部门需要将该专项资金的每一笔资金调度情况都在互联网或者其他公众平台上公布,促使社会人士能够对该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避免出现专项资金被挪用的问题。另外,在实际林业建设过程中,国家还需要结合我国现代生态林业建设的实际情况,做好林业建设预算管理,避免专项资金出现浪费问题。

3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3.1开发森林旅游项目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旅游行业的实际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相比较企业旅游项目来说,森林旅游项目的热度一直居高下。在此背景下,想要进一步促进林业经济发展,就可以结合地区的林业实际情况,大力开发森林旅游项目。为此,可结合区域林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良好设计开发,完善森林旅游项目开发设计,从而在保障对林业最小损害的基础上,开发出有着区域林业特色的森林旅游项目。应结合森林旅游项目开发计划的内容,对相关区域进行深入开发建设,并在森林外部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让游客体验到原汁原味的森林旅游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到最优质的旅游服务。在进行森林旅游项目开发过程中,还可以适当与农家乐、森林温泉旅游项目相结合,打造出综合性的森林旅游服务。

3.2打造林下经济

林下经济就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在此之上发展出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等行业。打造林业经济,不仅可以实现对林业资源的充分利用,增加林业经济的新创收点,还可以为贫困农户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其生活状况,为我国的脱贫攻坚作出贡献。但是,在发展林业经济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区域林业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林业经济发展计划。具体来说,就是在制定林业经济发展计划前,相关人员需要前往林业区域进行实地考察,然后结合考察结果来确定林业经济发展计划,即为适合养殖业发展的林业区域制定出相应的养殖计划,为适合种植业的制定相应的种植计划等等。在计划中,相关人员还要考虑到林业的实际承受能力,做好林业经济发展限制,从而在不对林业进行破坏的前提下,有效发展林下经济。另外,在实际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还需要保障林业经济产品的实际质量,并结合林业区域的实际特点打造出区域特色品牌,扩大林下产品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3-4]。

篇4

【关键词】林业经济;发展对策;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虽然国家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加大对林业的投资,林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但是多数林农来自林业的收入并没有显著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民没有适时转变思想观念,没有及时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经营林地还停留在粗放、传统的模式上,林地经济效益差,农民经营林地的积极性提不起来,宁愿外出务工维持生计而不愿在家务农,导致农村大量林地疏于管理,产出低,造成农村林业经济发展恶性循环。如何解决好农村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文明建设,大幅度增加林农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重大课题。

1 农村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林农思想观念更新不到位

随着国家改革不断深入,林业发展方式不断更新,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是现代林业经济发展的两大主题。但广大山区林农的思想认识还停留在种树砍树的传统林业上,观念没有紧跟时代潮流,没有很好找到跳出林业搞林业的发展路子。生态补偿和碳汇补偿将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森林旅游以及旅游地产将是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林业股上市发行前景广阔,林业经济收入将由传统的单一型向现代的复合型转变。因此,要加快发展农村林业经济,必须切实转变林农思想观念,使他们意识到必须从传统型、单一型、粗放型林业经营模式向现代型、复合型、集约型转变,从单纯向木材索取经济效益转为向木材、生态、社会等多种渠道得到效益。只有思想认识到位信心才充足,才能提高林农的务林积极性。

1.2 林地经营科技含量不高

广大山区林农经营林地,普遍存在七分种三分管的现象,根本谈不上高规格整地、良种壮苗、精细化施肥抚育等科学经营措施。在他们看来,种下的树能成活就万事大吉了,至于后续管理没有更多的投入,科技含量极低,导致经济效益低下,经营周期过长。

1.3 资金投入不足

发展现代复合型的林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林农自有资金不多,贷款融资渠道不顺畅,加之对林业经济效益的信心不足,所以林农大多不愿过多投入资金经营林地。

1.4 林业政策有待完善和改进

在一些地方,林农辛苦种下的林木到采伐时困难重重,采伐指标的分配不公开不透明,一般的林农很难争取到采伐指标,采伐销售时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也让林农“压力山大”,伤透林农的心,打消林农积极性。

2 农村林业经济发展对策

2.1 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促进林业发展动力机制的根本措施,进行集体林权制度的大改革,必须通过规范流转,放活经营,明晰产权,调动农民和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林业建设的热情,这才是林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林业发展道路的重中之重。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用现实的例子转变林农的思想观念,提振务林的信心。全国各地的集体林权制度主题改革已全面完成,接下来要进一步创新机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切实解放林业生产力。一是建立服务平台,使林农对森林资源有处置权,让市场引导林权流转或合作经营,提高林地经济效益和林农收入。二是出台优惠政策,提高生态补偿和造林补贴标准,完善林权抵押贷款办法,健全森林保险机制,确保林业发展资金。三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特别是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主动下沉服务林农,完善林木采伐管理机制,加强林权纠纷调解,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激发林农经营培育森林的积极性。四是发展林下经济,建设复合型林业。指导林农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等产业,实现长中短结合、上中下综合利用、林农牧复合经营,拓展林农增收渠道。

2.2 鼓励林地流转培育新型农村林业合作社

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鼓励农村林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林业企业流转,建设新型农村林业合作社。随着农村劳动力不断外出务工,留在农村发展经济的壮劳力越来越少,“劳力短缺”越来越成为农村林业发展的瓶颈,只有将林地向专业大户、林业企业流转,培育新型林业合作社,建设现代林业发展模式,才能整合林地资源,为提高林地经营机械化程度提供条件,实现集约经营,提高科技含量,进一步优化林业生产要素配置,全面盘活森林资源,释放林地生产力。同时,只有培育新型农村林业合作社,才能进一步提高农村林业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3 通过资源抵押解决林业发展的资金短缺

当前林农发展林业所需资金,几乎都是自筹来解决,没有很好的利用所经营的林地林木进行融资,守着绿色银行而没钱用!我国必须要很好的研究解决这个大问题,才能使农村的林业有大的发展。现代林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建立健全林地林木评估等中介机构,建立健全农村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规范和有序流转森林资源,使林业进入经营资本运作状态。林农可通过抵押贷款或担保融资,切实解决林业发展资金的瓶颈问题。

2.4 建立一个完善的林业保障体系

转变农村林业发展方式,建立林业经济发展方式变革的长效机制转,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地维护广大林农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在转变林业发展模式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保证公共利益不受到损害,进而提高林业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需要积极地建立一个完善的林业保障体系。随着我国集体林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各个政府部门相应地建立了一系列的有关林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比如,实施的政策性让利、取消木竹特产税以及减少征收的增值税和所得税等政策;利用财政转移支付方式,有效地降低了林业行政对育林基金以及各种有关的立业管理赞助费的依赖程度。随着育林基金以及各种管理费用减少,木材的售价也会有所降低,因此,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农民育林和经营森林的积极性。大力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有效地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自从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我国中西部的林地面积在不断地扩大,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的面积基本已经达到3亿多亩,有效地改善I类中西部的生态环境。目前,我国对退耕还林进行了一定的补贴,加大了对林业发展方面的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同时制定了一系列有助于林业发展的措施和政策,但是作为拥有集体林权使用者的农民却没有在自己所拥有的林业资源中取得相应的经济利益。我国为了从根本上改善退耕农民的生活水平,保证退耕农民的生计不再困难,各级政府需要积极地巩固退耕还林补助成果,大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成功转型。

2.5 培育和拓展新产业

不断开拓和发展新产业,培养林业的龙头产业,建立林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现代林业支撑体系。首先,需要积极开拓新的产业,促使林业升级,转变林业发展方式,逐渐向现代林业转变, 提高林业的发展档次,积极开发产业的新功能,大力构建集生产、经济、生态以及文化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林业。开发新产业,建设特色经济,首先需要不断提高林业的经济功能。不仅需要提高林业产品的重量,同时,需要提升林业产品的品质,开发林业产品的品种,着力提高林业产品的质量,将“高产、优质、高效、绿色”作为开发林业新经济功能的主要目标。其次,大力发展观光旅游林业产业,开发林业观光旅游功能。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力发现现代的观光旅游产业,与社会的发展趋势相一致,同时也是开发林业新经济功能的重要途径。加强观光旅游业的发展,有助于优化当地的经济结构以及资源配置,调整当地的经济布局,有助于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效益和效率。

2.6 完善林业政策,提高林农积极性

要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在林业改革中,要进一步完善林业政策,破除一切束缚林农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保障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放手让林农去闯市场,发挥他们的创造潜力,增强农村林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政府要服务好林农,下大力气清理整顿林业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净化林业发展环境。

3 结束语

要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就必须改变农村林业发展现状,建设现代化复合型林业。而要改变这些,就必须解决好“人”、“地”、“财”三字经,即要转变林农思想观念,要通过林改明晰产权,要通过抵押筹集发展资金。此外,政府要在宏观上制定好林业政策,将林业发展交给市场去协调,让市场竞争来提高林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只有优化资源配置,农村林业才能跨越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刘玉.农村林业经济发展优化升级对策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3(08).

篇5

我国很多地区在林业产业具体行业发展规则和办法的指导下,对于林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和改革。相关林业企业在探究林业发展与生态、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能够达到三者相互平衡的方式。就目前而言,我国林业市场仍然处于一个初级发展阶段,很多的方面还需要加以完善。因此,金融业在对林业经济进行投资时,就应注意把握其方向和力度,这样不仅发展了林业经济,还能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还能有效促进就业,对于社会发展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2面临林业经济发展方向采取的措施

2.1生产经营应与环境保护共同发展

由于林区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其林地植被、地质地貌、生物资源等都可用来发展森林旅游业、种植业、养殖业等。这样,不仅满足了人们旅游的需求,还能给相关的企业增收,何乐而不为呢。在这期间,企业应当注重自身产品的宣传工作,做好销售计划,对于该地区的基本建设如交通建设等要加强完善。

2.2加快企业体制、机制转型步伐

首先,要将以林业经济为主的企业形式向森林经营转变。以往的林业企业大部分都是以木材采伐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的形式,若要进行转变,企业应当学会培养税源,发展生产,由过去单一的木材为主的经营方式向多元开发森林的综合收益转变。其次,企业不能只靠生产进行营利,而要多增加一些服务型的经营方式。相关林业部门要发挥其职能,帮助企业招商引资,从而将企业增收与林业部门联系起来,更好地发展当地的经济。企业还要不断进行深化改革,改革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以适应当地经济的发展模式。

2.3企业应当做好总体规划

相关林业企业应当根据市场需求及现实状况进行合理的后期规划,不能够盲目进行经济转型。企业应当是在调查当地的具体情况如自然环境状况和人文条件的基础之上,进行统筹安排和合理的规划,若当地的交通不便或基础建设较差,企业就应当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为当地后续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2.4企业要加大科技的投入

科学技术对于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不仅能够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还能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应当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对于一些机械设备要不断升级,并且还要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企业还应创建一批具有开拓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注意培养一些在市场的管理精英,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提供人才保障。另外,企业应当对于科研方面的资金投入,加强科技创新,改善经营方法,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劳动效率,从而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同时,还要完善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对于产品的质量要进行严格的把关,保证产品能够顺利地进入市场,并以质量来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市场都应以赢得信誉为基本目标,然后企业才能更好的发展。

2.5完善企业的产业体系

企业应当完善自身的产业体系,加强企业的产业化进程,如企业可组建后续产业协会,协会可以利用流畅的信息交流平台给企业带来最新的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的调整,还可以加强企业与经营户的联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产品产业链。

2.6企业应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企业在进行自身发展的同时,应当积极争取政策及资金方面的支持。在森工林区的一些工作人员理应有国家的补助资金,企业要为员工善于争取国家的帮助;木材全面停伐后会带来一些政策性的亏损,企业可申请将这些亏损纳入国家的财政预算当中,这样可以为企业带来一些经济上的补助;争取国家对于扩大原料林基地建设的政策,争取将低产林改造纳入原料林基地建设计划当中,从而对于原料短缺问题有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

3国家对于林业经济发展方向的措施

国家政府应当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对于林区后续产业要加以扶持,确保林业企业能够在正确的方向发展。国家可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对于一些企业项目予以帮助,投入相应的资金,帮助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利用企业效益带动社会效益甚至是国家效益。应建立和完善林权评估制度,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保证企业的合法性。在林权方面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尺度,以便以后能够参照这个标准进行衡量,才不会导致局部区域的差异不会太大。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区别的政策。

4结束语

篇6

关键词:农村;林业;经济

发展农村林业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是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效益的重要措施,同时发展农村林业经济也为粮食生产提供安全保障。因此,发展林业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林业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随着林业六大重点工程的实施,各地农村通过人工造林、退耕还林,实行农林间作、套种等立体林业开发措施,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茶、桑、干鲜果品、森林蔬菜、食用菌类、中药材、竹藤和花卉等生产,林业种植业产值在农林种植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是由传统的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为主的野二元结构冶向由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并举的野三元结构冶转变。野三元结构冶种植,是在确保粮食生产,统筹兼顾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形成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协调发展的种植格局。在构建种植业野三元结构冶体系中,林业的作用非常重要。

2林业为粮食生产提供生态安全保证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历年不完全统计,年均流失土壤50亿t,损失耕地7万hm2,造成生态恶化,洪涝灾害连年发生,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森林在含蓄水源、调节气候、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积极发展林业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一是森林改善环境的功能,有利于减少自然灾害的发展,使农业生产获得高产稳产。研究表明,农田防护林能使粮食平均增产15%~20%[1-2]。二是农村林业的主要方式是建立农田防护林和实行野四旁冶绿化,不与农作物争水、争田、争肥,林中落叶及林下微生物还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三是国家相继开展的生态工程及绿色通道建设项目,是农业发展的有力促进因素。国家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等生态工程建设,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小流域生态治理,改善了生态与环境。沙地变成了农田、牧场和果园,过去受风沙侵袭和干热风危害、产量低而不稳农田受到林网的保护,粮食产量普遍增长,使退化、沙化的草场得以恢复。实施的绿色通道建设工程,将林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建立了一批速生丰产用材林、工业原料和名特优经济林基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非常好。在阻挡风沙侵蚀和降低旱、涝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危害程度,保护公路、铁路、河渠、堤坝,保障通道畅通的同时,也为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增加木本粮油和绿色食品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和丰富食品结构

林业在增加优质木本粮油产品和绿色食品供给、优化和调整食物结构、保障粮食安全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我国耕地少、人口多,因此粮食的安全供给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林业不仅在改良土壤、调节气候、确保粮食稳产和增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还可以提供木本粮油、干鲜果品、森林蔬菜及食用菌等绿色食品,对保障粮食供给安全和改善国民食物结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拥有丰富的可食性生物资源,野生淀粉植物约300种,如橡子粉;已经开发利用的木本粮食100多种,如板栗、柿子、枣等;野生油植物约有400种,初步查明含油40%以上的约有300种,能够食用的约有50种,如光皮树、核桃、油茶、橄榄、文冠果等。叶蛋白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豆科植物有1252种,禾本科植物约有1200种,主要有刺槐等。此外,油橄榄、棕榈等经济林可以利用条件较差的宜林荒山荒地种植,投入比粮食生产成本低,效益较高,为国内外市场提供可观的优质木本粮油产品。

4林业为畜牧业生产安全提供生态保障

林业与畜牧业发展密切相关,牧区防护林,特别是速生灌木林可以维护和改善牧区草场的生态状况,增强抵御风沙干旱灾害的能力,为畜牧业的生态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同时,发展牧区林业,以林育草,以林保畜,保障和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林业的发展对于农区、农牧交错区和纯牧区的畜牧业发展具有不同的保障作用。在半农半牧的农牧交错区,发展林草间作,以林育草,以林保畜。一般林地幼林阶段可以林草间作,割草舍饲,成林后可以在林下放牧,林地就是上好的牧场。林下种草放牧还可以促进林木生长。森林可以抗寒防暑,为畜类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防风沙和抵御寒冷,又是防暑的有效屏障。因此,林牧结合是促进牧区生产力不断提高的可靠保障。

5农村林产品加工业为农民就业增收提供机会

林产品加工对劳动力的需求量非常大,能够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林业发展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农村林产品加工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森林资源的深度开发、多层次加工利用,已形成了木材加工、造纸、人造纸、林产化工、林果及饮料生产、山野菜、食用菌、饲料工业等加工体系及产业链,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增收机会[3-4]。

6参考文献

[1]吕彪.龙江县六合村生态园区建立模式的效益分析[J].防护林科技,2006(5):54.

[2]卢林,王二强,庞静静,等.园林树木冻害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探讨[J].现代园艺,2007(3):33-35.

[3]彭扬,丁党生.论林业在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J].长江论坛,2009(1):32-39.

篇7

自2005年2月《京都议定书》生效后,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交易所相继成立,碳交易制度不断完善,成交量成倍上升,交易额持续增长。目前,欧盟、英国及美国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及交易平台。据世界银行的报告指出,2009年全球碳市场交易量为87亿tCO2当量,全球碳市场总额同比增长6%,交易额为1437.35亿美元,其中欧盟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是目前全球最为活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林业碳汇是伴随着国际社会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趋势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被逐步提出来的,造林和再造林为《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其中荷兰、印度、巴拉圭、洪都拉斯等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林业碳汇项目尝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国碳市场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市场,二是碳中和,三是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国内碳交易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我国和发达国家间的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二是国内企业的自愿减排项目(VER),即一些单位或个人出于企业形象或社会责任的考虑,购买一些指标来抵消日常经营和活动中的碳排放。国内林业碳汇启动较晚,直到2004年,国家林业局碳汇管理办公室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四川、山西、辽宁才开始启动。截至2011年5月,我国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注册的CDM项目共1380个,其中与林业有关的项目是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通过增加森林面积作为吸收大气二氧化碳的一种主要途径,同时被赋予了货币价值,但这种价值必须在增加森林面积的项目活动所产生的汇清除量进入CDM碳市场后才得以实现。因此,碳市场的推进,为我国林业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种种迹象表明,虽然仍面临系列难题,从政府到部委再到民间,实行强制性碳减排交易,建立碳交易市场体系,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紧迫性已获共识。

2林业碳汇市场要素分析

就林业碳汇市场来看,由于《京都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碳交易(包括碳汇交易),其本质上就是一种政策驱动的交易。构建林业碳汇市场应具备几个主要环节,即交易平台,林业碳汇供给方和需求方,交易体系(见图1)。2.1需求分析市场产生的基本前提是供求关系的存在,林业碳汇市场的发展离不开人们对林业碳汇的需求,而目前林业碳汇市场的需求主要是以《京都议定书》下的政策催生的强制性需求为主,其前提就是发达国家需求低成本的减排措施而产生的交易,否则这样的需求不可能存在,也就形不成碳汇市场[2]。因此,林业碳汇需求者对碳汇的需求往往是制度和规则约束下的结果。例如政府征收碳税使排放二氧化碳的企业成本增加,激励企业减少排放,政府对企业施行碳排放权行政管制,促使碳排放企业购买排放权。由此看来,政治市场的排放限额越严格,碳排放权市场的需求越大。国内林业碳汇的需求者的主要是一些重点工业行业、政府部门及其他社会团体,通过购买碳汇指标,实现碳中和,赢得减排缓冲期。随着碳汇市场的规范和完善,我国节能重点仍是重点工业行业和重点企业,其中工业节能的潜力最大,因为我国能耗的70%主要集中在钢铁、煤炭、石油、化工、电力行业,这些行业和企业温室气体的排放比较多,为了减少碳排放,一方面,国家可以通过制定法律政策,规定污染企业必须通过购买碳汇取得相应的排污权才能进行定量的排污行为,即对重点行业和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配额,使二氧化碳排放权成为稀缺的商品,而通过碳汇造林吸收二氧化碳其成本远远低于减排项目,所以受到了很多发达国家的青睐,生态补偿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客观上也刺激了我国发展碳汇林业,积极建立碳汇市场。另一方面,建立政府指导下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形式多样化的节能减排攻关技术,提高自身的节能减排的能力。此外,林业碳汇信用价格和其他碳信用价格、市场规模、企业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环境意识也会对林业碳汇需求产生较大影响。2.2供给分析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林业碳汇的供给者都是“理性人”,即以最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在《京都议定书》以及各国相关政策的鼓励和推动下,这就可能诱使森林资源的所有者或经营者,主要包括森林经营农户、国有及集体林场以及其他拥有或经营森林资源的个人、企业以及其他实体等选择增加碳汇服务的供给,然而,由于对于这些经营主体都是“理性人”,当只有林业碳汇的投资回报率大于其他投资回报率,那么他们才会提供碳汇林这种商品。在林业碳汇市场上,影响碳汇供给的因素有以下几点:森林资源禀赋、造林成本、林产品价格和采伐成本、土地价格以及相关的政府政策等。近年来,我国林业发展速度加快,造林面积不断扩大,宜林荒山荒地面积广阔,具有发展林业碳汇所需要的资源优势。同时降低造林成本,提高碳汇价格使其和木材价格相比具有比较优势,以及降低采伐成本和国家大力的支持是影响碳汇供给的重要因素。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林业碳汇市场上,不同利益主体对碳汇产品的供给和需求均有一定的特殊性,而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这样的供求关系:当林业碳汇市场供过于求时,价格会下降,供给者可能会把木材卖掉,减少碳汇产品的供给,而价格的下降又使需求者增加了对碳汇信用的增持;而当供不应求时,价格自然上升,这样就可能导致供给者扩大规模或者有新的市场参与者进入,从而增加碳汇的供给量。对于需求方来讲,为了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就会比较林业碳汇项目和改进工艺或者应用减排设施的成本,从而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项目,从而达到一种平衡。2.3碳交易市场碳交易市场构建的核心是碳排放权市场,其组织机构的完善与否是产权市场成熟的表现。随着减排压力的增加,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地筹划拟定建立交易所组织形式对碳排放权进行交易,其内部组织结构创新将促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有效性。其中政府在碳交易市场中扮演着多种角色,除了对相关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制定,对产权模糊的碳汇产品进行界定外,还能促进信息传播,为碳交易提供交易平台。此外,非政府组织对市场的监督保证也能促进碳交易市场的有序发展。

3发展林业碳汇市场的对策建议

林业碳汇因操作成本低、效益好、易施行,能够成为整个碳交易市场突破口。更重要的是,在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活跃碳汇市场,实现林业碳汇交易对于林业经济发展,可以凝聚发展智慧,创新发展机制,拓宽发展领域,夯实发展基础,突破林业发展瓶颈,开创发展新道路,提高林农收入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应该建立与完善林业碳汇市场,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减排路径,寻求经济增长、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方式。3.1积极探索碳汇林业的实现平台首先,为企业构建提前储存碳信用的平台。目前,林业碳汇交易市场的消费者主要是《京都议定书》规定下的需要达到减排任务的发达国家,还有就是国内污染企业,尤其像煤炭、电力、钢铁、水泥、汽车、石油化工、建材等重工行业碳排放量较大,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排碳付费。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可以鼓励这些企业提前购买碳汇,抵消自己未来的减排任务;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励企业“未雨绸缪”,捐资造林增汇,获取二氧化碳减排信用指标。出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参与林业碳汇项目,为未来发展争取更大的空间。通过实施林业碳汇项目,企业获得通过规范计量的碳汇信用指标,这些提前储存的信用指标将被专门记录在册,并有望在国内全面开展碳交易活动中用于市场交易。其次,促进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碳排放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加强政府政策宏观导向作用及发挥市场机制有效配置作用等方面来不断完善碳汇易市场。只有成熟完善的碳交易市场才有利于林业碳汇市场的健康发展。3.2森林碳汇外部效应内部化林业碳汇是一种典型的公共物品,具有正外部性的特点。然而要真正解决林业碳汇的外部性问题,就必须解决林业碳汇的市场化问题,通过市场机制将外部成本内部化,能有效地兼顾经济有效性与公平性,从而解决市场化问题,具体来讲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一是将森林产生的碳汇产权明晰化,使其成为人们的有效需求,并作为可以交易的商品推向林业碳汇市场。因为有效的产权制度是森林资源外部效应内部化最强有力的手段,可以促进资本,劳动力,森林资源的有效结合,提高森林资源的净生产力,发挥森林资源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应。因此,只有当人们不得不付出相应的代价来满足需求时,林业碳汇市场的发展才能真正得到推动,同时,也只有保持林地产权政策的稳定性,才能为当地群众参与碳汇项目及进行林业经营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促进当地林业的可持续经营与发展,并使得林业碳汇项目更好的实施。二是需要强有力的政策导向和支持。政府应就解决林业碳汇的外部性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对重点行业及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碳征收排放税,以税收的形式来实现林业碳汇生态效益的补偿,这样可以平衡各方企业对环境带来的成本和收益,得到资源的有效配置,为林业碳汇产业与二氧化碳排放企业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3.3加快林业碳汇的金融创新首先,林业碳汇属于短缺商品,本应该采取限制价格的措施,然而目前我国林业碳汇市场还只是单一、零散的交易集合,交易主体不活跃,交易价格明显偏低。因此,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通过不断完善补贴制度,采取支持价格政策,保障林业碳汇市场的发展及完善。其次,建立并完善绿色碳汇基金,促进全社会参与。为推动减排和碳汇活动的有效开展,2007年建立的中国绿色碳基金为企业、政府、组织及个人参加植树造林、森林经营保护活动、增加碳汇搭建了一个平台。当前该基金是我国林业发展进程中民间绿化资金筹集的主要渠道。我们应以绿色碳基金的营造林项目为出发点,有计划有步骤的带动国内外企业、团体或个人向绿色碳基金注入资金,以扩大融资渠道,实现林业碳汇的生产。最后,通过发挥金融机构的专业力量,积极开展碳融资、碳保险以及碳证券等一系列创新金融工具,为林业碳汇交易的各个环节提供融资、风险管理等金融服务。3.4在国际博弈中要具有主动的应对机制从国际层面来看,CDM林业碳汇项目的国际规则基本形成,开展碳汇项目己经有章可循,中国在国际谈判过程中应争取主动地应对机制,需要建立与国际规则相对接的项目实施程序。从国内层面来看,由于我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工业生产排放的CO2总量有增无减,要积极主动和发达国家合作,利用国际资金和先进技术实施CDM林业项目,采用经济实惠的森林经营管理、造林、再造林等措施以增汇达到减排的目的,这些都为我国林业碳汇交易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4结束语

篇8

一、对全省林业形势再认识,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林业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截止1998年底,全省有林地面积为5349万亩,活立木总蓄积为811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近19%;全省果树面积为1800万亩,年产量为63.8亿公斤,居全国第二位;花卉作为新兴产业,种植面积已达6.44万亩,年生产鲜切花4300万支、盆花4000万盆、园林苗木1.2亿株,成为林业新的经济增长点。1998年,林业实现总产值115亿元,其中:果品产值83.1亿元、林产品产值27.4亿元、花卉产值4.5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林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2.8%,林业已成为大农业的一项支柱产业。目前,全省已有20%的贫困村靠林果业及其相关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而且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专家测算,我省森林每年产生的生态效益高达162亿元!

但是,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省林业资源匮乏、林产品短缺、整体防护功能差、结构性矛盾还相当突出。一是林业内部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就建设速度而言,我省果树业发展相对较快;造林、营林业多年来由于自然条件、资金等因素限制,发展速度和成效不尽人意;花卉业尽管发展势头很好,但距形成大产业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程。二是林业二、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林业产业化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龙头组织少,产业链条短,林产品加工转化率低,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未能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三是林分结构单一,林种结构不合理。我省地处京津周围,在改善京津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肩负特殊责任。目前防护林面积仅为856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16.0%,且分布不均,人工纯林较多,整体防护功能差。优质用材林资源少、形不成规模,不能满足经济建设需要。四是树种、品种结构不合理。从目前情况看,造林主要树种优良品种比例少、规模小,不能快速、有效地形成生产能力。果树树种中,苹果、梨、桃等水果比例偏大,优种板栗、核桃、杏扁等干果比例偏小;水果中以苹果、梨等大路品种较多,名特稀果品、错季果品、优种杂果等面积和产量相对较小。加之对新品种选育和引进力度不够,更新换代树种不足,造成品种档次低、质量差、名牌少,缺少特色,市场竞争力不强,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和分析林业诸多结构性矛盾,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认真研究和谋划林业结构调整。

二、兼顾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搞好林业结构调整

(一)林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调整林业结构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改善生态环境和农民增收的主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争创优质林业工程、发展名特稀优果品和特色优势产业为切入点,健全两大体系,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协调发展。

林业结构调整遵循的原则是:稳步发展经济林,大力发展防护林、用材林,重点抓好六大生态防护林工程建设,扩大经济型防护林比例,加快选育、引进优新品种步伐,优化布局,以调整林种、树种、品种结构为重点,提高质量和效益。在重点区域大力发展花卉业和果品加工业,提高林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二)林业结构调整的总体布局和目标

根据我省林业区划和各地实际情况,结构调整的总体布局是:抓好六大生态防护林工程(首都周围绿化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平原农田防护林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治沙工程、省会周围绿化工程)、建立两大用材林基地(燕山速生丰产林基地、平原速生丰产林基地)、完善六大果品基地(太行山大枣、柿子、核桃基地,燕山苹果、板栗、仁用杏、山楂基地,平原梨、桃基地,黑龙港金丝小枣、冬枣基地,张家口、昌黎葡萄基地和城镇周围时令果品基地)、培育四大花卉生产区(张承错季花卉生产区;冀中应季鲜切花、盆花生产区;环省会鲜切花和盆花生产区;冀南花灌木生产区。

总目标是:到2005年,发展防护林面积至1295万亩,用材林2645万亩,薪炭林4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3%;果树总面积稳步发展到2000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75亿公斤,实现产值120亿元;花卉面积发展到12万亩,年产值10亿元。在新建林果、花卉基地中,优良品种使用率逐步达到95%以上。

(三)林业结构调整重点

1、造林业:一是区域结构调整。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将工程造林重点由深山、远山区向窗口地带延伸,深山、远山加大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力度。二是林种结构调整。今后要把防护林、用材林和经济型防护林建设放到突出地位。在建设六大生态防护林工程的同时,搞好再建“三个塞罕坝”大型林场项目,建立比较完整的防护林骨干体系;结合重点工程建设,通过定向培育,大力发展商品用材林;在立地条件适宜的地方积极发展经济型防护林;在张家口坝上等地区有计划地发展沙棘等薪炭、饲料兼用林。三是调整树种结构。根据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大力推广速生树种。平原地区、特别是京南平原要大力发展以三倍体毛白杨为主的速生树种,建立大型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为五大人造板企业和农用工程提供原材料;燕山山区,发展以落叶松、樟子松为代表的速生树种,积极培育、引进适合该地区生长的优良品种,建设山区用材林基地,缩短木材生产周期,提高林业经济效益;沿海地区,发展以日本黑松为代表的抗盐碱树种,完善沿海防护林体系。

2、果树业。按照“一稳步(稳步增加面积和产量)、二调整(调整布局、调整结构)、三提高(提高质量、提高效益、提高产业化程度)”的要求,一是调整布局。巩固和发展太行山大枣、柿子、核桃,燕山苹果、板栗、仁用杏、山楂,平原沙地梨,黑龙港金丝小枣、冬枣,张家口和昌黎葡萄,城镇周围时令果品等六大果品基地。二是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贮藏加工及市场体系建设步伐。稳步发展第一产业,积极发展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逐步形成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三是调整树种结构。稳定梨、苹果等水果面积,大力发展核桃、板栗、红枣、仁用杏等干果面积,积极引进和培育名特优新树种。四是调整品种结构。增加早、晚熟果品品种比例,加快我省名牌果品鸭梨、雪花梨的选优步伐,适度发展设施栽培品种和加工品种。

3、花卉业。花卉业作为我省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今后应当以良种优法为突破口,以科技进步和对外开放为战略举措,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发挥区位优势,突出地方特色,花、鸟、鱼、虫、草、根雕、赏石全面发展,优先发展盆花和鲜切花,逐步缩小同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发展布局上,以环京津、环省会及中心城市为重点,规划出张承、冀中、环省会、冀南四个大的规模化花卉生产区,即:张承地区以怀来、滦平为中心,重点发展错季花卉生产;冀中以三河、涿州为中心,重点发展适应京津市场需求的应季鲜切花、盆花生产;环省会以郊区和高邑为中心,重点发展供应省会市场需求的鲜切花和盆花;冀南以邯郸为中心,重点发展花灌木。花卉品种上,要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盆花和鲜切花,其中盆花主要发展仙客来、大丽花、何氏凤仙、球根海棠等系列产品,鲜切花主要发展玫瑰、康乃馨、剑兰、百合等系列产品。

三、强化措施,加快林业结构调整步伐

林业结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周期长、问题多、难度大。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使林业结构调整快速向前推进。

(一)加强领导,切实搞好组织协调工作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林业结构调整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指导和组织协调,及时解决调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保证结构调整工作顺利进行;同时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林业结构调整的特殊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强化市场观念和质量意识,注重林果产品提质增效和以优取胜,逐步使林业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粗放经营型向集约经营型转变,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提高。

(二)依靠科教,推进林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一是实施名牌战略,按照“保老牌、创新牌、引名优、上精品”的要求,大力推广和普及常规技术,切实解决生产中“大水灌、化肥催、提早摘”的不良习惯,确保名牌果品在市场上经久不衰。二是健全优质造林工程和精品果园为主的两个示范体系,加强基层技术推广机构,提高技术人员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科技示范能力。三是组织开展林果良种培育、模式化栽培、贮藏加工技术研究,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经验。四是以项目为载体带动林业结构调整,通过项目申报、评审、立项等程序有重点地扶持特色产业发展。五是加快实施种苗工程建设,把林果良种选育、引进和推广作为重点,加快扩繁和应用速度。六是大力开展林业技术培训工作,抓好林业行业关键岗位和绿色证书培训,逐步实行持证上岗。

(三)强化服务,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

一是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及时、准确地向生产和经营者提供各种有关信息,积极开展综合服务,努力提高林农、果农、花农组织化程度,建立果品、花卉协会或果品购销组织。二是提高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水平,通过清洗、杀菌、分级、打蜡、包装等措施,增强果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增加果品贮藏、加工业的投入,以恒温和气调为主改善果品贮运条件,不断研究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五是行政推动,扶持龙头组织,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

篇9

关键词:林业;经济;问题;对策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飞速,但与此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各种恶劣环境问题频繁发生,尤其是我国的林业资源遭受到严重的破坏,森林面积急剧下降,使得整个生态发展失去平衡,严重影响了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面对这样严峻的情况,促使我国相关部门开始对林业经济投入更多的精力,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我们不再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反而更加重视林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效益与它的可持续性,这就需要我们保持一定的林业面积。但是目前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情况并不是十分乐观,呈现出传统、粗放、封闭的发展模式,过分依赖森林资源,这就需要我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合理安排林业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运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大政策、资金、人力和科技投入,因地制宜发展以林业为主的多种循环经济是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林业经济发展资金不足

发展林业经济需要依靠林业资源,但是由于对资源的大量需求,在它发展的前期需要相关单位投入大量的资金。我们都知道,林业属于国有产业,在林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和当地政府部门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来确保林业经济的顺利进行。但由于各地区的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政策的不同,各单位投入的资金也会有所差异,但多数情况下是不能够满足林业经济发展需要的。近年来林业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更大地发展,但资金多被用于建设生态园林方面,在经济生产投入还是缺乏足够的资金,促使很多优秀的林业经济项目无法顺利开展,进而严重危害了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

(二)林业经济与林业资源断链

林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林业资源的支持,特别是对森林资源的依赖。我国是林业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林业面积、林业储蓄以及森林覆盖率虽然低于世界含量,但总体来说基本可以有力推动我国林业经济的顺利发展。但是近年来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很多人和单位不考虑长远利益,只顾眼前利益,大量砍伐树木,导致我国林业资源受到严重的损害。虽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样的差异,但人工林种植的品种比较单一,不仅成活率低,而且不利于提供多样的林业资源,长时间促使我国林业经济长时间处于低效阶段,最后形成林业资源不断减少并且质量差的局面,进一步影响了林业经济的发展。

(三)林业经济发展缺乏创新、管理不完善

林业资源虽然属于自然资源,但在我们生活中,林业经济却离不开人的管理,同时它的发展也离不开技术的支持。近年来由于政府与企业在林业经济发展中没能投入足够多的精力,多采用国外已经开始或是已经淘汰的设备;在调节方面做的也不到位,致使林业经济发展缺乏严重的创新,技术设备也无法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这样就使得我国的林业经济长时间处于低水平时期。在管理方面也很落后,未能做到及时因地制宜,一些新品种不能适应当地的生长环境而受到限制,导致树木质量差,而且由于在贮备培植过程中缺乏专业人员的合理安排,也在一定程度的促使林木生长受到致命性的伤害,从而影响了林业经济大发展。

二、推动林业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

(一)制定优惠政策,吸引资金

林业经济虽然是国有产业,但由于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为了确保林业经济的顺利发展,我们就需要开展多渠道来吸引更多的资金来推动林业经济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和当地政府以及参与企业要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来吸引外来资金来扶持林业经济的发展。比如,我们可以让一些资金雄厚的私人企业参与到林业经济建设其中,并对他们提供资源材料,当取得优异成果时可以给予奖励,促使他们更有信心参与林业经济建设,国家也可以让银行提供方便的贷款。

(二)大力调整林业经济结构

我国是一个多山多丘陵的国家,充分利用这些地区充足的林业资源大力发展林业经济,我们完全可以重点发展短期工业林业经济,在保证生态环境良好的情况下,进而提高它生产能力。建立起点、线、面相互结合的区域性林业体系,选择适合当地区域的树种和林种来种植,为林业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

(三)利用科技提升林业经济水平

在促进林业发展水平提升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发挥现代科技的作用,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对林业病害的防护,进而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林业生态环境资源监测系统,从而形成一种林业有序健康发展的机制。另外,也应该支持和鼓励有能力的林业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提升对林业产业技术升级的速度,从而生产出更多的创新环保产品,赢得更好地经济效益。

三、小结

虽然我国林业经济已经取得很大的发展,但是在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依旧需要我们及时解决,这需要我们在今后发展中做出更多的努力。对某些地区出现的乱砍乱伐导致林业资源急剧减少,从而严重影响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现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一如既往的加大学习力度,并不断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林业发展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提升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的林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要针对不同地区的特殊环境采取不同的方法,适当调整当地的林业经济结构,尽力保护当地特有的资源,将科学技术全方面运用到林业经济发展中,改变林业经济发展的单一局面,进一步推动林业经济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红霞.解决林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华章,2012(35).

[2]刘宇.关于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3(18).

[3]高阳.中国林业经济发展的波动及成因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5.

[4]林家文.林业经济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24).

篇10

1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

林业经济是国民经济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模式中一个分支系统。它主要是依靠区域内的林业生产资源,结合实际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现状,由政府和相关的林业主管部门而制定的经济发展计划,以及由计划而进行的总体林业经济的发展目标。政府或林业相关部门会安排实际的工作人员去实地考察林业的具体发展情况,了解整个管辖区域的林业资源拥有情况,根据树林的长势情况与生长的年头来进行统一的分类,在严格遵循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综合判断森林资源的可开发程度来对区域内的林木进行管理。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是结合林区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进行一些政策方面的调整和倾斜,以促进整个林业经济的总体发展战略。良好而科学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制定,是整个林业经济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发展的关键,也是核心的主干,模式制定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区域内的林业发展走向,制约着当地林业经济发展的速度,也关系到整片林区经济发展事业的成败,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制约因素才能科学的制定。

2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现状来看,虽然总体的经济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但是结合具体的发展情况不难看出,整个林业经济的发展过程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些区域对于林业的建设结构还不够合理,导致整个林业经济的发展长期处于一种失衡状态之中。

2.1林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管理机制尚不够健全

林业经济也是一种经济的发展体制,因此也应该在内部实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经济管理体系才行。只有将其放置在市场经济之中,允许有一定资金和管理能力的人才来参与到对林业经济的市场竞争中去,才能够极大地提高林业经济发展的利润。但是目前我国的林业管理大多由政府国家管理,公有制的成分居多,小比例的私人自主经营很难形成大的规模经济,导致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长期落后于其他国家。

2.2林业资源开发技术不强,资源利用率低

由于我国对林业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技术水平落后,加工工艺不强,导致对于林木资源的利用达不到最大限度,造成了很多资源的浪费。例如对于一棵完整木材的开采、运输、分类、切割、加工等整个工作流程的进行,由于设备不足后者设备技术不够先进,导致很多优质的木材资源没能够很好地进行初次加工和二次、三次的再加工,导致废弃的木材过多,造成森林资源的极大浪费。

3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分类

林业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同的区域地理环境和资源环境,所形成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也是不一样的。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对林业经济进行分类,所分出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也是不一样的。

3.1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分类

根据对于林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否能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来看,可以将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分为可持续发展模式与不可持续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模式,在实际的开产过程中注意保持经济的发展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平衡,在环保的基础上加工林木资源,注重对资源的合理和充分利用,发展循环经济,而不可持续发展模式,只注重眼前的经济效益而不会去考虑长远的生态效益,对于林木资源的开发不会考虑太多,只要能为我所用皆可。

3.2按照资源配置的标准分类

根据实际的资源配置情况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林计划发展模式与市场发展模式。林业经济的计划发展模式,主要是以政府的政策管理为主导,由国家的统一计划实施,直接安排管理人员参与管理,将区域内的所有林木资源进行明码标价出售,整个过程的所有资源都是计划统一分配。而林业经济的市场发展模式,不再依附于政府的管理职能,而是按照市场的交易原则,在宏观政策的调整下,由市场的经济发展情况来决定林业经济的发展态势。

3.3按照发展速度的标准分类

根据预期的实际发展速度,可以将其分为渐入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和跨越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渐入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一种旨在追求林业经济的缓慢、平稳和循序渐进的发展途径。不去重视整个林业经济的总体发展速度,只关心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缓慢开发,带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整体性,也不利于实现林业经济的长期和可持续的发展。跨越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是指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快速地将林业发展投入到经济中去,不断采用高新技术,不断地实现创新和变革,大力发展工业建设,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林业经济的最大发展,这也是适应我国当年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

4结论

篇11

增长。

1 农村林业经济发展现状

今年来,随着政策的鼓励和支持,农村林业经济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方面,并在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过程中其作用表现的尤为突出。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女已经形成了林业经济为主、农业经济为辅的发展模式,林业经济的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重点。但是大部分农村的林业经济处于初级阶段,以及传统农业经济的影响,导致农村林业经济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加之林业经济的传统模式的影响,林业经济并没有实现人们预期的发展。我国农村由于自身环境的不同,大体上在沿用两种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第一种是发展林树行业,其运输成本较高。第二种是林业经济受农业或者是政府的影响,利润较低发展缓慢。这两种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对于农村林业经济的发展而言都有一定的阻碍,想要提高农村林业经济发展水平仍是一项重要任务,需要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1]

2 农村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性

2.1 能够促进农民的增收 就目前发展状况来看,林业的产品种类较多,市场的需求量比较大,并且就业空间比较广。转变农村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对于农民和农村经济而言,有重要意义。农民通过林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能够促使农民增加对林业生产资料的了解,使农民能够真正的、放心的进行林业生产,实现农业增收。现阶段,促进林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够提高林业的吸引力,使其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增加农民对其的了解,方便农民进行林业经济的发展。

2.2 能够调整农民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 转变农村林业经济的增长方式,实现其由资源经营向资本经营转变,能够保证经营者的现实利益,同时还能够合理调整林业经济分工。农村林业经济的发展,能够降低农民外出打工的外出率,并且调整农民依靠传统种植业的种植方式,能够形成新的农民就业结构。

2.3 能够解放农村生产力 转变农村林业发展方式,能够改变传统依靠手工制造发展林业生产的现状,改变社会化程度低和效益低的状况,促进农村现代林业经济的发展。林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能够促进农村生产要素的合理搭配,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规模经营和专业生产。同时对于林农的生产种植积极性也有重要作用,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3 提高农村林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3.1 吸收社会资金促进农村林业经济发展,促进林业大户的发展 农村的经济基础较弱,要想实现农村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农村以林业为主的专业户或者是小型林业企业中,增强其资金的灵活运用率。同时要大力促进林业大户的发展,扶持农村造林企业形成发展规模,走农村现代林业经济发展道路。农村林业经济发展个人或者是企业要寻求税收、信贷等市场经济手段,提高农村经济林、用材林、炭薪林等的支持力度,促进林业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同时要促进农村林业产业链的发展,促进造林大户形成林业的加工生产,提高林业经济的经济效益。

3.2 国家调整对农村的财政支出方式,提高农村林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农村资金基础薄弱、基础设施意识薄弱,造成农村大量林业发展专业户或者是小型林业企业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和不健全,影响了农村林业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要调整对农村的补贴方式,对于发展林业的农民,要给予适当的林业补贴,同时对发展林业经济的农民进行林业基础设施重要性的培训教育,对病虫害的防治、林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林业管理和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保障,加强应对农村林业经济发展中出现问题的能力。

3.3 加强林业知识普及,完善林业法律制度 尽管林业经济在农村得到发展,但是大部分农民对林业知识缺乏确切了解,因此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加强农民的林业知识储备。要注重农民林业知识理论的培养,使农民明确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周期长、问题多、难度大等特点,使其提高林业发展意识。同时政府要大力推广林业发展的常规技术,解决林业生产中的不良习惯问题,丰富林业发展的科技知识,开放农民思想。并且我国的林业法律制度尚不晚上,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发展问题,不断完善林业法律制度,使农村林业经济发展有制度保障,促进我国整体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篇12

现在中国国有林区进行的森林分类经营,是根据林业分工论理论,将森林划分为公益林、一般公益林和商品林,即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模式。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模式会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的不同利用阶段,而主导利用效益不同。现阶段,我国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给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害,严重威胁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因此,我国的森林效益利用必须从经济效益为主,转换为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

以可持续发展方式分

按是否可持续发展可以分为:可持续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和不可持续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由于可持续林业一般理解为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种林业发展模式,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实现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保持生态环境的相对平衡,才真正可能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可持续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就是以人类的最大经济利益为核心,掠夺式开采森林资源,而忽视了森林资源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从而使森林资源面临枯竭局面的经济发展模式。

以资源配置方式分

按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分为:林业计划经济发展模式和林业市场经济发展模式。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共有三种资源配置方式:第一是自然经济;第二是市场经济;第三是计划经济。自然经济已经成为历史范畴,现在资源配置的方式主要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以指令性计划为特征,在生产上实行强制的指令性计划,分配上实行严格的工资控制,消费上实行全方位的票证制度,流通中实行全面的价格管制。我国采用计划经济进行资源配置,实践已经证明条件并不具备,应该重视市场经济的作用。

在资源配置中,市场经济强调以下原则:最大限度压缩政府的职能;政府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必须坚持市场化原则,互利性的等价交换;资源主体的自主性;崇尚优胜劣汰,机会均等的公平、公正;以契约为基础的信用经济;维系有序性的法制;以利益为形式的市场利益道德;强调比较优势的开放等。

篇13

城市森林是城市中较为集中的且完整的生态综合体,因其具有非常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和庞大的生物植物群落,成为了城市建设与城市化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注重城市森林的建设,使城市的发展与城市森林的建设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城市森林特有的生态功能,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而且可以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可持续的发展。城市森林不仅为城市化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林业经济的发展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注重林业经济的发展,结合林业生态产品转化与研发,协调森林旅游、林业生物、林下作物、苗木花卉等产业方面的发展,可以提高城市森林的使用率,加速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林业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城市森林和城市林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林业经济建设的发展重点在于城市森林的建设,而城市森林的建设重点首先在于整体环境的设计与营造。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城市森林设计与营造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误区,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观念存在问题,重视程度不足城市森林的设计与营造和城市林业的建设是一个繁复的、系统的工作,然而许多人把城市森林和城市林业的建设误以为就是城市绿化,这种简单的认识是对城市森林建设的观念意识模糊。人们把城市绿化误以为就是城市林业建设,说明人们对于城市森林和城市林业的观念存在问题。除此以外,人们在关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城市化工业生产的社会产值而忽略了城市森林和城市林业建设对城市化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存在重视程度不足的情况。城市森林的设计与营造和城市林业的建设不仅要实现对城市环境的整体绿化,更重要的是和城市建设和谐统一,将城市的林业建设和城市化的发展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充分发挥其积极的重要作用。

(二)城市森林的建设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迟缓观念及重视程度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城市森林的建设及发展速度。在我国,城市森林的起步本身就较晚,加上人们对城市森林的认识存在着偏差,公众参与度的严重不足,使得城市森林的发展速度非常迟缓,其发展速度和林业经济效益远远滞后于城市经济建设中其他产业的发展。城市森林和城市林业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对社会经济整体的影响还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如果长此以往,必然会对城市化的发展及城市生态化的建设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林业产品单一,林业结构不合理由于“城市森林就是城市绿化”错误观念的存在,使得城市森林在设计与营造的时候容易造成植物品种单一,种植方式单一,表现形式单一等情况。许多城市在发展城市森林的时候没有充分结合地域、气候等自然环境与生态植被的特点,而形成了“多城一树”、“多街一树”的现状,没有利用科学的林业理论及种植方法形成规模的原始森林、生态公益林及人造森林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林业结构模式,使得城市森林的建设出现林业产品单一,林业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因而难以充分发挥城市森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城市森林和城市林业建设中的对策和方法

城市森林的建设是为了给居住在此的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态环境,从而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在城市化发展和城市生态化建设及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难免出现一系列阻碍发展的问题和现象。针对在城市森林建设和城市发展过程中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城市森林和城市林业建设的对策和方法。

(一)提高全民意识,注重城市生态发展城市森林是城市林业发展重要的基础条件,是城市整体生态环境建设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注重城市化建设的同时,也要关注城市生态化的发展,在保护好现有自然资源不受破坏的前提下,积极建设新的城市森林,建立新的生态环境区域,重视城市森林对城市化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从而在城市进行全面规划时,要特别关注和切实加强城市森林的建设。同时,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有效规划和合理把握城市森林的设计与营造,正确引导和全面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注重城市生态发展,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

(二)利用政策引导,加快发展步伐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的城市森林和城市林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切实有效地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高效科学的林业管理模式,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手段,经营管理城市森林和城市林业,提高管理技术水平。同时,要合理利用现行的政策法规,协调各政府职能部门之间与民间团体之间的关系,确保城市森林和城市林业健康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加快发展步伐。

(三)调整林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景观的丰富性与生物的多样性是城市森林的特色之一,在城市森林建设与城市林业发展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城市森林的地域条件、文化条件、水土条件、气候条件、动物习性、植物特性等因素,充分发挥区域化的城市森林特点。此外,在利用本土化植物、动物的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现代的科学研究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引入、培育、驯化一些新颖的、合适的品种,丰富资源形式,调整林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性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和城市森林动植物群落。

三、城市森林对城市林业经济发展的作用

以城市森林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作用研究为基础,结合林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人们利用森林资源的经济发展方式,如林业经济、森林旅游、林下经济、花卉苗木产业、林产工业、林业生物产业等方面的发展。为提高城市森林的使用率、经营管理效率、生态旅游项目开发等方面提供理论支持。可以加速林业生态产品转化与研发,促进林业经济的全面发展,进而对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促进作用,促进城市森林的林业生态产品科学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城市森林的建设,能够有效促进城市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城市森林的建设,不仅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化率,美化城市的整体环境空间,而且其特有的良好区域性生态系统,能够有效调整城市中的区域气候,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和改善城市的自然环境,营造适宜人居的理想生活环境。此外,作为城市林业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森林的建设和发展有利于推动和完善城市森林和城市林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为城市林业经济的建设提供政策保证,从而进一步提高城市林业经济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而且,在城市森林的设计与营造过程中可以积累丰富的经验、成熟的管理模式和健全的建设机制,能够进一步增加城市林业经济建设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通过加强城市森林的建设,还可以起到林业建设的示范作用,从而推动区域化的林业经济建设,有效促进城市林业经济的健康、平稳、有序、整体发展。

(二)加强城市森林的建设,能够有效推动城市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加强城市森林的建设,不仅对城市林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起到积极的影响,还对是城市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应中央对于国家旅游业发展的工作要求,旅游的方式、旅游的区域以及旅游项目的建设都发生了一定形式的转变。我国的城市森林旅游业从无到有、从探索起步到蓬勃发展,建立了多样的林业旅游形式,取得了丰硕的林业旅游成果,积累了丰富的林业旅游管理经验。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城市森林旅游的形式目前正处在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的过渡时期,这就要求城市森林的设计者与管理者能够根据旅游形式的变化合理地调整工作重心,增加旅游项目、提升旅游价值、丰富旅游形式,转换城市森林的旅游经营职能,适应旅游业的发展潮流。城市森林具有的净化空气、保护水土、调节温度湿度、释放负氧离子和降尘降噪等功能,使城市森林旅游在休闲度假旅游中拥有独特优势。由于城市森林往往位于城市之中,即使在郊区的城市森林距离城区也不会太远,旅游者可以就近利用现有的城市森林资源,在降低旅游成本的同时,充分享受到城市森林旅游带来的乐趣。依托自然特色而开展的城市森林具有较强的参与性,人们不仅可以从森林中体会到生态旅游的快乐,还能在旅游过程中增加林业知识,进行林业知识的科普,从而自觉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顺应了森林旅游发展的潮流,提高森林旅游的效果。加强城市森林的建设,不仅能够有效推动城市森林旅游业的发展,作为林业的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城市森林旅游还能够在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巩固和扩大林业改革成果、实现“兴林富民”等利国利民政策的实施方面,进一步促进林业管理和林业经济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城市森林的建设,能够有效推动城市林业产品经济的发展林业经济的形式众多,如野生林经济、新生林经济、木材类经济、非木材类经济、动植物物种培育与保护、木制品经济等。林业产品的种类更是繁多,如林业种苗、林木培育、木业加工经营、竹业加工经营、茶果林业、林业动植物、木本粮油、林下经济、沙产业等。加强城市森林建设,提高城市森林的使用率、经营管理效率,能够有效推动城市林业产品经济的发展。在城市森林建设与城市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建立健全林业产品发展的政策法规,合理规划林业产品的发展模式,有效提高林业产品的管理水平,提升林业产品的生产质量,丰富林业产品的形式种类,拓宽林业产品的销售渠道,加强林业产品的监管力度,构建高效的林业产品生产与营销链,促进林业产品经济的大力发展,为城市化的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提供支持。

四、结语

篇14

论文摘要: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需要知识需要人才。知识和占有知识的人才,是知识经济社会最重要的资本。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资本,主要依靠同代科学技术来发展经济。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建立全国人才信息网,以期利用这一电子人才信息平台,使林业人才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加快林业现代化建设进程。因此,人才资源是市场经济社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

据第四次森林资源调查,全国现有森林面积1.34亿hm2,森林蓄积量10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前的8.6%提高到13.92%。我国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经国家批准黑龙江等8个省已跨入生态系统行列。我国现有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的绝对值是可观的,在世界上占有一定地位,但由于国家大、人口多,人均森林面积和人均蓄积量分别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2%和13%左右,属于森林资源严重缺乏的少林国家。全国现有沙漠化面积达171.1km2,占国土总面积17.85%,其中风沙化土地5.4万km2,沙尘暴时有发生,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以黑龙江省为例,全省沙区每年有460多万亩农田不同程度地受风沙危害,其中重灾年份毁种面积达40多万亩,300多万亩草原由于沙化造成草质退化,载畜量减少,每年因风沙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2亿多元(林业厅提供)。林业企业地处偏远,条件艰苦,待遇偏低,加上长期单一生产结构,致使人才结构不合理,知识在创新过程中的创造性尚未激活,使得一些人才外流。要建立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建立接近自然的林业,建设具有多样性的生态系统的林林,必须加快林业现代化建设步伐,为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关键在于人才,根本在于人才。

首先,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与实现现代林业现代化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全新发展新理念,把实施林业人才战略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布局之中,坚持以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为根本出发点,人才要打破系统之间、部门之间、省市之间的界限,实施人才共享。人才共享是充分发挥最大创造力一种人才资源配置新方式,它既包括人才的引进,也包括在不改变人才原有身份和人才所在单位利益情况下,对人才能力充分发挥和合理使用。建立人才信息网,就必须大力发展“数学林业”。信息化是当代林业现代化的标志,它主导着未来一个时期林业现代化的方面,而电子信息技术是实现林业现代化管理和发展持续林业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只有通过全局性、整体性人才资源的合理开发,才能直接为林业经济建设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与智力保证。

其次,加快整体性林业科技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开发利用创新型人才,坚持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发挥人才的潜能,提高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支持人才开展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让科技人才自觉参与国家林业创新体系建设,在林业领域保持技术优势,促进部分学科、专业有重大突破。让知识资本参与分配,知识经济已成为决定生产力、竞争力、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以知识为资本将高技术成果产业化,高技术成果可作无形资产参与项目产业化投资,依据效益应获得相应的股权收益。开发国内外两个人才市场,吸引人才为林业经济建设服务,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坚持以调整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市场为依托,以需要为导向,通过市场机制合理调整人才结构与布局,既保证人才分布的动态平衡。人才要坚定不移地稳步推向市场,以实现人才资源市场化,优质化。加强对人才的宏观调控与科学管理,保证国家重点建设及基层对人才的需要,两种手段结合并用,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