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业技能培训范文

农业技能培训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8:5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农业技能培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农业技能培训

篇1

为了加强我县畜牧业人才队伍建设,积极规范我县畜牧从业人员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我县农牧村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今天县畜牧兽医局在这里举办夏河县农牧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班,这对推动我县畜牧产业发展,促进我县首位产业科学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向本次培训班的开班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关心支持本次培训班的上级业务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参加培训班学习的各位学员表示诚挚的问候!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畜牧产业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

    进年来我县畜牧业发展势头迅猛,畜牧业发展也成为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最大亮点。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组建、政策性农业保险、草原补偿奖励机制、种畜投放、人工授精改良等扎实推进,首位产业“三农” 政策性补助和建设工程相继实施并投入生产应用,并适时调整投资结构,将项目投资向富民产业倾斜、向首位产业倾斜,为首位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在全县畜牧业转型跨越的关键时期,举办此次培训活动,旨在农牧民尽快掌握产业发展的技术要求和标准,着力提高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充分利用这次难得的培训机会,努力提高经营技能,不断提高从事现代畜牧业的真本领,真正涌现出一批会管理、懂经营的畜牧业生产能手和带头人,兴起科学养畜的积极性,为我县畜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严格要求,扎实做好养殖服务工作

    这次培训班我们邀请了州牧研所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从动物防疫应用技术,牲畜养殖、繁育管理技术、畜种改良,专业合作社组织形式、合作经营、章程、生产管理模式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培训内容紧密结合专业合作社和养殖户实际工作。因此,我希望各参训人员在培训期间严格要求自己,积极思考,学以致用,在课余时间加强交流,互相学习,为畜牧业发展带来好的思路、办法,取得好成绩。

三、珍惜学习时机,明确学习目标

这次培训班时间紧、任务重、培训内容多,参加培训班的各位学员都应该珍惜把握这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因此各位参训人员要认真听取专家授课,遵守课堂纪律,勤做笔记,把我们所学到的知识用于今后的生产、生活当中,我相信通过这次培训活动参训学员会有很大的收获,并对推动我县畜牧产业发展壮大也将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篇2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摘要]移民要想真正富裕,有一技之长,掌握生存技能尤为重要。文章介绍了宁夏生态移民新村农业养殖人员技能培训从中标启动、宣传发动,组织实施、结业总结,督查鉴定、推荐就业,完善机制、健全档案,以及评价反馈、应用推广的流程。

关键词 ]宁夏生态移民;技能培训;流程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5.259

为落实宁夏党委、政府提出的全力打好35万贫困群众生态移民安置工程的战略决策,为保证移民能够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总体目标,[1]切实实施富民工程,加大对移民的培训力度,解决好“三农”问题,以适应新农村经济发展趋势。[3]政府组织有关部门采取多项举措,积极为移民打造文化、生活、交通、就业等良好环境。移民要想真正富裕,有一技之长,掌握生存技能尤为重要,职业技能培训作为移民搬出来要稳住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政府指导下,充分利用培训学校办学资源,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分类别、分层次的移民技能培训[2]。高职院校义不容辞地组织实施了大规模的移民技能培训任务。笔者以学院开展家畜饲养人员技能培训为例,浅谈宁夏生态移民新村农业养殖人员技能培训流程。

1中标启动,宣传发动

由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扶贫办等相关人员及专家组建评标委员会,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通过对投标机构投标书的评审及投标单位情况了解和问询,进行综合评分,确定中标培训机构[3],网上公告异议后,中标单位组织培训。我院投中“就业援助工程”,开展家畜饲养工培训任务,首先在全区范围内调研了解移民居住点的养殖情况,确定培训地点,经过宣传后确定培训人员。并与对口市、县人社部门签订就业援助工程培训协议书,提出家畜饲养工技能培训的开班申请及备案审核表,预备开班。

2组织实施,结业总结

按照移民点养殖情况、培训计划和职业能力标准,配备师资、组织实施方案、修订教学大纲、安排职业工种课程表及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等培训实施过程。

(1)制订培训计划。校方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定向培养学员,共同就培训方式、时间、内容及实施和管理等进行协商,修订培训大纲,安排课表,学校做好理论部分培训,用人单位做好实训操作场地提供及就业岗位的安排。

(2)实施培训。根据职业技能培训要求,选用培训书籍。学校及用人单位根据企业需求可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技能教学,确保培训有针对性的实施。培训包括理论和实操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校教师进行理论教学,主要讲授家畜饲养岗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要点,占培训总学时的2/3。第二阶段为实际操作,以分小组形式,按照家畜饲养岗位技能操作任务,在培训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指导下,反复完成技能操作训练,直至熟练掌握。

(3)组织结业考试。结业考试是衡量培训院校教学成效的方法之一,也是学员完成培训的见证。培训教师根据移民学习情况,进行笔试和实操测试,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

(4)师资队伍。师资由专兼职教师组成,专业教师发挥教学水平和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兼职教师完成实操训练的培训任务,并“传帮带”专职教师提升技术能力。

(5)运行管理。政府为培训提供资金支持,校企合作是培训就业的保障,学校将授课移向社会,深化了职教改革,企业将技术搬到课堂,缩短了教育时间,移民直接掌握一技之长,大家都节省了成本。培训的目的是让移民就业后熟练岗位技能,直接胜任工作,要保证培训的质量,培训加大了技能操作训练,培训中发挥移民主观能动性,调动移民的积极性,提高其对培训的热情和动力。培训中政校企多沟通、多协商,发挥好自身优势,学校将教学、企业将实操、政府将政策发挥好,顺利完成培训及就业任务。

3督查鉴定,推荐就业

培训过程中政校企随时进行常规检查、不定期抽查、阶段性核查等督促检查,以确保培训规范性。为加强就业岗位与劳动力的需求对接,增强移民就业的岗位稳定性,公共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免费为生态移民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通过理论与实操考试,合格者颁发省级以上从业资格证书。鉴定结束后移民接受所在市、县(区)提供的免费就业创业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服务,[4]鼓励有就业能力的移民到签约企业直接就业,进工业或农业园区安排就业,或依托区外转移就业,或落实政策鼓励创业,总之多渠道实现移民就业。后续并协作用工单位与招收的生态移民签订劳动合同,为招收的生态移民缴纳社会保险等劳动维权的跟踪服务。

4完善机制,健全档案

(1)组织保障。专门成立培训工作小组,由学校和企业领导挂帅统筹安排工作,专人负责校企合作、技能培训、管理运行等工作,直接将培训过程安排到乡镇服务站、企业岗位。

(2)制度保障。以技能培训顺利就业为目标,培训注重技能操作的培养,结合培训者的学习水平,调整、修订培训大纲。选择生产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教学、实操,教师培训期间居住在培训地点,规范教学流程。对培训者在培训期间试行考勤制,督促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培训期间政府、学校、企业、乡镇各级领导随机督导、检查培训工作。

(3)环境保障。按照政府关于生态移民培训管理办法,为保证培训工作顺利完成,培训者顺利就业,经过相关部门验收后,按人头发放国家补助,以满足培训过程中产生的各项费用,这为培训提供资金保障;[5]通过培训工作小组,将政校企和乡镇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以工作小组为“桥头堡”、乡镇为理论知识培训“主阵地”、企业为实操“主阵地”、学校为“供应站”、政府为“大后方”的共同育人良好培训环境。

工作小组在培训进行过程中,协调各方事务,解决突发问题,组织培训人员,整理档案。通过采集培训人员信息、收集校企合作(就业)信息、协调培训教师授课、建立培训人员花名册、培训人员登记表、组织结业考试、申报职业工种技能鉴定、安排就业、统计就业去向及稳定就业等任务,并及时归整培训档案,向政府部门提交档案。

5评价反馈,应用推广

由政府、培训院校、合作企业及协助的乡镇等单位和培训移民、社会群众对技能培训结果进行评价,培训院校分析评价结果,及时总结经验,抓典型,宣传、推广先进经验及典型,以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2]并及时组织下一轮技能培训工作。

总之,在开展生态移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中,政府移民办、扶贫办、培训院校、就业企业、乡镇等各个部门都要认真履行职责,分工协作,做好移民培训的宣传发动、培训规划、计划实施、督查管理、健全档案等环节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宁夏“十二五”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教育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宁移办〔2011〕34号)[Z].2011.

[2]倪建林.做好少数民族地区移民培训工作[J].甘肃农业,2014(15):34-35.

[3]杨文龙.再谈农民培训的模式[J].学园,2014(35).

[4]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农牧厅、科技厅、移民局、扶贫办和自治区妇联.关于认真做好2013年全区创业培训城乡劳动力职业培训工作的通知(宁人社发〔2013〕56号[Z].2013.

[5]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生态移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通知(宁政办发〔2011〕89号)[Z].2011.

篇3

(一)领导思想上不够重视。当前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已经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工人和农民,为促进我国产业大军整体素质的提升,需要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地区的相关领导思想上并不重视,没有将国家制定的政策规定落到实处,不利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二)组织领导不完善。因为农民技能培训工作比较复杂,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进来,极易导致出现各部门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管理上没有做到位。一般来说,农业、教育和劳动等部门都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1]。因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有着长期性特点,各地要成立专门的领导与办事机构,建设相应的培训学校,并打造一批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保证有供农民实习的场所。(三)办学机制不灵活。从有关部门意见可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包括农村成人教育、农广校、农村职业教育、社会中介培训机构以及各类职业学校等。不过从很多地方农村实际情况来看,农村成人教育和农广校基本上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高校据扩招和地方整合教育资源的影响下,很多农业职业中专已经与高校合并,导致农村职业教育变得人去楼空。而对各类职业学校而言,基本上只重视培养学历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因此,需要尽快对已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实行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上给予更多政策支持,并引入大量的民间资本。(四)缺乏足够资金投入。当前国家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非常重视,也逐步加大了扶持力度,不仅用人单位进行了出资,培训机构也根据农民实际情况,适当减免了经费。不过从现阶段情况来看,地方政府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扶持还不够,而用人单位甚至还拖欠农民工资,更不谈出资为农民提供培训机会。而培训机构经费有限,不愿意进行减免,农民自身经济能力有限,也很少参与到职业技能培训中,积极性不高,这些因素的存在,严重降低了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效果。

二、新农村建设下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策略

(一)提高重视程度,完善组织机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国家制定的各项惠农错施逐步得到了落实,极大缩小了城乡差距,城市和农村的人员流动、换岗变得更加顺畅,加大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从整体上提升农民的素质与能力,已经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各地政府部门和相关领导要提起足够重视,尽快设置专门的组织协调机构,在经费上提供大力支持,安排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同时还要严格执行监督机制,确保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正常进行。(二)加强农村教育,提升农民素质。因为我国城乡教育发展很不平衡,在师资、设备和环境上存在巨大的差异,且农民生活负荷比较重,很多农村地区初中生辍学率甚至超过了40%,这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无论是速度还是效率,都不尽如人意,因此做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2]。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主要取决于农村与农民的属性,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为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促进农民收入不断增长,要对大那一种植结构进行调整,对林果业、花卉业、园林园艺业、畜牧兽医、良种改良与推广等来说,都离不开具备一定职业技能的农民。农村职业学校与农村比较贴近,收费也不高,实验实习非常便利,这需要做好相应的宣传,不断增加招生的数量,为更多农民传授必须的职业技能,带动他们增收致富,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三)丰富培训内容,做好分类指导。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而言,以农村富余劳动力、失地农民等为主要对象,开展岗位与岗前培训工作。要将侧重点放在专业培训上,重点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要将各行业、工种及岗位区分开来,对农民开展技术操作规程培训,让他们掌握更多基本技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要加强对技术能手与业务骨干的培训工作。要根据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和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等情况,有针对性开展培训工作。第二,加强政策法规知识培训。通过培训,让广大农民了解《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切实增强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能够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第三,加强安全常识与道德规范培训。重点是让农民掌握安全生产、公共交通规则等常识,提升他们处理突然事件的能力。(四)完善体制机制,落实基础设施。为提升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成效,需要将已有办学力量充分利用起来,农村成人教育、农广校和各类职业学校应承担起主要责任。地方领导协调机构应合理制定培训指标,设置专门机构负责管理。要将课程、师资、设备、实习场所及培训计划等落到实处,严格审核培训内容,跟踪并服务培训对象,确保农民顺利就业。要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将社会资金吸引进来,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支持,解决政府财力不足的问题。此外,还需要将资格准入制度落到实处,只有获得相关学历与职业资格证书以后,用人单位才能录用,让进城务工农民的门坎得到提升。通过在外部上增加压力,让更多农民主动接受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这样才能从整体上保证农民素质与能力得到提升。(五)多方筹措资金,增加办学经费。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导致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很难实现预期目标。对此要多方筹措资金,不仅要依靠政府财政出资,办学单位也要保本经营,并通过慈善事业、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等方式,让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有足够的经费,确保其顺利开展下去。政府要对培训人员提供一定的补助,而农民自己也要出一部分的培训费用[3]。政府要鼓励经营效益好的单位开展对员工的就业培训工作,促进农民工职业技能获得提升。而对办学单位保本经营而言,即在开展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过程中,要采取微利与保本运作的方式,帮助农民减轻经济压力,顺利完善职业技能培训目标,今后更好的投入到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中。

三、结语

总之,为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需要重视从整体上提升广大农民的素质,而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必不可少。各地政府部门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将国家出台实施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供更多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同时政府部门还要逐步扩大宣传的范围,吸引更多的农民主动参与到培训工作中,这样才能促进他们的职业技能不断提升,不仅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还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蔡增军 单位:江西瑞昌市委党校

参考文献:

[1]苏志宏.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08):27.

篇4

关键词:农机;培训;农机手;职业技能

农机手是农机化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做得虚实,决定农机手素质的高低,关系农机化整体推广水平,进而影响到农业发展步伐。政府应当更加关注农机手队伍建设,为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供广阔的平台,进一步促进农机化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一、农机培训的重要性

部分地区的农机手大多是农民群众本身,因此,文化水平低成为农机技能培训的最大障碍,加之农机产品更新换代快,许多的技术,仅凭农民独自摸索掌握非常困难。作为农机服务部门,要打破这一制约农机化事业的瓶颈状态,需把农机职业技能培训摆在农机化工作重要位置,并及时培训农机技术骨干,根据各区域广泛使用的机具,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机手操作和维护保养水平,使农机技术真正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二、农机培训设施建设

(一)组建完备的培训基地。

1.建立现代化培训教室。建立可容纳60至80人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室,配备触控一体机1台、桌椅60至80套、计算机2台、投影仪2台、音箱1组等教学设备,用于农机手理论培训。

2.建立固定实践场地。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农机手。因此,实践操作培训同样是培训工作的重点。配备面积为10亩的耕地,供学员随时驾机实践,且把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农机手既懂农机具使用,又懂得随农艺要求会调整农机具。

3.配备教学机械与实体教学模型。配备教学机械,要紧贴区域农机呈现的特征,不偏离实际使用情况。比如玉米种植区域,需要配备拖拉机、犁、旋耕机、起垄机、联合收割机、打捆机、覆膜机、残膜回收机,以及饲草加工机械,如揉丝机、粉碎机等机具。实体教学模型不少于教学涉及机具的70%,教学机械和实体教学模型有利于农民了解农机的工作原理,更好地使用农机。

(二)培训由专业老师授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在培训学员前,首先武装自己;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哪里弱补哪里”的要求,给自己充电,达到理论水平高,操作水平高的“双高”标准,方可登台传道授业解惑。农机具换代日新月异,为了适应教学新形势,教师知识结构也要相应更新。

1.去厂家学习。直接去机具生产厂家学习,从生产到装配,从保养维护到故障排除,从测试到出厂,从机构原理到整机的连贯动作,都作为必学科目;

2.同行间学习。组织同类机具的培训教师,开展同行间相互学习,以示范教学或经验交流等形式,搭建共同学习的平台;

3.对照说明书学习。认真研读机具使用说明书,把使用注意事项,正确操作流程、维护保养以及日常使用常识都作为学习内容;

4.网上学习。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搜索相关视频文献资料,强化薄弱环节,提升业务水平。

(三)授课主要方式。

1.实体模型教学。把具有代表性的实体机具作为教学模型,从零件到部件,从机构到整机,进行全面讲解。使得学员理解零部件作用、机构运作过程,以及整机正确操作使用,包括日常维护保养、零配件更换等技术。

2.计算机教学。应用3D软件,在计算机上建造出每个零件部件,按照实体装配顺序,动画演示装配过程,反映整机或部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利用网络平台,播放机具操作使用和维修保养视频,多渠道学习掌握农机具的相关知识,提高学员实际操作能力和常见故障的排除能力。

3.授课语言通俗化。介于学员文化普遍较低的现状,课堂上教师语言力求通俗易懂。为便于受训者理解,可以用方言更形象地把问题讲清楚。教师要营造语言通俗化的课堂气氛,搭建无障碍交流平台,避免学员似懂非懂的情况。

(四)培训重点内容。

1.农机具技术培训。

(1)当年推广的农机具技术培训。当年引进推广的新机具要作重点讲解,授课内容要跟上机具发展的步伐,促使农机手操作技能与机具维护技术同步更新。

(2)广泛使用的农机具技术培训。区域内广泛使用的农机具技术,尤其是主导产业机具技术列为培训内容,帮助农机手提高操作水平。

(3)国际先进的农机具技术培训。适合区域生产要求,国际上前沿机具技术穿插到授课内容中,做适当的超前培训,开阔视野。

2.法律法规维权知识讲解。将《产品质量法》、《农业机械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监督管理办法》、《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作为维权主要讲解内容,介绍维权依据和方法,普及农机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农机消费者维权意识。

(五)建立健全培训长效机制。为使机具与机手技术协调发展,要建立健全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长效机制。以两年时间为一个周期,对两年前培训过的学员进行再培训,更新知识结构,促使农机手技术水平与农机具协调发展。建立学员培训档案,方便再次培训。再培训方式可以选择为:

1.到基层开展培训。农机培训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逢集遇会到基层开展工作。通过现场解答群众疑问、开展农机技能知识专题讲座、播放视频教学片等形式,补充技术空缺,提高农机手技能。

2.建立新型学习交流平台。农机培训部门负责建立一个微信群或QQ群,专门用于教师和农机手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答疑解惑。

三、培训保障措施

(一)政府全力支持农机培训工作。省市县各级政府、部门要切实关心重视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培训工作提供综合保障。组织专业技术老师为学员授课,提高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配备齐全必要的教学设施,优化教学环境;培训经费要列入专项预算,明确专款专用。

(二)建立教学奖励机制。建立起教师教学激励机制,激发教师教学潜能,最大程度发挥教师价值。对考核成绩优异的教师要予以奖励,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获得农机相关专业资格证书的予以奖励,鼓励教师不断扩充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学员中口碑好、培训做出贡献的教师,作为评先树模对象。

(三)搭建活动平台,建立学习激励机制。对主动前来学习的学员,要给予奖励,把农机具修理工具及农机具维护保养用品作为奖品。通过举办农机手知识技能竞赛等活动,营造出爱学、好学、比学浓厚的学习氛围,把学习融入农机手日常生活中,树立技术就是财富的思想,逐步提高农机手整体素质。

(四)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按照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实际需要,修改制约培训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合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开展农机培训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打造农机培训工作好环境。

篇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农不兴则国不稳。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都必须以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为基础。特别是在国际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落后低质的农业生产根本无法与先进国家的农业相抗衡。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低素质的人力资源导致低素质的农业,低素质的农业无疑是没有竞争力的。因此,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问题是提升国际竞争力,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破之题,同时也是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跨越的重大障碍。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教育培训

一、研究的背景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大批经过良好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人才,是任何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西奥多・舒尔茨从长期的农业经济问题研究中发现,促使农业生产产量迅速增加和农业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原因已经不是土地、人口数量或资本存量的增加,而是人的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为什么农村会长期无法摆脱贫困,除了环境、条件、传统观念等因素之外,根本的原因是农民缺少足够的知识,没有掌握先进的文化和先进的生产力。文化知识的贫困,是导致农民精神和物质双重贫困的根本所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农不兴则国不稳。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都必须以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为基础。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低素质的人力资源导致低素质的农业,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问题是提升国际竞争力,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破之题,同时也是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跨越的重大障碍。

二、农村职业技能培训的理论与实践

对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农村教育是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难点与重点。可以说农村教育是在最困难的条件下对最迫切需要教育的人口完成政府及国际社会对人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提出的教育使命。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育的困境,显然不只是我国政府面临的问题。农村职业教育作为农村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各国政府和学者的格外重视。

朱炎洁、王志毅认为:虽然我国农村人口素质和农民收入获得了逐步的提高,但是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用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为农村今后的建设和发展培养充足的后备梯队力量应当是农村普通教育的目标;我国现有的农村科技人员数量少,并且素质有待提高。杨全士认为:农业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农业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研究农业和农业职业教育的关系,探讨农业职业教育如何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是非常必要的。朱述斌认为:农业科技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改变农业弱质性、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生产要素。农科教的结合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崔继顺认为:应大力提高对农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发展职业教育培训,切实保障进城农民的权益。在课程设置方面,黄如兰、唐玉认为: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着课程目标“离农”、课程内容“离农”、课程效果“离农”的现状。

三、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调查

(一)农民的培训意愿情况分析

根据调查,大部分的农民对参加培训的愿望比较强烈。这些人群中,多数农民表示愿意参加免费的实用性的技术培训,少数农民表示只有内容符合自己需要是才会参加,只有极少数的农民表示对培训不感兴趣。当前所举办的培训绝大多数是免费的,甚至有的培训还给农民误工补贴,所以农民基本没有参加培训需缴费的概念。大部分农民的可承受区间在200元一下,其中仅能承受100元一下的情况占半数以上。大多数农民表示最欢迎科技人员到生产现场指导,最不受欢迎的是农村黑板报,因此应在此方面进行较大的调整与改革。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性,农民对培训的时间要求不高,但对培训的地点有较强的要求。农民普遍要求把培训班办在离自己家比较近的地方,可以节约时间、节约费用,又不耽搁农业生产,在田间地头培训则更容易学、更容易记,效果比较好。

当前,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内容的需求仍然处于比较低的层次,对系统的基础知识培训的需求较小,对实用新技术培训、农业新品种培训、养殖技术培训等方面的需求较高。

(二)职业技能培训开展的情况分析

根据调查,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机构的专业设置对劳动力市场缺乏敏感性,师资配备的问题也很明显,主要表现为师资紧张,专业对口的教师更为紧张,“双师型”教师更是严重缺乏。同时,教育实训基地与设备缺乏,许多专业多为理论讲授,实践严重不足。同时,由于国家及各级地方财政投入不足,职业学校尤其是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普遍较差,严重缺乏专业实验设备、仪器、图书资料等教学必需品,专业教师只能从理论上给学生讲解,无法给学生演示或示范,这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影响。最后,实训基地严重不足,很多学校没有实习基地,大部分学校实习基地的实习设备落后,不能满足学生实践的需要,导致职业学校的学生校内实践严重不足。

四、国内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经验和启示

福建省提出“六个强化”促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即强化政府职能、健全目标责任;强化政策措施、健全培训制度;强化基础工作、发挥基层作用;强化资金运作、落实培训经费;强化技能培训、注重就业对接;强化典型示范、创新培训模式。同时,建立和完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配备村级劳动保障助理,完善省、市、县、乡(村)培训工作体系,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工程”,加大工作力度,增加资金投人,着力组织对当地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的企业,以及管理用工较规范的企业开展技能提升培训,不断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

广东省倡导“健全法制、市场导向、增加投入、注重实效”的培训方针,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事业,建立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好关系。同时,不断加大投人力度,完善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体系,促进职业培训与劳动力转移相衔接,把技能培训、就业介绍、就业后服务管理融为一体。大力推进省、市、县、镇四级职业技能培训网络建设,通过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引导,优化配置教育培训资源,积极组建不同类型的行业性或区域性教育集团,实施集团带动战略,逐步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新的培训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关于充分发挥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作用的建议

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职业的教育的目标就是面向市场需求,为企业培养大量技能型专业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以质量和效益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动力,根据市场的变化来及时调整专业的方向,促进劳动力充分稳定地就业。

根据专业适当缩短学制。可根据专业情况适当缩短学,对于就业岗位比较明确,专业定向较强的;产教结合,实行订单培养的;技能要求比较单一;经济欠发达地区,亟需“短、平、快”培养领域尤其可以制定更有效率的培养模式。

加强实训基地等硬件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实验实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培养实践技能。建立具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紧密结合专业,科技含量较高的校内外生产实习基地,是加强实践教学的首要条件。

注重实践以提高办学质量。提倡农村职业教育以重视实践为导向,重构职业教育课程框架,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中心。特别注重各类实践实习基地的建设,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到生产一线接受真实的职业岗位训练,最大程度地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初步形成职业能力。

注重“双师型”教师培养。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从而调动专业教师向“双师型”转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打破教师的终身制,根据教师的实际能力和工作业绩聘为相应的职称、职务,建立教师评聘分离制度,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

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校企合作。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提高政策的扶持与资金的倾斜力度。建立良好的风险保障机制,减少风险可能给农民带来的损失,提高农民学习新技术、使用新技术的意愿。同时,要不断加大对农民培训政策、项目、资金的争取力度,加强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在政策上的支持,项目上优先考虑,资金安排上重点倾斜。并适当提高学员补助标准,适当增加主管部门工作经费和培训机构建设经费。

参考文献

[1]姬芳,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

[2]邹鸿、张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展望,2014(15)

[3]李艳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4(14)

[4]石猛、刘蕾,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回顾与展望[J],职教论坛,2014(3)

[5]徐彤宝、刘春兰,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职业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时代农机,2015(10)

[6]张怀峰,浅谈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J],山西农经,2015(9)

[7]尤惠卿,关于农村教育的思考[J],科学大众,2014(7)

[8]姜虹,农村成人教育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03(3)

篇6

经过认真的筹备,春节长假后我县第一期失业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班今天正式开班,这标志着我县惠及返乡农民工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的喜事、好事全面启动。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培训班的开班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学员表示诚挚的欢迎!

开展失业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失业返乡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影响,我县陆续出现失业农民工返乡,截至目前,全县失业返乡农民工返乡(含季节性返乡)已达4.032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总数的8.5%,其中,因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而失业返乡的农民工已达到2.99万人,占失业农民工返乡总数的74%。失业返乡农民工就业再就业已成为我县当前就业工作一个新的课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县劳动就业部门举办本期失业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班,是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切实解决失业返乡农民工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市、县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在对各乡镇失业返乡农民工就业再就业愿望的调查基础上,结合失业返乡农民工的就业状况和实际需要,举办本期培训班,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失业返乡农民工就业再就业,是党和政府为广大失业返乡农民工办的一件大好事、大实事,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民生工程”的具体行动。

“外出务工把钱赚,不在家里当穷汉”,已成为同志们的共识。但我县农民工普遍缺乏职业技能,没啥手艺,出苦大力的多,真正干技工挣俏钱的少。因此,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使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一是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是稳定就业的实际需要。从目前的就业形势看,全国现在不缺大学生,而是缺有技术特长的工人。现在外出务工,不是用工单位难找,而是技术工人难找。只要经过职业技能培训,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到哪都能找到稳定工作。二是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是促进劳动力高薪就业的必然选择。要想挣钱多,必须得有一技之长,这已经被实践所证明。三是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是实现劳动力由“体力型”就业向“技能型”就业转变的唯一途径。劳动者要提高素质,必须走培训这条路。劳动者只有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才能真正就业、就好业,农民工也才能真正转变身份,离开土地创业致富,变成产业工人。四是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是落实国家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培训制度,特别是对技术工种从业人员实行就业准入制度,持证上岗的实际举措。

在此,我希望在座的农民朋友,要珍惜本次学习机会,认真学习,虚心请教,确保此次职业技能培训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真正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篇7

关键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相关利益群体;冲突;调整

课题项目:本文为2012年度苏州市社科联项目:苏州三区三城建设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D-28)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利益冲突与调整:相关利益群体视角下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研究

收录日期:2013年3月16日

一、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相关利益群体的构成、地位及利益分析

相关利益群体作为一个管理学概念,是在1963年由斯坦福大学研究所明确提出的。弗里曼于1984年在《战略管理:一种利益相关者的方法》一书中对相关利益者的概念进行了内容上的丰富,并提出了更为完整的相关利益者理论,得到了许多学者的支持。相关利益者理论实际上是一种多主体博弈的分析方法,用以实现经营管理中利益相关群体的共赢。它不仅适用于企业管理中的战略选择,而且在各种多主体参与的活动中均发挥指导行动的作用。具体到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上,利益相关者理论可以分析培训的相关利益者,给出满足利益相关群体整体利益的行动建议。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相关利益群体包括政府、企业、培训机构和农民工。就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的权力而言,政府相关部门、农民工和企业都是拥有较高权力的相关者,而培训机构则没有太多决定权力。因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是培训的投资方,农民工是培训的对象,没有他们就没有培训;而培训机构仅是培训课程的提供者。

就参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稳定性而言,政府和培训机构是稳定的参与者,其行为容易被预测,而企业和农民工的个体能否参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是不确定的。因此,通过权力/动态性矩阵分析可知政府是积极的推动者;农民工和企业是立场不坚定的推动者;培训机构是积极的参与者,见图1。(图1)

就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收益而言,企业和农民工都是直接受益于培训过程的利益相关者,政府能否受益取决于企业和农民工收益的结果,而培训机构收益于培训的费用。因此,通过权力/收益矩阵分析可知,农民工、企业和政府是主要相关利益者,而培训机构则需要被提供信息。

政府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本身并不能直接获益,它的获益主要通过农民工和企业的收益来实现。农民工通过培训获得技能的提升,进而拥有了自由择业的能力,以形成政府所需要的流动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企业通过培训获得的合格工人将直接推动企业的发展,进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政府获益就来源于这两个方面。

作为农民工的雇主,企业是农民工技能提升的最直接受益者。企业通过培训提升农民工技能可以获得合格的工人,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另外,提升劳动力的能力本身也是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无论是从企业效益增长还是从社会责任角度,企业均应该投入资金来自行组织或者外包给培训机构进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但实际情况却并不乐观。尽管政府出台了相关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办法,但企业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进行投入的意愿很低。

培训机构非常乐于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而且从中可以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确确实实能给农民工带来利益:既能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增强转岗就业能力使其具有更广泛的就业空间和选择余地,又能增加农民工的收入。虽然职业技能培训能给农民工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但是他们培训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不愿为此进行任何投入。影响农民工参与培训的动力和积极性主要是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农民工对未来的定位,由于现行制度存在的缺陷和不完善,导致很多农民工存在城市“过客”心理,并使他们不愿意或不能留在城市中安居乐业。这就极大地减低了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二是培训的机会成本。农民工对于培训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会有机会成本的损失。农民工用于培训的时间会挤占企业加班的时间,导致农民工收入的减少,而这也是很多农民工不情愿参加培训的重要原因。

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冲突分析

根据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实际的投入收益情况,我们绘制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利益相关者图,见图2,帮助我们进行分析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中所存在的利益冲突。(图2)

箭头指向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表示相关方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我们用偶数编号表示,如线2、线4、线6、线8;箭头背离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表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给相关方带来的收益,我们用奇数编号表示,如线1、线3、线5、线7。实线表示这种关系已经发生,虚线表示这种关系没有发生。

线1和线2都是实线,表明政府充分意识到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切实地进行了资金和政策等方面的投入,农民工享受了培训成果后的确实现了人力资本的提升;线3是实线,表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确确实实能给农民工带来利益:既能提高农民工实际技能,又实现了农民工收入的提高,通过增强转岗就业能力使其具有更广泛的就业空间和选择余地;线4是虚线,表明虽然职业技能培训能给农民工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但是他们没有为此进行太多投入;线5是实线、线6是虚线,表明作为农民工技能提升的最直接受益者,企业并没有承担其相应的社会责任,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上不愿且没有投入;线7、线8都是实线,但是线8并没有指向农民工职业技能问题而是指向了政府,这表明虽然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能给培训机构带来培训收入,但是培训机构在开发培训课程、提供培训服务时并没有以农民工为主体,而是将服务对象转向了政府,导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与农民工对职业技能培训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

当前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利益相关者中,只有政府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进行了积极地投入,农民工自身和企业实际没有进行任何投入。而这与他们的利益相关者角色严重不相符。尤其是企业,他们只享有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所带来的巨大利益,却并未承担任何责任。这种现象实际上造成了这样一种情况: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中,政府代替了农民工,成为了培训“产品”的唯一实际购买者,那么作为 “供应商”的培训机构,在提供培训服务时,政府的要求就自然而然地代替了农民工的需求成为他们考虑的首要问题。也就是说,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市场中形成了一个“畸形”的市场循环:政府是购买者,培训机构是供应商,农民工被彻底的忽略,而企业则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当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中出现的问题正是政府“越位”、农民工“失位”、企业“缺位”、培训机构“错位”的具体而又集中的反映。

三、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利益相关各方利益不一致的根本原因

1、农民工失位的原因:无力承担、不了解。很多学者在研究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时采用了调查法,这样得到的第一手资料本身能够真实反映农民工的想法和困境。调查(姜长云等,2005;王政等,2007;冯宪等,2008)表明,影响农民工参加培训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没有钱、没有时间、听不懂、对培训认识不足,等等。农民工进城务工的主要驱动力是经济,因此经济因素就在他们做各项决策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工资低、长时间加班和对参加培训的机会成本考虑是大多数农民工在培训中投入失位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城乡教育资源和教育水平的不平衡导致了农民工普遍知识基础差。据调查,农民工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8年。因此,即使参加了培训也有一部分人因为听不懂而无法坚持下来,达到预期的效果。尽管政府出台了许多政策和项目,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农民工实际上对这些方面知之甚少。很多人有培训的意愿,却不知道怎样可以获得满意的培训。

2、企业缺位的原因:意识作祟、农民工的高流动性。用工企业在长期聘用农民工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的错误意识认为:农民工是廉价劳动力,而且是从事低层次的体力劳动。这样的意识将农民工定位为企业随时可替换且不需要追加投入的企业人力资源。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方面投入成本来提升人力资源素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工作效率在企业管理者眼里是不现实的。农民工的高流动性也使企业在培训方面的投资不能确定带来回报,产生“投资外溢”现象。这样的投资外溢也是企业所不愿承担的。

3、培训机构错位的原因:政府单方投入,农民工、用工企业不参与和缺乏第三方监督。目前,培训市场中政府的单方投入形成了一个事实:“培训产品”的购买方是政府,因此培训机构的服务方向发生了错位。它错误的将政府作为服务对象,而将农民工作为“原材料”。这样,它所提供的培训产品的很多特性,如方式、内容和评价考核指标等都是以政府为导向,也就直接导致了企业和农民工对产品不买账、不认可、不接受。培训产品针对性差是目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产品的主要问题。

由于农民工、用工企业不参与,培训机构对于如何调整自己的培训产品,更好适应农民工和用工企业的需求也就失去了第一手资料,进一步加剧了培训产品针对性差的问题。这种恶性循环十分不利于培训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在2010年1月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指导意见”中专门提到了要提高培训产品的针对性。

缺乏第三方监督使培训机构更是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应对政府相关部门的检查,而忽视了对产品本身质量的监督和不断完善。政府部门存在的监督不力加剧了培训产品的质量保证问题,会进一步加剧培训机构和农民工之间的互相忽视状况。

4、政府越位的原因:培训关系重大、政府单方投入。由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民工就业和转移,关系到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对于政府而言可以说是关系重大。从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和项目的也可以证实这一点。正因为其重要性,使得国家在推动这项工作时不免出现了太多的越位行为和急功近利的心态,可以理解为一种“家长行为”。这种行为和心态对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市场的发展并没有好处。

政府单方投入也使得政府身份发生了变化,从“监管者”和“购买影响因素”变为“唯一购买者”,削弱了其他利益相关者对这个市场的影响,也就降低了市场自行进行资源配置的能力。这样,这个市场也只能通过政府的“越位”来推动其进一步的发展。

四、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相关利益群体协调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目前苏州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中存在的利益错位有四个:农民工失位;企业缺位;政府越位;培训机构错位。我们需要通过协调各个利益相关者的行为使他们各安其位。

1、促使农民工到位的群体行为。由于农民工是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必须要保证其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农民工失位的表现是不够积极,而失位的直接原因是培训机构不够重视农民工真实的培训需求,深层的主要原因是无力承担培训费用,同时缺乏必要的信息和激励。政府和企业为农民工参加培训提供培训费用和激励制度,同时培训机构根据农民工的实际需要给予量身订做的课程开发,农民工通过得到政府和企业的培训费用有能力偿付培训机构所提供的培训,同时为企业和国家提供高技能的劳动力资源。

2、促使企业到位的群体行为。由于企业同样是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要利益相关者,也必须要保证其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企业缺位的表现是不参与培训过程,而缺位的直接原因是认为农民工不值得进行投入,深层的原因是没有升级的紧迫感,没有将劳动力资源与企业升级联系起来。政府为企业出台升级的激励政策,推进企业升级,企业为了升级需要提高劳动者技能,通过与培训机构进行信息交流,确认培训的内容,然后为农民工提供培训费用来支持其参加培训,在获得了合格工人的基础上完成升级,进而使国家(政府)竞争力增强。

3、促使政府就位的群体行为。由于政府同样是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要利益相关者,也必须要保证其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政府越位的表现是直接成为培训服务的购买者,而越位的直接原因是企业和农民工没有进行资金投入,深层的原因是培训工作影响重大,政府急于提高劳动力素质。政府为企业和农民工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推进企业升级和农民工参加培训,企业通过升级提高竞争力,农民工通过培训提升了技能和素质,进而使国家(政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政府与培训机构之间通过必要的信息交流引导培训质量的提高,政府就完成了从参与者到制度制定者的回归。

4、促使培训机构复位的群体行为。由于培训机构是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参与者,也必须要确定其在培训中的位置。培训机构错位的表现是直接为政府服务,忽视了农民工的真正培训需求,而错位的直接原因是政府投入资金成为培训服务的购买者。培训机构和农民工构成了一个简单的培训服务购买关系,农民工通过购买培训服务获得技能的提升,培训机构通过提供量身订做的培训服务获得经济回报。企业和政府相应行为作为农民工参加培训的影响因素也是培训机构进行培训时需要注意的,因此要和企业与政府进行必要的信息交流。

主要参考文献:

[1]弗里曼.战略管理:一种利益相关者的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2]盛立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

篇8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为深入贯彻落实××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彰显×××宗旨担当,履行×××社会责任,提高农民技术技能,建设一支有技能、懂网络、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助力××地区农业多样化发展,帮助农民把腰包鼓起来,助力农村富起来农业强起来,推动××地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二、培训地点和具体要求:

培训指标:(根据各乡镇、村常驻人员数量划分)见附页。(略)

培训地点:××镇会议室。

推荐要求:重点推荐具有高中(含)及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性别不限;年龄不超过50岁的人员;大局意识强、品行端正、无犯罪记录;各村、镇进行初步筛选,党员和获得过县级以上荣誉的农民优先。

培训时间:20**年×月至20**年××月共×个月。

课程划分:推荐上报培训人员根据自身家庭产业情况和兴趣潜质选择培训课目,××培训办公室将综合实际情况适时调整。

三、培训安排:

(一)开训动员和理论宣讲。×月×日,××县×副县长出席开训大会并作动员讲话。理论宣讲由相关专家重点围绕国家和××省××市、县关于惠农政策文件进行宣讲解读、新农村建设形势分析及我县××优势产业情况介绍。

(二)课程安排。花卉果树种植知识讲解(×课时)、水产养殖知识讲解(×课时)、农村电商运作攻略(×课时)、计算机网络基础培训(×课时)、家畜防疫常识(×课时)。

(三)实地参观、见学。种植、养殖、电商运作及家畜防疫等课程分别安排××课时到我县相关示范园区进行实地学习参观。具体时间根据课程安排动态调整。

篇9

关键词:农民工;技能培训;返乡;再就业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本文从农民工现状出发,对他们的现状做调查分析,将农民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仍在城市努力打拼的人,另一类是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返回农村的农民工的各方面的现状。针对他们在再就业中的劣势得出技能培训的重要性,本文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技能培训和成人教育做进一步分析,也从中探寻返乡农民工在就业真正的短板在何处。农民工群体的数量本就十分庞大,他们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出的贡献都是默默无闻的,如今他们的返乡在就业遇到困难不仅是自我的技术水平要提高,国家也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社会各界更要合理安排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选址和布局,从而达到双赢。

1 农民工现状

1.1 城市农民工生活现状

许多常年在城市打工生活的农民工做的工作都是福利保险系数低,且多为技术要求不高的岗位。许多农民工都是趁着年青多做一些体力活、累活,这样工作时间做长了总是会对自己身体造成伤害,例如:吉林省对农民工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走访,从反馈的结果中分析得出:一是农民工从事的职业技术性水平较低,其中高达88.89%比例的人主要工作是涉及一点技术和主要依靠体力劳动的,而仅仅只有11.11%的农民工涉及到专业技术性较强的;二是农民工几乎都在私营企业工作,这一数据达到了100%,而没有机会在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因此大力发展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将为吸纳更多的农民工就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平台;三是农民工一般身兼两职,虽然在外务工,但外出就业的劳动力绝大多数还保留着对土地的承包权,农忙季节都要回家从事农业生产,属亦工亦农性转移,呈现出“候鸟式”流动趋势,一般而言,农民工转移的时间长短因家庭劳动力的多少与外出务工收入的高低密切相关。在工作别是一些做流水线的农民工常年生活的环境压抑,工作单调枯燥,背井离乡,对家人的思念以及逢年过节的气氛让他们心理上也很难得到满足。最重要的是由于自身没有掌握一项专业技术,如果工作不稳定很难进行再就业,并且到了一定年龄,有了更年轻的力量工厂就不得不辞退老一批员工,并且随着各地对工人、员工的专业能力要求提高,机器更新换代加快,很多凭着多少年的工作才积累下经验的老员工也无法适应这种变化和要求。总的说来,农民工因为没有专业的技术技能不能找到比较好的工作,就算工作了生理心理以及工作稳定性都得不到保障。

1.2 返乡农民工就业打算

随着农民工返乡的就业安置问题还有很多有待优化和解决的情况,外出务工人员的返乡热潮受到外贸形势比较严峻而订单急剧的减少、国家房地产市场政策的调控及国内外的经济结构调整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国家的多项惠农政策也是鼓励农民工返乡的,例如:保靖县争对返乡农民工实施“七补两贷三扶持”政策,即为返乡农民工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信息服务,促进其重新就业创业。2013年以来,该县共发放职业培训补贴700人50万元,公益性岗位补贴174人51万元,扶持公共就业服务资金92万元。县人社局累计注入县信用联社小额担保贷款基金600万元,累计发放贷款624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贴息285万元,70%返乡农民工通过政策、资金、技术扶持实现创业就业。但回到家乡的外出务工人员在农闲时多闲置在家,一是因为家乡没有那么多的劳动需求量,再就是返乡农民工没有掌握实在的技术,所以很多工作都没法做。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便是返乡农民工闲置在家,很难进行再就业。也有一部分务工人员转行做起小生意,但是没有技术支持也难成规模,反而成为街头巷尾城管的驱赶对象,例如现在非常流行的路边夜市、小地摊等,这不仅严重影响市容,而且使城市道路更加拥堵,严重影响市民出行和车辆通行,甚至造成交通堵塞、交通事故等。

2 返乡农民工培训渠道

2.1 技能培训

很多农民工没能进行再就业很大的制约就在于没有掌握一项专业的技能,进行技能培训,通过专业的学习掌握一项技术就可以使很多人突破这个瓶颈,进行再就业找工作。技能培训要有一个针对性,农民工个人要根据就业导向和工作需要选择合适的技能培训类别。技能培训也有很多方式,有些是直接报培训班进行理论化和系统化的学习,这是很多人的选择,特别是一些年轻人,他们更愿意用这种方式共同学习掌握一想专业技能,例如:保靖县充分利用本县培训中心的自有资源,并且以沿海发达地区的用工需求为结合点,以电焊工、电平车为龙头劳务输出品牌,通过技能培训让返乡农民工重新掌握技能后再出去就业。继续巩固加强与宁波北仑区、广州文冲造船厂、广东格兰仕集团等8个早年建立的劳务输出基地联系,实行“培训、输出、就业、维权”一条龙跟踪服务,通过培训,133人再次外出,在8个基地实现稳定就业。但是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在农村这样的培训学校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都不够先进,技术更新日新月异,这种学习方式虽然比较系统完成却不见得立马可以在实践中取得效果。

直接跟着有经验的人学,也就是所谓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这种方法主要是能够快速提供一些实践经验,真正正确的理论指导是十分缺乏的。不管是那种方式都不够完善,没有一种完全贴切符合农民工的技能培训环境。总的来说也就是现在农民工的技能培训都不具备针对性,在短期内无法规模发展。

2.2 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是许多社会人员提升学历和技能的首选,返乡农民工在成人教育学院学习到的东西回到家乡对于促进再就业也是十分有用的。这种成人教育有的是直接自考,或者上成人教育培训班,再者是上电大,这3种方式都能在技能上给人一定的提升和促进。但是就现在农民工能够选择的范围十分狭窄,并且农村不像城区信息交通那么发达,农民工返乡后也并不是那么集中,空余时间也很零散,对于这样的学习并没有足够的重视,所以在返乡农民工中间并没有普及。

3 促进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途径

3.1 国家政策引导

农民工在城区工作但是各方面的待遇并不是很理想,并且有着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很多人选择回到家乡。而回到家乡之后便面临着失业,很难在家乡找到适合的工作进行再就业。国家在这一块可以制定一列类扶持措施,针对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问题出台政策,把惠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还可以鼓励规模化种植和养殖,一方面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同时还能带动片区农民就业。规范培训机构教学管理方式,让返乡农民工技能学习能有一个相对靠谱的环境,如:保靖县争对返乡农民工采取扶持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培训为切入点,围绕该县“一果两叶”产业建设重点,开展创业技能培训,并结合“千名干部下基层”、“学一技联一户解一难”活动,深入开展培训进乡镇进农村活动,让返乡农民工树立创业意识,学习实用技能。2013年1~7月,累计培训返乡农民工726人次,其中55人实现成功创业,带动163人就业。

3.2 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

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预见到农民工返乡的趋势都有外迁的打算,在城区设厂一方面土地租金贵,另一方面劳动成本高。而直接在农村设生产基地可以节约更多的成本,也能为促进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献一份力。特别是一些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可以与当地的大型养殖业、蔬果合作,节约路途消耗,同时为当地农民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组织农民学习种植、养殖等方面的科技知识,是的规模大也有效益保证,同时为加工线上的员工进行培训,让他们学会专业的技能,成为产品加工生产不可缺少的技术工人。

农民相互之间也要组织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让返乡农民工一帮一、一带多的方式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当地政府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为投资引商开辟道路,兴修水利,拓宽乡村道路,覆盖电力、自来水和网络,让劳动密集型产业更愿意到当地农村投资建厂,也就为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

3.3 农民工注重自身专业能力提升

国家和社会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如此多的便利和机会,农民工自己要注意抓住机会,把握发展。在技能提升上要有主动性,依靠自身的劳动力终究不能长久,并且技术性低的工作工资也不高。农民工首先要对自身的技能要求重视起来,组团参加培训和学习,主动提升自我能力和技术水平。返乡农民工也可以通过自主创业来促进就业,在外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回到家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对家乡适合发展的产业有一定的把握,对市场有一定考究后通过创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提升经济收入,也为当地创造更多就业培训岗位。

4 结语

本文根据实例分析和各方面的因素研究,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的环境和生活环境都受到压抑,不能得到较好的待遇,并且国家多项惠农政策的影响,很多农民工都有返乡的趋势和打算。而返乡农民工不能实现再就业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没有专业的技能。不管是国家政策支持还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包括返乡农民工个人创业都是需要一定的技能做支撑的,所以通过多种渠道提升农民工技能对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农民工自己提升对自我技能培训的认识,主动去参加各种技能培训,提升自我能力,从而在各项就业竞争中取得一定的优势,同时在各种劳动密集企业大规模迁徙到农村时有一定的优势去把握机会促进再就业。

参考文献

[1] 刘忠霞,易莉.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困境的社会学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9).

[2] 于华江,汤民华.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长效机制的构建――以金融危机十七省返乡农民工实证调查为视角[J].经济界,2009(05).

篇10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 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 管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B-0068-02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农村职业技能培训不断重视,相关部门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提上日程,加强了监督管理,使得我国农村人口能够掌握新型的职业技能和管理方法以及经营模式。本文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管理的方法。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对象存在的问题。农村劳动力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不积极,认为在培训中没有得到直接的利益,因而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再加上有些培训机构的培训时间和学员的工作时间有冲突或者培训时间过长、培训内容过于单调等,导致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的效果差,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使得农村劳动力对参加培训的兴趣不高。同时,由于部分用人单位对我国职业技能培训的优惠政策不了解,对哪些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能够使用优惠政策不清楚,缺乏相应的经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培训时间与工作时间有冲突等一系列的问题,用人单位不敢加强职业技能培。

(二)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职业技能培训的具体工作主要由培训机构负责,目前在工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没有解决。例如在培训工作方面,一些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在取得定点培训资格以后,招不到生源,导致无法开展培训和产生鉴定量。某一工种的培训鉴定要求落后,学员不愿意参加培训,或者培训鉴定的要求过高,学员望而生畏,不愿意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由于担心资金、时间与精力等方面的问题,不愿意开发新工种,只肯围绕旧工种完成培训任务。

在管理要求方面,由于部门的要求时常会出现变化,导致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需要不停地适应,浪费许多的时间和精力。再加上配备的工作人员本身就不足,导致培训班级的学习进度没有跟上,学员的学习质量不高。培训机构存在随意修改课程或安排师资的现象,没有及时向管理部门进行报备或修改。

目前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是在学员完成职业技能鉴定后,拿到了鉴定成绩才能申请领取专项资助资金。培训机构因为担心学员培训后拒绝参加鉴定,导致无法申领专项资助资金,并且申领专项资助资金周期过长,造成资金周转压力大,于是向学员预收费用,在申领资金下来以后退还,这导致学员因为需要交纳相对较大数额的培训费而拒绝参加培训。

(三)管理部门存在的问题。管理部门中人员配备不足,导致完成工作环节的时间延长。部分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较差,对于政策的理解不到位,导致管理工作出现失误。此外,管理部门没有及时地调查或解决目前定点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法缺乏可操作性;与上级的管理部门和下级定点培训机构缺乏足够的沟通,没有做好中间枢纽的工作,不利于整体的沟通与发展。

二、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管理的策略

(一)实行定点培训机构管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要不断专业化,并在当地建立相关的培训机构,找到专门的人才进行培训教学。培训机构必须取得相关部门批准的培训证书,并拥有培训场所、专业的师资力量以及实验设施。培训机构的老师必须具有专业的成人教育资格并拥有成人教育经验,同时开展培训工作工龄达到两年以上。在培训过程中对培训内容进行记录,遵从相关的法律法规。

只有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中加入专业的培训机构,才能让农村劳动力掌握更加专业化的知识,使他们感受到国家对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视。例如,在江西的某农村,因为当地生产煤、矿,对于岗位的要求是能够掌握基本的煤矿操作,所以培训机构在进行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时,应侧重教授煤矿知识以及如何掌握挖煤技能等。培训机构根据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培训内容,并与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为企业输送了适合岗位的相关人才。

(二)合理选择培训对象,制定培训时间。在培训对象的选择上,要求学员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无身体疾病,并在短时间内有转移工作的想法。对于这类学员,开展相应的培训课程,培训时间为1-3 个月的短期技能培训,对于一些复杂的工种,适当地延长培训时间。同时,根据学习能力的差异对学员进行分类,可以分为 A、B、C 三类,对不同类型的学员教授不同难度的培训内容,使学员根据自己的需求对三种类型进行选择。

培训机构要在培训过程中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的培训目标。例如,在新疆的一些农村中,开设的培训机构就不断完善培训目标,使参加培训机构的农村人口不断提升,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三)改善培训模式,提升服务质量。互联网时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也应该跟上时代的发展,对传统的培训模式进行创新。例如,根据学员的时间开设短期培训课程,可以实施晚上培训或是周末培训,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施网上授课,满足更多的农民需求。网络培训授课的方式既能够让学员在家中接受教育,不落下每堂课的知识,也能够提升培训效率,实现线上互动,降低培训费用。同时,培训机构也要提升服务质量,与时俱进扩展各方面的职业培训,让每一位学员都能够学到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内容。例如,目前社会上电商、计算机、会计电算化等相关的职业人才稀缺,很多农村劳动力对这方面比较感兴趣,培训机构可以组织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

(四)加强培训期间的日常管理。进行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的学员是成人农民,所以在日常的管理中要强化监督管理过程。部分农民在学习期间会产生厌烦情绪,认为所学的内容对以后就业没有帮助,产生抵触心理。对于此类问题,培训机构应创新管理方法,及时发现学员的心理状态,并快速地进行处理。例如安徽省宁国市在进行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时,有部分农民对培训内容不能理解,在培训时煽动他人要求更换培训内容。培训机构针对这种学员,并没有采用严厉批评的方式,而是带领学员到工作岗位上,让学员亲自看实际操作过程中是否要运用到所学内容。当时培训机构教学的是计算机中表格的快捷键方法,一些学员认为没有必要学习如何快速地制作表格以及基础的 office 知识。等真正到了岗位中,学员发现在实际的操作中每个人每天都要进行大量的表格制作、修正。如果没有掌握快捷键,而是逐一用鼠标操作,工作效率就会大大降低。通过实际检验的方法,学员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今后培训中更加用心地学习培训机构教授的内容,既提升了学习质量,也提升了培训机构的就业率,达到了双赢的结果。

(五)加强培训考核。要让学员掌握不同的就业技能,提升学员的素质,培训机构应秉持“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的理念,加强培训考核,要求学员遵守培训机构的相关规定。例如在考勤上要求每位学员除了特殊情况外都要到齐,有条件的培训机构可以配备指纹打卡,减少监管难度。同时,对不同的培训班级实施抽查,对迟到、早退或是不按照规定进行培训的学员进行警告,情节严重者直接予以劝退等处置。

在考核方面,传统的考核制度依靠试卷成绩来决定学生的培训成绩,这样往往会忽略学员平时的进步以及创新思维。因此,在考核制度上,可以分为两个板块,试卷分数占总分的 70%,平时进步、考勤以及创新的思维占据考核的30%。这种考核方式,能够让教师更加重视学员平时的表现,以及提高对职业的敏感程度,更好地为学员选择职位。同时,也会让学员对培训充满热情,主动地理解培训内容。此外,培训机构应该根据学员的培训成绩颁发相应的培训证书,使学员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更好地提升培训机构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周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管理研究[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6(4)

[2]张文正.开展农村成人教育围绕劳动力就业搞培训[J].河南教育(职成教版),2014(6)

篇11

关键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资金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1 当前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农民工对职业技能培训重要性认识不足

农民工都来自农村,从小就生活在远离城市的地方,思想传统守旧,眼界较窄,容易安于现状,谋求突破和发展的想法不是很强烈,多年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点很难一时改变,加之文化程度都不高,接受新事物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所以对于一些培训根本不想参与,认为可有可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另外,由于农民工进城打工,多数都是权益之计的短期行为,而且多集中在一些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基本以出卖劳动力为主,整体收入不高,时间又受限制,所以没有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来参加培训,就是有意愿受训,也不具备条件进行接受培训。

1.2 农民工职业培训的规划与管理不到位

当前虽然全国各地从上到下都在积极的为农民工的培训找出路,出谋划策寻点子,许多部门也认真努力的去抓,去落实,但要知道我国的人口基数有多大,几亿农民的问题,绝对是个巨大的、系统的、复杂的工程,而目前主管这项目工作的主要由农业、人力、科技、教育、建设等部门,这些部门都是各司其职,各分一项,各部门虽然都在努力,却很难形成合力,缺乏统一和协调,这就形也了资源整合不到位,培训的效果也大打折扣,这种管理不统一,规划不协调的局面导致农民工培训的规模小、资源利用率低、效果不如意、培训体系不完整。

1.3 资金不足,师资力量弱,设施设备条件差

由于目前农民工培训的主要资金都是来自于中央及地方的财政,而一些地方一无工厂二无资源,主要靠的就是土地财政,地卖完了,财政就紧张了,更不要说进行培训了,多数地方虽然各级财政都努力挤出一点资金来搞培训,但却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多大的问题。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使得培训资金不足,致使培训工作步履为艰,这就造成很多农民工外出多年,却从未参加过培训,一直以出卖体力为主。资金的缺乏导致一些培训机构很难购进先进的教学、实习、实训的设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只是个概念,多数学校只能使用一些生产一线淘汰的旧设备来进行实习,效果自然是落后的。另外,由于资金的不足很难请到理论高、技术强的老师来讲课,绝大多数学校的教师都是挂职的,一些老师同时在几个培训机构挂职,所以也像明星走穴一样,真正上课的时间少之又少,而一些水平不高的老师虽然能专职讲课,但由于业务能力及水平的限制,基本上都是讲的一些书本上的知识,技能上的指导操作却成为短板,纸上谈兵的教学,效果自然不会理想。

2 关于加强农民工培训的对策及建议

2.1 大力提高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认识

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农民工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的最快速最有效的办法,也是转移农村劳动的直接手段,对农民工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农村建设、稳定社会、协调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农民工、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企业主等都要充分认识到农民工职业培训的重要性。首先是主管部门要先提高认识并切实行动起来,通过各种形式的广播、教育、现身说法大力宣传农民工培训是利国利民的工程。

2.2 建立多元的职业技能培训的资金投入渠道

要合理构建培训的资金投入体系,形成“政府主导、多方筹集”的资金来源模式,以政府投入为主,向大中型企业征收一点作为培训基金,引入市场机制,鼓励一些民间资本投入到农民工培训中来,充足保证资金来源,各级政府对于农民工的培训资金也要严格监管,务必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只有保证资金,才能把培训工作高水平、高质量的完成。

2.3 整合培训资源,形成合力,有效培训

整合农业、科技、教育、劳动、财政等部门的优势资源,形成一个系统的完善的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对于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组织、规划、资金、内容等进行统筹安排,统一管理,形成清晰明确的培训格局,根据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层次结构、类型结构、劳动力市场变化,科学合理的设置培训内容,整合各地的高校、职校、科技示范园区的一些教育资源师资力量,做到培训有形有物,内容充实,操作性强,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4 完善法律支持体系

要从法律上确立劳动就业预备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及劳动准入制度。即严格规定完成基础教育的农村劳动力到城市就业必须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城市用工单位必须依法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求职者中录用职工,促使职业技能培训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2.5 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人力资本投资

篇12

几年来,柳河县共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绿色证书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农机驾驶员培训等共计7.1万人次,增收6.4亿元。其中推荐到县内农产品加工业龙头企业就业人数达1.1万人,推荐到县外、国外劳务就业人员达7600人,农村人才的培养和输送为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发展劳务经济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整合培训资源,加强基地建设

2006年11月,柳河县将农业机械化学校并入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同时成立了柳河县农民职业教育中心。在各乡镇成立了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站,村成立了指导组,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农民科技教育服务平台。

整合后的农广校实力不断增强,新建办公楼596平方米,教室面积达210平方米,配置教学车2台。设有远程教育卫星站1个,购置复印机1台、打字机2台、电脑6台。学校设置综合科、培训科、教务科、农机科、电教科5个科室。整合后的农广校增加了教师编制,大大提升了办学水平,各项工作都有新的突破。

几年来,农广校在农民培训和新农村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1万人次,绿色证书培训1.5万人次,新型农民培训2000人次,农民创业培训200人次,农机驾驶员培训7000人次,实用技术培训达5万人次,农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501人,建立农民科技书屋48个。

农广校在县委的高度重视下,将中专招生与村级干部培训有机结合。这将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增强他们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和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能力。两委村干部经过培训获得中等学历教育的达500多人。

为了更好的将学历教育做好,农广校分别与吉林农大、县内知名技校、诗特计算机学校、四海电脑合作成立分校,并设立了三个实习实践基地,进行授课和实践。学校先后培养出创业能手、致富带头人多名。其中,以安口镇半拉背村村支书记戴振甲为代表的优秀学员,深受广大村民爱戴。

2.创新培训模式,实行“订单式”培训

农广校根据当地非农就业面较窄的特点,实行“订单式”培训。先与用工企业沟通,确定企业用工订单、工资待遇、需要工种,根据企业的需求组织学员参加培训,并允许他们到企业进行实习操作。学员通过考核后,由用工企业安排就业。这种方法提高了农民参加培训的信心和积极性,有效解决了用工需求的问题。目前,全县通过“订单式”培训成功转移劳动力达1.1万人。

篇13

本文结构如下:

一、溪湖区农民素质现状

1.文化素质低

从文化素质看,初中或中专文化的50.33%而外出工作的农民的文化程度初中或中专的文化程度占52.23%。可见,外出工作农民文化素质略高于农村劳动力平均水平。但是文化水平仍然偏低。

基于这样的文化素质水平,在外出的工作过程中,他们只能干一些重体力,轻脑力的工作。如餐馆或工地。是那种又脏又累,报酬又低的工作。文化水平低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就业环境与就业条件。

2.专业技术素质低

目前,溪湖区仍属于体力型和传统经验型农民。不具备现代化生产对劳动者的初级技术要求。在农村剩余劳动力中,近80%的劳动力没有特别技能。有14%的劳动力掌握了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的技能,2.8%掌握驾驶技术,3.2%掌握农业技术。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我国受过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比重不足20%。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

3.综合素质低

由于溪湖区经济条件落后,在生活环境、法制观念等方面都相对落后。许多乡镇,人们不注重文化教育,有大部分人读到初中毕业就不再读书了。造成了很多人法律意识淡泊。在外务工时,有很多农民没有和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也很少能与城市职工一样参加社会保险。这样,当他们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很少有人知道利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因此,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作为提高农民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有必要对溪湖区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二、解决办法

1.政府投资

“阳光工程”由农业办公室负责。由办公室主任代明军专抓这项工作。通过下乡调查,征求村、街道领导、贫困村干部、群众的建议,掌握第一手材料,了解农民的专业需求。经分管领导同意,制定实施方案。由于贫困村农民技能培训工程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十分明显的工程。经镇领导批准,从2009年整村推进项目资金中列出14万元(每个项目村3.5万元),用于贫困农民的培训工作,保障了资金投入,建立“政府主导、多方筹集”的培训投入机制。按照“政府出一点、培训机构让一点、个人付一点”的办法,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2.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由于溪湖区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为保证参加培训的学员被输入到发达城市稳定就业,我们选定了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三所技校:区职业中专、区委党校、农广校。

3.“两单一卡”培训

“两单一卡”就是指定单培训、政府买单、创业绿卡。

定单培训主要结合市场需求,依托大中城市,从贫困村农民意愿出发,按照用工单位提出的用工数量和类别、技能标准、时限要求等,与用工单位签定培训合同,按合同要求组织学员培训,并向用工单位输送经过培训的合格人才.贫困村农民技能培训对已建档立卡的非贫困村中贫困农户劳动力,经乡(镇)村两级政府出据证明,参加培训的贫困村农民学员,由扶贫资金解决培训费;培训机构提供免费住宿;个人承担办证、伙食费和到用工单位的车费.对外出务工人员发放“创业绿卡”,印有主管领导的联系电话,农民外出务工遇到维权等事情,可直接给镇委领导打电话。

篇14

关键词:河北;农村“两后生”;新生代劳动力;培训

本研究是2013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立项课题《河北省“两后生”参加职业培训的障碍因素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JRS-2011-1094)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0月23日

在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北京部分产业向河北省转移,给河北省带来巨大历史机遇。但在机遇面前,河北省面临着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目前,全省共有407万技能人才,但不能满足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需要,据预测,2015年河北省高级技能人才将有90万的缺口。农村“两后生”培训,即对农村中初中、高中毕业后未能继续深造的应届毕业生进行技能培训,属于劳动预备制培训。由于农村“两后生”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经过培训有望成为高素质的新生代农民工,因此搞好农村“两后生”培训,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村新增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劳务技能,还为他们今后就业拓宽了渠道,并有助于成为各行各业的专家,或返乡成为当地创业致富的带头人。由于农村“两后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一般家庭和困难家庭,还可以缓解农村 “两后生”家庭上学压力,同时推动全省农民工向技能型转变,达到脱贫致富和减轻农民负担的双重目的,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河北农村“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现状

(一)政府制定了相关政策,扶持河北农村“两后生”培训工作。河北省是个农业大省,人力资源比较丰富,其中农村劳动力有2,944万人,占乡村总人口的74.4%,但这些劳动力普遍文化偏低,平均受教育只有8.02年,很多只有小学文化,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而中、高等职业教育满足了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适应了当前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人才需要。因此,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对劳动力后备资源“两后生”的培训工作,在相关政策中出台了一系列有助于提升他们素质的政策措施。如河北省政府出台了《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关于做好2014年城乡技能就业扶助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冀人社字[2014]133号),保定市政府出台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邯郸市出台了《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邯政[2013]98号),这些文件中都对农村“两后生”的培训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明确了培训机构、内容、形式和要求,并且规定了补贴标准为每年800~1,600元,邯郸则将土地流转后的农村“两后生”的补贴标准涨为2,300元,有效地解决了土地流转家庭的实际困难,促进了他们就业。目前,与农村“两后生”培训相关的主要项目有农业部组织的“阳光工程”、国务院扶贫办公室组织“雨露计划”、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牵头实施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计划”等,他们都为农村“两后生”的培训提供了保证。

(二)做好为农村“两后生”的服务工作。为做好“两后生”培训和就业工作,各级政府利用各种机构对农村两后生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有个人基本资料、家庭经济状况、兴趣爱好以及培训意愿等,为进一步搞好工作打下相关基础。如河北临漳县通过各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系统摸清了“两后生”情况,建立了实名制台账,以便统筹管理。同时,各地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各种培训,增强农村“两后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在行政大厅窗口设立了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创业扶持、就业援助等窗口。

(三)强化监管。为使“两后生”培训工作取得实效,各地通过申报、评审建立了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并且建立了培训机构退出机制,对已认定的定点培训机构资质进行复核,达不到资质条件的予以注销,同时规范学校的学生、教学、教育等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近年来,河北省在对农村“两后生”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两后生”接受转移培训意识不强。农村“两后生”接受职业培训的主动性不强,很多一毕业就跟随父母外出打工。在调查中,选择愿意参加政府组织的相关培训只占48.9%,选择非常愿意参加培训的不到30%,持“无所谓”态度的高达21.3%。在原因调查时发现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认为培训了也很难找到好工作;另一方面认为培训还要自己承担一些费用,部分贫困生承担不起。

(二)培训机构自身不足。对农村“两后生”培训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他们就业和创业的能力及综合素质。目前,对农村“两后生”培训的主要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就业培训中心,但他们的教师队伍,有的缺乏实践经验、有的学历偏低,难以满足培训的要求。在培训方式上也常常是文化基础课为主,实践教学课时安排不足,不能满足就业的要求。另外,有些培训机构设施简陋,缺乏实习设备和场地,用于教学的仪器往往是市场上早已淘汰的产品,教学方法也只是课堂讲授,这些都限制了培训质量的提高。

(三)缺少企业参与农村“两后生”培训。大多数企业出于利益考虑,只注重招募廉价劳动力,但不注重开发劳动力资源,企业对农村“两后生”培训工作的参与性还远远不够,造成企业招不到合适的技工,农村“两后生”培训后也不能很好的就业,而农村“两后生”是否接受培训关键就是能否就业。究其原因有:第一,由于没有和市场很好对接,造成一些专业重复设置,如美发、建筑、缝纫等,毕业的学生很难就业;第二,不少企业担心学生培训后不来单位或掌握技术后容易跳槽,不愿意参与相关培训;第三,很多地区的培训没有联系就业单位,造成培训后找不到合适工作。

(四)政府管理服务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对农村“两后生”培训中政府占据主导地位,他们的管理服务是否到位、高效,直接关系到培训工作能否成功。但是河北省政府部门在对农村“两后生”培训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参与部门多,缺乏合作。目前在对农村“两后生”培训中,涉及的部门主要有劳动部门、扶贫办、教育部门、农业部门,但各部门之间责任分工不明确,出现管理职能的交织,各部门之间缺乏合作交流;第二,培训经费不足、不能及时到位。河北省在对农村“两后生”培训中每年虽有相关费用,但由于物价的上涨、通货膨胀以及培训时间较长等因素的影响,现行的补助标准已不能满足需求,严重影响了培训机构和学员的参与积极性,从而导致培训效果一般;第三,农村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缺乏。尽管各地都有劳动力市场,但信息不及时,造成企业招工难、农村“两后生”不好就业的局面。

(五)就业门路狭窄,多在传统一、三产业。目前,农村“两后生”的培训中虽有一些是订单培训,但很大部分还需靠自己去寻找出路,从而又和父辈一样,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比较低行业,主要靠时间和劳动强度决定工资收入,技术并没有带来较大增收。而且流动性比较大,往往也没有规范的劳动用工合同,更无三险一金,还随时面临着被“炒鱿鱼”的风险,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三、对策建议

(一)多种渠道宣传,营造关爱农村“两后生”的良好氛围。为使农村“两后生”培训政策家喻户晓,应建立多渠道的宣传平台,以扩大宣传覆盖面和知晓率。制作招生简章,包括的内容有培训的专业设置、招生条件、补贴政策和就业去向等。宣传渠道有:在中考或高考结束后在学校设置咨询台、“两后生”考试返乡后在村大队制作宣传专栏、在乡镇集市上散发宣传资料、当地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上宣传等各种措施进行宣传动员。

(二)完善培训机构的工作。职业培训机构作为农村“两后生”的具体实施者,其成效如何直接决定了培训效果。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培训工作:第一,建立高素质的专兼职师资队伍。一方面加大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另一方面聘请社会上有的相关经验的专家来做兼职教师,定期上课,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设立新教师准入门槛,要求学历本科以上,并有相应专业的资格证书。第二,把握就业市场行情。培训工作应和就业市场接轨,与产业发展方向相联系,加大和企业合作力度,开展“订单式”培训,根据专业技能要求,设置培训内容,开展菜单式教学。同时,也要加大对市场所需技术工种的预测,提早设置相关专业,走在市场前列。第三,多渠道筹集经费。改善实习基地、教学设备等硬件条件,需要有充足的办学经费,除了依靠政府拨款外,还应多渠道筹集经费,如和企业合作帮助对方培训新员工、和非营利组织建立良好关系,争取和他们有项目合作或者获得捐赠。第四,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培训的效果。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生动直观的特点;互动参与式教学,可以加强师生交流,创造合作性的学习情境;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农村“两后生”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政府应作为职业培训的主导力量,加大管理力度。第一,加强对各部门的协调。目前涉及农村“两后生”培训的部门、项目都比较多,应建立人力资源牵头的农村“两后生”培训领导小组,通过整合现有教育培训资源,以提高效率;第二,加大经费投入。对农村“两后生”的培训,不仅是教育问题还是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应随着经济的增长,逐年增加投入,以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以保证农村“两后生”培训的可持续发展;第三,应由相关部门和初高中合作,及早掌握成绩不理想、不打算升学、家庭困难可能辍学的学生情况,调查家长和学生对职业培训有什么样的需求,实行建档跟踪管理,防止“两后生”没掌握一技之长就流入社会,从而失去管理。同时,摸清学生家庭收入情况,根据家庭实际,实行因人而异的补贴政策,加大对贫困生的补贴力度;第四,加强对农村“两后生”培训质量的监控,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对学校培训质量的考核,不仅包括基础知识还包括实际操作能力、就业率,同时进行学生满意度调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第五,建立完善的农村劳动力市场。大力发展和规范劳动就业中介组织,逐步建立起职业介绍、就业咨询、就业信息等的就业服务体系。同时,劳动就业部门应做好调研工作,及时把握农村劳动力供求关系,准确地向培训单位提供用工单位对员工文化素质及职业技能要求信息,以指导培训机构合理安排课程。

(四)提高企业、其他组织参与培训力度。目前,河北省对农村“两后生”培训的主要由政府提供,这种培训供给比较单一,应建立政府主导、企业、社会组织等相互配合的培训供给机制,因此政府应鼓励企业和各种社会组织参与对农村“两后生”的技能培训,如政策倾斜、减免税收,以培养更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周静云.湖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2.

[2]张佳.秦皇岛市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D].秦皇岛:河北省科技师范学院,2012.

[3]李国强.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