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08:5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基础护理实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1高职院校强化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意义
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是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国家教育部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能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全面发展的高等应用性技术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最终目标不是造就学术精英,而是要培养适应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技能型人才处于社会总体劳动链环的终端,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所以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决定了实践型教学是高职教育的主体教学。
2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实训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们认为理论课重要,而实训课不太重要,在学习时间安排上,会利用很长时间去看理论知识理,对于实训课的操作不主动去学习而是被动学习。(2)实验设备:我院2006年以来,学院投入了大量的经费,配置了先进的设备,添置了模拟抢救人、心电监护仪、心电除颤仪、多媒体示教室、人工呼吸机、触摸式电脑等先进设备。虽然这样,可是从实训教学的现状来看,无论是在教学条件、教学设施以及教学的硬环境等方面,还是存在着与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不相适应的情况。现在临床上医疗仪器设备更新很快,可我院实训设备相对来说比较陈旧,用物短缺,实训场地紧张。所以很容易造成教学与临床脱离,不是能够很好的满足医学科学发展对护理人才的需要[3]。所以目前实训室的主要仪器设备只能开展普通的验证性的实验与实训教学,学生根本就接触不到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所以必须定期更新教学设备与教学条件。(3)教学方法:目前我们基护实践教学由于课时少,班级多。我们的教学方法仍然采用以实训教师为中心,学生很少参与教学,体现在上实训课前都是实训老师提前为学生准备好用物,上课主要以老师讲授、示范操作为主,然后学生分组练习,老师再进行巡回指导。学生用不着查资料、思考以及创新,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实训课的兴趣,抑制了学生主动参与实训的积极性[4]。而且现在的教学模式过于机械,学生只是模仿老师的操作,这样导致学生在考试时或者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丢三落四的现象,用物准备不全等现象的存在。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学生的操作是否掌握,而忽视了与病人的交流与感受,没有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4)实训教学与临床脱节:实训教学的依据是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但是护理实践是随着观念的转变和对病人的反复实践而不断生成的经验积累,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变化而发展,实训教学跟不上临床的发展,而且临床中突发事件比较多。实训教学只是重复训练各项基本护理操作,忽略了病人个体病情差异,造成了学生下临床学习的时候适应期延长,知识迁移困难,面对真实病人的时候信心不足,有畏惧感,此观点被沃云飞等[5]证实。(5)实验室管理不规范:强化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对于我们单位来说,大家认为理论教师就是教学的中心,而实训教师只处在“教辅”的位置。这种片面的认识就导致了对实训教师、对实训课程的不重视、培养不给力、要求也相对不高,严重的影响了实训教师的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建议要让实训教师经常走出去学习一些新的知识,新理念,以提高她们的教学水平。(6)实验条件相对不足:现在我们的实验场地明显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使得大多数同学在实验课堂不能很好的进行训练,而且课后又没有时间练习,使她们不能很好地掌握操作技术,对于我们老师来说达不到很满意的教学效果和要求。
3教学改革的措施
3.1要更新教学教学的观念
教学观念的改革是高校教育改革的先导,同时也是医学实训教学改革的关键。为了能够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应用型护理人才,首先从上到下、从领导到教师就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要从培养学生成为护理工作的适应者转变为提供优质护理的主导者,从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培养学生灵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从传授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技能与知识转变为传授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知识。护理学融合了心理、生理、人文、社会等各方面知识为一体,护理工作者不仅要对病人进行躯体护理,还要加强对他们的心理、社会社会适应能力的了解,以便采用合理的方式减轻或消除各种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化过程中的不良影响。这些知识和能力应该在实训教学中逐渐培养,所以教师必须明确实训教学的综合性和重要性。
3.2实训教学的内容要与临床实际要求相结合
(1)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知识的不断更新,很多现有的实训操作技术已经跟不上临床的更新速度了。所以为了适应现在的护理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培养技能过硬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我们的教师就应该深人到临床中去,了解临床常用操作项目和方法,熟悉临床实际用物和仪器,以便及时删除已被临床淘汰的实训操作内容、和陈旧的用物,以确保持教学与临床的统一性。(2)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校教师所教护理操作技术应该与临床操作要求相一致,操作要规范,使临床见习的目的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实训教学的延伸。另外,在校的教师应该经常要与临床教师的进行沟通或者定期去医院进行临床学习,以便更好的了解临床护理操作技术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另外,实训操作的用物也应该与临床的一致,以防学生到临床后不熟悉不认识临床用物。
3.3加强实训教学设施的建设,规范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训教学设施的建设是实现实训教学改革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并加大实训教学的投人,比如,扩大实训室的面积,增加模拟病房,购买新型用物,同时模拟病房要按医院病房的要求进行设计,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医院的环境有一个感性认识,让学生一走进实训室就感觉自己就好行进入病房一样。还要更新实训课的设备,要求设备功能齐全、仿真效果强,耐用性好,既能满足单一实验需求,也能进行综合性训练。另外,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技能,还应该逐渐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除了实训课堂的练习还要在课余时间为学生定时定班开放实训室进行自主练习,这样学生就可以对自己薄弱的实验操作项目进行大量反复练习,以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的水平。
3.4要保证充足的实训时问
实训练习时间直接影响实训课的预期效果,为保证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训练习,除课堂实训时间外,全天开放实训室,每个实训室应该配有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操作情况,通过教学片来纠正自己操作中的一些错误,这样可以弥补课堂实践时间少,动手机会少的弊端。
作者:李梅 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
参考文献:
[1]沈宁.2000年护理展望[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5,14(1):12~13.
[2]姚辉波.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现状与实践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9).
[3]朱玲,马翠萍,姚英.护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思考[J].护理研究,2004,18(10A):1779~1780.
1.1研究对象
将潍坊医学院护理学院2008级1~3班的135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名、女130名,年龄19~22岁。按整群随机抽样法将每班分为4个实训组,共计12组,以组为单位,分别安排在4个实训室。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每班抽取2个实训组,共计6组,作为观察组(67名护生,男2名、女65名);每班另外抽取2个实训组,共计6组,作为对照组(68名护生,男3名、女65名)。两组护生均是经高等院校统一考试招生入学,在年龄、入学成绩、文化基础课、专业课成绩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将每个实训组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配有1个床单位、1个模拟人及1套护理操作用物。对照组护生采用常规的上课前由实验管理教师统一准备护理操作用物、下课后统一收回用物的方式。观察组护生每个小组在实训室都配有1个带锁的贮物柜,内有1套各项护理操作所需的用物,由护生自主管理。上课前,每个实训组的组长领取贮物柜的钥匙并分发给各小组,每个小组领取钥匙后,根据清单清点用物并在交班本上签字,如有缺失或损坏及时上报教师;上课时,各小组保管好钥匙及各种物品,根据实验项目自己准备所需物品;下课前,检查、清点用物,按要求物归原处后签字,并由组长将8个小组的钥匙收齐后上交教师。如上课前护生发现物品缺失,应及时通知教师并查明原因。教师也会定期抽查物品情况并签字,以督促自主管理用物模式的执行。两组护生的理论及实训教学的教师相同。
1.3评价方式
课程结束后,按照学院统一的、细化的评分标准对两组护生技能操作用物准备时间及成绩进行考核和比较;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了解观察组护生对自主管理用物方法的评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35份,回收有效问卷135份,有效回收率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应用描述性统计和t检验等统计方法,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生技能操作考核用物准备时间的比较。结果显示,5项技能操作考核项目中,观察组护生有4项考核用物准备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生技能操作考核成绩的比较。结果显示,5项技能操作考核项目中,观察组护生有4项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护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培养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是高等护理本科教育的重点,而《护理学基础》正是护理人员学习护理专业课及培养专业护理人才的基础,是沟通学校教育和临床教育的桥梁课程。在国内已有部分院校应用护生自主管理方法[1-3],但具体方法存在差异。本研究旨在改革《护理学基础》实训课的用物管理方式,加强护生的责任心和动手能力,锻炼护生的管理能力,使护生进入临床后能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
3.1传统用物管理方法
目前大多数院校实训课用物准备采取的方式是:上课前由实验管理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及实验指导教材准备好每项操作的各种用物,并按照统一的方式放置,课后统一收回。本研究对照组护生采用的就是这种传统的用物管理方法,护生被动地接受准备好的用物,有的护生操作练习时,拿来就用,根本不去检查用物是否齐全、放置是否合理、无菌物品是否在有效期内。而当真正需要独立操作时,仅凭几次的练习,不能及时准确地准备好各种物品。在临床工作中,护士要进行的各项技术操作,都是由自己准备,显然这种方法是不利于加强护生学习及与临床工作模式的接轨。课前由实验老师根据课程进度提前为护生准备好用物,这种缺乏主动性的学习,易使护生感到枯燥无味,不利于操作训练中综合能力的培养[4]。
3.2自主管理用物方法
自主的管理是实行物品到位、责任到人、损坏赔偿、上下课前交接班并签字,接近临床工作模式,为护生练习提供了时间、空间及动手机会,有利于护生尽快地熟悉操作物品准备,增加了护生与教师、同学的沟通机会,锻炼了护生的沟通技巧,提高了护生的沟通能力。表3显示,90.37%的护生认为自主管理用物方法加强了护生间的沟通与协作,92.59%的护生认为能提高护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而且,护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和操作掌握情况随时按需选择练习项目,灵活性大,避免了被动地练习单一项目时间的浪费。调查结果显示,100%的护生认为自主管理用物方法有利于护生灵活应用物品及安排时间,88.89%的护生对这种方法满意。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不足:每小组护生配备1个带锁贮物柜、1套各项护理操作用物,需要学校投入的经费较大;上下课前清点物品占用了护生一定的时间;由于护生自主性大,增加了教师监管的难度。
3.3自主管理用物方法缩短用物准备的时间,提高护生操作考核成绩
1.基础护理学。基础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它包含了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临床医学、预防疾病以及术后康复等内容,是所有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专业知识。同时,由于这些内容覆盖面极为广阔,因此仅靠理论知识无法达到对护理知识的学习目的。这就是基础护理学设置实验实训课程的关键所在,为了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复杂抽象的理论知识,设置相应的实训课程来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也符合新时期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高职护理专业的教师必须意识到改革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课程的重要性,才能促进教学效率得到提升。然而,目前的基础护理学教学方式还存在许多问题急需解决。
2.实验实训教学的现状。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没有意识到实验实训教学对护理专业的重要作用,在课程设置上还是理论知识课程的比重较大,而实验实训课时安排比较少。并且高职院校对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管理工作还存在漏洞,无法为学生提供实训器材,从而导致学生得不到锻炼,影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发展。同时,在基础护理学课堂上,护理教师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设置教学问题时也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研究。还是使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让学生被动接收理论知识,在课堂讨论时间比较少。这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
此外,有些高职院校虽然设置了实验实训课程,但是在教师授课时,主要还是以教师演示为主,让学生跟着模仿,这种方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进步。同时,教师没有为学生普及实训课程的重要性,高职院校也没有在考核方式上体现出实验教学的内容。这导致有些学生出现畏难心理,不愿意进行实验学习。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基础操作太过简单,不需要参加实训课程。学生在思想上不重视实验实训教学环节,导致实验实训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的有效改革方式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院校要实现对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的改革,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意识到实验实训课程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思想教育大会,或者以实训课重要性为主题的班会,利用一些有趣的活动方式来提高学生对实训课重要性的认识。比如,演讲会、小品表演,等等。在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之后,教师在课堂上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当根据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要求,不断完善和改革教学计划。与时俱进,为学生多举一些新近发生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教学案例,带领学生进行实训练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一味进行讲述和示范。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和提示。让学生发现实训课程的乐趣,提高对基础护理学实训课程的学习兴趣。此外,基础护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进行实验学习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也要对理论课程进行改革,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工具来为学生形象的展示复杂抽象的理论知识点,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热情,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成立学习小组,采取竞争激励方式。高职护理专业教师在设置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课程内容时,应当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由浅入深的设置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平均的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设置人数在5人左右,在每堂实训课开始之前,将当堂课的任务布置下去,让各组进行比拼,看哪个小组完成的又快又好。利用这种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全体同学积极自主的进行实践学习,并能在这个过程当中让学生之间得到交流沟通,培养团结友爱的同学关系,为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以及团队竞争意识。
教师还可以使用情境教学方式,为学生布置相应的护理内容,让学生在小组内轮流扮演护理人员以及患者,比如,拟定一个膝关节受伤的人员,由学生分别演示在术前和术后应当如何护理,然后教师给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这种操作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临床应用技能,为社会培养实用性的人才。
3.加大基础设备的投入,优化管理模式。高职院校要想保证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就需要加大对实验室基础设备的投入。保证学生都能运用设备进行实验学习,比如,常见的医疗设备、病床、康复辅助仪器,等等。教师在讲述设备使用方式只凭口述无法让学生理解,而有了设备仪器,学生就可以尝试动手操作,熟悉各项医疗器械的使用方式,能够为以后的就业提供一定的帮助。
而实验室设备在引进之后,也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来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防止设备损坏或者丢失。实验室应当在课余时间也对学生开放,让学生随时可以自主练习,但是要对进出实验室的人员以及具体时间进行严格的记录,一旦发现有器械出了问题可以找到相应的责任人。此外,高职院校也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教材,保证学生能够学到一些新的护理知识和案例。院校还需要与医院单位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实地实训的机会。
4.优化课程设置,改革考核方式。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改革的实施,还要从课程设置上进行优化,高职院校应当合理制定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保证学生能有足够的实际锻炼机会,防止出现教师占用实训课程进行理论知识讲述的现象。同时,为了加大学生对实验实训课程的重视程度,高职院校应当改革教学考核方式。传统的一张试卷来判定学生学习能力的方式过于片面,院校应当将学生在实验实训的表现按照一定的比例,计入综合成绩当中。
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建立起个人学习档案,引导学生为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并及时记录学生的日常学习状态,对学习有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而对于学习效果不太好的学生,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找到问题的所在,与学生一同解决问题。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促进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 高职 护理专业 基础护理学 实验实训 问题 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8.065
Abstract I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basic nursing, the main body position of the students is not outstand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experiment and training is single, the old teaching mode. Here the basic nursing experiment and training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strategy, to enhance the experiment and practical teaching effect, effectively achieve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professionalism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professional; basic nursing; experiment and practice; problem; reform strategy
基础护理学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对于丰富学生的护理基础知识理论,提升学生的护理专业技能具有积极的作用。要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必须要重视基础护理学课程教育。基础护理学课程实践性较强,在教育中,要能够积极完善基础护理技术实验实训环节,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实验实训中,发展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基础护理学教学要突出实验实训教学,要通过实验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实验实训环节有效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促进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有效培养。然而在高职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基础护理学教师要能够积极解决实验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创新实验实训教学内容和模式,以实现学生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有效发展,促进人才的有效培养。
1 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忽视学生学习实践的主体地位
基础护理学在实验实训教学中,实验实训教学多采用的是注入式教学模式。实验内容的设置,实验步骤的制定和仪器设备的准备,实验过程的组织都是有教师安排的。这种注入式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开展的实验实训教学模式,学生在整个实验实训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解的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被动地识记教师的操作流程。即使学生进行练习操作也是在模仿教师的动作和操作流程。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1.2 传统实验实训教学模式存在缺憾
在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中,采用的依然是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如下:教师准备实验实训材料内容、教师一边讲解理论一边进行技术示范、学生回示、分组练习、总结点评。这种授课模式单一、陈旧,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师过多强调的是精确的操作程序,强调的是规范的操作技能,学生只能进行模仿操作,掌握一些操作技能。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内容与其他学科内容处理分离状态,缺乏内容与操作技术的上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学生只能掌握单项的操作技能,其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
1.3 学生对实验实训教学不够重视
在实验实训环节,我们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不是很重视这个环节的学习。一些学生认为,实验实训跟着教师做就行,自我主观能动性在实训环节中得不到充分挖掘,导致实践效果不理想。一些学生认为,实验实训参与不参与,学不学都无所谓,到毕业实习后,再进行学习,也不晚。一些学生认为,作为一名护士就是做一些诸如注射、发药、测血压、量体温等简单的工作,不需要多么高深的实践操作技能,就能应付工作,因此,实验实训的积极性也不高。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实验实训教学环节,就导致实验实训教学效果不理想。
1.4 实验实训考核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考核中,现行的考核标准存在问题。考核标准只重视实验实训操作流程,操作细节,操作时间。这种考核标准导致很多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进行实践活动,考核靠什么,学生就练什么。不考的内容的学生就不练习。学生只是机械地实际模仿一些操作动作,对操作结果不能进行批判性分析,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很难得到发展。
2 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改革策略
2.1 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是保障实验实训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明确出课堂实验实训教学目标,能够对课堂实验实训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设计。设计出难度适中,切实可行,可以评价,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目标,能够增加学生实验实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完成一个个实验实训任务,获得有效的发展。
比如在实验实训教学中,这些目标设置就是较为成功的。比如,能够应用本课所学的理论知识,评价人体力学在护理操作中的意义,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根据无菌操作原理,编制出一套有新意的6项无菌操作程序等等。只有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才能在目标的引导下,有效参与实践,完成实践任务,不断提升实践技能,获得创造性的发展。
2.2 精心设计教案
精心设计教案是保障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效果的基础。在备课环节,教师需要立足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学生实际出发,收集整理各种实验实训教学内容,要能够根据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善于挖掘教材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能够不断丰富教案内容,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案设置中,要避免内容的重复,保障学科间的内容上的衔接。能够找好课堂实验实训的切入点,突出重难点内容,适当安排演示实验,安排一些学生的创新成果,以更好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要通过对教案的精心设计,为实验实训课堂有效开展打下基础。
2.3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项目任务教学法
传统的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实验实训教师是知识技能传播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走,被动地接受知识与技能。在基础护理实验实训教学中,病史的采集及评估、病例分析、护理程序设置、护理措施制定、实验操作规程、实验操作后的护理过程总结都是由教师按部就班地对学生进行讲解,示范的。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缺乏自主探究实践的空间和机会,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走,跟着教师进行模仿练习。这样,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很难得到发展。因此,基础护理实验实训教学需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能够以项目任务教学法为中心,使学生成为实践的主体。
推行项目任务教学法,学生需要亲自参与实践过程,学生需要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确定目标任务,制定实践步骤。学生需要自己设置护理程序流程,选择仪器设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搜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需要为学生提供实验资料,党学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引导就可以,学生始终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完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任务,学生需要利用知识解决问题。这种实验实训模式能够使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和应用技能,能够发展学生的实验实训能力,有效提升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4 通过多元化、分层次的技能训练,培养实用人才
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目标是为了通过实验实训环节提升学生的临床护理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护理技术,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因此,在实验实训教学中,要能够以临床需要为中心,进行实验实训的内容选择,完善实验实训教学环节。
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改革,要能够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突出临床技能和实践性环节教学内容。要提升学生的临床应用技能,在实验实训环节们可以通过情景演示、录像观摩、实验室操作训练、模拟人体操作、临床见习、临床实习等多元化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对人才进行培养。要能够实施分层技术训练,通过分层训练的方式,逐渐提升学生的专业专项技能,发展学的综合职业技能。要能够通过多元化、分层次的技能训练,有效培养护理技能型实用人才。
2.5 灵活利用示教手段
示教是一种传统实验实训手段,是保障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虽然,现在提倡实验实训教学改革,但在实验实训教学中,示教手段的灵活应用也是必要的。作为教师,要灵活把握示教的时机。在学生操作前进行示教,是为了让学生对新操作技术的程序、要领和操作步骤规范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其示教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操作要领,能够逐渐熟练地进行自主操作。在组织学生分组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的一些模糊认识及提出的问题,适当通过示教的方式进行问题处理,通过这种示教方式对学生的错误认识和行为进行引导。在学生实践操作练习结束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性示教。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进行总结性的处理。在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中,虽然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教师必要的示教还是不可缺少的,示教可以有效解决学生操作中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有效保障实验实训教学的效果。
2.6 完善考核评估环节
完善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考核评价环节是提升实验实训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传统的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主要是对学生操作过程,操作技能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内容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完善实验实训考核评价环节,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第一,完善预习阶段的评价,包括对学生病例设计内容是否新颖,学生设计方法有无创新,设计方法是否可行,学生实验实训用物准备是否齐全等多方面的评价。第二,完善实验课堂表现评价,这主要是对学生课堂表现情感态度,课堂操作是否规范,课堂操作是否具有创新等方面进行评价。第三,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这主要是对学生操作程序是否完整,随机应变能力是否具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提升等方面进行评价。要通过完善评价过程的方式,对学生的实验实训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要通过创新评价的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验实训综合素养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
总之,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教学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的重要课程,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要通过加强实验实训教学,能够使学生有效地将知识、技能应用于实践过程中去,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从业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高职护理人才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 肖勤.浅谈如何提高基础护理学的教学质量[J].品牌(下半月),2015(4).
中职护生生源地偏僻,基础知识薄弱,许多护生存在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习惯不良等问题,造成护生学习主动性不足,学习效果较差。但参与意识强烈,容易对新鲜、有趣的刺激产生兴奋,对新事物、新观念易接受智力素质并不差。护理专业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护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帮助护生学习创造了条件,明确了努力的方向,端正学习动机和增强自我学习的信心,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1理论课应用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依靠计算机、投影机、激光视盘机等多种现代媒体来实现集体教学的。其优点是:能够化静为动,寓教于乐,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抽象问题形象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节约传统的板书时间,开阔知识面,增强信息量,提高学习效率。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包括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实践动手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利用黑板、粉笔、教案等,在一般教室进行授课,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单向输出”与“被动接受”的关系。学生的积极性难以提高,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精神,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多媒体教学中综合运用了各种多媒体技术,使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能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教学内容的表达更生动、更形象。把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护理学基础教学课堂,可以有效地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提高教学效果。
1.1研究对象本人讲授的我校2008级护理专业班级及2009级护理专业班级的《护理学基础》课程为研究对象,其中2008级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作为对照组,2009级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作为实验组,两个班级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课时、授课计划等其他教学形式完全相同。
1.2研究方法对两个班级理论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两个班均有57名同学参加了期末考试,对成绩资料采用双侧检验。
1.3统计分析见表1。
1.4结果对两个班级学生期末理论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如表1,从平均成绩来看,2009级稍高于2008级,这说明采用多媒体教学后,教学效果有提高,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有一定效果。
从变异系数来看,变异系数越大,说明样本值离散程度越大,成绩波动越大,2009级成绩变异系数低于2008级,这说明了采用多媒体以后,学生成绩更趋于平均,成绩更稳定,这也说明了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后,教学质量有所提升。
对表1中的统计资料进行双侧Z检验,计算如下:
Z=84.26-82.446.66÷57=2.06
实验组与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异。总体的条件是|Z|
2实训课应用分组练习、课堂操作考核
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操作技能训练所占比例最大,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其他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因此,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环节是护理专业课教学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实训课教学是带教教师课前为学生做好实验用物的准备,上课采取教师示教,分组练习的模式。实训课相比理论课来说,学生易表现出到课率低,学习不认真,操作不重视,练习不刻苦等问题,为了改善出现的这些问题,在原有的教学的模式中加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操作考核,由于课堂上马上面临操作考核,学生往往很重视教师示教,并增加练习操作的次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有所提升。
2.1研究对象我校2010级护理专业1班及2班学生进行分组研究,各有60人,每班按学号分为12组,每小组5人。学生学习基础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2.2研究方法选取2010级护理专业1班作为实验组。该班学生上护理实训课时教师进行操作演示及讲解,然后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最后进行小组课堂操作考核。
选取2010级护理专业2班作为对照组。该班学生上护理实训课时教师进行操作演示及讲解,然后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3统计分析调查结果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以静脉输液操作练习为例,实验组学生在练习完后要进行课堂操作考核,以小组为单位抽考其中一名学生,她的成绩代表小组成员所有成绩。而对照组学生不需要进行课堂操作考核。分别记录每位学生完成静脉输液操作练习所需的时间,统计结果见表2。
【关键词】 护理教学 综合性实训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法(试行)》对综合性实训的开设提出了要求,并明确了解其所占比例。综合性实训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环节,是学生在学习多门理论课程后,对其进行的一个综合性实际技能操作训练,其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实训项目的理解,进一步加强对所学习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动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1]。《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实训》是本院护理学专业课改后新设置的一门实训课程。本系对2007级本科学生的《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实训》采取综合实训,具体作法如下。
1 教学方法
在《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实训》教学纲要所开出的19项操作中,选出卧位病人床上擦浴、口腔护理、测量生命体征、鼻导管给氧、密闭式静脉输液法等5项实验实施综合性教学,共计13学时。
1.1 教师统一备课,确定教学方案 实训课前,带教老师,充分了解学生学习进度,明确综合性实训教学目的,结合学生所学知识,给出一个病例,以护理程序为工作框架,以整体护理为主线,结合内、外、妇、儿科等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护理。
1.2 学生课前认真准备,计划护理过程 在实训课前1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人,每组给1个病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对病人实施护理。教师在给出病例时可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以启发学生思维,如在鼻导管给氧过程中发现氧流量与医嘱不符合,如何去调节流量;在进行床上擦浴时,护士应如何保护病人的隐私等问题。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制定具体的实训内容,以及实训操作步骤。在整个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导,带教老师给予指导。
1.3 结合情景式教学模式,实施综合实训 先由教师示教纲要开出的实训项目,再由学生扮演病人,该病人具备一些比较典型的症状,如偏瘫、昏迷等,便于学生有针对性的实施操作。比如该堂课的教学目的是掌握卧位病人床上擦浴,就要求学生先运用所学沟通技巧主动与“病人”沟通,了解病情,做好病情评估工作。结合给出的病例完成卧位病人的生命体征测量、床上擦浴、口腔护理、压疮的预防、肢体的功能训练及健康教育等内容,课后写出护理计划。具体方法为每组选1名学生扮演昏迷病人,由其他3名学生分别模拟护士为其测量生命体征及其他操作,同时要求学生提出对该“病人”的护理诊断和制订合理的护理计划。
1.4 教师与学生结合,共同评价实训结果 每次课程结束后,由学生与教师共同给每一个参与表演的学生按照打分标准采取不记名投票的形式打分,学生的打分占30%,教师的打分占70%。打分标准的内容包括沟通能力、人文关怀、项目的熟练程度、物品的整理及作业等内容。
2 教学探讨
对护理专业本科学生《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实训》采取综合集训,体现了如下优点。
2.1 突出了整体护理的主线 传统的实训教学以单项实训为主,学科之间相互分离,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2]。以往在《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实训》课中更多的是强调学生掌握单项操作。综合性实训强调人是由生理、心理、社会中生存的复合体,使学生真正运用整体护理的工作方法解决问题,体验到临床工作的场景,并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2.2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实训前的准备过程中,通过复习所学知识和查阅新资料,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既掌握了基础实训的技能,又使各相关学科知识得到巩固和整合。以往参与毕业临床实习的学生认为,到医院实习时都有手忙脚乱的感觉,不知如何对病人进行护理,说明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提高。病人角色的扮演,使“病人”表现出较复杂的病情,再要求学生根据“病情”提出正确的护理诊断,这样,学生不仅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培养了学生的沟通技巧 传统的实训中,学生面对的是护理模型,交流时模型不能与之有情感回应,所以,学生在进行沟通时的积极性不高。学生认为这种交流是念咒语,说天书,是比较可笑的,由抵触而出现只动手不动口,沟通技巧得不到锻炼。然而临床工作中很多的护患纠纷是由于护患沟通不良所致,如果护士懂得去沟通,用心去聆听,很多纠纷都是可以避免的[3]。因此在综合实训中,要求学生开口和扮演的“病人”沟通,且“病人”会故意刁难护士,学生如果能够给予满意的答复,就需要学生能运用沟通技巧解决实际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2.4 加强人文关怀的培养 学生以服务对象为出发点,侧重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关心病人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素养和品格,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充分体现护理的人文关怀[4]。例如床上擦浴虽然是一项生活护理,很多医院都是由家属或护工来完成,但作者在教学中仍然坚持学生亲手操作,通过对一例偏瘫“病人”床上擦浴,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生活不能自理病人的护理需求。这不仅要求技术上过硬,还要从精神上给予病人更多的关怀。
【参考文献】
1 肖爱萍.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教学浅谈.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7):229.
2 王瑾瑜,徐海,赵亚莉,等.开设医学综合性实验初探.医学教育,2002,2:57.
【关键词】教学影像 基础护理 实训教学 效果观察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中职教育”的号召下,中职学校连年扩招,大幅度增加招生规模,学校对报名者“来者不拒”,这样难以保证生源的质量 ,而护理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实践教学应该成为培养护生各种实践技能和思维能力的主要教学环节 。因此,为了确保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我们运用自制的《基础护理实训教程》教学影像(一套)与配套教材于基础护理的实训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质量和效果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选取我校2012级中职护理专业4个班的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个班计108名学生,对照组2个班计110名学生,全部为女生,年龄平均17岁。
1.2 方法
1.2.1 实验组在上基础护理实践技能课时,运用我校自制的教学影像进行辅助教学,影像示范与教师示教相结合,练习和课外技能实训时循环播放教学影像,学生也可以自己操作,反复观摩。
1.2.2 对照组在上基础护理实践技能课时,运用购买的教学影像进行辅助教学,对影像中与学校集体备课时不一致的地方,由教师在播放和示范时讲解不同之处,引导学生按学校统一规范的操作进行学习,练习和课外技能实训时循环播放教学影像。
1.2.3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学期结束时均选取了临床常用的五项操作(铺备用床法、口腔护理、无菌技术基本操作、青霉素过敏试验法、导尿法)进行了技能考核。
2 结果
人数 五项操作平均分 f值 P值
实验组 108 88.4±3.1 6.83 0.05
对照组 110 76.4±4.5
3 讨论
3.1 自制教学影像有利于提高护理实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护理专业是对操作技能有很高要求的专业,因此加强护理操作技能培养是提高护生职业能力的关键,也是从事护理工作必须具备的岗位核心能力 ,为了使教学更适应临床发展的需要,在自制《基础护理实训教程》教学影像时参考临床教师的意见,结合临床常用物品的类型,同时开发了相配套的校本教材《基础护理实训教程》(已于2013 年6 月由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教学影像和教材的结合,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由于影像的操作示范者都是本校的学姐们,对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和自信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护理实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也有明显的提高。
3.2 自制教学影像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促进作用
随着中职生的扩招,教师数量也在不加大,即便如此,教师的工作量也是非常之大,平均每周学时都在16学时以上,有的达到26学时,因此有时会影响集体备课的时间和质量,有了自制教学影像,极大地方便了对技能操作的规范统一,特别是对刚入职的青年教师来讲,自制影像对她们尽快熟悉教学内容、熟练规范操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教学水平的提高更是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学生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提高护理操作能力,进而提高护理实训教学质量 。
3.3 自制教学影像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规范地、准确地演示各种操作项目,讲清操作要领;同时可用多媒体教学将护理操作反复播放,帮助护生随时学习、观察,自我矫正护理操作的准确度,养成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 。实训中心也一直实行全天候开放实训室,学生可以自己到实训室选择练习的项目,电脑也可随时打开播放教学录像进行示范,为学生操作技能的规范和掌握创造了有利条件。
3.4 自制教学影像有利于技能的规范统一,便于集体备课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 实训教学 实训教学 临床工作
随着医改的推进,人们的健康意识的增强,社会对护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护士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同时也要具备优美的体态、得体的举止,良好的沟通。作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教师,如何在实训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让护生在进入实习与工作后更好更快的适应临床,是教学的重中之重。笔者现将自己的一些改革方法和经验报道如下。
一、教学内容临床化
临床上新知识、新技术、新仪器发展迅速,我们的课堂教学滞后于临床,学生进入临床后适应岗位慢[1]。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及时更新临床上的新知识,新技能,删减临床上不做或少做的实训项目,实训仪器尽量与临床一致,比如不讲或少讲氧气筒式吸氧法和负压吸引式吸痰法,强化中心管道式吸氧与吸痰法;将布类口腔护理包与导尿包改为临床用的一次性环氧乙烷灭菌的口腔护理包与导尿包等。
二、物品管理学生化
交接班制度是临床护理工作的核心制度之一。做好交接班是临床护理工作连续性的重要保证,能预防护理缺陷,减少医疗纠纷。将实训物品及实训室日常卫生交给护生管理,增强护生责任心,培养护生的交接班意识。每次上课前由班长带领各组小组长到任课教师处领取本次课所需的实训物品,并检查所领物品的质量与数量,签上自己的名字,课后再在检查后送回领取处,打扫好相关实训教室卫生签好名字后方可离开。下个班级再按上述方式检查,发现物品缺失或损坏则由上个班级做出相关赔偿或维修,若在课后才发现物品缺失或损坏则有本班赔偿。通过这样的方式将交接班制度延伸到课堂,培养护生的交接班意识。
三、实训操作仿真化
护理的对象是人,以人为本是护理的宗旨。实训教学中,在不违背伦理道德的情况下,要求护生真人真景真练。为护生创造一个真实的病例环境,将每个实训项目都事先编好4-5个不同的病例,由护生分析病例,按照护理程序评估病人情况,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为病人提供护理措施,最后做出评价。比如口腔护理,不同的病例,给出不同的临床表现,有的病例是厌氧菌感染,有的病例是真菌感染,有的病例只告诉由口腔散发出烂苹果味,由护生判断病人情况,确定所需物品,准备相应的漱口液。分析好病例后由护生两两组合,一人扮演护士,一人扮演病人互相进行口腔护理(统一用一次性口腔护理包和生理盐水)。再比如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静脉输液等实训项目都尽量让每个护生真人真做。而涉及人伦道德或真人可能造成伤害的项目,比如导尿术、灌肠术、鼻饲法、洗胃术等则使用多功能模拟人。要求学生将模拟人拟人化,即将模拟人视为真人,做到核对、解释,爱护、尊重模拟人,保护模拟人隐私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使护生既能复习和巩固理论知识,强化护理程序,同时又能在护士与患者角色互换中获得一次真实的体验,强化了实训技能、锻炼了心理素质,培养了爱伤观念。
四、增强护生的人文修养
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对护理人员的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笔者认为:强化护生的仪表举止,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把人文关怀的理念贯穿于实训教学的始终,才能避免护生初入临床的不安与无措。
1.仪表礼仪
实训中心门口为护生放置一面大的穿衣镜,护生一踏入实训中心,必须以一名护理人员的仪表整理自己:衣帽整洁,修剪指甲,去掉戒指、项链、耳环,禁止穿高跟鞋。长发盘起,短发前不遮眉,后不过肩。不符合要求者禁止进入实训室。操作过程中,注意站姿、坐姿、蹲姿、走姿。举止端庄,大方。
2.沟通能力的培养
将教师的授课与护生的讨论相结合,鼓励护生积极回答教师问题;引导护生分析病例,由护生分组讨论,提出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然后每个小组内护生轮流做中心发言人,其他成员对其进行补充和质疑;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护生以小话剧的形式来反馈所学实训操作。护生发言必须用普通话,以避免护生的害羞心理。让每个护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增强护生的自信心,提高护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心理素质。在护生讨论及角色扮演过程中,加深了教师与护生,护生与护生之间的友谊,培养了护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及沟通能力。
五、操作考核综合化
改变以往单纯的考核实训操作程序,过度强化操作手法的考核方法。将考核分为平时成绩与学期末的操作考核,加大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为总成绩的30%,包括实训室物品管理、实训室卫生、到课率及平时课堂发言等。学期末的考核,采取考核前10分钟发放病例,护生根据病例自行准备及检查所需物品是否在有效期,是否灭菌合格,是否符合病人情况。比如,昏迷患者与清醒合作患者插胃管时,其用物准备和动作要领是不一样的,清醒患者可以取侧卧位或坐位,鼻胃管插至10-15cm时嘱病人做吞咽动作配合操作;而昏迷病人则须去掉枕头,头向后仰,鼻胃管插入15cm时,将病人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需要学生根据病例做出判断。同时考核包括护生仪表、礼仪、用物准备、操作程序、熟练程度、人文关怀、应变能力等,综合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结语:
通过对即将实习结束的护生发放的自感与临床工作契合度及向临床带教老师发放的护生于实习过程中的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护生通过这样的实训教学改革已得到了切实的好处,增强了护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护生的自信心与责任心,在面对临床实习和工作时能更好更快的融入进去,能独立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基础护理对实践操作技能要求非常高,但由于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临床客观条件所限,护生实践机会较少,实践教学多以课堂内实验课的形式进行。我国传统护理实训教学[1]由实验老师提前准备实验用物,上课时教师演示,然后护生练习,实训教学内容以基础护理学各项护理基本操作技术为主,各项操作单独进行技能训练和考核。实训教学内容单一并且未能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而更新,实验室仅在计划实验课时或操作技能考核前的约定时间开放,实验考核注重动作规范、操作步骤和程序的熟练掌握,致使学生机械地完成每项操作步奏,学生普遍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临床实际应对能力较差。
鉴此,该院教师于2014年9月-12月,对2013级护理专科生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把“开放式实验”教学融入到技能实训之中。
1 《护理学基础》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意义
开放式实验教学主要指以现有教师及实验室资源为基础,在完成常规教学任务之余,面向学生或专业技术人员开放使用的实验教学模式[2]。开放式实验教学相对传统实验教学而言,更注重发挥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随着“以病人为中心”整体护理模式的建立和发展,对护理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不仅能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还能够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训练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基础护理学实践部分是护理学生的必修内容,开放性实验教学弥补了课内基础实验项目的不足,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计划,通过开放实验增强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及临床实际应对能力;另一方面,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也提高了实验室各种设备的利用率,实现了资源共享[3]。
2 《护理学基础》 实训课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施
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施主要在该校护生课内常规实验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利用课余时间加强操作练习以强化护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自由选择各项操作练习,并且安排实验教师带教,完全以护生为主体,鼓励其独立思考,从而培养护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临床判断和决策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等核心能力。
2.1 基础护理开放式实验教学的载体及内容
本校护理实训中心建有基础护理实训室、无菌操作室、穿脱隔离衣实训室、模拟病房、护理示教室、重症监护病房、综合急救实训室等,以全功能护理模型人及各种单个护理模型(如灌肠模型、导尿模型、静脉输液手臂等)为载体,配有中心供氧、中央负压设备带及各种基础护理操作用具,可进行无菌操作、鼻饲、导尿、灌肠、静脉输液等多项基础护理技能操作。另包括气管插管模型、全功能创伤模型人、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电动吸引器、微量注射泵、自动洗胃机等。完全可以满足基础护理的常规单项操作及综合技能培训。
2.2 开放式实验教学在《护理学基础》具体实施
2.2.1 学生自主性实验
首先以任务为导向,在进行基础护理每项操作上课后安排课余时间为学生开放实验室并安排实验教师带教,要求学生掌握包括(铺床、无菌技术、穿脱隔离衣、床上擦浴、鼻饲、导尿、吸氧、注射、输液等十几项基础护理操作)并通过各项操作考试,教师根据护生完成情况,讲解难点及重点,纠正其不规范的操作方法。最好学生分组强化训练,教师分组指导、纠正,对学生逐个评价,直至每一单项技能操作达标[4]。
2.2.2 提高实验室及设备利用率
基础护理课程操作性强,实训课课时占到了总课时的一半,而实训课一般在实验室完成,实验室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怎样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室和已有实验物品成为当务之急。
本实训中心模仿医院病房模式而建,包括护士站、治疗室、抢救室、ICU、模拟病房、基础护理实训室等,将基础护理技术根据实训项目分成四部分,基础护理实训室一有12张病床,每张床有一个全功能护理人,鼻饲、导尿、灌肠、吸氧等需用模拟人的护理操作练习可在此实训室进行;基础护理实训室二也有12张病床,房间模型柜内有各种注射模型、输液模型,铺床、各种注射法、静脉输液等护理操作可在此实训室进行;基础护理实训室三为穿脱隔离衣室,内设有一面大镜子和一排洗手池,护理礼仪、穿脱隔离衣等护理操作可在此实训室进行;基础护理实训室四为无菌技术操作室,内设有12张大的无菌操作台,无菌技术、配药等护理操作可在此实训室进行。这样,既解决了实验场所不足的问题,又使护理模拟病房得到充分高效利用。
2.2.3 综合训练模式
在分项训练达标的基础上,结合内、外、妇、儿科设计各种病例,营造接近真实的病例场景。如设计一例失血性休克且合并心搏骤停的病例,由3~4名护生共同抢救,要求她们快速做出评估,然后按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建立静脉通路、给药等角色分工进行包括心肺复苏、注射、静脉输液等基础护理操作的综合训练。抢救结束,检查多功能急救模拟人是否抢救成功,根据各项操作标准、各护生之间的配合以及紧急应变能力自制综合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如未合格必须重做直至达标。
3 基础护理开放实验教学效果评价
经2014―2015学年第1学期4个月的开放实验实训,该课题研究者对本校2013级护理学专科1、2班学生100名(女生97名、男生3名)进行考核验收,采用多站式模拟临床情景,从基础护理实训项目中任选6项技能项目:无菌技术、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鼻饲、配药 静脉输液、导尿。分6站进行考核,每站项目由护生随机抽签的方式决定。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依次通过各个考站,进行操作考核,并接受站内考官的提问,提出诊断结果和处理方法,每站总分100分,最后记分以6 次得分的平均分为准[5]。成绩统计见表1。
4 讨论
4.1 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
开放式实验教学在内容将基础护理有机融合了急救、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相关内容,突破了原有教学计划的限制,照顾到护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样。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施,使学生的学习状况从以往的被动性学习转变为主动性学习。学生不仅增强了单项基础护理技能操作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6]。
4.2 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
本校护理实训中心可提供多种临床病例场景,通过开放式实验教学使护生取得了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当面对病情复杂的病例,护生以小组为单位,必须对患者现状进行评估,列出主要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并且分工完成相应的护理操作,最后做出综合评价。面对模拟真实的临床病例环境, 更加便于护生对基础护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护理知识的记忆、理解,增强其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培养了护生的临床决策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
摘要目的:探讨对中专实习护生护理技能教学中采用三维培训方法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中专实习护生按照老师规范带教、学生自查自纠、模拟临床环境,加强沟通交流3个方面进行实习前护理基础技能三维培训。培训前后进行护理技能和临床综合能力考试,并与2011年实习护生考核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护理技能三维培训后,2012年护生考试成绩较2011年护生考试成绩明显提高(P<0.05)。结论:护理技能三维培训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机械式的模式,使护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将能更快地融入临床护理工作中,提高了护生临床工作适应能力。
关键词 :中专护生;临床实习;三维培训;护理技能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8.073
护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护理技能操作是护士的基本技能,熟练的护理临床技能、良好的沟通技巧是新时期职业护士应具备的执业要求。随着护理队伍需求的增加,护校招生人数迅速增长,其中中专生的构成比为66.42%,学生文化基础较差,且教学资源紧缺[1]。同时随着患者和家属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院和临床带教老师出于规避医疗纠纷的考虑等,使护生进行临床操作及与患者沟通机会减少,理论与实践进一步脱节,其临床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受限,致使有的中专学校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2],难以为临床输送实用型护理人才。改进临床护理技能的教学方法,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临床输送实用型的护理人才成为中专护理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结合中专护生的特点,在对护生进行实习前护理临床基础技能培训教学中采用三维立体交叉法,以期在规范操作的同时提高护生适应临床的综合能力。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在我院实习的92名中专护生,男7名,女85名;年龄15~19岁,平均18.27岁。选择2012年在我院实习的96名护生,男9名,女87名;年龄15~19岁,平均18.62岁。两组学生性别、年龄、培训前考核成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培训前对每位护生进行护理技能测评考试和临床综合能力测评,护理技能测评为随机抽取3项技能(由护理部统一制定每项技术的操作要点及细化评分标准并按照百分制制作评分表)考试评分,临床综合能力测评包括患者病情的观察、与患者的沟通、关爱与保护患者、护理礼仪等,均按百分制标准评分。考试后,按照以下方法进行教学。2011年我们对实习中专护生采用集中讲课、轮科实习的方式教学。2012年,对中专实习护生采用三维立体交叉护理技能培训方法,按照10人一组分组,每组设1名组长。具体如下:
1.2.1Y轴:老师规范带教(1)准备。由护理部统一规划,按照中专《基础护理学》的课程设置近20种操作技能,以各科室护士长为不同技能小组组长,组长专门负责某项或几项技术的带教准备及规范带教。同时备好各种操作技术的专业录像。(2)带教。针对某一项操作技术,护生先观看录像,由带教老师讲解操作要点,然后带教老师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实际操作,再次讲解操作要点并回答护生疑问。
1.2.2X轴:学生自查自纠要求进入示教室的护生仪表规范、着装整齐,操作前后洗手、操作后用物的分类处置均严格规范,各项操作用物准备要求齐全、规范。紧跟临床发展步伐,不使用临床淘汰的物品进行示范教学。针对某一项操作技术,带教老师组织各组护生进行模拟临床环境下的技术操作,当某一个护生操作时,本组其余护生和带教老师作为评委,对该护生的操作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录像。操作完毕后,由组长组织,针对每一位护生该项操作技术的操作过程,结合评委的评价、录像过程进行讨论,由该护生作书面总结上交技能小组组长。以小组为单位,组长可以多次组织进行模拟临床环境下的该项技术操作,巩固效果。
1.2.3Z轴:模拟临床环境,加强沟通交流(1)场景模拟。将示教室模拟病区设置,分区为病房、治疗室、处置室及护士站。要求床单位整洁、设施齐全,床号牌、床头卡填写规范,床头设置传呼装置。在每一项技能教学中,将该项操作中患者的角色扮演列入教学计划,将每一位护生培训为标准化患者。让护生在所有的无创技术操作培训中相互扮演患者替代传统的模拟人[3]。(2)规范操作用语,取消无声操作,培养护生交流沟通能力。操作前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和方法,建立信任与安全感,以取得患者的合作;操作中注意询问患者的感受,正确指导患者的配合,及时给予患者语言上的鼓励和支持,利于操作安全、顺利的完成;操作后注意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并感谢患者的配合。(3)树立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对患者称呼亲切、得体,语言文明、规范,动作轻柔,要有爱伤观念。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益,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进行操作和选择操作部位及均应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
1.3效果评价培训结束后,进行护理技能考试和临床综合能力考试,方式同培训前。比较2011年和2012年实习护生培训前后护理技能和临床综合能力的评分。
1.4统计学处理用spss 10.0软件行统计分析,重复测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护理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人才,即培养具有熟练的护理临床技能、良好沟通技巧的职业护士,因而护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衔接至关重要。教学医院带教、实习是加强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基础,如何系统地训练是教学医院护理部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2012年采用三维立体护理技能培训法收到良好效果。总体上讲,三维立体护理技能培训法主要是从3个方面入手:
3.1规范带教由于医学的不断进步,大量新的护理产品进入到临床,临床实际情况和教科书可能有所不同,我们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结合中专《基础护理学》课程,规范了近20项临床护理操作技术,这样可以保证临床工作的连续性,维护患者利益,同时为护生的学习和测评提供标准。在规范的同时充分考虑护士在临床操作中的实用性、科学性,使得各项操作流程更加合理,避免在教科书中一些技术操作的教条性,真正兼顾到患者的利益,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按照培训计划,结合教学内容,带教老师首先组织护生学习操作规范,观看技能录像,讲解操作要点,然后带教老师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实际操作,再次讲解操作要点并回答护生疑问。我们要求带教操作不仅仅是简单示范,应当讲解操作要点的理论依据,对基本原则一定要讲解透彻,使护生在掌握基础护理知识的基础上将护理知识和操作步骤结合,理解关键操作的临床意义,让护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3.2严格规范,自查互查,完善技能护生分组练习,自查自纠。带教老师演示完毕、师生均无异议时,护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进行练习并录像。老师深入各小组指导护生,及时表扬护生的优点及点滴进步。练习完毕后,小组成员一起根据操作技术的要点,结合自己的录像,从评委的角度找出自己和组员的不足进而改进。这样,小组成员自查互查,提高了培训的效率。另外,护生相互充当教师、护士与患者,体验相关角色的感受,可以进一步强化技能培训的效果。
3.3注重护生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临床护理工作具有复杂性和随机性大的特点,培养护生综合能力有助于护生尽快适应临床。因而,我们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教学活动,使护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唤醒护生的潜能,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决策能力等。
场景模拟使护生进入示教室就如同走进医院的某个病区,让护生提前了解临床护理工作程序,以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将护生培养为标准化患者替代传统的模拟人,让护生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亲身体验每项护理操作中患者的感受,以更好地锻炼和提高各项技能水平,适应和满足患者的需求。护生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对不同疾病的病史、症状及体征的扮演也比较到位,有利于护生操作能力的全面提升。将护生培养为标准化患者替代传统的模拟人,有效解决了教学资源紧缺的现象,为医院节约了教学经费。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医学模式的改变,患者及家属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如何进一步和谐护患关系,除了娴熟的临床护护理技能三维培训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机械式的模式,使护生临床实习阶段既能掌握护理技能,又能更快融入临床环境,提高了护生临床工作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潘静,刘志强.临床技能培训中改良标准化病人的应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9,26(2):224-225.
[2]钟冬秀,涂英,谢红英.“护理操作与护患沟通一体化程序”的编写及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4):16-18.
[3]李红.学生标准化病人护理教学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44-46.
[4]关丽荣,牛美霞.加强护患沟通预防护理纠纷[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3,15(2):258-259.
[5]周巍.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文化建设与思考[J].全科护理,2012,10(5):1333-1334.
[6]王静.护理实训中人性化护理的实施[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1):73-74.
关键词:循证护理模式;基础护理课;教学应用
Application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model in the teaching of basic nursing
XIA Ping,MIN Hao
(Jingzhou Third People's Hospital,Jingzhou 434000,Hubei,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use the teaching model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the nursing teaching focus as the main body plan, to implement the teaching content so that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clinical cases. Methods The "basic nursing" teaching material of key knowledge points with case by asking questions, check, credit evaluation, discussion, making it easy for students to learn the key part. Results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learning ability of critical thinking on book knowledge and previous experience. Conclusion Improve th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and knowledge of basic nursing problems of the master.
Key words:Evidence-based nursing; Nurse teaching; Teaching application
基础护理课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必备的基础知识,而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决定了其能否准确、及时和有效的治疗为患者解除疾苦。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的状况和专业护理技能是我们教学的关键。我们通过用循证护理的模式教学,使课程中的知识点结合病例通过提问,查证,用证,评价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老师与学生互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校2011级护理学专业大二学生86人,年龄19~20岁,男7人,女79人。
1.2 方法
1.2.1 循证护理模式有4个连续过程 ①循证问题:找出事物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②循证支持:查询权威书籍,研究,护理指南和护理专家意见;③循证观察:设计合适的观察方法实施解决问题或试图改变的实践模式;④循证应用:在循证支持和循证观察所获得信息基础上对其进行评判性分析。即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观察,综合评价观察效果找出最佳方案。
1.2.2 应用循证护理模式施教 以临床病案肺叶内分泌物特殊引流为例:先讲解肺部的解剖,特殊引流的目的、适应症。然后提出问题:①如何利用不同的有效的把肺部不同部位的分泌物引流出体外?②有哪些方法和措施可选择?引导学生将已学的知识和与护理相关书籍的查阅为主要依据;③指导学生哪些所得信息是设计合理的方法来实施肺部各部位的引流;④循证应用 让同学们用所学的知识及查阅的护理相关书籍说明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并分组讨论,老师做肺部指定部位的引流示范。请同学们思考这些护理措施所收到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最后提出新问题:①如果分泌物粘稠不易引流怎么办?重复以上循证程序,解决分泌物粘稠的问题;②每次引流多长时间为宜?有没有不适宜引流的患者?让同学们重复循证护理程序的应用。
2 循证护理模式教学效果
提高了课堂知识吸收率占49.4%,赞成循证护理教学模式占88.3%,掌握了循证护理方法的占83.6%,提高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占85.9%。比传统讲授方法效果好。见表1。
3 讨论
3.1.由于是先提出要教学内容的问题,老师引导学生们将已学的知识及相关的护理书籍里那些是能解决问题的,让学生利用他们过去所学的知识、护理技术和护理书籍为主要依据,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评判,得出结论。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学会发掘最有用的信息并吸取作为各护理措施实施的依据[2]。给予他们自主思考,发挥其潜在的积极性,改变了常规的灌输教学方法,学生只当听众,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没有主动思考过程,习惯于被动接受,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多数出了教室还给老师。更多的是为了学生学完本堂课后,能深化思考提出疑问,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将教学内容真正的消化吸收并升华进入自己的知识储库。对于将来的临床实践来说,这些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将会成为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但并不妨碍学生展开另辟蹊径的思索和解决实际问题。
3.2用循证问题去刺激学生思考,所得的知识是他深思或查阅资料后所获得,记忆深刻,同时也掌握了学习方法,了解了如何提出问题,寻找有效证据,实证观察,应用总结出最佳护理方法实施在具体的患者身上。提高了评判性思维能力,使新学的知识记忆深刻。
3.3转变教学方法,课堂互动活跃 将传授式教育变为方法学的教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学习效率,养成自我教育和终身主动学习的习惯。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牢固,就能加深对专业的认可,稳定专业思想[3],为将来的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应用循证护理模式施教,由临床案例为教学内容来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来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极大的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学习兴趣,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吸收率。
参考文献:
[1]曲海英.以人为本与提高护理教育质量[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32(2):69-70.
【关键词】 现代化病房;护理岗位;巡回护士
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改变, 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提高的同时, 对医疗护理质量的期望也越来越高[1]。由于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工作技能都跟不上医疗发展的需要, 部分护士缺乏责任心和“慎独”精神。加之护理人员编制紧缺, 工作量超负荷运转, 常容易被患者与家属指出工作中的不足, 还有思想教育不到位, 安全意识不强等。如何在新的发展形势下, 通过具体的措施调整来提高护理质量与安全是目前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目前在大多数医院, 科室病房内的护理分工常规为治疗组、责任制组、办公桌、三班(值夜班)四种情况。治疗组负责静脉输液的配置、口服药物的配发。责任制护士分管具体患者的输液及常规护理工作。办公桌护士负责医嘱录入、病床安排、领药等。三班护士负责值班期间所有护理工作。暂未设立病房巡回护士这一岗位。目前我国的医院内, 仅有手术室设立巡回护士, 又称巡台护士。手术室巡回护士的职责是准备手术前所需各种物品, 核对患者和摆好患者的手术, 负责手术中物品供应、配合麻醉师做好输血和输液工作。
将来随着政府对百姓健康状况关注度的进一步提高、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不断增加, 各级医院的软硬件条件会不断得到改善。静配中心的设立, 医生工作站的建立, 医院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步伐正在快速、全面地迈进。医院科室内原有的护理工作岗位会随之发生显著的变化。
1 治疗组护士岗位
部分医院已经设立了院内的静配中心, 按照各临床科室医生的电子处方医嘱统一配置静脉输液, 配好后由专职人员按流程送至各科室, 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注射。静配中心设立后, 病房内自然就会取消负责配药的治疗组护士。
2 办公桌护士岗位
医院的数字化建设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电子病历的施行、医生工作站的设立, 必然会取代办公桌护士。此前办公桌护士负责的主要工作是每天大量医嘱的抄录、新入院患者的安排、待床患者的通知、病房药房领药、各种检查单的预约、会诊单的传送等。这些原本由办公桌护士负责的工作会随着医生工作站的设立而全部被医生工作站所取代, 办公桌护士的岗位也会随之消失。
3 责任制护士岗位
目前责任制护士虽然负责具体患者的护理工作, 但由于其知识结构的差距、工作的超负荷运转、服务意识、安全意识欠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很难保证护理安全。护理安全是医院面向社会、面向大众的窗口, 是医院发展的牢固基础[2], 同时良好的护理安全也是护理品质提高的重要基础。因此, 护理安全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
4 巡回护士岗位
医院数字化建设后, 可以考虑设立病房巡回护士这一全新的岗位。病房护士分工简化为:三班护士和巡回护士。三班护士由普通护士担任, 白班有实习护士和轮转护士辅助, 夜班如某业务组内的患者有重大病情变化, 除通知该组医生外, 也要通知该组的巡回护士, 巡回护士也必须到场参与病情讨论及处理。巡回护士的人选、职能及实施办法如下所述。
4. 1 巡回护士人选 在本专业科室工作5年以上的、理论知识扎实、业务技能娴熟、有责任心的护士可以参加聘任。人数:根据本病区内医疗业务组的数量而定(一般每个病区内设有2~3个业务组), 每个医疗业务组配备1名巡回护士。选拔方式:由本科室的科主任、护士长、各医疗业务组组长共同考核选拔。结果由科室备案并报护理部备案, 巡回护士必然是科室的护理骨干, 也可作为护士长的后备人选, 下一步晋升护士长的必经之路。同时这样的选拔方式也符合护士长来自于基层、来自于临床一线的原则。让那些敬岗爱业、工作勤恳且业务理论、技术操作扎实的护士在得到患者及家属认可的同时, 也得到医院和科室同志们的认可。极大的鼓舞拼搏在临床一线的护士的工作热情, 充分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这也是一种社会正能量的传播。
4. 2 巡回护士的工作内容
4. 2. 1 跟随医疗业务组的每日查房, 协助主治医师接诊新入院患者, 以便了解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医护配合。及时、准确、详细的了解业务理论知识的更新、本组内患者的病情变化、护理要求等。具体负责执行或安排低年资护士执行本业务组内患者的护理工作。
4. 2. 2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业务技术, 注重年轻护士素质的培养。包括带教实习护士和进修护士。
4. 2. 3 协助护士长做好护理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教育护理人员加强责任心、改善服务态度, 认真执行医嘱、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人性化服务是医疗服务理念和行为过程改变的必然趋势, 同时也为医院服务、医院形象得以展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3]。
4. 2. 4 协助护士长组织本科室的护理查房, 带头开展护理新业务、新技术, 改进本科室的护理流程。
4. 2. 5 做到全员、全心、全程服务。对患者提供更加专业的就医、饮食、用药、检查、术前术后、康复训练指导等各个环节的宣教与沟通, 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 让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得到更多、更细致的服务。
4. 2. 6 本组患者出院后的回访、饮食、康复指导、复诊提醒与预约安排等。
4. 3 设立巡回护士岗位的优点。巡回护士这一新岗位的设立密切了医护配合, 减少或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同时可以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业务组的工作效率。降低医院的成本, 节约资源, 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提高护士对患者各种病情变化的应急处理能力、科室内的协调能力、与患者的交流沟通的能力, 充分展现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关爱、尊重。以真诚感动患者, 以细节体现品质。实现患者、医生、护士的无缝衔接, 从而演绎出医患关系的和谐, 这对于树立医院的品牌形象, 增强社会竞争力有深远的影响, 是先进性的高度体现。
护理安全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患者的满意度也会得到提高, 同时也会形成一种追求精神、探索改进、力求完美的工作习惯和作风。
参考文献
[1] 赵绪兰.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提高护理质量.当代护士, 2005, (5):25-26.
关键词:直流系统;巡视;故障
中图分类号:U22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变电站的直流系统很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影响而发生直流接地故障,一般情况下,直流系统发生一点接地时,不会引起任何危害,但必须及时消除;否则可能演变成两点接地,造成信号、保护和控制回路发生误动或拒动、熔断器熔断、直流系统短路等严重后果。因此,在发生直流系统接地故障时,技术人员必须快速、准确地找到接地位置,及时消除,使直流系统恢复正常运行。可见,直流系统是变电站的重要运行设备,其运行的可靠与否直接影响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故需不断加强日常巡视维护,并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故障,确保其安全、可靠运行。
1.加强直流系统的巡视维护
为确保直流系统可靠运行,变电站运行人员须对直流系统的绝缘状态、电压及电流、信号报警、自动装置、直流断路器及熔断器等加强监视。运行中的直流母线对地电阻值应不小于10MΩ,运行人员应每日对正、负母线对地电阻值进行检查,如出现接地现象,应立即查找接地点,并对其进行处理;针对电压及电流的监视,主要是监视交流输入电压值、充电装置输出的电压值和电流值,蓄电池组电压值、直流母线电压值、浮充电流值及绝缘电压值是否正常;每日检查直流系统的各种信号灯、报警装置;检查自动调压装置、微机监控装置工作状态是否正常;还要对直流断路器及熔断器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当发现直流断路器动作或熔断器熔断的告警信号时,应迅速查找故障原因,并进行处理和恢复运行。
(1)直流系统的日常巡视
直流系统的日常巡视内容主要是:蓄电池室的通风、照明及消防设备的完好,温度符合要求,无易燃、易爆物品;蓄电池外观清洁,无短路、接地;各连片连接牢靠无松动,极性端子无生盐,并涂有中性凡士林;蓄电池外壳无裂纹、漏液;蓄电池极板无龟裂、弯曲、变形、硫化和短路,极板颜色正常,无欠充电、过充电;蓄电池电压值正常;充电装置交流输入电压、直流输出电压、电流值正常,监控装置显示正确,各种信号灯、报警装置正常,运行声音无异常;直流控制母线、动力母线电压值、浮充电流值正常;直流系统的绝缘状况良好;各支路的运行监视信号完好、指示正常,熔断器无熔断,自动空气开关位置正确。
(2)直流系统的特殊巡视
直流系统的特殊巡视主要包括:新安装、检修、改造后的直流系统投运后,应进行特殊巡视;蓄电池核对性充放电期间应进行特殊巡视;直流系统出现交、直流失压、直流接地、熔断器熔断等异常现象处理后,应进行特殊巡视;出现自动空气开关脱扣、熔断器熔断等异常现象后,应巡视保护范围内各直流回路元件有无过热、损坏和明显故障现象。
2.直流系统的异常故障
直流系统一般主要出现以下三种异常故障:
(1)直流模块故障:单个直流模块无显示或显示异常等,当无显示时可能是内部保险熔断,处理方法是对其拆开检查,如果保险正常则需返厂处理或更换;如直流模块有显示,但显示异常,可尝试将模块电源进行重启,使其恢复正常;如模块内部出现故障,则需将其退出运行,同时检查其它模块是否正常、过负载。
(2)母线电压异常:母线电压过高时,则降低浮充电流,使母线电压恢复在正常值范围内,母线电压过低时,应检查浮充电流是否正常,直流负载有无剧增,蓄电池组有无故障等,若直流负载突然增大,应检查自动调压装置是否正常,如自动调压装置异常,应立即启动手动调压装置,使母线电压维持在正常值,同时退出自动调压装置,并通知检修人员进行修复。
(3)蓄电池电压异常:蓄电池巡检模块的插排出现个别插件接触不良,导致巡检模块无法采集、接收故障插件对应的蓄电池电压检测值,此时,可将插排拔下重插,巡检模块则恢复正常,若仍无法恢复,则更换巡检模块。
3.异常运行和故障处理
(1)直流系统接地处理
1)微机绝缘监测仪的主屏中按“故障”功能键查看系统的故障信息。根据所显示的故障信息确定故障母线或支路。
2)检查可疑处和有人工作的地方。
3)瞬时拉合直流各馈线分路开关。
4)使用拉路法查直流接地时,应由两人进行,断开直流时间不得超过3 秒。
5)拉路查找法应按照先次要用户后重要用户,先室外后室内,先潮湿地点后干燥地点的次序查找。在试拉由PLC控制的设备的直流负荷开关后,应注意复归PLC。
6)若接地处在重要负荷馈线上,仍允许投入运行,但应立即通知检修人员,进行处理。故障信息显示故障支路号,可立即通知检修人员进行查处接地点,若需短时直接断开接地支路处理且将使运行设备失去继电保护的应经调度部门同意方可进行,但应尽可能在设备处于停用状态时进行。对断开直流电源会引起保护误动的应先做好安全措施。
7)如接地不在负荷侧,检查直流母线是否接地。如正、负母线对地电阻低于25kΩ,则母线接地。应隔离该母线,该母线负荷倒至另一段。
8)接地点找到后,应予隔离,由检修人员抓紧处理;防止直流两点接地引起保护拒动或误动、控制系统误动。
9)检查结束后复归绝缘检测仪报警信号。
(2)当一组蓄电池或充电装置出现故障,可把故障蓄电池组或充电装置侧的母线进线闸刀合于“母线侧”由另一直流装置供应全部负荷,退出出现故障的蓄电池及充电装置,通知检修人员,进行处理。
(3)智能高频开关电源模块的交流输入停电或异常时,智能高频开关电源模块停止工作,由蓄电池给负载供电。集中监控器测量蓄电池电压、放电时间,当蓄电池放电到欠压点时,集中监控器发出欠压告警,保护动作。应投入交流输入,恢复智能高频开关电源模块对蓄电池的充电功能。
参考文献:
[1]张惠山.直流接地点故障的查找[[J].电力安全技术,2010,(06).
[2]张惠山,王亚强,吴一敌.直流接地点故障查找的经验探讨[[Jl.华北电力技术,2010 , ( 06 ):52.
[3]张晓毅,王志强.变电站直流接地故障的分析与查找 [J]中国电力教育.2008:78-80.
关键词:ICU护理风险管理 质量改进 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122-01
ICU集中收治各类重症病人,抢救机会多,急救仪器复杂,护理人员操作多,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尤其在目前ICU存在严重护理人力不足及护士缺少常规化、系统化的岗前和在岗培训的情况下,同时随着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风险管理在医疗、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彰显,我们在遵循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基础上,实施ICU风险管理,取得良好效果。具体介绍如下:
1 方法
1.1 确认和识别ICU常见存在的和潜在的风险问题:组织各级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管理识别。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识别,可以防患于未燃,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预见。通过不断培训,让护士了解自己在目前工作中以及随着时代的发展可能面临的风险,时常在其出现前警钟长鸣,降低风险的发生[1]。护理风险主要包括:科内业务培训滞后;护理人员应急处理能力低;急救仪器的操作不熟练、仪器保养维修不善;抢救药物不熟悉;护理记录不及时、不仔细;各种管道处置不合理;新药的不断出现;危重病人转运存在风险;抢救物资设施管理不善等不安全因素。
1.2 针对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问题,制定防范措施。
1.2.1 健全和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如:危重病人护理查房制度、仪器检查登记制度、药物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护理人员培训制度、危重病人转运制度等等。同时规范各种操作流程。例如:在以前科内遇到抢救病人,大家一哄而上,显得杂乱无序,同时延误病人抢救时机。针对这种状况,护士长及时组织大家讨论,制定抢救定位流程,现在通过对抢救定位的培训,人人皆能熟练掌握该项技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1.2.2 组织各级人员学习风险管理制度、责任心教育、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学习。科内建立业务学习制度、外出学习报告制度。凡外出学习的人员回来后均要组织讲课和示范,每月组织考核,与奖惩挂钩。
1.2.3 作为管理者要组织科内护理人员一起讨论和调查分析,确认存在问题,做到全员参与,集体制定相应措施。人人明确本月或本季度科内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问题是什么,如何执行。
1.2.4 提高管理者本身的风险意识和业务素质,管理者本身要通过多种渠道学习相关的医疗法律法规,医疗护理风险管理知识,同时通过继续教育和自学相结合,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
1.2.5 管理者要有预警计划,在人力安排和医护协同服务等方面协调管理。发生缺陷及时查找原因,落实持续质量改进措施[2]。
1.2.6 采取走动式管理,对责任心不强,业务能力较差的护士、新护士、实习护士等到高危人群尤其要加强检查、督促、指导。对潜在和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快速制定简易操作的措施,防止风险的发生。每天提前和推迟半小时上下班,检查下级护士对科内制定的制度措施落实执行情况。同时利用晨间大交班的时间,了解各危重病人的病情,对潜在和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指出并提出防范措施。如我们曾经遇到给一位气管切开并行机械通气的病人翻身和肺部物理治疗时,气管套管突然滑出,造成病人窒息,经抢救挽回生命。事实上在操作前评估到窦道未形成的病人,护士长经利用晨间大交班的时间,提出防范措施,同时与医生沟通,引起大家重视。与此同时,护士长利用场景训练,培养年轻护士的评判性思维。
1.2.7 充分借鉴他科科学管理的经验,对每季度护理部各科护理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与科内自查的问题,进行归纳终结,查漏补缺,制定防范措施。如在以前护士使用心电监护仪时,经常会出现病人电极片长时间不换、使用血管活性药时自动测量血压袖带与氧饱和度放在同一肢体测量,影响数值准确性等等。现在通过培训后人人明确使用心电监护仪的注意事项。
1.2.8 重视家属探视机会,利用此时间与病人及家属进行交流沟通,由于ICU病人病情重、变化多、各种侵袭性操作频繁,有时病情需要须用约束带固定。家属会不理解我们的做法,往往会提出异议,这就需要做好沟通工作,取得理解与配合。
1.2.9 成立六个质控小组,如:仪器检查维护小组、药物检查登记小组、院感控制小组、管理小组、病历检查小组、业务培训、带教小组。制定各小组职责及建立检查登记制度,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各小组工作落实情况。
2 效果评价
我们自对ICU常见的护理风险问题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原则以来,取得病员和护士互利的效果。各级护士风险意识有了明显提高:责任心加强了,病情观察到位了,近年来医疗纠纷发生率也下降了;护理人员在进行各种有创操作时均能事先告知家属或病人该操作的危险性,并记录在病历上;医疗收费投诉率为零;在岗的护理人员对ICU仪器操作和检测熟练;交接班制度落实到位。
3 讨论
持续质量改进是一个永恒的目标。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它通过计划、执行、监督和评价的方法,不断评价措施效果并提出新的方案,使护理质量循环上升。“医疗风险,无处不在”的特点,决定我们如何认识和防范医疗风险,尽早尽快预见、识别风险,鉴定、评估风险。努力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错误,从根本上堵塞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渠道,健全管理机制。完整的风险管理机制,可以有效避免医疗事故、医疗风险,有效地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在全体护理人员的支持和参与下,完成对整个风险管理的过程,提高护理质量,保证病人和护士安全。作为护理管理者要明确ICU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监测。参照医疗护理流程和规范进行检查,不断改进和制定风险管理措施,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