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儿科入院护理程序范文

儿科入院护理程序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08:5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儿科入院护理程序,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儿科入院护理程序

篇1

1.1一般资料

2014年3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儿科患儿260例,选择陪护家长2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7例,女163例,年龄23~46岁,平均年龄(28.59±7.72)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41例,高中文化程度136例,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83例,所有研究对象随机为观察组(130例)和对照组(130例),两组对象在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等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入院后均进行对症治疗。

1.2健康教育方法

对照组研究对象给予常规健康教育,仅对患儿家长咨询的问题给予回答。观察组研究对象给予程序化健康教育,包括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检查评价阶段。①计划阶段,主管护士在患儿入院后及时与患儿家长沟通,了解患儿以及家长基本信息,包括患儿病情、基本生理指标、饮食及睡眠情况、患儿家长文化程度、心理状况等,并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可行性健康教育计划。②实施阶段,首先由主管护士应帮助患儿及家长尽快熟悉住院环境,稳定紧张情绪,并向患儿家长发放科室编写的健康教育资料,内容需通俗易懂;主管护士需积极主动与患儿及家长沟通交流,尽可能满足其要求,增强其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管护士要在护理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时机向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以提高接受信息的效果,内容包括儿科常见病的发病原因、用药知识、预防措施及康复护理等,如给患儿进行静脉滴注时,告知患儿家长治疗目的、指导患儿配合、如何选择血管、滴速的选择和输液过程中的自我观察等;主管护士在护理工作的同时需密切观察患儿及家长的心理变化,进行心理指导,消除不良情绪影响,提高治疗依从性;出院前应向患者家长给予饮食、运动、睡眠等方面的指导,促进患儿后期康复。③检查评价阶段,在患儿住院期间,护士长应不定期检查护理工作尤其是健康教育的进展情况,并向患儿家长了解实际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讨论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及沟通技巧、宣教内容的培训,为今后儿科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1.3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儿家长进行健康知识知晓率的比较,包括疾病知识、用药知识和预防知识四个方面,在出院前向患儿家长发放《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满意度评价。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χ2检验比较两组患儿家长各项指标的差异。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儿家长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长的疾病知识、用药知识和预防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出院时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123例,94.62%)明显高于对照组(101例,7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篇2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172-01

儿科健康教育是以医院为基础,以住院患儿以及家属为教育对象,增进健康知识[1],改变患儿的健康行为或问题,使健康行为向有利于康复方面发展的教育活动。儿科护士面对的是语言交流能力不足或理解能力有限的患儿,因而存在诸多与其他专科不同的特点、难点。对此,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儿科健康教育的难点

1.1 儿科护理工作方面。儿科护理工作繁杂、任务重、要求高、护理人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致使健康教育时间减少。(1)静脉治疗耗时多,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难度大,因小儿好动,致针头脱出需重新穿刺[2]。用药复杂,输液速度要求严格。(2)治疗护理时间护患不易同步。在常规治疗时间内,患儿可能在进食、排泄、睡眠、游戏,打乱正常工作程序。(3)基础护理量大,需占用大量时间。

1.2 患儿自身因素方面 婴幼儿尚无语言交流能力,对教育方法无法理解。学龄前儿童对健康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注意力易转移。学龄儿童小儿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很好地配合护理要求;使健康教育难以收到预期效果。

1.3 家长方面 因文化程度,生活背景等的不同,其语言理解与接受能力和对健康知识的重视程度差别很大。其次 陪护人员多,不固定 小儿自理能力差,生活护理需成人帮助完成,其需求也要成人代为表达。陪护对患儿照顾能力的不同,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陪护相对固定,便于对小儿的习惯、心理、需要有较多的了解,及时提供患儿准确情况或信息,便于在短时间内学会必要的护理技能。陪护时常更换,健康教育难以做到连续、系统、巩固。

1.4 住院时间短,周转快,护士在短时间内需对多个患儿进行健康教育,没有足够时间与患儿沟通。如腹泻患儿,脱水体征纠正,精神较好时,家长会很快要求出院,这样就没有足够时间进行常识性教育,如合理喂养、添加辅食、皮肤护理等。

1.5 农村患儿久治不愈,情绪急躁,难以配合教育,农村患儿大多是经过基层医院久治不愈或未能明确诊断的患儿,家长期望高,心情急躁,由于对病情一知半解,常认为护士了解健康问题是无关紧要的。当过高期望不能很快实现,又失去治疗信心时,不能很好配合。

1.6 护理人员方面 大多数护士的学历层次偏低,以及多年功能制护理养成的勤于动手、疏于动脑,使护士的理论基础和学习动力不足,知识储备不足,能力欠缺,主动进行交流沟通和开展健康教育的意识不够。护理人员对患儿及家属的情感、爱心、耐心尚不够,情商培养有待增强[3]。其次由于护理人员编制不足,工作较忙、护士用于教育的时间有限、不易寻找护患双方均适宜进行教育的时机。

2 护理对策

2.1 儿科属综合性科室,工作任务重,对护士的知识面要求广,护士学会科学合理安排工作程序,如晨间护理时,询问患儿睡眠情况,解答生活问题;静脉输液时,讲解药物作用、不良反应及防治,特殊检查的注意事项。

2.2 了解年龄段小儿的心理特征,投其所好进行沟通,护理患儿时,要面带微笑,目光慈爱,对年幼儿多接触,陪其游戏,鼓励患儿表达自己的需要;年长儿表达及理解力较强,富有竞争性,应多表扬、讲道理;长期住院的慢性病患儿,应多关心、鼓励和沟通。教会其自我护理技能。尽量注意患儿的非语言行为、表情、目光、体态等,及时发现健康需求。

2.3 针对患儿住院时间短、周转快的情况,我们应找出影响患儿的主要健康问题,进行针对性教育,如高热、惊厥的患儿,主要讲解物理降温的方法及意义,抽搐时的紧急处理及注意事项;对急危重症患儿的健康教育,应把握时机避免产生逆反心里。

2.4选择合适的教育时机,除入院介绍外,不在刚入院时教育。刚入院时,患儿家长急切希望患儿得到及时的诊治,加之对环境,人员均陌生,此时宣教效果大多不佳。不在患儿病情变化或哭闹时宣教。此时患儿及家长注意力完全在患儿的身上和其病情上,很难听进其他解释和说明。不作长篇大论的讲述,一次内容不可过多,简明扼要便于记忆。可选择下午治疗任务少,患儿及家属情绪稳定的时候进行。

2.5病区的走廊设板报,卡通画、漫画,宣传科普知识,将教育信息浓缩成精炼的科普短文,简炼、通俗易懂、重点突出,便于记忆,针对不同季节不同疾病进行预防保健知识宣传。

2.6提高自身素质、培养高尚情操、尽量满足患儿要求,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及技术水平,掌握健康教育的时机和良好的沟通技巧,是提高儿科健康教育的关键;充分发挥陪护人员的作用,是儿科健康教育的特征。

参考文献

[1]包家明,霍杰.整体护理临床问答.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12.

篇3

实行护士责任包干制护理:实行护理程序的护士责任包干制后,重新制定护士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对护士实行扁平式合理使用,整个病区为1大组,3小组6个责任护士,每位护士管7—9张床,高年资护士和低年资护士一起对所管病人实行连续的、全程的护理服务,即从入院时护士的入院宣教、病区环境和制度的介绍,疾病健康教育、治疗、护理问题、护理措施、护理文书书写、健康需求进行全面评估并负责,使其真正明确岗位职责,增强护士的责任心和积极性,确保病人住院期间的生活护理[1]。

加强护理礼仪、专科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至2012年元月起,我院为深化优质护理工作,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即:服务好、质量好、医得好、群众满意。医院进行护理礼仪培训,规范护士行为和服务用语,护理部组织护士进行十七项基础护理操作和二十项操作技能培训,本科对专科知识和技能培训每月进行,因为过硬的护理技术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前提,并实行人人考核过关,不合格者与绩效挂钩。

树立榜样,激发热情,每月由患儿及家属评选出最好医师和最好护士,均给予相应的经济奖励,同时在医院月刊上进行公布,科务会上交流优质护理服务体会,激发了护理人员争创先进的热情,通过以上学习评比有效地提高了护士的学习兴趣和争创先进的热情。

儿科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儿科护理人员工作主动性增强,入院时热情接待,巡视病房及时,加强了对危重、特殊患儿的观察和护理,主动与病人进行沟通,积极主动落实患儿的基础护理,患儿家属表扬信和感谢信明显增多,本年度实现了零投诉,患儿家属满意度提高,规范了服务行为,改善服务流程,对患儿及家属实行全程化、无缝隙的护理,各环节热情接待、耐心讲解、细心观察、诚心帮助、温馨送出、爱心回访等优质的护理服务工作链,从而我科的满意度在98%以上。

篇4

关键词:情景模拟法;护理安全查房

护理工作是一项高风险工作, 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 有时即使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1]患者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各种影响安全的风险因素越来越多,护理安全问题已成为医院护理管理高度关注的重点。我片区首次开展情景模拟教学查房,护患情景模拟是让护士围绕某个中心问题,模拟表演某个场景,然后讨论表演情况,帮助护士形成正确的职业思想行为。我儿科片区根据儿科病患及儿科病房环境特点,通过多媒体运用,角色扮演,实物演示等多种手段,创设儿科病房内已经存在和潜在的安全隐患情景,让护士参与到情景分析,结合自己科室存在的共同的或不同的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1查房程序

以2岁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为例,留陪为:患儿母亲,小学文化,依从性低。①主查人陈述患者的一般资料。②分四个场景进行情景演示。场景一:第1d患儿入院:护士A热情接待患儿及家属,并进行入院宣教,安全介绍及入院评估。家属焦急未认真听取入院的一系列介绍,护士A也未再次详细的向家属进行介绍,以致于引发患儿出现之后场景中的安全隐患。场景二:护士查房发现患儿未佩戴腕带,家属告知护士不戴的原因,同时配合多媒体图片及资料,护士讲解佩戴的重要性后,家属配合正确佩戴。场景三:第2d患儿输液治疗:护士A在认真执行三查八对后加入药物,10min后家属质疑护士未加入药物?主查人通过多媒体图片配合,分析出现这种情况原因,针对原因提出"第三方查对",邀请家属主动参与到护理操作的查对中,杜绝差错事故和家属的疑虑。最后由护士A和患儿及家属,再次合作演示第三方查对的具体操作方法。主查人总结第三方查对对护理工作的必要性。场景四:家属在床上睡觉,患儿跟着卖玩具的商贩走失,主查人及时发现,带患儿回病房,主查人根据多媒体配合的病房环境图片,为家属分析病房可能出现的或曾经出现的安全隐患,讲解正确的杜绝安全隐患的做法,并取得配合。场景五:病房出现火灾怎么办?通过多媒体配合,讲解病房里哪些因素能引起火灾?火灾发生后护士和患者都该怎么做?③总结:配合多媒体,主查人总结病房里容易出现的安全隐患,护士怎样主动的在工作中发现新的安全隐患,以及面对这些安全隐患护士平时应该怎样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④讨论:根据儿科病房这些常见的安全隐患,在场护士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各自思考讨论各科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方法。⑤发放查房满意度调查表,科护士长简要总结,点评情景查房的效果。

2 查房要求

扮演患者及家属的护士要深入分析患儿年龄特征及家属的文化程度,依从性,心理特征,逼真演示出患者和家属的感受及要求,贴切到平时的护理工作中。扮演护士角色的护士要深入分析场景中的护理安全隐患,解决患者身心两方面问题。

3查房评价

3.1现场满意度调查 对参加情景模拟安全查房的人员发放查房满意度调查表,设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层次,一般和不满意均视为不满意,比较上半年已完成的传统安全查房与情景模拟安全查房

3.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包处理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3.3两组现场满意度比较 见表1。

两组满意度调查表回收率为100%,实验组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发现情景查房能使护士进入责任护士及患者的角色,更多的了解病房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提高护士发现及解决安全隐患的能力,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

4 查房体会:

①通过多媒体及五个模拟场景的结合应用,形式新颖,内容直观,趣味性强,给大家一种真实的视觉效果,印象深刻,效果理想,护士评价好。同时调动了护士参与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查房的质量。②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健康宣教能力,通过场景模拟,使护士知道我们的安全宣教不只是入院时的宣教,而要贯穿于患儿的整个住院期间。③有利于让护士更理解家属的言行:现今,医患关系的紧张,大多由于互不理解,当我们在场景模拟中,扮演了家属这样一个角色,置身于这个角色中时,我们更能理解家属平时对护士工作所表现的抱怨。④通过场景查房,向年轻护士展示了可能出现的隐患及正确的杜绝安全隐患的方法,形象客观,更容易被吸收牢记。

篇5

关键词:新生儿;护士;压力;干预策略

随着患者和病种不断增加,医疗环境的不断变化,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不断增加,同时所承受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临床护理人员日常做面临的工作量不但繁重而且细致,不能出任何差错,一点工作失误可导致严重后果,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精神专注。长时间、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导致护理人员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受到损害[1]。本研究对我院新生儿科21名护士就工作压力来源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缓解策略,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5年8月在岗的21名新生儿科护理人员,采用问卷的方式对新生儿科工作压力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年龄22~47岁,平均年龄(25.3±5.46)岁;实习生4名,派遣护士6名,编制护士11名;最高学历为研究生2名,本科生13名,专科生6名;按工作经验分:不足1年者3名,1~3年者5名,3~10年者12名,10年以上者1名。按设置岗位分:学生4名,护士6名,护师5名,主管护师6名。

1.2调查方法 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对在岗的21名新生儿科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分为前后两页,首页为个人基本信息包括:个人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婚姻状况、有无换过科室等;尾页采用选择的方式,分为“特强”5分、“较强”4分、“较轻”3分、“一般”2分、“没有”1分等5个选项。主要调查内容包括:①工作强度情况:工作量的程度、加班的程度、休息的程度、急救的程度;②工作环境情况:家属沟通的程度、同事之间的关系程度、晋升的程度、待遇的程度;③业务学习的情况:专业培训的程度、学习开会的程度、发表文章的程度、深造学习的程度;④医患关系情况:家属投诉程度、医患纠纷程度。

2 结果

调查问卷时间为30 min,第2 d对数据统计,4个方面统计分数均>10分,见表1。

3 讨论

3.1护理工作压力的相关因素分析

3.1.1新生儿科护理工作的性质 新生儿科患儿因其年龄小,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身体脏器尚无发育完全,容易发生疾病,病情发展快,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不良后果。护士在对新生儿进行日常护理时需要记录生命体征情况、精神状况、意识情况,当新生儿出现反常情况立即上报值班医师,做出相应处理;若观察不仔细,很难发现异常情况,可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护士需要花费更大的精力护理新生儿,加之护士人员不足,新生儿众多,值班时间间隔很短,未能做到及时调节,导致很多护士出现生物钟紊乱,个人生理周期不稳定[2]。

3.1.2新生儿科护理工作的风险性 由于家庭成员对宝宝的过度重视,新生儿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就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有些家长要求护士扎针时候能做到一针见血,避免孩子遭受二次痛苦,这对于新来的护士甚至有经验的护士来说有一定难度,有r候会受到家长的抱怨甚至责骂,这对给护理人员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负担。为了提高自身技术,需要护士更认真的积极的花费更多的精力进行操作,造成了心理压力[3]。

3.1.3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住院患者及家属认为疾病的康复是主治医师的功劳,护士只是医嘱的执行者,当有不妥时就会将抱怨发泄在护士身上,给护士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4]。新生儿科家属无法看到护士的工作情况,输液前要进行“三查七对”,夜班护士需要每2 h观察孩子情况1次。新生儿科独特的工作性质,时常加班加点,加上节假日照常值班,对家庭未尽到相应责任,容易受到家人的误解和自身的责备。医院环境复杂,科室众多,护士与主治医生、值班医生、上级领导、行政科室、患者家属都存在微妙的关系,稍有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严重矛盾冲突,陷入僵持的局面,导致自己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

3.1.4专业技术的提高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手段和医疗设备都在不断改进,新设备、新仪器、新方法、新技术也随之产生。呼吸设备和心电监护设备的不断改进,要求护士对熟练掌握各种机器的性能和作用。对各种护理操作能做到游刃有余,顺手拈来,如静脉留置穿刺、动脉血气的采集等。护士定期进行专业技术操作考试、护理理论考试、学分培训、业务开会学习、各种经验交流等,往往下了夜班得不到休息;进行晋升竞争,等都给护士造成了心理压力。

3.2干预对策

3.2.1提高护士的适应能力 护士的时间主要在家和单位,因此单位的环境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在护理站放置绿色植物、鲜花,在病房内粘贴卡通图画,通过改善护理工作环境调节紧张的心理。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课余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可以调节护士的身心,还可以缓解紧张的气氛,减轻心理压力。增加护理人员与家人、朋友、同学的交流,锻炼自己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对抗挫折的能力。

3.2.2加强人性化管理 制定合理排班制度,对夜班护士实行一定奖励,对于加班护士进行记录,每月进行统一上报,也可给予适当奖励。当入院新生儿很多时,值班护士工作出现难度,可启动弹性加班制度,调用备班护士值班,如果人员不够时,可想、向上级部门反映,调用其他科护理人员,适当参加一些工作;入院患儿不多时,及时安排护士休息,通过合理的排班制度达到劳逸结合,缓解日常工作压力。通过待遇倾斜政策,使护士感觉付出和回报同等。定期对新生儿病房和新生儿监护室进行岗位轮换制度,做到工作了的公平待遇。对于有困难的护士及时给予关怀和帮助,使护理人员感觉到家庭的温暖。

3.2.3人际关系的处理 每月进行人员进行专业知识讲课,课后进行讨论,不仅可以提高业务水平,巩固了理论知识,而且促进了人员的交流,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建立稳定、和谐的工作环境[5]。对于入院的患儿家属进行耐心讲解,包括科室制度、治疗措施、护理程序等,希望得到患儿家属理解。建立责任护理制度,每位责任护士最多管理10名患儿,自患儿入院后开始全程负责,包括入院、核对医嘱、完善检查、基础护理等方面,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增加了自身的责任心。

参考文献:

[1]李金蕊,陈琳华,张风梅.新生儿科护士工作压力的调查与分析对策[J].吉林医学,2008,29(6):487-488.

[2]梁红霞,李依M.临床护士职业压力分析与对策[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4(1):65-66.

[3]孙玉琴,黄俊梅.新生儿病房的护理管理[J].实用医药杂志,2008,25(1):66-67.

篇6

关键词:心理护理;儿科护理;应用技巧

小儿从生命开始直到长大成人都处在不断生长发育过程中,不论解剖生理方面、疾病的发生发展、症状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都有与成人不同之处。要做好儿科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护理操作技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护理技巧。因为,心理护理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儿童疾病的康复过程。

1 心理护理的概念和程序

1.1心理护理是根据患者的心理情况,以人际关系为基础,合理的使用心理学,通过语言和非语言进行沟通,以此来改变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为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等,进而促进其康复,保障其健康。

1.2心理护理的程序是以促进和恢复患者的健康为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护理活动,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过程。运用护理程序,护理人员可以对护理对象进行主动、全面的心理护理,使其达到最佳心理状态。护理程序由评估、护理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5个步骤组成。

2 心理护理的必要性、艺术性和科学性

2.1心理护理的必要性 患儿由于受到疾病的折磨,并且其活动受到限制,对于医院的换进本身就有一种恐惧感,因此需要对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相关文献显示,心理因素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并且不良情绪会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掌握儿童的心理是至关重要的,对于疾病的恢复十分关键。因此,心理调护具有重要地位。护理人员在治疗的过程中要重要的掌握患儿的心理情况,找出其心理问题,并进行个体化干预,对患儿进行心理疏导,可以缓解其不良心理和情绪,加速其恢复,是促进疾病康复的重要手段与措施。

2.2心理护理的艺术性 倾听与交流。语言是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情感交流,信息传递、实施诊断的重要媒介。对患儿进行心理疏导,特别对年长患儿要学会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深入了解患儿的性格特点,对他们的需要采取不受个人情感影响的关怀态度,往往是对其进行心理调试成功与否的关键。

2.3心理护理的科学性 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加强医护人员心理学的学习,善于研究不同层次患儿的心理状况,提高观察和分析患儿心理素质的能力。尊重、理解、引导、服务患儿,消除其陌生紧张恐惧等心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宗旨,精神饱满,巧妙沟通,以积极乐观的情绪感对待患儿及家属,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和紧张感。

3 儿科护理的工作特点

3.1病情急,变化快。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一旦患病,机体疾病多严重,随时可引发危险。

3.2临床护理难度大。由于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往往不能准确完整自述病情和治疗反应,这就给医务人员了解病情和对观察病情进展带来困难。同时患儿进入到医院这种紧张陌生氛围中,对医务人员产生较强烈的抵触情绪,这本身就增加了护理难度。

4 儿童心理护理的应用技巧

4.1要善于观察患儿的动作、情绪和性格特征 患儿因病住进医院,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就会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并且从生理上来说,紧张情绪会导致儿茶酚胺的升高,进而会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变快等不良情况,这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因此,更需要护理人员帮助患儿平复心情,使其可以在住院期间保持一个愉快的状态。

4.1.1针对于学龄期患儿,其自身有相关的生活常识,并且也了解一些道理,因此他们肯以更快、更好的适应医院的生活,同时该年龄段的患儿对打针和吃药并不会出现严重的恐惧心理,担心的是疾病什么时候可以恢复,什么r候能继续上学等,特别是性格内向的患儿,整日忧郁,影响了食欲,对疾病康复方面的知识渴求程度更大。取得患儿的信赖是做好心理护理的首要条件,对于因疾病住院而情绪低落,从而影响食欲的孩子,因此要鼓励他们积极的战胜疾病。

4.1.2学龄前患儿阶段,患儿生活和心理上都不成熟,尤其是独生子女平时衣食住行均由大人安排,依赖性更加突出,自主性较差,入院后很难适应有的4~5岁了还不能自己吃饭,整日哭哭啼啼,尤其怕打针吃药。对此,我们让他们看图片,并给他们讲故事等,做这个年龄段孩子喜欢做的事情。根据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让他们像配合治疗较好的其他孩子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1]。

4.2要根据患儿的心理特点,掌握心理的技巧,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4.2.1我们对入院的患儿进行心理安慰,以保持他们良好的情绪。一些婴儿哭闹时,我门尽可能地抱一抱,轻轻拍一拍,摸一摸他的脸颊、四肢等,除特殊情况如饥饿、大小便等,他会很快停止哭闹。有的孩子入院1 w还不适应,我们就尽可能地与他们谈心、交流思想,让他们感到医院里的医护人员一定能帮助他们战胜疾患,增加他们的信心,让他们知道最爱他们的家人都在盼望着他们早日康复,而这就需要他们自己首先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并且要与护士阿姨密切配合治疗,以缩短住院时间。

4.2.2要善于鼓励患儿的父母,应用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儿科护理中,心理护理还包括对患儿的父母这一方面,要能充分理解患儿家长的心情。当他们的孩子患病后,他们的心情会焦虑不安。为小孩的身体健康担忧,为孩子所面临的治疗过程产生的痛苦不安。作为医务人员应充分理解患儿家长的心情,耐心倾听他们的表述,仔细详尽解答他们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和疑问,通过合适的体态语言、亲切的态度和和善的话语,给予他们尽可能的安慰[2]。真真正正做到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从而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促使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篇7

儿科在医院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科室,儿科患者对感受不能表达或表达不清,对护士工作不配合,家长对护理服务的过分挑剔,对护理操作不配合甚至有干扰行为,每天出入院人数多,转床次数多,医嘱变更多,使护士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事务工作多、劳动强度大,身心疲惫,这些都对儿科护士工作及管理提出了挑战。细节管理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关注,将细节管理应用到护理管理中,验证了细节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细节管理促进了护理质量,防范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

所谓细节是指细小的环节或情节,因其细小人们常常忽视它,因时间有限而顾不上细节,其实细节决定着种种大事小事的成败,把平凡简单的护理工作做好做完美就要关注细节,通过强化细节管理,降低了护理差错事故及护理纠纷的发生,切实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水平。

1 护理细节管理的意义

在护理工作中要做到“护理工作零差错、护理技术零缺陷、护患关系零距离、护理服务零投诉”,必须强化细节管理,给每一位护士灌输细节的重要性,使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一丝不苟的严谨,杜绝护理规章制度只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口上就是落实不到行动上的现象,真正做到环环相扣、疏而不漏。

1.1 细节管理是护理安全的需要。

强调护理工作细节管理,是护理职业道德、职业风险和职业安全的需要,在护理工作中每一项工作怎样做,应该注意哪些细节,细节的工作怎样做,做得怎么样,直接关系到患儿的生命,身体的安全,它具有高风险性,大部分差错事故纠纷的发生都起因于细节。如:吸氧,针对儿科患儿起病急骤、变化迅猛,家长异常焦躁等实际情况,如何注重细节,把准备工作做细做实,切实为抢救工作赢得宝贵时间,即能减轻护士工作负担,又缓解医生、护士、家长的焦急心态。

1.2 细节管理是护理优质服务的需要。

服务由一个个细节组成,护理服务尤为突出,职业要求护理工作者尤其是儿科护理工作者要有慈母般胸怀,对待每一位患儿及家属要体现出十二分的耐心和爱心,护理服务的细节不仅仅是行动和语言,还表现在一个眼神和一个微笑,在细节中见体贴,在细节中见真情,从细微处入手,注重细节,梳理小节,做透身边小事。

2 细节管理的具体做法

2.1 树立细节管理意识。

护理工作具有高风险性,一点点细节的疏忽都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严重过错,所以护理管理者始终给每位护士灌输风险源于细节的意识,充分认识细节的重要性,调动大家积极性,鼓励护士对每一项护理工作能发现细节,做到重视细节,做好细节。

2.2 细节管理渗透到每一项护理工作中。

护理管理是依托各项质量标准制约和促进整体护理质量的,在执行各项执行标准时,注重细节与不注重细节将有天壤之别,要做好细节,最重要的是不能忽略细节。

2.2.1 在三查七对制度落实过程中,结合儿科工作实际,我们把问“孩子叫***吗?”规定为“孩子叫什么名字呀?”从根本上杜绝了因查对疏忽而造成的护理差错事故。

2.2.2 针对儿科入院人数多,床位周转快,频繁转床现象的特点,特制定每天的转床工作,必须在当天的常规治疗完成后及医嘱大查对前进行。护士接到转床医嘱后,先更改病历夹及一览卡,再更改治疗卡及输液卡,最后通知患儿及家长并更改床头卡及电脑患儿一览表。这套程序的制定和运用,消除了频繁转床给护理工作带来的隐患。

2.3 深入患者,深入实际,才能做到真正有效细节服务。

儿科护士及护理管理者必须深入实际,从细微处入手,从最小的行动开始,从细节上下功夫,真正了解患儿需求,为患儿及家长实实在在解决困难。如:大多数患儿入院后为了治疗需剔去一部分头发,科室因而准备了爽身粉,大大方便了患儿及家长,既减轻了患儿不必要的痛苦,又切实帮助家长解决了实际问题。

事实证明简单的也是最难坚持的。在护理工作中,每一位管理者,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要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认认真真去发现细节,关注细节,做好细节,只有与魔鬼在细节上较量,才能为患儿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才能获取最高效的护理质量。

篇8

关键词儿科护理;以人为本;理念;措施;效果

以人为本属人文学的范畴,在护理实践中则集中体现在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心和关注[1]。在儿科护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既是规范人性化、优质化护理服务原则,是提高护士素养和品格的途径,也是适应时展,丰富整体护理内涵的实践与创新。近年来,我院在儿科护理中全面推行以人为本,取得了满意的社会效果,也证明了坚持以人为本是丰富和发展现代儿科护理学重要组成部分。

1在儿科护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必要性

1.1以具体措施落实“五心”服务的内涵

如接待热心做到“五主动”:主动起立、接物、问候、自我介绍、入院介绍。耐心解释做到“四个不”:不直呼床号、对询问不说不知道、对难办的事不说不行、患者有主诉不说没事。着装仪表“四不要”:内衣不外露,发辫不过肩,化妆不过分,首饰不佩戴。这些顺口溜在大家反复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逐渐转变了大家的观念和行为。同时也巩固了“五心”服务的内涵。让病人感受到温馨规范的护理服务,一种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在广大护士的心中逐渐形成。

1.2 以人为本等新型护理理念在儿科护理中具有特殊意义

儿科存在着特殊性,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中的小宝贝,当其生病住院时,父母格外紧张焦虑,往往会对医护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护士既要配合医生医治小儿机体上的疾病和考虑小儿心理需求,又要顾及多个家属的情感需求,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儿心理特点和患病小儿不同的心理反应,给予恰当的护理。因此,在关注疾病的同时,关注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要,家庭、社会对患儿及其家属的影响。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呵护健康、奉献社会”的服务观念不仅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恢复健康,也有助于减少或防止这种纠纷的发生,化解相关矛盾。

1.3提倡以人为本有利于提高护士素养和品质

提倡“人文护理”对护士职业的品质、性格、思想、情感、智慧、理想提出了更高要求,能促进护理人员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加强人文知识培训。

2儿科护理中如何推行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儿科护理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理念,除了提高认识,转变思想外,更需要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中以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采取注重个性和突出人本服务的具体措施,重点体现在环境营造、模式转变和服务改善三个方面。

2.1营造人性化服务环境

如今绝大多数医院都强调环境幽雅,设施完善。从人文关怀的要求上说,儿科病房则根据生理与心理特点设置独特环境,如尽可能多摆放绿色植物和鲜花,使用防滑地板,墙上悬挂各种壁画,以自然景色和可爱的卡通人物为主,画面色彩温和宁静,使人心情愉悦、欢快。被褥以温馨的天蓝色为主,消除儿童恐怖心理。此外,还要设置便捷的传呼系统,随时使患儿得到护士的帮助。

2.2倡导人性化服务模式

对于患儿来讲护士扮演着多种角色,母亲、姐姐、老师、朋友等。护士与患儿接触最多,护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患儿及家长以深刻的心理影响。一个训练有素的儿科护士要注意个人仪表和风度,才坚持文明礼貌用语,态度上要热情、和蔼,更主要的是要多主动接触患儿,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赖。如对婴幼儿多抚触、搂抱,善于用玩具逗其开心,对比较懂事的患儿可通过讲故事、玩游戏、询问一些学习、生活方面的需求,调节医患关系及患儿的精神和心理状态,尽快消除陌生感和恐惧感。此外,交接班时要注意真诚问候,出院时的要多叮嘱与祝愿。

2.3丰富人性化服务内容

对患儿及家属的人性化服务不仅仅是简单的态度和蔼,更重要的是按照护理程序提供全程的优质服务。就儿科护理特点而言,人性化服务可概括为“四字”、 “四送”。 “四字”是指“技”、“情” 、“忍” 、“乐”,即,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尤其是静脉穿刺技术,以消除患儿“怕打针”的恐惧心理,减轻患儿痛苦;对患儿、家属时时处处真情相待;对患儿的不恭言语和行为、家属的报怨都要忍让在先;尽可能增加患儿的欢乐情绪。“四送”是指入院时送温暖,包括在送水、生活安排、协助检查,指导用药对初入院者要特别关心,尽快缩短双方距离。对儿童而言,在微笑中安慰、叮咛比直接告诫作用更加强烈;康复出院时送祝福,建立一种长久的友爱。

2.4强化人性化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以人为本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科护理中的健康教育需要注重细节,讲求方式。一是要制定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计划表,在介绍疾病防治、饮食要求、用药指导、体育锻炼等知识时,要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选择恰当方式,如将健康教育内容制成卡片,采用一对一方式进行、多示教、编写讲述小故事等,寓教于乐;二是可进行集体沟通,对某一季节发病率高的疾病对患儿家长进行集体沟通、宣教和检查指导;三是办好儿童健康教育的宣传栏,版面上生动活泼,最好以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卡通、漫画为主。

3儿科护理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

儿科护士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在临床工作中承受较大的压力。对专业技术要求高,特别是静脉穿刺、危重患儿的抢救与护理,也由于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群体,患方对儿科护理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再加上人员编制不足,三班倒的无规律生活,使儿科护士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护士长定期与护士进行思想沟通,开展护患座谈会,加强护患沟通。尽量争取提供晋升、深造、福利待遇上的优惠政策。对工作出色的护士进行表扬和奖励。制定护理缺陷记录,根据表现、工作量、承担的风险大小实行奖金二次分配。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

坏一个样”的工作模式,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保证护理工作质量[2]。

4实践效果评价

近年来,我院在儿科护理中全面推行以人为本对护士激励很大,使护理人员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服务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护士在实践中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儿科护理的专业知识,增强了对儿科护理针对性、特殊性的认识,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全体护理工作者的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和灵活性,使护士从被动执行医嘱、完成护理操作转变为主动与患儿及家长沟通,评价患儿需求,提供个体化服务,满足了患者家属的合理需要,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护患纠纷明显下降,床位使用率不断增高,医院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儿科的综合满意度达到了98.7%。从根本上改善了儿科护理质量,为创立服务品牌打下了良好基础。

篇9

        1  材料与方法

        1.1对象  

        病例1:2010年2月1日入院罗**,男,汉族,出生于2009年10月1日,年龄4个月,父母送来入院,本地人,家住福泉市城区内某单位宿舍。住入本院儿科16床,入院诊断:支气管肺炎。出院诊断,主要诊断是:重症支气管肺炎,其他诊断是支气管异物(奶汁)窒息、急性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病。

病例2:2010年7月29日入院高**,男,汉族,出生于2009年12月29日,年龄7个月,父母送来入院,外地人,家住河南邓州张村镇,住入本院儿科38床。入院诊断:1.气管肺炎;2.先天性心脏病。出院诊断,主要诊断是重症支气管肺炎,其他诊断是支气管异物(奶汁)窒息、急性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病。

病例3:2010年8月5日入院杨**,男,汉族,出生于2010年4月11日,年龄3个月24天,父母送来入院,本地人,家住福泉市道坪镇谷宾所村,住入本院儿科1床,入院诊断:1.气管肺炎;2.先天性心脏病。出院诊断,主要诊断是:重症支气管肺炎,其他诊断是:先天性心脏病、急性喉炎。病例4:2010年12月20日入院张**,女,汉族,出生于2009年6月1日,年龄6个月19天,家住福泉市城区内某单位宿舍。住入本院儿科24床,入院诊断:支气管肺炎。出院诊断,主要诊断是重症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衰,其他诊断是心肌炎。

        1.2方法  

        按福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入院宣教、住院病人离院责任书、知情同意书、在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与患儿亲属谈话记录、病危通知书的内容,面对面的向患儿亲属认真讲解,医护人员签名,患者亲属签名,一式两份,医院一份,患者亲属一份。

        2  结果

        2.1病例1和病例2在喂奶、喂水时引起患儿呛咳,没有及时告知医护人员,病例1在输液治疗过程中突然出现面色青紫、口唇发绀、呼吸微弱,伴意识丧失,立即置抢救室抢救治疗,追问病史,患儿家长诉患儿在平卧喂奶后有轻微呛咳,未重视,之后患儿出现面色潮红、哭闹不安,患儿家长为安慰患儿,喂少量水后即用背带将患儿背于背上,患儿仍哭闹不止,继之出现面色青紫,结合患儿病史考虑患儿为呛咳后奶汁误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患儿家属认为病情变化由药物引起,医护人员已告知病人家属近两天药物完全一致,未调整用药。立即下病危,予畅通呼吸道、持续上氧、持续心电监护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出白色粘液痰及乳白色奶状物约1ml,已告知患儿父母、在场家属及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抢救仍在进行中。反复向患儿家长交代清楚病情危重性,患儿家长拒绝签病危通知书。后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抢救治疗。

病例2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哭闹,r36次/分,hr148次/分,神志清楚,面目青紫、口唇发绀;拟于14小时予心电监护检测生命体征变化、非那根4mg肌注镇静,在肌注后患儿突然出现全身青紫、口唇发绀,查体:r18次/分,神志呈浅昏迷状、全身皮肤青紫,以四肢末梢明显,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3.5mm,对光反射迟钝,口唇明显发绀,双肺可闻及痰鸣音及湿性罗音,心率84次/分,心音低钝。立即予畅通呼吸道,吸痰、吸出少量乳白色奶汁,患儿哭闹过程中出现呕吐,呕吐后呕吐物因哭闹呛入气道堵塞引起窒息,抢救过程中经口腔及气管插管内共吸出奶汁样物约20ml,已告知患儿家长抢救情况,经全力抢救1小时20分钟后患儿仍无自主呼吸及心率,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心电监护显示心电图呈直线,宣布抢救治疗无效“死亡”。

       2.2 病例3、病例4患儿在喂奶喂水时引起呛咳,家属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医护人员立即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出白色奶样及黄色痰样约15ml,患儿各种症状逐渐好转,经继续住院治疗,患儿康复出院。

        3  讨论

        在这4例基本相同的病例中,在入院时都进行了同样的入院宣教,在诊疗活动中医护人员与患儿亲属同样进行了患儿可能出现的情况嘱咐[1].病例1、病例2两位患儿在诊疗活动中,在喂奶、喂水时引起呛咳没有及时的告知医护人员,耽误了抢救处理的时间,病例1患儿的亲属认为病情的变化是由药物引起,医护人员告知患儿亲属近2天药物完全一样,未调整用药,患儿家长拒绝签病危通知书,在医院大吵大闹。患儿转上级医院治疗后还白天夜里打电话骚扰医院相关领导。病例2的亲属及其家属等人认为是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治疗方案错误,而不是因医护人员告知的因患儿哭闹过程中出现呕吐,呕吐后呕吐物因哭闹呛入气管引起窒息死亡。在病房大吵大闹后,医院领导与患儿亲属及其代表商谈按法律程序办事,亲属及其代表不听,而聚集家属、亲戚等几十人在医院大门口大哭、大吵、大闹,在公安部门积极调解下这几十个人才慢慢离去。如果在入院时没有进行入院宣教或入院宣教做得不认真仔细,或在诊疗活动中医嘱、治疗方案、与患儿亲属谈话等各个环节记录不清楚,医患双方没有签字,稍有差错和不足,就会使医院造成医疗纠纷、负法律责任、经济索赔等。病例3和病例4患儿在喂奶、喂水时引起呛咳,亲属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医护人员抢救及时,处理得当,使患儿经继续住院治疗后,患儿康复出院,家属高兴,医护人员高兴。

        从以上4例病例体会到,入院宣教工作、离院责任书、知情同意书、在诊疗活动中与患儿亲属谈话记录等一定要认真仔细,医患双方签字,各保存一份。医护人员在做好救死扶伤,遵守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础上,也要学会保护自己,防止“医闹”[2-3],避免医院引起医疗纠纷、法律责任、经济索赔等,在患儿亲属积极配合治疗,医护人员精心医治,患儿康复出院,是医护人员的神圣职责和良好心愿。 

        参 考 文 献 

        [1]林兴凤,肖合友,厉淑学等.开展护患沟通情景演示培训的组织与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42-42.

篇10

【关键词】 腹泻; 儿科; 应用效果; 整体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9-0105-02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多由于感染轮状病毒、受凉等各种因素影响下导致儿童出现的大便次数与形状发生改变的病症,可使得患儿出现脱水以及电解质紊乱的一类肠道消化急症,其具有起病急的特点,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以保障患儿健康是现今儿科医护人员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1-2]。因此,笔者所在科室在已有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将整体护理措施应用于小儿腹泻的护理之中,效果甚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及住院诊治的腹泻患儿116例,年龄为1~5岁,在排除无其他心肝肾等躯体疾患,精神及认知功能无异常的基础上,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本项目之中,本研究经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后批准实行。根据临床前瞻性研究原则,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予以整体护理措施,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措施,每组58例。观察组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1.0~4.5岁,平均(2.7±0.5)岁;病程2~7 d,平均(3.2±0.3)d。对照组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1.2~5.0岁,平均(2.5±0.4)岁;病程1~7d,平均(3.0±0.2)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依据患儿的病情、性别进行床位安排,并对其父母进行病区环境及基本设施介绍,做好入院首日常规护理工作,对于患儿进行适当的言语干预,以缓解其入院的不适及紧张情绪,了解其过敏史以及有无其他特殊要求,告知家长进行陪护,予以基础护理措施,如遵医嘱进行相应的治疗,观察患儿的大便次数与性质,密切关注生命体征,以保障患儿度过治疗期[3]。

观察组:在予以“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予以并发症防治护理、健康宣教、饮食干预等整体护理措施,具体为:(1)并发症护理:若患儿出现发热、脱水等,应及时告知主治医师进行对症治疗,同时加强患儿肠道传染病的隔离措施,出现脱水症状应及时予以补充水及电解质,以降低酸碱失衡的发生,对于出现呕吐的患儿应予以口服ORS补液盐,无法口服者予以输液进行补充,严重者应予以补充血容量,以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的原则进行输液[4]。(2)健康宣讲:对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小儿腹泻常见原因的疾病基本知识宣讲,以避免其复发,同时对于家长应着重进行防治知识的宣讲工作。(3)饮食干预:一般而言患儿的饮食应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调整,无合并消化道疾患者可预约半流质或流质饮食,部分患儿应停乳类与糖类食物的摄取,以免加重病情,轻度腹泻可正常饮食,但是重度者应禁食,待病情逐渐恢复再予以正常饮食[5]。(4)出院指导:在患儿痊愈出院时,予以家长出院指导,对于仍处于哺乳的幼儿鼓励继续行母乳喂养,逐步增加辅食,以避免因饮食结构变化而复发,加强卫生观念,勤剪指甲,加强锻炼,防止营养不良和佝偻病的发生,若出现反复应及时就医。

1.3 观察指标

住院相关指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费用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护理满意度评定: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在出院时由患儿家长对笔者所在科室的护理进行评定,满分为100分,其中80分以上为满意,60~80分为一般,低于60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住院相关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费用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降低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小儿腹泻临床以发热、腹泻、电解质紊乱为主要特征,多由于轮状病毒感染而诱发,治疗多以抗病毒以及止泻为主,但研究发现存在个体差异,而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配合治疗并提高疗效的作用[6-7]。随着医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护理学也发生着较大的变化,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契机,因此,针对患儿身心的整体护理措施在临床的应用日渐广泛。

笔者所在科室护理人员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针对小儿腹泻发病急、腹部影响较明显的特点,展开包括并发症防治、健康宣讲、饮食干预以及出院指导等内容在内的整体护理措施[8]。这主要由于婴幼儿的消化系统生理功能以及免疫系统功能尚未完全建立,其自身免疫力不高,容易受到病毒感染或者受凉从而引发腹泻,这也就要求我们在护理过程中针对其存在的电解质紊乱等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促进患儿康复,结果提示,在小儿腹泻中应用整体护理,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但是由于研究时间及精力不足,该项护理措施对于小儿情绪的影响如何,尚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温治华,王利芳.整体护理程序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27(3):195-196.

[2]李红.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0,24(5):384-385.

[3]杜爽,邓瑶琼.优质化护理对于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6(24):3705-3706.

[4]田俊荣.整体护理程序在小儿腹泻护理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4,1(8):1383-1384.

[5]孙小莉.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3):92-93.

[6]苏能能,何立侠.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46(9):157.

[7]杨永弘.进一步关注儿科杭生素合理应用和细菌耐药[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25(1):1-3.

篇11

【关键词】:儿科护理;危险因素;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6-163-2

随着社会发展,公众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日益增强,人们对儿科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也日益增高,使广大医务人员深刻意识到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1]。作为一名儿科护理人员,因为服务对象具有年龄小,认知差,依从性缺乏,陪护人员多,护理工作琐碎,加之儿童的解剖及生理功能发育未完善,防御功能差等特点,决定了护理工作存在一些特殊性。为了使孩子生病的痛苦降低到最低限度,我们认为应提高主动防范意识,控制或消灭潜在的危险因素,可尽量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患儿2922人,其中新生儿976例,PICU 560例,小儿内科1170例,小儿外科216例,其中存在护理风险的有724例,占住院人数的24.78%。

1.2方法对所有新入院患者由入院处置室发住院满意度调查表,出院时由家属自己填写后投入意见箱、听取在院患者对医院护理及住院环境的评价及建议;每周进行护理质量安全控制检查和各病区组织护理质量分析会;护理部调查处理纠纷的记录;对三种途径的反馈意见进行综合归纳分析。

2结果

2.1社会因素部分媒体对医务工作的负面影响,医患之间被人为划成对立的两面,当今媒体报导有关医疗纠纷时多从患者出发,常常忽视医疗这个特殊服务行业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由于公众对医学知识的相对缺乏,加上部分媒体片面的把医患关系矛盾点理解为商业流通中的消费行为关系,强调患方的弱势群体地位。社会各层对医护人员信任度降低,要求更高。家长认为看病花钱了就应该满足其所有要求,无论其要求是否科学合理或符合医疗规范。

2.2特殊的护患关系儿童患病后,特别需要父母及家人的照料,这时,护理人员对患儿实施的治疗、护理、抢救等工作均在家属的注视下进行,因此儿科病房的医患关系不是简单的医护人员与患儿的直线关系,而是医护人员、患儿及其家属的三角关系。本院曾发生一例是护理人员为危重患儿静脉推注药物,在更换注射器接头过程中有微量气泡进入血管,家属以患儿病情加重与气泡进入血管有关为由与护理人员发生纠纷。儿科护理任务重,技术性强,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而家属往往爱子心切,又缺乏相应的医学常识,对正常的治疗护理过程不理解,对护理人员挑剔、苛求,对必要的操作项目过多地干涉、不配合。因此,在出现不理想治疗护理效果时,其态度上护理人员和家属往往有归因偏离,若护理人员不能积极、妥善处理,则极有可能进一步加重家属的不满情绪而导致纠纷发生。

2.3护理人员因素①工作态度不严谨,欠缺慎独精神:个别护理人员随意简化操作流程或不遵守规章制度,“三查七对”未落实或者流于形式化、机械化,操作技术不精湛,经验不足。②技术因素:个别护理人员动、静脉穿刺技术不娴熟,导致穿刺失败或禁忌症掌握不牢引起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③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理文书是医疗活动的客观反映,可供患者复印及医疗事故鉴定时必须提交的鉴定材料。护理记录不全面,与实际操作有出入及有主观成分、欠缺连贯性,未能如实反映患者病情及治疗效果或未能动态反映病情变化等情况,均存在纠纷隐患。④感染干预意识淡薄:每个环节的诊疗护理行为都可能存在医院感染的隐患,少数护理人员将不同病种的患儿安排混住在同一病房,进行集体护理操作时未注意按先洁后污的原则,从而易发生交叉感染引发纠纷。

2.4患者依从性缺乏,护患沟通无效儿科患者由于生理及心理特点,各种原因均可影响患儿对临床治疗的依从性,造成治疗用药方案的持续性中断或检查手段未及时实施,从而影响诊疗效果;患儿的依从性与年龄、家庭环境、入院次数有明显差异,首次入院及年龄越小的患儿依从性越差[2]。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语言表达能力及认知能力较差,常不能完整的表达疾病的感受和变化,因此护患沟通效果欠佳,护理人员很难从护患沟通中开展有效工作。

2.5法制观念淡薄,忽视病人权益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加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患儿家长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护患关系是在护理过程中产生的特定人际关系。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现代医学摸式的转变,人们的法律意识及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已逐渐渗透到人们的头脑,并且成为人们的共识[3]。

2.6环境设施因素①床栏设置有缺陷:床栏空隙太大,幼小婴儿有坠床的危险。②用热设备标志不明显:热水

管标识脱落或住院环境介绍不到位,容易出现烫伤的危险。

3防范措施

3.1加强媒体的正面报道,医疗卫生是特殊的职业,高风险、高压力,应给医护人员多些鼓舞和理解,从而更有利于在医疗质量、医护规范操作等环节得到提高和加强。

3.2加强护患沟通,改变护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信任和谐的护患关系是护患双方良好行为的基础,护理人员要真正树立“病人至上”的意识;治疗中,多与家属沟通,采取换位思考的方法,减轻家属的焦虑,使其理解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增进他们的信任感,建立良好的互支关系,从根本上杜绝纠纷的发生[4]。

3.3重视职业素质修养教育:加强护理人员慎独修养,儿科护理管理者一定要抓好长期教育工作,帮助护理人员明确各种道德行为的是非界限。护理的对象是人,人的生命无价,容不得半点马虎,临床三查七对制度、值班制度、交班制度等都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护士不仅要认真遵守,工作中还要有严谨的作风和慎独的精神,不分人前人后,都要有科学地按程序一步一步完成,严格完成每一次操作,遵守每一个操作规程。

3.4规范化培训,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技术与知识的培训①新上岗护理人员进行基础操作规范化培训一年,前期主要学会肢体小静脉、头皮静脉、股动脉及其它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等;后期主要是针对专科疾病护理、重症监护、专科检查配合、儿童用药机理及注意事项等,由专职带教护理人员负责考核。新护理人员具有实践性、群体性、晚熟性[5],经过循序渐进的系统培训后,逐渐培养具备较为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和积极配合抢救的能力。②加强病案书写规范学习:护理文书是记录患者住院医疗过程病情变化的医疗文书之一。护理病历书写要求从法律角度进行规范,遵照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与医疗文件同步的原则,禁止错、漏、主观臆造。责任护理人员每天查对,护士长每周检查护理文件质量并签名。

3.5严格控制院内交叉感染儿科是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的重点科室,要变被动为主动,严格按照病种安排病房,发热未确诊患儿采取适当隔离措施;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及化疗患儿予以保护性隔离,并加强空气消毒和医护人员手的消毒,避免医源叉感染,实践证明,预防比治疗更具主动性、积极性。

3.6深化健康教育,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及疾病应对能力入院健康教育是防止住院患儿非医疗技术伤害的关键步骤,因此,儿科护理人员必须了解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从患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患儿的感情,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沟通交流方式,通过语言和行为传递一种真诚、尊重、接纳的感情,从而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及疾病应对能力。

3.7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在以往的护理医疗活动中,不重视履行告知义务及签字手续,导致发生医疗纠纷时举证不利[6]。医院应经常开展医疗卫生法制宣传教育,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要求广大护士增强法制意识,尊重患儿的生命与健康,保障监护人的自与患方的知情权。在护理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谨慎从事技术操作,严防护患差错、事故的发生。

3.8改善环境及设备设施,保持安全性及可用性儿科病房的建设以安全为主,病房设施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除向家属详细周详介绍医院环境外,更应强调儿科病房安全的特殊性,如坠床、跌伤、摔伤、走失、违医行为;热水瓶内置式放置;配电房、污物间加锁;危险性设施做醒目标志:热水龙头、开水器均有警示标志;每周定期检查设备的运作性能,以保证应急使用等。

4讨论

儿科护理人员应有强烈的责任感,爱护及尊重患儿,具有丰富知识和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同时掌握一定的人际沟通技巧。护理管理者应坚持严格事前控制,严肃事后处理的原则,抓易出差错的时间、抓易出差错的环节、抓易出差错的部门、抓易出差错的人,加强对护理危险因素和差错事故隐患的管理。安全、有效的护理可促使患者疾病痊愈或好转,护理安全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乃至整体医疗水平高低重要标志,必须引起护理工作人员及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缪薇菁.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30.

[2] 祝敏分,兰志建.影响学龄前儿童临床依从性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4,4(2):86-88.

[3] 王端华.举证责任倒置后举证困难的原因及对策[J].当代护士,2007,10.

[4] 黄薇.关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6):

57-58.

篇12

    1.1护理人员方面存在的问题

    1.1.1儿科护理人员穿刺技术不精儿科护理人员必须要有一身过硬的穿刺技术,然而在护士实习阶段进行时间的机会又少,导致很多刚上岗的护理人员穿刺技术不精。如果多次穿刺失败,患儿家长会因为心疼孩子而直接引起患病儿童及家长们的不满意,甚至产生暴力冲突,严重影响患儿的治疗。

    1.1.2儿科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不够认真儿科护理人员必须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不能因为忙碌而简化操作规程、无菌操作不到位、三查七对不严格恪守等,否则会影响患儿的治疗及引起护患之间的矛盾。护理人员在交接班的时候,查对不严格,用药剂量交接不准确等工作问题也极大地影响患儿的治疗。

    1.1.3儿科护理人员叮嘱不到位儿科护理人员医嘱不到位,患病儿童及其家长擅自离开病房,出现意外,也是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1.1.4一部分儿科护理人员经验不足年轻的护士缺乏经验也是患儿治疗时的隐患。由于儿童患者的特殊性,护士需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观察患儿的变化并通知医师或家长。但是年轻的护士缺乏经验,不能及时的观察出病情的变化,在应急方面也缺乏经验,不能很好地照顾患儿,从而影响患儿的治疗。

    1.1.5儿科护理人员的态度不好护理人员的态度不好也会引起护患争执,从而影响患儿的治疗。由于护理人员工作难度大、强度大,每天要面对很多形形的患者和哭闹的孩子,有些负面情绪也是在所难免的。当面对家长不断地问相似的问题时,会出现态度很差的情况,导致家长的不满。还有部分护理人员不满工资待遇等,带着情绪工作,对儿童患者较凶,导致不必要的争执。

    1.1.6输液中护理人员巡视不够,发生意外时处理不及时输液环节较为繁琐,从执行医嘱、转抄输液单、领取药品、摆药、配药、核对、输液、更换液体到拔针,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疏忽,都可能造成出错。如果输液过程中发生渗漏,输液穿刺部位发生肿胀,药物漏出血管外未及时发现,引起局部疼痛,组织坏死,严重者致残。除此之外,输液时患病儿童对药物产生不良反应,输入的药液制剂不纯或患者对输注的药物过敏,严重时发生过敏性休克,抢救不及时,可引起死亡。

    1.2医院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患病儿童自身贪玩又没有无自我保护能力,家长的安全意识较差及看护不周导致患儿受伤。例如,床栏的空隙太大,个别床无床栏、床栏损坏、固定不牢等都可能会使患儿有从床上掉下来的危险。其次,楼内没有为儿童设置的安全标识或安全标识不够明显,容易使顽皮的患病儿童发生跌倒等危险。除此之外,病房内患病儿童较多且他们的家属多,屋内空气质量差,微生物种类繁多。患冰儿童本身抵抗力较差,很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因此,病房内要保持通风,按规定消毒屋内的器械等,医护人员也要经常洗手消毒衣物,避免患儿发生获得性感染。

    1.3护士的人数较少

    儿科的工作量和难度都较大,患儿家长要求却高,然而护理人员的数量有限,导致照顾不周全;很多护士为尽快完成工作,简化护理程序,导致护理质量不佳;护士无暇巡视病房,无法对患病儿童的医疗情况进行及时的观察等人力缺乏导致一系类的护患纠纷,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病儿童的治疗效果。

    1.4收费较贵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医疗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各项收费都有所提高。很多家境平常的家长有诸多的抱怨和不满,更导致穷人家的孩子看不起病或病情治疗延误等情况,严重影响着患病儿童的治疗。

    1.5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

    患病儿童特别是急诊住院的儿童的入院时间、体温、心率等必须进行及时记录,不可以因为情况紧急而补写,失去其真实性。特别是抢救无效时,这些都会引起医疗纠纷。其次,患病儿童的护理过程中,执行医嘱时忘记签名由他人代签或者随意填写执行时间等。都会是患病儿童治疗过程的不安全因素。

    2儿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防范措施

    2.1加强护理人员与患病儿童及其家长的沟通

    护理人员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及外在表现,让患病儿童及其家属产生信任感和亲切感,消除他们的担心和顾虑,为今后的护患交流打好基础。护理人员也要时刻保持热情,积极主动为患病儿童服务,使患病儿童更加容易接受并配合治疗。遇到家长的疑问要耐心,沉稳的解决问题,尽量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争执,建立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的和谐关系。

    2.2加强护理人员职业素质

    对儿科的护理人员的面试要更加严格,避免操作水平的参差不齐。对在职的护士要多进行培训,并定期对其操作水平、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进行考核。护士应该多学习儿童心理学和儿童营养学等课程,以便可以更好地护理儿童患者,还能拉近与患病儿童家长的距离。护理人员不可以带着情绪上班工作,对患儿及其家长要热情耐心,懂得随时换位思考,多理解并有效的解决问题,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护理人员要坚持以人为本,热心服务,用关爱和温暖使患者拥有乐观向上的心态,辅助医药治疗。对进步大且经常受到家长好评的护理人员合理进行鼓励和嘉奖,鼓励其工作积极性,并树立榜样。

    2.3合理分配护理人员

    儿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需要有爱心、责任心、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地技巧和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所以分组的时候,要将资历深厚且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与新上岗的年轻的护理人员合理分配,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处理问题,使一切服务更加有利于患病儿童的治疗。其次,在中午或夜间患病儿童较多时,应该多分配人员,保证输液时有巡回观察的护理人员,使患病儿童的输液安全得意保证。

    2.4改善医院的安全设施

    患病儿童及其家长入院后,要向家长交代病房内的安全设施,做好入院宣教;对病房及走廊内的潜在危险设施进行定期检查,防止意外的发生;病床要加护栏,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要有不同大小空隙的床栏;保持床单、病区的整洁,地面应防滑,插座等危险设施应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医院应该有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堂设施,避免患病儿童吃到医院门口小摊儿上不干净的食物而影响疾病的治疗。医院内部应该有草坪、树木、小花园等设施,美好的环境可以使患病儿童心情舒畅,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除此之外,病房内要保持空气流通,并定期进行消毒,防止微生物过量,影响患病儿童的康复。医院的基础设施也要定期进行消毒,防止获得性感染。

    2.5合理收费

    医院要根据国家及当地物价局收费标准,制定合理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如果需要较贵的检查或药物,应该与家长商量和解释,取得家长的认同,避免没必要的矛盾和争执。收费不透明不合理,这也是医疗纠纷的激惹因素。

    2.6护理人员要树立法制观念

    护理人员要谨慎地为患病儿童及其家长保密,不能侵犯他人隐私权。临床护理记录要认真填写,不能漏记或错记,否则出现误诊误治等情况,引起医疗纠纷时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如果发现医嘱或者输液药方有明显的错误,必须及时与医师联系,否则发生医疗事故时将与医师共同承担法律责任。

篇13

 

关键词:儿科患者、安全问题、护理对策

 

 

如何安全的护理儿科患者,已成为儿科护理工作关注和努力的方向,防范护理事故是儿科的一项系统工程,我们科根据患儿小,表答能力差,缺乏自理能力,针对患儿存在的安全问题,并对护理风险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常见的安全的问题

 1.1 窒息:喂养时不当,人工喂养的橡胶孔较大易呛奶.溢奶。食物及呕吐物误入气管易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1.2 意外伤害:小儿好动,好奇心强,对周围事物充满兴趣,但无主动防范意识,易坠床,烫伤,触电,误服药物或将一些小型食物,如花生.瓜子.葡萄干等,塞入鼻或误入气管等造成意外伤害。

 1.3 医院感染:由于小儿免疫功能缺陷,血脑屏障功能不全,尤其是低体重新生儿,早产儿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常见的感染有:

1.3.1 皮肤感染;

1.3.2 脐部感染;

1.3.3 口腔感染;

1.3.4 肺部感染等感染后常发展迅速,病死率较高。

 1.4 医务人员的因素: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不够,人力资源缺乏,技术水平低,工作不够熟练对危重病人抢救不到位,服务不到位等。

 1.5 护理管理因素:管理的意识淡薄、疏忽大意,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对职责、制度、常规工作的督促检查不到位,对新护士及科室业务技能培训考核抓的不紧。

 2 护理对策:

2.1 创造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严格控制交叉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针对院内感染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到日提醒,调,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留后患。让每位护士掌握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坚决做到一次性物品不反复使用,对不能一次使用的物品如氧气表,雾化吸入,吸引器等装置,均做严格消毒处理。病房定期用紫外线消毒,出院病人终末消毒。对住院患儿每日专人进行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确保患儿无褥疮发生。

2.2 强化病房设备管理,新生儿病房的暖箱,蓝光,电源等定期维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幼儿及儿童病床加床档,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并保持地面干燥清洁。危险地段有警示提醒。

 

2.3 因儿科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随时会有急诊的患儿及新生儿需要抢救,因此抢救物品及药品除了做到定人保管.定量储存.定位放置.定时清点,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外还要做到严格班班交接,人人掌握四定三及时的要求。

  2.4 儿科护士长应针对护士对专科操作技术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来对护士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如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法、留置针静脉的穿刺法、新生儿ABC复苏术、更换尿布法、喂药法、脐部护理。暖箱的使用、蓝光疗法、气管插管的护理等都应熟练掌握,加强儿科新护士业务技能训练,做到每人精通业务,是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重要保证。

 

2.5 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长时间住院的新生儿及有并发症和存在侵入性操作等危险因素的患儿,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重点在于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如皮肤护理,脐部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对留置针加强护理,暖箱每日擦拭一次每周消毒一次。鼓励母乳喂养,提高患儿免疫力。

 

篇14

【关键词】临床路径;过敏性紫癜;患儿;护理效果

1 一般资料

2008年5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9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对照组,其中男性52例,女性44例,年龄5~14岁。其中非腹型紫癜40例(单纯型18例,关节型22例);腹型紫癜54例,均有腹痛,28例有消化道出血(呕血、便血)6 例并肾脏损害;单纯型及关节型并肾损害2例。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2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观察组,其中,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5~15岁。其中非腹型紫癜7例,腹型紫癜15例,均有腹痛。两组纳入标准相同,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2 方法

2.1组织培训学习;

2.2成立科室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根据“卫生部2010版县级医院过敏性紫癜临床路径标准”及医生的诊疗路径,在科主任的指导下,制定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单,包括护理处置、医嘱执行、病情观察及宣教四个部份。

2.3 实施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入院治疗护理方法。观察组按临床护理路径内容,患儿入院后,由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进行入院评估,经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分析后纳入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者,即将路径表单放入护理病历内,按步骤开展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对已经实施的内容及时评价,签名。根据患儿情况反复进行评估、教育、评价,根据分型严密观察病情,检查护理处置、医嘱执行及健康宣教效果。护士长、护理部随时检查、督导路径内容实施情况,抽查患儿及家长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征求患儿家属、医生、护士的意见,进行修改、补充、完善,病人出院前进行总结评价,出院后进行电话回访。

2.4 护理路径的内容;

2.4.1 入院第一天:进行护理处置,通知化验检查项目并送检标本;遵医嘱选择用药;观察病情,注意皮疹形态、数量、部位,有无关节疼痛及肿胀,有无腹痛、呕吐、血便及大便形状,观察尿量、尿色、注意有无血尿、水肿;进行健康宣教及心理指导,熟悉病房环境,知道管床医生及护士,指导患儿家长注意预防感冒、坠床及防止烫伤,指导给予无动物蛋白、无渣的饮食,病情严重者禁食,避免接触鱼、虾、蟹、花粉、牛乳等致敏源[ 1 ];若是关节型者,嘱保持患肢功能位置,保持皮肤清洁,防擦伤、抓伤,防止出血和感染,衣着宽松柔软、清洁干燥。

2.4.2 入院第二至三日:做好晨晚间护理及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等基础护理工作;遵医嘱用药;观察病情,注意有无新增皮疹,有无关节疼痛及肿胀,有无腹痛、呕吐、血便及大便形状,观察尿量、尿色、注意有无血尿、水肿;进行健康宣教及心理指导,熟悉病房环境,知道管床医生及护士,指导患儿家长注意预防感冒、坠床及防止烫伤,指导给予无动物蛋白、无渣的饮食,病情严重者禁食,避免接触鱼、虾、蟹、花粉、牛乳等致敏源;若是关节型者,嘱保持患肢功能位置,保持皮肤清洁,防擦伤、抓伤,防止出血和感染,衣着宽松柔软、清洁干燥。

2.4.3 入院第四至十日:在做好病情观察的同时,此期健康宣教应指导患儿注意运动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指导家属办理出院手续,告知复诊的时间、地点及科室联系方式。

3 结果

观察组在疾病认知、饮食知识、遵医行为、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4 结论

4.1 临床护理路径的开展,加强了学科之间、医护之间、部门之间的交流,减少治疗过程的随意性,实现了医疗护理活动的程序化和标准化[2]。

4.2 临床护理路径这一程序化和标准化的工作方式,培养了护士工作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执行医嘱,被动观察病情,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的进行护理及健康教育[3]。

4.3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充分调动了患儿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患儿及家属预先知道要接受什么样的治疗和照顾,事先了解疾病的种种问题,有效减轻了患儿及家属的焦虑,遵医行为及护患沟通达到比较融洽的效果。

4.4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使护理满意度得到提高,护理健康宣教知晓率提高,从而也有效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崔炎.儿科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