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音乐课的教学范文

音乐课的教学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7:2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音乐课的教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音乐课的教学

篇1

一、巧用象声词

低年级学生虽然爱说爱动,但是他们观察、创造、模仿的能力都很强,而且也非常喜欢小动物。因此,我常常利用模仿小动物的声音来帮助学生练习发声,掌握简单的节奏。形式力求多样化,可以通过教师的体态表演,让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声音;也可以放手让学生来完成,谁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小动物的叫声学出来,大家就会一起来模仿。如,小鸡“叽叽叽”、小猫“喵喵喵”、小狗“汪汪汪”……这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也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望,达到了良好的练声效果。

二、抓好课前“一分钟”

低年级的小学生爱动爱闹,大都源于他们喜欢唱唱跳跳和敢于表现的天性。如果教师能在课上专门为他们创设一个属于自己的展示空间,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尝试:把上课前的一分钟变成表演一分钟,学生可以在音乐课的小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如唱歌、跳舞、讲故事、猜谜语等,以此带给他们无穷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和盎然的情趣。如教学《我们的田野》时,我以“田野”为题,通过多媒体画面,歌曲伴奏音乐作为配乐,营造一个诗一般的意境,如美丽的田野、金色的鲤鱼、碧绿的湖水……让小朋友用自己的语言和舞蹈对画面的环境进行描述和表现。从而引领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从中得到陶冶,带着美的感受演唱歌曲。

三、用图片、游戏等辅助教学

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他们学唱歌都是以听唱为主。一旦歌词过长或不被学生理解时,就会影响学唱效果。教师若采用图片与教唱结合的方法,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歌词内容,从而加深对音乐作品的印象。我在教唱《我有一只小羊羔》时,亲自动手绘制了小羊羔的卡通图片,学生一下子就被这些可爱的小羊羔吸引住了,非常容易地记住了每段歌词,也轻松地学会了这首较长的歌曲。

音乐游戏能在教学中发挥较大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游戏中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同时还可以满足小学生强烈的参与和竞争心理。如在教《火车开了》这一课时,刚开始学生们情绪不高,这时我就告诉他们:“现在,老师愿意带你们坐火车去旅游,你们愿意吗?”于是,学生们兴奋起来。我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一组找个“司机”,其他学生跟在“司机”后面,他们高兴地唱起来,好像真的坐上了火车。学生们和着音乐节奏愉快地拍着手,充满了愉快真挚的情感。音乐课上的游戏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学生做跟着电子琴的节奏读歌词的游戏,也可以和学生做“我来唱,你来接”的游戏,以巩固学生对歌曲的掌握。在教学中,还可以开展“听声音找朋友”、“听敲鼓快慢走”、“高音低音蹦蹦跳”等活动,都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提高学习的乐趣。

四、注意多赞扬、常鼓励

“争第一”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更加在乎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甚至是一句简单的赞扬,都会让他们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观察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即使是某个学生上课发言的声音大了些,我也会把握时机,利用各种方式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赞扬。这样,不仅可以暗示大家要向优秀的同学学习,也使表现好的学生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另外,通过小组竞争的形式也能达到激发学生不服输、争上游的教育效果。把学生分成小组,展开竞赛是他们比较喜欢的一种形式。虽然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不够强,但他们争优的好胜心却很强。我在教学中,常通过“争夺小红花”、“颁发小奖章”、“书上印朵大红花”等做法来调动学生积极地进行交流。在合作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碰撞,心灵在交流,充分展现着集体的力量与智慧。

五、发挥最后“一分钟”的作用

篇2

关键词:激趣;互动;音乐;活动;主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058-02

“互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互动可让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音乐

歌曲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有效手段。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注重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果老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无味,逐渐使学生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歌曲教学中注重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让学生在反复听赏的过程中,受到歌曲情感的熏陶,力图通过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来揭示歌曲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趣味性,从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入手,让他们在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表现音乐。

二、营造音乐氛围,让学生“读”懂音乐

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的课程标准让我们认识到:音乐教育首先不是教授技能技巧,不是造就一个提琴演奏家,一位歌唱高手,而是要借着具体的艺术欣赏活动,比如,一首乐曲、一支歌曲,使学生来亲近艺术,从而喜欢艺术和热爱艺术。音乐教育目的是培养音乐听众,合格公民。而不是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初中阶段教师就是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氛围,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提供给学生最好的音响资料,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接触和亲近音乐,从而激趣,陶冶情操。

师生互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情境,如:在教唱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时,我带领学生共同扎起彩绸,在欢快、热烈的秧歌音乐伴奏下,扭着秧歌进教室。又如:利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歌声去看、去听,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引导学生抓住音乐特点,“读”懂音乐,感受音乐。

为便于互动,在学生的座位排列上将传统的成排成行的座次形式改变成“马蹄形”、“圆形”的座位形式。这些做法不仅消除了教学中师生间相互交往,相互合作的心理障碍,而且还大大的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三、多形式激趣,鼓励学生全员参与

1、以“演”激趣。在音乐教学中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人际关系,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则普通身份加入,通过适当点拨,发挥向导作用,促进师生间相互交往和愉快合作的和谐关系,从而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健康的个性,使学生在更多的参与,合作过程中得到素质上提高。例如在音乐课上设计“小小舞会”这一活动环节,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唱、尽情地跳,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教师也可以和同学们共同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伴奏下翩翩起舞。或者提示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创编,将拍手动作换为跺脚、摇头、耸肩、扭腰等动作,使学生在律动中充分感受创作的成就感。

2、以“赛”激趣。好胜心强是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而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分组表演或采取打擂方式鼓励学生上台表演,教师提前准备一些奖品予以鼓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乐理知识教学中还可采用分组进行抢答等不同形式来争夺红旗,从而营造一种愉快、和谐、竞争的教学氛围。

3、以“活动”激趣。音乐活动课是音乐课的延伸。活动课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更多的是把活动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如上器乐课时,教师可与学生一起齐奏、合奏。如需要配打击乐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设计相关的锣鼓点外,还可以和学生一起演奏各种打击乐器,甚至与学生演唱的歌曲作伴奏。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设计合适的伴奏音型,让他们用自己的乐器为教师演奏的乐曲进行伴奏……这种做法不但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学生学起来兴趣更浓。

四、听、赏并用,提高音乐素质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用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境。

列夫・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不同歌曲的节奏、旋律、力度、速度变化等,都能够给人带来一种不同的感受。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完整的听赏歌曲,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因为纯粹学唱歌曲而产生的厌倦心理,而且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唱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持久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

有些歌曲,在教学时,不必过多地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而是直接让学生听赏,意图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体会歌曲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学生在听赏过程中往往会被歌曲中欢快、热烈的情绪深深的打动而禁不住随着音乐的节奏舞动起来。

在教学特点鲜明的民歌时,可以先播放相关影片让学生欣赏,学生在听赏过程中,往往会被优美动听的旋律感染而纷纷在下面轻轻的模仿、视唱。教师便可以不失时机的带领同学们分析曲子的特点以及演唱风格等,同学们积极地发言、大胆地讨论,很快就能够准确、生动地演唱歌曲了。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的一切都来源于音乐的启发。”少年儿童的想象力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通过它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因此,音乐教学已成为促进学生全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音乐可以给人带来丰富的想象,但并不等于所有的音乐都必须描述一个场面或者表现一个场景。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音乐中的各种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想象。

篇3

摘要:音乐教学意境是一种模糊教学艺术,在教学意境的创设过程中,意境从潜在阶段所规定形态向最后完成形态转化的关键,在于必须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审美经验的沟通与融合。

关键词:音乐;意境;教学

何为意境教学?意境教学则是教学过程中属于师生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教学客观范畴的境两者结合的一种最佳教学艺术境界。意指的是教师、学生在教学艺术、教学美的创造过程中所表露出来的思想、情感,其特征是情与理的有机统一;境指的是教学艺术所表现所反映的审美情景和艺术氛围,其特征是形与神的有机统一。因此,为构建我们的现代音乐教学美学的新体系,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培养学生审美素质,更应该注重意境教学。

在大量的随堂听课和观摩听课活动中,我们经常能听到老师们有这样的评论:“这堂课比较有意境”。“这堂课 把我们带到美的意境中去了”。“听了学生的歌唱,使我们身临其境”。“这堂课如果在歌曲的艺术处理上再细些,则意境可能会更深些”。可见,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正在受到广大音乐教师的关注,从许多报 刊杂志上发表的有关小学音乐课意境教学的心得体会文章中,也可以看到,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正在成为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我国音乐理论家修海林认为: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对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表现中。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即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审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小学音乐课堂内的音乐意境,存在于音乐教师的音乐表现和学生音乐审美体验的自始至终。没有教师主动的音乐表现,就没有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就没有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挖掘教材的意境因素

教师应当认真分析教材内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乐表现记号、情感标记等,以充分发 掘教材的音乐意境因素,并运用它来为意境教学服务。

二、用色彩来营造意境

教师应当运用自然界的五彩缤纷来引导学生想象和表现音乐色彩。如:我县一名优秀音乐老师冯蕾在教学欣赏《秋天》一课时,精心制作了金黄色稻穗的头饰,绘制了金黄色田野里稻浪滚滚的图画,准备了农民在金黄色田野里开镰收割的镜头,学生被金黄的色彩所吸引和感染,犹如置身在硕果累累的金秋意境中,用明亮的音色,明快的节奏,听赏了音乐,脸上也露出了像金灿灿的秋天那么美的笑容。这说明,美的色彩,能造成美的意境,学生 在美的意境中,能唱出美的音色,取得美的效果。

三、用电化多媒体来展示意境现代电化多媒体在展示音乐意境中,具有快捷、方便、超越时空的特点,学生在电化多媒体有声、有色、并且很形象的展示下,很快就能进入紧扣教材的特定的音乐意境中去。例如:我校刘彦萍老师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音乐第八册)时,她精心剪辑了一组电影电视镜头,学生在屏幕看到的是:人民音乐家聂耳在简陋的斗室里,在昏暗的灯光下,创作《义勇军进行曲》随着聂耳搞音乐创作的脸部特写镜头渐渐拉近,叠印出抗日将士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冲锋陷阵的场景,同时响起了冲锋的号角:

强劲的军号声激发了聂耳的创作灵感,激励着聂耳在粗糙的五线谱纸上奋笔疾书《义勇军进行曲》,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由弱到强,又叠印出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的画面,在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歌》声中,万人注目着天安门前的升旗仪式。这一组影视镜头的播放,具有整体上的跌宕起伏、刚柔相 济的艺术效果,使学生既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创作过程,又很自然地进入了《国歌》的音乐意境,并产生了强烈的学唱愿望。

四、用钢琴演奏来渲染意境

钢琴家肖邦曾经用钢琴演奏,把一批调皮的孩子带到夜色朦胧的大森林的意境中去,他用琴声向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大森林的故事,竟使这些调皮鬼安静下来,并一个个进入了梦 乡。这说明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在音乐意境的渲染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杭州大关小学洪嫦老师在用钢琴演奏来渲染意境方面,就有较好的尝试,比如:她在教学贝多芬写的A小调 歌曲《土拔鼠》(全日制小学音乐课本第十二册)一课时,按A[,m]D[,m] E[,7] A[,m]和弦的连接与进行,用左手连续滚动式分解和弦为右手八度主旋律编配,使织体更富有流动性。从而渲染出歌曲中的“我”为了生活而背井离乡到处流浪的音乐意境。

上述教学实例说明,只要教师能根据教材实际设计出丰富多彩的钢琴伴奏织体,就能有助于音乐意境的渲染,取得较好的意境教学效果。

五、用语言来描述意境

教师在用音乐语言构筑音乐意境后,还必须及时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用口头语言来描述音乐意境。如 :杭州市下城三小方琦老师在上音乐欣赏课《彼得与狼》(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音乐第十册)时,先让学生听这个交响童话的音乐,在学生随着音乐旋律的发展渐入佳境后,又及时启发学生想象,用自己的话来 描述它,在此基础上,简要概括出在这个交响童话故事中猫的馋嘴与狡猾,小鸟的机灵活泼,鸭子的愚蠢笨拙,狼的阴险、毒辣,彼得的机智勇敢,老爷爷的善良、可亲等音乐形象,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交响童话音乐的艺术魅力。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进入音乐意境后,必然会对音乐的旋律织体、和声节奏赞叹不绝,激动万分,并有 一种急于表述的激情。这时,教师就应当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尽管他们往往辞不达意,但教师还是应当给予鼓励,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总结性的画龙点睛式的意境表述,这将有助于意境教学的深化 。

六、用形体来表现意境

首先,教师应当运用自己富有表情的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意境。如:在范唱《夏牧场》(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时,可以用一个较大幅度的缓慢抬手、远眺的形体动作,来表现辽阔的草原意境。又 如:在为学生演奏《码头工人歌》(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音乐第八册)的时候,教师可以用沉稳的演 奏姿势,痛苦而愤怒的脸部表情,来表现受尽煎熬的码头工人挣扎反抗的情景。

其次,教师应当组织学生用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意境。如杭州市西湖小学肖桦老师在教学《走啊走》(义务教育小学音乐第一册)这首歌时,积极启发学生创编了老大爷、小朋友、走路的形体动作, 在教师富于表情的钢琴伴奏下,学生兴致勃勃地表演了各具个性的老大爷、小朋友、走路的情景。音乐意境的形体表现,应以教师为主导,在组织学生的积极参与中,促使意境教学的直观形象化。

七、用歌唱来赞美意境

学生一旦真正进入了音乐的意境,就会用非常自然的歌唱来赞美它,而这种自然的歌唱,是比世界上首屈 一指的小提琴还要动人心弦的。例如,银川二小的一位老师在教学《宁夏民歌》一课时,用声情并茂的范唱,把学生带到一个神奇的梦境中去,在教师富有魅力的钢 琴伴奏下,学生十分投入地唱起了《宁夏民哥》,用动听的歌声赞美神秘的梦境,而神秘的梦境又使孩子们 的歌声更加动听。

篇4

【关键词】音乐;教学艺术

音乐,是一种体现美的艺术,音乐教学在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方面,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但通向音乐艺术的大门并不是敞开的,它需要有打开大门的人与其有效的引导方法,这“人”就是我们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音乐教师,而这一方法,就是音乐课堂上的教学艺术。

一、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

一节成功的音乐课要有良好的开端。不论是以情导入、以理导入,还是以疑导入,都要给人以美感或新奇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地进入学习状态。教学过程要环环紧扣,教学内容要丰富有序,结束时要留有思考回味之余地,给人以美的遐想和有益的启示。

组织教学艺术同样地存在于教学过程的细节中,例如:刚上课时,学生一时无法安静下来,如果对学生进行严厉的呵斥,不但容易产生“对抗情绪”,而且良好的教学环境也被破坏。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用钢琴弹奏乐典的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这样,教室既安静下来,音乐气氛又没有被破坏。音乐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情感状态,将直接影响学生,使整堂音乐课产生与其相应的气氛。此外,组织教学艺术还体现在增加教学情趣性、竞技性与表演性,以及教学过程中的起伏现象、“动”“静”相结合,这些都是有效的组织教学艺术的手段。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与教师本身的修养有关。上好一节音乐课需要教师努力探索,不断进取。既要遵循一般教育的规律,向各学科学习,又要发掘音乐教学的规律和新意。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音乐课既要研究艺术的教学,又要研究教学的艺术,这是音乐与教育两大门类的结合点,是音乐教育工作者永无止境的研究课题。

二、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教师的语言在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影响着整个教学效果。如果缺少优美生动的语言,音乐课就会变得枯燥无味。

上好一堂音乐课,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文学功底,这就要求教师要博览群书,见多识广。音乐教学要求与其它相关学科渗透,所以音乐教师要掌握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以便在授课时把作品的背景、历史介绍得更完美。

其次,教师的教学态度要和蔼可亲,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再加上明亮圆润的音色。教学语言应该富有美感,语韵和谐,语气抑扬顿挫、跌宕起伏,使学生从中受到语言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调要高低适度,一般以让后排的学生能听清为宜。教师应以强弱交替、快慢相宜的教学语言,避免课堂气氛僵滞呆板,充分发挥语言的感染力。

再次,教师的面部表情切忌呆板、严谨,应该慈祥、随和,使学生愿意接近、便于沟通。

总之,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题材,采用灵活多变、简洁有效的教学语言,加强语言的逻辑性,优化课堂教学的语言,让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美与音乐美完美和谐的统一。

三、课堂教学的板书艺术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简明的文字将教学的主要内容显示在学生面前。运用独具匠心的板书设计,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与多层次美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一手漂亮的好字,加上精致独特、富有情趣的板书设计,能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板书中感受到音符的形态美、文字的造型美、音乐语言的简洁美……

篇5

一、以学生为本

以生为本原则在这里不仅包括以学生为本,还指以生活为本。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是观众,而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是音乐的表演者、欣赏者和创造者,学生的主体性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中都应该突现出来。初中生进入青春发育期,处于一个生理活动复杂多变的时期,在学习方面表现出好奇、好问、好试、好胜的心理特点;在音乐情绪体验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双重性,情绪表达外露与内隐并存,情绪极富波动性。音乐科目属于非应试科目,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是其进行音乐学习的主要动力。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呢·教师应该明确认识到,初中生的好奇心是其学习的内因,是学生思维的先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引导其进入音乐世界的良好手段。学生的好奇心的调动有赖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才能在课前准备好学生感兴趣、能调动其好奇心的教学内容。课堂上可以创设调动学生激情的情境。创设教学情境必须了解学生,以学生的原有音乐能力为基础。

好问是初中生心理的又一特点。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音乐经验,在此基础上对音乐理解更深入探索便会导致其在音乐课堂上好问的性格表现。好胜也是初中生极为宝贵的一个心理特点,他们普遍存在争强好胜的心理,表现欲望很强,总想寻找一切机会展示自我,以便得到教师的赞赏和同学们的注意,而且在音乐课堂中也往往能表现出他们好动的心理特征。所以只有建立以生为本,宽松、民主的课堂情境,学生好问、好胜、好动的性格才能得到满足,才会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完成教学目标。

二、加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

将教师、专家的不同观点进行整理,组成一个知识库,学生可以从中对不同来源的意义进行评价和协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更是如此,由于个人的经历和环境不同,学生认知结构往往也是相异的,对同一个作品会形成不同的感受和理解。随着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音乐活动和学习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合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传统教育观念中师生之间观念的影响,教师和学生的界限泾渭分明,教师总是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以居高临下的权威感,学生永远处于一种被教育的位置。对于音乐教学来说,音乐理解不以音乐知识以及音乐能力为唯一依据,所以在音乐体验方面学生与教师之间都会有各自的理解。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加强与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是音乐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的关系。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不仅应该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不断对话、合作、交流,丰富他们的经验,教师也应该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在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歌唱、欣赏、创造等具体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促使他们在更高层次上音乐能力的建构。

三、培养学生主体音乐学习意识

现代学习理论的一条原则就是不同的学习目标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教育的新目标要求改变学习的机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己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正是这些经验的积累,为音乐教学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音乐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灌入新知识,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学生是音乐学习活动的主体,但是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的局限性、教学方法的单一性、评价方式的终结性,学生学习音乐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意识也不强。随着基础音乐教学的改革,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主体性的强调,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学生主体性得到了重视。首先,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学生带入到优化的情境中,使他们在暗示、移情、角色、心理场“力”的作用下,伴随着情感体验主动地参与音乐教学过程,启发一定的主动学习意识;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以优化情境为空间,根据教学内容特点营造渲染一种优美、真实、学生感到特别亲切的富有情趣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意识不断增强。

篇6

关键词:即兴教学;创造性;叫卖调

音乐课的即兴教学,标志着新一轮的音乐课程改革进入实质性的阶段,即兴教学取决于教育思想的转变。

文化是与自然和先天相对应的一种概念,它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自我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传统的价值取向、、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审美情趣和知识体系等,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渗透在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现实的教育体制、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中。

在传统的河流里,音乐课程也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革。从窗外“卖臭豆腐”的叫卖调中,我们似乎嗅出了“创造性”的光芒。

【案例】在一堂音乐课《摇船调》上,正当学生认真地学唱歌曲《摇船调》的时候,突然外面飘过一声:“卖臭豆腐了!”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一个学生的“卖臭豆腐了”,学生都哄堂而笑,顿时扰乱了课堂的秩序。教师微皱眉毛,随即舒展开来,便笑着问:“老师觉得刚才那位同学叫得不好听,谁能模仿得更好听些?”于是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模仿。师:“其实同学们听到的,模仿得叫卖臭豆腐的腔调原来也是一首歌,称为‘叫卖调’。大家想想我们身边还出现过哪些叫卖调?请你把它唱出来。”生:“卖油条了!”“卖年糕

了!”……师:“叫卖调也是一种广告宣传,吸引更多的人来买东西。接下来,我们也摇着船,为我们的货物来做做宣传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轻松愉快又充满激情的律动氛围下唱歌曲《摇船调》,并在歌曲结束后,另外加上一句:“卖鸭蛋了!”

案例分析:在普普通通的一次课堂意外中,捣乱的学生没有受到教师的批评,而教师却能灵动地化干戈为玉帛,因势利导,让学生借题发挥,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尽情发挥,而且教师也上了一堂生动的音乐即兴课。

一、对音乐课中即兴教学的看法

从“卖臭豆腐的腔调”我来发表一下对音乐课的即兴教学的

看法。

即兴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相互活动,而且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只作启发性的引导。其目的在于充分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即兴创造能力,在于发展个性,在于教育人、培养人的素质和能力,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技能模仿。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主导的原则,把学习的主动给学生,而不是“填鸭式”的教学。虽然即兴教学看起来学生的活动好像很“自由”,教师只是在上课开始时或者过程中,简单地提示一下教学的内容、形式和目的,而不作具体的细微的要求和规定,不作统一的规范,而是让学生自己作个性化的即兴创造。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没有压力和负担,课堂充满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气氛,而且人人都能随着自己的想象和意愿去尽情地发挥、创造。但不论学生作怎么样的即兴创造和表现,最终,教师总是把学生个体的多元性引导到群体单元性的统一,把个体的多样化纳入特定的艺术范畴之中,归结到尽可能完美的艺术表现上来。因此,运用即兴教学,学生的创造天地是十分广阔的。当然,在即兴表演过程中,要十分重视艺术性,把创造性和艺术性紧密结合起来。

二、即兴教学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1.即兴教学的出发点

即兴教学必须从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出发,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和取得完美的教学效果。即兴并非兴之所至、随心所欲,不是天南地北、海阔天空、东拉西扯,甚至离题万里。教师必须全局在胸,宏观把握,微观搞活,既放得开又收得拢。

2.即兴教学的必然性

在教学过程中,因种种原因而不能按照原定的教学方案实施教学,这是经常发生的现象。这时教师必须做出临场应变处理,采取针对性的、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乃至把教学内容做局部性的调整。如果硬是按照原设计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就会使教学僵化、呆板,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另外,教师在课堂上的话都会随时作即兴发挥和演绎。因此,即兴手法的运用是课堂教学之必然。

3.即兴教学的创造性

即兴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不仅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而且要有敏捷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创造能力和驾驭能力,随时把握课堂的方向,及时地做出创造性的处理。即兴教学并非不备课,只是没有僵死的教案。即兴教学与我国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教师要付出更加艰巨的劳动。因为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不是“传教士”,而是“设计师”和“导演”。

4.即兴教学的局部性

一般来说,即兴教学不表现为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而是成点状性发散到各个局部。如果脱离计划,离开教案,作全过程的即兴教学,不仅大多数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不相适应,而且势必难以完成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5.从国情出发,认真学习、灵活运用即兴教学法

即兴教学在发展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和独特的作用,值得重视、学习和推广。但我们是知识型的教学,对学生的知识要求较深,起点较高。课堂讲得多,动得少,否则就不能完成知识教学的任务。所以我们应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领会其精神、思想、原则,因地、因校、因人、因时制宜,灵活运用。

篇7

关键词:音乐;趣味;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247-02

小学生是一个天真活泼可爱的群体,看到他们就让人打心眼里喜欢,看到他们就看到了快乐。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更是如此。怀着一颗童心,播撒爱的种子,渗透到童年的海洋里,那将永远是一件快乐的事。我的爱我做主,我愿意用爱的趣味性教学,来完成自己的园丁事业。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要求音乐课程要力求体现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以此应贯穿教学过程始终。为此小学音乐课必须与时代变化相接轨不断与时俱进,不仅教师要传授知识更强调教师要充分发挥音乐课的美育功能,培养学生审美观。

新课程改革要求尊重每一个学生,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不应强迫学生做他们不愿做的事情。应该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那么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等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激发每一个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投入到音乐学习活动中来,从而与教师形成一种愉快和谐的教学关系;因此,我们应把学习兴趣归还给学生,让学习成为学生一种自觉的意识。让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音乐课,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享受体验,这样音乐课堂便能成为学生精神上的家园,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最美好的东西。从而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兴趣是趋使人活动的一种力量,学习兴趣则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新课标下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运用大自然中的五彩缤纷来引导学生想象和表现音乐。注重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教师不会一上来就教一首歌该怎么唱,而是先让学生凝听、感觉,再开始解说,“一首歌会分首次凝听、再次凝听和最后凝听,让学生学会本身去感觉音乐的魅力。”也可以讲故事给学生听,甚至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边边表演边讲,让学生从故事中找到吸引力,从面听进去,就融入了音乐课堂的氛围,借着这股子劲,继续填充,既而完成教学。尽可能的给学生都分配上角色,让学生来表演,让学生参与进来,效果会更好。

在音乐课中创设情境,会使音乐课充满精彩、有趣、生劝、活泼的科学氛围,激起学生参与欲望,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心理满足以及情感的共鸣,这样可以提高音乐课的效果和质量。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让每个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力充分表现出来,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多样性。作为教师,读书绝不能仅限于读教材,读教参,读教辅资料,这只是小备课之需。新课改下的教师,更应该树立大备课观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可以这样说,教师的阅读量和阅读率决定了课堂上每一句话的分量。当老师怀着一个被奥斯特洛夫斯基、克利斯朵夫等形象激励过;被先秦神话、唐诗宋词、舒婷、海德格尔的诗意浸润过;被叶圣陶、陶行知、魏书生等教育家营养过;被真、善、美洗礼过的心灵走进课堂时,你一定会引经据典、激情满怀,你的课堂也一定会呈现出生机盎然、春色满园的景象。如果我们再能把读书和教育教学研究结合起来,用读书指导教学,以教学促进读书,那么二者将会相得益彰,我们的学生就会自觉、自主、兴趣盎然的遨游知识海洋。而舞蹈更是一种美的教育,通过读书让学生产生对真、善、美等舞蹈形象的热爱,感染他们的思想、品质、情感,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美感教育,影响和陶冶人们的性情与品格。

音乐的要素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是节奏,身体的反应是把握节奏最简单的方法。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采用拍手或是踏步等身体参与形式来把握节奏。通过音乐信息的传递,让学生听到音乐、表现音乐是能动起来,以表达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比如《拍手歌》,就能很好的表现节奏。

每个音乐教学内容都能找到其趣味性的体现,只要教师积极、努力去挖掘音乐教材中的趣味,爱就自然体现出来了,创设良好的音乐趣味环境,愉快的学习,正确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就能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乐趣,表现出美,体验爱的享受和感染,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警告说:“教师是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我们再也不能在教育中为学生戴上各式各样的枷锁,“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给学生一个自我探索、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的空间。作为教师,我们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坚持"先成人,再成才"的育人理念,用智慧去启迪智慧,用人格去感化人格。广大教师是新时代教育的主力军,在教学改革中起关键作用,因为只有高素质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因此,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师只有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潮流,开拓进取,努力创新,才能适应前进中的教育改革要求。

参考文献:

[1]谢剑芬.谈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院,2012,14(3):130-131.

篇8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设计不仅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还关系着音乐教学思想的贯彻、教学目的的实现,以及教学工作的系统性、完整新和连续性。而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既要注意循序渐进的规律性,又要有随机应变的灵活性,那么该如何做好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设计,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认真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

要设计好一节音课,必须在认真学习、理解音乐课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针对教材的特点、结构、体系等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明确每一单元,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提出解决难点的方法,此外,再设计一节课的教学方案的时候,还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1、分析演唱的歌曲,比如每一节课上让学生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孩子自己说出明白了什么道理,学到了什么新知识。让学生对小组进行分析、讨论。2、反复聆听歌曲,熟悉作品,了解有关资料(音乐常识、音乐家介绍等),分析歌曲的情绪,让学生们说出歌曲是欢快的,还是缓慢的。3、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总结方案,思考如何将识谱、节奏,演唱技巧等知识巧妙地结合,灵活的应用,

二、了解学生情况,巧妙安排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我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充分调动听觉与视觉,创造真实生动的氛围,我在教唱《嘀哩嘀哩》一课时,就改变了传统的教法。在唱之前,先播放录音资料,让学生一边聆听,一边欣赏春天的美丽风光、感受优美的音乐和歌词的意义,以及形象意境中的美感。然后跟着哼唱旋律,经过反复对照,唱与听一致后再开口唱歌,通过老师范唱,加上一些手势、表情等提示性的示范,是学生感受到鲜明的音乐形象和强烈的感染力。这样学生演唱情绪十分高涨,有强烈的表现欲望。

三、熟悉弹唱及伴奏

在教唱歌曲的过程中,练好歌曲的弹唱和伴奏,伴奏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因此,练好歌曲的弹唱和伴奏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说,歌曲的弹唱应准备两个调:一个调是老师自己范唱用的,另一个调是教唱时用的。在学生歌唱时歌曲的伴奏不要配的太难,要突出歌曲的旋律。

四、选择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1、正确选择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是音乐课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它是音乐课设计时应重点考虑的问题。我在音乐教学中,利用直观挂图、多媒体课件、录像等手段,创设音乐情景,唤起学生对视觉、听觉美的感受。特别在每次出现新知识、变换新内容之前,都千方百计的设计引起学生的注意,怎样才能迅速、顺利的突破难点,使整个课堂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在组织教学中,针对低年级学生宜采用引导、鼓励、表扬等方法进行诱导,中高年级学生则采用启发、思考、发现等方法进行诱导。

2、兴趣是孩子学习音乐的前提,要通过各种方式吸引感染他们,在课堂上有意提问,把学生带入思考、追求、探索的情境中去。特别是节奏突出的教材,例如《嘀哩嘀哩》、《幸福拍手歌》等歌曲。并引导学生找出附点音符、三连音、切分音、休止音符等,并加强这方面内容的学习。

3、运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新知识。如训练口腔打开时让学生找打哈欠的感觉;训练气息下沉时,用闻花的动作;唱高音时要像跳高运动员起跳时脚先向下蹬,身体再向上抛的感觉;声音像风筝在空中自由飘荡,气息要像线轴始终在下面拖住,等等;教学中采用确切、生动、形象的语言,更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4、教学中我把吹奏与识谱结合起来,在学生对曲谱熟悉之后,再让学生用竖笛对照曲谱吹奏出来,,以体会音高,把握节奏,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吹奏的方法而且很快学会了歌曲。在课堂上我鼓励会弹电子琴的学生到台上伴奏,其他同学们边唱边用沙锤、碰铃、三角架、双向筒等打击乐器伴奏,,还根据歌曲的节奏和歌词的含义,编排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表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增强了教学效果。

但是,在选择教学形式和方法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及学习的兴趣爱好,要是音乐课充满生气和欢乐;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发挥出自己的专业特长;要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相适应;要有利于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五、设计教学过程

篇9

关键词:音乐教学;创设情境;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音乐教师如何引发学生的兴趣呢?实践发现,小学生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产生好奇,这样教师就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为他们营造一个生动活泼、声像具备、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兴趣。因此,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活动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地接收音乐,进而喜欢上音乐课。

一、语言创设情境

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容易被感情性语言和生动的故事吸引。在课堂中,教师要运用生动的语言及趣味性故事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意境中。这时再开始音乐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例如,在学习一年级的歌曲《雁南飞》时,我尝试着在活动前自编了《大雁的故事》,拿着一张大雁的图片问学生:“你认识这是什么吗?今天这只大雁很伤心,因为它马上就要和它的小伙伴一起飞回南方去了,可是它留恋这里,但这儿的天气太冷了,于是这只大雁在走之前说:明天春天我会再回来的!说完它们就变换着队形和它的小伙伴飞走了。”接下来,我就范唱了这首歌曲,唱完后我请学生讲讲听到的歌词,在学生讲的过程中我不断地表扬他们,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接下来就在模拟大雁飞的状态和队形变换中学唱歌曲,很快就学会了,接下来再请他们表演歌曲。学生整节课兴趣都很高,效果也非常好。

二、多媒体课件创设音乐情境

随着电教化设备的普及,多媒体在学校教学中运用的越来越频繁。多媒体大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学生在声情并茂的动画引导下,很快就融入教师设计的音乐情境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另外,多媒体还可以将抽象的内容用多种方式展现出来,给学生一个较直观的认识。

在学习四年级的歌曲《田野的呼唤》时,要使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并能感受意大利民歌风格特征。课前,我找了许多俄罗斯田野景色的视频镜头,让学生感受俄罗斯大自然美丽的景色,自然感受到了田野的壮美。接着多媒体动画呈现了“充满阳光的春天、清清的小河、露珠闪闪的玫瑰花、飞翔的百灵鸟”等,学生的欢快情绪很快地被吸引而高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三、生动的表演体验音乐情境

小学生具有好动的心理,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不妨把它与游戏结合起来,这样既满足了他们好动的欲望,还能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他们反而感觉自己成为歌曲中的主角,对歌曲产生好感,再次加深了对歌曲的印象,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喜欢上音乐课。在教授一年级歌曲《玩具兵进行曲》时,我先让他们想象家中的玩具在自己睡着时动起来会是什么样子,请他们来模仿一下。在学生开心模仿时,我说这群可爱的玩具唱着歌走来了,说着我就表演一个玩具唱起歌来!表演结束后,让学生也模仿自己喜爱的玩具。这样学生很快记住了歌曲的情节,表演得有模有样。直到下课,他们仍然意犹未尽!

四、开展竞赛,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好胜心、荣誉感、表现欲特别强,总希望能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表扬。于是我在一年级的课堂上组织了各种形式的音乐竞赛活动,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这种竞赛既有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也有小组之间的竞争。采用独唱、齐唱、表演唱等多种形式,或者要求接口唱,甚至创编词唱。开始时许多学生不敢唱,在教师的激励下,胆小的学生也能够积极参与到表演中。总之,我们要根据具体歌曲巧妙设计符合学生特征、容易被学生接受的竞赛活动,让学生从心底喜爱唱歌、喜爱音乐。

五、教具辅助感受情境

幽默语言能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那么教具的辅助更能增添教学色彩。为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要经常用挂图、乐器、卡片等教具,这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例如,在一年级歌曲《你听,什么敲响了》的教学中,我利用了响板、碰铃、三角铁等乐器,学生一见到乐器就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这样歌曲里有个听乐器声音的间奏,学生就不会忘记了,因为他们都在认真地敲乐器,任务变得简单而有趣。

除了使用乐器,我们还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头饰,在学习歌曲《小花猫和小老鼠》时,为了提高学生表演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前制作一个简单的头饰,头饰的一面是小花猫,一面是小老鼠,这样在游戏中他们可以自由选择扮演小花猫或者小老鼠,这样就提高了表演的兴趣,也提高了效率。另外,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作为乐器,比如,课桌、板凳、文具盒等,当然还有身体乐器。利用教具辅助教学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以及动手的能力,这样既丰富了音乐课堂也增进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音乐的教学形式多种多样,但情境创设很重要。情境创设能快速地引领学生进入音乐世界,把音乐的表现形式与音乐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去感受音乐,去体验音乐,使学生的审美素质、音乐文化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从心里喜欢音乐,在音乐学习中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汪瑜.小学音乐课情境教学初探[J].基础教育研究,2011(20).

篇10

关键词:提高 音乐课 教学质量 结构关系

课堂教学是艺术,可以精雕细琢;课堂教学是科学,应该有严谨的结构、可循的规律。如何雕琢、如何认识其内部规律,使之理性化和具有概括性,从而更具普遍指导意义呢?

提高课堂效益是每位老师的希望。如果在上课前认真思考这节课哪些结构是贯穿性的、哪些结构是从属的、各结构需要多长时间为宜,周密地、全方位地思考之后,才有可能使一节课重点突出,既有科学性、系统性又符合儿童心理特征,使学生从不会到会、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 音乐课上有五种结构需要研究,现分述于后:

一、审美结构

音乐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结构也就成了贯穿性的重要结构。 音乐课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审美过程要贯彻音乐课的始终,情感因素是审美过程的突出特点。音乐课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应运用各种载体介绍作品,使学生感受到作品的音乐美,再通过音乐、文学诸方面的分析使学生理解美,用变化力度和变化速度等手段去表现美,构成重要的审美结构。不具备审美结构的音乐课只是知识课而不是艺术课。

二、知识结构

知识、认识结构是以“知识结构和学生认识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知识的讲授过程符合认识规律,学生掌握起来就顺利,否则就会形成新的难点。科学知识有自身的系统,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也有自身的轨迹,二者有时是重合的,有时并不重合。

三、教法结构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法、练习结构就成了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教法结构直接影响着练习结构,而练习结构直接影响着掌握知识的牢度。教法有两类:传统教法与现代教法。各类教法在课堂中所占的比例、所需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作精心设计。为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手段上要想好多办法创设意境,交替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提高学习效率。要精心选择传递信息的媒体,精心安排载体结构,适时运用艺术语言、教具、学具、录音、录像、板书、挂图等,以通过形象教学的手段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转贴于

练习是知识与技能的中介,只有通过练习知识才能巩固,只有通过练习知识才能形成技能。音乐课上,学 生要有大量的参与活动,如节奏的击打、音高的感受、配合歌曲的律动和表演、欣赏活动中的讨论和器乐的演奏等。通过这些艺术实践,学生会将知识变成能力。

四、能力结构

音乐课上的能力结构大致分三个层次:

1、必须具备的基础技能。音乐课最基础的能力是听的能力,包括对音高、音长、音强、音色的听辨能力。

2、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含音乐知觉能力)。如对调式、调性、节拍、节奏、力度、速度等的感知能力,还有音乐注意力、音乐记忆力、音乐联想能力和音乐想象能力。

3、渴望形成的音乐能力,也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培养目标。这就是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学生运用熟练掌握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表现某种情绪的创作能力。

五、时间结构

以上几种结构的运用,都是在流动的时间里进行的,因此,时间是所有结构里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有效地利用时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且最佳时间不过十几分钟,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精心安排,最好在学生优势兴奋中心形成的时候突破难点。授新课时间应不少于一节课的50%。为防止疲劳,可利用无意注意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课上练习,最好是综合利用时间,一个学生板书答问,全班可同时进行拼谱、声势、音程等练习,以提高时间利用率。

六、音乐课上几个结构的关系

音乐学科是进行美学教育不可替代的学科。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意识是我们的目标,审美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审美结构是我们研究的重要结构。不同的审美观可以决定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组成不同的练习结构,不同的审美观可以为学生组成不同的知识结构和不同的能力结构。

篇11

关键词:音乐课 欢乐 课堂教学

音乐大门的开启,要靠教师选择好钥匙。情感的调动和培养则是教学中最好的选择。音乐教学要贴近学生,音乐教师则应同学生一起享受喜怒哀乐。音乐教育对人们的智能开发、性情的养成所产生的综合影响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是可以培养人积极向上的精神,纯洁优雅的风格,能使人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到提升。

我国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城乡差距明显。在农村的中小学,由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极不平衡,导致国家的音乐教育政策方针不能很好地在农村中小学实施。各级农村教育管理部门的轻美育的观念较为严重。导致农村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轻美育的原因主要是中考和高考两个“指挥棒”。同时在全国统一的高考录取中,各地的录取分数也是不一样的。升学录取中存在着学校的等级之分――重点与普通,这样就“造成了全国不同地域考生之间受教育权的不平等”。只有考试升学的科目才是“主课”,音乐、体育、美术等科目都是“副科”、“小三门”,对这些科目视作可有可无。

在农村学校,音乐教师往往不注意这一点,只是一味的自己说、唱,学生只是跟唱、听取,虽然对音乐感兴趣但是在音乐课上还是无精打采。因此,教师的正确定位很重要。我们在进行素质教育时,没有音乐教育是不可行的,再加上都是农村学生,从小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有的学生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都不会唱,更别说国歌的曲作者是谁,严重欠缺的音乐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是不利的,所以农村音乐教师的音乐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农村学生渴望像城市孩子那样在课上载歌载舞,欢快的表现自己,但是老师的过场教学让学生一次次的失望。作为农村音乐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的音乐教育,让学生更全面的发展。

我作为一名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在此与大家探讨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和解决对策。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多年来,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一直受到传统观念的禁锢,管理者意识落后,师资队伍缺乏,理论水平较低,教学设备简陋,给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严重缺乏,教师素质低下。为解决目前音乐教师紧缺问题,很多音乐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理论水平低,综合技能差。由于教师水平有限,有的学校把音乐课当成唱歌课,对于音乐知识根本不作要求,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学目的不明确。政府、学校、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不够,认为可上可不上,阻碍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音乐课,但名存实亡,一学期没有上过几堂音乐课。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能使气氛活跃,能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乐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做”中学。

就我校的音乐教学设施来说,音乐教师的教学工具只有录音机、磁带、课本,上课时就是呆板的放放磁带,学生听听歌,欠缺大量的音乐器材。离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还相差甚远。各学校对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甚少,更谈不上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是美育的基础,面对音乐教育师资紧缺,领导部门不重视,设备简陋,教学质量低下,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投人,提高师资水平,培育中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改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落后状态是当前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缩小城乡差距的当务之急。

二、农村音乐教育解决对策

我国音乐家教育家贺绿汀曾经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统一思想,多关心支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制定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考核目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按照音乐教学大纲要求开设音乐课,积极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为学校音乐教育提供有利条件。

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各级政府、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人,保证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也要加大音乐器材的投人,条件较好的学校可配备高档乐器和教具,条件差的学校也要配备必要的乐器和教具,促使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学校应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

我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各民族和城乡之间存在差别,各学校和教师应结合本地、本民族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内外音乐环境,丰富具有区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把握教学领域内容标准的弹性尺度。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课堂教学改革也随之而来,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普遍为单纯的唱歌教学,其课堂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呆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用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

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正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机遇和挑战,乡村音乐教育任重道远。作为教育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应关心、支持音乐教育,尤其要关注相对落后的乡村音乐教育,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面貌有一个较大的改善,从而与城市学校音乐教育并进,只有这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浅谈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俞文娟(河北省张北县两面井乡中心小学河北张北076450)

国语是基础,那么在小学阶段,我们的语文课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可是,在我看来,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枯燥乏味,毫无生趣的。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如何吸引学生牢牢抓紧40分钟,这是我一直在深思的问题。现将自己的一点浅谈与教育同仁们分享。

一、将音乐,美术和表演等丰富的方式带入课堂

记得我小时候在语文课堂上时不时思想就跑别处去了,或困乏了。但是,如果把音乐,美术和表演带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去,其效果却是迥然不同的,充分抓住学处的心理,这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毕竟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对音乐,美术的兴趣好比学语文的兴趣浓厚。

(一)、设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能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学《长城》一课时,课文即将结尾,学生对我国这一由劳动人民的双手和智慧创造出来的结晶而钦佩感叹不已,这时音乐响起,学生的各种情感油然而生,这无疑不对我们的课堂增光添彩。再如《去年的树》一课时,导入部分播放一只鸟在一棵树上欢快地歌唱的图片及鸟叫声,使学生感受到它们俩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插入表演,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对小学生来讲,如果能采用一种调动其积极性教学方法,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爱动,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搭石》这一课的最后三段的时候,有意识的把乡亲们紧走搭石慢过桥的情景和课文中人们走搭石的两个场景等让学生充分地通过表演,更好的去理解课文的真谛.体会课文蕴含的看不见得心灵美,感受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情感课后,同学们还不停的将课堂上学到的动作表演来表演去.可见,课堂的内容已以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深入孩子的心灵.

(三)、安排绘画,增添课堂情趣.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而且美术在启发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例如:在这一课中,我先自已画一幅很好看的荷花,让学生通过图,先了解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对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要不然单从课文上简单的文字来理解,他们对此还是茫然.例如:在教学古诗《题西林壁》这一课中,我在讲解前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一句时,先理解了词义,接着又根据词义画了庐山不同姿态的画面,让学生通过图,不但了解庐山是什么样子的,还从课文上简单的文字来理解,他们对此体会的很到位。 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沟通语文学科与音乐,美术学科的联系,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沟通语文学科与音乐,美术学科的联系,把语文学习中的读与唱,画,演等有有机结合,让语文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培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二、巧妙运用多媒体让小学语文课堂变得更生动

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的工具。把多媒体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手段。用多媒体辅助语文课堂教学,能创设直观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运用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的直观特点,使语文课堂言简意赅,反馈及时,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语文课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设计有针对性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能创设生动的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优化教学过程,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

(一)、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率

多媒体教学能将一言堂内容通过图像、声音、文字等直观的把教材内容展示出来,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形象,从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能够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推向,从而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真正走进课堂,走进课本,去探索知识。语文课堂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元素有机结合起来,极大的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索的兴趣,使单调的语文课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让全体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运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涉及到各方面的内容,而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浅,尤其是农村小学生,更是见识不多,知识积累不够丰富,有些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甚远,给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而多媒体教学整合了投影、录音、录像、摄影等现代教学手段,用图形、图像、文字、动画等各种各样的形式,显示不同的教学信息,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知识,将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直观,将教师枯燥乏味的讲解变成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的学习,从而轻松突破教学难点。

(三)、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拓宽想象的空间

小学生的思维特征正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课堂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现代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图像、声音、文字等各种直观形象的教学素材集于一体,并形象化展示给学生,比学生从书本和黑板上的得来的要容易得多。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再发展到逻辑思维,从而能够积极引导学生自我提出疑问,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放飞学生想像的翅膀,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展示出多媒体教学在拓宽学生想像空间方面具有其它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四)、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锻炼学生听、说、读、写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应当让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作为老师就必须着力为培养学生的这几方面能力而努力,要备课时就要选择好课件,运用多媒体声音教学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引导学生说的能力,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文字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

篇12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学;创新

音乐是通过音响结构及其运动节律形成的音乐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音乐艺术所采用的手段及其特征,决定了这种艺术形式有很强的抽象性。初中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要认识到音乐学科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不是以分数来衡量的,要充分认识到音乐学科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改变音乐课的附庸地位,确立音乐课程的核心学科地位,是学校音乐教育健康发展的首要保证。

一、调整教学计划

(一)增加乐理知识的部分内容

基于学生学习乐理知识的愿望以及他们对乐理知识不太了解的现状,应适当地增加部分乐理知识,如节奏,音的长短,音名和唱名,曲式结构等等。这些乐理知识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唱歌曲、欣赏音乐、学习简单的乐器演奏等。

(二)增添部分流行音乐及通俗音乐

我们音乐教材上的内容包括了中国的民族音乐、交响乐、合唱曲目、西洋音乐、浪漫主义音乐、歌剧音乐等等,都是比较经典和严肃的音乐,流行音乐和通俗音乐几乎是空白。因此很多学生对于音乐课没有兴趣,有些学生上课甚至不愿带着课本来,加入这部分内容也是时展的需要和学生求知的需要,可以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增加学生自己的演出欣赏

课本上往往都是一些名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固然优美,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可是往往使学生觉得离他们的距离很远,有些学生很想学习音乐,但总觉得没有自信心,因此在教学中增加部分本校学生的演出欣赏,通过欣赏、分析身边人的作品,缩小他们与音乐的距离,提升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觉得原来自己也可以做得很好。

二、改进教学策略

(一)加强师生互动

学生最怕的是教师的“一言堂”,音乐课也是如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如在乐理课上:加一些节奏练习让学生加上身体动作拍奏,通过身体的动作让每位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强了对节奏的掌握;在声乐课上:加进一些有趣的练声方法,把深奥的声乐练声生动化,让学生觉得学习唱歌原来可以是件很轻松的事情;在音乐欣赏课上:加进让学生模仿表演的机会,通过学生自身的表演体会作品的内涵。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多听听学生的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使自己的教学更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二)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初中音乐欣赏虽然有一些配套的音乐磁带,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欣赏需要。为了让音乐欣赏更加吸引学生,教师可以加入很多多媒体手段,如寻找VCD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件制作中插入视频,即满足了学生的欣赏需要,又增强了上课的效果。这样欣赏课的情境就会在优美的多媒体教学中建立,一些本来不爱上音乐课的学生也会被吸引,欣赏课的教学效果也能越来越好。

(三)拓展音乐教学的空间

学校可以开展许多校园文化活动,如一年一度的合唱比赛,主持人大奖赛,十佳歌手比赛,器乐比赛,舞蹈比赛,才艺展示比赛,还有校园电视台等等。在课堂中,结合这些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和动员,为参赛学生进行辅导。使学生的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也更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三、改进教师管理策略

(一)加强在职音乐教师的培训,大力实施“人才强教”,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面对城市现代化、信息技术发达的现状,我们的音乐教师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要多接受、多学习新的思想和新的知识,对现有师资进行在岗培训。内容可包括:①音乐基础知识。让教师熟练掌握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和音乐常见结构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进一步加强教师音乐审美能力。②音乐基本技能。让教师全面掌握音乐教学的基本功:歌唱能力、钢琴演奏能力、弹唱能力、即兴伴奏能力、器乐演奏能力等。③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引荐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优秀成果和国外著名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发展教师的创造性。④文化素养。音乐教学不仅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渗透,与舞蹈、影视、戏剧、美术等姊妹艺术学科相渗透,还包括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渗透,加强教师各方面的文化素养,使教师对教材掌握得更深、更精,理解得更透彻。另外,坚持大力实施“人才强教”战略,不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师德规范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不断完善师德考评制度,建立长效的师德建设机制。以此加大音乐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改变目前我国音乐教师学历程度偏低,实际教学能力薄弱的现状。

(二)建立有效的音乐教学设施和设备的管理机制

由于当前初中学校的现状,从学校运行体制上调动不了广大音乐教师的积极性,从管理制度上致使大多数音乐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闲置或使用率极低。广大初中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现代课程论,掌握课程教学的基本观念,理解和把握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彻底改变对音乐学科的错误认识观念。要以国家民族的发展大计为根本,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音乐学科教学的作用,给音乐学科以必要的重视。从管理体制上体现出对音乐教学和音乐教师的重视,改变对音乐教学和音乐教师的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完整的音乐教学设施和设备管理制度,使音乐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能够方便快捷、正常顺利地使用各种教学设备,充分调动起音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综上所述,音乐是主体思想间的交流,是音乐家通过作品和作品的诠释者进行的艺术沟通,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和人的感觉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艺术。音乐教学如果不能和聆听、感觉实践、音乐作品甚至音乐创造联系在一起,教学就成了纸上谈兵。

参考文献

[1]胥丽.试论小学、中学教学中的音乐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2).

篇13

【关键词】音乐;课程资源;学生

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无论是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还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都应该充分发挥本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优势,为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服务。那如何有效、因地制宜的开发和利用本地的音乐课程资源,是一个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

一、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思路

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最根本的思路是要充分调动音乐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积极性,建立合理有效的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突出校本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体思路是:

(一)确立音乐课程在学校发展中的核心学科地位

当前,绝大多数的学校具有升学的任务和压力,客观上促成了学校管理层和广大师生对升学考试不起直接作用的音乐等学科的轻视。音乐课作为“饭后甜点”而存在,成为可有可无、可上可停的自由学科,一有考试或学校其他活动,就会对其造成冲击和影响。这种音乐学科在初中学校教育中的从属地位,严重影响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要转变教育观念,认识到音乐学科对学生的发展不是以分数来衡量的,要充分认识音乐学科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改变音乐课的附庸地位,确立音乐课程的核心学科地位。

(二)建立有效的音乐教学设施和设备的管理机制

由于当前初中学校的上述的特殊性,从学校运行体制上调动不了广大音乐教师的积极性,从管理制度上致使大多数音乐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闲置或使用率极低。广大初中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现代课程论,掌握课程教学的基本观念,理解和把握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基本理念,彻底改变对音乐学科的错误认识观念。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音乐学科教学的作用,给予音乐学科以必要的重视。从管理体制上体现出对音乐教学和音乐教师的重视,改变对音乐教学和音乐教师的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完整的音乐教学设施和设备管理制度,使音乐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能够方便快捷正常顺利的使用各种教学设备,充分调动起音乐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加强师资培训,促成音乐教师成为积极主动的课程资源开发者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习惯于统一的课程实施计划,一套完全相同的教材,这是一种比较落后的课程现象。虽然随着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实施这种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最直接被广大师生利用的课程资源是仍然是教材,而初中的音乐教材每学期只有薄薄的一本书,这种状况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容易造成“换汤不换药”的教学现象。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充分调动起广大一线音乐教师的积极性,促成音乐教师成为积极主动的课程资源开发者。

(四)促使学生成为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主动参与者

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离不开广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促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参与者,这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必要因素。首先,重视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积极的音乐教育的氛围;其次,建设各种适合于本校实际的学生音乐课外活动小组;第三,鼓励学生大胆开展音乐实践和创造。学生中蕴藏着大量的音乐课程资源因素,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开发利用。

二、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

(一)学校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音乐课程资源中学校资源主要包括教师资源、环境资源和活动资源。教师资源是实施音乐课程的骨干力量;环境资源主要指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设施设备等;活动资源则是指学校组织、参与或开展的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如:文艺汇演、友情演出等。像我我们文昌中学是一所规范化学校,在音乐教学设施的配置方面很好,学校还拥有音乐排练室、多媒体教室等,有自己的校园网站、广播站,并且利用校园网站、广播站经常播放一些健康向上的音乐,对学生在起床、吃饭、午休、就寝的时间段,都精心设置了相应的音乐。这样使学校不仅仅是一个文化学习的场所,而且还是一个充满情趣、美化生活、享受生活的殿堂。

(二)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社区作为人类社会的一部分,它蕴含着丰富多样的资源。开发社区音乐课程资源,在于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使音乐课程的教学富有特色。我们成立了校合唱团和器乐团,定期邀请专家来指导。

(三)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家长资源主要指一些具有艺术专长或一定艺术素养的家长及他们的亲友及他们所拥有的有关艺术的书籍、音像资料、可利用的艺术器材等。在全校家长中征集了一名“客座音乐老师”,这一方法得到了有效的实施,学生在这家长资源的有效利用下,欣赏到了当地耳熟能详的民歌、豫剧、农村红白喜事中常用的音乐、民俗音乐……这样联合家长参与的音乐课程,不但为学生带来学习上的新鲜感,巩固了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音乐能力,也使音乐学习的层面更广泛。

(四)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14

一、音乐课体验式教学的涵义及模式构建

体验式教学是学生通过参与精心设计的教学项目和情景模拟,通过亲自体验来获得相应感受,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分享个人体验并提升认识的一种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实践中对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因素。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实践,强调学生认知能力和多元潜能的训练与开发,重视学生自身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一种教学模式。

每一个音乐作品都具有深厚的内涵与丰富的情感,音乐课程教学不仅要了解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更重要的是在于理解它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和其深刻的情感内涵,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体会到强烈的生命力,《义勇军进行曲》让学生感受到爱国、不畏牺牲、追求真理的情感。这些音乐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只有让学生在感受当时的情景下才能有真正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体验式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置身其中,亲身感受音乐所带来的艺术和情感魅力,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挖潜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音乐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课程内容体验活动,而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求精心设计策划相应教学项目与情境,通过任务的布置,学生在以任务为驱动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内容体验,通过教师合理引导让学生自主地去感知、领悟,根据自己的体验,理解音乐,展开联想,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点评实现知识的归纳与提升。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包括:学习项目设计― 教学情景策划― 学习团队组织― 项目任务布置― 项目任务启动― 项目成果检验― 项目成果分享等,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是项目的开发者与成果的检验者,学生是整个项目任务的执行者,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性音乐活动,从而与音乐产生生理、心理的相互作用,激发内在的音乐感受,在讨论中你一言我一语不断思考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创作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获得成功、愉悦的音乐体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课程内容学习任务,获取了应有的音乐知识。

音乐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从教学形式与方法上实现突破,同时在教学场地和教学考核方式上实现突破,体验教学不仅可以在固定的教室开展教学活动,同时也可以利用比赛、文艺晚会、户外等开展体验教学活动,同时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应采用过程考核与阶段考核相结合,保证了每一个学习项目的有效实施,在无形中让学生感受到项目任务的压力,有效防止了学生漫无目的、自由放任甚至是音乐课堂教学一片混乱现象的发生。

二、音乐课体验式教学模式实施途径

根据音乐课程的学科特性,结合中职学生学习的实际,音乐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实施,第一层面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第二层面以音乐比赛为提升,第三层面以文艺汇演为拓展,实现三层面教学互动,让音乐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挥其应有地位与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美育熏陶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整个体验式教学活动的主体,结合音乐教材的具体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的特征科学进行教学设计与项目组织,具体可以从以下步骤实施教学活动:

1、构建项目、创设情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结合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构建一个教学项目,根据教学项目内容构成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如音乐作品环节可以把学生分组,创设“我是大评委”现场点评教学情景,唱歌环节可以创设“KTV”、“非同凡响”音乐会或“歌星演唱会”等场景,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室布置等方式结合课程内容特征和学生喜好、心理特征等有意创设各类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情感,通过可感知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后续的任务承接做好充分准备。

2、任务驱动、引导体验。体验并非漫无目的、想干吗就干吗,教师根据教学项目内容分配给各组学生或个体学生体验任务,教师通过前期任务分析、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开展体验活动,根据教学情景学生接受任务后进行角色转换或扮演,成为任务完成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想象力。

3、体验讨论、思维碰撞。经充分体验和任务的执行,每个组(或每位学生)已对教学项目体验之旅有一定感受,但由于学生个性特征的不同,在体验中往往会有认识的共性,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认识上的差异性,在讨论过程中会不断提出新问题、新看法,通过思维碰撞又不断涌现出新的观点与想法,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信、大胆、准确表现音乐的能力,让学生在体验与讨论中触摸知识、获得知识、探究问题,实现对课程内容的认识和综合素质的提高。